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以感恩為主題的作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小學作文;思路拓展;策略
作文只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只有讓學生的獨特思維激情奔涌,作文教學才算是完成了課程標準的要求,真正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那怎樣才能真正激發(fā)起學生的獨特思維呢?
一、拓寬思路,讓文章充滿別樣的韻味
常言道:“題如一半文”,“人靠衣裝”、“文靠題裝”。比如以“感恩”為主題擬定題目。有的孩子題目新穎便能奪人眼球,材料典型定能出“奇”制勝。同時,在選材方面,孩子們能拓寬思路,從“感恩”這個大主題中組織有關材料表達交流自己的情感。其中有感恩父母的,有感恩祖國的,有感恩老師、同學的,有感恩醫(yī)生的,有感恩為學校捐資建校好心人的,有感恩創(chuàng)造輝煌歷史勇敢的中國人民的……多角度選材,使習作內容百花齊放,各顯特色。
二、書寫真情,讓文章充滿動人的魅力
新課標規(guī)定作文教學應完成的主要任務是: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與真切體驗。俗話說:“言為心聲”、“文貴真情”。的確,真實是文章的生命,情感是文章的靈魂。只有書寫真情,才能激人心動、動情感人。
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生活積累是寫作泉源,生活充實才能抒發(fā)出真正深厚的情思來。所以,我們的作文課應向生活打開,讓美好生活本身去觸動學生的寫作靈感。孩子們,也應該用一雙敏銳的眼睛走進生活。春暖花開,用那河畔的金柳、顫動的銀鱗、輕柔的流水聲,來沖撞他們靈感的詩行。課間十分鐘的喧鬧,你追我趕的競賽,天真幼稚的爭論,師生摯友的別離,學生都能打開“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心理時空。這樣,他們在生活中捕捉美的瞬間,寫出的文章不是生病的,矯揉造作,而是處處洋溢著流光溢彩的思想浪花。
三、細致入微地刻畫細節(jié)、突出主題,動情感人
細節(jié)描寫在作文中十分重要,如果說細節(jié)是明艷的花朵,那整篇文章就是生機盎然的花園,如果說細節(jié)是海的浪花,那整篇文章就是那蔚藍奔騰的大海。作為我們教師,一定要引領孩子用細節(jié)之花點綴文章之園,用細節(jié)之浪激蕩文章之海,讓孩子們筆下涌動真情的習作充滿生命的魅力。比如作者以“感恩”為話題,讓學生們進行寫作練習。
實事求是地講,以“感恩”為話題的作文,看起來容易,但真正動起筆來卻有一定的難度,在翻閱孩子們的習作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
1、審題不清,擬定的題目與主題聯(lián)系不緊,如《文明禮節(jié)從小做起》、《讓座》、《家鄉(xiāng)的變化》、《做個文明禮貌的好孩子》等。針對“感恩”這個話題,擬題時必須明確什么是“感恩”,清楚“感恩”的原因,確定“感恩”對象,感恩什么,怎樣感恩,然后從小處著手,揭示“感恩”話題??梢愿鶕卸鞯膶ο髷M題如《感恩××》,可以根據“感恩”這一中心詞補充擬題,還可以根據文章內容的中心凝煉語言擬題。
2、“感恩”這一主題表現(xiàn)得不夠鮮明,比如《感恩母親》的文中,一位小作者用大量的筆墨渲染了“愛”這一主題,一句“感恩”的話語也未體現(xiàn)。還有一位同學在《家鄉(xiāng)的變化》一文中,采用了對比的手法描寫了家鄉(xiāng)的生活水平及居住條件等方面的變化,卻沒有從“感恩”這個角度去寫,這就偏離了“感恩”這一主題。
一位三年級的學生在《感恩其實很簡單》采用先揚后抑的手法生動地描寫了那如冰山下的溫泉一樣的父愛。在體會了這種父愛之后,他懂得了知恩圖報,學會了感恩。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知恩圖報,學會感恩,冬天就不會再寒冷,黑夜就不會再漫長;懂得了父愛的心便是一種感恩,讓自己過得好,讓父母過得好,便是一種報恩。我盡所能給父母留下最難忘的美好時光,讓他們開心,讓他們驕傲,感恩其實很簡單。為父母捶捶背、洗洗碗、給他們唱一首歌、一句話、一個心思、一個眼神、一個好習慣,對父母感恩吧!感恩其實很簡單。因為有“愛”才會感恩,“愛”與“感恩”融為一體,我們的感恩文章才會主題鮮明,扣人心弦。
3、選材構思行文方面,有些孩子不能大膽突破常規(guī)思維,人云亦云。如《感恩老師》寫老師帶病堅持上課,批改作業(yè)到深夜;《感恩母親》寫媽媽下雨天為我送傘、送我去醫(yī)院看病。這樣的素材大眾化,不能引人入勝,選材要真實、要新穎。比如:一位三年級小學生在《寫給老師一封感恩的信》中,(描述了一年級一節(jié)語文課上老師讓他去講臺認字,可是字寫得高,他夠不著,這時老師就用那雙溫暖的雙手抱起他認字的真實例子)其中有這樣的描寫:一年級的一節(jié)語文課上,您讓我們舉手的同學上講臺認字,可是字寫得高,我夠不著,這時,您就用那雙溫暖的雙手抱起我,老師,您知道嗎?當時,我心里有多高興嗎?老師,您當時真像我媽媽,謝謝您,老師!事例雖小,但卻真實感人。
一、營造氛圍,讓感恩融入學生心中
每學期開始,學校要率先確立學期德育活動重點,由相關部門擬定感恩教育方案,加大宣傳,營造感恩教育氛圍,利用國旗下講話,紅領巾廣播站,宣傳什么是感恩,為什么要感恩。利用星期一升國旗儀式,可以由少先隊總隊發(fā)起《感恩教育》的倡議,倡議每位同學與感恩同行。校園里,以“感恩”為主題布置宣傳欄,懸掛感恩主題條幅,各班布置與感恩教育相關的環(huán)境,如張貼感恩教育倡議書、感恩教育宣傳畫,布置感恩教育板報,創(chuàng)設校園感恩氛圍。在課間播放感恩的歌曲,規(guī)劃紅領巾廣播站專題播音,播放感恩故事。策劃豐富多彩的寓教于樂的感恩活動:寫感恩書信、唱感恩歌曲,舉行感恩祖國,爭做美德少年講故事比賽,開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師的演講活動,召開“感謝有您”的主題班會,舉行感恩手抄報比賽等。通過氛圍的營造、活動的策劃,學生從無感恩的意識到心靈的洗禮,再到實踐的體驗過程,讓感恩融入學生心中,讓學生心中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二、體驗生活,讓學生與感恩同在
1.感恩父母
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父母感恩。因為他們不僅賜予我們生命,更把我們養(yǎng)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碼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線,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又怎么可能愛同學、愛社會?開展親情征文活動,如《我的父親母親》《寫給父母的話》《父母的手》《我和父母在一起》等。布置愛心家庭作業(yè)。送父母一句溫馨的祝福;給父母講一個開心的故事;每逢周末,深化感恩行動,我為家里做四件家務:打掃衛(wèi)生、疊被、洗碗、洗衣物。在父母生日那天為父母送上一個溫馨的祝福,贈送親手制作的禮物,親自給父母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洗腳,讓父母享受感動;適逢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向父母說一聲謝謝,道一聲辛苦了。開展“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主題一封家書活動。
2.感恩老師
引導學生對老師感恩。因為老師不僅賜予了知識,更是教會了學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師們在成長路上諄諄的教誨、無私的奉獻才使得學生健康地成長。感恩教師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學校可以舉行演講比賽,如《感謝您,老師》《我愛您,老師》。舉行作文比賽,參考題目:《師恩難忘,師情永存》《給老師的一封信》《母校――我成長的搖籃》。開展以“六個一”(寫一封信,談一次心,做一張賀卡,獻一束鮮花,提一個建議,表一個決心)為主題的學生向老師獻真情活動。教師節(jié),幫老師做一件有意義的事,道一聲“老師辛苦了”。組織“感謝師恩”感恩賀卡制作大賽,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將感恩教育進一步強化。
三、樹立榜樣,讓感動與學生同行
樹立榜樣,讓感恩行動,成為校園內最亮麗的風景線,成為校內最和諧的生活篇章。感恩教育開展以來,學校涌現(xiàn)出大批榜樣,有關愛學生,常年如一日為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在崗位上的張代華校長;有傾情培育,愛學生勝過愛自己的陳思濱老師;有以生為先,愛生如子的張占秀老師;有精心呵護留守兒童的陳幫連老師;他們的感人事跡化作春風細雨融化在學生的心中,在榜樣的引領下,一批批有感恩心、有道德的少年茁壯成長起來了。校園里,樂于助人的同學多了,拾金不昧的同學多了,關心集體,關心他人的同學多了,老師的講桌上,同學們收拾得整整齊齊,干干凈凈,辦公桌上經常留有孩子們自制的小禮物和寫有祝福等內容的小卡片。每年的教師節(jié),老師們都會收到學生送的一束束鮮花、一條條短信……校園里,同學們互相謙讓著,“謝謝”“不用謝”“沒關系”“對不起”“再見”的話語回蕩在校園上空,文明禮貌、感恩逐漸成為一種常態(tài),同學們在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營造的充滿愛心的大環(huán)境中,從接受到奉獻,從知恩到感恩,從感恩到報恩,逐漸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質,成為知恩圖報、心存博愛的人,整個校園呈現(xiàn)一片溫馨、和諧、積極向上的氣氛。
總之,感恩是一個永遠的話題,是一種美好的情感,是一種崇高的境界,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作為肩負培育祖國下一代的我們,肩負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任,教育學生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積極健康地去對待生活,讓真情充溢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長幼之間,讓感恩、感動與我們同行。
和120位受表彰的團員表示最誠摯的祝賀!
(一)團隊工作回顧
自實驗學校團委成立以來,認真貫徹“學生為本、求真務實”的理念,以加強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設為著力點,團結領導全校團員青年,緊緊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積極開展多項工作,成績突出、效果顯著。
一、積極配合學校德育處,扎實開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動。
1、精心組織舉行“讓我們都有一顆感恩的心”為題的主題班會,僅一個月的時間全校共舉行84場“感恩教育”主題[此文章由21秘書寫作網/獨家原創(chuàng)]班會。主題班會采取比賽形式,分二期進行,第一期以年級為單位進行初賽,初中組評出6個班,小學組評出9個班,共評出14個班參加學校復賽,第二期以學校為單位進行復賽,并邀請部分家長參加。評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8名。通過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全體師生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營造了感恩良好氛圍,弘揚了感恩傳統(tǒng)文化,使感恩教育活動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2、以不同形式感謝父母、老師、學校的培育之恩。要求全體學生為學校、班級、老師做一件好事、實事;各年級、各班都以感恩父母或感恩老師為主題出版了專欄、黑板報;“共青團”廣播站每天圍繞“做一位感恩的人”為主題,通過不同形式、不同體裁、不同風格的文章和節(jié)目向師生報導;同時科任老師布置感恩教育家庭作業(yè):給父母過生日、幫父母干家務活,送父母一句親切的問候,告訴父母自己進步的好消息,跟父母說說自己的心里話等。感謝學校培養(yǎng)之恩,進一步濃厚了校園感恩教育氛圍,推動了感恩教育的深入開展,得到了全體師生、學生家長、上級領導的一致好評、大力支持。
二、以活動為載體,增強了團組織的戰(zhàn)斗力和凝聚力。
近一年來,學校團委在學校領導和全體團員學生的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學校的重心工作扎實有效地開展了系列活動,有力地推動了學校教育教學的發(fā)展。
1、積極開展“學習雷鋒精神,爭當文明學生”系列活動。3月5日,是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紀念日。根據共青團**市委、**市教育局關于“學習雷鋒精神,爭當時代先鋒”系列活動的通知精神和要求,結合我校的實際,學校團委在七、八年級以“學習雷鋒精神,爭當文明學生,構建和諧校園”為活動主題,大力開展了學雷鋒系列活動,號召全校廣大團員學生迅速行動起來,讓雷鋒精神在校園內閃光?;顒觾热萦校赫匍_各班團干部會議,部署學雷鋒活動計劃;共青團廣播站開辟“雷鋒——就在你我身邊”專欄;各班都出好了一期以“學習雷鋒從我身邊點滴做起”為主題的宣傳板報;要求每位同學至少為社會為學校做一件好事,遇見老師問一聲好,說一句文明禮貌用語,幫助一位困難同學,在家為父母做一件家務。成立“共青團校園衛(wèi)生清潔隊”,全面清除校園內衛(wèi)生死角等等。通過這些活動的認真開展,進一步深化了學校管理,加強了學生養(yǎng)成教育、感恩教育,促進了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
2、按照上級有關“深入開展向**同學學習”的文件精神,密切配合學校,與德育處通力協(xié)作,積極開展“學習**、爭做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系列活動:一是舉行全校主題班會大賽,以年級為單位舉行初賽,推出兩名優(yōu)勝班參加學校復賽,學校復賽評出一、二、三等獎進行表彰;二是開展感恩老師你我行活動,每個學生向老師說一句話,做一件事;三是邀請部分家長參與開展感恩教育活動,邀請教育股干部觀摩主題班會大賽。在“深入開展學習**同學”活動中,重點組織了如下活動:一是下發(fā)“**先進事跡介紹”一文,每個學生人手一份,了解**其人其事;二是開展以“向**同學學習”的主題班會,利用小品、短劇、三句板、戲曲等形式,再現(xiàn)**事跡,邀請教育股干部和兄弟學校老師觀摩主題班會;三是舉[此文章由21秘書寫作網/獨家原創(chuàng)]行“學先進樹榜樣,爭做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的大型宣誓簽名儀式;四是營造濃厚學習教育氛圍,發(fā)揮廣播和校園網的作用,進一步擴大宣傳教育活動。這一系列教育活動我校共召開了主題班會157場,收到演講稿、廣播稿、征文、書信9000多份,組織實踐活動5場,出黑板報、專欄230個,宣傳標語6條,做好事15件。學生家長對這一系列活動給予高度的贊賞,并認為這一活動非常必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文明守紀、奮發(fā)向上,已成為我校學生品行的追求,校風學風更加良好。這一系列活動既教育了學生,又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并轉化了一批后進生。
3、認真落實《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精神和教育部、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十二部委舉辦的“中國校園健康行動”中關于校園公共安全教育的工作內容,在四至八級學生中積極開展了“校園健康行動《生命在你手中—中小學應急避險安全知識普及活動》”。這次活動得到學校黨支部、德育處、年級組、班主任的大力支持?;顒右浴吧谀闶种?,珍惜生命,把握生命”為主題,重點開展了如下活動:一是以班為單位組織學生閱讀《中小學生應急避險安全指導手冊》輔導教材,向學生普及應急避險、公共安全知識;二是以“生命在你手中,珍惜生命,把握生命”為主題召開主題班會;三是舉行“中小學生公共安全應急避險知識大賽”,通過比賽使學生和老師產生互動,從而檢驗學生知識普及的效果。向“全國校園法制安全普及專項活動辦公室”共寄出答題卡255份,作文54篇,書畫181幅,動漫制作10項,攝影8篇,dv制作2片。通過知識競賽和學生親身參與,加強了師生安全教育力度,使學生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生命第一”的自我保護意識。
4、密切配合少先隊、年級組,認真開展第六屆藝術節(jié)暨“和諧校園、歡樂你我”合唱比賽。從比賽準備、方案制訂、節(jié)目編排、組織落實到年級決賽,團委和少先隊都充當重要角色和指導作用。多姿多彩的活動既豐富了同學們的課余生活,又增強集體榮譽感,充分展示我校學生朝氣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
近一年來,學校團委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能務實創(chuàng)新、扎實工作,全體團員能夠遵守紀律,刻苦讀書,積極進取,踴現(xiàn)出一批先進集體和優(yōu)秀個人:其中有10個班在這次合唱比賽中獲得等次,5**市榮譽稱號,12位團員獲得**市榮譽稱號,評出24位學校優(yōu)秀團干部,84位學校優(yōu)秀團員,4位優(yōu)秀廣播員,15位投稿積極分子。
三、切實加強團員隊伍建設,充分發(fā)揮團員的榜樣性和示范性作用,嚴把入團關。
1、充分發(fā)揮團員的榜樣性和先進性作用?!安∧o情人有情,實驗學校全體團員學生愛心大行動”:20**年剛開學不久,我校八(1)班學生**,由腹瀉引起休克到醫(yī)院搶救,最后檢查結果是惡性腦瘤。僅幾周時間,就花去了他家所有的積蓄和向親戚朋友借來的二十多萬元,巨額的醫(yī)藥費用對于普通家庭來說是沉重的負擔。
2、注重團干部、團員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培養(yǎng)工作,努力提高團員的綜合素質。經常召開團支書記會議,聽取他們的匯報和意見,了解團員情況。通過各種媒體(如專欄、黑板報、廣播、學校網站)大力宣傳團隊知識,深入學習《團章》等團隊理論,使全體團員了解中國共青團光輝歷程,了解入團需具備的條件、需履行的手續(xù)等等。通過對團員的教育培養(yǎng),有效地促進良好班風、學風的形成。
3、規(guī)范入團程序,嚴把入團關。在團員發(fā)展上,始終堅持學生自愿申請、民主推薦、班主任把關、團內外學生評議監(jiān)督、學校團委最后審核的原則,在考察期間不合格者一律不得入團。20**年9月發(fā)展新團員192名,20**年4月發(fā)展新團員321名,目前為止我們學校中學部共發(fā)展團員513名。
(二)今后工作
關鍵詞:感恩教育 分層施教 教育空間
一、感恩教育的意義
有了感恩之心,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會變得更加和諧。我們自身也會因為這種感恩心理的存在而變得愉快和健康起來,生命將得到滋潤。對于今天的廣大青少年來說,感恩意識已不是簡單的回報父母養(yǎng)育之恩,它更是一種責任意識、自立意識、自尊意識和健全人格的體現(xiàn),表現(xiàn)了一種人生的境界。一個不懂感恩的人,要想成為一個有高尚道德品質的人,要對社會和人民有責任感,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感恩教育與許多教育內容緊密相關,完全能夠牽一發(fā)而動全局。
現(xiàn)實中許多青少年對父母的養(yǎng)育、師長的教誨、同學的友情、社會的救助等麻木不仁,熟視無睹,反映出普遍缺乏感恩意識。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重視青少年感恩教育意義尤為重大。同時感恩心理的缺乏,直接影響到學生積極情感的形成。所以對學生感恩心理的培養(yǎng),更是培育學生積極情感的重要內容。
二、實施感恩教育的思考
第一,學校要把感恩教育作為完成德育目標的重要著力點。
學校要構建起以感恩為中心的校本德育框架,將愛國主義、公民道德、民族精神、心理、法制等教育內容與之有機結合,實現(xiàn)多方面感恩教育內容的突破。還要重視感恩教育活動中的體驗式內容,把如何讓學生知恩、感恩、報恩、施恩作為重要內容來抓,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要運用家長學校的平臺整合學校和家庭教育力量,實現(xiàn)家校的合力,力求改變學生自我中心傾向。
第二,用好活動載體,開展好分層施教。
感恩父母,是感恩教育的第一切入點。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愛媽媽,才能愛祖國。”圍繞感恩父母可以與愛國主義等多項德育主題活動結合開展,形式多樣??梢栽趯W生中開展“算一筆感恩帳”活動。學生將自己一年的生活費、零花錢等各項花費算個總帳,再把父母一年的總收入算個總帳,算出家長為自己的成長投資,設想自己畢業(yè)后的收入,計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報父母。通過數字的比較,讓學生深刻體會父母為自己付出的心血與汗水,理解父母對自己無私的愛和殷切的希望。結合母親節(jié)開展“給父母的一封信”活動,感激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教師節(jié)開展“謝恩師――師生情文藝演出”,感謝教師的栽培之恩,通過多種途徑的教育方式,加強對中學生的感恩教育,讓學生學會感謝生命,感謝大地、感謝陽光、感謝關懷。
僅僅使學生明白“知恩”遠遠不夠,要引導學生進行“報恩”實踐,獲得真實的道德體驗。可以充分利用“三八婦女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等富含親情教育因素的節(jié)慶日,開展一系列“知恩善報”活動。如:送父母一句溫馨的祝福;給父母講一個開心的故事;給父母過生日,贈送親手制作的禮物;給父母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洗腳;為家里做四件家務活:打掃衛(wèi)生、疊被、洗碗、洗衣物。以此來樹立學生的家庭責任意識,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父母的辛勞,從而感謝父母,尊重父母,孝敬父母,進而生發(fā)出以學習上的優(yōu)異成績、以自身的成長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情感。
感恩老師,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內容。學校通過多種手段引導教師對學生真誠的關愛,例如定期的情感交流和對話活動。教師關愛學生,學生感恩教師,彼此間的溝通會更加融洽,彼此間會充滿理解與包容,這不但成為建設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也必將成為師生共同發(fā)展的動力。
圍繞感恩教師和建立和諧師生關系,可以分年級分階段實施系列活動。例如在低年級開展“當一天值日班干部”活動,開展“假如我是班主任”、“假如我是老師”為主題的班會和演講活動。在高年級開展“我當一節(jié)課老師”、“我當一天班主任”的主題實踐活動,開展“給老師一封信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理解教師的勞動和辛苦,懂得尊重、感謝老師并不需要什么禮物,只要能勤奮守紀、主動發(fā)展,就是對老師最好的回報。
感恩學友,是培養(yǎng)學生集體情懷、解決學生沖突的重要途徑。為了構建和諧的學校文化,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在感恩中成長,可以在學生中開展以“同學如手足”、“牽手同學、共同進步”為主題的作文比賽和演講比賽;開展“我為同學做一件好事”活動;開展“一封信活動”――回憶對自己幫助較大的1~3個同學,然后通過一封信表達自己的感恩心情。
感恩社會,是感恩教育的高級目標。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教育學生感恩社會、回報社會是學校的責任和義務。在這方面可以通過安排調查任務的形式完成,例如調查政府每年給予低保戶的補助有多少、調查了解政府與社會給予玉樹災區(qū)的投入和捐助情況、調查統(tǒng)計國家減免學生的學雜費總額是多少、調查分析每年新出臺的惠民政策有哪些等。通過這些調查讓學生增強愛國主義感情,產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強烈責任意識。
第三,資源整合,延伸教育空間。
科任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努力挖掘教材,找到切入點,在教學中不斷滲透感恩教育。特別是語文等文科類教師,應把教學內容和學校的感恩教育序列有機結合,對學生進行感恩熏陶,激發(fā)他們的人生感悟。
采用多種媒體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例如看《永遠的豐碑》、《一個也不能少》等感恩影片,聽唱《感恩的心》、《愛的奉獻》、《燭光里的媽媽》、《為了誰》等感恩歌曲,誦背《感恩父母》、《獻給老師的詩》等感恩詩歌。
驚詫之余,自然要問個究竟。其實答案并不復雜――“家人管教約束過多,不夠自由”“家人對我的學習生活關心不夠”“家人與我們溝通太少”……
學生的健康成長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對學生的親情教育,讓學生有一顆感恩的心,不但是家庭的責任,也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如何在日常的教學過程滲透感恩教育,讓課堂成為親情教育的陣地,成為廣大教師日常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學官”明斷家務事
有時老師的一味空洞說教,未必能取得好的效果。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并以此為切入點,“曉之以理”。莫懷戚的散文《散步》為我們在課堂上進行親情教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素材。我在上這篇課文時,在課堂上設置模擬法庭,讓學生當一回法官,評判家庭是非。
有人說:“養(yǎng)十個兒子容易,十個兒子養(yǎng)一個難?!鼻靶r候,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欄目曾播放過這樣一則消息:北方某農村有一位老漢,靠幫人拉車,含辛茹苦地把三個兒子拉大,并且?guī)退麄兂杉伊I(yè)。老大是一個包工頭,自己蓋了一幢三層樓房;老二長年在外面跑貨運;老三下崗在家待業(yè)。三個兒子,以種種借口,把年老體弱的父母趕回到年久失修的老屋居住,贍養(yǎng)費一分錢都不給。迫于生計,老漢只得重操舊業(yè),幫人拉車。后來,兩位老人一氣之下,一紙訴狀,把三個兒子告上了法庭。
同學們聽后,個個義憤填膺,紛紛指責兒子、兒媳,說他們泯滅良心,禽獸不如,天理難容!我適時向學生提問:“常言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假如你是一名法官,這官司該如何判決呢?”
同學們結合自己所學的法律知識,踴躍發(fā)言。學生的分析入情入理,與法院的實際判決相差無幾!
言傳身教動人心
主題班會、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是學生感恩教育的重要形式。
現(xiàn)在的學生,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的學生,家庭條件優(yōu)越,從小受到親人的嬌慣,往往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別人對他好是理所當然的,很少考慮別人的感受,缺乏感恩之心。為此,我在課堂上向學生講訴我的的切身經歷:
“我覺得我這輩子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遠在家鄉(xiāng)的老母親,她是我心頭永遠的痛!多年來,我和母親有一個默契,每個星期六的中午我都要準時與母親通話,有時出門在外,難免忘懷,媽媽總是主動把電話打到我的手機,很少間斷。
盡管每次通話的內容很簡單,很單調――媽媽總是反復嘮叨,要我吃好點,多多保重身體;而我也總是叮囑媽媽,有病要及時醫(yī)治,不要太節(jié)儉,少做點事,好好保重身體。但每次聽到媽媽的話語,總是倍感親切,心頭油然涌起陣陣感動。
從初中開始,我就一直在外就讀,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地供養(yǎng)我,直到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又遠離家鄉(xiāng),一年后,父親因病離開人世。盡管家里兄弟姐妹很多,但媽媽為了不給他們增添麻煩,一直單獨過。
我成家后,原打算把媽媽留在身邊,可媽媽總以種種借口,不肯留下,也許是怕拖累我們,給我添麻煩。但她總是掛念著我,念叨著我的老婆和孩子。
來到廣東工作后,回家的機會更少了,每年只能在暑假回家匆匆小住一兩天。為了這兩天,媽媽總是要忙乎半個月。
在家住的這兩天,媽媽總是以分鐘為單位,為我精心安排著。每次看到媽媽蒼白憔悴的面龐和忙碌的背影,總是心如刀割,我真是愧對母親!媽媽,請您多保重……”
同學們聽后深受感動,也紛紛敞開心扉,訴說父母對自己無微不至關心的事例,同時也表達了要回報父母的美好愿望。
小小賀卡寄深情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為學生們感念親恩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因為兩個節(jié)日都是在星期天,所以必須在周五或周六利用課堂營造節(jié)日氛圍,“動之以情”,讓學生以實際行動,表達自己對父母親的真誠謝意。
為了順應節(jié)日的需要,同時結合綜合實踐活動的要求,課前布置學生做好相關準備工作:
第一,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以歌頌親情為主題的古今詩詞、文章、歌曲等。
第二,要求每一位學生親手制作一份精美的賀卡,并寫上自己真誠的感謝與祝福語。
這堂課結合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要求,以“感念親恩”為主題,通過活動課的形式,讓學生真切感受自己對親恩的赤誠之心。
首先,播放學生提供的歌頌親情的音樂,讓學生在音樂氛圍中感受親情的溫馨。
其次,展示學生制作的賀卡,并當場進行評比。一張張精美的賀卡不但反映出學生的心靈手巧,更讓人感受到學生們顆顆滾燙赤誠的心。
然后,讓學生誦讀自己搜集的詩文,聲情并茂的朗誦深深感染著每一個學生,有的同學不禁潸然淚下,整節(jié)課都洋溢著濃濃的親情。
最后,要求每個學生回家后做兩件事:一是獻上自己親手制作的賀卡;二是為父母或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周一上課時,同學們個個臉上都洋溢著濃濃的親情!之后,不斷收到學生家長的感謝電話。
我以我筆頌真情
為了教育教學的需要,我們把課堂教育陣地進一步拓寬,不失時機地利用第二課堂,舉行以“感念親恩”為主題的征文比賽,讓學生盡情抒寫親情。
下面摘錄幾篇學生作文的片斷,讓我們一同感念親恩。
―― “窗前的花開了又落,落了又開,正如母親對我的愛一次又一次,永不間斷。母親的愛正發(fā)出萬丈光芒,呼喚我努力學習,茁壯成長……”( 馮綺珊同學的《偉大的母愛》)
――“是啊,他的確是一個好爸爸,可我為什么就沒發(fā)現(xiàn)呢?我為什么從不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一下他的處境呢?為什么就不能了解他,體諒他呢?為什么要弄得他那么傷心吶?因為我不是一個好女兒,不是一個孝順的女兒。爸爸你哭了,遇到再大的困難都不見你哭過,可為了你這個不乖的女兒你卻流下了淚水。
“自那次以后,我不再和爸爸吵架,我也開始關心我的爸爸,漸漸的我發(fā)現(xiàn)爸爸真的是很愛我的,只是我以前沒有用心去感受。其實我很想對爸爸說一句“爸爸我愛你”,雖然只有簡短的5個字,可我卻說不出口,也許是礙于面子的問題吧。
“爸,我真的很謝謝你,女兒不會讓你再傷心啦,我已經長大了,可以幫你一起分擔的,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爸爸,我愛你!”( 董歡同學的《爸爸,我愛你》)
――“夜空中那雙幽怨的眼睛還在默默地望著我,這時,眼淚像決了堤的洪水,噴涌而出。一句辛酸的話語在心頭涌動:對不起,奶奶,我竟然忘了您的愛!” ( 許健華同學的《對不起,我竟忘了您的愛》)
關鍵詞:傳統(tǒng)美德;培養(yǎng);現(xiàn)代公民意識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6-0033-01
在新時代德育教育過程中,傳統(tǒng)美德的內涵應該有什么發(fā)展變化,與現(xiàn)代公民素質教育有什么密切聯(lián)系,如何在學生中加強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讓學生去繼承,去發(fā)揚傳統(tǒng)美德。才符合實際,才能收到實效,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谝陨系乃伎迹Y合我校的實際,我們把"傳統(tǒng)美德與現(xiàn)代公民素質教育研究"作為我校的德育研究課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教育,是我們開展中華傳統(tǒng)美德與現(xiàn)代公民素質整合教育的基礎和切入點。進過兩年多來研究和探索,在培養(yǎng)具有現(xiàn)代公民意識的小學生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效果。下面介紹我們的一些做法:
1.從時代進步的角度,讓學生對傳統(tǒng)美德再認識
道德是一定時代的產物,即是帶有人類道德共性的傳統(tǒng)美德,人們對它的認識也因時代的不同而存在差異。例如,熱愛祖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然而,在自然經濟狀態(tài)下和長期封閉的社會環(huán)境中形成的愛國情感又具有狹隘性和封閉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今天,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要在世界大背景下,讓學生認識祖國,既要看到祖國的興旺發(fā)達,又要看到與先進國家的差距,著眼于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為祖國做貢獻的責任感。所以,在談到繼承傳統(tǒng)美德時,應從時代進步的角度,對傳統(tǒng)美德進行再認識。
2.貫徹落實各項《常規(guī)》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
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十分注重習慣的培養(yǎng),他認為,教育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而良好的行為習慣主要在學校里養(yǎng)成。從長遠看,公民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必須從小抓起。因此,必須有效地實施各項《守則》、《常規(guī)》。貫徹《守則》、《常規(guī)》要重在導行,應制定有力措施,加強具體指導、訓練、管理、督促檢查、考核評比。逐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訓練,自我控制,自我檢查,自我管理。使學生學會規(guī)范行為,自覺遵守行為準則,并在長期的規(guī)范化的學習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狠抓課堂主渠道,加強榮辱觀教育
把中華傳統(tǒng)美德滲透到課堂中去,通過課堂活動中情境設置和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情感的體驗,使感知得到內化,形成發(fā)自內心的自覺行為,真正體現(xiàn)德育的有效性,切實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目標。
3.1學科滲透,處處育人,全員育人。思想品德課教學要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聯(lián)系社會實際和學生實際深化學生的認識,以強化學生已獲得的道德觀點。學校還要求每位教師必須在教書的同時,注重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通過學習語文,讓學生認識名人古人的偉大事跡,學習他們的高尚情操;通過學習英語,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數學課必須適當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培養(yǎng)他們科學的思考方法;綜合實踐課可利用自然現(xiàn)象引導學生愛護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為人類服務,并樹立良好的環(huán)保意識。美術、音樂課可結合實際,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3.2 上好中隊課,教會學生做人。主題隊會是少先隊組織活動的最基本的組織形式之一,因此,我們在組織隊活動的過程中,十分注意把外在的灌輸教育有意識地與學生的品德教育結合起來。把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的美德(“忠”、“孝”、“仁”、“愛”、“禮”、“義”、“廉”、“恥”)和現(xiàn)代公民的素質(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向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融和的主題隊會課。例如:舉行主題為"懂得感恩"的中隊觀摩課。通過這次感恩主題活動的成功開展,陶冶了隊員們高尚的情操,培養(yǎng)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學生真正理解了"愛",學會用自己的愛去關心父母,關心他人。學會做一個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懂得感恩的好少年。
4.創(chuàng)設氛圍,積極打造美德洋溢的校園文化
讓學生生活在美德洋溢的校園里,每天耳聞目睹正確的輿論、宣傳,接受無聲的教育,這也是現(xiàn)代公民素質培養(yǎng)的一種有效手段。學校要求各班結合班級實際,制定出有指導思想、總體目標、活動主題、具體內容的德育實施方案。利用健康活潑、生動有趣的宣傳欄、黑板報、文化墻、永久性標語、壁畫、小喇叭廣播等,使學生耳濡目染,在豐富多彩的"文字"、"圖片形象"和悅耳動人的"聲音形象"等富有教育內容的感召下,學生無形中接受到正面教育。尤其在自身的參與、實踐中,用自己的頭腦自覺地作了價值觀、人生觀以及道德行為修養(yǎng)的認知和判斷。這些活動啟迪了學生思想,升華了學生人格,陶冶了學生道德情操、弘揚了學生道德正氣。所以,美德洋溢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5.豐富各項活動,傳承中華美德,內化學生榮辱意識
5.1 廣泛開展"孝親敬老"活動,培育學生知恩品行。設計獻給父母"十個一"的孝心作業(yè)。十個一"是:一句溫存的問候,唱一首歌,講一個故事,端一杯熱茶,洗一次腳,寫一封信,制作一個賀卡,煮一道菜,給一個表揚或一個戒語,與長輩合影團圓照等。這些"孝心作業(yè)",培養(yǎng)了學生孝敬長輩的心智。少先隊大隊部舉辦"孝親敬老"為主題的中隊活動觀摩,學校組織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作文比賽,手抄報比賽,美術書法比賽,講故事比賽,自下而上,人人參與,在體驗、互動、歡聲笑語中受到啟發(fā),培養(yǎng)孩子們的愛心、同情心。
5.2 開展"誦讀典故,傳承美德"活動。為進一步加強公民道德教育,通過鼓勵學生誦讀經典,培養(yǎng)道德意識。弘揚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讓孩子們在誦讀過程中獲得古詩文經典的基本熏陶和修養(yǎng),接受中國傳統(tǒng)美德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提高學生閱讀古詩文經典的興趣,增強廣大學生文化和道德素質,本學期我校舉行了經典古詩文誦讀比賽,這次活動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展示了我校平時注重誦讀訓練的顯著成果。
5.3 我校少先隊大隊部組織優(yōu)秀隊員組成"文明執(zhí)勤隊",執(zhí)勤的主要內容為檢查全校當天紀律、整潔、推普、兩操情況;負責檢查、督促整隊放學情況;發(fā)現(xiàn)有不文明行為或違紀行為應制止,值勤內容天天登記。他們佩戴著值日標志,穿著嶄新的校服,認真負責地堅守崗位,有他們默默地奉獻,我校學生養(yǎng)成教育會再上新臺階。
弘揚經典文化,促進課程改革進程
新課標中指出:針對各門課程的特點,要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時效性和主動性,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w主義等教育,加強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國防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倡導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和實踐??梢姡霌P經典文化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編校本教材,夯實經典教育基礎
為提高孩子誦讀興趣,學校課題組老師研讀文本,編撰了校本教材《弟子規(guī)》。教材圖文并茂、文白對照,選文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為低年級學生設計了注音、注釋和譯文,并加入了孩子們喜歡的經典故事與詩歌。
學校不斷探索經典誦讀最佳模式,將《弟子規(guī)》誦讀與語文、音樂、體育等課程及學生日常生活相結合,渲染了整個校園的誦讀氛圍,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誦讀興趣。
改革評價方式,充實德育教育體系
學校德育處結合《弟子規(guī)》制定了各項管理制度,細化學校常規(guī),完善德育管理體系。班級天天檢查、公布,周周總結,期末評比,保證養(yǎng)成教育常態(tài)化。成立“家長學?!?,請教育專家給家長講座,任課老師與家長交流,找出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形成教育合力。利用家校平臺、家校聯(lián)系冊等便利的交流平臺,讓老師了解學生在家的點滴轉變,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學習、生活,探討教育內涵與方法,實現(xiàn)學生、家長、老師三方交流。
及時完善評價機制。學校通過《弟子規(guī)》課題研究,根據學校特色和學生實際,建立了“公德之星、志愿服務之星、學習之星、體育之星、藝術之星”等七星快樂學生評價制度。
注重活動落實,助力習慣養(yǎng)成教育
學校批判地繼承了《弟子規(guī)》的精華,將傳統(tǒng)與現(xiàn)念融合,培養(yǎng)適應國際化的有根性的中國公民。
開展主題踐行活動 學校將“人則孝”與“感恩教育”,“出則悌”與“集體教育”,“謹”而“信”與“行為習慣教育”等幾個模塊的活動滲透到日常行為中,做到讀和做有機結合,家與校緊密聯(lián)系,使教育效果不斷凸顯,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學校要注重活動落實 一是“人則孝”與“感恩教育”。學校通過開展以節(jié)日、教育日為主題的活動,以“感恩駐我心,文明伴我行”為主題的感恩系列活動;通過國旗下講話發(fā)出倡議,以班會活動、感悟作文等形式,以“孝”為原點,將感恩教育輻射到更廣闊的生活中去。
二是“出則悌”與“集體教育”。學校通過“在集體中”“通過集體”“為了集體”等活動的開展,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
三是“謹”而“信”與“行為習慣教”’。學習《弟子規(guī)》不是照搬,而是活用。學校要批判地繼承其中的精華,挖掘正面育人內涵。
四是“泛愛眾”與“博愛教育”?!兜茏右?guī)》中提倡“泛愛眾”,現(xiàn)代社會也倡導“博愛教育”,《憲法》對公民也提出了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要求??梢姴蹜腔A教育的指導思想,是人類成熟的表現(xiàn),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石。
五是“親仁”與“榜樣教育”?;谛W生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學校積極開展榜樣教育,從而實現(xiàn)“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六是“余力學文”與“學習習慣教育”。學校充分利用校本課程進行經典誦讀與閱讀活動。低年級教室書聲瑯瑯,高年級教室悄然無聲,閱讀風氣深厚。平時,教導處經常采用推門聽課的形式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督查,對學生的坐姿、聽課、書寫等細節(jié)作出反饋與建議?!胺鞘廖鹨暋奔闯珜ёx好書。學校一直致力于營造書香氛圍,建立書香文化墻,利用宣傳窗進行宣傳,營造濃濃的書香氛圍。
經典課程開發(fā),打造特色品牌
教育與活動相結合,創(chuàng)建大德育。通過編撰、運用適合小學生學習的《弟子規(guī)》校本教材,營造誦讀氛圍,探索出一套誦讀方法與模式。通過三年的研究,校園面貌煥然一新,形成了學校特色文化,浸潤師生心靈。經典誦讀也由《弟子規(guī)》拓展到更廣的事業(yè),推動學校多項閱讀活動的開展。
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教師在指導學生誦讀、理解《弟子規(guī)》的過程中得到進步,經典的國文不但教育了孩子,而且給了教師靈感,給育人事業(yè)注入了源頭活水。在研究中,老師們共計撰寫教育小故事、隨筆20多篇。
關鍵詞:感恩教育 實踐 反思 原則
感恩是一種崇高情感,更是一種人生境界的體現(xiàn)。永懷感恩之心,才能感激供我們處身立世的人類社會和自然,才能飽結奉獻的美好情情愫,也才能從各個方面獲得更大的情感回報。在自然界中就有“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的傳說。中華五千年文明孕育的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等許多傳統(tǒng)美德,如“知恩不報非君子”、“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處世信條,都在警醒著我們,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更應懂得感恩?!妒酚洝分袑懙那G柯、聶政等,其實都為報恩而甘愿獻身的豪杰,他們之所以歷經多少的朝代更替,仍能彪炳青史,因為他們身上閃耀著一種公認的社會美德。
一、在青少年中弘揚感恩美德
令人擔憂的是,這種五千年文明孕育而成的美德在當今的青少年身上漸呈頹縮的傾向。
一方面,現(xiàn)代社會經濟發(fā)達了,物質文明了。社會的開放也使西方的各種思潮紛至沓來。這一切在開闊青少年視野的同時,也使孩子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多元化了,同時孩子們的感恩意識也在這蕪雜的社會思潮中日趨淡薄,這是一種潛在的危機。
另一方面,獨生子女的特殊生長環(huán)境以及社會環(huán)境的變更存在著這樣那樣的能力缺陷和情感缺陷。這種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現(xiàn)實,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正在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青少年。使他們在心理上、行為上對父母親、師長、朋友的愛視若無睹,理所當然地接受,而對旁人、對父母、對生活、對工作、對社會乃至對國家卻抱著冷漠和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以至“不肖兒不知報娘恩”成為許多家長遲來的感慨。這些現(xiàn)狀都在提醒我們,感恩教育勢在必行,而學校更應該義不容辭地肩負起這個艱難的任務。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中指出,切實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新課程也要求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都得到統(tǒng)一和諧的發(fā)展。因此,開展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讓孩子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祖國、感恩社會、感恩自然、感恩擁有,這是學校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構建學校德育的重要元素,學校德育的基礎,也是社會、家庭、學校的系統(tǒng)工程。同時也是時代的要求,學生個性健康人格健全發(fā)展的必要。
二、用教育喚醒內心深處的感恩
感恩教育是一種以人性喚起人性的教育,立足于使學生達到“向善”的境界,引發(fā)學生形成蓬勃向上的態(tài)度、意志和情感,引導他們關注社會、關注自然、珍惜生命。筆者認為,學??梢猿浞掷眠@一塊教育陣地,因地制宜,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動。
首先,傳授感恩道理,培養(yǎng)感恩意識。有能力的學??梢赃x擇、編寫感恩教育的校本教材,列入學生必選的選修課程。如《弟子規(guī)》、中國歷史上的銜草結環(huán)、滴水泉的美麗傳說和田世國為母捐獻腎臟的現(xiàn)代感人故事等都可以做為教材,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開設相應的課程。通過班會課、主題班會課、閱讀課等途徑向學生闡明為什么要感恩、怎樣感恩。使學生知道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重要內容,知恩與圖報是每個人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yǎng)。使學生懂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生活、對親人、師友、社會、祖國、人類、自然心存感激。并學會如何用正當的方式給予報恩。
其次,創(chuàng)建感恩文化、激發(fā)感恩情感。學??刹捎眯问蕉鄻拥膶W生喜聞樂見的載體積極創(chuàng)建感恩文化氛圍。如把感恩歌曲《母親》、《一封家書》等改編成上下課鈴聲,讓學生每天接受感恩音樂的熏陶;周末選擇《孝子感天下》、《背著爸爸上學》、《回報恩情》等影視進行感恩影視展播;舉辦以感恩為主題的藝術節(jié),演講比賽;校園內設立燈箱展示感恩名言,舉辦以感恩為主題的作文寫作競賽等。讓學生處處時時浸演在感恩的氛圍中,感受到感恩就在我們的和諧生活之中,深化學生的感恩意識。
最后,強化感恩實踐,實現(xiàn)道德內化。在學生獲得感恩知識,體驗感恩情感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把感恩意識和情感貫徹到學生的行動中去,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使感恩成為一種習慣。在新課程背景下,將感恩實踐與綜合實踐活動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納入課程管理,同時建立激勵機制,以機制來促使學生自覺報恩習慣的養(yǎng)成。
例如,將感恩實踐列入社區(qū)服務課程進行管理,建立感恩檔案。要求學生從最基本和最基礎的感恩報恩活動做起。如給養(yǎng)育自己的父母,培養(yǎng)自己的母校、老師寫感恩信,親手制作最簡單的賀卡等。雙休、節(jié)假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報答恩人、親人、社會、家鄉(xiāng)的事情,并記錄下來,整理進人個人成長記錄袋,同時,讓學生對活動進行小結與反思。學校對這項實踐進行學分認定,并將其作為綜合評價的一個組成部分。正是這些看似人人可做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旦注入學生的精神內核,就會轉化成一種習慣,就很有可能影響他一生的行為。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更何況是情感豐富的青少年,只要我們不懈地進行教育,持之以恒,充足的感恩源泉必能結出燦爛的報恩之花。
三、用感恩教育促使學生成長
感恩教育的實施,對于構建和諧家庭、和諧校園、和諧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感恩教育,讓學生親身參與其中,用身體和心靈去體驗和感悟。讓他們用心去反思自己成長過程中,父母、師長、朋友、社會給他們無私的奉獻,創(chuàng)造的幸福。讓他們品味發(fā)生在日常生活周圍那些微小、平凡卻又讓人感動無比的事。使他們的心靈受到展撼,使知恩圖報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烙上深深的烙印。使學生明白知恩是人生境界的真切體現(xiàn)。真正的“知恩”是發(fā)自內心的,是流淌在人的血液中的,是一種自然和本性的流露。人每時每刻都在享受著父母、他人、社會、祖國、大自然的恩惠。只有用心去感受,品味生活中、學習中的美好,從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才能得到幸福感。從而精神更自由,精神生活更豐富、多彩。另外,還要讓學生認識到,感恩不僅是物質上的,還包括情感上的回報,而且情感的回報是雙向的。人處于感恩的心態(tài)時,也會從中得到一種欣慰的滿足,能真切地從感恩中得到愉快的情感體驗,這種愉悅是物質和金錢所不能替代的。
其實,感恩教育更深遠的意義是要學生明確,當一個人赤條條地來到人世后,你究竟從自然、社會、親人、他人之中承受了多少的恩惠,要他們懂得這樣的一條道理,離開社會的個體是無法生長的,人與人只有處在一種互惠的關系中,人類才會走向文明。每個人對周圍的一切都要常懷感恩之心。有人慨嘆當今社會人情淡泊,缺乏愛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缺少一顆感恩的心。有了感恩的心,就會產生對社會和人類的親和力,就會融化自私和冷漠的陰冷心態(tài),也會自動化解他人不經意的傷害而帶來的仇恨心理,同時也會自然形成與人為善,樂于助人的品德。這種品德經過積淀醞釀,一旦成為意識中的一部分,就會自然而然地升華為報答社會的無私奉獻精神和報效祖國的勇于捐軀的祟高精神。因此,要培養(yǎng)這種祟高品質、道德就要從看似低級的感恩層面教育做起。古人說,忠臣必來自孝子,這話并不是沒有道理。
四、從原則中展現(xiàn)感恩教育
感恩是社會和諧的粘合劑,和諧社會、和諧校園需要感恩之心,但是要培養(yǎng)孩子們感恩的心,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思考和探索的問題。要使感恩教育達到好的效果,以我個人的經驗,我以為還需遵循以下原則:
(一)針對性原則。實施感恩教育要了解學生對感恩的認識和期待,分析他們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對感恩教育的內容選擇要合理而且要有震撼力,對感恩教育方式選擇也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要以理服人;而且,感恩教育的理想與現(xiàn)實可能有差距,教師要意識到并知道如何應對這樣的問題。
(二)情感性原則。感恩教育是一種以情動情的情感教育,在實施感恩教育的過程中要通過設置情景做到以情動人、以情感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在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的基礎上誘發(fā)學生的理性思考,避免空洞、枯燥、無味的說教。我校的許多感恩主題班會都是在淚水和感動中完成而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
關鍵詞:音樂:作文教學:素材:想象
音樂有感染人、打動人、激勵人的作用,魅力無窮。中學生又喜歡音樂。怎樣才能讓音樂為學生作文增添亮點,為作文教學注入活力呢?在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舉例談一談音樂與作文教學有效整合的途徑和方法。
一、多積—為作文架橋鋪路
(一)積累自己喜歡的歌曲音樂是生活和人生的外化。學唱并積累一些歌曲對學生認識生活、感悟人生有很大的幫助,對作文寫作也有很大的幫助。為此,我讓學生積累中外歌曲,并把歌曲分類:談奉獻的如《奉獻》《愛的奉獻》等;歌頌母愛的如《燭光里的媽媽》《懂你》《媽媽的吻》和《人生第一次》等;贊揚老師的如《長大后我就成了你》和《米蘭》等。這些歌曲在作文時可直接引用,也可以在不同方面加以轉化,寫進作文。(二)積累與教材相關的歌曲在指導學生學習《秋天》這首詩后,我希望能充分發(fā)揮文本的“例子”作用,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于是我在作文課上設計了歌唱秋天的環(huán)節(jié)。我先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屏幕上顯不歌詞,聽完之后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改編歌詞。幾分鐘后小組陸陸續(xù)續(xù)交上歌詞。如: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就在豐收的農家里,那里有稻谷,那里有瓜果,還有那背著背簍的農家女。這樣的教學情境將音樂和作文教學有效整合,極大地觸動了學生的心靈,為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三)積累“拿來”的歌曲寫作素來講究一個廣征博引,引經據典,物為我用。唐詩宋詞等作為一種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一種取用不盡的資源。瓊瑤的很多歌詞里都喜歡“拿來”一些唐詩宋詞中的名句,如“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等。還有一些流行歌曲也喜歡“拿來”唐詩宋詞的標題或名句來作為歌詞,如唐朝樂隊的《夢回唐朝》等。我們也可嘗試將這些“拿來”的歌曲先積累下來,再在作文教學中靈活地加以運用。(四)積累歌曲背后的故事音樂不僅在于它有動人的旋律,還在于它深刻的內涵,它豐富我們的頭腦,蕩滌我們的心靈,石氏礪我們的人生。經常看到學生為寫作文沒有素材而發(fā)愁,其實歌曲背后的故事本身就是很好的素材。如以下幾個故事都可以積累:宋祖英親臨大西北,教育的貧困與艱辛,教師的執(zhí)著與奉獻,讓她深情地演繹了一曲《長大后我就成了你》;音樂大師貝多芬,少年不幸,深受酗酒的父親的虐待,稍大后母親又去世,家庭的重擔,生活的拮據,特別是雙耳失聰,使他的聽力世界永遠成了空白,但他理想的琴弦仍鏗然作響,他扼住了命運的喉嚨,創(chuàng)作《命運交響曲》讓世人慨嘆……這些材料可為我們表現(xiàn)愛、奉獻和理想等主題的作文架橋鋪路。
二、多聽—為作文插上翅膀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聽覺的藝術,是感情的藝術,易于激起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音樂是人類的第二語言,它和語文一樣,充滿情感與靈性,都是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聽音樂寫作文就是讓學生隨著音樂的高低、快慢來展開想象,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整合過程。(一)聽旋律—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心理學家認為:良好的心境、情緒、情感對學生的發(fā)展有積極的作用。教師播放樂曲,讓學生閉上眼睛,靜靜地欣賞,沉浸在音樂世界里……優(yōu)美的旋律會叩開學生情感世界的大「1,一日_與樂曲的情感“牽手”,學生自然進入了“情動而辭發(fā)”的境界,才有可能有話要寫。如學生喜歡的充滿時代氣息的校園民謠《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那歡快的旋律,美妙的音符,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由此聽到了什么,想象到什么場景或故事……教室里洋溢著輕松愉快的氣氛,學生覺得特別新鮮,在盡情地欣賞音樂之后,想象的翅膀展開了,接下來指導學生作文即可水到渠成。(二)聽歌詞—喚起豐富的聯(lián)想利用音樂進行作文教學,不僅僅是對樂曲旋律的想象,還應充分利用歌詞發(fā)散的思維,喚起豐富的聯(lián)想,使學生作文內容更生動豐富。如:在學習人教版匕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黃河頌》時,我們可以把《我的中國心》與《黃河頌》的歌詞放在一起,引導學生在充滿激情地朗讀后,反復吟唱歌詞:“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心中一樣親?!甭w會歌詞意境,在腦海中進行整合:學生聯(lián)想到愛國科學家鄧稼先、楊振寧,航天員楊利偉等,寫出以“祖國在我心中”為主題的感情充沛的演講稿。這樣的有效整合既培養(yǎng)了學生對音樂的初步鑒賞能力,又讓學生寫出了立意深刻的文章。(三)聽主題—豐富學生情感情感是作文的一個重要因素。可現(xiàn)在的中學生,大部分時間泡在題海之中,很少接觸外面的世界,加之教育過分注重分數,忽視了情感的培養(yǎng)。因此,大部分學生都變得情感淡漠,寫出來的作文枯燥乏味,缺乏真情實感。但我們發(fā)現(xiàn)中學生都比較喜歡流行歌曲,我們正好可以利用這一點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如:周杰倫《聽媽媽的話》,可以豐富子女和母親的情感。
三、多用—為作文錦上添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