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橫塘》(宋)范成大: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
2、《楓橋夜泊》(唐) 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3、《題破山寺后禪院》(唐)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聲。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萬籟俱寂:形容周圍環(huán)境非常安靜,一點兒聲響都沒有。
出處:唐朝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磐音。”
近義詞:鴉默雀靜、闃寂無聲、馬齊喑、闐寂無聲、夜深人靜、鴉雀無聲、萬籟無聲、寂然無聲。
反義詞: 天崩地裂、聲徹云霄、驚天動地、鑼鼓喧天、人聲鼎沸。
造句:
鮑亞民
“ 夜宿峰頂寺,舉手捫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李白在山水詩的創(chuàng)作中,最擅長于以情寫景,以景抒情,這首《夜宿山寺》詩描寫的是山中的一座小寺院。從詩的語句看,詩人只是寫了一座小寺院,但仔細咀嚼,山寺的靜穆,環(huán)境的凈謐,以及超脫凡世喧囂的佳境,都給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味外之旨,正是作者抒發(fā)的厭棄世俗,向往自由的情懷。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外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在蘇州城西。張繼在肅宗至德年間曾游蘇,本詩當作于此時。寒山寺是佛寺名,在楓橋西一里處,傳說因初盛唐時瘋僧寒山曾住此寺,故名。全詩以“愁”為詩眼。寫景寫聲,動靜相應,由實寫到虛伸,渺渺余意更在詩句之外,抒發(fā)了羈旅者孤孑清寥、愁緒滿懷的情感。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逼粕剿拢磁d福寺,今江蘇省常熟市北。常建 的這首《題破山寺后禪院》最能體現(xiàn)全詩主旨的詩句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頷聯(lián)意境尤其靜凈,詩旨在于贊美后禪院景色之幽靜,寄托自己借山水遁世的情懷。
“古臺搖落后,秋入望鄉(xiāng)心。野寺來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自今?!痹娭?“搖落”即零落?!芭f壘”指吳公臺。這是一首吊古詩,其中“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自今?!眱删湓娕c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有相同的氣韻。作者觀賞前朝古跡的零落,不禁感慨萬端。首聯(lián)是寫因觀南朝古跡吳公臺而發(fā)感慨,即景生情。中間兩聯(lián)寫古跡零落,游人罕至之悲涼。末聯(lián)寫江山依舊,人物不同。最后兩句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之氣韻。
“枕中云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备事端率俏覈蛔姆鹚?,始建于三國吳時,在江蘇省鎮(zhèn)江市北固山上,面對長江,相傳建寺時露水適降,因而得名。作者曾公亮(999-1078),字明仲,泉州晉江(今屬福建?。┤耍彼螘r期的政治家。詩題為《宿甘露寺僧舍》,但作者并沒有直接描寫寺院的建筑或歷史,詩中更沒有一點兒佛教所倡導的清靜淡泊、超脫塵世的意味,作者的真實本意是以甘露寺所處的地勢為立足點,借以展現(xiàn)祖國江山的遼闊,尤其是長江的雄偉,同時也抒發(fā)作者本人豪邁、進取的胸懷。作者采用了極度夸張的描法,使全詩富有濃厚的浪漫主義氣息。這首先是作者頗有詩歌藝術(shù)的想象力:小小的枕頭卻裝著浩然的云氣,而由于云氣,遙遠的千山萬峰也近在身邊了;低矮的木床下面卻響著松濤之聲,而由于松聲,仿佛千溝萬壑的風聲也都響在耳邊了。這樣的詩句,沒有藝術(shù)的想象是寫不出來的。至于“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就更是突發(fā)奇想、神來之筆了。其次是用語的夸張:寫山就是“千峰”,寫溝就是“萬壑”,寫浪之大就是“銀山拍天”,寫江之涌就是“開窗放入”。正是由于語言的夸張,造成了境界的開闊、氣勢的宏大。但是由于描寫對象本身的闊大,讀來并不覺得空疏虛浮,故作驚人之語,而是給人以生動逼真、振奮有力之感。作者在詩歌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的大膽實踐精神是值得稱道的。
關(guān)鍵詞:意象特征;詞眼;心境;技法;詩歌情韻
對古詩情韻的考查,是中學語文的重要考點,也是學生的學習的難點。筆者結(jié)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jié)出以下五種方法,以期幫助學生較為準確地把握詩情。
一、 抓意象特征,吹沙見金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小令分三組呈現(xiàn)了十種意象: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小橋、流水、人家以及西下的夕陽。第一組,藤蔓是枯萎的,樹木已是蒼老,黃昏歸巢之鴉,道路古老荒涼,秋風蕭瑟,還有瘦弱疲憊的馬匹,這些意象組合在一起,于濃郁秋色之中顯現(xiàn)著無限凄涼悲苦的特征。第二組寫到了小橋,橋下潺潺流水以及水邊人家組合在一起,讓人倍感溫馨清麗,這顯然是穿插在上述意象中的美好想象,通過比襯,更增添了凄涼蕭條之感?!跋﹃栁飨隆笔亲畲蟮囊唤M意象,為整曲勾畫出一幕寬幅背景,并將前述意象統(tǒng)一起來,給人以無限蒼涼凄楚之感。“一切景語皆情語”,這些意象均出自“斷腸人”旅途所見所想,亦是其心中之物,從中我們不難察覺到羈旅行人內(nèi)心的孤苦惆悵,濃濃的悲秋情懷。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于元統(tǒng)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他一直未能得志,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抑郁不堪,困窘潦倒一生。羈旅途中的這曲小令,恰如其分地展示了他的內(nèi)心。
抓住了意象特征,串聯(lián)起來思考,往往即能觸及詩情這塊“金子”。
二、 拎關(guān)鍵詞,合情境領(lǐng)悟
《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這首詩既是為破山寺所題寫,就當切合寺廟特征,具有禪院意味?!扒鷱酵ㄓ奶?,禪房花木深”是在描摹環(huán)境的幽深;“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則是在極言寺院的寂靜。景有了,境也有了,人在哪里?所言之志是什么?不難發(fā)現(xiàn),一個“空”字,即是在表明詩人此時的心境。破山寺,花木掩映,天光山色,鳥兒歡悅不已;碧綠的深潭映照著詩人的身影,不免讓詩人的心“空”了起來。這里的“空”,因了寺院的幽深寂靜環(huán)境自然生成,可理解成“空明”“澄凈”之意。詩人身處破山寺后禪院,受到環(huán)境感染,內(nèi)心雜念頓消,顯現(xiàn)了沉浸其境一忘塵俗的情志和旨趣。為此,這首詩的情韻全為一個“空”字打開。
三、 合詩人即時處境心境
《卜算子?詠梅》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詞的上闋,壓住一“愁”字,寫梅的艱難處境:寂寞無主,還要加上風雨催逼!下闋再寫梅花的“泥”“塵”遭遇,顯其氣節(jié)操守:無意爭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至此,本詞的情韻似乎已出。然而,僅僅停留在“梅”的層面,未免顯得膚淺,當還要見到詠詞之“人”。
我們知道,陸游一生主張堅決抗金、收復中原,這與當時南宋統(tǒng)治集團中的求和派格格不入。創(chuàng)作本詞時,陸游正處在人生低谷,屢遭主戰(zhàn)派擠壓,士氣低落,一如詞中所言梅之艱難處境,其間能夠見到詞人的寂寞孤獨。南宋當朝局勢,亦如求和派的春天,然而,詞人依然堅守自我,無論妒忌,無論排擠,甚至于遭受碾壓,化作了泥塵,也要留“香如故”。顯然,作者在以梅自比,表現(xiàn)了詞人陸游絕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的孤高、雅潔志趣。
學生把握了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處境、心境,才能夠?qū)⒃娫~情韻理解到位。
四、 析表現(xiàn)技法,撥云見日
《江南可采蓮》漢樂府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該樂府詩描寫了采蓮時觀賞魚戲蓮葉的情景,似乎沒有什么特別的情韻。事實上,這是一首饒有意蘊的樂府民歌,其意蘊的獨特即在表現(xiàn)手法上。
首先,詩中的“蓮”諧音“憐”,含有“憐愛”之意。以魚兒戲水于蓮葉間來暗喻青年男女在勞動中相互愛戀的歡樂情景。詩中沒有一字直接寫人,但是通過對蓮葉和魚兒的描繪,卻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氣,領(lǐng)略到采蓮人內(nèi)心的歡樂。另外,后四句用到了反復的修辭。表面看,似乎僅在做簡單的“東南西北”方向的鋪排,實則表現(xiàn)了魚在蓮葉間穿梭往來的輕靈,而這正巧妙地傳達出采蓮人相互間追逐嬉戲的歡快心情和熱鬧場面。
唯有對表現(xiàn)手法細析,方才領(lǐng)會到該詩并非“魚戲蓮葉圖”的寡淡描摹,恰是一首與勞動相結(jié)合的動人情歌。
五、 貫通詩中的“片言只語”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把握這首詩的內(nèi)在情韻,我們可以從絕句的“片言只語”開始。詩的一二兩句關(guān)鍵在“絕”和“滅”二字。千山范圍,萬條路徑,為什么不見鳥飛,不見人行?――大雪覆蓋,這是在寫景。三四兩句則轉(zhuǎn)向了人――“蓑笠翁”,也即是詩人自己。這里的關(guān)鍵在“孤”和“獨”二字。因了“鳥飛絕”和“人蹤滅”,只能“孤”與“獨”,這似乎再正常不過了。然而,詩人為什么要不畏嚴寒孤舟獨釣,且釣寒江之雪呢?
——題記
書是明燈,為我們指引前進的方向;書是船舶,載著我們遨游知識的海洋;書是教鞭,鞭策著我們向目標前進;書是老師,引領(lǐng)我們徜徉在智慧的學堂。
從我捧起第一本書,就被那書中所蘊含的哲理、深邃的思想,流溢的激情所感染了。從此,我便抑制不住讀書的渴望,就像那雄鷹渴望在藍天展翅飛翔,就像那小草渴望受到甘露的滋潤與哺育。于是,我便盡情的徜徉在知識的海洋。
書的力量是無形的,但沒有一種力量比書更強大。“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的《行路難》使我們學會在遇到困難挫折時樹立奮斗的信心和勇氣,“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讓我們懂得憐惜逝去的靈魂,感受新生命的底蘊,盡享生命的真諦。走在幽靜的小路上,我們不覺就想起了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中的“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當我們遠在他鄉(xiāng)思念親人時,耳邊不由自主的就回蕩著王灣“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幽幽嘆息。
書中的知識是多么淵博,是多么的不可估量。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踏上了知識的旅途,從而在充滿陽光的人生道路上享受知識的熏陶;又有多少壯志青年舉起知識的筆墨,盡情揮灑出自己的雄心壯志與遠大抱負。正是因為有了書本,我們才懂得用審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正是因為有了書本,我們才無比強大!
英國作家毛姆曾這樣寫道:“如果你在圖書館待上一天,不管這座圖書館有多小,當你面對著人類積累下來的無窮智慧,你的心中只會滿懷敬畏,甚至會夾雜著淡淡悲哀。想想看吧,有多少美妙的故事你從未聽過;有多少對重大問題的探求,你永遠不會去思考你無法分享;有多少人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為你服務,而你卻不會去收獲勞動成果。”
這些話就告訴了我們,讀書是多么的重要。只有讀書才能使我們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尋求萬物智慧的精華,從而使自己變得富有智慧。
我從不苛求自己讀多少本書,掌握多少知識,但每當閑暇無事時我總會拿起一本書靜靜地閱讀。每當我的眼睛掃過每一個字眼,我都會情不自禁的感嘆作者那優(yōu)美細膩的文筆,體會那如行云流水的筆風。哦,這一定是讀書帶給他們的!
人的一生短暫且匆匆,我們?yōu)楹尾挥米x書來點亮呢?愛書的人將閱讀看作是一種愜意的享受,因此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知識,而愛書的人又因得到了知識而倍加喜愛讀書。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無止境,就看我們將怎樣去看待人生的絢麗畫卷,怎樣去品味世間的詩情畫意。
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們都把背誦作為教學的重點,而忽略了對詩歌的全面感知,結(jié)果導致學生只會一些簡單的背誦,不能真正理解到詩歌所構(gòu)建的精美意象。語文教師怎樣才能讓學生全面感知詩歌呢?筆者以為可從以下幾點來進行突破。
1. 從繪畫角度來感受詩歌的圖畫美
詩以高度凝練的語言給我們展示出無限廣闊的空間,如何去感受美呢?教師可以把書中涉及的實物檢索成繪畫素材,引導學生去發(fā)揮想象,把它描繪成一副完美的圖畫,讓學生從欣賞畫的角度去領(lǐng)會詩意美,這樣就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美的意境。我們在學習賀知章的《詠柳》時可以嘗試著來描繪出這樣的景象:春回大地,柳樹發(fā)芽,那柔軟的柳枝從樹梢上垂下,綠綠的,在水中映出美麗的倒影,一陣微風吹來,嫩綠的柳葉在陽光下婆娑起舞,讓人不由聯(lián)想到一定是二月春風的杰作吧!倘若遇到有繪畫天賦的學生,讓他把這些景象畫成一幅畫,“柳”給人留下的印象就更為直觀了。
2. 從音樂的角度來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一首好詩給人帶來的情感體驗往往是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而一首好歌兒給人的感受是任何人都說得出來的。讀詩的感覺像什么呢?如“真情像草原一般廣闊”,似“瀟灑走一回”一般灑脫;猶“二泉映月”一般悠長,若“賽馬”一樣奔放。借助音樂來體味詩意,學生一定會感到趣味無窮。我國古代的樂府詩可以配樂演唱,其實這也是一種以音樂來感受美的形式,學生如果能以優(yōu)美的樂音唱出全詩的內(nèi)容,不論他采用何種曲調(diào),只要他能從中實實在在地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就說明學生對詩的理解已經(jīng)達到一定的境界了。
3. 從改寫的角度來拓展詩歌的內(nèi)涵
詩歌因為字數(shù)有限,很難準確形象地傳達出具體可感的審美意象。中學生社會閱力不豐富,知識水平有限就更難把握其深遠的意境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擴充句子入手,從讀詩后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等多角度進行思維,讓學生把詩歌改寫成語言優(yōu)美的散文詩,或者是擴充為寫景敘事的散文,這樣領(lǐng)會詩歌的內(nèi)涵就不是一件難事了。有位學生在曾經(jīng)對李清照的《如夢令》進行了這樣的改寫:常常回憶起在溪邊亭子里飲酒賦詩,盡情玩樂直到黃昏的情景,我們高興得忘記了回家。太陽西下,正忙著尋找回家的路,焦急之中不小心把小船劃進了荷塘的深處。一陣飛鳥的叫聲映入耳際,原來是我們奮力劃船的聲音驚醒了正在棲息的鷗鳥??戳T這則生動的改寫,領(lǐng)會詩境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4. 從賞析的角度來體味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詩有特定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人對詩歌感受的深度也各不相同,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基于這一點,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勇于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一首詩的主題并非是絕對的唯一,學生的見解,只要是合情合理,教師完全可以鼓勵他們保留,即使是不妥,教師也要承認他們動了腦筋。倘使學生實在談不出自己的所悟,就應當指導他們利用豐富的圖書資源來探究詩歌所表達的豐富感情了。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經(jīng)過一番思考加工后,自己悟出來的就不再是教師傳授的統(tǒng)一模式了。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達成共識,提出疑點,最后由教師歸納總結(jié),從而得出既有個性又有共性的結(jié)論。
5. 從聯(lián)想與想象的角度來創(chuàng)新詩歌形象
讀懂詩句除了要借助相關(guān)的注釋之外,還要借助古漢語知識疏通,借助語境疏通,借助詩題疏通。
1.借助古漢語知識疏通
(1)詞類活用
在詩歌鑒賞中,由于詩歌特定的簡潔、押韻、平仄等要求,詩人在運用詞語時往往會使一些字詞活用,以增強表達效果并使之符合不同詩歌類別(如律詩、絕句、詞、曲等)的要求。所以,在解讀詩句時要注意此類活用情況,要將文言文中學到的有關(guān)詞類活用的知識運用到詩歌鑒賞中來。如:“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中的“悅”、“空”字,都是使動用法?!白蛞刮黠L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中的“凋”字,也是使動用法?!伴L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中的“哀”字,是為動用法。
(2)語序顛倒
由于詩歌的特定要求,詩人在創(chuàng)作時,也會有意將詩句的順序顛倒,這時就要借助“事理”來調(diào)整詩句的語序。
如:“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維《過香積寺》)的語序應為“泉(遇)危石(而)聲咽,日(透)青松(而)色冷”;“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正確語序應是“應笑我多情”;“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語序應是“望中猶記,四十三年,揚州路烽火”;“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的語序應是“浣女歸喧(于)竹,漁舟下(而)蓮動”。
2.借助語境疏通
詩句有時雖然難以解讀,但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必定要符合事理,不管它是實寫的還是虛寫的,是現(xiàn)實的還是將來的(抑或過去的),我們只要抓住“事理”,就能正確理解詩句的含義。
如:“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春風一夜吹鄉(xiāng)夢,又逐春風到洛城”(武元衡《春興》)中“又逐春風到洛城”的主語是誰?如果我們承接上句來看,那就是“春風”,就成了“春風一夜吹鄉(xiāng)夢”,春風“又逐春風到洛城”了,很明顯不合事理,于是我們就可以推斷出最后一句的主語應該是“夢”,即“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3.借助詩題疏通
詩題往往是詩歌的描述對象,是詩歌所反映內(nèi)容的中心點,是詩歌所抒感情的寄托物,關(guān)注了詩題,就可以說讀懂了一半。
如《春夜洛城聞笛》(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痹娭小罢哿钡脑⒁馐鞘裁?如果我們關(guān)注了題目中的“聞笛”,再加上第三句中的“聞”字,肯定會明白“聞”的對象――“折柳”是一種曲子名。再聯(lián)想到“柳”與“留”的諧音關(guān)系,“折柳”的“惜別懷遠”之意就會十分明了,如此,本詩所抒發(fā)的思鄉(xiāng)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近試上張水部》(朱慶余):“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本詩抒發(fā)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運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如果我們不關(guān)注詩歌的題目,只是關(guān)注閨中瑣事,那回答恐怕就差之千里了。
1. 常見的人物形象:漁夫、樵夫、農(nóng)夫、隱士、謫宦(被貶謫的官吏)、牧人、浣女等。
2. 常見的景物:空山、明月、溪水、蘆花、清泉、竹林、竹籬、古寺、茅屋、柴門、桑麻、炊煙、、蓮蓬、暮鐘、漁舟、鶴、蜂、鷺鷥、白鳥、鴛鴦、酒、蛙、雞犬、蓑衣、鷗鷺、蠶種、燕子、黃鸝等。
3. 常用典故:
(1)采薇:相傳周武王滅商后 ,伯夷、叔齊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餓死。古時“采薇”代指隱居生活。
(2)式微:《詩經(jīng)》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歸”之句,表歸隱之意。
(3)鷗鷺忘機:出自《列子?黃帝篇》。“忘機”是道家語,意思是忘卻了計較,巧詐之心,與世無爭,后比喻淡泊隱居,不以世事為懷。
(4)嚴子陵:名嚴光,字子陵,東漢著名隱士。
4. 音樂:《采蓮曲》《長干曲》等。
山水田園詩常見的思想內(nèi)容有:
1. 表現(xiàn)詩人對山水美景的喜愛與贊美。詩歌通過描寫清幽恬靜的山林景色或絢麗雄奇的自然風光等來表現(xiàn)詩人置身此地時的喜悅與贊嘆。如: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皆寂,惟聞鐘磬音。
(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詩歌首聯(lián)寫詩人步入古寺,看見旭日初升,光照樹林。頷聯(lián)詩人穿越竹林掩映的幽徑,走到花木環(huán)繞的禪房。頸聯(lián)寫這美好的環(huán)境使人忘卻塵世的雜念,遠處青山上光芒柔和,飛鳥在自在歡唱,清潭倒映著身影,一片空明。尾聯(lián)詩人陶醉在這幽靜美妙的地方,感到天地間的一切都失去了聲響,只有悠揚宏亮的鐘聲回蕩在高空。整首詩通過描寫清晨游覽禪院的所觀所感,表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的寧靜喜悅。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 灑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張九齡《湖口望廬山瀑布水》)
這首詩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絢麗的景色,表達了詩人的贊嘆之情。首聯(lián)寫瀑布的氣勢不凡:從萬丈高山落下,仿佛從天而降。頷聯(lián)寫瀑布下落時的雄壯:沖破叢生的雜樹奔流而下,擺脫繚繞的云煙顯現(xiàn)山間。第三聯(lián)從視覺、聽覺的角度描寫瀑布的絢麗:陽光照耀下,瀑布好像一道彩虹,天氣晴朗時,遠聽瀑布好像風雨聲傳來。尾聯(lián)詩人由衷贊嘆瀑布的秀美:廬山原本秀麗,而這懸掛于萬丈高山的瀑布,與天相接相融,更添廬山的豪情。全詩在贊嘆瀑布的同時也流露著詩人此時的開闊胸襟和滿懷豪情。
2. 表現(xiàn)詩人對悠閑安逸的田園生活的喜愛。清新的田園美景,淳樸的農(nóng)家氣息,讓詩人獲得心靈的自由,充滿歸隱田園的渴望。如:
春漲一篙添水面。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畫舫夷猶灣百轉(zhuǎn),橫塘塔近依前遠。 江國多寒農(nóng)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麥連岡桑葉賤,看看嘗面收新繭。
(范成大《蝶戀花?春漲一篙添水面》)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xiāng)清新明凈的景物,充滿了恬美濃郁的農(nóng)家氣息。上片寫田園風光。春水漲滿橫塘,芳草在微風中搖擺,鵝兒在岸邊嬉戲。詩人留戀著一路的美好景致,慢慢行船。下片寫田園農(nóng)事。江南農(nóng)事晚,“谷雨才耕遍”,“才”字寫出農(nóng)事節(jié)奏的輕松,農(nóng)人的悠閑。岡上的麥子已秀穗,蠶已入眠?!翱纯础笔羌磳⒌囊馑?,最后兩句寫出豐收在望的喜悅之情。全詞流露出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向往。
3. 表現(xiàn)隱士的生活,寄托自己的隱逸情懷。詩歌通過對隱士所處的環(huán)境、日常活動的描繪,贊頌隱士的高尚品格,表明自己的歸隱之思。如: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時每日斜。
(皎然《尋陸鴻漸不遇》)
詩歌首聯(lián)用“野徑”“桑麻”襯托出陸鴻漸住處的幽靜。頷聯(lián)描寫了籬邊的,雖未開放,但“近種”反映出陸鴻漸剛到新居就種上的急切,體現(xiàn)出陸鴻漸的高潔情操。最后兩聯(lián)寫未遇到陸鴻漸的情況。叩門無應答,離去又不舍,因此去詢問鄰居。西鄰的回答道出了陸鴻漸每日的行蹤,從側(cè)面刻畫了一個整日留連山水、超塵脫俗的隱士形象,也表現(xiàn)出詩人對陸鴻漸的贊美,對這種生活的向往。
開扉在石層,盡日少人登。一鳥過寒木,數(shù)花搖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燈。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趙師秀《巖居僧》)
詩歌首聯(lián)直接點題,寫出僧人所居之處遠離人煙。頷聯(lián)描繪山間景象,飛鳥穿林而過,山花自在搖曳。這些景象襯托出僧人淡泊的心境。頸聯(lián)寫僧人的生活,用冰下水煎茶表現(xiàn)出僧人的高潔。尾聯(lián)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對巖居僧這種遠離塵世、淡泊寧靜、高雅脫俗的隱居生活的渴望。
4. 表現(xiàn)閑適平靜的表面掩藏的復雜心緒。有些山水田園詩表面上似乎在寫山水的清幽、心境的悠閑,然而字里行間卻隱含著孤寂、苦悶、矛盾、無奈等心情。如:
久為簪組束,幸此南夷謫。閑依農(nóng)圃鄰,偶似山林客。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柳宗元《溪居》)
這首詩表面上寫詩人居住在愚溪之畔的閑適生活,然而背后卻隱含著被貶的憂憤孤獨。開篇兩句,詩人用自我解嘲的口吻說被貶到這里是件幸事,內(nèi)心的痛苦無奈可見一斑。頷聯(lián)“閑依”“偶似”體現(xiàn)出被閑置的百無聊賴。頸聯(lián)運用視聽結(jié)合的手法寫出詩人一天生活的悠閑自在。尾聯(lián)“不逢人”“長歌”寫出心底的孤獨和憤懣,表現(xiàn)出了強作閑適之態(tài)的無奈。
前村雨過溪流亂,行路迷漫都間斷。孤洲盡日少人來,小舟系在垂楊岸。主人空有濟川心,坐見門前水日深。袖手歸來茅屋下,任他鷗鳥自浮沉。
(梁棟《野水孤舟》)
詩歌前兩聯(lián)點題,描繪了雨后溪流迷漫、行路被阻、小舟系岸的冷清沉悶的畫面。這本該是鄉(xiāng)村常有的景象,但在詩人看來,它們卻有了另一層內(nèi)涵。詩人身處南宋末期,看著這些想到了國家的風雨飄搖,想到了自己的前途未卜。后兩聯(lián)抒懷。頸聯(lián)“空”“坐”二字傳神地寫出了詩人報國無門的絕望和無力回天的無奈。尾聯(lián)表明詩人隱居山林、遠離塵世的想法,其實這不過是詩人面對國勢的衰微、前路的渺茫而無能為力的悲憤之語。
高考對山水田園詩考查的角度:
1. 考查詩歌使用的表達技巧。如2013年遼寧卷選了宋代張的《竹軒詩興》,要求學生分析 “梢影細從茶碗入,葉聲輕逐篆煙來”的精妙之處。2012年福建卷選了宋代李綱的《望江南》,要求學生賞析“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空”的精妙之處。
2. 考查詩句中字詞的表達效果。如2013年湖南卷選了宋代賀鑄的《釣船歸》,要求學生分析首句中“凈”字的妙處。2010年湖南卷選了陸游的《好事近》,要求學生賞析上片“蓑”“映”二字的妙處。
3. 鑒賞詩中塑造的形象并分析情感。2013年遼寧卷要求學生分析詩人的形象。2013年湖南卷要求學生探究這首詞的思想情感。
4. 考查意境的營造。如2009年全國I卷選了宋代姜夔的《次石湖書扇韻》,要求學生回答這首詩描繪了什么樣的畫面,由哪些景物構(gòu)成。
【延伸訓練】
1.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郊 行
〔宋〕劉克莊
一雨餞殘熱,忻然思杖藜。
野田沙鸛立,古木廟鴉啼。
失仆行迷路,逢樵負過溪。
獨游吾有趣,何必問棲棲①?
〔注〕① 棲棲:形容忙碌不安的樣子。
(1)這首詩頷聯(lián)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是怎么描繪的?
(2)首句中“餞”字有什么作用?分析詩歌中詩人流露的情感。
2. 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舟過荻塘
〔宋〕沈與求①
野航春入荻芽塘,遠意相傳接渺茫。
落日一篙桃葉浪②,熏風十里藕花香。
河回遽失青山曲,菱老難容碧草芳。
村北村南歌自答,懸知③歲事④到金穰⑤。
〔注〕①沈與求:生活在南北宋之交。任殿中侍御史時,曾建議高宗趙構(gòu)把都城從臨安遷到建康(南京),“以圖恢復”,結(jié)果被逐出朝廷。后曾與其他大臣意見不合,被迫去職。 ②桃葉浪:落日余暉映照下的波浪。 ③懸知:料知,推想而知。 ④歲事:農(nóng)事。 ⑤金穰:指豐收之年。
(1)這首詩第二句中“遠意”包含哪些情感?請簡要分析。
(2)請簡要賞析詩歌二、三聯(lián)在表達技巧上的特色。
3. 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分題得漁村晚照
〔宋〕 徐 照
漁師得魚繞溪賣,小船橫系柴門外。
出門老嫗喚雞犬,張斂蓑衣屋頂曬。
賣魚得酒又得錢,歸來醉倒地上眠。
小兒啾啾問煮米,白鷗飛去蘆花煙。
一、課始“引趣”
古詩教學伊始,教師可采用猜謎語、講故事、提問題、設(shè)懸念等方法,精心引發(fā)學生興趣。 如教學李白的《贈汪倫》時,可先講述汪倫用計誠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倫是當時有名的歌手,隱居在安徽涇縣西南的桃花潭畔,對李白佩服得五體投地,日夜吟誦他的詩。有一回,汪倫聽說李白來了安徽,就修書一封。信中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早知汪倫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訪。見面后,李白方知“受騙”:所謂桃花,只是桃花潭,并無“十里桃花”;所謂“萬家酒店”,只是店名,并無酒店萬家。但李白哈哈大笑:“臨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兩人結(jié)為金蘭之好。臨別時,李白即興寫下七言絕句《贈汪倫》。———這個故事會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贈汪倫》一詩的興趣。又如教學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就可采用設(shè)懸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寫了一首七絕,在詩中直接將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這位大文豪是誰呢?這首詩叫什么呢?是怎么寫的呢?再如教學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可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這句千古佳唱著手,激疑設(shè)趣,從而引導學生欣然誦詩。
采取“引趣”之法,促使學生興趣倍增,情感激蕩,再引導他們學習全詩,教學效果往往會出人意料。
二、課中“持趣”
古詩距離現(xiàn)在畢竟時代久遠,兼以“文約而意豐”,課堂教學時間一長,多數(shù)初中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不由得會淡化,他們的大腦皮層會進入暫時抑制狀態(tài)。葉圣陶曾說過:“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情,擴展想象?!贝藭r,教師如果注意學生心理、態(tài)度和情感的變化,采取放錄像、賞圖片、配音樂、想畫面等手段,努力擴展學生的想象,維持學生的興趣,教學效果就會有意外的收獲。
如教學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當學生了解全詩大意后,筆者設(shè)計道:如果你是一位攝影師,根據(jù)《錢塘湖春行》的內(nèi)容拍攝西湖風景你決定選擇哪些鏡頭?(如果指導細一點,可以再加一句:“比如哪些水,哪些景,什么樣的人,等等?!保┐龑W生各抒己見后,可播放一段配有音樂的西湖風景錄像供學生借鑒。再如教學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當學生弄清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的禪意后,他們學詩熱情有所回落,這時可設(shè)置配音樂這一環(huán)節(jié),以延續(xù)學生的興趣。課文“持趣”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師只要能夠合理運用,就能使學生的學詩興趣保持下去,從而以飽滿的情緒投入新的學習。
三、課末“增趣”
“大抵童子之情,樂嬉游而憚拘檢?!背踔猩吘共皇浅赡耆?,抽象思維尚不成熟,重感性輕理性特點明顯。學習古詩,教師不妨抓住這一特點,運用類似于游戲性質(zhì)的活動,在課堂教學行將結(jié)束之際,采取演小品(多用于寫人類的)、編故事(多用于敘事類的)、打擂臺(多用于哲理性的)、改原作(多用于抒情性的)、拼字詞(多用于繪景類的)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學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jié)束學習,并求得向課外延伸的教學效果。
如教學孟郊的《游子吟》,在距離下課十來分鐘時,可征得學生同意,引導全體學生根據(jù)詩的內(nèi)容恰當?shù)夭贾脠鼍?,并邀請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分別扮演母親與游子,像演小品一樣演《游子吟》。這樣一演,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加深了對該詩的理解,還讓學生的心靈受到一次洗禮。又如教學王維的《渭城曲》,就可引導學生做“考官”,采用兩種方法讓其他學生“考試”,一種是拼字法,一種是嵌字法,學生的激情一下子就高漲起來。再如教學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根據(jù)它抒情性較強的特點,可引導學生改編原詩,使之成為抒情性較強的記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