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請示報告制度范文

請示報告制度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請示報告制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請示報告制度

第1篇:請示報告制度范文

為了進一步加強和規(guī)范緊急重大事項的管理工作,確保主管領導及時準確地掌握并妥善處置緊急重大事項,避免工作失誤,特建立重大事項報告制度,使人人明確責任,保證文秘部落安全、和諧、全面地發(fā)展。

一、報告內容

1、上級領導、機關交辦的重要事項及完成情況;

2、總經理交辦的重要工作任務完成情況;

3、下級請示、報告的重要事項;

4、突發(fā)性事件、事故、問題;

5、每月主要工作安排及完成情況;

6、領導干部發(fā)生違法違紀行為或工作中出現(xiàn)重大失誤情況;

7、需要報告的其他重大事項。

二、重大事項報告程序和要求

1、*全體員工要執(zhí)行每項工作報告回音制度,做到事前有請示,事后又報告,保證領導對工作進展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

2、實行逐級報告制度。請示報告要堅持分級負責,逐級報告的原則,凡屬職權范圍的工作,要各負其責,認真落實,凡重大問題本級無權決定的,要逐級報告,不得超越權限;

3、凡需要報告的重大事項由報告部門或個人用書面或其他形式報告,能事前報告的事宜要事前報告,事前無法報告的,事后應及時報告;

4、重大突發(fā)事件或事故應緊急報告,無論什么時間,必須在第一時間(1小時內)報告主管領導,一般事故要及時(4小時內)報告;可先用電話口頭報告,然后再補報文字報告,來不及報送詳細情況的,可先進行初報,然后根據(jù)事態(tài)進展和處理情況,隨時進行續(xù)報;

5、凡領導交辦的事情,都必須堅決執(zhí)行,認真落實,不打折扣,確實遇到困難應及時報告,不能有抵觸行為;

6、報告事項由受理人審批或請示有關領導后審批。急事及時批復,其它事項三天內批復。特殊情況或按規(guī)定需要上報事項由總經理會議研究確定。

三、紀律與監(jiān)督

1、上級負責人對下級報告的重要事項,屬自身職責范圍的要及時答復或處理,自身難以決斷的,要及時上報,因自身答復不及時或處理不當或應上報而沒上報的,造成后果必須追究當事人責任。

2、報告對象必須及時按要求如實報告,并嚴格按批復意見辦理,辦結后將辦理情況向受理人寫出書面匯報或口頭匯報。未按要求報告或未按批復意見辦理的,視情節(jié)輕重給予紀律處分。

3、對一些影響*全局的突發(fā)事件,本部門或當事人無論什么原因,沒有及時上報而造成嚴重后果的,必須追究當事人和部門負責人的責任。

4、重大事項報告情況,由質檢部負責督辦。并按有關要求,該上報的要及時上報。每半年檢查一次執(zhí)行情況,并寫出書面報告。

第2篇:請示報告制度范文

1、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各級醫(yī)療、防疫機構是按照專業(yè)分工,承擔責任范圍內突發(fā)傳染病疫情監(jiān)測、信息報告與管理工作。為疾病預防控制提供及時、準確的監(jiān)測信息,是為各級政府提供傳染病發(fā)生、發(fā)展信息的重要渠道。

2、傳染病疫情報告是為各級政府提供傳染病發(fā)生、發(fā)展信息的重要渠道。只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傳染病報告制度,并且保證其正常運轉,才能保證信息的通暢。這是政府決策者準確掌握事件動態(tài)、及時正確進行決策與有關部門及時采取預防控制措施的重要前提。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條例》《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jiān)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傳染病信息報告工作管理規(guī)范》《傳染病監(jiān)測信息網絡直報工作技術指南》制定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來源:文章屋網 )

第3篇:請示報告制度范文

##市是我省主要林區(qū),也是全國重要林區(qū)。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市政府和有關部門就圍繞如何管好集體林,開創(chuàng)集體林有效經營的新路子,促進林業(yè)經濟發(fā)展,在林權制度改革上進行了有益探索,從而有效地促進了全市林業(yè)經濟快速發(fā)展,從中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了全面推進我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本文通過對##市集體林權改革促進林業(yè)經濟發(fā)展情況的調查,進一步探索當前林權制度改革存在問題與解決辦法,以期對各地開展林權制度改革提供對策參考。 一、大膽實踐,不斷探索林權制度改革新路子 ##市是典型的集體林區(qū),林農是林業(yè)建設的主體。為真正把廣大林農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把農村的各種生產要素聚集起來,促進林業(yè)產業(yè)的發(fā)展。##市政府和有關部門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先后開展了林業(yè)“三定”生產責任制,推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林業(yè)股份制改革,1999年實行了“明晰產權、分類經營、落實承包、保障權益”為重點的集體林經營體制改革。2003年##市各級政府和林業(yè)部門認真按照省里部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精神要求,在對過去歷次改革“回頭看”的基礎上,開展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截止2003年11月30日,全市有440個村開展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其中有122個村已經完成深化改革任務,占有改革任務總村數(shù)的7.1%;全市已完成深化改革面積662.7萬畝,占應改集體商品林總面積的37.9%。全市已完成林權登記宗地區(qū)劃1338.5萬畝,完成公示1053.9萬畝,完成登記854.7萬畝,完成林權證打印188.8萬畝,分別占全市應登記發(fā)換證林地面積的49.2%、38.7%、31.4%和6.9%。通過二十多年不斷的探索,##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得到深化與完善,從而有效地促進全市林業(yè)經濟快速發(fā)展。 二、責權落實,全面促進林業(yè)經濟發(fā)展 ##市積極貫徹落實《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使一部分森林、林木、林地權屬真正落實到所有者身上,責權落實,從而全面調動了林農生產積極性,在全市各地掀起發(fā)展林業(yè)生產新,林業(yè)經濟發(fā)展呈現(xiàn)出種、采、產、銷全面發(fā)展,林農收入明顯增加、農村更加穩(wěn)定的新局面。 一是社會投資造林積極性明顯提高。通過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在保持林地所有權歸屬集體的前提下,深化林改的村所有山林權屬都按規(guī)定落實到農戶或聯(lián)合體,放活林地使用權,明晰林木所有權和經營權,建立權、責、利相統(tǒng)一的新的集體林業(yè)經營機制,并通過核發(fā)林權證,以法律形式保障村民經營林業(yè)的合法權益,使大家吃下了“定心丸”,真正把廣大村民發(fā)展林業(yè)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各地造林營林投入逐步由過去的集體為主、國家補助,向外資、個體、聯(lián)合體、集體等多種經濟成份一起上的營林投入多元化格局轉變。許多地方出現(xiàn)了“爭山造林,爭苗造林”的喜人局面。在全市掀起一輪速生豐產林建設新。2003年1-9月全市共完*工造林更新21.38萬畝,占年度計劃的133.63%。主要呈現(xiàn)四個特點:一是速豐林建設成為一大熱點。全市新建速豐林基地12.23萬畝,比上年增加4.38萬畝,比增61%,其中省級示范片5.96萬畝,占申報數(shù)的106%。二是投資主體多元化。企業(yè)和非公有制成為造林投資主體,分別占全市造林更新面積的2

9.5%和29.0%,全市個私造林面積5.01萬畝。預計年內將有6家萬畝以上規(guī)模的個私林場掛牌運作。三是闊葉樹、混交林比重加大。全市闊葉樹、混交林以及茶果竹等新造面積15.86萬畝,占造林更新面積的74.6%,比增32.3%。四是非林業(yè)用地造林有了良好開端。全市非林地造林面積1.32萬畝。 二是林業(yè)經濟快速發(fā)展。木材產銷兩旺。2003年1-9月全市完成木材生產130.61萬立方米,占年計劃的86.63%,比增42.71%;木材銷售128.65萬立方米,占年計劃的85.42%,比增46.8%;生產鋸材14.98萬立方米,比增148.84%;木片9.73萬噸,比增17.49%;人造板26.93萬立方米,比增64.61%。主要林產品產銷率均達到92%以上。竹業(yè)發(fā)展步伐加快。2003年完成新造竹林面積3.6萬畝,占計劃3萬畝的120%;完成“兩高一優(yōu)”竹林培育15.3萬畝,占計劃15萬畝的102%。全市累計竹林面積達到400萬畝,其中中小徑竹32.31萬畝。截至2003年9月30日,實現(xiàn)竹業(yè)總產值16.35億元,預計全年竹業(yè)總產值可以突破20億元,比上年16.38億元,增長22%以上。據(jù)統(tǒng)計,2003年1-9月全市林業(yè)產值14.0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2%,增幅比農林牧漁總產值高出0.9個百分點,林業(yè)產值對第一產業(yè)增長的貢獻率達37.9%,拉動第一產業(yè)增長1.6個百分點。 三是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改革后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明晰,林業(yè)經營者權、責、利關系明確,農民保護森林資源的意識和積極性有了顯著提高,森林火災的損失明顯下降,盜伐、濫伐林木現(xiàn)象得到較好遏制。森林資源質量明顯提高,林木蓄積量得以較快增長。2003年##市開展深化改革的村,從未發(fā)生盜伐案件,在2003年的異常干旱天氣下也未發(fā)生森林火災。2003年1-9月全市共發(fā)生森林火災5起,過火面積466.5畝,受害面積367.5畝,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四是林農收入穩(wěn)步增加。農民增收難度大,是當前農業(yè)和農村經濟發(fā)展中最突出的問題,也是“三農”問題的核心。解決農民增收問題,雖然途徑很多,但發(fā)揮優(yōu)勢、增創(chuàng)特色卻是一條捷徑。林地是農村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之一,##市農民人均林地面積12.5畝,約為耕地的10倍。從某種程度上說,增加農民收入優(yōu)勢在山、潛力在林。目前,##市林業(yè)在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中已經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竹業(yè)、名特優(yōu)經濟林和速生豐產用材林建設,對農村經濟發(fā)展和農民增收的作用已逐步顯現(xiàn)。通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必將極大地調動廣大農民耕山育林積極性,在造林營林中拓寬渠道、增加收入,從體制、機制上為林農靠山養(yǎng)山、依靠林業(yè)奔小康創(chuàng)造條件。 五是緩解了矛盾,確保農村的穩(wěn)定。穩(wěn)定土地承包關系是黨在農村政策的基石,也是農村雙層經營體制的核心。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就是為了落實中央的農村土地承包政策,在保持林地所有權歸集體的前提下,放活林地使用權,明晰林木所有權和經營權,不但使農民“耕者有其田、務林有其山”,為農村富余勞動力提供興林致富的廣闊領域,而且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減少林地林木權屬爭議和盜砍濫伐林木案件的發(fā)生,特別是解決歷次改革遺留的自留山證山不符、“誰造誰有”林木產權未明晰、林木轉讓不規(guī)范等復雜問題,緩解農村的干群矛盾,維護農村的安定穩(wěn)定。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農民“耕者有其山”,吸納了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減少了林區(qū)不

安定因素。2003年1-9月全市森林公安共查處各類森林案件2041起(其中刑案156起),處罰2224人(次),查獲犯罪團伙19個73人,收繳木材7479立方米,竹類24225株,野生動物445只(頭),比上年同期均有所下降。 六是增強了集體經濟實力,加強了基層組織建設。村級集體經濟薄弱一直是影響基層組織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長期以來,由于集體山林產權不明晰,挫傷了廣大林農耕山育林的積極性,導致集體林木砍多造少、造而不管,森林資源增長緩慢,林分質量越來越差,村級集體從林業(yè)中獲得的收入越來越少。通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激活農村經濟細胞,促進多種所有制的林業(yè)發(fā)展,村級集體不僅可以從林地使用費和現(xiàn)有林承包經營分成以及林木轉讓中獲得比較穩(wěn)定的收入,而且隨著林業(yè)集約經營水平不斷提高,村級集體的利益將得到保障并逐步增長,從而為基層組織建設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三、進一步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對策思路 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涉及多方利益的調整,從##市前一階段的改革情況來看,普遍反映工作量大、難度不小、問題不少。確保在2005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全市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任務。重點抓好以下七項工作: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有關部門一定要把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擺上重要議事日程,2005年前,在部署安排農村及林業(yè)工作時,必須把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列為重點,在人員和資金上給予適當傾斜,從人力、物力、財力等各個方面確保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要求各級各有關部門領導同志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多做調查研究,多掌握實際情況,多解決具體問題,全力推動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 (二)加強工作隊伍力量。各縣(市、區(qū))當前應著力解決工作隊伍力量不足的問題。必須按照“縣直接領導,鄉(xiāng)(鎮(zhèn))組織,村具體操作,部門搞好服務”的工作機制,把鄉(xiāng)(鎮(zhèn))和村的力量調動好、發(fā)揮好,使之在進一步深 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起到主力軍的作用。 (三)積極籌措工作經費。##市完成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及林權登記發(fā)換證工作任務,包括現(xiàn)場勘測、制作圖表冊資料、購置林權檔案及打印設備、開展宣傳等成本費用,需要大量資金。要堅持上級補助與本地自籌相結合,實行省、市、縣、鄉(xiāng)、村各出一點的辦法,多方籌措工作經費,確保改革工作的順利推進。 (四)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全市各地應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有效載體,并通過張貼標語,通告、發(fā)放宣傳小冊子、召開群眾大會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目的、意義、做法以及有關法律、法規(guī)、政策,尤其要聯(lián)系當?shù)貙嶋H,有針對性地做好宣傳發(fā)動工作,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使廣大群眾消除疑慮,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為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嚴格規(guī)范操作程序。每一個縣(市、區(qū))改革的總體方案應該有一個時間表,分年度、分階段抓好落實,要充分考慮改革的復雜性,堅持進度服從質量,做到先易后難,循序漸進。但對于一個具體村而言,則不一定把改革的時間限得過緊,要做到成熟一個村推進一個村,嚴格按照目標要求,認真組織實施,防止片面追求進度,搞大呼隆,留下隱患。對于改革時機和方案尚未成熟的,寧可

把前期準備工作做得充分一些,不倉促改革,不搞一刀切,不要因急于求成而影響質量。 (六)維護林區(qū)的安定穩(wěn)定。各級各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在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出現(xiàn)的矛盾和問題,認真做好引導和化解工作。堅決防止借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之機,蠶食侵占,挑起事端。對于林業(yè)“三定”時劃定的自留山普遍存在的有證無山、有山無證、山與證不符、面積與四至不符等問題,要充分尊重群眾的意愿,對照有關政策妥善處理。對于集體林木林地流轉的歷史遺留問題,應以穩(wěn)定為前提,本著尊重歷史的原則,分別情況加以解決,不要輕易推翻;經調查,確實由少數(shù)人“暗箱操作”轉讓,個別人從中以權謀私,嚴重侵犯村集體和村民利益,群眾反映強烈、協(xié)商解決不了的,可通過法律程序予以解決。通過具體細致的工作,努力把各種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解決在基層,確保森林資源的安全和林區(qū)的安定穩(wěn)定。 (七)強化督查指導工作。省、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督導工作機制已經建立,各縣(市、區(qū))要組織專門人員做好督查和指導工作,保證改革工作質量和序時進度。從今年開始,各級各有關部門都要采取日常督導和專項檢查、階段性檢查和年度考核相結合的辦法,進一步強化督查指導工作,并要求對完成改革任務的村組織檢查驗收。

第4篇:請示報告制度范文

一、調查對象及樣本選擇

本次調查所針對的對象是目前在讀的駐濟高校大學生,學歷涵蓋???、本科和研究生等三個層次。

此次抽樣我們采取了“分層+隨機+偶遇”的方法。首先,我們將駐濟高校劃分為三個層次,即部屬高校、省屬本科和普通專科三個層次。然后,在每個層次內部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一所作為調查對象。通過選擇,我們確定了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和濟南城建學院三所院校。在確定了調查院校之后,我們在每個學校發(fā)放了100份調查問卷,并利用中午或下午吃飯時間在各個學校的食堂門口進行偶遇攔問。通過調查,我們共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86份。

二、數(shù)據(jù)分析

⒈在讀報習慣一欄中,有248人填寫有閱讀都市生活類報紙的習慣,占被調查總數(shù)的86.7%,仍有13.7%的學生幾乎不看都市類報紙。這說明,目前濟南的大學生普遍具有讀報的習慣。但是學生與學生之間讀報的頻率具有較大差異,其中有大概10.5%的人每天閱讀都市類報紙,26.6%的人一周閱讀3次―5次都市類報紙,更多的人則是每周有選擇的閱讀一兩次該類報紙,這些學生占到學生總數(shù)的43.4%。

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群體對都市生活類報紙的忠誠度還很低,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恰恰說明都市生活類報紙在大學校園中還有很大的潛力尚待開發(fā)。

⒉在感興趣的報紙版面內容方面,新聞類和娛樂類版面受關注的程度較高,分別占到受訪學生的65.7%和62.2%。這非常符合該年齡段人的心態(tài),也說明了在網絡極為發(fā)達的今天,報紙仍然是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其原因主要是報紙?zhí)囟谀康奈?9.4%)、新聞報道的深度(23.8%)和對其他媒體的信息印證(18.2%)等。財經類和廣告類欄目受關注程度較低,特別是報紙廣告,受關注程度只有1.4%,這充分說明了廣告在媒介信息中所處的絕對弱勢地位絲毫沒有得到改善。另外,性別的差異基本上沒有影響到對都市類報紙的閱讀,但是很明顯地影響到了對報紙版面內容的關注,這一點集中體現(xiàn)在對于娛樂和體育內容的取舍上。調查顯示,在受訪的186名女生中,76.3%的人選擇了關注娛樂類欄目,只有21.5%的選擇了關注體育類欄目。相反,在受訪的100名男生中,有70%的人選擇了關注體育類欄目,有40%的人選擇了關注娛樂類欄目。

⒊在新聞的地域性選擇方面,大學生也表現(xiàn)出了不同于濟南當?shù)厥忻竦哪承顩r。一般來說,新聞關注有地域性限制,也就是說本地人更加關注本地事。但是,調查顯示大學生這個特殊的群體有著不同于當?shù)厝说年P注點和媒體視野。在新聞關注的地域性方面,30.1%的大學生首先關注的是國內新聞,24.5%的是所在高校新聞,18.9%的是國際新聞,16.8%的是山東新聞,只有9.7%的學生選擇首先關注濟南新聞。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大學生的主流是濟南以外的學生,濟南本地的學生所占比例不大。外地來濟的大學生更多扮演的是“過客”的角色,畢業(yè)之后大部分離開濟南,缺乏一種對濟南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其次,大學生的文化素質較高,更加關注國內外的重大新聞事件。在受訪的50名濟南當?shù)氐拇髮W生中,將濟南新聞列為首選的也僅有4人。當然,大學生盡管有其特殊性,但也不會背離新聞規(guī)律太遠,有時只是用一種特殊形式表現(xiàn)著新聞規(guī)律。例如,對所在高校新聞的關注程度排名第二(24.5%),這一點就說明了新聞的接近性規(guī)律仍然在起作用,學生們仍然關心身邊發(fā)生的事。另外,在受訪的學生中,回答了解“濟南新聞”時會選擇濟南當?shù)囟际蓄悎蠹埖恼嫉搅?0%。因此,作為一家濟南當?shù)氐闹髁髅襟w,《濟南時報》仍然有機會成為駐濟大學生了解濟南大事小情的首選媒介,前提是幫助他們在濟南找到歸屬感,使他們想“了解”濟南。

⒋在影響大學生選擇一份都市類報紙的原因方面,受訪者的回答較為集中:有70%的人選擇了“報紙內容”,分別只有11.9%、6.3%、5.6%和2.8%的人選擇了“購買方便”“版面設計”“價格”和“精美廣告”,另外還有極少數(shù)學生自行填寫了“習慣”“換零錢”等購買原因。由此可見,都市類報紙吸引大學生購買的主要法寶是報道內容,“內容為王”在現(xiàn)代報紙競爭中顯得異常重要。當然,大部分同學選擇“報紙內容”的原因,恐怕也說明了目前都市類報紙在內容上還存在很多不盡人意之處,如多家報紙內容雷同、缺乏反映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新聞報道等。讀者在這方面的要求比較突出,從而使另外幾個方面顯得不那么重要。

⒌經過在濟南市場上十余年的打拼,《濟南時報》如今已經成長為濟南當?shù)氐囊患抑髁鲌蠹埫襟w。既然如此,如今的時報帶給大學生的是一種什么樣的印象呢?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對時報的評價基本上是積極的。其中有37.1%的人選擇了用“人文”一詞來評價時報,19.6%的人選擇了“時尚”,18.2%的人選擇了“責任”。合計下來,正面、積極的評價達到了74.9%。這幾項評價之所以選擇的人較多,與時報這些年的辦報思路恐怕有直接的關系。

時報是“人文”的。翻看時報,文人辦報的痕跡較為明顯。特別是評論和副刊,經常讓讀者“從文學的角度,去認識時報,認識時報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個城市,認識這個城市的人文底蘊和文人氣質”①,“人文”一說或許由此而來。

時報是“時尚”的?!拔覀兊臅r報,我們的時代”是時報的一貫口號。在年輕人眼里,她的時尚更多地體現(xiàn)在時報的文娛和體育板塊中。特別是“時報體育”這塊金字招牌,已經成為時報“時尚”的標志。在受訪的100名男生中,有70%的人選擇了關注體育類欄目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時報是“責任”的。到目前為止,由時報發(fā)起的“泉城義工”這項大型公益活動已堅持兩年之久,“報名人數(shù)近4萬人,累計有6萬多人參與各主題活動,收益市民多達12萬人次”②。如此長時間、大規(guī)模的公益活動,沒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是無法堅持下來的。

⒍與濟南市場上的其他同類報紙相比,《濟南時報》有自己的優(yōu)勢,同時也有自己的劣勢。在優(yōu)勢方面,排名第一的是時報的“特色”,有52.1%的受訪者認為時報的特色鮮明。與“特色”優(yōu)勢相比,排名第二的“關注面”只得到了34.5%的大學生的認可,二者相差近20個百分點。其他的優(yōu)勢則更加不明顯,“知名度”有17.6%,“權威性”只有12%。與優(yōu)勢相差懸殊不同,大學生對時報劣勢的選擇較為接近。認為《濟南時報》在“知名度”方面劣勢較大的人最多,占到了30.3%,“權威性”“關注面”“其他”都在20%上下,差距極小。由此可以看出,作為一家市級都市類報紙,對于來自全省各地乃至全國各地的大學生來說,盡管“特色”鮮明,但“知名度”有限。沒有知名,何來接受?因此,相當一部分學生在給時報的建議中提出:增加時報在校園內的宣傳力度,增設校園售報點,方便學生購買。

⒎既然對《濟南時報》的評價沒有到100%滿意,那就說明讀者對時報仍有不滿之處,這些可能就是時報應該加強和改進的地方。大學生讀者就這個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回答應該加強“就業(yè)指導”的人次最多,占到了49.7%;回答應該加強“高校新聞”的次之,占到了35%;排在第三位的是加強“時政評論”,也占到了32.2%。剩余的幾個選項選擇的人次不是太多,分別是“濟南民生”17.5%、“體育報道”11.2%和“其他”7.7%。

從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就業(yè)指導”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迫切需要從媒體中得到的信息。而且從問卷中所設置的最后一道開放式問題的回答來看,大學生對《濟南時報》進校園所給出的建議中,“提供就業(yè)指導”仍然是答案中涉及最多的問題,甚至有的學生用“我們很需要”來加以強調。其次,“貼近校園(大學生)生活”、“增加高校新聞”、“開辟大學生專版”等類似的建議出現(xiàn)的頻率也比較高,這與前面提到的時報應加強“高校新聞”報道的回答是相吻合的。這再一次印證了加強高校新聞報道的必要性。

三、幾點建議

通過對調查數(shù)據(jù)的分析,我們對目前駐濟高校大學生在接觸濟南當?shù)氐亩际猩铑悎蠹埛矫娴那闆r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對《濟南時報》如何更加有效地進入駐濟高校、密切與大學生之間的關系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⒈堅持目前業(yè)已形成的、被大學生廣泛認可的辦報風格,繼續(xù)在“人文”“時尚”和“責任”等方面下功夫。特別是年輕人喜愛,同時又是時報所擅長的文體類新聞報道,要繼續(xù)做深、做透。

⒉對某些版面加以適當改進,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大學生的讀報需要。加強深度報道和“時政評論”是許多大學生對時報提出的改進建議,在這方面他們的需求較為強烈,時報不妨嘗試開辟深度專版。另外,在“不經常購買《濟南時報》”的原因調查中,有36.6%的學生填寫了“垃圾廣告太多”的選項,這一點也值得時報注意。

⒊增設某些新的欄目或版面。目前的《濟南時報》每周都會出版一期招聘專版,但是這些招聘信息大部分是針對社會上的求職人員,真正適合大學生的招聘信息并不多見。一方面是大學生的就業(yè)壓力十分巨大,但是他們缺乏必要的擇業(yè)技巧或相關指導;另一方面則是目前的各種媒體,特別是都市類報紙缺乏針對大學生群體就業(yè)指導方面的專門欄目。開辟這片廣闊的“藍海”,或許能為時報打開大學生市場提供一個不錯的契機。

⒋利用各種機會走進校園,幫助大學生找到歸屬感。作為濟南當?shù)氐拿襟w,時報應該利用好各種機會走進校園,和大學生“親密接觸”。每年的新生報到和老生離校是可以利用的時機。其余時間,在濟南高校組織各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也是不錯的選擇。另外,很多學生提出的“增加校園售報點”也應該是時報走進校園的一個重要途徑。

⒌關注校園動態(tài),及時反映大學生身邊的事。既然報紙上“沒有太多大學生關注的東西”成為了大學生不購買時報的首要原因,那么時報或許應該以此為突破口,適當加強濟南高校新聞的報道力度,使學生感到有人在時刻關注著他們。在各個高校招聘學生充當業(yè)余通訊員或許是個不錯的辦法。這樣一方面可以給大學生一個實習鍛煉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時捕捉到最“生鮮”的校園新聞,可以做到一舉兩得。

(新聞調查組的其他成員:馬云云、季靜靜、李振、劉艷艷、紀楠、李斌、蔡清香)

注釋:

①尹波:《時報十年》,山東友誼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序言

第5篇:請示報告制度范文

關于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

省教育廳:

按照中央、省、市有關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視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根據(jù)本地實際,結合全市中小學編制情況,突出重點,采取得力措施狠抓落實,全市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正在逐步深化和推進。現(xiàn)將工作進展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中小學校和教職工基本情況

北京市現(xiàn)有中小學校1691所,其中:普通高中29所,初中207所,小學1455所;中小學教職工共有37951名。

二、編制管理情況

1、建立了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管理冊和編制通知單制度和編制年度報告制度。至目前,省編辦核定北京市中小學教師編制共31028名。按照省政府關于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市教育局、市編辦、市人事局與市財政局聯(lián)合下文,實行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管理冊和編制通知單制度,并建立了編制年度報告制度。

2、建立機構編制和人員臺帳。近期,按照省編制部門要求,正在建立機構編制和人員臺帳,嚴把人員入口關。

3、實行學年度預測編制需求辦法,及時申請編制。市教育局每年3—4月份,對市直學校的招生情況進行預測,分析生源變化和教師需求情況,并及時上報市編制管理部門。目前,2004年暑假招生所需教師編制仍未到位。4月13日,梁鐵虎市長和陳靜副市長到市教育局進行了專題調研,承諾今年秋季開學前研究中小學編制問題。各縣(區(qū))自2003年省核定編制后數(shù)量沒有變化。

4、清理在編不在崗和不符合教師條件人員。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強化機構編制管理、控制財政供養(yǎng)人員膨脹問題的意見》,強調任何單位和部門不得違反規(guī)定,占用或變相占用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對占用學校編制的各類在編不在崗人員,限期與學校脫離關系,對違規(guī)進入教師隊伍或不符合教師條件和要求的人員,要堅決予以清退。全市共清退不合格教職工2063名,基本保證了中小學校編制充分有效地使用,逐步實現(xiàn)中小學校教職工編制管理的規(guī)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

三、校長聘任和教職工聘任情況

1、全面推行校長聘任制,校長聘任制改革是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的龍頭,是建設高素質、專業(yè)化中小學校長隊伍的必經途徑。目前,我市中小學校長簽訂聘用合同、定期考核、解聘辭聘已基本形成制度,已初步實現(xiàn)由單位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由行政任用關系向平等協(xié)商的聘用關系轉變。堅持實行校長負責制,積極推行校長任期制,并與市委組織部聯(lián)合出臺《關于中小學校長選拔任用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校長任期為四年,完善了中小學校長考核辦法,加強履職考核,把考核結果作為中小學校長獎懲和選聘的重要依據(jù)。明確要求今后凡出現(xiàn)校長職務空缺或校長任期屆滿而需要重新確定校長人選時,都要以公開招聘、平等競爭、擇優(yōu)聘任作為主要方式,嚴把校長隊伍入口關,充分保障教職工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jiān)督權,切實提高社區(qū)組織和家長代表的民主參與程度。推動校長選拔任用制度改革的深入進行,為形成公開、平等、競爭、擇優(yōu)的用人環(huán)境,促進優(yōu)秀校長的脫穎而出,從機制上創(chuàng)造條件,保證校長聘任工作持續(xù)健康地發(fā)展。在選拔任用上,部分高級中學校長仍由組織人事部門考察任命。

2、教師聘任工作是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內容。我市按照按需設崗、公開招聘、平等競爭、擇優(yōu)聘任、科學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則,全面實施教師資格準入制度、新進教師公開招聘制度,在教師聘任制度改革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在完善聘任形式、激勵教師不斷進取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目前,全市中小學教職工全面實行了人員聘任制度,在核定的人員結構比例內科學合理設置教職工崗位,在平等自愿、協(xié)商一致的基礎上,學校與教職工簽訂聘用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責任和義務,明確了聘期內的崗位職責、工作目標、任務以及相應待遇。在聘用過程中,堅持做到方案公開、崗位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并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師考核制度,對教師的政治思想、師德、履行崗位職責情況進行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考核結果作為收入分配、獎懲和聘任的重要依據(jù),得到教師的普遍認可。通過推行聘用制度,全市在編制限額內已聘教職工30167人,公開招聘新任教師1276名,基本實現(xiàn)了用人上公開、公平、公正,維護了學校和教職工雙方的合法權益。

四、未聘人員分流情況

如何做好中小學未聘人員的分流安置工作,是關系教職工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改革的關鍵點和難點。鑒于目前事業(yè)單位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對于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現(xiàn)的未聘人員,我市出臺了《市直事業(yè)單位人事單位制度改革中未聘人員分流分置的意見》(濮辦[2003]42號),堅持以內部消化為主,采取“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對新進人員嚴格按照聘任使用管理,對未聘的原正式職工,采取安排臨時工作、轉崗聘任、待崗培訓、提前離崗、自主擇業(yè)等多種形式妥善安置,做到了改革堅定,操作有情,保持了大局穩(wěn)定,保障了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順利推進。

五、分配制度改革情況

在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過程中,我市中小學教師工資全部由財政統(tǒng)發(fā),并且市直所有學校和部分縣(區(qū))學校將教職工工資中活的津貼部分直接撥發(fā)給學校,由學校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分配方案,堅持按勞分配、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將工資待遇與其崗位職責、工作數(shù)量、工作績效掛鉤,向一線教師和骨干教師傾斜,建立了與聘任制度相適應、符合中小學特點的分配激勵機制。

六、教師交流情況

實行城鎮(zhèn)學校與農村薄弱學校結對子的方法,有計劃地組織城鎮(zhèn)學校教師到農村薄弱學校進行任教服務,逐步完善對口支教制度。市直學校和各縣(區(qū))根據(jù)自身情況,制定了操作性強的具體支教措施,每年堅持選派一批骨干教師到農村薄弱學校支教,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開展對口支援。如臺前縣在今年初從城鎮(zhèn)學校選派14名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服務期為三年,支教期間上浮一級工資,期滿后,經考核合格才可回原校任教,浮動工資同時轉為固定工資,并在職稱評審中優(yōu)先推薦。

為更好地促進城鄉(xiāng)教育協(xié)調均衡發(fā)展,市委組織部、市教育局決定從2005年起選派市直學校23名優(yōu)秀年輕干部到縣區(qū)以下基層學校掛職鍛煉。要求各縣(區(qū))實行這項制度,凡符合選派條件的年輕干部,都要有計劃地到基層學校掛職鍛煉,堅持把掛職鍛煉與干部選拔任用相結合,在晉職、晉級、評聘專業(yè)技術職務等方面,同等條件下優(yōu)先予以考慮。

七、公開招聘新教師情況

2004年底,市人事局下達給市直部分學校109名增人計劃,這次補充教師工作實行教育系統(tǒng)內部招考的辦法進行。從12月20日開始,先后經過征求意見、制定方案、組織報名、資格審查、量化考核積分計算、筆試、面試、體檢、學??疾臁浫?、公示等眾多環(huán)節(jié),組織嚴密、程序嚴格,圓滿完成了招教任務。

北京縣、范縣因地制宜,以核定的編制為依據(jù),在清退臨時代課教師、“在編不在崗”人員和不合格教師的基礎上,以師資類大中專畢業(yè)生為主,面向全縣公開招考教師。由縣政府牽頭領導,縣教育、人事部門具體實施,按需設崗,公開招聘,平等競爭,擇優(yōu)聘用,并在平等自愿、協(xié)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了聘用合同書。

北京市各縣(區(qū))和市直學校的招聘新教師工作,自始至終貫徹和體現(xiàn)了公開、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則,近年來公開招聘新教師共計1276名,沒有發(fā)現(xiàn)一起、暗箱操作的事件,一致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好評。通過這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進一步樹立了正確的用人導向,保證了教師隊伍的質量,為基礎教育及時補充了新鮮血液,對我市教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八、存在問題及建議版權所有

第6篇:請示報告制度范文

【關鍵詞】血清標志物;肝炎病毒;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

肝炎標志物的檢驗在國內的臨床實驗室中最常用的是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ELISA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簡便快速、成本低。該方法的結果報告以各試劑所設定的判斷值(Cutoff值)為依據(jù)。由于ELISA影響檢測結果的因素較多,因此其重復性較差。以乙肝表面抗原(HBSAg)為例,就一個低含量HBSAg標本結果而言,有一部分處于Cutoff值附近的標本就會產生假陽性或假陰性的結果,這些結果可能會影響一些人的就業(yè)、升學和獻血等,還會引發(fā)醫(yī)患之間的糾紛。對這些臨界結果的處理和報告,一直是困擾檢驗人員的一個問題。我從長期的檢驗工作和質量控制分析,提出幾點建議,僅供臨床檢驗工作者參考。

1產生臨界結果的影響因素

臨界結果的產生除方法學本身在Cutoff定值時存在的“灰區(qū)”和標本被檢物含量較低外,其他干擾因素主要有內源性的類風濕因子、補體、高濃度的非特異性免疫球蛋白、嗜異性抗體,某些自身抗體等;外源性的有標本溶血、標本被細菌污染、標本凝固不全、標本劇烈震蕩、檢測過程中的操作誤差等。

2臨界范圍的界定

臨界范圍是包含“灰區(qū)”在內,且因方法的不精密度而產生的更大的不確定的范圍。以最常用的酶免法檢測肝炎標志物為例,國產試劑盒的結果判斷均以Cutoff值為依據(jù),但沒有臨界范圍的界定,測定結果也不要求復檢,進口的HBSAg試劑盒則有陽性結果均需復檢要求。但對低于Cutoff值的陰性結果則沒有復檢的要求。其原因有:①檢驗方法的靈敏度高于Cutoff值的靈敏度,假陰性存在的可能性極小;②低于Cutoff值靈敏度的標本無臨床診斷意義;③檢測的精密度較高,就一個低含量HBSAg標本結果而言,實驗批間的CV均10%

進口的HBSAg檢測試劑盒說明書中均說明陽性結果需作雙份復檢,結果的報告均為復檢雙孔陰性報陰性,復檢雙孔陽性報陽性,復檢雙孔一陰一陽加做確認實驗。

各實驗室可根據(jù)具體情況來確定本實驗室的臨界范圍,可用低濃度的定值室內質控品的檢測結果來設定臨界陽性的復檢范圍。如采用2ng/ml的HBSAg室內質控品,以此測定值為界,低于此測定值的陽性標本復檢。要設定一個最佳的臨界范圍應在本實驗室的特定條件下對一定數(shù)量的弱陽性和接近于Cutoff值的陰性標本進行復檢,以復檢和初檢結果不相符合較多的一個范圍定為臨界復檢范圍。一個好的臨界范圍的設定既可避免不必要的復檢,減少試劑和人力的浪費,又可保證臨界范圍內標本結果的正確性。

3對臨界結果的確認方法

臨床檢驗對臨界結果的確認可參照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全國艾滋病檢測技術規(guī)范》中明文規(guī)定:凡初篩成陽性反應的標本,首先應用2種不同原理或不同廠家的試劑復測,復測成陽性反應的標本均需送確認實驗室確認后才能發(fā)陽性報告。其他項目在臨床檢測中對臨界結果的進一步確認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按進口試劑的規(guī)定,所有的陽性標本都要進行雙孔復檢,復檢結果不一致的再做確認實驗,其目的是要排除內源性的干擾因素。

日常檢驗中對臨界結果的復檢,只是用相同的方法、相同的試劑,嚴格按操作規(guī)程重復檢測一次,以排除由于檢測操作過程中一些人為的影響因素,但不能排除內源性的影響因素。

4對臨界結果的處理和報告

4.1獻血員的篩檢應偏重于臨界陰性血樣的復檢,復檢結果仍為臨界陰性的,應告知采血機構盡可能不用此類血源。

第7篇:請示報告制度范文

8月份以來,我局結合部門實際,繼續(xù)采取有力措施,認真抓好陽光政府四項制度貫徹落實,進一步增加部門工作透明度,提升部門社會形象。

基本情況:重大決策聽證0項,重要事項公示0項,重點工作通報0項,96128政務信息查詢專線撥打0次。

總之,按照縣人民政府要求,我局認真實施了陽光政府四項制度,工作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局將不斷強化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和依法行政意識,不斷深化對貫徹執(zhí)行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進一步建立健全貫徹落實陽光政府四項制度長效機制,著重在重點工作通報和重要事項公示上下工夫,做到該通報的要通報,該公示的要公示,不斷增加通報和公示的內容,同時,要求政務信息查詢聯(lián)絡員繼續(xù)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持之以恒做好政務信息查詢工作。

第8篇:請示報告制度范文

二是要一事一請示。三是通常主送一個機關,不多頭主送,如需同時送其他機關,應當用抄送形式,但不得在請示的同時又抄送下級機關。四是應按隸屬關系逐級請示,一般情況不得越級請示,如確需越級請示,應同時抄報直接主管部門。

根據(jù)請示的不同內容和寫作意圖不同。

請示分為三類

第一類

請求指示的請示。此類請示一般是政策性請示,是下級機關需要上級機關對原有政策規(guī)定作出明確解釋,對變通處理的問題作出審查認定,對如何處理突發(fā)事件或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明確指示等請示。

第二類

請求批準的請示。此類請示是下級機關針對某些具體事宜向上級機關請求批準的請示,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某些實際困難和具體問題。

第三類

請求批轉的請示。下級機關就某一涉及面廣的事項提出處理意見和辦法,需各有關方面協(xié)同辦理,但按規(guī)定又不能指令平級機關或不相隸屬部門辦理,需上級機關審定后批轉執(zhí)行,這樣的請示就屬此類。

由標題、主送機關、正文、發(fā)文機關、日期五部分組成。請示的正文,主要由請示的原因、內容、要求三部分組成,請示時應將理由陳述充分,提出的解決方案應具體,切實可行。

請示與報告的注意事項

除其特點中所述之外,還應注意請示與報告的區(qū)別,切忌用報告代請示行文;請求的內容若涉及其它部門或地區(qū)時,在正常情況下應事先與其進行協(xié)商,必要時還可聯(lián)合行文,如有關方面意見不一致,應如實在請示中反映出來;另外請求撥款的應附預算表;請求批準規(guī)章制度的,應附規(guī)章制度的內容;請示處理問題的,本單位應先明確表態(tài);正式印發(fā)請示送上級機關時,應在文頭注明簽發(fā)人姓名。

報告是向上級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答復上級機關的詢問時使用的公文。

請示是事前行文,報告是事后行文。

請示報告范文一

請示報告

XX的請示

XX辦公室:(頂格書寫)

由于(省略)

妥否,請批示。

第9篇:請示報告制度范文

為了進一步加強和規(guī)范緊急重大事項的管理工作,確保主管領導及時準確地掌握并妥善處置緊急重大事項,避免工作失誤,特建立重大事項報告制度,使人人明確責任,保證安全、和諧、全面地發(fā)展。

一、報告內容

1、上級領導、機關交辦的重要事項及完成情況;

2、總經理交辦的重要工作任務完成情況;

3、下級請示、報告的重要事項;

4、突發(fā)性事件、事故、問題;

5、每月主要工作安排及完成情況;

6、領導干部發(fā)生違法違紀行為或工作中出現(xiàn)重大失誤情況;

7、需要報告的其他重大事項。

二、重大事項報告程序和要求

1、全體員工要執(zhí)行每項工作報告回音制度,做到事前有請示,事后又報告,保證領導對工作進展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

2、實行逐級報告制度。請示報告要堅持分級負責,逐級報告的原則,凡屬職權范圍的工作,要各負其責,認真落實,凡重大問題本級無權決定的,要逐級報告,不得超越權限;

3、凡需要報告的重大事項由報告部門或個人用書面或其他形式報告,能事前報告的事宜要事前報告,事前無法報告的,事后應及時報告;

4、重大突發(fā)事件或事故應緊急報告,無論什么時間,必須在第一時間(1小時內)報告主管領導,一般事故要及時(4小時內)報告;可先用電話口頭報告,然后再補報文字報告,來不及報送詳細情況的,可先進行初報,然后根據(jù)事態(tài)進展和處理情況,隨時進行續(xù)報;

5、凡領導交辦的事情,都必須堅決執(zhí)行,認真落實,不打折扣,確實遇到困難應及時報告,不能有抵觸行為;

6、報告事項由受理人審批或請示有關領導后審批。急事及時批復,其它事項三天內批復。特殊情況或按規(guī)定需要上報事項由總經理會議研究確定。

三、紀律與監(jiān)督

1、上級負責人對下級報告的重要事項,屬自身職責范圍的要及時答復或處理,自身難以決斷的,要及時上報,因自身答復不及時或處理不當或應上報而沒上報的,造成后果必須追究當事人責任。

2、報告對象必須及時按要求如實報告,并嚴格按批復意見辦理,辦結后將辦理情況向受理人寫出書面匯報或口頭匯報。未按要求報告或未按批復意見辦理的,視情節(jié)輕重給予紀律處分。

3、對一些影響全局的突發(fā)事件,本部門或當事人無論什么原因,沒有及時上報而造成嚴重后果的,必須追究當事人和部門負責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