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職場囚徒”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與誘導機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場囚徒”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與誘導機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職場囚徒”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與誘導機制

【摘要】“職場囚徒”是指在職場中自我感覺像是被“拘禁”的人群。數(shù)量眾多且幸福指數(shù)偏低的“職場囚徒”,對于各類組織的人力資源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同時也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論文通過對“職場囚徒”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進行分析,找出了職場囚徒形成的誘因,并分析了職場囚徒形成的誘導機制,這對組織預防“職場囚徒”的產生和幫助現(xiàn)實中的“職場囚徒”走出困境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職場囚徒”;誘導機制;風險承受

1“職場囚徒”的概念

“職場囚徒”的定義是:在職場中自我感覺像是被“拘禁”的人群。這類人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但對自己的工作很不滿意,繼而失去努力工作的動力,因害怕風險而沒有離開的勇氣,只好用不作為的方式來應付工作以暫時保住職位,一旦外部具備確定性的機會,就會立即離開組織。

2“職場囚徒”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

2.1經常唉聲嘆氣

“職場囚徒”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他們在組織中感覺前途渺茫。這種感覺產生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組織分配的不公、晉升通道受阻、與領導關系惡化等。當這種感覺累積到一定程度,他們就會把它發(fā)泄出來,既有可能向領導發(fā)泄,也有可能向同事表露。例如,三國時期的蜀漢將軍魏延,很有軍事才能,在劉備的領導下曾經單獨領兵大破曹軍,但是在劉備死后蜀漢與北魏的多次交戰(zhàn)過程中,魏延在諸葛亮座下只是被任為偏將而已。魏延經常哀嘆自己的才能沒有得到充分施展,但又無可奈何。

2.2工作中士氣低落

“職場囚徒”最典型的表現(xiàn)就是在工作中士氣非常低落。他們自我感覺在組織中已無晉升希望,在組織中與人交流時也很少涉及專業(yè)領域,不再對組織的發(fā)展感興趣,但是,由于他們本身在職場是有一定實力和才能的,因此,雖然沒有盡到很大努力,工作還是可以做得不好不壞,領導挑不出太大毛病,但也沒有值得嘉獎之處。可以說,他們是處于一種“被逼勞動”的狀態(tài),也就是被逼才勞動,不逼不勞動,不會主動地在工作中創(chuàng)新,而是被動地讓工作推著走。

2.3在組織中感覺度日如年

“職場囚徒”并不等同于“辦公室油子”,“辦公室油子”是那種沒有多大事業(yè)心,自身沒有多大本領,但是卻很會混日子,與領導的關系也不錯的人。而“職場囚徒”不同,他們往往有理想、有抱負、有想法,對自己很有期待。他們并不想在組織中混日子,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又不得不暫時待在目前的崗位上,因此感覺內心很痛苦,工作時有一種度日如年的感覺,而“職場油子”在組織中待得很舒服,不會感覺度日如年。

3“職場囚徒”的形成機制分析

3.1工作不滿意是“職場囚徒”形成的誘因

員工變成一個“職場囚徒”,其誘因就是他們對工作不滿意,包括對工作崗位本身和對組織的不滿意。首先,“職場囚徒”的主要特征在于他的內心對工作是厭煩的,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崗位滿意,在工作時就會感覺到愉悅,而不會產生厭煩情緒。其次,“職場囚徒”對自己的組織也不滿意,如果僅僅是對工作崗位不滿意,而對組織滿意的話,他們就會正面宣傳組織的形象,并對組織保持忠誠。

3.2工作不滿意后的行為選擇:基于EVLN行為分類模型分析

工作不滿意只是員工成為“職場囚徒”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因為工作不滿意的員工除了成為“職場囚徒”之外還有其他的選擇。因此,要明確員工從工作不滿到“職場囚徒”的演進路徑,必須引入工作不滿產生的行為反應。Farrell在1983年提出了員工工作不滿意后的四種行為反應:退出、建言、忠誠、漠視。其中,退出是指一種當員工覺得當前的情況很難發(fā)生改變時,采取與其所在單位切斷關系的一種反應,包括辭職、跳槽或調離到組織的其他單位等;建言是指員工為了改變自己或組織當前的不利情況,直接與上級討論當前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包括與領導意見相沖突的建議;忠誠是指即使員工對工作不滿,也對組織不離不棄,堅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但決不向領導提出建議,實際上這就是一種容忍與忍耐的反應;漠視也可稱之為“不作為”,是指員工在工作不滿意的情緒支配下,對自己或組織的當前不利情況置之不理,有意見不提,有建議不說,對組織的問題視而不見,并通過降低工作努力程度來回應對工作、對組織不滿的一種反應。這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也是一種當事人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做出的行為,其表現(xiàn)為在崗位上焦慮不安,在工作中經常遲到早退、經常請假、消極怠工等。從漠視行為的特點和表現(xiàn)來看,其與本文所研究的“職場囚徒”是高度一致的,因此,當一個對工作不滿意的員工因某些原因而選擇采取漠視的態(tài)度時,他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一名“職場囚徒”了。

3.3“職場囚徒”:基于風險承受能力與期望收益的選擇

一般來說,一種行為的風險大小和期望收益是成正比的,高風險行為期望有高收益,高收益也往往伴隨著高風險,所以員工進行選擇的時候就會在風險與收益之間進行權衡[1]。在職場中,不同的人其風險承受能力也不同。影響員工風險承受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個人的主觀風險偏好。中國有句俗語叫“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因此,一個人的性格、膽識等主觀因素就決定了他對于風險的態(tài)度,并直接決定了其風險承受能力。二是能力水平。正所謂“藝高人膽大”,掌握某方面專業(yè)技能的人,或具有較強審時度勢能力的人,具有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能力水平越高,風險承受能力也越高。三是家庭經濟基礎。員工的家庭經濟基礎越雄厚,越敢于承受風險。四是年齡。一般說來,年輕人更敢于嘗試新事物和冒險,而中老年人心態(tài)逐漸趨于成熟和穩(wěn)健,更傾向于求穩(wěn)。職場中的員工在對工作不滿意的情況下,會在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與期望收益之間進行權衡選擇。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激進型員工期望得到外部潛在的更高收益,對退出可能會形成的損失有很強的承受能力,因此他們往往會選擇退出行為。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進取型員工,他們可以承受建言所帶來的較高的風險,同時也期望能得到較高的收益。他們不會像激進型員工那樣冒險地退出組織,而是選擇建言。在職場中有些員工的風險承受能力很低,屬于保守型,同時他的期望收益也很低,換句話說,就是能心甘情愿地接受當前的低收益水平,這種員工在工作不滿意時會選擇忠誠行為。但是,職場中還有一種員工,他們因各種因素的影響,風險承受能力很低,也屬于保守型,但是卻又不甘心接受目前的低收益水平,內心期望能有較高的收益,這類員工在工作不滿意時,就只能選擇漠視,從而成為“職場囚徒”。

4結論

綜上所述,“職場囚徒”起因于員工對工作進而對組織的不滿意,這是一個慢性的過程。一般來說,每個人剛剛進入一家組織的時候都對工作充滿著想法,充滿著工作的熱情,哪怕是雙休日不休,晚上要去加班,也在所不惜。這個階段可長可短,長的如大慶油田的“鐵人”王進喜,一輩子對工作都很滿意,就不可能會成為“職場囚徒”;短的甚至不到半年,就對工作和組織不滿意,并開始懷疑自己的目標到底能否在這個組織實現(xiàn)。如果這個員工是一個喜歡挑戰(zhàn),樂于冒風險的人,那么他會立即退出這個組織,重新尋找能實現(xiàn)自己職業(yè)目標的新組織,或者大膽向領導者建言,提出能實現(xiàn)自己目標的想法,如果領導不同意再退出組織,這樣的人也不會成為“職場囚徒”。但是,如果一個員工在對工作不滿意之后,害怕冒風險,既不敢退出,又不敢向領導建言,并且還不甘心獲得較低的收益水平時,這個員工在工作時就必然會感到度日如年,精神萎靡,如同在監(jiān)獄坐牢般難受,恨不得早日等到確定的好機會跳出牢籠,這樣他就成為“職場囚徒”了。我們知道,一個人成為“職場囚徒”的時間也是可長可短的,這既取決于員工本身,也和組織的幫助及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有密切的關系。關于“職場囚徒”應該如何擺脫困境,這將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苗元江.以人為本與職業(yè)關懷[J].中國勞動,2002(4):32-33.ServiceSystem服務體系

作者:范秀娟 劉文宇 單位:羅定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