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安全教育課題研究范文

安全教育課題研究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安全教育課題研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安全教育課題研究

第1篇:安全教育課題研究范文

關鍵詞: 《網絡安全與病毒防護》 項目化教學體系構建 實施研究

1.引言

近年來國內高職教育的定位日漸清晰,培養(yǎng)“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成為高職教育長期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隨著對“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項目驅動教學法的引入給高職教育帶來新的活力,同時也使職業(yè)教育者找到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抓手。

項目驅動教學法是指師生共同圍繞一個完整的項目而實施的教學活動,通過組織學生參與項目的設計,由教師對項目分解并示范,然后由學生對該項目進行討論,協(xié)作學習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讓學生接觸到實際工作內容。

2.《網絡安全與病毒防護》課程項目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項目教學作為主體教學模式,不僅學生認可度高,項目驅動教學法的架構也基本形成。但是,項目驅動教學法在教學實踐中依然暴露出一些問題:(1)教學項目設計缺少系統(tǒng)性,項目驅動教學法成敗的關鍵是“項目化”的課程標準,教學項目應以教學內容為基礎進行系統(tǒng)性設計;(2)項目教學的資源嚴重不足,項目驅動教學法還處在推廣階段,大量課程還處在資源少甚至空白的狀態(tài),急需加快建設步伐;(3)項目實施的外部條件有待改善,項目驅動教學法強調的是學生參與實踐,然而各學校的教學條件不足,使項目驅動教學法的實施受到了很多束縛;(4)網絡安全與病毒防護課程應用項目驅動法教學的研究還處在較低的水平。

3.《網絡安全與病毒防護》課程項目化教學的研究內容、目標、要解決的問題和主要特色

3.1研究內容:(1)調查研究市場對網絡安全人才的用人標準,從而進行課程改革;(2)研究基于技能培養(yǎng)要求的課程標準體系,重點研究課程教學標準;(3)編寫基于項目驅動教學法的教材、電子教案、課件;(4)探索項目驅動教學法在課程中的應用,重點研究項目驅動式教學法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的方法和手段;(5)研究影響項目驅動教學法在課程教學中的影響因素;(6)企業(yè)工程師參與教學的實施與管理機制;(7)具體的學生評價考核體系。

3.2研究目標:(1)通過課題的研究,形成完善的課程教學標準;(2)通過課題的研究,形成一整套項目化課程教學資料;(3)通過課題的研究,明確項目驅動式教學法在課程教學中課堂的組織形式;(4)通過課題的研究,形成項目驅動式教學法應用效果的理論研究成果;(5)通過課題的研究,形成完整的針對具體課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yǎng)方案。

3.3要解決的問題:(1)編寫的《網絡安全與病毒防護》要基于真實工作情境的實訓項目及項目化教程、電子教案、課件;(2)項目驅動式教學法在《網絡安全與病毒防護》課程中課堂的組織形式和一般規(guī)律,以及如何應用到其他課程的方法;(3)項目驅動式教學法應用效果及影響因素的理論研究;(4)校企合作課程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建。

3.4研究的主要特色:(1)借鑒國內其他學者就項目驅動教學法的理論性研究,這里的研究側重應用性,強調項目驅動教學法與課程教學的實踐結合,有利于提高教學的社會效率,使得研究更具有應用價值;(2)研究利用合作企業(yè)和學校實訓條件開發(fā)真實的實訓教學項目,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知識,培養(yǎng)技能;(3)項目驅動式教學法應用于課程教學,改變了現有的教學狀況,增強了教學效果;(4)針對具體課程進行深度校企合作,培養(yǎng)高素質高技能的信息安全技能人才,隨著合作的深入,對其他課程教學有比較大的指導意義;(5)研究的成果將首先應用于日常教學工作,促進專業(yè)教學水平的提高,課題的研究成果還將在取得經驗后向學校其他課程教學推廣。

4.項目化教學體系的實施與構建應取得的效果

需要對《網絡安全與病毒防護》課程進行一次系統(tǒng)的梳理,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構建項目化教學體系并實施。應該取得的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項目化設計,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工作實際,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使學生“學會”即“會用”,真正成為“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2)為課程建立起一整套項目驅動式教學資源,從而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有力的支持,有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3)為項目驅動性教學方法的應用提供一個參考的范例,有助于其他課程的研究開發(fā);(4)教師通過校企合作、下企業(yè)鍛煉學習,進一步提高自己對相關課程的認識和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項目驅動法教學的應用能力;(5)學生在校內教師和企業(yè)工程師的共同指導下,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改善學習方法;(6)某些學生直接到合作企業(yè)參加實際工作,讓學生在就業(yè)前直接體驗就業(yè)崗位工作,在進一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縮短學生就業(yè)后的崗位適應期。

5.項目化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過程中需要安排的實際工作

具體為:(1)下企業(yè)考察,進行市場調研;(2)設計方案研究,搜集有關研究資料;(3)課程標準的調研與修訂、實訓項目開發(fā);(4)校企合作教材、電子教案、課件等教學資源建設;(5)選派專業(yè)教師參加企業(yè)實踐,提升教師實踐技能;(6)組織部分學生下企業(yè)實習,零距離接觸工作崗位;(7)課題項目成果投入教育教學實踐并檢驗;(8)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信息安全類技能大賽;(9)整理和分析研究資料;(10)推廣應用研究成果。

6.結語

對課程教學體系進行項目化設計,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工作實際,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使學生“學會”即“會用”,真正成為“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在課程中,推行項目化教學,引入實際工程項目和體驗企業(yè)真實工作環(huán)境的校內外實習實訓,采用“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和工程思想的建立。圍繞信息安全技術應用領域的先進技術、主流產品,引導院校、教師、企業(yè)促進教產互動、校企合作,提升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yè)學生能力素質,實現人才培養(yǎng)與企業(yè)需求的無縫對接。

參考文獻:

[1]郭芙琴.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技能型課程中的應用[J].成人教育,2011(6).

[2]馬蕾.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J].濟南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5).

[3]劉焱.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旅游管理類專業(yè)基礎課程中的設計初探——以《旅游市場營銷》為例[J].廣東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2).

[4]潘文群.高職項目化教學課程的考核評定初探[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1(12).

第2篇:安全教育課題研究范文

一、指 導 思想 

    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針對家教實際,有層次地舉辦家教輔導講座,宣傳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學生家長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教育子女的方法,提高家長素質和家庭教育水平;繼續(xù)規(guī)范家庭教育行為,開展好爭當合格家長的活動,把家長學校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二、工 作 重點 

    1、切實轉變家教觀念,認真履行家長職責,牢固樹立為國教子的思想。規(guī)范家庭教育行為,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 

    2、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以家庭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目的出發(fā),對孩子進行道德品質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 

    3、支持和幫助學生家長,認真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勞動教育和艱苦奮斗的教育。 

    4、對父母雙雙外出打工的留守學生,應設法與其家長取得聯(lián)系,并做好其父母對孩子的補償教育,以避免家庭教育的脫節(jié)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造成不利影響。 

三、具 體 工作 

    1、家長學校應根據社區(qū)、家庭與學校教育的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學年度的教學計劃,并認真實施。 

    2、在認真舉辦家教輔導講座的同時,使家庭教育與學校素質教育緊密配合,努力轉變家教觀念,優(yōu)化家庭教育環(huán)境,培養(yǎng)孩子良好行為習慣、道德觀和價值觀。家教輔導應分班作好調查、研究,仔細分析學生在校的情況,針對家教實際,認真舉辦家教輔導講座。 

    3、與家庭密切配合,認真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挫折教育。 

4、向家長發(fā)放學習教育部《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省教育廳《四川省學校安全工作管理辦法(試行)》、《四川省家長教育行為規(guī)范》、《預防艾滋病、狂犬病、血吸蟲病知識》等資料。 

    5、召開家長會,向家長通報有關情況,同時舉行專題講座,并繼續(xù)向家求書面意見或建議,找準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切合點、著力點,努力改進家長學校工作。 

    6、充分發(fā)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協(xié)助學校繼續(xù)做好外出打工學生家長的思想工作,要求家長對孩子認真進行補償教育。充分發(fā)揮家長學校名譽校長及校委會成員的作用,與村組有關人員共商家庭教育的大計。 

    7、認真做好3—6歲兒童的家長的輔導工作,切實加強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的養(yǎng)成教育。 

四、工 作 目 標要 求 

    1、幼兒園應對3-6歲的兒童家長登記造冊,并要求參加培訓,參培率應達95%以上, 

    2、按照《家長教育行為規(guī)范》的要求,認真考查、考核家長學校學員的學習效果,把家教輔導與跟蹤調查、家庭教育與學生在校內外表現結合起來,根據考核結果,評選出合格家長,各班合格家長應達80%以上。 

    3、學校政教處主要負責家長學校日常工作,教導處、行政辦、教科室等部門要積極配合,進一步抓好留守學生之家建設。 

    4、加強班主任工作,特別是班主任指導家長的家教工作,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達到一致。 

    5、定期舉行家庭教育輔導講座,編寫好家教輔導資料(教案),并認真進行學員的考勤、考核工作。各班主任應積極開展家教研究,并結合區(qū)級教育課題研究撰寫好家教論文。 

    6、落實家訪、校訪制度,密切家校關系,班主任教師應結合學校課題研究在一年(學期)里定時或不定時地普遍進行一次家訪,了解家庭教育環(huán)境,以檢驗家庭教育的實效性。 

第3篇:安全教育課題研究范文

摘要:近年來教育部及上級主管部門多次強調,要圍繞“文化安全 智慧安全”這一理念推動校園安全文化建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新時期校園安全管理不能僅從行政管理的角度出發(fā),而應提升到文化建設的層面。那么如何加強校園安全文化建設?構建人本化、精細化、園本化、常態(tài)化的校園安全管理體系?筆者談談近年我園的一些做法,旨在拋磚引玉。

關鍵詞:文化;智慧;安全;幼兒園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9-0273-02

一、構建“人本化”的安全管理文化

學校安全管理的主體是對人的管理。將“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體現在管理的態(tài)度和行動中,落實在學校的管理制度中,融入到學校安全管理的實踐中。

1.運用聯(lián)網層級式管理模式。學校安全管理涵蓋各崗位各部門乃至一日各環(huán)節(jié),僅靠分管部門一己之力無法完成。我們將“聯(lián)網層級式管理”模式運用到學校安全管理中,構建以園長為中心、行政和業(yè)務副園長為主要分支點的管理網絡,按層級分解各部門所有人員的安全職責。督促中層干部、一線保教人員、后勤人員履行“一崗雙責”。由上至下、脈絡明晰,推動了安全管理從“被動”轉向“互動”。

2.落實具有崗位特點的安全職責。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學校關于安全責任的表述則比較簡單或籠統(tǒng),因此教師對安全職責的認識比較模糊。根據工作性質,制定了“安全職責”,并將一日重點環(huán)節(jié)如家長交接、食品衛(wèi)生、進出園、午休管理、隱患自查等,制定相關《安全操作指南》,易看易懂易操作,使教師在履行職責時有章可循。同時對照崗位職責,以“是否履行了教育、管理、保護的職責”標準來自省自己的行為,既調動教師積極性,又減少教師壓力。

3.建立共同認可的安全行為規(guī)范。完善的安全制度是學校管理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制度建立流程上實行“從上到下、從下再上”,建立共同認可的安全行為規(guī)范。進行動態(tài)管理。

4.建構三維合作的安全防范機制。學校與社區(qū)、家庭共同構建三維防范機制,進園做到“三參與”,即參與管理、參與培訓、參與助教。使學校與社區(qū)、家庭共同搭建起互動的橋梁,構建家園、社區(qū)合作共育的環(huán)境。

二、實施“園本化”的安全課程文化

內容結構上立足公共安全教育課程,凸顯不同年齡段的重點內容。在教育形式上,重在以游戲活動、模擬體驗為主要手段,體現“課程游戲化”的教學主張。在課程管理上建立完善機制,保證師資、教材、課時、教學計劃的落實。

1.立足公共安全教育課程,分階段、分模塊開展教學。公共安全教育包括預防和應對社會安全、公共衛(wèi)生、意外傷害、網絡和信息安全、自然災害以及影響學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個模塊,內容涵蓋交通、食品、消防、防災、用電、溺水、運動、踩踏、防拐、報警、防墜、室內外安全等。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地域特點、季節(jié)變化、疫情變化,選擇適宜教育內容,按內容特點、難度不同分解到各年齡班的教學進度中,如在“防拐騙”模塊中,對于小班的要求是“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中班是“在公共場所不遠離線單獨活動,知道簡單求助方式”,大班則是“了解多種常見的拐騙方式,掌握報警或多種求助方式”。同時結合特定的活動日如消防宣傳日、交通安全日開展相應的教育活動,使安全教育層層遞進。

2.完善課程管理,保證師資、教材、課時、教學計劃“四落實”。我們整合優(yōu)秀教師資源,成立專門的學科小組,來引領學校安全課程的實施。在教材方面,以省廳下發(fā)的《安全教育讀本》為主,本地特色教材為輔,來編寫校本教材;在課程方面,將安全教育課程納入幼兒園課程范疇來統(tǒng)籌安排,明確安全教育課程內容;在課時上,完成規(guī)定每年12課時,并結合特定的主題教育日開展活動;師資上,抽調有鉆研精神的教師成立教研組,開展課題研究,針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特點,編寫教學方案全園推廣。保證安全教育師資、教材、課時、教學計劃得到落實。

3.信息技術與安全教育活動的有效整合。把信息技術作為工具融入安全課堂教學設計、教學實施等環(huán)節(jié),并對電子白板環(huán)境下教學模式的應用進行了探索和提煉,形成優(yōu)秀案例。通過整合優(yōu)秀教師團隊,聘請專職電教人員,設計教學課件,豐富優(yōu)化教育資源庫,實現資源共享。舉辦安全教育優(yōu)質課觀摩、優(yōu)秀課件評比,構建互動的網絡教研模式。創(chuàng)建校園論壇,通過網絡教研平臺實現異步交流、共享成果,使課程建設更加優(yōu)化與完善。

4.以游戲活動為載體,注重體驗式學習。提出以游戲活動、模擬體驗為主要手段,通過體驗式學習來“悟”而不是“教”,體現了“課程游戲化”教學主張。即以游戲為載體,在模擬的場景中帶給幼兒真實體驗,讓幼兒領會知識并在一定情境中學習如何運用。如“學習自救和求救方法”教育活動中,通過創(chuàng)設商場等模擬場景,學習走失時如何正確求助;模擬家庭場景,體驗遇到火災如何正確逃生和求救;“警惕陌生人”教育中,學習如何判斷和拒絕“陌生人”的哄騙;又如我們將文明交通知識融入實景游戲,讓扮演司機、交警、行人等,在模擬的道路情境中,學習正確行車、乘車和行走,體驗文明交通、安全出行,以及學習撥打道路急救電話,學習使用應急求助等,使安全教育更具實踐性。

三、建設“常態(tài)化”的安全環(huán)境文化

校園文化是一種氛圍、一種精神、一種實踐活動,良好的環(huán)境文化是一位“潤物無聲”的老師。我們以建設校園環(huán)境文化、班級環(huán)境文化和校園文化活動為抓手,潛移默化影響幼兒的觀念和行為。

1.巧設具有文化內涵的戶外安全教育環(huán)境。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校園的每一塊墻壁都會“說話”。要讓幼兒視線所到的地方,都帶有教育性。把校園有限的戶外空間拓展出無限的教育資源,使戶外宣傳環(huán)境成為安全教育的廣闊天空,因地制宜地利用戶外長廊、樓梯、操場設置宣傳畫、標語牌,精心打造安全教育氛圍,如校園門口過道的交通標志線,引導幼兒和家長文明交通;樓梯處的安全童謠長廊,讓家長和孩子在傳誦中受到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戶外場地溫馨的安全提示,給幼兒無聲的保護。教育園地根據學校每月教育活動內容及各個時期的教育中心,定期出版宣傳內容。使校園戶外環(huán)境文化建設做到“貼近師生、貼近家長、貼近實際”。

第4篇:安全教育課題研究范文

(一)組織開展各類宣傳教育活動。開展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安全生產月”、綜治宣傳周、5.12防災減災日、11.9消防宣傳日、12.2交通安全日、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等主題宣傳教育活動。拓展安全教育手段和范圍,推進安全教育陣地、實踐基地、網絡平臺和信息員隊伍建設。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網絡通訊等,加強學生安全家庭教育和社會宣傳,宣傳普及安全知識,營造保障學生安全的家庭和社會良好氛圍。

(二)推進安全教育課程建設。貫徹落實教育部《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全面實施公共安全教育課程,建立工作保障和推進機制,促進安全教育課程、課時、教師、教材、教研和考核“六落實”。確保每周有一節(jié)安全教育課,每學期開學第一周和放寒暑假前一周為安全教育周。建立考核評價體系,落實教師安全教育職責,提高教師安全教育水平。把安全教育納入學校教研內容之中,積極開展安全教育師資培訓,加強課程資源和教學教研課題研究,探索信息化條件下安全教育教學新模式,強化學校安全隱患臺帳網絡管理平臺建設。組織督查調研,總結、交流和推廣教育教學成果,舉辦優(yōu)質特色課程觀摩評比活動,提高公共安全教育課程的實施水平。

(三)強化崗位安全培訓。認真學習教育部《中小學校崗位安全工作指南》,貫徹落實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關于加強學校安全培訓工作有關文件精神,有計劃組織學校安全管理人員、學校負責人、安保人員參加崗位安全培訓,做到持證上崗。

(四)加強應急疏散演練。按照教育部《中小學幼兒園應急疏散演練指南》,全面落實應急疏散演練制度,將安全演練納入學校常規(guī)管理,中小學校、幼兒園每學期至少要開展一次應急疏散演練,做到教職員工、學生全覆蓋。采取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促進應急疏散演練制度化、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加強與有關部門溝通聯(lián)系,有效組織防地震、防火災、防踩踏、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防校園傷害等系列演練活動,提高師生避險、逃生技能和自護自救能力。

二、深化平安創(chuàng)建,構建安全文化

(五)深化平安校園創(chuàng)建。鞏固提升“平安學校”創(chuàng)建成果,持續(xù)深化等級平安校園創(chuàng)建,提升平安校園管理水平。制定新的平安校園建設實施方案,明確創(chuàng)建目標、任務,建立平安創(chuàng)建組織保障、責任追究和考評獎勵機制,不斷創(chuàng)新創(chuàng)建載體,豐富創(chuàng)建內涵,強化創(chuàng)建措施,增強創(chuàng)建實效,提高平安校園創(chuàng)建知曉率、參與率、滿意率。

(六)創(chuàng)建校園安全文化。開展校園安全文化建設活動,制定建設辦法與標準,培育2所校園安全文化創(chuàng)建示范校。堅持學校安全文化建設與平安校園創(chuàng)建緊密結合,重點夯實校園安全物質文化、構建校園安全制度文化、培養(yǎng)學生安全行為文化。會同有關部門,深化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震減災等安全示范學校建設活動。

三、推進管理創(chuàng)新,提升能力水平

(七)加強安全防控機制建設。嚴格執(zhí)行中央綜治辦、教育部、公安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幼兒園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的意見》和公安部、教育部制定的國家標準GB/T29315-2012《中小學、幼兒園安全技術防范系統(tǒng)要求》等文件規(guī)定,不斷加大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設投入,將“三防”建設納入學校標準化建設。努力構建新型校園安防體系,加強重點要害部位視頻監(jiān)控、消控、報警等技防設施規(guī)范化建設,實現全覆蓋和“人機互動”。積極應對和妥善處置重大突發(fā)事件,建立健全校園安全管理及保障制度,完善事故預警、應急救援、善后處置預案,推動落實安全管理日志制度。完善校園安全警示標志設置。主動協(xié)調配合綜治、公安等部門開展“護校安園”行動,加強校園及周邊地區(qū)巡邏防控和治安排查。健全完善學生人身傷害校方責任險和學生人身意外傷害險制度。

(八)推進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建設。建立隱患排查治理聯(lián)動機制,健全完善校園安全隱患排查臺帳制度、報備制度和掛牌督辦制度,做到隱患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限、預案“五落實”,推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和管理信息化。及時總結推廣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經驗,教育局每學期至少組織2次、各學校必須每月進行1次校園安全隱患排查與整治。

(九)強化組織保障和隊伍建設。按照國務院《企事業(yè)單位內部治安保衛(wèi)條例》要求,各級各類學校要配齊配強綜治安全管理干部,重點加強全市學校特別是民辦學校安全管理機構建設,每所中小學、村完小、幼兒園按上級文件規(guī)定要配齊配強專職保安人員和專職門衛(wèi),加大安保經費投入,配齊裝備器械,落實工資待遇,加強教育培訓,改善工作環(huán)境和生活條件,充分調動綜治安全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十)強化信息報送和檔案管理。切實履行安全事故和突發(fā)事件信息報告職責,嚴格執(zhí)行省教育廳有關學校安全事故報告規(guī)定,杜絕遲報、瞞報、不實報現象的發(fā)生。建立安全工作記事和分析制度,加強安全數據檔案管理,做好相關數據統(tǒng)計、報送、分析、建檔工作,規(guī)范檔案材料的收集、分類、整理、成冊、入柜管理。

四、突出工作重點,構建長效機制

(十一)有效預防學生溺水和交通事故。加強宣傳引導,開展警示教育,建立每日提醒警示制度,在學校門口醒目位置設置游泳和交通安全提示牌,利用每天上、下午放學前最后一節(jié)課下課前5分鐘,開展防溺水、防交通事故警示教育。持續(xù)開展防溺水、防交通事故安全教育優(yōu)質課征集評選活動,充分利用當地新聞媒體,通過家訪、《告家長一封信》、手機短信等形式,向學生及家長學生游泳和交通安全提示,增強家長安全意識和監(jiān)護責任意識。推動建立防溺水、防交通事故分析研判制度和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主動提請當地政府協(xié)調有關部門及村(居)和社區(qū),廣泛深入地開展重點水域、路段安全管理及排查巡查,設置安全警示標牌、減速帶、隔離帶、防護欄等設施,努力降低學生溺水和交通事故發(fā)生率。

(十二)加強消防安全管理。深入開展“清剿火患”行動,嚴格落實消防安全條件、隱患排查整改和日常管理制度措施,強化消防安全“標準化”、“戶籍化”管理和火災風險評估。明確學生宿舍、實驗室、圖書室、食堂餐廳等重點部位、重點崗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人,設立單位消防工作機構,配備專(兼)職崗位人員,加強防火巡查和應急疏散演練,開展消防安全優(yōu)質課征集評選活動。全面提升學校建筑消防設施完好率,提高火災高危和消防重點單位的人防、物防、技防水平。

(十三)強化飲食衛(wèi)生安全管理。嚴格執(zhí)行教育部、衛(wèi)生部《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wèi)生管理規(guī)定》,規(guī)范衛(wèi)生操作規(guī)程。健全完善食堂衛(wèi)生許可證、健康證、食堂配送、索證、登記與食品留樣、記錄等管理制度。采取聯(lián)合行動,定點采購、食品督查、督辦及整治力度,配合有關部門加強校園周邊無證經營飲食攤點衛(wèi)生安全整治,嚴把“五大關”,確保五個100%,即:嚴把培訓關,確保從業(yè)人員持證上崗率100%;嚴查食品采購進貨關,確保定點采購率100%;嚴把食堂辦證關,確保食堂辦證率100%;嚴把隱患排查整改關,確保排查問題整治率100%;嚴把事故責任追究關,確保事故責任處置率100%。大力杜絕學生食物、飲水中毒事故的發(fā)生,確保全市師生飲食健康、安全。

(十四)加強校園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認真貫徹落實省綜治委《校園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要點》的通知精神,充分發(fā)揮學校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專項組及辦公室的作用,統(tǒng)籌協(xié)調有關部門開展校園及周邊治安環(huán)境、交通秩序、文化娛樂場所、食品市場、網絡詐騙和“打非治違”、“護校安園”等專項整治行動,凈化校園周邊環(huán)境。堅持前端管理、源頭防范,實現預知預警、預防預控,主動提請當地黨委、政府協(xié)調有關部門,強化校園周邊易肇事肇禍、有潛在暴力傾向的重性精神障礙患者、刑滿釋放人員、有性格缺陷行為的偏執(zhí)人員和重點上訪人員的排查、救治、幫扶、管控,及時化解矛盾糾紛。經常開展管制刀具、器械收繳行動,有效預防和控制侵害學生及學生打架斗毆等涉校涉生暴力案件的發(fā)生。

(十五)健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建立領導干部定期接訪制度,及時調處、解決不穩(wěn)定、不安全隱患及突出問題,依法處置活動中的違法行為。健全完善學校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訴求表達和權益保障機制,引導師生依法逐級反映訴求,及時排查、分析、研判教育系統(tǒng)存在的突出矛盾糾紛,建立預警機制,加強學校、班級綜治安全信息員隊伍建設。強化學生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網絡安全教育,防止網絡詐騙和傳銷。加強問題學生和教職工的思想引導、心理疏導、行為管控和臺賬管理,及時排查化解可能發(fā)生的師生矛盾糾紛。

五、強化督導檢查,嚴格責任追究

第5篇:安全教育課題研究范文

作為新當選的全國政協(xié)委員,我非常榮幸地參加了今年3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政協(xié)會議。在本次會議召開之前,我密切關注社會熱點,針對人民群眾關注的話題,積極撰寫提案,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履行全國政協(xié)委員的職責。在本次會上我提交了五份提案,其中一些提案,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是我沒有料到的。

三沙主要島嶼的國土資源調查關系到海洋安全

我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長期從事地貌與新構造運動、第四紀地質與環(huán)境變化、生態(tài)地質與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流域環(huán)境與防災等方面的研究。由于自身專業(yè)的背景,我非常關注地質、國土與科學方面問題。當前,南海三沙主要島嶼的地質調查研究尤為重要,對此,今年兩會期間我提交了一份《關于盡快開展南海三沙主要島嶼地質調查,保護我國海洋安全的建議》的提案。

海島是人類開發(fā)海洋的遠涉基地和前進支點,是第二海洋經濟區(qū),其在國土劃界和國防安全上也有特殊重要地位。三沙市作為海南省的第三個地級市,全部由島礁組成。對三沙市島礁進行綜合地質調查與評價是其建設和發(fā)展的迫切需求,也是目前建市后急需的重要基礎工作。面臨越來越激烈的南海國際爭端局勢,開展此項工作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開展南海三沙主要島嶼地質資源與地質環(huán)境綜合調查,需查明主要島嶼基礎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和主要環(huán)境地質問題以及重要地質資源的分布狀況與規(guī)模,對主要島嶼的地下水資源、土地資源、景觀資源、工程建設適宜性和地質環(huán)境承載力等進行專題研究和評價,從而為三沙市的供水、旅游開發(fā)、港口建設、城市發(fā)展規(guī)劃和地質環(huán)境保護提供依據。

我建議主要調查內容包括:查明主要島嶼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島嶼礁盤)、海岸線變遷規(guī)律及演化趨勢,從而為島嶼海岸保護和港口工程建設服務;以陸域國土為調查對象,按土地覆被分類標準,對每一土地覆被地塊的類型、位置、范圍、面積、利用狀況等信息進行調查,編制土地覆被基礎圖件,建立土地覆被數據庫,量算、統(tǒng)計、匯總土地覆被基礎數據,從而為主要島嶼的農業(yè)開發(fā)提供依據;調查主要島嶼地下水資源分布狀況,查明地下水資源的天然儲存量、補給量和可采資源量,從而為未來島嶼發(fā)展的供水規(guī)劃、應急水源地建設提供依據。開展主要島嶼的地學景觀資源調查,查明旅游地質資源的特征及分布狀況、開發(fā)利用條件;開展旅游地質資源開發(fā)利用可行性評價,為三沙市旅游資源開發(fā)提供依據。開展主要島嶼工程地質調查,查明島嶼工程地質條件和巖土工程地質參數,進行建設工程適宜性評價,為港口建設和重大工程建設提供依據;在開展調查研究的同時進行數據錄入,按照“海洋地質研究調查數據庫數據結構”和“海洋地質研究成果數據庫數據結構”技術要求進行數據錄入,建立信息服務技術平臺,為我國南海國土資源保護與開發(fā)服務。

安全教育列入義務教育階段必修課是當務之急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很關注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由于近年來我國面臨的災害風險正在進一步加劇,危及人類生存的安全問題也日益多樣化、復雜化。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生由于年齡小、自我保護意識弱,受到意外傷害的概率更是大大增加,據研究部門公布的資料顯示:安全事故已成為14歲以下少年兒童的“第一殺手”,其中通過安全教育和預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80%以上的意外傷害事故可以避免。因此,加強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十分重要,這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基礎與前提。為此我的看法是:

一是提高對安全教育的認識。安全教育是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是最重要的素質教育,是影響人的一生的教育。

二是將安全教育作為單獨的學科列入義務教育階段必修課程。在現有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增加安全教育課程標準;規(guī)定安全教育課在不同學段的最低課時,并按照各地的實際情況規(guī)定理論課與實踐演練課的比例;將安全教育學科列為學校考試或考查的科目,以便于評估其教學質量和效果。

三是組織專家編制統(tǒng)一的安全教育學科教材。依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地震、溺水、火災、雪災、交通事故、擁擠踩踏、治安防范以及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食品、藥品、網絡等方面的安全問題,都應成為教材的主要內容。針對小學、初中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知特點,按照小學低年級、高年級、初中等各個學段分別設置教學內容;同時,教育行政部門還要組織力量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模式,開發(fā)集文本內容、影像資料和體驗活動于一體,趣味性較強,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的教材。

四是建立穩(wěn)定的專業(yè)和兼職相結合的安全教育師資隊伍。以現有的教師隊伍為基礎,選派有責任心、教學能力強的教師專職從事安全教育;通過組織崗前專業(yè)培訓、上崗考核和定期培訓的方式,逐步打造一支專業(yè)化程度高、素質好、相對穩(wěn)定的安全教育老師隊伍;安全教育教師的職稱評定應等同于其他必修課教師,還應加強相關的教研活動和課題研究。同時,積極利用社會資源,聘請醫(yī)療衛(wèi)生、交通、治安、消防等專業(yè)人員參與安全知識的日常教學和演練。

五是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工作落實情況的檢查監(jiān)督機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安全教育納入到各中小學校目標管理責任考核和教育督導檢查之中,每年定期組織力量對中小學校安全教育工作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以達到有效推動中小學安全教育扎實開展的目的。

推進農村城鎮(zhèn)化建設不能搞 “一刀切”

城鎮(zhèn)化是破解中國“三農”問題的鑰匙,對于如何推進農村城鎮(zhèn)化,我有以下的建議:

一是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首先,就是我們過去最常說的加快城鎮(zhèn)化建設,即通過擴容大城市、中小城市,以及試點提升有條件的鎮(zhèn)街來加以推動,從而讓農民進入城市,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或農民身份轉為市民,最終提高城鎮(zhèn)化率的模式。這樣做可以解決“農民”問題,但解決不了“農村”問題,城市與農村依舊處于“兩相忘”的狀態(tài)。因此我建議同時走另一條路,就是農村就地城鎮(zhèn)化,即在保留農村自然環(huán)境和生態(tài)條件的同時,改善農村貧窮落后面貌,提升農民各項技能素質,發(fā)展規(guī)?;F代農業(yè)的模式。通過農村自身各方面大發(fā)展,使得矗立農村其上的人和物接近并趕上城市的品質。這樣可以同時解決“農民”和“農村”、“農業(yè)”的問題。我們認為后者應該成為推進城鎮(zhèn)化的重點。當然,通過城市的發(fā)展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做法在當前還是必要的。這一步走好了可使后一步走得更容易些。

二是城鎮(zhèn)化建設要科學布局,城鎮(zhèn)化等級有序,特色鮮明。在城鎮(zhèn)化建設中要做好規(guī)劃,要有科學、合理地進行城鎮(zhèn)化空間布局和規(guī)模布局,即中心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城鎮(zhèn)化等在空間上分布要科學、有序,要符合當地的資源環(huán)境條件。對于一個地區(qū)城市分布要符合齊普夫法則,即第二位城市的人口是最大城市的 1/2,第三位城市是最大城市人口的 1/3,依此類推。首位城市與第二位城市的城鎮(zhèn)人口之比,稱為“城市首位度”。一般認為,城市首位度等于或略小于 “二” 表明結構正常、集中適當,大于“二”則有結構失衡、過度集中的趨勢。切莫貪大和攀比。同時,各個級別的城、鎮(zhèn)要有其相應建筑格式、交通布局、城市景觀等,有各自的城鎮(zhèn)特色,切莫千城一面。要符合美麗中國的要求。

三是農村城鎮(zhèn)化建設要不失田園式的農村風貌。要做到城鎮(zhèn)化農村,而不是農村城市化。前幾年有一種傾向,就是在新農村建設中,一些地方盲目照搬城市模式,追求奢華,不僅失去了田園式的農村風貌,造成了很大浪費,同時農民也很不滿意。此外,農村城鎮(zhèn)化建設要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景觀和資源環(huán)境條件。城鎮(zhèn)選址首先要考慮水、土等資源條件。同時要注意環(huán)境因素,要避開不利的自然環(huán)境條件,考慮城鎮(zhèn)建設對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農村城鎮(zhèn)化建設要安全第一。將散居的農村集中建鎮(zhèn)是農村城鎮(zhèn)化最主要的工作。在建鎮(zhèn)規(guī)劃時一定要注意地質環(huán)境安全。特別是在山區(qū)農村地區(qū),要認真進行地質勘查,避免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地震等地質災害的潛在危險。

第6篇:安全教育課題研究范文

【關鍵詞】留守兒童 系列化活動 實踐

留守兒童問題,已是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需要社會共同協(xié)力才可能解決的問題。作為學校是這個社會諸多結構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留守兒童教育的成功與否與學校有最直接的關系。因此,學校對留守學生的教育與研究,理應擔當主要責任,并在實踐中有所突破。我校根據留守兒童存在的普遍問題,如親情缺失,學習差,交際障礙,自信力不足,安全問題等,提出了"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系列化活動研究",并針對學生主要存在的問題,開展了"關愛活動""心理健康""習慣養(yǎng)成"等方面的系列活動,并取得了較好效果。

1.實施關愛活動,感受人間溫暖

由于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對留守兒童教育引導沒有時間。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關照,缺乏與父母交流,性格上感到孤獨,不愛與人交往,存在交往障礙。學校積極主動聯(lián)系社會單位,協(xié)調社會單位對留守兒童的關心支持。先后與重慶市關工委,渝電公司,北碚區(qū)公安分局等社會單位為留守學生送來學習用品,生活用品等,讓留守學生參與受贈活動,感受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并組織留守兒童與前來慰問的叔叔阿姨交流,合影,消除了留守兒童的孤獨感,同時讓他們談受贈后的感受與體會,從而樹立起生活的勇氣。不斷創(chuàng)新社會單位慰問留守學生的形式,豐富慰問留守學生的內容,提升社會單位關愛留守兒童的品位,不僅從物質上給予,還要從學生心靈上給予滋養(yǎng)。如重慶市公安局北碚分局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團輔活動,引導留守兒童學會與人合作等。學校應積極組織對留守兒童的關愛活動,節(jié)假日成為慰問留守兒童的慣例,從學生需要出發(fā),贈送節(jié)日禮品,開展節(jié)日活動。學校更應從學生心靈深處關心留守兒童,端午節(jié)組織留守學生品嘗棕子,開展端午節(jié)歷史文化的了解活動;六一兒童節(jié),積極組織表演活動,讓留守兒童過一個快樂的節(jié)日;中秋節(jié),品嘗月餅,了解中秋節(jié)的歷史文化等。學校還將組織留守兒童評比"留守之星"活動,從學生點滴進步入手,對學習進步,有自信心,遵章守紀,行為習慣好,愛勞動,生活能自理等方方面面給予學生獎勵,激發(fā)他們能健康成長。學校還組織特長學生興趣小組活動,學校成立了體育業(yè)余訓練隊,主要從田徑、乒乓球、武術等培養(yǎng)留守兒童的特長。還成立了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唐門臉譜制作興趣小組,讓留守兒童感受地方工藝的藝術魅力,受到當地文化的熏陶感染。留守兒童們都說這項活動很好玩,都積極參加這項活動。學校根據偏巖古鎮(zhèn)旅游實際,在2009年就成立了義務導游隊,許多學生報名參與,其中不乏留守兒童。近年來,學校繼續(xù)組織此項興趣小組活動,成立義務導游培訓隊,特別吸收留守學生報名,在同等條件下,優(yōu)先考慮留守兒童參與。這樣可解決留守學生暑期無所事事,并讓留守學生在義務導游隊中有機會與游客交流,在義務導游隊中與隊員合作,真正提高留守學生綜合素質。學校還利用班級建立留守之家活動,一個班級就是一個留守之家,班級開展了"關愛留守"系列主題班隊會活動。如:按月舉行留守學生集體生日活動,為留守學生解決生活困難活動,與留守學生結為兄弟姐妹活動,班級"留守之星"評選活動等。極大地讓留守學生融入了班級這個大家庭,從此,他們不再感到孤獨,不再感到無助,不再感到無新情關愛。學校組織了武術訓練隊,用武術來磨練學生意志,涵養(yǎng)學生品德。讓留守兒童參與其中,體驗武術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學習過程中,體驗一招一式的精妙。通過反復練習,讓留守兒童感悟點滴進步與成功,從而熱愛上武術。

2.善于心理輔導,引領健康成長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在一些留守兒童中存在焦慮,孤獨,自悲,怕與人交往,意志力弱等心理不健康的問題。學校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總結出"四整合教學模式",即心理健康教育與課題研究相整合,團體輔導與個體輔導相整合,完善認知與心理感受、體驗相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班級常規(guī)相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與課題研究相整合,充分利用已開發(fā)的《利用金刀峽自然與人文資源開發(fā)校本課程》中的各類活動,挖掘其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如:《參觀金峽桃源》,這是學校開發(fā)的一項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春天的金峽桃源一片紅色的海洋,連綿幾公里,讓人心曠神怡,陶冶性情,滋潤心靈。組織留守兒童欣賞桃花,觀賞李花,追逐春天的腳步,受到大自然美的感染,讓學生心靈得以凈化,這是多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呀!在這樣的情景中,學生沒有了煩惱,沒有了孤獨,他們拿著相機,三個成群,五個扎堆,尋找美景,共同留下美好的記憶。又如,《折紙幾何學習活動》,這是民盟北碚區(qū)委主委,北碚區(qū)政協(xié)副主席,西南大學教授黃燕平給學校帶來的深受學生喜歡的項目。學生必須通過合作才能完成共同的作品創(chuàng)作,自然而然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會合作,進行分工,才可能完成作品最后創(chuàng)作。諸如此類校本課程,如《參觀古鎮(zhèn)污水處理廠》《野外拉練》《參觀現代和暢農業(yè)基地》《河邊野炊》《參觀古鎮(zhèn)葡萄園》等系列活動,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課題研究進行整合,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有兩種重要形式,團體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活動與個人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活動。將二者有機整合,是心理健康教育高效的重要保障。既要針對大面積的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團輔活動,又要針對個別學生特殊的心理健康問題實施個別咨詢輔導。學校根據留守兒童普遍心理健康要求,舉辦了心理健康教育節(jié),將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活動以主題活動的形式,采取團體輔導為主,個別輔導為輔的原則,實施了"自信人生,張揚個性"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完善認知與心理體驗感受相整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心理健康教師往往設計了不同的情景,讓學生認識活動的意義,啟發(fā)學生對心理健康的正確認識,不斷調整自身心理,通過情景體驗,角色體驗,融情融景,感受體驗,從而樹立正確的認識,走出誤區(qū),換位思考,從而形成健康、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如:在團輔活動中創(chuàng)設留守學生遇到生活困難問題,讓學生想辦法克服困難,面對生活挫折,形成堅定的意志品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班級管理工作有機整合,學校分別安排了班主任參加心理健康教師教育培訓,學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各班利用班會課開展了主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使心理健康教育很好地通過班級活動加以落實。

3.注重習慣養(yǎng)成,提升綜合素質

行為習慣是留守學生存在的普遍問題,因學生行為習慣差,導致學生各方面表現不好。首先是學生尊敬師長,孝敬長輩的教育活動。留守學生因為親情缺失,對父母不太了解,很難說對父母孝敬。組織留守兒童新情聊天、定期向父母寫信的交流活動就顯得十分必要。留守兒童由于孤僻性格,對老師不是很尊敬。通過談心活動,交流師生感情。組織學生開展系列活動,在活動中,教師要留心留守兒童,多幫助他們開展好活動,多一句激勵,少一點責備,讓他們感到學校的溫暖,老師的關懷,學生尊師之心開始萌芽。其次是學生學習習慣養(yǎng)成教育活動,我們發(fā)現,留守兒童課前準備不充分,如常用學習用品缺失,發(fā)動班上同學實施關愛活動,為留守學生獻一份愛心,并讓他們時常準備好這些學習用品。有的學生課前沒有預習,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制定具體指導留守兒童預習的方案,讓他們明確預習的目標,掌握預習的方法,完成預習的任務。在課中,盡可能為留守學生創(chuàng)設發(fā)言的機會,讀書交流的機會,重在鼓勵,讓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對他們的作業(yè),進行必要的指導,并給予優(yōu)先評閱指導,讓他們感到老師的關愛,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再其次,從生活上,讓留守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留守學生聯(lián)系卡,通過家校共同實施對留守兒童生活習慣養(yǎng)成的管理,如留守兒童在家里做家務的情況,留守兒童閱讀課外書的情況,留守兒童在家中作息情況,引導留守兒童制作周生活、學習計劃,培養(yǎng)他們科學生活,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學校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或課輔活動引導學生學會疊衣服,洗衣服,整理書包,理菜,切菜,招呼客人等日常行為。通過健康教育課,安全教育課教育學生預防安全事故發(fā)生,懂得基本的安全常識,提高安全防范意識等。

總之,留守兒童現存的主要問題,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通力合作,特別是學校是留守兒童問題主要承擔者與研究者,通過學校各項工作,整合地思考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對策和辦法,讓留守兒童能夠快樂地健康地成長,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片成長的藍天,讓他們幸福地成長,快樂地生活。

參考文獻

[1] 高雪梅主編.《留守兒童行為習慣養(yǎng)成手冊》 西南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2] 朱復融主編.《兒童行為習慣訓導法則》 重慶出版社,2005年版.

第7篇:安全教育課題研究范文

【關鍵詞】農村中職學校 實習就業(yè)指導課程 開發(fā) 實踐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1B-0043-02

農村中職學校實習就業(yè)指導課程的開發(fā),旨在打破傳統(tǒng)的學科課程設計模式,依據企業(yè)生產需要和農村中職學生、教師、學校的實際情況,對課程進行科學合理的定位和設計。此項課程開發(fā)實施可以填補現有中職課程體系中無實習就業(yè)指導課的缺陷,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和實踐意義。本文以昭平縣職業(yè)教育中心課程改革實踐為例進行說明。

一、農村中職學校實習就業(yè)指導課程開發(fā)的意義

進入21世紀,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對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的模式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職業(yè)教育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因此推進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創(chuàng)新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許多學校積極探索和實踐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模式,探索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與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創(chuàng)新對課程設置提出了新要求。為保障和促進對不同地方學校、學生的需求,職教課程實行了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體制。國家鼓勵職業(yè)學校在認真執(zhí)行國家有關原則規(guī)定的同時,據區(qū)域經濟、行業(yè)特點和社會需求,探索建立校本特色課程。

我國新一輪的職教課程改革受到國外先進的職業(yè)教育理論和經驗的較大影響,尤其是體現“能力本位”課程觀的職業(yè)教育課程模式,比較典型的有德國的“雙元制”模式、北美的能力本位課程模式和國際勞工組織開發(fā)的模塊技能培訓模式,這些成功的現代職業(yè)教育的課程模式大多不以學科為中心或淡化學科體系,不僅重視以人類的基本活動——職業(yè)活動的需要來組織教學內容,而且強調以受教育者個人生存發(fā)展的需要來組織教學內容。

昭平縣職業(yè)教育中心作為一所農村中職學校,2005年以來實施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采用彈性學習制,每年利用3至4個月時間(含假期)讓學生到企業(yè)頂崗實習,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效益和育人效果。在實習就業(yè)的管理過程中,昭平縣職業(yè)教育中心發(fā)現了國家統(tǒng)一開設的公共文化基礎課程不能有效解決學生在實習就業(yè)時遇到的許多實際問題。為了有效指導學生順利完成頂崗實習任務直至就業(yè),實現從學生到企業(yè)員工的“無縫隙”對接,根據學校資源設備和學生文化基礎的實際情況,昭平縣職業(yè)教育中心進行了實習就業(yè)指導課程開發(fā)。

實習就業(yè)指導課程是一門實用型綜合性文化課,內容涉及在企業(yè)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其任務是為學生提供到企業(yè)頂崗實習或就業(yè)的正確指導,是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輔相成的校本課程。校本課程開發(fā)是指學校和教師根據教學需要,通過選擇、改編、整合、補充、拓展等方式,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進行再加工、再創(chuàng)造的活動,包括通過需求分析確定課程目標,再根據這一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和對相關教學活動進行計劃、組織、實施、評價、修訂,最終達到課程目標的整個工作過程。

昭平縣職業(yè)教育中心實習就業(yè)指導課程的開發(fā)中,課程內容融合多門文化課實用知識,能較好地解決學生在實習就業(yè)中出現的一些具體問題,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它適應“工學交替”的彈性學習制度,適合在中職學生首次參加頂崗實習前學習,也可以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班作為進城務工指導課開設。

二、農村中職學校實習就業(yè)指導課程的開發(fā)

(一)課程開發(fā)目標、方法與步驟

1.目標。昭平縣職業(yè)教育中心實習就業(yè)指導課程的開發(fā)是基于“產教結合,工學交替”人才培養(yǎng)模式,結合校情和學生的實際,開發(fā)一門中職學校的實習就業(yè)指導課程。主要研究如何對德育、語文、數學、英語、禮儀、體育等學科中的一些學生在頂崗實習時必需的知識、技能進行提煉、融合,形成一門具有實用性、趣味性、互動性的綜合文化課程。

2.方法。以實踐研究法為主,輔之以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等。實踐研究法是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探索農村中職學校實習就業(yè)指導課程的開發(fā)設置,編寫校本教材,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機制。文獻研究法是學習國內外“產教結合、工學交替”辦學模式的論著,熟悉職業(yè)教育理論,為開發(fā)相關課程提供理論參考。調查研究法是調查分析當前本?!爱a教結合、工學交替”辦學模式下的課程設置,以及學生在實習就業(yè)時存在的問題、原因并尋找對策。個案研究法是通過課堂中某個具體的教學內容,小組學習中的某個具體環(huán)節(jié),深入研究影響小組學習中有效合作的因素,展開交流反思,形成共識,為編寫校本教材提供有效指導。

3.步驟。包括三個步驟:首先,調研現狀。通過調研,了解農村中職“教與學”的實際狀況和實習學生必需的知識與技能,深入分析本?!爱a教結合、工學交替”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確定課程改革的方向。其次,開發(fā)校本課程。應依據學校教學資源以及學生和企業(yè)的需要,確定校本課程開發(fā)以“必需、夠用”為基本原則,著眼于企業(yè)發(fā)展的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著重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第一,通過調查和溝通,獲得企業(yè)生產對崗位人才需求的第一手資料,使課程內容與人才培養(yǎng)目標實現良好對接。確立跟蹤機制,跟蹤調查了解本校的實習就業(yè)學生在企業(yè)中為人處世情況。通過企業(yè)對本校實習就業(yè)生工作滿意度的信息反饋,檢驗校本課程的適用性。第二,研究制訂實習就業(yè)指導課程教學大綱和課程教學安排計劃。第三,編寫校本教材。教材結構分為“感悟、工作、學習、生活”四大知識模塊,內容涉及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就業(yè)形勢分析、廠紀廠規(guī)教育、認識自我;語言溝通及請假、計劃、總結等應用文寫作;統(tǒng)計報表、工資核算;常用產品英文標識及公共場所英文標識;防火、防騙安全教育;體能訓練,等等。第四,通過校本培訓和企業(yè)鍛煉的方式,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秀的綜合型、應用型的實習就業(yè)指導課教師,上好校本課程。第五,探索建立實習就業(yè)指導課程評價機制。評價機制包括激勵機制和評估機制。最后,實踐與推廣校本課程。選定班級對校本課程進行實踐研究,根據學校、教師、學生以及社會的評價進行課程修訂并推廣使用。

在整個開發(fā)過程中,堅持課程開發(fā)與實踐相結合,以發(fā)展學生崗位能力為本,關注課程內容的設計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二)課程開發(fā)實踐過程

1.組建科研隊伍。昭平縣職業(yè)教育中心專門成立課題組,把實習就業(yè)指導課程開發(fā)作為學校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進行研究,成立了課題研究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組,領導小組組長由項目主持人擔任。此外,還組織本校的實習帶隊老師、實驗班級的班主任等10多人協(xié)助實施研究活動。課題組將抓好研究隊伍的建設作為課題研究的基礎,及時召開了課題組成員會議,進行科研工作培訓,宣傳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動員全體成員認真投入研究,不斷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

2.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課題組制定了《農村中職“產教結合、工學交替”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實習就業(yè)指導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研究實施方案,將項目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和步驟具體化,并對項目研究作出明確的分工和具體要求。

3.舉辦開題報告會。課題組組織召開了開題報告會,課題負責人闡述了教改項目開題動員報告:一是明確研究的方向與目標,使參與教改項目研究的人員對重點與難點心中有數;二是明確分工,使每個參與者都清楚自己在教改項目中的職責以及各階段的任務,要求課題組成員各負其責,分工合作,不斷創(chuàng)新研究思路、多出新成果,按期按質完成研究任務。

4.定期組織科研探討活動。建立課題研究例會制度,堅持定期召開研討會。課題組成員每月集中一次,加強集體研討、交流學習。定期檢查各項研究工作,聽取意見和建議,溝通信息,在項目原設計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論證,并及時調整,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查找問題,提出整改意見。

5.深入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活動。課題組成員通過與企業(yè)的溝通、問卷調查、查閱有關文獻資料等形式,了解企業(yè)對實習學生的素質要求,確定課程開發(fā)的策略,開發(fā)出實習就業(yè)指導課程教學大綱和校本教材的試用本,校本教材在新生和“扶貧工程”勞動力轉移培訓班中進行試用,并在教學實踐中完成教學大綱和校本教材的修訂,同時開發(fā)出教學設計、課件等成果。此外,在研究過程中總結提煉出多篇科研論文和調查報告。

6.總結成果。課題組按計劃認真開展研究活動,開發(fā)出《中職生實習就業(yè)指導》校本教材,總結出15篇學術論文或調研報告,其中有10多篇優(yōu)質在省級以上刊物,實現了既定的開發(fā)研究目標。

三、農村中職學校實習就業(yè)指導課程開發(fā)的實踐效果

(一)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

昭平縣職業(yè)教育中心實習就業(yè)指導課程開發(fā),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增長了學生的見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習就業(yè)能力,為學生的實習就業(yè)和健康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實施實習就業(yè)指導課程開發(fā)后,該校實習生的素質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學生變成更加開朗與自信,逐步形成了活潑、團結、健康、向上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態(tài)度,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斷增強。

(二)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實習就業(yè)指導課程的開發(fā),改善了教師的教學理念,優(yōu)化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增強了教師的反思意識,有力地促進了校本教材教研科學有序地進行,引領教師走向專業(yè)化成長之路。教師們的科研能力與水平不斷提升,駕馭實習就業(yè)指導課教學的能力也得到進一步增強。昭平縣職業(yè)教育中心課題組成員撰寫的論文有10多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fā)表??梢哉f,課題研究為該校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一大批教師迅速成長起來。

(三)促進了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昭平縣職業(yè)教育中心開發(fā)的《實習就業(yè)指導課》校本課程,有效地推動了學校整體教學改革,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推進了學校的內涵發(fā)展,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持續(xù)提高,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正朝著自治區(qū)示范性中職學校的目標穩(wěn)步推進。2012年,該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yè)被認定為自治區(qū)示范性專業(yè),計算機專業(yè)實訓基地被認定為自治區(qū)示范性基地建設項目。這些都表明,該校辦學能力和教學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

第8篇:安全教育課題研究范文

《依托古詩文誦讀,深化書香校園建設研究》的課題研究突顯了我校教育教學之特色

《依托古詩文誦讀,深化書香校園建設研究》是我校在十一五課題《中華經典古詩文誦讀研究》結題基礎上確立的又一龍頭課題。

“最是書香能致遠”,傳承中華經典,誦讀民族五千年文化積淀,在教育教學各方面深植文化根脈,讓師生在源遠流長的中華經典文化中,了解歷史,知曉人文,汲取營養(yǎng),使校園時刻保有讀書之聲,時刻散發(fā)書香之氣,這是我校多年來教育教學方面的一大特色。以下我想從四個方面加以介紹:

一、 我們要求一線教師博采眾長――多讀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強項,也都有各自的不足。木桶的短板效應,說的就是決定木桶裝水量多少的不是長板而是短板。那么,如何解決好這個問題?那就要多讀書!多讀書,可以增加自身的書卷氣、改變氣質;多讀書,可以陶冶情操、開拓視野;多讀書,可以視通四海,思接千古,與智者交談,與偉人對話;多讀書,可以與時間逆行,揭曉迷離的過去,抵達遙遠的未來;多讀書,可以開啟無數個維度空間,讓思想縱橫捭闔,通向偉大的心靈。我們讀書是為了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為了這樣的目標,我們在備課中要求教師既要備好課程的內涵知識,又要關注課程的外延內容――即知識的延伸和拓展;我們要求教師定期將自己閱讀的好書推介給學生,推介給同事,我們還依托精粹教育主題教研活動,使教師以“好書讀后感”的交流會形式將讀書心得共同分享,我們也適時把大家交流的稿件整理編輯成一本學校內部流通的集子,供大家傳閱。同時,我們還把陶行之的十大讀書秘訣推薦給師生們,請師生們以此為借鑒,鼓勵多讀書。

二、我們要求課堂教學精準高效――多悟

在教育系統(tǒng)深入開展精粹教育的目標指引下,我校提出了“高標準實施精粹教育、低重心開展主題教研”的思路.

一是引導老師們必看兩本書:汪中求的《細節(jié)決定成敗》、李如密的《名師教學風格論》,要求教師悟出如何做智慧型教師、如何生成智慧的課堂。

二是我們經常強調為效益而教,悟出課堂教學的“三講、三不講”。 “三講”即要多講易錯點、易混點、聯(lián)系點;“三不講”即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超出學生理解力的不講。

三是打造有效課堂、打造高效課堂、悟出如何向課堂更深處漫溯。

四是通過有步驟的聽評課活動,即引路課匯報課評估考核課過關課跟蹤課和有層次的教師梯隊培養(yǎng),即通過青年教師亮相課、骨干教師模仿課、名師示范課、師徒傳藝課等悟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即數學課的“引、探、練、創(chuàng)”:

引:由教學課題或新舊知識遷移為引導,提出問題;

探:師生對提出問題進行自探、合探,總結規(guī)律和方法:

練:對所學會的知識點進行鞏固練習:

創(chuàng):舉一反三,質疑,形成縝密的思維方式, 敢于挑戰(zhàn)難題。

語文課及其他學科可共用的“聚焦、分解、展開、提升”

聚焦:課的開始師生共同聚焦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核心問題,使學有重點。

分解:將所聚焦的內容做分層次的設計和有序的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循序漸進,循學而導。

展開:學生的學習心得、存在的學習困惑在此環(huán)節(jié)充分展開,讓師生生生思維碰撞,共同經歷從不會到會的過程。

提升:提升學生的認知,學有所獲;或啟示方法、或引發(fā)思考、或總結要點,或思想滲透,進而填充學生的知識儲備。

當然,這些教學模式的開發(fā)僅能說明一線教師的“悟有所得”,僅是從關注一條線和關注幾個面的角度進行的大膽有益的嘗試,存在的不足和紕漏也定會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進一步完善和改進。

三.我們要求培養(yǎng)學生飽學善思――多能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我校的人才培養(yǎng)方向為:培勤奮好學之君子、育全面發(fā)展之人才。我們除按照國家教育課程計劃開足開全課程外,還開設了一系列彰顯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和興趣小組活動課程。古詩文誦讀課是其中的一個最大亮點。我們把中華古詩文的精品文章根據低年級、中年級和高年級學生的接受能力的特點,分低、中、高由淺入深地編輯了三冊《古詩文名篇精選》作為校本教材,主要收錄了《三字經》、《弟子規(guī)》、《百家姓》、《笠翁對韻》、《老子》、《大學》、《論語》和詩詞、新課標推薦背誦的古詩文等。同時,將校本課古詩文編入課表,有專職教師任課。全校的班主任也是古詩文誦讀的兼職指導教師。為盡可能多的提供師生背誦的時間,學校還根據實際開發(fā)設計了朝早輕松讀、課閑自由讀、周末充分讀、師生享受讀、父母陪伴讀、活動表演讀等誦讀方法,每一天的晨讀時間、每一節(jié)課的課前一分鐘、每一個大課間,都能聽到學生朗朗的吟誦聲。為使學生快速記憶,學校又開發(fā)了熟讀成誦法、聯(lián)想入境法、自我對照法、歸類法、激情導背法等誦讀方法;為定期檢驗學生的背誦成果,學校采取比武打擂、年級驗收、背誦達級等活動進行督促。

另外,我們還定期開展古詩文誦讀競賽、古詩文誦讀文藝表演、古詩詞配畫展、師生同臺背誦、家庭親子體驗背誦活動等。同時,我們還開展了“書香名師、書香達人、書香班級、書香家庭”評比活動。

我們還依托古詩文誦讀,深化書香校園建設,開展了有聲有色的興趣小組舞蹈、乒乓球、象棋、二胡、架子鼓、剪紙、板畫、國畫等活動,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使書香之氣溢滿校園。

記得老子的思想中有這樣一句話:天下之大作于細,天下之難作于易。開展古詩文經典誦讀活動,無疑是在我們廣大師生完成規(guī)定教育教學內容的同時增添了額外的工作,但無論多忙多累,我們都樂此不疲。今后,我們還將系統(tǒng)地有計劃地進行古詩文考級活動,使學生們不僅僅是背過,而更重要的是背會、背好,循序漸進,為學生6年后的成長,16年后的成才、26年后的成功、乃至36年后的發(fā)展夯實國學基礎。

四、我們營造傳統(tǒng)與現代結合的校園文化氛圍――多彩

走進校園,“強心健體、厚德益智”的校訓讓我們感受到校園的蓬勃、樂觀、向上之氣;學校的走廊里,“人之初,性本善”,“事雖小,勿擅為”,“物雖小,勿私藏”等玻璃展板,人性化地提醒著學生的言行,富有濃郁的古典書香之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等標語激人奮進,閃耀著先哲智慧的靈光。班級里,“快樂學習、全面發(fā)展”的標語與古詩文書法作品、名詩配畫交相輝映,印下了學生們彰顯個性的成長足跡;圖書角里,《老子》、《論語》、《史記》等經典書籍供每個孩子盡情翻閱。細節(jié)決定成敗,就連學校的上課鈴聲我們也都用《詠柳》、《春夜喜雨》等古詩名家朗誦的古詩詞代替,真的很令人耳目一新。我們用學校的每一處角落育人,我們用校園的每一處景致怡情。每一處都很別致,每一處都具匠心,只要你愿意停一停、看一看,都是一份心靈的凈化和陶冶,讓墻壁說話,和學生進行無聲的交流(潛移默化),讓學生的心靈在文化中浸潤,讓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高雅藝術的熏陶下滋長(環(huán)境育人)。

我們真心希望并誠摯兄弟學校同我們一道,用圣賢經典開啟學生慧智之門,復興中華道德之邦;用經典感化學生,讓和諧走進校園。相信不久的將來,傳承圣賢經典、創(chuàng)建書香校園、奠基求索人生、培育少年君子的偉大工程,必將為中華民族的繁榮和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功德無量的貢獻!

第9篇:安全教育課題研究范文

一、學校課程方案的形成

學校應成立由校長、有關教育教學部門負責人、各學科教師代表等組成的學校課程方案制定小組,具體負責學校課程方案的制定和實施。各高中學校課程方案要報所管轄的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學校課程方案形成的基本程序如下:

(一)科組提出科目開設方案。各科組根據學校規(guī)模、學校教室、功能室、實驗室和教學設施等資源及本科組的師資、課程模塊的先后順序和預測的學生修讀情況,在本學年結束前提出下一學年本學科必修課、選修課開設方案及課程說明。

(二)學校公布課程開設表。學校課程方案制定小組對各學科提交的科目開設方案進行匯總和調整,并在本學年結束前公布下一學年供學生選擇的所有課程開設表。

(三)學生選課。學校在公布課程方案后,制定課程設置說明及選課指導意見,并對學生提供選課輔導,學生根據意愿和學校課程方案自主選課,填寫高中課程修習計劃表。班主任及其他教師有指導學生選課的責任,要與學生建立相對固定的長久的聯(lián)系,為學生形成符合個人特點的、合理的課程修習計劃提供指導和幫助。

學生在執(zhí)行修習計劃過程中如確實需要可調整高中課程修習計劃,但必須在學期結束前10周向學校提出申請,經學校批準后在下一學期進行調整。

(四)學校排課。班主任及有關老師對本班學生填寫的選課單進行統(tǒng)計和匯總,并將結果上報學校課程方案制定小組。學校對全校各班匯總上來的學生選課情況進行統(tǒng)計和匯總,排出下一學期課程表。學校按每周35學時進行排課。

研究性學習課程學時可以集中使用也可分散安排,平均每周3學時,保證必要的學時用于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指導和在校內開展研究學習。學生在高中階段完成應不少于3個課題的研究。

社會實踐由學校統(tǒng)一組織實施,每學年安排一周(按5天工作日計算),社會實踐包括參加生產勞動、軍訓、參觀考察、社會調查等,其中高中階段安排軍訓不少于7天。

社區(qū)服務由學生在課外時間為社區(qū)提供公益性的義務服務,三年累計完成10個工作日,每個工作日不少于5小時。

學校在組織綜合實踐活動前,應該將活動方案告知家長,征求家長意見。家長要結合子女的實際情況把意見反饋給學校,以便在學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參加某種形式的綜合實踐活動的情況下,學校要提供更為合適的活動供學生選擇。在活動過程中,學校要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強安全防患意識,保障學生身心健康與安全。

學校在每周的課程表上要安排班級活動、校本教研等活動的固定時間。

(五)學生制定自己的課程表。學生依據學校課程表確認和調整自己所選的課程,制定含有課程名稱、上課時間地點、授課教師名字等要素的個性化課程表。

學校課程方案形成后,學校形成了學校學段(或學期)課程表、學生個人課程表、教師個人課程表、場室(包括課室、實驗室、操場、自習室等)安排表。

二、學分認定

(一)學分認定的基本要求

學分由具有普通高中學歷教育資格的學校負責認定。國家承認具有普通高中學歷教育資格的學校按照規(guī)定認定學分。學分分值為整數。普通高中學校的學分本省內互認。外省轉入的學生的學分,由學校根據學生的修習情況、考核成績并對照課程方案進行轉換、認定,報市教育行政部門審核。

(二)學分認定的依據

1.學科類課程學分的認定

學分認定以學科模塊為單位,并按模塊規(guī)定的學分值進行認定。

學生修習的學時數達到規(guī)定要求、考勤符合學校規(guī)定、模塊考核合格可認定學科類模塊學分。

選修網上課程及大學課程的修習學分,由所在學校作出相應規(guī)定并公布后后予以認定,但最多不超過6學分。

模塊考核不合格的,必修模塊允許補考或重修,選修模塊允許補考、重修或另選。

2.綜合實踐活動學分認定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分由學校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及省普通高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指導意見制定有關標準或辦法并公布后按有關程序認定。

研究性學習活動共15學分。學生每年都要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并且三年累積不少于3個研究課題。其學分認定條件為:有符合要求的課題研究方案;有完整的研究過程并有記錄;有課時保證;由學生自主選擇和自主完成;有課題研究成果。

社會實踐共6個學分,每學年2學分。由學校根據學生參與的時間、態(tài)度和實踐的效果等進行認定。

社區(qū)服務三年共2個學分。學校依據既定程序和社區(qū)提供的有關學生服務的對象、時間、項目、體會以及被服務者的意見等情況匯總認定學分。

在社會認證機構獲得的技術技能證書與相應學分的認定辦法另行制定。

(三)學分認定的基本程序

學校確定課程考核負責人課程考核負責人提交學生考核成績學科組審核教務處復核主管教學校長確認學分管理員記入學生學籍表并存檔。學分認定程序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關負責人必須簽署意見并簽名。

(四)嚴格學分認定紀律

學校要嚴格按照有關規(guī)定和程序進行學分認定工作,加強對學分認定的管理和監(jiān)督。對違規(guī)認定和虛假認定行為除取消其認定的學分外,還要對有關責任人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

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予認定學分:

(1)課程模塊考核不合格;

(2)未經學校批準,課程模塊的實際修習時間低于該模塊規(guī)定學時數的六分之五;

(3)考核過程中弄虛作假。

三、學生檔案

(一)學生檔案的主要內容

學生檔案主要包括:學籍表(含基本情況、班主任評語、修習成績)、健康狀況表、學生體質監(jiān)測表、德育考核表、成長記錄袋、綜合實踐手冊。

成長記錄袋主要收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各種作品(如作業(yè)、論文、手工作品、表演錄像等),用以展示學生的努力、成就與進步,描述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結果。

綜合實踐手冊含研究性學習活動登記表、社區(qū)服務登記表、社會實踐登記表。

(二)學生檔案的管理

學生檔案主要以文檔、圖片形式反映。學生在校期間,其檔案由學校根據實際實行歸口管理。學生作品實物可由學生自行保管。

四、班級管理

(一)實施新課程班級實行教學班與行政班并存、行政班管理為主、教學班管理為輔的班級管理模式。

(二)行政班是學生管理的基本單位,是開展班級活動的集體組織,是培養(yǎng)學生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的重要場所。行政班設立班主任和成立班委會。要有相對固定的場所供學生存放學習用品。積極開展以行政班為主的各種集體活動。

(三)教學班要設立科代表或教學班班委會。任課教師要負起教學班的管理責任,要加強與行政班班主任的聯(lián)系,及時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具體表現。

(四)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學生走班選修管理辦法,加強對學生學習、生活指導、心理輔導和安全教育,同時要重視和加強學生會、團支部等學生組織的建設和引導,充分發(fā)揮其影響和作用。

五、其他問題

(一)必修課與選修課

所有普通高中必修課必須100%開設,選修一課程的開出率省一級學校應達到所提供模塊的80%以上,市一級學校應達到70%以上,其他高中原則上達到60%以上,選修一課程開出率暫時不能達到60%的學校要創(chuàng)造條件,盡快達到。

選修模塊開設應根據學生的選課情況和學校的辦學條件來確定,學生選課比較集中的模塊應盡量開設,不能開設的課程要對學生做好解釋工作,并盡快創(chuàng)造條件開設。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應協(xié)調學校課程方案,制訂有關規(guī)定,引導和鼓勵學校間在師資、場地、教學設備設施等方面實現共享。

(二)教學質量監(jiān)測

各地級市教育行政部門要制定相應方案,定期對學校教學工作進行抽查、測試和評估,有效地監(jiān)測普通高中教學質量。省人民政府督導室將不定期對普通高中學校進行教學水平評估,以確保我省普通高中的辦學水平。

(三)學生畢業(yè)資格

各普通高中學校應在每年秋季開學一個月內將高一新生名單分別報送市、縣(區(qū))教育行政部門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