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大學生資助工作德育教育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資助工作德育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大學生資助工作德育教育論文

一、高校大學生資助德育工作中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個人認識不清

國家獎、助形式的資助,主要是針對有生源地民政部門出具的《貧困證明》的大學生。新生入學后,學生需持有民政部門蓋章的貧困證明并填寫家庭經(jīng)濟困難申請表,獲得貧困認定等級,方可參加與國家資助政策相關的獎助學金申請、評選。事實上,存在著部分非貧困學生,他們通過老鄉(xiāng)、同學等社會關系,獲知國家無償資助的力度,為了騙取資助,使用隱瞞、謊報家庭情況等方式取得學校貧困認定。更有甚者,部分學生在面對貧困資助過程中,認為資助是國家的幫扶不拿白不拿,“比慘、比窮”成為一些學生的常態(tài),理所當然地認為“我貧窮我就必須要獎助學金”。相反,落選的同學往往會產(chǎn)生失落、厭學情緒,甚至會誘發(fā)師生、同學間的矛盾。導致個人不誠信的另一個原因是:部分同學單純對國家勵志獎學金榮譽的渴望。國家勵志獎學金除了給予較高金額(每年5000元)獎勵外,還有國家級榮譽證書獎勵,但這些只針對有貧困認定的同學。高校中,不乏一些學習成績好但家庭經(jīng)濟并不貧困的學生,雖然他們對物質(zhì)獎勵并不看重,但非常重視類似國家級的榮譽獎勵。于是,通過弄虛作假的方式隱瞞自身家庭經(jīng)濟情況,爭取國家勵志獎學金。

(二)學校缺乏專業(yè)的資助管理隊伍,德育教育有待提高

按照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強化高等學校學生資助工作機構建設的通知規(guī)定:各高校要加強學生資助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按1∶2500的比例,先行落實,并配備相應的專職工作人員。各高校陸續(xù)成立學校資助管理中心,但人員配備遠遠不足,落實到各學院無專職老師負責,資助工作往往由學院臨時指派輔導員兼任,輔導員工作繁忙時,則層層下派到學生干部進行日常管理。以開學為例:每年9月份是新生開學季,也是學校每年最忙碌的時期之一。開學涉及:學籍注冊、貧困認定、安全教育、軍訓等等一系列的雜事。學院助學金名單每年9月底之前要提交學校審核,公示后,10月底提交國家資助中心。新生助學金評選要先經(jīng)過貧困認定,公示3—5天后才可以參加助學金評選,助學金評選結果經(jīng)過3—5天的公示期,方可將最終結果報學校資助中心。在最忙碌的新生開學季,沒有專人配備資助老師的情況下,貧困認定結果及助學金人選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紕漏,一些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沒有被關注到。另一方面,學校在落實資助政策時,傾向物質(zhì)層面的幫扶:“有學上、有飯吃、有衣穿”;更多地注重國家資助資金的落實和發(fā)放,精神層面上的關注、教育較少,導致學生缺乏感恩、誠信、回報社會的意識。

(三)社會缺乏規(guī)范機制

高校在落實貧困大學生資助之前會根據(jù)學生的《家庭經(jīng)濟情況調(diào)查表》和《貧困證明》進行貧困生的等級認定。鄉(xiāng)鎮(zhèn)級以上民政局或街道民政部門開具的《貧困證明》是高校在貧困生認定及等級認定的重要依據(jù),但在現(xiàn)有體制下民政部門開具的《貧困證明》可信度較低。通過筆者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很多家庭情況較好的學生,也能在民政部門開具《貧困證明》,究其主要原因是:大學生資助資金主要是國家、地方、高校聯(lián)合資助,本地民政部門認定蓋章,無作為對其本部門沒有任何利益的影響,認定錯誤也沒有明確的懲罰措施,隨意性較大。國家權力機關的隨意性、無作為,不僅損害了自身的權威性、公正性,給高校認定工作帶來了困難,而且給身心逐漸走向成熟的大學生帶來了負面不誠信的錯誤引導。

二、強化大學生資助工作中的德育教育

(一)強化學生資助師資隊伍建設

各高校在相繼成立大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的基礎上,應嚴格按照教育部要求,加強對學生資助工作人員的配備和培訓力度。除了學校層面有專門的資助工作人員外,更應強化對學院的資助工作人員的配備。同時應把握好資助的源頭:貧困認定工作。新生開學時,配備專人老師,對新生的貧困等級進行認定,經(jīng)過同學互評、年級初評、老師核實、學院審核的方式層層把關,建立明確的“退出進入”機制———對家庭情況好轉的學生采用幫扶的“退出”機制、對因家庭變故等原因致貧的采取“進入”機制、對弄虛作假的學生給予懲罰機制,讓誠信、正直等正能量的形象在老師身上得到展現(xiàn)和弘揚,在無形中強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二)建立健全貧困等級認定及獎助學金評選機制

各高校針對貧困大學生建立標準化的貧困等級認定及獎助學金評選機制,對學生的家庭情況、各項考察指標進行量化,并下發(fā)至學院,各年級針對各專業(yè)學生的生源地、民族、家庭狀況等建立健全符合實際情況的認定、評選機制和辦法,切實執(zhí)行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讓每一筆資助都發(fā)放給真正需要的學生。

(三)開展形式豐富多樣的德育教育活動

大學教師的主要職責之一是教書育人。資助工作除了幫扶、解決貧困大學生的物質(zhì)困難外,更應注重在資助幫扶中的德育教育。學校資助管理中心每年應開展貧困大學生“自立、自強”人物的評選,樹立典型人物;開展征文比賽、圖片展等形式的“感恩、誠信”教育,樹立學生們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回報社會的良好道德情操;通過學院層面讓每個年級積極開展“誠信“”感恩“”自強“”勵志”等形式的宣講活動,真正把德育教育貫穿到資助工作的全過程。

(四)建立大學生資助誠信檔案

在資助育人的基礎上,強化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建立大學生資助誠信檔案,并直接納入大學期間獎助學金考評標準。對于那些為了騙取資助,使用隱瞞、謊報家庭情況等方式取得學校貧困認定,獲取資助金的同學,一經(jīng)核實,取消其參評資格,沒收資助款,并將其欺騙行為計入誠信檔案,并重點給予其品德、誠信、勵志教育。

(五)規(guī)范民政部門的貧困認定工作

民政部門開具的《貧困認定》作為國家對學生資助的重要依據(jù),國家應出臺相關法律法規(guī),明確要求民政部門在認定貧困大學生時,嚴格按照認定程序,采取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進行認定。對不經(jīng)核實就亂開具證明的地區(qū)部門,給予相應的法律、制度處罰,對相關責任人應追究其責任。真正把貧困認定工作從源頭上肅清,使國家公權力的公正性得到彰顯,把德育教育的隱形效益發(fā)揮出來,弘揚社會誠信之風。

作者:姜堯 陳銀 單位:中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