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生物學論文范文

生物學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物學論文

第1篇:生物學論文范文

構樹的成熟果實顏色鮮紅,富含氨基酸、維生素、糖類等營養(yǎng)成分,容易吸引鳥類前來啄食。一些研究者通過在武漢、南京、柳州等地進行野外觀察和分析鳥糞樣品,已經(jīng)確認白頭鵯(Pycnonotussinensis)、山斑鳩(Streptopeliaorientalis)、烏鶇(Turdusmerula)、紅嘴藍鵲(Urocissaerythrorhyncha)、灰喜鵲(Cyanopicacyana)、紅耳鵯(Pycnonotusjocosus)、繡眼(Zosteropspalpebrosus)等鳥類偏好取食構樹果實。這些鳥類啄食構樹果實以后,將種子隨糞便撒播至其他地方,擴大了構樹種子的傳播范圍。野外觀察發(fā)現(xiàn),在城郊公園、臨水駁岸及郊區(qū)荒野地等處均能見到構樹的實生苗,在野生構樹群落內也能發(fā)現(xiàn)大量實生苗,且均長勢良好,這表明,構樹成功的有性生殖是其種群更新的重要機制。

2萌生枝條

構樹也可以通過根生萌枝和莖生萌枝實現(xiàn)更新。構樹根系發(fā)達,根蘗能力強,熊佑清指出,3~5a生的構樹在2a內,通過自然分蘗每年能增新株20~35株,覆蓋面約200~500m2。對構樹的根段進行埋條,其成活率平均達到53%,以沙土為基質時高達81%。在野生構樹群落內,一些植株主干頂端枯死或被折斷,莖下部一定部位會萌發(fā)出新芽并發(fā)育成莖生萌枝。魏媛等研究表明,光照強度、截斷、抹芽、噴施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等均能對構樹芽的萌發(fā)產(chǎn)生影響。

3構樹的人工繁殖育苗

3.1種子育苗構樹種子人工留種播種后發(fā)芽率低,田間發(fā)芽率僅4%。水分、土壤、溫度和光照等外界條件對構樹種子萌發(fā)具有影響。構樹種子最適宜的萌發(fā)條件為溫度30℃、12h光照+12h黑暗的光照條件和正常濕度。對種子進行預處理,可以提高構樹種子的萌發(fā)率。孫永玉等用濃度為25mg/L的NAA處理構樹種子,種子發(fā)芽率高達70.5%;用濃硫酸處理構樹種子,各項發(fā)芽指標明顯優(yōu)于其他處理。楊帆等、吳綱等用不同濃度的NaCl處理構樹種子,發(fā)現(xiàn)低濃度的NaCl對構樹種子的萌芽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3.2扦插育苗構樹根插成活率較高,但會對母株造成一定損害,因此不適宜大規(guī)模應用。彭玉華等研究了不同季節(jié)、構樹不同類型穗條的扦插生根情況,結果表明,構樹扦插成活率在春季最好,應選擇半木質化穗條,頂芽次之,夏季選擇頂芽穗條最好,秋冬季節(jié)各種類型穗條都不理想。但總體看,構樹枝插育苗生根較難,尤其是硬枝扦插成活率很低。應用生根粉處理插穗,能提高構樹穗條扦插成活率。周鑫等指出,選擇直徑為0.9~1.3cm的嫩枝插穗,用濃度為200~300mg/kg的生根粉處理,插穗上端封蠟,延長了插穗的存活期。韓高輝等的研究表明,用911生根粉以150×10-6溶液浸泡24h處理時,可顯著提高插穗成活率,平均成活率達88.6%。

4構樹的生態(tài)學

4.1水分脅迫對構樹的影響構樹具有一定的耐旱潛力。干旱脅迫下,構樹具有穩(wěn)定的碳酸酐酶活性、較高的光能轉化效率、電子傳遞速率及凈光合速率來對抗干旱逆境[25]。構樹具有一定的抗?jié)衬芰ΑM跽苡畹忍骄苛搜退{迫對1年生的構樹幼苗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淹水脅迫抑制了構樹幼苗的高度增長,而對其地徑增長和不定根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4.2土壤理化性質對構樹的影響構樹對土壤酸堿度的變化具有較好的適應性。在喀斯特地區(qū),構樹對鈣具有較強的吸收能力,表現(xiàn)出對喀斯特地區(qū)較強的適應性。在天津鹽堿地的栽培試驗顯示,構樹在重鹽試驗地、重堿試驗地和中鹽中堿試驗地的成活率分別為79.3%、93.2%、96.6%,這表明構樹在鹽堿地的綠化建設中可以大規(guī)模推廣。王金山等在環(huán)渤海灣試驗基地進行了構樹的連續(xù)種植試驗,進一步證明了雜交構樹作為綠化樹種在鹽堿地種植的可行性。構樹在輕中度酸脅迫下能通過自身調節(jié)適應環(huán)境,具有中度抗土壤酸化能力。陳家法等[31]在土壤呈弱酸性的冷水江銻礦區(qū)進行了種植研究,發(fā)現(xiàn)構樹在該區(qū)域的成活率在90%以上,年樹高生長量在0.7m以上,4a生構樹郁閉度為0.75,在較短時間內可恢復礦區(qū)植被。構樹在修復礦區(qū)土壤、實現(xiàn)生態(tài)重建上具有發(fā)展?jié)摿Α?/p>

4.3污染物對構樹的影響

4.3.1大氣污染構樹具有較強的吸收二氧化硫、氯氣等污染氣體的能力,吸滯粉塵能力強,在城市園林應用中,具有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作用。趙林峰等選取衡陽市4個采樣點對構樹葉片進行了葉片滯塵能力及硫、氯含量的測定,結果顯示,構樹滯塵能力顯著,在車流量大的國道上吸附沙塵量最大;工業(yè)園區(qū)揚塵量較少,葉片含硫、氯值較高。張家洋等在不同季節(jié)對構樹的葉片取樣進行滯塵能力測定,結果顯示構樹滯塵能力強,其滯塵能力表現(xiàn)為秋季>春季。張慶費調查發(fā)現(xiàn),在污染嚴重的廠區(qū),構樹抗污性強于香樟、懸鈴木、女貞、水杉、雪松等樹種。

4.3.2土壤污染構樹對重金屬污染土壤具有耐受性,能夠富集重金屬,對受重金屬污染土壤具有生態(tài)修復功能。當土壤鎂粉塵施加量小于10%時,可促進構樹生長。賴發(fā)英等發(fā)現(xiàn)重金屬Cu、Zn在構樹體內的富集濃度是根部>葉部>莖部,其富集系數(shù)都在0.5以下,但由于其地上部分生物量很大,能夠從土壤中移除大量的重金屬??缔钡葘惫陪~礦遺址區(qū)的構樹進行了調查,發(fā)現(xiàn)構樹的地上部分對Cu、Cd、Pb的綜合富集系數(shù)較高,具有較強的富集能力,對Pb的富集效果尤其明顯,因而適宜在Pb污染區(qū)栽植。

4.4構樹的種群特征對野生構樹種群特征的了解是理解種群更新的重要基礎。對野生構樹種群分布格局的研究表明,幼樹或者灌木層構樹,個體數(shù)量較多,種群聚集強度大;大樹或者喬木層構樹,種群格局由聚集分布變?yōu)殡S機分布。構樹的生態(tài)位較寬,且與其他樹種的生態(tài)位重疊較少,構樹是南京幕府山植物群落的主要優(yōu)勢樹種[43]。在野外,構樹種群的主要干擾因子是砍伐和樵采,在強度干擾下,構樹的幼苗、幼樹個體往往較多,種群更新能力強,而隨著干擾強度減弱,構樹的更新能力呈現(xiàn)衰退趨勢;中度干擾最利于萌枝的形成和發(fā)育。

5構樹的園林應用

開發(fā)利用鄉(xiāng)土野生植物資源是園林建設的重要任務。構樹樹干挺拔,枝葉茂密,速生耐修剪,適應性強,葉形葉色變化豐富,雌株果期極具觀賞價值,植株抗大氣污染和富集重金屬,根系可固沙固土,具有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功能,在園林應用上具有重要潛力。目前,構樹在喀斯特地區(qū)、廢棄礦區(qū)、濱海鹽堿地、工業(yè)園區(qū)以及城市綠化中(作者觀察)得到應用。同時,構樹的新品種選育已經(jīng)取得了進展,王鳳英等培育出穩(wěn)定的黃色葉構樹,陳建業(yè)等培育出斑葉構樹和金葉構樹,構樹新品種的誕生使其在園林上的應用形式更加豐富。然而,長期以來構樹并未得到園林工作者的足夠重視,大多仍處于野生狀態(tài)。為了大力推廣構樹在園林上的應用,需要對其以不同的指標進行綜合的量化評價,以客觀的形式證實構樹應用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6小結與展望

第2篇:生物學論文范文

1.1HE染色切片腦組織病理形態(tài)學改變,進行病理分級。染色強度根據(jù)陽性細胞的百分比進行定性分級:病灶的表達<20%為陰性(-),>20%為陽性(+),以定性分級結果比較HSP70表達與星形膠質細胞瘤臨床病理特點的關系。

1.2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進行分析,采用非參數(shù)Kraskal-Wallis、Dunnet-t檢驗、χ2檢驗和應用生存分析。

2結果

2.1HSP70蛋白的分布與表達HSP70陽性物質呈棕色顆粒狀,位于膠質細胞瘤的胞核和胞質中,以灶狀或顆粒點狀分布,不同病理分級HSP70免疫組化圖片,見圖1。HSP70在正常腦組織中呈基礎分布,HSP70計數(shù)值平均為5.60±1.82,各級星形膠質腫瘤細胞中HSP70分布呈逐級上升趨勢,經(jīng)Spearman秩相關分析,腫瘤分級與HSP70分布呈正相關(r=0.685,P<0.001),具體分布情況,見表1。以正常腦組織為參照,腫瘤Ⅲ、Ⅳ級腦細胞中HSP70計數(shù)值分別為38.11±16.75、55.17±24.96,明顯高于正常腦組織(P<0.01)。腫瘤Ⅰ、Ⅱ級HSP70計數(shù)值分別為15.2±7.58、24.38±14.40。

2.2HSP70表達與星形膠質細胞瘤臨床病理特點的關系62例星形膠質細胞瘤患者中,21例HSP70表達增高,與正常腦組織有差異(P<0.05);HSP70表達情況與性別、年齡無關(P>0.05);膠質瘤Ⅰ、Ⅱ、Ⅲ、Ⅳ期中表達陽性率。見表1。

2.3生存率比較隨訪觀察患者5年生存率,HSP70陽性組5年生存率(36.1%)明顯低于HSP70陰性組(61.5%)(P=0.029)。生存曲線圖,見圖2。

3討論

HSPs是機體應激反應性蛋白質,其作為一種“分子伴侶”參與細胞的生長、分化、基因轉錄,幫助胞內蛋白折疊、組裝和轉運,并具備免疫保護作用。在HSPs的大家族中,HSP70為高度保守的ATP酶,在細胞應急或非應急狀態(tài)下蛋白質的代謝及調控中起重要作用,其表達水平的改變可以反映細胞老化狀態(tài),還可以作為判斷細胞應激能力和生理狀態(tài)的指標。除了分子伴侶功能外,HSP70在腫瘤免疫中的重要作用近年來也備受關注。HSP70表達增強往往與腫瘤細胞的低分化、淋巴結轉移、腫瘤耐藥等密切相關,可能參與腫瘤細胞的某些生物活動;另一方面又能誘導和增強機體抗腫瘤免疫反應,抑制腫瘤生長。研究報道,HSP70參與了腫瘤細胞周期的調控和表型改變,腫瘤細胞的異質性使HSP70在與其相結合時成為腫瘤抗原多肽的靶載體,協(xié)助機體免疫系統(tǒng)對抗原肽識別,從而誘導特異性的抗腫瘤免疫反應;HSP70能夠與腫瘤細胞內的腫瘤特異性抗原多肽結合形成復合物,通過與巨噬細胞、樹突細胞等抗原提呈細胞的表面受體特異的結合而激活特異性抗腫瘤免疫,而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Ⅰ類分子如CD91、CD40、趨化因子、TLR4等參與介導途徑。HSP70可通過調整Th1/Th2調整機體免疫狀態(tài)或直接活化TCRγδT細胞或自然殺傷(NK)細胞參與非特異的抗腫瘤免疫作用。

正常組織細胞中的HSP70僅有少量表達,并主要定位于細胞質中,但在腫瘤細胞中,HSP70可擴散出胞質外的胞核和胞膜中。HSP70在腫瘤細胞中的異常定位與腫瘤自身的增生和無限生長的腫瘤學特性相適應,反映了腫瘤細胞的生物學特性。目前已在多種腫瘤中發(fā)現(xiàn)HSP70的高表達,在人腦膠質瘤細胞的系列蛋白表達譜分析鑒定中,HSP70被認為是高度惡性相關蛋白。本研究結果說明HSP70與膠質瘤的分化程度有密切關系。文獻表明,HSP70作為“分子伴侶”可以調節(jié)和穩(wěn)定腫瘤的異常增殖過程,介導錯配蛋白的降解,協(xié)調腫瘤細胞的蛋白質快速代謝平衡從而使腫瘤細胞無限增殖,同時HSP70與腫瘤組織產(chǎn)生的多肽結合,通過MHC-I將抗原提呈給T淋巴細胞,引發(fā)抗腫瘤免疫;HSP70通過阻礙細胞色素C/dATP介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異性蛋白酶(Caspases)的激活,阻斷功能性凋亡蛋白體的裝配抑制凋亡的發(fā)生來抑制凋亡;惡性腫瘤中HSP70高表達還與病人的帶瘤生存期呈現(xiàn)一定相關性。

第3篇:生物學論文范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教師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對醫(yī)學微生物學的興趣和熱愛,是學好醫(yī)學微生物學的動力源泉。在對教學工作的不斷探索和改革中我們發(fā)現(xiàn),首次的緒論課會給學生帶來先入為主的影響,關系到學生對教師及課程的評價,直接影響學生對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通過緒論課可以啟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在緒論課上可以設置一些問題(如人體自身腸道中的微生物與機體組織之間存在怎樣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的耐藥性是怎么產(chǎn)生的,我們應該怎樣解決耐藥現(xiàn)象日益嚴重這一問題?曾經(jīng)一度被控制的傳染病又開始死灰復燃,原因是什么,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在后續(xù)的授課過程中逐漸揭開謎底。這樣帶著問題開展學習,可以較好地啟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開啟微生物知識的大門。近年來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傳染病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大量的新聞報道使學生對這些病原微生物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將這些內容加入課堂教學內容中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內容變得更加生動,而且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微生物原來距離我們如此之近,使理論知識找到實際落腳點。比如2010年8月,美國雞蛋因受沙門氏菌污染從而導致至少1300人受到沙門氏菌的感染。2011年,德國下薩克森州的豆芽被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污染,從而造成22人因生食豆芽死亡,2200人住院治療。此外,還有近來流行的H7N9病毒、埃博拉病毒等。我們通過這些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引入,講解相關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性狀、致病性及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法及防治原則,使學生有強烈的探索欲望,有效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2靈活多樣,結合臨床,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教學方法的選擇應根據(jù)不同的認知對象、不同的學科、同一學科的不同內容從而選擇不同的方法,但不管采取何種教學方法,關鍵在于把課上活,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因而根據(jù)教學內容的不同,我們采取了多種教學方法。如對于細菌的形態(tài)和結構這一章節(jié)內容,采用直觀的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形象地看到各種細菌的形態(tài)、基本結構及特殊結構;在細菌各論部分,選取部分教學單元由學生自主教學。教師事先根據(jù)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提出授課提綱、學習重點及難點并確定人員分組。小組成員細致分工、相互協(xié)作,在課后完成資料素材收集及教學課件的準備。在此期間,教師與學生進行充分溝通,及時為學生排疑解惑,引導學生在教學大綱的框架下安排課堂講授內容,并傳授講課技巧及注意事項。同時設計《學生自主學習實踐評價標準》,由學生從教學內容安排、課件制作、語言表達等多方面互相進行評議、分析和總結,教師最后進行點評總結。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活躍了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增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教師在與學生的互動中、從學生獨特的視角中發(fā)現(xiàn)許多平時不會思索的問題;在學習引起人類疾病的常見病毒這一部分內容時,采取專題討論方式進行學習。專題討論式學習由教師提出專題,分組學生在本專題內提出應深入討論的問題,查資料,作綜述,課堂進行討論。例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討論式教學,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如HIV-1感染的分子機制及免疫反應、T細胞功能受損的疾病、HIV疫苗的研究等,經(jīng)過討論,不僅全面完成了教學內容,而且為學生提供了一次“綜述訓練”的機會,教學效果令人滿意。此外,作為一門與臨床學科關系十分緊密的基礎課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十分注重微生物學知識的臨床應用,采用PBL教學法將臨床病例分析引入課堂討論教學,由病引入菌,菌中解析病,菌病結合,解除病菌。如此,在整個講授過程中就將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致病物質與致病機制、檢查及防治原則講解清楚。

3反映前沿,開闊視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將教材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為學生自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要補充一些開拓性、時代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前沿內容。如微生物的耐藥性這一章節(jié),我們?yōu)閷W生播放與耐藥機制相關的視頻和短片,引導學生就微生物耐藥機制的產(chǎn)生及防控進行積極的討論,鼓勵學生查閱耐藥機制最新的高質量學術論文并就學習心得進行討論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在授課過程中結合教研室老師的科研方向,為學生講授該領域的研究進展,如人體微生態(tài)學與免疫性疾病的相關性研究進展、新出現(xiàn)的傳染病病原體、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研究進展等教材中鮮有介紹的前沿動態(tài),從而啟迪學生思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通過進行科學實驗研究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微生物學的興趣及愛好,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4利用網(wǎng)絡,練習鞏固,搭建師生交流的良好平臺

第4篇:生物學論文范文

研究者對腎癌組織標本中的腎癌相關的分子蛋白的研究顯示,血管生成相關的配體和受體如VEGF、VEGFR和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PDG-FR),和缺氧相關的分子蛋白以及PI3K/AKT途徑的分子成員可能與TKI治療的預后相關。GARCI-A-DONAS等[9]應用免疫組化研究67例舒尼替尼治療的晚期腎透明細胞癌患者的組織標本中的蛋白表達情況,結果顯示HIF2α和PDGFR-B高表達的患者對于舒尼替尼具有更好的客觀反應率;VEGFR-3高表達較低表達患者的中位PFS延長7.7個月。同樣是舒尼替尼治療的晚期腎癌患者,TERAKAWA等[10]研究顯示VEGFR-2高表達是患者延長無進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ial,PFS)的獨立的有利因素。缺氧信號傳導途徑的主要成分HIF-1α高表達的患者PFS相對較短,而HIF-2α高表達的患者PFS和OS卻相對較長[11]。CHOUEIRI等[12]對碳酸酐酶IX(carbonicanhydrase,CAIX)在腎癌組織中表達的研究顯示,CAIX表達較高的患者可能對TKI治療的反應率和預后更差,但是并未被其他研究所證實。PI3K/AKT途徑與腎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MURIEL等[11]認為磷酸化酶和張力蛋白同源物(proteinphosphataseandtensionhomolog,PTEN)的過度表達可能是延長患者PFS的保護因子。另外AKT的磷酸化狀態(tài)也與腎癌TKI治療的預后相關。AKT在腎癌組織中高表達的患者生存預后相對較好,但是磷酸化的AKT高表達生存預后更差[13]。

2循環(huán)分子標志物

鑒于TKI的藥理機制,研究者對血漿中可溶性配體(包括VEGF家族和胎盤生長因子placentalgrowthfactor,PlGF)、可溶性受體(sVEGFR-1、sVEGFR-2和sVEGFR-3)的水平進行了檢測。研究顯示,血漿中這些配體和受體的基線水平和用藥后濃度的變化可以作為評估TKI治療的潛在的生物標志物。RINI等[14]首次報道了基線sVEGFR-3和VEGF-C的水平可能是舒尼替尼治療晚期腎癌的預后因素,以及可以預測客觀反應率?;颊哐獫{中VEGF-A和PlGF水平在舒尼替尼治療28d后比基線值增加2.8(0.4~13.6)倍和3.9(0.8~20.4)倍,而sVEGFR-3水平下降平均37.6%。PORTA等[15]研究了85例患者舒尼替尼治療和基線血清VEGF-A水平之間的關聯(lián)。在這項研究中,VEGF-A基線水平較高的患者PFS期較短(OR:2.14,95%CI:1.324~3.459)。報告稱,VEGF-A升高的患者中位PFS為4.7個月(95%CI:2.8~8.3),無VEGF-A升高的患者中位PFS的為11.2個月(95%CI:6.5~15)。DEPRIMO等[16]報道了腫瘤對藥物客觀反映良好的患者與疾病穩(wěn)定或疾病惡化患者對比,血漿VEGF、sVEGFR-2和sVEGFR-3的水平顯著變化(P<0.05)。此外,舒尼替尼和其活性代謝產(chǎn)物SU12662的總藥物谷值濃度與平均sVEGFR-2和sVEGFR-3的基線血漿水平呈正相關[16]。索拉非尼治療腎細胞癌的三期臨床試驗(treatmentapproa-chesinrenalcancerglobalevaluationtrial,TAR-GET)對血漿蛋白VEGF、sVEGFR-2、CAIX、金屬蛋白酶-1組織抑制劑(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1,TIMP-1))進行了分析。在這個研究中,索拉非尼治療后也觀察到類似于舒尼替尼相對應的VEGF和sVEGFR-2的變化,升高的血漿TIMP-1是一個獨立的不良預后因素[17]。這些血管生成相關蛋白的變化倍數(shù)可能是TKI治療晚期腎癌潛在的分子標志物。

3循環(huán)內皮細胞

在血管形成過程中,除了可溶性蛋白,還有骨髓來源的循環(huán)內皮前體細胞(circulatingendothelialprogenitors,CEP)和循環(huán)內皮細胞(circulatingendo-thelialcell,CEC)的數(shù)量也會增加。GRUENWALD等[18]報道稱,PFS高于中位值的患者,CEC值在第28天時較基線值顯著增加[(111±61)CEC/mLvs.(40±41)CEC/mL,P=0.0109];而PFS低于中位數(shù)的患者CEC上升不明顯平均值[(69±61)CEC/mLvs.(53±45)CEC/mL,P=0.1848]。FARACE等[19]報道,在TKI治療的患者中,CEC基線值與PFS或總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無關,但循環(huán)內皮祖細胞的基線值與PFS(P=0.01)和OS(P=0.006)相關。另外,在治療第1天與第14天循環(huán)內皮祖細胞的變化與PFS(P=0.03)有關。CEP和CEC在腫瘤血管生成中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可能是血管生成抑制劑治療合適的預測預后的生物標志物。

4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

研究顯示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可以作為預后的潛在生物標志物,尤其是在涉及到TKI藥效學或藥代動力學相關的基因和促血管生成途徑的基因。在帕唑帕尼治療腎細胞癌的III期臨床試驗,XU等[20]報道稱,IL8、HIF1α的三個SNPs,HIF1α、NR1I2(nuclearrecep-torsubfamily1,groupI,member2)和VEGFA的5個SNPs分別與PFS和有效率相關,并認為藥效學因素可以預測帕唑帕尼單藥治療腎癌患者的反應。GARCIA-DONAS等[9]報告稱,VEGFR-3的2個SNPs(rs307826、rs307821)與反應率和生存率相關。另外,還有多個SNPs與預后相關,如VEGF-A的rs833061、rs2010963位點多態(tài)性[20-21]。4個VEG-FR-1位點多態(tài)性與反應率和生存率相關[22]。與TKI藥代動力學相關的多個基因如ABCB1(ATP-bindingcassette,sub-familyB,member1)、CYP3A5(cytochromeP450,family3,subfamilyA,poly-peptide5)的多個SNPs與PFS有關[23-24]。

5小結

第5篇:生物學論文范文

1.1微生物學教學方法優(yōu)化

《微生物學》在實際教學中存在“知識點多且散、內容覆蓋面廣、知識點易混淆”等缺點,加之微生物本身肉眼看不見,在實際教學中抽象性概念及描述較多。教師在課堂講授過程中容易犯照本宣科、“填鴨式”教學的錯誤方法,造成學生學過就忘、考完就忘的問題,難以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結構,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由于《微生物學》實踐性較強,而且與人類健康休戚相關。因此,需要在緒論內容講述方面就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讓學生意識到微生物雖然個體小,但是其作用卻是一點也不??;從日常生活中衣物與食品的發(fā)霉現(xiàn)象,到生產(chǎn)中釀酒、制作腐乳等工藝,到微生物致病性和引起人類恐慌的傳染性疾病的蔓延等具體事例,引起學生對微生物的重視,激發(fā)學生對微生物學的學習興趣。在知識講述方法上,注意前后結合,融會貫通,比如原核微生物的細胞結構與真核微生物的細胞結構差異、病毒一步式生長曲線與細菌群體生長曲線的對比、微生物分解代謝與微生物的營養(yǎng)之間的關系等。前后知識點系統(tǒng)聯(lián)系,對比記憶,歸納總結。以提綱式教學的方法向學生講授知識點、重點及難點,一方面既鞏固了知識,又加強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知識體系和一張系統(tǒng)的知識脈絡結構網(wǎng),幫助學生快速高效的學習知識。

1.2緊跟科學前沿,放眼學科動態(tài)微生物學作為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與科技發(fā)展緊密相連,教師在課堂講述過程中,除了系統(tǒng)介紹課本知識外,還應穿插當今科學研究前沿,以充滿激情的科學態(tài)度向學生展示微生物學的發(fā)展動態(tài)及當前的熱門話題。比如:介紹與微生物相關的諾貝爾獲獎者的研究成果;近期發(fā)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國際頂尖雜志上的科學文章;在講授病毒這一章內容時,結合目前流行的埃博拉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疾病的感染與治療講述病毒的特點等。以當今的科技成果和熱點話題,激發(fā)學生對微生物學的學習興趣和對微生物科研工作的崇拜感。

1.3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變“被動”教學為“主動”教學。以往的理論內容教學就是以老師為主體,老師講學生聽,教師與學生互動較少,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也不高。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和“參與式”教學,例如:安排學生提問,讓學生提問老師,創(chuàng)造學生參與課堂及師生互動的機會,增加學生的個人成就感;布置課后問題,組成3-5人的科研小組,讓學生在課下積極思考,查閱資料,獲得自己的科研成果;開展“翻轉課堂”“微課”“慕課”等活動,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其知識面和創(chuàng)新意識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4突出微生物學的課程特點,避免與其他課程知識重復微生物學作為一門專業(yè)基礎課,與普通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多門課程存在交叉重復的內容。而且這些課程在授課時間安排上不統(tǒng)一,有前有后,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課時里詳盡的向學生講述微生物學的知識但是又避免知識的重復累贅?如何突出本課程的教學特點,優(yōu)化課程講授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首先與其他課程的老師互相交流,相互協(xié)調授課內容,對于重復的知識點不做過多的贅述,僅作重點提示或簡單的復習;其次,注意傾聽學生的意見反饋,由于知識學習存在遺忘過程,針對這種情況,如果重復知識內容在不同學期或者學年開課,要注意適當加強復習,以課堂提問及重點提示的形式完成知識內容的學習。對于同學期開設的平行課程,有些重復知識內容僅作簡單的帶過。如,在微生物遺傳育種一章內容中,同學期生物專業(yè)開設了《微生物遺傳育種學》課程,那么在微生物學講授過程中,這部分的內容完全可以略過,提示學生此部分內容在其他課程中有詳細的學習。總之,需要授課教師在其他任課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聯(lián)動的關系,既與相關課程的教師經(jīng)常交流,保證各課程在內容上互為補充、相互協(xié)調、相互促進;又要及時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將教學內容有順序有邏輯有重點的呈現(xiàn)給學生,建立優(yōu)質課堂教學,既讓學生系統(tǒng)學習理論知識又突出了本門課程的學習特色。

2微生物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

由于微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微生物實驗教學是微生物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xiàn)代生物學技術的重要基礎,其獨特的實驗技術在學科的發(fā)展中占據(jù)著突出的位置。

2.1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微生物實驗教學對于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學習理解、提高學生動手實驗技能、培養(yǎng)學生團隊意識與創(chuàng)新精神、樹立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至關重要?,F(xiàn)階段關于微生物實驗課程建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在微生物實驗課程建設方面重點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忽略了對學生獨立思考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鍛煉;課程講授與實驗課程課時安排存在著不一致性;實驗課時相對較少,實驗課教學最容易受到課時及實驗室具體條件的限制,對于實驗周期長或缺乏儀器無法直接完成的實驗,以往只能選擇不做。

2.2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措施

作為實驗課程建設及改革,應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專業(yè)特色及專業(yè)優(yōu)勢,根據(jù)課程內容適當調整實驗方向及實驗內容,凸顯專業(yè)優(yōu)勢;同時注重基礎理論知識的鞏固加強以及不同專業(yè)優(yōu)勢互補和專業(yè)交叉合作。通過微生物實驗課程改革及完善能夠使學生熟練掌握微生物學實驗技術和操作規(guī)程,培養(yǎng)他們觀察、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樹立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勤儉節(jié)約、愛護公物的良好作風。其主要內容包括:

(1)讓學生參與實驗準備工作:實驗課程的建設不單單是實驗過程,前期實驗準備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前期實驗準備工作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同時也讓學生對整個實驗過程有全面的認識與學習。

(2)實驗內容及課時的調整:應結合學生在微生物課程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將理論課與實驗課合理安排。做到先學習理論知識,打牢基礎,再培養(yǎng)實驗技能,在實驗過程中真正理解書本知識,將理論與實踐合理結合。

(3)凸顯專業(yè)優(yōu)勢與專業(yè)交叉:針對各個專業(yè)的優(yōu)勢,設計有針對性的專業(yè)微生物實驗,并設計能夠將生物專業(yè)、食品專業(yè)和煙草專業(yè)等各個專業(yè)優(yōu)勢合并的大實驗課程,增加探索性實驗,鼓勵學生自己成立科研小組,獨立開展創(chuàng)新實驗。

(4)開展錄像實驗教學:由于實驗條件或實驗經(jīng)費的限制,對于暫時不能開展的實驗內容不能棄之不做,雖然實際實驗條件不能滿足,但是借助于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對實驗原理、過程及操作要點有清晰的認識。通過對微生物實驗課程的優(yōu)化改革,能極大豐富實驗課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實驗技能與實踐能力。力爭做到:凸顯專業(yè)優(yōu)勢及專業(yè)互補,避免內容的重復及雷同;鼓勵學生獨立參與科研課題,拓展視野;通過實驗課程的講授培養(yǎng)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團隊合作意識。

3結論

第6篇:生物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中學,生物學,顯必課程,隱性課程

中學生物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中等生物科學素質的德、智、體、美、勞、知、情、意、性、行全面發(fā)展的人。為實現(xiàn)中學生物學教學目標,在中學生物教學中,生物課的開設除了國家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生物》正式課程即顯性課程之外,還必須重視隱性課程(非正式課程)與顯性課程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傳統(tǒng)信念、價值觀和道德行為等方面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教育。本文就中學生物的隱性課程作一些探討,以期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中學生物學開設課程分析

根據(jù)國家教學大綱的規(guī)定,中學生物學開設的課程包括中學生物學課程(初中植物學、動物學、高中生物學)和中學生理衛(wèi)生課程等,它們統(tǒng)稱為《生物》,這些課程就是顯性課程。顯性課程可以通過考試、考查得出學生的學習成績,從而反饋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情況;但是在中學生物學教學中,學生僅掌握生物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等“三基教學”尚不能實現(xiàn)中學生物教學目標,還必須促進中學生德、體、美、勞的綜合教育和知、情、意、性、行的和諧發(fā)展,這些隱性課程至關重要,不可缺少。它貫穿于整個教學中,支持、補充顯性課程,在潛移默化中對中學生進行熏陶教育,共同實現(xiàn)中學生物學教學目標。

中學生物學隱性課程的內容及目標

中學生物學隱性課程的內容包括有關思想、政治、道德、品質、情感、意志、行為和習慣等方面。

1 科學的世界觀、革命的人生觀、正確的價值觀

世界觀是指人們對世界的根本看法,它決定著人們以什么樣的人生觀把握自己,以什么樣的價值觀對待社會。中學生正處于逐步形成世界觀的時期,使他們懂得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引導他們克服主觀片面性,這不僅有利于他們在學習和工作中能正確認識生物界的種種事物、現(xiàn)象及其規(guī)律,而且能夠促進科學世界觀的形成。

科學的世界觀就是客觀地認識事物、辯證地認識發(fā)展、歷史地認識社會發(fā)展的動力、不懈地追求真理。革命的人生觀就是要求每個人都要有自尊、自信、自強、自律的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追求高尚、珍惜人生,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對社會負責。正確的價值觀認為,人生的價值在于創(chuàng)造和奉獻,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不僅需要有牢固的專業(yè)知識和熟練的實踐技能,以及對知識技能的精益求精的嚴謹敬業(yè)態(tài)度,更重要的是還要求生物學工作者必須要樹立科學的世界觀、革命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要熱愛自己的專業(yè),意識到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對社會的價值是無私奉獻。只有這樣,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事跡來??茖W的世界觀、革命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的培養(yǎng),是生物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

2 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是人們對自己祖國的熱愛。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今天,作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后繼人的中學生,應當高舉愛國主義旗幟,認清歷史責任,維護國家利益,捍衛(wèi)民族尊嚴,努力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實現(xiàn)自己的報國之志。集體主義要求人們的一切言論行動合乎人民群眾的集體利益,它要求學生熱愛集體、奉獻社會。

在中學生物教學中,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是永恒的主題。當今世界面臨著許多嚴峻的挑戰(zhàn),如人炸、環(huán)境污染、食品短缺、資源危機等等,正日益威脅著人類生存,這些問題都與生物學有密切關系,只有樹立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才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國情、理解國策、愛護環(huán)境、珍惜資源,激發(fā)起民族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產(chǎn)生解決人口、環(huán)境、資源等問題的緊迫感。

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是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強大動力,它們的培養(yǎng)并非彈指之間就能實現(xiàn),需要進行長期的熏陶。

3 社會公德

社會公德是人們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調節(jié)行為的規(guī)范和良好的風尚。它反映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行為習慣、紀律、風氣等各個方面。如熱愛學習、熱愛勞動、文明禮貌、遵守紀律、鍛煉身體、講究衛(wèi)生、愛護生物、保護環(huán)境等。這些看起來似乎是日常小事,但極為重要。在社會公德方面,特別強調“慎獨”,就是指在鮮為人知的情況下不弄虛作假,也就是說一個人在單獨處理問題的條件下要按社會公德去做。如愛護生物、保護環(huán)境這方面,損壞花草樹木、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捕捉青蛙等行為不一定有人看見,能否在沒有人看見,沒有人知曉的情況下做到嚴格要求自己,一絲不茍,完全有賴于學生的責任感,有賴于學生自覺的社會公德,而這些都有賴于多層次的道德行為教育和潛移默化的影響。

實現(xiàn)中學生物學隱性課程的途徑

在中學生物教學中,應將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中學生得以全面發(fā)展。

1 優(yōu)化學校育人環(huán)境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至關重要。首先要做好學校環(huán)境的美化工作。如在教室內張貼名人名言、畫像,在校園內設置警句、學生守則標牌,在墻報上張貼學生行為規(guī)范準則,教學用具及衛(wèi)生用具定置管理,課桌、凳按統(tǒng)一規(guī)定擺放整齊,校內衛(wèi)生清潔標準化、制度化。這些規(guī)范性的舉措無疑能為美化校園環(huán)境起到很好的作用,使學生受到良好的環(huán)境熏陶,在學校生活中感到舒暢。其次是做好學生語言行為的優(yōu)化工作。一個學校中每個學生的文明言行集中反映了該學校的校風,優(yōu)化學校環(huán)境要從抓語言行為入手,注意這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結合學生守則,開展認真討論,使學生懂得什么是文明行為,應以什么準則來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通過“三從八不”,即“從現(xiàn)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不說臟話,不隨地吐痰,不亂扔亂倒垃圾,不損壞花木綠地,不吸煙,不損壞公物,不違反交通規(guī)則,不賭博吸毒”等主題系列教育,并結合開展“人口日”“世界糧食日”“愛鳥周”“中國植樹節(jié)”等與生物學有關的節(jié)日活動,對學校優(yōu)化工作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三是優(yōu)化學生互助互學、團結友愛、尊師重學的風尚。學生間的團結友愛精神、尊師重學風尚是一個好的學校必須具備的素質。要在學生中營造這樣一種氣氛:學生尊敬老師、老師愛護學生、學生互助互愛。學生由此而養(yǎng)成的各種文明行為習慣,勢必會造就出一種溫馨祥和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使學生在視覺和心理行為上無形中受到感染,久而久之,學生的素質會不斷提高。

一個好的育人環(huán)境,應該有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濃厚的學習風氣,正確的集體輿論和良好的道德素質。

2 教師的榜樣作用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在形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加里寧曾經(jīng)說過:“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種現(xiàn)象的態(tài)度,都這樣或那樣影響著全體學生”。因此,規(guī)范教師的言行舉止,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發(fā)揮教師的典型示范作用,將對學生起到春雨潤物、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比對他們的行為進行強制約束影響要大得多。教師應注意自己的儀表,裝束打扮,要做到嚴于律己,言行一致,舉止文明,行為得體。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樹立可以作為學生言行表率和楷模的榜樣,敬業(yè)愛業(yè),對自己的學生“以誠相待,以情感人,揚善為主,激勵上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學生,影響學生,培養(yǎng)學生遠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用自己的真誠感染學生,關注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每個細節(jié),要從內心熱愛自己的學生。有時教師一個真誠的微笑,可以立即縮短自己和學生的距離,一句富有哲理的語言,可以激勵一個學生終身為事業(yè)而奮斗的決心,并取得巨大的成功。

3 嚴格的操行評定

操行評定是對學生日常行為的規(guī)范。中學生物的操行評定內容應針對專業(yè)特點進行制定,通過嚴格的操行評定,找出差距,總結經(jīng)驗,以達到不斷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養(yǎng)成正確的行為方式,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目的。

4 寓教于樂

根據(jù)生物學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以校園文化為載體,舉辦一些學生主動參與的豐富多彩的競賽,文體活動。如手抄報、大自然攝影賽、生物知識搶答賽、生物小論文競賽等;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爬山、游覽等活動;有條件的可以邀請專家來講學、講座;建立生物園讓學生自己動手培養(yǎng)或養(yǎng)殖生物,或者組織學生改造小環(huán)境,栽樹、植花、種草,讓學生具備實際操作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他們步入社會,改造自然大環(huán)境打下基礎。通過這些寓教于樂的活動,既發(fā)揮了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yǎng)各方面的能力,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生物學是一門很重要的自然科學,要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除了完成國家教學大綱要求的教學任務(顯性課程)外,還必須重視隱性課程。隱性課程涵蓋了學校教育的整個過程,只有當隱性課程支持并補充顯性課程時,教學才能發(fā)揮出最大的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第7篇:生物學論文范文

教學準備是關鍵

1.了解學生。首先,為了很好地選擇和實施課堂教學方法,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心理狀況,以及學生熟悉的生物環(huán)境。其次,要備學生知道的生物基礎知識。

2.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學生對生物的學習,很大程度上,跟教師有關系,一個幽默風趣的教師,可以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所以,在課堂上,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根據(jù)教師提出的問題,去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斷提高對生物的學習樂趣。

3.生物課堂要貼近學生生活。我們在講課本內容時,把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與生活相關的圖片,讓學生通過這些圖片,進行思考,聯(lián)系生物知識,解釋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學以致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讓學生在課堂中做自己的主人,學生自行安排自己的時間,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4.生物課堂多樣化。根據(jù)生物學科本身的特點,它是和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實踐聯(lián)系比較緊密的學科。因此,我們組織學生去野外觀察、學習來促進生物課堂教學的成功。

二、發(fā)散思維在生物教學中的運用

光合作用由于學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這就促進學習、思考。根據(jù)這一特點,我們生物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即地圖,包括地圖冊、生物掛圖、生物插圖等,還可以用幻燈片、電視、錄相、多媒體等多種形式。下面我們以光合作用這一節(jié)課進行具體的分析。植物有一項很重要的功能,即光合作用。對于這個概念的理解,教師要進行講解,讓學生明白,人有沒有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在白天進行的一種能量轉化,即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的條件下,在葉綠體中進行反應,最后生成氧氣和有機物的過程。這一過程中,光合作用產(chǎn)生了氧氣,可以供給人和動物的呼吸,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晚上能不能把很多植物房子屋子里面呢?學生通過思考,晚上植物沒有光合作用,主要是呼吸作用,那么呼吸作用就要吸收氧氣,與人爭奪氧氣。所以,在晚上,最好將植物放在室外。而光合作用的一組探索性實驗能否成功,則是教學中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的關鍵。

(一)先學后教的方法

教師在講這一節(jié)的內容時候,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資料的搜集、整理,等上課的時候,讓中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代表發(fā)言,將你們搜集到的知識講給其他同學聽,其他組內針對這一組同學的匯報,提出自己的質疑,教師寫到黑板上,分條進行解釋。最后利用多媒體展示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過程。這樣,可以讓學生在主動探究過程中,體會最后獲得真理的感動。通過多媒體動畫,教師展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產(chǎn)生氧氣”兩個演示實驗,讓學生更加深刻的明白了原理。同時,讓學生分組進行有關光合作用的一組探索性實驗,學生通過自己做實驗,更加明白了實驗的重要性,通過實驗,可以得出真理性的知識結論,從而學會了光合作用這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然后,教師在通過一些相關的練習題,將學會這部分內容。總之,通過學生自己做實驗去探究,這樣對光合作用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時培養(yǎng)了他們認識問題,主動探究的能力,還有對創(chuàng)新能力的思維的培養(yǎng)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啟發(fā)學生運用知識來說明或解決實際問題,在分析和說明問題過程中領悟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整個自然界中的重要意義。不斷提高學生的自身的各方面的能力,更好地為學習新的內容做好鋪墊。

(二)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訓練

1.通過例題示范,克服思維定勢。在做練習題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舉一些與生活相關的實際事情,這樣,學生在面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就能遇到的事情時,就會覺得很熟悉,理解起來也很容易,從而打開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引導他們對問題的思考方式的轉變,防止固定在一種思維上去思考問題,這樣就造成了思維定勢了。

2.活躍逆向思維的思路,一題多變。對一些習題,改變某些條件,或把原因和結果對調,以及把知道的和不知的對調,來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這樣做,可以活躍學生逆向思維的訓。

第8篇:生物學論文范文

對一些經(jīng)典試題一開始便進行講解,對于學生的理解來說無疑是高效的,但學生同時也就失去了抽象思維的過程,失去了發(fā)現(xiàn)錯誤的機會。對于實驗性的內容,如果一開始就將其操作過程及結果進行清晰的展示,學生的實驗就會成為照方抓藥,對實驗結果的觀察就成了一種形式,這對實驗的順利完成無疑是十分有幫助的,但學生失去了在實驗過程中進行嘗試,在觀察結果中進行真?zhèn)伪鎰e的機會。因此,生物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使用合理的教學手段。

二、構建生物學科高效課堂的教研課題

要構建生物學科高效課堂,教研組的作用之一是組織生物教師開展高效課堂的教學科研,使生物教師掌握有生物學科教學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如我們學校生物教研組在2013~2017年五年發(fā)展規(guī)劃中的教學研究活動,包括10項教研課題。

1.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的策略。

2.以導學案為載體的高中生物教學模式。

3.如何構建師生互動的生物課堂。

4.高中生物學教學中如何利用“最近發(fā)展區(qū)”。

5.高二生物的有效備考。

6.高考生物復習課有效性的課堂教學策略。

7.合理應用記憶規(guī)律,有效提高復習效率。

8.從反思中收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9.提高生物試卷講評課實效性的策略。10.高中生物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

三、教研組在構建生物學科高效課堂中的作用

第9篇:生物學論文范文

搞課程改革,確定改革理念是很重要的。通過學習研究相關的文件精神,教研室確立了“以學生為本,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能力”的改革理念,在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過程中要始終貫徹執(zhí)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指導思想,著力提高學生的職業(yè)能力。

2整合教學內容

《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教材上各論內容基本上是按照細菌典型形態(tài)來編排,這樣每部分內容看起來相對比較完整和獨立,但這樣過分強調內容的完整性,反而與實際工作脫節(jié),不利于學生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經(jīng)過教研室老師們反復研究,同時遵循學生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基本規(guī)律,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新整合、排序,確立了以病原體主要寄生部位和感染的系統(tǒng)為主線進行教學的教學順序,從而實現(xiàn)課程教學與護理工作崗位需求的有效融通。

3改進理論課教學方法

以往的教學,更多采用的講授式的教學方法,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講臺下聽,老師和學生之間很少有互動,學生很少能參與到教學中?,F(xiàn)在,在教學工作中,我們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從過去的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另外,針對不同內容,采用不同教學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教學等,在重點章節(jié)我們嘗試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法進行授課。課前給學生看一些老師提前錄制好的微課,給學生提供課前學習任務單,課前學生按照任務單進行學習。課堂上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情況,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解決問題,將內容進行內化和升華。經(jīng)過這樣不斷的練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享受到自主學習的喜悅感和成就感,逐漸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對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團體協(xié)作能力的提高都有促進作用,這些能力對學生將來的職業(yè)發(fā)展都是非常有益的。本課程內容牽涉到院內感染、消毒滅菌、細菌耐藥等內容,因為本課程開設的時間是學生的一年級第二學期,學生還沒有在醫(yī)院實習過,對醫(yī)院的環(huán)境還是相當陌生,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還是很膚淺的,而這些內容又是對他們以后的護理工作非常重要。為了使學生對這些問題有更深層次的認識,我們指導學生在課下對我們漯河市的醫(yī)院進行調研,通過調研完成醫(yī)院細菌耐藥、消毒滅菌現(xiàn)狀及院內感染狀況等調研報告,以加深對這部分內容的認識和理解。近幾年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領域發(fā)展很快,而且和本學科內容相關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也比較多,鑒于學時有限,有些內容不能在課堂上詳細講解,但學生對這些內容又比較感興趣,所以我們就為學生開設醫(yī)學研究前沿及公共衛(wèi)生突發(fā)事件、公共衛(wèi)生熱點問題等學術講座,開闊學生的視野。近年開設的學術講座有:幽門螺桿菌專題、禽流感專題、細菌耐藥專題、HIV專題、廣州管圓線蟲專題等,深受學生喜愛。

4重新整合實驗課授課內容

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內容更多的是體現(xiàn)學科特點,忽略學生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基于此,我們在編排實驗內容時,根據(jù)護理專業(yè)的崗位需求,合理設計了與護理專業(yè)將來的工作相關的實驗內容。如手指消毒前后細菌的檢查、空氣中細菌檢查、紫外線殺菌效果觀察、高壓蒸汽滅菌效果的觀察等。通過這些實驗,使學生嚴格樹立“有菌”和“無菌”的觀念,這對他們以后從事護理工作是非常有幫助的。

5課程改革考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