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報作用于當前文化建設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學報的文化屬性和文化功能
1.記載和積累功能
學報將大學教師的創(chuàng)作成果、大學里的科研活動以特定的形式記載下來,使這些精神成果得以保留下來,并得到繼承和發(fā)揚。
2.傳播和宣傳功能
學報這種傳播載體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人類文化得到橫向交流和縱向聯(lián)系。任何一種思想的傳播和知識的傳授,如果僅限于言傳身教,其效果是很局限的。而借助于傳播媒介,思想文化流傳的范圍就大大擴大了。
3.教育和認識功能
大學學報幾乎囊括了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所有學科領域,其所包含的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是具有優(yōu)勢的,其所構建的社會認識體系和社會規(guī)范體系,對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生活都會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學報主要發(fā)表對社會發(fā)展進步和人類文明傳承具有重大理論價值,能產生長遠影響的知識產品,在推動文化建設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一)學報對文化建設的發(fā)展具有導向作用
學報具有鮮明的政治性、高品味的文化性等特征,這就決定了學報可以傳播價值觀念、引導文明發(fā)展,對讀者起著良好的導向作用。比如,學報的政治屬性要求它始終遵循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絕對不能發(fā)表政治觀點有問題的作品,這就為讀者提供了正確的政治視角;學報的文化屬性表明學報可以引導文化向科學化、精品化方向發(fā)展;學報品味的高尚和高雅可以使讀者享受到藝術之美的熏陶,達到凈化心靈之目的,這又為人們提供了文明發(fā)展的新導向。學報在逢國家重大政治活動、社會新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時候,都會適時開設專欄以呼應。如“偉人誕辰、改革開放周年紀念”等;在國家提出“建設新農村”號召后,很多學報組織了“新農村建設”專欄研究;當“和諧”成為一種社會新風尚時,有些刊物推出了“和諧社會”、“生態(tài)和諧”等專欄。這些都是學報對文化建設的導向作用的具體體現(xiàn)。
(二)學報對文化建設具有推動作用
學報作為文化理論創(chuàng)新的先鋒,是推動文化建設的重要動力。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國家的文化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就其廣度和深度來看,還是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無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究其原因,從理論根源來看,文化建設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必然要滯后于經濟建設。而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國的文化建設缺乏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和文化創(chuàng)新的原動力。而學報作為思想理論的載體,不僅具有學科齊全、知識密集、理論豐富的特點,可以為人們的宏觀決策提供理論依據(jù),還可以為文化理論的創(chuàng)新提供基礎平臺和原動力。我們要加強文化建設,就要先進行文化理論的創(chuàng)新,而學報就為文化理論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間接地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思想武器。學報對文化建設的這種推動作用,在建設文化強國的實踐中,是不可或缺的。近些年,全國高校社科學報興起的“文化研究”實踐,就是學報對文化建設具有推動作用的極好例證。很多家學報結合本地的文化特色和優(yōu)勢,設立了文化研究專欄,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如山西大學學報創(chuàng)辦的“晉文化研究”、揚州大學學報的“揚州文化研究”、延邊大學學報的“中國朝鮮族文化研究”等等。這些文化專欄不但取得了較大學術影響和良好的社會效益,也參與并推動了中國當代文化建設的步伐。
三、學報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隨著文化建設的推進,學報以不斷奮進的精神和精良的文化成果,已匯入文化建設的大潮。但是,成就與挑戰(zhàn)并存,學報若想在文化建設領域做出更大的成績,必須不斷思考,如何做得更好。
(一)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指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吧鐣髁x核心價值體系是根源于民族優(yōu)秀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并吸收人類文明成果發(fā)展起來的,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引領和主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必須緊緊抓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這個根本……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為文化建設提供有力理論指導,確保文化改革發(fā)展始終沿著正確道路前進;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應用于文化改革發(fā)展各個領域,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具有中國特色、符合時展要求的文化建設理論,使我國文化各方面發(fā)展建立在深厚理論基礎之上?!睂W報要想更好地服務于文化建設,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報在具體工作中,要將政治文化與學術文化和諧統(tǒng)一起來,既要堅守刊物的政治導向,又要保證學術的繁榮發(fā)展,要始終將社會效益和文化使命放在首位,也要兼顧到經濟效益。這些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執(zhí)行中要處理好的問題。
(二)樹立發(fā)掘并對外傳播本土文化的意識
中國要想成為文化大國、文化強國,就必須讓文化“走出去”,參與國際交流與對話,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大國文化,才能使中國文化成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中國知識界應挖掘本土文化的價值,發(fā)掘中國文化的底蘊,向世界展示大國文化的美好形象。學報也理應承擔起這一歷史使命。在學報這塊園地中,應多發(fā)現(xiàn)、發(fā)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特色的東西,借助學報這個窗口對外宣傳。當前學報也以多種形式參與了國際交流。學報的發(fā)行范圍面向國外,這是學報對外交流的一個重要途徑。以《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社漢文版為例,據(jù)中國知網“《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發(fā)行與傳播統(tǒng)計報告”(2012年度)統(tǒng)計,該刊機構用戶分布在中國港、澳、臺地區(qū)及國際上(包括北美、澳洲、西歐、韓國、日本、中東、東南亞、非洲)的有334個,其中西歐機構用戶就有131個。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都是該刊的機構用戶。另外,網絡、學術團體間交流都是學報傳播文化的機會。
(三)提高編輯的文化素質
這是個老話題,但又是個至關重要而且需要不斷更新的話題。學報的主體是編輯,學報是出自編輯之手的作品,所以編輯的素質和水平直接影響著學報的質量。從文化角度來看,編輯的文化素質就影響到學報的文化層次。培養(yǎng)高素質的編輯隊伍,是學報服務于文化建設的重要保證。編輯要學有專長,努力成為某一學科領域的專家,培養(yǎng)較高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掌握一定的學術規(guī)則、方法,這樣才能與工作對象即作者更好地溝通交流。學報要支持編輯的學習研究。讓編輯從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目前,幾乎所有學報編輯的事務性工作很多,包攬收稿、編輯、校對、排版、編務等幾乎一期學報出版的所有工作,工作頭緒多,時間長,哪有時間去鉆研學術。應該建立新型的編輯工作機制,將編輯、校對、排版、編務等工作分工負責,給編輯留出充裕的時間從事學術研究,將編輯的學術研究列入編輯考核中,并與經濟收益掛鉤。這當然需要多方支持才能實現(xiàn)。編輯還要成為“文化型”雜家。編輯要勤于吸納各方面知識和信息,不僅包括傳統(tǒng)的哲學、文學、歷史等文化知識,還有新興的知識如符號學、傳播學、文化哲學等。編輯要時刻感受到自己知識的不足以及知識經濟時代的沖擊,勤于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四)在出版體制改革中學報要找準定位
學報依附于高等學校,同時也是出版行業(yè)中的一支隊伍。在當前出版體制改革的大潮流中,學報該不該改革,該怎么改,是國家決策部門及學報界人士探討思索的問題。教育部在去年曾出臺文件,讓學報走產業(yè)化道路,但最終也沒有付諸實施。到底將學報定位為文化產業(yè)還是文化事業(yè),這對于學報的發(fā)展至關重要。筆者認為,在目前條件下,讓學報走產業(yè)化道路不太現(xiàn)實,還是應該保持事業(yè)屬性。這是由學報的辦刊宗旨、功能和學報目前的現(xiàn)狀所決定的。從學報的辦刊宗旨和功能可見,學報是為本校師生提供一個進行學術創(chuàng)作、學術交流的園地,以促進學??蒲械陌l(fā)展;學報是向外界展示、宣傳本??蒲谐晒蛯W術水平的一個窗口;學報要為學校新學科和重點學科的成長發(fā)展服務;學報還要負起培養(yǎng)學術新人的責任;學報與學校的發(fā)展是息息相關的。如果學報走產業(yè)化道路,學校停止給學報撥款,學報必然要為自身的生存而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而不能一心一意為學校服務。從學報目前的現(xiàn)狀看,如果實行產業(yè)化,學報的生存也有困難。市場化期刊的生存主要依靠發(fā)行量、廣告收益,而學報刊發(fā)的文章為高深的學術作品,讀者面窄,發(fā)行量小,想依靠發(fā)行量和廣告收益來生存是不可能的。目前學報的經濟收益主要靠收取版面費,這部分收入想維持學報的出刊、人員的工資必定是入不敷出。所以,學報走產業(yè)化道路不太現(xiàn)實。借鑒國外的經驗,國家應該對學報實行保護措施。世界很多國家為了促進學術研究,對學術刊物都采取補貼出版的保護措施。美國每年用于補貼學術、科技出版物的經費高達64億美元。美國大學出版社大多是虧本的,但它們照樣出書,大學要補貼出版社。因此,我國也應該吸取國外經驗,對學報予以支持。
作者:張慧英 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