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研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目前,社會環(huán)境的負面作用和家庭教育的失當,造成學齡兒童心理壓力過大、心理適應不良和心理異常的現象越來越多。這種心理異常現象會導致兒童思想情緒的不穩(wěn)定、學習能力的下降和問題行為的滋生等,那么怎樣才能使他們不僅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更有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個性呢?我認為音樂和美育在培養(yǎng)學生健康人格方面有它獨特的功能。讓我們一起來呼喚孩子們的自我意識,使他們的人格健康、蓬勃而富有朝氣。
一、音樂教育應面向全體同學
案例一:“他們笑我唱歌‘跑調’”
2009年,我教授三年級的音樂。班里有個女學生在表演時總是低著頭,問及原因,她輕輕地說:“我唱歌跑調,他們說我唱歌難聽”。通過了解,原來她在幼兒時由于嗓音很沙啞,唱歌時常被小朋友笑話,不敢開口唱歌。久而久之都認為她是一個“唱歌跑調”的“樂盲”。
其實,音樂是人類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達,人人都有潛在的音樂本能。我告訴她一個人嗓音的好壞并不影響她喜歡音樂,唱歌也不是表現音樂的唯一方式;還給她講述了盲童學鋼琴和貝多芬雙耳失聰后仍創(chuàng)作出不朽名曲的故事,并開始手把手教她豎笛。一次音樂課,我請學生閉上眼睛欣賞一首樂曲并猜猜是誰演奏的。她鼓起勇氣為全班同學吹奏一首《十五的月亮》后,其他同學猜了十個名字都沒有猜到她。最后當大家睜開眼睛看到演奏者竟然是“樂盲”時,個個驚奇地說不出話,片刻的寧靜后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從此她迷上了音樂,并成為學校管樂隊的優(yōu)秀隊員,她好像變了人似的,后又作為藝術特長生被一所的重點中學錄取。
反思:其實音樂是人類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達,我們要善于揚長避短、因材施教,多方面開發(fā)學生潛在的音樂本能,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為眾多的將來不是音樂家的孩子們著想,鼓勵他們成為積極的、有一定音樂能力的音樂愛好者,使他們從音樂中得到喜悅、樂趣和自信。
二、點燃學生情感火花,打開學生心靈之窗
案例二:“我永遠都忘不了母校,忘不了老師和同學們”
這是五年級的一節(jié)音樂課,我像往常一樣引導學生自主合作,進行探究式學習,但今天有人在傳遞紙條。我有點疑惑,走過去一看,上面寫著“王××同學:希望你在美國不要忘了我們,我們會永遠想念你的”。原來一位學生即將轉學去外國讀書。片刻思考后我做出了決定,說:“我們能不能用音樂的形式來表達我們的感情呢?”“能!”學生響亮而整齊地回答。學生爭相用自己喜愛的藝術形式表達了自己的心愿。最后我建議全班學生再用八孔豎笛合奏《彩云追月》《友誼地久天長》兩首樂曲為她送行。演畢,每位學生眼里都閃著淚花。王××說:“謝謝老師和同學們!我永遠都忘不了母校,忘不了老師和同學們!”我想,此情此曲會永遠留在學生的心中。
反思:在教學中我隨機應變,巧妙改變教學內容。首先把感情的紐帶拋向學生,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引導他們在即興表演中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心聲,使學生之間的友情和對母校、對祖國真摯的感情得到升華!一個健康的人格,首先必須具有豐富的情感。音樂是情感藝術,藝術教育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情感教育。
三、讓音樂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的天地
案例三:“我們自己可以創(chuàng)編出最精彩的節(jié)目”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德育滲透;情感
記得有位著名的音樂家這樣說過:“如果我的音樂只會讓人覺得非常愉快,那么我很遺憾,因為我創(chuàng)作音樂的目的是讓人們變得高尚起來。”簡短的一句話,深刻地揭示了音樂創(chuàng)作的真諦:學習音樂不是為了掌握音樂本身的知識與技能,而是要通過其獨特的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力、鑒賞力,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下健康、快樂地成長。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人才的培養(yǎng),更要注重學生品質的升華。
一、通過音樂背景,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缺乏社會閱歷和經驗,如果教師告訴學生要熱愛祖國,那么他們對“怎樣做才算是熱愛自己的祖國”的理解不透徹。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不必著急,可以告訴學生熱愛祖國就是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家鄉(xiāng),熱愛祖國就是從點滴小事做起。當然,在這些教育方式中,我認為還是音樂背景的效果最好,它以故事的形式出現在音樂課堂中,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還可以達到愛國教育的目的。例如,教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這首歌曲時,我通過音樂背景的介紹,成功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之情。國歌是一首高昂、雄壯的歌曲,每當聽到國歌響起,我們都振奮起來,充滿力量。有的學生雖然會唱,卻不知道國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歷史意義,因此他們的歌聲中沒有靈魂。所以,我為學生介紹國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了解中華兒女為爭取自由而奔赴前線,與帝國主義進行不屈的斗爭。學生聽得非常認真,每個人都神情嚴肅,似乎在心中做出重大的決定。我想,學會這首歌曲之后,每當學生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聽到國歌的旋律蕩滿校園的時候,心中一定會有滿腔熱情,充滿對中華民族的熱愛之情,感受到作為一名中國人,自己是多么的驕傲和自豪!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音樂背景的介紹和文化知識的灌輸,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達到育人育才的雙重效果。
二、通過民族音樂,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音樂欣賞可以感染人們的內心,震撼人們的靈魂。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音樂,更是以其獨特的風格吸引了廣大的欣賞者,讓很多人接受了美育的熏陶。在小學音樂教材中,有很多這樣的教育素材,教師應充分利用,注重民族音樂在教學中的作用,讓學生通過聆聽民族音樂,培養(yǎng)他們熱愛家鄉(xiāng)、熱愛民族的情感。例如,《憶江南》是一首優(yōu)美的樂曲,不僅旋律優(yōu)美,而且歌詞所表現的意境也很迷人。這首樂曲的歌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詞,情景交融,詩情畫意,引人入勝。將這么美麗的詞配上音樂,怎么會不吸引人呢?在學習這首歌曲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自己聆聽,感受其中的美好。在學習歌詞的時候,我先讓學生朗讀歌詞,感受詩人對家鄉(xiāng)的熱愛,然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家鄉(xiāng)有什么風俗、有什么迷人的景物、有什么美麗的傳說等。此時,我抓住這個有利的契機,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xiāng)的教育。此情此景,讓學生的感觸很深,教學效果非常好。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欣賞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它給學生帶來的沖擊是其他藝術形式不能給予的。尤其是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其中蘊藏的歷史意義早已超過了音樂本身,于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行為及內心。
三、通過音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關鍵詞:音樂教學 問題 現狀 改革
中職院校學前教育音樂課開設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使之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一名優(yōu)秀的幼兒園音樂教師,除了具備專業(yè)的音樂相關知識外,還要具備能夠激發(fā)幼兒學習音樂的潛能,使其喜歡音樂。然而,實際的教學中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急需改革現在的教育現狀,優(yōu)化教學。
一、中職院校學前教育音樂教學出現的問題
(1)很多從事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教師都是學習與音樂有關的專業(yè)的,具有很深的音樂專業(yè)知識理論。這從表面上來看是件好事,但是正是由于這樣,使得他們在教學時不知不覺地將幼兒園的孩子們當成是完全學習音樂知識的學生,而缺乏了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進而造成孩子們對音樂沒有積極性,甚至厭倦學習音樂。
(2)在教學時只注重課本上的知識,缺乏實踐性,這是所有教育行業(yè)的通病。在音樂教學中,很多教師只是讓學生一味地學習,忽略了素質培養(yǎng)。
(3)教師之間缺乏合作和溝通能力。一些知識在不同的音樂學科中有重疊部分,授課的教師彼此都會認為對方已講解過該知識點,因而造成學生的知識遺漏。
(4)很多教師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他們認為教育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很多評價學生學習是否好的條件是最后的考試成績,考好了就是學會了,但其實這是錯誤的,教育真正的目的是使他們“會學”。
二、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問題的應對措施
1.按照實際需要,改革所開設的課程
學校所開設的課程必須依據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實際情況,可安排相關人員去幼兒園調查音樂教育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和要求,不同的音樂教師需要具備哪些方面的素質等,根據調查結果,并按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中職院校教學大綱》編排課程,確定學生的培養(yǎng)方向,使學生掌握相關技能,并能運用所學傳授給幼兒。這可以滿足學前教育與幼兒園之間供求關系,雙方能夠更好地配合,從而實現中職學前教育和幼兒園兩者共贏。
(1)學習基本點音樂知識理論,利用視唱教學使學生具備將樂譜變?yōu)楦枨哪芰Α>唧w的能力包括:能夠識譜,認識和了解各種音樂符號的含義,能夠根據節(jié)拍、音調和節(jié)奏將歌曲唱出來;具備音準的能力,能夠識別各種音高,這是學習音樂必備的基本能力;懂節(jié)奏,熟知各種音符和節(jié)拍,從而能夠體會出各種不同音樂不同的節(jié)奏感;理解不同音樂的強弱規(guī)律,體會出音樂的強弱感。
(2)學會欣賞民族音樂。因為民族音樂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選擇合適的審美角度。在欣賞音樂作品時,要以一種創(chuàng)作的心態(tài)去體會音樂的意境,這樣才能更好地體會出民族音樂所要表達的含義和民族音樂的優(yōu)美。
2.加大力度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在擁有必備的音樂理論的同時,必須能夠將自己要表達的意思闡述出來。音樂本身有很深的內涵,而有時卻很難用言語表達出來,這與教學的初衷所背離。教學就是要將自己所知道的傳授給學生,這就要求增加課外實踐的鍛煉,從中認真學習,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要以實踐為主。教師除了在理論課時傳授幼兒理論知識,還要采用模擬教學的方式實現對學習的實踐,例如幾個學生一組,其中一個作為“老師”,其他的為“學生”,模擬教師對學生授課。這樣做的好處是:作為“老師”的學生可以發(fā)現自己在教學時的問題,而“學生”可以評價其授課質量,并且“老師”可以接受“學生”的反饋意見,從而改進自己教學方法中的缺點和不足;此外,還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
3.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
學前教育面向的是幼兒教師。幼兒教師除了具有音樂技能外,還要有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兒童的表達能力很差,有時候根本不能表達出自己要說的話的意思,或者由于害羞,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這就要求音樂教師能夠從兒童簡短的話中分析出要表達的意思,或者從孩子們的表情中體會出孩子此時的心情以及想法。此外,學生之間也要加強溝通,提高合作能力,共同將孩子培養(yǎng)成為優(yōu)秀人才。此外,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還必須和幼兒的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幼兒的家庭狀況和個人的興趣愛好。這方面的溝通能力也是必須培養(yǎng)的。
4.增加教學的多樣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單一的授課方式已經很難滿足學生的需求。音樂教學是用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的,這要求將音樂和舞蹈有機地整合在一起。教師應利用多媒體技術,觀看教學視頻,將一些圖像和音樂融合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一種音樂的意境,使學生體會到音樂之美,從而促進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5.根據不同的學生,采用針對性的授課方式和教學方法
由于學生生源地不同,不同地區(qū)的教學質量差距很大,并且學生因個人的興趣和愛好不一,若采用相同的教學方式,很難將學生全部都培養(yǎng)出來。所以,教師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充分開發(fā)學生的音樂潛能。例如,一些學生愛好音樂,但由于其自身能力有限,總是學不好音樂,教師可以放松要求,讓其掌握基本音樂理論即可,同時輔導其音樂能力;又如,一些學生有很好的音樂潛能,這就要加大力度進行培養(yǎng),使他的才能充分地展現出來。教師在教學時要用循序誘導、拋磚引玉的方式,讓學生能夠自己主動地學習音樂知識和教學知識。
從前面的敘述中可以看出,中職學院學前教育專業(yè)音樂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能適用于此,長此以往必將對幼兒園的音樂教育造成很大的影響,而此影響關系到未來音樂教育的發(fā)展。所以,中職學院學前教育專業(yè)音樂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當然,改革的方法有很多,并不是局限于以上敘述的幾點。我相信,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音樂教育學前教學一定會適應發(fā)展趨勢。
參考文獻:
[1]王麗娜.淺談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應引進奧爾夫音樂課程[J].科技風,2011(8).
[2]黃冬暉.中等職業(yè)學校學前教育視唱練耳教學之我見[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6).
關鍵詞: 流行音樂 學校音樂教育 教學模式
長期以來,我國學校音樂教育受專業(yè)藝術教育影響頗深,一直存在“重技輕樂”的傾向。在教學內容上,重視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而忽視藝術感受、表現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方法上,重視專業(yè)學科教學的規(guī)律,而忽視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和審美認知規(guī)律。有的老師自詡科班出身,懂的是真正的好音樂,對通俗音樂嗤之以鼻,聽到學生唱流行歌曲不是冷嘲熱諷,便是說上一堆讓學生一頭霧水的深奧道理,上課更是很嚴肅,滿口術語,極大地挫傷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于是便出現了學生喜歡音樂而不喜歡音樂課的尷尬場面。
許多音樂課如同數學課一樣有嚴格的教案,理性有余,情感不足,原本很能感染人、使人愉悅的音樂,由于教學內容和方法不當而變得枯燥無味,孩子們在其中找不到樂趣,進而不熱愛音樂。因此,強調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是音樂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
流行音樂就以其貼近生活,通俗易懂,引領時代潮流而占據了學生音樂生活空間。我們應有目的地將流行音樂引入課堂,使學校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環(huán)境結合起來,形成合理、有效地提高學生素質和審美鑒賞能力的教學模式。
一、流行音樂進入學校音樂教學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1.流行音樂進入學校音樂課堂的必要性。音樂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學校則是社會的一部分,因此音樂教學必然會受到社會的影響。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通訊傳媒的發(fā)達,人們的精神生活日益豐富,以娛樂性為特點的流行音樂隨之蓬勃地發(fā)展起來,音樂呈現出多元發(fā)展趨勢,并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當然也進入學校。而對音樂的多元發(fā)展趨勢:日益豐富的和善,多變的風格,現行的教育模式、教育教學方法、評價標準和現用教材的局限性日益突出,我們不能再沿用陳舊的教學模式,而是要積極進取,創(chuàng)新探索,根據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新鮮事物的特點,從學生本身的需要出發(fā),改革教學方式,讓音樂教學與世界接軌。由此可見,流行音樂進入學校音樂課堂,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
在一次音樂課上,我給學生放了一首騰格爾演唱的《天堂》,聽后,同學們的感觸頗多,有的說:“聽著那歌曲的旋律,仿佛自己真的來到了那一望無垠的大草原?!庇械恼f:“聽著歌曲的旋律,剎那間我想起了自己久別多年的故鄉(xiāng)?!薄S后同學們總結:“藍天、青草在今天多么可貴,但要想把藍天、青草永遠地保持下去,必須加強全民族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才能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當聽了陳紅的那首《?;丶铱纯础分螅芏嗤瑢W感觸頗多。有的說:“父母養(yǎng)育我們很不容易,應在平日生活中多關心父母才對”;有的說:“父母對子女付出愛的同時,子女也應及時向父母回報這種愛”;還有的認為:“多問候父母、常關心老人,成為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倫理道德的重要標準之一?!?/p>
像這樣的流行歌曲,內容好、曲調優(yōu)美,能在學生中廣泛流傳,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使音樂課堂充滿活力,為何不能用來充實音樂課堂呢?關鍵是看音樂教師怎樣趨利避害,利用流行音樂來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是有待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摸索的。
2.流行音樂進入學校音樂課堂的可行性。節(jié)奏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節(jié)奏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促進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與掌握。除了采用節(jié)奏模仿、打擊樂訓練等方法外,我們也可以嘗試將流行于歐美的“說唱”引入教學,“說唱”有著鮮明的節(jié)奏感和獨特、新鮮的風格韻味,更易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選取合適的流行音樂,既可以彌補現行教材的不足,又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流行音樂進課堂,應遵循適度的原則。就是要設計好它與原有教學內容的輕重主次的不同安排,并在選材上結合學生的年齡、生理、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引入體現時代特點的,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流行歌曲、爵士音樂、現代輕音樂等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以通俗為手段,授音樂之元素。因為音樂是有共性的,不管哪種音樂,它們的組成要素和運行規(guī)律都是相通的。在引入健康向上的通俗音樂的過程中,將重點逐步轉移到對音樂要素的學習上來,以激發(fā)他們對音樂的更大興趣。
至上勵合的《棉花糖》,學生都比較熟悉。在一節(jié)五年級的音樂課上我播放了一曲《棉花糖》,讓他們站在音樂的角度帶著問題去聽,學生一聽流行音樂,課堂氣氛一下活躍起來,似“觸電”般,連平時上課時常處于“萎靡”狀的幾個男同學也立刻打起了精神靜心聆聽起來。那節(jié)課學生們一直處于積極參與和熱情投入的狀態(tài)中,我們從《棉花糖》伴奏中的二胡、琵琶談到了流行音樂中的“中國風”,大膽“預言”這樣風格的流行歌曲一定會大行其道,接著我拿出了心愛的二胡,現場為同學們演奏了二胡獨奏曲《棉花糖》,投入地演奏著。同學們投入地聆聽著,那一節(jié)課每個細節(jié)都歷歷在目……
從這堂課上,我意識到學生對流行音樂的那種渴望情懷,只要正確引導,在課堂上就是完全可以引入流行音樂的。正是有了首次非常成功的“觸電”經歷,堅定了我將流行音樂引進學校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事實證明,適度“觸電”流行音樂,完全能夠彰顯音樂課堂的無限魅力與精彩。
二、流行音樂進入學校音樂教學的注意事項
1.正確引導。學生最需要的是辨別能力,處于身心快速成長的重要階段,有很強的新鮮感和好奇心,思想意識包括對藝術的審美、價值觀等,仍有待成熟,且不可避免地帶有稚嫩的盲從性。我們必須把握這種規(guī)律,抓住有利時機,利用課堂教育和課后熏陶,進行接觸比較、分析鑒別,因勢利導,引入一些格調健康的通俗音樂,通過正確的引導,使青少年了解音樂藝術的基本特征,掌握各種元素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認識各種音樂技法、表現形式、樂器性能和音樂風格,以增加其音樂修養(yǎng),從而引導學生確立成長和觀念,提高識別鑒賞能力,避免好壞通吃,避免惟經典主義和惟流行主義的極端審美觀。
2.精挑細選。在藝術與流行中尋找統(tǒng)一,許多通俗音樂,尤其是國內著名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通俗流行歌曲中,不乏高品位的上乘之作,有的甚至達到了通俗歌曲“藝術化”的高度,也只有它們才真正代表著“通俗流行”及其發(fā)展方向。選編適當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課堂聽、析、唱,與時代節(jié)拍和青少年的心理都是相適應的。
3.拋磚引玉。善意地拓寬通俗音樂的概念內涵,以拓展學生對古典音樂和民族歌曲等傳統(tǒng)音樂的學習欣賞興趣,使之發(fā)揮橋梁作用,擴大音樂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音樂的審美能力。要讓通俗音樂發(fā)揮“穿針引線”的作用,青少年在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和理性思考之后,流行音樂將不能滿足他們對音樂的渴望,以往那種膚淺的感性認識將會被更深層次的理性思考(即審美體驗)所取代。而高雅音樂將會充分滿足這種更深層次的理性思考和審美體驗,最終引領青少年真正步入嚴肅音樂的神圣殿堂。
4.網絡教學。讓傳媒和網絡更好地發(fā)揮作用,引導潮流,輔助學校的音樂教育。網絡的資訊傳播有快、新、準的特點,并有視聽結合、人機互動、隨時下載的優(yōu)勢。因此可利用校園網開設音樂欣賞、音樂下載、音樂評論網站,一方面介紹當前的流行動態(tài),推薦好作品,比較系統(tǒng)地介紹各個年代、不同地域的作品。另一方面鼓勵學生進行音樂交流,建立交流的平臺,便于教師對學生思想動態(tài)的全新了解,并及時加以引導。
美國當代著名音樂人類學家布魯諾?內特爾指出:“各種音樂是不可攀比的,就卓越方面我們不能說一種音樂比其它音樂要好,這正如說一種語言比其他語言要好?!睂嵺`證明,選擇適當的教法,挖掘流行音樂的深層,讓流行音樂適度“觸電”音樂課堂,不僅不會影響正常的教學工作,反而會豐富教學內容、鞏固音樂知識,促進學生對音樂的學習,更在無形中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他們自然而然就會對音樂課產生興趣,愿意和老師一起去共同探索課本之外的音樂藝術領域,不斷提高對學習音樂的信心,享受到音樂藝術所給予的無限樂趣。我以為,流行音樂作品作為補充、附加的內容出現在課堂上,可以另一種面貌呈現教學主題,豐富教學內容。一定要有的放矢地選擇與當堂教學聯系最緊密的作品,好中選優(yōu),寧缺毋濫,這樣才能起到錦上添花、升華主題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姚旭輝.談將通俗音樂納入學校音樂教育的設想.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4).
[2]教育部基礎司.音樂新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關鍵詞: 小學音樂教學 心靈相融 音樂鑒賞 演唱評比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依然存在機械性的傳統(tǒng)教學形式,很多教師仍以自己“講”好為課堂準則,將在音樂課上讓小學生學會唱歌作為唯一的課堂目標,預設的課堂問題過于普通,根據我國教育部等部門的新課改要求,這種不注重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以灌輸為主的教學形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教學要求。因為當代學生通過網絡或者手機音響接受到的音樂比較多,在學習時已經有了認識基礎,但是由于學生的音樂功底和了解的音樂基礎知識還是比較弱,這就需要小學音樂教師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將音樂課堂設計成自主開放的課堂,做到讓學生通過學習音樂能達到與心靈相融的教學成果。本文通過改變教學模式、學習方式等,論述了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實現音樂與心靈相融的具體方法和措施,通過音樂與心靈的融合,不但能夠增強新時代音樂課堂的魅力,而且能夠讓音樂的力量發(fā)揚和傳遞。下面我提出幾種可行性建議。
一、教師從改變教學模式做起是讓音樂與學生心靈相融的基本條件。
教師是課堂高速前進輪船的掌握航向的人,其教學模式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針對如何讓音樂與學生的心靈相融這一問題,教師的教學模式起到很大的支配作用。傳統(tǒng)音樂課堂的教學模式存在部分教師由于顧慮課堂上過多的提問可能會影響自己的上課進度和上課秩序,慣性地認為音樂課堂本來就不應該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權利。部分老師的專業(yè)知識和歌唱能力不強,怕學生過多發(fā)問會使他們陷入困擾,導致本應是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音樂課堂變得死氣沉沉。這些顧慮使小學音樂課堂照搬陳舊的教學模式,造成學生的學習效率與積極性不高。學生需要自己探尋音樂的真諦,從音樂的學習中自己發(fā)現問題,主動發(fā)問,積極思考,真正以音樂滋養(yǎng)心靈。
教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營造出一種開放性的課堂氛圍,給學生大量的積極思考并提出問題的空間。這樣一種教學模式是一種啟發(fā)式的教學思維,能夠讓學生思維活躍,不僅如此,教師不能只是簡單地開放學生的思維,而是要通過有力的引導,讓學生提出有價值、有討論意義的高質量問題。例如小學音樂知識中的音調和節(jié)奏,學生在學習時有一定的思考空間,想一想哪個音調最難唱,才能讓小學生針對個別的音符的發(fā)音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耐心地教學生改進發(fā)音上的漏洞。教學本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允許不同的意見出現,為課堂不斷注入新鮮的活力。當他們對課本基礎知識或者歌曲的曲詞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的時候,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如果有不恰當的地方,則重新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方法是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體現之一。當然方法和手段還有很多,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配合才實現和完成。
二、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之處。
使學生的心靈與音樂相互融合要將學生當做小學音樂課堂的主體,是我們研究的主要目標和對象。小學音樂教學在九年制義務教育中屬于基礎階段,音樂的學習本身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但是,大部分學生只是將學會和唱會歌曲作為主要目的,教師應指導學生及時轉變這種錯誤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改變沒有感受地學習音樂的壞毛病。讓學生學會一首歌曲并不難,但如何通過學習讓學生愛唱敢唱,認識到音樂背后的故事和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才是廣大小學音樂教師需要考慮的。小學音樂在課堂教學中,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需要教師能夠準確考慮到教材的系統(tǒng)目標和總體規(guī)劃,考慮到小學教材的單元框架,努力將音樂課程安排得井井有條。
而在這里我重點推薦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增加“音樂鑒賞”這個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在一次課堂上,學習《Do Re Mi》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音樂之聲》這部電影,伴隨著電影中的優(yōu)美畫面和陣陣優(yōu)美的旋律讓學生認識《Do Re Mi》的由來。其次,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曲的歌詞,體驗作曲家對雪絨花的贊美和喜愛之情。最后,通過小組討論方式讓學生對在歌曲中感受和表達的思想感情整理總結,切實做到賞析音樂,真正意義上了解和感動于音樂所要傳遞的精神。教師可以結合音樂課程的背景及民俗習慣激發(fā)學生傾聽這類音樂的興趣,學生也可以將自己喜歡的音樂與學習的音樂曲子作對比賞析,使學生自主尋找這類音樂的共性和不同,在音樂鑒賞的基礎上,轉變自身的音樂學習方式,在心靈上與音樂產生共鳴能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鼓勵制度使用演唱評比的形式是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的有效措施。
小學音樂的課堂做到充分激發(fā)學生唱歌的熱情才是讓學生與音樂心靈相通的好方法,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也包括這方面,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應該是音樂學習積極性高漲的課堂。如果真正做到音樂與心靈相融,那么使用演唱評比的教學方式無疑是音樂課堂很好的選擇。比如小學音樂課本上有一首歌曲是《海鷗》,我在音樂課堂上讓學生合理地分成四個組,讓全體學生進行當眾演唱,教師選出其他小組評選的學生打分。由于分數的高低涉及學生的自尊心,因此我建議把分數當做一個普通的表面工作,盡可能地讓大家普遍高分,而且分數雷同較多,有差別的則相差不大?!逗zt》這首歌曲簡單易于演唱,而且通過演唱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認識和了解歌曲中海鷗的性格,傳遞人與動物之間的友好關系,培養(yǎng)學生珍愛動物、保護動物的美好心靈。運用這種唱歌評比的教學方式可以回歸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本質,讓學生了解音樂、愛上音樂、喜歡歌唱。小學生的娛樂興趣比較高這一特點也是教學中值得注意的地方,讓學生的心靈真正可以在演唱比賽中融入到音樂課堂中。小學音樂課堂對于這群小學生來說是一個繁重課業(yè)下放松休閑的好機會,同樣能激發(fā)他們熱愛歌唱和音樂的熱情。這樣一種教學手段符合當代教育與時俱進的教學模式,適應新型時展的特征,同時是現代音樂教學模式的高度體現。利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給小學生構建歌唱競爭的平臺,使得課堂的氛圍異?;钴S,這樣,學生和教師能夠樂在其中,學生可以相互借鑒經驗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是實現雙贏的有效措施之一。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的教學模式有很多種,教師可以通過以上三種措施提高音樂教學質量,改變傳統(tǒng)音樂課堂的弊端。有人說,音樂是心靈的窗戶,是心靈的眼睛,是心靈的源泉。只有將學生的心靈打開讓音樂的思想和情感傳遞,才能做到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心靈與音樂相互融合,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能使學生真正融入音樂課堂,走進音樂的世界。
在課堂中充分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走進音樂世界,領悟音樂的真諦,感受音樂課堂的魅力,讓音樂的力量得以發(fā)揚和傳遞,輕松愛上音樂,愛上學習,也使音樂課堂富有生命力,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快樂、健康成長,讓教學步步為“贏”。
參考文獻:
[1]叢奚瑩馨.試論小學音樂趣味教學[D].遼寧師范大學,2011.
[2]蔡之旋.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音樂課堂有效性教學現狀調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
[3]任.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實施狀況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4]吳海蕓.小學音樂有效教學實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
[5]張靜華.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設計初探[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
[6]馬靜.淺談新課標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設計[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
[7]張愛華,宋方菊.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1(03).
但是,“每個人都有全面發(fā)展各種智能的生理基礎,具有全面發(fā)展的可能性?!边@句話是否應該理解為兒童在任何方面的能力都可以獲得,兒童可以成為一個“完人”?事實表明,“可能性”一方面指兒童具有向每個方向發(fā)展的可能,但另一方面則意味著當他往一個方向發(fā)展時,他就不得不放棄另一個方向的發(fā)展。遺憾的是,我們往往只看到并且夸大了前一層含義,而忽視了后一層含義。實踐證明,兒童不可能學習所有的知識、不可能獲得所有的經驗、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技能。因此,正確理解兒童發(fā)展的“可能性”有助于我們樹立科學的兒童發(fā)展觀、教育觀。
兒童發(fā)展“可能性”的含義
兒童發(fā)展的“可能性”有兩層含義:其一,兒童的發(fā)展有多種可能;其二,雖然兒童有無限發(fā)展的可能,但由于受時空的制約、主體條件的限制、外在環(huán)境的影響,他只能在多種“可能性”中作出一定的舍棄,即“可能性”是有限的。
關注“可能性”的第二層含義可以使我們知道什么樣的教育真正對兒童發(fā)展有益。過去我們的課程強調的是打好學科的基礎,強調學科基礎中的原理部分。因此,我們是教所有人按同一種方法做同一種事情。老師講,學生做,強調的是記憶、模仿,重現書本的間接經驗,強調學生聽講與接受。幾十年來沿襲一種“惟師、惟書”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我們經??吹剑斘覀円髮W生學習各種能力、掌握多方面知識的同時,他們往往也失去了與同伴嬉笑玩耍、與家長老師進行情感溝通的機會;失去了感受大自然和諧的機會以及金色童年的歡樂體驗。
既然“可能性”意味著舍棄,那么,怎樣才能讓兒童發(fā)展得更好、更全面呢?問題的關鍵,取決于教師的教育理念、對教材的駕馭和裁剪能力以及對學生身心的了解程度;在于所組織的教育活動是否充分挖掘其教育價值,或者說,一種教育活動是否盡可能達到多重教育目標。
我們應當看到,這些活動既提供了學習機會也造成了學習的限制。因此,教育者有責任去傳授理論知識、培養(yǎng)學生帶得走的基本能力。但是,這種“傳授、培養(yǎng)”不能通過強化教師特權的方式進行,而要把學生的愿望、經驗和經歷作為教學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把重點放在必須要做的事情上,而不僅僅是規(guī)定的事情上,構建一種具有開放性、整合性、多元化的新課程體系。我的做法是:
將游戲進行到底,實現多重教育價值
游戲不僅僅是兒童的生理需要,更是他們的心理需求,歡樂的童年幾乎可以與游戲的童年畫等號。但是,只要留意就不難發(fā)現,兒童用于游戲的時間越來越少,他們變得與成人一樣忙碌,與成人一樣焦慮,很少看到一群無拘無束玩耍的小朋友。
在音樂課堂上,同樣缺少學生自由游戲的時間與空間。特別是平常課我們常把游戲作為對學生的一種獎勵,――“只要大家表現好,咱們就來做個游戲”……殊不知,這種游戲已經走到了“偽游戲”的邊緣,失去了游戲自主、愉快、主動參與的特質。
事實上,游戲本身是創(chuàng)造性的、可變化的,我們完全可以把各種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滲透到游戲之中,將教學內容進行分解,降低難度,使學生在興趣濃厚的游戲中邊玩邊學,大大提高學生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自信,實現多重教育價值。
比如將各種節(jié)奏做成紙牌,讓學生玩“釣魚”、“比大’、“湊四(拍)”等游戲;也可以把節(jié)奏做成“甩子”,甩到幾拍走幾步或跳幾格;再如,把課的內容設計到一盤“音樂跳棋”之中,學生每下一步棋,就有相應的學習要求(難易相兼),等等。哪怕最簡單的“丟手絹”游戲,也可以玩出不同的花樣:游戲中增加一名鼓手,大家演唱的快慢由鼓點的快慢控制。這樣,學生不僅要注意到手絹是否在身后,而且還要注意音樂的變化,還能培養(yǎng)學生對游戲的改進能力。
新課程的每冊教材都體現了編委們的良苦用心,但我們決不能僅僅局限于某個單元做做游戲,而要用創(chuàng)新的思維,兒童的視角,將富有召喚力的拓展內容進行到底。
打破生活與學習的界限,強調隱性教育
“生活”是人類一切實踐活動的總稱。當前,“教育即生活”的主張越來越受到關注,課程本身就是兒童的生活。把課程獨立于生活之外,很容易把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割裂開來。我們應盡可能講述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的事件或熟悉的印象,把教學與學生日常生活和身邊的事物聯系起來,拉近孩子與音樂的距離,從而使學生更易理解音樂,一步步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生成過程,最后獲得知識。也許最終沒有形成共識,但過程的教育價值比結果的教育價值更為重要。
學生的生活是與他們的實際需要聯系在一起的,打破生活與學習的界限,就是要以學生的生活為基點,切實從學生的需要和發(fā)展可能出發(fā),讓音樂教學的內容向社會延伸,讓社會生活進入音樂課堂,讓教學充滿時代的氣息和活力,把知識技能用兒童能夠接受的方式加以整合,進行隱性教育,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獲得全面的發(fā)展,歷練出適應和改善生活環(huán)境的能力,提升生命質量。
為此,我們必須了解生活,了解學生的生活現狀、了解生活發(fā)展的趨勢、生活對人的要求的變化,教給學生終身喜愛音樂的途徑與方法,讓美妙的音樂裝點、伴隨其一生。
我們有責任讓學生知道:上天賜給每個人一件最好的、最簡便的樂器,那就是嗓子。每個人的嗓音都是獨一無二的,唱歌可以隨時隨地為我們的人生帶來快樂,充滿歌聲的人生必然是快樂美好的人生。為了讓學生在經歷音樂實踐過程中欣賞美、表現美和創(chuàng)造美,以滿足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表現”和“自我發(fā)展”的需要,我在課堂上搭建了讓學生自主表演的“星光大道”和“夢想劇場”,使學生的心理素質、表現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都得到了全面的發(fā)展,讓學生成為音樂學習的主人。此外,我還經常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充分享受音樂這隨時可享用的財富。比如,準備一本自己喜愛的歌曲集,抄錄自己的“保留曲目”,以備即興地表演;錄制自己的個人專集,將自己的演唱、演奏、配樂朗誦、創(chuàng)作等永久保存或送給親朋做禮物;學習用音樂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了解音樂的特殊功能,等等。
音樂教學生活化,必然使學習充滿活力:學生生活音樂化,必然使人生之路充滿歡樂與自信。
鼓勵個性化創(chuàng)作,強調多視角、多元化的教學思維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在學生心目中,永遠是正確的代名詞。許多學生在思考問題前,首先是考慮老師是什么觀點;在提問之前揣摩老師有什么潛臺詞;關注老師在評價學生發(fā)言時的態(tài)度傾向性,這些都會限制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路。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音樂教育給予學生的絕不僅僅是幾首歌曲、幾段樂曲,而是交給學生一把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讓他們用跳動的思維去創(chuàng)造更自由的“音樂王國”。
現代教育觀認為,不是把所有問題都講清楚了的是好老師,而是把基本問題講清楚了,又能留給學生值得思考問題的老師才是好老師。我們不能用自己的分析理解代替學生的實踐,使自己的思想成為抑制學生思維的“緊箍咒”,而應突破教參的局限,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fā),幫助學生做一名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探究者。
例如,在欣賞音樂童話《龜兔賽跑》一課時,我讓學生續(xù)編龜與兔的第二場比賽,結果多數學生都順著正常的思路,說小兔子改正了驕傲自大的錯誤,而烏龜卻因成功而洋洋得意懶得鍛煉,最終輸給了兔子。但學生A卻說,小兔子雖然練得很起勁,但眼看比賽就將獲勝時,烏龜忽然掏出事先研制的火箭鞋,一眨眼就搶先到達了終點!――多好的創(chuàng)意呀!我正想好好表揚,學生卻紛紛說烏龜賴皮的!課堂一下子失去了控制,我知道如果讓大家服從我的意見,肯定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于是,脆來一場辯論會,說說到底誰贏。
最終大家達成共識:童話故事可以大膽想像,A同學能想到運用高科技幫烏龜取勝,贏在一個“巧”字上;兔子這回雖然又輸了,但卻讓它懂得“做事必須干勁加巧勁”的道理,難道這不正是成功的起點嗎?我們在學習上也是同樣道理,必須注意學習方法。課后我讓學生再去續(xù)編第三局比賽,看誰的構思最巧妙。結果,學生的奇思妙想一發(fā)不可收拾!
創(chuàng)編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我們的目標應從“一次性創(chuàng)新”向“持續(xù)性創(chuàng)新”轉變;從“個別創(chuàng)新”向“全員創(chuàng)新”轉變,引導學生發(fā)展異于他人的獨特能力。正如加德納所說:“對于一個孩子的發(fā)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幫助他尋找到一個他的才能可以盡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滿意而能干?!敝挥型ㄟ^多視角、多元化的教育,強化他的長處,凸顯個性,才能促進各種智能協調發(fā)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目標。
【關鍵詞】小學 音樂教學 舞蹈教學 結合
在當前的小學教學中,音樂教育和舞蹈教育是培養(yǎng)小學生藝術修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現代教育界倡導用多學科滲透的綜合教學手段進行課堂教學。但是在目前的小學藝術教育模式當中,音樂教學和舞蹈教學是以單獨的形式進行的。實踐證明,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的結合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豐富教學成果,同時也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一、小學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相結合的必要性
“音樂是舞蹈的靈魂”。這句話精辟地概括了音樂與舞蹈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音樂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通常在舞蹈教學時,都會配以相關的背景音樂,目的就是通過音樂的旋律和節(jié)奏激發(fā)學生對舞蹈韻律的體驗。音樂在舞蹈表演中占據重要部分,音樂的選擇通常會影響舞蹈的編排和表演,兩者的融合是在長期的配合中實現的。同時,舞蹈也可以用來詮釋音樂,舞蹈是通過人的肢體動作語匯表達思想感情的動態(tài)藝術。小學生的舞蹈教學蘊含對藝術美的表達,是音樂課程的重要補充和擴展。舞蹈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形體姿態(tài)、提升自身氣質。舞蹈動作中常常包含有一定深度的情感意識和文化特征,學生通過學習舞蹈有利于豐富情感表現。結合音樂教學和舞蹈教學的優(yōu)點,讓小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感受舞蹈的魅力,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感受音樂的內涵,對其智力發(fā)展、道德養(yǎng)成、品德意志的培養(yǎng)以及審美能力的提高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小學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的現狀
第一,音樂課堂教學缺乏創(chuàng)造性,內容豐富度欠佳。在小學教育階段,多數音樂教師僅僅局限于課本的教學內容,按部就班地根據課本教學,使得音樂課堂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和應有的藝術氛圍。但是小學的音樂教學僅限于教學生唱歌是遠遠不夠的。音樂教育的目的是要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并使其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目前小學音樂教學的豐富度不夠,在教學當中無法新穎地表現出藝術的魅力,影響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和對藝術的興趣。
第二,音樂教師缺乏舞蹈基礎。目前,小學的舞蹈教學工作通常由音樂教師兼任。小學音樂教師多畢業(yè)于音樂師范學院,在大學期間通常主修聲樂或器樂,對于舞蹈知識和舞蹈技巧相對欠缺,對于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的有機結合更缺乏理論基礎與實踐經驗。
三、小學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相結合的策略
(一)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教案的具體設計
在音樂教學中加入舞蹈教學,可以極大地豐富教學內容。在確定一段音樂之后,教師可以將舞蹈動作進行編排,并在音樂背景下現場示范。教師有時會受到學生動作的啟發(fā),創(chuàng)新性地編排出新的舞蹈動作,更加豐富了課堂內容。在舞蹈動作的設計上,需注意符合小學生的接受能力,舞蹈動作要盡量做到簡單、新穎。如在教授《草原贊歌》這首音樂作品時,音樂教師要發(fā)揮自己對于音樂和舞蹈的感受力和表現力,將樂曲的活潑動感以及其中蘊含著的人們對于幸福生活的熱愛和贊美,通過策馬揚鞭、大雁翱翔、牧民擠奶等舞蹈動作傳達給學生。這樣的教學能讓學生在熱烈奔放、歡快舒暢的音樂韻律中,體驗整個樂曲所勾勒出的美好的大草原的感覺。通過音樂與舞蹈相結合的教學,不僅能使學生在腦海中勾勒出對草原的印象,還能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孩子豁達的性情以及對于生活的熱愛。
(二)創(chuàng)設有趣味的教學情境
大量實踐證明,小學生在有趣味的環(huán)境中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更容易學習到新的知識。小學階段的教學應該營造較為活潑的學習氛圍,在教學情境上,任課教師要創(chuàng)設出有趣的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在快樂的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習效果。在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相結合的課堂中,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更有助于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有助于加深學生對音樂以及舞蹈動作的了解。例如在歌曲《我的小毛驢》教學過程中,可以先為學生播放新疆維吾爾族音樂,使學生充分體會少數民族熱情、風趣、活潑、詼諧、豪爽的特點,活躍教學氛圍,使學生融入學習情境中,從而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音樂和舞蹈往往承載許多文化價值,在教學中講解相關歷史和文化,創(chuàng)造有文化內涵的情景,有利于學生在藝術中感受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天分,得到精神的啟迪。
結語
小學階段的教學模式是相對比較傳統(tǒng)的,但是在當今藝術的發(fā)展潮流下,傳統(tǒng)的藝術教學模式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和挑戰(zhàn)。學校應該在符合小學生心智發(fā)展水平的前提下,盡量給學生提供豐富并有深度的教學內容。小學音樂教育與舞蹈教育各有優(yōu)點,將兩者有機結合,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審美能力,同時也給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帶來機遇,有利于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在小學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中,復合型的音樂舞蹈教師的培養(yǎng)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需要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
[注:本文為湖南省教育廳省級課題項目,項目名稱“本科層次復合型小學舞蹈教師培養(yǎng)的研究”,項目編號:2009(417)]
參考文獻:
[1]趙芮.小學舞蹈創(chuàng)編和教學的藝術特點[J].藝術教育,2014(9).
[2]秦月.小學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相結合的體驗[J].大眾文藝,2015(14).
[3]張莉.小學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相結合的體驗[J].科普童話,2014(11).
關鍵詞 音樂教育 聲樂專業(yè) 重唱課程 音樂審美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Common Case Studies on Vocal Teaching of College Music Education Majors
FAN Ping, LI Xiaoliang, SHENG Ruiqiang, HE Chunliang, LIU Lin
(Xi'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Xi'an, Shaanxi 710061)
Abstract Teaching case stud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hance teachers' teaching level.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majors to study vocal music education teaching case, and take vocal quartet and music aesthetic courses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for vocal music teaching as teaching case, the study includes preparation stage of preparation, classroom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after-school feelings and experience.
Key words music education; vocal majors; quartet courses; music aesthetic
1 高校音樂教育研究聲樂教學案例的必要性
教學案例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一種記錄和敘述,主要內容包括教學的難點、重點、偶發(fā)事件、有意義的、典型的教學事例處理的過程,還包括對整個教學案例的分析、思考和總結。教學案例記敘的不僅僅是教學行為,更重要的是記錄伴隨教學行為而產生的思考和感悟。教學案例反映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困惑、矛盾、產生的想法、解決困難和困惑而產生的思路和對策等。
研究高校音樂教學聲樂專業(yè)教學案例,可以幫助音樂教師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正確地認識聲樂教育在整個音樂專業(yè)教育中的重要性,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聲樂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促進高校音樂教師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長。本文選取了對聲樂教育來說非常重要的重唱課程和音樂審美課程為例進行聲樂教學案例研究。
2 重唱課程教學案例研究
重唱是聲樂的演唱形式之一,重唱教學是聲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重唱是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單個人聲發(fā)出的歌唱旋律疊加起來,并對疊加進行深入發(fā)展的一種聲樂體裁,疊加的法則一般要遵從多聲思維的法則。重唱在聲樂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利用和聲的技巧,使得聲樂更加立體化。
在重唱教學中,筆者先讓學生在理論上了解什么是重唱,并通過實踐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聲音概念,使學生了解重唱的組成,掌握重唱中各聲部的特征。只有掌握這些基礎知識,學生才能將重唱靈活運用在各種不同風格的作品中。這就要求在聲樂課上,要提高對學生嗓音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聲音運用能力。
在重唱課程上,筆者安排學生從簡單的曲目開始練習重唱。在練習一段時間簡單的重唱之后,可以給學生加入一些當前流行組合的重唱曲目,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去感受不同風格的音樂。在重唱訓練中,要著重加強培養(yǎng)學生對聲音的運用,包括聲音的節(jié)奏、音色等。同時,要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根據音樂想象畫面,甚至要求學生根據曲目表達的情景來進行表演,鍛煉學生的形體動作。課程最后,可以引導學生從簡單的曲目逐漸過渡到難度較大的重唱曲目。在整個教學中,學生要學習怎樣去分析作品、怎樣進行人物塑造,還要去訓練多種形式的重唱和舞臺實踐。此教學案例的難點在于怎樣引導學生練習重唱中的聲部平衡,培養(yǎng)學生控制好聲音和音色的主觀能動性。通過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掌握自己的聲音和其他聲部之間的音準關系,那么學生的視唱練耳能力也會提高。
通過重唱課程的教學案例研究,筆者有以下幾點體會與諸位教師分享:(1)教師應當勇于突破傳統(tǒng)課堂,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主動實踐,教師只起到引導和輔導的作用,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2)在聲樂教學中,可以把舞蹈或者表演與演唱結合起來。舞蹈與演唱的結合可以達到歌和舞相互滲透的作用,載歌載舞的形式無疑會在很大程度上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使學生更直接地感受到藝術氛圍。這對教師本身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針對舞蹈方面的氣質、風度、形體、表情等給予指導,這樣的教法也比較生動。(3)在進行重唱教學時要因材施教。專業(yè)音樂學校對聲樂系學生的要求包括學生要建立自己的歌唱聲音。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和特色。而重唱是需要學生互助協作的演唱形式,更應當注意每個學生的特點,對學生因材施教。
3 音樂審美教學案例研究
聲樂是一種和美有關的藝術,她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讓觀眾感受美。聲樂能把人的歌喉、音樂、語言、文學融合為一個整體,無論是表演者還是觀賞者,都能從聲樂中獲得美的愉悅。所以,在聲樂教學中,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下轉第167頁)(上接第111頁)也不可忽視。
在備課階段,教師應該用心挖掘聲樂的美,做好充分準備。在選擇給學生用來練習的曲目時,也不能只注重呼吸、發(fā)聲等技術訓練,應該選擇能讓學生在旋律流動中更容易感受到美感的曲目。選擇曲目時也要注意該曲目的藝術性、思想性和審美價值。在最后的個別訓練輔導備課環(huán)節(jié),教師尤其要注意學生的嗓音個性,不能使用一成不變的教材,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演唱風格的多樣化,保護學生的個性特色。
課堂教學以教師范唱為開端。教師先準確、完整地將歌曲演唱一遍,要注意演唱的時候必須感情充沛。范唱是教學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為學生提供了直觀、生動的樣板,也使得學生通過聆聽獲得藝術的享受。范唱除了增加真實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也有助于樹立教師的職業(yè)形象。所以在音樂審美教學中,筆者將范唱作為教學的開始環(huán)節(jié)。在范唱結束后,教師應當對歌曲加以介紹,包括歌曲的創(chuàng)造背景、表現手法、風格等等,使學生的直觀感受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歌曲的美感。
在接下來的學生練習中,要引導學生以審美為基礎,不斷地琢磨、理解、記憶。在練習中要注重帶領學生從易到難。先從簡單的音階練習開始,慢慢進入帶詞練習,最后再到完整練習。
學生達到流暢演唱之后,課堂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去整體把握歌曲的藝術形象,啟發(fā)學生領會歌曲的內涵,感悟作品的風格。啟發(fā)學生抒發(fā)自己對歌曲的審美意境,進行創(chuàng)新演唱,對模仿演唱做一個提升,從在歌曲中感受美上升到從自我感受美的境界。
通過音樂審美教學案例研究,筆者發(fā)現,審美教育的本質是情感教育。在聲樂課上教師應當通過運用范唱、藝術處理、教唱、伴奏等等手段,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充分理解歌曲中飽和的情感,由此去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
4 總結
教學案例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真實記錄、典型記錄,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真實體現,因此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是教師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教學案例研究是教師提升自身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本文論述了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研究聲樂教學案例的必要性,并以重唱課程和音樂審美課程為例進行聲樂教學案例研究,重唱課程和音樂審美課程都是聲樂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研究了相關課程備課階段的準備工作、課堂實施過程以及筆者課后得到的感悟和提升。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陜西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計劃項目(人文社科專項)“聲樂教學常用案例研究”( 課題編號:2013JK0508)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 彭勇軍.我國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現狀及對策分析[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1:126-127.
[2] 吳曉.民族地方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滯后的原因與對策探究[J].北方音樂,2011.4:85-86.
[3] 劉偉,王善虎,呂小允.高校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模式探析[J].宿州學院學報,2013.5:116-118.
關鍵詞:情感教學;小學音樂教育;應用原則;應用意義
1、前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的競爭都可以歸結為人才的競爭,而關于人才的競爭的關鍵之處就是人才素質的競爭。雖然說現在人們已經能夠很好的認識到情感教育在人才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還有所不足。在小學音樂教育過程中,仍然有部分的教育模式偏重對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教學,而對于音樂教育最重要的情感精華卻沒有足夠的重視。雖然說近年來關于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學的呼聲越來越高,但關于此方面的研究卻有所不足,從而使廣大的小學音樂教師在情感教學方面僅僅停留在實踐經驗上,給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阻礙。下面結合小學音樂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原則,談一談情感教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
2、小學音樂教育進行情感教育的意義
2.1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思想素質
小學生處于人生的初級階段,在此時對他們進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是很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決定學生以后性格的形成。因此在實際的音樂教學過程中,小學音樂教師應該注重其音樂教學過程,并有意識的通過音樂教育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思想素質。首先音樂教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提高學生的品格節(jié)操。其次音樂教育能夠讓學生沉浸在音樂的世界中去,大大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判別善惡的能力,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詮釋對美的理解和感悟。
2.2培養(yǎng)小學生的情感品質
音樂教育是小學生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而情感教育在這個過程中更能加速其情感品質的形成。音樂教育主要是利用可行的手段,給學生展示音樂的藝術形象,并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真善美,從而增強他們對美好世界的向往。因此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應根據小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點,采取有效的情感教學方式,把學生引到情感世界中去。所以說,合適的情感教育方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向的情感,給小學音樂教學帶來了積極的意義。
2.3提高小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
小學生在思想和道德方面發(fā)育還不完全,并且如果直接的向他們進行道德教育,很可能受到小學生心理上的抵觸,從而使得道德教育達不到原有的教育目的。而音樂教育是一種較為委婉的教育方式,并且把情感教學融入到音樂教育中,更方便教師通過一些愛國歌曲等類似歌曲向學生傳遞愛國信念。
3、小學音樂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應用原則
3.1情感培養(yǎng)與智力發(fā)展向促進
根據情緒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表明,人們的情感發(fā)展過程與其對外界的認知程度是互相促進的。在小學音樂的教育中,其情感的表現主要集中在音樂語言方面,即通過旋律、音色等手段表現。這些表現手段對學生來說并不能直觀的觀察出來,都需要用內心進行感受。而這種內心感受的方式,就大大促進了小學生在形象思維方面的發(fā)展,進而給他們的智力發(fā)展帶來了積極的意義。而小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就會使得他們更容易理解音樂中蘊含的情感,從而更容易對他們進行情感教育。因此情感教育應該把情感培養(yǎng)和智力發(fā)展相結合,以增強情感教育的質量。
3.2藝術融情與技能技巧相融合
小學的音樂教育不僅要提高小學生對于音樂美的感受,還應該培養(yǎng)他們擁有必要的音樂表現能力。這雖然需要音樂教育的展開進行一定的技能技巧訓練,但是相應的教育人員也不應該忽視情感教學的重要性。音樂是情感較為豐富的藝術學科,更能夠引起學生內心情感的共鳴。不僅如此,在實際的小學音樂教學中,相應的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脫離了情感的技能技巧訓練是沒有審美意義的,在重視情感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技能技巧訓練,增強小學音樂的藝術表現。
4、情感教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4.1以境生情法
要想把一個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最大程度的表現出來,應用一些情境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其還能增強他們對情感的理解能力和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在實際的情境創(chuàng)設中,主要有三種方法:第一是通過媒體構建情境。在小學的音樂教育中,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借助多媒體技術,把音樂教學的內容通過幻燈片等方式表現出來,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第二是通過學生自主表演構建情境。其主要是指教師通過一定的引導,讓學生自主的參與到音樂實踐中去。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演唱、演奏和律動等,讓學生在體驗情感的基礎上,從自己的角度來詮釋他們對音樂情感的理解;第三是利用想象力構建情境。音樂是一個無形的東西,而人們對音樂的了解其實也是一種抽象的思維,因此想象力在這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利用想象力構建的場景能夠把學生心中的情感通過想象與相應的音樂藝術聯系在一起,從而增強音樂情感教育的成效。
4.2以趣激情法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感性大都大于理性,并且對于一些抽象性的教學內容不感興趣。因此在進行情感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從學生自身的興趣點入手,調動小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并讓他們保持著這種積極性投入到之后的音樂學習中去。在實際的情感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營造一個和諧的教學氛圍,即運用一些活潑的語言或者欣賞的語氣引導學生;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心理特點的變化,靈活多變的采用與之相對應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時刻都處于情感體驗中,從而增強情感教學的效果。
4.3以美育情法
情感教育的深入可以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來完成,從而喚起他們心中的情感。在實際的情感教育中,教師應該首先通過相應的手段,從感知、感受和感動三個方面了解學生的審美心理;其次要根據學生的審美心理,發(fā)掘教學素材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在這之中,教師對于選有教學素材的理解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其內容等外在美方面,更應該深層次的發(fā)掘素材所蘊含的內在美,并引導學生進行情感的感悟;最后還要在課堂上充分的創(chuàng)造教學美,從而帶給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的個性品質得到升華。
5、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社會各個方面對于小學音樂教學也會有更多的要求。而情感教學作為提高小學音樂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在未來的發(fā)展中必將有其新的意義和內涵。不僅如此,情感教學對人才素質有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也使得其在以后將擁有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本文經過科學合理的探究,系統(tǒng)的闡述了情感教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給廣大小學音樂教育人員帶來了操作性較強的實踐經驗。但因為各個小學的地域差異性,相應的教師在實際應用中還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最合適的情感教學。
參考文獻
[1]單紅妍.試論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06:241.
[2]耿宇蓉.論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1,03:16.
[3]段淑芳.情感教育理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