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圓明園設計特點范文

圓明園設計特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圓明園設計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圓明園設計特點

第1篇:圓明園設計特點范文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課件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fā)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因為課文介紹的景觀都已經(jīng)消失,無法再現(xiàn),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理解語言文字,并展開想象,憑借課件、圖片等使學生對當年的圓明園輝煌景觀有個大致的了解。

教學目的

1、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和它的毀滅,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2、理解重點詞語和含義深刻的句子,說說自己的體會。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和探究學習的興趣 。

4、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和它的毀滅,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2、難點: 理解 “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边@句話的深刻含義。

教具準備

1、課前讓學生自主搜集有關圓明園的資料、圖片。

2、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方法

以讀為主,讀中感悟。分清詳略,突出重點。從課題看,本文的教學重點是關于“毀滅”的內(nèi)容。然而,縱觀教材不難發(fā)現(xiàn),全文寫“毀滅”只用了一個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圓明園昔日輝煌卻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難點較多。根據(jù)教材,我創(chuàng)新教學,大膽地將課文第二部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確定為教學重點,將“毀滅”的內(nèi)容略作處理。其目的是以愛激恨,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歷史的燦爛文化,痛恨侵略者的野蠻行徑。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1、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然而,就是這樣一座人類歷史上最大最美的花園,一座擁有著無數(shù)奇珍異寶的園林建筑,卻在三天三夜的大火中毀滅了。(出示課件:烈火燃燒下的圓明園毀滅圖)

2、齊讀課題。

二、提問質(zhì)疑,理清思路。

1、學生自由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2、教師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梳理。(板書:圓明園 毀滅)

三、直奔重點,學習“圓明園輝煌景觀”部分。

1、出示課件,欣賞圓明園美景。

2、多么精美、多么壯觀的園林呀,課文又是如何描寫的,請自由讀,想一想: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圓明園的景觀?

3、生交流,師板書。(布局 建筑 收藏)

4、圓明園有著怎樣的布局,齊讀第二自然段。

(1)、課件出示圓明園平面圖,介紹其布局特點。

(2)、文中哪個詞準確寫出了圓明園的布局特點?(板書:眾星拱月)

結(jié)合圖理解“眾星拱月”。

5、明園不但布局獨特,那里還有眾多精美的園林建筑,看看書,哪些建筑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生匯報。(讀句子、談體會,并可補充相關資料。)

(2)、想象園中還有哪些美景?(板書:風格各異)

(3)、有感情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4)、讀得多好啊,現(xiàn)在,我們仿佛就置身于那景色秀麗、風格獨特的圓明園中。讓我們再一同去飽覽一番。

課件出示相應圖片,師引讀。

6、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1)為什么稱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板書:奇珍異寶)

(2)出示課件,欣賞圓明園藏品。

(3)圓明園布局獨特,建筑精美,收藏也十分珍貴。學到這兒,你能用一句話說說你心目中的圓明園嗎?

(4)師小結(jié)、過渡:圓明園不愧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可以說走進了圓明園,就走進了中國歷史的長河,走進了圓明園,就走進了民族藝術的寶庫。可是今天,當我們再次走進圓明園,你還能看到些什么呢?

四、學習“圓明園毀滅”部分。

1、(課件出示廢墟圖)從這幅圖中,你能看到圓明園宏大的規(guī)模嗎?你能看到圓明園精美的建筑嗎?你能認為這就是世界上最精美、最壯觀的園林嗎?然而這的確是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啊!是誰毀滅了圓明園,請快速瀏覽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用筆劃出描寫侵略者野蠻行徑的句子。

2、生交流,談體會。(板書:掠 毀 燒)

3、出示課件“”圖片。

4、看后,你有什么感受?(板書:恨)

5、課件出示句子“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p>

(1)、指名讀。

(2)、連用兩個“不可估量”說明了什么?

(3)、帶著痛惜之情齊讀這句話。

五、總結(jié)課文,升華主題。

1、三天三夜的無情大火,一代名園變成了一片廢墟。假如此時你就站在圓明園的廢墟旁,你想對誰說些什么?

2、說得多好啊,在我們?nèi)A夏兒女的不懈奮斗下,中華巨龍已經(jīng)騰飛,祖國正以強大的實力和嶄新的姿態(tài)雄踞于世界東方。如“神七”升空、“嫦娥”飛天,衛(wèi)星探月,國慶閱兵等昭示祖國的強盛、科技的先進、經(jīng)濟的發(fā)展。同學們,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讀書,為了振興中華而刻苦學習,為了未來的錦繡前程而勇敢奮斗吧!

板書設計

圓明園 的 毀滅

布局 眾星拱月 掠

第2篇:圓明園設計特點范文

關鍵詞:歷史教學;導入法;教法;學法

一、歷史課堂教學導入的有效性簡析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的導入語言需要簡潔、有效、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好是貼近學生生活;是學生已知而且感興趣的問題,或者是當下大家關注的問題。有效的歷史課應該有個精彩的開端。新穎高效的導入教學,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先聲奪人,能抓住學生求知的欲望,這樣就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學生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就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二、歷史課堂教學導入方法探討

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有其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又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特別是導入法更是這堂課成功的關鍵所在。根據(jù)學者多年的教學感受認為以下幾種教學導入法效果最好。

(一)現(xiàn)實與歷史的重疊

歷史是過去事實的記載,離我們現(xiàn)在生活的年代都已經(jīng)久遠,學生很難去理解一些歷史事實。為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在上唐朝的政治史時這么導入的。老師開始先問學生“假如我是武則天,你們見了我會怎么樣?”。這下可熱鬧了。有些學生說:“我們應該下跪然后高呼‘萬歲’”有些學生說:“您不可能是武則天,因為您沒有那么毒辣”。有個女學生回答得讓我們都瞠目結(jié)舌,她說“不可能的,如果您是武則天那我們就不可能是您的學生,因為中國古代女子是沒有進學堂讀書的權力”......。五花八門的回答都出來了,同時學生也不再昏昏欲睡了,老師可借學生興趣正濃時問學生:“你們怎么會了解那么多,其實武則天的出現(xiàn)有其必然性你們想了解嗎?學生現(xiàn)在可真不是在為學歷史而學歷史了,他們現(xiàn)在像一個個探寶者,想尋找唐朝時期的歷史寶庫。然后就順藤摸瓜把唐朝的政治史講述了一遍,學生不但沒有煩這堂課,反而覺得自己找到了“寶貝”,因為他們了解了武則天。了解了一代女皇的歷史。

(二)角色扮演引人入勝

歷史已經(jīng)離我們很遠了,只有想辦法把學生帶進當時的環(huán)境他們才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才會覺得歷史是可以感受的。比如在上三國歷史時老師鼓勵學生踴躍來扮演三國里面的人物。大家可想而知學生都愿意扮演諸葛亮,因為他是智慧、聰明的象征。當然有諸葛亮在周瑜就不吃香了,學生就不大愿意扮演周瑜。而更多人不愿意扮演曹操,因為在學生心中認為曹操是野心勃勃的壞家伙。老師揣摩到學生的心理后根據(jù)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點將”,具體把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要求學生來用自己的語言或者肢體語言來重朔歷史人物。還有一點小插曲就是老師可以把學習歷史好的兩位女同學叫上來扮演大喬、二喬,這可把別的女同學羨慕的直跺腳,她們私下里一定會好好學歷史爭取下次也扮個美女。接下來就是表演,那可真是讓人捧腹大笑,有學生把歷史人物表演的惟妙惟肖,但也有學生對歷史人物不了解歪曲了歷史人物形象。而要還歷史人物真面目那就要老師出場了。表演完了之后老師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表演的角色記住與自己表演角色的相關歷史,這樣就輕而易舉把當堂課的任務布置下去,同時還鼓勵他們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所以在記住自己扮演角色的相關歷史的同時也能記住別國的歷史。

(三)愛國激情的點燃

在上課鈴響后老師可以不急著進教室而是站在教室門口等學生安靜下來。學生覺得老師今天的舉動有點特別,在他們心中就會犯嘀咕“老師今天怎么了,上課鈴響過了也不進教室?”等學生的都安靜了老師可讀著法國作家雨果對圓明園的描述進了教室?!霸谑澜绲哪硞€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圓明園在幻想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nóng)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弊x到這里老師可以問學生知道圓明園嗎;見過圓明園的照片嗎;現(xiàn)在的圓明園有雨果描寫得那么美嗎?學生有點好奇地問“圓明園就是殘垣斷壁,那有那么漂亮?”接下來老師又讀雨果的作品 “從前對巴特農(nóng)神廟怎么干,現(xiàn)在對圓明園也怎么干,只是更徹底、更漂亮,以至蕩然無存”。他們豐功偉績!收獲巨大!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這就是這兩個強盜的故事”。接著老師問學生:“你們知道這兩個強盜是誰嗎?圓明園又為什么變成現(xiàn)在的殘垣斷壁了”。還可以根據(jù)學生喜歡看“還珠格格”的心理告訴他們歷史上真的有“香妃”這個人,皇帝還在圓明園給她修建了“香妃宮”,只是因為那兩個強盜把圓明園毀了,所以我們無緣再見“香妃宮”了。這時學生自然就產(chǎn)生疑問會問“那兩個強盜是誰呀;他們?yōu)槭裁匆獨A明園;他們又是怎么毀的圓明園?”學生此時臉上已經(jīng)有了慍色,語氣也憤怒了。同時還告訴學生有人愿意出巨資來重建圓明園,但是那是沒有必要也是不應該的,因為現(xiàn)在的圓明園就是歷史的見證,進而鼓勵學生要學好歷史,不忘國恥。有了這層鋪墊學生自然會學好第二次的歷史了。

第3篇:圓明園設計特點范文

一、文本解讀要多關注言語表達,少糾纏文本內(nèi)容

潘新和老師針對目前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教閱讀課往往專注于文本講了什么,要么在人文上深挖洞,要么滿足于緊張的故事情節(jié),而忽略對文本表達方式,諸如文本語言的特色、謀篇布局、句式標點以及遣詞煉字等方面的重視與挖掘的普遍現(xiàn)象,特指出:閱讀活動首要的和根本的就是要引導學生感悟、把握、領會優(yōu)秀讀物的“秘妙”。這句話雖簡短,但含義卻很深刻。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前,要敏銳地捕捉到文本表達的“秘妙”,在設計時要依據(jù)文本的表達特點,設計出致力于學生“言”“意”兼得的預設程序,課堂上真正讓學生在學習文本表達方式的過程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讓語文課堂散發(fā)出濃郁的語文味。

我曾經(jīng)組織過《圓明園的毀滅》一課的集體備課,就有不少教師說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描述了圓明園過去的輝煌和宏偉,教師應該在課前將各景點的描寫文句制成優(yōu)美的課件,課堂上舍得花時間讓學生欣賞、感悟圓明園的輝煌和美麗,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英法聯(lián)軍破壞圓明園的行徑的痛恨。在課堂上教師對第三自然段的教學思路是找出描寫圓明園過去輝煌和宏偉――采用各種方式邊朗讀第三自然段邊欣賞優(yōu)美的課件――引導學生談圓明園的感受。可想而知,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更多的是非語文的能力,至于學生口中的“圓明園真大呀”“圓明園要是存在的話,我一定去游覽”“修建圓明園的建造師真了不起”……這樣的話在美術課、在觀看任何風光片后也都會說出 的。

對此,我們進行了二度備課,備課之前,我對這節(jié)課中第三自然段的解讀以及教學談了我的看法:第三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段落不假,學習這段確實有助于幫助學生感悟圓明園的宏偉,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但是我們所教的是語文課程,必須注意是否彰顯了語文課程意識,即是否關注了語文課堂教學要發(fā)展兒童的言語智慧,在實踐中享受精神生活,提升言語品質(zhì)等目標。基于此,我詳細談了我對這一自然段的解讀:第三自然段雖然羅列了眾多景點,但絕不雜亂無章,那就是善于從對立面進行羅列,即建筑風格的大小相間、城鄉(xiāng)結(jié)合、仿創(chuàng)并舉、中西合璧;雖然大量的羅列,但是我們讀起來不覺得唆,原因就是使用了不同組別的連詞,如“有……也有……”“有……還有……”“不僅有……還有……”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將這種特殊的構段方式告訴學生,要將抽象的語文知識極為巧妙地滲透融入到具體的情境和文字中去,促進學生對言語內(nèi)容的把握,對言語形式妙處的品味,真正把握言語形式的運用規(guī)律和技巧,使我們的課堂充滿濃濃的語文味。

二、文本解讀要聚焦學生的視域,無需彰顯教師的精深

李海林先生說:“語文課程教學內(nèi)容確定的根本視域立場是學生,從學生出發(f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彼越處煂ξ谋镜慕庾x要設“生”處地,換位思考,基于兒童的視角去定奪,從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發(fā)展需要去權衡取舍,即多考慮教學目標的可達成度以及學生的可接受度。但恰恰相反,在很多公開課上,有不少教師為了顯示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以及教學功力,顯示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往往旁征博引,任意深挖,隨意解讀,使得教學超越了學生的認知水平,遠離了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學生往往是霧里看花,似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著名特級教師朱瑛舉過這樣一個例子:在一次公開課上,一位老師教《長城》時,問學生:“你從課文中讀出了什么?你對長城的感受是什么?”老師似乎不滿足于學生所說的“偉大”“氣魄雄偉”“長城是中國人的驕傲”,老師也談了自己讀了《長城》的感受,“我還讀出了阻隔,長城隔開了中原與塞外,隔開了關內(nèi)與關外,阻隔了中華文明前進的道路”。之后,老師還引導學生談為什么修建長城,同時老師也出示了記載清朝康熙皇帝不修建長城的文字資料,大談特談不修長城的原因是為了“融合”。

這樣的解讀,完全出自教師一廂情愿,完全不遵從大家對文本價值取向的共識。假如學生對于這種解讀不理解,我看未必是壞事;因為一個四年級學生如果接受了關于“阻隔”與“融合”的理解,就會影響對長城體現(xiàn)中國文化魅力、體現(xiàn)中國勞動人民力量和智慧的認識,那樣在孩子們的眼中長城可能就會是阻礙中國前進和發(fā)展的“罪證”。面對這樣隨意的文本解讀,我們是否也隱隱約約感受到:正是我們的解讀,將那些美好的東西,瞬間在一群十歲光景的孩子面前撕毀,這是一件殘忍的事情。因此,當教師深度解讀文本時,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學生現(xiàn)在在哪里?他們將走向哪里?我們?nèi)绾闻c學生一起走向那里?切不可苛求孩子在他們的童年里用一堂課讀完本可以用一輩子去讀的書,進而喪失讀書的興趣。

三、文本解讀要從整體去考慮,不要對文本進行斷章取義

文本解讀時,面對豐厚而深刻的內(nèi)容,必須從整體去考慮,準確把握文章的主旨與特點,捕捉文本密妙,在這樣基礎上,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鑒別與取舍、整合與重構,實現(xiàn)問題和結(jié)構的優(yōu)化,而不應對文本進行斷章取義。

我聽過不少人上《鄉(xiāng)下人家》的公開課,也看到不少人寫過的教學設計,有不少人將它當成寫景的文章來講或者設計。當我們細讀文本就會發(fā)現(xiàn)文章只有第一、二自然段有寫景的成分,后面的幾個自然段分別寫了雞群覓食、鴨群嬉戲、院落晚餐、夜聽蟲鳴等內(nèi)容。因此,從整體上審視文章,這篇文章是描寫鄉(xiāng)下人家生活環(huán)境、生活習俗、生活情趣的生活散文。這樣了解了其主要內(nèi)容并非是描寫景的,其主題思想也就不是贊景詠物,那在設計時就不能當作寫景的文章來設計。

基于此,我在設計《鄉(xiāng)下人家》的教學時,考慮到我的學生生活在農(nóng)村這一現(xiàn)實,確立了以下目標:1. 引導學生關注身邊風景,了解生活習俗和生活環(huán)境,口頭表達對鄉(xiāng)村生活的熱愛之情;2. 掌握生字新詞,積累優(yōu)美句子,邊讀書邊想象畫面;3. 體會擬人句式的表達效果,嘗試表達運用;4. 初步感知作者將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結(jié)合的敘述方式。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側(cè)重考慮學習目標的達成策略。下面我以達成“邊讀書邊想畫面”這一目標談談我的基本策略:出示關鍵詞句,要求學生將每個自然段當作一幅畫進行想象并口頭描述畫面內(nèi)容:出示鄉(xiāng)下身邊常見現(xiàn)象的詞語,要求學生將六個畫面形成一幅完整的大畫面進行想象描述;最后體會作者是從什么角度說的,什么現(xiàn)象是獨特的、迷人的。

第4篇:圓明園設計特點范文

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簡稱cai)具有獨到的特點——可以使光、聲、色、形、動相結(jié)合。它能利用直觀、生動、形象的畫面,激活學生的思維,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課堂教學,從而使課堂教學變得鮮活、熱烈、富有新鮮感。這就為提高學生全面素質(zhì)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一、運用cai,誘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創(chuàng)設一種使學生主體參與、興趣濃厚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喚起和增強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的體現(xiàn)和保障,也是培養(yǎng)、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先決條件。也就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計算機人工智能,軟件內(nèi)容的新奇直觀,強烈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如我設計的課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圖文并茂的功能使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有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感知水平和學習興趣。它的三維動畫演示功能,為教師提供了形象的表達工具,提高了知識的可接受性,達到了領悟文章內(nèi)在思想的目的。

二、運用cai,加大教學密度

認識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從聽覺方式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15%,從視覺方式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25%,同時運用視、聽覺方式可接受知識的65%。cai在運用過程中,可以用快捷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如課件《圓明園》知識容量大,可操作性強。根據(jù)教學程序,可點擊多種內(nèi)存資料,視聽效果會帶給學生許多知識,大量的信息幫助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故學生學得也就扎實。所以,合理設計運用cai,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加大課堂的教學密度。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歷史素質(zhì)。

三、運用cai,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課堂教學中,利用計算機教學軟件的直觀性、多變性、知識性、趣味性等特點。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特別是計算機仿真功能,可以使教學內(nèi)容化難為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例如《圓明園》一課中介

轉(zhuǎn)貼于

紹了它宏偉的建筑群,豐富的收藏以及毀滅的過程。由于它現(xiàn)今已成一片廢墟。學生難以想象圓明園的壯觀。自制多媒體課件,將圓明園的多種景觀制作成動畫,使學生如臨其境,當目睹它成為廢墟時,更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情懷。

四、運用cai,有助于發(fā)揮教書育人的功能

教學中運用cai,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設境悟情,更有助于發(fā)揮它整體育人的作用。如利用課件《》導課時,隨著肆虐的風雪聲,屏幕上出現(xiàn)了冰天雪地的惡劣環(huán)境,還有艱難行進中的戰(zhàn)士,加上教師深情的旁白,使學生對戰(zhàn)士產(chǎn)生一種無比崇敬之情。通過這些教學。讓學生明白今天的生活的確來之不易,需要加倍地去珍惜。這樣以情明理。用理育人。充分體現(xiàn)了cai在歷史教學中的德育功能。

五、運用cai,因材施教,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第5篇:圓明園設計特點范文

關鍵詞: 語文課堂教學 高效性 營造氛圍

《新課程標準》頒布以來,廣大教師都在積極探索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高效性的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良好的教學氛圍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重視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以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具體來說,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師生情緒的調(diào)整

首先,教師上課前,就要迅速調(diào)整好自己的情緒,無論在課前教師的情緒處于喜怒哀樂何種狀態(tài),一旦上課的鈴聲響起,就要把一切不良的情緒拋到一邊,代之以積極、飽滿、平和的情緒進入角色,步入語文課堂。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一個聲情并茂的好演員,根據(jù)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借助自己的肢體、面部表情、語言的輕重緩急等,帶領學生透過文字進入文本情境,恰如其分地領會文本的主旨內(nèi)涵和感情。

其次,對學生情緒的調(diào)整。教師在平時與學生相處時,就要做到尊重學生,努力和學生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互動、合作的師生關系。這樣就可以消除學生因為害怕緊張而使整個語文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沉悶、拘謹。學生對老師越信任,就會越發(fā)想表現(xiàn)自己,越想得到老師的青睞,這樣整個課堂氛圍就會處于一種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學生在此過程中也會主動地獲取更多的知識,培養(yǎng)更多的能力,進而大大提升教學的效率。此外,教師還要管理好課間十分鐘,帶領學生做適當?shù)幕顒?,避免學生之間發(fā)生沖突。以便上課時學生能迅速投入到學習的狀態(tài),而不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二、教學方法的運用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適時運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以便促進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品味快樂。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來對學生進行誘導和啟發(fā),從而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要擅長在學生情緒發(fā)生微妙變化的瞬間,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設置問題情境。如教學《永生的眼睛》,我在課前用課件出示一幅簡潔的風景畫,請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待學生七嘴八舌地回答后,我引導:“是啊,多美的畫面??!這么美的景色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學生說是用眼睛看到的。我再引導:“說得真好。我們能看到,盲女孩安靜能看到這么美麗的畫面么?她是多么想看到這個美麗的世界啊,你們能不能幫她想個辦法讓她看見這個美麗的世界呢?”這樣層層設問,就讓學生懂得,對眼角膜的了解不是老師的主觀要求,而是學生實際生活的需要,是學習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興致高漲地調(diào)動已有經(jīng)驗來解決當前的問題。

2.多感官浸染。

(1)聯(lián)想和想象。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不少描寫自然風光的名篇佳作。然而,這些美好的事物,單憑由視覺觀察到的文字和畫面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借助大腦的想象和聯(lián)想。比如教學楊萬里的《小荷》一詩,我在帶領學生品讀文字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在視覺上,眼前仿佛出現(xiàn)一幅栩栩如生的夏日小荷初露圖,感受荷的形態(tài)美和色彩美;在嗅覺上,不如讓學生深深呼吸,仿佛聞到荷花的清芬;在觸覺上,讓學生伸出手,仿佛感受到了荷葉的光滑,花瓣的細膩。此時學生感覺自己也變成了一枝頭頂蜻蜓的荷花,在清池里搖曳多姿。

(2)多媒體呈現(xiàn)。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也越來越多地被運用于語文教學中。特別是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給學生帶來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沖擊。

在講授《圓明園的毀滅》時就可以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比如:在講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時,為了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它的布局結(jié)構,我用多媒體播放圓明園的空中俯瞰圖和平面展示圖,學生就比較容易地理解了圓明園規(guī)模宏大的布局景觀。講授圓明園的建筑風格時,我讓學生熟讀課文后概括出圓明園的中式建筑和西洋景觀各具風采大而美的特點,然后出示多媒體課件展示它的建筑美景:金碧輝煌的殿堂、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風景名勝“平湖秋月”、“武陵春色”,詩人筆下的“蓬萊瑤臺”,以及異域風情的西洋建筑的畫圖,使學生在視覺上真切地感受到圓明園被稱之為舉世聞名的“萬園之園”真是名不虛傳。接著畫面設置問題:想想為什么說圓明園“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然后繼續(xù)播放配樂課文關于圓明園珍貴的歷史文物段落,多媒體課件上展示圓明園歷代珍藏的青銅禮器、名人書畫、奇珍異寶等,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多媒體呈現(xiàn)出來的強大的視覺沖擊,使學生始終處在一種激動自豪的情緒中,對知識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三、教學節(jié)奏的掌控

教師按照預先的教學設計按部就班地進行課堂教學時,也要注意課堂節(jié)奏的掌控。所謂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門藝術。課堂節(jié)奏的掌控主要包括教學密度、難度的安排,熱場、冷場、突發(fā)事件的把握等。

教學密度,要做到疏密有致。教學難度,則要有高有低,知識的呈現(xiàn)要有梯度。要照顧不同層面的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求知的機會,都能有所收獲。

在面對熱場和冷場時,教師則要處理得當。開場要火熱,妙趣橫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使之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中場宜靜,使學生能夠沉靜下來,進行深入的思維和探究。而沉靜過后則應該是火熱,此時學生們能夠?qū)⒆约核伎妓蜜x躍地表達出來,整個課堂應該呈現(xiàn)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場面。這樣的由熱到冷再到熱的課堂節(jié)奏調(diào)控,符合學生的心理實際,能夠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第6篇:圓明園設計特點范文

一、閱讀方式的個性化選擇——“得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提出:“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睂Σ煌喿x材料需要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就某一具體的文本材料同樣需要合理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以準確、有效地把握文本材料的本質(zhì)內(nèi)容和情感內(nèi)涵,并通過不斷的閱讀實踐形成對學生個體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例如,指導學生掌握“精讀”方法,應做到認真細讀、品味探究、咬文嚼字、仔細揣摩,并且要結(jié)合文本加以聯(lián)想和想象,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有益于形成自己對文本的判斷和評價。我在指導學生精讀時,更多地留給學生個性化研讀的空間,寬泛要求“讀好每個字詞,抓住每個要點,琢磨每個細節(jié),遷移每種方法”。例如,教學《天凈沙·秋》時,我讓學生按照以上的精讀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反復朗讀,讀出韻味,讀中感悟。學生可以離開自己的座位找伙伴一起朗讀、交流、討論。這時,只見有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各種方式閱讀,弄清每個字詞的意思,歸納出要點和具體細節(jié),想象這首曲所描繪的栩栩如生的畫面,感悟作者蘊含于字里行間的思想情感。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反復讀書,讀出韻味,讀中感悟作者筆下那一幅美麗的自然風光和蘊含于語言文字里邊濃烈的情感。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的閱讀所得,特別是閱讀方法的選擇與運用,“一課一得”甚至“一課多得”。

二、言語形式的個性化感悟——得言

近年來取代傳統(tǒng)閱讀教學模式是新的固定化模式,如“初讀感知—整體把握—句段細讀—感悟內(nèi)涵—歸納體會”。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感悟內(nèi)涵,歸納體會”勢必成為閱讀的主要目標,“得意妄言”成為閱讀教學的“新痛”,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形成一個新的瓶頸。離開了語言文字的實踐活動,只關注文本材料“寫什么”和“為什么寫”,忽略文本材料“怎么寫”和“用什么寫”,閱讀教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培養(yǎng)學生“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才有可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就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關注文本材料“怎么說”,真正重視言語形式,為“得言”奠定基礎。小學生對文本材料言語表達形式的理解與掌握 以讀為基礎的,在教學中精心設計比較讀、換詞讀、刪詞讀等形式,是感悟語言、培養(yǎng)語感、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訓練形式。如在教學《鯨》時,在學生對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出示以下幾個句子:須鯨主要吃蝦和小魚。鯨隔一段時間必須呼吸一次。鯨每天都要睡覺,睡覺的時候,總是幾頭聚在一起。讓學生通過反復對比朗讀原文中的這三個句子和分別去掉“主要”“必須”“總是”這三個詞的句子,說說意思有什么不同,并談談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發(fā)。正如朱光潛在《談文學》中所說:“我并非要求美麗的辭藻,存心裝飾的文章令我嫌惡;我所要求的是語文的精確妥帖,心里所說的與手里所要寫出來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夸張,最適當?shù)淖志浒才旁谧钸m當?shù)奈恢?。?/p>

三、文本價值的個性化體驗——得意

語文課程是多功能的,“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因此,語文教師也不應諱言閱讀教學“得意”之目的。但是,“得意”,必須得其本意,絕非掛著“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幌子,把精美選文隨意肢解、曲解。如教學《圓明園的毀滅》,我在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時,先交流課前查閱的有關歷史背景,這是學生入情的奠基石。在初讀課文后,我抓住課文的題目《圓明園的毀滅》讓學生大膽質(zhì)疑。學生紛紛提出題目講的是“毀滅”,為什么課文中大量的篇幅在講圓明園昔日的輝煌?這樣學生在質(zhì)疑中滿懷激情地進入自讀自悟的個性化閱讀狀態(tài)。此時,教師應適當?shù)剡M行情感引導,保證閱讀過程中文本價值的落實。例如,引導細讀重點句子:“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從理解“不可估量”這個詞語的意思入手,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圓明園文化藝術價值的登峰造極,想象圓明園被毀滅的情境,怎能不激起學生的憤怒之情、愛國之意?再讀全文,就有百種滋味、千般感受?!耙狻痹凇把浴敝猩?,水到渠成。不矯揉造作,不無病,情感真實樸素。

第7篇:圓明園設計特點范文

關鍵詞:引領;語言美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3-259-01

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品味語言就是說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要想讓語文上出語文味就必須在品析語言文字上下功夫,正如新課標所指出的:語文教學就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統(tǒng)一的問題,歸根結(jié)底還是通過語言文字這個載體來實現(xiàn)的。因此,教師在對文章整體把握的基礎上,抓住語言進行賞析、品味,進而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旨,才是我們的職責所在。那究竟怎樣才能去引領學生品味語文的語言美?

一、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析

語文數(shù)學不是花架子,要扎根于語言文字,那就是要抓住重點詞句去理解。品味語言的過程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例如“人物描寫”一組中,我抓住了臨死前的嚴監(jiān)生的動作、神態(tài)的詞去體會嚴監(jiān)生的心理活動,一個吝嗇鬼的形象躍然紙上。這樣既讓學生品味了語言,又滲透了人文精神,體現(xiàn)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二、在誦讀中感受語言美

在閱讀教學中,誦讀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手段。學生只有在反復朗讀中才能體會文章的語言美,進而達到與作者心靈相通。如:我在教學本課《圓明園的毀滅》第三自然段時,通過指名讀、引讀、對讀、帶著情感去讀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反復去讀,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描寫圓明園的昔日輝煌時用詞、用句的優(yōu)美,進而體會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到現(xiàn)在的毀滅那種痛惜、憤恨之情。進而激發(fā)起同學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這種情感。

三、多發(fā)揮聯(lián)想、想象力

聯(lián)想、想象力時語言感受的發(fā)酵劑,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透過重點詞句發(fā)揮聯(lián)想、想象力,再現(xiàn)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意境美和表達美,例如:在教學古詩詞時,更要發(fā)揮想象力,這樣才會體會詩的詩情畫意,學生才能如臨其境理解詩詞,再把自己的情融進去,這樣水到渠成了。在閱讀教學中也是如此,例如:我在教《圓明園的毀滅》的第三自然時抓住亭臺樓閣、買賣街、山鄉(xiāng)村野等詞,邊讀邊想象園林昔日造型迥異的建筑,輝煌的景象,進而為我們能擁有這樣的獨一無二的建筑設計而自豪,帶著這種感受、想象去品讀,就把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nèi)涵美得到延伸。

四、欣賞優(yōu)美的句子

在我們的課文中運用了許多的比喻句、排比句、擬人句使課文在表達上能生動、傳神、親切,更能把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表達出來。如:《山中訪友》中“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每一株樹都是我的知己……”用了一系列的擬人句、比喻句,讓我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學生在欣賞品味這些語言,讓他們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所在。

五、在對比推敲中感受語言的美

第8篇:圓明園設計特點范文

北京提出了建設世界城市的戰(zhàn)略目標,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建設成為政治、經(jīng)濟、文化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城市,確立具有鮮明特色的現(xiàn)代國際城市的地位,進入世界城市行列。歷史園林在北京的“鮮明特色”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具有現(xiàn)代園林所起的作用,作為城市的休閑場所、具有生態(tài)價值,可以改善城市環(huán)境等等,這種特色還表現(xiàn)為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北京城市的誕生、發(fā)展始終與歷史園林相伴隨,而且歷史園林早在幾百年之前,已經(jīng)先于整個城市而登上了國際的舞臺,今天在北京邁向現(xiàn)代國際城市行列前進的過程中,更有必要凸顯歷史園林當年的輝煌,展現(xiàn)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蘊。

歷史園林

見證北京的城市發(fā)展

遼南京是北京從地方性城鎮(zhèn)薊州轉(zhuǎn)變?yōu)榫┏侵?,隨著遼宮殿的建設便出現(xiàn)了皇家園林,占據(jù)遼南京子城西南部范圍,其中有瑤池、瑤嶼、內(nèi)果園等。相當于這在今北京廣安門外大街南側(cè)不遠的位置。

金代在遼南京的基礎上向東南發(fā)展,改建成中都,原有遼代園林被包入皇城?;食俏鞑繛槲髟?,原有的瑤池位于宮城內(nèi)更名魚藻池,此外還有浮碧池、杏林、柳莊、鹿園、果園等,其中有瑤光殿、魚藻殿、臨芳殿、瓊?cè)A閣等?;食菛|部,宮城之東有東苑,在遼內(nèi)果園位置,保存了原有的五鳳樓、迎月樓,并增建芳苑,東苑中“樓閣甚多”?;食俏鞅睘楸痹?,其中除了湖泊、島嶼、溪流等自然風光外,并建有景明宮、樞光殿。

除了中都城內(nèi)的皇家園林之外,特別要指出的是郊外建有離宮別苑,在城東北郊的一片湖沼地帶,于金大定十九年開始建設一處——大寧宮,通過人工造出廣闊的太液池,池中筑瓊?cè)A島,島上建廣寒殿。其中的太湖石取自宋東京的皇家園林艮岳。在北郊玉泉山建有行宮,作為避暑、行獵之所。此外還有釣魚臺行宮。

元代定都北京始,并未使用金中都,而是選擇了金代東北郊的離宮——大寧宮作為新城建設的皇城區(qū)域,在太液池周圍建設了大內(nèi)、隆福宮、興圣宮,三宮鼎立,以此作為城市發(fā)展的中心。對瓊?cè)A島大加建設,島上建廣寒殿、殿南并列有延和、介福、仁智三殿,四周有方壺、瀛洲、玉紅、金露等亭,并專門設有牧人室。瓊?cè)A島南設白玉石橋通往南部小島圓坻,在圓坻上建移天殿。圓坻東西設木橋作為三宮之聯(lián)系通道。隆福宮之西另建有西御苑。

明代北京雖然在永樂定都之時對于元代都城中三宮鼎立于太液池的宮殿建置有所更改,但大的格局未變,只是將隆福宮和興圣宮改建成園林,統(tǒng)稱西苑,隨著原有大內(nèi)宮殿區(qū)向南擴展,改建成紫禁城,太液池向南側(cè)擴建,在南部形成南海,其中部有小島稱南臺,形成北海、中海、南海的園林區(qū)。太液池周圍的建筑有所增加,這種改建并未影響園林占據(jù)城市中心的格局。清代則完全繼承了這樣的格局,同時在西北郊建起了三山五園。

北京的歷史園林

是認知城市文化的重要節(jié)點

北京城市不同于國際上其他世界城市之點,在于其體現(xiàn)著中國幾千年的文明與文化,作為文化古都北京,通過這些歷史園林可以清晰地解讀到其中的文化與文脈。

金中都雖是少數(shù)民族政權所建之城,在南京的基礎上擴張,但其規(guī)劃思想仍是模仿北宋都城的建置,即宮城、皇城、外城的三套城格局,傳達了中國千百年間所推崇的儒家倫理文化的思想。但同時也繼承了北宋皇家園林艮岳在都城占有重要地位的追求,在宮殿周圍修建了多處皇家園林。

元大都沒有在金中都的城市基礎上發(fā)展,而是選擇了金代東北角的離宮作為新城的基礎,其原因在于游牧民族統(tǒng)治者的生活習性密切相關,元大都雖然也有保存中國傳統(tǒng)都城格局的部分,如城市中有中軸線,并建有太廟、社稷,宮殿區(qū)居南,市場居北等,以體現(xiàn)“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等周禮《考工記》所述的規(guī)劃思想。但逐水草而居的習性使其將宮殿布置在水面周圍,大都的規(guī)劃體現(xiàn)出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從此中國都城沖出了“考工記”的模式,居于城市中心的宮殿,也可與園林相結(jié)合了。以“中”為尊并非周圍只有“九經(jīng)九緯”排列著的街道,這是繼宋代打破里坊制模式之后的有一次城市革命,園林進入的城市的中心區(qū)。

明代調(diào)整元都城,改變了三宮圍繞太液池建宮殿的格局,只建一處紫禁城,加強城市中軸線是對漢族儒家文化傳統(tǒng)的回歸,太液池相對宮殿而言處于次要地位。

清代不滿足僅有太液池一區(qū)的園林,在西北郊大規(guī)模興建皇家園林,是滿族騎射文化的體現(xiàn);這批園林中出現(xiàn)騎射民族涉獵比賽的景區(qū),隨著政權的鞏固,統(tǒng)治者接收漢文化的程度加深,對農(nóng)業(yè)文明的重視,園林建設也更加漢化,園中出現(xiàn)了“耕織”類觀稼驗農(nóng)景區(qū),田圃、村舍充當園中景觀,同時還有“讀書”類的書院書齋景區(qū),藏書樓、書屋、書室隨處可見。這些正是千百年來中國傳統(tǒng)耕讀文化的寫照。

進一步發(fā)掘

每一座歷史園林缺失的景觀

目前的歷史園林,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有相當多的園林歷史特點已經(jīng)淡化,特別是在近代,歷史園林遭受了重大的破壞,傷痕猶在,它們現(xiàn)在雖然已經(jīng)作為文物保護單位,起著見證歷史的作用,不可任意抹掉這些傷痕。但是老百姓說這些歷史園林“有說頭、沒看頭”,面對一片片草地、樹林,不知所本。例如圓明園當年有上百景,僅僅從這些植被中看不到它原有的文化特色,對于這一類園林盡管被命名為“考古遺址公園”、“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身價很高,但畢竟不能滿足公眾的渴望,近年我們通過對圓明園的研究,對于再現(xiàn)這座歷史園林多樣景觀,認識其深層文化內(nèi)涵具有重要意義。

1、以時間為線索認知歷史園林當年景觀的變遷

歷史園林本身經(jīng)過幾百年,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使用者的變化,社會文化的演進、世俗審美情趣的變化,園林也在變化,但這些變化往往大家了解不多,例如圓明園中一般多從乾隆九年的《圓明園四十景圖詠》中認識這座園林,而這僅僅是乾隆九年的事,實際的園林景觀在不斷地變化,有的景區(qū)從史料上甚至可以看出3-4次的改建。其中有的變化出于天災,有的變化則是不同帝王審美意趣所致。例如其中的寢居建筑群九洲清晏,重大變化有以下幾次,一是乾隆九年的狀況,隨之在道光十一年,寢宮區(qū)已經(jīng)被改建,改掉了乾隆時期的怡情書史、樂安合,構成的院落,建起了一座三卷勾連搭的大建筑慎德堂。在道光十七年九洲清晏失火,中路被毀,重建后的建筑面貌產(chǎn)生了變化,這里與兩側(cè)院落之間原有的空廊被改成了圍墻,同時把九洲清晏殿從七間北出三間抱廈帶周圍廊的歇山頂建筑,縮小成五間一字形前后廊的建筑,奉三無私殿的東西兩側(cè)也收縮了一間。咸豐五年再次改建九洲清晏殿,重新添加北抱廈。

有的園林不僅建筑有變化,山水景觀也有變化,例如圓明園坐石臨流中流碑亭的供水溪流,原來為山石明溝平地緩流,乾隆四十幾年隨著流碑亭該外八角亭明溝改成暗溝,從北部土山洞口流出。

園林植物隨著建筑的變更也有所改變。

對于這些變化在每座歷史園林中都是存在的,不僅應當對這種景觀的變化進行研究,而且應當展示出來,以此來表達每座園林的歷史。

2、面對殘毀的歷史園林,依據(jù)檔案、史料揭示其鮮為人知的景觀形象

北京的皇家園林當年只有帝王及其親眷可以使用,偶有皇親國戚、大臣、使節(jié)允許進入,圓明園作為特例,曾有外國傳教士、畫家在其中作畫,因此對于園中的景物,外國傳教士有過描寫,并在歐洲引起轟動。例如王致誠神父曾稱圓明園是“人世間之天堂”、“神仙宮闕”。1752年在英國出版了《中國第一園林特寫》。是什么景觀如此令他們感動?現(xiàn)在傳世的有當時中國畫家的“某某園幾十景”,除此之外的景觀則鮮為人知。中國的文獻記載多偏于籠統(tǒng),今天,利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在檔案、史料研究的基礎上,可以再現(xiàn)那些不為人知的景觀,例如在乾隆為自己修建的歸政娛老之所長春園,其中的寢居建筑群含經(jīng)堂、淳化軒,全部采用彩色琉璃瓦建造,而且有多種顏色。這使我聯(lián)想起圓明園中乾隆所建的方壺勝境,建成后乾隆曾說:“即境即仙,自在我室,何事遠求,此方壺所為寓名也?!卑堰@里看成是仙境,“卻笑秦皇求海上,仙壺原即在人間”。長春園的這組建筑竟然超過圓明園的朝寢建筑、正大光明、九洲清晏的規(guī)格,在朝寢類空間中,其華麗程度遠在三山五園中的其他幾座園林之上。這不但反映了乾隆的審美情趣和追求,同時也是使歐洲人感動之緣由吧。今天再現(xiàn)這樣的景觀,可以說明北京歷史上值得國人驕傲的園林場景,說明在國際造園行列中,二百多年前中國園林早已站在“世界級別”的舞臺之上。

然而北京目前的幾十處歷史園林,其中許多代表著北京歷史文化輝煌的重要建筑已經(jīng)被毀或殘缺不全,處處都有缺失的景觀,有的甚至把歷史園林最重要的、有特點的遺跡全部抹掉,而在其上建造現(xiàn)代建筑,例如香山飯店就是占用香山靜宜園中宮遺址修建的。就連最著名的世界遺產(chǎn)頤和園,目前的面貌也未能顯現(xiàn)其最輝煌時期的狀況,其中后山、前湖都有多處被破壞的景點,依然是遺址,致使普通民眾感到不容易認知,無法感受歷史盛況。

采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虛擬再現(xiàn)

北京歷史園林昔日的輝煌

采用計算機制作3維模型,從多角度、多層次的虛擬漫游北京歷史園林,體味中國古典園林之精髓。中國古典園林的獨特之處在于其布局與西方園林有著很大的差異,它不是采用一條軸線貫穿到底的方式,大建筑、大水池、雕塑、花木等景物一覽無余。而是“雖由人作,巧自天成?!痹谧匀簧剿g點染著一組組建筑群,達到了步移景異的景觀效果。對此曾經(jīng)令域外人士耳目一新,例如1767年蔣友仁神父給巴比翁的信中所描述了圓明園中的景物:“你看到了一個景,它的美麗打動你,使你迷醉,而走過幾百步之后,又有新的景在你眼前呈現(xiàn),又引起你新的贊賞。”英國建筑師錢伯斯稱:“中國人的花園布局是杰出的,他們在那上面表現(xiàn)出來的趣味,是英國長期追求而沒有達到的?!?775年度切斯那出版了一本《論花園構成》說,1757年錢伯斯先生所介紹的……中國人關于花園布局的觀念,在英國和法國造成了很大的進步。中國園林的設計理念對當時的英國自然式園林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中國園林所取得的這些輝煌成就,確實是北京作為世界城市應當大書特書的一筆。

如何更好地保護與展示歷史園林,絕非社會上一些淺顯的觀點——“復建”所能解決的。由于文化遺產(chǎn)是歷史信息的載體,其曾經(jīng)被毀的信息也不可任意消除,復建更是不合宜的。另外景觀如何復建,也存在問題,例如前述的圓明園的一處景觀可以有3-4種模樣,按哪個時代去復建?上下天光一景,除了人們熟知的圓明園四十景圖中的樣子之外,在道光年間其主要殿宇已改成了九開間,更名涵月樓、煙雨樓,并曾在此演戲、賞月,后部的附屬建筑也發(fā)生了變化,咸豐年間又加蓋了天棚。這些變化并非人人皆知,其圖樣檔案以至曾被有的學者望文生義地以為是避暑山莊的煙雨樓。

第9篇:圓明園設計特點范文

一、活動激情,激發(fā)孩子的情感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鼻楦惺堑赖抡J識的基礎,是溝通師生關系的紐帶,所以動之以“情”是道德教育的基礎?!扒椤痹谄返抡n堂上主要體現(xiàn)教學過程的情感化,即開課時以情激趣,明理時以情激情,最終實現(xiàn)情于心出。首先,教師正確把握教材,創(chuàng)設與之相適應的情境,叩開學生情感的大門,激起情感的共鳴。教師精彩的導入是必備條件。方法較多,如:聯(lián)系生活,巧設懸念;講精彩故事;畫一幅漫畫;用表演游戲的方式導入等,用時不多,卻形成了先聲奪人之勢,如磁石般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學《圓明園在哭泣》一課時,我出示多媒體課件和配音解說,先展示了圓明園建筑的宏偉和不計其數(shù)的稀有珍寶,然后放映圓明園被燒的過程,這樣,一下子就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起學生“毋忘國恥,振興中華”奮發(fā)學習的欲望。又如教學《專心致志》一課,可做“一只青蛙”的游戲:“一只青蛙四條腿,撲通跳下水,兩只青蛙八條腿,撲通撲通跳下水:三只青蛙十二條腿,撲通撲通跳下水……”請幾位同學上臺表演,說錯的下臺,直到最后一個。讓他說說為什么能堅持到最后的感受。通過游戲,學生在興趣盎然中體會到專心致志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其次,在明理時,讓學生體驗情感的變化是關鍵。這里的“情”可含兩個內(nèi)容,一是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的情境”,二是教師自己的“情感”。這兩個“情”。靈活運用必將推動學生情感的體驗。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情境中產(chǎn)生的。為了培養(yǎng)和強化學生的某種道德情感,教師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運用現(xiàn)代化的手段,如錄像、投影圖片、錄制音樂、出示實物等,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營造一種富有感染力的氛圍,有效縮短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認識距離,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學習《關心父母》這一課,有這么一段錄音:一位母親憂傷地說:“我的兒子學習認真,也聽我們的話,但很少和我們交談,我總覺得我們之間好像缺少點什么,有一次?……”從這一段錄音中你們感受到了什么?學生聽了母親傷感而動情的話語時,感受到媽媽也需要兒子的愛,意識到父母不僅需要一個功課認真的兒子,更需要一個懂得關心父母的兒子。學生還可以聯(lián)想到自己的媽媽,自己與父母平時相處的情境,一方面回憶父母平時對自己的關愛,另一方面設想如果自己是錄音中的兒子應怎么去關心、理解父母。又如教學《馬路不是游戲場》時,播放一段因在馬路上玩耍而造成悲劇的影像資料。在形象、直觀、生動的演示講解中,學生身臨其境,主動置身到“為什么,怎么辦”的思考中,將教材中的“理”內(nèi)化成自身的體驗,形成自己的道德認識。

“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在教學中,語言精練,動作形象,富有感染力,尊重學生個體生命的價值,這在當今品德與社會課堂上尤為重要。教師讓學生回答問題時,學生的心情比較緊張,教師應用親切柔和的語調(diào)告訴他“不要慌,膽子大些,錯了我們幫你改……”千萬要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要“一棍子打死”“一口回絕”,以此緩解學生的緊張心理。同時,學生因受到尊重而樂意與大家進行情感的交流,增強自信,最終達到情于心出的目的。

可見“情”是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誘發(fā)創(chuàng)新精神的鋪路石,“情”貫穿著整個課堂,從情感體驗入手,以情載理,情理交融。

二、以情明理,內(nèi)化孩子的體驗

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呆板枯燥的解說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反而會使學生感到厭倦和乏味,所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各個感官去理解、消化、鞏固道德認識,才可能實現(xiàn)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終目的。而怎樣使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這么做”的明理過程就成了品德與社會課的靈魂。

“學起于思,恩源于疑。”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思”是起點?!八肌奔捶棚w學生的思維,放手讓學生活躍起來。有疑問才能有思考,有思考才能創(chuàng)新。教師是創(chuàng)設情境的導演,不要自己說了算,要善于引導、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判斷和研究,提出獨特的見解和看法。如一位教師教學《著名科學家竺可楨》時,在導入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五千年前的今天和現(xiàn)在相比,什么時候更熱?”許多學生回答“不知道”。但有一位學生主動地站起來明確地肯定“現(xiàn)在熱”,并擺出一連串的理由,諸如人口密集、生態(tài)失衡、二氧化碳增多、大氣污染等。這位教師當即鼓勵:“你太了不起了,競能回答竺可楨爺爺才能回答的問題!”然后把學生帶入“學習竺可楨爺爺,勇攀科學高峰”的氛圍中。教師因勢利導,放手讓學生自學討論,通過學生的自學,教師引導:“那么有什么不懂的問題請?zhí)岢鰜砗痛蠹乙黄鹩懻?。”“竺爺爺為什么在病危時還要堅持寫科學日記?”“他一生勤奮學習,刻苦鉆研目的是什么?”“他還有什么重要的事跡值得我們學習的?”經(jīng)過質(zhì)疑問難,學生對本課的道德觀點更加明確。

又如我在教學《勞動成果要珍惜》一課,我課前拍攝了學生在食堂就餐浪費的照片,做成課件展示在課堂上,然后讓學生齊背《憫農(nóng)》,再組織小組交流,談感想。最后,學生一致表示要珍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這堂課之后,老師們都反映在食堂里學生浪費的現(xiàn)象幾乎沒有了,這就是現(xiàn)實生活實例,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明理了。

眾所周知,人都有主觀能動性,學生接受道德觀點必須通過自身的內(nèi)化活動來實踐,所以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去思考提出的問題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往往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為了急于求成,一提出問題,隨意點幾個學生回答就出示準確答案,或把學生的思維硬往自己的答案上套,表面上看問題是解決了,實際上,學生并未通過自己的思考把道理內(nèi)化成真切的體驗,一節(jié)課收獲甚少。故此,教學要靈活,形式要多樣,學生是主體,學習的主動權最終還得學生自己掌握。

“思”是學生明理之始,“疑”是學生明理之本,也是其發(fā)揮主體作用,形成創(chuàng)新思維的前提,內(nèi)化道德情感也就成了思想品德課堂的主環(huán)節(jié)。

三、 思辨解疑,訓練孩子的思維

心理學表明,小學生具有喜歡表現(xiàn)自己的心理。在課堂上如何發(fā)揮學生這種好表現(xiàn)的心理特征,是教師巧于啟發(fā)他們多疑的關鍵。在品德教學中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道德觀點,掌握正確的行為方式達到明理的目的,最有效的辦法是“辯”。如我在教學學《圓明園在哭泣》一課時,在最后一節(jié)課,我就根據(jù)網(wǎng)絡上的一個熱點問題提出:圓明園該不該重建進行了辯論。

設計:(正方): 圓明園應該重建

如正方學生一致認為:圓明園應該重建,但不是完全復原,而是小規(guī)模的復原。這既復原了歷史,又經(jīng)濟劃算,何樂而不為呢?而且我們認為向前看并不等于將過去歷史全部抹掉、削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們也可以在重建后的合適之處保留一些瓦礫殘垣,供后人憑吊。我們更重要的是向前看,消除落后和野蠻。同時,它還可以作為旅游勝地, 因為他擁有風景的獨特性和鑒賞的價值。

(反方): 圓明園不該重建

如反方學生一致認為:圓明園不該重建。理由是這是見證歷史的證據(jù),只有看著這堆破爛才能想起國恥,重建就失去了它所擁有的價值了,所以我們這一代必須謹記教訓。學生們這次討論思辨,多角度、多維度地分析歷史現(xiàn)象和歷史事件。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提高了學習能力,而且在探究和思辯中也享受了些許成就感,這有助于增強他們敢于探索的勇氣,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增強了他們學習的信心。 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開展集體討論交流,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他們在真誠的協(xié)作和評議中取長補短;在激烈的探索、爭論和交流里得到靈感,提高創(chuàng)造意識。當然,怎樣讓學生真正議論起來,還要講究時機。我認為在教學明理、突破重難點時,或進行道德認識、道德判斷、行為指導時,較適宜讓學生各抒己見,甚至可以手腦并用,在評議中發(fā)現(xiàn)最佳答案和思路,讓個體思維在集體智慧中得到發(fā)展。

一方面,教師放下架子,肯定學生。學生一有錯,就生硬地打斷,只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撲滅學生創(chuàng)新的火花。另一方面,教師應不要一味地“求同”的做法,注重“求異”的方式,教師要及時疏導和納總結(jié),進一步規(guī)范學生的道德認識?!耙伞敝饘崿F(xiàn)了品德引導學生明白事理的目的,有效地發(fā)揮了學生主體作用,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新的精神。

四、 實踐導行,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這是思想品德教育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因此,重視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促使學生由道德認識向道德行為轉(zhuǎn)化,是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最后重要環(huán)節(jié),即如何指導學生行為的問題?,F(xiàn)在的品德與社會教材在“導航”上給教師提供了很多點子,如每一課中的“說一說”“評一評”“比一比”“做一做”等實踐性較強的練習上,教師要多引導學生親自體驗,做到學以致用、知行統(tǒng)一。學生的道德行為的形成,絕不是簡單的事,品德與社會課只是給了學生一個發(fā)展的方向。讓學生懂得如何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教育者把眼光投于課外和實踐。教師要合理安排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促使學生走出小課堂,走向社會大課堂。如教學《尊敬老人》一課后,要求學生到敬老院去看看老人,為他們唱歌、講故事、打掃衛(wèi)生和談心。班組還開展孝心活動,送溫暖給長輩和老人,如給爸爸媽媽泡杯熱茶,給爺爺奶奶剪指甲、梳頭、換衣等。此類活動鍛煉了學生各項能力,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