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個人心理素質總結范文

個人心理素質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個人心理素質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個人心理素質總結

第1篇:個人心理素質總結范文

綜藝主持中心理素質的表現

心理素質對節(jié)目主持人到底有多重要?在《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職業(yè)素質評價指標體系研究成果匯編》一書中有這樣的描述:“心理素質是基礎,專業(yè)素養(yǎng)和思想道德品質是保證”,把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當成節(jié)目主持人成功完成其職能的必要前提和基礎。也就是說,無論你具有多么強的政治素質、專業(yè)素養(yǎng)和思想道德品質,如果心理素質不過關,也不可能勝任這項工作。

心理素質或隱或顯地影響著節(jié)目主持人的工作,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注意。從理論上說,心理素質是指人們的心理活動能力,而人在心理活動中所具有的特征性現象又稱為心理現象。主持中出現的各種心理現象都客觀地反映了主持人心理活動的能力,因此,也成為主持人心理素質高低的評價標準。

主持人節(jié)目駕馭中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駕馭節(jié)目、引領節(jié)目進程是主持人在綜藝晚會中的基本職能,主要表現為控場能力。有人說控場能力是綜藝節(jié)目主持人主持藝術的核心。一般來說,綜藝晚會中的控場可以分為“常規(guī)控場”和“應變控場”兩種。前者主要指主持人能完整準確地駕馭晚會進程,串聯節(jié)目內容;后者主要是指主持人能夠靈活機敏、迅速得體地處理突發(fā)事件,保證節(jié)目順利進行。無論是“常規(guī)控場”還是“應變控場”,都與一種心理素質相關,那就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而應變能力是主持人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節(jié)目中的具體表現。應變能力在主持過程中一般可以表現為思維的靈活性――變通,能夠理解節(jié)目宗旨,了解導演意圖,快速彌補場上的各種疏漏;思維的流暢性――發(fā)散,能夠一氣呵成,不受各種干擾,完成串聯、開場、訪問等各種主持環(huán)節(jié);思維的獨特性――獨創(chuàng),特別體現在當場上出現突發(fā)事件時,能夠不動聲色地調動語言,機智地化解矛盾和危機,形成良好的節(jié)目氣氛。

主持人形象塑造中的自信心培養(yǎng)。自信心是成功主持節(jié)目的重要前提。主持人在鏡頭前保持與觀眾交流的強烈愿望,使主持人在節(jié)目中始終處于主動活躍的狀態(tài),處于這種心理狀態(tài)的主持人在與嘉賓交流時會處于主動狀態(tài),呈現出積極交流,有表達和了解別人的愿望;在主持串聯時充滿自信,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能夠調動場上的氣氛,使綜藝晚會呈現出意料之外的狀態(tài),這種出于導演預料之外的成功常常是主持人獲得觀眾認可和導演信任的重要因素。自信心源于對自己主持能力肯定的積極心理暗示,也源于對自己專業(yè)能力的自信。而這種職業(yè)信任源于有備而來的自信心。所以,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充分的案頭工作,對節(jié)目的主題、內容、串聯形式、流程安排做到心中有數,主持時才能鎮(zhèn)定自若、收放自如。

主持人語言表達中的情緒智力因素。一個人的成功,情緒智力的因素十分重要。它被稱為情商,簡稱IQ,是指個體監(jiān)控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的能力。作為綜藝節(jié)目主旨與風格的體現者和代表者的主持人,在節(jié)目中的作用可以用“現場的導演”來描述。他們要把容納多種藝術形式、多重時空語境的綜藝節(jié)目串聯組合成一個有機整體,完成場景轉換,體現編導意圖,靈活應變以保障節(jié)目安全順暢播出,可以說任務非常艱巨。有了主持人現場的組織和串聯,才能產生觀眾與節(jié)目、場內與場外的情感互動、情感共鳴。

綜藝主持時心理障礙的成因

隱性的自卑心理。主持人在舞臺上光鮮靚麗、風光無限,實際上,在主持過程中因為內心自卑導致心理緊張的現象非常普遍。比如,某件衣服和整個晚會的現場不太協(xié)調,與某位明星大腕同臺,或者導演在導播時的不當語氣、手勢、眼神都可能讓主持人壓力倍增。由于心理自卑,主持人往往會產生焦慮的情緒,不知道自己如何找到激情,對于晚會現場的控制處于完全被動的狀態(tài),更不要談什么隨機應變了。而如果開場的主持一切都很順的話,主持人就容易達到妙語連珠、收放自如的境界,也常常會創(chuàng)造出一些主持的奇跡。

主持時的過度緊張。由于過度緊張,主持人會全身反應失常,心跳加速,氣息上提,口干舌燥,雙腿顫抖。這種情況幾乎每一個主持人在從業(yè)初期都有過,而綜藝節(jié)目主持人感覺最甚。

基本功不過硬引起的心理障礙。主持人如果對自己某一方面的業(yè)務能力缺乏自信,往往會產生畏懼心理,加重主持負擔。

得失心造成的心理障礙。因為私心雜念多,怕丟面子,主持時心里很緊張,完全不顧對節(jié)目的處理和安排,也會使主持人的主持水平下降。

綜藝主持人心理素質培養(yǎng)

應注意的問題

強化積累,做好知識儲備。我在主持《加油!東方天使》的比賽時,導演希望讓評委多闡述,而主持人應把語言凝練到最少、最精。記得有一組選手在才藝展示之后,評委對她們的表現進行了點評。她們三個人有的跳的是印度的肚皮舞,要把肚子露在外面;有的跳的是東北的秧歌,穿著小棉襖。因此,我在評委點評后說:“她們三個中有的穿的有點少,有的穿著小棉襖,但好像也反映了她們此刻的心情――有的比著比著輕松了不少,有的還在慢慢地尋找感覺。希望她們發(fā)揮得越來越好!”這樣的語言既活躍了現場的氣氛,又順便把這一組三人的表現和心態(tài)總結了一下。在第二組的選手表演之后,有一位選手被淘汰,在選手即將離開舞臺的時候,我是這樣說的:“東方天使展翅飛,多才多藝盡發(fā)揮。哪怕輸了不氣餒,為了夢想朝前追!”看似安慰選手的幾句簡單的打油詩,卻是做了一定的前期準備。再比如,一位選手在演唱《明月幾時有》之后,評委問選手“你知道這首歌詞是誰寫的嗎?”選手答“蘇軾”;評委又問:“你知道這首詞是蘇軾寫給誰的嗎?”選手搖了搖頭,把目光投向了我,向我發(fā)出了求救信號。因為我知道這個問題是評委即興出的題,并不影響選手的成績,于是我順勢接了過來,說:“其實這首歌啊,是東坡先生寫給自己的弟弟蘇轍以表思念之情的。”選手頓悟,說“我還一直以為這是首愛情歌曲呢!”評委緊接著說:“所以啊,你剛才演繹的時候,處理得有點欠妥,下次注意啊!”這個小插曲也可讓觀眾在娛樂的同時有所收獲。然而這個臨時冒出的問題也提醒了我,其實每個人都有盲區(qū),只有不斷地學習、積累,才能讓自己的盲區(qū)少一些,才能做一個有文化的主持人。如果說,作為一名主持人,有的時候需要“現學現賣”的話,那我更愿意長期地積累、定期地閱讀,讓我們在特定的情況下游刃有余、畫龍點睛,甚至化險為夷、轉危為安。

培養(yǎng)良好的性格,學會用幽默輕松化解危機,并學會掌握快速應對技巧。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其實,一個人的性格可以影響到他的語言表達方式以及思維的角度和方向。性格內向的人,可能會中規(guī)中矩,按照編導的提綱、嘉賓的思路和預定的方案進行節(jié)目流程;而性格開朗的人,可能會抓住現場即興的“點”延伸,臨時改變策略,從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和反應。性格內向的人,可能不善于追問或反問,不善于跳出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性格外向的人,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甚至會善于發(fā)現嘉賓的“興奮點”,繼而揚長避短地挖掘新鮮的、有價值的、能讓人記憶深刻的素材和故事。我在主持《財富杭州》采訪盤石的老總田寧的時候,得知他的父親也在現場。我就來到他父親身邊,說:“叔叔您好,看著自己的兒子一天天成長、成熟、成功,您還有啥希望要對兒子說啊?”爸爸很樸實,說:“呵呵,就是希望啊,他趕緊給我生個小孫子!前兩年還說要等奧運的時候,這奧運都開完了,還沒啥動靜哩?!蔽揖o接著說:“叔叔,您別急,等田總把手頭的事忙完,就一定滿足您的要求。他也沒說清楚,是‘北京’奧運會還是‘倫敦’奧運會啊,真是的,怪他怪他……”現場一片笑聲,嘉賓和父親也樂得不行。

所以,平日里應有意識地塑造良好的心態(tài)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知足但不滿足。帶著感恩的心,總會發(fā)現生活如此美好;帶著不滿足的上進心,才會讓自己永遠像海綿一樣。一個優(yōu)秀的主持人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要努力學習和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和科學發(fā)展觀。(作者單位:杭州電視臺西湖明珠頻道)

欄目責編:曾鳴

參考資料:

第2篇:個人心理素質總結范文

關鍵詞:心理素質 素質教育 物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c)-0210-01

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主要注重對學生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在實際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師體會到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也是至關重要的。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的教育。心理素質培養(yǎng)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素質是培養(yǎng)其它素質的前提和保證。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對學生的心理素質進行研究,以學生心理特點為依據,進行備課和教學。將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將有助于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那么,怎樣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加強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呢?

1 利用實驗,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中學生對物理實驗特別感興趣,我們要緊緊抓住這一特點,投其所好,組織好物理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1 巧設實驗,激發(fā)興趣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一部好戲,往往拉開序幕就能引人入勝,一堂課,開好頭,就很容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我們盡可能用“新、奇、驚”的物理實驗引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講“升華與凝華”一節(jié)給學生演示“人造雪景”的實驗,既讓氣態(tài)奈在枯枝上凝華,結成雪花狀的圖案,讓學生覺得在氣溫較高的情況下,也能看到雪景,覺得驚奇、新鮮,然后順勢引入新課。在講“二力平衡”時,用一根透明不顯眼的膠線,一端拴在茶杯柄上,另一端拴在教師手指上,在講課前,故意“不小心”讓茶杯從手中落下,學生滿以為茶杯落地被打破,發(fā)出“啊”的驚訝聲,但結果卻是茶懷在空中蕩了幾下就靜止了,針對此現象進行分析、設疑,引出本節(jié)課要討論的問題“二力平衡”。這些出乎學生意料的驚奇現象,在瞬間可刺激學生大腦,對實驗產生深刻的印象。像這樣“新鮮、新奇”的物理現象一定會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為新課的順利進行,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開端。

1.2 改進實驗,培養(yǎng)興趣

物理學中的許多規(guī)律來源于實驗,因此,物理課堂上不僅要多做實驗,而且要進一步改進實驗。中學生有“好動”的特性,可在“動”字上下功夫。如:教師演示實驗,盡可能改為學生演示或變?yōu)檎n堂上分組實驗。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演示教材上的實驗,教師還可根據教學實際的需要,改進物理實驗。在學習平面鏡成像一節(jié)時,我改進了一個演示實驗:在玻璃板前方點燃一只蠟燭,后面放一個燒杯,當向燒杯中倒水,出現了蠟燭在水中燃燒的新奇現象,這樣學生就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又如講“摩擦起電”一節(jié),學生對“物體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電了”這一結論困惑不解,針對這一問題,可用懸掛的羽毛靠近感應起電機的金屬球,金屬球產生火花放電,自然就說明金屬球帶電,吸引了羽毛,從而驗證了上面的結論,也解開了學生心中的疑團。

1.3 自制教具,提高興趣

根據“有趣―興趣―志趣”的規(guī)律,教師可采用自制教具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如利用火柴盒,可指導學生制作“小孔成像”或遠近可調的“小照相機”。首先讓學生將火柴盒做成暗箱,在火柴盒黑色一側開一個1~1.5毫米的小孔,再將火柴盒的抽屜正面、側面糊嚴,一端去掉堵頭,糊上一層薄白紙,另一端割開,當成小拉手。這樣一個屏幕遠近可調的小照相機就制成了。它既可作小孔成像實驗,又可當照相機使用。這種既不花錢制作又簡單的實驗很受學生的歡迎。

又如開展課外自制噴泉實驗:學生在教師的具體指導下,將裝有半瓶水的燒瓶加熱至沸騰,用帶有細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緊瓶口。細玻璃管口用有彈簧夾的橡皮管塞緊,再將燒瓶倒置在鐵架臺上,向燒瓶上潑冷水,將橡皮管伸入有色液體中并取下夾子,此時有色液體迅速沿玻璃管上升,在燒瓶內形成美麗的噴泉。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培養(yǎng)了獨立操作實驗的能力,提高了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更調動了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2 利用情感教育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睂W生如果對物理這門學科沒有愛好,沒有情感,那他們的學習始終是被動的。

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學科的情感呢?首先教師應以滿腔的熱情,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幽默風趣的語言在學生頭腦中產生良好的印象,贏得廣大學生的歡迎。教師還應以靈活的教學方法,廣泛的愛好,良好的氣質、品德等個性心理素質去影響學生,使學生頭腦中對教師產生好感。這種好感久而久之就會變成情感。同時,教師就應抓住學生對教師的情,以教師對物理的愛好,對教育事業(yè)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對物理教學的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去感染學生,并以良好的個人心理素質去影響他們,使其對老師的情感潛移默化到對物理的情感,從而愛上物理學科。學生對物理課光有情感和興趣還不夠,因為每個學生學習方法、智商、愛好不同,因而在學習中還存在不同的個體差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中存在不同差異,對癥下藥。對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的“調皮學生”,要曉之以理,加強在學習目的和思想行為上的幫助,平時要“嚴之以愛”。在學習、生活紀律中嚴格要求,同時處處關愛他們,讓他們在學習、生活中體會到“嚴師出高徒的道理”。從而使教師對學生的關愛轉化為學生的自覺學習的心理動力。對待學習方法有問題的后進生,要“導之以法,助之以成”。幫助他們認真總結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找出成績不理想的根源。同時教他們如何認真聽課、做筆記、課后消化知識、總結歸納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定理、定律的含義及其適用條件,掌握學習方法,解題技巧等。學習中缺乏信心和決心的后進生,教師不能歧視他們,而應滿腔熱忱地關懷他們,在學習中“曉之以理,行之以勵”,給他們講述認真學習的道理,利用中外科學家艱苦奮斗,執(zhí)著追求科學知識的典型事跡,喚起他們學習的信心與決心。在平時教師應以自己的言行去影響他們,以對教育事業(yè)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及良好的個性心理素質去影響、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抽課余時間主動找他們談心,談自己讀書時的心得,特別是當學習上受到挫折時,自己內心的體會,感想及其處理方法??傊ㄟ^談生活、學習、理想、談人生等等進行“動之以情”的幫助,使他們體會到溫暖,體會到教師的良苦用心,從而激發(fā)學習的信心和毅力,增強自覺學習的動力。不僅培養(yǎng)了良好的心理素質,更有助于學生人格的完善。

參考文獻

第3篇:個人心理素質總結范文

一、進行自主教育,培養(yǎng)學生自主自立的心理素質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心理依賴程度越高,其承受力就越低。因此,我們應把培養(yǎng)學生自主自立的心理素質放在首位。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遇事多和學生商量,保護和激勵他們自尊自愛,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當家作主,甚至有的課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活動方案,獨立完成學習任務。

如在上活動課《歷史短劇——文成公主入藏》時,從編劇本、找服裝道具到編排,我把主動權都交給了學生,只是對他們的劇本提出了一些指導性意見,由大家討論、修改。結果,學生們在表演時,把松贊干布統(tǒng)一吐蕃、吐蕃使者求婚、文成公主入吐蕃并受到熱烈歡迎以及文成公主促進藏漢友好的歷史情景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深受師生的好評。這樣做,不僅使參與的學生得到了學習體驗,觀看的學生也深受啟發(fā)和鼓舞。美國華盛頓大學有這樣一個條幅:“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到了,就領會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彼羁痰卣f明了培養(yǎng)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自主意識的重要性。

二、進行志向教育,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的心理素質

教育學研究認為,青少年不可以沒有正確的志向。志向是他們對未來的向往,是他們奮斗的目標,從目前來說是他們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

如用“名人效應”來激勵學生:學習《昌盛的秦漢文化》,我介紹不信鬼神、立志探索地震之謎,最終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臺測定地震儀器的張衡;學習《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向學生介紹不盲從古訓、勇于創(chuàng)新、刻苦專研,經過27個春秋寫出了《本草綱目》的李時珍……使學生能以他們?yōu)榘駱?,堅信“有志者事竟成,難得苦登攀”。還可以介紹為國家、民族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物:為治理洪水,含辛茹苦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霍去?。弧胺夂罘俏乙?,但愿海波平”的戚繼光……以此來引導學生樹立遠大志向,產生學習動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的心理素質。

三、進行合作教育,培養(yǎng)和諧健康的心理素質

人是社會中的人,總是存在于一定的社會交往中,應表現為關系融洽、和諧、反應適度,因此具有和諧健康的心理非常重要。

1.始終保持精力充沛,情緒飽滿、熱情,教態(tài)親切,使學生的情緒始終處于輕松愉悅的狀態(tài)。

2.創(chuàng)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如在講《輝煌的隋唐文化》時,我剛說出唐朝是我國詩歌的黃金時代,有的學生就在座位上說出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名字,更有的學生背起了他們的詩。雖然課堂紀律有點亂,但我并沒有生氣,而是趁機說:“咱們比比誰背的唐詩多?!蓖瑢W們的興致更高了。這種融洽、和諧的雙邊關系,不但使他們感受到了文史不分家,而且對歷史課的學習更有了興趣。 轉貼于

3.多表揚、多鼓勵,盡量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要抓住一切機會使學生善于與人合作,與周圍同學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如在小組討論時,我對那些性格過于內向、事事總是“心中有數”的學生,對于那些唯恐說錯讓人恥笑的學生,甚至想說又不知從何說起的學生,總是耐心地鼓勵、幫助,使他們認識到發(fā)言的機會是人人平等的,不光是那些優(yōu)等生的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終于使那些學生加入了小組討論的行列。我有意識地把一些淺顯的、具體的問題留給他們回答,一方面讓他們從中得到鍛煉,另一方面通過回答問題能夠得到同學們的肯定和贊揚,給他們提供了感受成功的機會。我在總結時說:“你們今天討論成功的原因是大家通力合作、團結互助的結果,每個人的成功都離不開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學生在這樣一個充滿自信、互相尊重、民主和諧、互相幫助、樂學向上的教學環(huán)境中專心致志地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素質。

四、進行挫折教育,培養(yǎng)學生抗壓、抗挫折的心理素質

學生的心理不能總是處于壓力之下,但又必須有承受挫折和壓力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適應日后激烈的競爭。這對在贊譽聲中成長的優(yōu)等生來說,更為重要。教師要抓住有利時機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

第4篇:個人心理素質總結范文

題目: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的發(fā)展研究

摘要:教師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主要由職業(yè)素養(yǎng)、科研精神、處事原則、聰慧品質等要素構成。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的發(fā)展可以提升教師整體素質水平,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業(yè)發(fā)展,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可以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并做好學校管理工作。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重視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注意總結原因,思考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的發(fā)展路徑。這不僅需要社會各方面以及學校方面的大力支持,還需要教師個人進行有效的自我調節(jié),以便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的發(fā)展,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培養(yǎng)出更加優(yōu)秀的人才。

關鍵詞: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發(fā)展路徑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引導、激發(fā)、服務的作用,其心理素質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甚至影響著學生的心理特性。教師心理健康素質是個人心理期望反映到教學過程的外在表現,即教學過程中,通過其心理暗示對學生身心健康起到重要的影響,這種心理活動及變化是教師個性特征所呈現給人們的感知表現。大量的案例表明,教師心理素質常規(guī)下都對學生的學習和個性發(fā)展起積極向上的作用。只有極少數教師心理存在缺陷,但仍奮斗在工作崗位上,這使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的提高成為必須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否則勢必影響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同時對學生的心理和個性發(fā)展起到負面作用。因此,探討教師心理健康素質十分必要。

一、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的主要構成

1.職業(yè)素養(yǎng)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教書育人的作用。教書是指傳授知識,育人是指教師以身作則來引導學生的品行。因此,職業(yè)素養(yǎng)十分重要。特別是大學教師,面對的都是大學生,其世界觀、價值觀、就業(yè)觀等正在形成時期,教師的尊重、理解、表揚、啟發(fā)、鼓勵等都對學生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熱情向上,師德要突出,以此符合教書育人的特征。

2.科研精神大學教師在學術研究上要具有代表性,能夠拿出鉆研精神來感染學生,培養(yǎng)學生與教師一起洞察規(guī)律,探究內涵,積極創(chuàng)新和探索。學科骨干要有自己的見解,對待研究領域的觀點要頭腦清醒,加強反思,不會跟風就市。此外,要有恒心和毅力,有歷史責任感和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這樣大學教師能不斷走向科研的巔峰。

3.處事原則優(yōu)秀的教師在處理事務上要隨和可親,但要保留自己的見解,具有獨立科研和攻關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創(chuàng)新,不畏困難,心緒沉穩(wěn),耐心研究教學和項目。

4.聰慧品質優(yōu)秀的教師能夠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知,在交際、教學、溝通和處理事務上表現出較強的理智和控制能力,給人的感知是聰慧、靈活。這種聰慧品質對教師的業(yè)績、研究成果等具有較大的作用,是在工作中通過豐富多樣的交流與合作而逐漸形成的。因此,教師有較強的協(xié)調能力和自控能力,才能形成和諧的同事關系和師生關系。

5.其他素質構成優(yōu)秀教師的心理健康素質除上述特征外,還需要有良好的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的發(fā)展研究東莞市信息技術學校黃漢城摘要:教師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主要由職業(yè)素養(yǎng)、科研精神、處事原則、聰慧品質等要素構成。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的發(fā)展可以提升教師整體素質水平,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業(yè)發(fā)展,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可以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并做好學校管理工作。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重視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注意總結原因,思考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的發(fā)展路徑。這不僅需要社會各方面以及學校方面的大力支持,還需要教師個人進行有效的自我調節(jié),以便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的發(fā)展,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培養(yǎng)出更加優(yōu)秀的人才。

社會信譽、腳踏實地的工作方式、與人交際的人格魅力等。這些品質在教學過程中同樣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優(yōu)秀的教師心胸要開闊,做事要誠懇,研究要踏實,教學要誠實。這些心理品質的養(yǎng)成需要不斷地培養(yǎng)、暗示和實踐才能形成。這些品質共同作用于教師身上,會對其思想、行為、心理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使教師能夠對學生具有較高的教學親和力,與學生構建和諧的朋友、師生關系,促進師生溝通,引導學生不斷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好學情緒。優(yōu)秀的大學教師要能掌握教學氣氛,以優(yōu)化的品質感染學生、激勵學生和教育學生,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的深化,促進學術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術研究成果分享與轉化。

二、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1.可以提升教師整體素質水平

當前教育是以國家整體素質教育為主,創(chuàng)新教育為輔,為提升國家整體文化素質服務。這對大學教師的能力和品質提出更大的要求,需要教師認清形勢,以國家發(fā)展為己任,不斷完善自我,錘煉出優(yōu)質的心理健康素質,以此勝任自己的工作,承擔起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重任。因此,教師心理健康素質培養(yǎng),是健全教師人格和品行的有效途徑,是高校教育水平、管理水平、辦學水平提升的重要前提。

2.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業(yè)發(fā)展

教師是教學的主要實施者,與學生有著密切的接觸。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業(yè)發(fā)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以教促進育,以育帶教。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教師以身作則,利用自身的品行、心理素質、行為舉止等對學生的人格、人品、能力、氣質等進行不斷地熏陶和感染,使學生擁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行為言談舉止無不體現教育的修身養(yǎng)性特性。教師與學生長期以來形成良好的關系網,在這張無形的關系網中,教師的人格感召力是巨大的。無論何時、何地,教師都要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對學生的心靈產生影響。

這種影響在學生人格形成時起到重要的助力作用,實現學生人格的健全和良性發(fā)展。

3.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擁有較強的心理素質,能夠對教學任務、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等要求較快地適應,以此不斷深化素質教育,引導學生不斷適應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和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學生會以教師的個人表現為標桿,無論個人修養(yǎng)、學術研究還是精神面貌、學習熱情等都會得到提升。教師心理素質較高時,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激情較高。教師的工作責任心越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和積極性越高。教師的創(chuàng)新思維越活躍,學生會有超出教師的創(chuàng)新表現。教師心理素質的提升對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無形的助力作用。

4.可以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做好學校管理工作

教師作為教學的主要實施者,即是管理者,也具有管理者的特性。在人本論理念的支撐下,教師的主體地位逐漸在教育管理中有所體現。教師通過與學生的良好溝通,對學校管理有更多的話語權和更好的建議,促進學校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在這一過程中,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教師參與學校管理的關鍵所在。只有心理健康素質過硬,教師才能更好地協(xié)調管理措施與學生的矛盾,處理好各種關系,維護學校的利益,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不斷提高。

三、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

1.適應不良教師心理承受能力較差時,對家庭、工作、人際交往等因素的期望較高,與實際產生強大反差,會導致心理壓力超出承受范圍,導致產生適應性不良、煩躁不安、情緒激烈、學術研究力不從心等。適應能力的強弱標志著心理健康素質的成熟與否,是骨干教師與一般教師得以區(qū)分的重要標尺。

2.職業(yè)行為不良教師正常的心理以教學為主,一切活動都圍繞教學進行。

但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往往忽略教學的目的和責任,情緒難控,沖動,缺乏親和力和教學耐心,常常因學生的表現不符合心理期望而顯露粗暴的行為和言談,給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負面影響。這種不良的職業(yè)行為往往與個人的婚姻、成長環(huán)境、工作環(huán)境、工作待遇達不到心理期望有重要關聯。

3.人際交往存在障礙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在人際交往上存在較大的障礙,常因計較個人得失、猜忌心強、無理爭論等與同事、朋友、親人無法構建穩(wěn)固的人際關系,不但影響教學工作,還無法勝任管理者的主體責任,偏離教書育人的初衷。

4.人格缺陷教師一旦存在人格缺陷,就會產生焦慮、煩躁、抑郁、沖動、易激動等缺點,造成其心理不健康,無法完成教育任務,容易無視教學質量,嫉賢妒能。

5.職業(yè)倦怠教師存在心理不健康狀態(tài)時,對工作積極性不高,工作情緒不穩(wěn)定,易沖擊和激動,很難把握住課堂節(jié)奏,課堂教學互動較少,教學質量不斷下降,久而久之產生職業(yè)倦怠行為,上班懶散。這樣教師會始終沒有成就感,心理壓力無法得到緩解。

四、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的發(fā)展思路

1.社會各方面的支持

首先,從社會大環(huán)境背景下構建教師光榮、自豪、自信的心理氛圍,尊重并理解教師教書育人所做的一切積極的努力。對教師的失敗要不斷鼓勵,使其心理回到健康水平,激發(fā)其以更高的工作熱情不斷走向成功。

其次,國家要加大教育資本的投入,提高教師的待遇,滿足其心理期望,縮小差距,激發(fā)教師的工作熱情,使其心理上積極主動地投身于教育事業(yè)。還可以利用待遇的高標準化吸納教育精英,達到組建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的目的。

最后,教師的職業(yè)支撐要來源于社會,社會的大力支持可以改變教師的心理期望,降低其對工作的壓力程度,緩解個人情感、經濟等壓力。社會的關心能使教師的社會責任感增強,心理素質逐漸提升,以此滿足社會期望和對人才的渴求。

2.學校方面的支持

首先,學校是教師工作的主要場所。學校的和諧環(huán)境對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學校要盡可能為教師創(chuàng)造和諧、輕松、靈活的工作環(huán)境和心理環(huán)境,加強溝通,理解和支持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建議,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圍,減輕教師的心理壓力。

其次,學校內的人際關系環(huán)境要加強,為教師的人格魅力培養(yǎng)和升華提供完善的協(xié)調機制,從客觀上實現自由平等、公正公平。在主觀上構建溫暖親和,團隊合作,共進共退的關系,及時糾正心理偏差,和諧共處。

最后,學校要通過各種活動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知識的擴充,使教師能夠自我解讀心理問題,幫助教師走出心理陰影和困惑。同時使教師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積極向上。學校要構建心理支撐系統(tǒng),聘請心理醫(yī)生、心理專家、心理咨詢師等進入校園,為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心理輔導,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的不斷改善。

3.教師個人的自我調節(jié)

第一,教師要對自己的心理有正確的認識,積極采取措施改變自我的不融合狀態(tài),該堅持的理論和觀點可以堅持,但該認同的時候也要積極認同,才能融入周圍的環(huán)境。在工作中,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增強親和力和工作積極性,保持好的心態(tài),以此更好地完成工作。

第二,注重提升心理抗壓能力,提升心理素質。在工作上要嚴于律己,寬容待人;在情感上,要堅韌不拔,樂觀向上;在行為上,要為人師表,和諧對人。同時,運用對自己起作用的解壓方式來進行自我疏導,形成正確的心理觀念。

第三,教師認清自己的價值,進行正確的職業(yè)規(guī)劃,正確定位自己在工作、人際交往中的角色和能力,減少不必要的摩擦,增強心理預見性,提高心理素質。這種自我定位有利于更好地排解心理困惑,調整好自己,積極向上地進行業(yè)務鉆研。

第四,教師要將心理素質的重心放在業(yè)務能力的提升上,以能力帶動心理期望的提升,不斷滿足心理的需求,自信、自豪、分享自己的成果,將不斷轉移注意力,減少心理問題的發(fā)生。

第五,心理要健康,首先身體要健康。教師要堅持進行身體鍛煉,保持強健的體魄和充足的精力,才能對心理壓力有更強的承受能力,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保持愉悅的心情,實現心理健康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曉丹。調控教師心理健康的有效策略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6

[2]張偉英?;诜e極心理學視角的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5

[3]么娜,王穎,王志路。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現狀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2

第5篇:個人心理素質總結范文

關鍵詞:心理素質;量表;高職學生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5-0207-02

一、引言

高職學生作為大學生群體的一個類別,其心理特點與普通大學生不完全相同,其健康水平與普通大學生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研究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適時編制、修訂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測評工具就非常實用、重要。從心理健康的定義來看,涉及的標準非常廣泛,至今沒有統(tǒng)一的外延和內涵,對心理健康認識的差異性大多源于心理健康水平是一個連續(xù)狀態(tài),而不止健康與非健康這兩個方面的極端存在。因此在對心理健康進行表述時,如果對心理品質或者行為特征的側重點稍有不同,便會有不同的心理健康標準,再加上文化的多樣性,對于心理健康的認識就更加多樣化了。心理健康定義的多樣性,最直接的地表現在心理健康評價標準的多樣性上,這將直接影響到心理健康測評量表的編制和選擇。筆者對現有的學生心理健康測評工具進行了分析,總結出目前主要有兩種主流的心理測評取向。綜觀對學生心理健康進行綜合評鑒的工具,使用頻率最多的為癥狀自評量表(SCL-90)和大學生人格問卷(UPI),這兩種量表占七成;其他的有伯恩斯抑郁量表(BDC)、王極盛等編制的中國人心理健康量表等診療式量表,這些量表主要測量心理健康的消極方面(非精神病性心理問題)。另外一種心理測評取向認為心理學應研究人類的積極品質,關注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即現在非常流行的積極心理學取向。積極取向的心理健康強調個體要擁有積極的心理體驗和功能,如積極情感、生活滿意度、自我接受、自主等。

本文在以上兩種心理測評取向的基礎上,試圖采用一種更加中立的測評取向,因為心理健康是有層次性的,心理疾病或障礙、心理機能正常和人格健全三個方面是心理健康層次的主要表現。以上兩種測評取向分別是在心理疾病和人格健全層面上對心理健康水平進行測量,但心理疾病狀態(tài)是一種心理非常態(tài),而健全人格是一種非常難以界定的狀態(tài),就如馬斯洛提出的只有極少數人能達到自我實現的狀態(tài),又因為個體多樣性以及心理現象的復雜性,提出健全人格的統(tǒng)一標準幾乎是不可能,所以現有的各量表,就算是采用了相同的測量取向,其各量表的結構因子也千差萬別。具有積極心理學測評取向的量表有:鄭曉邊(1997)的“學生心理健康自評量表”與陳會昌和李虹(1998)編制的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鄭曉邊的量表包括6個因子:學習能力與動機、人際關系、生活態(tài)度、自我觀念、自控力和情緒狀態(tài)與穩(wěn)定性?!皯賽酆托詿馈?、“學習壓力”、“健康和情緒障礙”、“社會適應”這四個分測驗組成了陳會昌和李紅的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本文試圖在兩種取向的中間層級“心理機能正常”層面來對心理健康水平做一個更大眾、更常態(tài)的測評,避免是否有病的診斷式測量取向,也盡量區(qū)別于積極心理學的健全人格取向,因此本文采用了更加中立的心理素質一詞。

從定義上來說,一系列相對穩(wěn)定心理特點的綜合就是心理素質。張大均等人認為心理素質結構包含個性、認知和適應性這三個要素。其中個性要素主要體現在一個人對待客觀事物的表現活動中,這種活動盡管不直接參與對客觀事物表現的具體執(zhí)行,但是在對認知操作的方面產生一定的作用。認知要素則表現在一個人對待客觀事物的反映活動中,這種活動直接參與了對客觀事物認知的具體執(zhí)行以及操作,所以說它是構成心理素質的基本組成部分。最后,適應性要素指的是一定的心理特質要素?;谝陨闲睦硭刭|概念的理論闡釋,本文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素質的測量結構進行了專門化研究,并編制了《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素質量表》。

二、高職學生心理素質結構構建與施測

1.開放式問卷調查。對30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了開放式問卷調查,問卷內容涉及:①你認為高職學生心理素質包括哪些方面(越多越好);②請將你提到的心理素質分別歸入認知、個性和適應性三方面。

2.結構式訪談。采用結構化訪談的方法對高職院校3位非心理學教師、2位心理學專業(yè)教師、4名心理學研究生、3位高職學生家長進行深度訪談,對訪談記錄進行整理,考察高職院校教師和家長對高職學生心理素質結構的認識和看法。

3.高職學生心理素質結構構建。根據研究者初始理論依據,結合開放式問卷和訪談結果,并參照張大均的心理素質結構劃分,最終將高職學生心理素質結構確定為三個分量表,11個因子。分別是認知分量表,包括元認知和創(chuàng)造性2個因子;個性分量表,包括抱負、獨立性、自信心、自制力、樂觀性5個因子;適應性分量表,包括情緒適應、學習適應、人際適應和社會適應4個因子。

4.高職學生心理素質量表編制。問卷題目的來源主要根據開放問卷和訪談結果以及參照其他心理素質測評量表編寫出本研究使用的高職學生心理素質量表預試題項。另請4名心理學研究生與5名高職學生對難以理解、存在歧義的其他表述方面的問題進行修改。每個因子下的題目不小于3道,該量表共包含35道題目,采用5點計分。

5.問卷施測。研究以團體施測的方式,在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大一、大二、大三學生中施測,共130名學生參加了測試,其中女生92人,男生38人。

三、量表的結構分析

1.項目分析。項目分析主要是考察題目鑒別力,鑒別力通過高分組和低分組在每個題目上得分的獨立樣本檢驗結果來進行,根據項目分析結果,將相關系數小于0.2的題目予以刪除,結果35道題目均符合要求。

2.因素分析。項目分析中,所以題目均符合要求,因此直接對量表各因子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11分因子能夠解釋總變異的61.748%,元認知因子(4,1,3,2)載荷值為0.473~0.721;創(chuàng)造性因子(6,5,7)載荷值為0.553~0.592;抱負因子(8,11,9)載荷值為0.449~0.647;獨立性因子(10,12,14)載荷值為0.425~0.541;自信心因子(13,15,16)載荷值為0.493~0.549;自制力因子(17,20,18)載荷值為0.473-0.518;樂觀性因子(19,22,23)載荷值為0.502~0.603;情緒適應因子(21,25,24)載荷值為0.475~0.569;學習適應因子(26,33,28)載荷值為0.549~0.620;人際適應因子(31,35,27,29)載荷值為0.504~0.617;社會適應因子(30,32,34)載荷值為0.486~0.563.

3.信效度分析:①信度分析。本研究間隔一個月以后,考察了量表的重測信度并分析了總量表、各分量表以及各因子的內部一致性信度。三個分量表和各因子的重測信度均處在0.49~0.76之間,內部一致性信度在0.48~0.81的范圍之間。②效度分析。量表的內容效度:在問卷編制過程中,請高職院校的有關教師、教育心理學專業(yè)的教師及研究生對項目陳述進行專業(yè)審核,確保量表的內容效度;量表的結構效度:量表的驗證性因素分析。采用極大似然法對量表結構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各分量表主要擬合指數見表1。從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高職學生心理素質量表的整體擬合度滿意,說明此量表具有較高的構念效度,可以用于今后的研究測評工作。

四、討論

為確保高職學生心理素質量表的科學性,我們嚴格按照心理量表的編制程序:首先,結合已有的關于心理素質概念和結構的研究成果,通過訪談和開放式問卷調查的形式,在理論上初步構建了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素質的理論框架。其次,參照已有的心理素質測量問卷題目以及結合訪談和調查結果形成初始問卷,并邀請相關專業(yè)人員對題目再次進行修訂。最后,對初始問卷進行初測和重測,對問卷進行項目分析和檢驗。采用驗證性因素分析對其進行擬合度檢驗,擬合度較好,GFI、CFI和TLI的值也都大于0.90,RMSEA的值小于0.05,模型可以接受。除此之外,對量表的信效度也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考察,總量表由認知、個性、適應性三個分量表組成,共35個項目,各分量表能夠解釋總變異的61.748%,三個分量表與總量表之間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67~0.74,各分量表之間的重測信度為0.68~0.76。驗證性因素分析的結果顯示,三個分量表的模型擬合指數均表現良好,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我們對于量表編制的整個過程也是嚴格按照心理測量的基本原則,最終有效保證了該問卷編制的科學性以及規(guī)范性。

參考文獻:

[1]陳@之.心理測量學[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6篇:個人心理素質總結范文

關鍵詞:鋼琴舞臺演奏;表演心理素養(yǎng);緊張心理

鋼琴舞臺演奏是演奏者鋼琴彈奏技術水平及個人心理素養(yǎng)的綜合表現,從本質上來說受到各種因素影響。研究表明,演奏者需要面對環(huán)境及自身壓力,在演奏過程中均難以將自己的水平發(fā)揮到100%的程度,所以如何控制好來自外界的壓力與提升舞臺演奏質量息息相關。一些演奏者具有高超彈奏技能卻無法在舞臺上發(fā)揮出來,所以演奏者要提升現場表現水平就必須提升自己心理素養(yǎng),從容面對舞臺演奏的各種壓力,最大程度發(fā)揮自己真實水平。

一、鋼琴演奏心理素質問題

(一)鋼琴演奏中可能發(fā)生的狀況

鋼琴演奏或比賽過程中,受多種因素影響,演奏人員會有一些反常表現,例如心里忐忑、反應遲鈍、肌肉緊張無法跟上節(jié)奏、手腳冰涼、呼吸急促等,甚至一些心理素質較差者在緊張環(huán)境下會暈倒。從現場來看不難發(fā)現一些心理素質較差者在舞臺上會表現出不敢直視觀眾、面部緊張、彈奏開始前呼吸急促等不良情況,且未經過有效調整便開始彈奏,彈奏速度逐漸加快,并在慌亂中出現錯音頻發(fā)等狀況,最后連自己都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情感及對節(jié)奏的掌控,一錯再錯,導致演奏完全偏離自己的節(jié)奏,更不用談演奏過程中的感情把握,最后彈奏草草收場。一些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經常出現忘譜現象,原本爛熟于心的樂譜在演奏中突然出現斷片現象,使得演奏者無法完成演奏。一些演奏者由于心理因素導致在比賽中出現不適應場地、比賽用琴等難以掌控的現象。

(二)鋼琴舞臺演奏者演奏心理分析

音樂會或比賽等演奏過程中,演奏者自身心理活動與其對樂譜熟悉程度及理解深度等存在一定關聯,一些演奏者心理互動會隨環(huán)境變化而變化,這些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演奏者對作品演奏欲望、感情的控制及表達、旋律拼接處理等。心理活動是一種不可見影響因素,雖然看不見卻是關系演奏成敗的重要因素。一些鋼琴彈奏水平相當的演奏者在舞臺上給人的表現卻差了好幾個檔次,就因為演奏者無法掌控自己的心理,在舞臺表演過程中無法發(fā)揮正常水準。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有意R提升自我心理調節(jié)能力是保證舞臺演奏的必要條件。

(三)導致演奏者心理障礙的原因

1.思緒混亂

演奏不同于日常練習,一些演奏者在日常練習過程中彈奏十分流暢、情感豐富,很少甚至不會出現彈錯音、忘譜、中斷等情況。一些人在上臺前做好充分準備,上臺后卻仍舊出現各種問題。造成該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演奏者思緒混亂、經驗不足或給自身施加較大壓力導致自身心理情緒與正常演奏出現較大出入。不僅僅是初學者,甚至一些經驗豐富的演奏人員也會出現該種情況。心理學研究表明,該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是演奏者心理出現下意識抵制情緒,導致自己行為在不自覺中受到阻力。出現該種心理情況往往難以完成整場高質量演奏。

2.缺乏自信

演奏者只有先征服自己才能在舞臺上征服評委和聽眾,因此必要的自信是演奏成功的關鍵所在。自信不僅僅是一種自我胸懷和氣度,還包括對自己能力的認可,自信可提升勇氣,是克服恐懼的關鍵所在。缺乏自信不僅僅是心理層面原因,還包括演奏者自己準備不充分,僅僅是在日常練習中記憶彈奏節(jié)奏及指法,并未將樂曲融入自己腦海中,屬于機械性彈奏,難以達到收放自如的境界,因此導致在演奏中極易因為各種原因出現失誤。

3.舞臺表現經驗不足

舞臺表現不同于日常練習,舞臺表現中會出現各種練習中不存在的因素。首先演奏者需要克服來自觀眾的壓力,集萬千目光于一身往往導致演奏者在經驗不足情況下出現緊張或興奮導致失常情況。其次舞臺設施較之練習環(huán)境存在一定差別。舞臺上燈光以及音響等會將演奏者本人行為表現及演奏琴聲放大,演奏者被完全暴露于觀眾視野之下,讓演奏者形成一種觀眾和評委利用“放大鏡”形式找自己錯誤的觀點。其次演奏過程中會出現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情況,演奏者在缺乏經驗情況下不知如何面對并處理這些問題,例如演奏用琴與練習用琴不同導致自己無法適應,演奏過程中舞臺下面有觀眾騷擾、舞臺斷電等均會造成演奏者心理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诖?,演奏者需要在登臺前做好準備,并通過不斷實踐提升自己的舞臺經驗,從容面對各種突發(fā)狀況,只有這樣才能高質量完成鋼琴舞臺演奏。

二、演奏者登臺前準備

(一)技術準備

演奏者在舞臺上如何將自己的水平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與其登臺前技術準備息息相關。演奏者在登臺前需做好彈奏曲目選取、讀譜、練習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技術準備。

1.選擇合適曲目

選擇合適演奏曲目是鋼琴演奏者能否有效發(fā)揮自身特長的關鍵所在,也是提升舞臺演奏效果重要途徑。演奏者之所以會出現臨場緊張等情況主要是對自己要演奏曲目缺乏了解。演奏者在演奏前需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合適曲目,不可好高騖遠,選取高難度作品并試圖在舞臺上超水平發(fā)揮。若演奏者演奏曲目無法達到自身水平和舞臺表現熟練程度,會在其心理上出現暗示,認為自己會出錯,并出現患得患失的心理,引起心理緊張。不否認一些演奏者在演奏時會出現超常發(fā)揮,但總體而言演奏者在舞臺表現會不如日常練習,超常發(fā)揮也是建立在自身對曲目十分自信的基礎上。因此在實際演奏過程中應該選擇與自身水平接近甚至略低的曲目,只有這樣才能克服自身心理障礙,發(fā)揮出真實水平。

2.正確讀譜及練習

經過嚴格選曲后還需做到對演奏曲目精讀譜,根據樂譜確定其調性及速度,在此基礎上首先對曲目有全方位認識?;蛟S演奏者已經對曲目相當熟悉,因此選定曲目后會急于模仿及表現,該種情況極易導致樂曲原本節(jié)奏被打破。練習過程中需注意力度控制,應做到手耳并用,對音符、指法、分句、強弱等進行比對。此外在練習中不僅僅是簡單進行強弱對比及速度變化等,還應加上一些情緒變化。

3.適度使用踏板

演奏過程中使用踏板可適當豐富演奏音色效果,延音踏板可使用在連奏地方,若需要進行柔和處理可使用弱音踏板。在練習中可適當增加踏板使用,注意手腳動作協(xié)調,對每個動作進行謹慎處理,并通過自己的耳朵判嗍欠裨擻煤俠懟

4.將樂譜熟悉于心

在實際練習過程中需要同步展開讀譜,只有保證讀譜和練習有效結合才能保證自己充分掌握演奏技巧,并形成一種非主觀演奏習慣。演奏者在練習過程中可以采用反復練習、脫稿練習等方式,加深曲目在自己腦海中的印象,讓旋律縈繞在耳邊。此外還需安排記憶特定的段落接口及鍵盤位置,如可做到以上練習便可將樂譜熟悉于心,對登臺表現有重要幫助。

(二)人文素養(yǎng)的準備

鋼琴表現需要演奏者將作曲家的樂譜以聲音形式再傳遞給觀眾,在觀眾腦海中形成一種抽象樂譜,通過演奏賦予樂曲新的活力?;诖?,演奏者只有和作品融為一體才能演奏出具有生命力的琴音。在演奏過程中不僅要求演奏者具有一定演奏技巧,還需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具備一定理解能力。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應該對琴譜了然于心,充分理解作品所要傳達的用意。演奏者在演奏前應該充分了解作品內涵,這其中包含作品作者及其所在時代背景、個人創(chuàng)作風格、創(chuàng)作目的或意圖等。以創(chuàng)作者角度看待作品的內涵,可最大限度將創(chuàng)作者情感進行還原,并摻加演奏者自己對作品的理解。由此可見,演奏者不僅需要對作品在演奏技巧方面的理解,個人對作品的理解以及作品背景的了解必不可少。

(三)心理準備

心理準備是鋼琴演奏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演奏者首先需要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在練習中嚴格要求自己,不放過一絲一毫,做到精益求精,且不可有僥幸心理。認真對待每次練習,將每個演奏環(huán)節(jié)爛熟于心,不僅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能,還提高自己演奏自信心。在演奏過程中需要有一點正常緊張狀態(tài),保持自己的呼吸、手指、肩部等部位有一定緊張感,保證自己的肌肉緊張度與實際演奏相接近。

三、提升鋼琴演奏者的臨場應變能力

(一)提高心理素質

演奏者在演奏前需做足心理功課,無論是對舞臺演奏過程中的臨場應變,還是經驗總結,都需要演奏者具備一定心理知識基礎。弄清楚產生緊張的原因以及應對策略,在此基礎上展開針對性訓練。從心理學角度而言,人對世界萬物的客觀反映主要建立于其腦海主觀意識之中,主要包含對事物的認識、情感建立、深度意識等,這幾個階段是人類心理活動的必然過程,鋼琴演奏過程中演奏者對實際演奏過程的感覺、對音樂的聯想以及思維能力、情感表達、演奏難易等均與演奏者心理素質有一定關聯。演奏者在演奏中若能做到將演奏看作是一種情感的抒發(fā),通過鋼琴向聽眾和評委表達自己內心情感,闡述自己對作品的理解,這樣,不僅演奏者本身從演奏中獲得能量,還會感染到聽眾,這種演奏過程會最大限度降低因為心里緊張而導致的各種失誤。

演奏者通過學習心理基礎知識可明確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有助于形成針對性策略。演奏本身就是演奏者情感抒發(fā)與動作、腦力的有效結合。演奏者在練習過程中可通過反復練習將對琴譜的記憶及演奏動作轉化為肌肉記憶,在實際演奏過程中不需通過思考便可將動作表達出來。因此在實際演奏過程中演奏者必須保持成熟的演奏心態(tài),以充沛的精力及清晰的思緒進行演奏。演奏者學習心理基礎知識后只要做到在緊張中保持清晰的思緒便可高質量完成舞臺演奏。

(二)積累演奏經驗

“實踐出真知”是鋼琴演奏的必然規(guī)律,通過實踐不僅可提升演奏者對作品的熟悉度,提升演奏者的自信心,還可提升自己的樂感,在無意識情況下也能跟上節(jié)奏彈奏出美妙的音樂。此處所謂實踐與練習存在一定差別,主要指的是演奏者在平常應多參加鋼琴演奏活動,為自己創(chuàng)造實際演出機會,例如在聚會、酒吧、餐廳等場所可表現自己的彈奏能力,積累現場演奏經驗,從聽眾處收集各種意見,將其轉換為自己的演奏經驗。通過參加各種鋼琴比賽或鋼琴等級考試并在有聽眾情況下展開演奏,可不斷豐富演奏者鋼琴演奏的經驗,演奏者在不斷實踐中不僅演奏水平逐漸提升,個人應對突況的能力也會不斷提升,遇到問題不會手忙腳亂,為登上更大舞臺奠定堅實基礎。

(三)提升個人文化修養(yǎng)

鋼琴演奏不僅是技能體現,還是個人文化素養(yǎng)的直觀流露。從音樂角度而言,演奏過程本身就是演奏者個人情感的外在流露,不同素養(yǎng)的人通過鋼琴表達出來的情感必然存在一定差異。評委和聽眾在聆聽演奏過程中個人體驗也有所差異,因此如何通過個人演奏帶動聽眾和評委的思緒與個人文化修養(yǎng)有重要聯系。若演奏者可成功抓住聽眾及評委的心,讓其沉醉于演奏中,對演奏過程有重要意義。演奏者通過不斷提升個人文化修養(yǎng)、個人涵養(yǎng)及品味,有利于其更準確掌握鋼琴演奏技巧,并在演奏過程中與臺下產生共鳴,有助于將突發(fā)事件出現概率降到最低。即使在演奏過程中出現問題也會通過其強大心理素質以及臨場應變能力做出有效應對,保證演奏不出現中斷等情況。

四、培養(yǎng)高尚道德情操及個人魅力

從性質上看,鋼琴演奏可作為一種個人情感的載體,而高尚情操及個人魅力則是演奏的靈魂,在演奏過程中可從多各方面展示演奏者個人修養(yǎng)。演奏者若要通過演奏打動別人,首先自己得學會如何做人,懂得如何愛人,人與人交往過程中懂得換位思考,懂得替別人思考,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避免出現自我中心等問題。只有將鋼琴演奏看作是情感表達和藝術行為才能真正從內心與鋼琴演奏產生共鳴。演奏是技巧與情感的雙向抒發(fā),若缺少高尚道德情操及個人魅力,鋼琴演奏往往只能停留于機械彈奏階段,無法達到更高境界,在演奏中也難以通過情感等與聽眾產生共鳴,單純地彈奏極易因為現場環(huán)境以及個人心理原因出現各種問題。基于此,演奏者需培養(yǎng)自身道德情操、加深自己對萬物的理解、提升個人魅力、從正確角度出發(fā)看待問題,并將做人與鋼琴演奏聯系在一起,實現質的飛躍。

第7篇:個人心理素質總結范文

關鍵詞:課程改革 心理健康 教育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147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關注全體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目標是發(fā)展學生強健的體魄,頑強的意志,做到正確認識自己、獨立自主、不斷創(chuàng)新、尊重他人、團結協(xié)作,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這恰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健全心理素質的目標相吻合。

目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式主要是通過配備心理學教師,開設心理健康課,進行心理咨詢來進行,工作的重心主要集中在知識的傳授和對學生的矯正上,這種問題取向的模式,過于強調心理疾病的普遍性,只能覆蓋少數有心理障礙的學生,無法滿足全體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無法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嘗試建立全員參與的教育輔導模式,讓更廣大的師生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中來。

1 心靈體操――心理素質拓展

“90后”是更為純粹的獨生子女,他們特立獨行、追求個性、勇于挑戰(zhàn),但大多數人心理素質偏弱,抗壓能力不足,因此,在開學初我們就為新生們打造一套別致的心理健康大餐:素質拓展訓練、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檔案跟蹤。通過設計多元排隊、信任背摔、盲目障礙、坐地起身、解開千千結等團體性質的素質拓展游戲,讓學生們迅速融入到新的班集體, 建立新的人際網絡,并結合學生在游戲中的行為方式和心理普查的得分情況進行后續(xù)跟蹤,提供及時的輔導和指引,幫助其緩解壓力,裝換角色,調整狀態(tài)。

一位參加素質拓展訓練的新生這樣說到:“今天的活動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另一面,其實每個人都是有潛力的,對于自己的團隊都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

2 心靈感悟――心理情景劇

在心理課和主題班會上,由同學自編、自導、自演的心理劇,真實再現了高中生的學習生活,題材有展現同學間嫉妒心理的,有反映和家長發(fā)生沖突的,有體現宿舍人際關系的,還有呈現師生矛盾的,也有備受關注的青春期戀情等,情景劇進行時,表演同學和觀看學生隨時進行互動參與,通過體驗式的分享,獲得深刻的啟發(fā)和思考,并促使自己將經驗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最終改善自我、創(chuàng)造自我,獲得心理的成長。

心理情景劇避免了枯燥的灌輸式教育,為學生們提供了一種發(fā)現、思考及解決自身問題的思維方式,通過心理劇在全校的試行,拉近了同學之間的距離,還給有類似心理困惑的同學莫大的鼓勵和震動,看完心理劇后,同學們互相交流感受,化解心理疑惑,產生了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

3 心靈激蕩――團體心理輔導

通過心理檔案、心理咨詢、拓展訓練、心理情景劇以及平時生活中的表現,我們總結出學生在日常生活與現實狀況中出現的共性困惑和集中需求,利用心理選修課的時間,分專題進行如學習適應、親子關系、同伴交往、異往、應對挫折、自信心培養(yǎng)、考試焦慮等方面的團體心理輔導。

在團體輔導中,學生們互相交流共同遇到的問題,通過彼此間的交換意見,分享他人的有益經驗,培養(yǎng)問題解決能力,形成正確的認識和團體方式的活動,既增強了個人素質和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又提高了團體的協(xié)作性和創(chuàng)造性,增強了團體的凝聚力。團體輔導在對等的時間里,可以幫助更多的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使更多的學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心理幫助,進一步擴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圍和作用。

4 心靈驛站――班級心理委員

在高一年級實行班級心理委員制度,每班選取男、女生各一名。心理委員本身的選拔條件是要為人樂觀開朗,心理狀態(tài)良好,善于與人溝通,有愛心,樂于助人。他們參加學校心理健康指導中心組織的各項培訓活動,協(xié)助老師開展團體輔導、拓展訓練和心理咨詢,同時又隨時關注本班同學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組織同學填寫心理狀態(tài)晴雨表和心語手冊,并及時向班主任或心理老師反映班級同學的心理動向和突發(fā)的心理事件,配合學校進行危機事件的干預,將心理關懷的觸角伸向校園的每個角落。

班級心理委員制度在化解學生日常矛盾、學習煩惱等輕度心理困惑時比家長、老師的勸說更為容易和有效,個別學生嚴重的心理問題也能被盡早的發(fā)展,心理健康意識的宣傳也更迅速而實效,在學生群體中得到了廣泛的支持和認可。

5 心靈導航――心理工作坊

教師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新課程理念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全面滲透到各個學科的過程中,滲透到學校管理的環(huán)節(jié)中,讓廣大教師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者,承擔起“充當學生心理保健師”的任務,為此我們在班主任培訓和年級組會議中引入心理健康的知識講座和素質拓展訓練,讓廣大教師在親身體驗下增加心理學與教育學知識,增進對學生心理和行為的了解,提高教師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策略水平。

與此同時,我們開通家庭同步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長會的時機,聘請專家開設心理講堂,指導家長轉變教育觀念,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養(yǎng)成,營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環(huán)境,以自身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為影響孩子,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第8篇:個人心理素質總結范文

【關鍵詞】心理壓力來源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44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8-0081-01

一 高考心理壓力的來源分析

筆者在總結高考成功的例子中發(fā)現,心理因素和平時知識儲備同樣重要。如果說夯實的知識儲備是高考成功的硬件,那么良好的心理素質就是高考成功不可或缺的軟件。考試壓力主要來源于個人心理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考試本身、家長和老師的壓力,以及考生信心不足三種因素。

高考好比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這對考生的心理素質及心理承受能力帶來了巨大考驗。作為一場選拔賽,高考自身便有難度,參加者水平的高低決定其成敗,同時,每位考生都帶著家長教師的期望,這也必然增加了考生的壓力。面對困難時,幾乎每人都會有逃避的心態(tài),懷疑自己的能力。如此便導致了考生信心不足,影響其水平的發(fā)揮。

二 高考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

應考心理障礙通常表現為以下某種或多種現象:一是焦慮。這種心理狀態(tài)常表現為心煩意亂,注意力不能集中,不僅影響著考試前的學習和備考,對應試效果產生直接的消極影響。二是怯場。即考生心理過度緊張,情緒不安,大腦處于興奮狀態(tài),難以控制自己,無法集中注意力。有些甚至表現為頭暈、活動失常,無法進行考試。三是消極。如果考生是被迫參加考試,或者認為目的達不到,或者在應考過程中預感成績不好,都會表現出情緒低落,動機缺乏強度和韌度,照樣無法集中注意力,甚至最終棄考。四是易受干擾。在解答考題過程中,應考者要對所學知識經過回憶、聯想、知識重現等一系列心理活動。突然的外來“刺激”容易使“神經聯系”中斷,使原來已知“信息”難以“提取”,結果影響考試進行。五是心理機能衰退。高考是高強度腦力活動,加之不少家長對考生加壓或考生自我加壓,部分考生帶著程度不同的神經衰弱進入考場,因此,不少考生會突然出現、書寫痙攣或身體疲倦等現象,通常也稱為“考試病”。

三 高考應考心理素質的應對策略

考場如戰(zhàn)場,個人狀態(tài)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考試的成績。如何正確調控好應考心理呢?

1.提高考生的自信心

第一,正確對待考試成敗。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學生在成功或失敗時,首先考慮自身因素有利于學生克服自卑心理,提升自信心,使學習更加努力。第二,保優(yōu)補缺,揚長避短,不能把自己過多的精力放在保優(yōu)上,也不能完全放在補缺上。第三,對于較自卑的學生在擬定學習計劃時要切合實際,以保證自己的學習從一開始就獲得成功,增強自信心。第四,加強與外界的交流。通過與父母、教師、同學的積極交流,可以說出自己內心的苦惱,緩解壓抑情緒,使心情開朗起來;還可以詢求他們對自己學習的看法和評價,更快地了解自己;另外,相互商討學習中的問題,交流心得,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經驗,也會優(yōu)化自己的學習環(huán)境。第五,適當發(fā)泄心中苦惱。當人無法調控自己壓抑的情緒時,可采用適當的語言或行為來宣泄心中的煩惱,以求得內心的平衡。

2.消除過分的緊張情緒

過分的緊張和焦慮情緒則會影響考生的復習效率和考試水平的發(fā)揮,需要采取積極的方法消除這種情緒。主要包括:按時提高自己的自信心(盡量多回憶成功的事情和經歷、多鼓勵自己、不說打擊自己的話等);創(chuàng)造和諧放松的家庭環(huán)境;采用體育鍛煉、聽音樂、唱歌等方式來放松自己的神經(切不可使自己處于疲倦、勞累、厭倦的身心狀態(tài))。

3.克服怯場

可以采用心境調控或場面替換假設的方式克服怯場。例如,開考前多想自己成功考試的過程和感受,自己成功時那種心情愉悅、自我陶醉的情景和心境;多想想平時取得的成功、考試的好成績及得到父母、教師、親戚表揚時高興的心情;多想想自己為高考所準備的重要內容,解答提綱、公式、定理、圖表等,暗示自己所做的努力一定可以使自己通過高考;假設周圍都是自己所熟悉的同學、教師;或者把緊張的考場想象成輕松愉快的場合,把緊張的情境轉換成與同學交談的情境,從而使自己能夠輕松自如,以平常心進入考場,消除怯場情緒。

4.家長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家長要盡量不給孩子帶來過多的壓力,同時幫助其放寬心及做好考試所需的輔助工作。例如,加強考生的營養(yǎng),保證充足的睡眠,創(chuàng)造和諧、輕松、愉悅、安靜的家庭氛圍等。

參考文獻

[1]王紀金.高考心理調適方法[J].青蘋果,2011(5)

[2]劉小先.淺談高考落榜生的心理調適[J].大眾心理學,2007(9)

[3]楊司佼.當你明天走進一考場——談臨考前的心理調適[J].科學之友,1997(6)

[4]彭熠.高考過后孩子心理需調適[J].黃河·黃土·黃種人,2007(7)

[5]隨藝.調整好心態(tài),助高考超常發(fā)揮[J].中學課程資源,2007(4)

第9篇:個人心理素質總結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成才;心理健康;形成和培養(yǎng)

進入新世紀以后,我國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發(fā)展時期,當前,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競爭日趨激烈。為了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早日把我國建設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國家,培養(yǎng)大批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已成為現階段全黨全國人民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重要基礎之一,在培養(yǎng)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人才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心理健康對大學生成才的影響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xié)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xié)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為等。心理健康與一個人的成就、貢獻、成才關系重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成才也有著重大影響。

(1)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心理素質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基礎,心理的健康發(fā)展是最基本的人生課題。大學生要成人、成才、成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是基礎。成人重在德育,有了心理健康的基礎,他們才會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一個明德尚美、遵紀守法的人,一個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和發(fā)展的人。成才重在實踐磨煉。心理健康能促使大學生刻苦學習,勇于探索,成為基礎厚、專業(yè)精、技能強、素質高的高級專門人才。成功重在艱苦奮斗。心理健康能使他們認識什么是成功以及怎樣才能成功的問題,認識到有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獲,只有不斷加強理論修養(yǎng)、反復的實踐訓練、方法訓練和典型人物學習等多種方式,在成人、成才的基礎上具備成功的基本素質,特別是具備創(chuàng)新素質和創(chuàng)業(yè)素質,能夠應對各種機遇與挑戰(zhàn),才能達到成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所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也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本要求,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fā)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fā)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tài)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fā)展的實現。

(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保持能良好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正確認識環(huán)境及處理個人和環(huán)境的關系,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進入了大學這樣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生活、學習和社會關系等一切都要從有依靠到自己獨立完成和建立。他們入學前對大學有各種浪漫的想象和幻想,在上大學后,由于龐大的知識量、信息量,新的學習方法的適應,使得學習同樣緊張;加上嚴格的紀律,新的生活環(huán)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3)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yè)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的用人制度已進入市場調節(jié)的軌道,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摔、擇優(yōu)錄用等方式,擇業(yè)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是繼續(xù)升學還是工作,如何選揮領域、職業(yè)?考研的競爭也不亞于高考,考上了還好,萬一考不上耽誤了找工作怎么辦;如果考上了某個工作機會也許會讓別人搶去;研究生畢業(yè)后能找到好工作嗎?面對新形勢下的這些問題,大學生只有保持心理健康,培養(yǎng)自立、自強、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煉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使自己在變幻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敢于面對困難、挫折與挑戰(zhàn),才能作出選摔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如“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是國家給當代大學生提供的一個施展才能的社會舞臺,檢驗所學知識的試驗場??梢赃@樣說,“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是由學生轉變?yōu)樯鐣说囊粋€很好的過渡階段。一位大學生志愿者這樣寫道:“我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我們選擇了參加西部計劃,鍛煉自己的才干,磨煉自己的意志,增強自己的時代責任感。通過一年的服務,我們可以自豪地告訴世人,我們成功地轉型了!為實施國家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邁開個人堅實的第一步!”

(4)心理健康利于大學生培養(yǎng)健康的個性心理。個性是指個人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通過社會影響而形成穩(wěn)固的心理特征的總和,是人在心理活動中表現出的經常的、穩(wěn)定的本質特征。個性是指反映人的本質的心理特征,即能表現人的基本精神風貌的心理特征。個性貫穿著人的一生,影響著人的一生。正是人的個性傾向性中所包含的需要、動機和理想、信念、世界觀,指引著人生的方向、人生的目標和人生的道路;正是人的個性特征中所包含的氣質、性格、興趣和能力,影響著和決定著人生的風貌、人生的事業(yè)和人生的命運。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wěn)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征,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于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tài)等,這是心理健康的結果,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大學生成才的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培養(yǎng)

專家聲稱,大學生處在人生第二次“斷乳期”,在生理和心理層面都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一旦處理欠妥,就會引起不可忽視的問題。針對以上所提及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如何進行避免和有效引導勢在必行。所以,當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是:依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或咨詢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yōu)化心理素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幫助他們處理好環(huán)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yè)、人格發(fā)展和情緒調節(jié)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進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

(1)建立健全學校心理健康咨詢體系,充分發(fā)揮學校心理咨詢作用。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yōu)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咨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院校開始設置心理咨詢機構。心理咨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沖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fā)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huán)境。近年來,心理咨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已成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心理教師是大學心理咨詢機構的主體,他們具備了較雄厚的理論功底和生活實踐經驗,對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問題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處理技巧。大學生在必要時可求助于長期從事心理咨詢的專業(yè)人員和心理教師或有豐富經驗的心理咨詢醫(yī)生。通過咨詢者與求詢者的交談、指導,針對求詢者的各種心理適應和提出的問題,幫助求詢者正確地認識到自身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引導求詢者更為有效地而對現實,為求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際關系的機會;增加求詢者的心理自由度,幫助求詢者改變過去的心理異常,最終恢復健康的心理。心理咨詢兼有心理預防和心理治療功能,通過心理咨詢,為咨詢對象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社會心理環(huán)境和條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質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實現降低和減少心理障礙,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高校內建立心理咨詢點,配備經驗豐富的心理教師或者心理醫(yī)生,負責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對心理問題突出的學生的進行個別咨詢。另外,也可以聘請心理專家作為學校的心理咨詢顧問。一方面可以不定期請專家來校舉行心理知識講座,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專家輔導增強心理輔導人員的業(yè)務水平。

(2)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心理健康宣傳,并把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吨袊胀ǜ叩葘W校德育大綱》中,把心理素質教育列為高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確指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是高等學校的德育目標之一,并把學生“具備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和自尊、自愛、自律的優(yōu)良品格,具有較強的心理調適能力”作為具體的規(guī)格要求。同時,把“心理健康知識教育;個性心理品質教育、心理調適能力培養(yǎng)”作為高等學校德育內容之一。學校應該嚴格按照大綱中的要求,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系統(tǒng)學習心理、衛(wèi)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學生了解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掌握心理調節(jié)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決于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另一方面學校要利用各種途徑宣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如利用校園的廣播、網頁、宣傳欄或者通過開展與心理健康有關的活動,特別是通過課堂講授的形式,有針對性地傳授給學生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通過各科教學進行心理素質教育既是學校心理教育實施的途徑,也是各科教學自身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學過程都包括著極其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為教學過程是經社會歷史積淀的文化知識、道德規(guī)范、思想價值觀念為內容和主導的。教師在傳援知識過程中,只要注重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教育意義,就能夠把人類歷史形成的知識、經驗、技能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即內化成學生的思想觀點、人生價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并在他們身上潛移默化、持久扎根。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huán)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品質,如團結友愛的校風是學生形成群體凝聚力、集體榮譽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與人之間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同學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幫助。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征。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松理解的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fā)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4)建立大學生心理統(tǒng)一檔案。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定期通過心理測量等多種方式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并記錄在案,以便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時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做到有的放矢。且有利于總結經驗,不斷改進和提高。

參考文獻:

[1]翟宏,林增學,孟慶茂.大學生心理健康評價結構的實證

研究[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2(2).

[2]林豐勛,孟慶茂.培養(yǎng)人事智能,增強心理免疫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