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茶藝論文范文

茶藝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茶藝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茶藝論文

第1篇:茶藝論文范文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儒家思想長期熏陶下,使中國人養(yǎng)成了謙遜、仁愛、忠義、孝順的優(yōu)秀傳統美德??梢哉f,中國人對于民族文化有些很深刻的認識,許多的成語也都是從歷史故事中凝煉形成的,如“黔驢技窮”、“烽火連天”等等背后具有深刻內涵故事的成語,若是單純死板的進行直譯的話,則必然會使西方人覺得詫異,難以理解它的意思。同樣,西方人也有著特定的短語,如“Greekgift”,如果翻譯者不了解西方的歷史文化背景,則很顯然不會聯系到特洛伊戰(zhàn)爭中希臘人通過將士兵藏在木馬中而攻破特洛伊城池的這一歷史事實,這樣,翻譯者很容易就將它翻譯成了“希臘的贈品”,而不會正確翻譯為“圖謀害人的禮物”。所以說,歷史的發(fā)展對于語言的行成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所以,在翻譯中,翻譯者應注意歷史背景這一因素,可以通過合理的使用漢語拼音加英文相結合的方式,使翻譯出的詞句更容易被人理解。

二、社會風俗差異在翻譯中的體現及其影響

歷史背景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方社會風俗方面的差異。如前文所述,在儒家仁孝思想的熏陶下,中國人對于長輩、宗親等方面有著嚴格的要求,有著明確的長輩稱呼,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伯父、伯母等稱呼有著明確的區(qū)分。而在西方國家,在長輩稱呼方面則沒有嚴格的要求和明顯的區(qū)別,如他們對于叔叔、伯父、姨夫、姑父等長輩,統一稱為“uncle”;對于阿姨、伯母、姑姑、嬸嬸等長輩,統一稱為“aunt”。因此,對于這一風俗差異,翻譯者語言在實際的翻譯中,根據上下文的聯系,來確定究竟應該用哪個詞匯來代指長輩身份,這樣才能使翻譯出的漢語更加地準確。此外,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尤其在“吃”上特殊的文化,如吃虧、吃醋等等,這些詞可以說代表著特有的民俗特色,如果翻譯者將這些詞進行直譯的話,西方人自然很難理解這些詞所代表的另一層含義,甚至對此產生誤解,造成尷尬局面。對于這類詞,翻譯者可以在翻譯中進行適當的替換,如”吃醋”可以替換為“嫉妒”,從而使整體語意不發(fā)生的變化的情況下,使西方人很準確的理解中文含義,避免不必要的尷尬產生。

三、差異在翻譯中的體現及其影響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龍作中華民族的圖騰,在整個歷史文化發(fā)展中有著特殊的含義,代表著吉祥如意、威嚴正氣等寓意。而在西方國家,龍則代表著邪惡的意思,常常扮演者邪惡恐怖、破壞社會等負面角色,如噴火惡龍、巨龍怪獸等等,西方也由此背景下,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的英雄角色,如馴龍高手、屠龍大俠等等,而這種現象在中國則十分少見。此外,西方的中,有許多信封耶穌的人,他們的宗教用語常常使用“Godblessyou!”,意思是“愿上帝保佑你”,表達的一種祝福和安慰等,而在中國,佛教的“阿彌陀佛”則常常成為人們希望得到祝福和保佑的用語,盡管中西方所信奉的宗教和崇尚的思想不同,但對于這些用語,在將其翻譯成英語時,很多時候是和“Godblessyou!”相互聯系和通用的,雖然從理解上并無大礙,但卻有著本質上的區(qū)別。因此,需要翻譯者在具體的翻譯時,要認真區(qū)別這類詞句,要針對具體的翻譯對象進行翻譯,注重差異,這樣,才能不會使不同宗教背景的人得到正確的翻譯。

四、思維方式差異在翻譯中的體現及其影響

第2篇:茶藝論文范文

關鍵詞:差異;策略;歸化;異化;翻譯

一、引言

翻譯不僅是一種跨語言的交際活動,更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活動。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它們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并且相互制約。語言是文化的產物,無論從語言的符號觀還是社會觀來看,其都帶有明顯的文化特征。語言的文化性集中表現在語言的文化屬性、文化價值和文化功能等方面。作為語言內涵的文化,給予語言的影響是全方面的。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1)影響并制約語言系統(包括語音、詞匯、語法等);(2)決定語言的指稱內容與形式;(3)作用于人類的語言思維與表達形式。由此可見,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只有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義。正如美國翻譯理論家奈達所說:“翻譯是兩種文化之間的交流。對于真正成功的翻譯而言,熟悉兩種文化甚至比掌握兩種語言更重要。因為詞語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義?!?1993:109)文化對語際交流的影響可見一斑。漢英民族在價值觀念、、民情風俗、歷史背景、地理條件、社會制度、生活經驗等方面存在著巨大差異,這種文化上的差異不僅給各自的載體語言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也為這兩種語言之間互譯帶來了重重困難。本文擬從漢英語言之間的文化差異著手,企圖以歸化和異化策略來尋求其間的語義文化對等翻譯。

二、漢英文化差異

因為語言基本上是一種文化和社會產品,要理解它就應該從文化和社會的角度去理解。,漢英兩種語言之間的文化差異給其在語義層面上的轉換帶來了巨大的障礙。其差異首先表現為價值觀念的不同。漢文化是一元文化,強調“社團價值論”;英文化是多元文化,崇尚“個人價值至上論”。除了價值觀念差異之外,漢英文化差異還與兩個民族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氣候條件和風俗習慣等息息相關,。

(一)地理環(huán)境引起的文化差異

文化是有地域性的。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特征常常給該地區(qū)的文化打下烙印。中國和英國,因為地理環(huán)境的迥異,氣候條件的巨差也就孕育出彼此相對的異域文化。英國是島國,地處西半球,北溫帶,海洋性氣候,其民族創(chuàng)造出的語言就沾上了該地理特征。象我們熟知的習語:spendmoneylikewater;makewater;allatsea等就囊括其中。相反,中華民族祖居亞洲大陸,其文化自然也難免受其影響。上文所說的“揮金如土”就是一例。另外還有“面如土色”、“土眉土眼”、“面朝黃土背朝天”等不勝枚舉。至于氣候不同招致的文化差異的例子也是舉不勝數。單就“東風”“西風”之說來看,兩種文化就大相徑庭。雪萊的“西風頌”(OdetotheWestWind)正是對春的謳歌。CharlesDickens在《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說“HowmanywinterdayshaveIseenhim,standingblue—nosedinthesnowandeastwind!”這也是一個極好的例證。然而漢語中的“東風”卻戰(zhàn)勝了“西風”,是春風,是溫暖的使者?!拔黠L”是秋風,有蕭瑟秋風之說。馬致遠之詞作“古道、西風、瘦馬”,又同是馬曲的“醉鄉(xiāng)中,東風喚醒梨花夢”也說明這一點。詞曲中的意境也自是讓異域人士費解。

(二)民情風俗造成的差異

漢英民族由習俗引起的文化差異在一些與動物有關的詞匯短語上體現得非常明顯。英國人喜歡馬,養(yǎng)馬、騎馬、賽馬成為其風俗,英國文化就屬于典型的的“馬文化”。所以英語中有關馬的說法及其豐富。諸如:talkhorse(吹牛);getonone’shighhorse(趾高氣揚);horseandhorse(并駕齊驅)等等。然而中國是傳統的農業(yè)國,世代的牛耕生活使?jié)h語囤積了大量的“牛文化”。牛是“吃苦耐勞,勤奮踏實”的象征?!案┦赘蕿槿孀优!本褪求w現的這種情結。相反在英語中卻用馬來代替。漢語中的“老黃牛”翻譯成英語也就成了“awillinghorse”.不光如此,漢英語言中的一些表示顏色的詞匯也沉淀了不同民情的文化?!凹t色”在漢語中含有極強的褒義色彩,“大紅大紫”顯示的是成功和富貴,喜慶和吉祥。與此相反,“red”卻常常讓西方人想起流血、戰(zhàn)爭、恐怖、憤怒和危險,含有較強的貶義。

三、翻譯策略

漢英文化的差異性給兩種語言之間的翻譯帶來了很大困難。但是,這并不是就說明兩種語言之間就不能相互轉化。語言共性論認為:雖然人類的語言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但是由于在生存環(huán)境、身體結構、生理需要等方面的共同之處大于不同之處,這就使語言之間的轉換成為可能。Chomsky的普遍語法理論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語言之間轉換的可能性?!叭绻f每種語言都能表達所指的一切,那么,從原則上說,某種語言所表達的一切都能被譯為另一種語言(蔡毅)。不同語言之間的這種轉換常常借助于翻譯中的異化和歸化策略。(一)異化翻譯策略

異化就是不改變原文的文化、語言、文體等特征傳達原文的內容,要求讀者向作者靠攏,適應原文。它翻譯的前提是,認為語言是有差異的,交際因語言社團之間與語言社團之內的文化差異而復雜化。異化翻譯承認并發(fā)展差異,并且在目的語中表現文化差異。異化翻譯追求最大限度的等值。其特點如下:(1)不完全遵循目的語的語言與語篇規(guī)范;(2)在適當的時候選擇不通順、艱澀難懂的文體;(3)有意保留源語中的實觀材料或采用目的語中的古詞語;(4)目的是為目的語讀者提供一次“前所未有的閱讀經驗”。異化翻譯有利于讀者了解異域文化;有利于讀者運用智力和想象力去感受衣魚文化的獨特之處;有利于豐富目的語文化和表達方式。但是,異化翻譯也有自己的劣勢,它常常使譯文句式生硬,晦澀難懂,這就給讀者的帶來了閱讀困難。常見的異化翻譯策略有“音譯法”和“直譯法”等。

(二)歸化翻譯策略

歸化翻譯就是遵循目標語文化的當前價值,對原文進行同化翻譯。該翻譯法的最大特點就是采用地道暢通的目的語進行翻譯,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被掩蓋,目的語的主流文化價值觀取代了譯入語的文化價值觀。歸化翻譯有其自身的優(yōu)越性。對于譯者來說,要全面了解一種異域文化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在翻譯過程中因為對本族文化的親切感和認同感,往往會采取歸化的翻譯策略以便使譯文通順。這樣,對于讀者來說,就可以避免文化沖突,在自己的知識文化范圍輕松容易的理解譯文。由此看來,歸化翻譯的通順常常也會換來文化信息的遺失。常見的歸化翻譯策略有“代換法”、“解釋法”和“異譯法”等。

四、異化歸化,各得其所

上面我們已經談到異化和歸化翻譯各有其優(yōu)缺點。過度的歸化和異化都不可取。那么,在實際的翻譯中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標準呢?關于翻譯的標準,清末的翻譯家嚴復提出了著名的“譯事三難”,即“信、達、雅”。“信”指忠實原文,“達”指語言通順暢達,“雅”指文字古雅。魯迅也說過:“凡是翻譯,必須兼顧兩面,一當然力求其易解,一則保持原作的風姿……”。錢中書提出了更具體的“化境”文學翻譯標準。他說:“文學翻譯的最高標準是“化”。把作品從一國文字轉變成另一國文字,既不能因語文習慣的差異而顯露出生硬牽強的痕跡,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風味,那就算入于“化境”。從這些翻譯名家對翻譯所定的標準可以看出,“忠實”和“通順”是翻譯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兩項基本原則,缺一不可。那就是說,既要將原文的信息(包括語言信息和文化信息)全部傳達,語氣和風格與原文一致,又要使行文流暢自然,易于理解接受。這就要求我們能夠找到異化和歸化翻譯的最佳結合點,讓異化和歸化更得其所。一般說來,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文化間的關系分為:文化交織、文化鴻溝、文化沖突三種。不同的文化關系對翻譯的策略的選用有極大的影響。文化交織是指在不同的文化中,存在著一些相似和相同的地方。這樣語言之間的交流因其共同性而不難理解。為了更多的接觸異域文化,異化翻譯方法就顯示出優(yōu)越性;文化鴻溝是指兩種文化中存在著文化差距。這時我們可以選用歸化翻譯方法,如果選用異化翻譯方法的話,就必須用直譯加注才能做到理解和傳遞信息的兩全其美;文化沖突是指兩種文化對某些物質,事物和現象有完全矛盾的理解。處理這種文化現行,歸化翻譯方法更能大顯神通。

參考文獻:

[1]Nida,EugeneA.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3:105-115.

第3篇:茶藝論文范文

從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的轉變,使得那種以生產者中心的企業(yè)營銷體制、營銷理念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在各種利益的驅動下,企業(yè)家與經營專家盡情發(fā)揮,把“顧客為上帝”的信條變成了消費者的實惠。差異化營銷就是現代營銷策略中最常用的一種。

顧客就是差異

管理大師德魯克在描述企業(yè)的定義時曾這樣說過,企業(yè)的宗旨是存在于企業(yè)本身之外的,企業(yè)的宗旨只有一個定義,這就是創(chuàng)造顧客。那么,面對熙來攘往的人群,創(chuàng)造顧客又何從說起呢?從表面看,企業(yè)向不同的顧客提供的是同一種商品,但實際上,顧客所買的可能是根本不同的東西,同樣是買汽車,有的購買的是純粹的交通工具,有的則更多的附加了地位、聲望這些車外之物。同樣是買服裝,中老年人注重更多的是冬暖夏涼這些功能,而年輕人則可能把款式和是否流行作為首選內容。富有者,把高價和時髦作為身份、地位的象征,貧賤者把食飽腹、衣遮體當成衡量商品優(yōu)劣的尺度。有貪虛榮的,有圖實惠的,如此等等,顧客對商品看法的差異決定了他是否作為最終消費者的主要因素,而從生產者來講,產品是否為顧客所歡迎,最主要的是能否把自己的產品與競爭對手區(qū)別開來,讓消費者一見鐘情。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創(chuàng)造顧客就是創(chuàng)造差異。有差異才能有市場,才能在強手如林的同待業(y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差異化營銷正是迎合了這種需要。所謂差異化營銷就是企業(yè)憑借自身的技術優(yōu)勢和管理優(yōu)勢,生產出在性能上、質量上優(yōu)于市場上現有水平的產品,或是在銷售方面,通過有特色的宣傳活動、靈活的推銷手段、周到的售后服務,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起不同一般的很好形象。

尋求差異的著眼點

對于一般商品來說,差異總是存在的,只是大小強弱而已。而差異化營銷所追求的“差異”是產品的“不完全替代性”,即在產品功能、質量、服務、營銷等方面,本企業(yè)為顧客所提供的是部分對手不可替代的?!苞Q立雞群”就是差異化策略追求的最高目標。

現代營銷理論認為,一個企業(yè)的產品在顧客中的定位有三個層次:一是核心價值。它是指產品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主要由產品的基本功能構成。如手表是用來計時的,羽絨服是用來保暖的。二是有形價值。兇手與產品有關的品牌、包裝、樣式、質量及性能,是實際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增加價值。其中包括與產品間接相關的或廠家有意添加的性能和服務。如免費發(fā)貨、分期付款、安裝、售后服務等。這些都構成了差異化戰(zhàn)略的理論基礎。在此基礎上,為研究問題的方便一般把差異化戰(zhàn)略分為產品差異化、市場差異化、形象差異化三大方面。

產品差異化是指某一企業(yè)生產的產品,在質量、性能上明顯優(yōu)于同類產品的生產廠家,從而形成獨自的市場。對同一行業(yè)的競爭對手來說,產品的核心價值是基本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在性能和質量上,在滿足顧客基本需要的情況下,為顧客提供獨特的產品的是差異化戰(zhàn)略追求的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在于不斷創(chuàng)新。以我國冰箱企業(yè)為例,海爾集團滿足我國居民住房緊張的需要,生產出了小巧玲瓏的小小王子冰箱;美菱集團滿足一些顧客講究食品衛(wèi)生的要求,生產出了美菱保鮮冰箱;而新飛則以省電節(jié)能作為自己為服務的第一任務。所有這些使三家企業(yè)形成了鮮明的差異,從而又吸引了不同的顧客群。

形象差異化。即企業(yè)實施通常所說的品牌戰(zhàn)略和CI戰(zhàn)略而產生的差異。企業(yè)能過強烈的品牌意識、成功的CI戰(zhàn)略,借助媒體的宣傳,使企業(yè)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起優(yōu)異的形象,從而對該企業(yè)的產品發(fā)生偏好,一旦需要,就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生產這一企業(yè)的產品。如,海爾公司一句“海爾真誠到永遠”,并佐以優(yōu)良的產品質量,自然就會消費者產生真誠可信的形象;雀巢公司雖說是國際著名的大公司,卻始終以平易近人的姿態(tài)宣傳自己,一句“味道好極了”讓人感到象小鳥入巢般的溫馨;柯達和富士兩大彩卷巨頭更是用一黃一綠為基調的包裝,突出了產品的外在形象,給人以明快的感覺。如此等等,不一足。如果說,企業(yè)的產品是以內在的器質服務于顧客的話,那么企業(yè)的形象差異化策略就是用自己的外在形象取悅于消費者,形成不同凡響的自身特征,更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企業(yè)經理人員的智慧。

市場差異化。指由產品的銷售條件、銷售環(huán)境等具體的市場操作因素而生成的差異。大體包括銷售價格差異、分銷差異、售后服務差異。

從價格上講,與同類產品相比,價格有高中低之分,企業(yè)是氣壯如牛似地選擇高價呢,還是先屈后伸選擇低價策略,抑或是高不攀低不就的中間策略呢?最主要的還要根據產品的市場定位、本企業(yè)的實力、再加上產品的生命周期來確定。海爾在冰箱市場上始終以高價位出現,給人以物有所值的感覺;長虹彩電多次打低價戰(zhàn)也屢屢行手。

分銷渠道根據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商的多少又有窄渠道與寬渠道之分。在同類產品中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優(yōu)勢彩合適的銷售渠道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美國雅芳公司根據化妝品的特點,采用上門直銷的獨特方式,從而取得非凡的經營業(yè)績。

售后服務差異。隨著買方市場的到來,相同功能、相同質量的產品越來越多,人們?yōu)槭裁礃右岽藫癖四??于是售后服務差異就成了對手之間的競爭利器。同是一臺電腦,有的保修一年,有的保修五年;同是銷售電熱水器,海爾實行24小時全程服務,售前售后一整套優(yōu)質服務讓每一位顧客賞心悅目。

差異化策略的實施

實施差異化營銷策略,首先把科學、縝密的市場調查、市場細分和市場定位作為基礎。這是因為,市場調查、市場細分和市場定位能夠為企業(yè)決策者提供顧客在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差異,準確地把握“顧客需要什么?”在此基礎上,分析滿足顧客差異需要的條件,要根據企業(yè)現實和未來的內外狀況,研究是否具有相應的實力,目的是明確“本企業(yè)能為顧客提供什么?”這一主題材。如果是耐用消費品,應以產品差異和服務差異為主攻方向;如果是目用消費品、食品飲料則應以建立形象差異為重點。

差異化策略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任何差異都有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顧客的需要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昨天的差異化會變成今天的一般化。例如人們以前對手表的選擇,走時準確被視為第一標準,而如今在石英技術應用之后,“準”已有成為問題,于是人們又把目光集中在款式上;手機一度被視為高收入階層的獨享之物,今天早已進入尋常百姓的手中。如果手表生產企業(yè)再把走時準確作為追求的戰(zhàn)略目標,顯然是不宜的。手機廠家再把目光瞄準款哥、款姐也斷不能取勝。其次,競爭對手也是在變化的,尤其是一些價格、廣告、售后服務、包裝等方面,是很容易被那些實施跟進策略的企業(yè)模仿。任何差異都不會永久保持,要想使用權本企業(yè)的差異化戰(zhàn)略成為長效藥,出路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用創(chuàng)新去適應顧客需要的變化,用創(chuàng)新去戰(zhàn)勝對手的“跟進”。

差異化策略是一個系統。以上談到的各種差異化策略只是在形容問題中的人為分類。在具體操作中,經營者不僅要根據行業(yè)內競爭態(tài)勢,企業(yè)產品的生命周期,產品的類型實施相應的差異化策略。更有必要的是要使差異化策略形成一個系統,全面實施。實施產品差異化,要為顧客提供獨具一格產品,為對手所不能為?;壑卸阃?,還應該從包裝到產品的宣傳都顯示出明顯的差異,在顧客中建立難以忘懷的形象。如果是耐用消費品,提供周到的服務,讓顧客處處感到方便、安全,更是不可或缺的。值得指出的是,任何一種差異化策略的實施都要會出一定的代價,如增加售后服務項目就要加大銷售成本,加大宣傳力度就要支出一大筆廣告費用,但只要順利達到預想的差異化效果,或者能為企業(yè)帶來長遠的利益,這種選擇就是值得的。

第4篇:茶藝論文范文

中國一直是順差大國,迄今已持續(xù)了10年之久,其一方面給中國帶來了4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對綜合國力的增強、快速的經濟增長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在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貿易摩擦日益頻繁的今天,持續(xù)高額的貿易順差又似乎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當前中國經濟呈現局部投資過熱的背景下,如何看待首季高達84.3億美元的巨額逆差,成為很多人關注的問題。

值得關注的結構性因素

從表面上看逆差的產生是因為進口增幅高于出口增幅8.2個百分點。而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外經部副部長趙晉平表示,分析這個問題,應該著眼于結構性因素,其呈現出三個特點:

一是,從國別結構來看,我國傳統的貿易順差來源的順差額在增加,傳統的貿易逆差來源的逆差規(guī)模也在擴大,只是一季度逆差的擴大規(guī)模超過了順差。這說明,進出口的國別結構并沒有發(fā)生變化,結構性的矛盾進一步擴大。

舉個例子來說,當中國向美國出口更多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時,美國的高端技術產品并不一定來到中國,反而是東亞國家的優(yōu)勢技術產品在中國找到了廣闊的天地,結果就是中國維持著對美國的巨大貿易順差,對東亞近鄰的大量貿易逆差,而且這種趨勢還在擴大。

二是,從商品結構來看,產生逆差的主要是和投資品、基礎材料有關系的商品。如電力設備、鋼鐵、金屬礦砂、紡織纖維、專用工業(yè)設備和科學儀器裝置等,逆差都增長得很快。

三是與貿易方式有關。從數字上看,一般貿易出現較大逆差是此次逆差增大的主要原因。一季度我國一般貿易出口增長27.1%,而進口增長了41.4%,出現了124.7億美元的逆差。

為什么首季84.3億美元的貿易逆差會表現為這三大結構性特點,其中又能夠傳遞出怎樣的信號呢?對此,趙晉平做了深層次分析,他認為,這是短期因素和長期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先看短期因素。去年下半年以來,投資增長帶動了整個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這種短期的投資需求的上升也帶來對進口原材料和機械設備需求大增,導致進口增長速度超過出口。例如房地產、家電、汽車等行業(yè)蓬勃發(fā)展,直接拉動鐵礦砂進口量不斷攀升。而一季度初級產品的進口增幅更是高達62%。

另一個短期因素在于,國內對基礎能源和原料需求的迅速膨脹,導致生產資料的價格上漲,而在國際市場上的大量采購則改變了國際市場上的供求平衡,也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國際價格的上揚。所以一季度逆差的增加中還存在著進口商品價格上揚的因素。而分析長期因素,首先就是受產業(yè)分工和產業(yè)轉移的影響。

趙晉平認為,從對國別結構的分析可以看出,傳統的逆差來源逆差在擴大,傳統的順差來源順差也在擴大,這個現象說明在產業(yè)分工和產業(yè)轉移中所造成的貿易流向是進一步加強的,這是一個長期性的因素。具體來說,比如日本、韓國、東盟、臺灣等周邊國家和地區(qū),是我國逆差的長期來源。而隨著投資帶動下的貿易轉移,這些國家或地區(qū)將大量的產業(yè)轉移到我國,而它們對歐美市場的貿易順差也隨著產業(yè)轉移逐漸表現為我國對歐美市場貿易順差的擴大,同時表現為我國對周邊國家或地區(qū)的貿易逆差在加劇,而且這種效應日益明顯。

再從產業(yè)分工的角度來看。在國際分工中,我國處于世界性的制造業(yè)加工基地,這種定位的長期影響在于決定了我國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零部件和能源,甚至需要大量進口。

政策調整的影響則是另一個長期因素。這一點從貿易方式的變化可以看出。從今年起,我國出口退稅率平均下調了3個百分點,這在客觀上起到的作用是,很多企業(yè)為了回避國內采購成本的增加,為了保稅,便由一般貿易方式轉向了加工貿易方式,原來的國內采購部分也隨之變?yōu)榱诉M口。這也是造成逆差的原因之一。

而反映國內采購率降低、進口依存度上升的指標,就是將加工貿易的出口與進口做一個比較。趙晉平做了一個簡單的計算,他告訴記者:在2002年一季度,每1美元的加工貿易出口,需要進口0.64美元的零部件和材料,也就是說,國內的加工幅度、增加值率還是比較高的,至少有0.36個百分點;到去年一季度,每一美元的加工貿易出口,需要進口0.68美元的零部件和材料;而到了今年一季度,這一比例變?yōu)榱嗣?美元的加工貿易出口,需要進口0.7美元的零部件和材料。這說明,退稅政策的調整使國產料件相對于免稅進口料件的優(yōu)勢減弱,加工貿易企業(yè)也更傾向于使用進口料件,加工貿易出口對進口的依賴程度上升。對此,趙晉平分析說,光是這個因素算下來,就減少了大約10.3億美元的國內采購,折算成人民幣大約90多億元,相當于一季度工業(yè)增加值的0.8%。

適度的逆差有助緩解多方壓力

84.3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對經濟是否會產生不利影響?對此,國內大多數外經貿專家認為,適度的逆差不會對進出口格局產生影響,而對中國經濟則不見得不好。

趙晉平分析認為,首先,短期內的貿易逆差有利于緩解人民幣升值和通貨膨脹的壓力。

長期以來,巨額的貿易順差導致了人民幣升值預期,而人民幣升值預期又導致了資本凈流入增加,資本凈流入增加又進一步導致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特別是到了去年,陷入這一循環(huán)的人民幣升值壓力表現得相當明顯。今年一季度外匯儲備又增加了300多億美元,可見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還是存在的。而逆差的出現則會減少人民幣升值的預期,相應的,資本凈流入的速度也可能放慢。再從市場供求關系來看,隨著逆差的增多,美元供給也會相應減小,這樣也會減少市場的壓力。另外,逆差的增加還意味著不需要大量采購美元,人民幣存款的增加同樣會減輕壓力。從現實的情況來看,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確實比去年下半年有所減少。

從通貨膨脹的角度來看,年初業(yè)內估計,今年全年的通貨膨脹率是3%,而今年一季度就已達2.8%,因此有一種觀點認為今年的實際情況可能會超過年初的預計。在這種情況下,巨額的經常項目的順差,會轉化為貨幣大量投放的壓力,成為通貨膨脹率上升的重要因素,而短期的貿易逆差就有助于緩解這種壓力。

將視野再放得大一些,貿易順差的大幅度減少,意味著海外凈需求的減少,那么,怎么來看逆差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呢?

去年外貿實現了255億美元的順差,在此基礎上,假定今年貿易順差減少到0,也就是外需的增長下降了100%,只要內需的增長保持在9.5%左右,就可以達到8%的經濟增長速度。這種假設在去年的實際情況中,也可以得到印證。去年,貨物貿易的外需減少了16.1%,這意味著使GDP少增長了0.4個百分點,而這部分正是靠內需的增長來彌補回來的。也就是說在內需比較旺盛的情況下,外需的減少是可以通過內需的增長彌補回來。而且,從去年的情況來看,外需減少也恰恰有助于緩解經濟增長過熱的壓力。而今年一季度內需的增長依舊很旺盛,預計全年,即使達不到去年9.7%的增長水平,達到9.5%還是有條件的。所以,即使外貿出現了逆差,實現8%的經濟增長還是不成問題的。

當然,逆差不能長期存在,如果持續(xù)兩三年,那么其中就有可能醞釀風險因素。而對今年來說,姑且不說全年不可能出現較大的逆差,退一步講就是出現了,對于緩解人民幣升值、通貨膨脹、經濟過熱等多方面的壓力也是一個有利的因素。

外貿戰(zhàn)略的調整

然而,從國別結構的角度來看,逆差的出現對于緩解雙邊的貿易摩擦沒有什么作用。統計分析表明,我國出口60%以上集中在美國、日本、歐盟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qū)。中國和歐美之間存在的大量順差使得貿易摩擦亦大幅上升,從紡織品、彩電,到鋼管、家具,以及動物源性產品,都受到了外國特別是來自美國、歐盟的密集的反傾銷訴訟或技術性壁壘。

在這種背景下,從內外需求兩個方面看,應如何把握當前的貿易戰(zhàn)略呢?趙晉平認為,首先,應當改變“重出口輕進口”的思想,貿易戰(zhàn)略應該對出口和進口兩個方面都有所考慮。

在出口方面,一是,對于大量資源消耗型產品和能源消耗型產品,應該在產業(yè)政策上進行調整,減少這類商品的出口地位和比重,或者使其增長速度降低到合理的水平,這有助于緩解我們在資源和能源方面的壓力。而且,這種調整不能是通過行政命令去限制,而應通過產業(yè)政策的調整,以市場的手段進行調節(jié)。比如,可以在短期內通過出口退稅機制增加資源型、高消耗型產品的出口成本,減少對資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二是,出口市場戰(zhàn)略性的調整和布局。談及此,趙晉平感慨到,這似乎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我國出口市場的集中度高,成為了雙邊貿易摩擦的主要起因,甚至成為了政治摩擦的主要起因。這也蘊涵了一定的風險度。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正是與這種過度依賴于某一市場的經濟結構有直接關系。對此,趙晉平建議,如果能夠通過與周邊國家建立自由貿易區(qū),提高區(qū)域內部的貿易比重,可以減少對單一市場的過分依賴,也有助于減少雙邊貿易帶來的摩擦。

三是,在政策制定方面,需要考慮產業(yè)政策的導向效果和貿易政策的導向是否一致。比如,出口退稅率的下調,是一個迫不得已的做法,但是從結果上來看,它與我國鼓勵逐步實現進口替代,延長國內的產業(yè)鏈條,提高國內的增加值、附加值率的產業(yè)政策的導向是相反的,會導致更多的一般貿易方式轉為加工貿易,導致國內采購率下降。如果這種趨勢長期存在,對帶動國內相關的中間投入品產業(yè)將會形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所以,在政策調整的時候也應考慮到這些因素。目前增值稅改革在加快,出口退稅監(jiān)管機制也逐步完善成熟。在這種背景下,應該考慮讓出口退稅政策逐步恢復到正常階段。

進口的構成是反映一個國家工業(yè)化程度和經濟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一般來說,經濟較發(fā)達的國家,其進口中的初級產品的比重比較大,而工業(yè)制成品的比重則較低。目前,在我國的進口構成中,原材料、能源等初級產品的比重越來越高,這倒是說明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在逐步提高,工業(yè)化水平到了中期階段,這在結構上是好的。但是這種發(fā)展模式卻造成了對資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對外部資源進口的依存度高,不利于人與自然的協調發(fā)展,也不利于內部市場和對外開放的協調發(fā)展。這需要產業(yè)政策對高耗能的產業(yè)做出調整,使之逐步轉向節(jié)約能源型的產業(yè)。

資料:尋求基本平衡的貿易差額

具體到今年外貿情況,逆差是否會持續(xù)全年成為了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

談到全年的走勢,趙晉平分析說,從進口方面來看,一方面,我國經濟增長比較快、刺激市場需求上升的因素還存在、今年關稅水平的進一步降低、由于物價上漲后帶來的人民幣的相對升值而帶來的進口品價格相對下降等因素都會造成對進口的刺激;另一方面,隨著國家宏觀調控的加強和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資過熱的勢頭,有利于克服由于短期的投資增長過熱對進口的影響。

在出口方面,今年國際市場的整體情況不錯,據世貿組織的預測,今年全球貿易的增長幅度為7.5%,比去年上升了3個百分點,這說明今年國際市場的需求還是比較旺盛的,我國的出口還是有相當多的機會。同時,國內產能過剩的行業(yè)還是相當多的,再加上地方經濟發(fā)展的沖動和積極性,都有可能帶來出口的增長。

第5篇:茶藝論文范文

關鍵詞:尊重;差異

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許多教育工作者對于客觀存在的學生個體差異及自我效能感的問題十分關注。無論是理論工作者,還是在教學第一線的實踐工作者,都在為解決因學生存在差異,不能采用統一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素質教育既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基本素質上是相同或相近的,同時又看到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很大差異。教師要了解學生,洞察學生的心靈與秉賦,從學生智力發(fā)展的潛在性出發(fā),依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做到知人善教,進行差異教學。在實施差異教學過程中首先必須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然后將學生分層,通過設立多層次教學目標,多樣化的學習活動來滿足各類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進而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特長,使每位學生得到個性上的充分發(fā)展,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一、差異教學法提出的背景

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提出“有教無類”的觀點。但事實上,由于遺傳素質、社會環(huán)境、家庭條件和生活經歷不同,每個人都形成了獨特的“個性心理世界”,在興趣、愛好、動機、需要、氣質、性格、智能和特長等方面不盡相同,各有側重。而重視學生的特性和培養(yǎng)具有個性的人是素質教育的基本出發(fā)點,進而促進學生全面而又有個性的發(fā)展。

從1999年以來,我國普通高校(特別是高師院校)連續(xù)大幅度擴大招生規(guī)模,其中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個體差異較大。一個班級中的學生,在學習習慣、行為方式、思維品質和興趣愛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不同,表現在學習需求和能力發(fā)展上也不盡一致。然而,傳統教育所實施的“齊步走”的教學模式,“一刀切”的教學要求,“大一統”的教學進度和“同一標準”的教學評價卻無視學生個性差異對教學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飽”、“吃不了”、“吃不好”的現象隨處可見。由于學生之間存在著諸多差異,所以在教學中就應該有針對性采取一些方法,盡可能的平衡每一個同學。而差異教學就是在班級體教學中立足于學生個性的差異,滿足學生個別學習的需要,以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發(fā)展的教學。

二、差異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差異教學法依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做到知人善教。

每個學生由于遺傳素質、社會環(huán)境、家庭條件和生活經歷不同,致使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各有特色?!安町惤虒W法”是一種人性化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優(yōu)勢,分別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從而讓學生自主學習,呈現出殊途同歸的特殊效果,達到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教學目的。

差異教學法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

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指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情感可直接轉化為學習動機,成為激勵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如果學生有強烈的學習熱情,就會興趣高漲,不知疲倦地學習;如果學生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在學習過程中就會刻苦努力,鍥而不舍。因此,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是實行差異教學的重要理論基礎。

三運用差異教學法必須做到

第一,承認差異、認清差異。

英國教育大臣在評價中國的教育時。曾發(fā)出這樣的感慨:“中國式的教育,的確使平民得到了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但同時也失去了千千萬萬個丘吉爾?!笨傊?,只有正視學生的差異,才能避免失去千萬個丘吉爾。只有正視學生差異,才能使各類拔尖人才脫穎而出,適應新的國際人才競爭,才能使我國真正成為人才濟濟、壘面發(fā)展、充滿活力的國家。

任何兩個個體之間總是會有差異的,這是不爭的事實。在進行差異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清楚學生們的“差異”所在,也就是確定不同學生在學習面前的主要障礙都有哪些。有的學生可能是基礎差或者知識結構不合理所導致的學習狀況不理想,有的可能是因為學習方法不當而總是事倍功半;還有的可能是因為自身的興趣不足、學習情緒消極、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導致學習起來困難重重;甚至有些學生是因為人際關系等其他客觀因素對其心理產生影響,從而影響到學習成績。

教師需認清學生的“差異”,以學生的差異為基礎,制定差異的目標,實施差異的計劃,通過差異的教學程序實現有效的解決學生的整體學習問題和使學生的學習得到整體提升的共性目標。

第二,尊重差異、發(fā)揮個性。

1尊重學生的性格差異。對待同一現實,學生所持的態(tài)度和采取的行為方式是不同的,這就是性格差異。對于不同的評價教師應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的差異。在數學領域,這種差異是十分明顯的,在評價中,我們應尊重學生的性格差異,采用多元的評價標準,讓學生的個性得以發(fā)揮,讓數學課堂呈現豐富多彩的格局。

2尊重學生的興趣差異。為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必須重視學生的個性興趣差異,激發(fā)其興趣,發(fā)揮其潛力,并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比如對于愛唱愛跳有音樂特長的學生,可在適當的時間組織一場演唱會,或演奏會,或歌舞表演等等。喜愛服飾的學生,可組織服裝模特表演比賽。喜好書法繪畫的學生,可組織他們開展書法或繪畫作品展出。喜歡旅游的同學,可組織他們進行鄉(xiāng)土歷史的調查,摸清家鄉(xiāng)有多少值得保護的古橋、古廟、古塔、古墓、古居的情況。愛辯論的學生,可組織辯論賽。總之把各種有興趣特長的學生培養(yǎng)、選后,還應培養(yǎng)他們的團結協作能力。現代社會注重互相學習和團結協作,這種優(yōu)秀品質應在學生時代就逐步養(yǎng)成。

3尊重學生的能力差異。學生能力的差異是十分顯著。如在學生中不難找到“五音不全”者與原唱音樂創(chuàng)造者。數學神童與語音不全者等等。對于這類學生的教學,若過分強調劣勢的訓練,可能會使他們的興趣與熱情消耗殆盡。這時,教師就要努力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在自身基礎上獲得創(chuàng)新性的發(fā)展。實行分組教學把能力相對較弱的同學分配到能力較強的小組中,每個小組成員不但要自己要學好,還要幫助其他同學學習,讓他們知道只有壘組成員都成功,自己才算成功。在學生分組實踐中,對每個學生,教師都要以愛動其心,熱愛、關心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差”生,只有對每個學生都有誠摯的愛心,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而融洽的師生關系是使差異教學成功的思想基礎和前提條件。

第6篇:茶藝論文范文

[關鍵詞]體育教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差異教學

所謂差異教學,通常是指教師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調整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與進度等,以適應學生在準備水平、智力傾向、興趣愛好和學習風格等方面的差異,從而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fā)展,達到自己最佳的發(fā)展水平。體育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新課程提出“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的基本理念,凸顯了體育新課程中差異教學的價值取向。因此,對體育教學中如何實現差異教學進行探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差異教學是提高體育教育質量的必然選擇

(一)優(yōu)質體育課堂呼喚差異教學

長期以來,在我國的體育教學實踐中,無論學生的發(fā)展水平、個性特征、認知風格、興趣等如何,教師大都采用統一的教學目標、統一的教學內容、統一的教學方法、統一的教學進度、統一的評價方式、統一的評價維度,這對身體素質與體育需求各異的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教師對體育成績優(yōu)異和體育成績不良的學生在交往方式、交往時間、關注程度、期望水平、積極評價方面的差異,往往是導致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情況。

關注體育教學中的體能素質差異,提高教育質量應該成為體育教育理論與實踐工作者的自覺行為。體育教學中關注個體差異,這是全面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方面,既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體育教師肩負的重要職責。在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發(fā)展綱要》和實施體育新課標的今天,只有對學生進行差異教育才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體育教學才能發(fā)揮出育人、健身、娛樂等功能,真正地為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服務。優(yōu)質的體育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從教學內容的選擇到教學評價實施充分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力求使每一個學生的體育需求得到滿足,并在原有的基礎上進步和發(fā)展,使每一個學生有進步和成功的體驗,從而提高每一個學生體育學習和活動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多樣化的學生結構需要差異教學

差異是每一個人與生俱來和后天生理、心理發(fā)展邏輯的必然狀態(tài),它是一種客觀存在?!绻覀冊隗w育教學過程中用統一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對待具有個體差異的學生,對所有學生提出同樣高的要求,會造成有些學生獲益,另一些學生則可能受挫折或失敗。體育教師應承認學生在體質和運動能力方面的差異,尊重差異、正確對待差異,在教學過程尋求適合每個學生的運動、健康素質不斷發(fā)展的有效教育方式,使學生個體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實現體育教育公平。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差異主要是來自身體條件、運動技能、心理承受力、特長興趣等因素。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充分了解自己所教學生,明白學生的需要,針對不同學生給予不同指導,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異;在體育教學中應通過區(qū)別指導或分組、分層教學,承認學生間的差異,認識學生間的差異,并圍繞學生間的差異設計情境,構建師生互動共學、平等對話、情感有效交流的和諧師生關系,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在教師的指導下“揚長避短”,實現身心的和諧健康發(fā)展。

二、體育教育中實現差異教學的策略

(一)使教與學兩類變量最相適配的策略

“差異教學”就其本身的概念而言,就包含了要求教師的“教”去適應學生的“學”的含義。由于每個學生原有的基礎、興趣愛好、智力狀況和學習風格(它們代表著“學”的變量)各不相同,因此,每個學生學習的需求和方式,也必然會有所不同。如果教師的教學,包括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與進度(它們代表著“教”的變量),考慮到了學生的這些不同,并與之相適應,那就叫“差異教學”,否則,就不叫“差異教學”。

在體育教學中,教與學兩類變量的適配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教學內容必須對學生具有適度的新穎性,切合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和接受水平。第二,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項目進行練習。第三,教學內容的復雜性與挑戰(zhàn)性,包括教學的進度安排,同學生的學習能力或技能水平相適應。甚至連教學方法的選擇,也與學生的技能水平密切相關。例如,籃球教學中的四角傳球,這對能力強的學生可能是適合的,但對籃球基礎差的學生可能不適合。第四,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提供的學習媒介,要與學生擅長的體育項目相適應。多元智力理論的創(chuàng)立者加德納就指出:“以個人(學生)為中心的學校,應該在評估學生個體的能力和傾向方面富有經驗。這種學校不但尋求和每個學生相匹配的課程安排,也尋求與這些課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

(二)多元組合與交替策略

“多元組合與交替策略”主要是指,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有意設計和安排能夠適應和滿足學生各種興趣愛好、優(yōu)勢技能和學習風格偏好的學習機會,鼓勵學生在優(yōu)先選擇與自己的興趣愛好、優(yōu)勢技能和學習風格偏好相一致的學習內容與方法的前提下,也要盡可能去接觸、了解和參與其他的學習內容或活動。

“多元組合與交替策略”的本質在于,強調運動項目、任務及活動方式的多樣化。它至少有兩個明顯的好處。一是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學習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項目,運用自己的體育特長,完成自己所擅長的任務,按自己所喜愛的方式進行學習。這對發(fā)展學生的體育興趣,開發(fā)學生的運動潛能,展示學生的個性,提升學習的效能,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二是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多方面的體育興趣,對學生學習機能方面的欠缺或不足進行彌補,促使學生各種生理、心理機能得到協調發(fā)展。多元組合與交替策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校為學生開設豐富多樣的、可供選擇的體育選修課或體育課外活動課,以滿足和發(fā)展學生現有的興趣、愛好;第二,圍繞同一體育選項,給學生設計和安排多元化的學習任務;第三,教師在同一體育項目的教學中,努力為學生開啟多種不同的技能活動窗口,采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去教授同一內容,創(chuàng)造一個能使所有學生都受益的學習環(huán)境。

三、實現體育差異教學策略的途徑

體育差異教學應該在教學目標、計劃、內容、方法、組織形式、評價等方面全方位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并根據差異教學策略提出具體的實施途徑,這樣才能提高體育教育質量,并促進學生形成終身體育健康意識。

(一)科學測查

對學生差異的測查是體育差異教學的前提。為了能較好地關注學生的差異,在教學中可分別采用問卷調查、交流談話、體能測試、心理測查等方法去發(fā)現個體差異,如體能的差異、體育學習態(tài)度的差異、心理承受能力間的差異、社會適應能力的差異等。這些差異使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產生了一定的特殊性。教師了解到學生的運動技能水平、個性特征、學習風格、動機、興趣等,才能為不同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準備不同的教學材料。這種對學生的測查伴隨在每一學期的教學活動當中。因為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學生也是在不斷成長和發(fā)展的,對學生的評價也要隨時進行,體育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等也要相應地做出調整。

(二)挑戰(zhàn)性的學習目標

在對學生運動發(fā)展水平和個性特征科學測查的基礎上,教師要為學生制定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目標,以適應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學生的需要。差異教學既照顧差異,又要對每個學生都具有挑戰(zhàn)性,允許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方式、速度去學習,可以同教材、同要求、異進度,可以同教材、同進度、異要求,也可以異教材、異進度、異要求。這些做法保證了體育教學目標的設置能夠處于多數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教學目標的保底線,在此基礎上實現最大限度的、富有個性的發(fā)展,有力地促進體育教育公平的實現。具體到每一節(jié)課,教學目標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和層次,以適應不同學生的需要,并鼓勵學生努力達到最高層次的目標。這種不同層次和類型的學習目標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量上的差別,它既可能有量的差別也可能有質的差別。

(三)開放性可選擇的學習內容

為了適應學生的不同發(fā)展需要,體育教師要為學生提供開放性的學習內容。差異教學需要改變以往單一、固定、統一的模式,并依據體育運動的可替代性特點,體現出體育課程內容的多樣性。一是體育課程內容的選擇與安排有充分的彈性;二是考慮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需求,使學生對體育課程內容有一定的選擇性。考慮到體育運動項目具有的非階梯性和學生生長發(fā)育的階段性特點,在差異教學的課堂上,體育教師要提供開放的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利用課堂上的生成資源使學生具有開放性可選擇的學習內容。

(四)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活動

為了照顧學生差異,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提供開放可選擇的學習內容之后,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把它呈現傳遞給學生,對于促進學生體能和運動技能的提高、愛好專長及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良好心理品質及團隊意識形成等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非常重要。鑒于學生之間的差異,教學方法的選擇也應是靈活多樣的,在一節(jié)課中往往要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在差異教學中雖然強調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但是也強調這些方法的運用都必須要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為前提,方法是為目的服務的,沒有高級和低級之分,只有適宜與否的區(qū)別。

(五)彈性的組織形式

在差異教學中,教師會采用適當的教學組織形式,對學生進行合理的教育安置,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靈活選用集體教學、小組教學或個別教學,讓學生同質分層或異質合作。單純的同質分層可能會產生標簽效應,對學生發(fā)展產生不利的影響,而單純的異質合作也有可能使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只能在合作的小組中充當“小老師”的角色,幫助其他學習較困難的同學,缺乏與同水平同學的交流與合作機會,會使他們陷于自我滿足的狀態(tài),影響他們的進一步提高。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的出現,在體育差異教學中,要把同質分層與異質合作結合起來。體育教師對學生的分組應是彈性的、動態(tài)的,可以根據情況靈活調整,在不同的體育活動中及時地做出相應的變化。在彈性、動態(tài)的體育分組合作中,不同學生的智能優(yōu)勢都能夠得到發(fā)揮,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不同體育鍛煉需要的學生也能夠得到教師及時的關注,可以形成良好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感覺到被接納、被尊重,有成功感,這有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

(六)多元化的體育評價

第7篇:茶藝論文范文

白茶傳統制作工藝白茶制作工藝一般分為傳統手工工藝和現代機械工藝。其中現代機械工藝是追求生產效率和標準化的產物,工藝本身與茶葉品種相互影響不大。而傳統手工工藝可操作性更強,在制作過程中不同茶葉品種的特點表現更明顯,對工藝的要求,制作出來的品質都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因此,我們這里選擇白茶傳統制作工藝作為研究的基礎。

1.1 白茶傳統工藝之萎凋

與大多數茶類制作工藝一樣,白茶也需要萎凋。萎凋即通過攤晾的方法使鮮葉進行水分揮發(fā)和呼吸作用等物理變化,內含物發(fā)生氧化和水解等化學變化,蒸發(fā)多余的水分(包含葉表水和植物水),揮發(fā)青味和水味,為形成白茶獨特的外形和內質奠定基礎。萎凋是白茶制作的關鍵工序。萎凋又分為自然萎凋和復式萎凋。

1.1.1 自然萎凋(室內萎凋和日光萎凋)

室內自然萎凋須在半開放的室內,通風條件好,空氣形成對流,無陽光直射,利用水篩(及篩架)或萎凋簾架等攤晾工具,將茶葉均勻攤晾,自然陰干。室內自然萎凋的優(yōu)點是不使用外力破壞鮮葉的物理結構(莖脈、細胞),使茶葉自然晾干,走水更均勻,更徹底,不易造成死靑和紅變,制作出來的茶葉外觀更自然,口感更鮮爽。室內自然萎凋的缺點是對天氣的要求高,晴好天氣和陰雨天氣做出來的茶葉品質相差很大。由于攤晾很薄,這種萎凋方法更加占用空間,自然走水的時間要48—72h,生產效率相對也更低。日光萎凋即將茶葉均勻地攤晾于露天的環(huán)境下,在日光下進行萎凋。日光萎凋多使用萎凋簾架。日光萎凋的要求是天氣晴好,氣溫不會過高,萎凋時盡量避開正午前后的高溫直射。日光萎凋的優(yōu)點是能夠通過日光加溫增強鮮葉中酶的活性,加速有效物質的轉化形成,同時萎凋時間比室內自然萎凋短,效率更高。缺點是對天氣難以掌控,氣溫過高、日光過烈容易引起紅變甚至曬成死青。

1.1.2 復式萎凋

復式萎凋就是把室內自然萎凋和日光萎凋結合起來的一種萎凋方法。在春秋兩季溫度不高的日子,早晚日光較溫和時,將正在進行室內自然萎凋的茶葉移至露天環(huán)境中輕曬,既能加快走水,日光和溫度還能提升茶葉的香氣。

1.1.3 并篩

并篩是傳統萎凋中常用的一種手段,即在萎凋到一半的時候,根據茶葉和天氣的情況,把兩到四篩茶葉并成一篩繼續(xù)萎凋。經過一段萎凋,茶葉體積減小,與空氣接觸面更多,萎凋速度也加快。通過并篩可以使茶葉失水更均勻更穩(wěn)定,尤其在天氣狀況不佳或者空間不足的時候,并篩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1.2 白茶傳統工藝之干燥

干燥是白茶制作過程中的第二道工序,也是最后一道工序,干燥將茶葉中的水分、青臭味和雜味進一步去除,提高香氣,穩(wěn)固滋味,使茶葉內質外觀最終形成。白茶傳統工藝中有炭焙和生曬兩種干燥方法。

1.2.1 炭焙

利用炭火來烘焙茶葉,使茶葉干燥成型。炭焙根據焙火的程度又分為輕火、中火、熟火三種。由于白茶外觀口感清淡,接近自然,制作白茶一般選擇輕火。炭焙包含起火、燃燒、覆灰、溫控等操作過程。操作過程相當復雜,要求制茶師具有豐富的經驗和極強的耐心,稍有不當就會使茶葉品質受到很大影響。

1.2.2 生曬

白茶之所以“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其不炒不揉、接近自然。中國的先民最初喝茶是利用它的藥用價值,把茶當做草藥,像今天收獲中草藥一樣晾干收起來,要喝的時候再煎服或者沖服。后世流傳下來的各大茶類,唯有過去多采用生曬加工的白茶是最接近的一種。明代田藝蘅在《煮泉小品》中指出:“茶以火作者為次,生曬者為上,亦更近自然……”,更加明確了生曬的好處,此后生曬工藝又從新被撿起來。太陽的溫度相對偏低,避免了炭焙和電焙由于溫度過高破壞了茶葉中的一些營養(yǎng)成分。茶葉本身具有很強的吸附性,炭焙和電焙不可避免地為茶葉添加了火工的氣息,喝起來體現為焦香味,這種口感也背離了優(yōu)質白茶的鮮爽味,而生曬工藝可以避免這一問題。此外,日光照射穩(wěn)定,容易形成統一的茶葉品質。太陽光中的紫外線還能起到殺菌的作用。生曬必須在晴好天氣,選擇空曠平整、整潔干凈、無灰塵和異味的曬場,平鋪暴曬至足干即可。曬茶的工具可用農村曬谷的竹席或者專用的曬布等。茶葉盡量鋪薄,時間從上午九點到下午四點之間為宜,中間至少用耙子翻動兩次。在露水下來前必須收完,裝袋或裝箱時不要立即封口,應敞開袋口一兩個小時,待茶葉溫度降下來,“太陽味”散失一些后再封裝。

1.3 本研究選擇的工藝

我們所做的研究是基于最傳統的白茶工藝,即復式萎凋和生曬工藝。在緩慢地人為可控的過程中去發(fā)現不同品種的區(qū)別,根據這些區(qū)別去調整具體的操作方法,規(guī)避品種的缺點,發(fā)揮品種優(yōu)勢。從而得出結論,不同品種的適制性,以及在制作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進而服務于白茶的制茶加工和推廣。

2 、各個品種特性在制作白茶過程中的表現

本研究以政和、松溪、浦城為核心,選取閩北地區(qū)廣泛種植、具有一定代表性或品種特點,且在長期生產實踐中應用于白茶制作的茶樹品種,進行重點研究。

2.1 政和大白茶

政和大白茶是原產于福建政和的茶樹品種,也是制作政和白茶的傳統品種。該品種屬小喬木型,發(fā)芽期遲,停止生長較早,生長期短。分枝少,節(jié)間長,葉片肥厚,色澤濃綠或黃綠,具光澤,葉脈明顯,鋸齒粗而深。政和大白茶鮮葉肥厚飽滿,水分充足,內含物豐富,多種物質成分含量在常見茶類中處于領先水平。但這一特性也導致政和大白茶在制作過程中顯得很“嬌貴”。政和大白茶一般不能采用雨青原料。采摘后要在最短時間運到工廠并立即攤晾 , 且運輸過程不宜擠壓和悶在袋中,否則極易引起紅變。在相同天氣和環(huán)境下,政和大白茶攤晾應較其他品種更薄,不宜翻動,葉張葉脈稍有損傷,都將不利于走水。由于政和大白茶水分和內含物豐富,自然萎凋走水相對較慢,在選擇復式萎凋時前 48h 均不宜進行日光萎凋,否則鮮葉易被曬紅,后 24h,失水率穩(wěn)定在 60% 以上時方可進行日光萎凋。日光萎凋盡量選擇早晚溫度不高的時段。政和大白茶一般不需要并篩,失水率達到 80% 以上時開始晾曬,晴天時連續(xù)晾曬兩天即為成品。政和大白品種制作白茶的難度主要體現在走水上,前期走水不順暢容易造成紅變、死青,后期走水不順暢容易導致色澤灰暗、產生漚味。對天氣要求很高,只有在連續(xù)晴天,才能做出優(yōu)質的政和白茶。政和大白茶制作的白茶以芽肥壯、味鮮、香清、湯厚最為特色,沖泡滋味純正、醇厚、甘甜,有豆香,湯厚者能有豆奶,香[1]。制作的白毫銀針,挺直如針,色澤灰白,茶湯透亮,香氣清鮮,滋味甘醇;制作的白牡丹肥厚如耳,具有葉大、芽肥、毫香鮮嫩的特點,香高湯厚,回甘好。由于該品種水浸出物和多酚類物質含量高,制成的白茶普遍口感醇厚,十分耐泡。總體來說,政和大白茶品種特征明顯,品質優(yōu)異,適合制作傳統工藝白茶,尤其是在原產地一直是制作白茶的主要品種之一,能做出最頂級的白茶。但對天氣、制茶經驗和操作方法要求較高,成為最難制作的品種之一。

2.2 福安大白茶

福安大白茶原產于福建省福安市,由于產量高,采摘期早,扦插繁殖力強,成活率高,在閩東、閩北地區(qū)大量種植,在全國多個產茶省份均有種植。一直以來,福安大白茶多被用于制作紅茶、綠茶、白茶。福安大白茶屬小喬木型,早生種,植株高大,樹姿半開張,主干顯,分枝較密,葉片呈稍上斜狀著生。芽葉黃綠色,富光澤,茸毛較多。葉面葉緣平,葉尖漸尖,葉齒較銳淺密,葉質厚度中等。福安大白茶適制多茶類。制作白茶方法相對簡單,沒有太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萎凋時可以比政和大白茶攤晾厚一些,如遇雨天相對晾薄,氣溫合適時第二日下午就可以開始室外日光萎凋,當晚可以進行并篩,兩篩并一篩后繼續(xù)萎凋,使失水更加穩(wěn)定。福安大白茶制作白茶的關鍵在于萎凋走水,該品種鮮葉翠綠多茸毛,若走水順暢,制成的白茶顏色鮮明,葉綠芽白,具有很好的觀感。福安大白茶制作白茶只要遵循白茶傳統工藝各工序的要領即可。該品種制作的白茶芽葉舒張,芽壯毫顯,香鮮味醇,帶有花香和草本香的氣息,容易做出優(yōu)質白茶。

2.3 水仙

水仙原產于福建建陽水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制作閩北烏龍和白茶的優(yōu)良品種。水仙白在歷史上是白茶的重要品種,水仙白茶在白茶中屬于特征明顯、品質優(yōu)異的一類。水仙屬于小喬木型,樹勢高大,樹勢半開張,主干較明顯,分枝較疏。葉橢圓形,葉端尖長,葉面平展,色澤淡綠,有油光,富革質,主脈明顯,基部較寬扁,側脈整齊,鋸齒較深而均勻。水仙葉片偏大,內含物豐富,諸多特性與政和大白類似,因此萎凋走水也成為制作水仙白茶最關鍵的工序。制作水仙白茶盡量選擇晴好天氣,雨天空氣相對濕度大,走水困難,會使茶葉出現水臭味,成品有漚味,且色澤灰暗,品質低下。晴好天氣時,也須盡量攤薄,在水篩上平鋪一層即可,注意通風。失水率達到 50% 以上方可在早晚時進行日光萎凋,注意不要被曬紅灼傷。水仙茶制作的白茶葉張舒展完整,顏色鮮綠,接近自然,香氣獨特外揚,屬于識別度較高的奶香型,茶湯淡杏黃色,清澈通透,水甜且無苦澀感,十分耐泡。傳統工藝的水仙白茶最為接近白茶的本質特征,水仙也是適合制作白茶的最優(yōu)品種之一。

2.4 福鼎大白茶

福鼎大白茶是小喬木型茶樹品種,葉片相對偏小屬于中葉型,早生種,具有繁殖力強、成活率高、產量大的特點,是福建省的主栽品種之一,也是重要的經濟型茶樹品種。福鼎大白茶樹分枝較密,節(jié)間尚長,鮮葉側脈明顯,鋸齒較整齊,葉肉略厚,偏軟,芽頭潔白肥壯,茸毛多。福鼎大白茶與政和大白相比,葉片偏薄偏軟,含水量少,在運輸和生產過程中不易發(fā)生紅變。福鼎大白茶的生物學特性決定了它的鮮葉失水更為順暢,攤晾可厚一些,萎凋整體時間可相對更短,日光萎凋的時間可適當更長。福鼎大白茶制成的優(yōu)質白亳銀針,外形條索肥壯挺直披毫,色澤銀白,整齊潔凈,內質香氣清高,毫香持久,鮮醇嫩爽,湯色杏黃淸澈,葉底幼嫩肥軟勻亮。制成的高級白牡丹外形葉張肥嫩,芽心肥壯,葉態(tài)伸展,芽葉連枝,葉緣垂卷,破張少、勻整,色澤灰綠,毫色銀白,內質香氣淸鮮純正,毫香濃顯,湯色淡杏黃,清澈,淸醇淸甜,葉底葉色黃綠,葉質柔軟鮮亮。制成的新工藝白茶外形條索粗松尚卷曲,褐綠色,勻整,內質香氣略顯 板栗香,醇厚爽適,湯色橙而淸澈,葉底勻整舒展[2]。福鼎大白茶用于制作白茶,制作工藝簡單,優(yōu)勢明顯,制成的白茶芽肥色白,是制作白茶的優(yōu)質品種。

2.5 福鼎大毫茶

福鼎大毫茶原產于福建福鼎,也屬于國家級茶樹良種。該品種適制性廣,曾被廣泛應用于制作綠茶和紅茶,近年來成為制作福鼎白茶的主要品種。福鼎大毫茶扦插繁殖發(fā)根力強,耐旱且耐寒,速生高產,在福建省內栽種較廣,是主要的經濟型茶樹品種之一。福鼎大毫屬早芽種,春茶萌發(fā)期在 3 月上、中旬,一芽三葉盛期在 4月上旬,育芽能力強。福鼎大毫屬小喬木型,大葉類,早生種,樹勢高大。福鼎大毫發(fā)芽較密,芽梢粗壯肥大,色澤嫩綠,白毫濃密,特多且長,芽梢生長快,嫩梢持嫩性好。葉片水平或下垂狀著生,葉形橢圓或近長橢圓,黃綠色有光澤。福鼎大毫品種外觀優(yōu)勢明顯,且內含物適中,萎凋走水沒有太大難度,在白茶產區(qū)普遍用萎凋槽萎凋也不會對外觀有太大影響。萎凋和生曬所需的時間相對更短,生產效率也更高,但生曬時間可延長,干度越高,口感越好。個別制茶師傅認為福鼎大毫更適合用炭焙工藝來干燥,可以進一步去除青臭味,提升毫香。福鼎大毫茶制成的優(yōu)質白茶,芽頭肥壯,色澤銀白極顯毫,茶湯清淡透亮,口感甜,鮮爽度好,毫香明顯,但在耐泡程度上表現略差。福鼎大毫適合制作高等級白茶,如銀針、牡丹。

2.6 福云 6 號

福云 6 號為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葉種的雜交品種,云南茶系的特征明顯。該品種繁殖能力強,屬于特早生茶樹品種,多被用于制作高檔綠茶(如毛尖)和工夫紅茶。福云 6 號鮮葉芽短而肥,茸毛特多,葉片很薄,嫩度高,水分足。反映在制茶上,福云 6 號的制率是最低的,其他茶類制作一斤毛茶需要鮮葉的數量是 4.5—5 斤,而福云 6 號至少需要 5.5 斤,濕度大的天氣甚至需要 6 斤以上??梢娫撈贩N鮮葉中植物水所占比重是最大的,萎凋走水壓力大,易受傷,攤晾的厚度在這些茶類中須是最薄的。且一般少進行日光萎凋,建議直接用室內自然萎凋陰干。福云 6 號制成的白茶芽白極顯毫,葉張嫩綠色,外觀漂亮,但口感偏淡,香氣偏低。福云 6 號也是白茶的適制品種之一。

2.7 小茶

小茶亦稱小菜茶,各地均有,但品種特性略有不同。由于長期用種子繁殖與自然變異的結果,性狀混雜[3]。但制作白茶過程中的一些特性表現,又有相似之處,這里以政和縣境內的小茶為例,大致介紹一下。小茶普遍為灌木型,樹勢矮小,枝皮粗糙,葉片長橢圓形且尖銳,葉片偏薄,濃綠色具光澤。小茶制作白茶主要難點在萎凋,首先攤晾要薄,保證通風,盡量少進行日光萎凋。并篩時間也要提前,其他茶類一般在失水率達到 60%—70% 時并篩,福云 6 號在失水率達 50% 左右就要開始并篩,否則后期失水過快會導致青味重,影響茶葉口感。小茶制作的白茶偏墨綠色,芽葉勻整,湯清澈,鮮爽度高,口感偏甜。小茶屬于白茶的適制品種。

2.8 梅占

梅占屬于烏龍茶品種,在閩北部分地區(qū)被規(guī)模引種,該品種并不是制作白茶的傳統品種,也不是常規(guī)品種。鑒于該品種自身特征明顯,有一定的代表性,筆者在過去幾年嘗試制作白茶,用來比較研究。梅占是制作烏龍茶、烘青綠茶和工夫紅茶的上佳原料。該品種茶條壯實、長大、梗肥、節(jié)間長,色澤褐綠稍帶暗紅色,顯毫較差,香氣明顯。梅占制作白茶須嫩采,作為烏龍茶適制品種,鮮葉中含水足,萎凋時須攤薄,但適合進行適當的日光萎凋,總體來說萎凋時間偏長。梅占制作的白茶,芽頭肥壯但顯毫度低,葉張色澤墨綠,湯色偏黃通透,口感甜度好,花香明顯。綜合看來,梅占也適合制作白茶,相對更適合制作銀針、牡丹這類高等級白茶。

3、8 個品種的適制性總結

從以上不同品種的分析結論看,這 8 個品種都適合用于制作傳統工藝白茶。但受品種特性影響,制作出來的白茶各有特點,差異較大。用于制作同樣等級的白茶時,外觀、口感也各有優(yōu)劣。不難看出,影響白茶適制性和品質的品種特性主要有:鮮葉色澤、外觀顯毫、葉片大小、葉片厚薄、水分和內含物、植物芳香等。從鮮葉色澤來看,福鼎大毫、福鼎大白、福安大白芽偏白,葉片黃綠色,水仙、福云 6 號、小茶偏向于淡綠色,政和大白偏向于深綠色,梅占則是更深的墨綠色,制作出來的白茶顏色也是呈現遞增。這一順序一般也是水分和內含物遞增的順序。水分和內含物的多少,以及葉片的大小和厚薄,基本上就決定了一個品種萎凋的難易程度,和制作出來的口感。從外觀顯毫來看,福鼎大毫、福云 6 號和這里沒有提到的福云 595 三個品種一般被認為是極顯毫,接下來是福鼎大白和福安大白,再下來是政和大白,再下來才是水仙、小茶和梅占等其他品種。從植物芳香來看,梅占、福云 6 號、福鼎大毫、福鼎大白、福安大白都是偏向花香型的,其中梅占最為明顯,福云 6 號還帶有云南茶系的花香型特征;政和大白是偏向于糯香型,根據嫩度的遞減,從類似米湯的香氣到豆香再到奶香;水仙是比較明顯的奶香型;小茶一般也為花香型。這些品種總體都屬于適合制作白茶的品種,被越來越多地引用、研制與發(fā)展,組成了越來越豐富的白茶產品體系。

4、研究意義

第8篇:茶藝論文范文

1.1采用我們自行研制的心電監(jiān)護設備

心電放大單元采用日本光電6353心電圖機,用PC586通用計算機系統進行量化處理。導聯采用改良的IESA連接方式和心電圖機frank網絡專利技術,用專用監(jiān)護線和粘貼電極完成心電信號的提取,通過軟件依據改良的DOWER矩陣法完成模擬12導聯同步心電圖的轉換。

1.2受檢者均為來本院胃鏡室就檢的病人,共170例,男性92例、女性78例。年齡17~83歲,其中<20歲10例,20~40歲32例,40~60歲74例,>60歲54例?;颊哂信R床確診的心臟病者54例,其中冠心病33例,心肌梗死(陳舊性)11例,高血壓心臟病9例,風濕性心瓣膜病6例,特發(fā)性慢性心房顫動3例,肥厚性心肌病和心肌炎各1例。每個受檢者均從胃鏡檢查準備工作開始到檢查結束,進行持續(xù)性的心電監(jiān)護,除檢查前后、胃鏡檢查達到各個部位和取活檢等特殊操作時進行詳細的記錄和提取心電圖外,檢查過程中出現異常情況也隨機提取相應的心電圖并作標記,由專業(yè)工作經驗15年以上的心電圖醫(yī)師進行閱圖和診斷。

2結果

2.1ST-T變化

胃鏡檢查前存在ST-T改變者40人,占23.53%,其中器質性心臟病者占85%(34/40);胃鏡術中出現ST-T改變者98人,占57.65%,其中器質性心臟病占42.85%(42/98);胃鏡術后10分鐘仍存在ST-T改變者38人,占22.35%,其中器質性心臟病者占78.95%(30/38),術中較術前及術后10分鐘的發(fā)生率均高(P<0.05)。其中T波低平及ST段壓低者術中較術前及術后發(fā)生率明顯增加(P<0.01)。

2.2在監(jiān)護過程中,記錄了如下特殊表現的心電圖,并在胃鏡檢查中進行了相應的應急處理

一過性極速竇性心動過速(最大心率Hrmax>180次/分)12例;嚴重竇性心動過緩3例,其中1例最慢心率42次/分,另外2例伴間歇性竇性停搏,長P-P間期分別是3•4s和2•8s;一過性嚴重缺血型ST段移位(ST段水平或低垂下移,振幅>2mm,持續(xù)時間>2min)7例,其中3例有不典型心絞痛癥狀,余4例為無癥狀缺血;室性期前收縮(PVS)7例,成對出現者3例,且1例出現短陣室速1陣,特寬型PVS4例,早搏指數<1或“RonT”PVS2例;快室率(心室率>160次/分)的房性心律失常2例,心房顫動和心房撲動各1例;此外還記錄到快頻率依賴性左束支阻滯和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AVNRT)各1例。上述心律失常單獨或復合表現,共計15例,占胃鏡檢測者8•82%。此外,非特異的ST-T異常僅在下壁導聯組表現者9例,僅在側壁導聯組表現者4例,僅在前間壁導聯組表現者1例。上述ST-T異常者多無明顯臨床癥狀,或癥狀輕微被胃鏡檢查時的緊張和恐懼掩蓋,僅使用下壁導聯組漏診5例、側壁導聯組10例、前間壁導聯組漏診最多,為13例。

第9篇:茶藝論文范文

關鍵詞:飲食;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

《現代漢語詞典》中,飲食被解釋成“吃的和喝的東西”或是“吃東西和喝東西”。在英文字典中,飲食被解釋為“foodanddrink”即“吃的和喝的東西”或者“biteandsup”即“吃東西和喝東西”??偟膩碚f,有關“飲食”的解釋,無非是“吃的或者喝的東西”,或是吃喝的動作。但真正的飲食并非如此簡單,隨著現代生活的發(fā)展,人們已經不再僅限于填飽肚子,而是為享受美食而“飲食”。因此,飲食本身就上了一個層次,人們已從普通的吃,上升為吃什么?在哪兒吃?如何吃?不同的吃法會體現不同的飲食文化。中西方對于飲食的觀點、態(tài)度和飲食的內容、特點等方面都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文章將從兩個方面進行研究: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及產生此種差異的原因。

一、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

(一)飲食禮儀

中餐,主要體現一個“讓”字。在中國的宴席上,后輩或小輩習慣等長輩、主人家入座后,才開始用餐,從而表現對主人或長輩的敬意。同時,主人一般會先給主要的賓客夾菜,并邀其先享用。西餐中的禮儀體現在“美”上。整個食用的過程,不但要美味,更要讓食用者對其所食用的食物,有賞心悅目的感受。食用者衣著整齊,最好穿禮服,并且要求食用時的坐姿端正。

(二)飲食觀念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也體現在社會心理、價值觀、民族習俗方面。就請客吃飯來說,對于中國人,“共享”是其主要方式,一群人共坐一桌,共享桌上的菜肴,最后的結賬也是爭相買單。但歸根結底,所有的這些行為都總結為一個“合”字。而對于西方人來說,請客吃飯在他們的思想中是每人一份,并且各付各的單,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點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同時,西方人不像中國人,一盤菜可以同時幾個人一起享用,西方人用餐,往往只吃自己盤中的食物。

(三)飲食對象

西方人認為菜肴是充饑的,所以專吃大塊肉、整塊雞等“硬菜”,有部電影就有場景是關于,外國士兵為了保持營養(yǎng)的不流失和自身的強健,而生吃大塊剛割下的牛肉,不僅益于人體某些微元素的吸收,也利于鍛煉牙齒的咀嚼力。在中國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葷菜只有在節(jié)假日或生活水平較高時,才進入平常的飲食結構,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說,菜食在平常的飲食結構中占主導地位。

(四)飲食性質

飲食觀念的不同,使西方飲食傾向于科學、理性,中國飲食傾向于藝術、感性。西方飲食習俗的著重點僅僅是原始的飲食實用性的延伸;而中國飲食習俗中對味的偏重,就把飲食推向了藝術的殿堂。

(五)飲食餐具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同樣也體現在飲食餐具上,中國人使用筷子,西方人使用刀叉。在過去的幾千年里,中國人民崇尚農耕,直到現在為止,中國人用餐喜歡用圓桌,也稱八仙桌;吃飯用筷子夾,體現和氣;而西方人一般用方桌,并使用刀叉,刀叉卻給人一種帶有殺氣的野蠻氣息。

二、產生差異的緣由

(一)傳統文化

早期中國文化受地理環(huán)境的制約很大。中國位于亞洲大陸的東南部,西北面是茫茫的沙漠、草原和戈壁,東南則是茫茫的大海。中國文化的溫床——黃河流域,土地比較肥沃,但是氣候條件比較惡劣。

西方文化的童年時代——希臘文明,獨特的氣候和地理環(huán)境,形成了希臘獨特的生產方式和特有的文明。為了獲取更多資源,人們必須努力探索自然的奧秘,這種對自然界的探索欲、征服欲促進了自然科學的誕生,理性成了西方文化的典型特征。在認識自然的過程中,人也不斷地認識自己。

(二)生活環(huán)境及習俗

在中國,集體主義,是主導價值觀。而在英、美等西方國家,強調個人主義,重視個體的價值與尊嚴。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取向也體現在了飲食上。在中國,價值觀所導致的飲食差異反映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其中最為常見的是中國人之間相互詢問的那句“你吃過了嗎?”;通過吃可以交流信息,表達歡迎或惜別的心情,現如今的吃,不僅僅停留在原有的交際功能上,已轉化成對社會心理的一種調節(jié)。

而在英、美等西方國家,飲食僅僅作為一種生存的必要手段和交際方式。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的需求由低級到高級劃分為五個層次,飲食則被劃分在第一層,“吃”在他們的心目中只是起到了一種維持生命的作用。

三、結語

中西,就字面上的意思來理解,就表現了兩個大派的不同文化,而飲食在其中,也占據著重要位置。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全球國家間的交流也變得愈發(fā)的深入,中西餐桌禮儀文化也將在碰撞中不斷融合與補充。中餐開始注重食物的營養(yǎng)性、健康性和烹飪的科學性;餐桌禮儀也趨向文明性、科學性。社會背景,歷史文化的差異導致了中西餐桌禮儀的差異,餐桌禮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生活習慣的反映,而生活習慣的形成又不是短時間內可得到的,實際上是一種歷史文化的沉淀和延伸。

參考文獻: 

[1] 張起鈞.《烹調原理》[M].臺灣:中國商業(yè)出版社,1999. 

[2] 隗靜秋.《中外飲食文化[M].浙江:經濟管理出版社,2010. 

[3] 李娟.《才智》[M].邵陽:邵陽學院學報,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