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兒童心理醫(yī)生范文

兒童心理醫(yī)生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兒童心理醫(yī)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兒童心理醫(yī)生

第1篇:兒童心理醫(yī)生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討撫觸和中醫(yī)按摩對嬰兒呼吸系統(tǒng)的保健作用。方法 通過對80例正常新生兒進行撫觸和中醫(yī)按摩,并隨機選擇條件相當?shù)恼P律鷥鹤鳛閷φ战M,觀察嬰兒呼吸道感染的次數(shù)。結果 撫觸和中醫(yī)按摩組呼吸道感染的次數(shù)及治愈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結論 撫觸和中醫(yī)按摩能促進嬰兒呼吸系統(tǒng)的發(fā)育,增強抵抗力,且方法簡便易學,經(jīng)濟實惠,值得推廣。

【關鍵詞】 撫觸;中醫(yī)按摩;穴位療法;呼吸道感染;保健;嬰兒

嬰兒撫觸是通過對嬰兒皮膚感官溫和的刺激,以促進嬰幼兒的健康發(fā)育。中醫(yī)按摩是通過對特定穴位的刺激(揉、按、捏、推),達到疏通經(jīng)絡的作用,二者有機的結合,更能增強嬰兒的抵抗力及預防呼吸系統(tǒng)疾病。為探討撫觸、中醫(yī)按摩對嬰兒呼吸系統(tǒng)的影響,筆者進行了本次臨床觀察。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按照單純隨機抽樣兼顧自愿的原則,選擇200601~200901在本院住院正常分娩的足月順產(chǎn)、出生時體質量≥2 500 g、無產(chǎn)時窒息的新生兒160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0例。兩組嬰兒的體質量、身高、頭圍、性別、喂養(yǎng)方式、父母年齡、文化水平、職業(yè)及喂養(yǎng)人的文化水平等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撫觸按摩計劃及要求

嬰兒撫觸具體方法參照文獻國際標準通用手法和步驟[1],撫觸時間為新生兒出生24 h后,喂奶1 h后,安靜無哭鬧時進行。按正規(guī)國際撫觸標準進行(即全身按摩法)由頭部、胸部、腹部、背部、四肢和手足的順序進行撫觸。每1個部位撫觸4~6次,手法要輕柔,但要有一定力度,先輕后重。環(huán)境選擇溫暖、安靜的房間,室溫26 ℃左右。中醫(yī)按摩技術是在嬰兒撫觸資料的基礎上增加了穴位按摩,面部及頭部的穴位有:百會、天庭、攢竹、太陽、迎香;胸腹部穴位:天樞、檀中、肚角、神闕、丹田;下肢及足:足三里、委中、涌泉穴;背部有肺俞穴、肝俞穴、長強穴;手部有小腸經(jīng)、大腸經(jīng)、脾經(jīng)、腎經(jīng)及肝經(jīng)等。觀察組生后即開始中醫(yī)小兒按摩、撫觸,每日2次,每次撫觸10 min,按摩5 min,6個月后每次撫觸10 min,按摩10 min,對照組不做撫觸和按摩。

1.2.2 效果觀察

專業(yè)人員對觀察組嬰兒的父母進行撫觸、中醫(yī)小兒按摩的培訓,并發(fā)放相關的指導手冊,使其掌握方法,正規(guī)操作,并每月進行家訪1次,督促及詢問完成情況,遇到問題及時解決。對照組亦每月進行家訪1次。兩組均記錄呼吸道感染次數(shù)及治愈時間。診斷指標按兒科學診斷標準[1]。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AS 8.1統(tǒng)計軟件進行t檢驗統(tǒng)計分析,P

2 結果

2.1 兩組嬰兒呼吸道感染次數(shù)及治愈時間比較

見表1。表1 嬰兒撫觸和中醫(yī)按摩(觀察組)呼吸道感染次數(shù)與治愈時間與對照組比較(略)注: 觀察組呼吸道感染次數(shù)較對照組感染次數(shù)少,且病程短,病情恢復快,t=3.26,P

3 討論

嬰兒撫觸是通過對嬰兒皮膚各部位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按摩,讓大量溫和的刺激通過皮膚感受器傳到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產(chǎn)生效應。對嬰兒生長發(fā)育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撫觸不僅能使體質量增加,還能促進嬰兒的情商發(fā)育[2]。撫觸可促進β內啡肽,5羥色胺、腎上腺素、血清素等的分泌,減低應激反應,增強免疫應答[3],增強嬰兒抵抗力,減少發(fā)病次數(shù),在撫觸的基礎上增加穴位的輕揉按摩,能調節(jié)陰陽,理氣血,和臟腑,通經(jīng)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驗證明無論是患上呼吸道感染還是下呼吸道感染次數(shù)均較對照組少,且病程短,病情恢復快。

撫觸是一種簡便且行之有效的實用技術,這一全新的概念越來越受到專業(yè)人士及家長的認可,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楊錫強,易著文.兒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304318.

第2篇:兒童心理醫(yī)生范文

[關鍵詞]大學二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癥狀自評量表;同一群體

目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日益得到社會的關注。而國內比較重視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對大學=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和研究較少。我們在1所國家重點工科院校,對419名大學生在入學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別進行SCL-90測評,并比較分析測量結果。目的是更好地了解大學二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大學生入學后心理健康狀況的變化,以期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地為學生提供心理援助。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某重點工科院校2005年9月人學的419名大學生。其中男生375人,女生44人。年齡分布在17~22歲。對他們在2005年就讀大學一年級期間和2006年就讀大學二年級期間分別進行了SCL-90測試。

1.2 方法 本次調查問卷選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采取團體測試形式,給予統(tǒng)一指導語。該量表共有90個項目,量表分為10個因子。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其他。實行4級評分制。

1.3 統(tǒng)計分析 使用SPSS13.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

2 結果

2.1 大學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分數(shù)檢出率采用4級評分,以各因子分數(shù)大于等于2.00分為不健康狀態(tài),低于2.0。分為健康狀態(tài),統(tǒng)計這批學生一年級時的心理健康與不健康之人數(shù)及百分比。

大學一年級學生在強迫癥狀、人際敏感維度的檢出率比較高。

2.2 大學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健康與不健康的性別差異。

男生在軀體化、抑郁、敵對和陽性癥狀項目上的檢出率顯著高于女生。在其他維度上沒有顯著差異。

2.3 大學一、二年級學生心理健康各維度健康與不健康差異比較。

學生進入二年級后,在抑郁、敵對和其他3個維度上不健康狀態(tài)顯著高于大一時期,在其他維度上差異不顯著。

2.4 2001~2006學年,不同年級學生心理咨詢來訪人數(shù)比例(%)比較。

近幾年,大學二年級學生心理咨詢來訪率出現(xiàn)高于其他各年級的趨勢。

3 討論

在心理咨詢工作中發(fā)現(xiàn),近幾年,大學二年級學生心理咨詢來訪率出現(xiàn)高于其他各年級的趨勢,提醒我們關注二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本組應用SCL-90研究表明,大學二年級學生在抑郁、敵對和其他3個維度上不健康狀態(tài)顯著高于大一時期,在其他維度上差異不顯著,結合心理咨詢的實踐分析,大學生剛入學的適應壓力一般隨時間變化能夠得到緩解,但進人二年級后,影響心理健康水平的人格因素、長期積累的心理問題以及成長性問題開始凸顯,也可能源于第一年的心理癥狀不明顯或未解決的適應問題累積到第二年。二年級學生心理咨詢的問題主要集中于人際交往和情感問題,這與李江雪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學生經(jīng)過一年的努力,自己在群體競爭中的地位與角色、人際支持狀況、學習投入產(chǎn)出率等比一年級時更影響自我認知,易出現(xiàn)抑郁和敵對情緒。我們還發(fā)現(xiàn),2003~2004和2004~2005學年,學校在一年級第一學期為全體新生開設了適應教育課程和團體心理訓練活動,兩個年度都出現(xiàn)一年級學生心理咨詢來訪率下降的情況。2005~2006學年,心理適應教育課程移至一年級第二學期,一年級學生心理咨詢來訪率又攀升。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對新生及時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的必要性和效果。

第3篇:兒童心理醫(yī)生范文

【關鍵詞】全空氣系統(tǒng);噪聲;新風

一、工程概況

本工程為吉爾吉斯斯坦伊斯坦貝爾德金礦選礦廠中心控制室,該建筑單體共兩層,地上、地下各一層,每層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地上層包括中心控制室、DCS機柜室、安全監(jiān)視中心、儀表值班室、工程師站以及空調機房等,地下層包括工藝辦公室、工藝交接班室、生產(chǎn)管理信息中心、資料室、會議室和儀表辦公室等。該項目2011年8月份開始投入使用。

二、空調系統(tǒng)概況

1. 空調送回風系統(tǒng):地下層辦公區(qū)域為獨立的冷源空調系統(tǒng),采用全空氣空調系統(tǒng),選用3臺HF120N型柜式恒溫恒濕空調機,每臺制冷量為120kW,送風量為22500m3/h,機外余壓為450Pa,名義輸入功率為47.72kW。正常運行方式為兩用一備,送風先接入送風靜壓箱,再從靜壓箱引出3根1250*630的主風管,送入各空調房間,3根主風管的風量基本平均分配,各為15000m3/h;同樣,回風系統(tǒng)也是用3根1250*630主管先接入回風靜壓箱,再由回風靜壓箱接入機組回風口。

2. 新風系統(tǒng):地下層空調系統(tǒng)選用JC-05型裝配式空氣凈化機組2臺,每臺送風量為5000m3/h,機外余壓為150Pa,設計功率為2.2kW。正常運行方式為一用一備,室外空氣經(jīng)初、中效過濾及活性炭吸附后送入空調回風箱,現(xiàn)場空氣凈化機組的吸風管和送風管規(guī)格均為400*500。

3. 排風系統(tǒng):地下層設置了走廊排風系統(tǒng),排風設備選用型號為DW4-75-11No5.6的屋頂離心風機2臺,每臺排風量為4000 m3/h,風壓為196Pa,功率為0.8kW。正常運行方式為一用一備,排風系統(tǒng)吸入段管徑為630*320,排出段的總管的管徑為DN630。

4. 送回風方式:各房間的氣流組織方式為上送上回,房間的一側為散流器頂送風,另一側為單層百葉風口頂回風。

5. 室內設計參數(shù)

6. 空調系統(tǒng)運行現(xiàn)狀

使用單位提供了一臺空調機組運行時的測試數(shù)據(jù)(見圖1),從圖中的數(shù)據(jù)可看出,地下層辦公區(qū)域空調系統(tǒng)自2011年5月份投入運行以來,即使是只運行一臺機組,一些辦公室的噪聲也處于超標狀態(tài);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如果是按設計運行方案,2臺同時運行,噪聲超標問題更加突出。另外,有些辦公室的人員有缺氧的感覺,呆在室內超過1小時就會覺得胸悶難忍。

三、存在問題分析

1. 辦公區(qū)域噪聲問題:通過設計資料核算,按設計方案2臺運行,從靜壓箱引出的3條主風管上安裝了微穿孔板消聲器,送風速度均為5.29m/s,每個風口的送風速度均為2.9m/s,可以判斷設計選用的風管管徑和風口規(guī)格都是符合系統(tǒng)運行要求的,不至于產(chǎn)生送風氣流噪聲,對機房噪聲也有一定的隔絕作用。而設計中的回風系統(tǒng)沒有設置消聲器,以及送、回風口的布置方式,才是造成機房設備噪聲傳入辦公區(qū)域的關鍵,因為,在主風管上直接接風口與在主風管上接支風管、支風管再接風口,產(chǎn)生的噪聲結果是不一樣的,從各個房間噪聲的監(jiān)控可以看出,風口通過支管接出的房間噪聲比風口直接從主風管接出的房間噪聲要低的多,同樣,如果回風口的布置方式也改為經(jīng)過支管再接入主回風管,房間噪聲問題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控制。

2. 新鮮空氣量不足的問題:從設計資料核算,設計新風量為5000m3/h,室內排風量為4000m3/h,再考慮室內稍微保持點正壓,新風系統(tǒng)和排風系統(tǒng)是能夠達到平衡的,同時,設計新風量是能夠滿足室內人員的衛(wèi)生要求的。問題的關鍵是:從現(xiàn)場查看的情況發(fā)現(xiàn),分別打開裝配式空氣凈化機組后,發(fā)現(xiàn)中效過濾器安裝在風機的吸入段,機組的初效過濾段和中效過濾段內的濾塵網(wǎng)嚴重積塵,運行中的機箱內,幾乎沒有新風流動的感覺。而且根據(jù)使用單位介紹,空調機組的過濾器,由設備供應商每年清洗一次,而該空調設備的“安裝使用說明書”的維護及保養(yǎng)說明中,則要求“每周用中性清潔劑清潔濾塵網(wǎng)一次,在陰涼地方晾干。若太臟時清潔次數(shù)可多些。若濾塵網(wǎng)堵塞,空氣吸入不夠,將導致性能惡化甚至機組故障?!焙苊黠@,由于濾塵網(wǎng)嚴重積塵,導致室外新風幾乎無法被裝配式空氣凈化機組吸入,當然室內人員就會感覺到新鮮空氣量不足。同時,各風口的風量分配也存在嚴重不平衡的問題,這樣,即使總新風量問題解決了,也有某些房間會因為風口送風量不足而導致新鮮空氣量不足。

四、解決問題的建議:

1.辦公區(qū)域噪聲問題:

(1) 空調機進、出口的送風靜壓箱(長*寬*高=10880*1500*630)和回風靜壓箱(長*寬*

高=11650*1650*2100)內貼50mm厚的超細玻璃棉,改為消聲靜壓箱。

(2) 考慮到回風消聲靜壓箱的消聲能力有限,還不能滿足空調房間對噪聲的要求,所以,

在接入回風消聲靜壓箱之前的三根回風主風管上加裝微穿孔板消聲器,規(guī)格與送風總管上的微穿孔板消聲器相同。

(3) 中間位置送風主管上的風口全部改為經(jīng)過支風管連接,盡量避免在主風管上直接送

風管與風口的連接。

(4) 回風口也盡量避免與回風主管直接開回風口。

2.新鮮空氣量不足的問題:

(1)更換柜式恒溫恒濕空調機和裝配式空氣凈化機組上的初效、中效過濾器上的濾塵網(wǎng)。

(2)由于新風吸入管段轉彎多,經(jīng)計算,新風吸入段的阻力已經(jīng)達到150Pa,而送風管段的阻力也有約100Pa,所以,裝配式空氣凈化機組150Pa的余壓要克服吸風段和送風段的阻力是有困難的,有必要在新風吸入管段上增加風量為5000m3/h,余壓為140Pa,功率為0.75kW的低噪聲柜式離心風機作為接力風機。另外還需要將配式空氣凈化機組的風機段與中效過濾段調換位置,因為中效過濾段通常應該裝在風機的正壓端。

(3)各房間的送風方式為帶調節(jié)閥的散流器頂送風,隨機拆下部分散流器面板觀察時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所安裝的散流器調節(jié)閥存在調節(jié)裝置無法固定的質量問題,才導致了各房間的送風量嚴重不平衡,所以,要求取消散流器調節(jié)閥,改為在接送風口的支管上設置風量調節(jié)閥,并且重新調整各房間的送風量。

(4)要求空調排風系統(tǒng)應處于正常運行狀態(tài),因為排風系統(tǒng)是與新風系統(tǒng)互相平衡的,只有排風量得到保證,新風才可能順利加到空調送風系統(tǒng)中。

第4篇:兒童心理醫(yī)生范文

我現(xiàn)在就讀于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兒童教育發(fā)展專業(yè),當我在課程表上看到教育心理學主講老師張梅玲的名字的時候,我高興得差點叫了起來,我們全班同學都在期盼著教授的到來。

這天我們很早就來到了教室,可教授比我們來得還早,教授身穿一套黑色服飾,一條紅色的飄巾系在脖子上,格外引人注目。

她講課的風格傾倒了我們所有聽課的同學,一上午老師競沒有休息,午休的時候同學們把教授團團圍住,尤其是做了媽媽的女同學,尤為關心老師是如何把自己保持得這樣年輕的,大家對教授的衣著品位和良好的心態(tài)表示欣賞。

為了能對教授有個更全面的了解,我決定對教授進行一次專訪,當我把想法說給老師聽的時候,她欣然同意了,并且主動安排了專訪時間。

同行們都知道張教授是心理學專家,1960年在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畢業(yè)后在中科院心理所一干就是46年,她的一生都傾注在了心理學研究方面。

張梅玲教授是我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現(xiàn)代小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授給我們主講的是教育心理學,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家長中都流傳著一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睘榱四軐崿F(xiàn)家長望子成龍的愿望,各種特長班、補習班接踵而來,而且多數(shù)家長在沒有完全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就在盲目為孩子做選擇,結果是勞民傷財,沒有達到想象中的效果。

目前在中國家長中這樣的問題愈演愈烈,不僅在中小學,現(xiàn)在幼兒園孩子的家長就開始對孩子進行一些課程的灌輸,三四歲的他們被迫放棄了玩具、游戲,失去了童年的快樂。在歷屆“兩會”上都有不少有識之士呼吁幼兒期是一個孩子健全人格發(fā)展、奠定基礎的時期,這一時期良好的教育將對幼兒以后一生的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

怎樣的教育觀念更符合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實際呢?我和張教授就這樣的問題開始了我們的談話。

《心理醫(yī)生》雜志:張教授,請您告訴我們應如何理解幼兒教育就是快樂的教育?

張教授:很高興接受你的采訪,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幼兒教育是快樂的教育,我們應該明確對一些問題的認識,第一是對教育的認識,教育功能首先要有雙重性,教育承擔著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和促使人自身全面發(fā)展的功能。另外教育還具有過程性和生態(tài)性。其中教育的生態(tài)性又包括差異發(fā)展、和諧發(fā)展、快樂、互動和合作。其次教育具有智慧性、傳承性和體驗性。第二是對幼兒教育的認識,幼兒教育是對人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礎的教育。這主要體現(xiàn)在幼兒發(fā)展的迅速性、幼兒發(fā)展的可塑性和好習慣好人生三個方面。第三是對學習的認識。學習是經(jīng)過經(jīng)驗和練習所引起的人的行為與傾向的持久變化,學知識長智慧。第四是對兒童的認識。那么兒童是誰?我們的回答是,兒童就是兒童自己,兒童就是要玩耍,就是要快樂,兒童的成長就需要教育。

《心理醫(yī)生》雜志:張教授,您最近出版了一本《心理致勝》的書,您是搞兒童心理的,可是您寫的卻是教育的問題,您作為一名研究心理學的專家,是如何轉到教育方向的呢?

張教授:這說起來有兩個方面,主觀方面,我比較喜歡兒童,而且我學的是兒童心理,兒童心理研究本身就和教育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中科院引導我們要走出象牙塔,要走向應用化,走到實踐當中去,搞研究的人不能單單在實驗室里搞。那我本身是研究兒童思維的,走到實踐當中,就是走到小學教學當中去,也就是走向教育了,這樣心理學和教育學就聯(lián)姻了。

在跟教育的結合中,對我來說,也有很多困難,有很多煩惱。在這二十多年中,我覺得我碰到了許多非常好的老師,中國的老師真的是非常的可愛,非常的認真,也非常的真誠,老師們給了我很多的關懷和支持,給了我力量。因此到現(xiàn)在為止,我一直在做一些教育學和心理學結合的事情,做一些對教育對孩子有用的事情,因為教育首先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心理的發(fā)展過程,這就是心理學范疇內的問題。

人一輩子做不了很多的事情,能夠在某個領域里深入研究,做一件對社會有用的事情就好了。我認為一個人能做對孩子有用的事情,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因為孩子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那么,我這本書就是對教育的思考,在實踐當中發(fā)現(xiàn)了教育該怎么做,《心理致勝》上都有寫,三個發(fā)現(xiàn)和三個規(guī)律,這是在實踐當中發(fā)現(xiàn)的。理論都要從實踐中來。這本書,很多老師都非常喜歡的。喜歡的原因是什么呢?他們認為,讀這本書對她們有用,為什么有用呢?因為書上的東西都是從實踐中來的,不是空洞的理論。所以,我想我能從心理學走到教育,老師們給了我很多的力量。

《心理醫(yī)生》雜志:現(xiàn)在社會上有很多人在說起跑線的問題,說不要輸在起跑線要贏在起跑線,很多家長也不停地讓孩子學這個班那個班,讓孩子感到很累,那么,您對這個問題有什么思考和建議呢?

張教授:這個起跑線問題的最大困難就是,我們成年人包括很多爸爸媽媽很多老師的理念沒有跟上。我們想要讓孩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贏在終點線的話呢,我們首先要教育大人,而不是教育孩子,為什么說要教育大人呢?

因為大人的行為是孩子的未來。對孩子來說,大人你叫他死讀書,他就死讀書,你叫他玩得很開心,他就玩得很開心,你叫他不能玩,他就不能玩了。因此,我們要教育大人,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是,讓大人要認識到孩子是誰。孩子是誰,這里有三重含義。首先,孩子是他自己,他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我們要尊重孩子,要尊重孩子的選擇,給孩子自由。中國的家長,往往是說得太多,聽得太少,給孩子最大的愛,其實就是尊重。什么叫尊重呢?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選擇。具體來說,就是我們的家長要蹲下去跟孩子說話,另外,不但要蹲下去跟孩子說,還要蹲下去聽孩子說。因為孩子的想法跟大人是不一樣的,不能用大人的想法替代孩子的想法,這是我們在教育當中經(jīng)常會碰到的問題。我們的家長常常不太明白,孩子其實更看重你是如何做的。很多時候,大人常常用大人的語言說,孩子一是不愛聽,再者他也聽不懂大人的那些話。其實,家長愛讀書,孩子也會愛讀書,你很愛微笑,孩子也會愛微笑。因為孩子最早的學習就是模仿學習,在沒有上學以前,他能模仿的最親的人,就是他的爸爸媽媽,他的爸爸媽媽如何做,就是種無聲的教育。家庭的氛圍,家庭的人際關系,都是無聲的教育。家庭氛圍好的,孩子脾氣不會太差。我們老是怪孩子有很多壞毛病,實際上,基本上都是家長沒有做好,家長如何做,孩子就會如何做。今天我們要做的,就是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

《心理醫(yī)生》雜志:看來教育家長是很重要的工作,那么,在您看來,我們現(xiàn)在做這樣的工作,有些什么樣的要求,有些什么有利條件,又存在什么困難?

張教授:現(xiàn)在做教育家長的工作的有利條件有:首先,國家很重視教育,尤其重視學前教育;其次,現(xiàn)在家長的年齡段基本在30歲左右,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第三,現(xiàn)在我們的社會上,有很大一部分人非常熱哀于搞教育,他們非常有奉獻精神。這些是有利條件,但這個工作真正要開展起來,難度還是很大。這個難度在什么地方呢?就是雖然我們的教育已經(jīng)有了很大發(fā)展,但我們的社會大環(huán)境還不太理想,跟國外的環(huán)境比起來還是有差距。另外,我們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住的大多是樓房,缺少以前那種可以通過孩子間的互相交往來順利成長的環(huán)境。第四,目前大多數(shù)家庭的經(jīng)濟條件都還不錯,對孩子也比較嬌慣,給孩子太好的物質條件。其實孩子玩具太多不是好事,會分散他的注意力。他玩玩這個又玩玩那個,不像以前一個玩具可以玩很久。第五,目前不少孩子,爸爸媽媽都要上班,工作壓力也很大,有相當一部分孩子是爺爺奶奶在帶,爺爺奶奶的教育理念比較老。當然,從工作角度來講,我們很多人都想搞教育,但對如何搞,就比較缺乏經(jīng)驗,包括家庭教育,都搞得很少。

所以,這個工作目前在我們國家還處于摸索階段,在這個階段,就需要我們的從業(yè)人員有更多的反思,逐步把我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家長教育和幼兒園教育達到一致性,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等等。孩子是國家的未來,需要我們付出很大的耐心和熱情。

《心理醫(yī)生》雜志:您就教育事業(yè)未來的發(fā)展有什么樣的解讀?

張教授:某種意義上來講,人生要有所奉獻,如果要掙錢,就不要去搞教育,做別的生意掙錢還更快些。一個人活著,總想為社會做些貢獻。搞教育的人,前途是美好的,但一定要一步一步好好走。我們首先應該相信,社會也好,教育也好,肯定是往前走的。我們對未來是很有信心的。但未來的到來,不是靠說,是要靠我們每個人腳踏實地地做。

第5篇:兒童心理醫(yī)生范文

――(美)拉爾夫•納德

一位兒童心理醫(yī)生告訴筆者,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父母憂心忡忡地前來咨詢,抱怨自己的孩子在學??荚嚊]考好,擔心他會被同學笑話;孩子長得太胖了,以后會不會自卑;轉到新環(huán)境了,不適應怎么辦……

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問題,父母擔心固然有他們的道理,可是,孩子們也并不都是紙老虎。每個孩子內心都有一個“自我?guī)椭到y(tǒng)”,加上父母適當?shù)闹敢徒逃?,孩子應對挫折和失敗的能力完全可以大大提高,微笑面對困難說“小菜一碟”并不是難事。

孩子的生理、心理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發(fā)展完全,不同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特點和局限。家長們了解孩子心理發(fā)展的階段變化,對孩子的教育適時作出調整,無疑會事半功倍。

鏡頭一

樂樂兩歲多了,這段時間正搖搖晃晃學習走路。上個禮拜,樂樂一邊玩一邊走,摔倒在地上,大哭起來,伸手向媽媽求助。但媽媽沒有立即去抱她,而是鎮(zhèn)定地站在原地向樂樂招手,并鼓勵她:“樂樂最勇敢,快過來,媽媽給你一個擁抱?!睒窐泛蹨I,但臉上露出了笑容,很快爬起來,沖向媽媽的懷抱。媽媽一把抱住樂樂,稱贊她:“果然是個勇敢的孩子!”

點評:幼兒期大約在1~3歲,這一階段是兒童心理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轉折期,是真正形成人類心理特點的時期。兒童在這一時期學會走路,開始說話,出現(xiàn)表象思維和想象等人類所特有的心理活動。該階段的孩子努力獲得自主感,同時克服羞怯和疑慮,不滿足于停留在狹窄的空間內,而是渴望探索新的世界。因此,家長在這一階段應當積極鼓勵孩子面對各種挫折,培養(yǎng)良好的自理能力,這對孩子進人社會后的生活態(tài)度有重要影響。

鏡頭二

四歲的東東放學后見到媽媽就號啕大哭,老半天才止住眼淚,委屈地道出原委:“今天的手工比賽沒有得到老師的卡通貼紙獎品。媽媽,以后你幫我做手工吧?!眿寢尶扌Σ坏?,東東大聲嚷嚷道:“很多小朋友都有,我怎么就沒有?”媽媽耐心地說道:“媽媽有時候工作也做不好,那我是不是也應該去找爸爸,讓他幫我完成任務?”東東不說話,搖了搖頭。“東東,如果你是老師,小朋友的手工做得不夠漂亮,你會給她卡通貼紙嗎?”東東又搖了搖頭?!白约旱氖虑橐约邯毩⑼瓿桑淮巫龅貌缓?,可以多嘗試幾次,失敗也不可怕,要對自己有信心,媽媽相信你下次肯定能拿到貼紙。”

點評:學前期(3~6歲)左右的孩子有著“自我中心”的特點,即從自我的角度去解釋世界,很難從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同時,這一階段的孩子有著積極的主動性,樂于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孩子進入幼兒園,與同伴游戲以及活動的時間大大增加,遇到挫折的機會也相對多了起來。建議家長們在這一階段適當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自己的一些事情,同時試著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從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嘗試理解他人。

第6篇:兒童心理醫(yī)生范文

迷失的花季少年

近年來,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正日漸顯現(xiàn),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2014年8月,福建莆田14歲留守少女產(chǎn)子的新聞讓人痛惜。8月16日凌晨,福建莆田兒童醫(yī)院接治了一名因肚子痛看急診的女病人小楊(化名),小楊身邊有男朋友小蔣陪同。據(jù)小楊說,她18歲,已經(jīng)懷孕8個多月,醫(yī)生于是讓她住院觀察。然而,在小楊辦理入院手續(xù)時,護士發(fā)現(xiàn)她身份證上顯示的年齡為14歲,尚為未成年人。院方很重視,在小楊順利產(chǎn)下一名健康男嬰后報了警。隨后,孩子的父親小蔣被警方傳喚。

一個滿臉稚氣的孩子在不經(jīng)意間當了媽媽,面對媒體的探詢,小楊怯怯地解釋說,她一直以為自己月經(jīng)不調,直到懷孕7個多月才知道“有了”。

孩子的父親小蔣20歲,四川人,在福州打工。兩人是在一年多以前認識的,不久就同居了。小楊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7個多月后,到福州找到小蔣,兩人決定做人流手術,可1.2萬元的高昂費用讓他們望而卻步。而且,醫(yī)生也告訴他們,做人流可能有生命危險。無奈之下,小楊才決定生下孩子。

女孩在成長的過程中,任何生理、心理上的反應都應該第一個告訴母親,而小楊懷孕7個月了卻渾然不覺,發(fā)現(xiàn)懷孕后也不敢告訴父母,只因其父母長年不在身邊。她是一名留守兒童,父母遠在上海做生意,她跟外婆住在福建老家,平時很少有機會跟父母見面,只是偶爾電話聯(lián)系。

像小楊這樣早戀的留守兒童不是個案,媒體上相關報道不斷:重慶江津15歲留守女孩早戀私奔,媽媽無奈辭職陪伴;武漢留守女孩早戀退學;四川廣元14歲女孩早戀遭家人反對躲進“男友”家……這些案例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當事女孩都是留守兒童。因缺少父母關愛,留守兒童沒有安全感,特別是正處在青春期的女孩,生理、心理上的巨大變化都讓她們渴望父母關愛。缺少了這份關愛,她們就會從別的地方尋找,假如正好碰上一個關愛她們的男性,就會發(fā)生早戀。

如果說這些女孩的早戀還只是讓人痛惜的話,發(fā)生在廣東省東源縣一名留守女童身上的悲劇則讓人觸目驚心。

正值暑期,在廣東省東源縣打工的楊某夫婦,將孩子們從廣西老家接到了身邊。平時他們上班,孩子們在家里玩。有一天,楊某回家發(fā)現(xiàn),自己9歲的女兒媛媛躺在樓梯口,腦后有一攤血跡,而11歲的兒子生生正用拖把清理血跡。楊某當即將昏迷不醒的女兒送到醫(yī)院。醫(yī)生檢查后發(fā)現(xiàn),媛媛有13根肋骨骨折,左肱骨骨折,右肺挫傷,腦震蕩并伴重度貧血,生命垂危。進一步檢查醫(yī)生還發(fā)現(xiàn),媛媛左肱骨和部分肋骨骨折的地方已長出骨痂,說明媛媛在三周前已經(jīng)受傷。除了骨折,媛媛臉部、腿部、背部總計有10多處刀傷,傷口暴露,肌肉已變硬,均為陳舊性外傷。因受傷時間較長,媛媛左肱骨和肋骨骨折處已經(jīng)畸形愈合,不能通過手術矯正,只能恢復治療。而即使恢復治療的效果非常理想,這個9歲女孩的左臂也將落下殘疾,正常活動會受到影響,胸部也會變形。

由于事發(fā)蹊蹺,醫(yī)生報了警。女孩的母親楊某這才不得不道出一個驚天秘密:媛媛是被她11歲的哥哥生生打成這樣的!

面對警察,生生承認是他打了妹妹,原因是妹妹經(jīng)常和他爭搶東西,不聽話,不愿意做家務,搞得他很“惱火”,于是他就用刀劃媛媛的臉、背和腿部,用刀背或木棒敲打她。他明確表示恨妹妹。

據(jù)生生的母親說,生生不僅毆打妹妹,還經(jīng)常對家人施暴。他曾經(jīng)用木棍毆打奶奶,將奶奶額頭打腫。楊某責備他,還被他拿菜刀威脅。楊某無奈地說:“孩子們不愿意跟我們交流,甚至話都不太愛說,對我們刻意回避。”

心理醫(yī)生初步判定,生生已經(jīng)有暴力傾向。作為留守兒童,生生在老家經(jīng)常受到表哥和同學的暴力欺負,但得不到父母的安慰、關愛與幫助,久而久之,導致他內心十分脆弱,需要用暴力來偽裝自己,所以才去欺負更為弱小的妹妹。

發(fā)生在留守兒童身上的悲劇遠不止上述幾個方面。2014年春節(jié)前夕,安徽省望江縣9歲留守兒童自縊身亡的慘劇讓人痛心惋惜。

據(jù)有關媒體報道,自縊的少年小林父母離異,都長年在外打工,小林從小跟外公外婆生活在舅舅家。2014年1月20日,小林放寒假當天,大部分同學都有家長陪同去拿成績單,而小林卻形單影只。他成績不好,語文只考了40多分,情緒有些低落。恰好,那天小林的媽媽給外婆打電話說不回家過年了。外婆告訴小林這個消息時,一家人正在吃晚飯。當時小林并無異樣,只是一個人默默地吃飯,眼睛直勾勾地望向廁所。不久,外婆洗碗出來時發(fā)現(xiàn)小林不見了。等她找到小林時,他已經(jīng)用一根編織網(wǎng)兜的塑料繩在廁所里上吊自殺。

家人遍尋小林生前的生活、學習用品,沒能找到他最后留給這個世界的只言片語。在千家萬戶喜迎新年的時刻,這個9歲男孩卻悄無聲息地離開了人世。

其實,當我們搜索一下有關留守兒童的新聞,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的慘劇并非偶然。2008年,安徽某地一名12歲少年在祠堂附近自縊身亡,遺書稱想念外出打工的父母;2010年,陜西扶風5名小學生喝農(nóng)藥自殺,其中4名是留守兒童;2011年,西安藍田一名10歲留守兒童喝農(nóng)藥自殺……

中國香港大學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正值青春期的農(nóng)村留守兒童產(chǎn)生自殺念頭的概率高于正常兒童。一幕幕慘劇,不僅是一個個家庭之痛,更是全社會之殤!

孩子心事有誰懂

“從我記事起,就很少和他們見面。每當看到別的孩子在父母懷里撒嬌時,我心里都會很難過。我多希望父母能陪在我身邊,哪怕我犯錯了他們罵我,甚至拿棍棒‘修理’我。我不愿意一個人躲在被子里偷偷哭,也不愿意一個人待在空蕩蕩的家里……”這段話摘自一名留守兒童的日記,表達了留守兒童的共同心聲。調查顯示,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處在從少年向青春期過渡的特殊時期,他們的心理變化是復雜而微妙的,特別需要父母的陪伴。然而,許多父母想得更多的卻是如何掙錢養(yǎng)家、改善生活,很少關注自己外出打工后,孩子在沒有爸爸媽媽陪伴的深夜里幼小的心靈會承受怎樣的煎熬,在看到同伴們和父母快樂玩耍時會忍受怎樣的酸楚。

因缺乏來自父母的親情呵護與家庭教育及監(jiān)管,許多兒童過早地承受了成人社會的各種壓力,如內心的寂寞與憂傷,生活上的不便與周圍的歧視,意外的人身傷害,等等。由于缺乏親情的滋養(yǎng),這些幼小心靈有的變得消極、孤僻,有的變得任性、暴躁,在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現(xiàn)嚴重問題。據(jù)調查,全國現(xiàn)有留守兒童6100多萬,三成留守兒童有自我封閉、抑郁等傾向,超過一半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最為突出的是因缺少溝通而性格內向孤僻,以及未能及時矯正所導致的心理疾病。廣東12歲留守少女菲菲患精神分裂癥,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菲菲9歲那年,父母外出做生意,她被留在肇慶老家與奶奶一起生活。菲菲乖巧懂事,從不叫人操心。父母把她留在家里很放心,很少回家探望,連電話也很少打??蓛赡旰?,菲菲在悄悄地發(fā)生變化,她變得內向、不愿與人交往,經(jīng)常發(fā)呆、注意力不集中,面對陌生人以及陌生環(huán)境感到緊張、害怕,經(jīng)常無故曠課,還對家人大發(fā)雷霆,拒絕跟母親交流,表現(xiàn)出對母親的仇恨情緒,甚至打罵母親和奶奶。經(jīng)專業(yè)機構診斷,菲菲患了精神分裂癥,其行為及心理異常與她的“留守”經(jīng)歷有密切關系。因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都面臨挑戰(zhàn)。親情的缺失使孩子變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這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據(jù)近年的研究報告顯示,留守兒童患精神分裂癥的概率明顯高于與父母一起生活的兒童。

因疏于管教而性格偏執(zhí)、容易沖動也是留守兒童較為普遍的心理問題。兩年前發(fā)生在山東菏澤的16歲留守少年汪某以暴力手段兩天三次搶劫的案例,曾引起廣泛關注。在我國廣大農(nóng)村,擔負著隔代教育使命的祖輩們,大多受教育程度很低,觀念陳舊,且不說輔導孩子學習,就是其教育內容和方法也是與時代不合拍的。祖輩大都溺愛孩子,極易導致孩子任性、唯我獨尊,尤其有些老人,當孩子犯了錯誤以后還愛護短,會進一步導致孩子排斥父母或其他人的批評與管教,形成偏執(zhí)性格。這種性格的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后,因情緒欠穩(wěn)定,意志薄弱,面對形形的誘惑,很容易情緒失控,沖動行事,甚至對周圍人產(chǎn)生戒備和敵對心理,出現(xiàn)攻擊。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北流市曾連續(xù)破獲兩個團伙搶劫案件,涉案嫌疑人近20名,全是“90后”。其中一個11人搶劫團伙,部分成員沾染了吸毒惡習,為購買先后搶劫10余次。而涉案嫌疑人均曾是留守兒童,其中大部分由祖輩帶大。

此外,因缺乏關愛而自卑無助、內心迷茫、自暴自棄,也是留守兒童常見的幾種心態(tài)。父母不在身邊讓留守兒童感覺失去了依靠和保護,容易產(chǎn)生自卑及孤獨無助心理,有的孩子會自暴自棄,不思進取,逃學甚至輟學,以致過早地踏入社會。小祥是湖北鄂州的一名農(nóng)村留守兒童,在當?shù)厣闲W五年級。前不久,小祥的老師給他遠在重慶打工的父母打電話,讓他們回家一趟,因為小祥要輟學。老師說,小祥逃課已經(jīng)不是一天兩天了,每天都是被奶奶“押”著去上學,但還是經(jīng)常中途一下課就不見了人影。老師找他談心,他低著頭說:“我反正成績不好,讀下去也不會有出息,還不如讓我出去闖闖?!闭f這些的時候,小祥一直用手指捻著衣角,似乎在掩飾內心的自卑、無助與迷茫。老師責怪家長只知道掙錢不關愛孩子,家長卻十分委屈:“我們隔三岔五給他寄衣服寄文具,難道還不夠關愛嗎?”小祥的奶奶也很委屈:“我天天起早貪黑給他做一日三餐,一天來回幾趟接送,對他還不夠關愛嗎?”老師說:“孩子不是小貓小狗,給他們吃飽穿暖就行,他們還有高級需求,比如朝夕相處的陪伴、一個溫暖的眼神、一個親昵的撫摸、一個肯定的點頭、一句鼓勵的話……這些都是留守兒童渴望得到的?!?/p>

親情撫慰是良策

當代著名教育專家孫云曉說,孩子的成長特點,是年齡越小情感支持系統(tǒng)要求越高,父母的關注與呵護任何人都無法替代;親情是孩子最好的情感支持系統(tǒng),是孩子一生的心靈牛奶。

一項有關留守兒童的調查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最大的心愿就是與父母團聚,不再做留守兒童。這些孩子最期待五類關愛:

情感交流 在留守兒童的書信中,“孤獨”和“思念”等字眼出現(xiàn)頻率最高。他們最需要的是情感上的交流。而大多數(shù)父母關心的只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身體上的健康,以及人身安全問題,很少關注孩子情感上的需求。

道德引領 處在道德成長關鍵期的留守兒童,在遠離父母、監(jiān)管不到位的情況下,很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他們容易偏離健康的生活追求和道德準則,不知不覺中,身上原本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問題就會加重或催化,成為真正的問題。

學習輔導 特別是雙親在外的留守兒童,他們大都表示,做功課遇到“攔路虎”時,爺爺奶奶和身邊其他人大都難以提供幫助。這也是許多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不佳的原因之一。他們渴望有人及時給他們釋疑解惑。

生活照顧 多數(shù)留守兒童由祖輩照料,老人年紀大了,照顧多有不周。這些孩子在生活方面還是存在某些困難,需要得到精心照顧。

安全保護 撤鄉(xiāng)并鎮(zhèn)以來,不少偏遠地區(qū)的鄉(xiāng)村小學被撤并到中心校,孩子上學路途遙遠,交通不便,而留守兒童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祖父母年老體衰,接送就成了問題,孩子的安全自然受到影響。

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教授姜勇認為,正確的早教和及時的心理疏導,能使孩子人格健康。要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一是父母要樹立起對下一代健康成長的責任意識。多利用現(xiàn)達的通信工具與孩子進行交流;多關注孩子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除了盡量多爭取時間回家與孩子團聚,父母還應及時了解子女的心理狀態(tài)。一方面利用書信或電話定期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讓孩子感到父母的關愛、家庭的溫暖,另一方面向老師和臨時監(jiān)護人及時了解孩子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情況。家長也可適當改變外出務工方式,夫妻兩人盡量不要同時外出務工,或一方可選擇就近在本地務工。

二是學校應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經(jīng)常組織留守兒童參與文娛活動,充實業(yè)余生活,多與他們溝通交流,讓他們融入集體,消除他們的孤獨感、自卑感,減少留守兒童情感上的斷層與真空。有條件的學??沙闪⑿睦碜稍儥C構,開設針對青少年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心理課程,專設心理教育教師,共同對兒童的顯性和隱性心理壓力進行疏導,引導留守兒童順利度過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三是農(nóng)村基層組織或社區(qū)組織應積極參與。充分利用假期或家長回家的時機,采取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交流等形式,在管理機制上督促家長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與成長,共同構建留守兒童的社會化教育和監(jiān)護體系,起到溝通家庭、學校與孩子之間關系的橋梁作用。

第7篇:兒童心理醫(yī)生范文

加拿大的小學一般只有上午有課,下午則由家長安排孩子上興趣培訓班。作為新移民,葉榛奇的父母工作很忙,下午通常由爺爺帶他到鎮(zhèn)上最大的綜合圖書館去,閱讀自己喜愛的圖書或參加各種免費的培訓講座。

圖書館不僅有為兒童專設的“兒童館”,配有數(shù)萬冊的插畫圖書、音畫圖書和立體標本圖書,還不定期地為小讀者舉辦各種有趣的講座,如陶藝捏塑、立體拼圖、賽車船模組裝、幻想畫創(chuàng)作等。老師由義工擔當,不只學費全免,連上課時所用的材料都由老師提供。在圖書館浸泡久了,9歲的葉榛奇有了一個新想法:我也想當義工,為大家服務。他們接不接受小朋友當義工呢?

一問,孩子也有當義工的,只要年滿5周歲,就可以申請在圖書館當義工了。英文水平不過關的,可幫助“兒童館”更小的孩子整理玩具和圖書,引導他們上洗手間等。有一定英文基礎的,則會在父母的幫助下,為兒童館的圖書編寫母語與英文對照的“檢索目錄”。這些年,加拿大已成為亞洲人技術移民的首選之地,圖書館的雙語檢索資源明顯不足。葉榛奇就為兒童館新購入的1000多冊圖書做一個中英文互譯的補充名錄,為此館長還特別舉行了一個頒獎儀式,表彰他為圖書館所做的貢獻。

不久,葉榛奇又加入了圖書館組織的“業(yè)余朗誦小隊”。原來,加拿大的公益性圖書館還有針對高齡讀者的一項特殊服務:館方定期送書去老年公寓,為老人送上“精神食糧”。由兒童義工組成的“業(yè)余朗誦小隊”,為老人帶去了歡聲笑語,讓他們重新體驗到久違的溫暖。孩子的年齡通常在8-12歲之間,除了為孤獨的老人們朗讀書刊外,還為老人們表演小魔術、小話劇和歌舞。移民的孩子還會帶來展示自己國家人文特色的圖書和禮物。來自山東的葉榛奇就帶來了沂蒙剪紙、走馬燈和一個折疊式臉譜風箏,引起了老人們的濃厚興趣。

孩子也能當義工,是加拿大的一個傳統(tǒng),是為了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回饋社會的習慣?!按壬撇皇歉蝗说氖?,也不是閑人的事,慈善是每個人的事?!边@是加拿大社會形成的一個共識。家長們普遍認為,孩子從小有當義工的經(jīng)歷,會為他們的成長至少帶來以下好處:凡事懂得為他人著想,不那么“自我中心”;關注弱勢群體,分析事物有全局觀念;樂觀向上,因為“殘疾人和老人都能快樂地跳舞和歌唱,一個孩子有什么理由悲觀失望”?

兒童心理學家的研究顯示:做一次義工產(chǎn)生的正面心理效應,抵得上孩子長大后看8次心理醫(yī)生。

據(jù)葉榛奇的爺爺反映,葉榛奇成為“小義工”后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他以往的思維常常是:“為什么沒人來幫我?我為什么不是最得寵的那個?”現(xiàn)在他的思維變成了:“我可以為你做些什么?我可以幫助你嗎?”

第8篇:兒童心理醫(yī)生范文

這位女記者在書中寫到,法國孩子比美國孩子更有禮貌和修養(yǎng),在豪華餐廳里,她要努力管住自己的小孩不亂扔食物,而法國小孩卻“安靜地坐在座位上用刀叉吃飯”;“法國孩子玩耍時不需要父母陪著,所以他們的媽媽有足夠的精力裝扮自己、做自己的工作?!边@樣的描述讓美國人跌破了眼鏡,羨慕到了極點。那么法國人究竟是怎樣教育孩子的呢?他們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否有值得我們借鑒之處?

法國兒童教育專家馬克·雷諾總結說,幼兒教育有兩個至為關鍵的因素:一是樹立家長權威,善于向孩子的任性說“不”;二是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主能力,鍛造他們的自我個性。

樹立家長的權威

雷諾博士認為,孩子并不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最好的,而教導他們分辨是非則是父母的責任。樹立威嚴,才會讓孩子清楚地意識到規(guī)則和界限。被禁止和拒絕是他們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過程。他們必須學會放棄,并且懂得并非自己的一切要求和愿望都會得到滿足。

雷諾博士補充說,權威和愛并不是矛盾的事情。恰恰相反,兩者是可以共生共存的。正是出于對孩子的愛,我們才設立了種種規(guī)矩,以確保孩子能夠安全健康的成長。事實上,設立界限和規(guī)矩也更能夠幫助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穩(wěn)步前進,贏得自信,培養(yǎng)他們的自我意識和自主能力。缺少了嚴格的管教,孩子反而會感到被忽視和遺棄。

那么,如何培養(yǎng)家長的權威呢?

接受采訪的埃里克和娜塔莉是一對年輕的夫婦。為了正確合理地教育他們3歲的兒子,他們特意去參加了家長培訓班,并將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認真地付諸實踐。埃里克說,其實施行權威最重要的是溝通和交流。當你禁止孩子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你一定要讓孩子清楚他不能做的原因。簡單粗暴、不加解釋的禁止,非但沒有意義,反而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所以,在擺出家長威嚴的同時,一定要向孩子清晰明確地解釋和說明為什么這件事情他不能去做,這個過程不可或缺、十分重要。

娜塔莉的感受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間的共識也必不可少。如果父母雙方一個人告訴孩子“可以”,而另一個人卻說“不”,孩子便不會再服從管教,甚至還會利用父母間的分歧來做壞事。另外,權威在言行一致中才能真正得到樹立和體現(xiàn)。當父母為孩子設立了規(guī)矩,這些規(guī)矩絕不能只應用在孩子身上,父母也必須以身作則去遵守這些規(guī)矩。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樣。

在管教兒子的同時,埃里克和娜塔莉也十分注意拿捏分寸,因為“權威不等于專橫和專制”。如果家長讓孩子感到畏懼,如果他們的命令不合理或有失公正,如果他們連孩子的幽默感和情緒抒發(fā)都要禁止,那么他們的教育就走入了另一個極端。

根據(jù)法國著名的兒童醫(yī)生和兒童心理學家弗朗索瓦斯·多爾托提出的“冒險”學說,在對兒子進行一絲不茍的嚴格教育的同時,這對夫婦也沒有忘記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給孩子留有一定空間的行為自由。“在規(guī)矩之內給予孩子充足的信任和自由,對于他們想象力的培育以及自我意識的養(yǎng)成都十分必要。”雷諾博士解釋說。

培養(yǎng)獨立意識和自主能力

美國幼兒教育強調家長應當給予孩子充足、慷慨、無條件的關愛,盡可能多地陪伴他們,參與他們的游戲,盡量減少對他們的約束,鼓勵他們的天性盡情發(fā)揚,用表揚代替懲罰等等,而法國的教育專家們并不完全認同這些理論。

法國兒童心理學專家瑪麗·呂克醫(yī)生認為,所有小孩子都會想要大人時刻待在自己身邊,而這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們沒有學會一個人待在房間里自娛自樂的本領。

呂克醫(yī)生建議父母不要一直陪孩子做游戲,更不要在游戲時給孩子太多“直截了當”的提示,例如“應該把大象涂成灰色”“應該給布娃娃穿這件衣服”“當心沙發(fā)”等等。當一個孩子太依賴父母的幫助時,他便會對自己失去信心,對周圍世界產(chǎn)生不安全感,從而無法勇敢地探索外面的精彩,也無法形成獨立的人格。

呂克醫(yī)生認為,從3歲起,小孩子就有了獨自玩耍的能力,并且也有了抵御一定程度孤獨感的心理強度。從這個年齡開始,他們的想象力開始萌芽,想象中的世界開始向他們展開。只要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和自由,不去干擾他們,他們可以與布娃娃對話幾個小時,能夠自己編出各種故事。然而,這對一些家長來說可能有些困難,因為通常家長難以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即孩子在沒有他們看護的情況下也可以很好地待著。

那么,如何教導孩子學會獨自玩耍呢?如何幫助他們培養(yǎng)獨處的能力呢?埃里克和娜塔莉在這方面的成功經(jīng)驗也許值得借鑒。

娜塔莉首先向兒子做了清楚的說明:“你可以在我身邊玩,但這不等于說我要和你一起玩?!比缓?,她建議兒子把圖畫本和積木帶到身邊?!凹议L的在場會使孩子感到安心,”娜塔莉解釋說,“其實對孩子來說,家長參與游戲并不比待在他身邊更重要。你可以盡管處理自己的事情,只要時不時地看一下他就好。他也會很自豪地向你展示在沒有你幫助的情況下獨立完成的‘作品’。這時,你一定要向他表示祝賀并且表達你為他驕傲的心情?!?/p>

接下來是要培養(yǎng)孩子獨自待在房間玩耍的習慣。娜塔莉首先確認了房間里沒有“危險物品”,比方說可以被孩子吞掉的小物件等等。然后她向兒子解釋說他已經(jīng)長大了,可以一個人待在自己的房間里。她把兒子最喜歡的玩具放在了房間的某個角落,慢慢地,兒子便愛上了這個“屬于他”的角落。她總是讓房間門保持打開的狀態(tài)。因為心理醫(yī)生證實,房子里的響動會讓小孩子感到安心。最初幾次兒子看起來有些驚慌失措,娜塔莉也按照醫(yī)生的叮囑,沒有馬上塞給他玩具,而是讓他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想要的東西。

每次把兒子單獨留在房間里時,娜塔莉都會鼓勵他:“我對你有信心。相信你會自己找到有趣的事情做。”

“這個年齡的孩子可以獨自玩耍20-30分鐘,所以他每過一會兒就來找你是很正常的。這時你要對他說‘我不陪你了,你看起來玩得很高興,我要準備晚飯’?!蹦人蛘f。

第9篇:兒童心理醫(yī)生范文

我們不是活半仙兒

小魚:你們經(jīng)常被很多人問一個相同的問題吧——“學心理的是不是都會讀心術?能看穿別人的心思?”

惠子:我也納悶了,我的高中同學但凡知道我是學心理的也都是這么一套嗑,我都不想看穿了,我想直接刺穿他們的心!我又不是活半仙兒,又不會算命,拿什么看穿你們的心思??其實社會上很多人對心理學的理解都片面了,大家都只停留在對心理醫(yī)生和心理咨詢這個角度上的理解。真正的心理學遠遠不止這些,心理學的定義叫做研究人和動物心理現(xiàn)象發(fā)生、發(fā)展和活動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在這個大前提下我們學的心理學是一本科學性很強的學科,并非讀心術這么玄乎。

心理學其實包括很多領域,有認知心理學,主要研究有關人類對輸入信息的加工過程,比如感知覺的產(chǎn)生,如何思考,記憶,以及人類邏輯推理的規(guī)律;有發(fā)展心理學,主要研究人類從出生到死亡的動態(tài)發(fā)展歷程,這其中包括了比較常見的兒童心理學,說白了就像嬰兒幾歲會叫爸爸媽媽,都是我們研究的方面,成年和老年也有研究;還有腦神經(jīng)科學,這就比較高級了,我們利用先進的腦神經(jīng)儀器測查認知過程的生理機制,試圖通過生理干預的方法幫助那些有認知困難的人,比如幫助有閱讀障礙、數(shù)字困難的患者。

而社會上大家所了解的那些心理咨詢、心理輔導乃至心理醫(yī)生,僅僅是應用心理學分支下小的不能再小的一個理論分支。比如我,我的研究方向是兒童心理學,對于心理咨詢只停留在很淺的層面,說實話,還真不如算命的厲害。

生活就是實驗,招被試

小魚:學了心理學,你們的世界是不是變得跟我們一般人的不太一樣?

惠子:肯定不一樣啊,在我們眼里沒有別的專業(yè)那么豐富多彩,我們平時的生活和學習概括起來就是五個字“實驗,招被試”。因為我們心理學是一門科學性要求很高的學科,基本上所有的結論都必須通過客觀的實驗數(shù)據(jù)來說話,因此每天我們不是在實驗室就是在去實驗室的路上。想實驗,就要有人愿意參加實驗,也就是招被試,所以招被試就成了我們每天都在奔走的事情,這是一項既無聊又繁瑣但是很有樂趣的事情。

基本上我們的每一門課程都是一項研究,因為每個人都要上將報告,所以寢室里大家有時候干脆就互相幫助,彼此為對方的實驗做被試。被試一般就是填寫問卷,一到了課程結業(yè)的時候,寢室里經(jīng)常是電腦亂飛,大家互相傳接著筆記本幫彼此填問卷,又熱鬧又緊張。

我在導師那研究兒童心理的時候就更有意思了,所有的被試都是從微博上找來的一歲半到兩歲半的小寶寶,管理起來真的特別多的意想不到。有一次我們招了一大堆寶寶做空間定向的實驗,記錄被試時,小孩子的名字讓我們頭疼了半天,光那一天要來的被試里就有3個叫天天的,3個叫果果的,還有2個豆豆,3個小寶外加1個大寶??搞得我們的登記信息一團亂,小孩子到了之后也分不清誰是誰。那時候真心在想,父母們啊,你們?yōu)槭裁唇o孩子起名字這么容易隨大流呢?看,叫個什么花生土豆不是很好嘛,多有個性?

最無奈的要數(shù)我們寢室一個做老年心理學姐妹了,有一陣子她要做一個關于老年人再婚情況的調查,為了收集被試她經(jīng)常到老年人家里去了解情況,可老人年紀大了話就多了,更何況是談及婚姻這種問題,那些爺爺奶奶們常常和她拉家常,大談特談自己的婚姻經(jīng)歷、子女問題,有時候談得高興了聲淚俱下,但對我們研究的回答往往根本不在主題上,攔都攔不住,只有靜靜地聽她們說完,沒個個把小時根本結束不了。

實習另類歡樂多

小魚:心理學這么神秘的學科,實習時是不是也和別人不一樣?

惠子:那是必須的??!我們實習的地方,說句大話,其他專業(yè)的同學是想進去都困難。最讓我難忘的當屬是去精神病醫(yī)院和幼兒園實習了。尤其是精神病醫(yī)院,這輩子就去過這么一次,就足以讓我大開眼界了!

記得當時我們小組第一次分配到的研究對象是一個有精神分裂癥的患者,大約四十多歲的樣子,聽大夫說已經(jīng)患病十幾年了,他有嚴重的幻聽和幻想癥,我們采訪他的時候,他一直特別神秘地說自己是重要人物,能夠聽到很多已故的偉人在呼喚自己,還告訴我們要小心,這不是醫(yī)院,是軟禁他的地方,周圍的醫(yī)生都是特工,為了監(jiān)視他,臨走前他還求我們一定想辦法把他救出去,弄得我們一幫人是哭笑不得。

后來還遇到了一個患有妄想癥的小姑娘,非說自己是王妃,還總是給我們展示她有多美,看著其實挺心酸的。我們還遇見過有狂躁癥的病人,見到我們特別熱情,感覺好像是老熟人一樣,一見面各種打招呼,上來就要給我們唱歌跳舞,搞得好像聯(lián)歡一樣。

去幼兒園就是和小孩打交道了,其實幼兒園的老師大多對孩子都是哄著,可是我們學心理的知道,這種行為在心理學上會更加強化及加劇孩子們的依賴和任性。有一次一對雙胞胎在幼兒園門口和父母分開的時候哇哇大哭,老師和路邊的家長都說讓媽媽抱抱就好了,可是我們很清楚,這是一種分離焦慮,如果媽媽抱他們了,就會強化他們只要自己哭媽媽就不會走的意識,那樣一來反而無法解決問題了,所以當時我們只有特別冷血特別另類地一直催著媽媽離開。其實這就是心理學里大家沒有看到的一面,也是科學與常識有差別的一面。

學心理的心里都有點變態(tài)?

小魚:以前在網(wǎng)上看到過有人說研究心理問題的人心理都有問題,你們真的是這樣?

惠子:是不是我們自己也不知道,但是被很多人說久了我們也就以此自嘲了,不過對于這個問題,前幾年曾經(jīng)有學院的老師做過研究,對各個研究生院的學生做過一個有關心理方面的調查研究,結果是相對其他各院系的同學,心理系的學生整體心理健康指標略低一些。

我們當時都分析了原因,一是有些同學之所以選擇心理學的確是因為他們有心理障礙,想通過學習來尋求幫助。二是有些同學的親人有心理障礙。這兩點和學醫(yī)的有些相似,許多學醫(yī)的是因為自己或家人、朋友有疾患。當然更多的人是因為對心理學感興趣,覺得其神秘無比想一探究竟。其實最關鍵的原因是受環(huán)境的影響,或者更精確地說是人和環(huán)境相互互動的結果。

聽說很久以前學院有位老教授,講授變態(tài)心理學時跟學生介紹,說他以前有一陣子在精神病院與精神病人打交道,時間長了他竟然養(yǎng)成了精神病人的一些習慣,比如沒事的時候會注意人們細微的行為,常常對人敏感,他說過分敏感就是一種心理問題,這是習得的,整日和精神不正常的人在一起,人自主不自主地肯定會受到影響。

最后一個原因就是知識的濫用,學變態(tài)心理學這門學科的時候,大家都會相互調侃,“哈哈,你這是妄想癥!”,我們都會自覺或不自覺的自我分析,對著各種癥狀給自己和對別人歸類。因為對于心理問題了解的多了,也就發(fā)現(xiàn)自身的問題了,所以大家會覺得自己多多少少有些心理問題。

寢室里都是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