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深層閱讀論文范文

深層閱讀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深層閱讀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深層閱讀論文

第1篇:深層閱讀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喬姆斯基認為語言有深層意義和表層意義,同一種深層意義可以用不同的表層意義表述、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閱讀題中,該理論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即在知文中,反復出現(xiàn)了多個表層意義的同義詞,表述同一深層意義;在提問中,大多出現(xiàn)通過全文的表層意義推測其深層意義。這給我們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以特別大的啟示。

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喬姆斯基( Chomsky )提出了一種新的語言理論。喬氏認為,語言的深層意義是認識的內容,語言的表層意義則是對認識內容的表述。舉例來說,“湯姆與瑪麗結婚了”,這件事,我們可以用兩種句式表述:一是:Tom married Mary(湯姆與瑪麗結婚了);二是:Mary was married to Tom(瑪麗嫁給了湯姆)。前一種說法是主動句式,后一種說法是被動句式。按喬姆斯基的觀點,我們知道湯姆與瑪麗結婚這個事實,這是語言的深層意義,而表述這件事實的兩個句式,則是表層意義。同樣的深層意義可以用不同的表層意義來表述。另外,不同的深層意義,有時也可以用相同的表層意義來表述。如Smith has gone(史密斯走了)這句話可以表述幾個意思。表示疑問:;Smith has gone?史密斯走了嗎?);表示肯定:Smith has gone.(史密斯走了。);表示討厭 : Smithhas gone!(史密斯走了!)。

Some pessimistic experts feel that the automobile is bound to fall into disuse. They see a day in the not-too distantfuture when all autos will be abandoned and allowed to rust.Other autho山ies, however,止i目‘the auto is here to stay.They hold that the car will remain a leading means of urbantravel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The motorcar will undoubtedly change significantly overthe next 30 years. It should become smaller, safer, and moreeconomical, and should not be powered by the gasolineengine. The car of the future should be far more pollution-freethan present types.

Regardless of its power source, the auto in the futurewill still be the main problem in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擁擠).One proposed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is the automatedhighway system.

When the auto enters the highway system, a retractable(可伸縮的)arm will drop from the auto and make contactwith a rail, which is similar to those powering subway trainselectrically. Once attached to the rail, the car will become electrically powered from the system, and control of the vehicle will pass to a central computer. The computer willthen monitor all of the car" 's movements.

短文大意是:在未來,汽車毫無疑問將有重大變化。其中一個重大改變就是電腦控制的自動高速公路將會取代以前的高速公路。在不到300詞的短文中,作者盡可能地運了同義詞的手法,以求更多地考查學生的詞匯量。如在第一自然段中,講“汽車”就用了二個不同的詞:automobile, auto和car,在第二自然段中分別又用了motorca:和vehicle。以上5個不同的詞,其意義相同,同時表示同一深層意義“汽車”。試問,如果作者一味地去用"car”表示“汽車”,那將會是:除文章的單調乏味之外,讓學生的感覺難免有“過余簡單”之嫌。類似的用法還體現(xiàn)在第一段中。作者用了experts和authorities這兩個名詞,表示相似的意義:“專家”或“權威”,同時也用了二個同義的動詞feel, think和hold表示專家們的觀點。筆者認為,這是命題者有意設置多個同義詞,來考查學生的詞匯量,即考查學生的符號表征學習的情況,有意地讓英語教學工作者充分領會喬姆斯基的語言理論,并將喬氏理論更好地運用在大學英語教學之中。

喬氏的語言理論,除在詞匯方面得以體現(xiàn)外,還在閱讀理解上以充分體現(xiàn)。我們發(fā)現(xiàn)在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閱讀理解題中,一般很難從文章的原句中直接找到答案,總是要進行判斷推理,受測試者必須弄清楚文章的作者要表達的主旨是什么,細節(jié)是什么。即通過全文命題網(wǎng)絡的表層意義,找出文章作者要表達的真實函義(深層意義)。

綜上所述,我們大學英語教學工作者,在大學英語課文教學中,應該充分地注意喬姆斯基的語言理論,把該理論與自已的教學實踐很好地結合起來,把閱讀很好地與閱讀理解命題結合起來,那就是:一是通過短文中出現(xiàn)的新詞生詞,盡可能多地找出已學過的同義詞,以新引老,以老托新,這樣有助于擴充學生的i司匯量,幫助學生記憶詞匯;二是課文教學中,教師應該緊抓文章體裁,沿著文章作者思維的主線,幫助學生理解詞句、理解文章的篇章結構、上下文的邏輯關系等等,以幫助學生深刻地分析理解課文,達到既理解文章的表層意義,更要理解文章的深層意義。

參考文獻:

[ 1 ] Rod E11is.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牛津大學 出版社,1994

[2] H.H.Stern.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M]牛津大學 出版社,1992

[3] H.H.Stern.Fundamental Concepts ofLanguage Teaching[M]牛津大 學出版社,1983.

[4]杰弗里·N·利奇語義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1987.

第2篇:深層閱讀論文范文

關鍵詞: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描寫文

中圖分類號:H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117(2012)03-0249-01

專四閱讀理解所考文章可分為四大體裁,即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和描寫文;所考文章題型可分為主旨題、態(tài)度題、語義題以及細節(jié)題(包括事實細節(jié)題和推理細節(jié)題)。能夠熟悉了解各種體裁的結構、特點以及出題模式,對于迅速分類各種題型,定位正確,分析得出正確答案,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倲垰v年專業(yè)四級考試試題,議論文和說明文出現(xiàn)頻率較高,記敘文和說明文交替出現(xiàn)。有時四種體裁全部出現(xiàn)(比如2008年閱讀試題)。本文將重點介紹四大體裁的結構特點和出題模式,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

一、記敘文

記敘文就是敘述一件事情或者一些列事件,從廣義上包括故事、小說、傳記、新聞報道、歷史等。記敘文一般都是按照時間順序或者事件發(fā)生的前后來交代人物事件的。但是在專業(yè)四級考試中一般不會出現(xiàn)單純的記敘文,大多是夾敘夾議的文章。這類記敘文的基本結構是:(一)用一段概括性的話引入要敘述的經(jīng)歷(話題);(二)敘述先前的經(jīng)歷(舉例)及其感悟或議論;(三)繼續(xù)敘述接下來的經(jīng)歷(再次舉例)及其感悟;(四)做出總結或感慨。

根據(jù)記敘文的結構特點,我們可以知道在記敘文中大多數(shù)題型為細節(jié)題和態(tài)度題,或者語義題。細節(jié)題應是對記敘文五大要素對who, where, what, why, how的基本考量。根據(jù)細節(jié)題的出題特點,找出關鍵詞定位文章進而得出正確答案。對于記敘文中事件敘述之間的感悟和議論話題,多出一些態(tài)度題。那么考生利用事件和作者的語氣,便可推斷出作者對某個對象或事件的態(tài)度,或者其他描寫對象的態(tài)度。在記敘文中,基本上是題文同序,即所問問題和文章的順序是一致的。

二、議論文

議論文是作者針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tài)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議論文有三要素,即論點、論據(jù)和論證。議論文的目的就是闡明觀點,許多議論文的閱讀理解旨在提問作者對某一個文體的觀點或態(tài)度,所以尋找、判斷議論文的論點是閱讀此類文章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在議論文中,最常見的模式是主張——反主張。在這一模式中,作者首先提出一種普遍認可的觀點或者某些領域認可的觀點,然后進行澄清,說明自己的主張或觀點,或者提出反主張或觀點。所以在議論文中,常見題型為主旨題,態(tài)度題以及基于不同觀點的細節(jié)推理題。所以針對議論文,最重要的方法是略讀。通過略讀把握議論文的總體結構并且判斷其論證方法和邏輯走向(歸納或演繹;主張或反主張),找到文章的論點,然后找到每一段落的主題句。細節(jié)判斷推理題解答問題的主要任務就變成了到段落內找答案。

三、說明文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說明事物,闡明事理的一種文體。說明文的種類很多,主要有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兩者主要的區(qū)別是前者具有一定的客觀性,介紹一種事物、后者主要闡述作者的寫作目的和觀點,具有很強的主觀性。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特征,闡明事理的一種文體。它通過對實體事物科學的解說,或對抽象整理的闡釋,使人們對事物的形態(tài)、構造、性質、種類,成因、功能,關系或對事理的概念、特點、來源、演變、異同等科學地認識,從而獲得有關的知識。說明文的一般結構模式和敘述文的結構模式有相通之處即:提出問題(或以一個事例引出問題)——(專家)發(fā)現(xiàn)直接原因——分析深層原因——得出結論或找到出路。閱讀說明文首先還是通過略讀弄清文章說明的事物(事理)以及文章的脈絡,然后通過查讀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細節(jié)。

四、描寫文

描寫文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人物、事物、景物的特征和性質活靈活現(xiàn)地刻畫或描繪出來,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為了使人或事物的特征躍然紙上,但是描寫文一般與記敘文結合起來??梢苑譃槿宋锩鑼憽⒕拔锩鑼?、場面描寫。描寫文中,又可分為客觀描寫和主觀描寫。所謂主觀描寫,就是描述人或者事物的特征或特性時,可以把自己對此人或此事物的看法表現(xiàn)出來;客觀描寫就是就事論事。在實際寫作中通常是主觀描寫和客觀描寫相結合,這樣既能描繪出事物本身的特性,又能表現(xiàn)出作者的態(tài)度和觀點。

因而,在描寫文中,相應會出現(xiàn)態(tài)度題和有關描寫的細節(jié)判斷題。針對這種題型,考生應該總體把握好作者描寫的語態(tài)。而描寫文的語言特征是大量使用動詞和修飾語從而使得被描述的對象能夠被具體形象的表達出來,所以利用大量的詞匯,可以判斷出作者的態(tài)度以及主旨。同時,可以通過細節(jié)描寫,來推理作者思想。同時細節(jié)判斷題(一般考查的是被描寫對象的特點),則要求考生根據(jù)文中深刻形象的細節(jié)描寫進行總結歸納。基本上,描寫文的解題規(guī)律是先通過略讀確定描寫對象,再分析文章是從哪些方面對描寫對象進行描述的。如果是夾敘夾議或者描寫敘事的文章,則需要確定空間和事件的參照物,根據(jù)事件的事件先后。地點推移和因果關系等方面進一步分析。

在專四閱讀理解中,了解四大體裁的結構特點,對于快速定位問題和答案有很大的幫助。針對不同體裁,運用不同的閱讀策略以提高閱讀效率。

作者單位:上海財經(jīng)大學浙江學院

作者簡介:李慧(1985—),女,回族,河南商丘人,上海財經(jīng)大學浙江學院,碩士,英語語言文學。

參考文獻:

[1]鄒申主編.全新英語專業(yè)四級考試指南(第二版)[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2]劉芹主編.寫作與閱讀[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第3篇:深層閱讀論文范文

一、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心理素質

如果閱讀時學生信心十足,心情平和,主動、積極地與作者溝通,能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去理解文章意義,就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水平,閱讀效率就高;相反,閱讀效率就低??梢?,心理素質直接影響著心理活動的能動性、積極性、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從而影響著閱讀效率。所以,加強學生閱讀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保持自信、積極、樂觀、專致的心態(tài)是進行有效閱讀的心理前提和必要條件。高考閱讀篇幅較長,難度較大,更需要考生具有良好的閱讀心理素質。

二、豐富學生的詞匯量

詞匯量是影響閱讀理解能力的關鍵。許多學生閱讀速度慢,理解不透徹,主要原因就是詞匯量掌握太少。幫助學生學會猜詞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平時的單詞記憶過程中,就要求學生學會利用上下文、詞綴、反義詞、近義詞、同類詞、同根詞猜測詞義。猜詞義的主要方法是“推斷”,是根據(jù)構詞法、語法結構、語篇知識、上下文語義關聯(lián)以及個人的知識和經(jīng)驗等來猜測詞義。多年來,學生習慣利用詞匯表來死記硬背單詞,缺乏靈活的記憶法和有效使用單詞的能力。因此,在詞匯記憶學習中,要教會學生運用一些單詞記憶方法,引導學生結合音標、情景、聯(lián)想等方法來記憶單詞。詞匯量的擴大和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互為因果的雙向過程,是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

高考閱讀的詞匯量大,其中一部分生詞是通過詞性轉化、構詞法變化而來的。這就要求學生不但要積累足夠的詞匯量,而且要學會構詞法來豐富自身的詞匯量。而詞匯量的學得、擴展可通過教材學習,也須通過課外閱讀的積累,掌握一些構詞法。

三、擴大閱讀量,豐富學生英語文化背景知識

高考試卷的閱讀理解部分選材內容廣泛深刻,題材多樣,涉及到社會、生活、科普、教育等多個方面。選材突出了語篇的時代氣息和文化色彩,體現(xiàn)了《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文化意識”。文章覆蓋了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多種文體,話題新、有時代感、語言地道、條理清晰、結構緊湊,在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或邏輯推理上有較大的復雜性。因此,學生除了看懂文章外,具備一定的背景知識也極為重要,它是閱讀理解的催化劑。因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話語不能脫離文化背景而獨立存在。而文化背景知識的獲取,除了教材課文閱讀外,更多的是通過課外閱讀英文讀物。課外閱讀材料的選取一般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 體裁多樣,題材廣泛,包含記敘文、應用文、議論文。涉及人文、歷史、生活、人生觀、習俗、科普等,趨向現(xiàn)代化、生活化、知識化,突出實用性與時代性、趣味性。

2. 盡量選用原汁原味的英文讀物,而且這些讀物應具有一定的生詞量。當然生詞量也不能太大,以免影響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四、閱讀技巧和策略的培養(yǎng)

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獨立閱讀是學生培養(yǎng)英語自學能力的關鍵所在。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的閱讀技能加以指導和訓練。

1. 抓住關鍵詞的閱讀技能

在閱讀開始時,教師讓學生采用跳讀或略讀的方法快速默讀課文,著重指導他們如何去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key words)和段落里的主題句(Topic sentences),以便更快地了解課文大意,從而提高閱讀速度和效率。

2. 運用構詞法、語境等推測關鍵詞義

閱讀文章時,理解詞義是基礎,不懂詞義就談不上理解文章。而同一單詞往往因語境不同而產(chǎn)生詞義變化,只有根據(jù)上下文,正確掌握適合具體語境的詞義,才稱得上真正意義的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生詞,但大部分生詞的詞義可以結合構詞法、文章中的語境,在理解的基礎上大膽猜測,體會意義。這樣不僅可以加快閱讀速度,而且可以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不能一遇生詞便急于查閱詞典。當一個生詞在閱讀中遇到三四次后仍不能理解的話,則可求助于詞典。

3. 速讀全文,了解大意知主題

抓主題句是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主要方法。主題句一般出現(xiàn)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用歸納法撰寫的文章,都是表述細節(jié)的句子在前,概述性的句子居后。此時主題句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通常用演繹法撰寫的文章,大都遵循從一般到個別的寫作程序,即從概述開始,隨之輔以細說。這時,主題句就是文章的第一句。當然也有些文章沒有主題句,需要讀者自己去歸納。主題句往往對全文起提示、啟迪、概括、歸納的作用。主旨大意題、歸納概括題、中心思想題往往直接可從主題句中找到答案。

4. 邏輯推理,做好深層理解題

在實際閱讀中,有時作者并未把意圖說出來,閱讀者要根據(jù)字面意思,通過語篇邏輯關系,研究細節(jié)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態(tài)度,理解文章的寓意。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深層理解。深層理解主要包括歸納概括題和推理判斷題,是閱讀理解中的難點。深層理解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它必須忠實于原文,以文章提供的事實和線索為依據(jù),立足已知推斷未知,不能憑空想象,隨意揣測;它要求讀者對文字的表面信息進行分析、挖掘和邏輯推理,不能就事論事,以偏概全。只有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推理才有前提和基礎。

5. 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養(yǎng)成默讀習慣。許多學生在閱讀時,習慣于發(fā)出每個詞的讀音。有的學生雖沒有讀出聲來,但內心還是在自言自語,一詞一句地讀,嚴重影響閱讀速度。這就要求學生養(yǎng)成默讀習慣,把注意力只停留在文字符號上,避免嘴角的微動或低聲誦讀,以免分散注意力,減慢閱讀速度。正確的默讀,其速度可以比出聲的閱讀快三倍左右。

(2)擴大視幅,減少回視。有的學生往往用手指點著逐詞閱讀,有時還來回數(shù)次往返閱讀,唯恐遺漏什么,這影響了閱讀速度和連貫理解。為提高效率,要培養(yǎng)學生從整個句子去理解,迅速地從前一個句子掃視到第二個句子,以避免頻頻回視、重復閱讀等不良現(xiàn)象。

(3)限定閱讀時間。為提高閱讀速度,還需限定文章閱讀的時間,在規(guī)定時間內要求學生有效地獲取信息,加快閱讀節(jié)奏,增加緊迫感,從而在規(guī)定時間內高質量地完成閱讀內容。

第4篇:深層閱讀論文范文

一、訓練閱讀技能,提高閱讀速度

在閱讀過程中,不同的閱讀任務運用不同的策略和技巧,閱讀策略和技巧的練習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一)根據(jù)上下文猜測詞義?!霸~是句中最小的、能獨立使用的、有意義的語言單位”,它是語言的“建筑材料”。 詞語的理解關系到整篇文章大意的把握,很多小學生常常感到閱讀難,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基礎不扎實,不能準確把握詞義,讀完文章不知所云。小學生在閱讀別是碰到生詞,可根據(jù)上下文的信息和句法去推斷詞義。當然在詞義理解方面,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引導學生自覺地運用工具書,比如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變換句式等多種方法準確理解詞語;教給學生詞語理解的方法,適當進行理解詞語的練習,打好扎實的基礎。(二)預測內容。在閱讀過程中不斷驗證和修正自己預測的過程。(三)學會快速閱讀,要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快速閱讀法是指人們從文獻資料中獲得有用信息的閱讀方法。它強調閱讀速度要盡可能迅速,將注意力集中在尋找關鍵詞、句、段中,用較快的速度,邊閱讀邊理解邊記憶,使閱讀處于一種十分活躍的狀態(tài)中。(四)默讀法 。默讀是語文學習中最經(jīng)常使用而且也是最重要的訓練閱讀方法之一。新大綱中規(guī)定從小學二年級起開始默讀。默讀跟朗讀不一樣,朗讀講究“三到”,即眼到、嘴到、心到;默讀只講究“兩到”,即眼到、心到,默讀時只能用眼睛看,不能用手指著字一個一個讀,更不能讀出聲來。要求較高的默讀,要做到邊看邊思考,而且要有比較快的速度。邊看邊思考,就是要把每句話、每段話的意思看懂,讀完一段就想一想,這一段大意是什么,最后把大意連起來,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內容。特別是篇幅較長,內容又淺顯易懂的課文,多采用默讀的形式,但只了解主要內容還不夠,還要再深入地想想,分析文章的寫作特點和語文特色。閱讀課外中長篇小說,一般也采用“眼看心到”的默讀法。?如果在閱讀教學中能做到以上幾點,長期以往,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會提高。

二、整體理解

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生詞、難句是在所難免的。如果碰到生詞、難句就追根刨底,孤立地思考,其結果不但影響了閱讀速度,也不利于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應養(yǎng)成從文章的篇章結構入手,越過少量生詞、難句所造成的閱讀障礙,領會文章的主體思想,理清文章的脈絡層次,然后從整體上對詞句進行推敲,攻克難關,最后又回到對全文進行歸納總結的良好閱讀習慣上。使閱讀從感性認識進一步升華形成理性認識,從而加快閱讀文章的速度,提高對文章理解的正確性。

三、閱讀后——語篇的有效延伸

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雖然主要依靠課內閱讀,但不能僅僅滿足于此。課內閱讀是基礎,課外延伸是補充。要想真正提高閱讀能力,必須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所謂“功夫在課內,提高在課外”。 首先要大量閱讀。積淀是閱讀的基礎,只有達到一定量的積累,才能逐漸形成較強的語感。有的同學很注意語文課本的閱讀,尤其是很注意傾聽老師的講解,這固然是好的,但只著眼于個別“范例”的咀嚼顯然是不夠的。?實踐經(jīng)驗證明,課外閱讀不但能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還能有效促進學生語文綜合技能的發(fā)展。選擇一些與課堂上教學內容相關的拓展語篇,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的學習,又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樣,語篇中的句型內容與課堂上所教授的句型內容緊緊相扣,既能達到鞏固舊知,提高閱讀效果的目的,又使學生拓寬豐富知識。

四、帶著任務閱讀

許多實踐證明,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讓孩子帶著任務去閱讀的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給孩子課外拓展語篇的同時應給予一定的任務,如:(1)給文章取個小標題。(2)回答與文章相關的幾個問題。(3)聯(lián)系上下文猜幾個生詞的詞義。(4)判斷與文章相關的句子?!暗棺x法”也是一種有效的閱讀方法,即帶著問題閱讀,目的明確,容易集中,能及時抓住文中與解題關系密切的信息,從而節(jié)省了閱讀 時間?!暗棺x法”對表層理解的題目(提問時間、地點、原因等)效果最好,對深層理解的題目,要從短文的整體內容出發(fā),進行概括和總結,分析所提供選項,做出準確的判斷。

五、要掌握閱讀的規(guī)律

無論是培養(yǎng)基本技能,還是為了應試,要提高閱讀能力,首先要了解文章的體裁,不管是課內還是課外了解文章的體裁是為了確定閱讀方法,因為,不同的體裁的文章需要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對于任何一種文體的文章,我們都要搞清楚作者寫了什么、怎么寫的和為什么寫,這是閱讀的一般規(guī)律。不同文體有不同特點,這是特殊規(guī)律。比如記敘文,要抓住記敘要素、敘事線索和語言的生動性。記敘文以敘事為主必定有三個要素:情節(jié)、人物和背景。情節(jié)的發(fā)展多以時間、地點的轉移為線索。因此,閱讀記敘文時,必須抓住時間這條線索,以人物為中心,弄清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結局。而說明文要抓住事物特征、說明方法、說明順序和語言的準確性。小說因其特定的情節(jié)制約而給人以“不到結尾不見分曉”的感覺。議論文的特點是作者往往“開誠布公”,一落筆就點明話題或觀點,讀議論文要注意文首也就不言而喻。再如議論文和說明文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段落大多有主題句(較多地出現(xiàn)在段首或段末),要抓住主題句,發(fā)掘每一個主旨,弄清文章的中心論點,以便更加詳細地預測文章的內容,吃透整篇文章的表層及深層含義。

六、要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第5篇:深層閱讀論文范文

關鍵詞:閱讀;標題;解題技巧

歷年高考英語閱讀理解考查實踐表明,標題判斷題是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必考項目,它主要考查考生對文章主題思想的把握和抽象概括語言的能力,標題位于文章之首,用來高度概括文章內容,點明文章主題。它是段落思想的最精煉的表達形式。選擇標題在英語閱讀理解題中屬主旨大意題,是深層理解題,它要求考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認真分析主人公的特定心態(tài)、文章大意及作者的寫作意圖。通常情況下,標題具有概括性、針對性、醒目性的特點。文章標題可以是單詞、短語或是句子。標題可以幫助讀者推斷出文章的主要內容,抓住文章討論的中心,把握作者的觀點和意圖。它的特點是:短小精悍,概括性強,精確性強。

考查文章標題的選擇

The best title/headline for this passage is_________

The writer’s purpose in writing this story is_________

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如何選擇文章的標題呢?結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及對現(xiàn)有試題的分析,總結如下:一是在閱讀原文的基礎上,仔細考慮這句話或者短語與文章主題有沒有聯(lián)系;二是看它對文章的概括性或覆蓋面如何;三是要注意題目是過大還是過?。凰氖且苊庖韵氯N錯誤:概括不夠(多表現(xiàn)為部分代整體,從而導致范圍太小);過度概括(多表現(xiàn)為人為擴大范圍);以事實細節(jié)替代抽象概括的大意。

解題技巧

一、確定文體

了解文章的文體是很有幫助的,要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就要十分留意文章的開頭和結尾,要抓住文中具有概括性的信息,從上下文連貫的意思來理解全文。好些文章的主題句并不明顯,需要我們仔細體會字里行間的意思,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識、文章結構,推斷作者意圖或態(tài)度,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旨。由于此類題一般作為當篇文章的所有小題的最后一題,在解答完前面小題后,實際上我們對文章的文體已經(jīng)有了較好的把握。不同文體的文章,在標題方面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記敘文――故事性,說明文――闡述性,議論文――思辨性,新聞報道――客觀性。

二、把握關鍵詞

把握文章的關鍵詞有助于縮小選擇范圍。通過對前面小題的解答和研究,關鍵詞在我們做此題時已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對于此類題而言,尤其對于說明文和議論文,如果選項中不出現(xiàn)關鍵詞,可以考慮將其排除。

考例分析:7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the best titile for this passage? (2009福建卷)

A. Saving Energy Starts at Home

B. Changing Our Habits Begins at Work

C. Changing Climate Sounds Reasonable

D. Reducing Emissions of CO2 Proves Difficult

答案:A

解析:本文作者說明人們從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做起,從自己家庭開始,一點一滴著手保護環(huán)境。文章首段最后一句是文章的主題句。接下來三段講述的是個人節(jié)約能源的方法。B項是斷章取義。末段最后一句提到了B項內容,但只是說明這是節(jié)約能源的方法之一;C也是斷章取義,文章雖然提到個人的行為也能改變氣候,但這并非主題;D項是無中生有,文章并沒有提到此項內容。

三、尋求主題句

文章是由段落組成,而段落的中心思想又是為文章主旨服務的。尋找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是:通過分析篇章結構,找出每一小段的主題句,然后通過尋找共同點,找出整個文章的主題句,這是找準文章主題大意的關鍵。主題句是文章的核心,它往往是一個有很強概括性和代表性的句子。找到了文章的主題句,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顯而易見了。但是由于文章表現(xiàn)手法各不相同,主題句出現(xiàn)的位置也不盡相同。在多數(shù)情況下,尤其在說明文和議論文中,主題句在文章中的位置通常有三種:開頭、文中和文末。解題時,我們通常采用瀏覽的方式,仔細選讀文章的首尾段和首尾句(包括每一段的首尾句),重點搜索主題線索和脈絡。一般來說,標題的擬定方式是:以話題為核心,將控制性概念的詞按一定的語法濃縮為概括主題句或中心思想的詞組。

China issued the first set of stamps depicting the top 128 chinese family names on Thursday Nov.18, 2004 in Beijing.

思路點撥: 話題:stamps, 控制性概念:China issued the first set of stamps depicting the top 128 chinese family names

標題為:China issued the first set of stamps on family names

第6篇:深層閱讀論文范文

關鍵詞: 英語專業(yè)本科生 英語閱讀 困難 成因 對策

一、通過問卷調查得到的困難、成因及對策

(一)生詞方面

生詞成為閱讀障礙這一事實并不因學生有猜測詞的習慣而變化。從教師教學方法角度來看,教師教授閱讀文章前對其中的生詞進行介紹不能有效地減少生詞的困難。而平常有主動閱讀英語習慣的人,在單詞上面的困難就比較小。此外,通過對生詞成為困難和學生的年級進行相關性檢驗,發(fā)現(xiàn)07級的學生在單詞上存在的困難小于08級的學生。

從調查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觀察出,想要解決生詞在閱讀中帶來的困難很難用閱讀技巧來實現(xiàn)。若要解決生詞問題,就要從生詞本身下手,或是在課下多進行閱讀英語,或是通過學習本身來增加詞匯量。只有詞匯量增大,生詞的困難才能迎刃而解。

(二)速度方面

單詞成為困難后會接著帶來閱讀速度的減慢,因此,想要提高閱讀速度增加詞匯量是一種途徑。此外,若一個人有閱讀時在文章上做標記的習慣,那么他的閱讀速度也會較慢。因為在文章上做標記不僅會耗費做標記本身的時間,而且會分散精力和打斷思維。

速度慢可由生詞量少和習慣在文章上做標記造成,那么對應的解決辦法也就是通過學習來增加詞匯量,以及減少在文章上做標記的習慣。

(三)背景知識方面

閱讀英語文章必定要涉及英語國家的一些社會和文化背景,因而背景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閱讀困難。調查將其和很多項的學生閱讀習慣或是老師的教學方法進行了相關性檢驗,發(fā)現(xiàn)都不具相關性。

但通過檢驗,發(fā)現(xiàn)隨著年級的增長,背景對閱讀理解的困難度會相應減少。由此可以看出,要解決背景知識的困難,必須加強在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積累。

(四)閱讀材料興趣方面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供的材料難免會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到學生的閱讀效果。關于這個問題會在后面對教材和學生閱讀材料的部分進行詳細的討論。

(五)語法方面與專業(yè)閱讀方面

這兩組困難的數(shù)據(jù)和其他數(shù)據(jù)都不存在相關性,但調查將語法成為困難和無法適應專業(yè)閱讀這兩組數(shù)據(jù)進行了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是存在相關性的。由此可以推測出,想要適應專業(yè)閱讀,就要提高語法水平,而語法水平無法靠閱讀技巧來提高,只能真正投入時間去學習。

(六)掌握整體意思方面

有時在閱讀中會出現(xiàn)無法掌握整體意思的狀況,也就是雖然能夠認識生詞,也明白語法,甚至每句話的意思都懂,但是整篇文章連在一起就不能很好地理解的狀況。

調查發(fā)現(xiàn)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學生對閱讀材料本身不感興趣。但在平常的閱讀中不可能所有材料都令人感興趣,而把握整體的意思是閱讀能力中很重要的一點,調查試圖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另外,若主動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識,就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整體意思。所以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整體意思的學生應更主動地了解閱讀文章的背景知識。

二、通過相關閱讀課程教材得到的困難、成因及對策

(一)大一英語相關閱讀課程

1.英語泛讀

偏重提高閱讀速度,抓住文章大意,對詞語的猜測的訓練,以及在各種文章中有效地查找到相關信息。除此之外,組織學生閱讀英文材料,理解其深層次的含義,簡單分析、解釋其總的事件、人物及場景等。

2.綜合英語課

主要通過語言基礎訓練與篇章講解使學生逐步提高語篇閱讀理解能力,了解英語各種問題的表達方式和特點,并通過課上各種語言交際活動及訓練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3.大一相關閱讀課總結

一方面,加強對閱讀各方面技巧的訓練。另一方面,兩門課程都組織學生閱讀英文材料:包括說明文、記敘文、議論文、應用文、文學類等。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閱讀理解其深層次的含義、簡單分析、解釋其總的事件、人物及場景等。

主要問題:教師在選材上偏向選擇記敘文、文學類的作品及議論文,但是沒有給予說明文和應用文足夠的重視。另外,雖然教師重視了閱讀技巧的訓練,同時選擇的閱讀材料也比較廣泛,但是選用的教材比較陳舊。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建議:首先,教師在選材方面應該更加均衡一些,除了記敘文、文學類的作品及議論文外,也應該多引導學生閱讀說明文和應用文。其次,內容陳舊的教材由于離學生的生活比較遙遠,往往無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在大一教材選擇方面要與時俱進,多選擇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教材。

(二)大二英語相關閱讀課程

1.英語泛讀

教材涉及的主題有學校與家庭、天性與培養(yǎng)、環(huán)境等,多為當今的熱門話題,具有普遍性。而且,課文均選自英美等國原版期刊或報紙,原汁原味(出自大學英語泛讀教程的前言)。

2.綜英課本

綜合英語課程通過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技能訓練,培養(yǎng)學生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選取的文章主要關注社科類的文章。

3.文學導讀

教師自選文章,著重內容分析,旨在引導學生掌握小說、詩歌、戲劇的基本術語及應用,提高學生理解、欣賞、分析文學作品的能力。

4.英語短篇小說

教材為教師自選,主要選用二十世紀的作品,旨在讓學生通過閱讀題材豐富的短篇小說,了解短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藝術,提高文學閱讀的能力,同時又了解西方國家的社會文化生活和價值觀念的變化。

5.大二相關閱讀課的總結

雖然縱觀所有閱讀相關課程,選材的類型比較均衡,但是教師指導學生課后閱讀推薦的材料偏向文學,導向性太強,使得學生課后只注重文學作品的閱讀,而往往忽略了社科類的文章。

建議:首先,綜合英語課程的教材應該適當作些調整,教材的選擇應該與時俱進,多選擇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教材。其次,教師除了鼓勵學生多讀文學作品,也應該指導學生多讀一些社科類的文章,使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均衡發(fā)展。

(三)大一、大二相關閱讀課程教材分析

根據(jù)分析,我們總結出以下幾個問題:首先,一些課程選擇的教材相對來說較為陳舊。其次,在大一閱讀課程中,教師在選材上偏向選擇記敘文、文學類的作品及議論文,但是沒有給予說明文和應用文足夠的重視,導向性太強。最后,教師在指導學生課后閱讀推薦的材料偏向文學。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建議:首先,內容陳舊的教材由于離學生的生活比較遙遠,往往無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在大一教材選擇方面要與時俱進,多選擇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教材。其次,大一教材選擇方面應注重全面性。最后,教師除了鼓勵學生多讀文學作品外,也應該指導學生多讀一些社科類的文章,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均衡發(fā)展。

三、通過學生閱讀檔案得到的困難、成因及對策

由以上數(shù)據(jù)可知,首先,大部分學生對閱讀有排斥心理,體現(xiàn)在大部分學生選取的材料多為其他相關課程教師所用的材料,而不是按照老師的要求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材料,這大大減少了學生的閱讀量。

其次,學生閱讀文章的類型較為局限,多為文學類文章,占到了總數(shù)據(jù)的49%。雖然從數(shù)據(jù)上看,社科類所占百分比為各類中最高,但其分布范圍較為集中,只出現(xiàn)在個別學生的作業(yè)中。也就是說,大部分學生對于議論文、應用文、說明文等實用性較強的文章較少涉及,導致在實際生活中英語閱讀能力不強。

學生的讀后感和總結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能力并不十分重視,忽視對自身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不重視對文章內容的總結。大部分學生將閱讀作為一種娛樂性的活動,并沒有將其上升到能力的層次來進行有意識的訓練。

結合問卷調查,學生認為最難閱讀的文章類型為文學類,但從學生自主選取的文章類型來看,文學類占了40%。而且教師選用教材時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體裁的多樣性,但在課下給學生布置閱讀任務時卻傾向于選擇文學類的文章,這在無形中給學生一種導向,使學生無意識地選擇了文學類的文章閱讀。由學生反映文學類文章閱讀困難較大這一現(xiàn)實來看,學生并未掌握閱讀文學類文章的要領,說明教師在授課時沒有注重對文學類文章閱讀技巧的指導。調查顯示,有47.6%的學生認為自己總是或時常主動閱讀英語,但從學生的泛讀課作業(yè)可知,在有充分的自選擇閱讀文章時,有33%的學生選擇在其他課程中已經(jīng)閱讀過的文章,而不是選取新的文章進行閱讀訓練。由此可見,學生對自己閱讀習慣認識不清,這也是導致學生產(chǎn)生閱讀困難的重要因素。

綜上所述,學生在閱讀方面存在的問題有:閱讀文章類型少,實用性弱;忽視對自身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沒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即使對較常閱讀的文學類文章也不得要領,僅停留在讀的階段,沒有深究閱讀方法問題;閱讀主動性不夠,對自己的閱讀習慣認識不清。針對以上問題,學生應在意識層面提高認識,在閱讀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方法的探究并主動進行閱讀;在選材方面要注重多樣性,貼近生活,多讀有時效性的文章;對于自己認為有閱讀困難的文章要及時進行反思,找出形成困難的原因,對癥下藥,而不是盲目地進行大量閱讀,在量的基礎上要注重質的飛躍。

四、結語

通過問卷,我們歸納出如下問題:1.生詞問題;2.背景知識問題;3.語法問題。建議是:平時課下多閱讀英語材料,或是通過學習本身來增加詞匯量。讀文章速度本身較慢的學生應該改正在文章上做標記的習慣,通過在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積累加深對英語環(huán)境知識的了解。

通過教材,如下問題:教材較為陳舊;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后閱讀時,選材偏向文學。建議是:首先,在大一的教材選擇方面能夠與時俱進。其次,教師也應該指導學生多讀一些社科類的文章,使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均衡發(fā)展。

通過學生閱讀檔案,如下問題:閱讀文章類型少,實用性弱。沒有自己獨立的想法,沒有深究閱讀方法問題,閱讀主動性不夠。建議是:學生首先必須在閱讀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方法的探究并主動進行閱讀;其次在選材方面要注重多樣性;另外,對于自己認為有閱讀困難的文章要及時進行反思。

綜上所述,本次調查研究基本達到了調查目的,得出了閱讀困難和困難成因,并提出了相關建議。但是,研究中還存在一些缺陷,如在問卷設計上可以更為完整嚴謹,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調查對象無法進一步擴大等??傊?希望此次調查研究能為英語專業(yè)學生提高自己的英語閱讀水平提供一些參考,并對今后的英語專業(yè)的英語閱讀產(chǎn)生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Barnett,M.A.More Than Meets the Eye――Foreign Language Reading:Theory and Practice.Washington: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1989.

[2]程曉堂.英語學習策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3]劉明東.圖式理論與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國外外語教學,1998,(4).

[4]張伊娜.對當前外語閱讀課教學的幾點思考.外語研究,2001,(1).

[5]Day,R.R.& Bamford,J.Extensive Reading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6]Hedge,T.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第7篇:深層閱讀論文范文

一、營造寬松的閱讀氛圍

閱讀能力的形成,需要持之以恒,不間斷地訓練,這就有必要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幾個措施:

1.注重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

提高閱讀素養(yǎng),“讀”為根本,主要靠學生大量地品讀作品,靠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的主動性和實踐性,這是不能丟棄的。我校積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在學生大量閱讀的基礎上,訓練學生讀好,讀出感情,品出文章的意味,增強語言感受力。

2.積極開展佳作欣賞活動

教師推薦一些優(yōu)秀作文、名家短文、富有時代感的美文、含有深刻道理或人生哲理的經(jīng)典作品,讓學生朗讀與欣賞。除此以外我們還推薦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及中考滿分作文,讓學生朗讀與欣賞,以此來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感。

3.注重積累

課外我們還布置學生寫作隨筆,對其中精彩的隨筆要求學生圈點勾劃,并能適當?shù)剡M行批注,寫出自己的感悟。對精美的語句不僅要求學生有感情地加以朗讀,還要求學生盡可能背誦,以達到積累的目的,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通過以上三個途徑,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營造良好寬松的閱讀氛圍,使學生置身其中,受其熏陶,保持較高的閱讀興趣。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對作品的語言、結構等的欣賞與把握能力就顯著增強了,對文章意蘊的感受、思想感情的辨析、深層閱讀的能力明顯提高了,從而整體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按文體進行專項指導

翻閱歷年中考試題不難看出,各地現(xiàn)代文閱讀考查多選用不同文體的材料,盡管明確針對文體知識的考查在逐步淡化,但閱讀的考查無疑還需與文體相結合。從考生答題情況來看,不少考生文體意識模糊,答題表述錯誤,失分現(xiàn)象嚴重。有鑒于此,我們學校對現(xiàn)代文閱讀按文體進行了專項訓練,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同時還注意培養(yǎng)學生擁有好的做題習慣,能夠及時、迅速地捕捉到有效的答題信息并能認真審題、規(guī)范答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專項指導:

首先,按文體指導學生掌握答題方法及技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按文體指導學生掌握各種文體的答題方法及技巧。如:散文閱讀是現(xiàn)代文閱讀考查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加以指導: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散文的內容與中心;品味重要詞句的內涵;賞析散文的語言特色;揣摩作者的情感;分析寫法技巧等。小說閱讀我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加以指導:梳理故事情節(jié);理解小說的主題;分析小說中的環(huán)境描寫;把握人物形象等。說明文閱讀我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加以指導:把握說明對象;判斷說明文的說明順序;判斷說明方法,并能分析其作用;品味說明語言等。議論文閱讀側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答題指導:尋找和歸納論點;辨析論證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揣摩和品味議論文的語言等。

其次,指導學生認真審題,規(guī)范答題。

在審題時,要認認真真看清每一個字、詞、句,甚至標點,要看清題目的要求,分析問題的提問要點。特別是區(qū)分題目中哪些是統(tǒng)覽全文作概括回答的,哪些是就某一個節(jié)次作精讀分析的;哪些是考查表達方式、表現(xiàn)方法,哪些是考查修辭手法、說明方法、論證方法;哪些是要用文段原句解答,哪些是要用自己的話概括……問幾問就答幾問,不能漏答,更不能所答非所問。

指導學生規(guī)范答題。該用術語回答時必須用術語回答。如: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么?或:文章的某個句子說成另一個句子好不好?為什么?答題模式: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具體(形象、準確)地寫出了……(對象+效果),換了后就變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為該詞比另一詞的感情更強烈(或該詞比另一詞更切合對象的性格特征)。又如:某兩個或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答題模式: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xiàn)象到本質)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表達了……。再如: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答題模式:確認修辭手法+修辭本身的作用+結合句子語境――(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層層鋪開,逐步擴大,對點明主旨起強化作用等;強調了……(對象+特性)。(3)對比:強調了……,突出了……。(4)設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6)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就是這樣,具體文章具體分析。

三、“讀”與“練”相結合

對現(xiàn)代文的閱讀理解,“讀”是基礎,方法指導是關鍵,但“練”也必不可少。練應求精練,有選擇地練,科學地練,練出能力來,而不能搞題海戰(zhàn)術。訓練前,我們可以結合新《課標》對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具體要求,明確訓練的重點、難點,然后分解訓練,強化鞏固。具體步驟如下:

1.精心選材

我們在出題前要精心選材,選擇那些結構完整、層次清晰、文質兼美的文章來進行閱讀訓練。

2.注意“三度”:難度、梯度、力度

訓練時我們要注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還要注意講求實效,嚴格訓練,不搞題海戰(zhàn)術,不流于形式。

3.精要訓練

第8篇:深層閱讀論文范文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強化學生的語感訓練

激發(fā)興趣,這是閱讀的前提。在閱讀過程中,我們只有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才能讓學生去主動體驗。在這方面,教師的示范朗讀,是一個很好的途徑,通過教師的示范,學生感受到了作品的感情,從而產(chǎn)生了主動閱讀的欲望。我們還可以組織形式多樣的誦讀活動,如角色表演、配樂解說等,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

多元互動,將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的解讀。這里所說的互動,其實它是一種多元交流的活動。通過讀者與文本之間的互動,讀者相互之間的交流與探討,教師與學生間閱讀情感的交流,都有可能激活學生的已有認知,使他們與文本進行交流與對話,從而獲得對文本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感悟。

語感訓練,是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要通過語感實踐和語感分析,強化學生對文本的感悟,使學生領悟語言的精妙。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強化語言功底的訓練,要讓學生學會在不同的語境中,恰當運用語言文字的技巧。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文字,品讀作者在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思想情感。而要達到這樣的閱讀境界,就要求我們的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注重閱讀體驗,與文本進行有效的情感交流,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語感。

二、遵循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生活體驗,對文本也有著不同的解讀,也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認識學生間的思維差異,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設計一些具有開放性的問題,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拓展思維空間,從而讓閱讀思維更具創(chuàng)新性和發(fā)散性。同時,我們應把學生的生活世界當作重要的課程資源,結合學生原有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jīng)驗來進行閱讀教學,使學生在閱讀感悟中產(chǎn)生共鳴。

教師適時引領也是有效閱讀的一個重要因素。閱讀的效果有沒有達成預期目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引領。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對文本有他們自己獨特的感悟,他們對文本的解讀參差不齊。因此,我們要懂得傾聽,適時介入,相機拓展,通過關注學生在閱讀中不同的體驗,構建一個民主互動的閱讀交流平臺,讓每個學生都能從中汲取營養(yǎng)。

三、利用相關資源,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與文本相關的課程資源,讓學生貼近生活,體驗生活,從而感受文本中所蘊含的情感與價值觀。經(jīng)由文本回到生活,又由生活返回到文本。通過文本與生活的有效互動,可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教學中既要讓學生有所知,又要讓學生有所感悟,從而有效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以課文為基點,向課外拓展。是拓展學生閱讀視野的好方法。拓展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可以某篇課文為基點,向同類題材的作品拓展。如教學冰心的《紙船》,可將其與泰戈爾的《紙船》作對比閱讀。我們還可以節(jié)選的文章為基點,向全著作拓展。如教學《智取生辰綱》,可以有選擇地給學生介紹或讓學生閱讀《水滸》中的相關章節(jié)。如果以某位作家的作品為基點的話,我們也可以向該作家的系列作品拓展,從而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

以情感體驗為基點,向學生親歷的時空拓展。教師在教學中善于引入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素材性資源,可以賦予課文新的時代色彩和生命力。例如在《桃花源記》教學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可以向學生出示現(xiàn)代版的桃花源?,F(xiàn)代人的向往與陶淵明對桃花源的向往有什么不同。同樣是人間仙境,產(chǎn)生不同的感悟根源在哪兒等等。由此加深學生對文本更深層次的理解。

作品深厚的底蘊、豐富的內涵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課程資源。我們要利用這些資源,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文本的功效。在閱讀教學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內涵,加強課內外學習資源的有機融合,實現(xiàn)由課內到課外、由書本到生活的拓展與延伸。

參考文獻

[1]鄧方.建構主義與語文教育[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2(1):6―7.

第9篇:深層閱讀論文范文

【關鍵詞】閱讀理解;閱讀策略;答題技巧

英語閱讀理解試題是高考英語中的重頭戲,成為決定考生英語成績的一個重要題型。該題發(fā)揮了高考試題的選拔功能,具有良好的區(qū)分度。本文簡略探究了高考閱讀策略并對四大類題型中的具體運用即閱讀答題技巧做出分析。

一、閱讀策略

閱讀理解,讀為先,理解以讀為依托。閱讀短文應遵循由整體到細節(jié)的原則,相應采用速讀了解大意、細讀獲悉細節(jié)和復讀的方法找到最佳答案。具體則為:1先看題干,帶著問題讀文章2速讀全文,了解大意3詳讀細節(jié),理順思路與文章脈絡4邏輯推理,做好深層理解題5猜詞悟義,掃除閱讀攔路虎6巧用排除法答題,注意檢驗答案。

閱讀的目的是獲取信息,考試者必須在十分有限的時間內運用略讀、掃讀、跳讀等技巧快速閱讀。一般可先看問題和選項,迅速弄清題干的指向性和問題類型,劃出其中的關鍵詞,選項本身的設計會給予很多訊息,便于利用排除法,再看文章相結合做題,主要信息細讀,次要信息跳讀,提高準確率,節(jié)省時間。

搜尋關鍵詞、主題句(一般歸納法文章在段首,演繹法文章在段尾),不要過多留意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要側重于時空、順序、情節(jié)、人物、觀點。碰到生詞難句不能停頓太多時間,要側重了解前后大致訊息,詞不離段,段不離句,句不離文,猜詞題也需要前后兼顧推斷。

記敘文多以人物為中心,以時間或空間為線索;議論文則包含論點、論據(jù)、結論三大要素,說明文,則是對一個核心事物及其附屬功能的介紹。目前的試題,越發(fā)注重邏輯推理和對文章的深層理解,所以“推斷而出,二次加工”顯得尤為重要。

二、閱讀答題技巧

高考閱讀一般有四大類題型,主旨大意題、擬定標題、細節(jié)理解題、推理判斷題。

(一)主旨大意題。選擇主旨大意,首先從讀的載體本身出發(fā),運用文章結構識別法,議論文、科普文,都是總-分-分或者分-分-總。提建議類、廣告類的文章通常使用平行結構,新聞類通常使用倒金字塔結構。

文章中會出現(xiàn)主題句,因此可以采用主題句認定法。主題句會出現(xiàn)在段首、段尾,短文中間,或首尾呼應,甚至無主題句。此題第一步要鎖定主要中心詞和附屬次要中心詞,第二步,則要斟酌選項里一句話是否最大頻率的出現(xiàn)了多個腦海中尋找到的中心詞,即囊括越多中心詞,則越接近正確答案。

主旨大義題會出現(xiàn)干擾項,大大影響考生的判斷,此時我們要用排除法,要正確利用排除法遵循“全面,概括,貼切”的三原則去除干擾項。

(二)擬定標題。一般來說,標題的擬定方式和貫徹的原則是:標題左邊為話題(核心),右邊是按一定的語法濃縮為概括主題句句意或中心思想的詞組(控制性概念的詞),左右連接的原則是:不大不小具體法。

如果順向思維選擇不出合適的標題,則可逆行思維,采用假定標題寫作法,根據(jù)標題里的核心詞,大致確定一下文章的結構和內容,如果二者與閱讀短文基本相同,就可以判斷該項正確。

(三)細節(jié)理解題。做題高效的關鍵在于找到定位詞,定位詞必須是反復出現(xiàn)的,是實在具象的實意詞而非抽象概念詞。出題者的巧妙之處在于,題干中的定位詞往往是經(jīng)過同義改寫或者詞性結構轉化而來,這就需要一個“解碼尋親”的過程。

直接理解題,在原文中可以直接找到,屬于低層次題。隨著英語的改革,出題人將選項根據(jù)原文的語義句子進行句式或者意思上的替代或轉換。做題時,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1在問題中尋找線索定位詞,注意題干的名詞、動詞或形容詞等實義詞。2帶著線索詞閱讀文章,并鎖定線索詞的出處,結合上下文。3忠實于閱讀材料,切勿脫離原文,依賴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識作答。4注意識別指代詞語,近義詞等,關注該詞上下文。

(四)推理判斷題。推理判斷題屬于主觀題,是層次較高的設題,也是失分多的主要原因。推理判斷的根基來源于文章明示的客觀信息或內在的邏輯關系,因此,正確選項不能脫離原文和作者意圖,要在文章中尋找并確定可推論的依據(jù),即:已知部分-―推論的前提,從中推測出未知部分-―推理的結論。加入自己的主觀想法和想象推斷,是造成失分的主要原因。

基于文章的推理,是一個二次思維加工的過程,因此.巧用排除法“過濾原料”――如果某選項中的內容是閱讀材料的簡單重復,那它就不是推論,也就不是正確答案;如果某選項所表達的內容與經(jīng)驗相吻合,文中卻沒有涉及,那它屬于主觀臆斷的結論,也不是正確答案;如果某個選項表達的內容雖在文中提到,但很片面或很不完整,那也不是正確答案。

此外,巧用觀特殊詞法,文中的虛擬語氣和情態(tài)動詞(should,must,etc.)往往能流露出作者的弦外之音;注意作者在文章中的措辭,比如在形容詞前用了too,excessively,rather則常帶有否定的口氣;某些過渡詞(例如:however,but,on the contrary,what’s more)后面所表達的內容往往能反映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

三、結語

高考英語考試大綱反映出高考閱讀理解是對學生英語能力的綜合測試,而不局限于單詞,語法等單項的考察,隨著教育改革,命題風格出現(xiàn)巨大變化,更為新穎靈活,這就需要考生掌握科學的閱讀策略和答題技巧??忌矐诶碚撝笇?,運用于閱讀實踐中,才能在考試中提高成績。

參考文獻

[1] 梁紹珍.高考英語閱讀理解解題策略與技巧指導[J].西江教育論叢,2008年第3期.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