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教學 轉化 提高
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喊了多年就是減不下來,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許多家長不愿減,一些教師也不愿減。不愿減的心態(tài)是:擔心減負會降低質量和影響升學率。這其中一個根本問題是對課業(yè)負擔與教學質量的相關性的認識。隨著家長對教學質量期望值的不斷提高,學校和教師要生存和發(fā)展必須努力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延長學習時間,以打題海和疲勞戰(zhàn)術來提高質量。這是一條負擔重――學習壓力大――學習能力差――厭學甚至逃學――教學質量低,缺乏發(fā)展后勁的惡性循環(huán)之路。這是一種以犧牲學生健康和發(fā)展后勁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是不足取的。在其他老師的幫助下,我努力練好內功,尋求既減輕負擔又提高質量的有效途徑。
我認為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就學校內部來說也是一個綜合性問題,是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及教育效果諸因素的綜合反映形式,根源在于教育思想問題,要解決課業(yè)負擔過重必須從端正教育思想入手。端正教育思想,我著重解決了三個片面的認識:
一是片面的質量觀。即認為高負擔=高質量,從而通過布置超過學生承受極限的課外作業(yè)以此來提高質量。這種做法使學生整天埋于作業(yè)堆里,成了做作業(yè)的“機器”,既阻礙了學生思維的開發(fā)、學習能力和興趣特長的發(fā)展,又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是一種片面的質量觀。教學質量的實質應該是教育任務的全面完成和全體學生的全面提高。
提倡刻苦學習,是我國的優(yōu)良傳統。這些年不斷高喊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不利于少年兒童養(yǎng)成勤奮學習的好習慣;還有人擔心,減輕學生的過重負擔,會降低教學質量。有些老師總認為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加重學生課業(yè)負擔;反之,減輕了學生的過重課業(yè)負擔,就必然降低教學質量等等。
基于這種情況,我們全體教師認真學習了《通知》精神,并圍繞著:“減負的目的是什么?減負和勤奮學習的關系如何?怎樣才能作到減負提質?”等問題展開了學習和討論,通過學習和討論,形成了共識、我的體會如下:
1、加強學習,提高素質21世紀是個充滿機遇和挑戰(zhàn)的時代,要想適應這個時代的要求,我們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只有不斷學習、充電,才能提高自身素質。把教師的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培訓有機地融為一體,可促進教師持續(xù)發(fā)展,不斷提升教師素質。
我們教師要經常自問、自省,找出自己的優(yōu)點、缺點和生長點,確定現實狀況和未來發(fā)展目標;通過開展聽課評課,加強同伴互助和合作,注重教師之間以及在課程實施教學活動中交流對話與溝通,共同分享經驗和成功;教師每節(jié)課后寫課后筆記,找出不足之處,不斷總結和提高。
2、了解學生,尊重差異要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必須建立在了解其心理特征的基礎上。學生都有個性差異,作為教師,我們不能搞一刀切,我們提倡教師要善待每一個學生,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溫情和一片苦心,使他們心悅誠服地接受老師的教育,在這個方面我的具體作法是:
(1)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
給學生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既是減輕學生心理負擔,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途徑,也是促進良好師生關系形成的基礎。
(2)開展有益的課外活動。
組織有益的課外活動,讓學生身心得到必要的放松,是減輕學生心理壓力的有效途徑。
3、注重管理,講究效益減負不是手段,不是目的,“減負”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教師的自身素質,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一份快樂的心情,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
4、強化課堂教學結構改革,保證教學效益改革課堂教學結構,是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的前提,是進行素質教育的必要手段。我們提出向40分鐘要質量,制定了上好每節(jié)課的原則和要求,提出教學中要做到“六為”、“六突”?!傲鶠椤奔唇處煘橹鲗В詫W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方法為中介,能力為目標。
5、精心設計彈性作業(yè),保證學生足夠休息時間傳統的作業(yè)布置是一刀切的,其存在三種弊端:
(1)優(yōu)生“吃不飽”;
1、嚴格按照上級教育部門規(guī)定的課程開課,學校決不隨意增減課程,課時。
2、深化改革,向四十分鐘要質量。學校以“輕負擔、高質量”為目標,認真落實素質教育,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3、學校除了按照上級教育部門的要求開足課程外,嚴禁利用課余時間、節(jié)假日和寒署假組織學生大面積補課。
4、改革考試制度,學校取消中考??荚嚥捎每谠嚒⒐P試相結合,演算、操作相結保,全面衡量學生能力。學生成績不排隊。
5、嚴格控制比賽次數。學校不參加非教育部門組織的各項比賽。嚴格控制各級、各科組織競賽活動。
6、加強資料管理。學校嚴格控制各種資料的征訂,非教育部門規(guī)定訂購的資料,學校一律不準征訂。
關鍵詞: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 具體辦法 探究
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一直是一個十分沉重的話題,它不僅長期困擾和阻礙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化,而且嚴重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破壞了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因此,如何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就成了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
根據教育專家研究表明:“在課堂教學有效性一致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生課業(yè)負擔是成反比關系的。”也就是說,學生課業(yè)負擔越輕,學習效率越高;學生課業(yè)負擔越重,學習效率越低。由此可見,準確把握關鍵知識、重點知識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減輕課業(yè)負擔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每節(jié)課的內容都有它的重點和難點。如果把知識比喻成一張魚網,那么其中的關鍵知識就是這張網的綱,一般知識就是由一根根網線織成的目,即所謂“綱舉目張”。準確地掌握關鍵知識就如同為學生思維的網加入了重要的“綱”,可以說關鍵知識是構成學科知識體系的基石和重點。我們通過對學生加強重點知識的引領,就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關鍵知識理解得深透,對整個學科知識也就會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并有助于學生理清思路,更快速地構建起整個學科知識的框架。真正做到“減負不減效”,讓教學質量在“輕松無壓力,快樂我要學”的佳境中創(chuàng)造輝煌。在教學中,我對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的具體方法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究。
一、明確教育目標,從思想上杜絕“高負擔=高質量”
一般,我們所說的“課業(yè)負擔”是指學生在課業(yè)方面應當擔負的責任、履行的任務和承受的壓力,而現在所說的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實際上是指要減去超出學生所能承受的量或限度的那一部分,并不是放任學生不完成課業(yè)任務。在針對如何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而進行的一系列教學活動中,首先要明確教育目標。要想更好地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而不是盲目地加大學習量??傊?,在教學中要把握關鍵知識,提高學習效率,杜絕“高負擔=高質量”的片面質量觀。
二、整體感知,揣摩重點,概括要點,提取精要
讓抓不住重點的學生熟讀知識的整體脈絡并學會感知,從中理清思路,找出知識的重點。俗話說得好“濃縮的就是精華”。在學習中也同樣如此,重點往往就是知識的濃縮。如果學生通過對知識的整體感知仍沒有準確抓住應學習的重點,可引導他們注意文章的語言表達,通過體會一些重要的詞句來抓住學習的重點、知識的關鍵。
三、在教學中把握關鍵,減輕學習負擔
學生在學習時能準確地把握關鍵知識,就可以更快速地對知識進行理解記憶,不僅可以節(jié)省時間,還可以提高學習質量。同時,只要找到了知識的重點所在,學生對學習也就充滿自信,學習負擔自然就會減輕。
1.在關鍵知識處重點講解。
對關鍵知識著重講解,也可進行反復講解,通過這種方式加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學生掌握了關鍵知識,對其他知識的掌握也就會更加容易,更加快速。學習就會在學生的心里變得更加得心應手。心理壓力小了,課業(yè)負擔也自然會減輕。
2.在關鍵知識處進行提問。
提問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教師利用提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關鍵知識的認識和思考,更可以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增強學習的主動性。教師應努力讓學習在學生的心中成為一種樂趣,一種需要,而不是一種負擔。
四、在布置作業(yè)時把握關鍵知識,減少低效和無效勞動
研究發(fā)現,練習題量的多少并不是與學習成績成正比的。如果學生內心反感,無論做多少練習題都是無效的,如果作業(yè)中許多都是機械重復的知識,做多了學生反而會失去興趣,產生反感心理,影響他們正常掌握知識。
老師在布置練習題的時候,事先一定要認真考慮,抓住每一個重點知識來選擇需布置作業(yè)的內容與多少。使學生認真做,仔細體會,從作業(yè)中感受知識的樂趣,從而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
五、傳授學生系統學習的方法
古語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痹诮虒W中,教師不但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同時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學”,讓他們學會系統學習。
關鍵詞:減負提質 學習興趣 學習習慣
長期以來,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已成為教育的普遍問題。作為教師,我們應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各科學業(yè),激發(fā)學生終身學習的樂趣,使他們的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如何讓“輕負擔,高素質”這樣的“魚和熊掌”兼得呢?我認為如果我們教師把課上得有效又有趣,消除那些機械的、重復的、無效的勞動,就會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才能讓學生自由發(fā)展,同時達到整體素質的提高。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減輕學習負擔
人們在進行有趣味的活動時,往往就會負擔較少,雖然活動并不輕松;而開展一項沒有趣味的活動,多數會感到負擔,盡管這項活動并不勞累。如一些孩子玩游戲甚至通宵達旦,不能說眼不酸、手不痛、人不累,但是你聽到過孩子們感到玩游戲機是“負擔”嗎?有些東西,一旦喜好,“負擔”就沒有了。 同一門功課,不喜歡的學生會感到“負擔”,但是對喜歡這門課的學生來說,就不一定是“負擔”;同一門課程,某個教師上課可能會使學生感到“負擔”,如果換一位以“啟發(fā)式”上課的教師,就可能使學生反而感到是一種享受。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天真爛漫、活潑好動的孩子,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才會使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活動氛圍中,感受到學習是一件享受的事,這樣他們才會樂于學習,享受學習。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減輕學業(yè)負擔
教學實踐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個班級里的學生,老師布置相同的作業(yè)量,有的學生能完成得既快又好,有的學生卻既慢又差。究其原因,不難發(fā)現,前者大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感興趣,做作業(yè)時能抓緊時間,而后者則反之,由于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無形中給自己增加了負擔,即使老師布置很少的作業(yè),他們也會有過重負擔的表現。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習慣在小學低年級時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很難有多大的改進。年齡越小,習慣越容易建立,也越容易鞏固,不良的學習習慣被及時發(fā)現也易于糾正。年齡越大,不良習慣越積越多并穩(wěn)固定形時,既影響良好習慣的建立,又不易糾正。
如果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輕松快捷地學好知識,就有更多的時間將自己交給陽光、交給操場、交給藝術、交給科技、交給大自然。
三、改進教學方法,確保減負提質
1、改進教學方法。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的捷徑。減輕學生負擔,教師就要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充實自己。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與學生所花的時間是恒定的,即教師所花的時間多,學生可以少花時間。為了確保減輕學生的負擔,教師就必須多花時間。提高40分鐘的教學質量,合理布置作業(yè),想方設法提高教學技能。學生只有在課堂上學好,相應的作業(yè)時間也會減少,就會有更多的時間用于休閑和參加各種課外活動,才能感受到學習是有意義的、成長是愉快的。
2、改變教學觀念。
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合適教法,激發(fā)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促使他們以積極的態(tài)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動求索。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在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下,以盡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讓學生獲得最佳學習效果,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減輕學習負擔。
四、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實現減負提質
在充滿活力的育人空間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讓每個學生健康成長。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鼓勵他們積極進取,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動力。
1、 學習心理教育。
圍繞構成學習積極性的有效因素,努力尋找造成學生負
擔重的內在原因,組織學生開展學習目的性教育,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的心理品質,樹立精神支柱,努力克服惰性心理,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及時疏導已形成的消極情緒,解除精神壓力,鼓勵學生發(fā)展多方面的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2、 社會生活心理教育。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擴大學生交往面。在交往中獲得啟示和力量,以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使個性化和社會化得到和諧協調,預防學生心理偏差的產生,能以良好的心理品質,經受各種困難和挫折,并能隨時主動地應用心理自我調節(jié)的方法及時解除自己的焦慮與困惑,達到心理平衡以保持樂觀的心境,達到減輕心理壓力,促進心理健康,激發(fā)他們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增強學習的動力。
“輕負擔、高素質”是我們教育的美好愿望,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愉快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習便不是負擔,這樣才能真正減負, 還學生快樂的童年。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國家教育部.2010-2020年.
[2] 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教學月刊.小學版.2009.
這種做法落得“出力不討好”,被學生厭惡,被家長投訴。是什么原因驅使教師要給學生安排過多作業(yè)呢?筆者以為,是教師專業(yè)自信的缺失。他們對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否保證學生學習質量沒有把握,于是,就試圖通過學生多做作業(yè)來提高成績。殊不知,其做法卻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教師的專業(yè)自信是建立在專業(yè)知識基礎之上的。教師的專業(yè)知識由三方面組成,即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教師的本體性知識是指教師所具有的特定的學科知識;條件性知識是指教育學、心理學和教法等相關的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識;實踐性知識是指教師在面臨實現有目的的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景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有人把這三方面知識形象地做了比喻:教師的本體性知識就好比“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身要有一桶水”中的“水”;條件性知識好比“怎么倒水”;實踐性知識就是倒水過程中的經驗。教師專業(yè)知識的不足,導致了他們專業(yè)自信的缺乏。但比較而言,許多教師更為缺乏的是條件性知識,他們以為學生作業(yè)做得越多,越能提高成績,就是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識不夠,以致違背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兒童成長規(guī)律。
學生負擔過重主要原因是過多重復、機械性的練習所致,“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徑,只有通過“練”,學生學得的知識才能鞏固,才能把知識轉化為技能。但練習不是機械重復,它應該是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活動?,F實中一部分教師缺乏對“練習”的正確理解,如有教師把課后所有的練習不加選擇地布置給學生,且課堂上做回家還要做;有教師把考過的試卷讓學生再抄一遍(改錯是必要的,但往往考98分、100分,也照抄不誤);有教師在讓學生抄寫生字生詞時寫10遍、20遍,如果寫錯,再罰寫50遍至100遍……如此做法,名曰加強“練習”,實則極大地加重了學生負擔,甚至在損傷或摧毀學生稚嫩的心靈。
是不是重復的次數越多效果越好呢?有實驗表明,第二次重復學習比第一次的學習記憶效果提高18%,第三次提高9.5%,到了第四次,就不再提高了。還有實驗表明,如數學習題是全部讓學生做效果好,選擇部分做好?是教師選擇好,學生自選好?答案是學生自選效果最好。正如托爾斯泰所說,“重要的不是知識的數量而是知識的質量”。對于練習,教師要精心設計和選擇,讓學生做“有意義”的練習,這樣既減少了無意義的消耗,又達到了練習的目的。魏書生的做法:不留課外作業(yè),自己不批作文,不改作業(yè),學生自學后的課文不再補上。既解放了學生也解放了自己,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看書學習或根據自身的愛好發(fā)展特長;教師也有富余時間充實專業(yè)知識和了解研究學生。魏書生的教學實踐是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也輕松。
魏書生的“輕松”就是建立在在他充分的專業(yè)自信基礎之上。他的專業(yè)自信從那里來?一是讀書。魏書生愛書、讀書和作書,雖然他不是科班出身,卻結合工作需要自學了蘇霍姆林斯基、夸美紐斯、凱洛夫、贊可夫、羅素、皮亞杰、、陶行知等中外教育家的著作,學習使他豐富了自我成長的知識寶庫,豐滿了自我發(fā)展的羽翼,奠定了牢固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基礎。二是研究。他研究教書,創(chuàng)立了語文課堂教學“六步教學法”,教給學生若干種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他研究育人,構建了豐富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培養(yǎng)了學生自我教育能力。他研究管理,創(chuàng)立了科學民主的學校管理、班級管理模式。他研究人生,構建了一整套享受人生快樂的學說。
因此,解決學生負擔過重的根本途徑就是幫助教師建立專業(yè)自信。充分的專業(yè)自信來自于牢固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提升專業(yè)知識的途徑別無他法,只有兩個字:“學習”。
第一,本體性知識的學習。教師的本體性知識主要在大學讀書時習得。幾年以后,大學期間學到的那點知識,差不多已經過時。如果我們繼續(xù)抱殘守缺,不注重學習,不接受新事物,不用最新出現的知識、技術武裝自己,一味吃老本,早晚會面臨知識“赤字”和“本領恐慌”;那“一桶水”,就會明顯偏少或者“水質”偏差。怎樣不斷進行“本體性知識”的補充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們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如果一個教師在他剛參加教育工作的頭幾年里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兒童的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yōu)?0:1,30:1,50:1。這一切都歸功于讀書。
第二,條件性知識的學習。這是許多教師重點要補的課。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不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在教育工作中就會像在黑暗中走路一樣。教師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在教育這項復雜而又有規(guī)律的科學面前,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導,靠盲目辛苦,“時間加汗水”是不可能達到目的的。教師不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更應懂得“怎樣教”、怎樣才能“教得好”。教師只有懂得了教育規(guī)律,了解學生心理特點,運用科學的方法,才能有效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增強其預見性和科學性,克服盲目性。沒有教育理論的指導,就如同“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暗诙渭庸ぁ?、“回爐處理”是教育工作最大的忌諱,而造成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的原因其實就是“第二次加工”或“回爐處理”。李吉林老師畢業(yè)于師范學校,并且是高材生,但她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仍如饑似渴地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做了大量的讀書筆記和卡片。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刻苦學習古代文論的經典,從“意境說”中敏銳地發(fā)現兒童教育所需的“真、美、情、思”,創(chuàng)造性地用于小學教育中,極大地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愿望,促進了學生主動、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在理論的指導下,在她的課堂上,每個學生都是那樣的欣喜、興奮,在美的活潑生動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情境中,他們感受、體驗、表達,語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自由、充分的發(fā)展。
第三,實踐性知識的學習。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主要知識基礎,在教師的工作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實踐性知識的學習,要求教師在不斷回顧教學行為和經驗時(教學前后都可以進行)反思:“我的教學有哪些成功之處和失敗之處,原因何在?”“哪些經驗可以與教育理論互相印證,那些理論與實踐經驗不一致?”“有效教學的前提是什么?”“我的困惑在哪里?”……注重反思與總結,是中外教育大師走的一條可行之路。陶行知、于漪、魏書生、蘇霍姆林斯基等中外教育家就是范例。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窄的經驗,至多只能成為膚淺的知識。為此,他提出“經驗+反思=成長”的公式。教師反思的方式主要是寫教后記。教后記是教師依據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策略,對課堂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學流程、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與方式、教學氛圍與效果等方面,進行反思和總結,是教師教學的再備課。實踐性知識是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學智慧的凝結。
“減負”不是減質量,減效率,它必須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前提,遠離了質量和效率來奢談減輕負擔,就會造成手段和目的的錯亂,必須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要從“應試教育”的誤區(qū)中走出來,還要轉變教育觀念,摒棄傳統的陳舊的教法,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運用教育教學規(guī)律指導教學,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育學、心理學等基本理論并把它們應用于實踐。因此,教師要不斷地更新知識,加強進修,提高業(yè)務水平,用真才實學去教育學生,使學生被教師的才干所吸引,心悅誠服地跟教師學。
要關注每一位學生,使每位學生都動起來?!巴瑢W互助”教學策略是以同桌或前后桌兩人或四人為一個學習小組,所謂“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在某學科上學習優(yōu)秀的當“小教師”,該學科上學習較弱的當“學友”,課堂上通過學生幫學生、學生教學生,最終實現師友共進,合作雙贏?!昂椭C互助”課堂上的師友互助學習,讓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和心理出發(fā)去教學生,更能將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心得傳授給自己的學習伙伴,充分彰顯了合作精神的巨大魅力?;ブ粌H是學習上的共享共贏,更重要的是個性的互補和人格的相互影響,極大地增加了學生表達交流、思維碰撞、展示鍛煉的機會,提高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更加自信。學生從以個體學習為主轉向以互助學習為主,“以講為主”的課堂被“以學為主”的課堂所取代,課堂不再是教師講授表演的舞臺,而是學生互助學習、研究、交流的場所,教師的“講堂”真正變成了學生的“學堂”,“教室”真正變成了“學室”。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學生的邊緣化,預防兩級分化,生生、師生之間的關系會更和諧。這樣,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愛學習”,而且促進了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會學習”。
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去,在教學中要注意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不斷設置學生認知過程中的思維“沖突”,引導學生借助教材親自去探索,主動地發(fā)現和認識新知識,從而達到理解并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的目的。要充分相信學生,不要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充分相信學生就是要堅信學生潛力無窮。在教學過程中力求做到,學生能夠完成的事讓學生自己做,學生不能夠完成的事設置臺階指導幫助學生自己做。如果教師講課只顧自己講得津津有味,不顧來自于學生一方的反饋信息,教師與學生的思維不能同步,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毫無思考理解的余地,那么,這樣的教學為,不是學生聽不懂,便是強壓學生學習。
——小學生減負調研報告
按照區(qū)教育局“不忘初心”主題教育要求,結合學校實際,在十月初我對學校減負情況進行了調研。
一、調查目的與意義
減輕小學生學習負擔一直是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但我國小學生的“減負”成效卻不明顯?!皽p負”問題歷來都是教育教學改革中的熱點與難點,其現狀和發(fā)展關乎著小學生群體的切身利益。
二、調查方法與對象
(一) 調查方法:觀察法、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
1.深入到一學年,調研零起點教學情況。主要是通過聽課、看教案、看進度、看學生作業(yè),檢查老師是否尊重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零起點教學。
2.每學年抽取一個班檢查學生作業(yè),調研各班作業(yè)量、難易程度和老師批改情況。
3.召開學生和家長座談會,了解學生課外興趣班、課內作業(yè)情況。
4.隨機聽課,了解課堂改革情況。
5.發(fā)放調查問卷,了解減負情況。
(二)調查對象:學生、老師、家長
三、調查結果
(一)作業(yè)方面
1.由于各種原因,小學低年級仍布置有課外書面作業(yè)。
2.學生的作業(yè)均以書面作業(yè)為主,少有實踐性的作業(yè)。
3.部分教師和學生對教輔資料和作業(yè)比較依賴,但作業(yè)又缺少針對性和層次性。
(二)評價問題。
對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考試成績占了較大的比重。
對學生的評價,課堂教師語言不夠豐富,針對性不強。
(三)觀念問題。
家長的觀念。就減負工作而言,家長、老師、學校之間都存在較大差異,特別是家長的觀念急需轉變。
教師的觀念。有的老師既是老師也是家長,由于攀比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依然存在有應試方面的陳舊觀念。
課改問題。
落實問題。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改是否落實決定著素質教育的成敗。我們的課程改革,大多停留在表面,在落實的問題上還需要努力。
信心問題。我們也在嘗試著落實課程改革,但由于較多老師對課改沒有信心,擔心課改影響學生成績,對課改投入的精力遠遠不及抓學生的考試分數。
四、對策與建議
1.建立課業(yè)負擔控制制度。
建立學生課業(yè)負擔控制制度。根據“十項規(guī)定”要求,從課程計劃、在校時間、違規(guī)補課、布置作業(yè)、課外活動、考試、教輔、競賽、評價等方面制定學生課業(yè)負擔控制制度。
建立學生課業(yè)負擔公示制度。在學校顯著位置公示課程安排、作息時間、學生作業(yè)量、課外活動時間、教輔資料的使用等,接受社會監(jiān)督。同時,向家長發(fā)放《學生減負提質告家長書》。
2.改革學生學業(yè)評價制度。
語數學科的評價。一至六年級只組織期末考試,由學校組織命題和實施。
非語數學科評價。根據學科性質,由任教學科組或年級組組織考查,考查可以安排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之中,也可以在學期本進行,主要考查學生實踐能力。
學生特長的評價。學校建立學生特長展示和評價方案,通過提供展示的平臺,如組織比賽活動、學生風采展示等將學生特長評價融入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之中。
習慣養(yǎng)成的評價。由紅領巾監(jiān)督崗和學生校長助理,根據學生一日常規(guī)要求進行量化,結合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家長評價等,來給學生習慣養(yǎng)成評定等級。
3.改革教師考核制度。
改革班主任評價制度。針對現行評價制度存在的問題,加大學生習慣養(yǎng)成方面的評價力度。
增設學生家長滿意獎。每學期至少了解各班50%以上的學生家長對學科教師、班主任等方面工作的滿意度,并納入考核。
增設家校聯系獎。通過建立制度,要求班主任或語數教師每學期至少和學生家長聯系一次或家訪一次。以此了解學生課業(yè)負擔等方面的情況,做好與家長的交流與溝通工作,以打造家校共同體,形成減負的共識和合力。
減少考試分數在教師評價中的比重。
1. 熟讀教材
熟練掌握教材,是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的前提。它要求教師本身對教材要有個消化、選取、壓縮、吸收、熟悉的過程。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將這個過程分為“三步”:第一步:“讀”。通讀教材包括輔助文、材料、插圖等,對知識形成初步印象。其次細讀,對教材認真圈點、勾劃、標記,特別注意有“核心”、“本質”、“特征”、“基礎”、“前提”、“根本”、“標志”等詞的內容,分出一般與重點、識記與理解、掌握與運用的知識點。再精讀,抽出重點內容細細體味,進一步把教材由厚變薄,由薄變熟,由熟變精,牢固儲存在大腦之中。第二步:“研”。主要研究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與學法、知識的聯系、教學過程的聯系、課堂練習的設計等,構筑起整體知識結構。第三步:“備”。在前兩步的基礎上,梳理知識,完善教案,把重點放在疑難點上,并充分考慮讓學生如何掌握及應用。實現了這三步,不但能夠減輕學生學習教材的負擔,而且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
2. 精講精練
精講精練,是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的關鍵。精讀,一方面搞好“四點”:一是講透重點。這是突出教材的中心所在,要舍得動腦筋、花時間,集中力量講深講透。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犯罪的特征”時,不光講清“是什么”,還著力分析“為什么”。二是突破難點。難點就是教材中抽象、難以理解掌握的知識點,它常常也是要求學生掌握的重點,像“勞動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就屬這類。在講授時,首先給學生一個總印象:我國公民在勞動方面的權利和義務,好比一個連體嬰兒,不可分割。接著進行分析:父母積累財產讓兒女享受,這是兒女在享受繼承權。那么,國家根據經濟發(fā)展情況,通過各種途徑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提高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這是公民在享受勞動權。兒女給父母錢物、精神安慰,這是兒女在盡贍養(yǎng)義務。那么,勞動者通過自己辛勤勞動,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這是勞動者在履行勞動的義務。通過打比方、作陪襯、就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通俗化、形象化了,學生自然輕松地渡過了難關。三是結合熱點。熱點教學是思想品德課時代性特征的體現。比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yè)和選擇職業(yè)的權利”時,結合目前招工、接收、留用、就業(yè)等用人體制的改革,組織學生開展了“要享受好這一權利,我現在該怎么做”的討論。學生經過激烈的討論認為:成才,才有出路,才是出路。四是啟動思考點。這一步充分設置障礙,使學生產生疑點,積極思考為什么。學會假設,學會判斷,學會述理。另一方面,用活“五不”:學生自己能弄懂的,教師不教;學生自己能獲取的,教師不送;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教師不教;學生自己能想到的,教師不導;學生自己能得出的,教師不傳。這樣,把課堂變成“劇場”,讓學生充分“演出”、“亮相”。
精練,形式上采取“看”、“做”結合。把握得準的只“看”,過目就行;模糊、含混、易錯、沒掌握的必須“做”,以求清楚明白,動腦、動手、動口、心到、神到相得益彰。內容上突出“實”、“新”、“活”。練基礎,講究“實在”;練題型,重在“新穎”;練答題,主張“靈活”,綜合體現能力、技巧、速度。要求自己重視自己,即自己構思,自己設計,自己去做。
3. 分析典型
分析典型問題,是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過程的訣竅。典型問題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對它分析得精、深、透、全,一定能產生舉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學生學習“財產所有權”和“繼承權”時,筆者選用了這樣一個材料:王麗和妹妹因父親留下的遺產處理不當,經常發(fā)生口角,兄妹的關系疏遠。哥哥認為,按習慣兒子是惟一繼承人,何況父親臨死前有口頭遺囑。妹妹認為,我對父親盡了贍養(yǎng)義務,也有權繼承遺產。而王麗又與鄰居李某因兩間宅基的空地發(fā)生爭吵,雙方均認為空地該自己所有。王麗妹妹又完全維護其哥說法。假如你是“法官”,該如何裁決這個問題?“法官”們根據案例,展開了討論、分析、推敲,找出了裁決該問題的法律依據:遺產、遺產內容、繼承人范圍、繼承順序、遺產分配原則、遺囑、遺囑方式、遺囑的法定條件、權利與義務的一致性、財產所有權及其內容、國有土地的權屬等,解決了清官難斷的事情,而最大的收獲還在于掌握了解決典型問題的鑰匙,逐步培養(yǎng)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 講求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