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珍珠鳥教學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困惑:霧里看花花非花
課堂是實施新課程的主戰(zhàn)場,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前沿陣地,更應該是提升學生生命質量、享受教育幸福的心靈牧場。然而,放眼課堂,一組組不和諧的鏡頭卻依然固執(zhí)地映入眼簾。
自“上” 其一,常看到這樣的課堂:教師站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字字落地,誓有不把教材講穿、不把時間吃光之雄姿。課堂似乎是百家堂、名人館,教師儼然成為學生靈魂的主宰者。環(huán)顧學生,或正襟危坐,但心有戚戚;或面目安寧,然眼有花花。當然,也應該看到,自有一小批教師的擁戴者、學習的耕耘者神采飛揚。其二,還能看到這樣的課堂:學生回答錯了,教師輕則瞪目,重則呵斥“這么笨!你的腦子長到屁股上了”……學生做錯了練習,竟然禍及了本子,練習本連滾帶爬,臉破了,身殘了。于是,張揚的小手縮回去了,飛揚的小臉褪卻了粉顏。
思考:教師和學生,首先應該是一個獨立的人,然后才應該是一個有情義的人。那么,課堂理應洋溢生機,燃燒激情,成為師生的“情場”。在這樣的“情場”里,教師應該以一顆童心對待學生,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朋友,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與合作者;在這樣的“情場”里,學生應該是知識的實踐者,學習的小主人;在這樣的“情場”里,課堂應該是人格平等、相互信賴的心靈家園,應該是以情生情的心智樂園,應該是以思引思的精神放牧場。然而,在如此課堂中,“情場”無立足之地。
自“游” 首先,課堂“插嘴”司空見慣:嘰嘰喳喳、熱熱鬧鬧,頗有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之態(tài)勢。但依舊嗅到了浮躁、嘈雜的氣息:少數(shù)學生的自由代替了大多數(shù)的活躍,“肢體”的隨意代替了思維的活躍。其次,個性學習“精彩紛呈”; 為讓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不管是否合理,一律鼓勵;不管是否合情,一味賞識。于是,濫竽充數(shù)的南郭先生成了隨機應變的諸葛亮,狐假虎威的狐貍成了智勇雙全的孫悟空。再次,合作學習“五花八門”:要么一言堂,承包制,優(yōu)秀生提前“致富”;要么聊天室,散戶制,天南海北,天馬行空。最后,教學形式“生機勃勃”:朗讀、繪畫、唱歌、舞蹈甚至快板,多管齊下,真是生、旦、凈、末、丑,個個粉墨登場,一派歌舞升平景象。學生的小臉是紅了,小嘴是活了,但心兒也散了,自由紛飛了。課堂教學出現(xiàn)了思維的空白,體悟的斷層。
思考:這樣所謂“民主、自由”的課堂,缺失了有序交流前提下的思維碰撞,丟失了靜思默想氛圍中的靈性迸發(fā),更動搖了價值觀、人生觀的“底子”根基。學習終究是浮光掠影、走馬觀花。英國哲學家懷特海曾說:“一種設計完美的教育,其目的應該是使紀律成為自由選擇的自發(fā)結果,而自由則應該為紀律而得到豐富的機會。自由和紀律這兩個原則并不對立,在兒童的生活中應該對它們進行協(xié)調使之適應個性發(fā)展的自然變化?!?/p>
導航:一語驚醒追夢人
杜威說:“理想的課堂,應該是一個作坊,一個試驗場,備有兒童用以構思、創(chuàng)造和積極探究的各種物品和工具?!敝煊佬抡f:“理想的課堂,應該讓師生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幸福生活。理想的課堂,應該有這樣三種境界:第一,落實有效教育框架,為課堂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第二,發(fā)掘知識這一偉大事物內在的魅力;第三,知識、社會生活與師生生命的深刻共鳴?!睂<业脑捳Z驚醒了追夢之人。是啊,理想課堂應該需要這樣一個理想的秩序――平等而和諧、張弛皆有度、輕松而不混亂、專注又不失活潑;理想課堂應該需要教師有這樣一個理想的情懷――很強的親和力,很高的課堂駕馭力,很深的教材探究力;理想課堂更應該是師生煥發(fā)出生命活力的課堂。
見證:最是優(yōu)雅醉心田
日前,筆者有幸觀摩了江蘇省常熟實驗小學教師黃忠平執(zhí)教的《珍珠鳥》一課,真實、真切地感受到了課堂的美好。如果把這節(jié)課看作一個窗口,那么理想課堂之花正伸出窗外燦爛綻放!
文雅 “慢慢走,欣賞啊!”置身黃老師的課堂,柔弱纖細的心再一次用溫暖和愛意撫摸這一行文字-----朱光潛先生《談美》中甚為平和雅致的話。且看,黃老師整潔的衣著,平和的微笑,工整的板書,不疾不徐的腳步,書生意氣,淡定儒雅。這份從面官上聞得的一絲“雅味”,內心該積淀著多少豐厚的文化底蘊啊。且聽,“我們細細品味,可以發(fā)現(xiàn)文章有許多精妙之處。讓我們用朗讀把品味表達出來。”“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看了板書,你有什么好辦法?” “這一段還有哪些好詞好句值得我們回味,請大聲讀?!比绱藴睾偷恼Z調,真誠、平等、充滿關愛與期待,如淺唱慢吟,悠然而來,翩然而去。不僅是學生,連聽課的筆者也不由自主地有了一份親近感、親切感。自然的,一張張熟悉的面龐連同聲音在腦海中疊映開來:或蹙眉慍怒,恨鐵不成鋼;或眉飛色舞,我的地盤我做主;或干澀清淡,無滋無味。筆者,何嘗不是其中的一張變臉。不得不承認,功利社會“陶冶”著我們的性情。教育的身影,忙忙碌碌,熱熱鬧鬧。課堂,大容量、快節(jié)奏、高效率,一問又一問,問問何時休;課后,學生的作業(yè)做不完,教師的案頭層疊層。分數(shù)質量的最大化,窄化了師生思想的空間,浮躁了思維的心態(tài)。心,總是騷動不安,何來教育的閑適與從容,更無從談雅。黃老師的這份雅,應該是摒棄了急功近利后的簡約和純凈,也應該是除卻了浮華與熱鬧之后的質樸與本真?!把拧弊直澈?,是心靈在語文之海中的浸潤。那么自然,那么芬芳。
清雅 一節(jié)課,就這么一段段地循序而教,一節(jié)課,就那么一句句的素白展示,教學環(huán)節(jié)似乎很隨意地慢慢鋪展,清清淡淡,簡簡單單,然沁入觀者心底的卻是別樣的雅致:一是字詞教學有層次。第一組都是動詞,抓動作特點。第二組都有“木”字旁,抓字形識記??此坪唵蔚膸捉M詞語,黃老師采取了不簡單的教學方式。課標明確指出,字詞教學應該成為各年級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始終不能放松。遺憾的是,往往成了中高年級老師遺忘的角落,而黃老師的教學無疑是個很好的范例。二是段落教學巧變異。第1、第2自然段,詞串口語訓練與文本細致描寫作比較,發(fā)現(xiàn)文本描寫的細微之處,解讀文章的精妙;第3自然段,找出描寫珍珠鳥詞句,明了作者的寫作方法,有感情范讀,品飄散在字里行間之味道;第4自然段,以課后思考題“珍珠鳥是怎樣逐步信賴我的”為珠線,串起“圈時間、活動范圍”學寫作方法、“品好詞好句”悟人鳥情感之珠子,走近了鳥,走近了人,也走進了作者和自己的心。整個環(huán)節(jié)清而不淡,實而不俗,看似輕描淡寫,實為精雕細刻,變的是教學方式,不變的是這樣一種理念:站在學生怎么讀、怎么寫的角度,按照語用的規(guī)律來教,把課文理解與語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建構語言學習的生成機制。原來,閱讀教學中找準了著力點,善設了生花點,語文教學可以如此浪漫雅致。
優(yōu)雅 情感是言語的生命。閱讀教學唯有引導學生領悟文字背后隱含的豐富情感,才能使文本語言轉化為學生心靈中有活力的生命元素。黃老師的課堂,“情”煙裊裊。那份情感的體驗總是真切地起于文本言語,基于文本語言,最終又回歸文本語言,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語言和情感的同構共生。且看第4自然段的教學,以體悟 “珍珠鳥是怎么逐步信賴我的”為情感主線,分三步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體驗人鳥感情:①“珍珠鳥在什么時間在哪里活動”,圈畫詞語,勾勒情感背景,梳理寫作方法,粗線條地把握了人鳥情感的脈絡。②引導學生品讀好詞好句,體會其中的情味:“一點一點地挨近,你感受到了什么?”“鳥兒再看看我的反應。你會想到怎樣的情景。”“鳥兒啄我的手指。你想說什么?”學生在情景性演讀、探究性悟讀相融合的綜合學習活動中體驗著、感悟著,逐步走進人鳥世界,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③“剛才老師介紹珍珠鳥是怕人的鳥,讀到這里,你會想到什么問題?”一問激發(fā)矛盾沖突,引導學生再次鉆入字里行間,潛心默讀,反復涵詠,將情感體驗推向新的深度?!耙驗閻埒B,鳥才會對人如此信賴?!逼鋵嵑沃故亲髡邜埒B,學生躍動的眉宇、婉約的朗讀聲里不也傳遞著這份愛的情愫?!跋嘧R――相戀――相愛”,人鳥之情也可以演繹得如此完美,如此細膩委婉,讓學生心胸間激蕩起圈圈愛的漣漪,那份優(yōu)雅,語言又怎能描摹??!一詞一句總關情,一啟一撥皆是雅。面對文本,除了教“寫了什么”,教師還應該教“怎么寫”――教“以言達意”“以言表意”的方法。此乃語文之“道”,語文之“本”。黃老師深明此“道”,抓住了“根本”。
啟航:一路歡歌且徐行
理想課堂并不神秘,更不遙遠,它就棲息在你心靈最柔軟的地方。理想課堂之路,就在你的腳下,等著你跨步延伸。準備好了嗎?
你閱讀了嗎?讀書,會使你更加善于思考,更加遠離浮躁,更加有教育智慧,也使教育更加美麗。
你參加課題研究了嗎?課題研究融進課堂,才有生命力;課堂教學融入課題思想,才有生機活力。
你撰寫教育教學反思了嗎?“經(jīng)驗+反思=成長?!边@個著名的教師成長公式告訴我們,教師要在實踐中成長就必須要不斷積累經(jīng)驗、學會反思。
一、 理性預設,情理鋪墊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苯虒W需要教師精心并且附帶情感的理性預設?!斗竭h方的大山》的課堂為什么催人奮進,而《花瓣飄香》為什么是那么溫情感人,我想一定是教師帶著自己的獨特理解,對文本進行理性并且合理的追問,才會造就一個個精彩紛呈的課堂。教師的獨特解讀結合文本自身的特點,經(jīng)過精心的預設,如春風化雨一般,潤物細無聲,深化著學生的認知,升華著學生的情感,放飛著學生的個性與激情,使課堂富有動態(tài),充滿著活力,充滿著靈性。
以《廬山的云霧》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感悟到廬山云霧的特點,體會置身其中飄飄欲仙、騰云駕霧之感,我對此進行了三個層次的預設。首先出示相關云霧的圖片,以直觀的視覺沖擊讓學生欣賞到廬山云霧的姿態(tài)美,體會到廬山云霧獨特的魅力;然后通過文本解析,利用多個比喻等修辭方式的語句讓學生對廬山云霧產(chǎn)生理性的文字體悟;最后將感性與理性相結合,通過視覺和言語的雙重體驗,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為何會“流連忘返”,實質性地感受到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和瞬息萬變,領悟置身其中的神秘之感。
直觀的視覺沖擊,加上教師激情的引導,比喻句的感悟,學生的情感達到了一個臨界點,異口同聲地感嘆道“云遮霧罩的廬山,真令人流連忘返”。最后老師順應學生的情感,提問:“如果你置身廬山云霧之中,你會有什么感覺?”“飄飄欲仙”“騰云駕霧”“奇妙”這樣的言語就脫口而出了。這樣,課堂就給學生留下了理性的思考,無論是寫作方法還是語文素養(yǎng)的積累還是美好情操的熏陶無疑都是水到渠成的。
二、 創(chuàng)設情境,情理交融
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不僅僅是接受已有的知識,也不僅僅是獲得感性的愉悅,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通過自己對于人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與作品達成精神的默契,形成雙向的情感和意義交流,使書本文字生動活潑起來,創(chuàng)造出生命的活力,從而從書本中獲得啟發(fā),產(chǎn)生真正獨立的見解,獲取思想的快樂。正如葉圣陶先生在《語文教學二十韻》中所說的:“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他為我們指明了一條感悟文本情感的途徑,那就是在情感體驗中加入理性的成分,即情理同構。這讓理性思考在小學階段帶有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神秘色彩,我想這會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加地耐人尋味。
以《珍珠鳥》的教學片段為例。我將課文中的兩句話讓學生對比著來讀。一句是課文里的“撥開綠蔓一看,正是這個小家伙!”我問學生:“如果在‘撥開’前面加一個詞語,你想加一個什么詞語?”學生回答了“忍不住”、“小心翼翼”、“輕輕”、“悄悄”等詞匯,表現(xiàn)出了“我”的小心和謹慎。接著我再補充課文當中被刪除的一句話:“決不掀開葉片往里看,連添食加水也不睜大好奇的眼去驚動它們?!弊寣W生再次討論,并且提出問題:“連看都不敢看,算喜愛嗎?”學生得出了令人滿意的結論:仔細去看,是因為我喜愛珍珠鳥;不去看,更加是因為我喜愛珍珠鳥。
就這樣,根據(jù)文本,創(chuàng)設語境。如此理性思考的過程雖然是辨析的、探究的,但經(jīng)歷了這個過程,學生的情感和體驗會得到升華,變得愈發(fā)厚重,文本的形象也就能更加生動地扎根在學生的腦海之中。這正是由于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理交融的有效情境,最終使文章內容在學生理性與感性的認識中達到了平衡,實現(xiàn)了最終的教學目的。
三、 即興對話,情理相生
如果說文本中的情感像一葉小舟徜徉在大海那般極具“畫意”,那么在學生體驗的過程中加入理性的思考,就像是為黑夜中的燈塔點亮前進的方向,更加具有“詩意”。正如《學會生存》一書中所寫:“今天的教育面臨著一件使人著迷的任務,即發(fā)現(xiàn)如何在理智訓練與感情奔放之間求得和諧平衡?!闭Z文課堂中的情和理應該是相生相形的。課堂對話中,學生的話教師不可預設,需要教師依靠機智靈活的思辨能力來即興引導。以《放飛蜻蜓》為例。我問:“同學們,你放過蜻蜓嗎?或者你放過什么小動物嗎?它是什么樣子的?你喜歡它嗎?為什么又要把它放了呢?”孩子們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了很多很多。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一一即興對話引導到對文本的理性思考,讓學生悟道得理。
這樣的方法同樣適用同類型的文章《這兒真好》。在兩次試教時,我曾按照教學參考用書的提示,將本文的情感定位在“保護環(huán)境,植樹造林”上。執(zhí)教之后,我明顯感覺到一年級的學生對“保護環(huán)境,植樹造林”還只是停留在非常淺顯而表面的認識上。所以在反思中,我在最后的描述方式中進行了修改,我說:“小熊現(xiàn)在的家還是荒島嗎?現(xiàn)在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家呢?”可以看出種植樹木后的荒島已經(jīng)與眾不同了。再簡筆畫“樹木”,煽情地描述小熊和朋友們在種滿樹木的“綠島”上的幸福生活,讓學生理解小熊為什么之前沒有朋友,為什么后來要種樹。種樹是因為要改善環(huán)境,把荒島變成“綠島”,這樣才能改善環(huán)境,讓學生認識到植樹造林,保護環(huán)境,綠色家園的重要性與重大意義。我們小朋友都喜歡去公園,如果公園也像荒島,你還會去嗎?然后情境回訪就水到渠成了(小朋友們,你覺得我們以后應該怎么做?看到別人砍伐樹木我們又該怎么做?……)所以說,教師根據(jù)文本進行的即興對話,從生活的角度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從學生的理解出發(fā),在避免呆板的說理中又讓學生悟道得理。這就是所謂無痕教育,潤物無聲。這樣即使是中低段的語文課堂也會因為情理共生而顯得更具深度。
[關鍵詞]閱讀教學 語用能力 文本語言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10-040
當下,有教師提出這樣的疑問:“課堂教學中,教師哪里撩動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哪里促進了學生言語生命的發(fā)展?哪里提升了學生語感的能力?”這直擊閱讀教學的核心,引發(fā)廣大教師的反思。閱讀教學亟待跳出內容繁瑣分析的泥沼,將學生言語能力的提升作為教學的重要任務,通過對文本言語形式的感知體悟,尋找全新的文本涵泳的著力點。
一、故意一“漏”,“漏”出品析語言的最佳路徑
再精彩的文本也是由一個個精致的細節(jié)構成。很多文本中看似平淡無奇的細微之處,其實正是作者或著力打造、或故意蘊藏的精彩之筆。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在文本宏觀的基礎上捕捉言語表達的特質,引導學生以自身的體悟與思考感知文本語言表達的秘妙,讓學生品悟語言的魅力。例如,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馮驥才的《珍珠鳥》一文時,就采用了故意一“漏”的教學策略,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朗讀課文時,教師故意將“小家伙”讀成了“家伙”。學生紛紛舉手表示老師讀錯了。繼而,教師和學生探討這個“小”字漏得不得,從而將學生的注意力聚焦到文本語言中,感受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調控者、組織者。在課堂教學中,有時采用故意漏掉的策略,不僅能夠有效地考查學生的學習質態(tài),而且能夠喚醒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平臺。
二、巧妙一“補”,“補”出文本的未盡之言
在文本創(chuàng)作中,常常會因為各種因素形成文本的留白。這些留白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對執(zhí)教者而言更是難能可貴的教學資源。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通過仔細研讀課文,開掘出文本中的留白之處,引導學生依據(jù)文本內容進行補白。這樣確保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吸收,為學生言語能力的發(fā)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如《鄭成功》一文詳細描述了在鄭成功的率領下,臺灣官兵奮勇抵抗荷蘭侵略者的經(jīng)過。但由于點面結合寫法的需要,作者省略了對鄭成功的正面描寫。這一留白正好給予了教學引導學生想象補充的空間。教師引導學生畫出文本中表現(xiàn)官兵奮勇抗敵的語句,并借助這些語句中官兵的表現(xiàn)想象鄭成功的表現(xiàn),繼而通過言語的表達呈現(xiàn)在文本中。
文本中有很多并不起眼之處,在教師的巧妙點撥下,卻生發(fā)出重要的語用價值。學生依托文本、運用文本,在感悟和歷練中提升了言語表達的能力。
三、悉心一“換”,“換”出言語辨析的高效參照
閱讀教學呼吁言意兼得。對言意的轉換就是學生操弄語言、歷練文字的最好過程。因此,課堂教學應該做到最合適的時機、以最合適的方式展現(xiàn)最合適的過程。在文本中,不少語言具有“超乎尋?!钡淖饔?,表現(xiàn)出強有力的表達效果。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置換的方式,引導學生在比照賞析的過程中,探尋作者遣詞造句的藝術。例如,在教學《水》一課時,有學生提出“水滑過身體的每一寸肌膚”中的“滑”字運用得不夠準確。教師先引導學生想象可以用哪些字替代,再引領學生對比咀嚼,感受到“滑”字的作用。
置換只是一種教學的手段,目的在于引領學生通過辨析對比的方式進一步探尋文本的語言精妙,提升言語實踐能力。
四、精心一“仿”,“仿”出經(jīng)典句式的言語密碼
入選教材的課文都是文質兼?zhèn)涞牡浞吨?,每個句式、詞語,甚至標點的運用都是作者悉心思考體悟的結果。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緊扣文本中的語境,思考作者在這種情景下為什么會選擇這樣的表達方式,是否還有更好的表現(xiàn)策略。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選擇精益求精的意識,并在體悟妙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模仿練筆。經(jīng)典散文《桂花雨》一文中這樣寫道:“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庇|景生情,母親開始懷念家鄉(xiāng)的事物和味道,但這種情感蘊藉在字里行間并不鮮明。教師叩問:想起家鄉(xiāng)的什么呢?除了花,還會想到些什么?這樣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認知,引發(fā)更為廣泛而深刻的體驗。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仿寫:他鄉(xiāng)的________再________,終究比不了________,因為母親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
這一句式對于學生而言相對是陌生的,但教師通過對家鄉(xiāng)事物、情愫融入其中,給句式予鮮活的生命活力,使得精妙的言語形式由教材課文移植到學生內在意識中,有效地將工具性與人文性融為一體。
調研中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在教學略讀課文時存在問題:有的教師忽視學段目標或單元教學目標,忽視略讀課文在單元整體中的地位與聯(lián)系,中段和高段教學模式一樣;有的教師教學目標意識不明確,根據(jù)自己對教材的粗淺理解就課教課。隨意性很強。導致課時任務無法完成;有的教師沒找準略讀課文教學的起點,低估了學生的閱讀能力,頻繁提問學生已經(jīng)知道(或理解)的問題,擠占了學生自讀自悟的時間:有的變略讀為泛讀,放任學生自讀,最終了無實效;有的“精”“略”不分,對略讀課文過度精雕細琢,教師的強勢分析取代學生的閱讀實踐,細碎頻繁的問答,制約了學生活潑的個性、生命獨特感知、體驗和解悟。
那么,教師在略讀課文教學的過程中應如何設計,采用什么策略呢?
一、領會內涵 把握尺度
人教版教參對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有兩點。一是從內容上說,略讀課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讀課文的要求。一般是“不求甚解”,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引導學生讀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訓練的重點;二是從方法上說,教師要更加放手,讓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這說明精讀課文給學生以“知”。而略讀課文是學生通過閱讀實踐,由“知”向“行”轉化的訓練基地。教師教學略讀課文時,要結合《語文課程標準》中閱讀教學相關的目標和要求、學段特點;學生年齡心理特點、接受水平;編者意圖一;文本、單元訓練重點、單元導語,略讀課文導語等,制定教學目標,強化目標意識。
二、注重預習 歷練自學
教師的預習引導應體現(xiàn)梯度:三年級起可設計安排課內預習,讓學生掃清字詞障礙,讀通讀順課文,然后參照“閱讀提示”自主閱讀,初步體會文章內容;四年級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質疑問難、領會表達方法,初期教師宜多方啟發(fā),注重示范,還可鼓勵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預習;五六年級讓學生課外自主預習,可用“審題、讀文、畫生詞(關鍵旬)、質疑解難(自能發(fā)現(xiàn)和自能索解)、查閱相關知識、摘抄”等方法長期訓練,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培養(yǎng)自學能力,縮減課堂讀文時間,贏得“精講品讀、適度拓展、積累運用”的良機,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三、板塊推進 因文而異
“略讀課更需整體把握,不宜肢解課文。建議采取幾遍讀的方法:一讀,讀對讀通,口誦心惟;二讀,畫畫批批,粗知大意;三讀,交流收獲(可以是受到的教育啟發(fā)、好詞佳句、文章寫法、讀書方法),積累語言?!?崔巒語)此語在闡明略讀課文教學基本步驟的同時說明:一是略讀課堂教學結構要“簡”:二是課文只是作為教學“語料”,要明晰不是課文的精讀和略讀,而是課型上呈現(xiàn)的方式為精讀和略讀,不同的課文,其教學目標、方式、形態(tài)方面也不一樣;三是略的是教師的教,改“圈養(yǎng)”為“放養(yǎng)”。教師在精讀課文教學中授之以“法”,學生在略讀課文中循法學習;四是要“略”中求“精”,選準著力點對學生進行訓練,讓其傾吐、吸收。因此,依據(jù)文本的題材、體裁、類型特點,采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尤為重要。
1、簡化結構,板塊推進。與流線式教學相比,以板塊推進方式進行教學,開放學生學習的空間,更能遵循“以學論教。順學而導”的理念,教師在教學中將會更加關注“生成資源”。采用諸如“整體感知一自讀自悟一交流點撥一積累拓展”板塊設計方式,給學生留足自主閱讀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辨析、歷練,培養(yǎng)學生潛心會文、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以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和知識基礎確定教學內容,根據(jù)學生的課堂反饋形成或調整教學思路,再引導學生質疑解難、交流點撥,落實語文能力訓練。
2、因文而異,選擇教法。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關注文本的題材、體裁特點,精心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如第三學段敘事性文章、詩歌、說明文三種文體教學的共性要求是:(1)推敲重點詞句,體會其感彩和表達效果;(2)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3)以讀書為主線,加大思維力度,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慣;(4)注重語言積累和運用。落實到說明文教學的要求是:(1)引導學生在獲得科學真知中得到樂趣;(2)揣摩說明文的知識理趣,激發(fā)學生學習說明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新鮮而富有新意;(3)注意課堂教學的生發(fā),要開拓與課文有聯(lián)系的知識;(4)注意讀寫遷移,學以致用。其教法也不一而足。
(1)比較讀。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比較。如人教版四上第四組中《貓》和《母雞》同為老舍寫的,其寫法和情感表達有什么不同?《白鵝》和《自公鵝》同寫鵝,各寫了鵝的哪些特點,寫法有哪些異同?略讀課文與略讀課文比較。如教學人教版六上《跑進家來的松鼠》時,可以讓學生從五上《松鼠》人手,溫敬知新,再從內容、結構、語言、情感等方面彈性設置深入(多角度)對比閱讀環(huán)節(jié),完善認知結構。
(2)遷移讀。略讀課文的閱讀提示往往含有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要求,教師如果找準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的共生點,依據(jù)閱讀提示(含單元導讀、課文導學提示語、插圖、泡泡提示語等)設計教學目標,選好切入口,給學生指明自主學習課文的途徑,將能更好地發(fā)揮訓練閱讀、遷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
(3)重點突破法。如人教版五上有《慈母情深》、《學會看病》兩文,《慈母情深》是讓學生學會感恩母親無私的愛,同時告訴貧困家庭的孩子,讀書是改變命運的重要方式。這篇文章文學性較強,如果采用一般記敘文的教學方法,分析時間、人物、地點、事件,會割裂文章的整體氣韻。因此,教師可讓學生勾畫出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語句,體會課文是怎樣表現(xiàn)母親的辛勞、深情和對“我”的支持的;體會短句成段快節(jié)奏的寫作形式?!秾W會看病》是另一種母愛的表現(xiàn)方式(母親鼓勵“我”獨立),側重揣摩描寫母親矛盾的心理變化,讓學生帶著“母親到底是不是冷漠、狠心”這個問題去感受母親的矛盾、擔心、焦急。而后對比兩篇文章:同是寫母親、寫母愛,表達方式有什么不同?
3、“略”中求“精”,選準訓練著力點。教學內容宜少而精,教師應選準訓練的者力點(結構、語言、情感、方法),精講品讀。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如王春燕老師執(zhí)教《猴王出世》時從“形式”入手,引導學生將著力點放在研究語言形式、感悟經(jīng)典名著的語言魅力上,取得了成功。
4、研讀交流,多元解讀。閱讀的過程就是鑒賞評價的過程,“從閱讀中的心智活動來看,吸收和傾吐是相互聯(lián)系、交互作用的”。教師可設計討論、爭辯、交流等對話形式讓學生暢所
欲言,喚起他們閱讀的心理體驗,同時要善于捕捉真切的個性體驗,對學生獨特的理解、感受和體驗加以鼓勵性的評價。
四、適度拓展 積累運用
一是拓展閱讀。大量閱讀有助于閱讀能力、閱讀水平的快速提升。崔巒老師在全國第七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總結時也指出:“應當在讀好課文的前提下,讓學生盡可能地多接觸一點與課文相關的資料。”如《世界地圖引出的發(fā)現(xiàn)》(人教版四上)涉及許多深奧的地理知識,課前教師可布置學生觀察世界地圖,了解七大洲、四大洋。查找大陸漂移說的相關資料;在課中,教師可補充魏格納去實地考察的一些情況、醫(yī)生的勸阻及他為地質事業(yè)獻身的資料;課后讓學生閱讀魏格納或其他科學家關于科學研究的故事并交流。此外,選讀課文也可以按內容分別插入相關專題單元,讓學生在學完略讀課文后拓展閱讀。
大量的課外閱讀,能幫助學生構筑厚實的語文基礎、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提升文化品位。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接觸名著,領略經(jīng)典的魅力,享受“名著之旅”:人教版四上《昆蟲記》、《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五下《水滸傳》、《西游記》;六下《魯濱孫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可采用定時、隨機指導兩種方式,關注學生的閱讀習慣與閱讀效率,落實“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課標要求。
二是拓展實踐。略讀課文教學還應該考慮給學生自我拓展的空間,留下舉一反三的天地。如教學《學會看病》,教師可以這樣設計:讓學生閱讀畢淑敏的《孩子,我為什么打你》;讓學生到醫(yī)院去一趟,搞清楚看病的程序,再讓學生以兒子的口吻描述到醫(yī)院后的經(jīng)過,也學著文章描寫人物心理活動變化;描寫一件發(fā)生在醫(yī)院的事情,注意敘述和心理活動描述,促進讀與寫的有效遷移。教師還可考慮為學生搭設實踐的平臺,讓其展示才能、張揚個性。如教學《索溪峪的“野”》,可讓學生介紹索溪峪,評選“優(yōu)秀小導游”;讀《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后欣賞(或學唱)帶藏族民歌風味的《天路》;教學《小木偶的故事》后,讓學生改為劇本,小組合作表演;學完《大瀑布的葬禮》,讓學生參照資料將課文改寫成演說稿,進行演講;模仿《蒙娜麗莎之約》、《一幅名揚中外的畫》介紹一幅名畫……教師要盡可能使略讀課文教學有聲有色,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提升語文能力。
三是積累語言??v觀人教版教材,許多略讀課文出自名家之手:《母雞》(老舍)、《祖父的園子》(蕭紅)、《我的“長生果”》(葉文玲)、《桂花雨》(綺君)、《松鼠》(布封)、《珍珠鳥》(馮驥才)、《慈母情深》(梁曉聲)、《學會看病》(畢淑敏)……教師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積累經(jīng)典規(guī)范的優(yōu)美語言、精彩句段。做好讀書筆記,便于自己習作時“厚積薄發(fā)”。如,《珍珠鳥》的開頭“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北脑?jīng)評點:“這個‘真好!’開頭起得很帶勁,這勁中有著無限的喜悅?!边@是絕佳的語言訓練點,教師可引導學生感悟理解后,也嘗試在習作中將表達情感的簡短詞語放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
四是積累方法。注重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不僅授學生以漁,更應“授學生以漁場”(肖川)。課堂教學設計要有側重于閱讀知識和方法技巧的指導環(huán)節(jié),一課一得,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方法又在閱讀實踐中運用。如《秦兵馬俑》可以“保存世界遺產(chǎn)基本資料”為名,引領學生自主搜索有效信息,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滲透整理信息的方法,再通過制作“秦兵馬俑基本資料卡”,讓學生運用跳讀、掃讀、選讀等略讀方法讀懂全文(計時訓練),讓學生明白,對于有效的信息,可以用資料卡的形式及時保存,初步懂得資料卡的內容及制作方法,也培養(yǎng)學生及時積累資料的習慣。
五、及時評價 激勵鞏固
課標指出“評價略讀,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閱讀材料的大意”。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內容、過程及效果進行口頭(或書面)評價,激勵、鞏固閱讀興趣。香港教師非常重視設計課堂閱讀練習和及時評價反饋,他們的相關閱讀練習有填空、選擇、簡答三種類型的題目。填空題,往往要求學生在新的語境中運用文中的詞語;選擇題,大多選擇課文中的一個語段檢查學生的理解、概括、分析能力;簡答題,要求學生對某一個現(xiàn)象作出判斷和闡釋。另外,教師也應對教與學目標有效達成情況進行自我評價,反思采取何種補救措施來繼續(xù)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一、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努力拓展語文教學課堂資源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在內容編排與篇目選擇中非常注重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如《奶奶的白發(fā)》將生活中的脈脈親情帶到了語文課堂上,也帶進了學生的心里;《我叫足球》把學生們日常的體育運動生動地融入到語文教材當中;《長城和運河》《美麗的南沙群島》將美麗景色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一切都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有力地提升了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但是,很多教師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卻沒有能夠很好地將生活與學習結合起來,枉費了教材編者的一片苦心,也影響了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與效果。筆者主張,我們應結合當前使用的蘇教版教材,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努力拓展語文教學資源。
譬如,筆者在教學《珍珠鳥》一課的時候,并沒有按照整體感知、自主探究、佳句賞析的(下轉第70頁)(上接第68頁)課堂步驟,從字詞句段篇的教學視角組織活動。我建議學生們親自去捕一只鳥,或者去市場上購買一只,觀察、喂養(yǎng)了一段時間以后,再開始學習這篇文章。課始,筆者就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這一課的學習早已迫不及待,老師剛剛導入新課,他們便紛紛舉手,說自己與小鳥相處這一段時間的感受。有的剛說完:“沒幾天,我好不容易捕捉的小鳥就飛走了!嗚……”說著說著孩子竟然哭了起來。不過很快就又有學生說:“真的就像文章作者所說的啊,一開始它總是試圖飛出戶外,但時間一長,竟然開始一點點靠近我了,并能夠無所顧忌地到我的水杯里喝水,還能夠擾亂我寫作業(yè),像文中寫的一樣,啄我的筆尖。真好!”這名學生一臉欣喜與驕傲。還有一名學生說:“我深深地理解了作者的感悟,真的是‘信賴,往往能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我想說‘真誠,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多些信任,多些美好?!笨纯?,孩子們說得多好,盡管筆者沒有從重點字詞的分析入手,但學生已然對文章主題、結構層次、思想情感有了一個準確、深刻的把握,收到了較好的課堂效果。
二、從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出發(fā),營造良好的深入閱讀課堂氛圍
新課程背景下,人們幾乎已經(jīng)完全摒棄了語文課堂中教師逐層逐段、逐字逐詞的講授方法,取而代之以整體感知、佳句賞析、小組合作等新的課堂模式。鑒于此,筆者主張,在具體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應當尊重學生對教材的個性化解讀,更應結合深入閱讀教學模式,將語文課堂改革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譬如,筆者在講授《狐貍和烏鴉》這篇課文的時候,很多學生都對狐貍花言巧語欺騙烏鴉的行為感到憤慨,給予了否定、批判。這時,一名學生站起來講道:“狐貍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堅持不懈,并積極動腦筋,想辦法,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我覺得狐貍的智慧與拼搏值得肯定?!闭f完,筆者和其他學生一起給予這名學生熱烈的掌聲,尊重他的個性化看法。但同時,筆者并沒有簡單地以肯定作結,而是循循善誘,引導那名學生明白了自己的理想固然重要,但我們不能為了達成自己的理想而損害他人的利益,更不能坑蒙拐騙,不擇手段。這堂課,可以說很好地將個性閱讀與深入閱讀有效結合起來,升華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與人文精神,收到了良好的課堂效果。
三、有效運用多媒體技術,讓語文課堂流光溢彩、恰到好處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對我們小學語文課堂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從多媒體技術面世時的一哄而上,到現(xiàn)在能夠逐漸理性地對待,這無疑是我們語文教師的一大進步。筆者以為,多媒體技術為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探索發(fā)現(xiàn)提供了便利,但我們不能過多地將一些機械、固定、死板的程式化內容通過多媒體進行展示,我們更要關注學生本身,關注學習過程中的課堂生成,讓語文課堂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流光溢彩、恰到好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效率;興趣學習
新課程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已是熱點的話題。小學生對于知識的求知充滿了渴望,對于新奇的事物充滿了好奇。而學生對知識的求知若渴,課堂四十分鐘的教學效率就要發(fā)揮到最大,但僅課堂教學是不能滿足于學生,也要發(fā)展課外學習,課堂也是學生解惑、求知的重要場地。語文課堂的活躍,讓我們反思,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語文課堂的教學率是否發(fā)揮到最大呢?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否提高呢?對其進行以下分析。
一、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偏低的原因
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偏低的原因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的教授的方法。在現(xiàn)在課堂中,雖然課堂中學生的積極性有所提高,但大多數(shù)的講課方法還是比較單一、傳統(tǒng)的,以教師教授為主,讓學生的學習有些被動。這樣課堂的效率就不能完全的發(fā)揮最高,學生學習的質量也就降低。
(2)學生在學習中思維禁錮。新課程下的語文課堂中倡導學生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為輔。但語文課堂中,教師預先設計問題,讓學生回答,并對答案固定,讓學生死記硬背,扼殺了學生心中的問題及答案,由此使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大大降低,學習的效率也就隨之降低。
(3)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忽略。目前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對語文知識學習的重視,忽略了學生在學習中的興趣培養(yǎng)。沒有興趣的學習,猶如枯竭的泉眼,老師教授時也是比較費勁的,這樣語文就比較呆板,讓學生對之失去興趣,課堂的教學率也就降低。
二、創(chuàng)建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學習興趣
1.創(chuàng)建和諧的教學氛圍,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了老師,也是提升小學生學習語文最好的方法,激勵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語文教學中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而學習氛圍在學生學習時,有著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影響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態(tài)度和熱情。所以教師要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心理下,展開豐富的想象能力和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如在學習《童年的發(fā)現(xiàn)》這一課,我走進教師時,拿了一組動畫影片,同學看見我拿到影片,好奇的問我:“老師,你哪影片干什么呢?”“這個影片和要學習的知識有關嗎?”等一些問題,我只是神秘的一笑,等會上課你們就知道了。在課堂上同學們看過動畫后,我提問到“同學們是不是會做和動畫上一樣會飛的夢境呢,知道為什么會做這樣的夢嗎”,學生驚奇的看著我,開始討論自己曾做過哪些夢。這樣課堂上的氣氛一下子就變的輕松,愉悅。我在學生的討論中讓學生打開課本,看看書中主人公是怎么來解讀自己的夢。一節(jié)課就這樣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渡過,這樣的語文課堂讓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充滿了興趣,學生在學習語文時也就樂此不疲,對語文世界也充滿了好奇。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從被動化為主動,使課堂的教學效果發(fā)揮到最大化。
2.鼓勵學生,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是學生主動學習的表現(xiàn)。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和引導,是很多教師非常重視的問題。教學過程中,要以“趣”引導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來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在語文授課中,還要培養(yǎng)師生之間的交流和默契,使學生對老師教授的科目有期待的心情。語文教學中也要對學生多鼓勵,多表揚,因為小學時期的學生正處于認知新事物,其表現(xiàn)在好奇、好動、思維發(fā)展,對與教師給予的表揚和鼓勵是很期待的,所以在語文課堂中,要通過不斷的鼓勵,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對語文課的學習熱情。如在《珍珠鳥》先給學生放映一些鳥的圖片進行觀看,告訴學生要認真的觀察放映的映像,首先讓學生寫下看到鳥兒的特征,并讓幾個平時不愛學習語文的學生,對所看到的鳥兒進行描述下,對學生的描述進行評價,表揚學生觀察的仔細。在接下來的講課中,并讓學生積極的提問,并進行解答,讓學生表演“探”這一詞,對于發(fā)言的學生,給與鼓勵讓學生以后繼續(xù)努力;沒有回答問題的學生,鼓勵他們在以后爭取課堂發(fā)言。這樣學生對所表揚自己的老師就會產(chǎn)生好感,并在課堂上積極主動的答題。這樣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使學生真正的融入到課堂中,使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
三、通過開展語文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小學語文在學習階段中是最基礎的科目,讓學生在學習其他的科目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語文具有較強的人文性和使用性,所以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可以充分的發(fā)揮語言組織與表達的能力。所以在學生學習語文時,不僅要通過課堂教授知識,還要學生通過課外活動,親身感受身邊的語文環(huán)境,去體驗和應用,真正感受知識的存在。在知識的發(fā)展過程中,讓學生善于觀察,體驗獲取新知的愉悅。如在講到《落花生》這節(jié)課前,讓學生提前收集一些花生的播種、生成、結果、收獲等關于花生的資料,強調學生要認真收集資料,并觀察資料中存在的問題,匯總資料。在課堂中,講到落花生一詞時,讓學生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進行理解,教師要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并讓學生提出在課外收集資料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一一解答,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學習不全是老師教授,也可以自己主動學習。這樣的調查將語文課堂與課外學習緊密的融合在一起,并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外活動中,讓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特長,選擇合適自己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加自己語文的功底,融會貫通所學的語文知識。
課外活動的方法,不僅培養(yǎng)的學生實踐能力,同時對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yǎng)也有所幫助。在實踐中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對于不能的解決的問題,就會尋求答案。這時教師要提醒學生,如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看下課本或詢問老師。這樣小小的提醒,會讓學生在疑惑時閱讀課本。這樣使學生初步養(yǎng)成了預讀的習慣,其后進行加強自主學習的習慣。課外活動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接受的程度,在重點、難點和易錯處列出閱讀提綱,設置不同的思考題,讓學生根據(jù)自身條件進行探索問題,讓學生在問題中閱讀語文書籍,循環(huán)漸進,學生就形成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國教育事業(yè)在不斷的發(fā)展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在掌握基本的教學方法后,不斷的完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進,不僅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還挖掘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使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提高。
一、關注形式的規(guī)范性
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修改,實際上突破了將文本視為權威的心理,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
1.改正標點
如《松鼠金龜子》。
師:大家看看大屏幕上的這兩段文字,都有標點符號用得不恰當?shù)牡胤剑堉赋鰜砀恼?/p>
評析:某些文本受當時語言習慣等影響,存有一些錯誤或不合理處。學生進行文本改正,既鞏固標點等知識,又梳理文意;而這種課堂實踐,會啟發(fā)學生理性認識文本、質疑文本。
2.修格
如《浪之歌》。
生一:“這就是我的生活;這就是我終身的工作”中的“工作”一詞很口語化,和全文的風格不協(xié)調。
生二:我也有同感,“工作”的意思表述是清楚的,但這個詞很一般,力量不夠。
師:有道理,這是語體風格不統(tǒng)一的問題,可能是翻譯造成的。大家改一改。
評析:教師勇敢面對學生的質疑,讓其利用已有的語文知識和經(jīng)驗,來修整文本風格。在此過程中,教師就已暗示學生不可忽視文本的不合理處,要敢于大膽質疑。
3.改變文體
如《談生命》。
師:把一些標點符號變一變,然后用詩歌的形式把句子重新組合了。
評析:改變文體是讓學生從新角度認識、理解文本;它是一種趣味性的課堂活動,能激活學生的課堂學習思維。對文本“指指點點”時,教師不僅在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還在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
二、 探究形式的意味指向
在文本教學中,教師除了關注文本內容,還可以關注文本形式,并從探究其意味指向出發(fā),啟發(fā)學生質疑。
1.“刪”詞、段
如《散步》。
師:這些句子具有相同的特點,句中有的詞語可以刪掉?請你研究一下。
生:所有的“我的”都可以刪掉。
(投影展示刪掉之后的句子;指導朗讀刪掉“我的”后的句子)
師:真的可以刪掉嗎?
評析:教師以《散步》初版作為刪改的“底稿”,是有意保留文本瑕疵,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教師假“刪”句子,是在深入挖掘文本的價值,啟發(fā)學生大膽質疑。
2.“增”句
如《松鼠》,為了讓文章顯得更加眉清目秀,讓學生在2、3、4、5段的末尾各創(chuàng)造一個句子,要求:①這個句子要對全段進行概括性說明;②分別用上“漂亮”“馴良”“乖巧”三個詞語;③要和前文自然銜接”(投影)
評析:教師引導學生在“增”句的課堂實踐中,揣摩文意,訓練寫作。教師采用“增”“刪”等教學手段,必然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一直以來的“教教材”,即教師也在質疑。
三、 反思主題、觀點和素材特點
1.多元解讀主題
鼓勵學生個性解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
如《珍珠鳥》。
師:作者說是信賴創(chuàng)造了美好的境界,真的只有信賴嗎?下面我們就通過這些“不”去深入思考作者創(chuàng)造美好境界的奧妙到底在哪里?
生:從這三個“不”,我看出來作者對鳥兒首先是尊重……不去刻意地管理它就是一種真正的尊重。
生:這個故事我覺得老掉牙,不外乎就是一個征服的故事――人征服動物……
評析:通過質疑,學生不單能收獲某篇文本的具體認識,還能樹立多元解讀的思想。
2.與觀點“爭鳴”
“爭鳴”是指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觀點進行質疑?!盃庿Q”時,教師有意“邊緣化”,讓學生從文本中尋找依據(jù)佐證自己的觀點,就能鍛煉其分析、思考能力。如《敬畏自然》。
師:那么,現(xiàn)在我們要反思作者的觀點,看看是否能夠和作者“爭鳴”呢?……請看:周國平《我們都是幸存者》(節(jié)選)、何祚麻《駁“人要敬畏大自然”》。(投影:嚴春友:敬畏自然;周國平:順應自然;何祚麻:征服自然。)同學們,請問,你們更贊成誰的觀點?
評析:“爭鳴”先要“共鳴”,即讓學生把握住文本觀點。教師以資料助推等方式整合相異觀點,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發(fā)言,是在帶領其朝著質疑的方向前進。
3.研讀素材特點
教師撥正學生的思考角度,研讀素材特點,也能培養(yǎng)質疑精神。 如《背影》。
師:從這段文字中,你讀出了什么?
生:我讀出了父親的愛。
師:請你聚焦這段文字,這段描寫,是什么樣的愛。
生:偉大的愛。
師:“偉大”太抽象也太籠統(tǒng)。
生:無私的愛。
師:比“偉大”好,但還是比較空。再加油!表達出此時、此地、此境的愛的特點。
生:表現(xiàn)的是無微不至的愛。
師:“無微不至”是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但此刻,描寫的是買橘的過程,父親孤身一人爬月臺啊,他對誰無微不至呢?
孩子,不著急。請你讀這段文字。勇敢點兒。這段文字,是寫父親對他人的關心、體貼嗎?
生:不是。只有他一個人。
師:所以,不能用無微不至。這樣的身材,這樣的穿著,這樣的動作,父親是怎樣去愛?。渴菬o微不至地去愛嗎?
生:是努力地去愛。
師:努力!真好!但是,情感色彩還不夠。非常努力,努力到最高程度叫什么?
生:竭盡全力。
評析:教師表面上是在“責難”學生,但實際卻是對學生的“應試”思維撥亂反正。拒絕學生泛泛而談,讓他們帶著質疑走出課堂,這就是語文應具有的人文色彩。
四、 反思文本插圖的合理性
插圖是基于審美、注釋等目的而被錄入教材的,同文本結合十分緊密。但某些插圖并不契合文本內容,這個矛盾就可以作為質疑點。
如《天凈沙?秋思》,讓學生自由地朗誦全詩,然后仔細觀察教材為它配的插圖,看一看是否最好地體現(xiàn)了《秋思》的意境。
u析:學生質疑插圖是否合適,實際還是在分析、理解原詞。以此矛盾組織教學,除了學生能收獲滿滿,還可解決詩歌教學缺乏趣味的困境。
一、學情分析:
本班絕大部分學生擁有一定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掌握一定的思維方法與思維品質,具有一定的審美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平時課堂教學中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寫出內容具體、中心明確的文章;課后熱愛閱讀,樂于交流,能積極參與到語文實踐活動中去。但也有個別孩子學習態(tài)度有待加強,沒有良好的閱讀與思考習慣,思維能力發(fā)展比較緩慢,常詞不達意,沒有良好的閱讀方法……需要教師、家長同學多關注、多鼓勵、多提醒,加強閱讀思維培養(yǎng),提升其語文學習能力,促進其語文素養(yǎng)提升。
二、教學目標:
1.學習習慣
(1)繼續(xù)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養(yǎng)成習慣,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2)繼續(xù)培養(yǎng)積極發(fā)言,專心傾聽的習慣。
(3)繼續(xù)培養(yǎng)勤于朗讀背誦,樂于課外閱讀的習慣。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萬字。
(4)培養(yǎng)認真寫鋼筆字、毛筆字的習慣,培養(yǎng)勤查字典,主動識字的習慣。
(5)繼續(xù)培養(yǎng)自主預習復習,認真完成作業(yè)的習慣。
2.識字寫字
(1)準確認讀200個生字及詞語
(2)能按筆順正確書寫、默寫生字200個,能按字的結構把字寫端正,寫勻稱。
3.漢語拼音
(1)繼續(xù)鞏固漢語拼音,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學習普通話
(2)能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4.口語交際
(1)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別人說的一段話和一件簡單的事,能轉述基本的內容,能講述課文所寫的故事。
(2)發(fā)言時要控制時間,討論小姐要總結異同之處。
(3)講清楚故事細節(jié),講故事時可以配上相應的動作和表情。
(4)選擇恰當?shù)牟牧现С肿约旱挠^點。尊重別人的觀點,對別人的發(fā)言給予積極回應。
(5)分條講述,把推薦一本書的理由講清楚,聽人說話能抓住重點。
5.閱讀
(1)繼續(xù)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能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故事,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2)繼續(xù)學習默讀課文,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閱讀有一定的速度,閱讀時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
(3)能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和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初步了解課文,學習借助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
(5)結合查找的資料,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情感。
(6)注意體會作者描寫的場景、細節(jié)中蘊含的感情。
(7)閱讀簡單的說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
(8)初步體會課文中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的好處。
(9)積累優(yōu)美詞句,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
6.習作
(1)留心周圍的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把自己看到、聽到、想到、做過的寫明白。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結合具體事例寫出人物的特點。
(4)能提取主要信息,縮寫故事。
(5)學習列提綱,分段敘述,突出重點。
(6)搜集資料,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把某一種事物介紹清楚。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三、教學措施:
1 .努力鉆研教材,分清教讀課和自讀課,依據(jù)課文內容、文體和單元要求的教學目標來設計不同的教案程序,突出每一課的特點和重點。
2. 鼓勵學生大量閱讀。重視閱讀方法與閱讀速度的培養(yǎng)。
3.采用“1+X”方法,引導學生大量閱讀,提升語文素養(yǎng)。
4.開展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5.加強家校聯(lián)系。家校攜手,加強溝通與交流,鼓勵家長督促孩子積極參加活動,用心體驗生活,積累素材。
6.教師加強自身學習,主動向身邊老教師和名師大家學習,邊實踐邊反思,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教學進度:
單
元
內容
課時
重點目標
時間
安排
閱讀推薦
第
一
單
元萬物有靈
1.白鷺
2
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
寫出自己對一種事物的感受。
發(fā)言時要控制時間,討論小姐要總結異同之處。
9.1
-
9.12
米切爾 .恩德《毛毛》
2.落花生
2
3.桂花雨
2
4.珍珠鳥
1
口語交際:制定班級公約
1
習作:我的心愛之物
3
語文園地一
3
第
二
單
元策略單元
5.搭石
2
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能結合具體事例寫出人物的特點。
9.16
-
9.27
黑柳徹子《窗邊的小豆豆》
6.將相和
2
7.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
2
8.冀中的地道戰(zhàn)
1
習作:“漫畫”老師
3
語文園地二
3
課外閱讀交流
1
第
三
單
元民間故事
9.獵人海力布
2
了解課文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故事。
提取主要信息,編寫故事。
講清楚故事細節(jié),講故事時可以配上相應的動作和表情。
9.30
-
10.16
《中國民間故事》《一千零一夜》《非洲民間故事》
10.牛郎織女(一)
2
11.牛郎織女(二)
1
口語交際:講民間故事
1
習作:縮寫故事
3
語文園地三
2
第
四
單
元深愛祖國
12.古詩三首
3
結合查找的資料,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情感。
學習列提綱,分段敘述。
10.17
-
10.31
《中國勵志故事集》
13.少年中國說
2
14.圓明園的毀滅
2
15.無名島
1
習作: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
3
語文園地四
2
《十萬個為什么》
課外閱讀交流課
1
第五
單
元習作單元
16.太陽
2
閱讀簡單的說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
搜集資料,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把某一種事物介紹清楚。
11.1
-
11.15
17.松鼠
2
習作例文
2
習作:介紹一種事物
3
第
六
單
元
舐犢之情
18.慈母情深
2
注意體會作者描寫的場景、細節(jié)中蘊含的感情。
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選擇恰當?shù)牟牧现С肿约旱挠^點。尊重別人的觀點,對別人的發(fā)言給予積極回應。
11.18
-
11.29
佐野洋子《活了一百萬次的貓》
19.父愛之舟
2
20.“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1
口語交際:父母之愛
1
習作:我想對您說
3
語文園地六
2
第
七
單
元
四季之美
21.古詩詞三首
2
初步體會課文中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的好處。
學習描寫景物的變化。
12.2
-
12.17
巴勒斯《飛禽記》
22.四季之美
2
23.鳥的天堂
2
24.月跡
1
習作: 即景
3
語文園地七
2
課外閱讀交流課
1
第
八
單
讀書明智
25.古人談讀書
2
閱讀時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
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達,突出重點。
分條講述,把推薦一本書的理由講清楚,聽人說話能抓住重點。
12.18
-
1.4
馬克吐溫《王子與貧兒》
26.憶讀書
2
27.我的“長生果”
1
口語交際:我最喜歡的人物形象
1
習作:推薦一本書
3
語文園地八
2
復習測試
實施生命教育既是教育的重大使命,也是教育的應然要求。人文性最強的語文學科應承擔起這一重大責任。在語文教學中應借助語文學科自身的優(yōu)勢,逐步引導學生認識生命之可貴、尊重生命之存在、欣賞生命之美好、提升生命之意義,進而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
[關鍵詞]
生命教育;語文教學;關注
最近幾年來,有關生命教育的話題雖被廣泛關注,但現(xiàn)實生活中青少年自殺和傷害他人的事件卻還是層出不窮:有的因考試失利自殺,有的因與別人爭吵輕生,有的因與別人發(fā)生矛盾而給他人造成人身傷害甚至致他人身亡,甚至還有人因生活瑣事將屠刀對準至親至愛的親生父母……一幕幕慘劇讓人觸目驚心,這些肇事者不乏尚年幼的小學生、也有擁有高學歷的“天之驕子”。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這些年輕的生命如此脆弱?究竟什么原因使他們視他人的生命如草芥?這一切不能不引起我們深深的思考:我們大多數(shù)人平時只關注孩子們的成績,究竟有多少人真正關注過孩子們的生命成長歷程?我們的課堂教學又究竟向孩子們灌輸過多少生命意識?
反思之余,我們更應深深地認識到,教育首先要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然后才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生命教育既是教育的重大使命,也是教育的應然追求。學校除了開設生命教育專題課堂外,作為人文性最強的語文學科更應擔負起這一重大使命。因為和其他學科相比,語文學科在進行生命教育方面具有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在語文課本中,有大量的文章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極好的素材。
此外,語文學習的范圍極其廣泛,語文學習的方式也靈活多樣。我們除了可以在課堂中向學生滲透生命意識外,還可以借助課外閱讀以及各種綜合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要責無旁貸地擔負起生命教育的使命,利用現(xiàn)有的語文教材,借助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通過多種手段逐步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愛護生命、享受生命,進而提升生命質量,獲得生命價值。
一、認識生命之可貴
臺灣作家張曉風的散文《敬畏生命》借助柳樹飄飛樹種這樣一件再自然、普通不過的事悟出:生命是一場豪華的、奢侈的、不計成本的投資,是來之不易的。行文中,作者以平等或者近乎崇敬的情感贊美那些看似弱小的自然界的生命,在感嘆和贊頌之余,她又聯(lián)想到人類自身,“我?guī)缀跏堑谝淮斡鲆娚D―雖然是植物的”。作者巧妙地借自然界的生物婉轉地表達了她的思緒,其心靈的波動所產(chǎn)生的強大的感染力引領著我們一同進入她的情感和思維空間,共同品味、思悟生命的偉大和內涵。閱讀課中可以引導學生仔細閱讀、體味,并就生命話題展開討論,讓孩子們在思維的碰撞中領會到生命的可貴與神圣。生命是神圣的,同時生命也是脆弱的。七年級下冊中的《荒島余生》節(jié)選自世界名著《魯濱孫漂流記》,節(jié)選部分寫出了魯濱孫被陷荒島之初的那種絕望而又極力尋求希望的矛盾心理。魯濱孫流落荒島,心中極度絕望,他甚至質問上天“為什么這樣作踐他所造出的生靈,害得他這樣不幸,這樣孤立無援,這樣沮喪無聊”?;倚膯蕷狻⑼纯嘟^望一度緊緊纏繞著他,但他最終用理智戰(zhàn)勝了軟弱?!安诲e,你現(xiàn)在處境很孤寂,一點兒也不假,可是請你想想,還有你一起的那些人哪,他們都往哪兒去了?你們一同上船的,不是11個人嗎?那10個人往哪兒去了?為什麼他們都沒有保住生命,只剩下你?是這里好呢?還是海里好?”有生命就有希望,魯濱孫就是靠著這種堅定的信念,歷經(jīng)艱辛的28年荒島生活后回到了家鄉(xiāng)。流落荒島28年的魯賓孫都能堅守生命,創(chuàng)造奇跡,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生命,不能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自己的美好未來呢?在課堂討論中,在老師的精彩解讀中,學生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
生命本身是可貴的,珍愛生命更是難能可貴的。此外,也要引導學生認識到每個人的生命不僅僅屬于自己,它也屬于父母、親戚、朋友,也屬于每一個愛它的人。一個人生命的失去,將會使眾多的親人陷入噩夢,使朋友陷入痛苦。因而,珍惜生命,平安、健康、快樂地活著,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
二、尊重生命之存在
我們生活的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是由形形的生命組成的。在生活中,我們不光要尊重自己的生命,更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尊重一切的生命,這個世界將因尊重而更加美好,我們也將無時無處不感受著生命的高貴與美好。九年級下冊有《孔乙己》一課,文中的孔乙己――一個在現(xiàn)實社會中找不到位置的讀書人,一個在人們的冷漠與嘲弄中無聲無息地消失的“苦”人、弱者。魯迅先生將自己對社會、對人性的思索融諸筆端,讀來令人心酸,也更令人深思。學習本文時可安排學生進行討論:假如孔乙己不是生活在那樣一個冷酷無情、弱者備受踐踏的社會,而是生活在一個和諧的、充滿尊重與關懷的環(huán)境中,他又會有怎樣的結局呢?通過分析、討論,學生會受到強烈的情感和道德的震撼。他們會反思自己以前對待他人的態(tài)度和行為,從而形成尊重生命的意識,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另外,尊重生命,不光體現(xiàn)于尊重人類的生命,也包括尊重一切的生命。一條鱔魚在油鍋中被煎時卻始終弓起中間的身子是為了保護腹中的魚卵;一只母狼望著在獵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嗚咽嚎叫……。其實,不僅僅人類才擁有生命神圣的光輝,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值得我們敬畏。在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有四篇課文都是寫動物的佳作:因主人的尊重和主人和諧相處的《珍珠鳥》,為種族延續(xù)而舍身跳崖的《斑羚飛渡》,身陷牢籠的《華南虎》,在廣漠的草原上奔騰恣肆的《馬》。這幾篇文章都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極好的素材,無一不震撼學生的心靈,呼喚學生熱愛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存意識。只有尊重生命,才能享受生命所帶來的美好的一切。
三、欣賞生命之美好
九年級下冊冰心的《談生命》寫道“宇宙是一個大生命,我們是大生命中之一息。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們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葉的活動生長合成了整個宇宙的進化運行。要記住: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與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流經(jīng)不同的兩岸,樹木要經(jīng)過常變的四時。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鞓饭倘慌d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
是啊,每一個生命的存在都是世間一道亮麗的風景,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不斷追求夢想的生命歷程中,既有斜陽芳草、晚霞新月,又有激電迅雷、疾風暴雨。在燦爛的美景中,我們快樂幸福地生活著,盡情享受著生命之美好。但狂風暴雨也是我們人生美麗風景中不可抹去的一筆。只有禁得起暴風雨的洗禮,生命之花才能更絢爛。孫子臏腳而兵法傳世;蒲松齡落第卻奮發(fā)創(chuàng)作;曹雪芹家道中落而紅樓驚人;安徒生屢遭失業(yè)仍自強不息;奧斯特洛夫斯基病魔纏身仍堅韌不拔。這些都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在老師的精彩解讀中,學生心中就打下了“一帆風順的成功的人生固然美好,充滿挑戰(zhàn)的人生會更美麗”的烙印。
四、提升生命之意義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有這樣一段話對生命的意義做了最好的詮釋: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jīng)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解放而進行的斗爭!――人應當抓緊有限的時間去生活,去奮斗,為民族、社會、國家做出一定的貢獻,這就是生命的全部意義和內涵。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這是我們的時代精神。語文學習就應該張揚這種精神。
生命就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大義;生命就是壟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無私奉獻;生命就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曠達胸襟;生命就是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憂國憂民。魯迅為了拯救國民的靈魂情愿棄醫(yī)從文,聞一多面對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愿領美國救濟糧……在課堂學習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走進學生的心靈,使學生的心靈得到了凈化,認識也得到了升華。
此外,可以借助語文學習方式靈活多樣的特點,組織學生舉辦以“生命的意義”為主題的演講比賽、手抄報比賽、主題班會等活動,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入社會,通過調查、訪問英雄人物等形式,在鍛煉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學生對生命的意義的認識。
認識生命、珍愛生命。相信我們的孩子只要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懂得了關愛自己、關愛他人和周圍的一切,生命之花將會更絢爛,這個世界也將會更精彩!
[參 考 文 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