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生在線驗證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大學生;網上購物;心流體驗
0 引言
隨著中國互聯網的不斷發(fā)展,網上購物作為嶄新的購物模式也進入了一個快速的發(fā)展階段。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與實惠的同時,網絡把消費者、商家通過計算機相互連接起來,營造了一個不同的商業(yè)環(huán)境。電子商務和網絡營銷的階梯式增長更給互聯網和中國經濟帶來了令人驚喜的發(fā)展契機。
在我國,受網絡影響最廣的莫過于有較高文化層次的大學生,他們的接受能力較強,思維活躍,更加容易被新的購物方式所吸引。網上購物的方便省時也吸引大學生,使得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傾向于網上購物。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1年1月的《第2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數據顯示,在電子商務中,網上購物用戶占最大比重,增長最快,用戶增長率達到48.6%。網上購物用戶規(guī)模達到1.61億,網上購物使用率持續(xù)上升,目前達到35.1%。大學生群體占網上購物總人群的42.7%。所以,在網上購物方式逐漸流行的趨勢下,研究大學生網上購物顯得尤為重要。
1 研究現狀
從以往文獻分析,學者主要從研究大學生網上購物的理性影響因素入手,進行相關的理論和實證研究。朱治安分析認為,影響消費者網上購物意向的因素主要為信任,交易成本,口碑,使用互聯網的直接經驗,安全性等[1]。李桂華從實證的角度對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大學生網上購物意向主要受網上交易的便利性、網上產品的性價比、網上購物的交易成本、網上購物的樂趣、網上購物的時尚性等因素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網上交易的便利性,其次是網上產品的性價比,網上購物的交易成本、樂趣、時尚性這三個因素的影響程度則比較平均[2]。但是大學生在線上進行交易的過程中,感性的體驗也影響著購買決策。叢芳將心流體驗模式應用到在線消費者購物行為領域,體驗因素和結果因素的某一過程[3]。Novak研究結果表明,心流體驗與個人技能、任務挑戰(zhàn)性和遠距離呈現之間存在著正相關關系,并分析了形成機理[4]。
心流體驗是研究消費者體驗和相關的消費者在線購物行為的重要理論之一,結合大學生群體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將研究群體細分到大學生是本文的研究重點,基于感性心流體驗,分析大學生網上購物行為的影響因素。
2 研究模型
本文首先根據大學生群體的特點,衡量其在網上購物時產生情感與認知反應如何影響其購物行為。在文獻基礎上選取二個維度來衡量影響大學生的心流體驗產生的因素, 即大學生購物群體自身維度,網站內容維度,然后分析消費者的心流體驗與沖動性購買行為之間的關系,整體模型研究框架。
圖1 模型框架根據模型基本框架和文獻研究,針對研究的維度,制定以下變量:
2.1 大學生群體自身維度
本文采用大學生的網絡認知變量和感知控制力衡量影響大學生群體的自身維度的因素。大學生的網絡認知,主要是指大學生所擁有的與網站所呈現的主題相關的知識。個體所具備的技能水平被認為是影響其心流體驗產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技能主要是通過使用者自身的感知來衡量的, 而不會通過觀察或標準化的測試來衡量。
感知控制力變量在對心流體驗的研究中,感知控制力為個體對于環(huán)境和其自身動作操控水平。與Bandura的自我功效和Ajzen的感知行為控制類似的是,這里感知控制是針對某個具體動作的, 而且因情景或動作的不同而不同。
大學生在進行網上購物的時候,周圍的口碑影響對其產生購物行為的作用較大。這是由于在進行購物網站的選擇時,大學生愿意在已經購買過的網站進行消費,對于自身未發(fā)生購物行為的產品網站,感知控制力減小,心流體驗減弱。這時則會相信口碑,他們認為這樣會減少購物感知風險。所以在大學生周圍其他消費者參與下,會增加大學生的滿意度。感知控制力能增強消費者在線心流體驗。
2.2 網站內容維度
本文采用遠程感知變量描述影響網站內容維度的因素。遠程感知最先在心流體驗概念模型中提出,主要是指某個環(huán)境下遠程感受到的體驗, 這個環(huán)境可以是空間上遠距離的或真實的環(huán)境, 也可以是虛擬環(huán)境。遠程感知的意義在于當消費者在瀏覽網頁時,消費者不僅可以感知到他所處的現實環(huán)境,而且還可以感知到由超媒體所定義的虛擬環(huán)境。
大學生網上購物行為是以操作計算機為前提的,所以其行為特點可以通過技術接受模型來進行分析。從感性角度分析,技術接受模型認為個體真正使用IT的行為由行為意向決定, 行為意向由個人對使用系統(tǒng)的態(tài)度和感知信息系統(tǒng)有用共同決定。影響態(tài)度的變量就包括對于技術的感知使用方便性變量, 感知使用方便可以提高在線消費者的工作效率, 從而帶來愉悅感(如圖2所示)。
圖2 大學生網上購物影響因素模型3 研究設計
3.1問卷設計
本文根據基本理論模型的變量項目,做出基于感性體驗的大學生網上購物行為影響因素調查問卷稿。本研究調查問卷共分為二個部分:第一部分對研究架構中所涉及的三個因子進行調研, 共有29道問題;第二部分為個人基本資料, 涉及被調研者的性別、年齡、專業(yè)等基本資料。
3.2 樣本特征和抽樣選擇
本次研究的實踐操作采取方便樣本,對大連交通大學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做了問卷調查。本研究發(fā)放問卷200份,有效問卷178份,有效率為89%。
3.3 數據分析
(1)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α系數衡量服務質量維度的信度,Cronbach’s α值越大表示信度越高,一份信度好的問卷其α值應在0.80以上,0.65~0.70之間表示可以接受,0.70~0.80之間表示相當好,本次研究各維度的信度分析結果(見表2),可以認為本問卷具有較好的可靠性。
(2)效度分析
本研究通過SPSS13.0對數據進行KMO樣本測度和巴特萊特球體檢驗方法驗證數據是否適合做因子分析。本研究中的KMO值為為0.859,巴特萊特球體檢驗統(tǒng)計值的顯著性概率小于0.001,說明變量的相關度很高,非常適合做因子分析。說明該數據相關陣不是單位陣,具有相關性,說明統(tǒng)計數據是適宜做因子分析的。
在效度檢驗中,根據因子分析理論,本研究的評價模型由4個變量組成,共包含26個題項。本研究模型的構想效度為81.255%,可以認為本模型是有效的。
(3)因子分析
根據因子分析的決策規(guī)則應剔除不符合標準的數據后,對剔除后的26個題項做二次因子分析,測得KMO值為0.869,說明很適合做因子分析,分析結果(見表3)。
由此可見,影響大學生網上購物的感性因素為遠程感知,感知控制力,網站認知和感知使用便捷性。四個因素均為直接正相影響??梢?,心流體驗的實證論點細分到大學生群體是可行的。
4 結論
在大學生個體產生感性體驗之后,在結果上,會對沖動性購買產生造成影響。一般認為,不同沖動特質的消費者在接受同樣的外界刺激后,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沖動性。高沖動性消費者傾向于對產品做出樂觀積極的評價,產生正面的反饋,從而實施更多的沖動性購買行為。
本文從大學生自身維度和感知維度,分析了對大學生網上購物行為的影響,將心流體驗理論細分到大學生群體。影響大學生網上購物行為,從感性因素來看,主要有:
本研究因子分析的結果說明:高等教育服務質量的26個題項可以用四個因子來衡量,我們將這四個因子定義為四個屬性:遠程感知、感知控制力、網站認知和感知使用方便。各因子的特征值、解釋方差和累計方差(見表4)。
4.1 大學生群體網站的感知控制力和網站認知
傳統(tǒng)購物網站都以內容為導向,圍繞這個核心,制定和實施網站的策略。大多注重內容與功能的展現。而非為消費者所設置的購物情境和以針對受眾群體的個性氛圍為導向。顯然, 內容導向網站更為單調和乏味, 而情境導向網站更偏向于鼓勵消費者的參與以及與之進行互動, 情境導向的網站更注重與參與者交互的場景因素, 增強了感知的控制力。這對于消費者的遠程感知或消費者與網站之間的互動有重要影響。網站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對消費者在購物過程形成的愉悅的虛擬感受、搜索系統(tǒng)的易用性等都會影響消費者的感性體驗,而影響最終的購買行為。
大學生對待新穎的購物方式,網站頁面的色彩沖擊和時尚理念的表達都有比較強烈的參與意識,如何設計使購物網站的內容, 讓受眾群體得以表達個性、發(fā)揮網絡科技,從而激發(fā)其興趣,增強其感知控制力,也是網站設計中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4.2 大學生個體特點和對待網站的遠程感知
由于大學生的個性特性都比較明顯,需求與行為追求個性化,比較注重商品的實用性和經濟性, 要求商品具有較高的質量和效用。大學生易于接受新事物, 在購買商品時比較喜歡追求新穎和時髦、熱衷于追隨時代潮流。對網上購物這種虛擬購物方式,會產生共鳴,形成購買力。
在遠程感知方面,一個網站通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提供購物體驗的愉悅,使大學生在終端產生感知共鳴,并且形成一種社區(qū)歸屬感,有助于激發(fā)顧客形成正面積極的情感性反應,體驗程度高可以加深顧客對網站的了解和信任,提高用戶滿意度,產生較強的網站再體驗傾向和購買傾向,從而導致其瀏覽傾向的增強。
大學生的信息掌握途徑主要為自己的購物經驗,周圍同學的口碑和網站口碑三個方面。關于熟悉品牌的口碑信息,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對大學生已有的品牌評價沒有顯著影響。而對于不太熟悉的品牌,大學生通常沒有完備的知識結構,從心理上易產生抵觸情緒,感知風險增加,更容易因為其它信息而改變對該品牌的評價。無論是同學的口碑和網絡口碑的作用就顯得非常重要,口碑的內容主要有信息、新聞、經驗、抱怨、建議、警告、推薦等。當信息量收集達到某一個水平后,大學生的自信程度也隨之增加,產生了購物愉悅感,從而作出購物決策。
參考文獻:
[1]朱治安.消費者網上購物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J].2008(24):346-350
[2]李桂華.大學生網上購物意向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蘭州學刊.2010(6):38-41
[3]叢芳.基于“心流體驗”視角的在線消費者購買行為影響因素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22-35
關鍵詞:電路實驗;教學體系;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諶海霞(1973-),女,湖南長沙人,長沙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高級實驗師;李平(1974-),女,湖南長沙人,長沙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高級實驗師。(湖南長沙410076)
中圖分類號:G642.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08-0098-01
電路實驗是電類專業(yè)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術基礎課程,是學生進入專業(yè)基礎階段所進行的重要實驗課。近幾年,為了提高實驗教學水平,長沙理工大學逐步進行了一系列實驗教學改革,包括針對電類專業(yè)的學生將電路實驗單獨設課,改變了電路實驗教學完全依附于理論課教學的狀況;將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與多媒體教學方式有效結合,增加實驗的趣味性、可理解性;合并部分驗證性實驗,適量增加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實施了由操作成績、報告成績和操作考試成績三大部分組成的實驗考核環(huán)節(jié);通過網上預約實驗項目,初步實現了部分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這使得學生在獲得關于本專業(yè)實驗基本的、初步系統(tǒng)的知識之外,實驗技能與分析問題的能力都比以前有了較大的提高,但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實驗單獨設課后,個別實驗與理論處于一種“異步”狀態(tài);由于實驗條件的限制,個別新增的綜合性實驗與設計實驗誤差較大,實驗效果不很理想;實驗內容與PLC、EDA等及相關軟件未能很好融合;學生過多地依賴實驗指導書,在實驗過程中處于被動的接受地位,使實驗完全變成了一個按指示進行的操作過程,不利于學生探索與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三性實驗內容的選擇以及所占比例都有待改革;目前的實驗考核方式并不能全面考評學生的實驗能力;個別三性實驗在既定的2個學時內無法完成;沒有一種有效的手段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造成許多學生忽視實驗預習,因而實驗過程帶有一定的盲目性。
因此,為使實驗環(huán)節(jié)能真正達到培養(yǎng)、提高工科大學生綜合工程素質能力的目的,我們對電路實驗教學進行了研究與實踐。
一、建立以能力培養(yǎng)為主線、分層次的實驗教學體系
按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以基礎性實驗為先導,逐步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創(chuàng)新性實驗項目,并把課外電子科技制作、電子設計競賽培訓等有機地結合起來”,構建了以能力培養(yǎng)為主線的三層次實驗教學體系。
第一層次:基礎理論與實驗技能培養(yǎng)。通過基礎性實驗項目,要求在電路課程基本原理、方法和概念進行驗證的基礎上進行引深分析,掌握電測量的基本方法以及實驗數據分析、處理方法,達到滿足電路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知識能力訓練的目的。
第二層次:綜合應用能力培養(yǎng)。以綜合性實驗項目和虛擬實驗項目為第二層次,這一層次作為電氣信息類專業(yè)和多學時非電類專業(yè)的必修實驗項目、少學時非電類專業(yè)的選修實驗項目,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yè)培養(yǎng)要求和興趣愛好選擇。如諧振電路及動態(tài)電路的研究等實驗,通過硬件實驗,讓學生尋找諧振點和臨界電阻值,觀察波形;通過虛擬實驗使學生掌握電路及波形的綜合分析方法。利用大規(guī)模可編程邏輯器件,讓學生組合出各種邏輯、時序應用電路,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第三層次:創(chuàng)新思維與設計能力培養(yǎng)。通過研究創(chuàng)新型實驗項目和課程設計訓練,使學生掌握電路設計方法。能夠運用新的設計工具和新的元器件設計與調試出新穎、高性能的應用電路,這一層次主要針對電氣信息類專業(yè)和多學時非電類專業(yè)學生開放。
二、科學合理地編排實驗項目,適當提高“三性”實驗比例
增加“綜合性、設計性、研究創(chuàng)新性”實驗項目是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工程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在實驗教學內容選取上本著注重內容的科學性和新穎性、實驗方案設計有利于啟迪學生科學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原則,對原有實驗項目重新編排認證,整合實驗內容,更新實驗項目,減少驗證性實驗,適當增加綜合性、設計性、研究創(chuàng)新性實驗,引入虛擬電子工作平臺(EWB),開設虛擬、仿真實驗。在教學組織上按照認識規(guī)律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由基礎到綜合、由簡單到復雜設計實驗項目。讓學生先了解單元電路性能,學會實驗儀器設備使用,然后指導學生進行功能電路和綜合電路的設計、制作、安裝、調試,并學會虛擬儀器、EDA方法的應用,最后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研究性質的教學實踐活動。
經過兩年的研究與實踐,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三性”實驗項目已達實驗項目的74%,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采取“精講、示例、設問、點撥、研討、評析”的課堂實驗教學方法
在實驗教學中采取“精講、示例、設問、點撥、研討、評析”的課堂實驗教學方法,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充分給予學生自主訓練的空間,讓學生自主訓練,獨立完成各個層次的實驗。
基礎性實驗:強調操作的規(guī)范性,教師“精講、示例”,采用互動式教學,學生獨立完成實驗。
綜合性實驗:強調啟發(fā)性、自主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設問、點撥”的教學方式,即教師提問、學生講解、教師解答相結合的互動方式。同時,鼓勵學生課余時間進入網上虛擬實驗室,自主完成虛擬仿真實驗。
設計性、創(chuàng)新性實驗:強調學生研究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采用“研討、評析”的教學方法。提出設計研究課題,要求學生在實驗前根據實驗項目要求查閱文獻資料,設計實驗方案,交教師評析后進行實驗,實驗后整理實驗數據,寫出實驗總結。
上述實驗教學方法體現了循序漸進的原則,有利于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四、采取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與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的實驗教學模式
依托學校的網絡課程教學平臺創(chuàng)建了由多媒體課件、電子教案、網絡課程和虛擬實驗室、Flas演示實驗、可視化仿真和遠程實驗構成的網絡實驗教學環(huán)境,在課程教學網站上不僅有豐富的實踐教學資源,還開辟了“在線答疑”欄目,要求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完成實驗預習工作,定期通過在線測試系統(tǒng)進行自我測試,通過在線答疑系統(tǒng)實現師生的在線交流。對于綜合設計性實驗,要求學生在課前登陸網上虛擬實驗室,自主進行電路設計,經教師檢查合格后再到實驗室進行硬件實現。要求學生做完實驗后必須將實驗原始數據交指導教師簽字,方可離開實驗室。
這種教學模式取代了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方式,避免了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盲目性,提高了實驗教學效果,同時可以在不增加實驗學時的情況下較好地完成實驗內容,解決個別實驗課時不夠的問題,也為后續(xù)專業(yè)課的學習及畢業(yè)后盡快適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實驗室實行全方位開放,鼓勵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實驗
為了適應社會對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發(fā)揮實驗資源效益,我們實行實驗教學開放運行,教學資源實施統(tǒng)籌調配,資源共享。實驗室實行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全方位開放實驗室。學生通過網上預約系統(tǒng)與本學期開設的課程同步選課。期末考試成績在網上報送。在沒有課程安排的工作時間內,各分實驗室隨時對校內學生開放,讓學生進入實驗室自主完成實驗,同時,鼓勵學生自帶項目進行研究性實驗,鼓勵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實驗,教師提供必要的輔導。
六、建立了多元實驗教學考核方法
為更加全面地考評學生的實驗能力水平,同時提高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程度,我們重新制定了考試大綱,建立了多元實驗考核方法,考試管理嚴格、規(guī)范。實驗考核分為平時考核和期末操作考試兩部分,學期實驗總成績中平時實驗成績占60%、考試成績占40%。具體做法如下:
(1)各個實驗項目占總成績的比例適當。一個學期中開設的實驗項目很多,為了不讓學生疏忽每個實驗,每個實驗的成績占總成績要有一定的比例,比例大小根據實驗內容的多少、難易程度來劃分,各個實驗項目成績之和占總成績的60%。
(2)實驗項目成績評定具體化。每個實驗項目成績評定由預習、實驗操作、實驗記錄、整理實驗裝置、完成實驗報告等環(huán)節(jié)組成。
(3)選擇典型的實驗項目作為綜合考核。學生一學期實驗結束時,我們全過程對學生進行綜合考核。選擇有代表性的實驗制成實驗考試題庫,學生在實驗考試題庫中隨機抽取試題進行測試,學生自行設計電路,相同題目其選擇的參數要求不同,考試測試時間為1小時,測試完成后要有實驗結果、數據處理及問題討論;測試前實驗目的、實驗原理闡述清楚;操作時實驗電路規(guī)范。該測試成績占學生學期實驗總成績的40%。
通過對長沙理工大學電路實驗教學當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與實踐,建立了新的實驗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對這門課程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并掌握基本的實驗方法與技能,擺脫對實驗指導書的依賴,充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能力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湯放奇.電工實驗指導書[R].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
[2]蔡灝.電工與電子技術實驗指導書[R].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
關鍵詞:通信電子線路;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型科技人才
引言
通信領域的飛速發(fā)展使得射頻電路設計成為當今研究的熱點問題,通信行業(yè)急需大量具有扎實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經驗的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人才。而我們國家倡議的“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也使得創(chuàng)新成為國家和民族的首要要求。當代大學生正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主力軍,高校作為培育大學生的搖籃,承載著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任務,高校培養(yǎng)的人才創(chuàng)新能力如何,直接影響著國家創(chuàng)新工程的進展。作為電子信息類專業(yè)的重要基礎課之一,通信電子線路主要介紹了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發(fā)射和接收設備的組成原理及實現電路,是理論性和實踐應用性并重的課程,并隨著電子信息科技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由于課程涉及到很多的理論性知識和復雜的數學推導,難度大理解困難,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讓學生對大綱要求的內容學以致用,就成了高校教師們需要研究的問題。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通過課程教學改革的實施,改變以往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才能引導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探索能力,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培養(yǎng)國家所需的創(chuàng)新人才,海南大學信息學院的通信電子線路課程組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在調研學習了國內外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培養(yǎng)方案后,結合本學院的專業(yè)特色、學科優(yōu)勢和生源情況,對于通信電子線路課程實施教學改革。在教學改革過程中,課程組克服了如下問題和困難,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階段性教學效果。
一、教學改革中的問題
(一)教材方面的問題
海南大學信息學院所開設的通信電子線路課程,一直以來使用由張肅文主編的《高頻電子線路》(第五版)這本教材。該書以單元電路的分析和設計為主,主要圍繞由調幅發(fā)射機和超外差式接收機組成的通信系統(tǒng)展開,詳細介紹了各部分電路的基本原理與基本分析方法,是學習高頻電路的經典教材之一。參考的教材則有曾興文《高頻電路原理與分析》(第三版)、王衛(wèi)東《高頻電子線路》、陳幫媛《射頻通信電路》、申功邁《高頻電子線路》和沈偉慈《高頻電路》等教材。這些教材的共同特點,或者說高頻電路的特點,就是概念多、電路圖多、數學公式多。單靠一本教材是無法學好這門課的,且由于新技術、新元件、新電路不斷出現,教學內容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否則就無法跟上通信電子行業(yè)發(fā)展的腳步。
(二)教師方面的問題
不管是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還是現在的項目化教學[1]、討論式教學[2]、啟發(fā)式教學[3]、混合式翻轉課堂教學[4]等,教師都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通信電子線路作為專業(yè)必修課,給本科學生授課的教師大致有三類:老教師,專家教授和青年教師。然而,大部分老教師的知識儲備一成不變,即將退休的他們不再求新求變,無法讓學生及時了解國內外最新技術,理論知識容易與現實發(fā)展脫節(jié);專家教授們太過專業(yè),對于基礎知識容易一帶而過,學生思維不夠敏捷很難跟上節(jié)奏;新引進的青年教師,要評職稱要搞科研,壓力太大對于上課有心無力,同時也因為缺少經驗,容易忽略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高校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型科技人才,對于教師本身提出了更嚴峻的要求。教師的知識儲備有否與時俱進,授課方法能否及時更新,教學經驗是否豐富,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長。
(三)學生方面的問題
高校擴招和各地教育水平不同,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較大差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要對象,其學習能力和方法直接影響著最終的學習效果。由于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問題,學生只會被動地接受知識,其學習效果受教師的授課效果制約。從初高中養(yǎng)成的應試型學習習慣,導致學生只對考試的重點感興趣。為了應付考試,死記硬背,考完就忘。通信電子線路的先修基礎課程是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等,學生在學習本門課時,基本上把基礎知識忘得差不多了,使得在課程的一開始就跟不上,最終導致厭學畏學。另外,通信電子線路這門課應用性強,對于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有較高要求。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學生們對于實驗,往往只會照著實驗書,按部就班。即使是這樣,也有很大一部分同學無法獨立完成實驗,動手實踐能力較差,需要大大改善。
二、教學改革中的困難
(一)理論授課上的困難
近年來,由于電子通信行業(yè)的蓬勃發(fā)展,通信電子線路的課程內容也隨之更新。在額定的課時里,課程內容的增加,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也隨之增加,同樣的還有教師的授課壓力。如何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將大綱要求的內容清楚明白地傳授給學生(要求講清基本概念、典型電路圖結構、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同時又盡可能反映本門學科國內外的先進科學技術水平),使學生在掌握大綱規(guī)定的知識的基礎上,及時了解最新的相關領域的發(fā)展動態(tài)與知識等,這成了通信電子線路課程組老師在理論授課時的一大難題。
(二)應用實踐上的困難
在應用實踐上,通信電子線路要求學生抓住并突出高頻電子電路的特點,樹立起在應用與設計時應具有的工程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使用先進軟件仿真的能力、利用近似工程法估算實際單元電路的能力、以及靈活應用的能力。然而由于實驗學時較少,一般都只是要求學生能夠按照實驗指導書的要求一步一步地完成實驗步驟,對于上述要求的能力和思維沒有達到鍛煉與提高的目的。而且受經費等條件的影響,一般實驗室只能提供仿真實驗,無法進行實物電路設計與仿真。
三、教學改革初級階段的教改方案
為了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科技人才,提高學生的工程思維能力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通信電子線路課程組以目標為驅動,結合項目化教學、研討式教學和翻轉課堂式教學等,結合海南大學的實際教學情況,提出初步的教學改革方案:首先,建立通信電子線路課程組,以課程組的形式,授課教師之間進行新老相幫,互攜互帶。老教師向新教師傳授上課經驗,新教師幫助老教師更新知識儲備。由經驗豐富的教師統(tǒng)籌規(guī)劃通信電子線路的課程設計、理論課和實驗課的課時,設計教學大綱、列出課程設計題目、安排相關實驗內容。年青教師則進行網絡平臺建設,課程相關資源、趣味知識等;其次,在理論課選課時,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同時選擇課程設計題目,并利用假期時間先行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課程設計題目所涉及到的相關知識,并對教學大綱中的部分內容按要求進行補充;再次,理論課開課時,以答辯的形式,對每個小組的假期工作進行一次考核,使授課教師對學生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這可以督促學生在假期中切實完成相關工作。幫助學生對于整個題目建立一個完整的理論構架,明白需要學習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手段,對之后進行規(guī)劃;第四,在上課過程中教師重點講授基本概念、基本電路模型、基本數學推導、復雜電路分塊分析和整體分析、基本分析方法等。將實驗課與理論課結合交叉,要求學生及時利用Multisim軟件對高頻電路各部分模塊進行仿真分析,并完成相應的質量指標的仿真驗證實驗;最后,課程設計要求在學期最后一個月內完成,所需要的電路元器件由課程組共同提供。期末考試則主要考核學生的綜合型復雜電路分析與電路設計,強調工程思維和整機分析的能力考核,弱化對解題技巧的要求。學生的最終成績分為兩門:課程設計成績100分(開題答辯30分,結題報告70分)和理論實驗成績100分(實驗成績30分,期末成績70分)。
(一)個性化的教學內容
通信電子線路課程組結合最新的行業(yè)發(fā)展訊息,每一年都對教學大綱進行調整。課程組的老師根據上一學年課堂教學的實際狀況、學生滿意度調查、教學效果考核等多方面的反饋信息,相應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除了必要的基本內容(基本概念、基本電路模型、基本數學推導等)外,適當刪減過時的內容,及時補充新的工程實踐相關的知識。主要的教學內容以經典教材(張肅文的《高頻電子線路》第五版)為主,課程組結合課程設計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大綱給學生,要求學生先在假期自學,大綱里涉及到的教材里沒有的內容需要學生進行補充。在理論課開課前,經授課教師確認后形成個性化的教學內容,并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完善。
(二)混合式的教學方法
課程的基本內容通過引導式、啟發(fā)式和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進行講授。首先從已經掌握的知識點出發(fā),通過嘗試、探索的角度設計提問和進行講解,引導學生體驗概念、定理、分析方法等的發(fā)現過程。其次,針對授課內容,課程組老師精心設計一系列的問題,鼓勵學生思考和回答。第三,教師針對某個重要的知識點設計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通過學生間和師生間的互動,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在辯論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課程的補充內容則通過翻轉課堂的形式進行學習。學生在課前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學習相關知識點的教學錄像、Flash、PPT等學習資源來完成這部分內容。課堂時間則主要用于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和討論,討論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在課前自學時不明白的知識點,課前布置的練習和相關的工程案例等。通過上述幾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緊緊抓住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圍繞授課內容督促學生主動進行探索和思考,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深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對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還能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敢于質疑、善于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三)多樣化的教學手段
1.多媒體課件與傳統(tǒng)板書相結合課堂講授內容通過多媒體和傳統(tǒng)板書相結合進行傳授,以多媒體為主,板書為輔。多媒體課件可以形象直觀地演示那些理論概念,而板書可以帶領學生一步步地進行公式定理推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師生間的互動,提高教學質量。2.在線網絡學習網絡學習平臺借助現有的“電子、通信系實驗室”網站和“海南大學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建設,平臺上的資料主要是與課程相關的歷史背景、工程案例、趣味知識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平臺還設置有在線測試、問卷調查和討論區(qū)等互動環(huán)節(jié)。在線測試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檢測,了解自己的不足,并調整自己的學習節(jié)奏。問卷調查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課程的想法和需求,進而及時調整授課進度,并在下一學年調整課程內容。學生在討論區(qū)可以討論課程相關問題,可以交流學習心得,分享學習經驗,對于在線測試的內容可以互幫互助,活躍學習氛圍。3.小組輔導課程組老師分批次對課程設計小組進行階段性輔導,幫助學生正確把握所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對于課堂上沒有覆蓋到而課程設計有需要的知識點進行補充,推動學生完成課程設計的進度。通過小組輔導,教師能夠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的情況,以便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某些知識點,如果學生沒有掌握明白,教師可以為其適當地補充實驗仿真內容,鼓勵學生課余時間主動走入實驗室進行驗證性學習。4.驗證性實驗學習通信電子線路的實驗課是課內實驗,實驗考核成績當作平時成績按30%記入期末考核總成績中。因此實驗課內容肯定是與理論課內容緊密結合的,通過實驗手段幫助學生對理論知識中涉及到的各部分電路模型的質量指標進行驗證分析,進一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5.以賽促學,以賽促教課程組老師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考電子信息類競賽,通過競賽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學習,幫助學生系統(tǒng)地建立知識架構,學會從工程實踐中歸納出科學問題的能力,有效地形成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知識轉化。學生通過比賽促進學習,教師通過指導比賽來促進教學。
四、結束語
為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工程素質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改變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當前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大勢所趨。以此為指導思想,通信電子線路課程組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全面的調整、改革和優(yōu)化。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所提高,學習風氣大有好轉,工程思維能力和應用實踐能力有所提高,教學改革初步取得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石巍.項目化教學在通信電子線路課程中的應用[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7(01):154-155.
[2]黃家兵.高頻電子線路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電子技術研發(fā),2016(12):11-13.
[3]趙偉娜,馮娟.“高頻電子線路”啟發(fā)式教學方法探討[J].福建電腦,2016(11):91-92.
[4]姬五勝,張鳳山,周治麗,等.高頻電子線路的混合式翻轉課堂教學方案[J].大學教育,2017(02):32-34.
關鍵詞:電子技術;CDIO;虛擬仿真;教學改革
1引言
電子技術是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非電類專業(yè)學生的一門公共基礎實踐課程。電子技術實驗課程不僅可以鞏固學生課堂所學的部分基礎知識,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工程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模式,即“構思—設計—實施—運作”模式,其在電子實習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1-6]。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工程實訓中心也通過開展CDIO模式的電子實習實踐,不僅強調學生對電子技術、電工技術等課程基礎知識的復習和掌握,也注重在基本技能訓練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作和創(chuàng)新精神[2]。它通過項目的構思設計和實施運作,將學生的整個課程體系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達到知識的系統(tǒng)學習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全面提升。
2電子實習教學改革前存在的問題
學生在課前預習率不高,導致自學能力提升不足實習學生在實習上課前都會分到電子實習教材,大多數學生沒有對教材進行課前預習。在電子實習期間,教師在實訓教室對實習教學進行講解,學生基本上被動聽課。在實習過程中,學生完全聽從教師的安排,不少學生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如果學生課前進行課前預習,會帶著些疑問進行聽課和動手實驗,這樣課堂收獲會更大,并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自學能力。教學內容陳舊,教材和實習內容很多年沒有發(fā)生變化,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需求電子實習項目內容只包括直流穩(wěn)壓電源的焊接和調試,該實習內容應該屬于20世紀90年代的直流穩(wěn)壓電源的做法,屬于市電不控整流AC/DC變換,功率因數很低,該架構在實際應用中已經很少采用。實習的內容陳舊,不能有效涵蓋電子技術、電工技術等教材的知識點。如核心的負反饋電路、運算放大器等其他重要的知識點,沒有涵蓋實驗項目。教學過程中理論和創(chuàng)新方面互動環(huán)節(jié)偏少目前在實習過程中,學生和實習教師互動環(huán)節(jié)很多,但涉及理論和創(chuàng)新方面的很少。在實習過程中,不少學生對電路原理不是很理解,關心的重點就是要如何把實驗結果給做出來,對電路工作原理是什么,如何對其進行改進,他們很少關心,造成實踐教學效果有欠缺。學生考核內容不科學,不能很好地反映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運用和創(chuàng)新能力目前學生實習成績包括考勤、實驗完成情況和實習報告三大塊,不能客觀體現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由于實驗是分組進行,學生人數較多,實習教師工作量大,不可能正確評價每個學生在實習中的表現,可能會存在濫竽充數的問題,出現不努力的學生通過一份好的實驗報告,就有可能獲得好的成績等不合理現象。
3教學改革與實踐教學模式介紹
根據之前電子實習環(huán)節(jié)出現的問題,立足學校實際情況,通過引入虛擬仿真環(huán)節(jié),對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為指導的電子實習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模式的補充與完善,加強學生主動性,增加知識點運用及創(chuàng)新互動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適應新時期社會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具體的教學改革措施與實踐情況如下。1)建立以服務學生、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為目標的教學模式,通過在實習前讓學生使用MATLAB、Saber、PSIM等計算機虛擬仿真工具進行仿真模擬,提前模擬做技術工作所需要的工作步驟,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yǎng)他們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適應社會需要。首先要求實習教師樹立服務引導學生的教育理念,改變填鴨教學模式,在實習前依據CDIO工程教育理論,注重對學生電子實習課前的預習任務進行安排,增加課前仿真預習環(huán)節(jié)作業(yè)。指導教師教授學生使用合適的仿真軟件,學生通過使用MATLAB、Saber、PSIM等虛擬仿真工具進行電子原理圖仿真模擬。這樣一來,學生通過計算機虛擬仿真環(huán)節(jié),對實驗中需要手動搭建的原理圖已經有了很好的認知。教師在實驗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幫助他們掌握電子實習原理圖的工作原理。2)電子實習過程中采用學習、仿真、實驗、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有效理解和運用知識,進而產生知識創(chuàng)新的能力。將電子實驗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實施過程分解為學習、仿真、實驗和創(chuàng)新四個主要階段。學習主要包括課本知識的學習與理解以及介紹仿真的作用,在這個階段包括教師課堂講授和學生課前課后學習等。實習教師需要給學生講述電子技術的應用范圍及發(fā)展趨勢,并帶領學生參觀之前學生進行電子實習的優(yōu)秀仿真及作品,激發(fā)學生對電子知識的興趣。仿真主要是在搭建仿真電路及仿真調試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識點。這個階段要求學生分組進行仿真練習,實習教師主要引導學生逐步掌握電路模塊的調試和診斷能力,在學生仿真過程中引導和啟發(fā)他們在元器件損壞、線路連接不良等條件下,對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進行仿真分析和分組討論,增加互動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對常見電路故障進行分析,在實驗時遇到問題和困難都可以很快解決。該階段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主要是通過實際操作環(huán)節(jié)完成上機實驗,并獲取正確的實驗結果。在這個階段,實習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仿真和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對于仿真和實驗結果可能會出現的偏差進行分析,這樣有助于增強學生工程實踐的概念。創(chuàng)新主要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知識的能力。實習教師通過提出一系列創(chuàng)新項目,對學生進行項目引導,學生自由組隊、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創(chuàng)新項目的原理圖設計、仿真驗證及優(yōu)化、電路焊接和性能調試,達到或超過項目目標。這個階段注重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學生根據項目的任務要求,自擬方案、自主設計、獨立調試,實習教師只是啟發(fā)和引導他們,同時在小組碰到難題時提供必要的幫助與支持。3)利用虛擬仿真拓展實驗不具備的項目內容,引導學生對關鍵知識點進行仿真,強化學生知識點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并在電子實習教學課程完成后增加創(chuàng)新設計環(huán)節(jié)。在電子技術、電工技術等課程中核心知識點很多,對于在電子實習中沒有涉及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對其進行仿真,并同時提供一些已經完成的仿真程序,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電路工作原理,拓寬、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避免出現以往死記硬背、考完試就忘記的現象。對于沒有納入電子技術實驗又非常重要的知識點,如運算放大電路比例積分負反饋、一階暫態(tài)電路瞬態(tài)分析等內容,也要求學生進行虛擬在線仿真,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難度較大的仿真,增強他們掌握運用知識點的本領,進一步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4)建立大學生創(chuàng)新工作室,為學生繼續(xù)開展項目研究提供硬件保障和技術支持。在完成電子仿真及實驗后,不少優(yōu)秀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被激發(fā),他們表達了類似的愿望,希望對電子實習內容進行進一步的項目拓寬及技術探索。為此,工程實訓中心建立大學生創(chuàng)新工作室,聘請有經驗的教師作為學生導師,為學生在課外項目方案確定、仿真評估、實驗驗證過程中提供必要的技術指導和幫助。同時,工程實訓中心全力支持大學生創(chuàng)新項目的實施。5)針對優(yōu)秀的學生,鼓勵他們參與教師科研項目,進一步提升技術能力。對于在電子實習中表現優(yōu)秀的學生,工程實訓中心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長,讓他們分工合作,共同承擔一部分教師的科研任務,主要包括資料查閱、原理圖繪制、電子元器件封裝制作、仿真模型搭建、電路調試、數據測量等內容。這樣可以更好地開闊學生的視野,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他們的潛力和創(chuàng)造力。
4教學效果
通過學生仿真和實驗報告、調查問卷、師生座談和大學生創(chuàng)新項目等形式,了解到進行電子技術實習教學改革嘗試之后,廣大學生普遍感覺受益匪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個人自學能力明顯提高,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加透徹之前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到了電子實習階段,不少學生已經忘記很多。為了完成電子實習仿真作業(yè),團隊成員前期必須翻看之前課本教材,查閱仿真技術資料,搭建仿真模型及進行仿真分析,通過虛擬仿真可以幫助他們有效理解、掌握相關知識點,掌握技術研究仿真模擬算法,提高運用電子知識的能力。采用仿真技術有效提高電子實習效率前期仿真學生花費的時間雖然較長,但主要是占用他們的課前課后時間,學生在自己搭建仿真電路并進行仿真調試的過程中,已經對電路工作原理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后期手動焊接電路調試階段的時間大大縮短,提高了電子實習效率。增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不少學生在實習報告心得體會一欄寫到實習的最大體會,就是學習了如何掌握電子知識的正確的學習方法。仿真對電子實習幫助很大,通過增加虛擬仿真等環(huán)節(jié),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目前實驗室不具備的實驗項目,使得他們采用虛擬仿真等手段對感興趣的項目進行仿真分析,這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少學生在實驗報告后續(xù)項目中列出不少新穎的提案,也有不少學生建議把仿真提前應用于之前的電子技術和電工技術的教學中去。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及溝通能力電子技術實習過程中由于任務繁重,學生需要進行分組實驗。在實習過程中如何搭建仿真模型,如何進行參數調整及模擬異常情況,以及后續(xù)的動手實操環(huán)節(jié)等,都需要組內學生共通討論、分工合作,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每個學生要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做好自己的工作內容,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失誤,都會影響到小組成績。為了保證實習的正常進行,需要學生發(fā)揮主動性,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對于組內其他學生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都要及時提供幫助,在這個過程中也無形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
5結語
通過引入虛擬仿真環(huán)節(jié),應用在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為基礎的電子實習教學中,對電子實習教學模式和考核方法進行改革,增加課前預習仿真作業(yè),重視仿真對實習過程的理論指導作用,通過仿真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靈活運用,并在此基礎上拓寬學生的仿真范圍,進而引導學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有效提高了電子實習教學的質量,增強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任喜偉,張震強,閆紅超.基于CDIO理念的電子實習實踐教學改革探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16(4):16-17.
[2]汪敬華,趙春鋒,等.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電子實習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30):132-134.
[3]孫立輝,王海彪.CDIO教學模式下電子實習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yè),2014(35):132-133.
[4]劉美華,李建明,屈喜龍.基于CDIO項目教學法的電工電子實習改革與實踐:以湖南工程學院為例[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103-106.
[5]陳新兵,謝斌盛,龍曉莉,等.CDIO理念下的電工電子實習教學設計[J].中國電力教育,2014(36):195-196.
驗證性實驗強調證明科學事實、概念、理論的活動,通過完整的實驗框架和實驗過程的完成,重新驗證實驗結果是否達到原理所描述,目的重在使學生理解和掌握這個實驗,以達到熟悉生物相關原理的目的。一般常規(guī)是通過介紹相關原理,回顧重要的概念,再介紹實驗步驟分析實驗結果,提出注意事項,或針對學生普遍容易出現錯誤的實驗操作進行示范,最后引導學生科學結論驗證。
驗證性虛擬實驗教學過程
(1)驗證性虛擬實驗網頁組成驗證性虛擬生物化學實驗室的網頁頁面由圖1所示。(2)實驗例證基因體外擴增技術(PCR實驗)①原理:先圖示或動畫PCR原理、過程和應用,并解釋相關概念,包括引物、DNA聚合酶、核苷酸、模板等基本概念。②樣品、材料準備:包括相關試劑、PCR儀、手套、無菌操作臺、槍、槍頭等,并配上相關圖片。③PCR擴增:包含PCR過程、結果,用動畫和圖片,充分讓學生了解其原理和過程。④PCR結果檢測:對出現的結果分別進行分析。有單一條帶是表明PCR是特異性擴增,無條帶可能是什么原因,條帶不單一可能是什么原因,每一結果都用不同的圖片來顯示給實驗者,讓學生在虛擬情況下就能分析實驗結果。用虛擬PCR儀代替?zhèn)鹘y(tǒng)儀器來進行數據處理,觀察和分析實驗結果,結合實驗圖片或動畫將每個步驟的過程展現給實驗者,把每個步驟中容易出錯的部分給標記出來,并對實驗的不同結果進行分析,這樣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問題并對錯誤操作有感性認識。
綜合性虛擬實驗教學組成
虛擬實驗室也可增加綜合性實驗。在虛擬實驗室中,嘗試用已有的報道的研究資料作為綜合實驗的來源。將生物實驗研究的學習置于探究的背景下,將綜合性實驗已有報道看成“問題是什么”,“用何種實驗能回答這個問題”,“如何設計實驗進行驗證”,也就是“What?How?Why?”從而重視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綜合素質的提高,使科學知識能在不斷的設問中得到升華。(1)綜合性虛擬實驗網頁組成本實驗室所作的綜合性實驗網頁如圖2所示。其中研究文獻包括本實驗的研究報告及相關文獻。綜合性實驗還可通過讓學生自由選題,設定實驗方案后,利用虛擬儀器進行實驗,并作出結果預測,從而來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科研能力。(2)實驗例證研究干旱對植物抗氧化酶的影響[6]。①寫出本實驗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首先闡明植物受不良外因影響后,會出現的各種現象。研究干旱地方植物抗旱生理生化狀況,對干旱地方植被恢復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開展植物抗旱的生理抗(耐)性機理能為植物物種栽培提供依據。②列出實驗的假設,并據此設計實驗過程。植物在不良環(huán)境,會出現相應生理生化變化,測定相應氣體交換參數,測定相關的抗氧化酶的活性變化。各種抗氧化酶在生物體中的作用,并分別寫出相關酶的測定方法。③結果分析。對不同狀態(tài)下的結果進行分析。④后續(xù)實驗的進一步完善。對實驗證明不完善的地方加以分析,并提出完善的方法,運用多種實驗方法加以改進研究。本實驗則可以在測定生理生化變化后,進一步進行基因表達的研究,檢測不同條件下基因表達的變化。再將相關的文獻附上[7-9],即可讓學生明白研究具體課題的一個基本步驟,為其今后的科研打下良好的實驗基礎。本實驗室的綜合性實驗包括植物的抗氧化酶研究、內生菌的抗菌物質提取、多糖的抗腫瘤研究等8個實驗。這些實驗,通過選取不同的實驗材料,采用不同的實驗方法,讓學生對科學研究的過程有一個深入的了解,能彌補簡單的獨立實驗不足,對學生今后的更進一步的深造打下堅實基礎,效果顯著。學生普遍反映對其生物化學知識有了深入的了解,并對科研論文有了基本認識,提高了學生畢業(yè)設計的實驗設計能力與實際動手能力。
虛擬實驗視頻
實驗視頻是通過現場錄制,展示實驗所需儀器、操作過程、實驗要點。通過視頻,教師進行詳細講解并作出示范,可給學生直觀認識,并在視頻中詳細指出實驗過程中易錯之處,對出現的不同結果進行分析實驗。大型精密儀器也可以在虛擬實驗室中全面展現,諸如基因測序儀、細胞流式儀、核磁共振等。學生還可掌握生物醫(yī)學中前沿實驗技術如酵母雙雜交技術和蛋白質雙向電泳。通過虛擬的過程了解其原理、操作條件、操作過程,在無消耗的情況下可節(jié)省資源、節(jié)約時間、節(jié)省場地,并可加深實驗認識,開拓視野,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關鍵詞:計算機;電工實驗;特點;強化
電工技術是電學專業(yè)、工程類專業(yè)、機械制造等專業(yè)必修的基礎課。按新教學大綱要求,該課程實踐環(huán)節(jié)應掌握電路原理分析的仿真、驗證性實驗,單相、三相電源的參數測定實驗、儀表的使用與數據的采集,電機的原理、電機的控制分析驗證等內容。雖然是一門傳統(tǒng)課程,但是為了與現代工業(yè)、科技相適應,課程內容有了很大的更新和改進,添加了計算機繪圖、仿真等內容,因此計算機技術作為現代教學創(chuàng)新的催化劑,給機電專業(yè)教學帶來了新的變革,已經全面地融入電工課程實驗實踐教學之中,并且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支撐作用。
1 新時期計算機在電工實驗中的應用現狀
1.1 電工實驗室的與時俱進
以前,電工技術實驗室通常是在水泥臺或木桌上放置許多不同的儀表,每次上課前教師都要花很長時間準備實驗,調試各種儀器儀表。如今則是一體化的智能型聯網實驗儀器臺,是集計算機、示波器、多種電源、電壓表、電流表、功率表、各種按鈕于一體的系統(tǒng),完全用計算機控制實驗許可和進程,方便管理。這樣的實驗室配置是以“職業(yè)崗位培養(yǎng)模式”下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為出發(fā)點,符合新時期大學生電工專業(yè)教學大綱的要求,體現了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與市場接軌的時代特征。
1.2 計算機網絡教室是傳統(tǒng)多媒體教學的升級
電工技術實驗室的每個試驗臺配有一臺計算機與教師機聯網,教師可以控制每臺設備的電源和信號,可以同傳圖像數據、文件等。講授理論課時,教師將教案、PPT利用網絡教室系統(tǒng)進行播放,讓學生實時觀看和聽課。網絡教室系統(tǒng)替代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多媒體投影教學系統(tǒng),更加方便快捷。上課時學生在實驗室查資料、計算、用繪圖軟件進行繪圖,在自己的試驗臺上完成作業(yè),實時提交給教師檢查;教師可以在線給出相應的成績和評價。
1.3 實驗中計算機不可缺少
如今電工、電路原理實驗均涉及被測量信號的采集與儲存,因此計算機在實驗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如用電壓電流表測量實驗電路中的數據,需要將數據直接收集到計算機中教師設定的實驗報告表格中,然后由計算機按照設定的計算公式自動分析計算出結果填入表格中,同時用示波器將得出的波形傳入計算機中,學生利用圖形抓取軟件將其波形抓取下來生成相應的圖片,載入相應的文檔或加入實驗報告中。最后,學生可以直接提交電子實驗報告給教師檢查評價,也可打印出紙質的實驗報告交給教師存檔。這樣省去了教師在黑板上寫,學生繪制實驗報告格式表格,畫出相應的原理圖和制作數據表格的過程。
1.4 仿真是學校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目前高校采用仿真的方法進行電工技術、電路分析教學。仿真必然依托計算機,因此計算機是仿真實驗教學的工具和核心,如戴維南實驗、疊加定理實驗,若采用儀表測量數據總會存在一定的誤差,最后的測量計算結果綜合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誤差,將與定理內容不完全符合,而利用仿真實驗數據則相對準確。通過這兩種實驗,學生對實驗的方法和手段有更深入的理解,在以后的實驗中將增強對實驗方案的選擇能力。同時也是對實驗室缺少相應儀器設備的有益補充。對仿真軟件的應用是現代大學生必備的能力之一,因此學校應與時俱進積極采用這一教學方法。
1.5 計算機是開放實驗的主戰(zhàn)場
我院實驗教學采用計算機網絡課堂平臺,教師的課件、大綱、作業(yè)、實驗實訓報告、測試題庫、相關教學視頻及答疑交流平臺等內容均建立在此平臺上。學生在網上預約實驗;教師網上管控設備。因此,計算機是開放式實驗的“主戰(zhàn)場”,學生的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都離不開計算機,這種自主學習、開放式教學模式已經顛覆了傳統(tǒng)的實驗實踐教學模式。
2 計算機技術在專業(yè)實驗課教學中的應用
2.1 傳統(tǒng)教學模式悄然蛻變,學生實驗興趣得以提高
在傳統(tǒng)的機電專業(yè)教學中,受教學條件限制,對于抽象又難以表述的理論知識或教師無法演示的實驗及實驗現象不明顯的實驗論證等,學生學習時缺乏興趣[1]?;谟嬎銠C技術的網絡課堂的應用則能實現由抽象到具體、由靜態(tài)到動態(tài)、由平面到立體的轉變,把工廠搬到教室屏幕中,替代了傳統(tǒng)的黑板和粉筆、掛圖等教具,因此,教學內容生動具體、多樣化,改變了教學模式和學生學習方式,學生實驗興趣得以提高。
2.2 提高教學效率,消除不真實的想象
計算機在實驗室一般具有展示課件、播放光盤、仿真軟件實驗平臺等多項綜合功能,比傳統(tǒng)實踐教學內容豐富得多,可省去教師在黑板上畫圖和抄寫實驗報告的時間,也可突破有些圖形無法在黑板上展現的局限,提高了教學效率[1]。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一種相對封閉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不了某些真實的場景,計算機技術則能具體地模擬展示事物及事件過程,展示特殊場景,如觸電事故、雷擊事件、短路故障等,消除了學生不真實的想象。
2.3 使教師、學生掌握專業(yè)前沿知識
計算機在現代機械電子工業(yè)生產中已得到廣泛的應用,如今的電路繪圖已經完全運用計算機進行,軟件有Multisim,Protel99se,Proteus PCschematic,CAD Autocad等。CAD繪圖與設計、數據分析不再是用筆和紙能完成的工作了,均須借助計算機的分析處理,因而教學時計算機的參與必不可少,這樣才能讓學生學到前沿知識及先進技術,才不會造成學校培養(yǎng)與企業(yè)使用脫節(jié)的尷尬情況。
2.4 利于指導學生的實踐操作
電類專業(yè)實踐教學內容多,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要反復演示講解。目前,學生做電機控制實驗時,在試驗臺左邊是計算機屏幕,其上呈現的圖像可直接作為參照,還可以在計算機上設置動畫,更加形象易懂。學生在試驗臺的右邊連接控制電機線路。還可以將實驗步驟、操作過程制成視頻,播放時可隨時停止和繼續(xù)播放,學生還可以反復觀看,這樣既減少了教師重復講解,也利于教師指導學生的實踐操作。
2.5 能彌補設備器材的不足
院校正處于高速發(fā)展期,實驗室常會出現元器件不齊全現象,有些是因為器材更新快,有些是因為昂貴無力購買,仿真實驗設備可以解決這一難題,而且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設備器材也不會輕易丟失,免去無力找回而影響下次實驗的麻煩。
3 強化計算機在實驗中的功能,使實驗教學改革達到最佳效果
3.1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實踐的積極性
在目前的機電專業(yè)教學中,強調學生利用計算機網路工作學習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因而作為組織者、引導者的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著力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自主實驗的積極性。教師將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有機融合,施教方法和教育理念由封閉性、理論性向開放性和實踐性轉變。教師自身要加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練好新技能,駕馭好新形勢下的實踐教學過程,激發(fā)學生在實驗中的主體意識。
3.2 合理運用計算機技術
在電學專業(yè)實驗教學中計算機技術已不可缺少,仿真、CAD、電路、電機拖動等課程應掌握的內容圖形較多,課件制作比較難,加重了教師的負擔。因此,需改變過去的教學風格,讓教師真正把計算機當做自己教學的工具,利用計算機技術優(yōu)化課堂實踐教學,有針對性地使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取得最佳效果。如訓練電工技能中的接線工藝、安裝焊接工藝、器件的拆裝、電機安裝及故障排除、攀爬電桿訓練等[1],就不能完全依賴于計算機仿真技術,必須使用真實的實驗設備訓練學生的技能。
3.3 提高軟件、課件運用效果,促進實驗教學改革
學生學習仿真軟件、繪圖軟件時會有一定難度,為了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降低教學難度,使學生快速適應新的教與學的模式。因此,新教學模式體現新技術和當前科技實際,應統(tǒng)一規(guī)劃、建設,做好軟件和課件制作,適時更新內容和器材,使之達到科學性原則,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實踐教學,真正達到促進教學改革的效果。
3.4 合理運用不同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崗位實踐能力
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使學生適應新的教學環(huán)境,新的實驗器材,使之畢業(yè)后達到新的崗位要求,是教師和教學管理者應該考慮的問題。靈活運用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項目探究法等教學法,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課程教學進行到2/3時,將教師主導下的項目教學方式轉變?yōu)閷W生自主式的項目設計教學模式,由學生分組或單獨完成項目。學生利用計算機計算、繪圖、看視頻,查閱相關資料,提出設計方案,討論方案,執(zhí)行方案,報告總結評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實驗和實訓,學會用計算機控制電路,采集、處理信號的實驗方法,參與工藝流程設計與運行控制,掌握基本的實踐技能。教師一方面激勵優(yōu)秀學生,使其創(chuàng)新能力得以進一步發(fā)展,另一方面重點督促輔導后進的學生,實現全體學生實踐能力均達到合格要求的目的。
4 結束語
目前我國正努力實踐科教興國戰(zhàn)略,教育應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高科技,不應停留在落后的方式、手段、觀念、設備上。充分利用計算機在實驗教學中的功能,處理好軟件問題,確保網絡的暢通,讓學生在無障礙的環(huán)境下學到先進的技術,讓計算機技術成為學生提高實踐能力的助推器,促進教師提高能力推進教學改革的催化劑,使計算機電工實驗室成為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的孵化器,培養(yǎng)更多、更優(yōu)秀的社會急需的機電專業(yè)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適應職業(yè)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基礎 精品課程 網絡教學 培養(yǎng)能力
一、引言
21世紀是信息時代,是科學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時代,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結合,使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隨著我國信息化進程的加快和社會信息程度的提高,要求每一位大學生都應具備計算機的相關知識和技能。計算機文化基礎作為高校學生接受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入門課程,目的是為了提高高校學生的計算機素質,使學生掌握計算機應用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使他們能夠把計算機作為一種有效的工具,應用到各專業(yè)的學習中。
二、計算機文化基礎精品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1.實行分層次教學,實現因材施教
隨著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為了解決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在開課前, 根據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等級考試的考綱進行命題, 對學生進行計算機能力的摸底測試, 根據測試結果分出不同的層次(A、B、C層),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的、分類教學: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和要求。A層學生具有較好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較強的計算機操作能力。針對A層學生采用任務驅動法,少講多練,重點學習一些高級操作、減少一般性內容的學習,并完成教師布置的設計任務, 構建真正屬于自己的知識與技能。B層學生有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基礎,對計算機基本知識有初步的了解,但不能獨立使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針對B層學生采用精講精練的原則, 在掌握基本操作的基礎上,介紹一些高級操作,加強實驗環(huán)節(jié)。C層學生基本沒有學過計算機基礎課程,沒有相關知識基礎,操作能力較差。針對C層學生采用淺講多練的原則, 增加學生上機練習課時,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以教學大綱中的一般性了解內容為教學目標。
2.注重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應該把培養(yǎng)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興趣放在首位,只有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他們的潛能,提高教學效率。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 可采用多種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一,介紹計算機的作用、計算機領域杰出人士,比如比爾.蓋茨的傳奇故事等。第二,利用電教多媒體手段, 使用聲音、動畫等效果,讓學生耳目一新。第三,結合大學計算機基礎在相關專業(yè)和日常生活的應用選擇案例,融入教師的實際操作經驗和技巧,同時提供多種操作方法,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第四,采用多種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比如討論、師生角色互換等。計算機技術發(fā)展迅速, 社會用人單位對大學生在計算機能力方面的要求與日俱增,計算機知識更新速度逐步加快,僅依靠老師傳授的知識難以適應形勢的發(fā)展。因此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使學生具有繼續(xù)學習新的計算機知識、技能和應用的能力,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獲取信息并不斷地充實自己。為了實現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采用探究型教學方式, 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自主式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選擇、自我設計,發(fā)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 在創(chuàng)新實踐中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3.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在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利用網絡資源作為補充,建設網絡互動教學環(huán)境,完善網上作業(yè)系統(tǒng)、在線測試系統(tǒng)、網上考試/評分體系等,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可以通過校園網、因特網同教師交流,開展基于校園網的網上教學,構建自主學習平臺,使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學習內容和安排學習進度,從而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4. 注重實驗教學, 培養(yǎng)動手能力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對學生計算機知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正是通過上機的實踐與鉆研來實現的。本課程的實驗分成兩類:基礎與驗證型實驗、設計與綜合應用型實驗。
基礎與驗證型實驗主要包括鍵盤與指法練習、Windows操作、殺毒軟件的使用、文件上傳與下載、郵件的收發(fā)等。在設計與綜合應用型實驗中,設計出學生感興趣的實驗題材。每次上機實驗前要求學生提前預習內容,做到有備而來,課后要求學生寫出上機實驗報告并提交電子文檔, 總結上機實驗中的收獲和不足之處。所有的實驗課都由主講教師親自現場輔導, 及時發(fā)現問題, 及時解決問題, 及時記錄,總結學生實驗情況,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在課堂上集中解答。
5.改革教學考核手段,注重實效
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是一門應用技術學科,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考核方法如下。
(1)計算機文化基礎課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為目標,應該逐步淡化理論考試,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檢驗,在平時上機實驗中就進行考核,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2)組織學生參加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高層次地實行教、考分離,有利于增加學生就業(yè)機會,增加學生學習積極性。
三、結語
精品課程是學院提升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的到來.計算機基礎教育的重要性日益顯示出來,讓每一位學生掌握計算機操作能力,已是刻不容緩的一件大事,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計算機基本能力的必要渠道,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改革,將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為將來就業(yè)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夏秦,馮博琴,陳,顧剛.淺析“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案例設計[J] .中國大學教育,2009(9):41-44.
[2]朱嘉賢,李堅.分層分類教學法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應用[J] .計算機教育2008(18):129-130.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 手機上網 行為偏好 心理研究
一、大學生手機上網概況
近年來,手機網民成為中國網民的第一大群體。各項指標顯示,手機網絡的增長速度全面超越了傳統(tǒng)網絡。2013年1月15日,《中國第31次互聯網絡發(fā)展統(tǒng)計報告》由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數據顯示手機網民數量年年刷新:統(tǒng)計截至2011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3.56億,年增長率為17.5%;截至2012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已達4.2億,年增長率為18.1%,手機上網比例從2011年69.3%,上升到2012年的74.5%。①
在手機網民構成中,大學生網民是手機上網用戶的主要群體?!吨袊嗌倌晟暇W行為調查報告》由中國網絡信息中心于2011年4月,數據顯示,2010年底,中國25周歲以下的青少年網民規(guī)模為2.12億人,占網民總體的46.3%,其中手機網民達1.7億人,占整體手機網民的56.1%,72%的青少年手機網民使用手機在線聊天服務,使用手機搜索和手機音樂的青少年手機網民達到了62%和58.2%。②
2012年,新型即時通信如微信、微博等新興互聯網應用迅速擴散,網民的網絡應用習慣出現了顯著變化,即時通信的使用率增至83%。截至2012年6月底,我國微博用戶數達到2.4億,微博在手機網民中的使用率提升5.3個百分點至43.8%,至2012年12月底,我國微博用戶數達3.09億,其中手機微博用戶達2.02億,占所有微博用戶的65.6%,③微博發(fā)展成為使用率增幅最大的手機應用。
(一)大學生喜愛手機上網的原因
大學生對外界新鮮事物有比其他年齡段群體需求更強,手機已經成為了大學校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喜愛手機上網主要有以下原因:
1.手機上網方便快捷。“影像”和“圖文”是“90后”大學生獲取信息最常用的手段。相比傳統(tǒng)電腦的使用,手機攜帶更方便,獲取信息更快捷,時空限制更少;手機具備基于無線數據通信的瀏覽器和電子郵件功能、多媒體應用功能、個人信息管理功能,可以下載資料、查詢信息;手機的移動互聯網功能對大學生學習和生活具有積極的幫助作用。
2.手機上網功能日趨完善。目前各大手機網絡運營商均加大了針對校園群體的移動互聯產品研發(fā)力度。其中,作為校園用戶群體覆蓋率達90%以上的中國移動,通過對其四大產品業(yè)務線(飛信、139郵箱、移動MM、移動微博)的功能優(yōu)勢與校園群體使用需求相結合,推出了多款適用于校園群體的移動互聯功能。有可以隨時記錄校園生活的移動微博;有適用于同學群體之間溝通的飛信拇指群;有隨時免費接收郵件的139郵箱;還有為課外娛樂生活提供各種益智游戲下載的移動MM。
3.手機上網費用較低。目前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網絡運營商針對大學生推出了手機上網系列優(yōu)惠,包流量和包月等多種手機上網計費形式費用相對較低,讓大學生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進行選擇,這也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手機上網的重要原因。
(二)大學生手機上網的行為偏好
1.微博是大學生使用最多的互聯網平臺。微博是基于推特技術而發(fā)展起來的新型網絡平臺,是一種新型的人與人溝通的方式。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是騰訊QQ、中國移動Fetion、微軟MSN、互聯網Skype等發(fā)展出來的。2006年,博客的鼻祖Evan Wiuiams通過Obvious公司推出了Twitter(推特)即時信息服務,但是它限定每條信息不能超過最大容量,即140個字符。大學生是使用微博的主要群體。他們用微博記錄多彩的大學生生活,表達個人的情感情緒,用來推廣自我形象,通過與他人交流以加強人際交往,尋求社會認同。
2.微信作為即時通信工具成為大學生的新寵。2011年1月21日,騰訊公司推出的一款手機聊天軟件,它通過網絡快速發(fā)送語音、短信、圖片、視頻、文字,可支持多人群聊,帶給大學生全新的移動即時通信體驗。微信推出至今,已經以一種迅猛的態(tài)勢進入了大學校園。
大學生喜愛使用微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資費便宜。微信軟件本身完全免費,微信走流量,流量套餐相對比較便宜,且凡有WiFi的地方都可以免費使用;第二,方便實用。微信的“LBS功能”通過“搖一搖”可查看自己所在位置附近使用微信的人;更有其獨特的“語音對講”“手機群聊”等功能,深刻地影響了大學生傳統(tǒng)的社交生活,大學生們用微信找教室、找朋友、找老鄉(xiāng);第三,提供娛樂。微信支持QQ郵箱、騰訊微博、語音記事本、漂流瓶、QQ同步助手等插件功能,溝通變得生動有趣;第四,潮流時尚。不少大學生擁有Android、iPhone、Symbian等智能手機均能使用手機微信,體現移動互聯網的潮流性,微信成為最受大學生歡迎的新生自媒體。
二、手機上網對大學生的心理影響分析
(一)積極心理影響
1.滿足大學生群體積極“入世”的資訊需求。截止到2012年6月底,手機搜索用戶規(guī)模達2.6億,使用率達66.7%,是僅次于即時通信的第二大網絡應用。大專學歷網民網絡新聞使用率為87.6%,大學生手機上網的第一目的,便是關注時事、滿足日常新聞資訊需求。
2.促進大學生個體的認知與發(fā)展。手機網絡在傳播信息、倡導先進理念、輿論監(jiān)督、傳承文化、推動社會進步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手機上網使大學生獲得豐富海量的信息,并能即時更新。對心理養(yǎng)成處于活躍期的大學生群體而言,它延伸了大學生的認知感官,擴大并加深了大學生感知、思考、探索世界的廣度和深度,對其心理機制、道德認知、心理人格等方面,均有著積極意義。
3.同學間的聯系和交往更緊密。手機上網使校園內資訊針對性和可利用率更高,QQ 號已經成為時下大學生互相聯系時必備的身份驗證碼,有 90%以上的大學生使用 QQ 作為聊天工具,以人人網(原名校內網)為代表的互動平臺,由于校內網民基本上都是大學生,相比于其他共享資源,校園內分享的資源可利用率更高,它既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高質量的資源共享空間,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交友平臺。
4.師生間的溝通更快捷方便。教師通過微博、微信及時掌握大學生動態(tài),從大學生和轉發(fā)的內容,了解他們所思、所想、所惑、所行,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大學生抵御不良信息影響,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微博、微信平臺變成平等互動的溝通橋梁。
(二)消極心理影響
當代大學生在享受手機網絡給自己帶來諸多方便的同時,也正經受著它帶來的種種心理困惑。
1.沉溺于手機網絡不能自拔。部分大學生由于自制能力比較差,一部分大學生成為“手機控”,一時一刻都離不開手機,甚至上課時也登錄手機網絡,對學習、生活造成很大影響,甚至存在“到課率”高、但“抬頭率”低的情況;虛擬空間交往時間過多,使現實生活中的交往,人與人之間直接的交流機會減少,同學間、朋友間、家庭成員間的聯系逐漸淡薄,有少數大學生出現孤僻、疏離、人際關系淡漠等心理異化現象,長時間浸手機上網,一旦在虛擬空間遭遇交際挫折,在真實世界里容易滋生敏感、多疑、恐懼,乃至冷漠、麻木等心理疾病。
2.造成心理麻木和思維混亂。虛擬空間呈現的海量信息,在超過大學生的正常接受能力后,往往只是快速瀏覽,沒有時間細細思考、咀嚼、品味、甄別,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容易造成心理麻木,甚至思維混亂。長時間被動接觸,會降低大學生的感知能力,形成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
3.消解道德責任感。大學生的道德觀念在逐步成熟。當網絡上不同地區(qū)、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不同個體呈現的多元文化信息,一旦與他們正在形成的道德觀念發(fā)生沖突與碰撞時,如果沒能及時疏通和排解、辯證分析和洞察,理性整合和提升,對于道德信念還未成熟的大學生來說,多元的倫理與道德觀念,容易消解大學生對現實社會的道德責任感。
4.影響健康人格的發(fā)展。為了讓更多的人關注自己的微博,一些大學生效仿一些“網絡紅人”的做法,在自己的微博中一些涉及自己和別人隱私的內容,甚至在微博中出現了辱罵他人和互相對罵的現象,這種現象可能會導致大學生行為失控,影響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出現偏執(zhí)性人格障礙。
三、對大學生手機網民的健康心理引導
高校要發(fā)揮手機網絡引導人、教育人、塑造人、武裝人、鼓舞人的作用,為大學生營造美好的網絡精神家園,就必須 “主動占領網絡教育新陣地,使網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④
(一)手機網絡心理健康引導的優(yōu)勢
1.手機網絡空間具有安全感。由于目前社會對心理問題依然存在種種偏見,使得有些大學生對心理咨詢望而卻步,也羞于電話咨詢,信函咨詢又未必能得到及時回復,許多大學生選擇手機網絡的虛擬性進行交流。手機網絡空間的安全感使師生可以進行心理、情感等方面的真實交往,首先以匿名的身份暢談,無須客套、試探、戒備,也不必擔心隱私暴露。在筆者和大學生的心理咨詢實踐中發(fā)現,這種咨詢方式最受大學生認同。當師生間融洽、和諧的信賴關系建立后,大學生往往會采用真實姓名繼續(xù)交流。
2.手機網絡內容豐富。大學生視野開闊、想象力豐富、求知欲旺盛,他們的聚合思維和發(fā)散思維異常活躍,手機網絡心理健康引導的信息量大、涉及面廣、意識觀念開放,有助于大學生良好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和心理定力的提高。
3.手機網絡形式活潑。手機網絡具有多媒體綜合性,通過視頻,文字、聲音、動畫、圖表等能生動直觀地呈現,通過手機網絡在線心理咨詢、在線心理測試、微博聊天等多種形式,可改變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載體過于單一等不足,營造寓教于樂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有助于大學生活潑、幽默的心理品質的養(yǎng)成。
4.手機網絡使用不受時空限制。無論是就業(yè)、感情還是人際關系問題,當大學生認知障礙、情感障礙、意志個出現時,緊張、恐懼、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就產生了。在他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手機網絡通過適當的心理引導,可以幫助大學生達到心理與環(huán)境、心理與行為的協調統(tǒng)一。
5.手機網絡受眾眾多。手機網絡也能解決服務對象受限的難題,它可以使心理健康引導的課堂更大,受眾更多。一位咨詢老師可以同時接受多名學生“一對多”的心理咨詢,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可進行多維度、多方向的探討,使更多人受益。
(二)大學生手機網民健康心理的引導方法
1.建立手機網絡健康心理引導隊伍。除了專職心理咨詢隊伍以外,還要建立學生工作第一線的兼職心理輔導隊伍,每一位老師都應該成為大學生的良師益友;大學生中成立心理社團、班級心理輔導小組,為適應手機網絡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引導提供人力保障。
2.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以手機網絡為陣地,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高校在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利用微博、微信的傳播優(yōu)勢,有效的引導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相關問題討論,把握輿論的話語權。從2011年12月開始,全國高校團組織就啟動了微博體系建設,分為團中央學校部官方微博、省級團委學校部官方微博、校級團委官方微博和班級團支部微博四個層級,以“精彩微博團,青春心連心”為形象口號,在騰訊微博平臺和移動微博平臺上建構信息共享、特色各具、優(yōu)勢互補的微博體系。⑤許多高校在新浪、網易等知名網站開通官方微博。
3.通過手機網絡強化心理輔導。建立手機網絡心理健康網站,達到優(yōu)化心理素質、疏導心理障礙、防治心理疾病的目的。通過微博、微信還可以強化團體心理輔導,把心理需要調適的大學生,置于輔導與治療的群體環(huán)境中,利用大學生的群體歸屬感、心理認同感,讓大學生意識、分享他人相似的情緒體驗,從而降低心理擔憂與焦慮程度。
學生通過實驗室虛擬平臺,可以了解實驗大體流程,并對實驗原理和實驗所需儀器進行有效預習,減少實驗過程中的出錯率,降低儀器損毀率,另外,實驗前的預習可以節(jié)省實驗時間,提高實驗室運轉效率。網絡虛擬實驗室的建設依賴于計算機、網絡、Flash、物理等多學科專業(yè)的交叉和綜合,需要不同專業(yè)教師共同研究開發(fā),其中最重要的是虛擬儀器素材庫的建立和虛擬實驗過程的控制。
1.1虛擬儀器素材庫建立
采用動畫、三維軟件等手段,對大學物理實驗中用到的實驗儀器和元器件進行虛擬化,建立大學物理實驗儀器素材庫,方便實驗過程的模擬和動畫制作。素材庫既要體現物理儀器的基本物理特征,還要新穎別致,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大學物理長度測量的實驗中,游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器是學生必用的長度測量儀器,而在實際實驗過程中,由于學生操作不當,極易損壞儀器。若學生結合虛擬素材提前預習儀器使用規(guī)則,則可以增加學生對儀器的感性認識,大大降低儀器的損壞率。
1.2虛擬實驗過程控制
結合實驗原理和實驗步驟,利用虛擬儀器模擬實際實驗過程,可以使學生在實驗前更深入地理解實驗原理,在熟悉實驗步驟的基礎上完成實際實驗操作過程。虛擬實驗平臺要在物理實驗教師和計算機專業(yè)教師共同配合下制作,充分融合物理學和計算機技術的特長,利用軟件和儀器素材制作三維動畫,并配以原理和步驟的解說,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既感興趣又長知識。特別是對于抽象的電場、磁場、光線傳輸等不能直觀觀察到的物理實驗,采用虛擬實驗更具感官上的優(yōu)勢。同時,虛擬實驗具有重放功能,對于較難理解的實驗原理或者一閃而過的實驗現象,利用重放功能實現現場再現,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實驗。例如,在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中,通過設置不同參數,利用虛擬素材模擬三種不同碰撞狀態(tài),可以使學生形象觀察到完全彈性、非完全彈性和完全非彈性碰撞的過程,加深對碰撞中動量和動能的理解,做到課本知識的簡單化。
1.3虛擬實驗室網絡化
信息化和網絡化是現代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影響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領域,信息化和網絡化也可以大有作為。如果將大學物理實驗虛擬化后,形成分離的實驗模塊,學生下載實驗模塊到手機或電腦,實驗預習將變得更簡單有趣,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虛擬實驗室可以實現網絡共享,學生進行遠程實驗,在網上了解實驗儀器和實驗過程,節(jié)約實驗時間,提高實驗效率。另外,遠程實驗室有效利用學生的手機、電腦等硬件資源,使得手機等電子產品不再僅是通話、娛樂的工具,減少學生對手機聊天、視頻、游戲等不良因素的依賴,使學生的精力專注于課程學習。網絡化的實驗室24h對學生開放,不再受到實體實驗室開放時間的限制,網絡平臺鏈接實驗原理、儀器使用說明以及相關閱讀材料,沒有時空約束,更適合大學生隨時關注實驗動態(tài),以便輕松愉快地進行實驗教學。教師可以將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公布在網絡平臺上,供學生預習時參考,一方面提醒學生在將要進行的實驗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減少教師在實驗中的工作量,提高實驗室的利用效率。
2實驗綜合管理系統(tǒng)開發(fā)
實驗室管理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包括儀器設備、教學安排、實驗教師和學生管理等多個方面,隨著高校管理變革的逐步推進,實驗室建設進一步規(guī)范化和復雜化,高校實驗室管理工作也變得更加繁重,于是實驗室信息化建設越來越受到高校的重視。開發(fā)實驗綜合管理系統(tǒng),可以有效管理儀器設備和實驗人員,最優(yōu)化利用現有實驗資源,在教師實驗安排和學生選課、作用提交等方面優(yōu)化實驗過程。
2.1實驗資源管理系統(tǒng)
大學物理實驗室包含了力、熱、聲、光、電等眾多實驗內容,儀器設備和實驗耗材繁多,并且實驗室要向學校所有理工科學生開放,所以,需要及時掌握儀器運行狀態(tài),制定行之有效的儀器使用和管理制度。對儀器借用、損壞、維修等事項實行網上登記,實驗教師可以實時跟蹤儀器情況,以便對課程安排做出調整。不同實驗室的通用儀器,如示波器、萬用表、穩(wěn)壓電源等,執(zhí)行嚴格的借用登記記錄,可以減少儀器的重復購置,節(jié)約實驗經費。在實驗教學方面,教務人員通過信息系統(tǒng)設置實驗場所、實驗時間和開課教師,實驗教師登陸自己的賬號,可以方便地查詢上課時間、地點及學生人數,并可以在線提出實驗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供學生預習時回答。根據學生登陸虛擬實驗平臺的時間和回答問題情況,大致了解學生對實驗的預習和熟悉程度,實驗結束后,教師可以設置復習題,考查學生實驗實踐能力。
2.2學生網上選課系統(tǒng)
普通高等院校理工科學生眾多,需要進行的大學物理實驗也越來越豐富和接近科學前沿,在實驗課程多元化和復雜化的情況下,建立一個方便快捷和符合學分管理制度的選課平臺和應用系統(tǒng)就尤為重要。特別是學校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專業(yè)、班級、學生的數量急劇增加,有關學生選課的各種信息量也成倍增長,而目前許多高校的學生選課管理仍停留在復雜的人工操作上,重復工作較多,工作量大,效率低,因此,迫切需要開發(fā)基于互聯網的選課信息管理系統(tǒng)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在網絡實驗平臺下,學生不再有固定的實驗課程表,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時間,提前一周在網上選定想做的實驗,實驗個數達到一定程度即可得到大學物理實驗課程學分。選課系統(tǒng)摒棄一刀切式的實驗安排,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特長和愛好,定制個性化的實驗菜單。學生可用選課系統(tǒng)及時、準確地查詢和修改選課情況,使選課工作規(guī)范化、程序化,避免選課管理的隨意性,同時實現網上提交預習報告和實驗報告,在線與教師交流實驗感受,或對實驗過程和實驗平臺提出改進意見。
2.3開放創(chuàng)新實驗室系統(tǒng)
大學物理實驗教學除了驗證物理定律和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之外,還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任。實驗室信息化管理使得師資和儀器等資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在此基礎上,可以建立開放式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驗室,支持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參加科研創(chuàng)新實踐。創(chuàng)新實驗室實行全天候開放,主要以學生自我管理為主,實驗教師輔助監(jiān)管,使大學物理實驗室成為鍛煉學生實驗和創(chuàng)新技能的最佳場所。開放創(chuàng)新實驗室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管理,可以充分發(fā)揮大學物理實驗室的作用。
3網絡虛擬實驗室評價指標
網絡虛擬實驗室的建設,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于大學物理實體實驗室,使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效能最大化,簡化教師和學生的預習和作業(yè)過程,優(yōu)化學生動手操作流程,保證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實驗過程中大幅提高。然而,虛擬實驗室不可能完全替代實體實驗室,需要建立評價網絡虛擬實驗室的技術指標。
3.1虛擬實驗室的可靠性和實用性
虛擬實驗室依賴于計算機軟、硬件的協同運行,對服務器等設備的定期維護和更新是至關重要的,它是虛擬實驗室可靠工作的硬件保障。在軟件方面,必須專人負責實驗過程控制軟件的開發(fā)和升級。另外,在網絡建設方面,要充分考慮服務器的穩(wěn)定性和訪問速度等問題,只有軟硬件和網絡協調工作,才能實現虛擬實驗室的可靠運轉。虛擬實驗室不應成為虛無縹緲的概念,實用性是其重要的評價指標。虛擬實驗室的建立需要解決儀器配置、師資緊張等實體實驗室存在的問題,所以,虛擬實驗室必須具備實用性,彌補實體實驗室的不足,更好的服務于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在學生學習和教師教授之間搭建橋梁,方便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3.2虛擬實驗室的師生交互程度
虛擬實驗室在實驗預習和作業(yè)提交環(huán)節(jié),主要依靠網絡和電腦終端完成,在方便實驗教學的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減少了師生面對面的交流和互動,不利于師生感情的培養(yǎng)。為了彌補這一不足,設計友好的師生交流界面,增加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在方便師生交流的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對實驗課程的興趣,使學生不再簡單地面對電腦,猶如與教師面對面交流,隨時可以得到教師的指導和幫助。教師通過交互界面可以隨時了解學生學習動態(tài),找準學生對儀器和實驗原理掌握情況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使隨后的實體實驗教學更具針對性,不僅可以節(jié)省實驗占用時間,而且根據學生預習遇到的問題,有的放矢,大大提高實驗教學效率,充分發(fā)揮虛擬實驗室在儀器和師資資源利用方面的優(yōu)勢。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