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農村學生藝術審美能力培養(yǎng)探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學生藝術審美能力培養(yǎng)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農村學生藝術審美能力培養(yǎng)探析

摘要:時代在經過不斷進步后,人們對教育事業(yè)逐漸引起了關注,隨著城市化的不斷加快,教育事業(yè)在城鄉(xiāng)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農村小學所面臨的教育問題日益凸顯。農村小學通過有效的藝術教學,能夠使學生具備更強的審美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藝術素養(yǎng),對其未來的發(fā)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藝術審美能力;小學生;農村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教育事業(yè)在我國承擔著重要的素質教育任務。藝術是最為主要的美育科目,因此該文根據實際情況,對農村小學目前在培養(yǎng)學生藝術審美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以藝術審美能力的提升為目標,提出了一些培養(yǎng)學生的策略,以供參考。

1農村小學藝術審美能力培養(yǎng)現(xiàn)狀

1.1教育觀念落后

部分農村地區(qū)缺乏先進的教育觀念,教師并沒有從重要性和必要性方面對藝術教育的重要意義引起關注,沒有意識到藝術教學能夠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以及素養(yǎng),能夠促進其未來的良好發(fā)展。由于對藝術教學的認知缺乏全面性,因此導致藝術教學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沒有從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方面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培養(yǎng)。再加上中考科目中并不包含藝術學科,因此導致大部分學生和家長忽略了藝術學習的重要性,在學習階段存在消極應付的現(xiàn)象,藝術教學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長時間如此,必定會導致學生無法獲得全面發(fā)展[1]。

1.2缺乏充足的師資力量

由于我國大部分農村小學都沒有為藝術學科配置專門的教師,通常是由其他學科教師來進行藝術教學,藝術教師的專業(yè)基礎并不扎實,在課堂上只能進行照本宣科的教學,所采用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缺乏科學性,因此無法獲取到理想的教學質量。此外,部分藝術教師缺乏先進的教學理念,也沒有做到對教學手段和教學技術的及時更新,在課堂中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往的藝術課堂無法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阻礙了素質教育在我國的良好發(fā)展。1.3缺乏充足的教育資源目前農村小學在我國較為常見的教育問題就是缺乏充足的教學資源,這一問題通過藝術教學能夠得到明顯的體現(xiàn)。許多農村小學由于缺乏良好的經濟能力和豐富的教育資源,也沒有為藝術活動設置專門的教室,缺乏充足的硬件設施和教學設備,學生缺乏充足的工具和輔助設施來參與藝術活動,藝術教學受到此類因素的影響,無法得到順利地開展,甚至部分教材中的實踐活動無法落實到實際工作中,更加無法在小學階段,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由于城鄉(xiāng)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農村的大部分家長都選擇了外出務工,因此農村小學出現(xiàn)了更多的留守兒童,父母沒有給予學生充足的教育和關愛,也沒有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充足的藝術用品,進而導致小學生無法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2]。

2對學生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意義

2.1促進學生對多元藝術的理解和尊重

小學階段對學生審美能力的良好培養(yǎng),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藝術教師在這一階段中需要做好對學生的正確引導,以此來使學生能夠做到對藝術的理解和尊重,能夠對藝術的各種美加以感受,對異國藝術的獨特風格加以享受,以此來使我國的民族藝術能夠得到更好的理解,使民族藝術能夠得到尊重。祖國的棟梁就是學生,因此對其的包容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尊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在對藝術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對美妙的藝術加以享受,同時還需要了解不同的藝術之間存在著怎樣的差異。

2.2幫助學生培養(yǎng)各項能力

蘇摩姆斯基曾經說道“一條清泉只有充滿了詩意的情感和審美,才能夠使學生智力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因此能夠得知,藝術對人們觀念的改變是潛移默化的。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將審美情感作為學生培養(yǎng)的重點,讓學生在藝術學習階段對藝術的美好加以感受,認知和精神方面感受藝術給自身帶來的愉悅感。藝術不僅能夠洗滌學生的心靈,并且能夠使學生開闊視野。教師需要做好對學生的引導,讓其對生活中的美好進行欣賞和發(fā)現(xiàn),此來使其通過對美的發(fā)現(xiàn),能夠對生活和生命的美好更加熱愛[3]。

3如何促進農村學生對良好審美素養(yǎng)的形成

3.1相關部門需要引起重視

想要使農村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審美素養(yǎng),使其能夠做到對藝術的感知,就需要在農村學校開展重點的藝術教育。相關部門需要對美育教育在農村學校的重要性引起充分的認識,對藝術教育工作的地位引起重視,并提供相應的制度來促進藝術教育的有效落實,為其開課率提供保證,此外還需要對教學成果進行更強有力的檢測,以此來凸顯藝術教育的不可替代性。教育機構和相關部門需要對當地的小學予以支持,投入更多的資金用于藝術教育,對藝術教育所需的各種硬件設備進行相應的配置。并且需要為農村小學配備充足數量和具有良好教學水平的藝術教師,通過對工資的提升等,來為藝術教師提供更好的待遇,并留下優(yōu)秀的教師來擔任藝術課程的教學。此外還需要為藝術教師提供完善的培訓制度,為其提供充分的機會進行交流學習,以此來使藝術教師能夠做到對先進教育理念的掌握,給農村提供滿足需求的藝術教育。同時,需要農村藝術教師,學生以及家長所存在的錯誤的學科觀念加以轉變,以美育內容的落實和美育教學的開展為目標,對適合農村學校的發(fā)展途徑加以尋找[4]。

3.2對藝術教育氛圍的營造

藝術能夠從思維和心理方面逐漸的改變一個人,尤其是藝術氛圍也會極大的影響學生的學習。想要為農村學生營造良好的藝術教育氛圍,首先需要學校做出努力,從細節(jié)入手,為藝術課堂營造具有全面性、廣泛性以及良好性的教育氛圍,以此來使學生能夠通過對藝術氛圍的沉浸,具備更強的藝術感知能力,并實現(xiàn)對自身良好藝術氣質的塑造。藝術教育能夠極大的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素養(yǎng),特別是小學階段對學生藝術細胞的培養(yǎng),能夠使其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可以采用優(yōu)美的音樂來作為上課鈴聲,在草坪綠化帶內采用課余時間播放優(yōu)美的藝術,以此來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藝術環(huán)境,使其能夠做到對藝術魅力的感知,并形成良好的樂感和欣賞藝術的能力。視覺藝術品的沖擊力最為直接,因此可以在教室和校園內懸掛裝飾物名畫和攝影作品等,讓學生進行隨時觀看,以此來使學生能夠感知到藝術的美。只有通過對審美素養(yǎng)的提升,才能夠實現(xiàn)對美與丑的辨別,如果無法感知到藝術的美,那么即使是面對著名的藝術作品、壯麗的自然風景以及美好的生活事物,學生也無法感受到其中的美,更加無法實現(xiàn)對美好心靈的塑造。

3.3對審美實踐教育的開展

陶行知作為我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合一這三大基本的教育理論思想。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特別是針對審美教育來說,需要走出學校。由于教育的包容性,開闊性以及延展性十分巨大,因此需要在日常生活以及社會實踐中落實教育工作,以此來使整個藝術教學能夠具有全面性以及完整性。農村學校采用活動的形式來進行審美實踐教育,能夠使審美教育落實到各個學科教育及現(xiàn)實活動中,學生通過對美的感受欣賞以及評價等,能夠具備更強的審美能力,并實現(xiàn)對良好審美情操以及對高尚審美理想的形成和樹立,以此來使教育工作在學校的發(fā)展能夠更加健康和諧[5]。3.3.1開展民間藝人進課堂活動。由于藝術課程的特征就是開放性,因此由民間藝人來進行課堂教學。農村小學有著得天獨厚的民間藝術條件,地域語言以及當地習俗等都會對民間藝術造成影響,使其無法得到大面積的普及,并且下一代在進行延續(xù)時,也只能通過師帶徒的方式來進行傳承。由于民間的絕活很多,并且只有少數人傳承和掌握了稀有的藝術資源,并且缺乏良好的文字記載。如民歌,書法以及繪畫等。因此農村學??梢詫ψ陨淼牡赜騼?yōu)勢進行充分的利用,由本土的民間藝人來進行藝術教學,通過藝術表演來激發(fā)學生對藝術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所傳授和講解的內容需要盡可能地詳細,并且需要為學生提供親身體驗的機會,以此來使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實踐來對藝術的精髓加以了解,并具有開闊的眼界,和積極探索藝術的欲望。3.3.2組織學生走出課堂。需要讓學生在民間進行藝術探訪調查,并根據自身的實際成長環(huán)境,對藝術教育實踐活動加以體驗。并且需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引導,以此來使其能夠做到對身邊藝術的關注,并且能夠具有敏銳的藝術感知能力。還可以對民間藝人進行尋訪,以此來深入地對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進行學習和了解,并對戲曲、建筑以及民族服飾等當地的藝術符號加以尋找,以此來使此類藝術元素能夠做到與歷史,地理以及語言等當地的因素相結合,并且能夠使學生對藝術形成方式的了解,能夠具有全面性以及系統(tǒng)性。陶行知先生還說過,學校需要將大自然作為教育課堂,讓學生通過親近自然萬物,來形成良好的創(chuàng)造力、審美素養(yǎng)以及動手能力。這主要是由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充滿了各種藝術資源,各個城市中擁有大規(guī)模的人群和許多高樓大廈,而農村具有藝術創(chuàng)作所需的天然素材,因此需要以審美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目標,帶領學生感受大自然的藝術之美,通過對藝術、寫生以及文字描述等形式的采用,來對大自然的美進行感受和表現(xiàn)。對風進行聆聽,對大自然的美進行描繪等[6]。

3.4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無法對注意力進行有效的集中,并且還具有非常強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師需要運用這一特性,對學生的藝術學習興趣以及審美能力進行有效的挖掘和培養(yǎng)。經過相關的研究表明,對教學環(huán)境進行創(chuàng)造式改造,保持一種合作互動的狀態(tài),不僅能夠對學生的積極性進行有效地調動,而且還可以有效激發(fā)和提升學生的藝術學習興趣,營造藝術教學課堂活躍氛圍,以此來使課堂教學環(huán)境變得更加的溫馨和諧,促進學生審美教育的開展。因此,農村小學藝術教師需要做的是要緊跟時展潮流的教學方式,并將新型的教學方式運用在教學當中,以此來對學生的藝術的理解以及審美能力進行更高層次的提高。在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特點以及心理特征的基礎之上,運用合作互教的教學環(huán)境教學手段,不僅能夠使學生全部參與到課堂當中,而且還能夠為學生以后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結語

因此在藝術教學過程當中,用它獨特的魅力對社會生活當中的人、景物進行了高度概括。在詩歌當中不乏優(yōu)美的景色,能夠有效熏陶學生的情感,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光,教師需要做的是對學生審美教育的滲透,以此來對藝術審美能力進行提升。

作者:湯鳳連 單位: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白砂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