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小學生同步作文范文

小學生同步作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生同步作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學生同步作文

第1篇:小學生同步作文范文

關鍵詞:語文教學 小學生 寫作能力

有效提高小學生作文能力是當今小學語文教師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小學生寫作是其中的難點及重點,如果做不好,將會直接影響到小學生今后進入高年級語文知識的學習。然而,怎樣才能真正的使小學生寫作能力提高一個層次,達到一定的水平呢?下面我將分別從“聽”、“說”、“讀”、“寫”、“改”這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及闡述怎樣有效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

一 、引導學生“聽”作文

“聽”是輔助小學生作文的一個重要途徑。聽作文也就是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聽,學會聽以致用,將自己所聽到的感觸及認識寫到作文中來。記得有一次我和我的學生們一起出去郊游,在郊游的過程中我們有說有笑。當時我隨意性的給學生們講了關于感恩的一個生活故事,故事大致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個乞丐在下雪天乞討時,沒有乞討到一點點東西,后來有一戶人家看著乞丐快不行了,就接濟了他,十幾年以后,乞丐自己做生意有了錢,就回來報恩這么一個故事。我意在讓學生們通過這個故事,學會感恩身邊的每一個人,當時學生們都沒有太在意,后來在我布置的以“我的家”為題的作文中,有一個學生引用了這個故事,還談了自己的看法,談到自己家的每一個人,感恩自己家里的每一個人,充分地將自己的認識體現(xiàn)到整篇文章當中。因此,教會學生在生活中聽作文,是非常重要的。

作文來源于生活,只有我們認真到生活中去聽作文,才能將作文的水平提高一個層次。聽作文能夠鍛煉學生的聽讀能力、判斷能力、表達能力。聽生活中的作文,聽大自然中的作文,在聽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去識別所聽之物為何,判斷所聽之物的好壞,在通過自己的總結及思考將所聽之物性質表達出來,這是聽作文的一個過程,需要長期堅持,長期訓練,才能達到自己預期的目標。 如教師在作文課上,可以放一首歌,如《讓我們蕩起雙槳》,讓學生們聽,聽完后,在讓學生們對所聽到的音樂及音樂所展現(xiàn)的場景進行描述,有利于提高學生聽作文的能力。

二、引領學生“說”作文

“說” 作文有多種方式方法。在作文課上,學生說作文占據(jù)80%時間。在指導小學生作文時一般采用的方法是:第一種先說部分,將文章分為開頭、中間、結尾三個總部分,一個部分一個部分的說。教師可以請幾名學生說出自己的文章開頭,如果文章的開頭好了,文章下面的內容也就跟著出來了。在學生說出開頭的同時,引導學生評議作文,開頭部分好,好在什么地方,開頭部分不太好,那么,應該怎么修改,應該補充哪些內容等等。只要將文章的開頭作好了,文章中間及結尾就不是太難了。第二種是說全篇,在學生將文章全篇整體說出后,引導學生評議及修改。第三種是看圖說作文,小學生的一大特點是喜歡圖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進行作文教學。給學生展現(xiàn)一幅圖畫,讓學生描述圖畫上所畫的景別,或寫出景別所作的含義等。

說作文的不僅僅能提高學生作文的能力,鍛煉學生當眾說話的能力,讓每個學生都能聲音洪亮,口齒清楚、完整有序的表達自己以的意思,還能發(fā)揮能力強的學生的傳、幫、帶的作用,給作文有困難的學生帶條出路??梢?,說作文在有效是高小學寫作能力的過程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要求學生“讀”作文

“讀”作文的方式有三。一是讀自己寫的作文,要求小學生學會欣賞自己的作文,有感情的朗讀自己的作文,才是“讀”作文的訓練重點。只有反復讀、大聲讀,學生才會知道哪一句話有沒有語病,哪一句話需要修改,哪一句話是多余的,詞與詞之間的搭配是否合適。讓學生自己讀自己的作文,實際上就是在自己的作文中尋找毛病,尋找不足,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二是讀別人的作文,可以讀同班同學的作文,可以讀同齡小朋友的作文。要求小學生讀他人的作文,實際上就是學習他人寫作寫得好的地方,取長補短。三是讀小學生優(yōu)秀作文,小學生優(yōu)秀作文都是經(jīng)過評比及修改過的,是文章的最終成品,是值得小學生借鑒的作文。

四、指導學生“寫”作文

勤寫,是“寫”作文的關鍵。多讀多寫多練才能達到一定的寫作水平。勤寫有兩大方法,一是多自己寫,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路進行寫作,寫自己想寫的,寫自己愛寫的,寫自己命題寫的等等。二是多仿寫優(yōu)秀作文,仿寫文章是提高寫作能力的一大重要途徑。有一句話是這樣的:多讀胸中有本,勤寫筆下生花,因此無論是自己立題寫,還是仿寫都要勤寫。好的作文基本上都是平日寫出來的,在教學過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讀后感,建立課堂小練筆記,幫助學生養(yǎng)成勤寫的寫作習慣。

五、教會學生“改”作文

“改”作文有兩種方式,一是自我修改。強化自我修改,發(fā)展學生自己動手修改作文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己養(yǎng)成動手修改作文的良好習慣。學生自我修改寫作的過程,是一個再學習,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通過朗讀,發(fā)現(xiàn)不足,找出自己文章中的病句,再動手改,改后再讀,讀后再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我修改能力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二是相互修改。在作文課上可以同桌之間相互修改作文,也可以建立小組,小組之間相互修改作文,找出對方作文的不足之處及優(yōu)秀之處,相互學習,相互補足,從而達到相互提高的目的。

有一句話是這樣的:好的文章是改出來的!所以文章寫得怎么樣不太緊要,最緊要的是文章改得怎樣,優(yōu)秀的作文往往不是一觸而就的,而是經(jīng)過多次推敲及反復修改出來的。改作文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我學習,自我?guī)椭?,幫助別人的優(yōu)秀品德,使學生人格得到健全的發(fā)展。

總之,要想有效的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最關鍵在于“聽”、“說”、“讀”、“寫”、“改”這幾個方面,只要將這幾個方面如上述認真的做好,長期的堅持及訓練,就可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第2篇:小學生同步作文范文

英文名稱:

主管單位:吉林出版集團

主辦單位:北方兒童出版社期刊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吉林省長春市

種:中文

本:16開

國際刊號:1671-1726

國內刊號:22-1048/G4

郵發(fā)代號:

發(fā)行范圍:國內外統(tǒng)一發(fā)行

創(chuàng)刊時間:2010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lián)系方式

第3篇:小學生同步作文范文

【關鍵詞】創(chuàng)新能力;個性化;作文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chuàng)新教育,其根本目的就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從語文學科學習的特點看,習作是學生最直接的個性化創(chuàng)造實踐活動。小學作文教學應特別重視學生作文的創(chuàng)新。本人圍繞這個問題,通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有了以下幾點思考。

一、加強積累,誘導創(chuàng)新

古代文壇詩豪杜甫曾深有體會地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毙W生如果生活經(jīng)驗欠缺,書本知識貧乏,習作時必然腹空筆澀。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有益書籍,既可以繼續(xù)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fā)學生的習作欲望,提高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匯、習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習作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廣泛觀察、大量閱讀,教師還要注意導向性,并注重創(chuàng)造觀察與閱讀的機會。一般來說每道作文題至少選三個材料,以便“多選一”――優(yōu)選法,才更有新意。

二、豐富體裁,引發(fā)創(chuàng)新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fā)他們展開想象、幻想,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币虼?,小學生作文,雖不是藝術創(chuàng)作,但同樣需要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單一的記敘文有它的作用,而詩歌、童話、寓言、故事等形式卻比較符合他們的興趣。指導小學生寫童話類想象作文不僅符合他們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這必將促進他們心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步發(fā)展。在學生少兒時期學習詩歌、童話等體裁時不妨讓他們隨意模仿,自由習作,作為記敘文的補充。

三、開發(fā)內容,有益創(chuàng)新。

作文教學中唯教材為本,不利于學生作文的創(chuàng)新。教師要根據(jù)時代的要求,對原有的教材內容進行改進或補充一些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教學內容,使作文內容更具時代性、實踐性和創(chuàng)造性。特級教師于永正針對長期以來作文教學嚴重脫離社會實際需要的弊病,進行了“言語交際表達訓練”。他的改革性作文教學值得教師借鑒。

四、實踐練筆,促進創(chuàng)新

小學生的興趣特點之一,就是“在整個小學時期內,兒童最初對學習的過程,對學習的外部活動更感興趣;以后逐漸對學習的內容,對需要獨立思考的學習作業(yè)更感興趣。”在實踐性活動中練筆,就能以實踐性活動本身的生動活潑的形式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所以,我們在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過程中,一般先不提作文,即使需要學生帶著問題在活動中進行觀察,也不與作文掛上鉤,讓興趣和愛好吸引學生去參與活動,去思考問題。學生有所認識,有所感受,“情動而辭發(fā)”,練筆就成為實踐性活動的延續(xù)和深化,而不致于成為一種負擔。

五、借助媒體,利于創(chuàng)新

多媒體進入課堂已成為教育現(xiàn)代化的必由之路。我認為多媒體設計以活動的畫面、鮮艷的色彩、悅耳的聲音來展現(xiàn)作文教學內容,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學生有了興趣,作文就會成為他們的主動追求和熱烈的向往,從而有利于作文的創(chuàng)新。在作文教學中借助多媒體設計,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學生習作的積極性,使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更好地促進作文的創(chuàng)新。

六、廣辟途徑,有效創(chuàng)新

要真正地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落實新課標對作文的要求,課內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把作文教學放在一個大的語文學習的環(huán)境中,即要有大語文的教育觀。為此我們必須廣辟訓練的途徑,豐富訓練的形式,才能拓展學生個性發(fā)揮的空間,有效地激發(fā)、孕育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fā)展,從而讓習作有效創(chuàng)新。

參 考 文 獻

[1]劉文霞.個性教育論[M].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7.

第4篇:小學生同步作文范文

一、提高寫作興趣,培養(yǎng)寫作情感

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技巧、開發(fā)智力的動力。因此,任何形式的教學都必須嚴格遵循興趣性原則。只有當學生對寫作文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時,學生才能寫出好作文來。對于小學生,他們都是剛接觸作文,所以我們出作文題就要緊跟形勢,與時代同步,要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命題要盡量新,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有話可寫。

二、讓學生寫生活中的作文,寫出農(nóng)村獨有的特色

農(nóng)村雖然比不上城市的熱鬧,但農(nóng)村孩子從小就經(jīng)常接觸大自然,對大自然有著豐富的認識和深厚的感情,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為農(nóng)村孩子奠定了豐厚的素材基礎,只要學生平時認真觀察,就能為其提供豐富的寫作資源。農(nóng)村學生的活動也別有一番情趣,如上樹掏鳥蛋、下塘堰摸魚、爬樹粘知了……這些童年趣事給孩子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喂豬、放牛、鋤草、插秧等這些勞動實踐給學生帶來了深切的感受,讓學生以日記或作文的形式記錄這些豐富多彩的生活感受,這樣就為學生今后的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通過切身體驗,把觀察到的有意義的場面記錄下來,并組織學生討論:在勞動中,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討論之后指導學生寫出文章,這樣既可以從中學到知識,又可以積累素材。

三、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材料

寫作和閱讀密切相關,相輔相成。腦畝煉孕醋韉淖饔梅矯嬋矗閱讀是寫作的借鑒,是讀者間接認識生活的途徑。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產(chǎn)生的情感共鳴,所獲得的思想認同等,這些對于提高讀者的寫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教科書中的文章多文質兼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做到讀賞結合,讀寫結合。在課內閱讀的基礎上,還要加強課外閱讀指導,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多看適合他們年齡、社會閱歷閱讀的各種書籍。無論是詩歌、寓言、童話還是小說,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xiàn)代的,無論是文學讀物,還是科普讀物,也無論是中國作品,還是外國作品,閱讀的內容和范圍不作限制,越廣泛越好。布置學生隨身準備一個記錄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錄下來,牢記在腦海里,隨時積累寫作素材。另外,教會學生從社會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們留意身邊的任何事,學會評價、鑒賞美丑、善惡、人生世態(tài)。盡可能創(chuàng)造條件,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會,多接觸大自然,使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開闊學生眼界。這樣,使學生不但會學習、能分析,而且見多識廣,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當然,這非一日之功,必須長期堅持,只有這樣,學生的寫作水平才會提高。

四、利用多媒體手段幫助展開生活,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

小學生之所以畏懼作文,是因為感到作文無從下筆、無話可寫,這是寫作思路狹窄所致。小學生閱歷淺,生活空間有限,觀察能力不強,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許多現(xiàn)象、事物無法觀察到,再加上學生沒有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對生活中很多東西體會不深,抓不住事物的本質,熟視無睹,寫起作文來就容易“卡殼”。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按認知規(guī)律有順序、有重點、抓特點細致觀察是指導寫作的前提。而多媒體手段的利用能再現(xiàn)生活現(xiàn)實,將學生無法看到的人、物、景搬到屏幕,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會觀察生活,提高觀察能力。

如在教學“描寫動物的外形”這一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抓住小動物的形態(tài)特點、生活習性來寫作。教學時,我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小動物的靜態(tài)畫面和活動圖像,并配上提示引導說明,把課件提供的有關小動物的信息整合到認知結構中去,使觀察形象鮮明、要點突出。

五、作文批改要根據(jù)不同的學生因材施評

作文評語是激發(fā)學生奮發(fā)的動力,應當通過評語讓學生把準努力的方向。葉圣陶先生在有關作文的書信中說過:“必須使學生真正明曉教師之用意,且能用之此后之實踐,乃為有效?!币獙崿F(xiàn)這些要求,要使評語能用于此后之實踐,就必須注意評語的啟發(fā)性和鼓勵性。

對作文水平較差的學生,評語中給予熱情的鼓勵,用美好的期待去引發(fā)他們,從而形成一種和諧的氣氛。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都有自尊心,如果我們總是以厭惡冷漠的態(tài)度去對待學生作文中的不足,勢必導致學生精神沮喪,失去作文的興趣。相反,我們常肯定學生作文中的優(yōu)點,學生定會倍受鼓舞,日積月累,作文水平便會逐步提高。如有的學生作文寫不成句,但字跡工整,老師應寫下這樣的評語:“書寫很認真!你有這種‘認真’的精神,相信你會把話寫通順,寫好作文。”相信,他在下一次作文中會有明顯進步的。

六、評講作文要多給予學生鼓勵

作文評講時,不要面面俱到,要找出全班帶共同性的問題,指點迷津。要善于從幼稚的、粗糙的習作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尤其是講評差生作文時,即使他們全文僅有一兩個用得恰當?shù)脑~,一兩句精煉的話,也要加以鼓勵,使他們能鼓起作文的勇氣,下次作文時有所進步。

第5篇:小學生同步作文范文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6―0051―01

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筆者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害怕寫作文,一提起筆來就抓耳撓腮,覺得無內容可寫,寫出來的文章難以表達真情實感。對此,教師應如何教學生寫好作文,做到寫作文“言之有物”呢?下面,筆者在這里淺談幾點看法。

一、仔細觀察,捕捉素材

觀察是認識生活,積累材料的最基本、最初始的行為。魯迅先生說:“如要創(chuàng)作,第一須觀察?!鄙朴谟^察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才會有東西可寫。如果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寫作素材自然貧乏,所以說觀察力是寫作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巴爾扎克說過:“什么叫生活呢?無非是些細小的情況,而人類最偉大的熱情就受這些情況管制?!币虼耍屑氂^察生活,捕捉細小的情況,是解決“沒啥可寫”的重要途徑。所以,教師要教學生養(yǎng)成仔細觀察的習慣,讓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從自己平實的生活中去捕捉素材,積累素材,使學生的寫作素材不斷豐富起來。

二、博覽群書,勤寫多練

魯迅先生給《顏黎民的信》中談到,知識要像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盯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這個意思很明了,小學生作文材料的積累,需要博覽群書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識。首先,課本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課本的內容從句子到段、篇、章,都是作文的典范。其次,要大量閱讀優(yōu)秀刊物。它不僅能使學生了解到許多社會知識,開拓視野,還能使學生學到別人的文章是怎樣組織材料、怎樣布局謀篇、怎樣安排詳略、怎樣表達感情的。這樣通過借鑒別人文章中的有用部分,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說寫結合,加強訓練

對一個學生進行說寫能力的培養(yǎng),關鍵要靠教師扎實的訓練。從作文教學來看,農(nóng)村小學生普遍忽視“說”的訓練。學生到大自然去看了、聽了,就會有很多話要說,教師就要盡量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說話的能力靠培養(yǎng),語言能力的訓練是別人代替不了的。學生所寫的作文都是自己的親身體驗,作文就是把自己要說的話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表達出來。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在他們還未掌握足夠的文字時,應不失時機地發(fā)展其口語表達能力,到了中、高年級,可采取先說后寫,以說促寫的辦法,使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同步發(fā)展,提高寫作水平。

四、表揚學生,鼓勵進步

1. 朗讀自己的作文。首先,調動了全體學生寫作的積極性。登臺朗讀作文,為每個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優(yōu)生”暫且不說,那些曾被遺忘的“學困生”,能被推薦上臺朗讀自己的文章,會使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看到希望,增添自信。其次,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每個學生都在自己的小組里積極地、主動地參與朗讀,并希望自己被同學或老師推薦登臺,這說明學生已具有了參與意識。再次,培養(yǎng)了學生的朗讀能力。由于學生讀的是自己寫的文章,朗讀時更能進入情境和角色,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引起聽眾的感情共鳴。最后,培養(yǎng)了學生的聽評能力。一人朗讀,其余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誰寫得好,好在哪里,誰哪里寫得不好,怎樣修改,學生心中有數(shù),評議時,再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經(jīng)常開展這個活動,能提高學生的聽、評能力。

第6篇:小學生同步作文范文

一、提出問題

培養(yǎng)小學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學語文學科諸項任務中既重要又困難的任務。從目前農(nóng)村小學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仍存在著序列不明,路子不清,方法不當?shù)葐栴},影響了作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我們認為,改革農(nóng)村小學作文教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一是形成重點訓練項目的具體的訓練序列,增強作文訓練的科學性、計劃性,鋪好提高作文水平的臺階;二是多種途徑引導學生留心生活、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jīng)驗積累,使之儲備大量的寫作素材,充實作文內容;三是形成與綜合訓練相配套的同步單項訓練系列,解決作文基本功問題;四是千方百計激發(fā)學生作文興趣,使學生經(jīng)常練筆,使動筆寫文章成為學生生活的需要,解決練得少的問題。

1987年我校開始了"小學中高年級作文系列訓練"的專題實驗。在縣教研室的幫助下,通過招聘,自愿報名,領導考核,擇優(yōu)錄用的辦法,選聘了朱耀元同志擔任實驗班老師,并制定了《試驗方案》,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跟班實驗到六年級學生畢業(yè),為第一輪的實驗周期。

二、實驗的目標與方法

"小學中高年級作文系列訓練"是一項整體系統(tǒng)性的實驗,要達到的具體目標是: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著重培養(yǎng)學生當眾、獨立地發(fā)表自己意見的能力,努力達到"能說會道"有的學生還要"能言善辯"。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注重教給學生的觀察方法,使學生視野開闊。在觀察中,有計劃地培養(yǎng)觀察的目的性、條理性、精確性、細微性,以及觀察的敏銳性。

(三)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作文過程中重視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立性,要求學生思維比較活躍,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意見。

(四)培養(yǎng)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幫助學生摸到習作的門徑,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寫作水平。

(五)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在作文系列訓練中,通過各種活動促使學生的興趣、情感、意志、品質等個性特征向良好的方向發(fā)展,為培養(yǎng)一代合格的公民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中高年級作文系列訓練"的主要方法是:以現(xiàn)行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作文訓練的"序"為核心,形成"縱向貫徹,橫向滲透,同步穿插,內外交流"的系列訓練體系,使作文教學向多學科、多層次、多角度的整體改革方向發(fā)展。

三、實施措施

(一)縱向貫徹

縱向貫徹就是根據(jù)大綱和教材的要求,從三年級到六年級,形成縱向的作文訓練體系,保證大綱教材的基本要求能夠得到貫徹。再根據(jù)整體訓練系列,和每學期重點訓練項目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制定出一套學期訓練內容,構成語言文字、知識技能、智力活動和思想內容相互聯(lián)系的學期訓練系列,縱向組成訓練臺階。

小學中高年級作文重點訓練項目共有26個,按訓練內容,我們把這些項目分成三大類,即"觀察"、"思維"、"表達"。然后根據(jù)各年級同一類不同要求的重點訓練項目,縱向編排序列。如"觀察"類別的訓練,三年級第一學期"側重于抓事物特點的訓練",第二學期"抓特點,進行描述",四年級第一學期"體現(xiàn)事物的特點";五年級第二學期"描寫事物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使文章更加生動;六年級第一學期"寫出人物的特點,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質"。編排訓練序列時,充分體現(xiàn)作文訓練的"序"。如要求抓特點寫人,三年級要求寫人物的外貌;四年級要求寫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五年級全面要求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六年級還要求展開合理想象,寫人物的心理活動,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質。這樣遵照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原則,形成"滾雪球"之勢,逐步使學生在訓練中知、能入鏈。

第7篇:小學生同步作文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審美

一、小學語文教育和審美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們的教育中,很多人認為教育所追求的都是對個體和社會實用層面有工具意義上的價值,這種對教育實用功能的過分看重,導致了教育中對人的個性、情意態(tài)度、價值觀、美感能力等方面發(fā)展的忽視,從而引發(fā)了一系列的問題。

我們很多人在教育中過分強調教育的實用價值,因此導致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偏重于實用技術的教授,很多家長也都希望孩子能有一技之長,因此對一些人文學科,技術性較弱的學科不重視。這是我們現(xiàn)代社會競爭壓力大造成的必然結果,但如果一個學生在自我修養(yǎng)和道德情操方面的修養(yǎng)不能夠得到同步的提升,那么這樣的教育無疑是失敗的。

小學生處在各個方面開始成長的年齡,在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正在處于開始構建的過程,因此,在小學教育中更應該注重對他們的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區(qū)別善惡美丑,培養(yǎng)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我們目前在小學語文和對小學生審美教育中還存在諸多問題。

1、對小學語文教學育人之“道”的泛化理解。小學語文教學的最基本任務就是要教會小學生識字,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訓練。老師通過講解,讓學生掌握祖國的語言文字,學會讀書、看圖、說話、作文等。因此小學語文教育是整個教育過程中最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門學科,然而正是由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多種功能,很多人簡單地認為小學教育可以無所不能,很多人認為小學語文既可以教授學生知識,又可以對小學生進行審美教育,還可以通過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加強對小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等等,這實質上是對小學語文育人之“道”的泛化理解,沒有分清主次。

2、小學審美教育中“手段”化的誤區(qū)。我們很多人一說到審美教育,往往會將審美與啟迪真理與智慧,審美引導善良等聯(lián)系起來。其實這是很多人將審美單過是教育的手段來認識。我們承認審美可以作為求取真理,學會善良的手段,但是審美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在于培養(yǎng)完美和諧發(fā)展的人,是以提高人的生存質量為目標。而無論是小學教育也好,審美教育也好,其根本目標都是要培養(yǎng)真正合格的人才。

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要“以人為中心的發(fā)展”,任何教育都不應該只是訓練和灌輸知識的工具,而應該成為真正立足于培養(yǎng)人的活動。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要每一個受教育的人變得更加美好,語文教育是如此,審美教育亦是如此。

二、語文教學在小學生審美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小學教育中,審美教育主要是為了學生知識的增長、智力的更好開發(fā),能陶冶情感,培育良好的品德,促進小學生個性的全面發(fā)展,而語文教育以其獨特的教育內容,在小學生的審美培養(yǎng)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1、是培養(yǎng)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通過讓學生學習和掌握語言文字,再讓他們運用自己掌握的閱讀和書寫能力去發(fā)現(xiàn)和辨別生活中美的事物,這對小學生審美能力的構建有著基礎性的作用。

中國語言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傳承中,漢字歷經(jīng)數(shù)次變革和發(fā)展,而漢字的每一次變化都有其獨特的韻味。小學生在學習和掌握漢字的過程中,通過體會漢字的發(fā)音和書寫的優(yōu)美,增強了語言文字的審美能力和辨別能力。此外,中國數(shù)千年來由無數(shù)大家創(chuàng)造傳承的詩歌、散文、戲曲等都有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小學生在逐步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和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也是培養(yǎng)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正確審美。

2、為審美教育提供豐富的內容。當然小學語文教育對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僅只在于欣賞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更多的是它為小學生審美能力的構建提供了一種內在的動力。

小學生正處在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起步階段,對很多事情還不能有正確的判斷,對事物的理解能力也有限,但是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很多課文都是節(jié)選了眾多優(yōu)秀的、感人的生活故事和歷史神話故事等等,這些正面的、積極向上的內容對內化小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有很大的幫助。

三、通過語文教學培養(yǎng)小學生正確的審美能力

文章上文已經(jīng)敘述了小學語文教育與審美教育之間的相互關系,我們只有把二者相互結合起來,把二者相互內化,就能讓我們的教育更加的更加的成功。

1、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審美教育實踐的基礎。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任何教學成功的必要前提,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更要注重這一點。簡單舉例來說,我們的漢字博大精深,很多小學生在初學的過程中總是有一些字很難掌握,一些教師就會表現(xiàn)出不耐煩甚至是對學生進行懲罰,這必然導致學生對其心理上的抵觸,從而對整個教學環(huán)境產(chǎn)生抵觸,這樣的教育必然是失敗的,同時對小學生的心理也會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其對事物的認識和判斷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因此我們強調,在課堂上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上,教師與學生要形成審美的教學氣氛,首先要形成審美的人際關系,老師要善于鼓勵和引導學生,要以平等開放的形態(tài)與學生進行對話和交流,只有在活躍的、自由的狀態(tài)下,審美教育才能夠得以實施,而教育的效果也才會有更大的體現(xiàn)。

2、對小學語文教育要有正確的目標認識。在我們目前的小學語文教育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主要有兩種。其一,小學語文教育的工具化傾向,很多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強調其工具性,重視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了對其內涵和意義的解讀與傳授。目前的語文教學在知識點與技能訓練方面幾乎耗盡了師生的所有精力,而在培養(yǎng)學生做人,在情感和審美的熏陶方面卻著墨不多。

據(jù)調查,目前小學生有限的課外閱讀多是一些作文輔導材料,如:小學生優(yōu)秀作文選、小學生作文精選、作文指導、作文大全、教你寫作文、作文100篇等,而真正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審美能力的課外書籍卻是少之又少。

其二,在小學語文教育中人文精神,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缺失。目前我們對小學語文教育的“思想性”的認識有其一定的時代背景,亦是有其合理之處,但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具體實施中,對“思想性”的把握往往容易出現(xiàn)偏差。由于歷史的原因,很多教師一提到“思想”二字,習慣地將它與政治思想、意識形態(tài)的東西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語文課除了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外,就只剩下了思想教育的內容。在現(xiàn)實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在授課中大道理連篇,大口號不斷,唯獨缺少了對人本身以及人生感受,把一些生動活潑的事例變成了空洞的標簽和說教。

文章認為,小學教育中應該要有包容性,要有“人文性”,要能夠把思想認識教育、情感教育、審美教育等很好的結合與融合起來,這樣我們的小學教育才能夠發(fā)揮它最大的積極作用。

語文教育是一種放松的,美的享受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能夠培養(yǎng)健康向上的審美素養(yǎng),那么,這樣的語文教育必定是成功的,這也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所應該追求的最高理想。

參考文獻:

[1]王麗.中國語文教育憂思錄[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2]劉曉東.兒童教育新論[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

第8篇:小學生同步作文范文

關鍵詞:小學生;作文教學;策略性知識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1)01-0105-02

作文體現(xiàn)著學生的綜合性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能力。學生語文水平的高低往往突出地反映在作文上,因此各國的語文教學都非常重視作文教學。

目前國外的寫作教學呈現(xiàn)出以下趨勢:小學寫作教學提前(以美、日、俄等國為代表的越來越多的學校在小學一年級就開設寫作課),重視實用,與現(xiàn)代社會交際相適應,單項訓練與綜合訓練相結合,注意寫作訓練與學生心理能力的發(fā)展同步。從我國的新課程標準來看我國的小學作文教學,在第一學段(1~2年級)要求練習寫話,第二學段(3~4年級)和第三學段(5~6年級)要求不同層次的習作。從時間上來看,我國寫作教學開始的時間與國外很多國家沒有差別,可見,國內也已認識到了作文對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影響。

筆者通過對某作文培訓中心上百名學生的觀察發(fā)現(xiàn),在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寫作文的過程中較為普遍地存在著一些現(xiàn)象。

一、小學生寫作中出現(xiàn)的高頻問題

通過了解得知,小學生在寫作文時最愛的問的幾個問題是:“開頭怎么寫?”“結尾怎么寫”“下一段寫什么?”以“開頭怎么寫”這一問題為例,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在問到此類問題時,教師一般會進行例文示范、引導學生進行初步練習,讓學生明白文章開頭的幾種形式,如聲音式,設問式,以景襯情式,等等。此后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再問到“開頭怎么寫”這樣的問題時,教師就開頭的形式給予提示后,大部分學生都能夠選擇教師所提到的開頭形式中的一種完成開頭部分的寫作。

但是在以后相當長的時間內,經(jīng)過多次寫作練習,學生在寫作文時還會反復問到此類問題。通過了解得知,到了四、五年級,大多數(shù)學生依然不能夠根據(jù)自己要寫的作文靈活地或者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作文開頭,在老師沒有任何提示的情況下,面對作文題目,學生或敲腦袋做冥思苦想狀,或兩眼望老師表現(xiàn)出焦急、無奈狀,期待老師給出提示,教師稍加提示,大部分學生馬上做頓悟狀,能夠較快寫出文章開頭,但學生所寫的內容仍然套用之前所了解過的形式,不能夠靈活性或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師提示的方法。在“下一段怎么寫”、“結尾怎么寫”之類寫作問題的解決過程中,也都出現(xiàn)了類似的現(xiàn)象。

二、基于作文知識結構的原因探析

學生寫作文都需要什么類型的知識呢?認知心理學家安德森等人從知識的本事出發(fā),即從研究知識表征出發(fā),把個體知識分為兩類: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家梅耶綜合加涅和安德森的知識觀,將知識分為類:語義知識,程序性知識,策略性知識?,F(xiàn)代心理認知心理學家將各類觀點綜合起來,將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程序性知識指用于具體情境的算法或一套步驟。策略性知識指如何學習、記憶或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包括應用策略進行自我監(jiān)控等。

在寫作文的過程中運用到的知識也包括這幾類知識:作文的陳述性知識、作文的程序性知識和作文的策略性知識。作文的陳述性知識包括語言知識、文章知識、文體知識等。作文的程序性知識是解決問題寫作問題的步驟,包括學生應用言文字的技能,如學生能夠文體、風格的變化選擇合適的語言,記敘文要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書信要先寫什么、再寫什么等等。作文的策略性知識即是關于如何寫作的知識,其實質是一套如何布局謀篇、遣詞造句和修改文章等方法或規(guī)則支配作者構思和修改文章的活動,策略性知識對作文質量有著重要影響。

認知心理學認為,策略性知識的掌握需要經(jīng)歷三個階段:

1.了解階段。在這個階段,策略性知識以陳述性知的形式被學生學習,學生首先需要理解有關概念、規(guī)則、事實和解決問題的步驟等,并納入到個體的知識結構中。

2.知識轉化階段。這一階段通過多次應用上述知識,使策略的陳述形式向策略的程序形式轉化,即每當遇到同類任務時,就能用同一策略去解決。此時,相應的策略已經(jīng)開始支配學生,策略性知識開始內化,外在的策略開始向內在的、個性化的、自己的策略性知識轉化。

3.策略熟練應用階段。策略性知識完全支配人的學習活動,可以達到自動化的水平。

這說明,“策略”在開始階段也具有外在的形態(tài),經(jīng)由內化過程而形成個體的策略性知識結構。[5]

學生在寫作文時,問“開頭怎么寫”、“下一段怎么寫”、“結尾怎么寫”之類的問題,就表明學生在寫作文時不知如何構思,不會謀篇布局。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能按部就班完成相應的寫作任務,說明小學三年級學生已經(jīng)有了寫作需要的一定量的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只是不知如何運用自己所掌握的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進行寫作。

小學三年級階段,教師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明白寫作文的方式和技巧有哪些,每種方法是什么樣的運用程序。此時,作文的策略性知識以陳述性知識的形式被學生所了解,即策略性知識掌握的第一階段。

到了四、五年級時學生能夠根據(jù)教師的提示選擇一種應用到寫作中去,但仍然不能在遇到類似的寫作任務時將所了解到的作文策略性知識順利提取出來,說明這一階段學生的作文策略性知識仍處于陳述性形式,還沒有完成策略性知識向程序形式轉化,這就是小學生針對相似寫作問題反復提問的關鍵原因。

三、作文策略性知識的建構對策

根據(jù)策略性知識的特征和學生掌握作文的策略性知識的三個階段,要讓小學生掌握寫作的策略性知識,并做到創(chuàng)造性地在寫作中運用策略性知識完成作文,教師可在教學中從以下幾點入手。

1.注重相關背景知識的積累。策略性知識不是抽象的,更不是游離于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之外的東西,而是以相應的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為基礎的,策略性知識必須先以陳述性知識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在平常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了解、記憶不同文體的寫作規(guī)則,寫作技巧,各類修辭手法的特點。另外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細心觀察生活、常積累好詞好句的習慣,為作文積累素材,這樣才能避免學生寫出的作文空洞無物。

2.引導學生感受寫作策略。在學生了解了作文的策略之后,要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掌握了好的策略,體會到該策略能給自己帶來的好的改變,才能為學生反復運用策略性知識打下基礎。

首先,教師可引導學生嘗試運用策略進行寫作,對學生的嘗試給以積極評價,讓學生感受到策略性知識的運用帶給自己的成就感。

其次,引導學生閱讀名篇佳作,讓學生從名篇佳作中感受名作家寫作時的構思方式,從而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到運用作文策略性知識的意義,讓新的作文策略以陳述性知識的形式納入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中。

3.運用適當?shù)哪J骄毩?。教師可通過讓學生多次運用同一種寫作策略完成寫作任務,讓學生能夠在看到類似寫作任務時運用同一種策略解決寫作中的問題,盡快使策略性知識在學生的知識結構中走向程序化。

4.嘗試即興寫作和變式練習。在掌握了多種寫作的方法和技巧之后,教師要讓學生嘗試即興寫作和變式練習,訓練學生對各類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寫作規(guī)則的靈活運用能力,讓作文的策略性知識在學生的知識結構中最終走向個性化。

參考文獻:

[1]倪文錦,歐陽汝穎.語文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劉淼.作文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第9篇:小學生同步作文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問題;解決

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體現(xiàn)。對于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和自學水平有關鍵性影響的閱讀是語文的重要形式之一,聽、說、讀、寫中,有三項都與閱讀密切相關,可見閱讀的重要性。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界對小學語文閱讀給予了足夠重視,《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它是識字的重要途徑;

能夠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提高聽話、說話和作文的能力;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的知識,發(fā)展思維,提高認識。”

一、亟待解決的問題

通過一系列努力和實踐,我國小學階段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有所提高,但也存在著典型性問題。

1.忽視了“閱”與“讀”的關系,偏“讀”輕“閱”

教師在教學中,單純注重字、詞、句和內容的分析而忽略了文章背后的思想內涵,錯失培養(yǎng)小學生基本的思想道德、價值觀的機會,導致閱讀課成為識字課。

2.“以生為主”成為形式

小學生剛剛走出啟蒙階段,具有求知欲望強、精力卻難以長時間集中的特點,教師一味地講解閱讀內容而忽視激發(fā)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致使學生失去閱讀興趣,甚至產(chǎn)生排斥心理,閱讀課成為可有可無的擺設。

二、解決問題的策略

1.重視課前預習,主要包括查閱工具書和通讀兩部分

任何學科,預習都是重要的學習方法之一,對小學語文閱讀課而言更是如此。小學階段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知識積累極其有限,文章中的生僻字、詞是閱讀的一大障礙。課前預習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學生課下借助工具書的幫助,查閱不認識的字、詞,可以讀通、讀順文章。在預習之前,教師可以設定幾個問題,讓學生有目的地預習,教師也能及時了解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提高了授課效率,避免了無效勞動。

課前預習也能促進小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小學生在“接受任務―查閱―通讀”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一些學習的途徑,即使他們意識不到,這也將成為他們漸進積累的模式,隨著閱讀量的增加進而不斷發(fā)現(xiàn)新的方法,可以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教師要發(fā)揮引導作用,切不可越俎代庖。

2.采用總―分―總的教法

筆者通過多年的一線課堂實踐,體會到總―分―總的學法最適合小學階段的學生,按照此種學法的邏輯順序,通過課前預習以及課上閱讀,使學生對文章有了整體的把握,然后再根據(jù)中心思想層層剖析,尋找支撐觀點的句子、段落等,最后經(jīng)過詳細分析課文,重新體會、理解文章的內容,提升學生的感性認識。這種閱讀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條理清晰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抓住文章中心內容的能力。比如,四年級上冊同步閱讀中的文章《一個蘋

果》,通過課前預習,整合學生對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通過一個蘋果,體現(xiàn)戰(zhàn)友之間的相互關心、謙讓。然后,讓學生尋找體現(xiàn)中心思想的句子、詞語,最后再次總結全文,重溫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與其他方法相比較,此種教學法的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近幾年,教育界一直在強調“把學生作為主體”,筆者在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某些教師忽視了“把學生作為主體”的原則,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架構上,片面地認為拓展課外知識越豐富就越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嚴重脫離小學生認知能力的限制,致使課堂上“熱鬧多于知識”、條理性缺失的現(xiàn)象頻頻出現(xiàn),長此以往,對學生的發(fā)展和未來學習極為不利。通過這種總―分―總的方法,可以為學生提供正確、正規(guī)的學習模式,同時有助于在挖掘文章內涵、提高閱讀質量的前提下保證閱讀的趣味性。

3.重視讀與寫的有效結合

小學階段語文科目的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其實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想寫出精彩的文章,離不開日常細致入微的觀察和廣博、高效的閱讀。同時,寫對讀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作為教師,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可借此布置相關寫作題目,通過學生的寫,激發(fā)學生進一步閱讀。教師要注意要求學生寫作的內容與所閱讀文章的關聯(lián)性,使讀與寫有效結合。

總之,閱讀是溝通學生、文章以及日常生活的紐帶,教師應該以科學的教學方法以及寬松的課堂環(huán)境、靈活的閱讀方式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在快樂中閱讀。

參考文獻:

[1]張曉艷.學法指導在閱讀教學中的優(yōu)化三探.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09-07.

[2]李旭.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