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核心素養(yǎng)在語文教學的運用范文

核心素養(yǎng)在語文教學的運用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核心素養(yǎng)在語文教學的運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核心素養(yǎng)在語文教學的運用

第1篇:核心素養(yǎng)在語文教學的運用范文

《課程標準》提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是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的內涵更加豐富,使對漢語更高層次的把握。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應該成為語文課教改創(chuàng)新的核心理念。語文素養(yǎng)從內涵上高于語文能力和語文素質,語文素養(yǎng)包括三個層次:

1.1技藝和能力是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的前提

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能忽略能力的培養(yǎng),而片面追求文化修養(yǎng),必須從學習漢語基本技能入手,構建語文素養(yǎng)的堅實基礎。技能培養(yǎng)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掌握基本單詞和語法的技藝,另一個是組詞造句、構思文章的能力。

1.2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是語文素養(yǎng)的基礎

掌握了技能工具,下一步就是培養(yǎng)小學生運用漢語工具表達高尚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熱情。這就要求在范文欣賞、課上討論中,滲透出對高尚價值觀的贊美,潛移默化地進行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同時在評判學生作業(yè)的過程中,在評分標準上對達到要求的同學給予高分的激勵。例如對給予描述孝敬老人、幫助同學的論文給予高分,對反映負能量的論文給予批評。

1.3思維品質和審美情趣是語文素養(yǎng)的歸宿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漢語的學習必定以提升思維品質和審美情趣為最終目的。在這一層次上,語文教學成為傳播高尚思維和審美情趣的平臺。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講好手上的教材,而且要不斷提升自身修養(yǎng),大量閱讀漢語名著、提升寫作水平,以自身為示范效應,潛移默化中影響、感化學生。

2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2.1對“工具性”的把握

工具的屬性是語文教學完成的基本任務和技能,語文的工具性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首先,語文是思想表達的工具。這要求教學從零開始培養(yǎng)學生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思維和情感,這樣的訓練要求表達準確、清晰。其次,語文是人際交往的工具。這要求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對漢語的表達,不能完全“任性”表達自己的意思,需要注意尊敬對方,并且根據(jù)對方的特點改變自己的表達方式。

2.2對“人文性”的把握

事實上自建國以來,我國長期以來把小學語文的核心“人文性”排斥在語文教學之外。在1956年小學語文大綱中提出:“(小學語文是)以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兒童的強有力工具?!?;1980年大綱強調“思想政治教育和語文知識教學的辯證統(tǒng)一”;1986、1988、1992年大綱仍然強調“思想教育”的重要性。2001年的《課程標準》首次提出了“人文性”,構建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是新時期教改的鮮明特征,也是我國對小學語文教學定位的巨大突破。這無疑使得小學語文教學的性質從用于傳播意識形態(tài)思想,轉而關注人性本身。對人文性的把握,要求語文教學對學生的思想情感、審美情趣、人生態(tài)度、個性品質施加積極影響,通過語文課學習提升人文素養(yǎng)。

2.3兩者的統(tǒng)一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要求把學習語言、培養(yǎng)語言能力和人文熏陶統(tǒng)一起來,不能片面強調一方而忽略另一方。首先,人文教育必須是在語言學習和應用中獲得的。這要求避免片面強調人文性,避免過度去挖掘人文元素,把課堂大量時間去討論人文內容的感悟,而忽略了語文技能和語文工具本身。脫離語文工具性,語文就會被人文性“掏空”。其次,語言工具技能訓練必須反映人文的需求。脫離了人文的語言工具,必然陷入言之無物或者語文工具意識形態(tài)化的境地。

3語文實踐要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

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性的提出,無疑對小學語文教育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課程標準》中提出了“語文實踐”的概念。和以前大綱中的“語文訓練”、“課外活動”相比,語文實踐對教學方法要求轉變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模式當中。

3.1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模式的必然性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定位,強調提高語文能力不斷去訓練,強調語文的工具性,強調語文傳播意識形態(tài)。這些都使得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必定是以教師為主、以“教學”為主,要求學生達到某種外在的標準。在這種模式下,學生成了語文教學的“附屬物”。新時期教學改革強調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性,這樣的指導思想下,必然使小學語文教學過渡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模式。只有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實踐”式的教學模式,才能達到新時期下的教學目的。

3.2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模式的具體含義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要求小學語文教學的重心從老師轉換為學生。首先,在重視理論學習的同時,更重視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實踐。比如加大寫作的學習力度,組織學生評判作業(yè)。再比如,讓同學之間以互動的方式掌握語文技能。其次,在重視授課質量的同時,更重視學生掌握的程度。講得好不好,往往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評判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jù),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更應該重視對學生掌握情況的評判。最后,在重視對小學生輸入知識的同時,更重視學生內化于心的掌握。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性的教學目標,都要求不僅要考察學生掌握了多少技能,掌握了多少答題技巧,更主要地是要考察在小學生內心中,人文性的提升和綜合語文素質的提高。

4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進入到新世紀以來,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廣泛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之中。多媒體應用對于新時期語文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4.1多媒體教學形式更加生動活潑

多媒體教學極大地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起到了豐富課堂、活躍課堂、激活學生思維、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的目的。首先多媒體教學可以用多種手段塑造語文的意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其次多媒體教學可以開啟學生智慧思維,培養(yǎng)語文實踐能力;最后,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很好地擴充語文知識面。

4.2多媒體教學有利于語文課的人文性的提升

多媒體教學信息量更大、內容更豐富而且動態(tài)直觀,對于人文性的表達提供了豐富和有力的手段和技術支持。大信息量能夠“立體化”地承載“多維度”內容,能有效地把“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展現(xiàn),并利于學生綜合把握和學習。

4.3多媒體教學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2篇:核心素養(yǎng)在語文教學的運用范文

執(zhí)行主持簡介:胡根林,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博士,上海市浦東教育發(fā)展研究院副研究員

自2012年11月,《語言文字報》推出“真語文”大討論,并聯(lián)合全國14省市32?!毒埤埿浴?,到2013年末《語文建設》雜志和《語言文字報》聯(lián)合推出為期一年的全國“真語文”系列活動,已有不少語文教師、專家學者、教研人員參與到“真語文”大討論的活動中。

大討論發(fā)起人王旭明說:語文教學有很多流派,詩意語文、青春語文、創(chuàng)造語文等等,無論是什么流派,只要真正接近語文教學本質的、真正回歸語文教學原點的,就是“真”語文課。①他還說“什么是本真語文教學?真需要一個大討論。我認為包括教學思想、教學形態(tài)、教學語言、教學效果等等方面,都值得研究”。他提出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三個方面要體現(xiàn)出“真”即:“真講、真學、真評”。②與此同時出臺的《聚龍宣言》倡導真語文教學風格:“教師要真講、學生要真學、評價者要真評,在本真語文的旗幟下,教真語文、教實語文、教好語文。”

此次“真語文”大討論具有“理念先行”“面向實踐”“注重實效”的特點,參與者除了語文教育專家之外,領導講話、學術論壇、課例示范等形式豐富。從一年來的討論看,參與的語文名師、專家學者、一線教師等對“真、實、好”的理解上并沒有達成一定共識。不過,我們卻可以從2013年度《語文建設》刊登的三篇文章中一窺“真語文”的內涵和討論進展。

一、“真語文”的特質

【評析文章】韓雪屏:《真語文的標志:堅守語文課程的特質》,原載于《語文建設》2013年第9期。

【原文提要】求真務實的語文課,必須堅守語文課程的特質,即“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語文課程的特質首先是與語用學科有著天然契合的,因為“語用學研究在不同語境中話語意義的恰當?shù)乇磉_和準確地理解,尋找并確立使話語意義得以恰當?shù)乇磉_和準確地理解的基本原則和準則”。其次,語文課程的特質還與它呈現(xiàn)的方式密切相關,即通過語文課程教科書的選文呈現(xiàn)。再次,語文課程的特質是與學生學習它的特殊狀態(tài)相關聯(lián)的,這種特殊表現(xiàn)在教師是在教授學生用新的方式去做已經(jīng)會做的事情。

(一)語用性:語文學科的重要特質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據(jù)統(tǒng)計,2011版新課標共出現(xiàn)13處“語言文字運用”或“運用語言文字”或“運用語文”或“語文運用”。由此可見,語用對語文課程的重要性已經(jīng)得到大家認可。

李海林曾經(jīng)明確提出“語用學實際上是語文學的原理學科”③。他還認為:語文課程與教學要以“語用能力”為“一元化的目的論”④。韓雪屏教授在《審理我國百年語文課程的語用知識》一文中曾經(jīng)比較詳細地梳理了語文課程與語文教學百年歷史中存在的語用知識體系。目前研究者基本認同:系列化的動態(tài)語用知識是引領和指導學生言語實踐活動的主要知識。

韓先生在這篇文章中指出:從運用語言的角度強調語文課程的實踐特性,以及用相關知識來引導學生的語用實踐,是我國語文課程教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語用學和語文教學的結合并不成熟,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語用知識及其有效運用存在著大量缺失與錯位的現(xiàn)象。

基于此,作者也提出了一些很有價值的問題即:怎樣經(jīng)由說和寫恰當?shù)乇磉_自己的意義?怎樣經(jīng)由聽和讀準確地理解他人表達的意義?聽說讀寫言語實踐有哪些應當遵循的行為原則和準則?解決了這些問題,也就能夠開發(fā)和構建語文課程內容。語文學科是基礎學科,透過語文課程特定的思維規(guī)則或方式,使學生通過學習語文,從而獲得高級認知能力,發(fā)現(xiàn)真善美。因此,要想實現(xiàn)“真語文”教學,先要做到與語用學的結合。具體如何結合,作者并沒有深入闡釋,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語用性應當是“真語文”的特質之一。

(二)選文呈現(xiàn):是語文課程的另一特質

作者認為:教語文就是教課文,這是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方面,也是語文課程的另一個特質。語文教材的主體是選文,而這些文章又是落實課程標準、承載課程內容的載體。從教學要求來看,教材只是教學的素材,它只有通過教師的教學實踐才能轉化為現(xiàn)實的教學內容。教師通過選文來呈現(xiàn)語文知識、語文技能以及語文素養(yǎng)的教學,然而每篇選文都是作者自己的觀察、體驗、思考和解釋世界的獨特方式,也是作者個人的言語表達風格。選文是由詞、句、段、篇不同語言單位組合起來的層級性整體對象。依據(jù)王榮生的選文分類法,將其分為四類,即定篇、例文、樣本、用件。這些分法有助于教師在教學中選擇較有代表性的典型篇章,通過對這些選文的教學,為學生提供感性、智性、審美等多種思維方式及用語方式。正因為語文課程的這種呈現(xiàn)特質,使得作為教學的語文在動態(tài)生成中,能夠逐步引導學生把思維轉化成思想產(chǎn)品――認識性、表現(xiàn)性、指導性、創(chuàng)造性產(chǎn)品。

(三)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特殊狀態(tài)

語文課程的學習是母語教育。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特殊性就在于他們進入小學一年級之前“用母語交際的能力早已達到相當?shù)乃?,他已?jīng)懂得自己能用母語做些什么和不能夠做什么,對于母語的作用何在,至少也了解一部分(哈利迪,1969)。根據(jù)這一觀點,語言教師所做的不過是教授學生一種新的方式來做他已經(jīng)會做的事情。因此,他其實是在試圖或多或少擴大學生原有的語言行為手段,亦即擴大學生原有的一套四位規(guī)則或思維方式⑤”。正因為這種特殊狀態(tài),決定了教師應該教給學生怎樣的語文知識、培養(yǎng)學生何種語文技能及語文素養(yǎng)。韓雪屏教授提出語文課程的這種特質,是語文課程獨有的,也是在開發(fā)和構建語文課程與教學內容時應該引起研究者和教師注意的。在教師日常教學和研究視野中,如果考慮到學生的這種特殊學習狀態(tài),求真務實,那就是“真語文”。

二、“真語文”的品質

【評析文章】王尚文:《語文課程和語文品質》,原載于《語文建設》2013年第10期。

【原文提要】設置語文課程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語文能力。在對語文程度定義、評價標準拿捏不準的情況下,可以提出“語文品質”的概念。品質,是一種客觀存在,是可以衡量的。比如語言作品,口頭語言作品是延伸于時間中的一條線,書面語言作品是延伸于空間中的一條線,正因為它們是客觀對象,就可以從內容品質和語言表達品質進行審視,也即表層和深層兩個角度合起來衡量其語文品質。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感悟課文美好的語文品質,進而探究其生成的緣由,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技能、語文素養(yǎng)。語文課程必須致力于提升語文品質,否則,就不是“真語文”。

【論文評議】

語文品質是語文課程層面的概念,從語文品質出發(fā),實際上探討的是語文的“工具性”。作為“工具”的語文,其研究對象又是“語言”,這與王尚文倡導的“語文教學新的路標是語感中心說”⑥相切合,他提出語感不僅是把人和語言聯(lián)結起來的紐帶,也是人之為人的基本特征。語感所感的對象是“言語”,語文品質的主要評價對象是語言作品。語感和語文品質之間的聯(lián)系在于兩者的對象是一致的,語感是個體的人與言語世界的直接聯(lián)系,語文品質是根據(jù)人對語言作品的客觀實在感覺進行衡量的。

以教材文本的品質延伸到語文品質的高下優(yōu)劣,進而探討“真語文”的品質,是直觀形象且客觀的。主要從兩個角度衡量,一是從教學文本的表層,著眼于字、詞、句、段落之間以及文本整體之間的內部聯(lián)系,是否能夠讓人看明白,是否合理有邏輯等,衡量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內容;二是從語言作品的深層入手,用文論來說,就是要著眼于作品的言(語言層或形式層)、象(形象層或再現(xiàn)層)、意(意蘊層或表現(xiàn)層)三個方面,考察文章的遣詞造句和謀篇布局,寫作的目的和意圖以及作者的深層意蘊。作者對于語文品質表層和深層的標準、以及這些標準之間的復雜關系問題,沒有做具體詳細研究。但提出兩點建議:一是考察語文品質表層的標準具有確定性,標準是清晰明白的,無法通融;二是對中小學生來說,培養(yǎng)其遣詞造句的能力,是好語文課的基本內容,也是語文品質深層衡量的核心內容。

當下,漢語使用混亂問題,引起了多數(shù)學者的思考。作者認為,最普遍的現(xiàn)象在于公眾遣詞造句中文字使用不當。推及到語文課程,作者認為教師對“文從字順”的教學目標不夠重視,雖然語文教育極其重視文本,但看重的卻是文本的內容、意思,忽略了對學生遣詞造句能力的培養(yǎng),遣詞造句能力恰恰是學生實際生活中最需要的。這種觀點與福建省寧德市教師進修學院陳成龍的《真語文是“真知’“真教’“真學’的融合》中的觀點不謀而合。按照王榮生的觀點,真知還有一個內涵:教學內容要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這正是評價一堂課最高最硬性的標準。⑦語文教學必須致力于對語文品質的提升,因為教師對語文課程中語文品質的不夠重視或者忽略,使語文課變了味道,使得語文教學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就引起了“真假語文”之論?!罢嬲Z文”的品質事實上就是上語文課兩眼要盯住課文的語文品質,具體說來就是解決類似遣詞造句的問題。比如說解決《荷花淀》中“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這一句中的“句號”是否能改成“逗號”這樣的問題,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那就是教了真語文、實語文、好語文。

三、“真語文”的標準

【評析文章】黃厚江:《把語文課上成語文課》,原載于《語文建設》2013年第5期。

【原文提要】改變語文教學方式是當務之急,改變語文教學方式就是要“把語文課上成語文課”。針對語文教學嚴重的異化現(xiàn)象,始終旗幟鮮明地倡導和實踐本色語文教學,其最核心的主張便是“把語文課上成語文課,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鞍颜Z文課上成語文課”內涵包含三個方面即“以語言為核心,以語文活動為主體,以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為目的”,這也正是作者對真語文的理解,也是評價“真語文”的標準。

如果說,前兩篇文章闡釋的是什么是“真語文”,即“真語文”的內涵,那么黃厚江老師的文章,就是在講“真語文”標準與教學原則。在作者看來,“本色語文”與“本真語文”在內涵上是一致的。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把其一直提倡的本色語文嫁接到了“真語文”上。在對本色語文的三大基本內涵進行闡述時,作者提到:本色語文,很主要的一點就是“本真”,“本真”就是教師要按照語文的規(guī)律教語文,學生按照語文的規(guī)律學語文。而什么是語文規(guī)律,作者在其《本色語文》(載于《江蘇教育?中學教學》,2013.1)文章中說到:這個規(guī)律包括了語文課程的規(guī)律、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等豐富內涵。本色語文的本色課堂核心理念之一是“必須堅持以語言為核心,以語文活動為主體,以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為目的”,以此來闡釋“什么是語文課”,或者說是“真語文”。

(一)規(guī)律引導,簡單樸實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yǎng),促進自身精神成長。這句話揭示了語文課程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特性,以及語文學科的課程價值。當今的語文教育內容豐富龐雜,教師認識不一,因而很多語文課上游戲、活動多姿多彩,用孫紹振先生的觀點就是:形形的假語文表現(xiàn)不一,但莫不以多媒體為“豪華包裝”,不但語文教學內容如此,而且教學設計一概以樂曲和畫面為綱。⑧介于這些情況,作者提出語文教學要簡單樸實,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語文的方法最主要的就是語言的方法,那就要以語言為核心,這是“真語文”的標準之一。

(二)語文活動的“動”和“活”

美國學者M?李普曼在《教室里的哲學》中區(qū)分了三種課堂情境:最不理想的是,學生在教師面前不敢開口,生怕因此而喪失教師的歡心與尊重。稍好一點的情形是,學生能自由地討論抽象問題,不過得隨時小心,不要對教師的價值標準表示出任何即使是暗示性的異議。最佳的情境則是,學生非常信賴教師,并敢于批評其方法或價值標準,因為他們知道教師會客觀地考慮自己的批評意見。最佳的情境比較吻合“真語文”所倡導的課堂情境。語文課堂教學要由“語文活動”組成,而不是“豪華的語文活動”,是以語言為核心的活動――聽說讀寫。

作者認為,語文活動重在一個“動”字,首先是要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對語言學習和運用有具體的目標;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己建構語文知識,通過對知識的同化,培養(yǎng)其語文技能、語文素養(yǎng)。再次,教師要充分發(fā)揮領路人的作用,和學生一起全程動起來。比如說課堂上的對話,孫紹振的《真語文拒絕“偽對話”》就從課堂上對話的角度出發(fā),提出“真語文,所問必然少而深,當以畫龍點睛喻之”,倡導課堂上拒絕“滿堂問”,教師和學生之間應進行平等對話。

語文活動之所以不同于游戲和單純意義上的教學和學習活動,就在于它是“活”的。這種“活”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活動形式是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進行設計的,具有原創(chuàng)性;二是主問題式的探究活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和欲望。理想的課堂情境建立在“活”的語文活動之上,課堂活動是由教學活動和學習活動共同組成的。因而少不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兩種活動的現(xiàn)場共生,基本上可以實現(xiàn)“真”語文課堂教學。

(三)終極目標:培養(yǎng)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可以說是語文課程的終極目標,也是根本目標。我們知道語文教學系統(tǒng)有五種性質,七個層面,從不同的層面出發(fā),我們可以分出語文課的多種境界。單就語文教學內容而言,就有三種境界:第一是最差境界,對語文課進行了豪華包裝,內容豐富,可是已不見其本來面目;第二是一般境界,語文課只有語文;第三是最高境界,圍繞活的語文活動,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為目標。最高境界其實就是把語文課上成語文課,以語言為核心,結合語文的特質和品質,在語文活動的牽引下,走向一條建構的大道,并最終使學生獲得語文技能,提升語文素養(yǎng)。

注釋

①②王旭明:《讓語文回到起點:姓語名文》,《語文建設》,2013年第1期。

③④李海林:《言語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第100、301頁。

⑤S.皮特?科德:《應用語言學導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97頁。

⑥王尚文:《語感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46頁。

⑦陳成龍:《真語文是“真知’“真教’“真學’的融合》,《語文建設》,2013年第9期。

第3篇:核心素養(yǎng)在語文教學的運用范文

關鍵詞: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實質內涵

高中語文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而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提升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培養(yǎng)其核心素養(yǎng)是需要我們考慮的。同時,對于核心素養(yǎng)的建設而言,要對學科基礎和相應的學科類別進行區(qū)別培養(yǎng)。

一、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實質內涵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發(fā)展素養(yǎng)部分被稱為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的后續(xù)發(fā)展至關重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十分重要,它對提高高中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一)語言的運用和構建。高中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進行語言的運用和構建。通過轉變學生在生活中的語言表達方式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在生活中的語言表達方式,使自我表達能力和語言構建能力在隨后的應用過程中得到改善,使學生語言自我表達能力和語言構建能力在隨后的應用過程中逐步得到提高,從而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二)提升和發(fā)展自我思維。在語言的運用過程中,語言和思維的關系極為重要,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相應的思維表達,通過一定的思維方式將自己所要說的內容表達出來,也是漢語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內涵。在這個過程中,語言在表達時需要相應的表達方法。這時我們需要相應的思考來進行一定的分析,以便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語言的構建能力和表達方法得到全面的提升,使思維更加清晰。(三)實現(xiàn)美的創(chuàng)造和建設。對于漢語教學活動而言,它不僅是一種自我表達方式,也是一種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的思維培養(yǎng)。更重要的是,通過相應的學習和某些分析手段,在整體的語言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對語言的學習,使自身的美學素養(yǎng)得到提升。對于語言的核心素養(yǎng),在建構的過程中,對美的欣賞和對美的分析以及在之后的發(fā)展過程中進行美的創(chuàng)造都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組成中進行美的創(chuàng)造和鑒賞,也是一個重要的核心素養(yǎng)。

二、各種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途徑

對于高中語文教學而言,在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過程中,在整體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使用相應的教學方法使得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體現(xiàn),對于學生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極為重要。而在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過程中,需要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學科特點和相應的發(fā)展進行一定的優(yōu)勢創(chuàng)建。(一)語言表達的培養(yǎng)路徑。語言的表達在整體的培養(yǎng)過程中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閱讀,通過大量的閱讀,使學生在整體的知識和語言素養(yǎng)上有一定的積累,而對于其中的語言表達就能夠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第二個方面就是練,所謂練就是通過大量的閱讀積累,在后續(xù)的學習過程中將這些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出來。對于語言表達的練習,主要包括書面和口頭的練習。書面的練習主要靠寫作進行體現(xiàn),而對于口頭的練習就需要學生在課堂中不斷地互動,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二)思維的發(fā)展提升路徑。思維的發(fā)展和相應的培養(yǎng)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是極為重要的,因為思維決定著相應的表達方式以及思考的特點。對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和提升而言,主要依靠他們對事情的表達和自己在整體的學習過程中想要表達的方式。因此對于思維的培養(yǎng)而言,在培養(yǎng)過程中主要依靠實際運用,也就是在課堂中通過與學生的互動,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對這些事情形成自己的處理方法,從而達到提升思維的目的。同時,除了思維的方法,在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中教師應當起到一個引導作用,使學生建立起一種健康的品質。也就是在對事情的看法中進行合理的引導,從而建立他們的思維品質。(三)對美的鑒賞的路徑。美的鑒賞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方式,因此在進行培養(yǎng)的時候,應當給學生一定的審美實踐,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接觸和了解到更多的美。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能進行一種創(chuàng)造,使得自我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得到統(tǒng)一提升。而在對美進行審視和創(chuàng)造的時候,要使學生養(yǎng)成一個特點,就是從一個客觀理性的角度對美學進行相應的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對美的接觸,通過自己的表達方法,創(chuàng)造出相應的美。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對于美的鑒賞能力這一核心素養(yǎng)得到了提升。

第4篇:核心素養(yǎng)在語文教學的運用范文

一、初中語文教學改革中信息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基于人為因素知識體系的支離破碎。初中語文的課程功能在以人為本為原則后,可從知識本位向人本位方向轉型,此過程是個漫長而長期的過程,僅僅依靠新教改的推動顯然是不能瞬時完成的。現(xiàn)階段的初中語文課堂,大都從課本知識和大綱層面入手,關注初中語文語言技能以及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培養(yǎng),但是此種教學方式會人為的割裂初中語文教學的系統(tǒng)性。初中語文教學以知識點的訓練、分析、講解為前提時,在以成績作為評價方式的當前教學環(huán)境中,更容易導致初中語文教學知識體系更為支離破碎。如果教師不能設計出符合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活動,不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學生最終獲得的知識內容和體驗均為碎片化的,故而很難整體提升語文素養(yǎng)。

2、基于教學方式單一的核心素養(yǎng)難以成型。語文學科本身包含工具性及人文性,從整合視角來考察語文課程時,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脫離了語文文本核心價值,過度重視傳授忽視人文精神,重視應用手法而忽視人文及學生真實語言體驗的需求,在此兩種情況的影響下,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無法及時形成,即便是在信息技術及多媒體技術的慣性引入輔助下,由于教學方式以練習、問答、分析、傳授等為主,導致學生語文學習與社會語文生活割裂,繼而導致學生的學習方式僵化,學習負擔加劇。

二、初中語文學科信息化教學深度融合方式

1、以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為依據(jù)構建學習者中心環(huán)境。初中語文教學為豐富教材內容,可通過構建符合課程需求的數(shù)字環(huán)境,來為學生提供教師所期望的數(shù)字資料。考慮到初中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在數(shù)字環(huán)境構建時,一方面教師可為學生提供無線網(wǎng)絡能全部覆蓋,每個學生均可使用移動學習終端,隨時隨地搜集并獲取資源,應用、思考、反饋、共享的智能學習空間,另一方面可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引入為學生豐富課堂所需的影像、圖像、文字等資料,來輔助課堂教學。在傳統(tǒng)教學手段下,信息技術環(huán)境的設計大都為支持教師而設立的,教學內容基本圍繞課程大綱來運作。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普及和推廣,初中語文學科信息化教學深度融合可借助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來完成。如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學科”的戰(zhàn)略思維,完成初中語文學科與微課、微信公眾平臺的融合、設計、應用。這是學生與教師在互動溝通的過程中,以技術打通語文學習巨大信息源通道的輔助條件。

第5篇:核心素養(yǎng)在語文教學的運用范文

一、有效教學及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概述

(一)有效教學的概述

所謂的有效教學,實質上指的是實現(xiàn)教學理論認知、教學實踐活動為一體,教師與學生雙向互動、共同參與,科學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合理運用教學方法、教學技巧。有效教學就是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突出教學成效。教師能夠通過測試、考核學生,對學生理論知識、實踐技能掌握情況有所了解,進而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同時,有效教學要控制好教學時間,突出教學的時效性,在有限的時間內傳授給學生更多的知識,讓學生能夠完全掌握和消化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理論聯(lián)系之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持續(xù)、穩(wěn)固提升的目的。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課程有效教學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能夠科學引導學生全面、綜合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概述

作為小學教育的基礎課程之一,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意義和價值較大。小學語文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價值、情感、文化素養(yǎng),并且能夠為其他課程教學提供重要工具。有針對性、目的性的開展小學語文教學,不僅有利于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提高,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認知、實踐等綜合能力,進而起到提高小學整體教學成效的目的[1]。因此,小學語文教學要不斷尋求突破和創(chuàng)新,注重理論和實踐綜合教學,以此為小學生知識體系完善、均衡發(fā)展奠定基礎。

二、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途徑

由于小學語文教學成效的提升,需要從提高有效教學層面入手,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掌握有效教學的經(jīng)驗和方法,筆者通過概括、?結,提出以下幾點可行策略:

(一)科學設定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目標設定過程中,一定要結合教學內容實際,根據(jù)學生知識理解和掌握情況,在滿足學生學習、課堂教學的前提下,科學設計教學目標。從而為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掌握語言交際能力提供基礎保障。同時,科學、合理設置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目標,整個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學習、勇于探索、努力創(chuàng)新,實現(xiàn)情感與價值目標,培養(yǎng)小學生語言、道德素養(yǎng)及感恩、愛國等良好品質。

(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索

基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師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勤學思考、實踐運用,改變傳統(tǒng)以教師、書本為核心的教學模式,轉型為以學生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要鼓勵學生思考、探索,激發(fā)學生內在潛力和求知欲[2]。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講,教師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結合課程內容,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情境,轉變學生被動學習模式,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探索能力,不僅培養(yǎng)學生理論學習能力,而且要達到培養(yǎng)學生完全掌握方法和技能的目的。同時,改變傳統(tǒng)的“學會”“要我學”為新型的“會學”“我要學”,從而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教學。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長期以來,我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以“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為主,多采取“滿堂灌 ”的方式,學生扮演的角色為“聆聽者”,其地位十分被動。如此一來,教師所講的課本內容及知識,學生只能通過被動的“聽”來掌握,這種教學模式下,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學習成效不顯著。因此,筆者認為,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進一步加大教學模式、方法創(chuàng)新力度,運用多元化、多樣性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多種混合教學手段,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要豐富多彩,突出針對性、特色化和實用性。只有這樣,學生的注意力才能夠得到提高,才能認真學習、積極探索,領會學習要點、掌握重點知識。同時,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下,學生的思維能夠得以擴散,想象力得以激發(fā),進而會作用到學習效率之上。比如:運用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學會運用計算機操作、智能化平臺,教師利用投影儀、幻燈片、ppt課件的方式向學生進行詳細講解、認真解讀,讓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達到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探索能力的目的[3]。

(四)構建科學、可行的教學評價體系

小學語文教學是否有效,需要運用科學、可行的教學評價指標予以檢驗和衡量。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評價不僅要體現(xiàn)在教學活動之后,而且要貫穿于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始終。也就是說,教學評價不能局限在教學活動之后,還需要在教學之前、教學當中有效評價。實踐證明,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是否健全、完善和科學、可行,直接關系到有效教學的檢驗成效。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除了需要開展有效教學評價工作之外,還需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小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和互動反思,以此確保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綜合素養(yǎng)。

第6篇:核心素養(yǎng)在語文教學的運用范文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語文教學;深度融合

語文學科的實踐性和綜合型特征要求初中語文教育需要具有系統(tǒng)性和整合性的視野,伴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及移動重點的普及和推動,使初中語文課程教改中的知識獲取、傳播、創(chuàng)造、存在方式出現(xiàn)了新的變化,這也為社會語文生活的全新改變,以及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學科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機遇。

一、初中語文教學改革中信息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基于人為因素知識體系的支離破碎。初中語文的課程功能在以人為本為原則后,可從知識本位向人本位方向轉型,此過程是個漫長而長期的過程,僅僅依靠新教改的推動顯然是不能瞬時完成的。現(xiàn)階段的初中語文課堂,大都從課本知識和大綱層面入手,關注初中語文語言技能以及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培養(yǎng),但是此種教學方式會人為的割裂初中語文教學的系統(tǒng)性。初中語文教學以知識點的訓練、分析、講解為前提時,在以成績作為評價方式的當前教學環(huán)境中,更容易導致初中語文教學知識體系更為支離破碎。如果教師不能設計出符合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活動,不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學生最終獲得的知識內容和體驗均為碎片化的,故而很難整體提升語文素養(yǎng)。2、基于教學方式單一的核心素養(yǎng)難以成型。語文學科本身包含工具性及人文性,從整合視角來考察語文課程時,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脫離了語文文本核心價值,過度重視傳授忽視人文精神,重視應用手法而忽視人文及學生真實語言體驗的需求,在此兩種情況的影響下,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無法及時形成,即便是在信息技術及多媒體技術的慣性引入輔助下,由于教學方式以練習、問答、分析、傳授等為主,導致學生語文學習與社會語文生活割裂,繼而導致學生的學習方式僵化,學習負擔加劇。

二、初中語文學科信息化教學深度融合方式

1、以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為依據(jù)構建學習者中心環(huán)境。初中語文教學為豐富教材內容,可通過構建符合課程需求的數(shù)字環(huán)境,來為學生提供教師所期望的數(shù)字資料??紤]到初中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在數(shù)字環(huán)境構建時,一方面教師可為學生提供無線網(wǎng)絡能全部覆蓋,每個學生均可使用移動學習終端,隨時隨地搜集并獲取資源,應用、思考、反饋、共享的智能學習空間,另一方面可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引入為學生豐富課堂所需的影像、圖像、文字等資料,來輔助課堂教學。在傳統(tǒng)教學手段下,信息技術環(huán)境的設計大都為支持教師而設立的,教學內容基本圍繞課程大綱來運作。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普及和推廣,初中語文學科信息化教學深度融合可借助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來完成。如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學科”的戰(zhàn)略思維,完成初中語文學科與微課、微信公眾平臺的融合、設計、應用。這是學生與教師在互動溝通的過程中,以技術打通語文學習巨大信息源通道的輔助條件。2、明確教學目標,統(tǒng)整教學資源。語文學習的目標在于讓學生學會使用語言文字輔助自己溝通與交流,吸納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化來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因此在初中語文信息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為進一步深化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力,建議在數(shù)字化環(huán)境下,關注學生語文核心價值和素養(yǎng)的融合要求,努力體現(xiàn)語文綜合型和實踐性特征,融合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知識與能力三維目標。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整合語文學習資源時,可從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將學生的文化生活和語文教材等的共同點作為課程資源,設計教學活動,比如小說單元可結合課外閱讀小說的內容,構建評小說、讀小說、演小說以及寫小說的大單元學習活動體驗,充分發(fā)揮學生構建新知識的能力。數(shù)字化教學環(huán)境可打破課堂空間,在信息化教學的輔助下,建立基于全球鏈接的初中語文學習共同體?;谏鐣Y構來推動實踐共同體和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完成生活和學習的無痕連接。比如組織學生使用“維基百科”,創(chuàng)建學校百科詞條等,將生活與作文融合,在“自主學習—交流分享”模式的輔助下,靈活運用電子詞典和思維導圖等,輔助學生結合自身學習習慣,進行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輔助下的語文自主交互學習。綜上所述,文中以整合視野為前提,構建初中語文數(shù)字技術環(huán)境下的學生自學中心環(huán)境,在提升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活動主線下,探索初中語文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方式及途徑,繼而在數(shù)字化環(huán)境下,設立系統(tǒng)性的語文整合教學體系。就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而言,可從學生的學習階段性特征和表現(xiàn)、水平等入手,以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學生學習活動需求作為主線,以一定學習階段作為基本單位,進行初中語文教學內容的整合,借此來整體性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朱艷萍.談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實踐深度融合——以《光的折射》為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6,(10):118-119.

[2]戴曉娥.整合視野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探索[J].中國電化教育,2015,(03):110-114.

第7篇:核心素養(yǎng)在語文教學的運用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語文教學 多元化 教學模式

初中在整個教育過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不論是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形式都與小學方式有所不同。[1]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初中語文教學更加富有層次感,教學內容更加多樣性。但是,我國初中語文傳統(tǒng)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死板,無法從根本上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進而使學生對其失去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因此,加強對初中語文教學方式的轉變,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措施,是促進初中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多元化教學方式作為一項新穎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力,擴展學生的思維模式,并且也從根本上促進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一、初中語文多元化教學的基本特點

所謂的多元化教學不僅僅表現(xiàn)在對教學方式的設計上,并且包含了學科的基本性質、學科的思維形式以及教學方式中所采取的角度等。對多元化教學模式的開展,主要是在利用多元化教學方式的基礎上,將教學系統(tǒng)檢修開闊,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學科的認識與理解。其中,初中語文作為一門具有實踐性的社會學科,在學生的各個方面都得到滲透,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運用語文知識的幾率升高,因此,在初中語文的發(fā)展中,語文學習的內容變得豐富多彩。[2]

初中語文與小學相比較,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將原先讀寫模式的基礎上,所涉及到的知識面更加廣闊,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閱讀能力以及綜合探究能力有所考驗。另外,在語文課程改革之后,初中語文在教學中增加了對學生人格素質的培養(yǎng)、對學生文學素養(yǎng)以及情感因素的培育,只有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能力的而理解,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建立語文思維體系,培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那么就要利用多元化教學方式,改革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案,積極開闊學生的學習思路,引導學生利用多元化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二、初中語文教學多元化教學方式的設計與實施

通過對上文的分析可以得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行多元化教學方式是極其重要的,筆者根據(jù)自身多年教學經(jīng)驗,對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元化教學方式進行探討與分析。

(一)初中語文多元化教學方式的設計

一般而言,初中語文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了課文與寫作兩個部分,在語文課堂上,不僅要對課文進行分析,對寫作能力進行訓練,還要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語文素養(yǎng)意識的建立。[3]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理解的時候,要結合多元化教學方式,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對課文進行分析與理解,教師要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分析,將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行總結,進而從多個角度對文章的核心進行分析與研究。

除此之外,在語文教學中,對于同一觀點的分析,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其中以正反兩面為主。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的時候,還要指導學生利用不同角度見審題,針對作文題目展開討論。由于審題角度的不同,在層次敘述以及作者價值取向上也存在不足,進而會呈現(xiàn)出思維的多元化現(xiàn)象。

(二)初中語文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實施

1.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源泉,是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基礎,在初中語文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實施中,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在強烈的學習興趣中加強學生對思維能力的發(fā)散以及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從根本上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好奇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生在練習寫作的時候,語文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戶外,讓學生對大自然有所了解,對作文題目展開思考與認識,只有如此,寫出來的文章才會產(chǎn)生深度。[4]

2.開展分組合作,提高學生積極性。在語文課程理念下,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作為發(fā)展的核心理念,成為初中語文教學中最為主要的發(fā)展目標。因此,初中語文教學要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另外,在開展多元化語文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多元化思維方式,在語文課堂中,語文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針對同一問題進行思考與分析,集思廣益,讓小組之間對討論結果進行討論與交流。

(三)加強課外閱讀,提升學生課外知識

在歷經(jīng)語文課程改革之后,我國語文教材的內容得到發(fā)展與完善,但是教材選取的內容有限,語文教材的涵蓋面積比較廣,綜合性比較強,其語文學習不應該局限于教材之中。[5]語文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加強學課外閱讀訓練,在提高學生課外閱讀量的同時,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知識,使學生的學習觸角能夠延伸到課外閱讀之中。另外,語文教師還可以將比較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引薦給學生,讓學生在開展課外讀物的時候,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認識,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除此之外,在學生寫作訓練中,也可以將課外讀物的內容進行引用,從而對文章進行充實。

結語:

在知識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時代中,社會呈現(xiàn)出多元化發(fā)展結構,在該時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產(chǎn)生多元化要求,單一的學習模式以及教學模式無法從根本上促進學生學習發(fā)展,無法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以及文學素養(yǎng)的形成。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積極開展多元化語文教學,采取多元化語文教學方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讓學生能夠對事物進行處理與分析,進而促進自身文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以及進步。

參考文獻:

[1]陳玉紅.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J].學周刊,2012(27).

[2]魯艷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誤區(qū)及改善對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7).

[3]高秀蘭.多元化教學方法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職工教育,2014(12).

[4]白海波.探究性教學方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及應用研究[J].成功(教育),2013(2).

第8篇:核心素養(yǎng)在語文教學的運用范文

中國期刊投稿熱線,歡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論文我們會在2個工作日之內給予辦理審稿,并通過電子信箱通知您具體的論文審稿及發(fā)表情況,來信咨詢者當天回信,敬請查收。本站提供專業(yè)的服務和論文寫作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快速發(fā)表。

【摘要】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恰如其分地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 才能得到生動、高效的教學效果, 才能為學生認識過程的重點、難點服務, 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教育教學。

【關鍵詞】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 生動、高效的教學效果

【本頁關鍵詞】省級國家級期刊快速發(fā)表 學術期刊論文投稿歡迎來稿

【正文】

二、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應注意的問題在語文教學中要使多媒體技術發(fā)揮正確的作用, 必須運用現(xiàn)代教育理論作指導下制作和使用課件, 才能使語文課堂教學達到最優(yōu)化。所以要注意以下幾點:1.更新觀念, 重新認識教育目的。教育是知識經(jīng)濟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知識經(jīng)濟是以知識為基礎、以現(xiàn)代科學技術為核心的經(jīng)濟, 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chǎn)、儲存、消費之上的經(jīng)濟形式,這種經(jīng)濟形式的發(fā)展動力, 不再是土地、資本和勞動力, 而是知識,是人的綜合素質。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不僅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 更主要的是為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 為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為實現(xiàn)教育目的服務。2.恰當運用, 找準使用的最佳切入點。多媒體是一種教育技術,一種傳播媒介, 它是服務于我們教學活動的。教師能否遵循學生的認識過程, 設計出優(yōu)秀的課件, 能否找準多媒體與學生理解語言的最佳結合點, 在課堂恰當?shù)臅r間展現(xiàn)給學生, 是我們應用多媒體技術的關鍵。3.正確處理與傳統(tǒng)媒體間的關系。多媒體技術是傳統(tǒng)媒體的發(fā)展與升華, 是在傳統(tǒng)媒體的基礎上, 借助于計算機技術發(fā)展而來的,它并不排斥傳統(tǒng)的教學媒體。多媒體技術在突出體現(xiàn)鮮明的形象、為學生創(chuàng)設認識環(huán)境方面的確非傳統(tǒng)媒體所能比擬, 但在展示重點的字、詞、句時, 不可能一致停留在屏幕上, 適當?shù)陌鍟?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學生記憶, 起到畫龍點晴的效果。再如, 強化誦讀、注意積累, 也是提高語言感悟力的重要形式, 是多媒體技術所無法取代的。片面強調多媒體技術作用的萬能性, 長期只憑借圖像、聲音等媒體的介入, 大腦的語言中樞就得不到鍛煉, 就會使語言越來越貧乏, 閱讀和表達能力就會下降, 就達不到我們進行語文教學的目的。因此, 只有正確處理好二者的關系, 才能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注重實效, 保證使用的科學性。教師在設計和制作多媒體課件時, 要從教學的實際出發(fā), 遵循課件設計的科學性、高效性、目的性、藝術性的原則, 既要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 又要兼顧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 不能簡單地拼湊各種雜亂無章的素材。要利用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性、交互性, 促進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和素養(yǎng)訓練, 不能將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變成現(xiàn)代多媒體的灌輸。正確地理解多媒體課件的用途, 是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搞好語文教學的前提條件。由此可見, 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恰如其分地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 才能得到生動、高效的教學效果, 才能為學生認識過程的重點、難點服務, 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教育教學。

【文章來源】/article/65/3204.Html

【本站說明】中國期刊投稿熱線:專業(yè)致力于期刊論文寫作和發(fā)表服務。提供畢業(yè)論文、學術論文的寫作發(fā)表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以及寫作輔導。 “以信譽求生存 以效率求發(fā)展”。愿本站真誠、快捷、優(yōu)質的服務,為您的學習、工作提供便利條件!自05年建立以來已經(jīng)為上千客戶提供了、論文寫作方面的服務,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網(wǎng)絡信譽體系,我們將會繼續(xù)把信譽、效率、發(fā)展放在首位,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聯(lián)系電話: 13081601539

客服編輯QQ:860280178

論文投稿電子郵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郵件標題格式:投稿刊物名 論文題目

如:《現(xiàn)代商業(yè)》 論我國金融改革及其未來發(fā)展

聲明:

本站期刊絕對正規(guī)合法

并帶雙刊號(CN,ISSN),保證讓您輕松晉升

第9篇:核心素養(yǎng)在語文教學的運用范文

[論文摘 要] 高職語文教學和教材建設要為實現(xiàn)高職教育培養(yǎng)目標服務,當前的高職語文教學和教材存在許多問題,筆者結合具體教學實踐,提出高職語文教學和教材體系建設的設想和建議,與同行探討。

高職語文教學與教材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分析

我國高職教育始于上世紀90年代,陜西職業(yè)教育起步比較晚,渭南職業(yè)技術學院等陜西省幾所地方高職院校大都是2004~2005年陸續(xù)成立的。最初這些學院以初中畢業(yè)生生源為主,學制五年,語文教學基本上承襲原來的中專教學模式,以閱讀與欣賞內容為主,以應用文體寫作和口語訓練為輔,只在教學目標、教學的廣度和深度上作了更高要求。教材也以原中專教材為主。

隨著全國高校的大擴招浪潮,高中畢業(yè)生進入高職院校,學制三年。當時的語文教學基本承襲普通本科院?!洞髮W語文》的教學模式,以傳統(tǒng)名家經(jīng)典篇章的欣賞為主,輔之以少量的實用文體寫作和口語訓練。教材使用現(xiàn)行本科院?!洞髮W語文》教材。當前,由于國家對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及市場導向,五年制高職生源由于數(shù)量和質量的不斷下降而逐步萎縮,三年制高職一枝獨秀,而高職語文教學卻沒有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內容與教材建設體系,陷入被動尷尬的境地。在重專業(yè)、輕素質的傳統(tǒng)思維定勢下,高職院校各專業(yè),特別是一些理工科專業(yè),很少有語文課的一席之地。盡管高職教育發(fā)展很快,但高職語文教材建設卻沒有跟上,存在許多問題:一是沒有形成完整體系,教學內容零敲碎打和教學體系的不完整。二是針對性不強,職業(yè)性特點不突出,特別是專業(yè)特點不突出,不適合高職院校使用。三是語文課程開設復雜,教材使用雜亂。從編寫體例來看,一般是分為幾大部分,采用選取范文編寫的方式,這樣的體例與中學或普通大學語文課本體例雷同,并沒有體現(xiàn)出高職教育特色。

構建立足職業(yè)發(fā)展的語文教學體系

1.更新教學理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秉持“以人為本”、“多元智能”、“學會生存”的教學理念,使學生擺脫傳統(tǒng)教學偏理論而輕實用的現(xiàn)實,初步實現(xiàn)由“公共語文”到“職業(yè)語文”的華麗轉身。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服務,是對職業(yè)教育的要求,也是對語文教學的要求,高職語文教學更要圍繞這一理念進行改革,要“授人以漁”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能力。面對高職語文教育的新課題,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今天的教學需要。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就學習、引進“專業(yè)核心能力培養(yǎng)”等新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探索,提高了教學效果,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優(yōu)化課堂效率?,F(xiàn)代職業(yè)教育技術的進步為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提供了可能,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封閉模式被打破,促進了高職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全面開放。筆者在語文教學中, 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課堂教學過程和教學效率得到全面優(yōu)化。(1)運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可操作性。(2)把情境式教學引入課堂。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體會、去感悟,能增強學習效果。(3)適度開展實踐教學。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面。

3.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長期的堅持不懈的過程,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根據(jù)語文教學特點,把語文學習習慣貫穿到平時生活的每一個方面,使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

語文教材體系建設

1.提高認識、強調高職語文課的基礎性地位,合理開設語文課程。提高學生漢語水平和運用能力;傳承傳統(tǒng)文化精髓;在新時代背景下,用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影響世界。這是當今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對高職院校學生有著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高職院校要適應市場需求,就必須站在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高度上,立足院校實際,確定課程類型,合理開設語文課程,關鍵要做到以下兩點:首先,文科類專業(yè)的學生語文基礎要好一些,畢業(yè)后從事的工作對語言修養(yǎng)、文章寫作、口語交際等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在文科類或經(jīng)濟類高職院校中,語文課程應該是必修課。而在工科類的高職院校中,語文課程可以作為必選課( 或考查課)安排以提高理工科類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其次,在課時的設置上,一般文史類、經(jīng)管類專業(yè)以每周4學時,總學時72為宜;理工類專業(yè)以每周2學時,總學時36為宜。另外根據(jù)院校實際和各專業(yè)實際,靈活安排一些課堂內容。

2.加強教材體系建設,形成與新教學理念相適應的語文教材體系。高職院校有自己的專業(yè)領域,這種特點決定了高職語文教材不能只套用高中語文或本科院校的語文教材體例,而應與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相結合,構建與高職教育相適應的語文教材體系。

首先是高職語文教材的編寫。既要考慮語文技能的內容,還要包括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內容。其次,高職語文教材的編制要突破原來以“大學語文”、“應用文”、“文學欣賞”等課程分類的框架,構建適應學生發(fā)展和教師工作需要的全新模式。即以適應新的教學方式與手段為出發(fā)點,以學生崗位能力的逐步提高為前提,構建“詩詞朗誦”、“口語訓練”、“漢字書寫”等內容模塊,形成橫向綜合的課程結構。

3.教材內容要突出針對性、強調適用性。在新的課程體系中,教材教學內容的選擇尤其重要,要根據(jù)專業(yè)特點,突出針對性和適用性,強調對學生語文技能和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提高學生的就業(yè)競爭能力為目標,是高職語文教材的主要內容。

高職語文教學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高職語文教師要根據(jù)所教專業(yè)的特點,了解市場和社會需要,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學習搜集此類專業(yè)的新知識、新信息,并用這些信息豐富語文教學。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堅持與時俱進的思想,本著培養(yǎng)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的理念,積極探索,不斷總結,提高高職語文教學質量,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語文教育的社會價值。在教材建設方面,要加強積累,及時把有關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刪減,圍繞培養(yǎng)目標這一核心,建設與其相適應的語文教材體系。

參考文獻: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