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整式乘法范文

整式乘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整式乘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整式乘法

第1篇:整式乘法范文

1. 多項式2ax2-12axy中,應提取的公因式是_______.

2. 分解因式:4mx+6my=________.

3. x2-8x+_______=( )2.

4. ① a2-4a+4,② a2+a+■,③ 4a2-a+■,④ 4a2+4a+1,以上各式中屬于完全平方式的有_______(填序號).

5. 若x2+ax+b=(x+5)(x-2),則a=______,b=_______.

6. 利用平方差公式直接寫出結果:503×497=_______;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直接寫出結果:4982=_______.

7. 如果x+y=0,xy=-7,則x2y+xy2=_______,x2+y2=_______.

8. 若二項式4m2+1加上一個單項式后是一含m的完全平方式,則單項式為_______.

9. 已知68-1能被30~40之間的兩個整數整除,這兩個整數是_______.

10. (1) 如圖1,可以求出陰影部分的面積是_______(寫成兩數平方的差的形式);

(2) 如圖2,若將圖1的陰影部分裁剪下來,重新拼成一個矩形,它的寬是_______,長是_______,面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寫成多項式乘法的形式);

(3) 比較圖1、圖2的陰影部分的面積,可以得到乘法公式_______(用式子表達).

二、 選一選(每小題3分,共30分)

11. 下列從左到右的變形,屬于因式分解的是( ).

A. (x+3)(x-2)=x2+x-6

B. ax-ay-1=a(x-y)-1

C. 8a2b3=2a2?4b3

D. x2-4=(x+2)(x-2)

12. 下列各式可以用平方差公式計算的是( ).

A. (-a+4c)(a-4c) B. (x-2y)(2x+y)

C. (-3a-1)(1-3a) D. (-0.5x-y)(0.5x+y)

13. 若要得到(a-b)2,則a2+3ab+b2應加上( ).

A. -ab B. -3ab

C. -5ab D. -7ab

14. 如果(x+a)(x+b)的積中不含x的一次項,那么a、b一定是( ).

A. ab=1 B. a+b=0

C. a=0或b=0 D. ab=0

15. 如果多項式x2+mx+16能分解為一個二項式的平方的形式,那么m的值為( ).

A. 4 B. 8 C. -8 D. ±8

16. 設A=(x-3)(x-7),B=(x-2)(x-8),則A、B的大小關系為( ).

A. A>B B. A

C. A=B D. 無法確定

三、 解答題(共50分)

17. (每小題4分,共16分)分解因式:

(1) -8a3b2+12ab3c-6a2b;

(2) 3a(x-y)+9(y-x);

(3) (2m-3n)2-2m+3n;

(4) 16mn4-m.

18. (4分)解方程:(3y-1)2=(y-3)2.

19. (5分)先化簡,再求值:[(3a-7)2-(a+5)2]÷(4a-24),其中a=■.

20. (6分)小明在做作業(yè)時,不慎將墨水滴在一個三項式上,將前后兩項污染得看不清楚了,但中間項是12xy,為了便于填上后面的空,請你幫他把前后兩項補充完整,使它成為完全平方式,你有幾種方法?(至少寫出3種不同的方法)

三項式:■+12xy+■=( )2.

(1) 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

21. (5分)如圖,現有正方形甲1張,正方形乙2張,長方形丙3張,請你將它們拼成一個大長方形(畫出圖示),并運用面積之間的關系,將多項式a2+3ab+2b2分解因式.

22. (4分)試說明■m3+2n■m3-2n+(2n-4)(4+2n)的值與n無關.

23. (10分)我們知道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是互逆的關系,那么逆用乘法公式(x+a)?(x+b)=x2+(a+b)x+ab,即x2+(a+b)x+ab=(x+a)(x+b)是否可以分解因式呢?當然可以,而且也很簡單.

如:(1) x2+5x+6=x2+(3+2)x+3×2=(x+2)(x+3);

(2) x2-5x-6=x2+(-6+1)x+(-6)×1=(x-6)(x+1) .

請你仿照上述方法,把下列多項式分解因式:

(1) x2-8x+7;(2) x2+7x-18.

參考答案

1. 2ax 2. 2m(2x+3y) 3. 16 x-4 4. ①②④ 5. 3 -10

6. 249 991 248 004 7. 0 14 8. 4m或-4m或4m4 9. 37 35

10. (1) a2-b2 (2) a-b a+b (a-b)(a+b) (3) (a-b)(a+b)=a2-b2

11. D 12. C 13. C 14. B 15. D 16. A

17. (1) -8a3b2+12ab3c-6a2b=-2ab(4a2b-6b2c+3a)

(2) 3a(x-y)+9(y-x)=3(x-y)(a-3)

(3) (2m-3n)2-2m+3n=(2m-3n)(2m-3n-1)

(4) 16mn4-m=m(4n2+1)(2n+1)(2n-1)

18. y1=1,y2=-1

19. 化簡得2a-1,把a=■代入,x=2a-1=-■

20. (1) x2+12xy+36y2=(x+6y)2

(2) 4x2+12xy+9y2=(2x+3y)2

(3)9x2+12xy+4y2=(3x+2y)2

21. a2+3ab+2b2=(a+b)(a+2b)

22. 因為■m3+2n■m3-2n+(2n-4)(4+2n)=■m6-4n2+4n2-16=■m6-16,化簡之后結果中不含有n,所以其值與n無關.

23. (1) x2-8x+7=x2-(1+7)x+1×7=(x-1)(x-7)

第2篇:整式乘法范文

廣東省行政處罰聽證程序實施辦法完整版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guī)范行政處罰聽證程序,保障和監(jiān)督本省各級行政機關依法實施行政處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規(guī)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關聯法規(guī):

第二條 聽證程序遵循依法、公開、公正的原則。

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或者個人隱私外,聽證應公開舉行。

第三條 聽證程序實行告知、回避制度,當事人依法享有陳述權、申辯權和質證權。

第四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各級人民政府違反本辦法的行為,有權向上一級人民政府申訴或者檢舉;對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違反本辦法的行為,有權向本級人民政府及其法制工作機構、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訴或者檢舉。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法制工作機構、各行政機關對申訴或者檢舉應當依法處理。

第二章 聽證適用范圍

第五條 行政機關以及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以下簡稱行政機關)作出下列行政處罰(以下簡稱適用聽證程序的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

(一)責令停產停業(yè);

(二)吊銷許可證或者執(zhí)照;

(三)較大數額罰款;

(四)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可以要求聽證的其他行政處罰。

本條前款的較大數額罰款,是指對公民處以1000元以上罰款,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5萬元以上罰款。

關聯法規(guī):

第六條 對海關、金融、國稅、外匯管理等實行垂直領導的行政機關和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的較大數額罰款標準,國家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另有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

第三章 聽證組織機關和聽證人員

第七條 聽證由擬作出適用聽證程序的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組織。

法定授權組織擬作出適用聽證程序的行政處罰的,由該授權組織組織聽證。

行政委托組織擬作出適用聽證程序的行政處罰的,由委托的行政機關組織聽證。

第八條 聽證由行政機關指定其法制工作機構工作人員主持;行政機關未設立法制工作機構的,由負責執(zhí)法監(jiān)督工作的人員主持聽證。

第九條 行政處罰聽證實行聽證會制度。聽證會由聽證主持人、聽證員組成。聽證主持人和聽證員由負責聽證的機構指定。組織聽證的機關可以聘請本單位以外的聽證員參加聽證。

聽證主持人應由在行政機關從事法制工作2年以上或者從事行政執(zhí)法工作3年以上的人員擔任。

聽證員設1名以上4名以下,協助聽證主持人組織聽證。

聽證會組成人員應為單數。

聽證會應設書記員1名,負責聽證筆錄的制作和其他事務。

第十條 聽證主持人履行下列職責:(一)決定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并通知聽證參加人;(二)審查聽證參加人的資格;(三)主持聽證,并就案件的事實、證據或者與之相關的法律進行詢問,要求聽證參加人提供或者補充證據;(四)維護聽證的秩序,對違反聽證紀律的行為進行警告或者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制止;(五)對聽證筆錄進行審閱,并提出審核意見;(六)決定中止、終止或者延期聽證,宣布結束聽證;(七)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定的其他職責。

第十一條 凡從事聽證工作的聽證主持人、聽證員、書記員,應當持有《廣東省人民政府行政執(zhí)法證》,并經過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業(yè)務的培訓考核。

聽證人員培訓考核工作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局負責指導實施。

第十二條 聽證主持人、聽證員、書記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人有權申請回避:

(一)本案調查人員;

(二)當事人、本案調查人員的近親屬;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

(四)與本案的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的。

前款規(guī)定,適用于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當事人申請聽證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回避的,由聽證主持人決定;申請聽證主持人回避的,由舉行聽證會的行政機關負責人決定。

第四章 聽證參加人

第十三條 聽證參加人包括:

(一)案件調查人員;

(二)當事人及其人;

(三)與案件處理結果有直接利害關系的第三人及其人;

(四)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

(五)其他有關的人員。

第三人參加聽證的,由聽證主持人決定。

第十四條 聽證參加人應當按時到達指定地點出席聽證,遵守聽證紀律,如實回答聽證主持人及聽證員的詢問。

第十五條 當事人享有下列權利:

(一)要求或者放棄聽證;

(二)依照本辦法申請回避;

(三)出席聽證會或者委托1至2人參加聽證,并出具委托書,明確人權限;

(四)進行陳述、申辯和質證;

(五)核對聽證筆錄。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依據有關法律規(guī)定,由其法定人代為參加聽證,法定人享有前款規(guī)定的權利。

第十六條 案件調查人員在聽證過程中有權與當事人進行質證。

第十七條 當事人及其人可依法查閱、復制與聽證有關的案卷材料。

第五章 證 據

第十八條 聽證的證據有下列幾種: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證人證言;

(四)當事人的陳述;

(五)鑒定結論;

(六)勘驗筆錄;

(七)視聽資料、現場筆錄。

第十九條 證據應當在聽證會上出示、宣讀和辨認,并經質證,凡未經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的證據。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由聽證會驗證,不得在公開聽證時出示。

第六章 聽證的告知、提出和受理

第二十條 行政機關對適用聽證程序的行政處罰應當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前,作出《聽證告知書》,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聽證的權利。

《聽證告知書》內容包括:(一)當事人的違法事實和證據;(二)行政處罰的理由、依據和擬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三)享有要求聽證的權利及提出聽證要求的期限。

第二十一條 當事人對適用聽證程序的行政處罰要求聽證的,應當在收到《聽證告知書》之日起3日內,以書面形式向行政機關提出申請。當事人以郵寄掛號信方式提出聽證要求的,以寄出的郵戳日期為準。

當事人逾期未提出聽證要求的,不得再要求聽證。

第二十二條 行政機關受理聽證后,應進行下列工作:

(一)負責承辦案件的機構,應當在3日內將行政處罰認定的主要違法事實、證據的復印件、照片以及證據目錄、證人名單移送負責聽證的機構;

(二)負責聽證的機構接到移送的案卷材料后,應在3日內確定聽證會組成人員;

(三)聽證主持人應當在聽證會舉行的7日前,將《聽證會通知書》送達當事人;把聽證時間、地點等事項通知其他參加人;

(四)公開聽證的案件應在聽證會舉行3日以前公告案由、當事人姓名或者名稱、聽證舉行時間和地點。

《聽證會通知書》內容包括:(一)聽證會舉行的時間、地點;(二)聽證會組成人員的姓名;(三)告知當事人有權申請回避;(四)告知當事人準備證據、通知證人等事項。

第七章 聽證會的舉行

第二十三條 聽證會舉行前,書記員應查明當事人和其他參加人是否到會,宣布聽證紀律。

聽證會開始時,由聽證主持人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聽證會組成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權利,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請。

第二十四條 在聽證會調查階段,案件調查人員提出當事人違法的事實、證據和擬作出的行政處罰建議;當事人進行陳述、申辯和質證;案件調查人員可以向當事人提問。

當事人可以向案件調查人員提問。

當事人的人經聽證主持人同意,可以向案件調查人員、當事人提問。

聽證會組成人員可以向案件調查人員、當事人提問。

第二十五條 案件調查人員應當向聽證會出示物證,宣讀書證,讓當事人辨認、質證;對未到會的證人證言、鑒定結論、勘驗筆錄和其他作為證據的文書,應當宣讀。

第二十六條 聽證會組成人員對證據有疑問的,可以暫停聽證,待對證據進行調查核實后再繼續(xù)聽證。

第二十七條 案件調查人員、當事人及其人有權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會,調取新的證據,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

對于上述申請,聽證主持人應當作出是否同意的決定。

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費用由申請人支付。

第二十八條 在聽證會辯論階段,在聽證主持人的組織下,案件調查人員、當事人和人可以對證據和案件情況發(fā)表意見并且可以互相辯論。

聽證主持人在宣布申辯終結后,當事人有最后陳述的權利。

第二十九條 聽證會的全部過程應當制作聽證筆錄。

聽證筆錄應作為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依據。

聽證筆錄應當載明下列事項:(一)案由;(二)聽證參加人姓名或者名稱、地址;(三)聽證主持人、聽證員、書記員姓名;(四)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和方式;(五)案件調查人員提出的事實、證據和適用聽證程序的行政處罰建議;(六)當事人陳述、申辯和質證的內容;(七)其他有關聽證的內容。

聽證筆錄應當交給當事人和其他參加人員審核無誤后簽字或者蓋章。當事人拒絕簽名的,應在筆錄上寫明。

聽證筆錄經聽證主持人審閱后,由聽證會組成人員和書記員簽字或蓋章。

第三十條 聽證結束后,聽證主持人應組織聽證會組成人員依法對案件作出獨立、客觀、公正的判斷,并寫出《聽證報告書》連同聽證筆錄一并報告行政機關負責人。聽證會組成人員有不同意見的,應如實報告。

《聽證報告書》內容包括:(一)聽證案由;(二)聽證主持人和聽證參加人的基本情況;(三)聽證舉行的時間、地點和方式;(四)聽證會的基本情況;(五)處理意見和建議。

行政機關負責人應根據《聽證報告書》的意見和聽證筆錄,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或不處罰的決定。

第三十一條 行政機關除因特殊情況決定延期舉行聽證外,聽證應當按期舉行。當事人申請延期的,由行政機關決定是否準許。

第三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聽證主持人應當中止聽證:

(一)當事人死亡或者解散,需要等待權利義務繼承人的;

(二)當事人或者案件調查人員因不可抗力事件,不能參加聽證的;

(三)在聽證過程中,需要對有關證據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

(四)出現其他需要中止聽證情形的。

中止聽證的情形消除后,聽證主持人應當恢復聽證。

第三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機關應當終止聽證:

(一)當事人死亡或者解散滿3個月后,未確定權利義務繼承人的;

(二)當事人無正當理由,經兩次通知都不參加聽證的;

(三)出現其他需要終止聽證情形的。

第三十四條 除延期聽證、中止聽證外,聽證應當在當事人提出聽證之日起30日內結束。

第八章 附 則

第三十五條 本辦法所稱當事人是指被事先告知將受到適用聽證程序的行政處罰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本辦法所稱案件調查人員是指行政機關內部具體承辦行政處罰案件調查取證工作的人員。

第三十六條 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

第三十七條 本辦法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

行政處罰制裁特征與區(qū)別1.行政處罰是以對違法行為人的懲戒為目的,而不是以實現義務為目的。這一點將它與行政強制執(zhí)行區(qū)別開來。行政強制執(zhí)行的目的在于促使義務人履行義務。

2.行政處罰的適用主體是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這一點使它與刑罰區(qū)別開來。刑罰的適用主體是人民法院。

行政處罰與刑罰的區(qū)別:制裁的性質不同;適用的違法行為不同;懲罰程度及適用的程序不同;制裁機關不同;處罰形式不同。

3.行政處罰的適用對象是作為行政相對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屬于外部行政行為。這一點將它與行政處分區(qū)別開來。行政處分只能適用于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或其他由行政機關任命或管理的人員。

第3篇:整式乘法范文

關鍵詞:正當程序 自然正義 啟示

歷史上我國是一個“人治型”國家,強調個人的智慧和能力而忽略制度的作用,其實質就是重實體輕程序,這種思想嚴重阻礙了我國法制建設的腳步,尤其體現在行政執(zhí)法上。鑒于此,當前在行政程序立法上必須借鑒西方正當法律程序原則及其理念,以真正實現行政執(zhí)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并實現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一、正當法律程序的法律淵源

正當法律程序原則起源于英國法中的“自然正義”(Nature Justice),光大于美國法所繼承的“正當法律程序”(Due Process of Law)。英國1215年制定的《自由大》第39條的規(guī)定:“凡自由民,如未經其同級貴族之依法裁判,或經國法判決,皆不得被逮捕、監(jiān)禁、沒收財產、剝奪法律保護權、放逐或被加以任何其他方式侵害,我們不得違反這些規(guī)定而為之?!薄蹲杂纱蟆分嘘P于正當法律程序的規(guī)定主要涉及到刑事訴訟領域。而在1354年英國國會通過的第二十八條法令——《自由令》第三章中規(guī)定:“未經法律的正當法律程序進行答辯,對任何財產和身份擁有者一律不得剝奪其土地或住所,不得逮捕或監(jiān)禁,不得剝奪其繼承權和生命?!边@個法律文件首次以法令形式明確提到并解釋了“正當法律程序”這一詞語,并擴大了正當法律程序原則的適用范圍。美國1787年的《人權法案》規(guī)定:除非依照“正當的法律程序”,否則,任何人都應得到保證,不被剝奪特定的權利。這是最早用“法律的正當法律程序”取代最初來自英國大“國家的法律”措詞的美國法規(guī),并且構成了美國憲法第5條修正案和第14條修正案的正當法律程序條款的起源。

1791年通過的美國憲法第5條修正案規(guī)定:“不經正當法律程序,不得被剝奪生命、自由和財產?!?868年通過的美國憲法第14條修正案規(guī)定:“凡在合眾國出生或歸化合眾國并受其管轄的人,均為合眾國和他們居住州的公民。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實施限制合眾國公民的特權或豁免權的法律;不經正當的法律程序,不得剝奪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財產;對于其管轄下的任何人,亦不得拒絕給予平等的法律保護。”“從《權利法案》提出正當法律程序一詞,到憲法第5條、第14條修正案對正當法律程序的明確規(guī)定,正當法律程序從程序性正當法律程序發(fā)展到了實質性正當法律程序,廣泛應用于司法審查領域,體現了美國對正當法律程序的重視。

二、正當法律程序的主要內容

(一)正當法律程序對程序主持者的“正當”要求

中立性?!叭魏稳司坏脫巫约涸V訟案件的法官”,這一程序正義原則包含的理念在于確保各方參與者受到裁判者平等的對待:與程序法律結果有牽連的人不能成為程序主持者;作為程序主持者與接受程序法律結果的法律主體任何一方不得有利益或其它方面的聯系。

程序理性。程序主持者的程序行為以確定、可靠和明確的認知為基礎而非隨機。這要求:程序主持者闡明決定理由;程序主持者不應享有不必要的自由裁量權。

排他性。對程序法律沒有規(guī)定程序決定權力(包括授權)的社會主體參與程序主持的行為予以排斥,法律程序是法律結果的惟一的決定過程。

可操作性。程序法存在的價值之一就在于為法律行為提供明確的指引。程序法律規(guī)范要符合法律規(guī)范的構成要件,要有明確、具體、相互銜接而非抽象的行為模式、違反法定程序的法律后果的規(guī)定。實體法要求概念明晰,避免歧義,而程序法重在步驟明確、有序以有效地與恣意抗衡。

(二)接受程序法律結果的法律主體對法律程序的“正當”要求

平等參與性。程序參與表現為信息獲得與傳遞機會,即被告知和聽取陳述意見的機會。平等參與性就是保障接受程序法律結果的法律主體在相同條件下(時間、方式、內容、數量等因素相同)從程序主持者獲得相關信息并有相同的機會向程序主持者陳述自己的看法。

程序自治性。平等作為一項主觀感受因人而異,作為權利可以放棄。對不平等的反抗即是程序公正的要求。因此,程序的“反抗權”就是對程序的自愿參與。這種自治性是同意而非強迫。投票不得強制、聽證不必非要參加、民事訴訟程序當事人可以不出庭、刑事被告人可以拒絕回答等就體現了程序自治。

程序人道性。接受決定者被人道地對待,其隱私受到尊重。

(三)程序法律行為的及時終結性

對程序法律主體而言,程序是對程序法律行為的時序性要求。它包含的要求是:有對程序法律行為完成的時間的明確要求,人們通常要么指責法律程序草率,要么指責程序主持者久拖不辦就從反面指出了及時的價值;通過法律程序產生一項終結性的程序結果,該結果不能夠被隨意推翻,對該結果的修正必須通過啟動另一個法律程序來進行。

(四)程序法律的公開、透明性

這是對程序法律本身的要求?,F代法治原則的發(fā)展要求統治者以公布的成文法來進行統治,它要求:程序法律必須公布,這是程序法治的要求。對程序法律主體而言,公開的程序規(guī)則的存在是他們規(guī)劃行為、預見結果的依據;程序法律對程序過程本身透明提出明確要求,即法律程序諸要素為公眾知曉。

三、正當法律程序原則對我國行政程序立法的啟示

行政法是實體法與程序法的有機統一,行政程序制度是行政法律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沒有完善的行政程序制度,就談不上行政實體法律目標的實現,甚至還可能帶來破壞和其它消極的作用。美國學者認為,“程序法是執(zhí)行,而法律的生命在于執(zhí)行,從實際的觀點來看,程序法的重要性超過了實體法。一個健全的法律,如果使用武斷的專橫的程序去執(zhí)行,不能發(fā)生良好的效果;一個不良的法律,如果用一個健全的程序去執(zhí)行,可以限制或削弱法律的不良效果”。在我國,以往重實體法,輕視程序法,認為行政行為只要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guī)正確,程序上有所不足,責令予以補政即可,一般不影響行政行為的效力。事實上,違反程序法則,與違反實體法規(guī)則一樣,都將影響行政行為效力。在立法上,西方正當法律程序的成功經驗給另外我們如下兩個方面的啟示:

其一,對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則的啟示。我國尚未制定出行政程序法典,關于行政程序法的原則,許多學者在論文、著作中多有涉及。我國學者在論述時,多把‘行政公正”、“行政公開”、“行政效率”等作為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則,有的還將行政程序法的目標模式定位為“效率模式”、“權利模式”或者“權利效率并重模式”等。筆者認為,爭論多、共識少的重要原因在于缺少一個一統全局的憲法性原則。這個憲法性原則是對中國現實的認真分析、總結中國當前及今后一個較長階段的實際需要而制定出來的。我們應當看到,行政權力過于強大,公民、法人和社會團體均處于弱勢地位,這是不爭的事實。這一“政強民弱”的格局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都不會根本改變。因而中國行政法的任務應以拉制政府權力(“控權論”)為重點,行政程序法也應以控權為任。因而中國行政程序法最重要的價值應當是公正,以保護絕大多數處于弱勢地位的社會主體,加強對行政權力的控制。這就體現為“公正原則”和“權利模式”。在立法上不必將其挽定得過于評細,否則容易任化而失去原則的作用。

其二,法院的自由裁量權。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的正當程序能享有今天的崇高地位,與法院的努力是分不開的。美國法律界和司法界實用主義盛行,從而為“法官造法”的理論和實踐提供了豐厚的土攘。我國法院和美國法院相比,明顯過于依賴法條,對于法律沒有規(guī)定或語義不詳的部分則束手無策,剛性有余而柔性不足。這種現象當然是多種原因形成的,但不容否認的是缺少一條具有相當彈性的憲法性原則。近年來民法基本原則中誠實信用原則作為“帝王原則”而異軍突起、備受矚目就是對這種現狀的一個反映。一些法院在此原則下做出了一些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判決,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知果說現在還沒有一條關于行政法的憲法性原則,那么,公正原則就可以視為行政法與行政程序法的“帝王原則”。法官可以在此“帝王原則”之下充分發(fā)揮其對于法律的理解來靈活主動地解釋法律和適用法律。現實中法官容易濫用自由裁量權,這是法官素質不高、缺少相應監(jiān)督制約制度等原因造成的。我們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否定在行政訴訟中斌予法官更大自由裁量權的制度價值。

參考文獻

1.楊海坤、黃學賢:《中國行政程序法典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第4篇:整式乘法范文

一、教學實錄

這是一節(jié)七年級(下)第9.4節(jié)《乘法公式》學完后的一節(jié)專題課》.一上來,我先讓學生回憶已經學過的3個公式:一個平方差公式,兩個完全平方公式,并將它們寫在黑板的最右邊,然后就進入了例題教學.

例1 已知a+b=3,ab=2,求a2+b2+1的值.

生1:a2+b2+1=(a+b)22ab+1=32-2×2+1=6.

師:還有別的做法嗎?

生2:(a+b)2= a2+b2+2ab,

32=a2+b2+2×2,

a2+b2=5.

a2+b2+1=5+1=6.

師:這兩種方法有何共同之處?

生(眾):都用到了完全平方和公式,都運用了整體思想來求.

師:你們是怎么想到的?

(及時的總結與引導,是啟發(fā)學生思維、指明探究方向的基本手段.)

生3:我發(fā)現3個公式中只有完全平方和公式中同時有a+b、ab、a2+b2這三個整體,根據完全平方和公式,如果已知其中的a+b和ab,就能求出a2+b2.

師:把公式看作三個整體之間的關系是一種特別的認識公式的方式.這種方法理解起來簡單,記憶起來不易混淆,不易遺忘.

這時候,有個學生很激動,似乎有話要說.

生4:我發(fā)現另外兩個公式也可以看作3個整體之間的關系:

平方差公式可以看作是a+b、ab和a2b2這3個整體之間的關系;

完全平方差公式可以看作是ab、ab、a2+b2這3個整體之間的關系.

師生(小結1):你說的很好!3個公式各不相同,但結構相同,這類問題所用到的方法也相同.下面我們來解決這樣兩個問題.

練習:

1 已知ab=3,a-b=4,求a2+b2的值.

2 已知a2+b2=5,2ab=4,求3a-2ab+3b的值.

不一會,就有學生回答:

第1題:同時有ab、a-b和a2+b2這樣三個整體的是完全平方差公式,寫出公式:

(a-b)2=a2+b2-2ab,再將ab=3和a-b=4代入公式中就可以求出a2+b2的值.

但是對于第2題,學生們似乎感到很困難,久久沒人回答,我決定主動出擊,找了一個學生來問.

師:這個題目你沒有做出來,問題在哪兒?

生5:我找到兩個整體a2+b2和ab,沒有找到第3個整體.

師:從哪兒去找第3個整體?

生5:應該在“求3a-2ab+3b的值”中,但我沒看出來.

這時,有個學生似乎受到啟發(fā),舉起手來.

生6:在“3a-2ab+3b”中,2ab的值已經知道,只要求出3a+3b就可以了,而要求出3a+3b,又只要求出a+b就可以了.因此,第3個整體應該是a+b.

這時,同學們?yōu)樯?的精彩分析而熱烈鼓掌.

師:現在,你能解決第2題嗎?

生(眾):會.(要求學生課后解決)

例2 已知a-b=3,a+b=8,求:(1)ab的值;(2) a2+b2的值.

對于第1個問題,一上來學生們個個信心滿滿,立即在課堂練習本上寫起來.很快,我就發(fā)現學生們不寫了,在互相交頭接耳,滿面愁容.我笑著對學生們說:“看來這個問題不簡單??!”,“嗯!”,學生們應和著:

……

第5篇:整式乘法范文

存在的問題

1.投資環(huán)境差異大

陳寶玉(2008)在使用交通運輸、人力資源、技能和技術存量、經濟結構、經濟發(fā)展、市場規(guī)模及外資參與等指標評價對武漢城市圈投資環(huán)境進行了評價。評價結果如表1所示。從該結果可以看出盡管改革開放以來,武漢市及周邊8個城市經濟建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但這些城市的經濟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各城市之間的差異更是十分顯著,投資環(huán)境還有許多亟待改進之處。

2.各城市間的經濟差異大

有很多指標可以用來表示城市間的經濟發(fā)展差異。在此處僅僅使用人均GDP來表示。武漢城市圈各城市的人均GDP情況如圖1和圖2所示。

數據來源:劉傳江,武漢都市圈經濟發(fā)展差距研究,經濟問題探索,2007年第2期。

數據來源:劉傳江,武漢都市圈經濟發(fā)展差距研究,經濟問題探索,2007年第2期。

在圖1中,近年來武漢和周邊八市經濟發(fā)展差距日益增大的趨勢清晰可見:(1)1990年,武漢的人均GDP為2673元,周邊八市為1178元,前者是后者的2.269倍,而到了2004年,武漢的人均GDP為24963元,周邊八市為8004元,前者是后者的3.119倍;(2)從1990年到2004年,武漢的人均GDP增長了721.66%,周邊八市的人均GDP只增長了579.46%。

圖2用人均GDP的變異系數衡量周邊八市的經濟發(fā)展差距。從圖中可以看到,若以0.1為界限,周邊八市的經濟發(fā)展差距變動情況可具體劃分為四個歷史時期:(1)從1978年到1981年,八市的人均GDP變異系數均不低于0.1,1980年更達到0.1588;(2)從1982到1992年,八市的人均GDP變異系數均在0.1之下,且呈U型分布,1990年達最低點,為0.0366;(3)從1993到1997年,八市的人均GDP變異系數均在0.1之上,且呈倒U型分布,1996年達最高點,為0.1719;(4)從1998到2004年,八市的人均GDP變異系數均在0.1之下,大致呈U型分布,2001年達到最低點,為0.0697。

3.城市體系不夠完整、城市職能分工不明確

武漢城市圈9市,其中武漢為超特大城市,非農人口448.89萬,在全國排位居第4位,其首位度太高,與圈內次位黃石的人口比為7.57倍,GDP比為11.76倍;圈內缺少100萬人口的特大城市;超過50萬人口的城市也僅黃石1個,超40萬人口的城市也僅仙桃;31~40萬的3個,21~30萬的3個,縣級市7個市皆為10~20萬的小城市。所謂一柱難撐大廈,因此,本圈9市,要依衛(wèi)星城看待,其中武漢市為母城,其余8市可看作為衛(wèi)星城市,即在大城市以外的附近地區(qū),為擴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業(yè),而建設起來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中小城市。在職能上與大城市保持密切聯系,在空間上環(huán)繞大城市而分布。

武漢城市圈9個城市,目前未曾制訂明確的職能分工與地域分工規(guī)劃。武漢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并沒有得到周圍城市的重視與認可;而周圍城市在確立自己的戰(zhàn)略和制訂經濟社會發(fā)展計劃時,也未充分闡明與武漢市在職能和空間上的密切聯系。

4.城市產業(yè)結構的差異

采用三次產業(yè)構成和霍夫曼系數(霍夫曼系數=輕工業(yè)總產值/重工業(yè)總產值)對武漢城市圈中各城市的產業(yè)結構現狀做出分析(如表2)。2001年武漢三次產業(yè)構成為6.31:44.13:49.56,霍夫曼系數為0.48,說明武漢產業(yè)結構正向三、二、一轉變,工業(yè)結構向合理化演變。黃石、鄂州、孝感、黃岡、咸寧、仙桃、天門和潛江的產業(yè)結構明顯呈現出二、三、一的格局,說明這8個城市的產業(yè)結構是以第二產業(yè)為主的。這8個城市中黃石、鄂州、潛江的霍夫曼系數低于1,工業(yè)結構略顯合理,但其工業(yè)總產值卻很低,分別只有165.8億元、112.2億元、99.8億元。其余的5個城市霍夫曼系數都高于1,且相差較大,說明城市的工業(yè)發(fā)展處于較低階段。

二、武漢是中部地區(qū)唯一的特大城市,具有得天獨厚的區(qū)位優(yōu)勢,是東、西部地區(qū)資源、信息、技術等交流和交換的戰(zhàn)略節(jié)點,它在中部地區(qū)的作用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在實施中部崛起戰(zhàn)略的過程中,武漢要進一步提升作為中心城市的競爭力,增強集聚和輻射功能,就需要通過走城市圈發(fā)展的道路來提升城市的功能,把資金流、人才流、物流和信息流聚集在一起,并通過這種功能把各種資源輻射到周邊,從而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和經濟高度密集區(qū)。因此武漢城市圈,是符合現實條件和區(qū)域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個重要戰(zhàn)略。武漢都市圈,是指以武漢為中心,半徑達100公里的城市群落,包括武漢和黃石、鄂州、孝感、黃岡、咸寧、仙桃、潛江、天門8個中小城市,面積是目前武漢的7倍多,達6萬平方公里,是湖北乃至長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2007年,這一都市圈以湖北省全省33%的土地,承載了其50%以上的人口、提供了近70%的GDP、60%的地方財政收入、67%的投資、68%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是湖北產業(yè)和經濟實力最集中的核心區(qū)。

盡管武漢城市圈按國內生產總值排序居第10位,但和全國三大都市圈相比,武漢都市圈起步較晚,一體化程度低,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尚不協調,沒有充分發(fā)揮都市圈應有的優(yōu)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功能。如果這種狀況長期得不到改善,不僅會導致武漢都市圈自身的競爭力下降,而且其帶動作用和凝聚力也會逐漸下降,從而不但失去其中部地區(qū)的經濟龍頭地位,更會影響到國家中部崛起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

這充分說明武漢城市圈在與全國城市圈相比,在發(fā)展基礎和整體實力上和其他的城市圈有著很大的區(qū)別。為了促使該城市圈的發(fā)展,有必要分析其面臨的各種問題,找出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來實現城市圈的協調、持續(xù)發(fā)展。

三、政策建議

1.培育和加強二級中心城市的功能。培育和加強本區(qū)二級中心城市的發(fā)展,必須加快城市化進程,統籌城鄉(xiāng)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城市的聚集輻射帶動作用。要促進本區(qū)二級中心城市的發(fā)展,縮小與其他城市圈二級中心城市的差距,必須重視城市化進程。當然,城市化進程依賴于地區(qū)經濟尤其是城市經濟的發(fā)展。必須堅持產業(yè)興市,充分發(fā)揮比較優(yōu)勢,科學確定城市產業(yè)發(fā)展,不斷壯大城鎮(zhèn)經濟;走以人為本,多元化發(fā)展之路,突出城市文化特色,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搞好城市環(huán)線、快速主干道路為主的城市道路建設,以供水、供氣為主的生活設施建設,以綠化、污水和垃圾處理為主的環(huán)境設施建設。在加快城市化進程的同時,應注意統籌城鄉(xiāng)發(fā)展。不斷加大“以城帶鄉(xiāng)”力度,實現城鄉(xiāng)結構轉換的良性循環(huán)。城鎮(zhèn)要積極推進產業(yè)結構升級,為農業(yè)產業(yè)化提供強大支持。要調整城市建設的思路,形成城市對農村發(fā)展的帶動機制。其關鍵是降低農民進城的“門檻”,增強農民進城的素質能力,提高農民的就業(yè)能力。積極探索多種形式,解決城市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問題。只有本區(qū)二級中心城市加速發(fā)展,才能對中心城市武漢產生強大的推動作用,從而成為具有整體競爭力城市圈。

2.調整產業(yè)結構。第一產業(yè)向高效生態(tài)農業(yè)和創(chuàng)匯農業(yè)方向發(fā)展,在保證糧食增產增收的前提下,重點發(fā)展水果、蔬菜、畜牧、食用菌、花卉及農副產品深加工產品。第二產業(yè)以發(fā)展輕型、精密、外向、高效為方向,一方面要促進勞動密集型加工工業(yè)向勞動和技術密集相結合的“雙密”型產業(yè)轉化,提高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的技術含量,以增強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圍繞“走新型工業(yè)化道路”這條主線,以武漢為中心,優(yōu)先發(fā)展光電子信息領域、光電機一體化領域、生物技術與新醫(yī)藥領域、新材料領域等高新技術產業(yè),堅持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yè)化與突出應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yè)并重。第三產業(yè)則重點發(fā)展旅游業(yè)、金融保險業(yè)、信息服務業(yè)、房地產業(yè)和教育文化產業(yè),并提升第三產業(yè)的內涵。

3.編制武漢城市圈發(fā)展規(guī)劃。在武漢城市圈協調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組織由省內外專家學者、中央有關部門領導、省直有關部門領導、市有關部門領導聯合組成的規(guī)劃編制小組,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立足于經濟全球化、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的戰(zhàn)略高度,分別編制武漢城市圈大交通網建設、信息網建設、流通網建設、能源網建設、生產要素市場建設、城鎮(zhèn)體系建設、產業(yè)群發(fā)展等專題規(guī)劃,以專題規(guī)劃為基礎,最后形成《武漢城市圈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

4.健全協調互動機制。改革開放以來,各子城市之間發(fā)展的差距仍在拉大,公共服務水平差別較大,生產力空間布局不合理。各子城市要打破行政區(qū)劃的局限,促進生產要素在區(qū)域間自由流動,引導產業(yè)轉移。要積極鼓勵欠發(fā)達城市到較發(fā)達城市設立“窗口”、開辦企業(yè)、廣開財源,積累發(fā)展經濟所必需的資金;較發(fā)達城市到欠發(fā)達城市建立原材料基地,實行補償貿易,并在欠發(fā)達城市設廠開礦,興辦企業(yè),取得較高利潤。通過各種方式,欠發(fā)達城市和較發(fā)達城市間雙向投資,雙向參股,聯合開發(fā)新產品。通過資金的雙向流動,促使生產要素得到合理流動與優(yōu)化組合。要以資源互補為重點,做好自然資源的合作開發(fā)。各城市之間要緊緊圍繞各地資源、原材料缺口開展工作,從各自的比較優(yōu)勢出發(fā),有針對性地解決能源、原材料、出口資源問題作為協作聯合的重點,把各時期資源供求矛盾中最突出、對經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影響最大的一些產品或要素,作為聯合和協作的中心內容。在合作方式上,可采用“較發(fā)達城市資金、技術+欠發(fā)達城市資源+較發(fā)達城市市場”模式的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TayeMengistae,DavidDollar,MaryHallwardDriemeier·InvestmentClimateandInternationalIntegration[J].WorldBankWorkingPaper,2004,5(27).

[2]DavidDollar,AnqingShi,ShulinWang,LixinColinXu·ImprovingCityCopetitivenessInvestmentClimate:Ranking23ChineseClities,WorldBank[C].2003,(12).

[3]劉傳江.武漢都市圈經濟發(fā)展差距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07(2).

[4]朱蘭玉.武漢城市圈發(fā)展的SWOT分析與對策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5).

[5]中部六省政府發(fā)展研究中心.中部崛起:戰(zhàn)略與對策[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6]趙欣,陳靜.武漢城市圈的綜合實力評價[J].統計與決策,2005,(10).

[7]趙苑達.城市化與區(qū)域經濟協調發(fā)展[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8]劉春,朱俊林,武漢城市圈的經濟一體化研究[J].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6).

[9]倪外,李娟文,吳麗.武漢城市圈經濟發(fā)展內部差異的量化分析[J].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2)

第6篇:整式乘法范文

人類自遠古以來,從新石器時代到現在才1萬多年。此前人類主要是以谷物、蔬果等充饑,說通俗點,就是以素食為主。新石器時代開始用火,開始食肉,而且食肉還僅僅局限于王公貴族。因此,與此相關的癌癥長時間處于低發(fā)狀態(tài)。

以肺癌為例。19世紀中葉前,肺癌的發(fā)病率很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19世紀中葉后,用紙卷煙草吸食的方式流行后不久,肺癌就像瘟疫一樣在全球蔓延開來,現在已成為世界第一大癌。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統計,中國從1973年到2006年的33年間,肺癌發(fā)病人數上升了465%。

近年來人們還注意到,非洲部分地區(qū)的人群接受了歐美發(fā)達國家的生活方式、逐步城市化后,盡管仍較貧窮,但當地癌癥的發(fā)生率也直線飆升,明顯“西方化”了。

西方率先進入發(fā)達社會,中國則近二三十年餐桌大大豐盛,僅僅相隔幾十代人(中國還不到一代人),食譜便急劇變化,腸胃進化跟不上,消化功能減弱,無法有效清除因動物脂肪、蛋白代謝所產生的廢物,因飲食失調(肉食過多)引起的癌癥就急增。

城市里發(fā)病率不斷飆升的腸癌、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肺癌等都是這類腫瘤。基此也不難理解:為什么腫瘤康復中人們會日趨主張適度偏素,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也就此多次推薦。這確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進入現代社會,癌癥的種類也在發(fā)生變化。由于人類生活方式的變遷,從營養(yǎng)代謝角度可以把腫瘤分成兩類,一類叫做“貧癌”,一類叫“富癌”。過去,癌癥可能和貧窮、生活惡劣、營養(yǎng)不良、衛(wèi)生條件不好等有關,而今天的癌癥,多和富營養(yǎng)化有關。

營養(yǎng)不良、生活條件相對較差的人容易生“貧癌”。比如說,食道癌在我國農村發(fā)病率很高,陰道癌在農村的發(fā)病率也要高一些。當然,部分宮頸癌、肝癌、胃癌、鼻咽癌等發(fā)病率也挺高,但都不如前兩種典型高發(fā)。這些癌癥在中國城市里的發(fā)病率正在明顯下降。

營養(yǎng)過剩容易生“富癌”,典型的富癌有腸癌、乳腺癌、胰腺癌、卵巢癌、肺癌等。因為營養(yǎng)過剩,導致歐美發(fā)達國家乳腺癌、腸癌高發(fā)。如今中國城市里發(fā)病率很高的癌,或者發(fā)展趨勢正在上升的癌,大都屬于“富癌”?!柏毎睕]有得到明顯的控制,“富癌”發(fā)病率又直線上升,這是中國癌癥發(fā)病的現狀。

很顯然,對“貧癌”和“富癌”需采取不同的對策。對于“富癌”,所要采取的對策之一,就是要管好嘴,不能過度攝入營養(yǎng)品。像陰道癌這樣的“貧癌”,需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與衛(wèi)生習慣;而食道癌往往又和個性急躁、煙酒不離有一定關系,所以要控制情緒和煙酒的攝入。由于農村里的癌都與飲食相對不足或食物比較粗糙、營養(yǎng)不良有關,因此,適度改善營養(yǎng)對這類癌癥患者來說是很有意義的。

18世紀的法國啟蒙思想家、教育家盧梭曾說:“文明使人類遠離了自然,并以各種常見病為代價?!庇始覍W會會員、著名癌癥學者麥爾?格里夫斯更明確地說:“癌癥與精神失常一樣,都是文明的產物?!庇谑?,有人把癌癥戲稱為“進步的代價”、“文明的懲罰”,其思辨意義就在于此。

衛(wèi)生部長陳竺在《癌癥,進化的遺產》的序中亦言:癌癥與其他生命體一樣,都是“地球生命數十億年進化過程本身的產物。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的法則要求細胞不斷進化,而進化源于DNA突變、單克隆的適應生存、擴張、入侵和遷移。在偶然性的作用下DNA突變也會朝著不利于人類進化的方向進行,一旦這些突變逃脫機體免疫系統的控制就會造成癌癥的發(fā)生。”

第7篇:整式乘法范文

在過去的一年中,本人能夠堅持政治理論學習,貫徹落實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在日常工作中,認真履行“一崗雙責”,不斷對照黨風廉政承諾,做到以人為本,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內容、形式和方法。

本人執(zhí)行廉潔自律各項規(guī)定情況

(一)本人嚴格遵守漁業(yè)法律法規(guī),認真按照執(zhí)法程序辦案,沒有違反農業(yè)部漁業(yè)行政執(zhí)法“六條禁令”。

(二)本人對來船辦事漁民做到熱情接待,堅持做到“一張笑臉相迎,一杯熱水談話,一顆熱心辦事”,堅持做到文明執(zhí)法。

(三)本人沒有違反公務宴請活動有關規(guī)定,接收可能影響公正執(zhí)行公務的宴請,沒有違反規(guī)定在工作日午間飲酒。

(四)本人沒有接受過漁民的饋贈和賄賂。

(五)本人沒有參加賭博、為賭博提供條件或者為賭博活動提供保護等行為。

第8篇:整式乘法范文

關鍵詞:舊城改造;城市規(guī)劃;競爭力

1 清水縣城市建設發(fā)展現狀

清水縣地處甘肅省東南部,全縣轄10鎮(zhèn)8鄉(xiāng),縣域行政區(qū)劃面積2020平方公里,全縣人口約32萬人,國家級貧困縣。近年來,清水縣圍繞建設天水市生態(tài)旅游“后花園”和最佳宜居環(huán)境城市,堅持“東西延伸、南北拓展、舊城改造、產城融合、功能完善”的城市發(fā)展思路,按照“東擴北連建新區(qū)、集中改造中心區(qū)、配套完善基礎設施、打造精品山水縣城”的城市布局,以“五橫四縱”道路網絡骨架建設為抓手,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截止目前,縣城規(guī)劃區(qū)面積9.6平方公里,建成區(qū)面積達到5.3平方公里,縣城常駐人口6.7萬人;城市道路總長30公里;城區(qū)實現了集中供熱和垃圾無害化處理;安裝路燈6000余盞、排水管道10公里、供水管道32公里,城市日供水能力達1萬立方米;全縣城鎮(zhèn)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22平方米。縣城規(guī)模不斷擴大,城市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人居環(huán)境得到改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城市品位逐步提升。

2 城市建設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發(fā)展欠缺活力.清水縣地處經濟相對欠發(fā)達的隴東南地區(qū),屬國家級貧困縣。近年來清水縣經濟快速增長,其中第三產業(yè)平均增長速度高達l5%,但因其基數較低,增長速度僅僅是針對本就落后的水平而言,經濟落后的局面并未得以改變。究其原因,特色農業(yè)產業(yè)、地方工業(yè)和旅游業(yè)沒有形成產業(yè)優(yōu)勢,對縣域經濟發(fā)展的貢獻率較低。

(二)居住模式不合理,“城中村”制約因素突出.通過招商引資,開發(fā)建設的多高層住宅小區(qū)達22個,大多建設在新城區(qū),容積率、建筑密度較大,而城中村住宅多數為戶均占地面積較大的自建庭院式住宅或低層的商住樓,基礎設施不配套,土地利用率低,城市空間布局不合理。

(三)城市建筑風貌平淡,特色不足.清水縣城依山傍水,縣城北側有牛頭河穿越,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但是現狀的城市建設缺乏足夠的城市公共開放空間與公共綠地,特別是舊城區(qū)環(huán)境較差,公共綠地少,山與水的資源優(yōu)勢在城市建設中未得到顯露?,F狀清水縣城的建筑多為火柴盒式的混凝土現代、簡潔風格,在建筑形式上沒有凸顯軒轅歷史文化特色。

(四)舊城區(qū)基礎設施老化,舊城改造進度緩慢.新舊城區(qū)街道尚未互通,可利用土地資源匱乏,城鎮(zhèn)功能下降、污染嚴重、交通擁擠,城鎮(zhèn)能源、交通和供水設施老化,從而嚴重影響了城鎮(zhèn)的擴張和城市功能的發(fā)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清水縣的對外形象,成為制約城市經濟發(fā)展的瓶頸。

3 舊城改造工作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及對策

(一)正確處理舊城區(qū)改造和新城區(qū)建設的關系。清水縣現狀舊城區(qū)現狀已經明顯滯后于時展的迫切需要,交通擁擠,污染嚴重,可開發(fā)利用的土地面積狹小,且牽涉的產權爭議糾紛多,拆遷開發(fā)成本高,使城市發(fā)展受到很大束縛,城市新區(qū)建設已經成為時展的必然要求。但在建設新區(qū)的同時,必須對老城區(qū)進行改造,否則,老城區(qū)長期積累的環(huán)境污染、人居環(huán)境差的狀況與新城區(qū)的煥然一新形成鮮明對比,勢必會導致老城區(qū)的人居物流交通向新城區(qū)轉移集中,出現新城膨脹、老城衰落,這顯然不是建設城市新區(qū)的目的。因此,充分考慮城市發(fā)展的整體性和持續(xù)性,實現新老城區(qū)建設與改造的相互促進和諧統一是舊城改造的關鍵。

(二)舊城改造要遵循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整體原則和效益原則。舊城改造帶來的不僅是城市景觀的變化,居民結構、經濟結構、產業(yè)結構、商業(yè)結構也都將隨之而變。在實施舊城改造工作之前,要結合清水縣社會經濟發(fā)展實際,對舊城區(qū)進行戰(zhàn)略性的規(guī)劃研究,調查清楚舊城區(qū)內的土地使用及建筑現狀,科學合理地制定改造計劃,依據舊區(qū)內不同情況采取“拆、改、調、留”等多種途徑和手段進行綜合治理和再開發(fā)。改造也不能僅從單純的經濟效益出發(fā),要統籌安排改造的重點、先后順序、工程規(guī)模和改造方式,商業(yè)地區(qū)開發(fā)與住宅開發(fā)要協調進行,黃金地段開發(fā)與偏街背巷開發(fā)應該協調發(fā)展。

(三)實施舊城改造要正確處理好城市與農村的關系。加快清水縣城市化進程,必然涉及農民社會身份、職業(yè)的轉變,農民向市民的轉變過程顯得更為深刻,難度也更大。首先,要大力推進農民安置房建設,大大節(jié)約土地資源,從根本解決新區(qū)建設、耕地保護與農民建房之間日益嚴重的用地矛盾。其次,要切實做好農轉非安置工作,保障農轉非人員的利益。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范圍,完善農民養(yǎng)老、失業(yè)、醫(yī)療保障體系。第三,切實加強對農民的職業(yè)技能培訓,引導農民走入市場。增加就業(yè)崗位,有效疏導就業(yè)。大力發(fā)展三產業(yè),多渠道拓寬就業(yè)渠道,切實保障農民長期穩(wěn)定的經營收入。

4 增強城市競爭力的幾點思考

(一)準確把握清水縣城發(fā)展定位及功能布局。以打造西安市生態(tài)旅游“后花園”、最佳宜居城市和精品山水園林縣城,建設軒轅文化歷史名城為發(fā)展目標,盡快融入關中-天水經濟區(qū),著力打造“優(yōu)、精、特”小縣城。一是堅持高起點規(guī)劃,適度超前的原則,進一步優(yōu)化城鎮(zhèn)布局,加快舊區(qū)改造,注重新區(qū)發(fā)展,突出生態(tài)城市特色。二是著力塑造城市特色,完善城市功能,強化城市管理,加快舊城和城中村改造,建立空間布局合理,環(huán)境優(yōu)美,特色鮮明,功能齊全的城鄉(xiāng)新格局。三是進一步加大軒轅歷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力度,努力塑造與自然協調、城鄉(xiāng)統籌發(fā)展的和諧城市,把我縣建設成為生態(tài)良好、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充滿活力、獨具魅力的西部縣城。四是依托縣城“兩山夾峙、河谷縱橫、一水中流”,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的生態(tài)資源優(yōu)勢,把山水資源優(yōu)勢作為顯露山水園林縣城特色的重要元素,把藍天、白云、紅磚、綠瓦、青山、碧水做為精品山水園林城市的特色和主題。

(二)加強文化建設,提升城市品位。個性獨特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競爭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城市實現科學發(fā)展、和諧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強大動力?,F代城市之間的競爭,既是資源、資本、技術、人才等“硬實力”的競爭,也是文化、生態(tài)、科技、形象等“軟實力”的競爭。我縣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也出現過不少歷史名人,比如軒轅黃帝、漢代趙充國、北魏李虎(唐太祖李淵之父),大力挖掘和有效利用這些歷史文化名片,對我縣城市建設和經濟發(fā)展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加強城市公共設施建設,區(qū)別改造舊城區(qū)。一是拓寬融資渠道,引導社會資金更多地參與城市建設。同時根據國家新的土地與住房政策,逐步以總體規(guī)劃、整體建設的居住小區(qū)、居住區(qū)置換現狀的各類私宅,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提高土地使用率。二是分類實施舊城區(qū)整治改造。對主體建筑基本完好,但居住環(huán)境較差的舊居住區(qū),配套改造和鋪設地下管線,整修道路、綠地、樓頂和建筑立面,實行綜合的物業(yè)管理;對設施極不完善、生活環(huán)境惡劣的棚戶區(qū)、危舊房、舊廠區(qū),進行綜合開發(fā)、成片整體改造;對歷史文化街區(qū)和歷史優(yōu)秀建筑,實行保護性整治,凸現城市歷史文化特色。

第9篇:整式乘法范文

關鍵詞:空間擴展;建成區(qū);機制;泉州

Abstract:Quanzhou has a history of city construction for more than 1100 years. It is a famous NO.1 port city of Song and Yuan dynasty. But urban expansion has stagnated ever since Ming and Qing dynasty.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ly growth in the acreage under land utilization for city construction. The centre of the city has transferred to the Southeast. The city development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circle-layer structure in the 1980’s, the combination of structure of scattered group and stalk shape (along the river and along the road) after 1995 and belt expansion(city extension belt along Quanzhou Gulf).Compared with some other historical cultural city, the city development of Quanzhou has been slow. Natural environ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population growth and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regulation and city planning are the main factors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space expansion;built-up area;mechanism;Quanzhou

中圖分類號:C91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144(2013)-03-59(6)

中國正處在高速城市化發(fā)展階段,歷史文化名城均面臨著古城保護與城市空間拓展的矛盾。近年來關于城市空間擴展的研究著述頗多,既有關于城市空間擴展的理論探討[1-3],也有對具體城市的實證研究[4-5],其中不乏對歷史文化名城空間擴展的個案研究[6-7],但對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城市空間擴展的研究還是個空白。筆者分析文獻后發(fā)現,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城市空間擴展的速度、模式各異(表1)。有的呈現為古城內部填充式并“垂直加厚”,或以古城為中心外延圈層擴展,或沿交通軸線帶狀擴展,或保護古城另建新區(qū);更多的歷史文化名城在不同發(fā)展階段選擇不同的擴展方式,或者幾種擴展方式并存,并因此對城市發(fā)展產生不同的影響。

泉州是中國首批公布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建城史有一千一百余年,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元時期曾以東方第一大港聞名于世。與中國的其他歷史文化古城一樣,城市也經歷了一個形成、演變、發(fā)展的漫長歷程,對泉州這一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名城城市空間演變規(guī)律的探討,有助于預測其他歷史文化名城發(fā)展方向,并指導同類城市的城市空間結構布局。

1 泉州城市空間演變歷程

1.1 古代泉州城市空間的發(fā)展

1.1.1 唐――“子城”:城市初步成型

泉州最初的城垣為唐天佑三年(906年)所筑,稱“子城”(圖1),面積0.75km2。城作四方形,周圍三里許,城內南北大街十字相交,街坊整齊,城外有壕環(huán)繞子城四周。此時泉州已與揚州、廣州、交州并列為我國四大通商口岸。

1.1.2 五代――“刺桐城”:古城擴展時期

到了十世紀,福建在閩王王審知小朝庭的統治下,政局相對穩(wěn)定,泉州城市有了發(fā)展,打破了唐城的限制向四周擴展,因環(huán)城種植刺桐樹而譽稱“刺桐城”,泉州從此時開始興盛。到936年閩國為南唐所滅時,泉州已擴展成5km2的“大城市”了,此時稱為“羅城”(圖2)。共開了七個城門,這七個城門的名稱一直使用至今。城市布局有兩條十字街,以通向東門、涂門的兩條路最為繁華。

1.1.3 宋元――“鯉魚城”:古城快速擴展時期

宋元時代的泉州城,由于海外交通貿易的持續(xù)興盛,成為當時與埃及亞歷山大港齊名的東方第一大港,城市發(fā)展迅速。此時泉州的居民已達50萬人,面積7.5km2,因形似鯉魚而得名“鯉城”。泉州在宋、元時為了拓展運輸空間,緊緊依傍晉江,北部受清源山地形限制而向南發(fā)展成為一個不等邊的三角形狀,因而不同于一般封建州府城那樣方正規(guī)整(圖3)。泉州城里還有外國商賈聚居的“蕃坊”,這種情況在中國古代城市中是很特殊的[10]?!稗弧钡拇嬖谟∽C了古代泉州城海外貿易的繁榮。

1.1.4 明、清、民國:城市生命力與競爭力衰竭

泉州城市對外貿易方面的重要地位在明以后逐漸衰落,一方面由于明代海盜侵擾,清初又實行海禁;另一方面由于港口逐漸淤塞,帝國主義東侵后開辟了廈門及福州港取代了泉州港的作用,由于外貿減少,城市也就衰敗了。五百年間城市發(fā)展基本停滯,1949年時,泉州城區(qū)的面積也僅相當于宋元時期的規(guī)模(表1、圖4),城市面貌破敗不堪。

1.2 1950-1970年代:泉州城市空間發(fā)展停滯不前

建國后,泉州的面貌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因泉州地處福建對臺前線,國家的投資有限,加上各次政治運動的影響,以致到了1978年,泉州城區(qū)面積僅7.74km2,與宋、元鼎盛時期相差無幾,城市空間發(fā)展異常緩慢。

1.3 改革開放后泉州城市空間發(fā)展較為迅速

改革開放后泉州終于迎來了城市建設的新時期,先后多次制定了泉州城市總體規(guī)劃。在處理城市中心、古城與邊緣帶土地利用的關系上,經歷了多次反復。1980年代,提出城市布局緊湊發(fā)展、先工業(yè)后城區(qū)的規(guī)劃理念,城區(qū)沿交通路線條帶填充式擴展,并有向海邊發(fā)展的趨勢,同時郊區(qū)工業(yè)區(qū)、開發(fā)區(qū)發(fā)展迅速,空間上表現為從城市中心向邊緣擴散。但規(guī)劃導致了作為中心城市的泉州市經濟發(fā)展總量和發(fā)展速度趕不上石獅市和晉江市,造成泉州市區(qū)對周圍各市、縣、鎮(zhèn)缺乏吸引力和輻射力,難以協調帶動全市經濟向現代化、高效化方向發(fā)展。1990年代,提出以市區(qū)為中心、帶動市域城鎮(zhèn)梯度發(fā)展的規(guī)劃布局,意在提高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輻射作用,城市向東發(fā)展的規(guī)劃設想對泉州的城市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有效緩解了古城保護的壓力。這時期空間擴展的趨勢是以老城區(qū)為中心向外蔓延和沿道路(河流)軸向擴展相結合,城市布局結構仍呈三角形態(tài)。1990年代的后半期,提出一個中心、組團的城市結構形態(tài),實現跨洛陽江、晉江發(fā)展,拓展城市發(fā)展的空間,城市空間形態(tài)也由延續(xù)多年的三角形演進為長方形(圖5)。2000年以來,泉州進入了有史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城市擴張期,除北部受清源山限制外,形成了向東、南、西全方位擴展的城市發(fā)展新格局,目標是最終形成泉州灣濱海大城市。

2 泉州城市空間擴展的時空特征

下面以泉州中心城區(qū)及其建成區(qū)為研究空間,以49年以來為時間段分析泉州城市建成區(qū)擴展的特征。

2.1 城市空間擴展規(guī)模與速度

泉州中心市區(qū)的用地規(guī)模從1949年的7.5km2擴展到2009年的98km2,增長了13倍,年均擴展1.81km2(表2)。但不同時期擴展速度與強度不一樣(表3)。建國后至改革開放前城市幾乎停止增長,三十年間僅增加0.24km2。1980年代的十年間也僅增加了約4km2,擴展緩慢。1990年代擴展面積14km2,年均增長1.56km2,擴展強度指數13,擴展相對穩(wěn)定。進入21世紀,泉州城市擴展迅速,2000-2009年擴展面積58km2,年均增長6.44km2,擴展強度16.1。根據泉州城市總體規(guī)劃可以預測未來一段時期內泉州城市的擴展速度還將更快,如,據“泉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計公報”稱,2011年末泉州環(huán)灣區(qū)域建成區(qū)面積為161.5km2(因環(huán)灣區(qū)域含晉江市與石獅市、惠安縣的部分區(qū)域,故不在本文研究范圍)。

2.2 城市重心由古城向泉州灣移動

改革開放前很長一段時間,由于泉州的城市發(fā)展十分緩慢,因此古城一直是城市的核心。本文以CBD來衡量中心市區(qū)建成區(qū)的重心,當時的城市重心位于“南北一條街”的中段,大約在今中山中路一帶,這里也是泉州城市幾何(三角形)中心。整個1980年代,由于城市的擴展是由中心向邊緣緩慢蔓延,郊區(qū)工業(yè)小區(qū)的興建未能撼動古城作為核心區(qū)的功能,城市重心依然在古城,空間上僅表現為街區(qū)的位移,位置大約在今溫陵路與九一街的交匯處。1990年代,隨著城市東擴的實現,田安路、刺桐路、坪山路相繼建成,城市重心終于突破古城范圍向東移到豐澤街與田安路交匯處一帶。城市重心總體向東南方向遷移。未來隨泉州市級行政中心遷移到東海組團后,城市重心將逐漸向東南方向移動,這里也是泉州規(guī)劃區(qū)的幾何中心。

2.3 泉州城市空間發(fā)展規(guī)律

武進在對中國數百個城市的空間形態(tài)及結構特征概括的基礎上,得出了城市發(fā)展具有從同心圓圈層式擴散形態(tài)向分散組團形態(tài)、軸向發(fā)展形態(tài)及至最后形成帶狀增長形態(tài)的發(fā)展規(guī)律[2]。綜觀泉州城市空間發(fā)展的軌跡,我們可以看到泉州城市空間的擴展也走出了一條類似的線路:從1980年代的圈層式擴散形態(tài)到1995年后的分散組團與軸向(沿河與沿道路)發(fā)展形態(tài),目前正處在帶狀(環(huán)泉州灣城市綿延帶)增長發(fā)展,泉州城市空間的發(fā)展也因此從沿晉江走向環(huán)泉州灣。

2.4 非“精明增長”式的空間擴展模式

泉州存在兩種城鎮(zhèn)空間增長模式:城市聚集型和產業(yè)聚集型。主城區(qū)空間拓展是“自上而下”的,由政府充當城鎮(zhèn)化的主要推動者,表現為各縣市城市規(guī)劃區(qū)用地規(guī)模的增加。如中心城區(qū)2003年提出年增7Km2用地城市發(fā)展規(guī)劃,造成城市用地內11.12Km2(已劃紅線)土地批而未建,城市用地表現為粗放的、外延式為主導的土地利用模式。而城鎮(zhèn)的則是連綿成片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所在的不斷外延擴張的工業(yè)區(qū)。工業(yè)用地的國家標準為15-25m2/人,而泉州市在2006年這一指標已達到31.7m2/人。按照這樣粗放型的發(fā)展方式,規(guī)劃區(qū)內有限的土地資源在未來7-8年的時間內將消耗殆盡,與此相伴的是工業(yè)區(qū)土地大量閑置和地均產出下降,而中心城區(qū)缺乏發(fā)展空間已成事實。數量多、分布散、規(guī)模小必然造成土地的低效使用,也制約了城市的空間拓展。優(yōu)化整合工業(yè)區(qū)、集約節(jié)約土地利用,可為城市發(fā)展預留戰(zhàn)略空間。

3 泉州城市擴展機制分析

3.1 自然地理環(huán)境

泉州市依山、面海、臨江,三山(清源山、桃花山、紫帽山)、兩江(晉江、洛陽江)、一灣(泉州灣)是構成泉州山水城市特色的自然環(huán)境基礎,也是泉州城市空間發(fā)展的限制因素,深刻影響著城市總體布局。在泉州人的集體認知里,晉江一直是城市的邊界,城市發(fā)展空間受到限制的同時,晉江以南的發(fā)展也較為落后。直到2003年鯉城區(qū)把行政中心搬到江南后,在帶動江南新區(qū)發(fā)展的同時還引導城市向南擴展。北部的清源山體阻隔了城市向北發(fā)展,而東部的桃花山體更是切割了城市空間的完整性。但自然山體、水體的存在豐富了泉州城市的空間結構。

3.2 經濟發(fā)展與人口增長

經濟發(fā)展與空間結構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一方面,經濟發(fā)展是空間結構演化力;另一方面,空間結構的優(yōu)化也促進經濟的發(fā)展。改革開放三十年,泉州GDP增長速度 17.7 %/a,至2012年經濟總量連續(xù)14年居福建省首位,成為福建省乃至全國發(fā)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區(qū)之一,經濟發(fā)展成為城市空間擴展的主要推動力。城市化的發(fā)展客觀上有城市空間擴展的要求,因此城市人口的增加是城市空間擴展的重要因素。圖6中人口、GDP的增長與建成區(qū)面積均呈正相關,人口與建成區(qū)面積、GDP與建成區(qū)面積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946、0.963,說明經濟發(fā)展、人口增長與城市空間擴展的關系十分密切。

3.3 行政區(qū)劃調整與城市規(guī)劃

為做大泉州,1997年,泉州市把唯一的區(qū)――鯉城區(qū)一分為三:鯉城區(qū)、豐澤區(qū)、洛江區(qū)。以后各區(qū)又根據經濟發(fā)展的需要,陸續(xù)進行了“鎮(zhèn)改街道、村改居”工作。近十年來,把城市的近郊區(qū)納入城市、農村向城市轉變、農民變市民的行政區(qū)劃調整,加快了城市化地區(qū)的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了城區(qū)發(fā)展空間,加強了中心城市的聚集與輻射能力。與中國幾個同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相比,泉州市在市域土地面積、人口、GDP等方面與蘇州、溫州、寧波相近,但在中心市區(qū)土地面積、建成區(qū)土地面積、市區(qū)人口和地方一般性預算收入等方面差距較大(表4),以致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有限。這與泉州歷次的城市規(guī)劃缺乏大手筆有關,也與泉州灣沿岸各市縣城市建設各自為政、重復建設、資源浪費有關。浙、蘇、粵等省城市發(fā)展的實踐證明,當一個城市已無法有效地進行城市規(guī)劃和空間拓展時,解決的唯一辦法是對城市的行政區(qū)劃進行改革和調整,擴大城市新的空間。

城市規(guī)劃對城市空間的拓展方向對一個城市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1995年泉州城市總體規(guī)劃的實施使泉州城市成功實現跨晉江、洛陽江的發(fā)展目標。2004年泉州市行政中心擬撤出古城時曾進行了一番關于新行政中心區(qū)位選擇的論證,最終定址東海組團并進行相應的城市規(guī)劃,這一規(guī)劃決策確定了泉州中心區(qū)的擴展方向,同時增加5.3km2的城市建設用地(東海圍墾區(qū))。2010年3月《泉州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2008-2030)》獲批后泉州城市建成區(qū)不再是簡單的中心城區(qū),而是環(huán)泉州灣的區(qū)域,面積跨躍式地達到了2011年的161.5km2。

3.4 道路網絡擴張推進城區(qū)的擴展

在交通工具不斷改進的時代,傳統的從核心向外的圈層擴展必然使城市空間產生擁擠與環(huán)境惡化。1990年代以前的人口向城市核心區(qū)的集中使泉州古城不堪重負,1990年代以后隨城市用地結構調整、古城與新區(qū)的城市基礎設施日漸完善,成功地引導人口、工業(yè)向城市邊緣擴散,尤其是道路網絡的完善,縮短了城市各組團的時空距離。城區(qū)組團之間交通的便捷化已使過去分散的城市建設地塊迅速連為一體,建成區(qū)因此跳躍式擴展。目前,泉州正在謀劃“月牙形”環(huán)城交通網,推進“環(huán)泉州灣城市群”地帶建設,做大做強中心城市。

4 結論

利用歷史地圖與數據分析得出:泉州城市空間擴展時間上具有不均衡性,宋元時期作為東方第一大港,泉州城市空間發(fā)展領先于中國的許多城市,但從明清以后城市發(fā)展幾乎停滯不前,改革開放后雖發(fā)展迅速,但現狀落后于許多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城市空間發(fā)展模式經歷了從1980年代的圈層式擴散到1995年后的分散組團與軸向(沿河與沿道路)相結合的發(fā)展形態(tài),目前正處在帶狀(環(huán)泉州灣城市綿延帶)增長發(fā)展;城市重心從古城幾何中心逐漸向東移向泉州灣方向;泉州古城發(fā)展的興衰與中國歷史上的海上對外交通貿易政策息息相關,而現代城市發(fā)展除自然環(huán)境因素外則與政府決策下的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城市規(guī)劃、人口發(fā)展戰(zhàn)略關系密切;目前環(huán)泉州灣城市群建設與做大做強中心城市的城市空間布局符合城市發(fā)展的規(guī)律,它將引導城市化進程中新增的人口向泉州灣環(huán)灣地帶遷移,可以有效減輕古城的人口壓力,較為妥善地解決古城保護與新城建設的矛盾,可為同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建設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 楊榮南,張雪蓮.城市空間擴展的動力機制與模式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fā),1997,16(2):1-4.

[2] 朱喜鋼.城市空間集中與分散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21.

[3] 洪世健,張京祥.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背景下中國城市空間擴展:一個理論分析框架[J].城市規(guī)劃學刊,2009,(3):89-94.

[4] 王厚軍,李小玉,張祖陸,等.1979-2006年沈陽市城市空間擴展過程分析[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8,19(12):2673-2679.

[5] 姚士謀,陳爽.中國大城市用地空間擴展若干規(guī)律的探索――以蘇州市為例[J].地理科學,2009,29(1):15-20.

[6] 賴聲偉,代合治,陳園園.揚州城市空間擴展及其驅動力機制研究[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0,(5):30-31.

[7] 李志江,馬曉冬.資源型城市空間擴展研究――以徐州市為例[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1,(3):1-3.

[8] 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司.中國城市統計年鑒[Z].北京:統計出版社,1985-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