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德育學習材料范文

德育學習材料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德育學習材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德育學習材料

第1篇:德育學習材料范文

一、材料應該具有挑戰(zhàn)性,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不是空著腦袋進入教室學習的,學生總是帶著已有的知識經驗對新知進行同化和順應,完成內部認知結構的重構。教師在進行教學預設時,不能無視學生已有認知準備的存在,選擇的學習材料必須基于學生的現實認知起點,充分利用學生認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材料不要過難,不然會使學生因為過度焦慮而產生學習中的畏難情緒;也不過能于簡單,使學生失去探索的動力。

例如,教學圓周長的計算,在學生理解了“圓周長”的含義之后。我分別出示了以下材料,讓學生想辦法測出周長。

第一層次:硬紙片剪的圓形。

第二層次:軟布剪的圓形。

第三層次:多媒體出示如下三種情況:(1)一張紙片上畫著一個圓;(2)一根繩的一端拴著一顆小球,小球甩動起來,形成軌跡圓;(3)一個面積很大的圓形花池。

在第一層次中,學生很快想到用繞繩和滾動法測出了圓形物體的周長。在第二層次中,用繞繩和滾動的方法都不行了,怎么辦?學生在經歷了片刻的沉默后,有人發(fā)言:可以把它對折,再對折,折成若干等份后,量出弧長就行了。

二、材料應該具有結構性,有利于學生經歷“數學化”

數學學習過程區(qū)別于其他學習過程的實質是,要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所謂“數學化”,就是把數學研究對象的某些特征進行抽象,用數學語言、圖形或模式表達出來,建立數學模型。因此,教師在研究教材時,不僅要研究教材上的數學內容,更要深層次地研究概念和例題的本質是什么,價值是什么,從怎樣的材料出發(fā),經過怎樣的過程而概括出來的,最終要形成怎樣的數學?

三、材料應該具有生活性,有利于學生數學思考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學習的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相聯系時,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興趣,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F代數學教學在設計上很重視新理念,就是要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的客觀事實出發(fā),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理解和發(fā)展數學,密切數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

四、材料應該具有操作性,有利于學生自主建構

學生所學習的內容是經過長期實踐檢驗后的結論性知識,教材則將這些結論性的知識通過材料明確反映出來。這種明明白白的學習材料老師一看就懂,學生一學就會,但不利于學生主動建構,實現“再創(chuàng)造”。我們應該把教材中有些比較明確的學習材料轉變?yōu)榫哂刑剿餍?、有利于學生思考才能獲取知識的操作材料。我認為,如果按照書本教學,圓柱側面積的推導就過于簡單和直接了。學生只能是機械地執(zhí)行教師的一個個指令,并不清楚為什么要進行這些操作活動。這樣的操作活動缺少探究味,思維含量不高,充其量只是為了得出某個數學結論,因此,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在教《圓柱側面積計算》一課時,讓學生自己選擇操作的材料,利用以前學習的知識,自己想辦法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操作,興趣盎然,出乎意料地出現了很多種方法:

(1)把圓柱的側面沿高剪開,得到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求出這個長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積即為圓柱的側面積。

(2)把圓柱的側面沿斜線剪開,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求出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即為圓柱的側面積。

根據學生的交流,我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可以把圓柱的側面積轉化成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來計算,最后得出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當上課的時候,學生出現的多種做法確實出乎我的意料,相信其他老師肯定在教學中也時常碰到這種情況,所以,我們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操作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究,因為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經歷探索結論的過程,使學生不僅品嘗到思維結果,還欣賞到思維過程中的無限風光,當學生感到他們的一次次發(fā)現竟然與數學家們不謀而合時,這樣學習數學怎么能不讓他們流連忘返呢?

總之,有效教學已是這個時代賦予我們數學教育的使命,更是學生生命所必需的技能賦予我們數學教育的義務。教師充分開發(fā)和利用有效的學習材料是擺在每一個數學教師面前的課題,也是完成教育教學義務之所在。

參考文獻:

[1]陳慶憲.數學學習材料不一定要從生活中尋找.小學教學:數學版,2007(4).

[2]駱玲芳.數學教學新視角.

第2篇:德育學習材料范文

【關鍵詞】教學材料 中學生英語 學習興趣

引言

英語作為全球通用的語言,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必修課程。在新課程的改革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英語中的單詞與語法,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使用英語交流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把重心都放在了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上,卻很少有教師重視教學材料與學生興趣的關系。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通過教材傳導的,所以教師應該重視對教學材料的創(chuàng)新,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對英語產生興趣,能夠主動的融入到課堂當中。

一、我國目前中學生教學材料現狀

1.使用傳統(tǒng)的英語教材。隨著國家對教育的重視也讓更多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引入到校園中,但在我國中學校園中,使用傳統(tǒng)的教材依然占了大部分的課堂,例如《閱讀題王》、《學生實用英語閱讀》等。在進行英語教學時,教師沒有給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還是以“在規(guī)定的時間做完教材例題”,然后剩下的時間進行講解的教學模式。這樣使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時間,課堂中所有時間都被老師安排的滿滿的,對于教材的解讀也只是片面的解讀,在沒有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無法跟上教師的節(jié)奏。

2.為了讓學生理解改編教材。為了配合中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大部分英語教材都對內容作了相應的調整,為了突出部分的語法結構,將內容進行改編,我們可以看題為《Hapby Weekend》短文,選自《學生使用英語閱讀》:

在這篇短文中,就是為了讓中學生理解進行的人工化改編,光together一詞在文中就重復了六次,而且句式中的連詞只用and。雖然這類閱讀的文章能夠讓學生很容易的就讀懂,但內容單一,學生在閱讀時的興趣不高,在文章中也無法學到一些課外知識。

3.英語課外閱讀量太少。不同的英語教材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學生來說,只有進行適當的課外閱讀,才能夠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讓自己閱讀能力提升。課外閱讀的書籍可以不再是課文中的教材,可以選擇一些有意思的英文原著,英文故事進行閱讀,學生在閱讀時的興趣提升,閱讀能力也能夠提升。但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總是希望學生能夠在課外對做一些閱讀題目,只有通過多做題,閱讀能力自然就提升了,使得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減少。

二、激發(fā)學生趣味性的英語教材

筆者對部分中學生喜歡怎樣的英語教材做出了相對的調查,結果說明中學生更希望教材有真實的語言背景,能夠在閱讀中了解到國外的風土人情,節(jié)日習俗等。所以在選擇讓學生感興趣的教材時,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提升。

1.選擇真實的英語教材。教師在新課程的改革中要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所以在教材選擇上,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教材的選擇,例如選擇一些電影腳本或是節(jié)日慶祝,讓學生能夠進入到閱讀的情境中,而不是一看就知道這是人為編制的教材,我們可以從《學英語》中的一段《Lesson two: What’s Grade 7 like ?》看出真實的英語教材對學生的喜愛程度影響。

在這篇文章的旁邊,還有一張Charlotte的真實照片,打開鎖柜之后,也有日歷,紙條等,學生也知道了自己背的書包是backpack,這種真實的教材能夠讓學生產生帶入感,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聯想到自己的生活,是不是擁有與教材中相同的事物,閱讀起來也更充滿興趣。

2.在教材中找到常見詞匯增加課堂趣味性。傳統(tǒng)的中學英語教材枯燥乏味,讓學生在課堂中只是機械的接受教師所教授的知識,沒有進行自我探究。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一些趣味的詞匯讓學生對英語充滿熱情,例如教可以從教材中的“What’s up!”“What’s the weacher like today?”這類打招呼的例句讓學生在生活中遇到時運用英語進行打招呼,還可以教授一些有趣的英文例句:“Come on”這是一個簡單的詞匯,但卻可以表示各種不同的意思,例如“夠了!”“快來!”“加油!”“前進!”“出擊”……通過這些簡單的例句,讓學生發(fā)現在英語的趣味性,愿意在課余時間花心思找到類似的例句增強自身的口語能力,讓英語充滿在學生的生活中。

還可以通過電影的方式讓學生看到教材中的真實場景,通過直觀的觀影體驗,提升學生對教材的熱情,也讓學生進入到學習英語的樂趣當中。

三、結語

英語是一門語言,教師要在學生提升英語成績的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說英語的能力,可以在每堂課的前5分鐘給學生一個“Personal Show”機會,說說自己身邊發(fā)生的趣事,或是社會時事,天氣,明星八卦等。但是給學生布置任務,必須要將教材中的語句加入到個人展示中。這種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有展示的機會,也讓學生在展示的過程中對教材的理解程度更深,學會使用不同的例句來豐富自己的展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文英.淺談在英語教學中興趣的培養(yǎng)[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9):338-338.

第3篇:德育學習材料范文

關鍵詞:尖劈形吸波體;幾何光學模型;微波暗室

1 問題簡述

近年來,隨著新型隱身殲擊機殲-20試飛成功,我們對隱身技術的關注越來越多。飛機隱身是指在飛機有關部位涂覆或粘貼吸波材料,合理設計飛機外形與布局等使敵方探測系統(tǒng)(如無線電雷達,紅外雷達,激光雷達等)只接收到大大減弱后的飛機反射信號,從而降低被發(fā)現或跟蹤的可能,這些測試和研究都離不開微波暗室的使用。在暗室內做無線電測試可以免受雜波干擾,提高無線電測試精度和效率。微波暗室一旦建成,可以節(jié)約人力、物力、縮短產品試驗時間,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微波暗室性能好壞的關鍵取決于吸波材料的性能的好壞,因此,吸波材料性能的提高,為微波暗室的設計和建造創(chuàng)造了極為有力的條件。由于尖劈形吸波體表面積小,吸波材料用量少,本文主要討論尖劈形狀的吸波體的性能,吸波體的性能計算需要考慮多次反射,降低反射出去的能量,實現高效率吸波。所以,我們需要建立入射波線在一個尖劈幾何空間反射過程的數學模型,分析反射波線的方向與反射次數之間的定量關系。

2 問題分析

本文先從二維問題入手。運用光的反射原理,得出反射次數與入射角和尖劈頂角的定量關系。對于三維問題,我們將入射線分解為與yoz平面平行和垂直的兩個分量,由于垂直于平面yoz的入射波不會發(fā)生反射,也就是說這部分光波吸波體并不會吸收。所以我們只考慮平行于yoz平面的那部分光波。從而將其轉化為如上的二維問題。通過對幾何光學模型求解,我們可以得到反射波的輻射強度與反射率和入射角及尖劈頂角的定量關系式,從而問題得到了解決。

3 模型假設和符號說明

第一:墻壁及鋪設吸波體材料的墻壁性能良好,分布均勻、連續(xù);

第二:只考慮空間的一次反射,兩次反射及兩次以上均不考慮;

第三:忽略墻面吸波體材料外形對反射極化方向的影響;

第四:反射率滿足余弦法則 ,α為入射角的大小,ρ為垂直反射率;

第五:不考慮多次透射后進入相鄰空間的反射,也不考慮邊緣處的繞射;

4 模型建立與求解

要分析和計算尖劈形吸波體的性能,我們需要考慮吸波體內多次反射。下面對多次反射這樣的過程建立幾何光學模型:設尖劈形狀吸波體及其坐標系如圖1所示,尖劈的長度沿x軸方向無限長。由于多次透射后進入相鄰空間的反射能量已極少,我們可以將它分解為垂直平面yoz的入射波和平行于yoz的入射波這兩部分。但是垂直于平面yoz的入射波不會發(fā)生反射,也就是說這部分光波吸波體并不會吸收。所以我們只考慮平行于yoz平面的那部分光波??紤]平行于yoz平面下的反射如圖2所示。其中 為尖劈角,h為尖劈的高,d為尖劈的底部寬度。θi為入射波與z軸的夾角。理論上還應有多次透射后進入相鄰空間的反射,但能量已極小,工程上可以不計。

4.1 反射波線方向與反射次數的確定

如圖3所示,我們作第一次反射示意圖。由圖我可以可得到:

則第一次反射角 。

4.2反射波線方向與反射次數的確定

a.當 即 時,此時的反射線和入射線重合且反射線沿最初的入射路徑返回。

這種情況下,反射次數 ,其中 。則有反射次數 。最終反射線的方向與最初入射波方向相反。

b.當 時,此時最終反射線不沿原來路徑返回。

如圖5所示,我們作第k次反射示意圖。由圖我可以可得到:

這種情況下的反射次數 ,最終的反射方向與z軸的夾角為 。

4.2 問題結論

經過上述分析與計算,我們得到了反射次數與反射角θi和尖劈角2α的函數關系,顯然它們成一個反比關系,也就是說,在θi一定的條件下,尖劈角2α越小反射次數越多,反射系數就會越小,故要求高性能時,2α就要小;反之,則可大一些。而實際情況,為了使波在尖劈之間充分地來回反射,并要求所有反射波矢量由于相位相反或差別而抵消,以減少反射波分量,我們需要尖劈吸波體有一定的高;除了考慮尖劈本身的高度外,底座高度對吸波體性能也有一定的影響。如果底座高度太小,則一部分波得不到充分地衰減,會影響吸波體性能,但也不宜過高,否則會增加變量,也會失去角錐的意義,一般取總高度的1/3-1/4為宜。

5 模型評價與改進

對于模型,我們在一定的假設下得到了反射次數與入射角和尖劈夾角的定量關系式,事實上,我們的模型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我們的模型是在不考慮二次反射,折射和透射的情況下建立的,但現實中這幾點對結果的影響也是相當大的。

(2)我們的推導過程稍顯繁瑣,可能存在簡化的地方。

參考文獻:

[1]馬永光 陳海波 何國瑜,射頻仿真暗室的靜區(qū)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32(12):1431-1434,2006。

[2]宋東安 易學勤 趙學祥,暗室靜區(qū)反射電平計算中的波束修正模型[J],艦船電子工程,總第142期:118-120,2004。

[3]王志宇 喬閃 袁宇,微波暗室靜區(qū)性能的測量方法[J],微波學報,第23卷增刊:69-72,2007。

[4]葛俊祥 李玉星 印國泰,大型微波暗室電磁特性的理論分析與設計[J],電子學報,24(12):56-59,1996。

[5]徐宏偉 王天順,大型屏蔽暗室靜區(qū)靜度測試初探[J],飛機設計,2003(2):64- 66,2003。

[6]全紹輝,前饋卡塞格侖緊縮場電氣設計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1998。

第4篇:德育學習材料范文

關鍵詞:初中政治;教學材料分析;教學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變更逐漸成為一種常態(tài),很多地區(qū)的教材都得到更新,這給初中政治教學帶來一定的挑戰(zhàn)。而現代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十分重視,所以在開展初中政治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對學生的思想觀念進行有效引導,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自身能力。而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政治教學的時候,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因此,加強對初中政治教學材料分析和教學策略的研究顯得極為重要。

一、初中政治教學材料分析

(一)培養(yǎng)學生基本價值觀念

在初中階段的政治教學中,其主要包含尊重、關愛和責任三個價值目標,這主要是為了滿足現代社會對學生合作學習和為人處世的要求。在初中政治七年級教材中,其主要幫助學生更好地從小學階段過渡到初中。所以七年級的政治教材中主要是對學生適應能力進行培養(yǎng),并且?guī)椭鷮W生養(yǎng)成良好的人格,其中自尊和自強是教學的核心內容,并且引導學生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養(yǎng)成自信的心理。同時,七年級的教材中還有對未成年人相關法律知識的介紹,這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形成基本的法律意識,并且了解法律對未成年人的全面保護。而在八年級的政治教材中,其主要教學內容時交往、合作、權利和義務。因為八年級的學生基本已經完全適應了初中生活和學習,并且其正處在青春期,所以通過這些內容學習能夠讓其更好地進行人際交往,養(yǎng)成良好的交友習慣。而八年級政治教材中的法律知識相對而言更加深入,其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一些公民人身、文化、經濟等方面的權利和義務,從而讓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九年級的政治教材內容主要與學生責任意識相關,其主要是對學生責任意識觀念進行引導,從而讓學生能夠清楚地了解到自己承擔的社會責任,培養(yǎng)其愛國精神。

(二)教學的主題

初中政治教學的各個階段會有不同的主題,通過這些主題的共同作用,能讓學生更加全面地成長,并且形成良好的思想價值觀念。其中七年級的政治教材注重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充分調動學生政治學習的積極性。其中在心理健康層面上主要是關注學生的情緒調節(jié)和控制能力,并且以學生實際生活為基礎開展教學。而對學生道德方面的教育主要是以學生實際生活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與教師、父母和同學相處的能力。八年級的教材注重對學生行為規(guī)范的培養(yǎng),并且將心理、道德、法制和國情教育融入每個單元的教學中,是教學能夠滿足學生成長的需求,讓學生能夠在多元化的教學內容學習中全面成長。而九年級的政治教材注重對學生政治意識的培養(yǎng),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對我國國情的了解,并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二、初中政治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一)轉變初中政治教學觀念

新課改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十分重視,其要求學生在教學中要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yōu)橹鲃訉W習知識。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必須要對教學觀念進行轉變,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從而更好地開展初中政治教學活動。

如在開展初中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學習,并且設置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初中政治知識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習效率,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同時,教師要抱著服務的態(tài)度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其的重視,并充分認識到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從而高效開展初中政治的學習。

(二)采用探究式教學方式

探究式教學方式主要是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相關知識點,并完成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這樣不僅能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有效體現,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相關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如在開展國情相關內容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查閱我國的基本國情,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整理起來,并根據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談論自己對我國國情的看法及深入認識。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在課前深入了解我國的國情,從而讓學生對我國的基本國情有更加全面的了解。還能讓學生在不斷的探究中感受到政治學習的樂趣,促進其學習積極性的提升,從而提升其學習效率。

總之,初中政治教學主要是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價值觀念、法律意識和處事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其在學生價值觀念養(yǎng)成的過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在開展初中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從而保證教學的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第5篇:德育學習材料范文

【關鍵詞】材料現代分析方法;雙語教學;教學實踐

隨著世界全球化的步伐越來越快, 我們國家正快速走出去, 與世界上其他國家開始深入的交流、融合和互通。因此,對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也越來越高,從過去單一的生活英語語言學習,發(fā)展成為專業(yè)知識的英語語言的交流。因此,各行各業(yè)雙語人才的需求程度迅速提高?!恫牧犀F代分析方法》作為材料專業(yè)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的專業(yè)基礎課,其雙語教學也變得非常重要。教育部要求各高校積極推動使用英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yè)課的雙語教學,特別是在新材料、網絡技術、生物技術等國家發(fā)展急需的專業(yè)領域開展雙語教學[1-2]。為了培養(yǎng)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材料學專業(yè)的高級人才,我們對該專業(yè)《材料現代分析方法》課程實施了雙語教學,思考了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1 影響《材料現代分析方法》課程雙語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

雙語教學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中文和英語同時教學,并盡可能的使用英語交流,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掌握該專業(yè)的專業(yè)術語,能夠閱讀本專業(yè)方向上的英語文獻。由于專業(yè)詞匯通常比較復雜,而且乏味,加之學生對英語學習本來就比較厭倦,因此,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加強和學生的交流和互動就顯得非常重要。在《材料現代分析方法》課程雙語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教材的選擇、授課老師的專業(yè)知識和英語表達能力、學生的英語水平三方面直接影響了雙語教學的質量。

1.1 教材的選擇

在雙語教學的教材的選擇上,可以采用原版的英文教材,也可以采用中文譯本。兩種方法各有利弊。選擇原版的英文教材,保持了教材的原汁原味,知識點全面,內容完整,而且系統(tǒng)性強,但要求學生有較高的英語閱讀能力,教學難點較大。中文譯本教材以選用原版教材為母版,在原文基礎上配以中文翻譯,學生理解起來,相對比較容易,但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文思維能力,但在初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選用譯本也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有利于教師把握教材的難度,對癥下藥。因此,我們在初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選用了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劉東平等翻譯的《材料分析技術》作為主要教材。該書是英文原著《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的中文譯本,該譯本具有較強的系統(tǒng)性,能夠很好的滿足雙語教學的基本要求[3]。

1.2 授課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和英文表達能力

對于雙語教學來講,授課教師必須是“雙語型人才”,不僅要求具備較高的專業(yè)知識水平,而且還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英語基礎。對于雙語教學的高校教師來講,大部分教師都具有海外學習和工作的經歷,滿足這一條件都不成問題,但光這個還不行,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授課,讓學生能夠跟上老師的節(jié)奏。

1.3 學生的英語水平

對于雙語課程的學習,學生也必須具備一定的英語水平,至少基本的英語語法知識是必須掌握的。我們在主講《材料現代分析方法》課程雙語教的過程中,要重點幫扶英語基礎差的學術,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專業(yè)基礎知識,還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語交流的水平,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課堂上往往很難聽懂老師的授課內容,跟不上教學進度,時間長了,容易對雙語教學產生厭倦感,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對這些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情感教育顯得非常重要。

2 《材料現代分析方法》課程雙語教學方法與手段

2.1 采用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板書相結合

多媒體教學能夠快速、生動的傳遞信息,但播放速度快,學生很難把握重點。因此單純的多媒體教學是不夠的。在遇到重點、難點的時候,教師要停下來板書,重點講解,讓學生能夠把握這些難點。

2.2 翻轉課堂與教師點評相結合

在學習完一個章節(jié)后,要對這個章節(jié)的分析方法進行總結。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查閱最新的研究文獻,分析文獻中的研究方法,重點認識這種分析方法在科學研究中如何使用的。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每個組挑選一名學生在課堂上講解,其他學生提問,老師作最后的點評。這樣不僅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4],而且使課堂變得活躍生動。

2.3 根據雙語教學的特殊性,制定科學的考核方式

雙語教學的考核不應拘泥于期末考試,重點應該放在平時的課題表現和作業(yè)的考核上。在課堂上積極的倡導采用英語回答問題,對于知識點可以采用分數獎勵的方法來進行考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作業(yè)的布置,也應該要求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答案,這樣不能避免學生之間的抄襲,而且可以非常清晰的分辨出那些學生的成績優(yōu)秀,那些學生相對落后,對于落后的要激勵他們,實在不行的可以降低分數等級。

3 總結

通過《材料現代分析方法》課程雙語教學的探討與改革, 不僅提高了教師與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及英語表達能力,而且拉近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培養(yǎng)的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實踐后,《材料現代分析方法》雙語教學的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提高,獲得學生的好評。

【參考文獻】

[1]孫友誼,時華,白培康,等.中國校外教育,2011,3(2):107.

[2]邵丹.高校雙語教學的困惑與思考[J].教研教改,2009(7):34-35.

[3]楊瑞嵩.《材料現代分析方法》雙語教學初探[J].山東化工,2015,44(17):155.

第6篇:德育學習材料范文

【關鍵詞】建筑材料;實驗教學;探索實踐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飛速發(fā)展,地產行業(yè)成為經濟增長的主體板塊,土木建筑學在傳統(tǒng)學科中脫穎而出,我們知道建筑離不開材料,放眼市場,建筑材料種類繁多規(guī)格各異,科學使用材料有利于高效作業(yè),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隨著建筑行業(yè)的需求對建筑材料課程做出改革,不僅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教學更重視學生對知識的實際運用,教學過程中,突出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動手實踐操作,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綜合能力,與此同時激發(fā)學生團結合作精神,從根本上培養(yǎng)技術過硬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以此助力建筑行業(yè)發(fā)展,推動經濟再進步。

一、建筑材料實驗教學概述

1.課程定位。

為了經濟建設與社會進步,為市場培養(yǎng)合格的建筑人才是高校重要任務,隨著地產經濟不斷引起市場震動,經濟發(fā)展中的機遇與風險同在,高素質高技能技術人才更能夠有效控制風險,利用專業(yè)知識與創(chuàng)新意識為社會服務。建筑材料學是土木建筑院校的基礎學科,更是必修學科,材料作為建筑基礎,在學習方面也與其他學科緊密相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重理論結合實際,不斷在實踐中加強實操,通過學習,學生能夠有效掌握各類建筑材料的檢驗方法,了解在不同建筑環(huán)境中使用合適建筑材料,可見建筑材料學重視實驗教學,并在重視的基礎上做到加強。

2.建筑材料實驗教學注重實踐。

建筑材料實驗教學是教學工作的重要部分,理論教學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知識點,并不斷加深理解,但書面上的理解不代表能夠實際運用,因此實驗教學實踐尤顯重要,通過實踐,學生能夠加深對知識點的認知,并通過實驗研究提升動手實操能力,此過程有利于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梢姡訌妼嵺`教學,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提升綜合能力。

二、建筑材料實驗教學普遍存在問題

1.理論課過多實踐學時少。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建筑材料學教學過程中,理論課程超過30課時,而實驗課則僅有12個課時,課時限制在教學中,學生只能從幾個基礎方面展開實驗,例如水泥、砂石骨料、混凝土、瓦磚、防水材料、鋼材,其他方面只能從課本上獲取理論知識,最終需要工作崗位上進行實踐。

2.實驗教學大綱多年不改沒有做到與時俱進。

隨著我國地產行業(yè)不斷開花結果,各類建筑材料應用廣泛,相關添加劑、新型混凝土等成為現代建筑行業(yè)的主流,但由實驗教學還停留在傳統(tǒng)的研究材料,學生無法對新品展開實驗,認知受到限制,不利于提高技術素質。

3.實驗缺乏創(chuàng)新性。

近年來,建筑材料實驗教學設計得到改革,相關綜合性要求被寫進教案,通過實驗教學學生的研究創(chuàng)新被激發(fā),此舉本是好事,但縱觀實際情況,由于高校授課的老師較多,達到教學目標成為目的,學生在實驗課上掌握基礎知識并能夠運用就算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大部分實驗課只要完成驗證就算合格,可見我們的實驗課缺乏創(chuàng)新條件和創(chuàng)新環(huán)境,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高校缺乏實驗設備,對于一些高新設備更是見所未見,加之經費限制,創(chuàng)新在教學實驗環(huán)節(jié)中成為空談,難以實現。

4.實驗課缺乏科學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目前高校對于建筑材料實驗教學的考評形式相對單一,通常按照實驗報告及平時成績給出分數,實驗報告的分數占成績的60%,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幾乎沒有衡量標準,最終也沒能在成績中做出體現,這些不僅限制了課程自身的改革,更限制了學生了的學習熱情,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在上交實驗報告后,教師往往不能第一時間與學生溝通,指出問題,很大程度上學生體現的問題最終會成為歷史遺留問題。

三、建筑材料實驗教學改革的必要因素

建筑材料實驗教學改革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需求。社會經濟加速發(fā)展,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尤其建筑行業(yè),我們對建筑材料實驗教學改革目的就是培養(yǎng)更多適合當下經濟建設的高端人才,地產行業(yè)的發(fā)展,各種高新技術被廣泛應用,材料技術員需要有更高的水平與實際經驗作業(yè),傳統(tǒng)的建筑材料實驗教學根本無法滿足社會需求,因此,我們需要對實驗教學做出創(chuàng)新改革,從調整教學模塊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不斷將新技術引進實驗中來,促進學生提升技術,掌握更多的知識點并學以致用。

建筑料材實驗教學改革是教學培養(yǎng)目標的客觀需要。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我們按部就班的以課本為先,實驗材料及相關設備都由教師準備好,實驗課上教師給學生們演示,通過講解讓學生們明白實驗步驟,學生以教師為模板,通過模仿實踐,驗證性的重復一遍實驗過程中,幾乎每個人的實驗結果都是預設的,學生的被動狀態(tài)使實驗失去意義,學生的動手能力得不到校驗,創(chuàng)新能力也就談不上了,這樣的實驗教學無法滿足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客觀需求,因此改進實驗課程已經成為各高校的研究課題。

四、建筑材料實驗教學改革實踐策略

1.做好驗教學內容改革。

傳統(tǒng)實驗教學中,主要以書本中的實驗課題為主,實驗的方面主要是水泥、混凝土等,幾乎沒有涉及新型材料,目前市場上新材料越來越多,傳統(tǒng)材料逐漸被取代被更新,我們的實驗課程應在傳統(tǒng)材料的實驗課程中增加新材料的解讀和認知,如增設高性能混凝土實驗,除此之外在保證實驗教學課時的基礎上,還應該結合選修與必修的方式,將新材料做為選修課給學生接觸新知識機會,當學生在實驗教學中有疑問時教師應及時給予解答,尤其針對社會上出現的新興材料,書本中沒有介紹的部分,教師應予以補償予以補充且指導學生自行學習。

2.提升實驗課課時。

傳統(tǒng)實驗教學課時只占總課時的1/4,且實驗較為分散,學生的知識體系不能很好得到完善,目前我們更應該有效的加強實驗的綜合性,一定程度上有計劃的增加課時,如將傳統(tǒng)的水泥、砂漿等項目配比成幾個模塊,分組實驗,為學生營造復雜的施工環(huán)境,在試驗中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提出假設,模擬國家標準要求學生進行檢測實驗,在此過程中,一旦學生提出問題或改進實驗方法,在成績評定上要給予加分或肯定,不斷提升學生的熱情,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性。

3.鼓勵學生參與工程實踐。

建筑材料實驗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能夠輕松應對,此時教師應該提供課題或具體項目讓學生參與,盡管學生知識儲備尚欠,但在研究過程中,通過實踐能夠接觸不同的材料,根本上提升綜合素質,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夠接觸一些真正的工程設備,通過參與項目、完成課題,自豪感與積極性得到提升,且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對今后的學習有很大的促進。

五、結束語

為了適應市場經濟建設發(fā)展,各高校建筑材料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應加快速度,對于傳統(tǒng)問題進行分析解決,力爭從根本上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貼近實際的實驗環(huán)境,從實際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動手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為今后在實際工作中發(fā)光發(fā)熱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偉杰.建筑材料實驗教學開放模式的初步探討[J].科教文匯,2015.

第7篇:德育學習材料范文

關鍵詞:建筑、室內設計;材料;創(chuàng)新;發(fā)展

建筑及室內設計如何創(chuàng)新,是一個長期的熱門話題,它主要針對當前建筑室內設計創(chuàng)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忽視室內環(huán)境特點和要求,忽視建筑形式與內部空間的整體性,盲目地照抄照搬、追趕潮流、進行材料堆砌、聽命于甲方老板追求效益的傾向而提出來的。

一切藝術創(chuàng)作的創(chuàng)新問題都是一個永恒的課題,因為沒有創(chuàng)新就沒有發(fā)展,所謂標新立異、推陳出新,都是指在繼承過去設計創(chuàng)作成果的基礎上,開拓新思路、發(fā)掘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尋找新題材。在建筑創(chuàng)作范疇,還要探索新結構、新技術領域、開拓新的材料來源。下文分析建筑及室內設計創(chuàng)新與材料科學發(fā)展的關系。

1 創(chuàng)意過程中的科學分析與抉擇

設計之美的第一要義就是“新”。設計要求新、求異、求變,否則設計將不能稱之為設計,只有新穎的設計才會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進而邁向成功。同樣,建筑和室內設計的靈魂也在于創(chuàng)意,其創(chuàng)意既是原有建筑設計的進一步詮釋和擴展,又是建筑設計的一種更獨立的補充和新元素的注入。當一名設計師充分發(fā)揮想像去“發(fā)現”和“獲取”一些東西時,顯而易見這些所謂的創(chuàng)意素材不能夠全部用上。即想像過程的完成并不意味著必然會產生優(yōu)秀的創(chuàng)意或創(chuàng)意的完成。因此,在這個創(chuàng)意的過程中要借助于想像與分析,經過分析,可在多種想像結果中選擇出適合的方式。沒有科學的分析、選擇的過程,只是一味的想像很容易使創(chuàng)意偏離目標。

在進行建筑和室內設計時,很多好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都堆在設計師的大腦中,例如,一個廚房的設計,在設計實施之前,很多新的想法就會出現,這些想法雖然都很富有想像力,但是不是每一個都適用。從設計到實施是一個過程,如果想提高廚房本身的空間利用價值,又注重它的設計個性化,那么,這兩者誰輕誰重,誰多誰少,就必須依靠于創(chuàng)意過程中的科學分析與抉擇。創(chuàng)意需要依靠想像來打開思路,獲得意念的升華,但更要立足科學和邏輯性的分析來得出最后的抉擇。只有通過各個方面的緊密結合,才能產生讓消費者滿意的設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優(yōu)秀設計。

2 裝飾材料與設計創(chuàng)新

2.1 材料是實現建筑和室內設計創(chuàng)新的載體

裝飾材料在建筑和室內設計具有正反兩方面的功用:①由于其自身特質,它具有抗壓、耐磨、隔聲、防滑等物理功用,同時又實現美觀的功能,拓展空間如鏡面效應等組合及潛在價值方面的積極功用;②它具有消極甚至嚴重危害的特性,如在人工合成材料中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揮發(fā)性氣體如苯、酚、氡類、各種石材具有的放射性等造成室內污染,危害身體健康;由于其自身的重量特性,增加了空間的負荷,自身的體積特性在塑造空間的同時縮小了空間等等。

在建筑和室內設計創(chuàng)新中,材料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而對材料自身的認識也同樣重要。材料范圍的認識,不僅是工程中所說的一般意義上的飾面、骨架等等的物質載體,而是將其系統(tǒng)全面地看待,它是一種實現設計構思的物質載體,這樣它的外延就會不受任何限制,因此,任何物質都是材料。另外,材料的系統(tǒng)全面地認識也會極大地推動建筑和室內設計的創(chuàng)新。

材料的選擇與搭配,蘊含和表達著設計師的情感和創(chuàng)造力,好的裝飾材料能給設計師一個好的創(chuàng)意,一個好的設計,會讓一件精心策劃的設計作品有無窮的魅力和無窮的生命力,因此,材料在建筑和室內設計中所發(fā)揮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建筑裝飾材料是加強空間效果的重要元素,是設計創(chuàng)新的一個突破口,若干新型材料和不同肌理材料的組織,對改善空間條件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當然,這里所說的“好的材料”并不一定是要貴的材料,而是要需要適合的建筑形態(tài)和室內設計需要的“新”材料。材料的創(chuàng)新,同樣是滿足建筑和室內裝飾設計創(chuàng)新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際上,一個建筑和室內空間所展現給我們的就是各種裝飾材料不同組合的結果。而這種組合就是要對材料在建筑和室內設計中使用進行詳細的分析。因此必須要突破傳統(tǒng)與習慣,打破常規(guī)的應用手法,發(fā)展出一些新的創(chuàng)新形式,仿石、仿金屬涂料的運用,使這類材料加工更加容易,使金屬和石材在室內使用的范圍擴大,為室內環(huán)境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條件,而在裝飾中起很大作用的軟裝飾也是創(chuàng)新的突破口。輕柔淡雅的窗簾、可愛活潑的坐墊,這些都可以進行創(chuàng)新的設計,對于裝飾中常用的木料和石料,可以運用夸張的手法,相對人們的習慣尺度可以故意夸大或縮小或者進行歪曲味夸張等。材料在表達設計中的夸張效果時主要利用其質感和色彩的特性,如酒吧或游戲廳中為了強調特定空間的氛圍將木材還原到原始狀態(tài)――一棵傾倒的蒼老的古樹或者夸張色彩的規(guī)模比例等手法,反映酒吧還原自我的特定空間性質,或可以運用我們最為熟悉的“缺陷美”手法,充分利用每一種材料的其優(yōu)點和缺點,既把美麗的紋理保留又將這些缺陷的疤痕利用在視覺具備的焦點上,就可以把它的美感得以充分發(fā)揮,這樣不僅節(jié)省了材料,而且使材料有了更多的應用方式,何樂而不為呢?我們還可以運用功能的錯位對材料進行創(chuàng)新,雖然每一種材料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但是卻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設計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錯位的利用。如酒杯本是一種器具,傳統(tǒng)意義上不被認為是材料,但如果將其倒置或其他方式置于天棚上就具有了材料的特質,其功能是材料而不是器具了。但設計的效果可就截然不同了,因此說,創(chuàng)新寓于自然,創(chuàng)新既平凡又偉大。

2.2 設計創(chuàng)新對裝飾材料的能動要求

建筑和室內設計并不僅僅是形式的設計,一個優(yōu)秀的設計師在設計的同時要考慮材料與結構和構造,這不僅因為材料的價格與投資問題,而且關系到能否達到設計師的設計目的,設計師在設計時根據材料的特質有機的安排結構與構造,為達到設計的目的,設計師要根據材料的特質限定條件調整設計和材料的運用形式,以實現創(chuàng)新的目的。如中國古代明清時期的家具設計。就沒有用一個釘子來接合,完全采用榫接的形式,樣式美觀而且經久耐用,即使現在仍名揚海內外。又如新建的上海南站氣勢恢弘,在同類建筑中,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圓形透光屋頂,這個屋頂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正是由GE塑料集團生產的、透明堅韌的LeXarl力顯聚碳酸酯(PC)板材。這樣的設計將使整個車站不論在白天還是在夜晚的燈光之下都熠熠生輝??梢?,建筑與室內設計的豐富多彩,給材料得到了相應的發(fā)展,各種材料,經過設計師的創(chuàng)新設計,各有一番風格。

3 材料科學發(fā)展與建筑和室內設計創(chuàng)新

21世紀是在方方面面發(fā)生重大變革的時期,它是一個各學科交織發(fā)展,逐步消失它們之間的明確界線的時期。新材料與材料科學將無疑有著持續(xù)、高速發(fā)展的勢頭。同樣建筑和室內設計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和成長無一不需要新材料,要求材料科學的發(fā)展與之同步或領先發(fā)展。

首先,信息技術從電子技術到光電子技術,進而到光子技術的發(fā)展,為新材料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空間,也為建筑和室內設計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新的途徑。以光波導原理為基礎,利用光導纖維進行大容量信息傳輸,無論是信息的傳輸,還是智能建筑,新材料科學的發(fā)展終會給建筑和室內設計的創(chuàng)新帶來新的革命。

其次,動力機械的效率受到熱力學卡諾循環(huán)的限制,多年來,人們一直致力于提高材料承受溫度的能力,以提高材料的耐熱能力。當前材料承1050―1100℃的水平,材料科學的發(fā)展有望使得材料的耐溫能力提高到1400℃,進而到1600℃或更高的水平。高溫耐火材料的研究與發(fā)展給建筑和室內設計中材料安全系數的提高得到很好的保障。

第三,納米材料和納米技術的發(fā)展給予建筑和室內設計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一個新的空間?;谠诠狻㈦?、磁、熱、力等方面優(yōu)勢,納米材料在室內設計上的廣泛應用:材料的保溫和散熱以及節(jié)能功能給建筑和室內設計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新的內涵――建筑和室內設計不僅是藝術和美的體現,而且還能為能源的節(jié)約做出貢獻。

第四,材料科學發(fā)展中環(huán)保意識的加強,也給建筑和室內設計創(chuàng)新帶來了新的活力。材料中的綠色建材產品是以改善居住環(huán)境,提高生活質量為目的的。綠色妙趣橫生和選用要考慮所用原料應盡可能少用天然資源,應大量使用尾礦、廢渣、垃圾、廢液等廢棄物。并采用低能耗的制造工藝和無環(huán)境污染的生產技術,生產過程中不得人為添加對人體有害化合物。新材料的研究和使用,帶來新的創(chuàng)意,也為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新的機會。例如用“英吉歐”(Ingeo)材料制成的布簾。這種纖維從黍類聚合物中提取,是第一種來源于可更新資源的化學合成材料。和其來源物(黃色的玉米穗)一樣,英吉歐是可分解的,只要在適當的條件下,此種材料的少量混合物就可以在短短兩周內完全分解。當水溫超過140攝氏度時,材料就會分解。因為此材料不會在起居室里自發(fā)地分解,只要環(huán)境溫度低于140攝氏度的室內空間中都可以使用。想像一下這種強韌的可分解材料可以作為輕薄、防火、柔性的布簾時,會給我們多少驚喜。巴黎BETC廣告公司接待區(qū)室內的墻壁蓋著棕墊材料,材料本身利用自然材質制成,具有自然的肌理效果,同時起到保溫隔熱的作用。

第8篇:德育學習材料范文

關鍵詞:聽力材料的評估;聽力材料的選擇;信息的特征

在聽力課堂上,特別是學生的自主聽力訓練中,常見到這樣的情景:學生在聽力結束后,首先核對答案是A還是B;然后依據所提供的聽力原文材料,逐字逐句地梳理明白聽力材料的意思。然而,這種聽力訓練對于學生而言,究竟算不算是“有益于提高聽力的針對性訓練”,又是否是“分析了學習者潛在困難并提供的相應的訓練”呢[1]?

本調查分析,是在聽力測試之后通過問卷的方式,讓少數民族學生與漢族學生對相同的聽力材料進行評估。

一、對比學生對聽力材料的自我評估結果

為了解少數民族學生和漢族學生對于聽力材料的需求和理解是否存在區(qū)別,本研究在本校部分非藝體類公外本科學生中首先進行了一次聽力測試,聽力題選自2010年四川省英語三級等級考試題;聽力測試之后,即刻進行了一項有關聽力材料選用的評估,采用問卷調查形式,46名大二學生分為兩組,其中23名少數民族學生為A組,其余的漢族學生為B組。兩組學生在進行相同的聽力測試后,進行了這項問卷調查。該問卷是依據Skierso[2]關于語言學習中的材料選擇所可能要考慮的一些標準,做出一定修改的。調查要求學生對7項有關聽力材料的評估因素做出回答。其中6項是關于“是與否”的回答,其調查結果如下:

對于以上6項因素的調查,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學生所聽的聽力材料,對于學生而言,究竟是否是有針對性的聽力材料。從問卷調查數據對比可知,第1項和第5項的調查結果差別是很大的。這兩項數據都反映出A組對于聽力材料的滿意度遠高于B組。

問卷的第7項是“What kind of supplementation will be needed in class and out of classfor you?”,A組的回答主要涉及到三個方面,它們按百分比率排序,由高到低依次是:可以幫助提高全國英語等級考試通過率的聽力訓練,可以豐富詞匯量和知識量的聽力題以及有趣的幫助提高聽力能力的聽力訓練。而B組的回答,這三方面的排列順序卻恰恰相反。由此可見,以考試為導向的英語學習,仍然是很大一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這也就不難理解即便老師們盡量活躍教學氣氛,但聽力課堂仍顯沉悶,學生很容易就反映出淡漠的態(tài)度;而無論是A組還是B組學生都希望通過聽力訓練,能有新的單詞輸入,這一方面反映出學生對詞匯的重視,另一方面又是個矛盾點。我們可從問卷的第2項所衍生出的問題“what is difficult for you to understand the materials’content?”的調查結果了解到:A組和B組都反映詞匯是影響他們理解聽力材料的主要因素。這說明在聽力材料的選擇中,詞匯的難易適中,是要考慮的主要因素之一。既要讓學生有新的詞匯可以輸入,又不影響學生對于聽力材料的大體的理解。而B組反映出的問卷第5項的調查結果,大大出乎我們的預料。學生對于聽力材料的更新,要求很高。我們認為,學生對于“新”的要求,更多是在于聽力的內容要與時俱進,與社會發(fā)展有關,貼近生活。這也反映出學生的潛意識是很重視英語的實用性的。

二、影響學生自我評估結果的定性說明

基于以上的調查結果,我們認為無論從學生的聽力訓練成績還是問卷的對比,A組與B組都存在一定的區(qū)別。A組的語言基礎知識明顯差于B組,B組對于英語聽力學習的動力又高于A組。所以在實際的聽力訓練教學中,我們贊同聽力材料的選擇要考慮以下幾點:材料的難度,信息的特征和任務參與者的特征等[3]。

1.聽力材料的難度。話題熟悉度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如果材料的信息完整、清晰,組織結構得當,學生對其話題熟悉,就容易理解,否則語言結構再簡單的材料也很難理解。

2.信息的特征。具體而言,指的是文體特征和信息的組織安排方式。英語的聽力材料大致可分為記敘、描述和說明三種文體。相同的信息內容以不同的方式組織排列起來會使聽力理解變易或者變難。例如,按照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排列起來的信息比打亂時間順序組織起來的信息容易接受和理解。在描述文體的材料中,若信息是由近至遠,或從上到下有次序地組織起來,就能增強人的想象和推測能力,并容易勾畫出整個圖像的全貌。而說明文體的聽力材料,若論述的觀點在前,然后進行演繹,并給出論據的聽力材料就比先說明不同的觀點、最后歸納出結論的材料更清晰,容易記憶。所以,如果聽力材料的信息組織復雜,教師應事先介紹一下主要內容或給出一個能提供信息的題目,就能減少聽力難度,幫助學生理解。

3.任務參與者的特征。眾所周知,少數民族學生從小生活的語言環(huán)境與漢族學生迥異,語言習慣和思維特點有所不同。而聽力理解的過程并非一種單純的語言信息解碼過程,而是一種解碼與意義再構建過程的結合。聽者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與語言知識同樣重要?!罢Z言是文化的載體……人們的言談往往受到社會的制約,語言的社會性決定了語言研究不可能局限于語言本身,而應該結合一定的文化背景?!币虼?,在對聽力信息的分析與整合過程中,參與者特征的不同,影響到了參與者對聽力材料的自我評估結果。

三、啟示及意義

聽力理解是一系列復雜心理過程的綜合。它要求聽者在短時間內自覺地對所聽內容進行預測、篩選、整理并解讀出其意義,是一種特殊的、綜合性很強的技能。它受語言環(huán)境、文化習俗、心理素質和邏輯思維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它是英語教學上的一個難點[4]。而我們的教學,無論是選擇教學材料也好還是教學方法也好,目的都是為了達到教學目的,為了使學生語言學習平衡發(fā)展。調查結果表明,少數民族學生與漢族學生在聽力材料的需求和理解上,有一定區(qū)別。雖然這些區(qū)別包含有學習動機、聽力技能和語言基礎等的不同,但這些區(qū)別主要是由于學生群體的文化背景不同和語言基礎不同所導致的。所以我們認為,聽力材料的選擇和編寫應當優(yōu)先考慮文化背景知識和語言難度兩個方面。

參考文獻:

[1] Anderson,Anne & Tony Lynch. Listen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2] Skierso,A. Textbook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M].Boston:Heinle & Heinle,1998.

第9篇:德育學習材料范文

關鍵詞:無機材料分析與測試;實例;數據庫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7-0145-02

一、引言

《無機材料分析與測試》課程是材料、化學等專業(yè)的一門重要基礎課,是使學生具備應用無機材料表征技術的基本能力,為學生能夠獨立地進行無機材料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及科學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提供基礎和保障的課程。因此,本課程作為材料、化學等專業(yè)一門必修的重要基礎課,已在理工科院校越來越受到重視。其講授內容主要包括無機材料形貌、結構、物相和微區(qū)成分分析的理論基礎,是融合了化學、物理學、量子力學等的多學科知識,原理抽象,學生較難理解,且課時少,教學內容多,分析表征方法的原理又各不相同,知識點散,不易抓住重點。而教材內容的安排大多偏重于介紹儀器的工作原理,具體應用實例所占的篇幅較少,這不但使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困難,感性認識也相對匱乏,所以學生普遍感覺本課程內容抽象,理解掌握困難,是材料、化學類學科中難度較大的一門課程。

《無機材料分析與測試》課程所講授的內容和涉及的儀器設備屬于大型精密儀器,不僅價格昂貴,平時維護費用也較高。同時需要操作人員經過專門培訓才能使用,且承擔大量的科研測試任務。這些因素決定了這門課涉及的實驗教學內容只能以演示為主,而這只能讓學生對測試方法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并不能達到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所以在畢業(yè)設計環(huán)節(jié),往往會出現學生不僅對如何正確選用各種分析方法感到困惑,也很難正確地分析測試數據,這不僅延緩了畢業(yè)設計的進度,也影響了論文的質量。實際上,不管是考慮到本科學生的畢業(yè)設計還是他們今后的工作需求,只要掌握如何利用分析測試設備為自己的學習和研究服務即可,也就是說這些設備的具體操作和使用方法并不是他們必須掌握的重點。因此本課程的實驗教學的內容側重點應該由對大型儀器的參觀改為對實驗結果的分析更為合理,而選擇合適的案例則變得尤為關鍵。結合我校專業(yè)和學科特點及師生的實際需求,我們提出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實例系統(tǒng)化”。

二、“實例系統(tǒng)化”的應用

(一)應用模式

所謂“實例系統(tǒng)化”,就是我們在講解某一方法時,以當前研究最熱門的先進無機材料為實例,而我們在講解后續(xù)的各種方法時,也以相同的材料為實例。比如,無機材料TiO2、石墨烯等在當前熱門的太陽能電池、光催化、鋰電池等領域中有廣泛的應用和研究,我們在講解各種分析方法時,都以TiO2、石墨烯等的表征數據為實例進行介紹。特別是對含有相同元素的某類材料的表征數據可以進行對比講解(如C元素在石墨烯與C3N4中XPS數據的對比分析),以此加深學生對測試方法原理的理解。

在我們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或者絕大部分的教材中,案例分析一般都不會選用同一種物質。我們采用“實例系統(tǒng)化”這樣一種模式,可以說是一次全新的嘗試,出發(fā)點就是讓學生通過用同一種物質將不同的分析測試方法聯系起來。這樣做,首先會使學生在接觸一種新的測試方法時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因為他們在前面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對這種物質的某種表征數據比較熟悉了,再接觸一種全新的方法不會很抵觸。而且,很多分析測試方法有著必然的聯系,比如我們在講解銳鈦礦TiO2的XRD數據時,會指出各個衍射峰所對應的晶面間距,而我們在講解銳鈦礦TiO2的高分辨透射數據或者對其衍射花樣進行標定時,也會涉及晶面間距,這樣我們就能通過同一種物質將這兩種分析方法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消化所學內容。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及時溫習已學知識的習慣,避免“學后面忘前面”的情況發(fā)生。更為重要的是,各種分析表征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使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更好的鍛煉。

(二)建立表征數據庫

要做到“實例系統(tǒng)化”,首先需要對先進無機材料有一個全面的了解??v觀無機材料當前研究熱點,結合我校教師的研究背景,初步確定出幾大熱門研究方向,如太陽能電池、光催化、燃料電池、鋰電池、量子點LED等。進而歸納整理出研究熱門的無機材料,如TiO2、石墨烯、CdSe、Fe2O3、ZnO、C3N4等。然后就這些材料的表征數據按照表征技術(XRD、SEM、TEM、XPS等)進行分類總結,建立無機材料實例表征數據庫。這不僅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案例,也為學生今后繼續(xù)深造和從事材料研究、生產等提供了翔實的參考資料。但需要注意的是,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必然會導致新材料的層出不窮,各種分析檢測技術的革新也是日新月異,這意味著實例表征數據庫需要及時更新,緊跟科技發(fā)展步伐。現在網絡信息發(fā)達,各大儀器廠家新儀器、新技術的推陳出新都能在網上及時獲知,各大高校也都有TOP期刊的電子資源,這給我們及時更新數據庫提供了便利條件。

應用這樣的實例不僅可以將研究前沿與表征技術緊密結合,突顯前沿性和實用性,使枯燥的知識變得易于接受,而且可以讓學生對無機材料當前的研究動態(tài)有全面的了解。經過調研,我校教師在這幾個領域均有深入研究,將專業(yè)教師的研究內容納入實例中,不僅可以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興趣來選擇合適的畢業(yè)設計任務,還能激發(fā)他們踴躍參與大學生創(chuàng)新項目。筆者在教學中采用“實例系統(tǒng)化”后,最直接的感受是學生做畢業(yè)論文上手很快,對很多數據信手拈來,不需要再花費大量的時間查閱文獻,而且對數據的分析、實驗條件的優(yōu)化能力也得到顯著提高。

(三)引入專題討論課

本課程內容多課時少,如果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大量的案例是不現實的,而先進無機材料的種類又豐富多樣?;谶@種情況,我們引入了專題討論課。討論課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探尋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很多課程的教學中都有成功案例。通過探索,我們總結出一種在《無機材料分析與測試》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專題討論課的方法。其具體實施過程為:首先由教師擬定5~6個先進無機材料專題,該材料是教師在以往授課中未涉及到的。然后由學生依據自身興趣自主選擇或教師指定,就某一材料專題形成興趣小組。學生需要在國際權威科學雜志如《先進材料》、《美國化學會志》及《材料化學》上就所選“材料”查閱近年來發(fā)表的文獻,并精選出能夠體現該“材料”里程碑式的科學發(fā)現及涵蓋講授過的所有分析測試技術的文獻。文獻選定后,經過整理、分析和討論,最終由每個小組推選一名報告人,就本專題以科研論文討論的形式讓學生課堂匯報,匯報重點為多種測試方法的綜合運用分析。匯報課由教師主持,學生代表依次上臺,以多媒體為輔助進行匯報陳述。在每一位學生的匯報結束后,教師給予點評,在肯定其優(yōu)點的同時指出不足。

雖然討論課會占據一部分課時,但是它的課程內容遠遠比相應課時教師講授課內容多。而且它的實施不僅開拓了學生視野,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學能力、查閱文獻能力、表達能力,還進一步豐富了實例表征數據庫內容。更為重要的是,學生通過文獻精讀,培養(yǎng)了科研思維,即如何通過嚴謹的數據分析得出科學研究的結論,而小組討論的方式還能有助于學生之間溝通和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與此同時,教師的教學能力也能得到進一步的鍛煉,因為在討論課上可能會出現突發(fā)狀況,比如學生不愿意發(fā)言,情緒失控以及專題的討論要點與教師之前的設想大相徑庭等,這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所以要想上好討論課,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進行準備,做好應對各種突況的備用方案。

三、結束語

《無機材料分析與測試》是一門應用性強的綜合性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實例系統(tǒng)化”,突出前沿性和實用性的同時,還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他們的后續(xù)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目前,國內各大高校及研究所均有材料類眾多專業(yè)期刊的電子資源,如此豐富的參考資料不僅能夠讓老師及學生及時了解無機材料前沿方向研究動態(tài),也能提供翔實系統(tǒng)的表征數據?!皩嵗到y(tǒng)化”不僅可以在《無機材料分析與測試》課程中加以應用,而且在凡是涉及到材料表征技術的相關課程中都可以實施,所以它的應用前景是非常廣闊的。

參考文獻:

[1]張霞,徐欣欣.無機材料結構表征技術課程的開設[J].大學化學,2011,(26):26-28.

[2]宋浩杰.“材料近代分析測試方法”課程的教學改革探討[J].河南化工,2014,(31):62-64.

[3]李軍,王慧萍,劉延輝,何亮,李忠文.提升“材料現代分析技術”課程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的實踐探索[J].大學教育,2014,(6):105-108.

[4]王平,王斌,羅玉梅.“材料分析方法”精品課程建設實踐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5,(1):135-136.

[5]李晏.高校討論課教學的具體運用研究[J].新余學院學報,2015,(20):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