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我園的生態(tài)啟蒙教育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生態(tài),包括了自然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園聚焦“生態(tài)”這個關鍵詞,圍繞課題《城市化進程中,幼兒生態(tài)啟蒙教育的行動研究》,通過不斷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打造日益扎實的隊伍結構。選擇切實可行的研究內容,落實合理有序的措施來有效地對幼兒進行生態(tài)啟蒙教育,讓幼兒在自然中成長,在探索中學習。
【關鍵詞】生態(tài)啟蒙教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
我園坐落在美麗的汾湖之濱,是一所辦園歷史比較悠久的鄉(xiāng)鎮(zhèn)幼兒園。從2011年立項的蘇州市“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到2013年立項的江蘇省“十二五”青年立項課題,我們始終圍繞《城市化進程中,幼兒生態(tài)啟蒙教育的行動研究》這樣一個課題,聚焦生態(tài),以科研引領為重心,以教研深化為手段,以幼兒生活為中心,著眼于幼兒的適宜性發(fā)展和幼兒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扎根實踐,深入探索,積極打造具有特色的教科研整合管理模式。
一、建立不斷完善的管理機制
教育科研是幼兒園發(fā)展的原動力和生長點,因此,我園十分重視教育科研工作的開展。園領導身體力行,在行動上帶頭,在政策上鼓勵,在方法上指導,全園通過不斷研討和修繕,對教科研進行有機整合,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機制,如:教科研管理制度、獎勵制度、教科研梯隊培養(yǎng)機制等。
二、打造日益扎實的隊伍結構
幼兒園科研的終極目標是促進幼兒的發(fā)展,用教師的發(fā)展影響孩子的發(fā)展,因此,打造一支精干的教師團隊應該是科研的重中之重。我們站位于生態(tài)視角,讓每位教師參與課題研究,在隊伍建設中實行收與放、合與分的有機整合,以科研引領,促教研提升,推動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一)收1.收在上位架構
通過制定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對骨干教師、青年教師、普通教師、新教師等不同級別的教師提出相應的發(fā)展要求,并通過績效考核輔助落實各項工作并檢驗達成情況。每學期制定教科研計劃,明確研究重點,為教師的具體實踐工作指明方向。2.收在骨干引領擁有一支素質精良的骨干教師隊伍一直是我們蘆幼的驕傲,目前我園有區(qū)級學科帶頭人4人,教科能手1人,教科新秀1人,教壇新秀1人。為了充分發(fā)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每學期我們都會通過骨干教師生態(tài)課堂示范、師徒結對等活動整合教科研內容,在示范、引領中統(tǒng)一思想,達成共識,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二)放1.放在彰顯個性
每位教師都有其不同的優(yōu)勢和特長,為了讓優(yōu)更優(yōu),長更長,我們在課題研究中放手讓教師們選擇感興趣的內容申報微型課題,開展研究。在主課題研究中,一些項目活動也都放手讓教師們自由選擇感興趣的切入點展開研究。2.放在暢所欲言我們通過沙龍式研討、組建網絡交流平臺、搭建青年教師成長論壇等,結合研究過程中的問題,在民主的氛圍中讓大家進行思維的碰撞,無論是園領導,還是青年教師,大家都是平等的研究者和對話者。
(三)合合力研究
將全園教師參與的研討活動常態(tài)化,做到四個一:每學期一次學期重點工作研討、專家講座、學期研究成果匯報展示;每月一次集中主題研討,分析共性問題,關注焦點問題,解決實際問題。
(四)分1.分層研討
通過年級組、子課題研究小組等結合不同年齡層次、不同研究重點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分組討論,保證研究工作的有效落實。2.分班調研業(yè)務園長進班開展沉入式調研工作,就調研中發(fā)現的問題進行個性化研討和指導,做到因班而異、因人而異。
三、選擇切實可行的研究內容
生態(tài),是一個大而寬泛的概念,它囊括了自然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對于幼兒來說,它更是抽象的,怎樣的研究內容才是切實可行、具有深入探究的意義和價值呢?為此我們邊研究邊抽絲剝繭。恰好,在我們申報成為江蘇省青年立項課題的第二年,也就是2014年,江蘇省開始推廣課程游戲化項目,以“游戲化”的精神對現有課程進行適當性改造,這給予了我們一次重新審視現有課程,結合課題研究特色尋找突破口的機會。
(一)充分挖掘本地可利用的自然資源
我園坐落于美麗的汾湖灘邊,周邊的綠化覆蓋率很高,而我們又是一所有點年代的老園,因為歲月的沉淀以及地理位置的優(yōu)勢,園內環(huán)境古樸、自然幽靜、綠樹成蔭,特別是那一棵棵粗壯有力、四季常青的香樟樹,陪伴著孩子們童年的成長,還有果園、種植地,以及一大片的草地……孩子們在這里嬉戲、玩耍、納涼。這些自然資源在把環(huán)境裝點得更為生態(tài)的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豐富而有價值的研究素材。
(二)有機整合課程游戲化重點區(qū)域建設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區(qū)教育局成立了《指南》實驗園,每個園區(qū)通過一個重點區(qū)域的打造為切入口,進行課程游戲化實驗。我園結合生態(tài)特色,立足園本、反復審議,與區(qū)重點區(qū)域建設有機整合。以種植區(qū)建設為落腳點,和幼兒一起利用園內和周邊的自然資源,以觀察和養(yǎng)護植物為切入口進行生態(tài)啟蒙教育。一方面,能讓幼兒在參與的過程中增加對植物的了解,豐富相關植物的名稱、類型、特征等方面的經驗;另一方面,幼兒能通過探索,更真切地感受植物的生長變化,感受植物的生命力,感受自己的行為與植物之間的關系,了解生命,關愛生命,從而學會保護環(huán)境。
四、落實合理有序的實施途徑
(一)理念先行
正確的理念是課題研究的指向標,專業(yè)書籍的閱讀是支撐我們理念先行的有效途徑。為此,我們通過閱讀一些專業(yè)書籍,如:站位于課程架構高度的《關注兒童的生活:以兒童為中心的反思性課程設計》《和兒童一起學習:促進反思性教學的課程框架》《幼兒園科學領域關鍵經驗》;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環(huán)境生態(tài)學》《與幼兒一起探索自然》《田野課程架構》《小小科學家———幼兒教育中的項目課程教學》等等。以共讀、分組和個別化閱讀的方式進行學習、梳理,并結合實踐進行思考、研討。
(二)環(huán)境改造
這里的環(huán)境改造是指基于滿足園、班級及孩子種植和探索自然需要的大環(huán)境改造,主要包括:場地的調整、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基礎材料的投入。
(三)目標梳理
如何在植物的探索中讓孩子獲得適合他們的生態(tài)教育?如何體現年齡上的層次性?如何能保證探索的有效性?這些問題提醒著我們不斷思考。在《科學領域教育精要———關鍵經驗與活動指導》中關于“生命科學”這一章給了我們很好的借鑒,我們每一位教師都仔細閱讀了此章節(jié),并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研討,將其與《指南》進行了聯結。初步完成了我園各年齡段幼兒基于探索植物的生態(tài)啟蒙教育目標梳理,這一份目標為我們對幼兒在植物探索中的有效觀察和指導提供了理論依據。
(四)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法有放手型和控制型兩種行動研究路線和方式,基于課程游戲化的理念,我們以“放手型”行動研究為主要的研究方式,即“發(fā)現問題———確定解決問題的目標或方向———在行動中探索與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措施———總結、提煉以解決問題的策略、措施為主干的經驗體系———推廣、移植”。我們以問題脈絡為線索,以生態(tài)式學習故事的撰寫為抓手,遵循行動研究的方法,結合老師們寫的故事,定期進行交流、分享和基于問題的園本研討,以研促教。在落實以兒童發(fā)展為中心的課程游戲化理念的同時,不斷轉變教師理念,提高教師專業(yè)能力和水平,實現教科研一體化的管理模式。在課題研究與園本教研的探索與實踐中,我們發(fā)現,這兩者之間是存在相互依存關系的。作為幼兒園的業(yè)務園長,將其有機融合,摸索出一套適用于我園一體化管理模式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目標,雖然也走了一些彎路,有過很多迷茫,但是,只要我們堅持不懈,不斷總結和反思,一定會有所思,有所獲。
【參考文獻】
1.[美]朱莉•布拉德.0~8歲兒童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M].陳妃燕、彭楚蕓,譯.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吳小勤 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蘆墟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