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英語教學五步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用“五步教學法”教學,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由于在編排體系中貫徹了結構主義的語言教學理論,因此現(xiàn)行初中英語課本在第一冊就明確提出了“外語是一種工具課”,而掌握工具的重要途徑則是練。操練是“五步教學法”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在對一個語言項目的操練過程中教者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學生就能夠從不同角度接受語言技能操練。運用“簡筆畫”揭示語言與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使學生在熱烈的發(fā)言中不知不覺地操練所學的語言項目。運用“唱歌”使學生的思維與語言的固有頻率引起共振,從而促進記憶?,F(xiàn)行初中英語教材中科學地安排了興趣很濃的英語歌曲,其目的恐怕也就在于此。運用“表演”的方式使學生熟練地掌握課文,增強運用所學詞句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運用“玩”使學生可以變被動的學為主動的學;乏味的學為有趣的學。如“接龍游戲”、“張冠李戴”等等,通過這些活動激發(fā)和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
二、運用“五步教學法”進行外語教學,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
“五步教學法”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就是復習。復習的內容多是日常交際用語,語音、語法、詞匯等學過的語言材料。方式多是采用提問,通過復習無疑會使學生要勤動口、動腦、動手等,使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拔宀浇虒W法”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操練,教師會經常地在那些由教師安排或自然形成的操練小組、小隊中指導學生進行操練活動,這樣久而久之就會使大多數(shù)學生專心聽講、勤于動腦、積極參與課上的各種活動?!拔宀浇虒W法”的第二環(huán)節(jié)是介紹新材料,而介紹新材料又常常運用“實物聯(lián)系、圖片提示、動作演示”等方式進行。課堂上若能積極、主動地在教學的指導下學習新的語言材料,學生就必須在課外進行充分的預習和自習,才能使學習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科學地利用“五步教學法”進行教學,利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
三、運用“五步教學法”教學,利于大面積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質量
關鍵詞:新課標;英語教材;外語教學大綱;課程理論;現(xiàn)代教育觀;新型的教師
一、引言
進入新世紀,我國的基礎英語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大好的發(fā)展時期,它的鮮明標志是新課改、新課程和新教材。新課程改革的重點是“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核心”,以學生的發(fā)展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學生是發(fā)展的主題,這是素質教育向內涵性質的發(fā)展邁出的重大一步。為了實現(xiàn)這一跨越,新課改倡導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則為我們的英語教學勾畫出一幅新的發(fā)展藍圖:“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一總目標取代了這些年來大綱規(guī)定的“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這一提法;對學生進行“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大基礎訓練取代了原來提出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兩大基礎訓練;推出了9級英語教學目標和高中英語學分制評價體系;倡導“任務型”的英語教學途徑。盡管我們對《新課程標準》已有了解,但真正使用新教材仍然感到問題頗多:教材的內容不斷增加,詞匯量不斷加大,教學方式主要是根據(jù)“任務型”教學設計學生的活動,課時又不增加,教材怎么能教得完?形成這個想法的原因是教師一直把教材奉為圣經,總是想學透教材、教透教材,把課文當作是課堂上的法定文化,甚至高于課程,高于大綱。因此,要能真正得心應手地運用新教材,筆者認為首要的是教師們必須更新教育觀念,努力創(chuàng)建新《課程標準》下的新型師生關系,激活英語課堂活力。
舊課標觀認為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教師是中心,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而新課標觀看中的不僅是知識,同時也是經驗,是活動。課程不僅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課程不再只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是自我建構的過程。新課標觀認為課程是教材、教師、學生、環(huán)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師與學生都是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成為“學習共同體”。每個學生都帶著自己的經驗背景,帶著自己獨特的感受,來到課堂進行交流。這本身就是課程建設。學生從同學身上、教師身上學到的東西遠比從教材中學到的多。
教師走進新課標最重要的是樹立新的教育理論。新課標所蘊含的先進的教育理論反映了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會信息化的特點,體現(xiàn)了世界教育發(fā)展的趨勢,折射出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追求。
二、英語課堂活力的探究
1998年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與牛津大學出版社在中國發(fā)行了一套《牛津英語教師寶庫》的合作版,其中一本書名叫ClassroomDynamics,即課堂活力?;盍褪怯猩Γ挥猩鷼?。課堂活力對實踐教師十分有吸引力,幾乎每一名熱愛教育這一職業(yè)的教師都向往自己的課堂能夠充滿活力。事實上新課程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目標就是要把活力注入課堂。
1.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
要想使課堂充滿活力,必須突出學生主體,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突出學生主體,不應僅理解為教師少講,學生多參與。這樣仍然是治標不治本。在課程改革中,人們對課堂活躍的理解很容易表面化、片面化。一種教學思想傳播后,就象時尚一樣進入課堂。應當說采用多媒體等多種手段是我們所提倡的。我們不提倡的是在對教學思想缺乏理解和內化的情況下,不顧客觀條件,一味地模仿。比如說多媒體的使用,如果在平時教學中并沒有條件使用而使用時,圖像、聲音和文字又不能恰到好處地展示語言材料的話,最好不做表面文章。
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個體差異的人本主義理念可以追溯到我國的春秋時期。早在西方教育界提出人本主義課程的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教育家就提出循循善誘和因材施教的思想方法。循循善誘的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啟發(fā)學生自主思考。因材施教旨在滿足個體的需求,發(fā)展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或技能。近年來一些地區(qū)、學校和教師嘗試在英語課堂上進行分層次教學以及合作學習,就是體現(xiàn)了這樣的理念。這樣的課堂盡管沒有轟轟烈烈的活動場面,但學習者能夠選擇和確定學習目標,能夠自我調節(jié)和補救,能夠在教學的個性化中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此時的課堂活力存在于學生的心田之中,可謂潤物細無聲,無聲勝有聲。
2.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習是一個非線形的過程,即并非直接接受外部信息的過程。學習是學習者頭腦中積極主動建構的過程,這一過程不僅包括結構性的知識,而且包括學習者自身的體驗。國外一些學者通過對記憶的研究,提出“多元表征”的理論。多元表征包括:1)語義表征:即以語言為載體的概念。比如說地球是圓的這一有關宇宙的知識;2)情節(jié)表征:即提供與概念相關的時空背景。如某人站在某處向遠處的地平線望去;3)動作表征:即根據(jù)語義的信息“地球是圓的”和時空背景“遠處的地平線”,試圖獲得某種直接體驗,即做某件事情,如乘船到某地,體驗一下在地球上旅游的感覺。這樣在語義、情節(jié)和動作表征之間建立起豐富的聯(lián)想和多向聯(lián)結之后,頭腦中有關地球的內容會形成一種圖式結構存儲在長期記憶中。而事物一旦存儲在長期記憶中,就象電腦中的文件被存在文檔中一樣,可以隨時提取,并且不容易丟失。
《標準》中提出的任務型活動,或者體驗式學習就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礎上。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上,教學方式單一,而且多停留在語義表征階段,如語音、詞匯、語法的知識上面,很少與情境和動作之間建立聯(lián)系。但應當探討的是:
第一,《標準》中任務型教學的提出,是否意味著在每次課堂上,都必須采用任務型教學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我們將會再次陷入非此即彼的思維定式和方法上的一點論。理論是抽象的,而教學是具體的、復雜的,也是豐富的。我們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就是這個道理。任務型教學思想的提出,并不意味著以前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都應該淘汰了。相反,任何教學方式只要符合認知規(guī)律,只要能給課堂帶來活力,就有使用的理由。
第二,任務型教學是否必須按照某種演示的方式去操作?對于了解教學規(guī)律的人來講,這個問題似乎有些無知,但事實上每次課程改革,很多人都走入這樣的誤區(qū),以為只有符合某些培訓的套路才能被認可。如義務教育英語新教材試用時,一些教師機械照搬五步法,把原本生動的課堂上得索然無味。改革是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是一個心智活動,是個體依據(jù)已有的知識和體驗對事物重新建構的過程。
課堂教學是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有創(chuàng)造性才有活力。無論是活動式還是體驗式教學,宗旨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因此在操作中,實踐教師應避免過于依賴觀摩所看到的步驟。觀摩和培訓是必要的,但是其中的原理和感悟更為重要。如果說實踐教師應該掌握一定理論的話,方法論是最重要的理論。
3.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
《標準》對課程評價進行了較為詳盡的闡述,最核心的理念是改變傳統(tǒng)課程中以考試定終生的終結性評價體系。新的評價體系采用形成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方式,實現(xiàn)評價主體,對象和形式的多元化,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梢哉f實踐教師最期待的就是課程內部評價體系的改革。
在課程理論中,國外有專門對課程內部與外部的制約因素的探討。而我國的課程評價所面對的制約因素更為突出。教師雖然不能左右中、高考的指揮棒,,但是可以對課程評價體系進行二次開發(fā),盡量縮小文本課程標準與實踐之間的偏差。
教師可以在改進課堂教學的同時,用一定比例的時間對中高考中體現(xiàn)的基礎知識內容進行系統(tǒng)復習與鞏固。在做練習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維和學習習慣的訓練;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使學生從被動、依賴性學習轉向自主、獨立性學習。對于偏離教學目標的試題,果斷放棄。一旦把目標定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上,學習性質就會發(fā)生變化。實踐教師經常擔心在課堂上進行互動式教學會影響教學的進度和考試的分數(shù),實際上如果通過活動和體驗打開了學生思維空間的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在注重過程評價中應避免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在教學繁重的情況下,應避免花費大量的時間制作繁雜的過程評價量化表格及各類檔案等。教育和教學的對象是鮮活的個體,如果把評價的重心放在可看得到、可觀察的外在行為上,就會失去教育的真正意義。過程評價是用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而身心發(fā)展是漸進的過程,非量化表格所能全部展示的。對過程評價最好的評價,是看一名教師的課堂上是否具有活力。
三、結束語
總之,新課程改革將給教師帶來嚴峻的挑戰(zhàn)和不可多得的機遇。鑒于21世紀教材的漸進性,我們只能從如何認識新課程標準的角度,努力從思想上首先向21世紀教材的內涵靠攏。不管你正在使用什么教材,教師要迅速更新教育觀念,加強自身修養(yǎng),充分調動一切因素保障英語課堂的活力與魅力不減,并且教師要不斷充實完善自我,以人為本,樹立“一切為了學生、一切服務于學生”的意識,努力創(chuàng)建平等、民主、和諧、教學相長的新型師生關系,實現(xiàn)人的個性的充分自由發(fā)展,讓學生“自由活動、自主探索、自我體驗、自我感悟、自我提升”,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保障新《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推動素質教育與和諧教育的發(fā)展,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龔亞夫.新教材課程標準與修訂高中教材.任務型教學新教案(高一上)[M],甘肅文化出版社,2003.9.
[3]劉道義.英語:新課程所引起的教材變革[J].人教期刊.2003.1.
[4]陶國平.如何解決高中英語新教材‘課時不夠’的問題[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