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范文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認識鐘表教學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

第1篇:認識鐘表教學反思范文

1.經歷對生活中與旋轉現(xiàn)象有關的圖形進行觀察、分析、欣賞,以及動手操作、畫圖等過程,理解旋轉的基本性質。

2.通過具體實例認識旋轉及探究式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觀,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旋轉圖形,掌握旋轉性質,初步學會分析圖形中的旋轉現(xiàn)象。

教學難點

旋轉、旋轉中心以及旋轉角的確定及探究旋轉的性質。

教學用具

多媒體,鐘表(盤),風車等。

教學方法

1.在為學生創(chuàng)設實際情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交流、討論、歸納,通過“問題情景-自主探究-拓展應用”的模式展開。

2.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通過學生坐摩天輪等例子引入

2.多媒體演示部分旋轉現(xiàn)象,如風車、鐘表、蕩秋千及月亮繞著地球轉等。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互動1:

①上面情景中的旋轉現(xiàn)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②鐘表的指針,秋千在轉動過程中,其形狀和大小、位置是否發(fā)生改變?汽車方向盤、飛機的螺旋槳、電風扇的葉輪等的轉動呢?

互動2:旋轉的幾個概念:旋轉、旋轉中心、旋轉角(學生敘述后教師補充)

互動3:想一想(搶答)

例1鐘表的分針勻速旋轉一周需要60分。

①指出它的旋轉中心;②經過20分鐘,分針旋轉了多少度?

解:①它的旋轉中心是鐘表的軸心;

②分針勻速旋轉一周需要60分鐘,因此旋轉20分,分針旋轉的角度為360°÷60×20=120°

互動4:做一做

如圖,在硬紙板上,挖一個三角形洞,再挖一個小洞O作為旋轉中心,硬紙板下面放一張白紙。先在紙上描出這個挖掉的三角形圖案(AABC),然后圍繞旋轉中心轉動硬紙板,再描出這個挖掉的三角形(A’B’C’),移開硬紙板。

(分組討論)根據(jù)圖回答下面問題(一組推薦一人上臺說明)

①線段OA與OA’,OB與OB’,OC與OC’有什么關系?

②∠AOA’,∠BOB’,∠COC’有什么關系?

③ABC與A’B’C’形狀和大小有什么關系?

老師點評:

①OA=OA’,OB=OB’,OC=OC’,也就是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

②∠AOA’=∠BOB’=∠COC’,即圖形上對應點與旋轉中心所連線段的夾角,即旋轉角相等。

③ABC和A’B’C’形狀相同和大小相同,即全等。

歸納:旋轉的性質

①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

②對應點與旋轉中心所連線段的夾角等于旋轉角。

③旋轉前、后的圖形全等。即旋轉不改變圖形的大小和形狀。

三、拓展應用,鞏固提高

互動5:

1,試試你的判斷能力:一個圖形經過旋轉。

①圖形上的每―個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

②圖形上可能存在不動點;

③圖形上任意兩點的連線與其對應點的連線相等。

2,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描述一下圖中可以看作是一個菱形通過幾次旋轉得到的?每次旋轉了多少度?

3,做一做:如圖,正方形ABCD與正方形EFGI邊長相等,在這個圖案可以看作是哪個“基本圖案”通過旋轉得到的?旋轉中心,旋轉角分別是什么?(學生動手畫圖分析。然后展示不同的解法)

四、學習小結,反思提高

談一談本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1.內容小結;2.方法歸納。(學生總結,老師點評)

①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

②對應點與旋轉中心所連線段的夾角等于旋轉角;

③旋轉前、后的圖形全等及其他的應用。

五、布置作業(yè),拓展視野

①教材P60習題3、6、7、8;

②為了我縣城市建設,請你設計一種經旋轉可以得到的標牌,美觀大方,體現(xiàn)創(chuàng)意。

教學反思

板書設計

生活中的旋轉:

1.璇轉的幾個概念:旋轉、旋轉中心、旋轉角。

2.旋轉的性質:

①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

②對應點與旋轉中心所連線段的夾角等于旋轉角。

③旋轉前、后的圖形全等。即旋轉不改變圖形的大小和形狀。

第2篇:認識鐘表教學反思范文

講授過《時分的認識》一課后,我對自己這節(jié)課的授課情況作了一番反思??偟膩碚f: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結構合理。始終能以“結合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為主旨,精心設計和安排活動,主要體現(xiàn)了以下特點:

1、教學方法:

這節(jié)課的內容是在一年級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認識整點鐘的礎上進行學習的,本節(jié)課主要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鐘面,掌握看鐘表的方法 ,以及認識時間單位時和分,知道1時=60分。時間單位不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xiàn)出來,比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結合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認識鐘面”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首先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從孩子比較熟悉的起床、上學、睡覺等作息時間入手,自然入題,把學生已有的舊知開掘出來,為學習新知服務。又例如:讓學生知道1時=60分這個時間進率這一部分,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撥鐘表,然后上前演示給其他人看,通過觀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己去探索,從而得出時與分的進率。

2、教學手段

本節(jié)課教學手段靈活多樣,多媒體輔助教學生動形象,內容直觀具體,充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同時鐘面、圖片等常規(guī)教學手段有機結合,使課堂動靜結合,學生眼、耳、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同時活動,提高了教學效率。在教學中我實施練習與新授緊密結合,且有層次,有趣味,形式多樣,比如體驗1分這一環(huán)節(jié),開展口算、寫字、讀繞口令等切實可行的游戲,讓學生在做中學。

3.缺點不足

第3篇:認識鐘表教學反思范文

課堂高效是每一個有責任心的教師夢寐以求的n堂教學效果。數(shù)學課堂有效性是指通過組織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shù)學方面有較大的收獲,既重視學生的當前發(fā)展,基礎知識的積累和運用,同時又關注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意識和學習情感,為今后的創(chuàng)造學習奠定基礎。怎樣才能有效提高數(shù)學課堂的有效性?筆者認為,可以從多方面不同角度去思考和構思課堂教學預設,教學技巧等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重視課前預設,提高課堂有效性

“教無定法、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是教育永恒的主題。學生有差異,接受新事物,新知識有快慢之分。有些學生一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不用半節(jié)課就已經掌握得差不多了,有些學生在教師授完新課之后還是一知半解,甚至弄不清楚狀態(tài)。我國目前的教育都是采用班級教學模式,不同的學生在相同的時間里掌握同樣的內容顯然是有差別的。因此,教師做好課前預設尤為重要。課前預設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對可能出現(xiàn)的教學狀況或教學場景而設定的相對應的教學措施。課堂活動是師生互動的一個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可能產生的結果也會是有好幾種,或無法預計。針對此現(xiàn)狀,作為教師必須事前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并籌劃好相應的對策,這樣才能做到靈活有效處理課堂教學,產生更好的課堂效果。

1. 吃透教材,正確處理教學內容

現(xiàn)在小學的數(shù)學課本版本較多,改版的事情時常有之。單單從書本給出的一兩頁教科書的內容要掌握教學內容和目標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必須透過教材,理解教材所傳遞的信息和方向。我們可以通過查閱參考書了解教材內容,或通過不同版本的教材對比分析教材內容的意義,還可以通過同事間的討論交流,共同研究教材。備寫教材時要從整體到局部、從宏觀到細節(jié)。例如在教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學內容《平移和旋轉》時,可以先從整個小學階段的數(shù)學幾何教學總目標著手,了解小學階段《平移和旋轉》這部分幾何圖形的內容在小學階段的分布;然后弄明白每個年級段學生應掌握的目標及要求;最后設計《平移和旋轉》的實際教學預案。這樣對知識目標的把握就會較到位,設計的預案才更科學,有實效。

2. 全面了解學生,恰當選擇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

班級模式教學在某些程度上會制約了學生個性的張揚或難于顧及全體學生。同一個班的學生在共性中還是存在個性差異的。在規(guī)定的時間讓所有的學生完成相同的學習任務,可能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設計教學預案之前先要認真細致的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后進行分析,采取相應的既關注全面又顧及學生個體差異的教學模式。例如,在教學四年級數(shù)學《平行與相交》時,我先對學生進行了全面的了解,發(fā)現(xiàn)約有60%的學生對幾何空間思維較好,教師適當點撥一下,基本能理解;約有30%的學生空間想象有困難,難于“轉彎”;約有10%的學生基本摸不著邊。針對這一學生實際情況,我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按現(xiàn)有基礎知識的優(yōu)中差相互搭配,由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帶領組員一起操作。先用小棒擺一擺,再到動手畫一畫,然后找找身邊的一組或幾組相交或平行線。每個步驟的學習先讓優(yōu)生示范,然后向組員講解,再指導組員操作,教師適當加于點撥、小結梳理。這樣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優(yōu)生的帶動,學困生在課堂內也基本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課堂效果明顯比以前教師單一的講解指導要強得多。

二、重視興趣激發(fā),提高課堂有效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學比任何一種學習形式更有效。樂是指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個人如果對一件事情有了興趣,他就會自覺地去深入鉆研,效果自然就會與眾不同。因此,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所有學生學習的最好的教師。孩子有了興趣,他們會自主參與,學習的熱情成倍增高,課堂效果也自然不用擔心。

1. 巧妙引入,激感

良好的氛圍是成功的有利條件,情緒是一種很不穩(wěn)定的因素,學生的學習情緒高低在于教師的調節(jié)的效果。課前激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做個數(shù)學小游戲、猜一猜活動、口算搶答、運算競賽、情景導入等。讓學生先興奮起來,調起他們的學習情緒,這樣教學活動才能更快更好地進入正軌。倒如在教學一年級《認識鐘表》這一內容時,我出了個小謎語:“嗒、嗒、嗒,無腳也能走,無嘴也能說,長針走得快,短針走得慢,了解時間全靠它?!敝i語一拋出來,學生就馬上熱騰起來了,紛紛舉手要說,我滿足了學生想說的欲望,指名讓學生們說一說,并介紹各自所認識的鐘表的樣子及自己對鐘表的了解。通過學生的口,把本節(jié)課有關鐘表的內容基本完成得差不多了。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2. 活現(xiàn)素材,激發(fā)興趣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小學幾乎每一個數(shù)學內容基本上都能在生活中找到生活素材,數(shù)學就在每個人的身邊。教科書上也有生活情景圖,但圖是靜態(tài)的,如果能將靜的情景變成動的生活場景,那效果肯定會更佳。我們要從我們的身邊去觀察,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素材,把生活素材帶進課堂,讓學生利用生活的情景理解數(shù)學知識,并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就能從中理解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同時也因為自己能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而充滿了成就感。這樣學生學數(shù)學的興趣自然就調動起來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隔閡才能更好地打通。

例如三年級的《混合運算》計算這種教學內容,如果單靠教師引導,學生的計算是乏味的,學生學得會較辛苦。如果將這內容融入商店購買商品的生活實際中去,通過學生到預設的情景圖的商店去購物,根據(jù)自己購物的需要計算出購物所應付的款,這樣學生的興趣就自然上來了,學習也變得主動了。

三、重視知識梳理,提高課堂有效性

小學生畢竟年紀較小,易學也易忘。小學的各學習內容分割得較細,如果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梳理,把前后所學零碎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串成一條線,由線再逐步織成一張知識網,這樣既整理、鞏固了舊知識又為學生今后學習新內容打了堅實的基礎。

第4篇:認識鐘表教學反思范文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小學數(shù)學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91-92頁。

教學目的:

1.認識鐘表的組成部分,知道時針、分針及鐘面的數(shù)字。

2.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并知道整時的兩種表示方法。

3.建立初步的時間觀念,從小養(yǎng)成珍惜時間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4.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實物鐘、學具鐘、實物展示平臺及相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創(chuàng)設情境

⑴展示課件:在一個美麗鄉(xiāng)村的清晨,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配有鬧鐘“嘀嗒”聲。

師:聽,這是什么聲音?(鬧鐘聲)誰家的鐘聲這么響?

⑵課件出示主題圖:

①小明正在干什么?(起床)

②誰能告訴大家小明是什么時候起床的?(7點、7時)

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看墻上的掛鐘、床頭柜上的電子鐘)

2.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鐘表”。

(板書課題:認識鐘表)

[評析: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借助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形象,以兒童熟知的生活場景為導入,既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又創(chuàng)設了教學情境,使學生學習情趣高漲。拉近了數(shù)學課堂與現(xiàn)實生活的距離,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鐘面

①觀察鐘面

學生拿出實物鐘,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通過比一比、撥一撥、說一說,看鐘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②認識鐘面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

a.都有兩根指針,又長又細的是分針,又短又粗的是時針。

b.都有從1到12共12個數(shù)。

c.12個數(shù)把鐘面分成了12個相等的大格。

[評析: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放手讓學生比一比、撥一撥、說一說,既滿足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又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的意識,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2.認識整時

⑴嘗試撥鐘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一天中你最喜歡哪個時刻,撥在帶來的小鐘上,說說你為什么最喜歡這個時刻,講給你們小組的同學聽。

學生分組操作后,各組選派代表展示所撥時刻。(有撥整時的;有撥半時的;有撥大約幾時的。)

⑵小組討論

師:請同學們按照分針和時針的位置,把這些時間分分類。

先分小組進行討論,然后全班交流。說說為什么這樣分,從中選取整時的鐘面進行教學。

⑶比較歸納

①師:觀察這些時間,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a.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b.平時我們所說的“幾點”是口頭語,正確的書面用語是“幾時”。板書學生所說時刻,并說明這是整時的一種表示方法。(11時、8時、9時、6時)

②整時的第二種表示方法

a.師指著其中一個顯示11時的鐘面,問:11時在電子表上是怎樣顯示的?(板書:11∶00)

b.師:像這樣的表示形式,你們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電話、手機、電視、電腦等)

c.師:這是整時的第二種表示法,叫電子表示法。

d.師:你能用電子表示法寫出剩下的時刻嗎?(8∶009∶006∶00)

[評析: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自由撥鐘面上表示的時刻,然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認識整時的方法和整時的兩種表示方法,體現(xiàn)了教學方法的開放性,設計新穎。另外,通過設計“像這樣的表示形式,你們還在哪些地方見過?”,把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已有經驗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獲得數(shù)學知識的同時,并在思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與發(fā)展。]

3.應用

師:小明聽到這里這么熱鬧,也趕來了。他還帶來了自己的作息時間表,請大家提意見呢!

a.課件展示教材第92頁“小明的一天”的作息時間表,先讓學生說說圖意,再用兩種書寫方法將“小明的一天”的作息時間表補充完整。

(7時起床,8時上學,10時做操,12時吃午飯,下午6時看動畫片,晚上9時睡覺。)

b.展示學生作品,評一評,看誰寫得好。

c.討論:小明一天的活動安排得合理嗎?你想對小明說什么?(小明晚上9時睡覺太晚了,最好是晚上8時睡覺。)

d.課件顯示“上午8時小明上學”和“晚上8時小明睡覺”兩幅圖。

師:看了這兩幅圖,你有什么問題?

(一天包括白天和晚上。時針一天要轉兩圈,一圈表示白天的時間,一圈表示晚上的時間。)

[評析:學生對于“早睡早起”、“看電視”、“睡懶覺”等情節(jié)都有切身體會,通過“你想對小明說什么?”這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對小明一天的時間安排進行認識與評價,既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把對珍惜時間和養(yǎng)成良好作息習慣的教育融入學習活動之中。利用小明的作息時間情境圖,呈現(xiàn)“現(xiàn)實沖突”──為什么一天中有兩個8時?讓學生“議一議”,生動形象,富有童趣。]

三、綜合應用

1.請你設計一份星期天的活動安排表。在括號里寫時刻,在____上寫活動內容,比一比,看看誰的安排合理。

上午(∶)__________

(∶)__________

下午(∶)__________

(∶)__________

[NextPage]

2.幫小熊修鐘。

(1)師:小熊看到小朋友們這么能干,想起家里的鐘有一根指針掉了,想請你們幫它添上,你們能幫它添上嗎?

課件顯示鐘面,鐘面上只有一根長針指著12,師:時間是4時,缺少什么?該怎樣畫?

學生回答后,媒體演示:在鐘面上畫時針,時針指著4。

(2)師:小熊還想考一考大家呢!

小熊:再過一小時是幾時?(5時)

小熊:猜一猜,走這一小時,分針和時針轉動的方向一樣嗎?它們走的路一樣多嗎?

課件演示:分針轉一圈,時針走一格。

[評析:練習設計突破了“就數(shù)學練數(shù)學”框子,教師沒有大量出示一些人為設置的鐘面時刻讓學生去認讀,而是創(chuàng)設了“安排星期天的作息時間表”、“幫小熊修鐘”等情境,把對時刻的認識與有趣的情境結合在一起,不僅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更為重要的使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形成時間觀念,受到珍惜時間的教育。]

四、拓展總結

師:你覺得這節(jié)課你表現(xiàn)得怎樣?你有什么收獲?

師:如果你是

設計師,你想設計一個什么樣的鐘面?(留給學生課后思考)

[評析:本課小結一改“你學會了什么?”的提問方式,更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自我感悟、自我評價和個性發(fā)展。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帶著新的問題走出課堂,這是課的延伸,讓人感覺課雖結束,可意猶存。]

[總評:這堂課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程“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注意做到情感化、生活化、趣味化和開放化,積極關注學生的認知背景和生活經驗,以“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為目標,以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要學習方式。擺正了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關系。通過看、撥、比、想、說、議、評、畫等數(shù)學活動,讓學生主動地去思考、去探索、去應用。既注重了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又有效地進行了珍惜時間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整堂課關注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反思

在“認識鐘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在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里,已經有了一些鐘表的知識儲備:上學的時間、放學的時間、看動畫城的時間……雖然這些認識是淺顯的、感性的,對于不同的學生來說層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為學生學習“認識鐘表”提供了經驗基礎。

為此,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讓學生在自帶的小鐘上撥出自己喜歡的時刻,再讓學生對所撥的時刻進行分類,再想一想整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通過比較,異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的規(guī)律。學生依據(jù)已有的經驗主動生成了他們自已的數(shù)學知識。

2.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

本課以活動為主線,創(chuàng)設了“鄉(xiāng)村的早晨”、“小明的一天”、“撥鐘面”、“制作作息時間表”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把對時刻的認識與現(xiàn)實有趣的情境結合起來,不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參與嘗試探究學習活動,而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形成時間觀念,并受到珍惜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的教育。實踐表明,學生對數(shù)學情境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學生都能保持濃厚的學習熱情。

3.創(chuàng)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數(shù)學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使學生能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學會交流,增強合作意識。在“認識鐘面”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主要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生拿出實物鐘,先在小組內進行活動:撥一撥、比一比、說一說,然后由小組長向全班同學匯報。學生在合作中分享著互助與競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實際教學中看出,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4.充分體驗“生活數(shù)學”

第5篇:認識鐘表教學反思范文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最常見的教學互動模式為:教師提問――幼兒回答――教師回應。教師提問可以提前預設,而孩子回答之后的教師回應,卻往往讓許多老師不知所措,該如何回應?本文從“通過教學研討,探尋教學過程中教師回應評價的策略”、“通過教學觀摩,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效的回應評價語言”、“通過案例分析,反思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回應評價語言”三個方面,論述了教師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做出具有明確指向性和描述性的回應評價語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師要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tài)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幼兒大膽探索與表達。尊重幼兒在發(fā)展水平、已有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用適當?shù)姆绞浇o予幫助和指導,使每一個幼兒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盵1]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指向性、描述性明確的回應評價激勵語言能激活幼兒思維、幫助幼兒梳理經驗、豐富幼兒知識、引導和支持幼兒積極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有效途徑,這對提高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業(yè)務教學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義。[2]基于這樣一個“小現(xiàn)象、小問題”,我們開始了實踐。

一、通過教學研討,探尋教學過程中教師回應評價的策略

我們采取快樂教研的方式,開始了我們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回應評價語言的探究”園本教學研討活動。老師們按報數(shù)的形式隨機分成了六組,每組取了一個小組名,每個成員分別承擔著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計時員等不同角色,發(fā)揮小團隊的智慧,共同探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回應語言的策略。各小組各抒己見,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櫻花飛舞”組老師說:回應評價語言要使用積極評價,盡量少用消極評價;“雨絲飄落”組老師說:教師要用易于幼兒理解的語言給予回應,盡量避免專業(yè)術語;“菠蘿”組老師說:回應評價語言要提供具體的評價信息……老師們在談論的過程中挖掘教師回應評價語言的“學問”。談論的過程引起了老師們思考,是老師思考的過程,更是老師們成長的過程。緊接著,我們向老師們推薦了一些專家的回應評價策略,幫助老師們擴展經驗。研討的過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老師們,讓老師們認識到教師回應評價語言的重要性,并在實踐中努力探尋具體的教師回應評價的語言。

二、通過教學觀摩,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效的回應評價語言

在教學研討之后,我們進行了教學觀摩,設計了“研究性教學觀摩反思表”,授課教師和聽課的教師將重點放在了關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有效回應評價語言上。通過自薦和推薦,我們發(fā)現(xiàn)了許多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回應評價案例。這些具體的回應評價案例就像一股“清泉”流過沙漠,沙漠開始有了綠洲;就像一線“晨光”穿過云層,給林中飛鳥帶來了黎明的信息。

學習、實踐是智慧之源,我們發(fā)現(xiàn)并記錄了教學過程中教師如同“清泉”、如同“晨光”的回應評價語言。例如:教師說:“將鬼鬼藏在哪兒的好?”幼兒:“藏在窗簾下面?!苯處煟骸斑@個藏得真隱蔽!”這些有針對性的具體的回應評價語言在為孩子們營造寬松、溫馨的心理環(huán)境的同時,激發(fā)了孩子的思維,給了孩子一種安全感和成就感,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著快樂和自信。

三、通過案例分析,反思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回應評價語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3]如何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需要我們將理論和實踐融貫相通,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教學語言,才能真正體現(xiàn)其中的內涵。

第6篇:認識鐘表教學反思范文

現(xiàn)象一:情境創(chuàng)設追求時髦形式

新課程特別強調幼兒已有的生活經歷和體驗對數(shù)學學習的影響。與之相適應,新課程倡導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shù)學,在幼兒感興趣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學習數(shù)學。應該說,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這是一種進步。但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又滑向了另一個極端,有些教師忽視了情境創(chuàng)設的數(shù)學功能,為了創(chuàng)設讓幼兒感興趣的“生活化”情境而費盡周折、牽強附會。

例如,一位老師在執(zhí)教大班數(shù)學《認識鐘表》時,為了讓孩子意識到認識鐘表的重要性,激發(fā)幼兒認識鐘表的內在需要與興趣,在導入部分采用了故事導入法:星期天,番豆幼兒園(動畫片《大耳朵圖圖》里主人翁圖圖所在的幼兒園)要舉行一場文藝演出。時間是早上8點整。吃完早飯,圖圖高高興興地來到幼兒園,奇怪,時間已經到了啊,怎么一個人也沒有啊?就在他百思不得其解時,健康哥哥(圖圖的老師)走過來了解了情況,笑著說:“傻孩子,現(xiàn)在是7點鐘,你是看錯時間了?!苯處熞恢v完,就有不少孩子在下面哈哈大笑:“圖圖真笨,自己不認識鐘,問問媽媽不就行了!”還有的說:“是啊,數(shù)字都不認識,我爸爸給我買了電子表,我一眼就能看出是多少時間了?!苯處煿适轮v得十分生動有趣,大耳朵圖圖的形象也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但從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議論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孩子更多關注的是圖圖聰不聰明的問題,對于認識鐘表沒有多少探究的興趣。

倘若一開始,教師開門見山地就出示空白鐘面,數(shù)字1―12,指針,讓幼兒帶著“鐘面上少了什么”的問題進入到活動中,幼兒都會積極地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努力回憶生活中看到過的鐘。操作材料是幫助幼兒主動探索、學習的工具,請個別幼兒陸續(xù)上來操作:有數(shù)字,那么數(shù)字有幾個,怎么排列?有針,那么有幾根針,是一樣的嗎?幼兒就這樣摸索著集體制作了自己認為的鐘面。然后教師再組織幼兒交流,讓幼兒在相互質疑中發(fā)現(xiàn)鐘面數(shù)字的排列規(guī)律,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充分調動了已有經驗,積極思考、參與操作,教師則適時的為幼兒提升經驗。這樣巧妙地利用幼兒的生活經驗引入新課,既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新知的欲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由此看來,興趣的激發(fā)只是“生活化”情境創(chuàng)設的一個最起碼的條件,關鍵是讓情境起到幫助幼兒“解決問題”的作用,讓幼兒在情境中能主動的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充分的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自主地去探索、去解決。

現(xiàn)象二:情境創(chuàng)設偏離預定目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可否認,作為溝通幼兒經驗世界與數(shù)學世界的橋梁,情境創(chuàng)設在“激發(fā)幼兒興趣,促進幼兒有意義地理解數(shù)學”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們在肯定的同時,也應注意到,大量色彩鮮艷、情節(jié)動人的情境在使幼兒興奮不已的同時,也給幼兒的學習帶來了消極的影響:或喧賓奪主,偏離了預定的目標i或亂花迷眼,迷失了數(shù)學的方向……

案例:中班數(shù)學《認識序數(shù)》

美麗的大草原,綠草萋萋,流水潺潺,鮮花盛開……課件中配入的《喜羊羊與灰太狼》主題曲更是讓幼兒興奮不已。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美麗的青青草原走一趟,你們看草原上有什么呀?

幼:好漂亮的草原啊!有青青的草,美麗的花,還有小河。

幼:有聰明的喜羊羊。

幼:有美麗的美羊羊。

幼:還有可惡的灰太狼,兇惡的紅太狼……

師:今天,青青草原上要舉行一次跑步比賽,猜猜看誰會贏?

幼:肯定是喜羊羊,它跑得最快。

幼:不一定,灰太狼跑得也快的。

幼:是呀,灰太狼最狡猾,它肯定要設計謀害喜羊羊的。

幼:說不定是沸羊羊,它特別有勁。

幼:我最喜歡美羊羊了,一定是它跑第一。

師:我知道每位小朋友心目中都有支持的對象,那就舉起它的照片,大聲給他喊加油吧!

生:加油!加油!……

這時課堂被熱烈的氣氛籠罩著,幼兒的情緒相當高漲,但是縱觀這耗時5分鐘的新課導入,其實只是一幅供幼兒欣賞的美麗畫面,一個供幼兒聽的故事而已,稱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情境創(chuàng)設。過多的無關信息,不僅不利于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而且會模糊幼兒的思維,失去情境創(chuàng)設的價值。

我們知道,數(shù)學的來源,一是來自數(shù)學外部現(xiàn)實社會的發(fā)展需要;二是來自數(shù)學內部的矛盾,即數(shù)學本身發(fā)展的需要。建構主義認為,學是與一定的社會背景即“情境”相聯(lián)系,在實際情境中學習,有利于意義建構。但是,創(chuàng)設情境不能只圖表面上的熱鬧,也不能拘泥于過多的非數(shù)學信息,不能干擾和弱化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以及數(shù)學思維的發(fā)展。數(shù)學課上的情境創(chuàng)設應該為幼兒學習數(shù)學服務,應該有利于幼兒用數(shù)學的眼光關注現(xiàn)實生活,應該為幼兒學習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提供支撐,為數(shù)學思維的發(fā)展提供土壤。

現(xiàn)象三:情境創(chuàng)設缺乏生活基礎

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自身對生活觀察不夠細致,采取憑空臆造的方式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數(shù)學情境,其結果往往事與愿違,起不到預設的服務教學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比輕重》時,教師創(chuàng)設了四個動物比輕重的動畫情境,比賽結果是老虎第一、大象第二、小貓第三、小兔第四。結果許多孩子當即表示不同意,認為大象個頭大,應該大象第一,對于小貓和小兔的名次也爭得面紅耳赤。教師一時手足無措,不知如何解釋,時間浪費在了不該關注的爭論上。

第7篇:認識鐘表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一分鐘管理法則 食品實驗課 應用

當前,隨著課改的日益深入,中等職業(yè)教育對于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日益重視,傳統(tǒng)實驗課的課堂教學已經適應不了學生不同層次的實驗水平。筆者嘗試將企業(yè)管理中的“一分鐘管理法則”應用于中職學校的食品實驗課堂中,以期對每位學生的實驗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充分發(fā)揮食品實驗課程的作用。

一、“一分鐘管理法則”的內容

目前,我國企業(yè)紛紛引進國外的“一分鐘管理法則”,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耙环昼姽芾矸▌t”是美國“最有智慧”的管理大師肯?布蘭佳和全球知名的思想先鋒、演說家和暢銷書作家斯賓塞?約翰遜在《一分鐘經理人》中首次提出的?!耙环昼姽芾矸▌t”即一分鐘目標、一分鐘表揚、一分鐘批評。在課堂管理中運用這一法則,同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一分鐘目標

一分鐘目標就是要明確工作職責及評價工作成效的標準,是一分鐘管理法則的基礎。對于學生來說,確定前進的目標是非常重要的。中職食品實驗課程的每次實驗課都有具體的實驗目標,整個學期的實驗課是由一系列實驗組成的。每個獨立的實驗之間也是相互聯(lián)系的,難度逐漸加大。每堂課都有具體的實驗目標,每學期的實驗課程都需要制定長期的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班級需要確定班級目標,學生需要確定個人目標,并有針對性的進行考核。通過一分鐘目標的訓練,可以提高全體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膶嶒瀾B(tài)度。

2.一分鐘表揚

一分鐘表揚可以正確地激勵學生,強化其自我管理。馬克?吐溫說過:“只憑一句贊美的話,我就可以快樂兩個月?!北頁P和贊美可以激發(fā)人的自豪感和上進心,尤其是中職學生正處于敏感的青春期,可以適當以表揚代替批評,使學生更好地發(fā)揮自身的潛力。

3.一分鐘批評

一分鐘批評即要及時對學生在實驗中所犯的錯誤進行批評,并指出錯誤導致的后果。批評要講究技巧,批評體現(xiàn)的是教師對于學生的關心,并且對事不對人。批評可以由批評與自我批評組成,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進行自我反思,這樣的效果比學生被動接受批評更好。批評過后,學生的錯誤就此過去,以后不再提起,這才是有效的一分鐘批評。

二、中職食品課的特點對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

食品檢驗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專業(yè)性與系統(tǒng)性的學科,實驗環(huán)節(jié)是該課程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目前,該課程的實踐教學一直注重學生獨立的技能訓練,例如,每一節(jié)實驗課學生會都會進行食品水分的測定、灰分測定、蛋白質含量的測定(凱氏定氮法)、酸度測定等基本實踐操作。教師尤其注重學生的實驗結果是否合理,實驗報告完成是否合格,而忽略了實踐過程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及各實驗間的關聯(lián)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當了“準備者”“引導者”甚至是“保姆”的角色。實驗前,實驗指導教師做好充分的準備,完成各實驗的準備工作,甚至包括樣品的預處理。整個實驗中,貫穿了教師的細致指導,學生往往不用經過思考,聽從指揮即可完成任務。實驗報告又有完美的樣本可以借鑒,學生們依樣畫葫蘆即可,忽略了實驗中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中職食品實驗課面臨著一個困境:學生實驗目標不明確,在實驗過程中不會獨立解決問題,實驗無論成敗都沒有總結與反思。這樣的困境導致了該專業(yè)的學生畢業(yè)以后無法立即適應崗位工作,需要二次培訓,從而失去了實驗課的意義。

在新一輪課改的背景下,中職院校進一步注重通過實踐教學培養(yǎng)社會急需的技術性人才。因此,為了提高中職食品實驗課的教學質量,引進“一分鐘管理法則”,使課堂管理簡單又高效,形成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有效途徑。

三、“一分鐘管理法則”在中職食品實驗課管理中的應用

1.一分鐘目標管理

每一單元的實驗操作都有具體的實驗目標,例如,面包酸堿度的測定實驗包括三方面的實驗目標:①掌握酸堿中和反應的原理;②正確、熟練地使用滴定管、錐形瓶等儀器,掌握酸堿滴定的方法;③遵守操作規(guī)程,保持操作現(xiàn)場整潔。由于學生自身的技能與知識基礎存在差異,確定目標時也要體現(xiàn)差異,要根據(jù)學生的自身情況制定合理的實驗目標?;A較好的學生需要完成全部三個目標,而基礎較差的學生只需要掌握滴定管的使用或錐形瓶的使用即可,逐步鞏固基礎操作。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實驗目標記到一張紙上,用少于250個字將目標及檢驗標準敘述清楚,盡可能一分鐘讀完。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明確認識該堂實驗課自己的目標是什么,怎么樣才算完成任務,同時根據(jù)這一目標檢查實驗成果。教師在引導學生制定實驗目標時要分析可行性,認真分析實現(xiàn)目標必需的條件,并預計學生的努力程度,避免制定過高的目標,對學生造成新的挫折,最終使學生失去實驗興趣。例如,有些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差,因此完成實驗目標有困難,這時可以把個人目標定在重復一個操作上,在面包酸堿度測定中可以將定容過程視為本堂課的目標,等到40分鐘一堂課結束時,自我檢驗定容過程是否能熟練完成,即自己的實驗目標是否完成。學生通過自己制定目標,在目標執(zhí)行過程中實行自我控制與管理,并進行自我評價,提高了學習實驗技能的積極性。

2.一分鐘表揚管理

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對能完成整個單元實驗操作并取得既定范圍內的實驗結果的學生給予表揚,常常忽視了個人基礎的差異。一分鐘表揚注重的是每一位學生的進步,只要能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的學生都應成為表揚的對象。例如,實驗課堂上規(guī)定所用儀器需要清洗干凈、擺放整齊,這雖然看似簡單,但關乎實驗習慣的培養(yǎng),因此只要完成這一目標的學生,教師都應給予表揚。學生們在表揚的激勵下,會不自覺地喜愛上做實驗,自發(fā)地積累實驗技能,不斷完善自己。

3.一分鐘批評管理

不同于傳統(tǒng)的責罵和懲罰,教師的一分鐘批評要掌握語言上的技巧,做到令人心服口服,而非令人產生厭惡感。一分鐘批評除了批評時間要短,還要把握四個要素:告訴學生錯在什么地方,告訴學生自己對錯誤的看法,告訴學生如何彌補,告訴學生如何避免此類錯誤。同時,當學生一有改進,馬上給予表揚。教師除了做正面的批評以外,還要引導學生做自我批評,最后使學生善于做自我批評。每一個單元實驗之間都有緊密關聯(lián),這就要求學生具有嚴謹?shù)膶嶒瀾B(tài)度和扎實的技術功底,更要求學生能做到獨立思考,自行解決問題,反思并總結經驗。一分鐘批評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科學嚴謹?shù)膶嶒瀾B(tài)度,提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畢業(yè)后進入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上是一分鐘管理的主要內容。用“一分鐘管理法則”對學生在實驗課堂的表現(xiàn)進行管理具有明顯的可操作性,可以為師生提供有效的互動信息,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明確目標,使學生認識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使其技能日趨完善,這也是傳統(tǒng)實驗課堂管理所不能做到的。

參考文獻:

[1]張爽.高職食品檢驗類課程群實踐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13).

[2]林麗琳.中職學?!妒称贩治雠c檢驗》的教學思考[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8).

第8篇:認識鐘表教學反思范文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xiàn)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苯處煈摪褦?shù)學作為一種文化,讓學生與數(shù)學文化牽手,在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中受到文化感染,產生文化共鳴,體會數(shù)學的文化品位,從而熱愛數(shù)學,喜歡數(shù)學。

一、關注數(shù)學歷史,悅納數(shù)學文化

數(shù)學史是數(shù)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shù)學家的奮斗歷程、數(shù)學成果的產生等數(shù)學文化的精髓都依附在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中。滲透數(shù)學史的教學,讓學生參與這些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文化的豐厚內涵,數(shù)學的文化品質也就注入到了學生的心靈深處。

在講“鐘表的認識”一課時,我讓學生看鐘表的發(fā)展歷史:日晷、沙漏、水漏、混天儀、機械表、石英鐘、工藝鐘、原子鐘……學生對其非常感興趣。于是,我趁機鼓勵他們今后發(fā)明更好的鐘表。此后,不止一個學生來告訴我,他們在某書上發(fā)現(xiàn)了沙漏,在某廣場上發(fā)現(xiàn)了日晷……顯然,數(shù)學史的引進,拓寬了學生的文化視野,增強了學生的探索欲望,這和只會解數(shù)學題的學習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二、經歷探索過程,體驗數(shù)學文化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思維是在活動中發(fā)生的,并隨著活動的深入而得到發(fā)展。只有親自參與活動,在操作中不斷積累感性材料,才能提高其觀察、試驗、猜測、驗證及推理概括的能力。課堂上教師應給足學生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置身于規(guī)則發(fā)生、發(fā)展、形成的過程,引導他們親歷觀察、猜想、驗證、建模、應用等數(shù)學活動,進而獲得一種更有力度、充滿張力的數(shù)學思考,得到觸及心靈的愉悅,讓他們習得數(shù)學文化。

三、領略數(shù)學之美,享受數(shù)學文化

數(shù)學有著自己豐厚的文化淵源。數(shù)學課堂教學就是要挖掘蘊藏在數(shù)學之中的豐富的文化資源,實現(xiàn)其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的和諧統(tǒng)一,促進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如“圓的認識”一課,快要下課時,老師作了如下安排。

師:有人說,因為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美妙而神奇。其實在我們人類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圓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并成為美的使者和化身。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伴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如下的畫面一一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陽光下綻放的向日葵、生活中的圓形拱橋、中國著名的圓形景德鎮(zhèn)瓷器、中國民間的圓形中國結、傳統(tǒng)的圓形剪紙、世界著名的圓形建筑、奧運會的五環(huán)標志等等。)

師:感覺怎么樣?

生:我覺得圓真是太美了!

生:我無法想象生活中如果沒有了圓,將會是什么樣子。

……

教師層層鋪染,不斷推進,努力使圓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潤于學生的心間,從而讓數(shù)學課堂擺脫原有的習慣思維與陰影,真正生動起來。

四、探訪歷史趣題,感悟數(shù)學文化

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在歷史長河中有許多有趣的數(shù)學故事。這些數(shù)學故事中又蘊藏著珍貴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教師就應該充分挖掘課程中的有效資源,把有趣的數(shù)學史料和故事帶入課堂,讓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去欣賞古代名題,體會數(shù)學的魅力,從而感悟數(shù)學思想、體會數(shù)學方法。

第9篇:認識鐘表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 信息技術;課程改革;課堂教學的效益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前所未有的普遍性、廣泛性和深刻性影響著、改造著基礎教育的課堂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和課程改革的大面積實施,在教師不斷轉變觀念以適應新形勢發(fā)展的情況下,“回歸課堂,回歸基礎”的呼聲越來越高.

積極開發(fā)和有效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合理地應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注重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能有效地改變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本文將以小學數(shù)學學科教學為例,對信息技術的運用作以闡釋.

一、信息技術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應用

精心設計的導入能觸動學生心弦,使學生情緒高漲,精神振奮,為學習新知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吸引無意注意,關注學習內容

巧妙獨特的課堂導入,在教學伊始就能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 它能通過教學刺激的新異、強調及情趣等因素,迅速地抑制學生課前產生的與課堂學習無關的各種各樣的心理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一上課就把心收到課堂學習中來,產生鮮明而清晰的學習反應,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獲得良好的學習開端.

案例1 “時分的認識”導入

師: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鐘表世界去轉一轉,高興嗎?

生:高興.

播放視頻:屏幕上出現(xiàn)一家很大的鐘表商店,老師在畫面里出現(xiàn). 鐘表店一樓的墻面上掛滿了石英鐘,柜臺里還放著許多小鬧鐘,貨架上也擺著許多鐘,地上還立著一米多高的大鐘……

師:再請同學們跟老師到二樓看一看.

繼續(xù)播放:屏幕上仍然出現(xiàn)二樓滿屋子擺滿鐘表的畫面,這時所有的鐘面都指向早上8點,并同時發(fā)出了各種報時的聲音……

學生有的表情平靜,有的睜大眼睛找著,有的發(fā)出了“哇,太漂亮了”的聲音.

師: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鐘表,今天就來認識一下鐘表,學習與時間有關的知識.

這個導入是展示鐘表店的一段錄像,可以說獨具匠心,起到了集中學生注意力、關注學習內容的作用. 雖然二年級學生對鐘表并不陌生,但大多數(shù)同學還是第一次看到這么多時鐘. 上課伊始,就被畫面上大大小小、琳瑯滿目的時鐘深深震撼了. 此起彼伏的報時聲,就像一首美妙的樂曲,給學生的聽覺以強有力的沖擊,使其注意力不自覺地集中在畫面上. 3分鐘后學生就進入探索鐘面奧秘的學習中去了,小組里熱烈地展開了關于“鐘面上有什么”的討論.

(二)啟迪學生思維,促進積極思考

“思維從問題、驚訝開始. ”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xù)不斷的活動. 有經驗的教師經常設計一些學生亟待解決,但運用已有知識和方法又無法解決的問題,使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從而引入新課,并激發(fā)出學生探究知識的懸念、疑問、矛盾.

案例2 “展望奧運,預測成績”(統(tǒng)計圖表綜合應用課)導入

師:我們先來看一段錄像. 這段錄像記錄的是你們沒有上學時我們國家發(fā)生的一件讓世人矚目的大事,你們想看嗎?(播放成功申辦奧運的錄像片段)

教師看到大家都非常興奮,隨即便問:誰來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中國在2001年7月13日成功申辦奧運的場面,全國人民都非常高興,舉國上下一片歡騰.

師:說得好,再來看一組圖片,看看你們知不知道這是什么. 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國家體育館、青島奧運村、國家體育場館(鳥巢). 這是我們國家為了2008年奧運會建造的世界領先水平的現(xiàn)代化體育場館. 到現(xiàn)在為止,奧運會的各項籌備工作基本準備就緒,已經進入了倒計時階段. 現(xiàn)在距離開幕式還有324天.

師:我想知道,此時此刻,關于在我們國家舉辦第29屆奧運會,你最關注或最期待的是什么呢?

生1:能不能到現(xiàn)場去看比賽.

生2:××運動員能不能拿金牌.

生3:中國能取得什么樣的成績.

師:我也和你們一樣,最關心的還是我們國家2008年奧運會上的成績如何. 那么,你們能不能大膽預測一下,我們國家在這次奧運會上會取得怎樣的成績?

……

師:口氣不小,憑什么說第一?(主場、以往的成績)你們都是從我們國家占優(yōu)勢的角度進行分析的(圍繞著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和東道主的地位等). 大家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我們能不能比較客觀地從數(shù)學這個角度圍繞一些數(shù)據(jù)對比賽結果進行預測呢?這節(jié)課就用我們學過的統(tǒng)計知識共同對我們國家2008奧運的成績進行展望和預測. (出示課題:展望奧運 預測成績)

上述案例中,教師通過觀看與奧運會有關的錄像和圖片,及時地與學生對話,從而引出共同關注的話題“這次北京奧運會我們國家的成績會怎么樣呢”. 這樣的問題學生很感興趣,而且運用已有的經驗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通過教師的評價,又感到同學們的回答沒有很強的說服力. 這時,教師開始點撥:“用我們學過的統(tǒng)計知識理性地對我國奧運成績進行預測. ”這樣的導入可以使學生很快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的,從而自覺地對與解決問題有關的知識和方法形成聯(lián)想,并以此目的為方向監(jiān)控、調整自己的學習,整理自己的思路,為整節(jié)課的學習起到了定向的作用. 在這一過程中,多媒體的作用得到了凸顯.

二、信息技術在數(shù)學德育滲透中的應用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智育的目標不僅在于發(fā)展和充實智能,而且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yōu)美的品質. ”在數(shù)學教學中,德育的滲透不容忽視. 而信息技術憑借著自身的優(yōu)勢,在這一領域同樣可以發(fā)揮獨特的作用.

案例3 軸對稱圖形(片段)

1. 創(chuàng)設情境誘導美

教師用計算機呈現(xiàn)生活中的一些軸對稱圖形,有自然景觀、建筑物體、剪紙藝術、圖案設計等,讓學生在美的欣賞中產生探究欲望.

2. 動手操作體驗美

指導學生剪出具有對稱性的蝴蝶、松樹、花等美麗的圖案,可使學生受到美的陶冶.

3. 舉例內化建構美

教師請學生列舉生活中軸對稱圖形,判斷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4. 豐富實踐創(chuàng)造美

請學生根據(jù)軸對稱圖形的特征自己創(chuàng)造設計軸對稱圖案.

5. 閱讀拓展欣賞美

多媒體出示《生活中的軸對稱現(xiàn)象》一文,播放一些軸對稱的建筑、窗花剪紙等.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通過數(shù)學的“再創(chuàng)造”來進行審美教育. 這種“再創(chuàng)造”能充分暴露學生創(chuàng)造性活動中獨有的嘗試性探索過程,這樣的過程使學生飽嘗了數(shù)學創(chuàng)造美的甘甜. 上述教學過程以“誘導美――體驗美――建構美――創(chuàng)造美――欣賞美”為主線,讓學生在操作實踐中感悟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整個過程寓智于美,使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孜孜以求地遨游;寓情于美,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移情”和“共鳴”,融知、情、意、行的教育于一體,使學生素質得到全面發(fā)展. 學生思維活躍,情緒飽滿,師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 而信息技術扮演了美的使者的角色,借助這一媒介,軸對稱圖形的相關素材得以完美呈現(xiàn).

三、信息技術在學生空間觀念培養(yǎng)中的應用

學生的空間觀念是他們生活經歷中與客觀環(huán)境不斷接觸而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 在小學階段,數(shù)學教學對于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起著重要作用. 心理學研究證明,視覺、觸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幾何材料的操作,有利于空間觀念的形成和鞏固. 教學中注意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畫一畫、折一折、剪一剪、擺一擺等實踐活動逐步形成幾何形體的表象,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而多媒體技術借助聲、光、影像等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從而在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中發(fā)揮一定的積極作用.

案例4 平移和旋轉(片段)

1.呈現(xiàn)生活原型,嘗試分類

教師多媒體顯示:纜車、升降電梯、風車和吊扇,啟發(fā)學生觀察思考:它們的運動都相同嗎?你能把它們分類嗎?學生嘗試分類,將升降電梯與纜車歸為一類,因為它們都是平平直直地直走;風車和吊扇是一類,因為它們是在固定地旋轉.

2. 觀察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教師在投影儀上用小房子紙片代替電梯在方格紙上作歪歪斜斜的向上運動.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電梯是這樣運動的嗎?那你們說說它是怎么運動的?并要求學生用手勢表示風車、電梯、吊扇、纜車的運動.

3. 舉例應用內化,強化表象

請學生列舉生活中見到的平移或旋轉現(xiàn)象.

4. 激活生活經驗,理解體驗

教師在多媒體上顯示小朋友熟悉的旋轉物體:風車、風扇、摩天輪和時鐘. 讓學生思考比較:它們的旋轉方向都相同嗎?在比較、觀察、思考的基礎上指出,像摩天輪與時鐘的旋轉稱為順時針方向,像風車與風扇旋轉的方向與它相反,稱為逆時針方向. 并要求學生用肢體動作在座位上做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的旋轉.

5.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思考

投影出示一條小船,船頭停有一只紅鳥,船尾停有一只藍鳥. 當小船平移運動一段距離以后船停了下來. 兩只小鳥為誰經過的路長一點而爭吵起來. 究竟誰經過的路長一點呢?學生獨立思考后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說藍鳥經過的路長,有的說紅鳥經過的路長,還有的說一樣長. 學生之間展開了爭論,課堂掀起了.

6. 變式啟發(fā)深化,自主建構

大家想一想,如果小鳥停在船的其他地方,經過的路又是多少呢?學生進行第二次熱烈討論. 有的觀察船頭,有的觀察船尾,有的觀察船中……學生經過全面觀察和演示驗證發(fā)現(xiàn),無論哪個點都平移了8個點. 進而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7. 欣賞設計制作,激發(fā)創(chuàng)造

多媒體上顯示各種色彩鮮艷而且學生熟悉的如奧運五環(huán)、紫荊花的圖案,然后讓學生發(fā)揮想象運用平移或旋轉創(chuàng)造具有個人特色的圖案.

數(shù)學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小學階段,學生基本上處于具體運算階段,他們的思維能力是與直觀想象聯(lián)系在一起的,兒童常先通過行為來認識客觀世界,然后漸漸地用圖的方法,相對地不再依賴于行為了,最后進入符號語言階段,不僅離開了動作,而且離開了對圖的依賴. 上述教學設計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構建了豐富多彩的幾何活動,從多方面給學生提供了數(shù)學思維的視角. 隨著有關圖形、位置、變換和空間推理技能的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得以逐步建立. 在這里,學生的學習是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據(jù)已有認知結構主動地和有選擇地感知外在信息,建構其意義. 從本質上來說,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過程是一個自主建構自己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的過程,他們帶著原有的知識背景、活動經驗和理解走進數(shù)學學習活動,并通過自己的主動活動,包括獨立思考、與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建構對數(shù)學的理解. 思維在操作實踐中引發(fā),創(chuàng)新在交流展示中閃現(xiàn),情感在評價反思中升華,有效地磨礪了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升了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觀察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培養(yǎng).

數(shù)學教育,只有充分尊重并讀懂學生的學習需求,真正了解學生的智力發(fā)展,了解學生的思維、興趣、稟賦、傾向時,才是根植于學生心靈深處的教育. 當教師把課堂向學生開放時,我們開放的不僅僅是形式主義,更是內在思維狀態(tài)的一種開放. 而這樣的開放需要教師做到:一是根據(jù)學生實際學情,適當重組教材;二是激活學生的原創(chuàng)思維,引導學生深度思考. 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憑借其特有的優(yōu)勢,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又一個更為有生命力的課堂. 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大放異彩,讓我們眼前為之一亮.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教育理念的更新,作為小學數(shù)學教師,我們愿繼續(xù)潛心鉆研,尋找信息技術與數(shù)學課堂教學更完美的契合點,更好地促進教學效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馬云鵬.小學數(shù)學教學論[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秋海.數(shù)學課堂教學技能訓練[M].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