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優(yōu)秀教學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教學案例;信息化教學案例;開發(fā)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09)10―0130―04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信息技術能力是現代教師專業(yè)化的需要,也是教師終身教育的需要,這不僅需要對在職教師進行教育信息化培訓,更重要的是要對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師范生進行職前培養(yǎng)。與在職教師相比較,目前師范生的計算機基本操作能力較強,但如何將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與學科教學相結合、如何將信息技術和具體學科的有效整合、如何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等方面的信息技術教育實踐能力較弱。為了提高信息技術實踐教學能力,高師教學模式也在逐步由信息技術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為主線的,轉變?yōu)榻虒W案例為主線的教學模式,添加具體學科課程密切聯系的案例教學實踐活動,通過具體的信息化案例教學實踐活動切實提高師范生信息技術教育能力。但教學案例的開發(fā)是案例教學實施的重要前提,如果沒有高質量的案例,案例教學只能是美好的愿望。
一 教學案例概述
1 教學案例
教學案例為教學所選用的各種案例,它揭示某一事件發(fā)生、過程、內容、結果的案例,是為教學服務的案例。教學案例可以起到中介性、啟發(fā)性、先導性、生動性等作用。舒爾曼說[1]“案例教學對于教師教育是一種有前途的方法,它能在教育理論與實踐之間架起一條橋梁。”所謂案例開發(fā)就是指學習者、參與者本身就是開發(fā)者,是他們基于自身的經驗,按照案例的有關要求,再現當初開發(fā)者所處的情境、內心的活動以及做出決策的依據,并將其經驗與他人分享,從而促進自身與他人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學案例開發(fā)是一項難度很高的工作,需要我們做出通盤考慮。
2 師范生信息技術培養(yǎng)中教學案例開發(fā)的必要性
大學學術界歷來就有一種對感覺經驗的長期懷疑和不信任,教學案例的開發(fā)被當作一種學術層次較低,甚至沒有學術性的工作,因而在以學術研究為導向的大學中得不到重視和支持。導致目前師范生信息技術培養(yǎng)中教學案例開發(fā)不力,效率不高。這種傳統(tǒng)的觀念抑制了通常來自于大學教師教育者開發(fā)案例的積極性。而且目前大學系科之間相對獨立,而信息化教案客觀上需要系科、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及教務部門的聯合開發(fā)。實際上,對于師范教育,信息化案例教學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教學方法,信息化案例開發(fā)是一項理應在大學中得到重視的嚴肅的研究工作。高師已經探索出多元化培養(yǎng)師范生信息技術能力的道路,即“學校公共信息技術課教學-各學科教師課堂教學-圖書館輔助教學”聯合教育的多層次培養(yǎng)體系。這一體系是以圖書館的有關數字化校園的入門教育開始,以《現代教育技術》、《大學信息技術》等公共課程模塊為核心,目前,在教學過程中急需增添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信息化案例教學活動,以便使師范生信息技術能力培養(yǎng)更好地與基礎教育的銜接。
3 師范生信息技術培養(yǎng)中教學案例的內涵
本篇文章所提到的教學案例界定為信息化教學案例。師范生信息技術培育中教學案例建設的內容主要以師范生教育見習、實習的任務及其內容為依據設計案例庫的建設。筆者把信息化教學案例看作是在信息化教育理念指導下,大學專業(yè)課程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師與教務處等部門充分利用信息化環(huán)境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過程。它是以精心設計的多媒體課堂教學為基礎,輔之以課前大量的信息準備與教學設計、課后反思、同行交流、學生反饋、專家點評等多媒體材料,配有教學設計、教學資源、學生作品等多媒體材料,以案例核心問題為主要研究內容且可互動交流的教學案例。
與傳統(tǒng)教學案例相比,信息化教學案例的結構與呈現方式具備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在確定教學起點和分析教學需求時,需要正確估算學生已具備知識和能力的信息量,加強學生獲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二是信息化教案呈現方式上更能體現教育環(huán)境的多媒化、網絡化和數字化的信息教育資源,拓展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三是在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兩個方面,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自主學習,包括基于網絡信息資源的自主學習、基于小組協作的自主學習、基于問題探究的自主學習等。四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設計合理的評價量規(guī)和教學反思。
二 信息化教學案例開發(fā)小組的人員結構
1教學案例開發(fā)小組的構成
師范生信息技術培育中的信息化教學案例開發(fā)及制作是個復雜的過程,它涉及到教學理論探究、案例問題設計、案例實施設計、多媒體制作、作品合成審核與等環(huán)節(jié)。信息化教案以信息技術為平臺,教學案例的設計與開發(fā)必須有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撐,僅僅靠個人力量難以完成,依靠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程教師或信息技術培訓中心等機構雖然在理論、技術、設備上沒有問題,但由于缺乏與專業(yè)課程的整合經驗,往往也難于實施。另外,由于師范大學教育的特殊性,近年來,師范教育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銜接越來越密切,師范生及大學教師們與中小學教師合作研究的深入,教學案例的開發(fā)源頭離不開基礎教育,筆者認為教學案例的開發(fā)主體不僅僅是大學教師,師范生也應成為教學案例的開發(fā)成員。為了有效地提高教學案例開發(fā)的質量與效率,應當精心策劃開發(fā)方案,在學校中成立教學案例開發(fā)小組,小組成員主要由教務處人員、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人員、案例授課教師、案例指導老師和師范生組成。教務處處長擔任組長,以便有效保障案例開發(fā)的各種條件支持,由學校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召集人,負責具體組織實施案例開發(fā),協調案例實施安排,案例授課教師、案例指導教師進行教學案例的設計,安排師范生在見習與實習過程中幫助教師收集和整理案例的素材。
2 教學案例開發(fā)的組織管理
第一,在開發(fā)前,案例授課教師要開展診斷性評價,先對課程案例的需求開展調查分析,并進行任務分配,結合課程任務驅動,組織案例開發(fā)的設計,開發(fā)小組進行開發(fā)。第二,教務處定期對教師開發(fā)的案例進行分階段評估、調整,試用,通過運用形成反饋性意見,進而提出改進辦法,使教學案例的開發(fā)更加完善,確保最終實現的教學案例開發(fā)的預期目標。第三,教學案例開發(fā)小組要運用形成性評價的方法開展現場教學評估,及時收集教學案例開發(fā)的信息,報告在使用中的問題,教師的新要求和反映,采用觀察、問卷、座談和討論、個別訪談的形式充分利用現場評估的成果,推動教學案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最后,課程結束后,運用終結性評價,對課程案例開發(fā)和利用進行全面的效果評價,并部署跟蹤調查,廣泛收集整理教學案例,為下一屆師范生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為教學案例的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三 教學案例開發(fā)的流程
由于信息化教案不同于傳統(tǒng)教案,它的創(chuàng)作必須經過系統(tǒng)的設計,有一個可供信息化教案開發(fā)人員操作的開發(fā)流程,方能保證開發(fā)制作的有序進行,信息化教案的開發(fā)流程可以有不同的考慮,筆者認為開發(fā)的流程是:案例設計――準備素材――案例制作――合成與――案例管理
1 案例設計
案例設計是信息化教學案例開發(fā)創(chuàng)作的核心,一個案例如果沒有經過精心的策劃和設計,很難產生預期的效果,所制作的案例多半是一些媒體材料和冗長信息的堆砌,不僅沒有應用價值,反而浪費時間和精力。信息化教案的設計包括教學設計和案例核心問題的設計以及信息化教育設計,每個案例都要突出一個鮮明的主題,它常常與教學改革的核心理念、實際教學活動中常見的疑難問題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關[2]。它源于教學實踐但又不是簡單的教學活動實錄,它有相對完整的情節(jié)乃至戲劇性的矛盾、以反映事件發(fā)生的過程,反映教學實踐中的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變化,揭示教學工作的復雜性,信息化教案還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設置情境,讓教案更加引人入勝。
作為一個能夠提供借鑒的教學案例,即可以是教學活動中的成功事例,中小學教師的優(yōu)秀教學案例視頻,也可以是教學實踐匯中遭遇過的失敗,師范生實習過程中的不成功的教學案例,前者可以提供經驗,后者可以提供教訓,都同樣具有借鑒意義。案例是對某種具體情景的記錄,是對“當前”課堂中真實發(fā)生的實踐情景的描述。所提供的一個或一組教學事件不是虛構的故事,而是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真實的事件事例。通過頭腦風暴法產生教學案例主題,依據自己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教師與學生可以有創(chuàng)造性選擇相同或不同的信息化教學案例的研究主題。
由于案例設計的對象是師范生,對案例的選擇設計時候需要充分考慮到師范生的特點,貼近師范生的見習、實習、滿足他們多層次的學習需要,可以將教學案例設計劃分以下類型:課堂實況記錄教學型案例、比較型教學案例、敘事型教學案例、微格型教學案例、課外型教學案例等。讓學生各取所需,對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體驗和感受。由于信息化教案具有豐富完整的媒體材料和對教學過程的較全面的記錄,正好適合師范生的“入格”學習,作為他們見習與實習的補充材料。
2 準備素材
考察當前信息技術各種文獻,特別是網上有關教學案例還是很多的,如一些英特爾未來教育的案例,還有一些中小學資源網站,各系科也收錄了許多優(yōu)秀教師示范課,還有歷屆競賽、實習生試講等錄像資料。網絡環(huán)境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庫、資源庫,網上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成為現代教育工作者必備的信息素質,為了節(jié)省學術的時間,篩選網上資料也是很有必要的。
但這些案例對于缺乏實踐經驗的師范生來說,缺乏真實情境的感知,教學效果往往不是太好。還需要課程教師與所教班級系科聯系,與相關實習基地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安排他們到附近中學見習,根據教學要求,與師范生一起收集真實的在職教師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得成功的教學案例,再經過加工和處理形成典型的在職教師的真實的教學案例。這樣的教學案例來自當前教學真實場景,所以更具有說服力。因為教學案例發(fā)源于課堂,來自于教學的實踐現場,信息化教學案例的開發(fā)必定離不開大學教師和師范生深入中小學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師范生的教育實習任務應包括微格教學實驗、教育見習、備課試講、教學實習、班主任工作、學生心理測試與教育、制作信息化教案、教育調研等等,這些活動都是師生材料收集,案例準備的主要場地。由于信息化教學案例應當是多種層面、多角度和多種媒體素材的,為了便于收集準備這些素材,可以將媒體材料按照種類劃分為:視頻材料、文字材料、圖片材料和其他材料等[3]。在實習過程中就要注意視頻資料的收集和抓拍。
另外,我們還可以挖掘一些優(yōu)秀師范生實習教學案例,以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教與學的重要工具,師范生信息技術能力已成為職前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師范生的試講過程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有些重點學校要求師范生把課程內容編制成電子文稿,多媒體課件,網絡課程等,還要將這些整合到學習者的課堂學習中,并以課件與網絡的形式演示給學生,這些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現代教育技術等課程教師的指點和幫助,而這些通過精心準備,具有一定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案例,對下一屆學生還是有很大的借鑒作用。它是師范生將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典型教學案例。課程教師應與實習指導教師取得聯系,將這些學生的實習成果加以開發(fā)與利用。
3 案例制作
在職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中的眾多實踐案例、還有許多實習支教師范生的教學案例都可能成為教學案例的潛在素材,但這些材料未經取舍,組織比較混亂,觀點難以明確。但若要成為真正的案例在教學中使用,則需要借助于文字或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對這種實踐加以有效的記錄與整理。“科學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歸納、分析、比較、觀察和實驗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條件?!睂υ疾牧系恼砑訉⒑艽蟪潭壬嫌绊懼罱K信息化教案的質量,因為對教學案例材料的加工和整理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而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它要求材料加工人員懂得基本的教學流程,了解教學規(guī)律,善于發(fā)掘素材中的閃光點,善于區(qū)別哪里素材是有案例價值,哪些素材是冗余的,怎樣編輯加工取舍,保證材料的“原汁原味”,又能使素材更加醒目,怎樣組合各種媒體素材使其真正提高教學效率。
由于信息化教學案例開發(fā)會涉及到大量的,各領域的材料,而我們每個教師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信息技術能力培養(yǎng)體系中的課程教師應與所教專業(yè)的系科開展跨系科的教研活動是非常必要的。專業(yè)教師與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師、中小學教師與師范生等之間的合作,特別是開發(fā)視頻、音頻信息化教學案例教案顯得尤其重要,這個時候現代教育技術的課程教師的任務任重而道遠。他們要對教案中涉及的視頻、音頻、圖像等多媒體要進行技術與藝術的處理。
4 案例合成與
首先運用課件制作軟件包括(PowerPoint、Photoshop、flash等)將文字材料、圖片材料,其他媒體材料(如教學過程的多媒體課件,教學軟件、學習軟件,學習進度,參考網址,資源鏈接、圖表、錄音、視頻等進行案例合成,再用網頁開發(fā)工具FrontPage,Dreamweaver,將案例的各種材料鏈接起來,將信息化教案的外觀加以適當的美化,再加上網絡交流互動技術的支持,如信息化教案設計者或執(zhí)教者的聯系方式E-mail、BBS討論區(qū)或專題論壇,教育博客網等,形成具有超鏈接的信息化教學案例。[3]
信息化教學案例合成后,要配以使用說明,版權信息等資料并經過仔細的審閱,形成一個完整的可交互的信息化教學案例作品,作品通過成為最終產品。其形態(tài)主要有兩種,一是在網絡可以在線瀏覽或下載的信息化教案包,二是做成光盤。在相關課程網站上或教育實習專題網站上,供師生共享。
5 案例管理
合成與出來的教學案例,通過教師在課程教學的實踐運用、檢驗和總結,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案例,為了減少重復勞動,就需要相應的管理的方法,使其成為一個知識管理體系,對開發(fā)出來的案例可以按專業(yè)進行分類,體現教學案例的相對“?!?這樣對相關專業(yè)的師范生就具有更強的指導意義和學習交流價值。這些資源需要依托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網站、信息技術課程網站和教育實習專題網站,實現信息化教學案例的動態(tài)管理。這些豐富、真實的信息化教學案例再加之課程的其他模塊(理論講座、資源附錄、技術指南、教學設計)等有機聯系起來,幫助師范生在見習、實習過程中,將這些教學理念一一得到體現、得到加深。這種以具體的教育實習為基本任務,輔以教育實習專題網站的交流平臺,通過網上社區(qū)、在線討論、E-MAIL、實習網志、實習博客、優(yōu)秀信息化教學案例的及時上傳下載,構成了大學專業(yè)老師、實習指導老師,中學教師、實習同伴,同班同學、學院下一屆學生、實習學校的中小學生這樣的實習共同體,有利于充分發(fā)揮集體的智慧,提高他們在信息化條件下信息化教育能力[4]。這種開放式教案管理模式,能實現知識的生產、利用和共享的知識管理體系。
四 結束語
案例開發(fā)是一種嚴肅的研究活動,當實踐中的教師成為
案例開發(fā)的主體時,他們也就成為研究的主導者和實施者,案例開發(fā)也就成了成長發(fā)展和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徑,而當教師教育者與實踐中的教師合作從事開發(fā)活動時,案例開發(fā)也成了教師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成為教師跨越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鴻溝,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聯結。案例開發(fā)是教師對自身實踐的記錄和記憶,能借助對實踐的思考和公開呈現,有效的避免教學健忘癥。而實踐記錄有表征教師的實踐智慧,從而成為教師的知識基礎的重要載體。就此而言,案例開發(fā)就成了發(fā)掘、整理、積累教學的知識基礎的重要途徑,這對教師教育發(fā)展具有根本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少非.案例法的歷史及其對教學案例開發(fā)的啟示[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0,(10):42-45.
[2] 方紅.教師研修新資源――教學視頻案例開發(fā)創(chuàng)作與應用介紹[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20(9):8-11.
師范生的音樂課堂教學能力是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yè)的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區(qū)別于其他綜合類高校的一個顯著特點。案例教學在高師音教專業(yè)中對培養(yǎng)師范生適應音樂教育實習和滿足將來進行的音樂教學工作需要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一、案例教學是連系高師音樂教育與基礎音樂教育的橋梁
《音樂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實驗對基礎中小學音樂師資隊伍建設、課堂教學方法、音樂教學思想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時,也是對高師音樂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如何協調銜接好中小學校音樂教育與高師音樂教育的關系,如何能夠使高師的音樂教育專業(yè)師范生畢業(yè)后能更好地為中小學校音樂教育服務,成為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所面臨的一個嚴峻的課題。通過案例教學搭建起連系中小學校音樂教學的橋梁,為學生提供有關中小學校音樂教育現狀的豐富信息,使學生能夠在高等院校學習期間,即可對將要接觸的基礎音樂教育實際工作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以便及時調整音樂教育學習方式和策略,以適應未來的中小學校音樂教育及教學工作的需要。例如,在高師音樂教育課程中通過對“第五屆、第六屆全國中小學音樂課現場評選活動”的優(yōu)秀教學案例獲獎案例進行分析,師范生能夠獲得來自全國各地中小學校音樂課堂教學的信息,是幫助師范生了解中小學校音樂教學現狀的有利渠道。
二、案例教學是音樂教育理論與音樂教學實踐相互聯系的有效方式
筆者在師范生實習調研中發(fā)現,越來越多的師范生在中小學校實習中感到:“站在音樂課堂中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設計一堂音樂課,如何上好一堂音樂課,如何管理好學生”,出現不能將在高校中所學的音樂教育理論如何運用到中小學校的音樂教學實踐中,造成了音樂教育理論與音樂教學實踐“脫軌”的現象。而案例教學是一種對實際教學問題進行研究性的學習過程,它從鮮活的案例出發(fā),要求學生綜合已經擁有的經驗和相關的理論與原理,對案例進行具體的實踐實例的診斷與分析,最終形成結論或達到鍛煉能力的目的[2]。例如,筆者在音樂教育學課堂中講到音樂教學方法的理論知識時,通過借助“第五屆全國中小學音樂課現場評選活動中《永遠的莫扎特》這一優(yōu)秀教學案例,要求師范生仔細觀察并分析授課教師的設計理念與意圖,研究課堂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
三、案例教學能夠提高師范生學習音樂教育的興趣
筆者身為高師音樂院校音樂教育學的教師,在課程講授中感到師范生學習音樂教育積極主動性嚴重欠缺,缺乏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音樂院校的大部分師范生在其主觀態(tài)度上偏重于音樂專業(yè)技能的學習,而對于音樂教育理論的學習主觀認識上比較欠缺,采取的主要學習方式主要是以專業(yè)技能練習為主,缺乏音樂教育學習的興趣。 通過采取案例教學,讓學生參與教學案例的分析與討論,甚至可以模仿教學案例中教師的上課方式,深入到案例中體驗教學實踐,使師范生對音樂教育理論知識的真正掌握形成的自我實現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參與性,師范生在參與案例教學過程中與同學、教師產生思維碰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參與性,有效提高師范生學習音樂教育的興趣和積極性。
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引領和指導著我國文化事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堅實的精神和文化保障,語文教學是傳播文化的一種重要途徑,將小學語文教學與傳統(tǒng)文化教育進行有機整合是一種必然的發(fā)展趨勢?!墩Z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而且強調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語文作為文化載體,決定了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物質工具的特殊性。因此,研究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滲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使語文教學內容更加完善和充實,從而更好的推進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工作,并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意見。
1.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現狀分析
作為我國的文化精粹,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中涵蓋了多種知識,包括不同的民族風情和習俗,在淵源留長的文化發(fā)展歷程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文學藝術作品,這些都可以體現我國文化發(fā)展即為繁榮,為后人的學習和鑒賞提供了素材。而在小學語文教學課程改革的大趨勢下,要求應以學生綜合文化素質為培養(yǎng)目標,這與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教育的作用相吻合。所以當前很多小學均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融入了一部分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教育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中可以學習到很多傳統(tǒng)的民族風俗習慣,了解古人流傳下來的禮儀。
雖然很多院校開展了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與小學語文課堂相整合的教學工作,但是在實踐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影響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作用的發(fā)揮。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中通常以閱讀古詩、鑒賞古詩文的方式來講解傳統(tǒng)文化,而鑒賞和閱讀的只是古詩的一部分或幾段話,存在傳統(tǒng)文化教育過于片面的問題,學生根本無法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所在。再加上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模式和思維相對固定,也沒有將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運用到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質方面,整體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2.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策略
2.1 將傳統(tǒng)文化內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學課堂中。針對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教學問題,教師一定要做出調整和改變,將傳統(tǒng)文化內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學課堂中,在保障教學任務完成的基礎上,逐步提升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作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實施者,語文教師一定要利用好語文課本教材,對教材中古詩詞和文章詳細的講解給學生,讓學生理解文章中蘊含的優(yōu)秀文化,并達到陶冶情操和提升個人品位的效果。例如:李紳的《鋤禾》一詩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體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李白的《靜夜思》中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在字里行間流露著對久別故鄉(xiāng)的深切懷念;王安石的《泊般瓜洲》一詩中寫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表現了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戀戀不舍以及客居異鄉(xiāng)的無奈與痛楚;蘇軾的《題西林壁》中描繪了廬山雄偉壯觀的景象,《飲湖上初晴后雨》中贊美了西湖美麗誼人的風景;李白的《望天門山》寫出了天門山的巍峨險峻等等。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在語文教學課堂中所占的比例,將語文教學內容與傳統(tǒng)文化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科學的搭配,避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所占的比重過少或過多,正確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共同為增強學生情操和思想品質而服務。
2.2 合理的選取傳統(tǒng)文化教學案例。在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深入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時,應采取更加新穎的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活動,可以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優(yōu)秀文化教育案例,結合案例來分析其中所表達的文化內涵和意義。蘊含傳統(tǒng)文化的教學案例通常應用的都是古詩詞,對小學來說比較難理解,教師應對古詩詞的內容、意象進行詳細的闡述,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這種結合實際教學案例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方式,可以讓小學生獲取語文課本外的知識,對學生知識面的擴展非常有利。
2.3 對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教學模式的設置和運用也同傳統(tǒng)文化教育、小學語文整合教學的效率有直接的關系,如果運用的教學模式不合理,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還可能會使學生產生錯誤的觀念,認為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教育非??菰铩⒎ξ?。所以語文教師可以對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改革,結合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具體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教學情境下傳統(tǒng)文化散發(fā)的魅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將傳統(tǒng)文化以一種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出來,調動學生學習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主觀能動性,并加深學生對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2.4 借助傳統(tǒng)文化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教育內涵豐富,在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時,應把握一項基本的原則,即以學生為本,要考慮小學生的各方面需求,運用多種教學途徑向學生解析傳統(tǒng)文化的禮儀、思想,迎合學生的心理,使學生更加主動、積極的投入到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教育中。民族特點鮮明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一大顯著特點,教師應以此為入手點,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鼓勵學生在課下閱讀更多的優(yōu)秀文化藝術作品,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傳統(tǒng)文化學習習慣。例如: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可以以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和春節(jié)等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為例,讓學生了解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來源、發(fā)展和慶祝方式,并讓學生討論自己在這些節(jié)日中學到的知識,利用作文的方式總結對這些節(jié)日的學習結果。這對學生學習傳統(tǒng)文化和繼承傳統(tǒng)文化均有積極的作用,教師要及時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學生增強學習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信心,感受學習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樂趣。
關鍵詞: 教學機智 非智力因素 教學案例
教學機智是一種教學藝術,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隨機應變、靈活創(chuàng)造的能力,是教師高度責任感和智慧水平的結晶,是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
現代課堂需要體現學生的個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教學與管理中,師生必然有不可預期的突發(fā)性矛盾。教師只有具備應有的教學機智,采取相對應的措施,才能使教學順利進行,取得預期效果。新時期教師必須有意識培養(yǎng)教學機智。
教學機智的培養(yǎng)應該加強教師的智力因素培養(yǎng)。我們認為智力因素只是影響教學機智的重要因素之一。日常教學實踐中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非智力因素對教學機智的重要性。
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一個智力水平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沒有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往往不會有太多成就。相反,一個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就可能取得事業(yè)上的成功,作出較大的貢獻。我國著名數學家張廣厚在小學、中學讀書時智力水平并不出眾,他的成功與良好非智力因素有關。他曾說:“搞數學不需太聰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鉆勁?!睆男睦韺W上講,非智力因素是內因,智力因素是外因。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我們認為非智力因素在教學機智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教學實踐中,對許多教學案例的研究發(fā)現非智力因素對教學機智的影響是巨大的。
教學案例1:體育課,老師做了上籃示范。學生進行上籃練習時,突然有一學生大叫“哇!我手流血了!”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學生的注意力,課堂一下子亂了,有的還離開自己位置圍觀。體育老師急忙跑到該生旁邊,發(fā)現學生的手臂皮膚只是輕度劃破并進行止血,然后用幽默又溫和的語氣對學生說:“男兒流血不流淚!”鼓勵學生繼續(xù)上課……原本鬧騰的課堂平息了下來。在學生休息時,體育老師起身走到同學中間,借機向學生講述各種安全知識,自救、救人的技巧,讓學生牢記“安全就是生命,關注安全就是關愛生命”。此時這名受傷的學生原本還帶著點怒氣對著碰撞他的同學,看著細心的老師詳細地講解安全知識,他反而意識到運動過程中自我保護很重要……
這位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了突發(fā)事件,用他的關愛及時撫平了學生的傷口和情緒。如果當教師聽到學生大叫時,假裝沒聽見,隨后當做沒事一樣照常上課;或則大聲訓斥“流點血,有什么大驚小怪的!”這種行為缺乏最基本的關愛,與“以生為本”的新課程理念明顯是相違背的。導致課堂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和教學環(huán)境,學生將對教師采取敵對或不合作的消極后果。再好的教學設計,缺乏情感教學目標,課堂注定以失敗告終。這次突發(fā)事件雖然打斷了教師的教學預設,擾亂了正常的課堂秩序,令教師“手足無措”。然而這點“意外”在富有愛心的老師細心轉化下卻成了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這才是完美的教學機智。有愛心,關愛每個孩子,是教師應該具備的情感,情感往往左右教學機智。缺乏愛心是不可能把這個意外轉化為完美教學的。
教學案例2:數學教師提問:“請同學們說說,怎樣寫一個分數,并說出這樣寫的理由?!币晃粚W生說應該先寫分數線,再從下往上寫,問他理由時他竟然說了這樣一句話“沒有媽哪來的兒子”,惹得眾生哄堂大笑,教師沒有惱怒,鼓勵他繼續(xù)說下去,他說:“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數,分子表示所取的份數,先有平均分的份數才能有所取的份數,所以把平均分的份數教分母,把取的份數叫分子。不就先有媽后有兒子嗎?”話音剛落,教室里已經是掌聲不斷。由此及彼,教師馬上想到了真假分數提到當前來上,繼續(xù)引導學生:“那么在分數世界里有沒有‘兒子’比‘母親’大的?”從而形象地得出:“兒子”比“母親”小的分數是真分數,“兒子”比“母親”大或相等的分數是假分數。這樣靈活機動地處理教材,精彩的教學機智,使學生印象深刻,甚至終生難忘。
一、研究意義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新的音樂教學應是師生共同體驗、創(chuàng)造、表現和享受美的過程?!倍鴮⑿@音樂劇融入地方優(yōu)秀民間故事,因地制宜地結合新教材進行創(chuàng)作、改編,并把演出、評價的全過程引入音樂課堂教學,是學校音樂課堂教學改革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實踐研究。因此,探索利用兒童音樂劇推廣傳承地方優(yōu)秀民間故事的方法,結合我校特點提出了本課題的研究。
小學兒童音樂劇是海納百川、不拘一格的音樂綜合實踐形式。題材從古至今、由真到幻。在教學上遵從“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yǎng)興趣愛好;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chuàng)造意識”的理念來開展。引導學生搜集地方優(yōu)秀民間故事,通過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創(chuàng)編、排練、展示音樂劇,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實踐中發(fā)展學生的表演才能和創(chuàng)造才能,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和熱愛家鄉(xiāng)的美好情感。
二、研究內容
(一)研究目標
1、調查了解我校學生對音樂劇和地方優(yōu)秀民間故事了解的現狀。
2、探索利用兒童音樂劇推廣傳承地方優(yōu)秀民間故事的方法。
(二)研究內容
1、我校學生對兒童音樂劇和地方優(yōu)秀民間故事了解現狀的調查研究。
(1)針對學生對音樂劇了解與喜愛程度進行課堂觀察 。
(2)采用問卷、訪談等形式調查、收集數據 。
(3)分析小學低高段學生對音樂劇和地方優(yōu)秀民間故事了解和喜愛程度所造成的的問題和原因。
2、利用兒童音樂劇推廣傳承地方優(yōu)秀民間故事策略的研究。
(1)教師轉變觀念,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表演能力的培養(yǎng)。
(2)關注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保護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編和表演音樂劇的欲望。
(3)針對小學不同學段,有側重的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編和表演音樂劇的能力。
(4)針對音樂不同課型,有方法的引導學生參與音樂劇的創(chuàng)編和表演。
(5)訓練方法輔助,提升學生創(chuàng)編和表演音樂劇的能力。
三、研究思路
首先,以本校各年級音樂教學實踐為研究對象,以行動研究為主,即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邊探索,邊檢驗,邊完善,把研究和實踐緊密的結合起來,邊歸納,邊總結,將課堂教學與研究工作相結合。在“預設計劃實施計劃回顧反思調整計劃再實施再反思進一步調整……”的過程中,逐步探究出利用兒童音樂劇推廣傳承地方優(yōu)秀民間故事的有效策略;最后,把課題研究成果在校內甚至更大范圍內進行推廣,以實現成果共享,使更多的學生從中受益。
四、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查閱國內有關小學音樂劇培養(yǎng)方面的論文、著作等,進一步尋找本課題實施的理論依據以及可資借鑒的優(yōu)秀經驗。通過文獻研究啟迪我們的思想,開闊研究思路。
2、調查研究法:通過調查問卷、課堂觀察、訪談等形式,了解小學階段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音樂劇了解成都,以及他們喜歡音樂劇的情況,分析原因,對癥下藥。
3、行動研究法:在案例設計中側重體現學生參與度,以課堂為主陣地,實踐研究,觀察其有效性和高效性,做好反思和記錄。
4、經驗總結法:通過課堂的實踐,理論聯系實際,不斷反思,總結,探求適合我校學生的音樂劇教授方法,真正將地方文化融入到音樂課堂中。
五、研究步驟
研究時間:2018年1月——2020年1月
準備階段(2018.1——2018.6)
這一階段完成課題研究主題醞釀,資料積累,文獻研究。通過召開課例組成員會議,確定主題,選擇課題,制訂研究方案,學習相關理論,挖掘優(yōu)秀民間故事,為研究的開展做好充分準備。
實施研究階段(2018.6——2019.6)
1、專家論證后,修改課題研究方案,根據研究目標和內容確定各年級具體研究內容。
2、根據課題方案進行課題組成員分工,確定各年級研究人員,撰寫研究方案并開展研究。
3、根據研究需要,定期請顧問來課題組指導,保證課題研究的正確方向。
4、每學期開展一次規(guī)模較大的課堂教學研討會,一方面請課題組教師上課,其他教師或專家聽課、評課,進行互動指導。另一方面,開展教學案例、論文、反思隨筆的交流與評比。
5、建立課題組月交流制度,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及時有效的交流。探討研究過程中的困惑,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分享研究過程中取得的點滴經驗、成果。群策群力,不斷優(yōu)化數學語言能力培養(yǎng)教學結構。
6、定期開展課題研究工作自查,及時整理、積累課題研究材料,作好檔案工作。
總結階段(2019.6——2020.1)
1、在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上,對各種材料進行整理分析,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入手,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2、課題組教師積極撰寫論文、案例、隨筆,編撰課題研究成果集。
3、組織音樂劇校社團的同學們排練和演出,錄制優(yōu)秀兒童音樂劇光盤。
英文名稱:Yunnan Education Journal
主管單位:云南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云南教育報刊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云南省昆明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16開
國際刊號:1009-2099
國內刊號:53-1011/G4
郵發(fā)代號:
發(fā)行范圍:國內外統(tǒng)一發(fā)行
創(chuàng)刊時間:1958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社科雙效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云南教育》創(chuàng)刊于1958年,是云南省教育廳主管,云南教育報刊社主辦的教育期刊,先后被評為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云南省A類期刊、云南省優(yōu)秀社科期刊,并成為《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刊物宗旨是,宣傳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宣傳優(yōu)秀教師和先進教育工作者的事跡;反映教師的要求和呼聲;總結和交流教育教學經驗,開展教學研究。2009年,《云南教育》再次獲得“云南優(yōu)秀期刊”稱號,其中《云南教育小學教師》“開篇”在第二屆云南優(yōu)秀期刊評選中獲“優(yōu)秀欄目獎”。
我們首次在中學校長提高培訓班中對“案例教學”法進行嘗試應用。在“學校管理”和“學校管理診斷”校長培訓專題班上,我們考慮到這兩個專題具有內在一致性的特點,將兩個專題的教學工作進行了統(tǒng)籌,并以“走出困境、辦出特色”的承德市某中學為教學案例,設計整個教學活動。
(一)案例準備
承德市某中學(下簡稱:案例校)在辦學條件方面和我市大多數鄉(xiāng)鎮(zhèn)中學相差不大,在學校發(fā)展方面,曾一度陷入辦學困境。但是,經過幾年的努力,學校依靠優(yōu)秀的管理,辦學走出低谷,并初顯特色,學校的社會聲譽也日益提高。以其為教學案例來闡釋學校管理理論,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在培訓活動開展前,培訓教師深入案例校調研,經過近一個月時間的學習、了解,培訓教師對學校的管理、發(fā)展實際情況有比較深入的理解,為教學活動設計及其有效開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二)教學過程
首先,理論講解與經驗介紹。培訓教師結合案例校實際講授“學校管理診斷”這門課程,讓學員基本掌握學校管理診斷的基本知識,初步了解案例校的實際發(fā)展軌跡;聘請具有一定理論水平和豐富管理經驗的案例校校長,結合本校實際做學校管理理論講座,使學員對其管理思路、方法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其次,參觀考察與實踐診斷。組織學員深入案例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學校管理診斷活動。診斷內容包括:學校辦學思想、發(fā)展規(guī)劃、領導班子狀況、管理制度、文化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學生發(fā)展狀況等;診斷形式:主要有校長訪談、教師和學生集體座談及個別訪談、學校管理文獻資料查閱、教師教研活動、師生課堂活動及校園環(huán)境的觀察等。最后,培訓教師根據學校管理診斷方法和步驟,組織學員圍繞案例校開展學校管理診斷實踐,由學員針對案例校學校管理實際情況做出診斷,提出自己的學校管理建議。
(三)教學效果
通過對案例校的全方位、多角度學校管理診斷活動,學員對案例校的管理、教學、特色產生諸多感悟。案例校在困境中求生存、謀發(fā)展的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及務實的工作作風,給予廣大學員以極大的激勵與啟迪。學員對案例校今后的發(fā)展給出許多中肯建議。同時,通過對知識的理論學習和對案例校的實踐活動,學員對“學校管理”及“學校管理診斷”兩個專題知識也由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到理論,有了根本的提升。培訓結束后,通過問卷調查顯示學員對培訓滿意率達100%,非常滿意率達90%以上。學員們對培訓形式創(chuàng)新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學員一致認為:選擇的案例學校很有說服力;案例教學這種培訓形式非常好,通過診斷活動,對診斷對象能夠知其所長,思其所短,反思自己辦學中的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希望以后培訓能夠多多采用這種方式。
(四)教學啟示
通過本次培訓,我們也充分認識到:應該尊重學員在培訓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培訓過程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互動,實現知識、情感及思考的共生;培訓目的要實現學習者、案例校及培訓機構的共同發(fā)展。
二、案例教學法在中小學校長培訓中的推廣
帶著激動地心情我來到湖南長沙師范大學,有幸參加2018年吐魯番市教研員能力提升高級研修班學習。出發(fā)的前一晚,寢食難安,徹夜難眠。內心對此行充滿了期待。帶著這樣的心情,在2018年7月21日到達了湖南師范大學,第一眼呈現在我眼前的是滲透著文化氣息的悠久建筑,在等待接待的老師時,我看了校園兩側的文人簡介,立刻覺得自己能成為他們的校友,心里滿滿的自豪感。為期7天培訓,是一次難忘的充電機會,我要由衷感謝領導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提高的平臺。
根據研修課程安排,本次培訓共有10位教授為老師們帶來精心準備的講座,每天堂講座都可謂是精彩紛呈,百聽不厭。湖南師范大學更是安排了湖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陳志銘校長和長沙市第一中學關禹哲老師進行互動交流,交流采取自由提問的方式,研修學員根據本校的實際提出問題,就“如何有效開展教研活動,解決工作與學習的矛盾?”, “非專業(yè)新任教師如何組織教育學與心理學方面的培訓?”, “如何組織集體備課?”,“多媒體與課本如何有機結合發(fā)揮實效?”等問題向專家咨詢,專家對以上問題作出了細致全面系統(tǒng)的講解。湖湘文化源遠流長,它從遙遠的過去一路蜿蜒,滋潤著一代代湖湘兒女又為一代代湖湘人物所發(fā)揚和光大。當此次培訓接近尾聲,隨著陳教授的講授,那些湖湘代表人物漸次從遙遠的過去走來。心憂天下,敢為人先。各個時期的湖南人表現各不相同,但一個“憂”字、一個“敢”字,在湖南人心底總是綿延不絕。作為政治家,湖南人既敢作敢為,也善于急流勇退;作為思想家,湖南人鋒芒照人,卻又容易清高;而作為藝術家,湖南人超逸脫俗,往往易于頹廢。聽著教授的講座,我們想起那些遠去的和現在的湖南人和湖南人的性格。
本次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各級教育專家的精彩專題講座,有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也有學員的互動討論,對參加學習的教師來說是一場及時雨,在老師們最需要的時候,給了我們一盞引路的明燈,名師的言傳身教給了我們一把打開教育教學大門的金鑰匙。在本次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各級教育專家的精彩專題講座,有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也有學員的互動討論,對參加學習的教師來說是一場及時雨,在老師們最需要的時候,給了我們一盞引路的明燈,名師的言傳身教給了我們一把打開教育教學大門的金鑰匙。在培訓過程中,專家們精彩的課堂和講座,直觀展示了他們精湛的教學技術和優(yōu)秀的素質修養(yǎng),讓老師們領略到了他們各自的人格魅力所在。通過學習培訓,老師們從教學理念、自身理論水平、業(yè)務素質、實踐經驗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對核心素養(yǎng)理念也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培訓學習雖然已經結束了,新的起點需要新的奮斗,新的奮斗需要旗幟作為引導,這7天的培訓就是一面很好的旗幟,在思想、行動和實踐工作上給了我切實的指導和鼓勵。讓我有了明確的定位、堅定的信念、奉獻的精神、良好的心態(tài)、高度的責任心、熱愛學生的行動、進取的意識并且不斷地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做一名真正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優(yōu)秀的教學能力和良好的數學素養(yǎng)是不可或缺的,兩者相輔相成,而其中的基礎正是教師個人的數學素養(yǎng)。新《課標》對教師的數學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要求,大量實踐經驗也告訴我們,教師的數學素養(yǎng)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的質量。如何提升自我數學素養(yǎng),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以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呢?
一、深化理解新課標
首先自己要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理清數學課程每個領域的核心目標及其相應的數學內涵,以及每個具體數學內容的課程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缎W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是每一位數學教師必備的手冊,同時再通過學習專家或名師一些關于新課程標準的論文,觀點,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來理解新課標的“新”,才能更準確地把握這些數學內容的深廣度及相應的數學學科價值和教育價值,提升自我數學素養(yǎng)。
二、研究案例分析
教學案例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的重難點、偶發(fā)事件、具有典型意義的教學事例處理的過程、方法和具體的教學行為與藝術的記敘,以及對該案例記錄的剖析、反思、總結。我們在學習研究案例時,不能單單把重點放在教學行為上,還應該更多的去關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所產生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數學情感等等。體現數學教師良好數學素養(yǎng)的教學案例很多,有的從數學史的角度讓學生受到良好的數學文化熏陶,有的從數學思想方法的角度讓學生體會數學思想的奇妙,有的從數學情感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的準確,嚴謹等等,每一個案例中總會有一些值得我們學習和深思的內容。通過研究學習這樣一些有具體的情節(jié)、過程,真實感,又從教育理論、教學方法、教學藝術的高度進行歸納、總結的實例,聯系自己的教學,可以更好地讓我們加深對數學的理解,數學知識技能的靈活運用,數學思想系統(tǒng)理論化,提升自我數學素養(yǎng)。
三、知識體系的完善
首先要清晰了解小學數學教材呈現的知識結構。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要對小學六年所有的數學知識結構體系要有清晰的了解,知道每一個知識領域層次劃分和目標要求,熟悉每一個階段對學生的方法與過程,情感的發(fā)展的要求。教師不能僅僅局限于自己經常任教的那一個或幾個年級,而是能用承上啟下的眼光來分析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使自己的教學真正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促進學生的有效發(fā)展,更好地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其次是完善自己的數學知識及相關數學歷史。有人總是這樣認為:“小學知識很簡單,還需要教師去學習嗎?”職業(yè)特性就決定了教師必須比學生懂得更多,更廣,更深,不能只是單掌握小學書本上的東西,我們更應該多掌握更高層次的相關數學知識,了解數學本質。一句老話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就得有一桶水?!蔽覀冏鳛榻處?,不僅需要重視以往尚未系統(tǒng)學習過的數學內容,例如統(tǒng)計、概率等方面的知識,更不要忽略曾經自以為熟悉、而當前變化較大的數學內容,例如現在的解方程方法就和原來有了較大區(qū)別,在這一點上,越是老教師越是要注重自我數學知識理論的更新和學習。
另外,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作為教師對于知識內容和技能的相關歷史及都應該有所了解,借助這些歷史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及數學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常的教學實踐中注重這方面知識的彌補。比如準備教學小數的意義與認識時,教師了解一下小數的發(fā)展歷史;在準備分數認識時,了解分數產生的歷史等等。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來掌握更多的教學資源,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庫。
最后重要一點是完善自己的數學思想。優(yōu)秀的教師都善于利用數學思想來處理教學內容,從數學思想的角度來進行教學設計。教師在準備教學時,對于教參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對于其擴展內容也應該有所了解。例如在準備教學圓錐的體積時,學習一下祖原理或積分的思想,在準備教學加法交換律的時候,學習運算的一般意義及不完全歸納的思想方法。另外,教師對于奧數類的題型也應該有所練習,提高自身的解題能力,這也是對自己數學思想的一種有效完善方式.這樣堅持從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出發(fā),不斷深化,不斷拓展,并逐步深入相應內容的廣闊背景,并不斷挖掘其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及人文內涵。長此以往,教師的數學素養(yǎng)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四、廣泛閱讀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