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高尚的故事范文

高尚的故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尚的故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尚的故事

第1篇:高尚的故事范文

古代詩歌是凝聚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結晶,值得人們深入學習和研究,在語文教學中更是重要內容。古代詩歌鑒賞是高考的必考點,作為高中語文老師,應當深入研究古代詩歌鑒賞的答題技巧,找到怎么讀懂古代詩歌的好方法,從命題本身出發(fā),推測出題者的意圖,從而找到答題思路,提高得分率。審題是答題的第一步,也是提高詩歌鑒賞得分的重要方法。

一、了解詩歌術語,確定考查目的

以往的詩歌鑒賞題通常會涉及有關詩歌術語,學生在審題過程中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認識術語,對詩歌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要掌握術語,知道考查的范圍是什么,然后再準確答題。例如:在以往的一道高考題中,題目要求閱讀唐代詩人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然后回答問題。問題是讓學生分別概括這首詩的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并說說:其中寄寓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學生面對這樣的問題本來是很容易得分的,然而由于學生不懂“頷聯(lián)”“頸聯(lián)”這些詩歌術語的意思,不懂詩歌常識性知識,因而沒有辦法答出此題,結果失分嚴重。在古代詩歌中律詩分為四聯(lián),首聯(lián)(一、二句)、頷聯(lián)(三、四句)、頸聯(lián)(五、六句)和尾聯(lián)(七、八句),結果很多學生沒有接觸過,導致失分。實際上這道題的答案很簡單。又例如2012年湖南有道高考題,閱讀李益的《度破訥沙》,回答從題材角度來看這首詩屬于什么詩,從意境營造的角度賞析全詩。對于第一問還是對古代詩歌常識性知識的考查,古代詩歌從不同的角度分類有很多種類,但是題目中已經(jīng)明確說出從“題材”角度來看。從題材角度可以將古代詩歌分為:送別懷念詩、詠史懷古詩、邊塞征戰(zhàn)詩,等等。倘若學生了解這一詩歌常識,那么就很容易得到這兩分,但有大部分學生沒能拿到分數(shù)。因此,高中語文老師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應當讓學生掌握古代詩歌的基本知識。

二、標注關鍵性詞語,確定答案方向

每一道考題,命題人都會給學生一些答題暗示,幫助學生理解題目。因此,聰明的學生會在審題過程中標注出題目中的

關鍵詞 語,從而了解出題人的考查方向,學生就能知道到底考查的是什么知識點,創(chuàng)造出得分機會。例如,2010年有道高考題是這樣的:閱讀王昌齡的《送魏二》,找出詩中點明送別季節(jié)的詞語,由送別季節(jié)可以聯(lián)想到柳永的《雨霖鈴》中直抒離別之情的哪兩個句子。學生在解答此問題過程中,應當先審題,標注出問題中的“送別季節(jié)”“詞語”“柳永《雨霖鈴》”等

關鍵詞 語,然后在詩中找到有關內容。這可以是表現(xiàn)季節(jié)的事物,往往會是有關的農(nóng)作物,而這首詩中正好有“橘柚”。但學生應當注意的是橘柚是一年四季都能生長的,詩中寫到橘柚香表示果實已經(jīng)成熟了,而果實通常都是在秋季成熟的,因此答案應當是“橘柚香”,而不是“橘柚”。學生再根據(jù)送別的季節(jié)——秋季,和問題中的

關鍵詞 語:“直抒離別之情”,可以知道柳永的《雨霖鈴》中的兩句應當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因此在題目中標注出

關鍵詞 語,對學生準確答題是很有幫助的。

三、理解題目意思,理清解題思路

高考中有些題目是較為“苛刻”的,但是又要讓一部分學生能夠得到分,因此命題人在出題過程中會給出一些暗示,需要考生明白其中隱含的意思,從而理清答題思路,最終得出準確答案。在2012年的某道高考題目中出現(xiàn)了“意境營造”和“賞析”這種有更深層次的詞語。意境的意思是情和景相融合的境界,因此首先要找到題目中的景物,然后分析通過植物所表達的情感。營造的意思就是有計劃、有目的地建造,也就是將情和景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分析時應當注重詩的構思和寫作手法。賞析的意思就是欣賞并且分析,應當對意境有一定的描繪,然后再展開分析。答題思路應當包含描寫意境、分析表現(xiàn)手法以及揭示詩歌情感。又例如,在2010年的某道考題中命題人給出“醉別”“江風陰雨”這兩個詞語,他們已經(jīng)暗示學生答題的思路?!白韯e”意思是因為離別而醉,好友離別,內心苦悶,舉杯相送,澆愁而醉?!敖L陰雨”,從字面看來是寫天氣,而實際上是寫心情。因此,學生在答題過程中理解題目意思,理清解題思路是十分重要的。高中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當教學生關注題目的問法和得分技巧,這也能體現(xiàn)出學生的審題能力與規(guī)范答題習慣。通過題目的問法,如何問就如何回答。比如題目有2分往往答案有兩點,題目有三分往往答案有三點,以此類推。只有這樣答題,才有得高分的可能。例如,在2008年某道題目中問道:“何種修辭手法”“何種表現(xiàn)手法”,學生答題時應當知道就是一種,不能寫多。

古代詩歌鑒賞是高考復習中的難點,也是高考試卷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高中語文老師應當深入研究高考題目,為學生找出更好更多的解題技巧。命題人出題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得到分,但又不能直接送分給學生。因此,命題人在出題時會給學生一些提示,在復習過程中,老師應當注重對學生加強審題引導,就算是再難的詩歌,也能夠通過審題得到基本分數(shù)。只有準確審題才能更好地答題,才能提高古代詩歌鑒賞的得分率,促進學生在高考中取得更優(yōu)秀的成績。

第2篇:高尚的故事范文

關鍵詞:古詩詞鑒賞;有效性;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2-0041

高三學生大多偏向理科,如何提高古詩詞鑒賞教學的有效性呢?筆者通過讓學生積累有關常識,并通過學會有關常識、合理的想象去讀懂詩歌,從而為分析與評價詩詞的思想內容和觀點打下知識基礎,取得較大的心理優(yōu)勢。具體做法如下:

一、重視積累,掌握方法

進行有關常識積累,包括常用意象的寓意、各種題材詩歌的基本特征、常用表達技巧及其表達效果的積累。但是這種積累并不是為了積累而積累,它是為了運用而積累,為了更好地讀懂和分析詩歌做鋪墊的。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詩詞,讓學生在簡單的問題解決中明白積累的好處與積累的重要性,利用好課內時間因勢利導。以柳永的《雨霖鈴》的課堂教學為例:

首先,了解意象。讓學生了解“寒蟬”“長亭”兩個意象的作用,讓學生意識到通過意象不僅可以獲得作者的情感,還可以了解故事發(fā)生的具體情境以及詩歌的題材類別等其他更多的內容。

第二,拓展延伸。讓學生在課文中搜集與“寒蟬”“長亭”兩個意象有相似或相關意義的意象。大部分學生給出的結論中都提到了“秋、秋風、西風、黃花、梧桐、黃昏、杜鵑……”以及“柳、舟……”等常用意象。

第三,強化訓練。比如:1. 就杜甫《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一句,讓學生說出意象的含義。學生是這樣解釋的:“細草”和“微風”都有卑微、渺小之意,“危檣”和“獨夜舟”有漂泊、孤獨、傷感之意。2. 就《獨不見》“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一句,讓學生說明“寒砧”“木葉”分別表達了哪種情感。學生是這樣解答的:“寒砧”就是搗衣砧,它表達妻子對遠方丈夫的思念;“木葉”表達凄涼之情,曾經(jīng)讀過“無邊落木蕭蕭下”中的“落木”就是指木葉。

在這個過程中,同步利用復習資料將意象歸類,比如歸成動物類、花草景物類、器具類等。表達技巧及其效果和不同題材詩歌基本特征的積累,做法也類似于此。從一開始就讓學生把這些都整理到筆記本上,以便于復習鞏固。

二、合理想象和聯(lián)想訓練

一個學生能不能想象是他能不能讀懂一首詩的關鍵。因此,在復習教學的第二個階段必讓學生逐步展開想象,并且在整個復習過程中將想象進行到底。

首先是選擇課文里的名篇名句進行想象擴展,注意點是緊緊抓住文題,調動生活常識。剛開始的時候,情況可能并不好,得仔細引導、糾正。例如,對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一句進行想象。黃某同學是這樣想象的:風很急,天很高,猿在悲哀的鳴叫,小島很干凈,沙子潔白,鳥兒在飛來飛去。黃某同學的想象比較的直白,于是,提醒大家聯(lián)系題目,調動自己的生活常識再想象,記住詩詞皆有畫。黃某同學之后是這樣聯(lián)想的:作者迎著緊急的風登上高處,展現(xiàn)在他眼前的是高高的天空下鳥兒在白色的沙渚上盤旋翻飛,耳邊不時能聽見猿的哀鳴。他的這一次想象不僅立刻讓我們的眼前出現(xiàn)一幅立體的畫,而且使這句詩所表達的意境也頓時顯現(xiàn)。

三、鞏固和強化,融會貫通

盡可能讓學生做到準確審題、并利用已有的知識積累恰當?shù)亟M織語言去回答問題。學生在前兩個階段的訓練中已經(jīng)獲得的知識和能力只有在真題演練中才能得到鞏固和強化,甚至融會貫通并獲得答題能力的提升。以《定林》賞析為例:

定林(宋 王安石)

漱甘涼病齒,坐曠息煩襟。因脫水邊屨,就敷巖上衾。

但留云對宿,仍值月相尋。真樂非無寄,悲蟲亦好音。

注:1. 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罷官后常到此游憩。2. 仍:又。

22. 簡析第三聯(lián)中詩人表現(xiàn)情感的手法。(3分)

23. 詩人為什么認為“悲蟲”也會有“好音”?結合全詩簡要分析。(3分)

第一步:抓住題目與注釋,合理想象。因為水平本就不高,我們的學生中能夠把整首詩想象通暢的應該很少,所以即使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訓練,筆者也對他們不抱很大的希望。于是,筆者讓學生一句一句想象,遇到難懂的句子就按古漢語一樣字字落實,仔細充分地考慮后,效果出乎筆者的意料。最后,從同學的想象中總結出一下四句:

①王安石在游定林的過程中,用甘甜的泉水漱口使老病的牙齒都感到清涼,坐在空曠的山間使煩躁的胸襟都得以安寧。

②作者在水邊脫了鞋子洗腳,把被子鋪在巖石上睡覺。

③只留云相對住,又值得和月亮相互尋找。

④真正的快樂并不是沒有的,悲慘的蟲子也喜歡音樂(有個別同學認為應是好的聲音或音樂)。

雖說這樣的想象并不完全正確,但對我們的學生來說敢于表達已是進步了,更何況還能比較通順地表達出來。

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礎上,學會準確審題,抓住題干關鍵信息,弄清答題方向,而后讓學生調動有關知識積累、組織恰當?shù)恼Z言回答問題。

第22題:簡析第三聯(lián)中詩人表現(xiàn)情感的手法。大多數(shù)同學說這題回答第三聯(lián)的表現(xiàn)手法。這個大方向無疑是正確的。我肯定了他們的正確選擇,同時向他們提出質疑:回答問題時只寫上表現(xiàn)手法就夠了嗎?題目中是否還有一個關鍵信息沒讀出來?有眼尖的同學馬上回答說:簡析。另有同學說:要回答表現(xiàn)手法的作用和效果。接下來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調動積累、組織恰當?shù)恼Z言進行答題。林某同學回答說: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云”和“月”人格化。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作者對山間自由生活的喜愛之情。

第3篇:高尚的故事范文

1.熟悉詩歌的一般常識:詩歌的重要特點是豐富的想象,因為豐富的想象可以使詩人擺脫實際生活的束縛,站在比生活更高的境地透視未來和過去。也可以強化感情,增添作品的絢麗色彩。詩歌的語言具有和諧悅耳的音樂性,具有鮮明的節(jié)奏和韻律。

2.領悟詩歌的意境和感情:為了創(chuàng)造和諧、完美、鮮明的意境,詩人把抒情同寫景、敘事結合起來,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并運用比喻、擬人、夸張、聯(lián)想等手法,鑒賞詩歌也應借助這些手法體會詩人創(chuàng)造的意境。

二、詩歌鑒賞的步驟、方法

1.先弄懂作品的表層的意思:詩人是用文字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所以鑒賞詩歌首先要詞語的含義,不是詞的一般意義而是特殊的含義,在詩詞曲中使用的典故,只有理解了典故的含義才能進一步理解作者的用意。

2.進一步理解深層含義:對于一些句子只停留在表面是遠遠不能理解作者的意思的,這就需要通過語言這個表達形式去體會作者要表達的真情實意,弄懂詩句的語境意義。所以要對上下文中的有關詞語要聯(lián)系起來理解。還應該聯(lián)系作者或所寫事件的歷史背景。因為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不是空穴來風,是有感而發(fā)。

三、詩歌的鑒賞語言

1.意象語言:諸如松、竹、梅、菊等被人們賦予特定的象征意義,象征人高潔的品格,詩人常借助它們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

2.情感語言:“悲”“孤”等詞語能直接表露感情,如:杜甫《登高》中“萬里悲秋常作客”。

3.象征語言:有些詩句本身含有一定象征意義,有些是通過具體事物來說理,即說理詩,如杜甫的《后游》中,“江山如有詩,花柳自無私”寫江山、花柳在等待人們去欣賞,用來說明大自然的無私心的道理。

四、總結

古代詩歌的鑒賞需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不斷地積累文學常識和語言,不是一簇而就的,需要長期的訓練,所以學生在平時要多練,有意識地記憶一些古詩文的語言特點、表達方式等,掌握鑒賞詩歌的技巧,在考試中得到高分。

參考文獻:

第4篇:高尚的故事范文

新課標中也指出:"通過對古詩詞的閱讀和鑒賞,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神,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yǎng)。努力探索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 但是目前中學詩歌教學的現(xiàn)狀令人擔憂,新課標理念沒有真正走進語文課堂,語文課堂"人文性"缺失。本文就如何通過詩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以下探討。

一、詩歌是"語言"的藝術載體, "誦讀"是詩歌審美的第一階段,通過誦讀增強閱讀主體的直覺感受

新課標要求,"加強誦讀涵詠,在誦讀涵詠中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學生的"道德"、"品性"、"氣質"等素養(yǎng),不是老師"教"成的,而是靠日常"耳濡目染"的"陶冶",在"潛移默化" 中培養(yǎng)出來的。曾有學者說:詩歌的境界是由"直覺"見出來的,它是"直覺的知"的內容,而不是"明理的知"的內容。選入教材中的詩歌都是經(jīng)典美文,讓學生們熟讀于口,濡染于心,會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品性和修養(yǎng)。

例如讀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一文時,就必須讓學生不斷地去誦讀,讓詩歌語言吸引他們的全部意識,把他們帶到"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情境當中去。通過誦讀慢慢地去品味,最終在這首詩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體會作者對青春年華的珍惜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思維是體悟詩歌意境的藝術手段,對詩歌的思考感悟是體悟詩境的必要手段,要善于激發(fā)學生馳騁想象、感悟詩境,達到對詩歌的深層解讀,并形成學生獨特的審美情趣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讀古詩文,應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這就要求教師教讀古詩詞應在指導學生咀嚼、體會、感悟和創(chuàng)新上下功夫,讓學生自主誦讀,從整體上去感知古詩的內在美,讓他們自然而然地步入詩的意境,最終獲得思想的啟迪,提高審美情趣的目的。

"詩言志",貴在形象含蓄。它往往通過眾多的意象來表現(xiàn)一種藝術境界--亦即通常所說的意境。何謂意象?就是指蘊含著詩人細想感情的客觀物象,或者說是詩人意中之景。何謂意境?就是指眾多意象組合所形成的藝術境界,或者說是作品情境融合所呈現(xiàn)的某種情調和境界。感悟詩境務必借助想象將具體的意象幻化成一幅幅生動的圖景,并須有一種"猜測"的穿透力,從意象的表面呈現(xiàn)找出它背后的深層意蘊,悟出其中比喻或象征的內涵。

然而簡單的、牽強的聯(lián)想、想象、思考都不是正確的讀詩、品詩、學詩的方法。詩歌最本質的特征就是"景"與"情"的融合。景是外在的,情是內在的,情依附于景,詩人表達情感的主要手段就是選取與"情"相吻合的"意象"。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鑒賞詩歌的意象,感受詩歌的韻律,體驗詩人的情思。對于詩歌關鍵之"象"來說機械,簡單的誦讀只會適得其反地引起學生的反感,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在吟誦的過程中注意體會"情"與"景"交融。吟誦時,以情帶聲,自然成韻。

三、投放詩歌畫境,營造詩歌學習的情境

蘇軾在評價王維的詩畫時說:"味摩詰之詩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詩畫合一"的觀念在中國文學中源遠流長。一首好的古詩,就是一幅耐人尋味的圖畫。因此,在指導學生學習古詩時,教師應盡量減少理性的分析,要充分地通過再現(xiàn)與作品相應的立體畫面,使學生進入詩詞所描繪的境界中,與詩詞的意象融為一體,與詩人,同悲同樂,從而更好地領悟到作者寄寓于詩詞中的情感,以達到最佳的欣賞效果。

例如:李白筆下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孤帆遠影碧空尺,惟盡長江天際流"氣勢磅礴,一瀉千里;王維筆下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清新秀麗……在詩人的筆下,這些"畫面"仿佛都有了生命,是那樣的鮮活,那樣的清明透徹。如果將這些優(yōu)美的詩句轉換成畫面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自己置身于優(yōu)美的詩句之中,去細心體會古詩詞帶給人的美感,并且讓這些美感逐漸在學生的心靈中沉淀下來。這樣,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也就會水到渠成,自然而生。

第5篇:高尚的故事范文

【關鍵詞】語文高考 古詩鑒賞 詩歌本質 試題設計

我們都知道對于詩歌鑒賞可以用“披文入情,知人論世,感悟妙語”來概括。但是,對于古代文化知識儲備極少、能力還比較缺乏的高中生而言,未免過于抽象和模糊,何況詩歌的語言凝練、含蓄、跳躍、以少蘊多,意境的深邃、形象的不確定性,的確讓學生普遍感到棘手,可以說,在詩歌鑒賞中,大多學生都吃盡了“苦頭”。“詩歌鑒賞”題的考查,是《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也是《考試說明》的明確規(guī)定,每一年的高考都設計有詩歌鑒賞題。而每年高考此題得分都是普遍在3至5分。在每一次的復習中,學生一直都對詩歌鑒賞感到無從著手。下面我根據(jù)自己在高考復習中的一些體會,淺析詩歌鑒賞方法的突破點。

一、抓住詩歌的本質

《毛詩?大序》云:“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蔽阌官|疑,詩歌的本質就是“詩言志”。即詩歌就是作者為了表達某種情感或某種觀點而抒寫的一種“文章”。因此在鑒賞詩歌時一定要把握一個字“志”,即“情感”!而詩歌賞析的難點也是把握詩歌中的情感,然而,我認為詩歌賞析的切入點恰恰就是去挖掘詩歌中表現(xiàn)情感的蛛絲馬跡。因為任何詩人的情感抒發(fā)都是有跡可尋的,其途徑不外乎兩種:一為直接抒情,二為間接抒情。我們只要循著這兩種方式,以特定的技巧與方法去尋找,就容易找到賞析的切入點。

二、抓住高考試題設計的特點

高考試題的設計基本是圍繞“意象”、“意境”、“情感”、“手法”來設計的!而不管怎樣設計題目,其實都離不開“景”與“情”,也就是說用什么景抒發(fā)什么情或思想,景(意境)有什么特點,景與情有什么內在的關系(手法)。我們抓住了這些命題的特點后,在復習詩歌鑒賞的時候就有了方向,有了目標。因此在復習過程中,就要緊緊地圍繞詩歌的“意象”、“意境”、“情感”、“手法”來理解分析詩歌。

三、抓住詩歌的“四大內容”

我這里所說的“四大內容”是指“寫了什么景”、“這些景的特點是怎樣的”、“抒發(fā)了什么情感”、“運用了怎樣的手法”。因此在鑒賞每一首詩歌時一定要弄清這四個方面的內容,這樣說可以應對所有的高考題目。

1.以景物為中心,初步理解詩歌意境與情感

所謂意象,就是凝聚作者情感的具體形象,說得淺顯點就是詩歌中的景物或人物。這些意象是詩歌內容依托的主體,也是作者抒情的載體。作者就是利用這些感性的具體的形象來傳情達意。而由于歷史文化的積淀與傳承,詩詞中的某些意象在長期運用過程中被賦予了特定的含義。像“月亮”這意象就約定俗成地當作“思鄉(xiāng)”“思親”的代名詞。像“夕陽、殘陽、斜陽、日暮”就含有“傷感、凄清”的情感傾向。《文心雕龍》中提到的“神與象通”正是此意。所以讀懂詩歌意象的深層內涵也就抓住了詩歌情感的關鍵。艾略特也曾講過:“表情達意的唯一方式便是找出意象,即一組意象,一個情境。這些訴諸感性經(jīng)驗的外在意象出現(xiàn)時,該特別情意也就隨之給喚引出來了?!彼?,意象是留給我們賞析詩歌的首要突破點。因此在抓意象的時候,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點。那么如何抓住呢?我想主要是要抓住詩歌中描寫景物的詞語,一般要把握好修飾景物的詞語――形容詞、動詞、數(shù)量詞。

如李洞詩《繡嶺宮詞》“野棠開盡飄香玉”一句,所寫的景物是“棠”,那“棠”有什么特點呢?那就要抓住“野”、“開盡”、“飄香”等修飾語,通過理解這些修飾語,我們可以懂得“棠”特點:野外的海棠花開盡凋零、飄落的花瓣如香玉般。而后再結合詩歌意象特定的蘊涵,我們也可以明白了此句詩寫了花凋零后的荒涼,從而體會到了此時作者的情感是“悲愁”這個方向,為鑒賞此詩提供了很好的基調。

再如李白詩《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边@兩句寫了“月”,用“入”和“流”兩個動詞來寫,讓我們懂得“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也讓我們體會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入妙。

再如杜甫詩《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痹娭械摹凹殹薄拔ⅰ薄拔!薄蔼殹毙蜗蟮膶懗隽司拔锾卣?,即岸上的小草在微風中飄擺,豎著高高桅桿的小船孤獨地停泊在月夜的江面上。從而懂得“月夜孤舟,微風陣陣,寂靜和孤獨籠罩著一切”,進一步揭示了詩人漂泊的孤清處境。

因此,把握詩歌的景物特點是理解詩歌的“中心點”,只有抓住這個“中心點”,才可以更好地理解詩歌的意境與情感。

2.以“情點”為基點,進上步理解詩歌的情感

所謂的“情點”是指詩歌中能夠體現(xiàn)作者或詩中主人公的情感的地方。也就是說,在鑒賞詩歌時要找出表現(xiàn)情感的字詞和詩句。直接抒情的詩歌中必有一些能集中、鮮明反映詩人情感的字詞和詩句。這些字詞是作者情感的濃縮和概括。抓住了它們也就抓住了情感。如:“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中的“愁”,“月落烏啼霜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中的“愁”,“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中的“愁”與“淚”,“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中的“愴然”與“涕下”,“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中的“談笑”,這些字詞正是直接表現(xiàn)作者情感的地方,也正好是整篇詩詞的情感脈絡。再如李洞詩《繡嶺宮詞》“猶唱與開元太平曲”一句就是此詩的“情點”,抓住此句,就可以明白作者是借古諷今,希望社會“太平”,從而揭示當時危機重重的社會現(xiàn)實。

3.以手法為“妙點”,深一層了解詩歌的情感與藝術特色

古詩常用一些表現(xiàn)手法和修辭方法來表達情感、體現(xiàn)思想,如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借景抒情、象征、聯(lián)想等表現(xiàn)手法,及比喻、夸張、擬人、對偶、借代、襯托、反襯等修辭方法,因此鑒賞古詩要從“手法”這個“妙點”來分析詩中所用的表現(xiàn)手法及其作用。

如杜甫詩《旅夜抒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所用手法就是借景抒情;“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是用宏闊壯大的意境來襯托詩人的孤苦伶仃;“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又是用反語的手法,含蓄的吐出了胸中塊壘。能很好地抓住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就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把握詩情與藝術。再如鄭谷詩《海棠》中“莫愁粉黛臨窗懶,梁廣丹青點筆遲”的詩句,運用了“烘托”的手法來寫出了海棠花的美,也表達出了作者對海棠花的喜愛之情。

第6篇:高尚的故事范文

關鍵詞: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

中國文明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而古詩詞就是眾多文化遺產(chǎn)中最為璀璨、耀眼的瑰寶之一。在小學教學中,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均具有郎朗上口、易于傳誦的特點,充分發(fā)揮著文學載體的作用,故教師就需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重要性,教學時要有意識的進行培養(yǎng),這也是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任務。

1.收集資料,了解古詩詞的寫作意圖

在展開小學語文教學教育時,對于詩詞課程的學習,初期教師就要進一步對詩詞作者的歷史環(huán)境、創(chuàng)造背景等進行調查、了解,要深刻的理解文學作品的內涵,以不斷豐富自身的詩詞文化素養(yǎng)。值得注意的是,受詩詞人個性差異、人生際遇等因素的影響,其寫作風格也存在較大的不同,所形成的詩詞類別也就較多,如送別詩、哲理詩、山水田園詩等,故在強化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過程中,就需在基于了解作者性格特征等情況下,對詩歌的意象及思想予以理解,領悟到詩詞中所抒發(fā)的感情,對詩歌主題進行明確。例如,在教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時,教師就需為學生描述作者寫這首詩的靈感,通過繪聲繪色的講解,讓學生了解到作者的創(chuàng)作時代背景,增強學生的畫面感[1 ]。

2.重視朗讀,把握古詩詞的字音節(jié)奏

在社會文化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漢字發(fā)音也有發(fā)生變化,在提高小學生古詩詞賞鑒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就需充分發(fā)揮指導作用,讓學生準確的把握字音,在基于教師泛讀、學生自讀及齊讀等前提下,促使學生能夠進一步把握古詩詞字音。值得注意的是,古詩詞具有一定的韻律性,在朗讀的過程中,要注意重讀和尾音的拖長,如五言詩及七言詩單數(shù)行最后尾音拖長與下一句基本上連起來,其中五言詩要重讀第三個字,而七言詩則需重讀第五個字,此方法有利于學生讀古詩詞時能夠朗朗上口,有利于學生抓規(guī)律。

3.優(yōu)化方法,重視古詩詞的形象教學

針對古詩詞而言,均是在基于高度濃縮及概括語言的前提下,來實現(xiàn)對事實的述說、場景的描繪等,具有言簡意賅的特點,但有不缺乏生動形象及趣味。在培養(yǎng)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過程中,如若只是單純的讓學生自己感知,抑或是憑空理解,效果往往難以達到理想化,故語文教師就可采用強化形象的教學方式,通過圖畫實現(xiàn)古詩詞語的形體化,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加清晰的對詩意進行理解,領域到其中所蘊含的哲理。例如,在實際的教學中,對于“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句詩詞的理解,教師就需為學生提供廬山的正面圖、側面圖,讓學生自己觀賞、比較,之后在指導學生正確的朗讀詩句,通過圖文的結合,實現(xiàn)對詩詞的揣摩與推敲,有利于學生從多角度、多視野來觀賞廬山,了解到廬山面目的不相同[2]。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悅容,有時悅耳更加重要,兩者具有緊密的關系,可以說是不能悅耳就不能悅容,尤其是對于古詩詞的教學,教師在教授時就需體現(xiàn)出語言的繪聲繪色,生動形象的為學生講解古詩詞中的內容,并合理的應用態(tài)勢語言,刺激學生的聲感及形感,促使冰冷呆板的文字法轉變?yōu)榛罨@在提高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方面發(fā)揮著關鍵性的作用[3]。

4.妙用情境,強化古詩詞的鑒賞感受

針對古詩詞的鑒賞來說,把握意境極為關鍵,通過對古詩詞中所體現(xiàn)的意境進行準確的把握,可促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古詩詞,感受古詩詞的魅力,這也是促進古詩詞鑒賞教學簡潔、高效的有效手段。在實際的教學中,小學教師就需在基于電腦課件、掛圖等形式的前提下,將有關資料展示出來,讓學生閱讀、欣賞這些資料,當學生有初步認知后,讀順詩文就較為簡單,有利于學生將詩句的輕重緩急讀出來。其中,資料內容可包含詩人的生平、詩作背景等,同時也是疑難字、詞、句的注解。以《詠鵝》為例,教師可讓學生對白鵝鳴叫的神態(tài)、鵝游水嬉戲的情景等進行觀察,在潛移默化下,學生就能自然的領悟到詩中之意。同時,教師還可著重的對“白毛”、“紅掌”等色彩鮮明的詞組進行注解,讓學生有感知到更加鮮明的視覺形象,并理解詞組的上下互相映襯,充分的體現(xiàn)出駱賓王對兒童時代對事物觀察的能力[4]。

5.結合畫面,品味古詩詞的情感意境

一般而言,事物的產(chǎn)生及發(fā)展與情感的鋪墊及生成有著直接的關系,古詩詞教學及欣賞過程中,重視詩情的領域極為關鍵,其是揉和時代背景及作者情感的文學產(chǎn)物。值得注意的是,古詩詞不僅具有情景交融的文學特點,且還具有生動鮮活的畫面情景,圖畫可更為直觀的將學習手段顯現(xiàn)出來,可為古詩詞的理解奠定扎實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材中收編的古詩詞往往都備有課文插圖,確保圖畫的直觀性,可將作品情景進行有力的渲染,促使學生能夠快速的走進古詩詞的文本學習中。在此過程中,要讓學生根據(jù)詩句,來欣賞畫面,相較于散文,抑或是其他文學作品,古詩詞具備明顯的特點,即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在學習古詩詞時,教師要不斷的挖掘學生欣賞詩詞的能力

[5]。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采用灌輸、接住注釋等方式讓學生對古詩的大意進行理解,學生的理解大多停留于字面意思,無法進一步的了解、了解詩詞的思想內涵及情感意境。因此,教師就需在基于適當畫面欣賞的前提下,對學生的感觀能力進行調動,不斷的刺激學生的擴散性思維,借用畫面的沖擊力量,實現(xiàn)對形象體驗的擴展,有利于學生更進一步的把握作品情感,感知到詩詞意境。以杜甫《絕句》為例,教師就需積極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將黃鸝鳴叫、白鷺飛翔等動態(tài)畫面演示出來,以到達對學生視覺神經(jīng)刺激的目的,有利于學生自然地融入故事的文本學習中,從而潛移默化下學生就能生產(chǎn)對古詩詞的情感,把握古詩詞的意境[6]。

6.結束語

綜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是重要教學目標,精悍短小的詩詞是我國歷史的璀璨明珠,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及優(yōu)美畫卷。近些年來,隨著課程的改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逐漸得到重視,強調在古詩詞中尋找意境美、語言美等,以熏陶學生對古詩詞的認識,挖掘古詩詞意蘊。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古典文化喜愛之情的激發(fā),不斷促進學生審美意境的提高,促使學生在誦讀過程中對古詩詞的久遠文化進行了解,有利于為學生的語言發(fā)展提供保障。同時,教師可通過對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不斷的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參加相關交流活動,這不僅有利于對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且還能全面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讓學生能夠充分的感知到古詩詞的意境美、形象美等,實現(xiàn)古詩詞的傳承與弘揚,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林英.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jīng)貿實踐,2017 (13 ):267.

[2 ]王莉莉.創(chuàng)設情境,教好古詩詞[J].文教資料,2017 (16 ):321-322.

[3 ]余忠淑.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詞人文教育探討[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8 ,(3 ):99-100 .

[4 ]唐舒敏.品味古典詩詞意蘊傳承中華文化精髓———從傳統(tǒng)文化視野談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教育功能[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 ,(2 ):342-343 .

第7篇:高尚的故事范文

詩歌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古詩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力度不斷擴大,詩歌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更成為中考的必考內容。如何提高學生鑒賞古詩詞的能力,成為我們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1.反復誦讀,激發(fā)想象

朗讀是最經(jīng)常、最重要的閱讀基本功,古詩詞的語言之美、節(jié)奏之美、音韻之美和意境之美,只有通過"讀"才能領略到其中神韻。多讀古詩詞,能使學生在優(yōu)美的詩歌語言和境界中陶冶情操,增長知識;多讀古詩詞,能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文學形象,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1.1讀懂意思,體會其節(jié)奏和韻律之美,進而體會其思想感情。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一個"喜"字掩飾不住詩人對春雨的喜愛之情:"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種酣暢淋漓的"喜"讓讀者也喜笑顏開。再如《望岳》中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把自己勇于攀登人生頂峰的遠大志向與雄奇蒼莽的泰山合為一體。而王維的《使至塞上》,通過描寫大漠風光的壯美蒼涼"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寫出了戍邊將士生活環(huán)境的惡劣,抒發(fā)了詩人內心的孤寂感及戍邊將士的愛國之情。

1.2抓關鍵詞語。如杜甫的《蜀相》中有"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之句,句中的"碧草"、"春色"、"黃鸝"等,都是寫美好景色的。但一個"自"字,寫出了碧草無人觀賞;一個"空"字,點明了黃鸝的白白歌唱,這兩個字表現(xiàn)出濃重的凄涼孤寂之情,因而春色也就不再是美好的了,所以就不能認為這兩句寫的是春天美景。再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因為"在天涯"而成為"斷腸人",相思之苦躍然紙上。

1.3由表及里,領悟詩詞的意境。意境,是作者描繪的生活圖景和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讀者可以從詩人筆下具體可感的事物逆知詩人內心的情緒。如宋人雷震有一首《村晚》:"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遠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這是一首描寫夏季山村風光的小詩。遠山夕陽倒映在水草青青、碧波蕩漾的池塘里。歸村的牧童橫騎在牛背上,自由自在地吹著短笛,雖然無腔無調,卻也別有情趣。細細品味,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全詩清新優(yōu)美,生活氣息濃,是一幅優(yōu)美的山村晚景圖。而在這幅圖中蘊含著的,是詩人愉悅的心情和對山村風光的熱愛。

2.品味詩詞,體驗語言之美

古詩詞的語言非常精煉,可謂字字珠璣。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之"綠",使春天一下子變得鮮活了;"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之"敲",刻畫出僧人夜歸的畫面。又如名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中的"生"和"入"兩字,詩人將自然景物擬人化,寫得勃勃生機,同時表示時令的更替,暗示時光的流逝,蘊含自然之理。

古詩詞的語言經(jīng)常是虛實結合,如李煜的《虞美人》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將抽象的"愁"化為人人盡知的滾滾江水,令人感到這個"愁"是無法承載的?;蛘邉屿o結合,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花落、月出、鳥鳴的"動",突出了春澗的幽靜。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前兩句寫"動",繪出一幅絢麗的圖景;后兩句寫"靜",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但也"靜"中見"動"。李白的《望天門山》更是高妙,以"天門中斷楚江開"寫出了水神奇的"動",力量巨大;又用"碧水東流至此回"寫出了山雄奇險峻的"靜",強大力量的靜;然后又用"兩岸青山相對出"寫"靜",靜中有"動";"孤帆一片日邊"來寫"動",動中有"靜";動靜相襯,即有力量的對抗,又有寧靜與和諧,真可謂運筆如神!還有雅俗結合的,如白居易《憶江南》詞,"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能不憶江南",用語通俗;而"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用語典雅。不用雅,寫不出江南之優(yōu)美;不用俗,便失去了親切感和獨特的向往之情,可謂相得益彰。

3.把握時代,走進作者心中

第8篇:高尚的故事范文

一、密切關注詩歌的題目

詩歌鑒賞,首先要看的便是題目。詩歌的題目往往能夠揭示詩歌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讀詩作的重要切入點。如:《春夜洛城聞笛》(唐·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詩后問題是: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如果我們關注了題目中的“聞笛”,再加上第三句中的“聞”字,肯定會明白“聞”的對象——“折柳”,是一種曲子名。再聯(lián)想到“柳”與“留”的諧音關系,“折柳”的“惜別懷遠”之意就會十分明了,如此,本詩所抒發(fā)的思鄉(xiāng)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盡可能全面地了解作者

了解作者便可了解其作品主要內容、風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藝術素養(yǎng)等造成的不同的創(chuàng)作特色。如陶淵明詩恬淡平和,王維詩詩中有畫,李白詩清新飄逸,杜甫詩沉郁頓挫,蘇軾、辛棄疾之詞豪邁奔放,柳永、李清照詞婉約含蓄)及其意趣、主張、觀點、看法等,這有助于進一步理解、鑒賞詩作。對于中學課本中出現(xiàn)過的作者,在試卷中一般不會給予解釋。而對于比較陌生的詩人,在詩句之后、問題之前會給予注解。注解有的簡單,有的較為詳細。較為詳細的除了介紹詩人的經(jīng)歷外,一般還附帶出該詩的寫作背景。這對把握整首詩的內涵以及表現(xiàn)手法都有很大的幫助。

三、準確解讀詩歌的題材

一般而言,送別詩多是叮嚀對方、贊頌對方,或訴說依依惜別之情,或敘述別后的思念。詠史詩、懷古詩多是對古代人或事的憑吊,或緬懷先賢,追慕古人,或表達自己建功立業(yè)的愿望,或傾訴自己生不逢時的感慨,或借古諷今,感嘆昔盛今衰。邊塞詩描寫邊塞軍旅生活,或表現(xiàn)邊地苦寒的生活環(huán)境,或表現(xiàn)壯麗的邊塞風光,或表現(xiàn)對窮兵黷武的統(tǒng)治者的不滿。思鄉(xiāng)詩(如張籍的《秋思》)、閨怨詩及羈旅詩則重在表現(xiàn)對親人的思念,或表達婦女的離情別緒、憂愁傷感,或表現(xiàn)游子異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

四、密切關注詩歌中意象的文化積淀

古典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離不開真實、鮮明、生動的意象。意象是詩中熔鑄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這是鑒賞詩詞語言和形式、評價詩詞情感和內容的基本前提。在我國詩歌中,有許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感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xiàn)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如中國古典詩歌中用以表現(xiàn)“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像浮萍、飛蓬、孤雁等。這種萬物因古詩文的附麗而成為某種精神象征的現(xiàn)象,就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我們解讀詩歌語句時一定要關注我們的文化習慣,這樣才能夠準確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品味詩歌的語言

詩詞是語言的藝術,詩詞的語言特點是意蘊多、凝練、含蓄、富有節(jié)奏和韻律。能用來回答詩詞語言特色的詞語有:雄渾飄逸、沉郁頓挫、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等等。語言特色常常與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有關。如李白詩雄渾飄逸,王維詩清新自然,陶淵明的詩真切平淡,李商隱的詩華美絢麗,蘇軾、辛棄疾的詞雄渾豪放,李清照、柳永的詞婉約凄清等。

六、鑒賞詩歌的藝術手法

古典詩詞中關于表達技巧的鑒賞是在《高中語文教學大綱》中提出的要求之一。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就是分析作品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這些表達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達了什么內容,達到了什么效果。詩詞的表達技巧(或藝術手法)主要表現(xiàn)在抒情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兩個方面。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表現(xiàn)手法含描法(襯托——正襯、反襯,聯(lián)想和想象,白描等)和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象征、借代、夸張、對比、互文、比興、雙關、用典、設問、反問、反語等)。

第9篇:高尚的故事范文

1.教師的因素分析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該對自己的職業(yè)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yè)心。體育教師事先應該充分考慮到,在體育運動中發(fā)生了意外傷害事故的話,應該怎樣處理,怎樣減少學生受到的傷害,更重要的是考慮到會導致意外事故的因素。

2.學生的因素分析

由于學生自身的因素導致傷害事故,比如,學生有哮喘、先天性心臟病等疾病卻忽視這些問題;上課不集中注意力,不聽從教師指揮,和同學嬉戲打鬧,進行體育活動的時候沒有使用教師教的正確方法等等,這樣的情況也會導致高中體育教學中發(fā)生傷害事故。

3.家長的因素分析

大多數(shù)家長充分信任學校和教師,相信教師可以將孩子培養(yǎng)成才。家長的信任讓學生更加喜歡參加體育活動,更加熱愛學校。有關調查表明68.4%的家長完全相信教師能夠考慮好學生體育課上的安全問題,只有18.9%的家長認為教師僅僅只有普通的提醒和監(jiān)督。

二、減少高中體育教學意外傷害事故的對策

1.提高教師素養(yǎng)

新課改之后,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包括課堂上如果發(fā)生傷害事故,應采取什么對策,體育教師應該提高各方面的素質,認真鉆研體育教學方式,在上課之前提前準備好上課時需要的器材和場地,反復檢查器材和場地確保安全。比如,在進行排球練習前,教師要先檢查學生是否掌握了排球運動技巧。在進行排球練習之前是否做了熱身運動,運動場地是否安全等問題。

2.加強對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