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高校德育與思政教育關系淺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德育與思政教育關系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高校德育與思政教育關系淺析

德育與思政教育是具有密切聯系的兩個概念。在教育實踐中,常常有人認為思政教育就是德育,實際上這種觀點忽視了德育與思政教育之間的差異。德育與思政教育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要推動高校德育、深化大學生思政教育實踐,辨析二者關系、澄清模糊認知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由戴艷軍和王嘉馳編著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探索》一書,是一部系統(tǒng)論述思政教育教學理論及其實踐路徑的著作。作者基于多年一線思政工作經驗,對思政教育的理論基礎、熱點難點、技術規(guī)范及社會治理等方面展開了研究,不僅厘清了我國思政教育治理的方針政策,更點明了思政育人的具體實踐路徑,并提出了增強思政教育科學發(fā)展的建議,對進一步提高我國思政教育實效性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1本書作者在論述思政教育難點時指出,思政教育與德育的關系辨析一直是思政育人實踐中的難題,因為思政教育的本質實際上就是教導怎么做人、做什么樣的人,引導廣大學生成為符合國家和社會需求的人才,而這種本質實際上與我國自古以來的道德教育相同。因此,部分思政工作者習慣性地認為高校德育就是思政教育,并在具體實踐中將二者混為一談,最終導致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不全面、教學內容片面化等問題。上述觀點只看到了高校德育與思政教育的共同點,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二者的區(qū)別,最終導致高校德育與思政教育關系不明。

本書作者對思政教育和德育作出了如下定義:思政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教育手段使社會成員形成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思想觀念、政治意識及道德規(guī)范;德育是教育者根據社會思想品德形成規(guī)律采用言傳身教等方式將社會思想道德和意識規(guī)范轉化為個體的思想道德和意識規(guī)范。依據書中觀點,高校德育與思政教育具有以下共同點:其一,高校德育與思政教育都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高校德育與思政教育作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措施,都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都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活動。其二,高校德育與思政教育都強調思想意識教育,即通過內化與外化的方式,引導大學生養(yǎng)成既定的思想意識?;谏鲜龉餐c,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往往會將德育與思政教育視為等同或互相包容的概念。鑒于這樣的認識,對高校德育與思政教育的差異進行辨析十分重要。

結合書中論述,我認為高校德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差異有以下幾點:其一,德育與思政教育的最終目的取向存在差異。高校德育的最終目的在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道德規(guī)范,其教育目的取向存在一元性,即只關注教育對象的道德素質水平;思政教育的最終目的取向則較為多元,不僅關注大學生的道德水平,還注重大學生的政治意識、法治思維及“三觀”發(fā)展。這是高校思政教育與德育最顯著的區(qū)別。其二,高校德育與思政教育的應用范圍和對象存在差異。目前,高校德育應用范圍為高等院校,是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而并不包括對教師的道德教育,雖然社會其他單位也開設了德育課程,但并不運用德育概念,而更多傾向于職業(yè)道德及行業(yè)素質等方面的概念。也就是說,德育的范圍只有學校,對象也只有學生。而思政教育的應用范圍是整個社會,其對象是所有社會個體,思政教師的教育對象不僅是學生,還包括教師以及教職人員。其三,教育內容及方式存在差異。受教育目標取向影響,高校德育與思政教育的內容與方式存在一定共同點,但二者之間同樣存在顯著差異。在教育內容方面,德育包括馬克思主義道德倫理、共產主義道德理想、社會主義公民道德、人道主義思想、職業(yè)道德以及社會公德等道德品質內容;而思政教育不僅包括上述道德教育內容,還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哲學等理論知識內容。例如,大學思政課的教學內容涉及馬克思主義原理、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等多個領域。在教育方式方面,德育更加具有內化性和滲透性,更加強調內省教育,引導大學生提高道德意識;而思政教育則強調內外教育的一致性,既關注理論教育,又強調學以致用。4基于對高校德育與思政教育共同點與差異的分析,我認為,狹義上的德育與思政教育是個別與一般、個性與共性的關系,即德育是思政教育的一部分,而思政教育是包含德育在內的開放性的教育活動,二者既相互聯系又存在區(qū)別。本書指出,在社會價值觀念愈發(fā)多元、社會道德問題逐漸突出的時代背景下,德育正逐漸成為我國思政教育的重點。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更應當辨清二者關系,促進高校德育工作與思政教育工作協同發(fā)展。

作者:章冠群 趙繁菲 單位:華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