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當代科學技術對社會文化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提要】當代科學技術的巨大發(fā)展應用不僅改變人類的生活環(huán)境,同時也提升了人類生活質量。在科學技術,尤其是進入20世紀以來生物技術應用于人類身體的過程中,從本體論和認識論上對人類這一哲學概念進行完整的重新定義成為學術爭論中的一個焦點,后人類這一術語成為我們去理解重塑人類概念的一個關鍵詞。然而不管是哲學專業(yè)學者還是非專業(yè)人士,在理解和應用后人類主義的時候往往備受超人類主義這一概念的困擾。本文試圖闡明后人類主義與超人類主義這兩種獨立卻相互聯(lián)系的學術思潮之間的差異,同時表明后人類主義在重新理解人的本體論上為我們提供一種更為審慎的方法。
【關鍵詞】后人類主義超人類主義去中心化
一、超人類主義
超人類主義也被稱為超人文主義或者過渡人類主義,超人類主義主張甚至是斷定人類可以通過應用科技手段來改進自身條件,特別是通過開發(fā)和應用各種廣泛可用的技術來消除殘疾、疾病、痛苦、衰老和死亡等不利于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消極界限,因此超人類主義也形成了一場極大地增進人的智力、生理和心理能力的科技文化運動。超人類主義者思考和研究這種人類增強技術(humanenhancement)以及其它以此為目的的新興技術的可能性及其后果,這些強大的新興技術可能給人類帶來的好處或者危險。超人類主義關心的議題還包括人類應用增強技術手段之后的生活狀態(tài)。人類增強技術是理解超人類主義的關鍵概念,這些技術是已存在的、正在出現(xiàn)的或者即將出現(xiàn)的技術手段的總稱,從再生醫(yī)學到納米技術、激進地延長人類壽命、意識上傳、人體冷凍以及其它領域內的科技手段。同時,超人類主義運動之中還包括不同特色的研究派別,比如,自由主義的超人類主義(libertariantranshumanism)、民主的超人類主義(democratictranshumanism)以及負熵主義(extropianism)。所謂“熵”,就是一切事物走向最終消亡的過程,一些懷著超自然理想的專業(yè)人士用“負熵”(extropy)一詞來表示“熵”(entropy)的對立面,負熵主義是一門關于超越的哲學,負熵主義的研究人員相信他們會成為擁有“急劇增長的智力、記憶力和體能”的超人類(transhuman)。上述這三種研究派別都與科學技術有著密切聯(lián)系,只不過程度不同。超人類主義將科學技術視為重組人類的主要手段,這犯了技術還原論的錯誤:基于理性思維,推動社會進程的技術成為階級分層的工具。當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的人類仍然疲于生存的時候,超人類主義堅持認為通過技術手段能夠促進人類在身體和心理上的提升,他們高估了技術對人類發(fā)展的作用,最終會導致階級歧視和技術中心主義。
二、后人類主義
盡管后人類主義與超人類主義一樣關注技術對人體的作用,然而他們對技術以何種方式作用于人類的理解卻不盡相同。超人類主義主張技術對于人類的改造重組,本質上是實在論和技術還原論。與超人類主義渴望技術改造人類身體不同,在后人類主義看來,人類應該正視技術重組人類的可能性,而不是害怕和反抗技術的作用。兩者之間的差異在于后人類主義并沒有將技術視為關鍵因素,而是將技術作用于人類之后帶來的本體論上的轉變作為其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方向。后人類不僅突破了人類在本體論上的純潔性,而且在與其它物種的關系之中,人類也不再居于中心地位。因此,在后現(xiàn)代語境中解構主義的實踐過程之中,后人類主義也被視為一種后排外主義(post-exclusivism)。后人類主義的理論視角不僅可以用于女性主義的重新解讀,它還適用于二戰(zhàn)后廣泛的文化空間。后人類主義代表著一種去中心化,它試圖消解西方話語在文化上的霸權主義,兩性以及身心結構上的二元對立。隨著后人類主義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并且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后實證主義思潮,新的挑戰(zhàn)也隨之出現(xiàn)。比如,有些女性主義或者種族主義研究領域的學者主張擁抱后人類的異質性,他們強調后人類主義的去中心化,試圖顛覆原本由男性主導的兩性結構以及西方話語占據(jù)主導地位的霸權模式。然而,后人類主義并不堅持階級分層的結構,后人類主義類似布魯諾•拉圖爾(BrunoLatour)的行動者網(wǎng)絡理論,在后人類主義的異質性空間里,沒有任何一個行動者居于中心地位,不管是人類、非人類還是后人類彼此之間并不形成主導與被支配的地位。后人類主義哲學思潮通過一種多元聯(lián)系、多層次結構的方式提供了一種與過去不同的、更適用于分析當代文化語境的視角,它正在發(fā)展成為一種“后二元對立”(post-dualistic)和“后等級分層”(post-hierarchical)的模式,這種理論視角和思維模式能夠讓人們預見挑戰(zhàn)人類認知界限的新的發(fā)展空間。
三、結語
后人類主義一詞,同時還觸及到其他意義上的指涉,比如,它是一種對于人類主義的批判,尤其強調我們對于人類自身與自然世界、社會和人工物之間關系理解上的變化。同時,在大多數(shù)文獻資料上,后人類主義與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常常混為一談。正確理解后人類主義,要求我們從其涵蓋的多方面意義進行梳理研究。首先,從構詞法的角度來看,后人類主義意味著“人類主義之后”(afterhumanism)或者“超越人類主義”(beyondhumanism)。其次,后人類主義還表示一種文化意義上的后人類主義。它指的是一種將舊有的關于人類本質的概念進行超越,從而將其發(fā)展成為適應當代技科學知識背景的文化前進方向。新的技術條件促使后人類主義學者重新思考對于“人的本質”的概念以及人類如何形成,換句話說,通過重新思考在不斷革新的技術手段和行動網(wǎng)絡中對主體、身體、力量和認知的改變形成了后人類主義獨特的風格。這些新的技術手段包括新的計算機信息技術,轉基因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每一個新出現(xiàn)的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對于人類去中心化、去穩(wěn)定性以及復雜性系統(tǒng)的思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