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體育德育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進行體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都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這就要求每一個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認真觀察,把握好教學節(jié)奏,在適當的時機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在整個教學實踐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是有很多合適的時機的。
1.教師通過自己的儀表和語言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教師是最容易被學生模仿的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響著學生的行為習慣,因此,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時刻注意自身形象,讓學生通過教師的形象來感受到對于學習和生活的熱情與信心。教師健康而富有朝氣的形象會感染學生,讓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同時教師要注意提煉自己的教學語言,力求語言風趣幽默,又要簡明扼要,通過很強的邏輯性來影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用語習慣。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來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品質。
要想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思想道德品質,教師首先要具有高尚的品德,而尊重學生,真正地關愛學生就是一種良好品德的體現,這也是一種教學手段。尤其是對于那些平常表現不夠積極,對于自己缺乏自控能力,組織紀律性不強的學生,體育教師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來幫助他們,不能用一些諷刺的話來刺激學生,更不能侮辱甚至是體罰學生,而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表現的機會,讓他們體會到自己的價值和教師的關心。比如在學體操動作的時候,可以找一些動作到位的學生示范,也可以尋找一些動作不太到位,但是每次都有所進步的學生來練習,并肯定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同時要求其他學生給予他們幫助和鼓勵,讓他們既增強了自信心又體會到了班集體的溫暖和力量。對于那些體育課上表現優(yōu)異的同學要嚴格要求,督促他們改正自己的缺點,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3.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德育。
為了保證體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需要制定一些課堂規(guī)范要求學生嚴格執(zhí)行,這些規(guī)范包括課堂紀律、考勤制度和考核制度,通過對學生進行制度的約束,讓他們可以不斷修正和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訓練學生遵守課堂紀律、聽從組織指揮的良好習慣。認真?zhèn)湔n是上好一堂課最基本的前提條件,如果在課前不能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課上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必然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不會太高,教學效果更不必說。所以,課前體育教師應該把上課要用到的體育器材和活動場地都安排妥當,為上課做好一切準備,這樣的準備工作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井井有條地安排事物的良好習慣。在教師進行準備工作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參與進來,幫助布置運動場地,搬運所需體育器械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于公共財物的保護意識,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采取分組教學,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和集體榮譽感,還可以培養(yǎng)部分學生的組織能力。
4.結合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進行德育滲透。
體育課程當中有很多不同的訓練項目,不同的項目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不同的思想品質。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和團隊意識,提高學生的健康意識,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頑強意志。比如通過觀看我國體育健兒在奧運會上的杰出表現,讓學生體會我國的體育事業(yè)蒸蒸日上的繁榮景象,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意識,同時,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建立終身進行體育運動的意識。練習長跑也是培養(yǎng)學生頑強意志的一種有效的體育運動項目?,F在的小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家庭的經濟條件都比較好,很多孩子在家庭中根本沒有鍛煉的機會,他們怕吃苦,責任意識不強。教師根據這樣的現狀,通過體育運動來對這些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嚴格要求他們,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讓他們在運動實踐中得到更多的鍛煉。
二、在體育教育中滲透德育的思考
關鍵詞:體育教學;體育文化;傳承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1-051-01
目前,我國部分高校在體育課程內容的安排上往往更注重體育技能的傳授,而忽視對大學生體育文化的教育和培養(yǎng),這種重技能、忽視人文教育的體育教學模式無疑不利于大學生身心的共同發(fā)展。針對于此,在實際的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就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體育技能和體育文化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
一、高校體育教學中體育文化缺失的表現
1、以興趣、休閑、娛樂為標志的教學內容產生異化。當前,各個高校進行的體育教學改革,有些改革的內容傾向于:一是根據學生的愛好、興趣、接受性等因素,來確定體育教學的內容;二是忽視學生堅韌不拔、不畏艱難等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這些改革沒有體現體育文化的傳承,只是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或以娛樂、休閑為主,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一些極具文化特征并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有較大促進作用的運動項目往往被忽視,甚至出現學生不喜歡體育項目就不被安排課程現象。
2、競技為標志的經典體育文化被逐步的淡化或者缺失。人類的共性在多數情況下是通過經典文化來傳承和體現的,經典文化與現實的差異性就是經典文化的一個獨具特色的特征。在經典文化的氛圍中,人們更易深刻的感悟到人生更多層次的審美沉淀,不斷提升人們的精神世界。公平、公正、團結合作是現代競技體育固有的特點,也是現代體育文化的主流思想,更是體育教學中體育文化傳承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目前,許多所謂的體育教學改革已經將競技體育的經典文化淡化甚至缺失,更多強調的是只是娛樂、休閑。
3、體育教學內容多元化,體育自身文化研究淡化。體育教育理念的不斷多元化,使得教學內容、形式也層出不窮。目前,部分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特征之一是把和體育有聯系的內容也過多地納入教學中去,比如,思想、道德、人文、社會等。在這種理念的影響下,往往出現忽視對體育自身文化的研究和教育的情況,這就必然導致體育教學中體育自身文化教育不突出、內容廣泛沒有重點等現象。
二、體育教學中體育文化的傳承
1、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學到的體育技能、知識就是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可以引導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形成正確的體育觀,是學生在體育教學的影響下形成的社會、精神、體育能力等方面的綜合體現。在現階段的體育教學中,教學內容要根據社會和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選擇,改變以前單一的生物體育觀教育,建立一個多元化的體育教學觀,從知識、技能、個性、品德等方面對大學生進行全面的培養(yǎng)。因此,高校體育教學要逐步的改變教育理念,從育體向育人的教育理念慢慢過渡,把大學生身體的全面發(fā)展作為體育教學的目標。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在以運動技術教學為主的模式上,結合科學的運動實踐教學來全面提升大學生的體育健身意識、能力、意志品質等,給大學生終身從事體育鍛煉打好堅實的基礎。人的素養(yǎng)對文化的傳承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推動抑或阻礙文化的發(fā)展有賴于每一個個體的基本素質。大學生是文化傳承的中流砥柱,肩負著文化傳承的責任和義務。大學生在傳承體育文化的同時,要學會選擇和創(chuàng)新,使得體育文化時刻是一種與時俱進的先進文化。所以,只有不斷的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才能保障學生能夠真正的對體育文化進行傳承和創(chuàng)新。
2、改革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只有打破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才可以讓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yǎng)得到更高水平的發(fā)展,才可以創(chuàng)造出充滿文化氛圍的體育教學環(huán)境,才可以讓學生在濃郁的體育文化氛圍中學習到體育知識和技能,從而達到強健身體與文化熏陶的雙重目標。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轉變教學方法,改革教學內容,改變以往以傳授技能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模式,做到體育技能與文化共同進步,這樣才能達到體育教學知識的多向交流和教學氛圍的優(yōu)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做到體育文化與技能并重這一特點,注重為學生營造體育文化氛圍??傊?,現代的體育教學模式是一個文化觀念、理論知識、運動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只有不斷改革體育教學觀念,才可以讓學生對體育文化的認識得到變化和提高。
3、有效利用課外體育活動。課外體育活動豐富多彩,是體育課的延續(xù)和補充,因此,有效利用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可以將課堂學習的內容和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容形成有機整體,讓學生更深刻、完整的加深對體育文化的理解。課外體育活動可以通過網絡教學、俱樂部、體育社團等形式來實現,也可以通過舉辦體育知識講座等來實現。體育本身就是一門多樣化的課程,體育的課外活動形式也一定要做到多元化,讓學生在多元化的體育教學氛圍中認識體育,繼而傳承體育文化。
4、對體育競賽進行創(chuàng)新。為了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yǎng),就要對目前高校中的體育競賽模式、觀念、內容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從傳統(tǒng)文化的視角出發(fā),可以將高校的運動會演變?yōu)轶w育節(jié),名稱的變革意味著校運會的性質、對象、目標、功能等的根本改變。將高校運動會的模式、內容進行拓展和創(chuàng)新,使得體育競賽更具文化意味和魅力,從而使學生在籌備和參與運動會的同時更多的了解體育文化。
5、加強校園體育文化環(huán)境建設。大學生體育文化的培養(yǎng)是體育知識、體育能力、思想意識、價值觀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一個過程,體育文化對學生的意志品質、價值觀念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可以通過樹立運動項目宣傳牌、運動項目簡介、注意事項、技術要領等來進行體育文化的宣傳,也可通過體育明星、體育格言來進行體育文化宣傳,從各個方面來加強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為體育文化的傳承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教師在游戲中語言的凝練幽默不僅能使學生易懂,而且還能為游戲增添歡樂氣氛,調節(jié)游戲節(jié)奏,帶來和諧的師生互動氛圍。在教學前期準備中,筆者時常把教材內容編寫成“兒歌”、“順口溜”、“謎語”等形式,通過以凝練幽默的語言把教材內容簡易化,達到教師高效教學,學生易學易懂的目的。如筆者在執(zhí)教《前滾翻》時,以謎語的形式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游戲技能:兩手用力撐,團身如球滾,展體似鷹翔。謎語一出,學生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興致盎然地參與教學當中。又如在廣播操《雛鷹起飛》中的預備節(jié),其動作要領要求學生右腳后退一步,兩臂下舉……。筆者把整套動作以兒歌的形式進行編繪:鵝鵝鵝,池塘歌,昂起頭來把水游,低下頭,水中憩,伸翅膀,擺尾巴,展展翅膀變朵花,緩緩放下要回家”。通過這樣的語言編排兒歌形式,使學生明白掌握了廣播操動作要領,激發(fā)了學生興趣,活躍了款金額唐氣氛,達到了寓教于學的目的。
二、把現實生活場景運用于游戲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現實生活場景不僅能使游戲更具趣味性,而且這樣別具一格的游戲設計還能使學生融入生活角色,在角色中體味游戲帶來的歡樂。如筆者創(chuàng)設游戲《小明的周末》中,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把“去超市選取給爺爺奶奶的禮品”“乘坐交通工具到爺爺奶奶家”“在爺爺奶奶家與小貓咪玩”等生活場景聯系在一起,讓學生都去當“小明”,看看他們在超市中選的禮物有何不同,都乘坐什么樣的交通工具,在爺爺奶奶家小小貓咪怎么玩,等等。這樣的教學既達到了教學目的,又以游戲效果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接受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三、教學倡導一種游戲多種玩法
小學生往往存在“喜新厭舊”看待事物的特點,就算是一種新奇的游戲,在多次玩后都會產生“厭煩”情緒。因此針對小學生年齡特點,根據其可塑性,對事物有新鮮感,教師可以把一個游戲創(chuàng)設出多種玩法來平衡學生心理,保持學生好奇心、積極參與性。如筆者在執(zhí)教《長江,黃河》這個游戲,原始方法就是學生面對面站兩排,一排名為“長江”,一排名為“黃河”,當教師喊“長江”時,則“黃河追長江”反之亦然。然后筆者在執(zhí)教過程中,通過改編,把《長江、黃河》演變?yōu)榱硗鈨煞N玩法:一是受“長江”、“黃河”特點影響,根據“長江”源遠流長,“黃河”氣勢宏博特點,把男生歸于“黃河”、女生歸于“長江”,黃河追長江需要追兩次才算成功,長江追黃河時,把黃河限定在一定狹隘比例范圍內;二是根據長江黃河源自青藏高原,以“天上來”這個詞語融入游戲當中,當教師喊“天上來”時,長江與黃河身份互換,互換追逐。
四、在教學中發(fā)動學生參與編排
新課程一直倡導“學生使主體,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編排體育游戲時應讓學生參與進來,讓他們根據自身特點選取某些有建設性的意見融于游戲之中。例如筆者在編排《老鷹捉小雞》游戲時,多數學生認為“小雞”數量太多,當游戲時,后面的小雞容易摔倒,因此根據他們意見要對這個游戲進行改編。方案一:在地上規(guī)劃一定區(qū)域作為老鷹的家,分出一部分學生作為老鷹幼崽,讓他們訓練捉雞,這部分同學手拿呼啦圈,對小雞進行“甩套”,其余學生扮作小雞,從中選取兩人作為“雞爸爸”和“雞媽媽”分別對其余學生進行帶領。方案二:把所有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選取一位老鷹,4-5位當小雞,其余同學當“母雞”,母雞手拉手形成一個圈,小雞在圈中,游戲開始時老鷹在圈外,并想盡辦法捉拿小雞;游戲過程中,老鷹可以鉆入圈中對小雞進行捉拿,但不可強制分開“母雞”拉連的手,小雞可以出圈,但不可以離開圈外兩米,游戲結束后,角色可以互換。
關鍵詞:自主合作探究;小學語文;學習效率
小學語文教學中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實施素質教育,貫徹《語文課程標準》,全面培養(yǎng)小學生人文素養(yǎng)、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和生存、生活實踐能力的基本能力與方法。也是實現語文現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自主性學習:是指學生為主體支配自己權力的意識、能力,集中表現為自尊、自立、自強等自我意識以及自我激勵、自我調控、自我評價的能力等,充分體現了個性化學習。心理學家布希爾指出,創(chuàng)造力的形成離不開個性這一因素。無數事例證明,有個性的人,才有思想,屬于自己的獨特思想,才有奇才,才能創(chuàng)造。
合作學習:又稱小組學習,指一系列促進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方法,以便通過同學之間的交互作用對學生的認識、發(fā)展、學習情感和同伴關系產生習的優(yōu)點是顯而易見的:它能激發(fā)學生發(fā)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還能促進學生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提高,能增進同學間的感情交流,改進人際關系,由于學習任務共同承擔,問題也就容易解決。
探究性學習:以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為基礎,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從語文學習內容中選擇和確定探索、研究專題,主要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的學習。有利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學會學習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它著眼于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自主學習落到實處。
一、培養(yǎng)學生自主求知學習熱情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然要求。只有當學生的個性和人格得到充分尊重,社會生活中才有平等、民主可言。否則,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是專制與不平等的溫床與土壤。最有效的學習方式是自主的活動,包括腦的活動和手的活動。只要可能,就讓學生做中學,做而學,這是教育的重要規(guī)律。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都有創(chuàng)作和欣賞的因素。
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實施自主學習的前提。為了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首先應解放學生的思想,改變發(fā)言先舉手,上課手背后等許多制約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傳統(tǒng)習慣。在課堂上,提倡學生自由發(fā)言,自愿到講臺前演示;也可以自己選擇學習內容和合作伙伴,教師不斷鼓勵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這樣做的結果,真正給予了學生自由,放松了學生身心,還給學生無拘無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激發(fā)了靈感,發(fā)展了個性。如在教學李白《靜夜思》一課時,鼓勵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有的同學擅長朗誦,就讓其朗誦。有的同學愿意說,就讓其把故事描繪的景象說出來。有的同學擅長畫畫,就讓其把故事描繪的景象畫下來,給詩配畫。在一節(jié)課中,學生圓滿完成了學習任務,且學習興趣濃厚,學習效率比平時大大提高。充分證明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真理。
讓學生養(yǎng)成質疑問難的習慣,是自主學習的有效舉措。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币寣W生學會學習,自主學習,應讓學生參與教育的全過程。很多課堂是優(yōu)生與教師的對話。常言道:“愚蠢的老師是都給學生以真理,而聰明的老師教給學生獲得取真理的方法?!苯虒W過程即以學生為主體,主動參與積極探索的全過程,要把傳授知識改變成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好奇心,創(chuàng)造精神和開發(fā)學生潛能的學習活動過程。教師要在教學中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去探索未知的領域,以求得真知,要用心點燃學生情感火花,不斷鼓勵學生大膽探索,以不斷獲得知識為目的。
二、團結協(xié)作培養(yǎng)合作精神
在現代生活中,交流與合作是現代人必備的能力。在教學中,我們就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傾聽他人的意見,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語文這門學科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合作學習的機會,從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和競爭意識,培養(yǎng)學生善于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學習習慣,促使學生在“合作”中獲知。首先,教師在教學中要轉換角色。變傳統(tǒng)的學生學習的指揮者、統(tǒng)治者為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使自己成為學生求知的伙伴。再次,教師要指導學生合作交流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表現自我才能,而又樂于聽取他人意見的良好學習習慣,提升學生合作、交流、協(xié)調的能力。
(一)建立合作小組。以前后兩桌,四人為一組,盡量考慮到學生性格、個性特征、學習成績等因素,合理搭配。組內成員要有角色分工,每個小組推薦一名組長或學生輪流擔當組長,以安排任務,監(jiān)管過程,其他成員或是發(fā)言人或是辯論人或是記錄人,或是其他角色。
(二)精選合作內容。在精選合作內容中,我們認為: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采用合作學習的形式。沒有合作價值的合作是一種重復的勞動,會使學生厭倦。因此,精選合作內容是開展小組學習的實施前提,內容要有一定的探究價值。這樣的內容應該具有一定難度,答案多樣,學生感興趣,愛參與的內容。
(三)引導獨立思考。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個體需求的基礎上的,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學習才能有堅定的基礎,這樣的合作學習才會有成效。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決不能是旁觀者,而應該是學生合作的指導者、組織者,教師應該將合作的觀念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不斷引導學生開拓思維,通過師生合作帶來豐碩的學習成果。
三、綜合運用各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論文關鍵詞:理想,體育,學校體育
多年的學校體育教學使我感到,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之下,體育教學在一些學校成為可有可無的“小課”或“花瓶”,有的學校甚至把達標等同于體育,使體育僅僅局限于達標訓練,而體育的精神意義和體育的崇高境界卻被淡化和遺忘了。這無疑使學校體育走進了死胡同。因此體育論文,有必要重新審視學校體育,呼吁理想的學校體育。
一、理想的學校體育應能體現“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 這種精神,對于成長中的學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斷地追求卓越,挑戰(zhàn)自我,才能做出非凡的成就,才能擁有輝煌的人生。在體育教學中,鼓勵學生向“更快、更高、更強”沖擊,鼓勵學生不斷進取向上,在某種意義上比形成某些體育技能、獲得某些體育成績更重要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二、理想的學校體育應注重磨煉學生的意志,養(yǎng)成堅韌不拔的品質。近些年來,由于片面追求升學率,學校體育在現代教育中呈現萎縮狀況。而由于獨生子女的“獨”體育論文,孩子吃苦耐勞的品質,經受挫折的能力以及果斷、自控力、堅韌等良好的意志品質,難得有培養(yǎng)的氛圍和機會,孩子從小被喂嬌了、抱懶了、慣壞了,有的成了“胖墩”,有的成了“豆芽”,還有的成了“藥罐子”等。這與時展對人的強健體魄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唯有進行強有力的體育運動,讓學生心智“苦”,筋骨“勞”,不斷體驗歡快與痛苦、成功與失敗,其堅韌不拔的毅力和信念才會得以養(yǎng)成,也才能承擔起“天降大任”。學校體育必須承擔起磨煉學生意志的使命與責任。
三、理想的學校體育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集體情懷和愛國情操體育論文,使體育活動成為德性養(yǎng)成的重要途徑。體育運動能培養(yǎng)個體的合作意志,因此,在學校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技能,也要讓他們學會合作。要引導學生成立自由組合的體育興趣小組,鼓勵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在指導學生進行對抗團體競賽時,要鼓勵學生敢打敢拼,更要鼓勵學生默契配合,反對個人英雄主義。
四、理想的學校體育應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心理素質。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都處在激烈變化的時期,他們同時又身處紛雜的社會環(huán)境及沉重的學習負擔之中,極易導致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因此,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進行心理健康指導體育論文,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是現代教育迫切而又重要的任務和使命論文開題報告范文。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如何做到既讓學生勇于爭光、勇于拼搏,又讓學生正確對待名次、成績,做到勝利了不驕傲、失敗了不氣餒,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五、理想的學校體育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特長,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發(fā)現自我,享受自我。在學校,體育課往往是學生們最喜歡的課程之一,這不僅因為在體育課上學生可以從事自己深愛的游戲與活動,更因為體育可以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但是,也有一些學生最頭痛、最討厭上體育課。事實上,每個學生都有很大的個體差異體育論文,尊重這些差異,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是現代學校體育的基本要求。在中學,更要緊密結合學生的個性與特長,有針對性地因勢利導,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發(fā)展自己的潛能,張揚自己的個性。要組織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開展體育活動,在體育項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體育課堂上尋找到自己的樂趣。只有充滿樂趣的體育教學,才能贏得學生的歡迎,才能收到真正的實效。
一切學習活動包括語文學習活動在內都應該有濃厚的興趣伴隨。作為教師應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在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上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要認真去研究、敏銳地捕捉,我們就會擁有多種激發(fā)語文學習興趣的手段和方法。
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呢?語文教學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多媒體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充分顯示出其優(yōu)勢。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CAI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一種再現課文情境的氛圍,讓學生在聲音、圖形、文字的效果下,學會理解作者的思想和運用文字的技巧。如學習劇本《奴隸英雄》(節(jié)選),如果只是講讀劇本,能調動八九歲的小學生多少情感的投入?但放一段演出錄像,整個氣氛又將怎樣?記得當我為學生播放《斯巴達克》時,學生對古羅馬的奴隸的悲慘生活就有了切身的體會,再來理解文本的內容就容易多了。
二、運用多媒體,突出教學的重難點
提高教學效率是教學中的重難點,只通過教師的講,學生不能真正地理解,有時學生只能死記硬背記住這些知識。運用多媒體,學生能夠直觀地感知,很快就能理解,比老師單獨的講好幾遍效果還要好。多媒體教學以圖形和動畫為主要手段,同時可將圖形由靜變動,學生通過觀察,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而且能獲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畫面生動,圖、聲、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課堂效率。
在教學前,要合理地選擇好電教媒體至關重要,否則就不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怎樣才能選擇合理呢?一是要深入鉆研教材,明確教學目的,知識的重點、難點,要解決教學中的是哪些問題;二是要找準實現教學目的,突破知識重點、難點的方法;三是要分析使用哪些電教媒體最簡捷、最合理,效果最好。把好這幾關,你就能在上課前合理地選擇好電教媒體,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作用。
三、利用多媒體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英特爾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克瑞格貝瑞特博士在英特爾未來教育中說:我們整個業(yè)界都認識到,如果教師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運用技術,所有與教育有關的技術都將沒有任何實際意義。計算機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師才是真正的魔術師。教師運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通過圖形、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媒質,以多種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創(chuàng)設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產生動靜結合的畫面和智能性啟發(fā)誘導功能,使枯燥的概念和內容變得直觀化、具體化、富有感染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情感、興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狀態(tài),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在松下圍棋,松子忽隨棋子落;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部分,我充分運用動畫,制作了兩幅Flash,使課文內容生動、具體、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不但大大壓縮了空間感和距離感,而且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從而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課件開發(fā)程序是用Authorware,片頭制作用的是Flash,從對聯的起源再到它的演變的過程,產生電影效果,拉近了學生與所學知識的距離,超越了時空,制造了懸念。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帶入到對聯形成過程中漫長的歷史長河情景,又通過動畫效果演示和圖片資料展示部分名聯,形象直觀地表現了歷代名聯的形成與形式;同時,還利用Authorware極強的交互功能,制作了對應的練習,讓學生現場操作并回答,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尾展示的是我國歷代部分名聯,利用圖片制作成演示效果,同時,配以古箏《平湖秋月》,使用同學們在意境深遠的音樂聲中回味和加深對課文知識掌握,教學效果極好。
四、多媒體教學體現語文教學規(guī)律,實現課堂教學的大語文教育思想
大語文教育實際上是語文的素質教育,它要把師生從語文知識的微觀教學中解脫出來,升華為語文能力、思維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課本上的范文雖為名家名作,是前人經驗的總結,但并不是瞬息萬變的世界的全貌,生活中還有無涯的知識等待我們去學習與開拓。要在學好教材的基礎上,把教學的觸角伸向更為廣闊的空間,讓學生把學習之根扎在廣袤的土地上。學完《埃及的金字塔》后,可引導學生在網絡上搜索世界其他的七大奇跡的相關資料。學習《長江之歌》時,讓學生在網上搜尋,查找更多的感性資料:觀賞長江的視頻,閱讀有關長江的故事,感受其磅礴的力量與博大無私的胸襟,為激起學生愛國情懷提供基石。由此看來,學校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指導學生在生活中觀察、積累、體驗,將生活作為課堂語文學習的最好注解,并將語文能力運用到生活中,這是大語文教育的根本要求。
事實證明,作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只有正確把握,有機整合、科學合理地運用,就能使多媒體技術有效地為解決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服務。教學過程就會從靜態(tài)變?yōu)閯討B(tài),把抽象的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有趣,學生更為廣泛地吸取更多的信息資源,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并促進學生的心智和各種能力的和諧發(fā)展,緊跟新課改的步伐,在課程改革中不落伍、不掉隊。
一、利用教學資源,提升自身素養(yǎng)
新課程提倡要開發(fā)與利用教學資源,我們小學語文教育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課本。因此對于教師而言,仔細去研讀課本,把握教材內涵則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我們在研讀過程中要明確我們教學的目標,按照教學目標去設計我們教學的內容,在實際的課堂講授過程中做好及時的反饋評價工作。只有我們教師提升了自身的素養(yǎng)才能根本地提升我們教學的有效性。而與之相反的是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發(fā)現一些教師在上課前,不是自己去研讀教材,而是從網上搜索相關的教學教案,然后也不經過自己的思考而去一味地模仿、抄襲他人的教學設計,這樣他們對于所講授的東西,自己都沒有吃透,課堂教學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相反還會適得其反。
二、營造教學氛圍,提高學生興趣
小學語文的教育是我們兒童的基本啟蒙學習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們的學生好玩心還非常突出,因此,我們的學生對于生動活潑、有趣味的課堂形式更為傾向。這種教學形式能夠讓我們的學生更為感興趣,從而發(fā)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這樣他們對于課堂上所教授的東西就會愿意學,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就會處于一個積極獲取的狀態(tài),這對于我們教學的有效性是非常有幫助的。我們在實際課程設計的時候,可以在課堂的開始利用好“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方式作為我們授課的開端,這樣我們就能在一開始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從課堂的教學形式上更多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我在實際課堂講授的時候,就曾采用讓我們的學生研讀課本的內容以后,分角色扮演這種授課形式,下面是具體的課堂實例:
在教授小學語文《盲人摸象》這一課程的時候,筆者進行了如下的課程設計:
在課程開始時,從班級先找出五位學生作為表演人員,并分配角色,讓他們對于課本內容進行一定的預習,然后再讓其分角色扮演課本上的角色。這樣在課堂剛一開始的時候,讓他們對同學們進行課本內容的表演,其他學生就會對于將要學習的課程感興趣。結合他們的表演,我再對于課本內容進行一定的講解,也會讓我們的學生對于課本內容有更深的體會與更好的學習效果。經過實際課堂檢驗,這種教學方式對于教學有效性的開展是很有幫助的。
三、實行多種形式,尊重學生主體
新課改以來,我們將教學活動的主體更多地歸為我們的學生,在實際執(zhí)行課程的過程中,我們更多地強調要讓學生自主地、積
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因此,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精心組織學生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提問;有效性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 “思維從問題、驚訝開始”,我國明代學者陳獻章也說: “疑者,覺悟之機也?!???梢妴栴}與認識緊密聯系,如果沒有問題,認識也就停止了。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明確這一點尤為重要。那么怎樣才能藝術地提問呢?筆者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問題的提出要有針對性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準,設置問題的目標也要對準中心點。設計課堂提問要根據教學目標,扣住重點,抓住難點。這樣也就抓準了方向,重點解決了教學的任務也基本落實了,扣住重點引導點撥,可謂事半功倍,難點主要是指學生學習過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學上又必須落實的地方。它是教學過程中的攔路虎,也是教師解疑的一個靶心。抓難點,體現了教師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它要求教師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教師針對重點、難點,設計問題,猶如寫文章之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比較干脆利落。例如在教學西師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組課文中“家鄉(xiāng)的紅橘”一課時,結合本組課文的學習目標和三年級學生習作方面的目標,在總結時可以這樣針對地提問:“課文先寫了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然后引導學生回答,既對全文有一個總的了解,又能指導學生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按照一定的順序寫。(先寫花、再寫葉子、最后寫橘子。)
二、問題的提出要有曲折性
課堂的提問如果只是一味地直來直去,學生就會覺得索然無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思維的發(fā)展。假如把問題換成“曲問”、“活問”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學生開動腦筋。所謂的“曲問”,就是變提問的角度,讓思路“拐一個彎”,從問題的側翼或者反面,尋找思維的切人口,朱熹說過“讀書無疑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此方是長進”。閱讀教學中,有時學生初讀課文后就說“全懂了”, “沒問題”,那么事實是否果真如此呢?此時就需教師能提出出人意料的的問題,使教學平中見奇。比如在修改病句“爺爺經?;貞浶r候的往事”時,首先提問什么叫往事?學生明白“往事”是什么意思的時候,自然而然地知道怎樣來改這句了。
三、問題的提出要有創(chuàng)新
當前,在廣大教師們不懈的努力下,德育工作取得了許多成績。透過大量的德育研究成果(如故事、論文、案例等)可見一斑。但是,在這些故事、論文、案例的背后,卻依然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F舉例如下:
追求德育短期效應,甚至出現虛假德育。德育的實效性和時效性均有所欠缺。
當前,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進步,對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保障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各個學校都從制度上對德育工作的要求進行了具體細化,并通過各種考評將這些要求的落實情況與各位具體的直接面對學生的德育工作者(在小學,主要仍還是班主任)的業(yè)績聯系起來,最終以績效的形式體現。一方面,學校為了便于操作,在具體的管理、評價過程中,將德育目標進行了細化,甚至標準化,忽略了德育本身不好量化,甚至不能量化的特點,導致教師們只好對著標準去要求自己的學生,使得德育變了味,甚至出現虛假德育。如:許多學校在班級管理考核中,都會從“清潔”“兩操”“紀律”“文明”等方面進行考核、評比,每天都會定時檢查室內外衛(wèi)生,兩操情況等,其目的當然是為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講清潔、愛衛(wèi)生等好習慣。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卻常發(fā)現老師們總會讓學生在學校老師、同學來檢查之前將自己班內的地面再檢查一遍,發(fā)現紙屑等則提前清掃干凈;學校要檢查少先隊員的標志佩戴,于是當某位同學因為沒有紅領巾而不敢進校門(或會給自己班級的紀律評比一項扣分)時,我們不難發(fā)現會有“熱愛集體”的同班同學從教室里為他送來一條戴上,而教師們大多是會默許甚至贊同的。因為,最終這些行為卻會給班級帶來榮譽,這樣的“榮譽”多了,德育的“實效性”就增強了。但筆者卻認為,這樣的德育是變了味的德育,就是虛假的德育,這樣的實效性越高,其負作用便越大。久而久之,學生或許多多少少能在客觀上養(yǎng)成愛護環(huán)境衛(wèi)生的習慣,但卻難以在主觀認知上有長久的保持,反而導致虛假應付的派生,使品德教育誤入歧途。
二、如何提高德育實效性。
既然當前的小學德育存在著以上問題,那么,如何真實地提高德育的實效性,我認為重要的便是針對問題,有的放矢。
(一)深入認識、理解德育過程的特點,掌握規(guī)律。
我們應該認識到,德育過程具有長期性與反復性。德育過程的長期、反復、漸進性特點,要求教育者必須長期一貫、耐心細致地教育學生,不能“畢其功于一役”,要正確認識和對待學生思想行為的反復,善于反復抓、抓反復,引導學生在反復中逐步前進,重結果,更要重過程,千萬不能急于求成。
(二)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改革德育評價,讓德育具有真實效。
“實效”本身就包含了真實的意思。那么這里所說的“真實效”則是針對前面所提到的“虛假德育”所產生的“虛假實效”而言的。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我們必須克服一些功利思想,正確對待學校的一些考核與評價,以學生為重,時時刻刻將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放在第一位。同時,學校管理者也要完善德育評價制度,避免德育的“虛假實效”。應要求教師們像掌握各年段教學目標一樣,讓各層次的德育目標也深入人心,圍繞目標來實施德育活動。而不是將其生硬地細化為各項評比標準,掛在評比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