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淺析羅文熙的繪畫藝術(shù)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關(guān)于羅文熙,由于文獻記錄和流傳作品甚少,其人、其藝都沒有得到廣泛的認識。本文通過零星搜集的有限材料概述其生平、師承和繪畫藝術(shù)。
關(guān)鍵詞:羅文熙;晚清民國;隴上畫壇
素有“十里桃鄉(xiāng)”之美譽的蘭州市安寧區(qū)亦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孕育了一批善事丹青的文人墨客。僅晚清民國時期,就涌現(xiàn)出有“桃園詩人”之譽的王三祝、善書“擘窠大字”的劉鑒涵、甘肅早期舞臺美術(shù)家孔壽彭以及長于傳統(tǒng)山水畫的李復春和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俱佳的羅文熙等名噪金城藝壇,甚至成為在甘肅近代書畫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代表人物。由于他們所處地域和所處時代動蕩等因素,留存至今的繪畫作品寥若晨星,而羅文熙作為這一時期隴上畫壇的佼佼者,其人、其藝更是不為世人所知。
1羅文熙生平簡述
羅文熙[1](1899~1966),字凈塵、近岑、敬臣,號仁壽山樵、伏龍山民,蘭州安寧堡人,能詩善畫,以花鳥畫見長,早年愛業(yè)于清末翰林劉爾炘①,學畫于花鳥畫名家曹蓉江②;長期從事教育事業(yè),先后任教于榆中縣新營鎮(zhèn)、木塔巷、下西園等學校;1934年任職于國民黨考試院甘寧青銓敘處;1946年在安寧堡小學舉辦個人畫展,時逢黎雄才赴敦煌臨摹壁畫客居蘭州之際,在安寧堡寫生期間專程參觀了畫展,并贈一幀作品以作紀念;1960年國畫作品《菊花圖》入選“甘肅省慶祝建國十周年美術(shù)展覽”,并在甘肅省十年建設成就展覽館(甘肅省博物館)展出;同年,依據(jù)地方志、家譜留存文獻和鄉(xiāng)里長者的回憶,在安寧堡仁壽山下繪有反映當?shù)仫L貌的紀實壁畫《仁壽山賢勝圖》(現(xiàn)無存),20世紀80年代朱宗成等人繪制的《大明安寧堡圖》(現(xiàn)存)即依此而作。羅文熙晚年交游,鄧明在《蘭州謎家劉子蔭先生》③一文中提到“1961年,劉先生(劉子蔭)一度為蘭州玻璃廠畫玻璃花瓶,畫寫意山水、花鳥,畫一個瓶掙一角錢。一同作畫的還有段夢九、高雪風、楊扶辰、羅凈塵、李鼎元等畫家。張玉如④先生為《蔭廬謎存》題詩,云:‘小行書寫綠絲欄,月斧云斤斫肺肝。畫到玻璃光五色,莫將雞犬問劉安?!沁@段生活的寫實”,亦可窺見這一時期蘭州畫家的群體經(jīng)歷。
2羅文熙繪畫師承及作品賞讀
羅文熙繪畫藝術(shù)創(chuàng)作題材和表現(xiàn)形式極為豐富,筆者有幸閱覽的傳世作品中包含山水、人物和花鳥魚禽等題材,表現(xiàn)技法涵蓋工筆、沒骨和寫意,藝術(shù)歷程涉及民間繪畫、宗教繪畫、明清傳統(tǒng)繪畫和本土繪畫流派的傳承,再到晚期富有生活情趣水墨大寫意作品。2017年4月“安寧桃花會”期間,由親屬發(fā)起在安寧堡仁壽山舉辦“羅文熙家族書畫作品展”,共展出羅文熙、羅祖德、羅學德、羅隱德、李鼎元等人作品100余件。展出羅文熙30余件作品主要以細筆山水、寫意、沒骨花鳥為主,還有幾件從民間收集的專門為村民繪制的刺繡和剪紙“花樣”,這樣全面而集中的展示實屬難得。其中《雪景》《悠江古樹》兩幅細筆山水畫可謂工致至極,是典型的“林泉高致”式傳統(tǒng)文人山水畫作品?!赌伞贰赌档ぁ贰儿o梅》《耄耋圖》《芙蓉雙雀》等傳統(tǒng)寫意花鳥畫作品能明顯地看到對曹蓉江筆墨的傳承。曹蓉江作為清末民國前期蘭州本土的職業(yè)畫家,譽滿甘寧青,并于1932年受甘肅學院(現(xiàn)蘭州大學)院長鄧春膏的聘請,為學生講授花鳥技法,所以有“甘肅美術(shù)教育的啟蒙人物”之稱。其門下弟子除羅文熙和侄子曹隴丁,還有高雪風、蔣勛丞、孔壽彭、李海舟以及善畫山水的段竹塢等,[2,3]他們的繪畫藝術(shù)可謂“同源異彩”,都取得不小的成就。展覽中有詳細年款的3件作品為晚期寫意花鳥,分別是作于1952年的《菊花四屏》、1956年的《向日葵》(見圖1)和1959年的《母子圖》。新中國成立后,作為“舊文化人”的羅文熙,藝術(shù)表達也迎合了新的時代,多畫生活常見之物,既傳承古意,又具時代特征。畫面中充滿樸素天真的生活趣味,無論從題材或筆墨語言都受到齊白石藝術(shù)風格的影響。20世紀的中國,沒有哪位畫家比生活了近一個世紀的齊白石更為人熟知,即使是偏遠的西北地區(qū)受齊白石的影響也甚大。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甘肅有一支直接或間接師法齊白石的書畫家群體,如齊白石弟子劉冰庵、賀志伊、趙西巖、韓不言,以及傳承齊白石藝術(shù)風格的高雪風、曹隴丁、李云山、劉萬里等人,共同構(gòu)成這一時期甘肅本土美術(shù)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核心群體。所以我們不難理解羅文熙晚期作品中簡約而生動的“齊派藝術(shù)”呈現(xiàn)。安寧區(qū)文化館藏《“八仙祝壽圖”帷帳》(1944年作),絹本設色,高42厘米、橫345厘米,是一件筆法細膩、設色淡雅的人物畫巨制,左右兩端分別鈐有“仁壽山樵”“舍精養(yǎng)神”兩枚白文方印和“仁壽山樵”隨形白文印、“羅氏凈塵”朱文方印。用工整的隸書綴寫“安寧堡祖師殿民國卅三年三月三日制”,可知是一件應同鄉(xiāng)信士相邀專門繪制的宗教繪畫作品,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藝術(shù)信息,是研究甘肅晚清民國時期人物畫藝術(shù)和“八仙”題材宗教繪畫傳承的重要實物資料。近年來,民間收藏熱潮涌起,帶動了書畫市場的繁榮與發(fā)展。由于對系統(tǒng)藝術(shù)史和美術(shù)修養(yǎng)的缺乏,大部分人都關(guān)注一些中國書畫史上的重要人物,而忽略了在很多富有藝術(shù)特色的畫家和一些地方畫家的研究,這些畫家同樣是浩瀚的中國傳統(tǒng)繪畫文脈的傳承者。所以,研究羅文熙繪畫藝術(shù),有助于完善和梳理晚清民國時期甘肅繪畫的脈絡,更有“前承芳古、彪炳后來”的意義。注釋:①劉爾炘(1864~1931),字曉嵐,號果齋、五泉山人,善書法,蘭州人,于清光緒十五年(1889)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年任翰林院編修,后辭官返蘭,主講五泉書院,著有《果齋日記》《果齋別集》等書。②曹蓉江,名兆鏡,字月如,號蓉江,又號也和尚,師從聾道人劉錫齡,蘭州人,生于清同治年間,逝世于抗戰(zhàn)前。③鄧明.蘭州謎家劉子蔭[EB/OL].…h(huán)ttp://blog.sina.com.cn/s/blog_712e325a0102vcep.html及2012年劉宗昆整理的《蔭廬集——紀念劉子蔭先生誕辰一百周年》一書,王文本撰寫的序言里亦提到三年困難時期蘭州畫家群體這段經(jīng)歷。④張思溫(1913~1996),字玉如,號千忍老人,甘肅臨夏人,曾擔任甘肅省文史館副館長,其著作主要收集在《積石錄》《張思溫詩選》《張思溫文集》等書中。
參考文獻:
[1]…朱延有.桃鄉(xiāng)軼事[M].安寧堡文史資料室,2003:140.
[2]…尚艷芳.民國時期甘肅美術(shù)歷史考察與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22.
[3]…鄧明.鄧春膏先生與甘肅學院[J].檔案,2015(12).
作者:趙端品 單位:蘭州市安寧區(qū)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