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數字化閱讀時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數字化閱讀時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數字化閱讀時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內容提要】在當前數字化閱讀時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有了新內涵,數字化閱讀公共服務已經作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些經濟發(fā)達省份已經開始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但從全國范圍內來看,依然存在較多問題。本文將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數字化閱讀時代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數字化閱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一、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的內涵

公共文化服務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以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為主要目的,面向全體公民提供的公共文化設施、產品和服務?!睆暮暧^層面講,公共文化服務考量的標準是普通老百姓對文化服務、活動的現實需求和可及性、參與性。從廣義上講,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涉及百姓的日常生活,公眾有參與條件并且能享有服務保障的文化服務和活動。公共文化服務需要與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和社會文化供給水平相適應。公共文化服務通過媒介來完成,因此,在數字化媒介時代,公共文化服務需要更新自身產品和服務形態(tài),以適應新媒介需求。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是指將社會公共文化產品或服務,以及公共文化設施向數字化、智能化、移動多媒體化轉化,從而彰顯數字化時代公共文化服務的媒介屬性。有學者認為,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應包含三層含義,即:以互聯網以及數字化信息采集、處理、存儲和傳輸、媒介物的數字化和社會生活方式的數字化。新時期,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具有如下內涵:首先是公共文化服務內容數字化。在數字媒體時代,要適應服務對象需求和欣賞習慣的變化。在當前網絡新媒體時代,文化消費多元化、新媒體化等特點,決定了政府部門必須開發(fā)出時新的數字化形式的產品和服務,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將原有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以數字化形態(tài)呈現,并且按照社交媒體時代新的傳播方式和特點,為公眾提供全新形態(tài)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其次是公共文化服務方式數字化。將現有的公共文化服務向電子化、網絡化遷移。我國在2012年以后加快了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數字化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地區(qū)以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服務單位集成平臺,以大數據信息資源整合為基礎,以互聯網共享服務為保障,通過電腦、手機等設備,為公眾提供數字化閱讀資源服務。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作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象征之一,歷來被世界各國所重視。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也在經歷全球化演變,當前的全球文化是多元文化,不同思想交流碰撞,存在交融和交鋒的局面。美國學者約瑟夫曾經說過,軟實力是一種通過吸引而非強制的手段來實現目的的特殊力量,是一種國家實力的象征。在當前信息化、數字化時代,公眾可以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和現代傳播手段,利用和整合數字化閱讀資源,來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相關部門應以互聯技術為契機,以智能化、全視域、跨終端的數字化閱讀服務,讓公共文化服務融入百姓生活。公共文化服務應由政府主導,這是其與其他文化相區(qū)別的明顯特征。提供基本公共服務是任何政府的重要職能之一,而其中的公共文化服務又關系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前途命運。對任何國家而言,向國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務是政府的責任,而享受公共服務是民眾的基本權利。我國的基本公共服務包括公共文化這一內容。公共文化之所以被納入到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證實了公共文化服務的全民普惠性、由公共財政支撐的合理、合法性。明確了公共文化屬于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范疇,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這些年取得的重要理論成果之一。

二、數字化閱讀已經成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在已經進入21世紀,西方先進國家以數字化電子政務建設在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和國民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取得一定的成功經驗。信息化時代國家軟實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數字化應用的競爭,運用數字媒體技術提升政府行政水平和服務效能,已經成為當下發(fā)達國家和部分發(fā)展中國家的廣泛共識。在建設服務型政府和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雙重驅動下,電子媒介技術與公共文化服務融合已是大勢所趨?!伴_展全民閱讀活動”作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舉措之一,歷史性地被寫入了黨的十八大報告中。近年來,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出全民閱讀,從國家層面來看,全民閱讀已成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字化產業(yè)蓬勃發(fā)展和國家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背景下,我國國民的數字化閱讀迎來了更大的推進契機。《國家“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guī)劃》中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城市基層社區(qū)數字閱讀平臺、農村數字書屋、公共圖書館數字閱讀終端等基礎設施。在當前日新月異的數字化發(fā)展時代,公共文化服務與現代科技融合發(fā)展將成為歷史潮流,不可逆轉。2011年12月,文化部、財政部聯合發(fā)文明確提出:“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包括數字化平臺、數字化資源、數字化服務等基本內容,以制度體系、網絡體系、資源體系、管理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為著力點,構建海量分級分布式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庫群,建成內容豐富、技術先進、覆蓋城鄉(xiāng)、傳播快捷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睆恼参幕諗底只┙o向公眾數字化消費轉變,是“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本質特征之一,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轉型的重要體現,契合當前網絡數字化時代公眾對數字文化的需求與消費形勢。學者方標軍認為,“這一概念是在肯定既有公益性數字文化產品及其服務的同時,著意突顯其‘利用信息技術拓展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傳播范圍的重要途徑’的理論意義和現實作用,從而超越了單純技術層面上公益性數字文化的傳播網絡化,而是以網絡媒體為介質,盡可能廣泛地覆蓋、到達目標受眾,強化公民生活中數字文化的內在影響。”在促進公共文化服務于科技融合方面,《我國“十二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guī)劃綱要》明確提出了五個方面的具體任務,即“深入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加強各地區(qū)數字圖書館建設,加強公益性文化單位網絡服務平臺建設和加強移動通訊技術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相關應用”。在當前網絡化、數字化的背景下,技術不僅是公共文化服務手段,更為公共文化服務提供基礎支撐作用。在某些情況下,由技術衍生的具有新形態(tài)的公共文化數字化閱讀產品和服務,也會進一步豐富公共文化服務的內涵。以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這一概念來概括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新的發(fā)展方向,更加突出其本質屬性,才能更有效地區(qū)別于傳統(tǒng)媒介時代的公共文化服務。因此,當前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的內涵已經具有了新的時代意義。在“互聯網+”時代,數字化閱讀媒介和內容,已成為當下我國國民基本的文化消費方式之一。積極有效地推進全民閱讀工作,需要以數字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應用發(fā)展的眼光,分析數字閱讀與傳統(tǒng)閱讀的關系,厘清人文閱讀與科技閱讀的關系。傳統(tǒng)書刊應不斷銳意進取,積極革新,創(chuàng)新內容傳播載體,積極推進內容數字化,創(chuàng)新移動化、數字化、社交化傳播方式,以適應數字媒體時代公眾新的閱讀習慣和特征。在我國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大環(huán)境下,各地區(qū)各部門要統(tǒng)籌協(xié)調,充分發(fā)揮公共數字文化服務主陣地的作用,在公共文化閱讀產品數字平臺建設、數字資源共享與傳播、中西部落后地區(qū)的數字文化服務等方面下大力氣,力爭取得實效。

三、我國數字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

在數字化時代,我國各地順應新時代要求,著眼滿足群眾數字文化需求進行了很多有益探索。如上海市2014年推出的“城市公共文化云”服務,該服務基于云計算將信息技術與文化資源打包上“云”,通過云平臺整合等諸多手段,使普通民眾享受到公共文化的“云應用”。浙江省2015年推出的“浙江文化通”服務,則以圖書館、博物館和影劇院等公共文化服務集成管理系統(tǒng)平臺為基礎,以大數據信息資源整合為手段,通過云共享服務和移動媒介為公眾提供搜索和閱讀數字信息資源服務,形成網絡自助圖書館。近年來,我國各地區(qū)還相繼開通“數字化公共文化體驗平臺”,這些平臺利用社交媒體和多媒體移動APP終端,將圖書館數字化媒體資源和本地數字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向普通民眾提供相關服務,如文化互動體驗、互動閱讀等群眾性文化活動等。成都市在2015年5月底,建成了一中心、三平臺,即:公共文化數字化中心和公共文化數字化管理、服務、APP信息服務移動平臺。這些數字化平臺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公共文化建設數字化向縱深發(fā)展。公共閱讀服務建設對我國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具有重要意義。加快推進和完善惠及百姓的數字化公共閱讀體系,是我國公共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根本任務,也是縮小城鄉(xiāng)文化差距,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必要途徑,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社會全面、均衡、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我國“文化小康”和“文化現代化”,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必然歸宿。我國數字化公共文化服務萌芽于本世紀初。2002年,我國從國家層面啟動了公共文化服務信息資源共享,在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化至今的十余年時間中,我國數字化公共文化服務基本是各項目單獨實施,缺乏整體性考慮與規(guī)劃,欠缺資源共享的理念,在很長時間里,未能形成全局性概念與思路用于指導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建設?!笆濉币詠恚覈殉醪綐嫿ㄆ鸶采w全民的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制度體系,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與網絡及社交媒體發(fā)展速度相比,我國的數字閱讀發(fā)展還相對滯后。雖然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已基本建立,但依然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是地區(qū)不平衡問題,東部地區(qū)最好,西部地區(qū)次之,中部地區(qū)最差。有數據顯示,在人均擁有公共圖書館藏書方面,東部經濟發(fā)達省份與中西部地區(qū)省份存在較大差距。在人均公共圖書館購書費方面,上海是河南的33倍,差距非常明顯,公共圖書資源存在明顯的地域不平衡特征。其次是條塊分割,各自為政,標準不一,重復建設,數字資源缺乏互聯共享。各地區(qū)都在響應中央號召,加大力度在進行數字化閱讀建設,但各自為政,缺乏互聯互通思想,缺乏頂層設計和相應的政策法規(guī)。國家在總體規(guī)劃部署上缺乏必要的指導和統(tǒng)籌協(xié)調運作機制,使得數字化資源條塊分割現象明顯,在數字化文化服務建設中還缺乏統(tǒng)一的標準,為日后資料互通共享留下隱患。再次是數字化資源整合力度不夠。雖然我國網絡建設近些年呈現快速發(fā)展,但數字化資源開發(fā)力度和水平依然較低,數字化內容資源與新媒體特別是社會化媒體缺乏深度融合,資源內容單一、陳舊,群眾使用和參與度有待提高,數字資源優(yōu)勢得不到釋放。此外,在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方面,部分地區(qū)未充分吸收民間資本,公共文化資源的大數據建設推進緩慢,這些問題都直接制約著公共數字文化產品與服務有效落地,難以真正惠及普通百姓。

四、數字化閱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的措施和建議

(一)以大數據為支撐,完善公共文化服務指標體系

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提高數字化閱讀服務水平,同步推進互聯網線上、線下“全民閱讀”活動。充分利用新媒體,發(fā)揮大數據在數據搜集、計算、整理、統(tǒng)計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對公眾綜合閱讀率、數字化閱讀率進行統(tǒng)計,為進一步推進全面數字化閱讀提供前期數據支持。

(二)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構建統(tǒng)一的全民閱讀服務平臺

要加快我國中西部地區(qū)基礎設施的網絡及數字化建設,逐步增加公共服務人群。要根據《國家“十三五”文化綱要》指示精神,深入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積極推動數字化閱讀走向縱深發(fā)展,打造基于互聯網資源完全共享的國家級公共閱讀平臺,穩(wěn)步推進各省、市、自治區(qū)綜合數字化閱讀平臺建設。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精準地掌握公眾的閱讀習慣和文化消費需求,為公共服務平臺進一步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積極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與科技融合發(fā)展,全面推進重點城市圖書館、文化館、紀念館以及展覽館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轉化和采集保護工作,運用大數據技術和云服務技術,借助新媒體傳播載體,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基礎信息資源共享數據庫,進一步推動數字化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建設。

(三)利用新媒體技術,提高公共文化服務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水平

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工作。任何行業(yè)的發(fā)展和改革創(chuàng)新都離不開人才,只有具備數字化公共文化服務人才,才能推進各項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數字化閱讀需要掌握大量的計算機和移動新媒體相關知識,普通民眾一時無法通過自學掌握相關技術,必須通過相關的技術培訓人員給予專業(yè)指導。要加快建立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人才培養(yǎng)體系,在高校專業(yè)中給予傾斜,在產教融合中培養(yǎng)和挖掘相關人才。

(四)要以政府為主導,加快推進公共數字化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國家“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guī)劃》中明確提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供均等化、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是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責任之一。要堅持政府主導,全社會各部門協(xié)調推進的原則,以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為根本目的,科學規(guī)劃,積極推進公民公共閱讀文化服務均等化。要按照“大統(tǒng)籌、大整合”原則,出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建設的相關政策法規(guī),建立國家級數字化閱讀公共服務平臺,加快中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網絡數字圖書館建設。

(五)打通社交媒體數字化閱讀有效渠道

數字化閱讀公共文化服務不僅要提供“在場”服務,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還應該更加注重提供“在線”“在網”的服務,讓無數的年青人,包括90后、00后,讓無數的農民工朋友們,讓無數留守在鄉(xiāng)土翹首期盼的老年人,可以隨時隨地享受數字化閱讀帶來的便利。數字化閱讀要結合先進社交媒體的蓬勃發(fā)展現狀,與社交媒體有效融合,擴大數字化閱讀受眾群體,打通數字化閱讀的有效社交渠道,真正與新媒體協(xié)同發(fā)展。要發(fā)揮社交媒體在數字化閱讀產品傳播上的優(yōu)勢,將社交媒體打造成數字化閱讀群體擴大的重要途徑,以社交媒體帶動“全民數字化閱讀”活動蓬勃開展,將社交媒體打造成為全民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體系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

參考文獻:

[1]高福安、劉亮.基于高新信息傳播技術的數字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管理世界,2012(8).

[2]吳文忠.數字化時代公共文化服務延伸的探索[J].中國市場,2014(51).

[3]王為.公共文化視角下檔案、圖書及出版的數字化融合[J].出版廣角,2015(8).

[4]孟歆.大數據時代檔案數字資源整合的難點及對策分析[J].山西檔案,2015(1).

[5]王迪.從國家包攬到多方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社會治理理念與實踐[J].學術論壇,2017(1).

[6]段秀紅.創(chuàng)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的對策和建議——以沈陽和平區(qū)數字化公共閱讀服務平臺建設為例[J].圖書館學刊,2016(10).

作者:馮珊 單位:阿爾山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