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葛蘭西文化理論啟發(fā)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歐洲無產階級革命的失敗,使葛蘭西認識到革命前俄國與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巨大差異性,無產階級在西方的革命方式,不應該完全照搬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經驗,應該根據本國的政治經濟等社會特點,構建適合本國無產階級革命的策略。他理性分析無產階級在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失敗原因,提出了葛蘭西著名文化理論,即文化領導權思想,就是指統(tǒng)治階級的國家通過非暴力的意識形態(tài)的控制,通過思想文化潛移默化的定向與灌輸,使被統(tǒng)治階級自覺自愿地接受奴役和統(tǒng)治。[4]這表明無產階級在其革命或執(zhí)政過程中,只有牢牢把握其文化理論在意識形態(tài)的主陣地,才能取得勝利。其科學內涵具體從以下三方面闡釋:首先,市民社會理論,即“‘國家=政治社會+市民社會’。一個是‘市民社會’,即通常被稱作‘民間’的社會組織的集合體,另一個是‘政治社會’或‘國家’。這兩個層面在統(tǒng)治集團的‘直接統(tǒng)治’或命令是通過國家和‘司法的’政府來執(zhí)行的?!保?]可見,在有著高度發(fā)達的市民社會,在發(fā)育水平較高的市民意識的參與下,市民社會已經成為一個日益復雜的文化綜合體,它既可以涉及到大眾的經濟生活領域,又可以涉及到政治和社會生活的領域;通過其固有的大眾文化傳媒方式,將其意識形態(tài)思想,逐漸滲透到大眾的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其次,陣地戰(zhàn)理論。即無產階級通過持久的正面宣傳和不間斷的滲透宣傳兩種方式進行,一方面持久的正面宣傳就是指無產階級可以采取一定的暴力手段,必要時可以直接對資產階級的政權進行顛覆性的進攻,以必要的進攻聲勢吸引社會公眾的眼球;另一方面不間斷的滲透宣傳就是應用各種手段和載體,在社會大眾的生產和生活過程中,將無產階級的價值理念和精神實質,不間斷的滲透進社會公眾的私人領域,不斷蠶食其他社會觀念的領地。再次,知識分子理論。他認為“要是沒有知識分子,那就是沒有組織者和領導者,也就是沒有組織的”。[2]他把知識分子分為兩種形式,即傳統(tǒng)知識分子和有機知識分子。前者實際上是以各種方式同特定的社會集團發(fā)生聯(lián)系所產生的知識分子。后者是能夠將群眾實踐活動提出的原則和問題加以研究并整理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同這些群眾組成一個文化的和社會的集團的知識分子。因此,葛蘭西文化理論,即文化領導權思想,包含著政治社會與市民社會的活動領域,陣地戰(zhàn)和游擊戰(zhàn)的實現路徑和以知識分子為主體的理論宣傳和生產陣營,從這三個維度來把握這一理論,有助于我們深刻理解這一理論的科學內涵,對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應對葛蘭西文化理論進行合理揚棄
葛蘭西的文化理論思想指出統(tǒng)治階級不只于借助強制手段就能使大眾意識重新構造,即用一種新的主流意識和新的世界觀、價值觀去影響大眾、讓大眾接受。當前我國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人民大眾接受。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應該從以下方面對其進行揚棄:一方面,葛蘭西的文化理論指出,無產階級應掌握意識形態(tài)的文化領導權,但不能片面夸大文化領導權作用。一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推進,帶來了世界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特別是信息網絡和傳播技術的發(fā)展,這些先進的傳播媒介在給我國經濟等領域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為西方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滲透提供了便利的渠道,使我們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中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zhàn)。二是,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在各個領域都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來了我國經濟結構、政治結構的快速轉型,引起利益關系的重新確定和社會資源的重新分配,如何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人民群眾的吸引力,是我們必須面臨的現實問題。因此,在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中,應該立足我國實際,在堅持理論與實際高度統(tǒng)一的基礎上,對文化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領導權進行辯證的把握。另一方面,葛蘭西的文化理論指出,教育領域是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的重要領域,知識分子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就我國當前來看,我們黨和政府的各界領導人歷來重視知識分子的作用,然而,我國的青年學生還比較脆弱,時刻受各種不利于青年學生成長信息的困擾,使他們迷失方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力。因此,應該積極營造“家庭”“學?!薄吧鐓^(qū)”“網絡”四位一體的宣傳模式,克服信息媒介宣傳的缺點,增加宣傳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以適當的形式和渠道加強馬克思主義對人民群眾的吸引力,充分發(fā)揮高等院校和黨校以及國家行政學院和科研院所的作用,培養(yǎng)新一代馬克思主義人才。再一方面,葛蘭西的文化理論指出無產階級在宣傳其文化理論的過程中,應通過其持久的正面進攻和不間斷的滲透宣傳兩種方式進行。在我國無產階級已經掌握了領導權,階級矛盾已經不再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代表社會大眾根本利益的無產階級政黨,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進程中,更加密切了黨中社會大眾的血肉聯(lián)系。因此,當前我國進行理論宣傳的過程中,所進行的正面宣傳不應是葛蘭西所說的無產階級采取暴力手段,直接對資產階級的政權進行顛覆性的進攻,以必要的進攻聲勢吸引社會公眾的眼球式的正面進攻,而是積極以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引領我國的主流意識;在進行社會大眾文化建設的進程中,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使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逐步滲透進社會大眾的頭腦中,使社會大眾特別是新生的一代,逐漸由一開始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陌生和不理解造成的不自覺的對抗和拒絕,轉化為社會大眾在生產和生活中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熟悉、理解和自覺運用。因此,在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中,應該堅持理論與實際高度統(tǒng)一的觀點,對文化在意識形態(tài)的作用應該辯證的理解。
三、積極探索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的基本路徑
(一)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應使得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始終體現時代精神“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從而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保?]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作為歷史的產物,有著其特殊的理論思維,時代精神在其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表現為不同的理論形式,是不同歷史時代內容的真實寫照。馬克思主義在進入中國之始,就與當時的具體國情相結合,成為中國人民進行中國革命、抗日戰(zhàn)爭、爭取民族獨立的偉大理論,即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在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建設的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又立足于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形成我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理論,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現,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飛躍。歷史與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始終體現時代精神,是一定歷史時代的產物,永遠沒有過時,始終是當代的。在當前我們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中,一定要使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始終體現時代精神,正如張奎良教授所說,全球化時代,和平與發(fā)展已成為時代主題,弘揚時代精神要關注社會和諧問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營造多方面的和諧:制度和諧、利益和諧、機制和諧、人際和諧、秩序和諧等,而作為這一切之思維基礎的思維方式的和諧尤為重要。構建和諧社會,呼喚和諧思維,對我們能不能建成和諧社會,確立和諧的思維方式將起很大的作用。[4]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更應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以時代賦予其與和諧社會相統(tǒng)一的和諧思維方式,立足我國國情,在歷史和時代的大背景中引領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加速推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歷史進程。
(二)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應時刻關注民生、關注現階段存在的各種社會矛盾,始終體現人民的根本利益關注民生、關注現階段存在的各種社會矛盾,始終體現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人的自由和全面發(fā)展,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根本的出發(fā)點,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一大理論特色。雖然,在馬克思的著作中沒有對此直接加以論述,但是在他的所有著作中,無一不是站立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上進行思考的,比如他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就站在大眾的立場上,精辟地闡述了關于“異化”理論的四個規(guī)定。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必須在經濟發(fā)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保?]新形勢又面臨著新的問題,關注民生、關注現階段的各種社會矛盾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直接體現,更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題中之意,同時也是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面對的現實要求。關注民生,關注現階段存在的各種社會矛盾,要求我們必須堅持科學發(fā)展觀,從我國當前的實際出發(f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大力發(fā)展社會主義生產力,積極改進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積極滿足人們在教育、衛(wèi)生、就業(yè)、住房、文化等方面的需要,協(xié)調現階段存在的各種社會矛盾,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在關注民生,改善民生,協(xié)調現階段存在的各種社會矛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分階段、分步驟推進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
(三)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應密切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與社會大眾的內在聯(lián)系,使其為社會大眾接受、喜歡、認可和歡迎密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社會大眾的內在聯(lián)系,最關鍵的就是增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同社會大眾的現實距離。一方面,站在以反映現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立場上,充分利用報紙、影視、網絡等大眾媒體的積極作用,對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進行正面的宣傳。首先要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神,發(fā)展電子通信、軟件開發(fā)等高新技術產業(yè),以培育新型媒體;還應加強媒體間的合作與交流,在宣傳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形成合力。其次,加強大眾傳媒的輿論導向作用,堅決的批判背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事物,在全社會形成以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為主流的輿論氛圍。再次,信息宣傳教育方面,以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來引領大眾文化的建設,加強黨校、行政學院對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力度;同時,以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來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把社會大眾吸引和凝聚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主流媒體中來,并與社會大眾進行互動,產生共鳴,把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真正成為為人民大眾服務的理論,自覺接受當代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另一方面,培養(yǎng)一批當代馬克思主義的專門人才,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進行精神生產,針對社會大眾不同文化層次、工作領域以及各個年齡段,編制符合大眾口味、生活習慣、通俗易懂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題材,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不再只是黨政干部學習的精神食糧,能夠進工廠、進學校、進農村,進而能夠潛移默化的滲透到社會大眾生產生活中,使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為中國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喜歡、認可和歡迎。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理論課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葛蘭西的文化理論將越來越受到學界的青睞。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中,應對葛蘭西文化理論進行合理的揚棄,使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始終體現時代精神,關注民生和現階段存在的各種社會矛盾,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牢牢占領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主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