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心思想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第一、智力正常。衡量關鍵在于其是否正常地、充分地發(fā)揮了自我效能。第二,情緒健康,其標志是情緒穩(wěn)定、心境良好。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緒,情緒的表達既符合社會的要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時間和場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緒表達;情緒反應與環(huán)境相適應。反應的強度與引起這種情境相符合。第三,意志健全。強調當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通過控制,實現(xiàn)勇于面對困難并敢于挑戰(zhàn)。第四,人格健全。能正確的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和自身與外界的關系。對周圍的人與事均有獨立自主的見解,不盲從,熱愛并專注于自己的學習,有強烈的責任心,并能在負責的工作中體驗生活的充實和自己存在的價值。第五,人際關系和諧。能與他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樂意與人交往,與人為善,對他人充滿理解。第六,社會適應正常。既能進行客觀觀察以取得正確認識,以有效的辦法應付環(huán)境中的各種困難,不退縮;又能根據(jù)環(huán)境的特點和自我意識的情況努力進行協(xié)調,或改變環(huán)境適應個體需要,改造自我適應環(huán)境,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己的需要,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學生面對的心理問題
首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包括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動機不強,由此產生的后果是并不去鉆研學習方法最終導致學習成績低下進而產生焦慮情緒;其次,學生在情感方面也存在心理問題。具體體現(xiàn)在,情緒控制能力不強,容易沖動,經常出現(xiàn)壓抑等情緒低落和情緒異常現(xiàn)象,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抵抗能力較弱;再次,學生在人格構建中也存在問題。部分學生的人格并不健全,沒有榮辱感和羞恥心,對什么社會事件表現(xiàn)冷漠,而對自身的不良性格卻沒有清晰的認識;最后,學生在自我認知上也有問題。有些學生過于自信出現(xiàn)自大的不良自我認知,認為別人都不如自己,而面對問題時有速手無策。
三、加強心理教育的方法
1.明確三個目標
直接目標:減少非正常事件的發(fā)生。次級目標:調整學生心態(tài),學會自我調適,防止發(fā)生非正常事件。終極目標:對大學生進行正面的、積極的情智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具有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個性,具有應對壓力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自我調控的能力。
2.要做到四個結合
分別處理好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與擴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念相結合、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相結合、展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個性與培養(yǎng)輔導員工作技能相結合、親密輔導員與學生的關系與構建和諧育人環(huán)境相結合。
3.樹立一個理念
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服務與指導。為學校人才培養(yǎng)服務、為學生心理健康服務;指導與扶持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推動學校全員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工作思路: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化。
4.創(chuàng)建一個系統(tǒng)
學校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起一個全員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對大學生全方位地開展心理素質教育,在學校創(chuàng)建一個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tǒng),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建設三個陣地:咨詢(個體咨詢、團體咨詢、大型咨詢)—課堂(課程與講座)—研究。依靠三支隊伍:心理咨詢教師、輔導員和學校醫(yī)師。建立三級保健網絡:學生(心理協(xié)會會員、心理保健員)、系心理聯(lián)絡員、校級心理中心。
5.形成一個特色
關鍵詞 沃爾特?李普曼 新聞 傳播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沃爾特?李普曼(1889 9.23―1974.12.14)是美國著名的專欄作家、政論家,也是新聞傳播學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學者之一。學術界一般認為,中國大陸對李普曼新聞思想的了解是從1982年施拉姆的推介之后才開始的。其實,這種看法并不準確。李普曼對中國新聞學術界產生影響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當時新聞學術界即對李普曼有關新聞理論多有稱引,且稱引范圍也不以《公眾輿論》(《Puplic Opinion》)為限(注:1989年出版的由林珊翻譯的《Puplic Opinion》中文書名為《輿論學》)。筆者現(xiàn)對掌握的一些資料略作排比,以初步勾稽李普曼新聞思想在中國早期傳播與影響的面貌。
一
《公眾輿論》是李普曼的代表性新聞理論著作。該書第一次對公眾輿論做了全景式的描述,對輿論研究中一系列難以回避的問題做了卓有成效的梳理。李普曼在書中提出的“擬態(tài)環(huán)境”與“刻板成見”的兩個重要概念,比較早地論述了大眾傳播對社會的巨大影響。1982年,美國傳播學教授韋爾伯?施拉姆來華講授新聞傳播學時,曾把李普曼奉為美國新聞傳播學的奠基人之一,并把《公眾輿論》列為新聞傳播學的奠基作品,當年羅納德?斯蒂爾的《李普曼傳》即由于濱等人翻譯在新華出版社出版。
中國新聞界對李普曼的最早接觸和了解確實是從《公眾輿論》開始的,但時間卻可上溯到20世紀20年代。1929年,汪英賓《中國報業(yè)應有之覺悟》一文中,就稱引了李普曼的《公眾輿論》中“刻板成見”的相關觀點。
汪英賓(1897~1971),別名省齊,安徽婺源(今屬江西省)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新聞理論家、新聞教育家。1920年9月起,在申報館擔任協(xié)理。曾由申報館派往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進修,1924年5月在美國用英文出版《中國本土報紙的興起》(The rise of the Native Press in China)論文,獲碩士學位。1924年秋末冬初,與戈公振創(chuàng)辦上海南方大學報學系與報學專修科,任系主任。1925~1929年間,還兼任光華大學、滬江大學商學院報學系教授。一度為上海聯(lián)合廣告公司董事。1932~1935年先后擔任《時事新報》編輯主任、總經理。1947年重返新聞界,任上?!洞蠊珗蟆吩O計委員。1950年擔任圣約翰大學新聞系教授。1952年9月至1959年7月復旦大學新聞系任教。著有《美國新聞事業(yè)》、《中國報業(yè)應有之覺悟》等。他的《中國本土報紙的興起》,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本記述“中國新聞史”的著作。
《中國報業(yè)應有之覺悟》據(jù)作者自述,其寫作緣起是“環(huán)視報界之現(xiàn)狀,有滋堪浩嘆者,茲逐一討論,期有一度之覺悟,得共謀改良之方法”、在該文的第二部分“當覺悟報業(yè)之各種問題”之“編輯問題”的“新聞采集”中,作者有如下引論:
我國報界對于采集新聞尚少根本之了解,故不憚麻煩,以采集新聞之根本意義,略加申述。在美人立浦門WalterLippmann著Puplic Opinion有曰,‘人類之腦筋,非似照片之收吸印象而已,其運用也往往創(chuàng)造,印象入腦中后復變淡之,或與他種印象相并,必經一番磨煉而后成各人之思想,蓋一印象決不能久居浮面者,天生之詩情往往運用之使成個人之表現(xiàn),’(譬如羅素本是人名,然用之既久,人皆以之為一種哲學。又如武力統(tǒng)一為一種主義,用之既久則人皆以之代吳佩孚。)又曰,‘公眾時事可于演說或報章中表現(xiàn)之,惟表現(xiàn)之時事,宜抽象于初胚,凡事物之不能見者,必難引起知之之興趣,且公眾之事聞,個人所悟到者,往往微細而不能及大要?!使残侣?,將成一種干燥無人愿知之者,惟具美術家描寫技能者,始能以常人所不能見者,做成活動印象,使常人皆能引以為有興味。新聞界當覺悟采集新聞之真義,進而以抽象于初胚之功夫,言人之不能言,見人之不能見,而后事半功倍矣。
汪英賓所引述的話表達了這樣的基本思想:媒體創(chuàng)造了我們頭腦中的象征性的想象,這些想象有可能與我們經歷的外在世界完全不同,大眾媒體是現(xiàn)實世界的某個事件和我們頭腦中對這個事件的想象之間的主要連接物。這是目前我們能夠看到的國內對李普曼《公眾輿論》有關理論觀點的最早介紹。
1937年5月。北平燕京大學新聞學系舉辦第六屆新聞學討論會,圍繞“今日中國報界的使命”論題,諸多報界名流到會演講。燕京大學新聞學系主任梁士純教授為此在《大公報》“新聞教育特刊”發(fā)表了“今日中國報界的使命”一文,該文開宗明義再次引用了李普曼的《公眾輿論》一書:“列浦曼氏在他的名著《輿論》Puplic Opinion一書中,把正確的消息和公正輿論所包含的這種障礙,詳加論列。屬于內部的有個人的情緒和心理的形態(tài)蒙蔽著,使我們不容易領會一種真實情境。屬于外界的,有言論的困難,交通的阻礙,當局的檢查和統(tǒng)制,社會特殊勢力的影響等等,都足以蒙蔽一般人的耳日,使他們不能得到真實的報告。至于所謂公正的輿論,更是一件難得的事,需要正確的消息來做基礎。如果消息不正確,我們何由發(fā)揮公正的輿論呢?此外,一個人的意見往往被他所處的環(huán)境和他的利害所支配。因此種種原因公正的輿論真是一件不易得的東西。”
汪英賓與梁士純當時都是新聞學系的教授,他們對《輿論學》一書的先后引用,從一個側面說明李普曼該書的影響力和影響范圍。只是由于后來中美文化學術交流較長時間內的中斷,人們仿佛遺忘了中美新聞傳播學術交流過程中曾經存在過的這一具有意義的歷史片段。
二
劉豁軒1939年3月在燕京大學“雜行會”一次以《怎么樣看報》中,在論證“戰(zhàn)爭爆發(fā)后,第一個受傷的是真實”這個觀點時,引述了李普曼一段關于新聞真實性的論述:
力普曼(Walter Lippmann)默爾(ChstlesMerz)曾對近代史上,一件大事的各種報紙記錄加以研究,這件事就是一九一七年三月至一九二年三月的俄國革命,他們在那篇研究報告的序論中說:‘大家都承認,沒有真實的新聞,便不會有健全的輿論。但是在今日,對于一個爭論的事件,是否能夠得到正確的記錄?對此,今日有一種很廣泛而且日益增長的懷疑。在指摘當局腐政的時候,我們懷疑其中有不自覺的偏見。我們又懷疑某種新聞被染上了顏色,或者被攙入毒素,對于這樣一個嚴重的問題,我們需要證據(jù),以下我們所研究的便是證據(jù)之一?!咦苑Q他們的工作是‘新聞的試金石’。這篇文章在一九二年八月四日出版的《新共和》上占了四十二頁的篇幅,這是對于現(xiàn)代戰(zhàn)爭時新聞可靠性的第一次不信任的有力表示。
這是指“《紐約世界報》社論版的李普曼和查爾斯?梅爾茨出版的一份專題報告,題為《對新聞的檢驗》(“A Testfor
the News”),作為1920年8月4日出版的《想共和》的附錄,文中列舉了美聯(lián)社和《紐約時報》自1917年到1920年間對俄國事件報道的失實”一事。李普曼通過這個調查,以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揭示了媒體報道受到意識形態(tài)影響而損害新聞真實性的這一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所謂完全客觀中立的新聞報道幾乎是不存在的,所有的新聞報道都會受到傳播者主觀傾向的左右與控制。李普曼的調查旨在抨擊當時美國一些新聞媒體不尊重事實,往往根據(jù)自己的主觀意愿炮制新聞報道的不良行徑。這一調查報告的結論因其材料翔實、論證充分、結論無可辯駁而備受人們稱道,至今仍為人們常常提及和引用。
三
20世紀40年代,美國大眾傳媒的集中和壟斷趨勢日益加劇。出于對媒體所有者人數(shù)越來越少的擔心,美國《時代》周刊創(chuàng)辦人亨利?盧斯于1942年邀請芝加哥大學校長羅伯特?哈欽斯領導一群大學教授,以局外人和學者的身份探討大眾傳播界越來越多的問題。這個后來以哈欽斯委員會聞名的研究班子,其成員包括傳播學者拉斯韋爾等十多名一流學者。這個委員會先后九易其稿,于1947年發(fā)表了后來被稱作為傳媒的“社會責任理論”奠基的總報告《一個自由而負責的新聞界》。在該報告中就新聞界的角色提出了一些至今越來越受到肯定的重要建議?!兑粋€自由而負責的新聞界》出版以后,雖然當時在美國學術界并沒有獲得一致好評,甚至其所提出的建議也受到了為數(shù)不菲的媒體及新聞從業(yè)人員的抵制,但李普曼還是獨具慧眼,在該書問世之時,就撰寫了《評批評者》一文,對之進行評述。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中央日報》1947年5月17日《報學》第20期,《中央日報》編輯武月卿即將李普曼的《評批評者》翻譯過來,反映速度之迅捷和學術眼光之敏銳都令人驚嘆不已。
武月卿,1941年從中央政治學校大學部新聞系第10期畢業(yè),后在《中央日報》工作,曾任《報學》雙周刊的編輯,1949年赴臺灣,任《中央日報?婦女與家庭》周刊主編,與林海音并稱為50年代臺灣文壇的“副刊雙姝”,知名散文作家,著述頗豐。《中央日報》刊登《評批評者》時,文前有一“譯者志”,對哈欽斯委員會作了簡括介紹:“美國新聞自由調查委員會于一九四三年應報業(yè)巨子魯斯之建議而組成,旋即開始工作,得到二百八十三人之證明,舉行會議凡十七次,每次會議歷時月二三日結果證明美國報業(yè)子偶目前雖無危機,然危機已潛在。該委員會已出版或即將出版之書籍達七種,并于三月廿六日發(fā)表長達二萬五千字之總報告書:‘自由負責之報紙’,對報界提出建議十三條,此對付妨礙發(fā)表社會所需要新聞之自由,并作互相批評于砥礪,李普曼此文即就該報之建議,加以論評?!蔽恼率鹈麨椤袄钇章鳎湓虑渥g”,對李普曼名字的翻譯已經與現(xiàn)在通行的譯名保持一致。李普曼這篇評述性的文章,確實提出了新聞領域中一系列發(fā)人深省的問題:
目前事實上并沒有人經常鄭重的批評報紙,一本有關于蘇聯(lián)的書籍,出版后立到就有人作出書評;但是有關于莫斯科會議的報道與評論,一般而論,都沒有人加以批評,若果魯斯不承認僅有這種有來無往的批評存在的不合理――無人批評的報紙卻批評其他組織與活動,那他決不會維持調查工作的經濟費用:這種情形對報紙并無好處,更不保險。報紙能得到經常的批評,報紙自由才有基本的安全保障,報紙本身所主張的原則的利益均將因而失卻。
因此,問題在監(jiān)督監(jiān)督者為誰,考查考查者為誰?巡查警察者為誰的問題。筆者猜想,委員會對于這一層也并不清楚,據(jù)稱:“吾人建議報界人士作積極的互相批評。”在這一方面,他們需要新聞從業(yè)人員的勸告,然而他們錯過了,他們并不討論公眾問題的辯論,因為這一方面也是夠了,他們所討論的是報人批評的問題。
我們大家都會受益惑,有時不免有縱容的事,但是一般而論,時常保持緘默,自然有充分的理由,律師,醫(yī)生、演員、教授之所以鮮有公開聲言律師辯護不行、醫(yī)生診斷不內行、演員表演蹩腳,教授授課沉悶,就是這個原因。新聞從業(yè)人員和其他技術于職業(yè)一般無二,他們也有同業(yè)的關系:新聞從業(yè)人員不能閉門獨處,他們彼此要見面,聚會,要共同工作,倘若彼此作劇烈的公開批評,結果勢必不能相容。我可以說,我自己曾經作過這樣的嘗試,也曾使人對我自己作過嘗試,我所得到的結論是所得不償所失;因為有此而引起的不情遠過于所得到的公益。
報紙相互間實無法作公開的批評,因此,公正的批評應發(fā)自胡瓊士君一類的旁觀者,因為要作公正的批評,有撇開私人關系的必要。世界報老編者柯白說過,劇評者不應該于演員交往,尤其是女演員,政治評論者如果于政治家常常見面,結果本身也成了政治家,金融評論者也一樣成了金融家。
為報業(yè)本身利益計,積極批評報紙實有必要,然批評報紙須出自報界以外人士,幾愿從事批評報紙工作者,都可以從胡瓊士的報告中得到入門途徑。
【關鍵詞】網絡文化;語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xiàn)階段,計算機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進行知識學習、思想交流、休閑娛樂的平臺。而網絡文化的出現(xiàn),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課題。網絡文化不僅對大學生產生積極向上的正面影響,也會對大學生產生消極、不健康的負面影響。
1、網絡文化的基本特征
網絡文化是建立在計算機基礎上的一種新型文化。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三個方面的內容。物質文化是指以計算機、網絡等構成的網絡環(huán)境。精神文化是指網絡文化內容對大學生的影響。制度文化是指以網絡有關的規(guī)章制度與組織方式等。三種是相互影響、相互轉換以及相互制約的,反應了網絡文化的特殊性。
1.1網絡文化是一種數(shù)字文化
網絡文化是一種新型文化,具有虛擬性。網絡文化的主要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1)網絡文化并是以書籍、報紙等有形形式存在的,而是以計算機網絡無形存在的,必須要通過解碼之后才能了解。(2)網絡文化不是在人們生活中進行的,而是通過計算機網絡的虛擬空間進行的。(3)網絡文化不是反應人們現(xiàn)實生活的,而是對人類生活進行再現(xiàn)或仿真的。
1.2網絡文化是一種互動文化
網絡文化可以真實地反映現(xiàn)實社會,與過往的傳播形式不同,網絡文化信息具有雙向傳輸?shù)奶攸c。在互聯(lián)網的上,每個人都是文化的參與者,同時也是文化的制造者。作為一種互動文化,能有效激起大學生參與文化建設的興趣。
1.3網絡文化是一種開放文化
網絡文化是一種開放性文化,人們只通過網絡就可以享受文化多帶來的樂趣。網絡是信息傳遞的一種載體,其內容制約著網絡用戶的價值取向。
1.4網絡文化是一種真實文化
網絡文化雖然是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但網絡行為也具有隱匿性。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人們可以將自己最真實的人性展現(xiàn)出來,體現(xiàn)出人性的真善美。
2、網絡文化語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渠道
2.1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相結合
由于網絡文化的超時空性使社會與個人的價值出現(xiàn)了一種新的交互關系。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個人的自由顯得更為活躍與突出。個體自由與群體責任統(tǒng)一化,已經成為當今時代文化發(fā)展的具體要求,而人們更加關注的是精神與物質的結合。在當今社會中,人的精神貧窮更為突出,因此,人們迫切呼喚新文化的出現(xiàn)。面對這樣的情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以被個人價值觀所限制,不能只滿足自我的需求,而不引導別人需求,更不能只有片面的社會價值觀。要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說服力,完成時代所賦予的新任務,因此,就要求對新的價值觀進行更新與落實。同時,還要適應網絡的發(fā)展要求,對個人價值也加以關注,注重保護個人隱私。最后,還要避免網絡缺陷對個人價值造成影響,強調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在網絡文化中的意義,加強對網絡文化的管理力度,使網絡文化更加健康化。
2.2社會規(guī)范與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機結合
在當今社會中,網絡文化在人們生活中傳播的氛圍越來越廣,通過網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幫助大學生了解社會上各種復雜現(xiàn)象,學會正確分析社會中的人和物,對網絡中流通的信息要抱有一種批判的態(tài)度面對。根據(jù)網絡文化的特征,要對當今大學生進行以下幾方面的培養(yǎng):(1)學習能力,也就是要教會大學生懂得自主學習,讓大學生以學習作為一種手段。并通過學習,了解周圍的世界,并發(fā)輝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從而立于不敗之地。(2)自護能力,也就是學會大學生懂得對自身的身心健康進行有效保護,使大學生對自己的生活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上網要適度,生活要有規(guī)律,提高精神狀態(tài)。(3)自辨能力,也就是要教會大學生懂得對網絡信息的辨析,在瀏覽網絡信息的過程中,要懂得以正確的立場、觀點去學習。(4)自制能力,也就是要教會大學生要懂得克制自己,懂得抗拒外來的誘惑。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新的道德與法律問題隨之出現(xiàn),而隨著網絡管理制定的出臺,規(guī)范網絡道德。但由于網絡上的信息魚龍混雜,再加上對大學生的上網行為難以監(jiān)控。因此,要加大對大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力度。
3、增加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內容3.1提高大學生的網絡道德認識水平
以網絡道德認識為根本,明確大學生的網絡文化道德。并對大學生進行網絡道德規(guī)范教育,將網絡道德教育與計算機和網絡基礎知識進行有機結合,使大學生在瀏覽網絡文化時規(guī)范思想道德。
3.2規(guī)范大學生的網絡道德行為
在網絡中,要求大學生嚴格自律,履行自己在網絡中的責任,并對自己在網絡中所發(fā)表的言論負責。同時,大學生嚴格規(guī)范自己的網絡道德意識,發(fā)揮網絡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4、通過采取合理措施,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fā)展
要想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fā)展,就必須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才能實現(xiàn)。(1)對校園網絡進行完善,建立道德規(guī)范的網站。(2)加強網絡研究,科學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對網絡規(guī)章制度進行完善,加強網絡的管理力度。(4)加強領導的統(tǒng)一指揮力度。
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根據(jù)網絡文化的特點,加大網絡的管理力度,使網絡文化更加規(guī)范化。同時要求學生要懂分析網絡信息,學會自律,并規(guī)范自己的網絡文化道德。通過對網絡文化的規(guī)范,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網絡輿情是指在互聯(lián)網上公眾受傳播信息的影響,產生和持有的觀點或社會政治態(tài)度。
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網絡輿情具有表達快、信息多、傳播遠、方式互動等優(yōu)勢,這就給思想政治工作引導輿情帶來很大的挑戰(zhàn)。
網絡輿情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
增強了針對性。網絡輿情能夠隨時反映社情民意,是基層思想文化信息的放大器,在一定程度上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條捷徑。充分利用網絡,了解基層群眾最關心、最需要的東西,能夠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
打通了新渠道。
網絡平臺為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挑戰(zhàn)也提供了新途徑,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因勢利導,解決萌芽期的思想問題。
比如開設網上政治教育課堂,全方位、多角度實現(xiàn)教育資源共享;
開發(fā)實用性強的教育軟件,增強感染力和教育引導功能。
網絡輿情對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需求
加速知識更新,結構優(yōu)化。
當今時代,知識更新速率加快,對個體加快知識結構優(yōu)化和調整不斷提出新要求。為此,必須強化學習的觀念,使自己的知識結構與時代同進步、同發(fā)展。
增強理論思維能力。理論性思維是能夠比較系統(tǒng)地揭示事物的內在本質和規(guī)律性的一種思維方式,能夠更深刻、更全面地看待事物的內在本質。
網絡信息技術使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豐富精神生活,
從而為發(fā)展人們的理論思維能力提供了條件。
政工人員作為主流文化意識形態(tài)的傳播者,必須迅速破除重技術、輕理論的觀念,增強理論思維能力。
具備開放的視角。在網絡信息時代,一切都呈開放的狀態(tài),單一的形式很難發(fā)揮作用,網絡中各種思想文化都發(fā)揮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要打破自身封閉的思維定勢,從各種各樣的思想旋渦中走出來,發(fā)散思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對網絡輿情的應策
網絡輿情的引導。作為網絡輿情的接受者和傳播者,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很多網絡用戶沒有樹立法律意識。
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建立健全網絡輿論監(jiān)督制度,同時對網絡輿論引導機制進行不斷完善。
網絡輿情的管理。對于各種輿論要加強日常監(jiān)管,制定相應的措施進行引導和調控,防患于未然。
對公眾所反映的問題借助網絡優(yōu)勢,進行集中解答,建立網絡意見受理、處理、反饋機制,接受民眾監(jiān)督。
網絡輿情的營造。
把握主旋律,始終注意用積極、科學的信息來占領網絡輿論陣地。
[關鍵詞]語文;文眼;改革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要求學生到課文中去找最能體現(xiàn)課文中心思想的字眼,這個字眼我們通常把它叫做“文眼”。所謂“文眼”,就是指那些能夠集中體現(xiàn)文章主旨,顯示文章脈胳的重要詞句,它好比文章的眼睛和窗口。“文眼”是課文精髓之所在,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聚焦。 “文眼”往往與中心思想或中心論點是一致的。但“文眼”又不能與中心思想或中心論點畫等號?!拔难邸笨梢允俏恼轮械脑~語,也可以是文章的重點句子,它比中心思想或中心論點更集中,更簡練,它是文章的“閃光點”,是文章的精髓。
一、捕捉“文眼”,具有三個作用
1.捕捉了“文眼”,就能把握文章的樞紐
課文《荔枝蜜》一文中,通篇是緊扣蜜蜂來寫的。文章一開始寫作者楊朔“每逢看見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喝了荔枝蜜,就“想去看看一向太喜歡的蜜蜂”,后來,了解到“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閑著,釀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最后,作者發(fā)出感嘆:“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卻又多么高尚啊!”而且自己作夢也變成了一只小蜜蜂。作者反復強調“蜜蜂”,并以“蜜蜂”為線索貫穿全文,是為了揭示勞動人民(蜜蜂的象征)“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后世子孫釀造生活的蜜”的這個“文眼”??梢姡プ×恕拔难邸币簿妥プ×宋恼碌臉屑~。
2.捕捉了“文眼”,就能深入探究課文中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意圖
課文《鄧稼先》一文的“文眼”是“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作者在簡介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后,贊美了鄧稼先為偉大祖國“兩彈一星”作出的巨大貢獻。同時印證了“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我們隨著作者飽含深情的筆觸,感悟到鄧稼先這位不平凡的科學家為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
3.捕捉了“文眼”,有助于理情文章的脈胳,搞清文章內在的聯(lián)系
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課文標題就是“文眼”,道出了“百草園”與“三味書屋”的內在聯(lián)系。作者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xiàn)作者兒童時代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質樸、歡樂的心理,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二、捕捉“文眼”,掌握五種方法
1.從文章題目本身去找“文眼”
有些文章題目本身就是文章的中心,也就是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感情或主張。這種能體現(xiàn)文章中心思想或中心論點的題目,就是這篇文章的“文眼”。如課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篇說明文,其題目就是本文的主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表達了作者對革命先烈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課文中三次提到同志親筆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對突出中心思想起到了烘托作用。
2.“文眼”在文章篇首的起始句
不少文章,尤其是一些演繹法寫的議論文,在文章一開頭關就提出自己的主張,這個簡明、精確的主張,就是該文的“文眼”。例如,先生寫的議論文《談骨氣》,文章第一句話就說:“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蔽恼乱源酥鲝垶閮热輥碚归_,這第一句話就是文章的“文眼”。
3.從貫穿全文的字句或線索去找“文眼”
前面已經提到的散文《荔枝蜜》,是通過蜜蜂這一線索,寫蜜蜂不為自己,而是為人類釀造出最甜的生活,揭示出勞動人民也是“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后世子孫釀造生活的蜜”這一“文眼”。又如,《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則通過“說和做”這一線索貫穿全文,記敘了聞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跡,表現(xiàn)了他的崇高品格和精神。
4.在文章末尾點題處去找“文眼”
有些文章,尤其是那些歸納法寫的文章,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論點,經過反復論證說明后,在文章末尾提出。這種文章最后的結束句,往往就是文章的“文眼”。例如,《驛路梨花》一文,寫了哈尼族姑娘梨花為首的一群人,學雷鋒,做好事,不留名。文章在最后用宋朝詩人陸游的詩句“驛路梨花處處開”作結,升華主題,這句詩就是“文眼”。古詩詞中有許多以最后結句點題的,稱之為“畫龍點睛”之句,這就是該詩的“文眼”或又叫“詩眼”。如唐代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中的結句“春風不度玉門關”,正是該詩的“文眼”,它揭示了戍邊士兵的孤獨凄涼的生活境遇。
【關鍵詞】 高中英語 閱讀理解 解題策略
高中英語閱讀理解不僅題材廣泛,包括科技、社會、文化、風俗、經濟等方面,而且體裁多樣,包括說明文、敘述文、議論文等;它不僅要求考生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還要求考生要有一定的閱讀速度。因此,考生要在這一項上取的高分,除了平時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外,了解一下這部分試題的基本解題策略也很重要。
1. 選擇恰當?shù)慕忸}步驟
1.1先讀文章后看題目
先閱讀正文,掌握文章的主旨和大意,然后看到問題回答。這種方法能讓考生對文章內容有一個總體的印象,可以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對于把握不大的問題,考生還能用查讀法去尋找答案,因為文章已經瀏覽過。
1.2先看問題后讀文章
先略讀正文后的選擇題,再讀正文,帶著問題讀文章。讀到與選擇題有關的地方,速度可以放慢,同時將有關詞句畫線標注。讀到與選擇題沒有關系或關系不大的地方,只需一掃而過,了解大意即可。這樣可以節(jié)省時間。
2. 提高預測文章內容的能力
要培養(yǎng)窺一斑而見全豹的能力,學會通過文章的開頭積極預測文章的主要內容,具體方法如下:1) 文章若以觀點開頭,隨后是細節(jié)說明或舉例,那么,開頭的觀點很可能就是文章的中心。2) 轉折的后面是重心,所以文章若以觀點開頭,但三兩句之后便有轉折,則轉折之后的內容為主要內容。3) 文章若以問題開篇,則中心思想就是問題本身或對問題的回答。 4)文章若以事例或引言開頭,中心一般都在事例后歸納的那段,通常是第二段。5)文章若以假設開頭,不需思考判斷假設的情況是否成立,只需抓住假設中提出的話題。
圍繞話題的方方面面可能就是中心思想。6) 文章開頭是人名或地名,可能該文是具體介紹某位人物(生平、成就或個性)或某地(歷史、風俗)。
3. 針對不同題型采取相應解題技巧
例如選擇題是考試中一種常見的題型,針對閱讀理解測試考生的閱讀技能的掌握,可以將閱讀理解的問題分為五類:主旨題、細節(jié)題、推理題等題型。
3.1主旨題
主旨題是閱讀理解中比較常見的題型,主要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大意、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
考生在回答此類問題時,首先要抓住文章的主題句。主題句一般位于篇章或段落的開頭,但在歸納性文章中則多出現(xiàn)在文章或段落的后面。有極少數(shù)文章的主題句出現(xiàn)在文章或段落的中間。因此,考生答題時應注意:先閱讀文章的首句和尾句,然后再閱讀其他部分,以盡快找出文章的中心;找出每個段落的主題句,進行總結,從中得出文章的大意;如果沒有明顯的主題句,就要通過對全文進行分析、歸納、概括和推理,找到其主旨。
3.2細節(jié)題
這種題考查的是考生獲取具體信息的能力。解題時,先讀題干,找出中心詞,在文中查找定位,閱讀相關內容,在腦海里形成初步答案,再閱讀問題的選項,判斷并做出選擇。
3.3推理題
該題型要求考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根據(jù)文章中所含的條件、線索、制約因累、判斷標準等有關具體的細節(jié)內容和信息,遵循正確、恰當?shù)倪壿嬯P系和推理方法,對某一現(xiàn)象或某一觀點、結論做出符合情理的推論,從而得出一個符合原文、屬于較深層次意義上的新結論。
推理題難度較大,答案通常不能直接從原文中找到。做題時應以表面文字信息為依據(jù),既不能做出在原文中找不到文字根據(jù)的推理,也不能根據(jù)表面文字信息作多步推理。因此,推理題的答案只能是根據(jù)原文文字信息進一步推出的答案,即對原文某一句或某幾句作同義改寫或綜合。具體解題方法是:先讀題干,找出中心詞,在文中查找定位,閱讀相關內容,理解后針對閱讀問題做出合乎邏輯的推理,然后閱讀選項,判斷并做出選擇。
4. 結語
高考閱讀理解一直是英語拉分的重頭戲,學生除了在掌握一定的解題策略之外,還要多做―些模擬練習,使自己在實踐中進一步領悟這部分的解題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方法和習慣。這樣,考生就能更好地把平時所學的知識與解題技巧用于考試實踐中,從而取得好成績。
[1] 黃德志. 淺談高中英語閱讀理解題的答題策略[J]. 讀與寫, 2012(10).
[2] 吳國棟. 高中英語閱讀理解題的一般命題特點及解題策略[J]. 英語廣場, 2012(01).
封面:
采用學院統(tǒng)一模版格式印制,封面使用國產150克銀灰皮紋紙印制,封面上各欄目必須填寫正確。題目、專業(yè)不得使用簡稱。封面論文標題,黑體,二號,加粗;其余各項,宋體,三號。
頁面設置:
統(tǒng)一用A4紙單面打印,上、下、右空幅均為2.5 cm。左為3 cm,裝訂線在左邊。
標題:
論文標題的題名應當簡明、確切,能夠表達論文的中心思想和概括論文的主要內容,避免使用非公認的外來語、縮略語、字符、代號或簡稱。封內正文大標題不超過20個漢字,宋體,二號字,加粗,居中,行距:固定值28磅;副標題前須有破折號,不超過25個漢字,仿宋,小三,居中。
系別、專業(yè)、班級、姓名:系別、專業(yè)須全稱:
例: 國際政治系0201班車雷 ;楷體,四號,班級與姓名之間用半角空一格,整體居中。
摘要:
關鍵詞 高職英語寫作 過程寫作法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調查及結果
1.1 方法
英語寫作教學在中國一直以來采用的都是結果寫作法,正當國外的過程寫作法發(fā)展迅速的時候,我國的英語教學界卻沒有絲毫的動靜。是因為過程寫作法不適合中國學生的現(xiàn)狀嗎?還是因為當前的結果寫作法就是最適合中國學生的教學方法呢?筆者帶著這些疑問進行了一次調查,通過這次調查希望能夠找到一些答案。調查的對象是隨機抽取的我院學生。
1.2 發(fā)現(xiàn)與討論
(1)主要問題。我在進行英語寫作教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學生在進行寫作的時候存在著一些問題,大部分學生在進行英語寫作的時候是采用三段或者五段的方式,整個作文的語法錯誤很少,但是就整個作文的內容來講,思想并不明確。作為英語教師,筆者都常常對他們想要表達的作文中心思想難以琢磨,也不知道他們整個作文在表達怎么樣的一種情感。因此,筆者認為,當前高職學生在進行英語寫作的時候,最主要的問題并不是詞匯和語法等問題,而是對缺乏對整個作文的細節(jié)和中心思想的探索和挖掘。
(2)教學法。傳統(tǒng)的結果寫作法認為,英語寫作只是進行英語學習的一種手段,并不是一種英語交際的方法。在中國的結果寫作法中,教師評判一個英語作品好壞的標準主要是看語法、詞匯以及格式等,對于作文的中心思想內容并不看重。因此,在調查中,筆者發(fā)現(xiàn),教師和學生們普遍都比較堅持傳統(tǒng)的三段和五段的方式,重視最終的寫作成果,最好是一次成品,師生間對于作文的思想的交流幾乎沒有。
通過對調查結果的總結,我們發(fā)現(xiàn)首先在100位學生中,有40名學生選擇了教師在日常的寫作評價中重視對語法的點評,有25個人選擇的是教師著重詞匯的使用的評價,有30人選擇的是教師重視的是整個作文的格式,而選擇教師重視對作文思想內容評價的僅僅只有10人。因此,我們調查的結果是大約90%的學生都在日常的英語作文學習中認為教師重視的是作文的詞匯、語法和格式這些外表,而對整個作文的中心思想內容要求比較低。這就容易造成學生在進行英語寫作的時候只是機械式的,寫出來的作文沒有中心,沒有思想內容。
1.3 結果寫作法的弊端
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出的學生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雖然考試的分數(shù)能夠達到要求,但是應用英語的交際能力以及表達思想的能力還是非常欠缺,這和結果寫作法在我國的英語寫作教學中一直占據(jù)著主導的地位有著很大的關系。因此,我們有必要提出結果寫作法的一些弊端:首先,結果寫作法在寫作中重視的是形式,而不重視內容,這種教學法認為學生寫出來的作文應當是語法正確、詞匯正確、格式正確就可以了,對于作文的內容和思想并沒有過高的要求,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個人思維的發(fā)展。其次,這種結果寫作法往往是教師制定題目和思路,學生被動的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寫作,難以提升學生自主寫作的積極性。最后,這種結果寫作法教師重視的是結果,而不是學生的寫作過程,從而造成了教師只是在等到學生的作文完成之后,收上來進行批改,從而造成了師生之間對于作文的寫作交流不多,而這是機械式的周而復始。
2 新的寫作教學思路:過程寫作法
根據(jù)過程寫作法,我們將整個寫作的過程劃分成以下若干個步驟:寫前準備,也可以稱為寫作構思的階段,這個階段主要讓學生自主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搜集一些對于作文寫作有用的資料和信息。并選擇自己的寫作方向、中心思想、作文的體裁等等。通過師生交流,教師了解到學生的寫作中心思想,并且為他們提供一些必要的意見;在寫作的階段中,學生就按照自己提前設定好的中心思想,以及提前打好的草稿進行書寫,并可以提供給教師或者其他學生進行閱讀,增加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過程寫作法有一個重要的步驟是重寫步驟,這是過程寫作法最明顯的特點,在這個步驟,學生要對自己的學生進行修改,如果在前一步驟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太多的話,甚至需要重寫,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能夠追求完美。
筆者認為,高職的英語寫作教學應當是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下進行的,但是傳統(tǒng)的結果寫作法需要學生每天語法,詞匯的訓練,往往會比較枯燥。而在過程寫作法中,就不會顯得非常的枯燥。因此,筆者認為,我國的英語教師應當著力在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改變。首先,要積極的在寫作教學中應用分組探討的方式,這樣可以很大限度的活躍學生們的思維,并開闊學生們的寫作視野,對于學生寫作的內容提升是非常有幫助的。其次,要改變當前的作文評價方法,我們應當對作文的中心內容的評價上增加重視的程度,而不是機械的去尋找學生作文中的語法,詞匯的錯誤。
不過,過程寫作法仍存在著某些局限性:(1)中國的英語教師大多未接受過寫作教學方面的系統(tǒng)培訓;(2)過程法花費時間較多;(3)過程法認為學生應多次修改、重寫作文,但考試時要求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定稿。所以,它不能適應當前中國的考試制度。
3 結論
一直到現(xiàn)在,關于結果寫作法和過程寫作法誰對英語寫作教學更加有利的爭論還在繼續(xù)著,二者的區(qū)別主要是著重點不同,傳統(tǒng)的結果寫作法看重作文成品的外在形式,往往會忽視作者的寫作過程,而過程寫作法看重的是作文的整體中心內容和內在思想。根據(jù)以上的調查研究,筆者認為,當前我們的寫作教學應當對寫作的過程教學重視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我國的高職學生寫出來不再是空洞的內容,不再是沒有中心思想的英語論文。
總之,每一種新事物的產生必然會有它出現(xiàn)的意義,我們應當正視過程寫作法的出現(xiàn),并要積極的吸收其在我國高職英語寫作教學中的作用,盡管當前的過程寫作法在一些地方還有待完善,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對于我們當前的實際問題來說,還是應該大力借鑒的。
參考文獻
[1] 郭錦輝.“預制語塊”在大學英語“過程寫作法”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教育研究,2008(8).
[2] 王曉麗.過程寫作法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模式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0(S2).
[3] 胡紹廷.論“過程寫作法”及其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對英語寫作教學的指導意義[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29).
[4] 余冬梅.網絡環(huán)境下過程寫作法的實踐[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5] 潘琪,譚萬成.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過程評價的實驗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9(2).
文章結尾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 首尾呼應,畫龍點睛
在文章的結尾,把含義較深的話放在末尾,以點明主題,深化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例如題為I Cannot Forget Her(我忘不了她)的結尾:
After her death, I felt as if something were missing in my life. I was sad over her passing away, but I knew she wouldn’t have had any regrets at having given her life for the benefit of the people.
2. 重復主題句
結尾回到文章開頭闡明的中心思想或主題句上,達到強調的效果。例如題為I Love My Hometown(我愛家鄉(xiāng))的結尾:
I love my hometown, and I love its people. They have changed―they are going all out to make more contribution for our motherland.
3. 自然結尾
隨著文章的結束,文章自然而然地結尾。例如題為Fishing(釣魚)的結尾:
I caught as many as twenty fish in two hours, but my brother caught many more. Tired from fishing, we lay down on the riverbank, bathing in the sun. We returned home very late.
4. 含蓄性的結尾
用比喻或含蓄的手法不直接點明作者的看法,而是讓讀者自己去領會和思考。例如題為A Day of Harvesting(收割的日子)的結尾:
Evening came before we realized it. We put down our sickles and looked at each other. Our clothes were wet with sweat, but on every face there was a smile.
5. 用反問結尾
雖然形式是問句,但意義卻是肯定的,并具有特別的強調作用,引起讀者深思。例如題為Should We Learn to Do Housework?(我們要不要學做家務?)的結尾:
Everyone should learn to do housework. Don’t you agree, boys and girls?
6. 指明方向,激勵讀者
結尾表示對將來的展望,或期待讀者投入行動。例如題為Let’s Go in for Sports(讓我們參加體育運動)的結尾:
As we have said above, sports can be of great value. They not only make people live happily but also help people to learn virtues and do their work better. A sound mind is in a sound body. Let’s go in for s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