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秋節(jié)最好的詩詞范文

中秋節(jié)最好的詩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秋節(jié)最好的詩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秋節(jié)最好的詩詞

第1篇:中秋節(jié)最好的詩詞范文

關鍵詞:語文學習 綜合性學習活動 創(chuàng)新意識和合作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薄耙獪贤ㄕn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強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痹谡Z文教學中,應怎樣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給孩子學習語文帶來另一片新天地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一、瞪大雙眸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學會由此及彼,舉一反三。教學《三打白骨精》后,讓學生講講《西游記》的故事;學習《牛郎織女》,也可以讓學生談談另外三個民間故事的內容。另外成語歸類、古詩詞積累、故事集錦等,都能進行這樣的拓展訓練,都能把學生的視線由課內引到課外,既開闊了視野,又培養(yǎng)了學習語文的興趣,這也體現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的教育理念。

二、放飛心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綜合性學習要在學生感興趣的基礎上來設計和實施相關學習活動,這樣學生才會對活動傾注全部的熱情,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語文教材中其實就有很多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學生由課文內容產生了很多的問題,但有的問題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無法得到很好的解決,因此,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也就很有必要了。如,三年級教材《跟蹤臺風的衛(wèi)星》,學生對這個題目中的“臺風”、“衛(wèi)星”很好奇:什么樣的風叫臺風?它有多大的危害?衛(wèi)星是什么樣子?它有哪些種類,分別有什么用處?老師可以就這些問題帶領學生進行探究。

三、張揚個性

我校借助愛國、感恩、誠信、學習、生活、惜時等十大主題,通過演講課、課前演講、班會演講、國旗下演講、廣播演講、活動演講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愛國、感恩、誠信、學習、生活、惜時等教育的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口才和膽略,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尤其是通過巡講,通過點講驗收,通過口才之星、口才能手的評比,推動學生演講的開展,也張揚了學生個性。

另外利用口語交際中的話題,如,小學生要不要看電視,小學生能不能上網等,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開展辯論會也能錘煉學生的語言,還可提高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四、眺望窗外

語文綜合性學習應樹立大語文觀的思想,把世界作為學生的教科書,讓學生在非文本內容中學習、感悟。老師可以把語文課延伸到大自然,延伸到社會,把書本知識融到開放的綜合實踐天地中。

《桂花雨》一文通過回憶童年在家鄉(xiāng)賞桂花、搖桂花、食桂花的趣事,表達熱愛故鄉(xiāng)、懷念故鄉(xiāng)之情。學完課文后可以讓學生說說你愛家鄉(xiāng)什么(或家鄉(xiāng)什么給你留下深刻印象)。對于灌南人,灌河是家鄉(xiāng)河、母親河,素有“蘇北的黃浦江”之稱??梢蚤_展另一個綜合實踐課題《走近灌河》,并指導學生通過外出調查、采訪,或上網搜集、文獻資料查閱等,了解灌河的地理、政治、經濟、文化、民情、習俗、傳說、特產等。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并形成子課題,然后幫助他們制訂計劃,準備攝影機、照相機、筆記本、筆、自行車等調查工具。根據計劃進行實踐,培養(yǎng)學生調查、社交、合作、運用、處理資料和信息等能力,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努力奮進的品質,培養(yǎng)學生熱愛灌河、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激發(fā)他們努力學習、建設家鄉(xiāng)的熱情。

五、穿越時空

如,《孔子游春》生動地向我們描述了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帶著弟子到泗水河畔游春,巧借河水教化弟子的情形。你對孔子了解多少呢?孔子有哪些教育思想及言論呢?這些思想在今天對我們有什么意義?可以以“走近孔子”為主題,利用網絡資源感受孔子。在教學《嫦娥奔月》時,可以開展綜合實踐課題《走進中秋節(jié)》。小孩子對中秋節(jié)的概念就是蘇北農村所說的“八月半”,中午好好地吃一頓,晚上賞月、吃月餅。那么對于中秋節(jié)的起源、傳說、相關的詩詞、風俗習慣等學生了解的不多??梢栽O計不同內容和不同層次的板塊,指導學生利用網絡、圖書資料,閱讀收集一些“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名稱、習俗、傳說等,豐富自己的課外知識,加深對中秋節(jié)的認識。還可以開展關于月亮的研究,把學生的視線又帶到深邃的宇宙。在活動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合作精神。

六、身體力行

第2篇:中秋節(jié)最好的詩詞范文

中秋節(jié)前,我給在北京讀書的兒子寄了月餅。同事笑我,“北京稻香村新出爐的月餅多好吃,還用你這么費錢費力的?!薄澳銢]有孩子,你不懂?!?/p>

一絲不茍地吃,是所有母親愛孩子的儀式。

兒子在家時,每到中秋夜,我們全家會在露天陽臺上賞月。白色的折疊方桌上,紫砂壺里泡著醇厚的黑茶,月餅是朋友從廣州寄來的,每個切成四小塊,葡萄、南國梨等時令水果和瓜子什么的放在盤子里,新煮熟的蟹子冒著熱氣。青春期的兒子并不愛和我們摻和這種“無聊的事”,他的心思都在電腦上,但他架不住我的軟磨硬泡,只好不情愿地過來。茶放他眼皮底下,剝好的一殼蟹肉澆上姜醋汁。記不清是從什么話題開始的,反正越聊越熱乎,兒子的情緒也被調動起來,說了許多平時我千方百計想知道,他卻無論如何不肯說的事情,比如那十字繡的手帕是某女生給他的,被我蒙在電話上,所以才好幾天不搭理我;他不喜歡作文,是因為本來一句能說明白的事,非要一段話來渲染,等等。我讓兒子看圓月,看月光下花草的形態(tài),跟他一起背有關月亮的詩詞……

在歷史的時空里,人是那樣渺小,所有的得失更可以忽略不計,而眼前的親人,暖暖的一抱,暢快的交流,你給我續(xù)杯茶,我給你一塊餅,不是最好的天倫嗎!只能用那個濫俗的詞“歲月靜好”來形容了。

兒子在電話中說,就他收到了家里寄來的月餅,同寢室有的家長多打了生活費,讓自己買;有的家長說節(jié)日就是商家炒作賣東西,不必放在心上,該干啥干啥。兒子把月餅切成小塊,和同學一起分吃了。末了,他說:“若在家,和你們一起賞月就好了!”

賞月的儀式,成了兒子“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坐標之一。

現在,不管物價怎么漲,人們的生活水平還是提高了,吃已不是問題。那些特定時間才能吃到的美食,如今想吃就吃,但我們還是喜歡應時應節(jié)。比如“打春吃春餅”,即使我們告別了農耕時代,生活在城里,我們也要在立春這天吃春餅,祈盼風調雨順、五谷豐收,祈望自己的人生平安走過四季……“吃”的儀式里,有課堂上學不到的家教,有家的煙火味,平常、珍貴,足以讓孩子回味一生。

把春節(jié)烙在記憶里

前年,我特意帶兒子陪母親去鄉(xiāng)下親戚家過年。看到堂屋中供著的祖宗牌位,母親感慨萬端。多少年了,人們不再敬神敬祖宗。母親說她小時候,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人們都沉浸于春節(jié)的氣氛中。臘月二十三小年祭灶;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年三十置天地桌、吃年夜飯、守歲;初一穿新衣、拜年、不碰掃帚;初二祭財神,吃餛飩,俗稱“元寶湯”;初三女兒回娘家;初五送窮、開市……直到正月十五。這期間,灶神、門神、財神、喜神、井神等諸路神明,都備享人間香火。

“你們都信神嗎?”兒子問?!安灰欢??!蔽艺f,“這是中國人才有的民俗,人們通過敬神,表達對天地的敬畏,對新一年的美好期盼。祭祖也是,繚繞的香煙和紙錢,只是人們表達對先人的懷念,是告訴自己從哪里來,到哪里去?!?/p>

有所敬畏、天人合一,不正是現在孩子所缺少的教育嗎!

城里人敬神敬祖宗的少,可莊重過年的人很多。

比如小米。四十出頭的小米是個普通工人,也是一個傳統(tǒng)女性。每年一進臘月,她就開始忙。先是在商場打折時采買衣服,包、圍巾,啥都有,作為給親友的禮物。年根底,她又開始準備吃的,各種干果、酒類大包小包往家拎,做醬菜,熬皮凍,還蒸幾大鍋面食放陽臺上凍著。年三十上午,她帶著孩子貼對聯(lián)、福字,掛紅燈籠,有條有理,一絲不茍。丈夫有病臥床不起的時候,她也從未愁眉苦臉過。年三十晚上,在婆家,一大家子十多口人的團圓飯,她主廚。半夜,放過鞭吃了餃子她就跑回娘家,母親早泡好一壺好茶等著,她和弟弟妹妹還有歡天喜地的孩子們看電視聊天守歲到天亮。

第3篇:中秋節(jié)最好的詩詞范文

關鍵詞:文言文;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8-155-01

文言文包含了優(yōu)秀的文化,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但是因為文言文的特殊性,使得其成為語文教學的難點之一。雖然很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積極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學方法,但是發(fā)揮的作用還是較低,主要是因為教師在文言文教學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不夠,只重視字、詞的解釋,學生大多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學習的效率不高。為了有效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提高文言文教學效率,必須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

一、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產生興趣,才能在學習中投入更多的熱情。文言文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學的難點,主要是因為其艱澀難懂,學生在字詞理解方面的問題較多,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參與學習的熱情不足,往往是教師充當教學中的主要角色。為了增強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激發(fā)他們主動探究知識的好奇心,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將文言文學習轉變?yōu)閷W生的需求,降低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抗拒性。例如,教師可以在文言文教學中講述古人的逸聞趣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學習《歸園田居》的時候教師可以現講述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且對理解課文思想情感有很大的幫助。在學習《岳陽樓記》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看一些有關岳陽樓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增加對課文內容的了解。

二、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語感

文言文的句式表達與白話文之間的差距較大,所以必須要加強文言文誦讀,從而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語感?!皶x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反復的誦讀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而且對于領會文言文意義有很大的幫助。與現代白話文相比,文言文的韻律性較強,古人一般都是采用吟唱的方式誦讀詩文,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加強誦讀,在文言文學習之前學生通過輔助工具了解文言文中的生僻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生僻字注音解釋,首先由教師通讀一遍,學生注意教師的語氣、停頓和讀音,然后學生自己進行誦讀,時刻注意要把握文章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對文章的意境和思想有所掌握。例如,學習《天凈沙.秋思》中,雖然文章的字數較少,但是每個字中包含的內容和感情是非常豐富的,通過反復的誦讀學生腦海中能夠產生文章描述的畫面,對作者情感也能有準確的把握。

三、發(fā)揮引導作用

在新課程標準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體,同樣的,在初中文言文學習中教師也要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充當知識的探索者。但是文言文教學與一般性語文教學是有區(qū)別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相對較多,如果教師不加以輔導往往很多學生會對學習產生懼怕心理。所以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還應該充當引導作用,利用個人的文學素養(yǎng)在教學中扮演好組織者和指導者的角色。例如,在《五柳先生傳》學習中,課文內容較長,學生在斷句、字詞方面的問題較多,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適時引導,輔導學生開展學習,指導學生采取其他方法進行解決,如查工具書。

四、創(chuàng)設語言學習情境

創(chuàng)設情境是目前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的方法,對于文言文教學來說,創(chuàng)設情境的難度更高,教師不僅自身要對文言文了解夠深入,而且要具備較高的文學素養(yǎng)。在課堂中進行有效的情境教學,教師必須堅持走進故事、走進人物。例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中秋節(jié)的相關情境進行回想,試想如果在一個萬家團員的時刻,卻不能與家人團聚,心情會是怎樣,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同時提出一些其他關于月亮表達團員的詩句,讓學生對比品位其中的內涵,例如,教師可以采用李白的《靜夜思》。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激發(fā)學生興趣。

五、提高學生審美情趣

初中課本中選取都是非常有名的文章,這些佳作經過幾千年、幾百年的流傳,藝術價值是非常高的,其中不僅凝聚了我國豐富的歷史文化,而且還包含了較高的語言藝術,學習文言文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欣賞和審美情趣。大量古詩詞的學讓學生在有意識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情感體驗和感悟,能感受到文言文的語言和情感之美。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文言文的形式美和語言美進行探索,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加強個人審美情趣。例如,在《詩經》相關篇章的學習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賦比興的手法,感受詩經的形式美,同時學習詩經中一些優(yōu)美、韻律感強的語言。

結語:

總之,在新課程標準下,對文言文教學的要求進一步提高,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課文中字詞的意思,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知識性的東西,還需要傳遞優(yōu)秀的文化底蘊,讓學生欣賞美、感受美,從而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從教學方法來說,教師要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基礎上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激發(fā)學生興趣,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文言文教學活動中來。

參考文獻:

[1] 李曉舒.走出沉悶課堂感受古文神韻——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學效率[J].教育教學論壇.2011.25.

[2] 馬 婷.談初中文言文教學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09.04.

第4篇:中秋節(jié)最好的詩詞范文

【關鍵詞】提高漢語興趣;民族學生;激發(fā)自信心

興趣是指一個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及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人認識需要的情緒表現,反映了人對客觀事物的選擇性態(tài)度。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興趣是一個人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就會持續(xù)地專心致志地鉆研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從對學習的促進來說,興趣可以成為學習的原因;從由于學習產生新的興趣和提高原有興趣來看,興趣又是在學習活動中產生的,可以作為學習的結果。所以,學習興趣既是學習的原因,又是學習的結果。

這樣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邊遠貧困地區(qū),能否實現跨躍式發(fā)展,關鍵取決于科技教育的發(fā)展,取決于我們能否為自治區(qū)各項建設事業(yè)培養(yǎng)高素質的勞動者和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特別是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民漢兼通的高素質的少數民族勞動者和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多年來的實踐反復證明,“民漢兼通”人才培養(yǎng)工作是少數民族教育發(fā)展的根本大計,而大力推進“雙語”教學則是提高少數民族教育質量、培養(yǎng)“民漢兼通”人才的“突破口”。雙語教育已成為少數民族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特色,成為影響民族教育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人做貴德縣民族寄宿制學校的一名漢語教師,結合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思考談一談,如何提高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漢語興趣,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升漢語教學質量的問題。

1民族學生對漢語不感興趣的原因分析

目前,少數民族學生對學習漢語興趣不高導致漢語水平不高,所以對民族學校的漢語教師來說搞清這個問題是很有必要的。少數民族學生對學漢語興趣不高的的原因只要有如下四種:

一是學生對漢語的重要性的意識不夠。缺少了對學習漢語重要性的認識,學生就缺少了學好漢語的內在驅動力。學生認為自己學習漢語的目的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已,由于缺少交流的對象,學生讀、說漢語的時間也僅僅為課堂上那有限的時間,回家后交流都是用自己的民族語言。加之學生不喜歡學漢語語法、詞匯等,就會在心理上覺得學漢語很難,于是逐漸放棄學好漢語的念頭,從而導致漢語成績一再降低。

二是民族學生缺少學習漢語的氛圍。漢語雖然是一門基礎課程,但部分學生尤其是牧區(qū)的純民語學校的學生,由于所生活的區(qū)域地處少數民族群眾聚居區(qū),漢族居民較少,加之地理位置相對偏僻,用漢語交流的時間幾乎不存在,還因為是民族學校,學生全部是民族學生,學生平時相互之間的交流也都是用母語,因為以上原因所以導致缺少漢語學習的氛圍。

三是部分教師教學方法使民族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受到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不注意積極適應時代的要求,不注意更新教學理念,導致教漢語的方法過時、手段單一,再加上部分漢語授課教師,本身的漢語水平不高,與新形勢下漢語教學對教師的要求不相適應,因而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經常給學生講漢語語法,課文內容,做練習等等,這些單調的方法讓學生學習漢語產生了厭學情緒。部分教師知識更新慢,總是照本宣科,教者感到無趣,學生感到乏味,這樣就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難以調動起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從而極大的制約了民族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

四是有些民族學生對漢語學習缺乏自信。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由于部分學生對漢語的學習失去信心,雖然學生意識到了學習漢語的重要性,但最終還是因為基礎差和學習方法不恰當,雖然花了大量的時間,但收到的學習效果始終不理想。這樣就逐漸對漢語學習失掉了信心,失去了學習興趣,進而產生了放棄漢語學習的心理。所以教師一定要注重這方面的問題,用各種各樣的靈活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增強民族學生學習漢語的自信。

2教師要多角度、多方式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1充分潛能,培養(yǎng)學生自信。自信是成功的第一個秘訣,尊重、贊許和鼓勵是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的手段。在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要注意自己在課堂上通過漢語的使用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其潛力。教師對學生點滴的進步應該給予及時的鼓勵,鼓勵應該有具體的指向,要言之有物,少用“好、很好”這樣籠統(tǒng)的鼓勵性評價,這樣指向性不明確的評價,會讓學生產生老師在敷衍自己的想法。教師的鼓勵和贊揚要發(fā)自內心;要真誠、中肯;要適時;要恰如其分,不過分夸張。

2.2傾注“愛”,建立和諧師生關系。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老師的品德和威信甚至能成為學生學好一門學科動力,這就是一種感情遷移的現象。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傾注全部的愛心和熱情,提出合理的目標和要求,對他們寄予熱切的希望,才能真正起到促進學習的作用。教師充分信任學生,尊重學生個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課堂上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才能信心百倍地學習,在學習中也才能富于探索和創(chuàng)新,教學的效率才能明顯提高。老師對學生的愛,會被學生內化為對教師的愛,進而把這種愛轉嫁到教師所教的學科上,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而“樂其道”,因此愛的教育是我們教學上的巨大推動力。沒有這種愛,學生理想小舟就會擱淺,用任何努力也無法使它移動。只有讓學生感受到你對他的愛,進而才能親其師,信其道,因此通過師生情感交流達成師生之間的雙方理解十分重要。教師要在課堂里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心理狀態(tài),不斷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這讓他們更加努力好好學習,取得的成績越大就越能提高他們的興趣,久而久之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

2.3挖掘資源,介紹燦爛文史。每逢節(jié)假日可以利用課前幾分鐘把節(jié)假日的名稱、來歷告訴學生。如: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節(jié)日的習俗、飲食以及與此相關的詩詞歌賦的內容,凸顯節(jié)日文化。這不僅使學生了解一些風土人情,生活習慣,吃飯,穿衣服,婚禮,葬禮,文學,藝術,歷史等等,還激發(fā)少數民族學生對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差異產生興趣,進而自己去探討了解更多的祖國文化。

2.4創(chuàng)設競爭機制,調動學習興趣。學生通常都具有很強的進取心和榮譽感,將競爭機制引入漢語課堂教學中來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我們可以運用朗誦比賽、課前演講比賽、課前唱漢語歌曲等形式,再用全班的掌聲、教師的評價加以鼓勵,效果會更佳。學生樂于參加課堂上適當的競賽活動,這就調動了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

2.5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揭示教學內容。只有學生能用漢語討論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時,他們才能感覺到漢語的實用性,基于這一點,作為老師就應該盡量讓漢語走進他們的生活。教師為學生提供學以致用、由淺入深的真實情景,如買東西、問路、打電話、就醫(yī)、應聘、采訪、評論等,借這些情景引導學生使用漢語。這樣讓學生把所學語言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并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不僅鞏固了教學內容,而且還激發(fā)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

2.6靈活運用,改進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是否靈活會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所以教師一定要注重這方面的知識,具體來說有如下五種:

2.6.1介紹背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學生對陌生事物很有興趣,因此,在教學中給他們介紹故事的文化背景更能使學生產生興趣,同時拓寬了他們的知識面。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之余,還能學到課本以外的相關背景知識。

2.6.2分組表演,激活學生思維。把學生分成小組,每組兩至三人,內容可由老師規(guī)定某篇課文,可自編自演,表演完以后讓看的同學和演講的同學互相即興提問、回答或辯論,這種方法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

2.6.3展開豐富的想象,拓展知識空間。教師給學生出課文標題讓學生展開想象,然后可將自己的想象與課文內容結合,這樣既可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可以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2.6.4鼓勵學生看漢語電影、學唱漢語歌曲。教育過程中給學生教漢語歌,讓他們看漢語電影很重要,然后可以采取讓學生復述電影情節(jié),講一個自己最難忘的場景片段,一個最難忘人物形象方式加深對內容的了解,這不僅能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愉悅而且還能提高他們的聽力,口語水平。學生能夠在快樂中學習漢語,對漢語學習的興趣會越來越濃厚。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可以撥打學生的心弦,學唱漢語歌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漢語的理解。

2.6.5充分利用時間,加強對知識的積累和儲備?!安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薄?梢姺e累知識尤為重要,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教師可以利用每天授課前幾分鐘時間,向學生推薦一些勵志格言、哲理警局、經典名句以及成語、俗語、諺語,然后讓學生當天背會,也可以讓學生自主挑選喜歡的語句、文章片段、詩句等進行背誦。通過這種方式達到不斷豐富學生漢語知識儲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