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數學趣味化教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的意義,然后提出了實現(xiàn)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的策略,包括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生活遷移知識,增加知識的趣味性;引入游戲,增添課堂趣味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故事情境
一、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的意義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尤其是對于活潑好動的小學生來說,只有教師能吸引他們的興趣,才能順利地開展教學活動。小學數學學科本身有一定的抽象性,對于各方面理解能力不強的學生來說,學習起來相對吃力。而在趣味化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有好玩的游戲、生動的故事等,且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同,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他們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學習的效率也會更高,這充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2]。采用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學生才有可能轉變學習態(tài)度,在游戲中主動探索更加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經筆者調查發(fā)現(xiàn),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已經將趣味化教學作為自己的主要教學方式,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具體采取了如下策略。
二、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的策略
(一)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改明確指出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應該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數學[3]。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有趣味的故事情境,活躍課堂氛圍,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這些故事情境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來設計,還需要緊密結合教材內容,讓學生在愉悅的體驗中完成數學學科的學習目標。比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有童趣的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教學“小學數學的乘法運算”為例,教師可以創(chuàng)編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天小豬的媽媽將剛摘下來的蘋果分成了五組,放在桌子上,讓小豬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個蘋果。但是面對這么多好吃的蘋果,小豬沒有心思計算,著急得直撓頭。于是,小豬想向你們請教,有沒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幫小豬算一算呢?”學生在如此有趣味性的故事情境下,也就更加想要學習本節(jié)課的內容??梢?,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結合生活遷移知識,增加知識的趣味性
數學是一門思維性與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小學階段是學生各方面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階段,然而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注意力很難長時間的集中到課堂上來。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知識遷移能力,逐漸提升學生對新知識的內化與理解能力[4]。每個人都有其豐富、獨特的生活經驗,即使學生的生活經驗十分有限,但是與陌生的知識相比,學生更愿意接觸與生活有關的內容。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生活遷移知識,不斷增強知識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教學“圓的認識”為例,在課堂上,筆者讓學生列舉生活中常見的圓形物體,學生給出了車輪、水桶、碗等多種答案。緊接著,筆者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要將這些東西做成圓形的,做成圓形的好處在哪?由此讓學生自主討論,教學效果很好。這就說明利用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引入教學內容,一方面能夠減弱學生的抗拒心理,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讓學習變得不再枯燥[5]。
(三)引入游戲,增添課堂趣味性
小學生普遍比較好動,且充滿好奇心,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個特點將游戲引入課堂,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也有利于強化學生的探究能力,增添課堂的趣味性。以教學“年、月、日”這部分內容為例,筆者在課堂上融入趣味性的游戲,將學生分為三個小組,即“日”組、“月”組、“年”組。各個小組的每個成員手上都拿著一個號碼,當多媒體上顯示出某年某月某日時,三個組的成員要在5秒鐘內組合好,并且站在最前面,如果順序或數字錯誤,那么小組要受到懲罰。通過這樣的課堂游戲,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并且在游戲中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重要內容。
三、結語
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習特點,運用趣味性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的,提高教學質量。如此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快樂學習。
參考文獻:
[1]黃書娟.巧用教學游戲,打造小學數學趣味課堂[J].考試周刊,2016(17):71.
[2]李樸芬.如何打造小學數學趣味課堂[J].速讀旬刊,2015(5):117.
[3]季凱.淺談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5(6):99.
[4]采明才.游戲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吉林教育,2013(12):92.
[5]王秋麗.試論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4(7):156-157.
作者:張巧玲 單位: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東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