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研究》(年刊)創(chuàng)刊于2000年,語種:中文,開本:32開,出版地:遼寧省沈陽市,由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主辦。
《"九一八"研究》在新館開館后,即與省內相關高校和研究單位聯(lián)合成立了"九·一八"歷史研究中心。該中心設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特聘遼寧省內外也包括海外研究"九·一八"歷史的專家學者為中心研究員,配合館內的業(yè)務人員及有志于此的史學愛好者,共同開展對"九·一八"歷史的深入研究。范麗紅主編的《九一八研究》就是相關研究成果的論文集。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地址:沈陽市和平區(qū)十一緯路25號,郵編:110003。
1.內容:立意新穎,觀點明確,內容充實,論證嚴密,語言精煉,資料可靠,能及時反映所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本刊尤為歡迎有新觀點、新方法、新視角的稿件和專家稿件。
2.格式必備與順序:標題、作者、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或參考文獻。篇幅以2200-8800字為宜。2200字左右為1個版面。
3.請在來稿末尾附上作者詳細通訊地址。包括:收件人所在地的省、市、區(qū)、街道名稱、郵政編碼、聯(lián)系電話、電子信箱、代收人的姓名以及本人要求等,務必準確。論文有圖表
的,請保證圖片和表格的清晰,能和文字對應。
4.本刊實行無紙化辦公,來稿一律通過電子郵件(WORD文檔附件)或QQ發(fā)送,嚴禁抄襲,文責自負,來稿必復,來稿不退,10日未見通知可自行處理。
5.本刊來稿直接由編輯人員審閱,疑難重點稿件送交相關專家審閱,本刊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客觀”的審稿原則,實行“三審三?!敝贫?。
6.來稿一經采用,雜志社將發(fā)出《用稿通知單》,出刊迅速,刊物精美,稿件確認刊載后,贈送當期雜志1冊。
關于日本“滿洲事變”言論的研究楊殿林;
東北抗戰(zhàn)初期中國共產黨之策略初探張海艷;
淺述《中華年鑒》對九一八事變的記載孫興武;
九一八事變后社會教育界開展的救國教育劉宏;
國民政府應對日本侵華的政策演變范麗紅;胡玉海;
九一八事變后國民政府對首都防衛(wèi)的調整廖利明;
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的反應與抗日主張曹巖;
淺析歐美等國在九一八事變發(fā)生后的應對孫中美;
揭開九一八事變前建川美次東北之行的真相楊春生;
《新華日報》視角下的“九一八”紀念活動王曉園;
關東軍與日本內閣在九一八事變中的地位研究陳健;
九一八事變與中共對國聯(lián)調處中日爭端的反響洪嵐;
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人抗戰(zhàn)方略寧紅文;唐振君;
九一八事變后教育界人士在遼寧地區(qū)的抗日斗爭陳晶;
九一八事變后中間黨派對中國共產黨的態(tài)度轉變王煒;
英美在應對九一八事變中的“西蒙-史汀生迷思”解永春;
論九一八事變后日本的“決為外交保障占領”方針范德偉;
《大公報》于“九一八”事件后所提言論立場淺析張一拓;
從社會各界對九一八事變后的反響看國家民族問題周新穎;
由列強對九一八事變的反應看日本退出國聯(lián)的必然性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