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殘疾人基本狀況調查報告范文

殘疾人基本狀況調查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殘疾人基本狀況調查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殘疾人基本狀況調查報告

第1篇:殘疾人基本狀況調查報告范文

一、活動對象

1.參加對象:局班子成員。

2.走訪對象:永和鎮(zhèn)永和村、宏業(yè)休閑用品有限公司。

二、活動主題

訪農家、走企業(yè)、解難題、辦實事、促發(fā)展,著力解決村、企業(yè)和群眾的實際困難。

三、主要任務

1.開展“進村入戶大走訪”活動。主要是做好“六個一”。即召開一次座談會、開展一次走訪調查、完善一個發(fā)展計劃、排查一批難題、落實一批實事項目、形成一個調查報告。了解掌握永和村的基本情況、社情民意和“三農”工作情況,做好服務基層群眾工作,幫助理清發(fā)展思路,找準發(fā)展路子。幫助解決困難戶、殘疾人、烈軍屬家庭的實際困難。

2.開展“企業(yè)服務年”活動。按照“干部轉作風、企業(yè)得實惠”的要求,實地走訪企業(yè),重點是圍繞促進企業(yè)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開展上門服務,面對面了解企業(yè)生產一線情況,點對點幫扶企業(yè)解決發(fā)展難題。具體是掌握了解宏業(yè)休閑用品有限公司的企業(yè)發(fā)展狀況、當前面臨的突出問題、企業(yè)需要幫助解決的實際困難等,想法設法為企業(yè)排憂解難,加快企業(yè)轉型升級,推動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fā)展。

四、活動安排

3月底前制定具體的活動方案;4月初和永和鎮(zhèn)做好走訪活動的對接;4月上旬進村入企開展實地走訪、調研;4-5月對走訪調研掌握情況進行分析,落實措施;6月底前完成一個調查報告。

五、工作要求

1.做好“三個”結合。與檔案文化建設、農村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相結合,送文化、送信息、送溫暖,幫助村和企業(yè)提升檔案管理水平,提高村民管檔用檔意識,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各項惠民利民政策,助推農村和企業(yè)發(fā)展。

第2篇:殘疾人基本狀況調查報告范文

一、特殊教育的對象

一般地說,特殊兒童都是特殊教育的對象。特殊兒童有廣義和狹義的兩種理解。狹義的特殊兒童指生理或心理上有缺陷的兒童,也稱身心障礙兒童或殘疾兒童,如視覺障礙、弱智和肢體殘疾兒童等。廣義的特殊兒童除殘疾兒童外,還包括超常兒童等。②但事實上,特殊教育實施對象因地區(qū)的情況而異。一般地說,教育越是發(fā)達的國家或地區(qū),特殊教育實踐的范圍也越廣,它包含的特殊兒童的類別也越多。

臺灣實施廣義的以特殊教育兒童為對象的特殊教育,包括身心障礙和資賦優(yōu)異兩大類。③身心障礙包括:智能障礙、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語言障礙、肢體障礙、身體病弱、嚴重情緒障礙、學習障礙、多重障礙、自閉癥、發(fā)展遲緩和其他顯著障礙共12種;資賦優(yōu)異包括:一般智能、學術性向、藝術才能、創(chuàng)造力、領導才能和其他特殊才能6種。

大陸近十幾年來主要是以視力殘疾、聽力殘疾和弱智兒童等殘疾兒童為主的特殊教育。2006年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時規(guī)定為六類殘疾: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語言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實際在調查和統(tǒng)計中又增加了綜合殘疾(多種殘疾)。根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推算,大陸各類殘疾人的總數(shù)為8296萬人,各類殘疾人的人數(shù)及各占殘疾人總人數(shù)的比重分別是:視力殘疾1233萬人,占14.86%;聽力殘疾2004萬人,占24.16%;言語殘疾127萬人,占1.53%;肢體殘疾2412萬人,占29.07%;智力殘疾554萬人,占6.68%;精神殘疾614萬人,占7.40%;多重殘疾1352萬人,占16.30%。

通過對兩次殘疾人抽樣調查數(shù)據(jù)的比較,殘疾人口總量增加,殘疾人比例上升,殘疾類別結構變動。但在實踐操作中,大陸對各類發(fā)展異常兒童的區(qū)分比較模糊,僅有少數(shù)高校招收個別殘疾類型學生。面對諸多類型的殘疾兒童,僅實施以視力殘疾、聽力殘疾、弱智兒童等殘疾兒童為主的特殊教育,其他各類兒童更多地被納入到普通教育系統(tǒng)內,沒有接受特殊教育。

二、特殊教育的教育體系

對于特殊兒童的安置,兩岸有很大的相似性,主要是特殊學校、普通學校中的特殊班及普通班,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又有一些區(qū)別。

臺灣專設的特殊學校,分為啟明(收盲生)、啟聰(收聾生)、啟智(收智力不足學生)、仁愛(收肢體殘障學生)四類。目前,臺灣各類特殊學校有24所, 2000個特教班,共約4萬人接受特殊教育。其程度可分為幼稚部(3-5歲)、小學部(6-12歲)、初中部(13-15歲)、高職部(16-18歲)四個階段。有啟智、啟聰、啟學、啟健、啟仁等班;還設有輔導資賦優(yōu)異和才藝優(yōu)異的資優(yōu)、數(shù)學、音樂、美術、體育等班。

大陸特殊教育發(fā)展較晚,各級各類特殊教育機構數(shù)量有限,各機構和系統(tǒng)之間的關系還要調整。但目前,大陸已把特殊教育列入教育發(fā)展的整體規(guī)劃,不少特殊教育學校開辦了職業(yè)高中或中專班,普通高中班,10余所高校建立了特殊教育學院和專門招收殘疾人的專業(yè)、班級,從服務的對象和所負擔的任務上,它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1、殘疾兒童的學前特殊教育:主要面向3至7歲的殘疾兒童,實行保育和教育相結合,擔負促進殘疾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fā)展,補償其缺陷,準備進入小學的任務。

2、殘疾兒童的初等特殊教育:面向學齡的殘疾兒童(年齡各地不全相同,有的地區(qū)從6、7歲開始招收,有的大于7歲)。擔負實施初等義務教育(特殊教育較發(fā)達地區(qū)可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和進行一定勞動教育的任務,使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建設者。

3、中等文化和專業(yè)的特殊教育:面向受過基礎特殊教育的殘疾學生。任務是進一步提高文化科學知識,為升學做準備,或學習一門專業(yè)基礎知識和技能并達到專業(yè)等級水平。

4、高等教育:面向具有高中水平或同等學力的殘疾青年,進行國家規(guī)定的大學??苹虮究频慕逃?,以至研究生教育。

三、特殊教育的法律保障

“特殊教育法”是臺灣一部有關特殊教育的專門法,這足以體現(xiàn)臺灣對特殊教育的重視,其規(guī)劃了特殊教育的發(fā)展目標和努力方向。自1984年頒布“特殊教育法”后,特殊教育從過去點的實驗變成全面性的推廣,有84%的身心障礙和資質優(yōu)異的特殊兒童進入了普通學校學習,其余的進入特殊學校和特殊機構。

從臺灣“特殊教育法”來看,臺灣特殊教育朝著一個長度、寬度和高度的三度空間在發(fā)展。長度是特殊教育向下延伸至三歲,向上可以進入大學學習;寬度是特殊學生的入學率逐漸提高,特殊教育的類別和程度有所增加;高度是特殊教育的質量有所提升,為特殊學生提供合適的個別教學計劃和教學服務。

大陸特殊教育的法律的較大發(fā)展主要在改革開放后的近20年。目前,具有中國特色的特殊教育法律體系包括:第一層次,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1982)第45條規(guī)定“國家和社會幫助安排盲、聾、啞和其他有殘疾公民的勞動、生活和教育”,這是大陸發(fā)展殘疾人特殊教育事業(yè)的基本法律依據(jù);第二層次,《義務教育法》(1986)和《殘疾人保障法》(1990);第三層次,《殘疾人教育條例》,對特殊教育的各個方面作了原則而又細致的規(guī)定;第四層次,各省、市、自治區(qū)政府和教育部門制定的具體規(guī)定和地方法規(guī)。

但總體上,大陸的特殊教育立法比臺灣起步要晚,而且至今還不健全,特殊教育法律體系本身還有許多重要的方面需要加以完善。首先,在現(xiàn)存的特殊教育法規(guī)體系中缺乏核心的特殊教育法,也就是說,從法律的整體系統(tǒng)來看,大陸還缺乏一部較為權威的至少應該與《教師法》、《義務教育法》等具有同等效力的特殊教育法。其次,現(xiàn)有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規(guī)所規(guī)定的原則和制度不能滿足“特殊”教育本身的需要,致使殘疾兒童接受適當教育的權利沒有得到保障。再次,現(xiàn)行的特殊教育法律有些條款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沒有規(guī)定明確的法律問責制,導致了對特殊教育法律法規(guī)的執(zhí)行不到位。如:1990年12月28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中就已提到了要積極發(fā)展殘疾兒童的學前教育。1994年8月23日頒布的《殘疾人教育條例》中又規(guī)定了學前殘疾兒童的教育方式、教育機構、支持保障系統(tǒng)等。但由于法律法規(guī)執(zhí)行、監(jiān)管不到位,致使大陸目前殘疾兒童學前教育發(fā)展非常薄弱。以經濟、文化和教育比較發(fā)達的北京市為例,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北京市7歲以下的殘疾兒童僅有160名接受到學前機構的教育,而此部分兒童不到學前殘疾兒童總數(shù)的10%。⑥因此,大陸要借鑒臺灣的成功經驗,通過立法, 對特殊教育的資源配置、教學管理、經費保障、教師隊伍建設等作出具體的規(guī)定,加強普法執(zhí)法,迅速提高我國殘疾兒童的入學率,切實解決當前現(xiàn)實中最緊迫也是最棘手的難題。

四、從事特殊教育的資格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力量,師資的水平決定著教育的質量。臺灣重視特殊教育師資的正規(guī)化與專業(yè)化, 于1975 年頒布了“特殊學校教師登記辦法”。該辦法規(guī)定了從事智能不足、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言語障礙、肢體障礙、性格或行為異常、學習障礙和資賦優(yōu)異等類教育的教師的登記資格。對特殊教育教師的資格采取雙重資格認定,除了特殊教育系所畢業(yè)者以外,均要求須具有普通教育教師資格者再修特殊教育16個學分,并對三種級別的學校教師有不同的要求。對高職部特殊教育教師的要求較高,一般要求至少有大學本科以上的學歷?!疤厥鈱W校教師登記辦法”第十條第一款規(guī)定:應是島內外大學或獨立學院特殊教育系畢業(yè)者;第二款規(guī)定:應是島內外師范大學、師范學院、教育學院,或研究所本科系,或相關科系,或有學士以上學歷者。對于僅有大專文憑的教師,該辦法規(guī)定至少要在高級中學有3 年以上的工作經驗且成績優(yōu)良者。對于中學教師部的資格,臺灣規(guī)定,獲得高職部教師資格的教師,可以在中學部任教而不必重新登記,因為中學教師的資格要求水平較高職部低些。臺灣對小學教師登記資格有些特殊,不但允許本科學士水平的教師,還允許在普通小學或幼稚園教師在修習特殊教育科目后可以擔任小學教師。

隨著臺灣特殊教育的發(fā)展,目前臺灣各類特殊教育師資培育制度也競相出現(xiàn):(1)短期特殊教育師資培育制度。為了推行特殊教育計劃,針對實際參加工作的教師施予短期的,大約一年或半年,乃至更短時間的特殊教育師資的專業(yè)教育;(2)特殊教育師資正式專業(yè)教育制度。主要是由師范或教育院校的有關系組作較長更具系統(tǒng)性的專業(yè)課程以培育師資的制度,目前有兩種系統(tǒng):師范專科學校的系統(tǒng)和師范或教育學院的系統(tǒng)。⑦這保障了特殊教育師資的質量,提高了特殊教育教學水平。

隨著特殊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大陸也陸續(xù)建立了一些特殊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對特教師資進行長期、短期培訓,但發(fā)展較快的地方只是少數(shù)。如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證書制度,大陸在1994年《殘疾人教育條例》第37條作出過明確規(guī)定,但缺乏措施來保障落實,這一制度只是在經濟發(fā)達的上海率先得到了實施。可是在其他省市,這一制度并未得到普及,一些特殊學校由于師資不足而不得不聘請沒有資格證書的老師。因此,除部分特殊教育教師來自中等特殊師范學?;蚋叩葘W校的特殊教育專業(yè)之外,大部分來自普通教育系統(tǒng),基本沒接受過特殊教育理論訓練,對教師的培訓更多地停留在傳幫帶階段,即老教師帶新教師。使得特教學校師資嚴重老化,素質不高,專業(yè)知識缺乏。目前大陸僅有4所高等師范院校設有特殊教育本科專業(yè)(每年畢業(yè)生總數(shù)不到50人)、兩所大專層次特教專業(yè)(每年培訓30人左右)、34所中等特殊教育師資培訓機構(每年畢業(yè)生不到400人),算下來,大陸每年培養(yǎng)的中、高等特殊教育師資不足500人。據(jù)統(tǒng)計,到2000年,在3.1萬專業(yè)教師中僅有3%的人是特殊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獲得了完全資格認證。到目前為止,僅有1.1%的具有特殊教育大專以上學歷,27.6%具有特殊教育中師學歷,17.7%的教師經過半年以上的短期培訓。⑧特殊教育師資隊伍數(shù)量不足和質量不高,嚴重制約了大陸特殊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特殊教育師資培養(yǎng)已成為當前和今后發(fā)展特殊教育事業(yè)的一個重要和緊迫的任務。

五、臺灣特殊教育的啟示

通過對臺灣和大陸特殊教育以上四方面的比較可以看出, 臺灣的特殊教育對大陸特殊教育的發(fā)展具有借鑒價值和啟示。

1、完善的特殊教育體系。通過比較可以看出,特殊教育本身如果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 對特殊教育的發(fā)展是很不利的。大陸的特殊教育體系處于初步形成階段, 教育目標定位尚未具體化。因此,有必要借鑒臺灣地區(qū)的經驗,建立縱向通達、自成體系、橫向與普通教育相溝通的特殊教育體系,即縱向上使特殊教育在各個學歷層次開展,橫向上使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成為可以互相交叉的立交橋體系,使特殊教育體系逐步完善。

2、培養(yǎng)特殊教育師資。目前大陸特殊教育師資隊伍比較的薄弱,嚴重影響了特殊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針對此現(xiàn)狀,一方面要加強特殊教育師資基地的建設,在重點建設好特殊教育師范院校的基礎上,要在一部分有條件的普通院校增設特殊教育專業(yè),增加特殊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的數(shù)量,適度擴大招生規(guī)模;另一方面,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基層特殊教育學校應采用多種方式,積極開展在職教育的崗位培訓,努力提升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也可以像臺灣地區(qū)那樣,經過特殊教育培訓后上崗。

3、建立健全政策、法規(guī)。政策和法規(guī)是特殊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基本保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和社會進步,特殊教育立法的社會基礎條件將逐步成熟。保障公民受教育機會均等是《義務教育法》的重要原則。“人人共享,普遍受益”是教育公平的基本宗旨,也已成為各國或地區(qū)教育制度、法律和政策的基本出發(fā)點之一,受教育權利更是被視為基本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該吸取和借鑒臺灣先進的特殊教育理念,與時俱進,逐步完善內地特殊教育的法律體系。通過法律法規(guī)來促進特殊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以保障殘疾兒童受教育權益、保障特教教師的繼續(xù)教育培訓質量。重點通過法律來解決特殊教育學校數(shù)量明顯不能滿足需要的矛盾,真正達到促進特殊教育的發(fā)展目標。

(作者單位:華南師范大學)

注釋:

①樸永馨:《特殊教育辭典》,華夏出版社,1996年。

②湯盛欽:《特殊教育概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③臺灣師范大學特殊教育中心編印:《特殊教育季刊》,1997年63期。

④李惜雯等:《中國殘疾人口研究》,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10。

⑤《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主要數(shù)據(jù)公報及其回答》,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辦公室,2006年12月1日。

⑥張毅、陳亞秋等:《北京特殊兒童學前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中國特殊教育》,2004年11月。

第3篇:殘疾人基本狀況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艾滋病人 弱勢群體 社會保障

        1 艾滋病群體的弱勢性

        弱勢群體是指在社會全面發(fā)展的過程中,在政治地位、經濟活動及文化生活等方面比一般發(fā)展水平低的一類人群。艾滋病群體包括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也應該歸屬到弱勢群體中,它的弱勢性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1 艾滋病群體生活貧困。艾滋病人要終身治療,所以要面臨巨額的醫(yī)療費用,一位艾滋病人一年的住院費、門診費等費用少則數(shù)萬元多則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因此,艾滋病人常常是生活在貧困之中,而貧困往往又加劇了艾滋病的傳播。

        1.2 艾滋病群體的權利得不到保障。艾滋病群體除了基本的生命、平等權力之外,與殘疾人一樣有其特殊的權利,這些權利包括受教育的權利、接受醫(yī)療的權利和就業(yè)的權利。目前,大量低齡艾滋病群體無法完成義務教育;而“艾滋病人無人給做手術”的報道說明了艾滋病群體醫(yī)療權利的狀況;雖然我國人事部將“艾滋病毒攜帶者“納入公務員錄用范圍內,但根據(jù)衛(wèi)生部全國范圍的抽樣調查,58%的城鄉(xiāng)居民明確表示不愿意和患有艾滋病的同事或共同勞動的人一起工作,艾滋病人所在單位往往采取各種手段逼迫他們從單位離職。

        1.3 艾滋病群體受到社會的歧視。不知從何時起艾滋病成了罪惡、暴力、亂性等詞匯的代名詞,09年我國針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歧視狀況的調查報告,報告中的一組數(shù)字令人關注:在知曉感染者身份后,1/4的醫(yī)務工作者、超過1/3的政府官員和教師持有負面和歧視態(tài)度。這種現(xiàn)象在其他的疾病中也都曾出現(xiàn)過,比如精神病、殘疾等都與“瘋子”、“廢人”等詞匯相聯(lián)系過。

        2 艾滋病群體與社會保障制度

        社會保障是一種社會化的行為,它面向全社會通過社會化的機制為全體公民化解風險、實施福利、保障基本生活,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主要是通過醫(yī)療保險和社會救助來對艾滋病群體進行保障。

        2.1 醫(yī)療保險

        2.1.1 措施:我國艾滋病起步較晚,在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基本醫(yī)療保險也沒有將艾滋病人納入到其中。但近幾年來艾滋病每年的感染者數(shù)量不斷擴大,根據(jù)聯(lián)合國《2009年全球艾滋病流行報告》到09年底估計中國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高達74萬人。面對嚴峻的形勢,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于2004年頒布了《關于落實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政策的通知》,這份通知的頒布正式打開了艾滋病人通往醫(yī)療保險的大門,通知中規(guī)定國家將抗艾滋病病毒藥品納入城鎮(zhèn)職工基本醫(yī)療保險及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報銷目錄和城鄉(xiāng)醫(yī)療救助支出范圍。

        2.1.2 問題:①醫(yī)保支付范圍過于狹窄。對艾滋病人的治療一般有三種方法:姑息治療、治療機會感染和抗病毒治療。相比而言前兩種方法更經濟實惠,研究表明治療艾滋病早期出現(xiàn)的敗血癥、肺炎不但花費少而且可以很好延長病人的壽命。但根據(jù)《通知》只能對抗病毒的藥物治療進行支付,這不利于姑息治療和機會感染治療的推廣,還會加重醫(yī)療保障基金的風險。另外,只能報銷住院費用的規(guī)定使減輕艾滋病患者負擔的目的大打折扣,艾滋病人需要長期的用藥,并且不需要長期住院,所以大多數(shù)的花費在門診上。此外,費用報銷封頂線對于一個重病的艾滋病患者來說太低,據(jù)統(tǒng)計一個危重艾滋病人一年的醫(yī)療費用達25萬元以上,這大大的超出了許多地區(qū)的醫(yī)保封頂線。②醫(yī)療保險中針對艾滋病治療的醫(yī)療資源不足。首先,定點醫(yī)療機構太少,許多地方只規(guī)定一兩家醫(yī)院作為定點醫(yī)院,這勢必給艾滋病人就醫(yī)帶來不便,一些偏遠的病人會放棄享受醫(yī)保機會。其次,劃入到報銷范圍的治療藥物太少,國際上可使用藥物的選擇已有有20多種,而我國還有一定差距。再有,專業(yè)的醫(yī)療服務人員不足,艾滋病不但要求醫(yī)務人員要有嫻熟的專業(yè)診斷技術,而且要掌握一定的心理、法律、溝通等方面知識。而我國的醫(yī)務人員大部分是只有診斷治療方面的能力,在溝通、提供關懷等方面素質不高,甚至還存在部分醫(yī)務人員對艾滋病人抱有歧視的思想。

        2.2 社會救助

        2.2.1 措施:2003年我國宣布了防治艾滋病的“四免一關懷”政策,即對經濟困難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實行免費抗病毒治療,對艾滋病患者遺孤實行免費就學,對孕婦實施免費艾滋病咨詢、篩查和免費抗病毒藥物治療;將生活困難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納入政府救助范圍。2004年民政部《關于加強對生活困難的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屬、患者遺孤救助工作的通知》,將城鎮(zhèn)和農村家庭中因患艾滋病導致人均收入低于當?shù)刈畹蜕畋U蠘藴实膶⑵浼{入低保范圍;尚未建立農村低保制度的地區(qū),要將生活困難的艾滋病患者和家屬列為特困戶基本生活救助對象,給予定期定量生活救濟和醫(yī)療救助。

        2.2.2 問題:①各地的政策落實情況存在差異?!八拿庖魂P懷”作為全國性的政策,由于沒有強制執(zhí)行力,很多時候要靠政府的說教和強制手段才能實施,造成在各地的推廣和落實相率和效果欠佳。②社會救助分頭管理,無法確實保障艾滋病人權利。由于對艾滋病群體缺乏統(tǒng)一的管理部門,衛(wèi)生部、醫(yī)保部門、民政部、婦聯(lián)等部門分頭治理經常造成各部門責任不清,對艾滋病人“踢皮球”,不利艾滋病人的權益保障。

第4篇:殘疾人基本狀況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多元化實踐教學;人才培養(yǎng);特殊教育(體育)專業(yè)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2-0157-03

實踐教學是在一定理論指導下,通過引導學習者的實踐活動,從而傳承實踐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的教學活動。[1]在高校人才培養(yǎng)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是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是科學研究的助力器,是為社會服務的重要途徑。實踐教學的科學開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動手能力,增長學生的實際才干,同時可以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加強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在高校培養(yǎng)與社會需求間架起橋梁。[2]

特殊教育(體育)專業(yè)作為體育與特殊教育的交叉學科,因其教育對象的特殊性,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實踐教學能加深學生對特殊人群及所學知識的理解,熟悉和掌握教育策略與康復技能。而特殊教育師資的培養(yǎng)中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薄弱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如實踐性課程設置少,質量有待提升,實踐機會少,實習時間短等。

廣州體育學院(下簡稱廣體)特殊教育專業(yè)自2008年開辦以來,基于對專業(yè)特性及對實踐教學重要性的認識,一直在持續(xù)完善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求的修訂,積極探索各種形式的實踐教學活動對人才培養(yǎng)的意義與作用,特別強調專業(yè)教師科學研究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實踐機會,提升實踐能力,加深理論學習的重要性,以整個專業(yè)成長的背景帶動高質量人才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主動性的調動,如學生社團的活動組織,及引入學生管理員實施社會服務項目等;另外加強與國際特殊人群相關組織的交流與合作,鼓勵志愿服務,建立校內實踐基地等,豐富傳統(tǒng)以實習、實訓為主的實踐性教學形式。通過多元實踐教學的開展,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滿足社會對應用型、創(chuàng)新型特殊教育師資的需求。

一、廣體特教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定位

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高級實用型人才,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以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3]廣州體育學院特殊教育專業(yè)雖2008年才開始招生,但華南地區(qū)目前尚無其他高校開辦此專業(yè),近年來廣東特殊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對特殊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的需要增大,且本專業(yè)立足體育學院的優(yōu)勢,根據(jù)特教專業(yè)人才的現(xiàn)實需求,結合人才培養(yǎng)目標,探索出了“理論+技能+實踐”“三板塊、兩結合、一堅持”的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著力于學生專業(yè)技能的提升和專業(yè)情感的培養(yǎng),不斷加強學科建設和專業(yè)建設,始終堅持立足服務地方、彰顯社會效益的辦學方針,形成了較為鮮明的走醫(yī)教結合道路、以特殊體育教育為主,兼顧運動康復的專業(yè)特色與優(yōu)勢。具體表現(xiàn)為:

1.“三板塊”主要涵蓋體育教育、康復和特殊教育知識與技能板塊。體育院校培養(yǎng)特殊教育專業(yè)一定要與師范院校有所不同,要有自身鮮明的專業(yè)特色,突出體育院校該專業(yè)的特點與優(yōu)勢。因此,我們認為應突出特殊體育教育和訓練,立足于培養(yǎng)特殊學校的體育教師,兼顧運動康復,這是本專業(yè)主要的辦學方向。這也是與其他師范院校的特殊教育專業(yè)主要區(qū)別所在。

2.“兩結合”就是把理論學習與實踐技能結合起來,把校內教育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因特殊教育服務對象的特殊性,所以本專業(yè)的開辦不能脫離特殊人群而只進行空洞的理論學習。所以本專業(yè)特別強調學生的教學實習與實踐,積累與特殊人群接觸的經驗,培養(yǎng)對待特殊人士的專業(yè)情感,所以實踐教學可以說是本專業(yè)辦學的一大特色與亮點,學院也專門籌措資金在校內建起實習基地,以符合專業(yè)辦學的需要。

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建立完善的“三實踐、一實習”制度。即大一至大三分別進行校內外的專業(yè)實踐教學,大四進行畢業(yè)實習,培養(yǎng)學生成為既熟悉運動康復業(yè)務,又掌握特殊人群康復專業(yè)知識的專門人才。通過這一制度的實施,利用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達到了學界與業(yè)界的有效溝通和交流,為學生實踐和就業(yè)奠定了基礎。

3.“一堅持”就是指堅持把堅定正確的服務社會方向放在首位。在教學中,本專業(yè)無論課程設置,還是教學內容都緊緊圍繞社會需求展開,因而培養(yǎng)出的學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在夯實特殊教育和運動康復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特殊體育教育為主,兼顧殘疾人運動康復的專業(yè)特色。

二、多元化實踐教學的探索與嘗試

本科人才培養(yǎng)實踐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廣體特教專業(yè)從多元化實踐教學的層面,不斷探索新形式,探討對本科人才培養(yǎng)的影響。經過不斷嘗試,總結出了“政產學研用”協(xié)同創(chuàng)新育人模式,即適應社會需求、政府支持引導、以科研促教學、加強國際交流相結合為主的高校實踐教學模式。

1.以科研促進實踐教學。以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Halliwick技術在腦癱康復中的應用》為依托開展特殊兒童水中運動療法的研究,將特教專業(yè)學生的日常教學實踐納入其中,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帶動和促進水中運動療法的教學及學生技能的培養(yǎng)。隨后憑著此科研課題的帶動及研究成果,又陸續(xù)于暑假持續(xù)做特殊兒童水中運動康復的實踐與嘗試,并與學生暑期實踐隊結合,為學生暑期提供與專業(yè)相關的實踐機會,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應。

2.以國際殘疾人組織的合作與交流項目促進實踐教學。在學院的支持下,引入了國際特殊奧林匹克運動大學計劃,定期與特殊學校、機構開展特奧大學活動日,參與特奧會創(chuàng)始人尤尼斯.肯尼迪.施萊佛紀念日(EKS Day)活動,參與由國際特奧東亞地區(qū)及中國特奧委員會主辦的特奧融合計劃。

與美國移動無國界組織(MIUSA)建立了密切地聯(lián)系,參與“中美殘疾青年融合運動”,共同推動中國特殊人群融合運動的發(fā)展;申報了中美合作項目“加強適應性水中運動在融合社區(qū)的開展”,得到項目組織對適應性水中運動實踐活動的科學指導。該項目是美國國務院及MIUSA面向全世界20個國家開展的“加強伙伴合作社區(qū)融合計劃”中國獲批的唯一項目。

3.以社會活動促進實踐教學。以校內教學實踐基地為依托,于暑期及周末開展“星星少兒運動營”的活動,進行對外社會服務,實施各類特殊兒童體育教學與運動康復的嘗試。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教學實踐對象與機會,積累學習經驗。社會服務的宗旨是:圍繞學生教學和教師科研來服務。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熟悉對特殊兒童教育評估、運動訓練計劃的制訂、體育教學活動的實施一系列流程的掌握。逐步引入學生管理員,整合教師資源實施有效指導,拓展此校內實踐教學平臺,

為專業(yè)師生提供更廣闊的實踐參與機會,做到科學化操作,規(guī)范化管理,時時總結更新,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4.重視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與使用。學院和系部的大力支持下本專業(yè)掛牌成立“特殊兒童心智體能促進中心”,下設感覺動作訓練室和音樂治療室。感覺動作訓練室中設置了攀巖區(qū),配置了感覺統(tǒng)合訓練器材,腦癱康復器材等;音樂治療室主要引入的是奧爾夫音樂器具與教學。另外配套購置了相關評估儀器與工具,可用于特殊人群運動功能與體育教學評估。本專業(yè)校內實踐基地教學設備基本能滿足教學實踐需求,為學生技能的培養(yǎng)提供了良好條件,且全部(100%)對學生開放,在人才培養(yǎng)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5.積極拓展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分別與廣州康復實驗學校、越秀啟智學校、廣州市聾校、中山特殊教育學校、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學校達成合作,建立教學實習基地事項。為本專業(yè)學生搭建了很好的教學實踐與就業(yè)平臺。

三、多元化實踐教學的成效與經驗

1.積累了與特殊人群接觸的經驗,培養(yǎng)了對待特殊人士的專業(yè)情感。通過多元化實踐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提升了對自身專業(yè)的認識,增強了社會服務觀念;更堅定了從事特殊教育的決心,肯定專業(yè)價值,更熱愛自己的專業(yè);彰顯了特殊教育的奉獻精神;更關愛特殊人群。

2.提升了學生專業(yè)技能。通過社會實踐,不僅深化了學生對于兒童動作發(fā)展、運動功能評定、運動治療與康復等本專業(yè)課程理論知識的掌握,而且促進了學生技能和能力的培養(yǎng),為特殊體育教學的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實現(xiàn)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

3.完善了對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關于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修訂。通過對實踐教學活動的總結,不斷修訂廣州體育學院特殊教育專業(yè)現(xiàn)有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規(guī)定,合理設置實踐性課程及教學,使實踐教學內容、時數(shù)要求、質量評估等方面的要求科學化、規(guī)范化,真正滿足高質量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具體表現(xiàn)在:

課程方案突出實踐課、實驗課教學環(huán)節(jié)。在本專業(yè)所開設的60門公共基礎課、專業(yè)基礎課、專業(yè)主干課和限選課中,有實踐或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課達42門,占所開課程總數(shù)的70%。同時在限選課中設置3個模塊,即特殊教育方向、康復方向和體育教育方向,這3個模塊強調實踐技能的提高,每門課都安排了實踐或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

課堂教學與課外延伸教學相結合。在專業(yè)課教學中,除系統(tǒng)、科學、全面完成課堂教學內容外,我們還有意識地把教學活動延伸到課外,如腦癱游泳康復訓練、自閉癥運動康復等課外教學活動的實施,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

堅持“一調查三實習”的專業(yè)實踐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特色。本專業(yè)教學一貫堅持面向社會、面向實踐,“一調查三實習”正是這一“雙實踐”教學特色的體現(xiàn)。一調查是指本專業(yè)的學生在大一的寒暑假期間要做一次社會調查,并寫出調查報告。本專業(yè)的實習分為專題實習、中期實習和畢業(yè)實習,簡稱“三實習”。

4.建立了相應實踐教學的評估體系,評估學生在多元實踐教學活動中的成長與收獲。在各項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為了監(jiān)督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情況,評估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效果,組織編寫了實踐教學活動指導手冊,完善對教學實踐活動的規(guī)范管理和對學生參與狀況的全面評價。

5.推動了實踐基地和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在“兒童心智、體能促進中心”的運作的基礎上成功申報了廣東省高校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和省級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殘疾人運動與健康促進實驗室(中心)”,擬將其建成殘疾人生理機能與運動功能評定研究平臺、殘疾人運動技能分析研究平臺、殘疾人體育康復研究平臺、殘疾人運動心理研究平臺。強化科研對實踐教學的指導意義,使其在人才培養(yǎng)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6.積累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中實踐教學的素材以便可持續(xù)性指導各屆學生的教學。注重實踐教學活動的總結工作,可使寶貴經驗得以傳承??偨Y編寫了《水中運動療法實用指導手冊》,制作水中運動教學光盤,并將建立適應性水中運動指導網站。所有這些成果來源于實踐,也將持續(xù)性地應用于對人才培養(yǎng)的實踐教學活動中。

參考文獻:

[]1]張英彥.論實踐教學的理論基礎[J].教育科學,2006,(08):34-36.

[2]劉明貴.實踐教學在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yǎng)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等農業(yè)教育,2010,(02).

第5篇:殘疾人基本狀況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艾滋病人 弱勢群體 社會保障

1 艾滋病群體的弱勢性

弱勢群體是指在社會全面發(fā)展的過程中,在政治地位、經濟活動及文化生活等方面比一般發(fā)展水平低的一類人群。艾滋病群體包括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也應該歸屬到弱勢群體中,它的弱勢性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1 艾滋病群體生活貧困。艾滋病人要終身治療,所以要面臨巨額的醫(yī)療費用,一位艾滋病人一年的住院費、門診費等費用少則數(shù)萬元多則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因此,艾滋病人常常是生活在貧困之中,而貧困往往又加劇了艾滋病的傳播。

1.2 艾滋病群體的權利得不到保障。艾滋病群體除了基本的生命、平等權力之外,與殘疾人一樣有其特殊的權利,這些權利包括受教育的權利、接受醫(yī)療的權利和就業(yè)的權利。目前,大量低齡艾滋病群體無法完成義務教育;而“艾滋病人無人給做手術”的報道說明了艾滋病群體醫(yī)療權利的狀況;雖然我國人事部將“艾滋病毒攜帶者“納入公務員錄用范圍內,但根據(jù)衛(wèi)生部全國范圍的抽樣調查,58%的城鄉(xiāng)居民明確表示不愿意和患有艾滋病的同事或共同勞動的人一起工作,艾滋病人所在單位往往采取各種手段逼迫他們從單位離職。

1.3 艾滋病群體受到社會的歧視。不知從何時起艾滋病成了罪惡、暴力、亂性等詞匯的代名詞,09年我國針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歧視狀況的調查報告,報告中的一組數(shù)字令人關注:在知曉感染者身份后,1/4的醫(yī)務工作者、超過1/3的政府官員和教師持有負面和歧視態(tài)度。這種現(xiàn)象在其他的疾病中也都曾出現(xiàn)過,比如精神病、殘疾等都與“瘋子”、“廢人”等詞匯相聯(lián)系過。

2 艾滋病群體與社會保障制度

社會保障是一種社會化的行為,它面向全社會通過社會化的機制為全體公民化解風險、實施福利、保障基本生活,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主要是通過醫(yī)療保險和社會救助來對艾滋病群體進行保障。

2.1 醫(yī)療保險

2.1.1 措施:我國艾滋病起步較晚,在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基本醫(yī)療保險也沒有將艾滋病人納入到其中。但近幾年來艾滋病每年的感染者數(shù)量不斷擴大,根據(jù)聯(lián)合國《2009年全球艾滋病流行報告》到09年底估計中國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高達74萬人。面對嚴峻的形勢,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于2004年頒布了《關于落實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政策的通知》,這份通知的頒布正式打開了艾滋病人通往醫(yī)療保險的大門,通知中規(guī)定國家將抗艾滋病病毒藥品納入城鎮(zhèn)職工基本醫(yī)療保險及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報銷目錄和城鄉(xiāng)醫(yī)療救助支出范圍。

2.1.2 問題:①醫(yī)保支付范圍過于狹窄。對艾滋病人的治療一般有三種方法:姑息治療、治療機會感染和抗病毒治療。相比而言前兩種方法更經濟實惠,研究表明治療艾滋病早期出現(xiàn)的敗血癥、肺炎不但花費少而且可以很好延長病人的壽命。但根據(jù)《通知》只能對抗病毒的藥物治療進行支付,這不利于姑息治療和機會感染治療的推廣,還會加重醫(yī)療保障基金的風險。另外,只能報銷住院費用的規(guī)定使減輕艾滋病患者負擔的目的大打折扣,艾滋病人需要長期的用藥,并且不需要長期住院,所以大多數(shù)的花費在門診上。此外,費用報銷封頂線對于一個重病的艾滋病患者來說太低,據(jù)統(tǒng)計一個危重艾滋病人一年的醫(yī)療費用達25萬元以上,這大大的超出了許多地區(qū)的醫(yī)保封頂線。②醫(yī)療保險中針對艾滋病治療的醫(yī)療資源不足。首先,定點醫(yī)療機構太少,許多地方只規(guī)定一兩家醫(yī)院作為定點醫(yī)院,這勢必給艾滋病人就醫(yī)帶來不便,一些偏遠的病人會放棄享受醫(yī)保機會。其次,劃入到報銷范圍的治療藥物太少,國際上可使用藥物的選擇已有有20多種,而我國還有一定差距。再有,專業(yè)的醫(yī)療服務人員不足,艾滋病不但要求醫(yī)務人員要有嫻熟的專業(yè)診斷技術,而且要掌握一定的心理、法律、溝通等方面知識。而我國的醫(yī)務人員大部分是只有診斷治療方面的能力,在溝通、提供關懷等方面素質不高,甚至還存在部分醫(yī)務人員對艾滋病人抱有歧視的思想。

2.2 社會救助

2.2.1 措施:2003年我國宣布了防治艾滋病的“四免一關懷”政策,即對經濟困難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實行免費抗病毒治療,對艾滋病患者遺孤實行免費就學,對孕婦實施免費艾滋病咨詢、篩查和免費抗病毒藥物治療;將生活困難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納入政府救助范圍。2004年民政部《關于加強對生活困難的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屬、患者遺孤救助工作的通知》,將城鎮(zhèn)和農村家庭中因患艾滋病導致人均收入低于當?shù)刈畹蜕畋U蠘藴实膶⑵浼{入低保范圍;尚未建立農村低保制度的地區(qū),要將生活困難的艾滋病患者和家屬列為特困戶基本生活救助對象,給予定期定量生活救濟和醫(yī)療救助。

2.2.2 問題:①各地的政策落實情況存在差異?!八拿庖魂P懷”作為全國性的政策,由于沒有強制執(zhí)行力,很多時候要靠政府的說教和強制手段才能實施,造成在各地的推廣和落實相率和效果欠佳。②社會救助分頭管理,無法確實保障艾滋病人權利。由于對艾滋病群體缺乏統(tǒng)一的管理部門,衛(wèi)生部、醫(yī)保部門、民政部、婦聯(lián)等部門分頭治理經常造成各部門責任不清,對艾滋病人“踢皮球”,不利艾滋病人的權益保障。

3 完善艾滋病社會保障政策的建議

3.1 加強艾滋病知識和正確觀念的宣傳、消除社會歧視。社會中存在著對艾滋病群體的歧視,這已經成為艾滋病毒預防和相關社會保障政策施行的很大障礙,所以在開展相關工作前要先去除人們對艾滋病毒的“心魔”。艾滋病的宣傳不僅要對艾滋病的預防、檢查、耐心說教提高艾滋病人的社會保障意識享受自己應得的權利,還應當對侮辱和歧視艾滋病人的行為進行譴責,呼喚社會對艾滋病人的關懷。

3.2 相關部門通力合作,落實社會保障政策。面對在社會救助工作中多頭管理造成的問題,可以借鑒一些地方的“綠色通道”的做法,為艾滋病人提供高效全面的保障;對“四免一關懷”的政策,財政政部門要拿出專項補助資金,醫(yī)療部門、教育部門、民政部門要提供相應的人力物力提供協(xié)助,分清各自的責任確實落實政策。

3.3 加大政府投入,提高醫(yī)療資源和社會救助水平。增加對艾滋病的定點醫(yī)院,方便艾滋病人就診;適當增加增加可報銷的藥品數(shù)量,對姑息治療、治療機會感染給予實施部分報銷醫(yī)療費用;提高對重艾滋病人的醫(yī)療保險封頂線,對還是超出封頂線的費用可以設立專項應急基金,并鼓勵商業(yè)保險的介入。

3.4 動用社會力量,發(fā)揮非政府組織的作用。目前,艾滋病的預防和治療主要還是靠家庭和政府,但還是遠遠不夠,非政府組織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有利于聚集資金,還能通過社會上的志愿者的實際行動改善社會對艾滋病人的認知偏差,達到良好的社會效果。所以,應該大力支持非政府組織在艾滋病救助方面的工作。

參考文獻

[1]2004年中國居民艾滋病常識及態(tài)度和行為狀況研究報告[EB/OL].中國人口信息網.cpirc.org.cn/rdzt/rd_aids_detail.asp·id=4064

[2]聯(lián)合國2009年全球艾滋病流行報告[EB/OL]. 99艾滋-艾滋病公益網站.99aids.com/

第6篇:殘疾人基本狀況調查報告范文

中等師范學校和高等師范院校高年級學生到初等或中等學校進行教育和教學專業(yè)訓練的一種實踐形式。它是師范教育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實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不可缺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教學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見習期自我鑒定實習五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見習期自我鑒定實習1教育實習是師范教育一個極為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在實習中,提高了我們的教學本事和綜合素質,是全方位的實戰(zhàn)訓練,有利于提高從教技能,在我們身份轉換中健全心理素質;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鍛煉身體素質;在教育教學中提高專業(yè)素質;在禮貌教育中完美人格素質。

二、離論聯(lián)系實際,使我們在社會實踐中接觸與本專業(yè)相關的實際工作,增強感性認識,培養(yǎng)和鍛煉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yè)知識,去獨立分析和解決實踐問題的本事,為畢業(yè)后走上工作崗位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打下必須的基礎。

三、同時,能夠檢驗教學效果,為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yǎng)合格人才累經驗,并為自我能順利與社會環(huán)境接軌做準備。

在新開街學校實習的這十五周的時間里,感受頗多。實習期間,我遵守學校紀律,嚴格要球自我,努力為人師表。我出任了初二三班的數(shù)學教學任務兼班主任,認真完成了三方面的實習基本資料,具體情景如下、

1、教育工作實習方面

開學初期,來新開街學校,進取主動向原班主任請教,了街班級了解情景,在明確教學進度及教學計劃后,立刻跟隨楊教師聽課,參加教研會議,小組內試講,評課。我所在的班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所以,在備課中,注重對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的強調。結合聽課的心得制定了教學計劃,進行了試講,得到了指導教師的肯定后,正式走上講臺。

走上二年三班的講臺時,不免有些緊張。這是第一次正式講課,還帶著緊張之為的些許激動。經過精心備課,本節(jié)課還是取得了必須的成績,完成了各項教學計劃,課程的講授得到了指導教師教師的好評,但同時也指出了我的不足,課下,我即使鑒定了自我的得失,并進行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不斷積累經驗,研究課程,改善教學方法,使每堂課程都飽滿精練。在我自我的努力和指導教師的幫忙下,我的教學實習工作取得了圓滿成功。

在實習期間,認真批改每一次學生作業(yè)及考試試卷,及時分析試卷,找出學生的知識不足,把握教學的重點。并且認真完成實習教案十篇

2、班主任工作實習方面

在進行教學實習的同時,我還進行了班主任工作實習。進入新開街學校開始,我便張教師的指導下開展班主任工作。我深入初二三班了解情景,幫忙班主任教師開展各項工作,

開學初期,開展“新學期、新態(tài)度--我能行”主題班會,在新的學期開始,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感受到經過努力而成功的喜悅。同時做好本學期的學習計劃,制定學習目標,在“我能行”的態(tài)度中,朝著目標前進。學期中期,開展“禮貌、禮儀”主題班會,培養(yǎng)學生禮貌禮儀須從此刻做起、從自身做起的意識,并為學校的和諧建設做出一份貢獻。五月中旬,在期中考試已結束而期末考試尚未到來之時,為謹防學生s思想松懈、學習放松,開展“成功捷徑--奮斗”主題班會。引導學生學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經過各項小活動體會奮斗過程中帶來的成就感,為期末考試的復習鋪設一個良好的捷徑。

在實習工作中,我還著重做了幾位同學的思想工作,幫忙他們克服思想波動,在青春叛逆期,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對其進行課業(yè)輔導,等等。所以,在張教師的細心指導下,我學到了許多本上沒有的東西,積累了許多班級的管理方法,并有了必須的班主任工作經驗,為日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教育調查與研究報告方面

進入新開街學校之后,綜合新開街學校的現(xiàn)狀及學生特點我做了細致的分析,同準備階段的教育調查計劃一并制定了本次教育調查的主題及調查步驟,展開教育調查,并同周邊的幾所中學的實際情景相結合,作了此次報告、

此次調查報告的方向重點是如何提高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我聽取了學生的一些意見,請教了一些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查詢了有關資料,并結合了當前《課程標準》完成了教育調查報告,報告得到了指導教師的認可。

以上三方面的資料是我在實習期間完成的?;貞浭逯艿慕逃龑嵙?,使我深深體會到,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是十分不容易的。除了本身應具備淵博的學識外,其他各方面如語言、表達方式、心理狀態(tài)、以及衣著、動作神態(tài)等也是有講究的;當然,我更是體會到了當一名教師的歡樂與幸福。

與學生在一齊,我會回憶起自我中學時代,也會想起自我以往的點點滴滴。當我在講臺上書寫每一筆的時候,我都能覺察到自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因為,我這么多年讀書學來的知識,最終找到了傳輸給他人的途徑,讓我自身有一種成就感。

見習期自我鑒定實習2__年級進行了一次統(tǒng)一考試。作為實習教師,我也參加了監(jiān)考。從同學們的考試成績看,授課效果還是十分不錯的。

比教學工作更重要的就是班主任工作。在學校里,班主任就是學生的第一監(jiān)護人,所以班主任的工作十分瑣碎。一名真正盡職盡責的班主任,在學生身上下的功夫比學生的父母還要多。我覺得,在班主任工作中始終要堅持“一個標準”,就是在處理班級事務時,尤其是獎懲方面,對好學生和后進生應使用同一個標準。通常好學生易受到偏愛,而后進生則常常使教師產生偏見,所以班主任“執(zhí)法”必須要公允,要一碗水端平。如果處理有偏頗,則會助長好學生的壞習慣和驕傲的性情,壓抑后進生的上進心。所以做到一視同仁很重要。

__年班主任的培訓,由學校一名具有38年班主任工作經驗的老教師進行講座。他在講座中強調:應對一個全球化的新經濟時代,應對一場世界性的教育轉型,必然要帶來“中國新教育風暴”。我國正迫切需要從工業(yè)化時期的教育向信息化時期的新教育轉型,人們也由單位人向社會人轉型──這就是新時代。當前正在由“以教學為中心”向“以導學為中心”轉型,一個教師的時代正在成為歷史,一個全面呼喚“導師”的時代正在誕生,這就需要我國1000多萬教師再培訓、再充電,培養(yǎng)擁有健康人格的人,是教育者務必應對的難題──這就是新教育。

作為實習班主任,我也在工作中不斷鑒定經驗。帶我的教師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對待學生,要打一巴掌揉三揉?!庇幸淮危嗬镉幸粋€同學上課睡覺,放學后我留下他談了將近兩個小時。起初是十分嚴厲地批評他,讓他明白上課睡覺是不對的,隨后語氣漸漸緩和下來,開始進行和風細雨式的教育。在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里,我了解到了這名同學的家庭及經濟狀況,也聽他說了自我畢業(yè)后的打算,對他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之后我又從側面了解到,這個同學是班里的“典型”,是班里最“活躍”的分子。有了對這個同學的全面了解,對我今后開展班級工作是十分有幫忙的。

體現(xiàn)教學工作的成果是講一節(jié)公開課,而體現(xiàn)班主任工作的成果則是開一次主題班會。我開的主題班會的題目是《花季、雨季──把握這天,展望明天》。這次主題班會所倡導的思想是“把握這天,展望明天”,也象征著“把握此刻,展望未來”。班會旨在讓同學們認識到時間是寶貴的,就應珍惜時間。激發(fā)同學們對珍惜時間的敬佩感,讓他們體會到因珍惜時間而獲得成功的歡樂。使同學們能夠做到珍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讓大家意識到珍惜時間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規(guī)劃好自我的職業(yè)生涯。透過這次主題班會,很多同學都展現(xiàn)出了自我的才華。從風度翩翩的主持人,到樂感十足的吉它手,所有同學都表現(xiàn)得很出色。同學們也從主題班會中學到了很多東西,不僅僅認識到了時間的寶貴,也學會了怎樣珍惜時間。從同學們在班會后各方面的表現(xiàn)來看,主題班會到達了十分夢想的效果。

在這次教育實習中,我們這些實習教師都十分幸運地趕上了兩個大型的活動。一個是全校的課間操比賽,我經常帶領自我的班級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和晚上放學時間練操,同學們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最終在比賽中獲得了第二名,并且還獲得了全校的精神禮貌獎。另外一個比較大型的活動就是觀看“樂華”殘疾人藝術團的演出,這對全校師生都是一種教育。殘疾人尚且能夠自強不息,以他們驚人的毅力改變自我的命運,更何況是健全人呢同學們在觀看演出后都寫了自我的感想,表達了自我努力學習的決心。在這兩次大型活動中,我的組織、協(xié)調潛力都得到了鍛煉,得到了提高。在我們實習期間,學校召開了一次家長會,我作為實習教師在家長會上也對自我的工作和班級的狀況做了鑒定,會后也和個別家長進行了談話,培養(yǎng)了自我作為教師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的潛力。

臨走的前一天,我們班的同學和另外一個班的同學進行了一場足球友誼賽,我也上場參加了比賽,和同學們同場競技,比賽最終以2:2戰(zhàn)平。結果并不重要,過程才是最歡樂的。

在這次實習中,我的各方面潛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這也會對我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產生深遠的影響。我會不斷努力,攀登人生的最高峰。

見習期自我鑒定實習3作為一名教師,首先上好課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實習前我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但真正的中學教學對我來說還是第一次。從學生轉變?yōu)榻處?,就需要慢慢的摸索與積累。首先,實習的第一周,我聽了指導教師和其他體育教師的課。對于每次的聽課,我都認真做好聽課筆記,聽課的重點是注意各教師講解思路與組織學生的方法跟自我的想法的差別,以吸收教師的優(yōu)點。可是遺憾的是,那里的體育教師上課都是讓學生活動的時間比較多,而教師的講解與示范的就很小。

過了兩天,我的指導教師就開始讓我上課了,那時候我真的很意外,那么快就讓我上課了,我害怕自我做得不好。接下來的時間,我為了寫教案與備課而忙了起來。對于第一次寫教案的我,我真的有點不知所措,但經過了一連幾個小時的奮斗,我還是把我的第一份正式教案寫出來了。指導教師很認真的為我指出教案的問題,還有一些要注意的問題,這樣我的第一份正式的教案最終過關了。

在教育實習過程中,我深深感覺到作為一名教師的辛苦,更感覺到作為一名教師的本事我還差很多。就寫完教案的第二天,我正式開始上我的第一節(jié)體育課,應對學生的我是顯得那么害羞,那么的膽小。

我對我的一節(jié)課上得還是比較滿意的。正當我還以為上得能夠的時候,教師的意見卻像傾盆大雨那樣把我淋個濕透了。教師很耐心地從我上課開始到結束下課中所存在的問題都一一指出來。

我的第一次課正式就這樣結束了,而第2到7次重復課中,我注意了前面的缺點,一節(jié)比一節(jié)上得更好,這也得到了指導教師的肯定。而在以后的課時中,我都按照自我之前所制定好的教學計劃來上課,由于一個星期上12節(jié)課,并且每節(jié)課指導教師都會或多或小給我指導,所以在這實習的幾個星期里,不但我的示范技能提高得很快,并且學生都慢慢喜歡我上的課。

在實習的中后期,公開課就成為我的一個最為重要的任務。雖然我還是比較害怕上公開課的,但公開課是檢驗一個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為了備好公開課,每一天都會忙個不停,還經常向指導教師請教,在備課當中我深深地會到上好一個好的體育課要做的準備工作真是很多很多。公開課的時候,實習學校的體育教師都過來聽課,而我也好好地完成了上課的資料,也得到了教師的較高的鑒定。

雖然此刻的我與指導教師還不能相比較,可是我從指導教師身上學到了許多的教學經驗,也學到了許多運動隊訓練的經驗,我真的很感激我的指導教師。

見習期自我鑒定實習4來到七色光幼兒園一個星期了,甜苦辣樣樣都有品嘗到,可品來品去,覺得酸也甜,苦也甜,辣也甜!這并非是在作詩。這是我的切身體會,不是嗎那些祖國的花朵,在我們的培育下,有了自我的花期和芬芳,那些被扭曲的靈魂重新得以塑造,這難道不是一種美和甜蜜嗎透過自我的努力,使我在半年的見習生活里提高很大。

隨著中國加入WTO組織,我們的國家將會面臨科技上的新挑戰(zhàn)??萍际堑谝簧a力,誰在教育上領先一步,誰就擁有輝煌的明天。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教師,我由此感受到自我肩上的擔子之重。個性是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下一代的生活方式、思想也逐漸發(fā)生了變化。我明白孩子是祖國明天的期望,少年兒童在觀念和習慣上理解健康向上的教育、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樹立完美的人格,無論對今后的發(fā)展還是對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都具有奠基性的意識。

一、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歡樂學習的學習氛圍

好動愛鬧是幼兒的天性。俗話說得好,有了好的土壤才能長出好的小苗。小二班的班主任白佳利教師、潘五妹教師和保育員鄭麗平教師,她們始終恪守給家長和社會的承諾:對待幼兒關心尊重,一視同仁。小二班共有40個小朋友,最小的才有兩歲半,可是在幼兒園里,小二班的全體小朋友共享著幾位教師給她們的愛,歡樂的游戲,歡樂的探索,歡樂的學習,歡樂的度過在幼兒園的每一天。她們認真負責、科學教育,讓小二班的小朋友沐浴在她們共筑的愛河里面。

二、在實踐中積累經驗

1、在教學中,滲透專業(yè)的教育理論知識

在這兩個月的實習期間,我注意將所學的理論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平時學到的各年齡班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教育教學的原則與方法、游戲活動的組織和指導、課程設計與實施以及各種基本技能等,在這次實習中得到實踐與運用。第一次深入課堂時,我就遇到了許多在學校沒有學過,沒想過的難題,明白上好一節(jié)課,不但要讓小朋友學到知識,還要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做學習中的可樂兒。我還明白課堂常規(guī)的技巧、情感的共鳴、知識的拓展等讓我深知“細節(jié)決定成敗”的真理。所以,平時我注意跟同學一齊交流教學心得,鑒定教學的經驗和做法,遇到問題能用學過的理論進行解決,對于新的教育理念怎樣運用與實踐,大家經常一齊學習探討。與同學們一齊認真研究教材,深入了解每個幼兒的實際狀況,認真?zhèn)湔n,寫出高質量的教案,每節(jié)課前都在小組認真試講,在教學過程中用生動流暢的語言,嫻熟的專業(yè)技能讓課堂氣氛十分活躍,讓教育教學活動順利的進行。觀摩課后,我們都注意跟指導教師交流和鑒定經驗,正如同學們說的:“每上一節(jié)課感覺都不一樣,自我駕駛課堂的潛力也有所提高?!?/p>

2、開展豐富多彩的集中教育活動,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小班的孩子剛進入幼兒園不久,我們跟指導教師們透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幼兒喜歡上幼兒園,能適應幼兒園的群眾生活。讓小朋友能安靜的聽教師講,跟同伴友好的說話,自我也會覺得很有成就感。所以,梁教師她們是很注重集中活動教育的。從她們的集中教育活動,讓我們明白集中教育活動時間不僅僅要有好的備課教案,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控制課堂紀律,否則就是教師喊破喉嚨也無濟于事。在第一個集中教育活動時,我既興奮又緊張,也很累。之后的每個集中教育活動我都認真?zhèn)湔n:熟悉教學資料、結合幼兒年齡特點、精心準備各式各樣的教具,盡我最大的努力去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幫忙幼兒理解記憶。在教學活動中我也穿插一些小游戲,以讓到達幼兒在玩中學,學中做,并且愿意與教師和同伴交流,體驗與他人進行語言交往的樂趣,鼓勵學生用自我喜歡的方式簡單的表達感知操作活動中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喜歡與伙伴說話,交流分享自我的喜悅,讓她們能歡樂的學習知識。而我們在指導教師的身上,學到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明白在課堂上,學習生活上,教師要注意給孩子營造“愛”的氛圍,讓幼兒喜愛教師,相信教師,喜歡跟教師還有同學一齊游戲一齊學習,沉浸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之中。

三、認真做好家園工作

這兩個月的實習讓我們第一次置身于社會活動中,與不一樣的家長打交道。和每一個小朋友搞好關系,讓他們對我們又愛又怕。所謂愛就是讓小朋友都喜歡你,喜歡你組織的活動,怕呢,就是讓小朋友聽你的要求,和你一齊活動一齊游戲。這次實習我也掌握了一些與幼兒相處的方法,這也是一筆難得的財富。同時我還發(fā)現(xiàn)了自我的許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在語言方面,語言的表達潛力不強,綜合概括潛力仍缺。語速、語調,語感掌握還不夠好,語言不夠童化,與孩子的交流不夠煽情。在教學教育方面,專業(yè)知識的運用未能嫻熟流暢的發(fā)揮,教學游戲活動不夠新穎。所以,回學校后,我們要繼續(xù)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加強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認真探索幼兒課程教學新理念,為今后的教育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第一次接觸幼兒園的工作,我既新奇又繁忙。和小朋友在一齊是開心的,他們的聰明可愛深深的感染了我,內心對這份工作的熱愛越來越強烈,時也感到了沉沉的職責。在踏入解放軍報社幼兒園之前,我的腦海里的幼兒園,就是教師帶領著小朋友一齊做游戲,學習簡單的知識的場所??僧斘艺嬲と脒@工作當中實踐時,我對它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的基礎階段,也是人才成長的奠基階段,幼兒園的工作是:實施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fā)展。這是國家對幼兒園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幼兒園全部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透過這個任務在活動中制定不一樣的目標,大大豐富和滿足了幼兒身心的需要,真正使幼兒在從中得到歡樂,得到發(fā)展!

記得,有一次戶外體育活動,有個小朋友想上廁所,我趕緊請他回教室衛(wèi)生間,可他偏要固執(zhí)地在一棵小樹旁小便,我見他一點兒也不聽我的話,便不由分說地批評他不講衛(wèi)生,行為很不禮貌。起初,他用疑惑的眼神望著我,而后振振有詞地說:“教師,這個樹太小了,我給它施施肥,讓他快快長大!”看著他那天真無邪的臉蛋,我無言以答,內疚占據(jù)了我的心。

高爾基以前說過,‘愛孩子是母雞都能夠做到的,但要教育孩子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蔽也粩嗟卮ブ@句話,細細領會其中涵義。如今的我,腦海中還不時地記起高爾基的話語。一句話普普通通、簡簡單單話,卻包涵著許多育兒的方法和教育的理念,讓我受益無窮。

見習期自我鑒定實習5我實習所在學校是河源市和平中學,實習基本資料包括三部分:課堂教學、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調查?;厩榫叭缦拢?/p>

1、課堂教學:完成教案數(shù)28份,上課數(shù)31節(jié),其中3節(jié)重復課;

2、班主任工作:負責管理班級日常事務和組織班級活動;

3、教育報告:完成一份教育調查報告。

經歷了為期8周的實習生活,我嘗試到了身為一名教師的苦與樂,也深深地體會到了一名教師所肩負的職責;在這些日子里,我能以教師的身份嚴格要求自我,為人師表,處處注意自我的言行和儀表,關愛學生,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盡全力做好教學及班主任的每一項工作;同時,作為一名實習生,能夠遵守實習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尊重實習學校領導和教師,虛心聽取他們的指導意見,完成我們的實習任務。

我教的是高一(10)班的數(shù)學,由于僅有一個班,所以我能夠花更多精力去教好這個班。見面會上,指導教師陳敏能就跟我說:“這個班的數(shù)學很差的喔……”10班原班主任梁智創(chuàng)教師也跟我介紹了,這兩年和中一向在擴招,招了好些擇校生,今年高一年級有20個班,其中又按照學生的入學成績將班級分為8個提高班和12個普通班,我們班是普通班,基礎比較差的。經過兩天向教師的了解,從成績單的分析以及和學生的接觸,確實,這個班的數(shù)學基礎比較薄弱,就對于函數(shù)這一部分的知識掌握得很不好,很多同學連怎樣去確定函數(shù)都不會,很多簡單函數(shù)的定義域和值域也不會求,對于分段函數(shù)更是無從下手,我覺得對于這一問題的出現(xiàn),是學生對函數(shù)[來源于99zuOwen.]的概念不理解,沒能抓住其重點以及其實質;還有就是很多學生告訴我他們連初中的數(shù)學知識都沒有學會,對于這個狀況,真的不樂觀;還有學生向我訴苦:“教師,我初中數(shù)學都學得挺好的,為什么一到高中,我還是那么認真的學習,可是就是成績跟不上去,很多題教師課堂上講我聽得懂,可是一讓我自我做,又不明白從何下手了?!睂τ谶@些學生,我一邊以堅定的語氣鼓勵他們:“不怕,萬事開頭難,高中知識相對初中知識能夠說在難度上是一個質的飛躍,但只要你們咬牙堅持

第7篇:殘疾人基本狀況調查報告范文

哪怕幫媽媽洗洗筷子,刷刷碗。

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

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平平安安。

?;丶铱纯?回家看看。

哪怕幫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啊,

一輩子總操心,就換個平平安安。

……

十年前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演唱了這首溫馨的歌――《?;丶铱纯础?受到全國人民的喜愛。多年以后,總是清晰地記得,爺爺每次聽這首歌,就非常陶醉地跟著音樂哼唱。這首歌,提醒年輕人多回家陪伴年老的爸媽。

十年后的今天,即將迎來重陽節(jié),這是一個老人的節(jié)日。讓我們大家來一起多關心家里的老人吧。

“空巢老人”,是指子女長大成人后從父母家庭中相繼分離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獨自生活的家庭。

據(jù)了解,目前我國至少有2340多萬老人獨守“空巢”。“空巢家庭”分布在城市老年家庭中的比例至少超過30%。此外,由于社會化養(yǎng)老設施、保障機制不健全,導致許多老人無法到養(yǎng)老院或由社區(qū)安排安度晚年?!翱粘怖先恕钡臄?shù)量和比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由此而引發(fā)的一系列經濟、倫理、社會問題不容忽視,已引起社會各方的關注。

國家統(tǒng)計局的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全國60歲以上人口為1.3億,占到了總人口比重的10%。也就是說,中國正式進入了“老齡時代”。社會出現(xiàn)了許多的“2+4家庭”,即夫妻雙方要照顧4位老人。為此,解決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管問題,杜絕類似的悲劇再度發(fā)生,已成為一個涉及千千萬萬個家庭、牽動著社會神經的敏感話題。

在社會老齡化程度加劇,家庭模式日趨小型化的同時,有關老人生存狀況的報道也頻頻見于報端,作為一個日益龐大的社會群體,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尤其受到關注。

經濟困難、無人照顧、缺乏精神慰藉,這三大問題困擾著“空巢老人”,現(xiàn)狀堪憂。

農村“空巢老人”:經濟困難

材料1: 老家在農村的于大爺,腿有殘疾,與同為殘疾人的妻子靠每月200多元的政府救濟金度日,由于無醫(yī)保,平時有點病痛什么的根本不敢上醫(yī)院。他家住的是兩間共30平方米的磚瓦舊房,一臺舊電視是全家惟一的家用電器,沒有電話。他們的子女離家較遠,平時很少來看二老。一次他們同一天感冒了,因為渾身難受而雙雙臥床,一整天沒吃沒喝,也沒人照顧。后來幸好被鄰居發(fā)現(xiàn)了,請來醫(yī)生給他們看病。病好后還落得子女埋怨他們不照顧好自己。他們大哭了一場,那情景著實令人同情。

據(jù)了解,在農村的一些“空巢老人”生活水平偏低,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居住條件較差,電話擁有率也不高。這些老人的健康狀況普遍偏差,患病的比例較高,行動不便者較多。

農村“空巢老人”沒有退休金,也沒有養(yǎng)老保險,他們的經濟收入來源主要是自己勞動所得和子女的貼補。但一些子女自身在外地謀生也很艱難,無法貼補老人,所以一旦他們年老喪失了勞動能力后,就可能陷入衣食不保的境地。養(yǎng)兒防老,“老來?!笔侨艘惠呑幼畲蟮男腋!?涩F(xiàn)狀卻是,農村經濟落后,“空巢老人”處境凄涼。“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成了時下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實寫照。“平時村里若有老人去世,有時連抬棺材的人都湊不齊。”采訪中不少老人這樣傷感地描述。

在我國,照顧老人是以血緣關系為主,但現(xiàn)實中,子女因工作或其他原因又難以照顧到,而社會保障體系又缺位,這就造成了一系列問題。隨著農村年輕勞動力向城市的轉移,農村出現(xiàn)了大量的“空巢老人”,這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目前,許多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令人擔憂,在部分農村,一些“空巢老人”連基本的生活都難以保障。

去采訪江蘇鹽城的一個老太太時,見到記者,眼淚嘩嘩地就下來了。方言里不知道老太太說的什么意思。后來找來一個懂方言的翻譯,才知道老太太兒子都出去打工了,她幾乎沒有經濟來源。每天喝粥,只有中午才能吃一頓米飯。鄰居們大多是這樣的情況。

66歲的農民林愛毛,多年前老伴去世了,獨自一人將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拉扯大??傻搅送砟?孩子們都出去打工謀生了,只留下她一個人守著空房子,自己照顧自己。一年也見不上兒女一次,感到非常的孤獨、無助。讓林愛毛慶幸的是,自己的身體還比較硬朗,她最擔心的是生病。她指著在她家串門的一位老人說:“她有糖尿病等好幾種病,因為兒子出去打工了,家里沒人照顧也沒錢看病,只能硬撐著。”

孤寡老人是獨居老人中最無奈的群體,尤其是沒有工資及其他經濟來源的老人,更是經常陷入貧困和孤苦的境地。

城鄉(xiāng)“空巢老人”:沒人照顧

材料2:據(jù)《江西日報》報道:趙忠卿84歲了,老人的居住環(huán)境非常簡陋,所有的生活物品都凌亂地堆放在兩間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房間內,因老人年邁,無力收拾,許多物品都發(fā)霉了。

趙忠卿有5個親生子女,但因為各種原因,沒有一個能在他身邊悉心照顧他?!按髢鹤釉谏虾?離得很遠;二兒子已經去世;小兒子患有肝病,生活條件不好;大女兒夫妻倆天天賭博;小女兒雖然在國稅局上班,但是連過節(jié)都不來看望我?!?/p>

“生了5個子女,年過八旬,卻孑然一身,一年多沒有哪個兒女過來照顧一下,老人氣得幾次想自殺?!?/p>

另一則消息:63歲的丁老太太,老家在鹽城東臺,老人的兒子在徐州工作,因工作關系很少回家。兩年多前,兒子和媳婦離婚了,老人被兒子從老家接來照顧孫女。而孫女在浦口某中學上學,是住讀,只有周末才回來。

有一天因改裝水表,鄰居們才發(fā)現(xiàn),丁老太太已死在家中。據(jù)鄰居們回憶,最后見到她是在三天前。

鄰居說,丁老太太實在太可憐了,平時家里就她一人,也沒有人照顧。丁老太曾說過自己有高血壓、糖尿病,還問過鄰居看病需要多少錢?!八臀覀兞奶?說大兒子出車禍死了,自己有病也沒錢看,有時說著說著就流眼淚了?!?/p>

84歲的葉美荷患有高血壓、心臟病和糖尿病,她的子女雖然都在本省,但都離得遠,要是獨自在家時發(fā)病了,真是“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

還有不少地方曾經因為無人照顧,發(fā)生過獨居老人死于家中,數(shù)月無人知曉的慘劇。

城市“空巢老人”:缺乏精神慰藉

材料3:與生活困難、無人照顧等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孤單寂寞對“空巢老人”來說則傷害更大,特別是老伴去世后的孤老會更加孤獨。曾經發(fā)生過這樣一個讓人心酸的悲劇:2007年夏天,某村一家83歲的女性老人去世后,84的男性老人因為不會做飯,只得輪流跟著兒媳生活,因為兒子們都在外工作或打工,缺乏情感交流的老人越來越自閉,漸漸變得整天不說一句話,2008年10月,結果這位孤寂的老人由于過度思念老伴無病而終。

劉大爺和劉大媽今年70多歲了,兒子在北京工作,女兒遠在美國,老兩口留守在石家莊的“空巢”里。

老兩口都是退休干部,退休金每月2000多元,兒女也都是高收入階層,不時給老人寄來一些高級保健品。在外人眼里,他們的日子過得挺滋潤。

走到哪里,老兩口都是大家羨慕的對象??墒?誰能想到,回到家里的老兩口,面對空曠的三室一廳,孤寂之感不時涌上心頭??吹絻鹤酉矏鄣臅?摸著女兒甜笑的照片,老人心里好空虛。給孩子們打個電話吧,正是上班時間,他們都忙著,沒事沒情的打電話干什么

實在無聊了,他們也去兒女家走走,但他們說:“那不是自己的家,不能長住呀?!?兒女就在本市,可老人偏偏要獨自居住,如今,這樣的老人越來越多。

養(yǎng)兒防老,可這些老人為什么偏偏要獨居?一句“自己一個人很好”,瀟灑之中其實透著辛酸。

“空巢老人”、獨居老人都存在一定的心理疾病。老年人在長期獨自生活的情況下,容易患上抑郁癥、妄想癥等等。“因為長時間的獨處,孤獨和害怕等不良情緒,會造成老年人對自我價值的否定,以及對生活環(huán)境的恐懼?!?/p>

一項針對老年人心理需求狀況的調查報告顯示,當前空巢老人的精神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家庭“空巢”綜合征逐漸顯現(xiàn)。專家建議應針對空巢老人的心理角色轉換,提供相應心理咨詢,幫助空巢老人盡早走出“空巢”綜合征。針對空巢老人的心理角色轉換應該提供相應的心理咨詢,幫助空巢老人逐步減少對子女的依戀,盡早將家庭關系的重心由“父母與子女關系”轉向“夫妻關系”。同時,應該更多地鼓勵空巢老人拓寬人際交往,培養(yǎng)個人興趣,參加公益性勞動。

糖尿病“空巢老人”:晚年生活豐富多彩

對于糖尿病“空巢老人”來說,不管是經濟困難、沒人照顧,還是缺乏精神慰藉,都是比一般人要更加危險的。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吃降糖藥或者是注射胰島素,都是需要長期的經濟支付的。而且糖尿病病人如果沒人照顧的話,出現(xiàn)緊急事件就會比較麻煩,比如臨時低血糖或者酮中酸中毒。這些都是客觀上可以解決的問題。

糖尿病病人的心態(tài)好不好,也直接影響血糖的水平。要治療老年人的心理疾病,首先應該讓老年人走出封閉的生活空間,通過一定的社會交往,體現(xiàn)他們的生存價值。這需要全社會的關心,特別是通過社區(qū)服務,為老年人營造方便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幫助老年人在退休之后,重新確立自己的生活目標。

比如去參加一些糖尿病教育學習班,或者去多認識一些糖尿病朋友,組成隊,一起進行娛樂活動:唱歌、跳舞、玩踢毽子……

治病良方 是“?;丶铱纯础?/p>

很多子女以滿足父母的物質需求為榮,卻忽視了父母的精神需求,難得回家看望老人。“其實,兒女經?;丶?陪老人拉拉家常,‘?;丶铱纯础攀侵委煛粘怖先恕睦砑膊〉淖罴蚜挤健!?/p>

“工作太忙難得回家,和父母在一起又處不來?!辈簧倌贻p人都有自己的“理由”。

也有一些年輕人,盡管不能和父母在一起,但他們想著法子給父母精神慰藉。在廣東工作的毛昊平時工作繁忙、常常加班,一年最多只能回家兩次。為了增加與父母相處的時間,他專門給父母購置了電腦,教會他們上網,每天下班回家便與父母在線聊天,不讓他們感覺到孤單?!捌鋵嵵灰优幸环菪⑿?就能找到給父母精神安慰的辦法?!?/p>

老人每年最快樂的就是春節(jié)那幾天,兒女都回來了,和他們看看電視、說說話,和孫輩們逛逛公園,感覺年輕了許多,“哪有父母不想多看看孩子的”。

第8篇:殘疾人基本狀況調查報告范文

自20__年我縣加大實施“春蕾計劃”的實施力度以來,“春蕾計劃”活動的開展取得了明顯成效,為了總結經驗,尋找問題,縣婦兒工委今年9月對我縣“春蕾計劃”的實施情況通過下鄉(xiāng)走訪、召開座談會、個別抽查等方式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研,調查情況如下:一、基本情況

1、家庭情況。我縣今年資助的131名“春蕾女童”家庭都相當貧困,她們有的是孤兒,有的是殘疾人家庭的女童,有的是單親家庭的女童,有的是特困下崗家庭的女童,有的是特困“兩女戶”的女童。自活動開展以來,我縣堅持歡迎光臨517878秘書網 助學與扶貧相結合,制定了一系列傾斜措施,如:教育部門對“春蕾女童”減免學雜費,信用聯(lián)社婦委會對“春蕾女童家庭”開展“巾幗扶貧”小額信貨,縣就業(yè)局在下崗再就業(yè)援助中優(yōu)先給予春蕾女童的家庭。目前全縣已有8個受助家庭擺脫貧困,主動承擔起女兒上學的責任,還有90%的春蕾女童家庭仍處于貧困之中。

2、學習生活情況。調查顯示,100%的受助女童由于學習條件的改善,學習成績有所回升,尤其是與資助方聯(lián)系密切的學習成績上升顯著。目前已有91名進入全班前十名的好成績,并有3名考入四川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中南民族大學,3名考入中專院校,6名考入縣一中。96.7%的受助女童克服了自卑心理,能夠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團結同學,尊敬師長。在家中100%的受助女童能夠正視現(xiàn)實,勇挑重擔,幫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社會各方的關注情況。各相關學校將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春蕾學生”作為自己的工作對象,不僅關心她們的學習、生活,還關注她們的思想狀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春蕾學生”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努力學習,認真實踐,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各資助單位也明確專人負責跟蹤服務工作,定期同“春蕾女童”所在學校聯(lián)系。港、澳、北京、上海、深圳等其它各大城市的資助人,也定期不定期的與“春蕾女童”通電話、寫信、寄學費、衣物或學習用品。

二、“春蕾計劃”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存在違規(guī)收費現(xiàn)象。具體表現(xiàn)為:一是某些學校將“春蕾女童”已納入減名學費對象,但并不減免“春蕾女童”的實際學費,而是收取資助人的全額資助款。二是部分學校領導教師對救助款意義認識不足。沒有設立專帳,也沒有專人負責管理,該免的學雜費不免,不該花的亂花,認為反正資助人都是大款、老板,有錢,不花白不花,反正沒用到別處。例如有的學校把看電影費、校服費、保險費、ID卡費等統(tǒng)統(tǒng)列入運作范疇。這樣,既損害了本校的形象,又傷了救助者的心,影響了救助活動的進一步開展。

2、“春蕾女童”摸底不真實??h婦聯(lián)雖然制訂了“春蕾女童”資助表,要求村、鄉(xiāng)、學校對“春蕾女童”的貧困情況嚴格把關,做到真正救助最貧困的女童。但經縣婦聯(lián)調查,上報的“春蕾女童”中存在假報現(xiàn)象,一些村干部照顧自己的親友,一些學校照顧關系戶,一些鄉(xiāng)鎮(zhèn)婦聯(lián)沒有親自上門了解女童情況,將一些不符合救助條件的女童納入“春蕾計劃”救助對象,嚴重違背了“春蕾計劃”的初衷。

3、“春蕾女童”存在輟學現(xiàn)象。根據(jù)調查,部分鄉(xiāng)鎮(zhèn)存在“春蕾學生”輟學現(xiàn)象,如太陽坪鄉(xiāng)沙溪村黃閃,20__年6月小學畢業(yè),本應該繼續(xù)升入初中完成義務教育,雖然縣婦聯(lián)在黃閃讀小學五年級時就聯(lián)系了資助人,并且資助人在9月將初中學費370元寄到鄉(xiāng)中學財務室,但黃閃仍不去學校就讀,學費也只好按資助人的地址打了回去,雖然學校和駐村干部上門勸學多次,但仍不成功。又如三鍬鄉(xiāng)吳新花、鋪口鄉(xiāng)向單輝、文溪鄉(xiāng)趙鐘巧等雖然縣婦聯(lián)為她們聯(lián)系了資助單位和資助人,但她們因種種原因仍不能繼續(xù)來校完成義務教育。經鄉(xiāng)、村婦聯(lián)上門做工作,目前1名輟學生已返校,但其它學生因已外出打工,無法聯(lián)系,仍輟學在外。

4、溝通情況嚴重不到位。一是鄉(xiāng)鎮(zhèn)的婦聯(lián)與學校、家長、學生溝通不夠,學校與家長、學生溝通不夠,致使一些“春蕾女童”及其家長不知自己被納入“春蕾女童”對象后,外界對自己的幫助有何現(xiàn)實意義,長期處在盲目行事的狀態(tài)中。二是學校與婦聯(lián)溝通不到位。近年來,學校更換校長、更換班主任較頻繁,在交接工作時沒有將“春蕾女童”的情況進行交接,也不及時將情況上報縣婦聯(lián),致使學校與班 主任對“春蕾女童”的情況不了解,管理不到位,縣婦聯(lián)與資助人的聯(lián)系被動,甚至遭到資助人的不理解。三是“春蕾女童”及家長與資助人溝通不到位。大部分學生及其家長收到資助人的資助款后,不及時匯出交費發(fā)票,也不及時向資助人通報信息,更不知寫感謝信,沒有向資助人匯報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致使一些資助人誤認為“春蕾女童”已輟學,而放棄資助,也有一部分資助人感到人情淡薄而放棄資助。雖然縣婦聯(lián)曾無數(shù)次地與校長、班主任、鄉(xiāng)鎮(zhèn)婦聯(lián)溝通,要求各級部門共同負起責任來,幫助“春蕾女童”與資助人加強聯(lián)系,但許多人意識不到位,不能按縣婦聯(lián)的要求及時向資助單位或資助人通報“春蕾女童”的學習、生活情況,致使“春蕾資金”的籌集難度增大,一些資助人對“春蕾計劃”失去信心。

5、忽視精神塑造。被救助的女童主要是單親家庭、父母喪失勞動能力或孤兒,她們不僅生活上非常困難,而且精神上更為貧窮,缺乏社會的關愛和父母的親情及為人處事方面的指導。因此她們不僅需要財力上的支持和幫助,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撫和培養(yǎng),而我縣部分救助單位恰恰忽視了這一點。據(jù)縣婦聯(lián)的調查,今年僅有統(tǒng)計、民政、廣播、教育、馬鞍洞電站、城管局、自來水公司、水電局、檢察院人民醫(yī)院10家單位親自將救助款送到“春蕾女童”手中,多數(shù)單位都是把救助款往學?;蚴墙豢h婦聯(lián)委托鄉(xiāng)婦聯(lián)代交女童,就沒事了,好象為了救助而救助,不利于被救助女童的全面發(fā)展,救助效果欠佳。

6、縣級“春蕾計劃”救助資金嚴重不足

雖然我縣已納入貧困地區(qū)的“兩免一補”政策范圍,但經縣婦聯(lián)調查,20__年9月開學時,今年的學費比去年普遍增加。如農村中心小學去年四年級每學期學費為245元左右,今年為330元左右,農村初中二年級每學期學費去年為370元左右,今年為480元左右。而我縣由于沒有“春蕾項款”,縣直單位每學年也只資助“春蕾女童”200元(即每學期只有100元),造成部分“春蕾女童”就讀困難,也造成了一些貧困家庭的女童輟學。

三、對策與建議

1、通過公開信、走訪等各種方式和渠道,大力宣傳“春蕾計劃”的意義、作用、具體要求和運作方式等,廣造輿論,使全社會了解、支持“春蕾計劃”,積極參與“春蕾計劃”。

2、學校制定制度,做到??顚S?,對“春蕾女童”要如實減免學雜費,多余的資助款應及時退還“春蕾女童”家長,特別是學校、鄉(xiāng)鎮(zhèn)婦聯(lián)應對“春蕾女童”建立檔案,跟蹤服務。

3、加強與資助方的溝通聯(lián)系,爭取長期資助。學校領導及班主任應負起責任來,要指導女童將自己的學習情況及成長方面的困惑及時告訴資助者,不斷加強與資助人的感情聯(lián)絡,以爭取長期資助。

4、制定傾斜政策,開展特色活動,努力做到標本兼治。一是堅持助學與扶貧相結合。被救助女童都是由于家庭生活貧困而就學困難,因此救助活動僅靠幾百元的救助款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治標先要治本,扶助其家庭早日脫貧。盡管我縣婦聯(lián)秘書網網址:一直緊抓此項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光靠婦聯(lián)的力量是不夠的,更需要各職能部門及全社會齊抓共管,制定出更適合貧困女童家庭發(fā)展的傾斜政策,使其享有更多的資金、技術上的優(yōu)惠,早日脫貧致富,承擔其子女上學的責任。二是開展特色!活動。建議縣婦兒工委各成員單位、縣直機關單位婦委會結合自身職能,因地制宜的開展“春蕾女童”成才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增強其“四自”和“四有”意識,為新女性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第9篇:殘疾人基本狀況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農村低保居民;社會支持網;社區(qū)扶貧

〔中圖分類號〕C91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4769(2013)01-0108-06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未來10年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若干關鍵和重點問題研究”(10zd&024);國家“985工程”四川大學“社會矛盾與社會管理研究創(chuàng)新基地”項目

〔作者簡介〕王卓,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曹麗,四川大學災后重建與管理學院助教,四川成都610064。

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的低保居民是農村中經濟上最貧困的群體。這個群體由于個人身心狀況差或年老體弱,沒有收入來源,其基本生活難以自力更生而陷入社會底層。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可以保障這個群體生命基本安全。在沒有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之前,這個群體主要依靠社會成員的支持。在經濟轉軌、社會轉型加劇的形勢下,人們越來越傾向于“經濟理性”,傳統(tǒng)的社會支持體系看起來也越來越弱。本文擬探究在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嵌入農村社會的進程中農村低保居民的社會支持網現(xiàn)狀。

社會支持網屬于社會網絡的一個分支,社會網絡是指由個體社會關系構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體系,拉德克利夫—布朗最早提出社會網絡的概念,巴恩斯則首次將社會網絡的概念用于挪威漁村階級體系的分析。到20世紀60年代,社會網絡研究進入快速發(fā)展時期,并積累了不少理論,其中較為著名的有格拉諾維特(Granovetter)的關系強度理論、林南的社會資源理論、伯特(Burt)的結構洞理論以及詹姆斯·科爾曼(J.CoLeman)等人的社會資本理論等。

個人的社會支持網絡是指個人能夠獲得各種資源(如信息、物質、友誼等工具性或情感性幫助)的社會支持關系。〔1〕社會支持網研究一直是國內學者比較關注的領域,學界關于貧困群體社會支持網的研究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定量研究貧困群體社會支持網情況,二是分析社會支持網對貧困群體生活質量的影響,三是分析社會支持網在反貧困方面的作用。研究對象主要為城市貧困家庭。研究結果表明,以近親(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為主的血緣關系成員是貧困群體社會支持網的主要構成要素。網絡成員在社會經濟地位上具有一定的同質性,貧困群體社會支持網絡中蘊含的社會資源相對較小。如李晗以長春市下崗職工為例,分析發(fā)現(xiàn)社會支持網通過為下崗職工提供就業(yè)支持、經濟支持以及情感支持,在緩解下崗職工的貧困方面成為社會保障制度的一種必要補充。貧困群體的社會支持網中社會資本匱乏,雖可依靠它維持生計,但要想靠它徹底擺脫貧困,可能性不大?!?〕洪小良研究發(fā)現(xiàn):北京市城市貧困家庭社會關系網絡的規(guī)模相對較小,網絡成員以近親為主,并且在社會經濟地位上具有很高的同質性;貧困家庭缺乏社會資源極大限制了其獲得社會支持的種類和數(shù)量?!?〕賀寨平等研究發(fā)現(xiàn)天津市城市貧困人口的社會支持網絡規(guī)模較小,親屬關系在社會支持網中所占比例較大,親屬關系與強關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城市貧困人口的網絡同質性較高。〔4〕

①深度訪談表明:大部分受訪者所說的小學,是指接受過1-2年的小學教育。

從目前學界有關貧困群體社會支持網研究來看,重點主要在城市貧困群體,對農村貧困群體的研究較少。事實上,鄉(xiāng)土中國里“差序格局”的社會關系結構在30年改革開放背景下受到的沖擊可能更多呈現(xiàn)在農村社會。因此本文以農村低保居民為研究對象分析其社會支持網規(guī)模、支持網關系構成、關系強度等。

一、研究設計

(一)測量方法

社會支持網的研究包括個體網絡研究和整體網絡研究。個體網絡考察的是以研究對象為中心延伸出去的網絡情況,常用提名法和定位法進行測量。提名法要求受訪者說出某一特定情境下與自己有聯(lián)系的個體姓名,然后依次詢問被提及者的相關情況,以測量受訪者的社會網絡。定位法由林南教授提出,是對社會中常見的社會階層或職業(yè)進行分類抽樣,然后讓受訪者說出每一階層中的熟人以及與這個熟人的關系,以此測量受訪者的社會網絡。整體網絡研究以一個較為封閉的組織為研究對象,對組織內每一位成員進行調查,整體網絡研究主要用來分析小群體,如公司、社區(qū)、經濟組織。

本研究采用提名法研究農村低保居民社會支持網現(xiàn)狀。根據(jù)農村低保居民的生產生活實際,本研究從生存和交往兩個維度將低保居民的社會支持網分為經濟支持網、生活物品支持網、勞務支持網、社會交往支持網四個子支持網。其中,經濟支持網指低保居民能夠獲得無償現(xiàn)金支持的關系網絡;生活物品支持網指低保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獲得物件支持(如衣服、食品、住所等)的網絡;勞務支持網指低保居民日常生活中獲得勞動力支持的網絡;社會交往支持網指低保居民與其他個體情感聯(lián)系,獲得交流支持的網絡。

(二)數(shù)據(jù)來源

本研究資料收集采用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相結合的方法。研究總體為四川省L縣團倉村(以下簡稱T村)8個村民小組中所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村民,2011年年底該村總人口3476人,有41人為低保居民。本研究采用配額抽樣和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選取30名低保居民構成研究樣本:(1)從T村所在縣民政局得到該村所有低保居民的名單,制作抽樣框。(2)在41名低保居民中男性27人,女性14人。根據(jù)性別比,確定30名受訪者中男性19人,女性11人。(3)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出調查對象。筆者對每個調查對象進行入戶調查和深度訪談。

(三)樣本描述

30個受訪者中,男性19人,占63.3%,女性11人,占36.7%;平均年齡60.43歲,20-29歲的占3.3%,30-39歲的占6.6%,40-49歲的占16.6%,50-59歲的占13.3%,60-69歲的占33.3%,70-79歲的占16.6%,80歲以上的占10%,59.9%的受訪者年齡在60歲以上,即T村低保居民以老年人居多。從受教育程度來看,受訪者中文盲或基本不識字的占53.3%,小學①的占33.3%,初中的占6.7%,高中的占3.3%,其他的占3.3%。由此可見,T村低保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86.66%的受訪者受教育程度在小學或小學以下。從婚姻狀況來看,受訪者中未婚者占36.7%,已婚者占36.7%,喪偶者占26.7%。從居住方式上看,13.3%的受訪者為單獨居住,50.0%的受訪者和父母或子女一起居住,有30.0%的受訪者與兄弟姐妹一起居住。就身體狀況而言,26.7%的受訪者自述身體“非常差”、“很差”的占26.7%,“一般”的占30.0%,“很好”的占16.7%,沒有一個受訪者自述身體狀況“非常好”。

總體看來,T村低保居民以男性居多,年齡集中在60歲以上,呈現(xiàn)出受教育程度低、身體狀況差的特征。

二、實證分析

(一)農村低保居民社會支持網規(guī)模研究

社會支持網規(guī)模指個體能夠獲取支持的網絡范圍,常用網絡成員的數(shù)量作為指標。在網絡分析中,網絡規(guī)模是測量網絡質量或網絡中所蘊含的社會資源的重要指標,個體的社會網絡規(guī)模越大,網絡中所具有的社會資源越多,個體能夠動員社會資源的能力也越大。本研究首先分析農村低保居民各子支持網的規(guī)?,F(xiàn)狀,然后將各子支持網的規(guī)模加總從而獲得農村低保居民社會支持網的規(guī)模。

1.農村低保居民經濟支持網。分析結果顯示:T村低保居民經濟支持網規(guī)模為2.0,標準差為1.9。其中有23.3%的受訪者表示去年沒有獲得過任何人的經濟支持,20.0%的受訪者去年獲得過1人的經濟支持,30%的受訪者獲得過2人的經濟支持;76.7%的受訪者經濟支持網規(guī)模在3人及以下。

許傳新、陳國華對武漢市老年人的社會支持網研究表明,老年人的經濟支持網規(guī)模為2.47?!?〕張文宏、阮丹青研究發(fā)現(xiàn),天津市農民的經濟支持網規(guī)模為3.22。〔6〕賀寨平研究發(fā)現(xiàn),天津市城市貧困人口經濟支持網規(guī)模為1,其中有39.6%的調查對象的經濟支持網規(guī)模為0,90.3%調查對象的經濟支持網規(guī)模在3人以下?!?〕

由此可見,農村赤貧群體的經濟支持網規(guī)模較小,但高于城市貧困群體。在調研過程中,當詢問受訪者“去年有多少人曾給你無償貨幣援助”時,大部分人回答是:“沒有人,別人都拖著自己的家,哪個有閑錢給你哦!”在進一步追問后,他們才能回想起哪個曾經給了錢。受訪者的第一反應說明: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獲得私人貨幣性支持是不常見的。社會交換理論認為,人們之間的互動產生于社會吸引,社會吸引產生的前提是雙方都認為彼此擁有自己沒有的但是自己又需要的資源,于是人們通過互動、交換建立社會關系。農村低保居民在經濟資源的擁有上無疑處于十分貧困的狀態(tài),因此獲得別人無償經濟援助的機會自然較小。

2.農村低保居民生活物品支持網。在日常生活中,低保居民若能得到他人提供的諸如柴米油鹽、衣物、食品等生活物品的救助,將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其生活壓力。本研究發(fā)現(xiàn)T村低保居民的生活物品支持網平均規(guī)模為2.63,標準差為2.68。33.3%的受訪者生活物品支持網規(guī)模為1人,30.0%的受訪者生活物品支持網規(guī)模為2人;93.3%的受訪者得到過別人的生活物品支持。這表明,在農村地區(qū),村民對生活貧困者的物質救助是較為常見的。

3.農村低保居民勞務支持網。如前所述,T村低保居民多為年老體弱者,勞動能力的欠缺為其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因此分析低保居民的勞務支持網有重要意義。研究發(fā)現(xiàn)T村低保居民的勞務支持網規(guī)模為1.9,標準差為1.26。43.3%的受訪者勞務支持網為1人,43.3%的受訪者勞務支持網為2人;86.7%的受訪者勞務支持網在2人及以下。由此可見,T村低保居民的勞務支持網規(guī)模較小。

4.農村低保居民社交支持網。T村低保居民的社會交往支持網規(guī)模為2.1,標準差為2.99。26.7%的受訪者社交網絡規(guī)模為0,36.6%的受訪者社交規(guī)模為1人,16.7%的受訪者社交支持網規(guī)模為2人;80%的調查對象社交支持網規(guī)模在2人及以下。調研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農村低保居民遭到社會排斥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

庫利的鏡中我理論認為個人對自己的角色認同是通過看其他人眼中的“我”所形成的,即“我看人看我”。當個人的角色認同形成后,就會按照這種認同來行動,從而強化這種認同。大部分農村低保居民認為別人不愿意和自己交流,自然也就不愿意和別人交流而自我邊緣化。

將各子支持網的人數(shù)加總,我們可以得到農村低保居民社會支持網的總規(guī)模(見表1)。

由此可知,T村低保居民的社會支持網平均規(guī)模為8.63,標準差為5.67,50%的低保居民社會支持網規(guī)模在6人及以下。相關研究中,賀寨平等發(fā)現(xiàn),天津市城市貧困人口的社會支持網絡規(guī)模為2.55;〔8〕洪小良測量北京市城市貧困人口的社會支持網規(guī)模為2.21;〔9〕韋璞研究指出,貴州省黃果樹貧困老年人社會支持網的規(guī)模為8.4;〔10〕尹志剛、洪小良對北京市低保勞動家庭的就業(yè)支持網研究發(fā)現(xiàn)其支持網規(guī)模為1.2?!?1〕

(二)農村低保居民社會支持網關系構成分析

①社會支持網人數(shù)=經濟支持網人數(shù)+生活物品支持網人數(shù)+勞務支持網人數(shù)+社交支持網人數(shù)。

②本研究將互動頻率操作為“經常聯(lián)系、偶爾聯(lián)系、一般、很少聯(lián)系、基本不聯(lián)系”,將情感密度操作為“非常親密、親密、一般、不親密、非常不親密”,將信任程度操作為“非常信任、信任、一般、不信任、非常不信任”,將互惠交換程度操作為“經常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偶爾為其提供幫助、一般、較少為其提供幫助、從未為其提供幫助”。在進行問卷分析時,分別對五級量表進行賦值,經常聯(lián)系為5分、偶爾聯(lián)系為4分、一般為3分、很少聯(lián)系則得2分、基本不聯(lián)系得1分;將4個指標的得分情況進行加總后,除以該關系被提及的頻數(shù),就可以得到該關系類型的關系強弱總分。分值越高,關系越強;反之則越弱。

③計算公式為:Σ(該關系相應取值提到的頻次×該關系相應取值)/該關系被提到的頻次,如父母這一關系類型在互動頻率上的取值為:(13*5+1*2)/14=4.78。

社會支持網關系構成是指受訪者與支持提供者的關系類型的構成情況,用某種特定關系占所有關系的百分比來表示?!?2〕關系構成研究主要回答什么樣的關系類型提供什么樣的幫助,以及哪種類型的關系在低保居民的社會支持網中發(fā)揮著重大作用這兩個問題。本研究把關系分為親屬關系和非親屬關系兩大類,其中親屬關系指父母、配偶、子女、兄弟姐妹、其他親戚等五類,非親屬關系則主要指朋友和鄰居。根據(jù)實際調查的情況,本文將朋友和鄰居合并為一項,用“朋友鄰居”指代非親屬關系。

經濟支持網分析結果顯示:親屬關系在經濟支持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且子女和兄弟姐妹在農村低保居民的經濟支持上發(fā)揮的作用遠遠大于父母、配偶和其他親戚。張文宏、阮丹青對天津城鄉(xiāng)居民的經濟支持網分析結果表明:子女在經濟支持網中發(fā)揮的作用較小,鄰居在經濟支持網方面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3〕本研究發(fā)現(xiàn)子女在農村低保居民經濟支持網中的作用較大,朋友鄰居在其經濟支持網中的作用相對較小。

生活物品支持網分析結果顯示:兄弟姐妹在生活物品支持網中發(fā)揮的作用不可替代,占所有提到關系的26.2%;其次是朋友鄰居,約占所有提到關系的24.6%,排在第三位的是子女這一關系類型,約占所有提到關系的19.7%。在生活物品支持方面親屬和非親屬都發(fā)揮了較大作用。

社會交往支持網分析結果顯示:朋友鄰居是低保居民社會交往的首選對象,其次是其他親戚,排在第三的是子女、父母。在經濟支持網和生活物品支持網中都發(fā)揮較大作用的兄弟姐妹關系類型沒有出現(xiàn)在社交支持網中。

勞務支持網分析結果顯示:在低保居民的勞務支持網關系構成中,朋友鄰居這類關系共被提及了16次,占比29.6%;子女被提及了12次,占比24.1%;兄弟姐妹被提及10次,占比18.5%。可見,朋友鄰居、子女、兄弟姐妹在農村低保居民勞務支持網中發(fā)揮著重大作用。而配偶、父母、其他親戚發(fā)揮的作用則相對較小。

綜上分析可見,子女和兄弟姐妹是農村低保居民經濟支持的主要提供者,父母和配偶在經濟支持方面的作用較小;兄弟姐妹、朋友鄰居在農村低保居民生活物品支持網中所起的作用較大。朋友鄰居在農村低保居民勞務支持和社交支持方面充當著主力軍的角色。

(三)農村低保居民社會支持網關系強度分析

社會支持網關系強度是指被支持者與支持提供者的關系親密度。本研究采用美國社會學家格拉諾維特提出的互動頻率、情感密度、熟識或相互信任程度、互惠交換程度4個指標來測量個體之間關系強度,并用利克特五級量表進行測量②。

分析結果顯示:“父母”這一關系類型在互動頻率上的得分為4.78③,在信任程度、親密程度上的得分均為5,在互惠程度上的得分為4.21,其關系強度的總分為18.99?!芭渑肌痹谒膫€指標上的得分均為5,其關系強度的總分為20。“子女”在互動頻率上的得分為4.69,在信任程度上的得分為4.8,在親密程度上的得分為4.84,互惠程度上的得分為3.28,其關系強度的總分為17.61?!靶值芙忝谩痹诨宇l率上的得分為4.04,在信任程度上的得分為4.47,在親密程度上的得分為4.63,在互惠程度上的得分為2.58,其關系強度總分為15.72?!捌渌H戚”在互動頻率上的得分為3.31,在信任程度上的得分為3.55,在親密程度上的得分為3.65,在互惠程度上的得分2.31,其關系強度總分為12.82?!芭笥燕従印痹诨宇l率上的得分為4.32,在信任程度上的得分為3.84,在親密程度上的得分為3.89,在互惠程度上的得分1.72,其關系強度總分為13.77。

由此可見,低保居民社會支持網的關系由強到弱依次為: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朋友鄰居—其他親戚。以往的研究通常把親屬關系簡單等同于強關系,非親屬關系則等同于弱關系,如邊燕杰、洪小良等。〔14〕雖然大部分親屬關系的確屬于強關系的范疇,但是本研究的結果表明,朋友鄰居關系強度大于其他親戚。因此,用親屬關系指代強關系有待商榷。

三、研究結論和討論

(一)農村低保居民社會支持網特征和缺陷

農村低保居民社會支持網規(guī)模較小,平均規(guī)模為8.63人,其中經濟支持網規(guī)模為2人,勞務支持網規(guī)模為1.9人,生活物品支持網規(guī)模為2.63人,社交支持網規(guī)模為2.1人。親屬關系對農村低保居民的支持主要體現(xiàn)在經濟支持和生活物品支持上,非親屬關系對農村低保居民的支持主要體現(xiàn)在社會交往和勞務支持上。 農村低保居民社會支持網中主要關系類型的關系強度由強到弱依次為: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朋友鄰居—其他親戚。

1.經濟支持弱化。T村低保居民的經濟支持網規(guī)模為2人,近親即子女和兄弟姐妹是經濟支持的主要提供者,血緣關系蘊含的責任與義務是低保居民獲取經濟支持的文化基礎。但是市場經濟的全面滲透、勞動力快速流動和人口政策等因素,促使T村傳統(tǒng)的救助文化被解構,傳統(tǒng)文化強調的家族救助在社會轉型過程中慢慢弱化。在T村,兄弟姐妹對低保居民的經濟救助已經消減,可以預見的是在不久的將來,低保居民的經濟支持網將萎縮到子女這一關系類型。農村低保居民經濟支持的弱化無疑會使其生活更加艱難。

2.物品支持單一。雖然生活物品支持網是農村低保居民各子支持網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個,且生活物品支持網關系構成較豐富,但是從支持內容看略顯單一。廢舊衣物是農村低保居民獲得的最主要的生活物品支持,食品、電器、農具相對較少。在過去,村集體會給低收入居民糧食、鹽、油等,村民自家吃剩下的飯、菜也會給低收入居民送去?,F(xiàn)在,這種形式的救助基本消失了,低保居民在這些方面的相應開支也越來越大。

3.勞務支持減弱?!皳Q工”本是農村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然而在T村,這種農村民間的無償互助消失了。農忙時節(jié),包工隊有償攬走了幾乎所有農活,這使得換工制度漸漸退出歷史舞臺。農村低保居民沒有錢雇傭包工隊,也不能夠換工,因此只能花錢請人干活。勞務支持的減弱,使缺乏勞動力的農村低保居民日常生活變得更加困難,雖然村民們偶爾還是會無償為低保老人挑水、搬東西,但是這種現(xiàn)象已經不常見。

4.社會交往邊緣化。首先,農村低保居民的社會交往意愿薄弱。低保居民認為自己家境貧窮或者行動不便,會遭人嫌棄,因此主動回避與他人進行過多交流而將自己封閉起來。這種自我封閉現(xiàn)象在農村低保老年人和殘疾人中表現(xiàn)得較為明顯。其次,農村低保居民缺乏社會交往的經濟條件。T村里的茶館是人們聚會社交的場所,大部分村民在空閑時間里都樂于去茶館打麻將消遣,而去這些地方即使不打牌也得花茶錢,農村低保居民的經濟狀況本來就拮據(jù),沒有閑錢去參與村民日常的社會活動,久而久之就被邊緣化了。

(二)擴充農村低保居民社會支持網的政策討論

1.加大對農村低保居民的經濟救助力度。在低保居民經濟支持網因制度變革而萎縮的背景下,政府應該承擔起社會救助功能。子女和兄弟姐妹對低保居民經濟方面的支持隨意而零散,很難成為低保居民經濟收入的穩(wěn)定來源。因此,政府制度性的經濟救助顯得十分重要。首先,政府應根據(jù)物價變化適時調整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其次,政府在制定和實施其他惠農政策時,應對農村低保居民這個群體給予特殊關注。

2.改善低保居民生存條件,擴充其生活物品支持網的內容。政府除了給予低保居民貨幣形式的救助外,應積極宣傳動員和鼓勵村集體、村干部、社會組織等給予農村低保居民多種形式和內容的生活物品支持。首先,政府可以對農村低保居民按月提供米、鹽、油的救助,以實物和貨幣相結合的方式,改善農村低保居民的生活質量。其次,政府可以實施一些改善基本生活條件的扶貧項目,如為農村低保居民免費打水井方便其生活用水,免收農村低保居民電費等以減輕低保居民的生活負擔。再次,加強村級組織和村干部的服務意識與能力,鼓勵他們過年過節(jié)主動到低保居民家里慰問,幫助解決其生活困難。

3.為有勞動能力的低保居民提供就業(yè)支持。眼下,包括T村在內的農村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新農村建設運動,整田、特色產業(yè)基地、養(yǎng)殖場、經濟林建設等新農村建設項目需要大量勞動力,政府可以要求項目承包方為有勞動能力的低保居民提供就近就業(yè)的機會,用以工代賑的方式增強農村低保居民通過參與適度勞動獲得經濟收入。

4.加強農村社區(qū)文化建設,保存和發(fā)揚社會互助傳統(tǒng)。雖然市場經濟價值觀不斷沖擊和改變農民的思想觀念,但是政府應該積極提倡和保護傳統(tǒng)的鄰里互助、團結友好等優(yōu)秀文化。政府和社會組織可以幫助村里組織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在充實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時,宣傳互助思想,鼓勵鄰里與低保居民交往,以減少低保居民的社會排斥感,促進社區(qū)團結。

〔參考文獻〕

〔1〕張文宏.中國城市的階層結構與社會網絡〔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58.

〔2〕李晗.社會支持網在中國城市反貧困中的作用〔D〕.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3〕〔9〕〔12〕洪小良.城市貧困家庭的社會關系網絡與社會支持〔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4〕〔7〕〔8〕賀寨平.城市貧困人口的社會支持網研究〔M〕.中國社會出版社,2011.

〔5〕許傳新,陳國華.社會支持網規(guī)模與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關系〔J〕.統(tǒng)計與決策,2004,(9).

〔6〕〔13〕張文宏,阮丹青.城鄉(xiāng)居民的社會支持網〔J〕.社會學研究,1999,(3).

〔10〕韋璞.貧困地區(qū)農村老年人社會支持網初探〔J〕.人口與發(fā)展,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