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語文教學指導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導入語言簡練生動新穎,吸引學生學習
生動的語文課堂,離不開好的開題。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穎的開題語言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平鋪直敘、平淡刻板、照本宣科的語言,只能使學生失去興趣,影響教學效果。小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還在發(fā)展之中,他們還沒有一定的自制能力,如果一節(jié)課的導入語不能激起他們的興趣,這一堂課他們將不會投入很多的注意力。因此,一堂課開課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新知識的教學,生動有趣、富有藝術(shù)性的導入,能把學生帶入優(yōu)美的情景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強烈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能自覺、輕松、愉快的去學習新知識,獲得新感受。教師在課題的引入時,一定要精心組織語言,巧妙地引入??梢允且粋€謎語,一首兒歌,一個笑話,一個故事;可以是懸念,是思考,是猜想。小學生的好奇心特別強,一些有趣的貼近生活的話題對他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這也是引入新課的有效途徑。如在教學《匆匆》這一課時,可以這樣引:叫同學們計算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已經(jīng)度過了多少個日子導入課題;有的可以利用學生喜歡聽故事的形式來引入,如《七顆鉆石》一課的導入新課,可以講故事設計開題。這樣,不同教材就選擇不同的導入新課方式,學生由不愿學到自愿學,由被動的學習變?yōu)橹鲃訉W,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傊?,教師要通過多形式,多渠道的開場白,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語文熱情和興趣。
二、解惑釋疑語言具有啟發(fā)誘導,引導學生深思
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難免不遇到很多難題,尤其是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更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的,經(jīng)常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學生的困難,往往就是語文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因此,教師即可抓住時機,運用教學語言巧妙地點撥學生,教給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他們克服困難,解決問題。這種課堂講授語言主要是對所講知識的解釋、分析和闡發(fā),主要以簡明、準確、條理清晰為要。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課堂講授語言是很重要的,在所有教學語言中是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表達方式。講授語言必須簡潔精練,開門見山,直奔主題,還要生動幽默,具有美感。
三、處理爭論問語言畫龍點睛,指導學生明了是非
語文課堂上,學生們由于思考問題方式、閱歷的不同,彼此的見解自然會不一樣,與教材知識發(fā)生碰撞,擦出思維的火花,并由此而產(chǎn)生爭論,這是好事。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老師不能簡單地說,誰的觀點對,誰的說法錯。要用畫龍點睛的語言,讓雙方爭論的問題找到一個合理共振點,讓學生豁然開朗,如夢方醒。如在《路旁的橡樹》一文的學習中,學生們就為了到底該不該留橡樹而發(fā)生爭論。有的同學認為橡樹擋住公路的修建,該砍;有的學生則認為橡樹長那么大,多不容易啊!該保護。不同觀點的學生在課堂上各抒己見,不可開交。這時,老師便引導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同學們說的都很有道理,我們一起來看看最后筑路工人怎么做的?他們?yōu)槭裁匆菢幼瞿??”學生便自然引入到后面的學習中去了,自己尋找答案。
四、處理價值取向偏離的語言干錯果斷、旗幟鮮明,引導學生正確判斷
1 注重范讀
小學生模仿力很強,教師的范讀對于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十分有效。教師范讀最大的優(yōu)點是形神兼?zhèn)洹⒙暻椴⒚?。可以把聲音、語氣、表情、動作、神態(tài)等多種信息直觀地傳遞給學生。學生聞其聲,視其人,必然親其情!范讀時機的選擇也要恰當,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授課開始就范讀課文,殘忍地剝奪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權(quán)力,尤其是他們自己讀書的積極性。我們要充分相信學生對文本的感知能力,在什么時候范讀依具體情況而定,可在學生遇到困難不能解決時范讀,在學生要求范讀時再范讀,教師要做到語言準確,富有激情,表情到位,感情到位,真正為學生起到示范作用。教師范讀時,也要注意學生的參與。教師范讀時,學生可以是靜靜地聆聽;可以是邊聽邊看課本;可以是輕聲伴讀;也可以是逐句跟讀。
2 注重默讀
默讀能最有效地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能體現(xiàn)終身化學習的需要。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工作已與閱讀息息相關,閱讀的方式,主要是默讀。社會節(jié)奏起來越來越快,信息量在迅速擴大,因此,對人的默讀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個現(xiàn)代人,必須善于默讀,善于廣泛吸收知積,善于捕捉各種信息,善于在們讀中思考、比較、鑒別,善于精讀、略讀、泛讀、跳讀。缺乏默讀能力的人,在現(xiàn)代社會是很難立足的。因此,在重視朗讀訓練的同時,我們絲毫不可忽視默讀訓練的重要性。
默讀能促進學生靜心思考,更有效地促進學生攝取信息量。《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默讀最能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更能關注學生閱讀的個體差異。默讀的一般要求是不指讀,不出聲,一邊讀,一邊思考。由于默讀不出聲,省去了發(fā)音的動作,所以速度快,不互相影響,既保證環(huán)境的安靜,又有利于集中思考問題,不輕易疲勞。教學實踐證實,默讀有利于提高閱讀速度,平時看書讀報,人們往往采用默讀的方式。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獲取大量的信息,擴大知識面,養(yǎng)成良好的默讀習慣十分重要。
默讀,要講究方法,形成良好的習慣。小學生默讀訓練的基本方法有:①動眼不動嘴。凡是動嘴的默讀不是真默讀,而是“默朗讀”,那是很難提高默讀速度和默讀質(zhì)量的。②邊讀邊想。學會在默讀中思考,在默讀中分析綜合、質(zhì)疑問難、欣賞評價,是訓練有效默讀的基本方法。③邊讀邊記?!安粍庸P墨不讀書”,要提倡默讀時動筆圈圈、點點、畫畫、寫寫,提高思考的質(zhì)量。④訓練“一目十行”地閱讀。默讀既要會精讀,又要會速讀。既要“咬文嚼字”,又要“一目十行”。信息時代對速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學生平時的課外閱讀也要有一定的速讀,“一目十行”的功用已越來越顯著。方法的掌握靠反復訓練,訓練得多了,就可以成為終生受用的習慣。
3 注重朗讀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笔恰墩Z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的,其中有三個要素:正確、流利、有感情。此三者相輔相成,互相關聯(lián),螺旋提升,缺一不可。
3.1 讀的正確。這是指導學生在朗讀時應狠抓一個“準”字,所謂“準”,就是發(fā)音準,不念錯,不任意添字或丟字,每個字的發(fā)音要清楚、響亮,而且不能唱讀。為了做到發(fā)音準確,除適量的齊讀外,多給學生提供獨立朗讀的機會,便于教師輔導,及時糾正學生發(fā)音不準確的現(xiàn)象。只有從嚴要求,持之以恒,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好課文。
3.2 讀的流利。流利地讀主要是不斷讀,不讀破句。要做到流利地讀,關鍵在于擴大視覺廣度。不僅看一個詞讀一個詞,而且能夠嘴里讀這個詞,眼睛就看下一個詞,迅速把幾個詞聯(lián)系起來,做到停頓正確。這只能通過多朗讀,多練習,才能達到。
3.3 讀的有感情。讓學生根據(jù)教材中人物的特點和內(nèi)容有感情的去讀。朗讀能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活動,往往能經(jīng)于目,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目、耳、口、腦協(xié)同活動,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品味文章的文辭美,音韻美,色彩美和情感美,從而達到增強語文情感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課外閱讀;方法技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8-358-0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能就書而教書,而是要多形式多途徑開展教學,要以教材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激發(fā)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參與學習的欲望,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充滿激情,自覺地融入到文章描寫的情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并養(yǎng)成主動探索的良好思維習慣,變“要我讀”為“我要讀”,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最終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并伴隨人的一生?!缎W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閱讀教學,需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技巧,讓學生能夠自行閱讀,能夠舉一反三,應用于所有的閱讀之中。“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我們都知道這句話。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一樣的,要想讓學生閱讀能力能夠不斷提高,除了在課堂內(nèi)教給學生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課外自主閱讀,提升能力。
傳統(tǒng)的教學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極為狹窄,僅限于學校、課本、教師這三者之間,因為傳統(tǒng)教學片面地認為只需要教師這個傳授者,課本這個載體,學校這個場所就足夠,從來沒有想到要讓學生走出去,讓學生自主學習更廣泛的知識。著名的語文大師呂淑湘老先生曾經(jīng)說過,他的成功,不僅僅來自于課外,可以說課內(nèi)得到的只占了30%,而更多的70%受益于課外的閱讀。語文學習不能只讓學生眼巴巴地看到書本,要讓學生看課本外還要看到課外書籍,看到課內(nèi),還要看到課外,看到校內(nèi),還要看到校外,要讓學生的學習渠道不斷增多,要讓學生多多參加實踐,讓語文閱讀能夠與社會緊密結(jié)合起來,讓語文不再枯燥無味,要變得多姿多彩,充滿活力。
如何搞好課外閱讀呢?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課外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學會閱讀,能夠閱讀,并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學生只有對課外閱讀有了興趣,才能提高閱讀的效果。當然也不能說有了課外閱讀,課內(nèi)閱讀就可有可無,不重要了。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有了課內(nèi)的閱讀“例子”,才能讓學生掌握方法,才能讓學生帶著方法延伸到課外,在課外閱讀中拓展、提高。那么課外閱讀有哪些方法呢?
一、課外閱讀時不僅要精讀還要略讀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精讀與略讀相結(jié)合,不能只有精讀,也不能只有略讀,二者各有作用,互為補充。要使課外閱讀有時效性,就要讓學生在學會精讀的同時,還要學生略讀,兩種方法都不能偏廢,都要同等對待。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能越俎代庖,要讓學生自由選擇,要給學生權(quán)利,要敢于放手,讓學生根據(jù)自己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內(nèi)容精讀,并要求學生在讀的時候要多想多思,對于高年級的學生,還要他們?nèi)c勾劃,讓學生牢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道理,真正做到讀有所悟,讀有所得。還可以根據(jù)學生興趣不同,組成不同的小組,對不同的內(nèi)容進行深入的探究學習,在探究中交流學習成果,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共同解決問題。而其他的內(nèi)容,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開展略讀,把這部分內(nèi)容與精讀有要結(jié)合起來,達到互補的作用。通過長期的訓練,學生就會自覺不自覺地自主選擇哪些內(nèi)容精讀,哪些內(nèi)容略讀,就能獲取更多的知識和信息。
二、課外閱讀時不僅要摘錄還要寫隨感
在指導學生閱讀的時候,要讓學生把閱讀內(nèi)容中精彩優(yōu)美的詞句、片斷摘錄下來,積累好詞好句好段,為培養(yǎng)良好寫作能力打基礎,除此之外,還需要在自己深有感觸或有話要說的地方要寫上自己的內(nèi)心思想,心理感受等。教師對于學生的這些隨感,要認真批改,并進行點評,在點評時表揚為主,建議為輔,激勵學生學習積極性。這樣就不會讓學生產(chǎn)生在閱讀中重情節(jié),輕方法的現(xiàn)象,從而提高課外閱讀的實效性。為讓學生形成長期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讓學生自行準備兩個筆記本,一個用來摘錄,一個用來寫隨感,寫心得體會,教師周周檢查,周周批改,周周評講,表揚做得好的,激勵做得一般的,盡量激發(fā)學生閱讀熱情,在班級中形成你追我趕的讀書熱潮,讓學生在增加語言積累的同時,養(yǎng)成動眼、動口、動腦、動手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課外閱讀時不僅要欣賞還要質(zhì)疑
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隨時向?qū)W生滲透“不唯書、不唯上”的思想,讓學生不能拘泥于書本中,拘泥于先輩的語言中,要有自己的見解,要有自己的思想。在欣賞文章優(yōu)美詞句,學習語言的精煉之處,感悟文章寫作方法時,也要敢于質(zhì)疑問難,對于存在疑問的地方敢于大膽提出來,讓大家共同思考,共同討論。要在欣賞中閱讀,要在疑問中閱讀,更要在批判中閱讀。
四、課外閱讀時不僅要誦讀還要背誦
我國是具有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大國,有許多的文學經(jīng)典?,F(xiàn)在有很多學校都開始流行誦經(jīng),就是讓學生每天朗誦古今中外的一些名篇、名詩、名段、名言警句。這對于弘揚我國傳統(tǒng)文化可以說是大有裨益的。如果能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能夠背誦下來,并深深學生的腦海中,可以說就是兩全其美的事情了。這些內(nèi)容學生背誦下來了,不一定需要現(xiàn)在就理解,就明白,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隨著認知的提高,知識的豐富,就會逐步理解,并內(nèi)化成自身的需要,并成為自己的東西,在需要使用時,就能夠隨手拈來,活學活用。
關鍵詞 小學 引領 語感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讀是學生學習課文的基本方法。少講多讀,精講細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一條原則。在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是學好語文知識的前提。要從“一枝獨放到滿園春色”,即就是要調(diào)動全班學生朗讀的好習慣,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皶x百遍,其義自見”這句千古名言,驗證了古代語文成功的教法。從孔夫子到陶行知這些名人身上我們可以得出他們所教的得意門生在課堂上就喜歡認真朗讀課文。在這朗讀的過程中,漸漸地增長了知識,陶冶了情操,提高了鑒賞能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學生能否了解課文文意,這就要教師充分重視學生的朗讀過程,充分發(fā)揮朗讀教學的作用。那么,怎樣才能在教學中指導好學生的朗讀呢?
1明確朗讀的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對朗讀教學非常重視。首先要求學生“能正確使用普通話、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朗讀是貫串于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語文教學方法。評價學生的朗讀,可從語音、語調(diào)和感情方面進行綜合考察,從而來檢驗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把握。教師要注意加強對學生平日朗讀的評價,鼓鈦生多朗讀,增加積累,加深領悟。那么教師在讓學生朗讀之前首先要布置任務,要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讀,而不是盲目地去讀。比如:用普通話、發(fā)音準確、語氣連貫、把自己讀不準的字注音、初讀感知、抓重點字詞、讀出感彩等等。學生在讀的同時教師加以引導,調(diào)動學生的朗讀熱情,讓學生在朗讀中展現(xiàn)自我,張揚個性。
2培養(yǎng)學生不同形式的朗讀
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性差異,所以學生朗讀的形式也是多樣化的。作為教學的引導者不能扼殺學生的個性需求,我們要正確的指導和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書。如:同桌賽讀、教師示范讀、小組比賽讀、表演讀等等。學生能否讀出感情關鍵取決于情境創(chuàng)設是否得當。那么,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讀書氛圍,讓學生在讀課文的同時真正感悟到語言美。如教《老人與海歐》一文,我先放一首歌曲《丹頂鶴的故事》,讓學生跟著老師一起輕唱,把學生的感情調(diào)動起來。這樣,學生在讀課文時就能把老人與海鷗的那份感情結(jié)合起來,并動情地朗讀,教師適時地加以評價和鼓勵,充分地尊重學生,使每一個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領略成功的喜悅。學生通過初讀感知,再讀領悟,最后我讓學生分組比賽讀,這樣一來,學生就能讀出情感。
3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習慣
語言的學習是日積月累的過程,教師要重視和引導學生對好詞佳句、精彩句子和片段的積累。要讓學生學會讀書,在讀的同時背誦自己感興趣的句子,并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讀書要做到讀中有思考,讀中有感悟。特別是低年級,教師要范讀引領,要教給學生學會精讀、輕讀、重讀,體驗文章的情感變化。豐富學生的說話語言的素材,提高學閱讀和表達能力。如教《望天門山》一文時,教師可以根據(jù)詩文意境勾畫出一幅山水簡筆畫,教師自己先示范讀。如: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教師讀完后讓學生模仿讀。學生的模仿能力最強,很快他們就能讀出詩文的語氣、語調(diào)。就好像自己身臨其境一樣,讓學生反復朗讀,感受意境,產(chǎn)生聯(lián)想,不僅有利于對詩文的理解,也能幫助記憶詩文。
4培養(yǎng)學生語感
一、學生是語文教學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及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比如,在教學《月光曲》一課時,我采取了由學生表演的方式進行教學,課件中準備了優(yōu)美的鋼琴曲。首先,在導入課文之后,我神秘地告訴學生我們今天的課要由他們自己表演出來,但是,這有一個前提,必須是課文讀熟讀得好的學生才可以競爭小演員。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diào)動起來,加上課前的預習,10分鐘左右課文已讀熟,再由學生推舉出來的小演員到前面來。我大概講一下表演形式。看看學生展現(xiàn)的畫面:“盲姑娘”坐在鋼琴旁,“哥哥”在做皮鞋,“貝多芬”邊散步邊夸今晚月色美,當聽到“盲姑娘”斷斷續(xù)續(xù)的鋼琴聲又說出了內(nèi)心的感受。表演時孩子們幾乎不看書就說出了書上的內(nèi)容,而且感情充沛,底下的學生經(jīng)過同意也會站起來幫助修改臺詞,增加臺詞。整篇課文打破了以往學生分段朗讀、教師逐段分析的模式,我們教師僅僅充當引導者的身份。
二、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注重更多的教學策略的合理運用
在教學策略中,可采用情景教學策略,充分發(fā)揮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和能動性,還可以采用多元互動的教學策略。在多元互動中,培養(yǎng)鍛煉學生積極主動、坦誠地用語言文字與同學交流,還要虛心地接受教師及同學的見解、方法和策略,更應采用賞識激勵策略,賞識激勵策略適用于每一個學生。
在教學中,有一個學生由于貪玩總是不完成語文作業(yè),開始我采用強制手段,強令他補上,可事與愿違,他卻由原來寫不完變成根本就一點也不寫了。針對此狀況,我改變了策略,先是在一段時間內(nèi)給他留比其他學生少的作業(yè),當他完成部分時,就及時寫上鼓勵性的評語,完全寫對時就給他個“優(yōu)”,或者在學生面前表揚鼓勵他一下,慢慢地他的作業(yè)清晰率、準確率都有較大的提高,我便把作業(yè)加到與其他學生一樣多,他也能完成了。而我的鼓勵性評語也運用到了其他學生的身上,其效果出奇的好。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改變了以往的語文教學方式,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以后我將融入自己在教學中的新的見解,讓我的學生在收獲更多語文知識的同時,也享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
【關鍵詞】指導朗讀 技巧 形式 情感
朗讀,“不僅是照本宣科,還要求對作品內(nèi)容的正確表達”,“它同時意味著對作品進行解釋”。新課標所倡導的“讀”是有感情的讀,是主動將自己融入作品的美讀,是要讀出自己的獨特體驗和真切感受,是要讀出自己的個性。
一、重視技巧而非“唯技巧”
朗讀的基本要求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其中“有感情”是最高目標。它要求對文本的聲音表達能“入情入味”,顯示出文本的風格神采?!拔记伞笔嚼首x指導,是指在朗讀指導中只關注重音、停頓、語調(diào)、語氣等表層技巧對聲音表達的要求,而忽略對文本語言內(nèi)蘊理解的一種機械指導現(xiàn)象。甚至一些老師在朗讀指導中形成一種固定的模式:先引導學生思考這一段寫了什么景色或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再問學生該用怎樣的語氣、感情去朗讀;找到感情基調(diào)后,再讓學生用這樣的語氣去朗讀。在教學中,適度的技巧指導對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確實大有裨益,也是必要的,但過度以技巧為標尺指導或評價學生的朗讀,勢必造成學生鸚鵡學舌,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朗讀是朗讀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說明道理,再現(xiàn)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這一過程就是讓文章“復生”過來,賦予文章生命力。讓文章“復生”, 教給學生一些技巧是必要的。1、注意朗讀的基礎要求。首先要忠于作品原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還要在聲母、韻母、聲調(diào)、輕聲、兒化、音變以及語句的表達方式方面都要符合普通話語音的規(guī)范。2、注意朗讀技巧的傳授。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的實際和學生朗讀水平的實際,加強對學生朗讀方法的指導,強化朗讀技巧的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是從朗讀方式上講,要讓學生能通過輕聲朗讀、放聲朗讀、誦讀等方式訓練學生對朗讀技巧的感悟。二是從朗讀方法上講,要讓學生在朗讀中能夠注意停頓,聲音的輕重、速度和節(jié)奏、語調(diào)等技巧來領略朗讀的妙處,提高朗讀的水平。
二、富有形式而非“花架子”
內(nèi)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nèi)容服務。適當?shù)?、豐富多樣的朗讀形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保持學生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朗讀的形式應靈活多樣,恰到好處。為了讓學生獲得整體印象,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或者為了創(chuàng)設某種情景,教師可以對整篇課文或重點段落進行欣賞性范讀或指導性范讀;為了讓學生從不同聲調(diào)、音色上感知課文,也為了便于大面積檢查、了解和訓練,對于篇幅較長、自然段較多的課文可由幾個人或全班全組接續(xù)讀;為了誘發(fā)想像,體會意境,發(fā)展形象思維,對于畫面集中、含義深遠、語句優(yōu)美、描寫生動的地方或古詩詞,可指導學生小聲自由朗讀;為了提高興趣,體會人物思想感情,對故事性強或?qū)υ挾嗟恼n文,可進行分角色表情朗讀;為了強化記憶,活躍氣氛,對于詩歌、警句或精彩的點睛之筆也可以齊讀;為了較好地進行朗讀訓練,做到“先扶后放”,“有扶有放”,剛開始可采用師生相互伴讀,有一定基礎后,為了提高朗讀的效果,采用分人或分組輪讀比賽。因材施教,精心設計讀的形式,在于學生讀熟、讀通、讀好課文,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然而,有的教師朗讀指導偏重于外在的形式,一堂課朗讀形式多樣花俏,看似很熱鬧,可仔細聽聽卻發(fā)現(xiàn)學生只是單純地為了讀而讀,空有形式?jīng)]有靈魂。
指導學生朗讀僅有外在的花架子,亂花漸欲迷人眼是不行的。如何讓學生提高朗讀質(zhì)量,需要老師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教師可以讓學生轉(zhuǎn)換角色,統(tǒng)整各種感官,進入人物內(nèi)心,增進角色體驗。教材中的每篇課文或多或少地給我們留下一些“空白”,都隱藏在文字背后,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展開想象、表現(xiàn)想象力的舞臺。讓學生感受最樸實的語言,想象文字描繪的形象,在自己體會的情景中朗讀文字,學生想象豐富,朗讀自然出色。
一位老師在執(zhí)教《美麗的西沙群島》一課的朗讀指導片斷:
師:你們想不想看到這些魚?閉上眼睛想!(教師范讀,學生想象)。
師:看到了嗎?看到魚模特隊了!(放錄像看)
師:覺得怎樣?
師:我與你有同感,作者寫的惟妙惟肖,這就是語言文字的魅力?。ń處熂で橐x。)
……
師:現(xiàn)在你就是攝影記者,帶著攝像機,你抓拍到了什么?讀給大家聽聽。
在閱讀教學中,老師善于運用情境創(chuàng)設法,將學生引入情境,借助朗讀,去想像,去體會,去理解,去表達,使朗讀達到語言與語境的融合,情感與情理的結(jié)合,體會與表達的結(jié)合,情思與情趣的一體。老師用聽、看、抓拍等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在朗讀中達到了情境想像還原的真實,語言理解體會的準確,感情體會表達的得體,達到了以境促朗讀,促理解,促感悟的多重目標,可謂一舉多得。朗讀時形式的運用應有效地為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課文情感服務,只有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的朗讀,才能算得上真正領略了課文的“青山綠水”、“無限風光”。否則形式就成了“花架子”,朗讀指導成了“空中樓閣”。
語文不是無情物,字詞句讀都是詩。作者的情感表達常常隱藏于文字深處。因此,語文教學要想讓學生真情流淌,就必須讓學生讀懂、讀通、讀深,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與文本對話、交流。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我們在交給學生“魚”的同時,別忘了指導學生潛修“漁藝”。
參考文獻
《語文課程標準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滋養(yǎng)學生心靈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朗讀教學要有成效。教師如何對學生的朗讀進行必要的指導?我們要結(jié)合講讀課文的過程,在學生理解過程中來指導朗讀訓練。只有當學生理解了課文,才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反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又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朗讀是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它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美、情操美、情感美,我們應充分發(fā)揮朗讀的作用,努力優(yōu)化朗讀教學的方法,提高學生朗讀水平,從而更好的為語文教學服務。
1.目前小學各年級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時間不夠充足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教學中,給學生的朗讀時間一般不足10分鐘,多數(shù)時間用在了講解上了,匆忙的朗讀訓練達不到朗讀的效果。所以,要求學生在預習中,先讀準生字詞,然后在實際教學中,再給足時間充分的朗讀,使學生在朗讀中交流、感悟,最后教師再做適當?shù)狞c撥。
1.2 目的不夠明確教學中,老師讓學生自由朗讀,沒有提出相關的要求,朗讀過程中沒有給予朗讀指導,學生讀后沒有進行點評,學生讀只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用心程度不夠,只是小和尚念經(jīng),事倍功半,導致學生對朗讀缺乏目的性。
1.3 朗讀人群相對固定課堂上老師不管是檢查朗讀,還是示范朗讀訓練,習慣性的提問幾個優(yōu)生,他們雖然讀得好,但幾個人讀來讀去,把大部分同學當作了聽眾,造成的結(jié)果是多數(shù)學生得不到朗讀練習的機會,朗讀教學質(zhì)量落不到大多數(shù)學生身上。
1.4 教師指導不夠教師指導朗讀時出現(xiàn)重聲音形式不重內(nèi)心體驗的現(xiàn)象,不注重語言的內(nèi)涵,就會忽略了朗讀的表情達意的感知,學生遇到感情比較強烈的句子都讀重音,不懂得抑揚頓挫。還有對學生的朗讀缺乏指導讀長句、讀排比句的停頓技巧,造成學生把長句讀破現(xiàn)象。
2.通過各種渠道練習,切實提高朗讀教學的水平
2.1 進行讀的訓練?!缎W語文教學大綱》幾經(jīng)修訂都無一例外地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第一位的基本要求。怎樣才能達到要求呢?
2.1.1 提高范讀的利用率。教師的示范朗讀十分重要,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我們要利用這一規(guī)律將孩子拉到課文中來。引導學生"入境"的方法很多,如示范法、描述法、回憶法、音像法、看圖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等。最常用的是示范法,即通過教師的范讀來讓學生感受。
現(xiàn)行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篇章生動感人,詞句優(yōu)美。教這類文章前如能激起學生的情感,使之產(chǎn)生共鳴,對學好課文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課文時,教師用低沉的音調(diào)加之音樂的配合,學生一定會為之所動,這樣學起課文來,師教得輕松,生也愿意學,師生互動何樂而不為呢。
2.1.2 要指導學生讀到位。就是在指導學生讀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將字音讀準,聲調(diào)讀對,注意文中的音變現(xiàn)象,讀句或段的感情要讀到位等等。還要根據(jù)課文的基調(diào)讀出輕重緩急的變化,進行感情停頓變化的處理。"一位滿頭銀發(fā)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十里長街送總理》)如果指導學生將"焦急"、"耐心"這兩個詞讀的低緩、凝重,來體會人們對總理的崇敬和愛戴,將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2.1.3 要訓練學生邊讀邊想。邊讀邊想是指學生"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這樣的閱讀基本功必須經(jīng)過訓練才能達到。宋代朱熹說:"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這里的"心到"就是強調(diào)閱讀過程中"想"的重要性。
2.1.4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除了訓練學生讀到位、邊讀邊想外,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糾正學生讀不良讀書習慣,指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適當?shù)娜Ξ?,以把握閱讀內(nèi)容的重點,要讓學生熟悉了解并會運用速讀、跳讀、略讀、精讀等多種讀法,并逐步學會根據(jù)自己的閱讀需去選擇不同的讀法,??傊瑢W生"讀"的良好習慣養(yǎng)成了必將受益終生。
2.2 分角色表演朗讀,借助人物動作、對話感悟理解課文。分角色表演朗讀能激發(fā)孩子們的朗讀興趣,通過進入角色,使他們把心中的情與文中的人和事融為一體,讀出各種人物的喜怒、兇善,讀者繪聲繪色,聽者身臨其境。
2.3 身臨其境的配樂朗讀。音樂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氣氛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神悟。小學語文類型不一,如果能針對不同類型的課文內(nèi)容,選擇與各自朗讀基調(diào)相宜的音樂進行配樂朗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開國大典》指導過程:孩子們,假如你就是中央電視臺的首席播音員,要向全國人民介紹開國大典的盛況,你準備怎么讀?此時響起雄渾激蕩的《紅旗頌》,孩子們放聲朗讀,一個個專注投入,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在樂曲與朗讀的交匯中沸騰。
2.4 利用范讀,指導朗讀。范讀是指導學生讀好課文,理解內(nèi)容,提高朗讀能力的有效方法。精彩的范讀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聲調(diào)里曲曲地傳達出來"。這樣的范讀語言清晰,委婉悅耳,可以抓住學生的"心"。激發(fā)學生的"情",點燃學生的"趣",活躍學生的"思",發(fā)展學生的"智",給人以美的熏陶,學的榜樣,范讀應該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行,不要機械地模仿,以免造成動嘴不動腦的后果。
【關鍵詞】語文教學;語文教學生活化;教學質(zhì)量
為密切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及與生活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語文課程標準》此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1]。在此,語文素養(yǎng)是指能適應生活需要、整合的、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前景的綜合素養(yǎng)。既為綜合素養(yǎng),切不可將語文教學脫離生活的大背景。教學的生活化的理念應至始至終地貫穿于教學中,讓教學貼近生活。為此,越來越多的老師關注語文教學的生活化,即:老師將生活內(nèi)容融入在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并以此為圖式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感悟人生。小學語文教學的生活化不僅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內(nèi)容,同時更好地感受課文的潛在價值。以生活為背景的教學也使得學生懂得生活的意義并主動創(chuàng)造生活的價值。
一、生活對語文教學的意義
生活為教學提供正確的導向:基礎教育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能自主學習和實踐,在主動參與實踐中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為此,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成為語文教學的方法之一。老師引導學生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前提下跳出書本,觀察和體驗生活,并在生活中通過和同學合作學習的方式掌握與課本內(nèi)容相關的知識;生活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新課標中提到的“綜合性”學習,要求學生建立語文與其它學科的聯(lián)系,并將所學的各科知識充分利用到生活當中,同時在社會的大環(huán)境下學語文并學以致用。生活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學生體驗之后能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同時實現(xiàn)課堂教學和生活運用的統(tǒng)一,學生可以運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生活為老師提供更大的挑戰(zhàn):基礎教育改革改變了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也改變了老師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許多無法預見的問題,這對老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生活化教學,老師也需要不斷學習以便于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幫助。
二、語文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1.以家庭為基地的語文教學生活化
家庭是兒童學習語文的重要場所,父母是兒童學習的啟蒙教師。在家庭這個大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通過父母的對話獲得很多知識。由于父母職業(yè)和認知的不同,造成了每個學生家庭都有不同的特點。老師要想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生活化,必須充分抓住每個學生家庭的特色,并以此設計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語文教學。例如:有的學生家長是老師,則可以讓他寫一段學校的情況簡介;有的學生家長是醫(yī)生,則可以讓他寫一則如何預防感冒的健康手冊;有的學生家長是做生意的,則可以讓他設計一條廣告語。如此設計出的學習任務不僅讓學生有話可說,更讓家長加入了孩子學習的過程。全家合力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既讓學生掌握了所學知識、增長了課外知識,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家庭合作學習的氣氛,增加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2.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活化
最好的教育素材莫過于生活,學生周圍發(fā)生的事件都具有教育意義。正如建構(gòu)主義強調(diào)的:教育應該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進行。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時,老師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經(jīng)常以學生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情境作鋪墊來幫助學生理解。在文本教學中,老師可以依據(jù)文本內(nèi)容的特點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綜合性活動如記者、推銷員、解說員、明星等角色扮演使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如在教授三年級《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課時,我啟發(fā)學生運用自己熟知的描繪方法將自己最喜歡的水果向同學描繪。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非常高,也非常具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通過語文教學與生活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鞏固了知識、掌握了技能,又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是激發(fā)了學生的潛力。
3.社會中的語文教學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學要建立好課堂內(nèi)與課堂外的聯(lián)系、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會等一切教育資源,開拓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機會。作為老師,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語文,更要引導學生應用語文。如清明參觀列士紀念館時,可以讓學生嘗試做導游;老師可以讓學生注意街邊廣告標語、通知,糾正其中的錯別字;老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留心電視上的廣告用語中的諧音字等。只要有心學,身邊處處是真實的教學素材。學生還能在這些活動感受到語文的用處,同時也在使用語文的過程中加強對所學知識的鞏固。
小學語文教學的生活化充分體現(xiàn)了生活中時時有語文、處處有語文的事實,也使學生在學習語文、應用語文的過程中加深了對語文學習重要性的認識。語文教學不應僅局限于課本的教學,它是一個開放、靈活的空間,正所謂“一切生活皆語文”。因此,我們應改變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學方式,豐富、多樣地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真正做到“語文生活化”:讓學生在語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參考文獻:
[1]《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1. 6
[2]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鄔青松.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有效途徑[J].小學生之友, 2009(9): 41
關鍵字:小學語文 教學 改革 創(chuàng)新
進入二十一世紀,對人才的要求更加提高,這必然給中國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yǎng)適合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成為了學校實施教育的一個導向標,小學生正處于一個社會化的早期,不少的習慣都是這一階段培養(yǎng)的,且可能是伴隨其一身的習慣,因而該階段的語文教學承擔著培養(yǎng)學習良好行為習慣的使命,好的語文教育方法勢必會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發(fā)揮作用,為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小學語文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語言是人們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而語文課程是人們學習運用語言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則更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基礎課程,對于他們終身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都有很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是起到輔助其他科目學習的作用,另一方面是更好幫助學生的社會化。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正確運用鼓勵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zhì)量,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及整體素質(zhì)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鼓勵教學法就是通過學校、特別是教師對學生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取得的進步和成果及時給予肯定、加以鼓勵,借以激發(fā)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掌握主動,靈活、正確地運用鼓勵方法輔助教學。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教師備課不精細,被動打無把握仗。備課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是對知識的自我轉(zhuǎn)化、改造、創(chuàng)造的過程:是教師對教材重新思維的過程。如果不了解大綱,不了解學生和教法,在備課時漫無邊際、沒有中心,大面積地抓,以至于繁而不精,或是手中一本“教案設計”,照此實施于課常教學,學生就容易陷入機械、被動,枯燥、乏味的困境,這樣教師就收不到良好的課堂效果。
其次,教師教學死板,忽視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生活中經(jīng)常聽到不少教師抱怨:“這群學生太笨了,我反來復去講多遍,他就是回答不出。甚至把答案抄在黑板上背,可是一到考試又不會做了?!痹诋斍斑€以分數(shù)衡量學生的能力。教師們只有想盡辦法給學生們加油,但往往偏重于指導學生念讀、練寫,把答案寫在黑板上記死。這樣做,學生在考試時碰到同樣的題目能獲得較高的考分,但如果題目稍一變動,就只有咬筆桿了。他們回答問題時往往是語無倫次,條理不清,或不知所云,這是不利于學生智力發(fā)展的。
最后、教師課堂不負責任,課內(nèi)損失課外補。早就提倡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zhì)量,由于教學方法欠佳,往往是教師耗盡了汗水,費力又無收獲。往往是教師忙于抄教案備查。把寶貴的時間全用在了應付檢查上。有時連教材都沒有翻閱一下。一堂課下來,眉毛胡子一把抓學生沒學到什么東西,于是作業(yè)發(fā)下來不合格的通通留在學校“照學堂”。
三、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方向
1.引入興趣教學法。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效果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學習的興趣,就沒有學習的自覺性,也就沒有智慧和靈感,尤其是處于小學階段的孩子,特別是身處鄉(xiāng)鎮(zhèn)類稍微靠底層一些的學生,教學設備不是很完備,在教學方法上更需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培養(yǎng)學習興趣。作為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善于把學生的間接興趣引到事物或行動本身引起的直接興趣上。小學語文興趣教學法包括:導語激趣法、設疑激趣法、活動調(diào)趣法、想象激趣法、板書引趣法,有機結(jié)合這些方法,激起學生的興趣,在輕松中完成教與學的過程。
2.合理使用鼓勵教學法。鼓勵教學法可以分為三方面:一、重視鼓勵性語言的應用,少批評、多肯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并及時加以肯定和鼓勵,使其取得更大的進步,而對于學生缺點和錯誤.則需要教師認真分析其中的原因.正確加以引導,盡量少地批評學生;二、鼓勵學生開動腦筋主動思考問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是一種綜合素質(zhì),它小僅是智力特征.更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足素質(zhì)教育的核心和靈魂,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使他們得到真才實學;三、批改作業(yè)時多用鼓勵性評語作業(yè)是反映學生學習效果的窗口,而教師批改作業(yè)時的評語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認可和評價。
3.適度把握課堂提問法。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教師如果提問得當,就會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反之,則會阻礙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影響教學效果。因而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應該注意如下方面:首先,課堂提問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標強調(diào)教學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課堂提問應體現(xiàn)問題的多元性,根據(jù)教材特點、學生喜好、答案要求進行設計,保證學生對問題的興趣,以便更好實現(xiàn)教學目的;再次,課堂提問應把握好提問的“度”。把握好所提問題的難易程“度”和把握好提問時間的“度”,教育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的認識能力是沿著一定的層次進行的,即識記、領會、應用、創(chuàng)造等幾個層次,由簡單到復雜,層層遞進,以便逐步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最后,課堂提問應該具有創(chuàng)新性,考慮到是否有助于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提出具備一定難度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同時要注意尊重和保護學生“幼稚”的思維,小學生沒有成人那么多的生活經(jīng)驗.還沒有形成定向思維,因此在成人看來.他們常常會有一些“幼稚”的思維,老師要保護好小學生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