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浪淘沙令王安石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人游月邊去,舟在空中行”“醉起步溪月,鳥還人亦稀”,乘月、游月、步月。這是“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白,借天才般的想象寫出那種縹緲,那種灑脫,令我折服……
他手中的筆固然能繪出千古美文,卻不能使自己的國家有條不紊?!蔼氉阅獞{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他在這個世界上,悲涼而孤獨,留下的只有感嘆……這是李煜,國家破敗時,他空倚在梧桐樹下,看樹葉飄零,感受悲涼,他的心緒飄蕩,正如“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感嘆一般。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成為了千古佳句,至今回響不絕,令我感慨……
李清照,她不能像木蘭披掛上陣,奔赴沙場。也不能像辛棄疾在朝中論事,她只有一個人對荷靜坐,一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感慨,令后世知道她愁緒之重,令我尊敬……
詩,是歷史長河綻放的一朵絕世之花,記載著五千年不朽的傳說。李白、辛棄疾、歐陽修、李清照、王安石、陸游、蘇軾……伴隨著時代的變遷,一代代詩詞以她特有的方式記載著、流傳著。
讓我們走進詩詞,欣賞于合仄韻文、折服于美文詩句。讓我們走進詩詞,開創(chuàng)今朝盛世,讓今世盛大,才能讓今世之詩歌成為歷史之奇葩,讓后世為今世之盛大稱奇。
題織金洞景觀組詩
余廷林
火燒赤壁
淘盡英雄赤壁羞,悄藏洞府不出頭。
世人爭說周郎志,誰悟江濤亦有憂。
孟姜投海
采桑摘菜炫山花,一嫁范郎心亂麻。
尋覓長悲枯骨朽,縱身一躍浪淘沙。
梁祝墓
化蝶雙飛眾口評,雪泥鴻爪杳流星。
誰知早向此間隱,月上墳頭墓草青。
注:織金洞原名打雞洞,位于貴州省織金縣城東北23公里處的官寨鄉(xiāng),距省城貴陽 120公里。它是一個多層次、多類型的溶洞,以“大、奇、全”為特點,洞內巖溶堆積物達40多種,囊括了世界溶洞的各種形態(tài)類別。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地質公園,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一。
快樂老人歌二首
胡德堪
(一)
曉陽邀我上高坡,
我醉青山吟嘯多。
那有閑心邊幅理,
任人笑說濟顛哥。
(二)
有情蔥綠迷人醉,
無意糊涂快語多。
據筆者統(tǒng)計,在蘇教版《唐詩宋詞選讀》收錄的63首詩詞作品中,直接或間接涉及登臨的有19首。[注]這些作品一般具有意境闊大、興象高遠的特點。本文主要以《唐詩宋詞選讀》中的作品為例,觀照登臨詩詞的文化內涵。
一、 景象:雄渾和壯闊。居高,匯集生動的形象;臨遠,展現開闊的意境。
不管是登山、登臺、登樓、登閣,登臨行為給詩人提供了一個居高臨下、俯視大地的寬廣視角,詩人即景會心,將從制高點看到的景象掃描進作品,作品就呈現出登臨之作特有的藝術效果。
作者登臨獲得的景象不會局限一隅,往往在空間上比較廣闊,層次上比較分明,意境上比較雄渾。柳宗元登上柳州城樓,由近而遠描寫所見景象:
驚風亂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展現在讀者眼前的是遼闊荒涼的空間。望到極處,海天相連,茫茫愁思充溢其中。近觀芙蓉出水,驚風“亂”,薜荔附墻,密雨“斜侵”。遠視則茂密叢林遮斷千里之目,曲折江流有似九回之腸。城樓之登臨令詩人獲得了一個寬廣視角,從這一視角目睹的凄涼景觀,特別適宜表達時代悲聲、志士悲歌。
柳永《八聲甘州》展示的登臨景象之雄渾壯闊“不減唐人高處”(蘇軾語)。這是一個暮雨后的清秋時節(jié),詞人俯瞰大地:
漸霜風凄慘,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猛烈凄厲的霜風過處,關塞江河,驟然冷落,只有落日一抹慘淡的余暉,投向詞人所在的高樓。于是,紅花凋敝,翠草減色,萬物的芳華隨著秋雨的侵蝕和霜風的摧殘逐漸消歇。《八聲甘州》描摹的景物,有著開闊博大的形象和深致邈遠的意境。東流江水、冷落關山、當樓夕照,都顯得形象博大,在這樣開闊的背景之下抒發(fā)人生悲情,便顯得氣勢沉雄,興象高遠。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宰相》),“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陽樓》),“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云無留跡”(蘇軾《念奴嬌》),“疊嶂西馳,萬馬回旋,眾山欲東”(辛棄疾《沁園春》),詩歌史上,這類膾炙人口的寫景名句常常出諸登臨之作。這是因為,雄渾壯闊的景象往往與居高臨遠密切關聯。居高,匯集生動的形象;臨遠,展現開闊的意境。假如不是登臨仰望或俯視,作家筆下不可能出現這樣視野開闊的形象。
二、 望遠:思鄉(xiāng)和懷人。遙望遠方,幻化故鄉(xiāng)情景;翻涌思緒,浮現親人形象。
獨在異鄉(xiāng)的異客登臨高處遙望遠方,眼前最容易幻化出故鄉(xiāng)風物。杜牧《題齊安城樓》:“不用憑欄苦回首, 故鄉(xiāng)七十五長亭?!鼻赜^《滿庭芳》:“憑欄久,疏煙淡日,寂寞下蕪城。”與此同時,登臨高處遙望,最容易由此及彼,念及親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柳永《西平樂》:“秦樓風吹,楚館云約,空悵望、在何處?!边b望遠方,幻化故鄉(xiāng)情景;翻涌思緒,浮現親人形象。作為一種文化視野,傳送思鄉(xiāng)懷人之情的登臨之作不勝枚舉。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思念故鄉(xiāng),郁郁累累?!保ā稘h樂府》)眷戀故鄉(xiāng)、懷鄉(xiāng)思歸之情是人類共有的文化心理,登臨行為釀就的這種情感猶為強烈。范仲淹《蘇幕遮》: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鄉(xiāng)魂”黯然凄楚,愁緒纏繞心頭。好夢做得很少,長夜不能入眠。詞人月明中倚樓凝想,愁懷更甚,不由發(fā)出“休獨倚”的慨嘆。消愁不免“倚樓”,“倚樓”更添離愁,高樓獨倚的場景透射出鄉(xiāng)愁離思之深重。
社會生活中,朋友間那種肝膽相照的友情,戀人間那種生死相依的戀情,曾感動過無數的讀者?!都睦钯僭a》是一首向友人傾吐政治懷抱和苦悶的詩。韋應物與友人分別已屆一年,“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韋應物需要友人深厚的情誼來澆洗胸中的塊壘,詩人西樓望月,成為異地懷人的一個經典畫面?!罢l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一個片斷,展現的是扁舟游子與樓上佳人間相思相望的一個鏡頭,傳達著永恒的相思情愫。眾所周知,因其永恒,這一鏡頭在唐詩宋詞中被反復展示。
柳永《八聲甘州》將思鄉(xiāng)和懷人緊密結合起來,呈現出強勁的藝術張力: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這是羈旅行役詞中一首膾炙人口的思鄉(xiāng)懷人名作。暮雨瀟瀟,江天寥闊。詞人在樓上“正恁凝愁”,佳人在故鄉(xiāng)“登樓望”。自己之所以“不忍登高臨遠”,是因為“故鄉(xiāng)邈遠,歸思難收”。詞人反復突出“登”“倚”動作,鋪展出登樓行為蘊含的文化意蘊,取得了言少意豐的效果。
三、 叩問:歷史和現實。仰望天空,引發(fā)思古幽情;俯視大地,觸發(fā)傷今意識。
登臨創(chuàng)造了一個天人對話的機會,詩人思接千載,很容易進入與古人溝通的話語情境。陳子昂《燕昭王》:“南登碣石館,遙望黃金臺?!?劉長卿《登余干古縣城》:“孤城上與白云齊,萬古荒涼楚水西?!蓖醢彩豆鹬ο恪罚骸扒Ч艖{高對此,漫嗟榮辱。”辛棄疾《水龍吟》:“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詩人思古情緒的引發(fā),登臨是一種重要媒介。
仰望天空,對話古人,引發(fā)思古幽情。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作者登上峴首山,見到羊公碑,自然會想到西晉名將羊祜。時光流逝,朝代更替,羊公碑卻依然屹立峴山?!敖搅魟氽E,我輩復登臨”,作者的傷感情緒,便來自今日的登臨。當詩人將目光投向幽遠的時空,緬懷古人,不禁凄然傷懷。勝地登臨,睹今思昔,是登臨之作的重要題材之一。
另一方面,詩人總是將目光投向現實。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金陵夜寂涼風發(fā),獨上高樓望吳越?!倍鸥Α兜菢恰罚骸盎ń邩莻托?,萬方多難此登臨?!标惲痢赌钆珛伞罚骸拔沁€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劉克莊《賀新郎》:“白發(fā)書生神州淚,盡凄涼,不向牛山滴?!备┮暣蟮?,關注蒼生,觸發(fā)傷今意識,登臨行為是一種催化劑。
南宋詞壇的許多登臨之作,悲壯之聲為其基本音調,愛國之情為其基本內涵,不知感發(fā)和沸騰了多少仁人志士的夢幻和熱血。辛棄疾《菩薩蠻》“借水怨山”(周濟語),抒懷郁孤臺: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
青山可以遮斷視線,卻阻擋不了人們對中原淪陷地區(qū)百姓的關懷與想念之情。江水千折百回,終究會洶涌翻騰,滾滾向東流去。這是用沖破重巒疊嶂的滔滔江水,表達詞人百折不回的意志和決心。因登臨而引發(fā)深重憂患意識的作品,愛國詞人辛棄疾的詞作尤為突出。
四、 愁思:孤獨和憤激。置身天地間,催化孤獨感;游目樓臺外,觸發(fā)憤激情。
“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保ㄍ豸印兜菢琴x》)然而,事實上,登臨的效果往往與登臨者的主觀愿望相反。登高臨遠引起詩人悲情,差不多成了登臨之作的主旋律。宋玉《高唐賦》:“吏隳官,賢士失志,愁思無已,太息垂淚,登高遠望,使人心悴?!薄澳依ü艁肀娮鳎瑘F詞以蔽,不外乎登高望遠,每足使有愁者添愁而無愁者生愁?!保ā豆苠F篇》第三冊876頁)錢鐘書先生對登臨之作主體情感的概括,誠不刊之論。
“客羈臣逐,士耽女懷,孤憤單情,傷高望遠,厥理易明?!保ㄍ希╆愖影骸兜怯闹菖_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懷才不遇的陳子昂登上幽州臺,置身廣闊大地、寥廓天空之際,不禁悲從中來,愴然淚下。在這里,登臨幽州臺成了引發(fā)詩人悲情的催化劑。外在形象的孤獨,內心深處的孤獨,這種“陳子昂式”的孤獨在唐詩宋詞里屢見不鮮。登臨者在偌大的空間之中面對茫茫宇宙,頓時會感到自己的渺小孤單,那種個人不過是滄海一粟的感覺就油然而生。
辛棄疾《水龍吟》的孤獨感表現為抒情主體對知音的渴望與呼喚: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夕陽西沉,孤雁悲鳴,登上建康賞心亭的詞人辛棄疾看到腰間佩戴的寶刀,情不自禁地拍打著亭上的欄桿?!鞍褏倾^看了”三句,抒發(fā)自己報國無路、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抑郁苦悶之氣,借拍打欄桿來發(fā)泄,作者雄心壯志無處施展的急切悲憤的情態(tài)宛然展現在讀者面前?!盁o人會,登臨意”高度概括了那些空有恢復之志卻難覓知音的孤獨者心態(tài)。
登臨行為對作家情感產生的影響,在那些悲劇人物的作品中,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和非同尋常的意義。岳飛《滿江紅》: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靖康之恥,至今未雪;臣子之恨,何時泯滅?深仇大恨,不共戴天。詞作對女真貴族蹂躪中原、荼毒生靈的切齒之恨,“千載下讀之,凜凜有生氣焉”(陳廷焯語)。作者那種“壯懷激烈”的悲憤之情,令多少志士扼腕喟嘆。
置身天地間,催化孤獨感;游目樓臺外,觸發(fā)憤激情。在南宋民族矛盾十分尖銳的時刻,登臨之作中不斷出現高亢激越的時代悲聲。“曳杖危樓去”的張元,“倚高寒。愁生故國,氣吞驕虜”(《賀新郎》)?!凹烟幙~緲著危樓”的陸游,“不見襄陽登覽,磨滅游人無數,遺恨黯難收”(《水調歌頭》)?!八臀医褚乖狸枠恰钡膹埿⑾?,“欲吊沈累無所,但有漁兒樵子,哀此寫離憂”(《水調歌頭》)。“楚望古湘州”的袁去華,“書生報國無地,空白九分頭”(《水調歌頭》)。在南宋這個特定的時代,有志之士發(fā)出的登臨“悲聲大合唱”,是支撐一個民族的脊梁的仁人志士發(fā)出的最強音。
五、 懸念:遙想和夢幻。對面落筆,遙寄深情;夢里寫懷,幻化奇景。
登臨行為的虛化是詩家常用的一種手法。對面落筆,遙寄深情。作者的敘述視角不是瞄準自身,而是撇開己方,落筆對面,轉換角度,易位主客,通過寫對方的情態(tài)來展現深邃的意境,表達豐富的情感。杜荀鶴《新雁》:“想得故園今夜月,幾人相憶在江樓?!痹娙藦墓蕡@落筆,不明言自己思鄉(xiāng),卻用“想得”一詞,勾起故鄉(xiāng)親人登樓賞月思念自己的聯想。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痹娙嗽O身處地遙想山東兄弟“登高”之時如何思念自己,以曲筆寫出“憶山東兄弟”之情。
對面落筆寄深情這種手法,宋詞中亦多見。歐陽修《踏莎行》: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樓高”三句,是行者對居者的設想。行者由自己的離愁推想到居者的離愁,又由居者的離愁而想到居者會登高望遠。別上樓去靠著高高的欄桿癡望了吧!人已行遠,杳無蹤影。這就語多一層曲折,通過寫對方的情感表現了深邃的意境。
夢里寫懷,幻化奇景。這種手法特別適宜表現浪漫情感。通常所言的登高,大多是登臨實地,別有一種登高,不是踏實而是蹈虛。李清照《漁家傲》:“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憑虛御空,下視云霧籠蓋,千帆飛舞。夢中蹈虛,不僅聽到天帝殷勤相問,還向天帝一吐衷曲。辛棄疾《水調歌頭》:“我志在寥闊,疇昔夢登天。摩娑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驂鸞并鳳,云遇青山、赤壁,相約上高寒?!痹~人登天而望,與月為伴,俯仰之間,人事已經千年,在浩浩茫茫的太空,遇到素所景仰的太白和東坡,于是相約攜行,直上廣寒。這些詞作寫夢中登臨,突破了高度限制,幻化出奇麗景觀,高揚著浪漫主義精神。
寫夢中登臨之作唐詩中已多見。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展現的一幅瑰麗變幻的奇景,為此中迥出之篇: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深林兮驚層巔……
穿上謝靈運當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謝靈運當年攀登的云梯,看到海日升空,天雞高唱,卻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暫憩之中,覺暮色降臨,旦暮之變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龍吟,震響于山谷之間,深林為之戰(zhàn)栗,層巔為之驚動。這一切奇景通過浪漫主義的非凡想象凝聚一處,輝煌燦爛,氣象萬千。
六、 熟套:倚樓和憑欄。倚樓,凸現時間之長;憑欄,顯示空間之廣。
“言憑高眺遠、憂從中來者,亦成巢臼?!薄澳憳俏iw迥,凝睇含愁,欄干憑暖,漸成倚聲熟套?!保ㄥX鐘書《管錐篇》第三冊877頁)當登臨行為被廣泛地寫入作品,積久成習,就有了程式的性質與意義。程式化的登臨行為表現得最明顯的是古典詩詞中寫得最多的兩種登臨行為――倚樓和憑欄。倚樓和憑欄出現的頻率之高,范圍之廣,說明其對詩詞的介入不是一種偶然現象。詩人借倚樓、憑欄這些動作寄托了種種情感。
作家們在抒發(fā)各種愁情時,往往借助于倚樓這一行為來表現。白居易《長相思》:“月明人倚樓?!睖赝ン蕖锻稀罚骸笆嵯戳T,獨倚望江樓?!倍谒卧~中,憑欄現象更是層見錯出。戴復古《木蘭花慢》:“落日楚天無際,憑欄目送歸鴻。”秦觀《畫堂春》:“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捻花枝。”倚樓,凸現時間之長,佇立樓閣,悵望彌久身體疲憊才有“倚”的必要。憑欄,顯示空間之廣,欄桿將空間切割為二,欄內的狹小和欄外的曠遠引起登臨者對大自然廣闊空間的向往。面對茫茫蒼天,作家獨自登臨,可以毫無顧忌隨心所欲地抒發(fā)人生的感嘆。欄桿是抒情主體“精騖八極,心游萬仞”,把握自然景觀的憑借。憑欄遠眺,抒情主體的情緒便借著目力與想象飛越遠方,憑欄過程既是情緒的蓄積,也是情感的傾瀉。
在《唐詩宋詞選讀》中,我們讀到這樣的語句: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趙嘏《長安晚秋》)
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柳永《八聲甘州》)
多少淚珠無限恨,倚闌干。(李《浣溪沙》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岳飛《滿江紅》)
趙嘏描寫的情景韻味清遠:一聲長笛悠然傳來,尋聲望去,倚樓人正吹奏橫笛。柳永想象的細節(jié)委婉動人:佳人倚樓眺望,多少次誤識歸舟,又多少次化喜為悲。李悲秋的感觸含蓄不盡:風雨高樓,淚花紛飛,憑欄寄恨。岳飛悲憤的情感噴涌而出:雨后憑欄,怒發(fā)沖冠,百感交集。
詩人常有登臨行為,但又常常害怕登臨。于是“一登樓,就發(fā)愁”成了一種常態(tài)。不少倚樓和憑欄之作表露出這樣的情緒。《唐多令》:“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毙翖壖病蹲S⑴_近?晚春》:“怕上層樓,十日雨?!比f俟詠《昭君怨》:“莫把欄干頻倚,一望幾重煙水?!迸髓省赌相l(xiāng)子》:“生怕倚闌干,閣下溪聲閣外山。”兩種矛盾的心理反映出詞人對社會人生的認識,給登樓之作染上了一層悲涼色彩。
在《唐詩宋詞選讀》中,我們又讀到這樣的語句: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歐陽修《踏莎行》)
明月樓高休獨倚。(范仲淹《蘇幕遮》)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李煜《浪淘沙令》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柳永《八聲甘州》)
歐陽修的詞句,表達了羈旅之人心中的牽掛;范仲淹的詞句,表達了不眠之人心中的傷情。李煜“莫憑欄”三字之中,蘊含著多少血和淚;柳永“不忍”一語之內,寄托了多少怨和愁。當倚樓和憑欄被“莫”“不”“休”這類副詞限定以后,倚樓和憑欄簡直就是愁與恨的代名詞。
“因發(fā)愁,怕登樓”的另一種表述是故作瀟灑和開脫。在《唐詩宋詞選讀》中,我們還讀到這樣的語句:
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恨落暉。(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丑奴兒》)
杜牧故作調侃之語,其實內心并不超然,正言欲反,“憤激之思,以曠達出之”(繆鉞語)。辛棄疾以“欲說還休”四字故作灑脫,更顯得愁思疑重,無法解脫卻又無可奈何,無可奈何卻又無從訴說,故言“欲說還休”。
自從王粲寫了《登樓賦》,抒發(fā)了“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淹兮少留”的感嘆之后,歷代登臨之作,層出不窮,延綿不絕。這些作品,或欣賞山川之美,或寄托兒女之情,或感懷鄉(xiāng)國之悲,或抒寫人生之愁。一次次浸于前人千古憑高的華章之中,一次次提升了我們的視界,又一次次豐富了我們的心靈。從這一角度欣賞《唐詩宋詞選讀》中的登臨詩詞,的確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藝術享受。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