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七年級生物下冊課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七年級;整合;環(huán)境;環(huán)保教育
How in seven grade geography class to carry ou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ducation
Qin Wenhong
【Abstract】(Human teaches version in seven grade geography teaching material, similarly hereinafter), many abou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 content, this explained tha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question receives social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ducation also day by day brings to society’s attention. How organically unifies seven grade’s geography contents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duca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improves the teacher quality, the conformity course content, the innovation teaching way and so on three aspects to launch the discussion.
【Key words】Seven grades; Conformity;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ducation
目前,環(huán)保問題已成為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環(huán)保教育的重要性也日趨凸顯。因此,如何利用地理學科的自身特點和優(yōu)勢,在七年級地理教學中開展環(huán)保教育,形成比較成熟的環(huán)保教育模式,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去探討。
1 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提高老師自身的環(huán)保素養(yǎng)
教師要了解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七年級學生剛從小學升上初中,他們打開課本、觀察周圍環(huán)境,對各種各樣的地理現象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常常愛問個“為什么?”他們也有尊重大自然、做大自然朋友的愿望,但他們的想法和做法都比較幼稚,獲得的環(huán)保知識也比較零碎。如何樹立環(huán)保意識,如何去保護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與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的發(fā)展有什么關系……,這些問題并沒有引起他們的重視。教師只有了解學生的這些特點,并根據這些特點整合和提高自身的地理素質,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環(huán)保教育。
教師在教學中承擔著環(huán)保教育的重要責任:一方面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環(huán)保觀;另一方面還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富有責任感的環(huán)保行為和正確處理環(huán)保問題的能力。為了實現這些目標,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的環(huán)保素養(yǎng),做到“兩個準備”和“一個提高”。
“兩個準備”:首先是觀念的準備。教師的環(huán)保觀念直接影響著環(huán)保教育的開展。因此,要求教師既要明確環(huán)保教育的重要性,培養(yǎng)在教學中開展環(huán)保教育的能力;又要成為環(huán)保事業(yè)的熱情參與者。第二是知識的準備。環(huán)保教育涉及面廣,教師不僅要博覽群書,收集多方面的資料,積累大量的包括國內外的環(huán)保信息,而且還要熟悉其他學科,比如,化學、物理、生物等基礎知識,盡可能向學生提供科學而全面的信息。
“一個提高”:即教師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教師具有較高的學歷和淵博的知識,但并不意味著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環(huán)保教育實踐中不斷探索。比如,在所教班級中組織學生成立環(huán)保小組,開展環(huán)?;顒樱綄W校附近進行調查活動;指導學生閱覽圖片、資料,舉行環(huán)保知識講座等。通過這些活動,實現環(huán)保教育目的。在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的同時,教師應以身作則,自覺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不斷提高自身環(huán)保的素質和能力。
2 整合教學內容,提高教學開展的針對性
在七年級地理教材中關于環(huán)保教育的內容很豐富。首先,教材中有不少的內容是講述社會、經濟、生態(tài)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闡述環(huán)保問題的現狀、原因及解決途徑。其次,教材的內容還時常提醒人們:自然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對資源的無節(jié)制掠奪開采,對環(huán)境的污染和破壞,必然受到大自然無情的懲罰。第三,教材從行為上要求學生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節(jié)約能源、愛護自然,養(yǎng)成良好的環(huán)保習慣。要求教師深入鉆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環(huán)保教育內容并加以整合,提高環(huán)保教育的針對性。
2.1 環(huán)保教育和地理教材的整合。七年級地理教材知識體系,課本上冊是從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開始的,重點講述了與人類相關的自然環(huán)境(包括自然資源)和人類在生活生產中形成的人文環(huán)境兩大內容,還講述了人類與環(huán)境的關系、如何協(xié)調人類與環(huán)境的關系、走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等環(huán)保內容;下冊以區(qū)域地理為主要內容,講述了亞洲等世界重要地區(qū)和國家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多處強調人地和諧發(fā)展的重要性。環(huán)保教育就象一條紅線,貫穿著整個地理教材。
2.2 環(huán)保教育和鄉(xiāng)土地理的結合。目前我國經濟迅猛發(fā)展,特別是中小城鎮(zhèn)如雨后春筍發(fā)展起來。城鎮(zhèn)用地規(guī)模和人口數量都急劇地擴大。但由于人們只注重經濟效益而忽略了生態(tài)效益,甚至不惜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來謀求經濟的發(fā)展,導致環(huán)境污染和環(huán)境破壞越來越嚴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整合鄉(xiāng)土地理中的環(huán)保素材進行環(huán)保教育。例如,隨著我們靈山縣經濟的發(fā)展,位于靈城東北面的化工企業(yè)產生的廢氣、廢水,對靈山縣城的大氣和鳴呵江的水源造成了嚴重的污染。隨著縣城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周圍的一座座大石山也沒了蹤影。通過這些學生身邊的素材,不僅使學生對城市建設過程中不能忽略生態(tài)效益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有了感性的認識,而且使學生對家鄉(xiāng)的建設和發(fā)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2.3 環(huán)保教育和地理國情的整合。在學習印度地理國情時,對比我國的國情。既講我國地大物博、山川秀麗的一面,又講自然災害頻繁、環(huán)境污染和破壞較嚴重、人口眾多加上資源浪費導致人均資源不足等不利的一面,以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認識我國環(huán)境的優(yōu)缺點,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樹立正確的環(huán)保觀念。又比如,從緯度位置看,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近50°,氣候由南到北,從熱帶到溫帶,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各種農作物都適宜生長。同時,我國處于亞歐大陸的東部,季風氣候典型,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生長。但是,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和年際變化較大,容易造成洪澇、干旱等氣象災害,從而使學生理解我國的地理國情。
2.4 環(huán)保教育和地理新聞的整合。目前,世界各地各種環(huán)境問題發(fā)生的頻率越來越高。教師可以通過報刊、廣播、電視、國際互聯網等媒介收集一些有關環(huán)境問題的時事資料,讓學生明白這些環(huán)境問題的危害,同時引導學生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尋找解決的途徑和方法。比如,新聞聯播報道近幾個月以來全球出現天氣異常的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今年我國南方的旱情,以及緊接著強降雨引起的洪澇災害的實況錄像,了解自然災害給我國人民帶來的嚴重災難。引導學生分析引起旱災和洪災的人為原因:人類過度追求經濟效益等不良活動引起的氣候異常。尋找解決辦法:從全球范圍內減少廢氣的排放量,即“節(jié)能減排”,還有植樹造林等環(huán)保措施。新聞地理的時效性,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改善環(huán)境的欲望,有助于增強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和環(huán)保責任感。
3 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提高教學開展的實效性
在地理學科中開展環(huán)保教育,必須形象具體,使學生有切身感受、切膚之痛,使他們認識到環(huán)境問題的嚴重性,產生保護和治理環(huán)境的緊迫感。因此,只有通過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才能提高環(huán)保教育的實效性。
3.1 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式。課堂教學是地理學科開展環(huán)保教育的主渠道。可以通過教學內容整合,講授有關人口、資源、環(huán)境等知識。通過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如運用錄音、電視、電影、錄像、幻燈、投影、多媒體課件等,把環(huán)境問題或化虛為實,或化遠為近,或化靜為動,有效地開展環(huán)保教育。比如,靈城的學生對滑坡、泥石流比較陌生,可以制作以去年在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為主題的多媒體課件,結合課件給學生講解泥石流的危害性:堵塞江河,摧毀城鎮(zhèn),破壞道路,對人民的生命財產、生產活動及環(huán)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引導學生分析泥石流發(fā)生的原因:一是山區(qū)多暴雨;二是人類對植被的破環(huán)。其中,人為因素是造成泥石流日趨頻繁的重要原因。通過教育手段的創(chuàng)新,使課堂教學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得以擴展,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增強了環(huán)保教育的效果。
3.2 創(chuàng)新開展課外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環(huán)保知識熱情,激發(fā)其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強烈愿望。如在“世界環(huán)保日”開展以環(huán)保為主題的演講會;“世界水日”和“世界糧食日”則利用黑板報、廣播等開展宣傳活動;在校園內組織“環(huán)保監(jiān)督崗”等,使學生在活動中不知不覺養(yǎng)成環(huán)保的行為習慣。
3.3 創(chuàng)新組織社會實踐。組織學生開展氣象、水文觀測、地質野外考察,開展當地人口發(fā)展、資源利用現狀的調查,了解當地污染環(huán)境、破壞環(huán)境對人類健康、經濟發(fā)展的影響,并要求學生寫出總結或調查報告,提出自己的建議。比如,在學習“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這一節(jié)時,為了增強學生對粉塵污染的理解,可以組織學生對靈山化肥廠的排污現狀及原因調查。學生經過實地調查,得出現狀及原因:靈山化肥廠是靈山縣的支柱企業(yè)之一,但現在由于生產工藝落后,排出的粉塵大大超標,對工廠周圍環(huán)境造成了污染。改進及對策:只有加強管理,并引進先進的生產工藝,才能實現達標排放的目標。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學生接觸了社會,了解了目前“減排”的重要性,掌握解決環(huán)保問題的基本措施,并自覺地投身到環(huán)境保護和治理活動之中。
總之,我們要從七年級開始,通過多渠道、多層次、多角度地去開展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環(huán)保觀念,以及認識、解決和預防環(huán)保問題的技能。
參考文獻
[1]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七年級《地理》上、下冊.
一、主題式整合
現行蘇人版思想品德教材的編排為單元主題式,各年級同一單元主題下的教材內容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可通過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進行有機統(tǒng)整與主題式綜合學習。
一是開展教材內容主題式綜合學習。教師可把教材內容科學合理地變序或增刪,將一個單元的不同內容由一個主題統(tǒng)領,開展主題式研究性學習活動。例如在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遵紀守法”教學中,教師對《護佑生命安康》、《筑起防火墻》兩課的教材內容進行主題式整合。以“未成年人安全傷害事故”為活動主題,開展一系列研究活動,首先讓學生調研未成年人安全傷害事故的自然原因及人為原因,然后分小組討論,提出預防未成年人安全傷害事故的有效對策,最后給有關部門、學校、家長提出合理化建議。又如在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分清是非”教學中,教師對《面對誘惑,學會說“不”》、《多一點情趣,多一點高雅》兩課的教材內容進行主題式整合。以“未成年人上網情況調研”為活動主題,開展一系列研究活動,首先調查班級學生上網的時間、地點、內容、對學習的影響等,然后小組討論未成年人上網的利與弊,并進行歸納總結,最后就網絡化學習問題給學校提出合理化建議。
二是開展拓展性主題實踐活動。在結束一個單元的教學后,教師可開展合理的拓展性主題實踐活動,從而豐富學生的認知與體驗,培養(yǎng)其自主探索精神,促進其品德發(fā)展。譬如,在教完“孝敬父母長輩”后,我開展了以“感恩父母”為主題的系列活動:(1)搜一搜:以小組為單位收集有關以父母的恩情為內容的歌曲、視頻和詩文并進行交流、展示。(2)做調查:父母一天的勞作。(3)聽一聽:父母的心里話。(4)去實踐:學當一天父母。完成如下事情:①買菜;②做飯;③刷鍋洗碗;④洗衣服;⑤拖地;⑥交水電費。(5)想一想:當父母的到底累不累?(6)換位想:假設自己當父母,應該給子女的學習與生活提供些什么?又如何能保證做到?(7)演一演:以班級或小組為單位,設計策劃劇本,組織編排片段表演、小品表演,通過片斷表演和小品表演展示日常生活中父母關愛自己的幾個場景。(8)說一說:父母是否需要尊敬。(9)寫一寫:制訂“愛心回報”計劃書或建議書,或給父母寫一封信,感謝父母對自己的關愛,說說自己的感受和想法。(10)學溝通:收集有關與人(特別是與父母、長輩)交流、打交道的技巧、資料,設計制作成小報進行交流。
二、開放式整合
思想品德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都具有開放性,因此,可運用開放式整合,將各項實踐活動進行統(tǒng)整,從而拓展思想品德教學途徑,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首先,教學空間的開放。要無限延展思想品德教學的空間,可開展社會調查、參觀采訪、搜集資料、社區(qū)服務等活動。例如,在教學思想品德八年級下冊“保護環(huán)境”時,教師通過整合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垃圾與生活”的系列主題活動(見下圖),有效地實現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其次,教學資源的開放。教科書不是教學的全部,不應也不能成為唯一的教學資源,能挖掘學生潛能、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的一切物力和人力因素,都屬于教學資源的范疇。
1.思想品德教師要樹立人人都是學生的指導教師的理念,要充分運用身邊的人力資源來指導和幫助學生成長。例如,在教學思想品德七年級《關愛你我生命健康》時,為了幫助學生掌握火場自救知識和本領,教師邀請身為消防員的學生家長,給學生講座、指導、示范,并在課堂開展模擬演練活動。
2.思想品德教師充分利用學校德育處、團委、學科教研組等資源,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其開展的相關活動,培養(yǎng)、鞏固和強化學生良好的品行。例如思想品德八年級下冊《多一點情趣,多一點高雅》,是以學會休閑、培養(yǎng)高雅情趣為教育主題。在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積極參加以下兩個活動:(1)校園讀書節(jié)。結合語文課外閱讀推薦書目,開展“舊書交易活動”、“相約好書”、“漂書”等活動,讓學生讀經典,美言行,以文化人;(2)校園藝術節(jié)。舉辦文藝演出,開展“小歌手”“小樂手”等評比活動,讓同學們亮歌喉,展才藝,培養(yǎng)高雅情趣,過健康的生活。又如在思想品德《眾人劃槳開大船》、《不以規(guī)矩,難成方圓》、《學會合作》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校園體育節(jié),在運動會、團體操、體育游戲等團體賽活動的排練和比賽中,嚴格要求學生,強化學生的時間觀念、規(guī)則意識、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
3.思想品德教師要充分利用社會福利院、特色景區(qū)等青少年校外實踐基地,讓它們?yōu)樗枷肫返陆虒W服務。例如思想品德九年級(全一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教育主題是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增強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藝術、傳統(tǒng)節(jié)目、民間工藝、文化特色、名勝古跡等為教學資源,領著學生走進家鄉(xiāng),挖掘其中的教育元素,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第三,教學方式的開放。思想品德課堂除了可運用探究、體驗等活動方式外,還可組織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勞動或動手制作,實現做中學、做中知。例如在教學思想品德八年級下冊《保護環(huán)境》時,為了方便人們生活,減少環(huán)境污染,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創(chuàng)造設計、動手制作新型垃圾桶”的活動。各小組根據學生的興趣與特長合理分工,或觀察拍攝,或設計問卷,或出金點子,或準備材料,或動手制作,讓每個學生施展各自的長處。這樣可以讓學生懂得在今后重視分工合作,找到自己在小組活動中的位置,增強成長自信。此外,還可運用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領域,開展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讓學生掌握活動的主動權。例如,某教師在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成長不煩惱》、《多彩的情緒》、《與快樂相伴》三課教學中,開展基于網絡的人機交互學習,提供自主學習要求和教學專題網站,將思想品德、生物、心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有機整合,讓學生完成相應的學習目標與任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成果式整合
思想品德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都注重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珍視學生生活的價值。因此,思想品德教師可將學生在這兩門課程中的學習成果進行整合,幫助學生實現自身的價值,增強他們學習的內驅力。
常見的成果表達方式有調查報告、小論文、多媒體課件、表演、展覽、網頁(校園網)等。例如在教學思想品德“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內容時,我就安排A小組同學展示“環(huán)保與可持續(xù)發(fā)展”課題的研究成果,他們小組成員各展所長:有《垃圾與生活》的網頁課件,設有“垃圾的來源與種類”、“垃圾的危害”、“變廢為寶”等專題;有《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演講活動;有“我市水資源狀況的調查報告”;有“廢舊電池的危害與回收處理”的電子板報;有“做環(huán)保衛(wèi)士,創(chuàng)綠色學?!钡男袆有?;有“精彩環(huán)保用語大薈萃”的小展板;也有“保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的方案交流;還有“我市環(huán)保產業(yè)榮譽冊和啟示錄”等精彩展示。在展示過程中,學生臉上始終洋溢著成功的喜悅,內心充滿著責任感。
四、評價式整合
《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要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突出形成性評價?!薄耙乖u價成為學生、教師、家長等共同參與的交互活動,使評價過程成為促進學生、教師共同發(fā)展的過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指出:“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生發(fā)展評價應注重對學生的表現和素質發(fā)展進行整體評價,強調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評價內容上關注過程、兼顧結果。”可見二者在課程評價的實施上是不謀而合的,因此,思想品德教師可將二者的課程評價相整合,使評價成為促進教師教學、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與提高的有效手段。
在思想品德課研究性學習中,我實施評價的基本做法是:先讓學生研究小組自評,不但要他們寫出評定的成績等第,還要他們寫出評定的理由和每個小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所作出的貢獻;然后開展組際互評,讓學生相互之間來評價其他小組研究成果的真實性與價值所在;最后由教師在綜合前兩方面評價的基礎上,認真負責地給每一個小組的研究成果和小組成員的研究貢獻寫出評價結論與成績等第。
關鍵詞:初中科學;板書;技巧
板書是指教師和學生根據教學的需要,在黑板上用文字、圖形、線條、符號等再現和突出教學重要內容的活動。是教師最基本的教學技能之一。主要是根據教學內容,抽取其關鍵詞句按一定的邏輯關系和邏輯結構方式組成一個有機聯系的板書整體的過程。板書是直觀性教學原則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體現,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一種既有效又經濟的手段。一個精心設計的板書應該是符合教學內容的,是簡明扼要、關鍵點突出、擁有良好邏輯系統(tǒng)結構的,是使教學內容條理化、系統(tǒng)化、具體化的板書。下面通過對幾個板書實例的分析談談有關板書設計的技巧。
一、提綱式板書
提綱式板書是指按照教學內容,用科學概念或規(guī)律中的重點詞語,分層次編排出教材的知識結構提綱或者內容提要。它的特點是:能緊扣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條理清晰、從屬關系分明,能直觀地給學生呈現出完整的內容體系,啟迪學生的思維,便于學生對教材內容和知識體系進行理解和記憶,而且還能培養(yǎng)其分析概括的能力。
上例所示的是初中科學七年級下冊第一章第4節(jié)“配制溶液”第一課時新授課的板書。教學內容為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用質量分數來表示溶液的組成,并進行相關的運算。這是最常見的提綱式板書。語言精練、中心內容突出;主副板書的區(qū)塊清晰,層次分明;主板書部分內容有長效的提醒和幫助作用,這是PPT所不具備的;第一標題配制溶液與具體的內容不相符,教師只是把該章節(jié)的大標題復制下來,沒有考慮本課時的教學內容。這是教師經常會犯的錯誤。建議改為“一、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第二部分板書圖文結合,很好地體現了溶液稀釋的過程以及稀釋時溶質質量不變的規(guī)律,這個規(guī)律也是進行相關運算的關鍵。同時,在下方有了公式以及教師解題的詳細過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這符合板書設計的規(guī)范性原則。
二、圖解式板書
圖解式板書是指教師運用圖形、線條、箭頭、符號等并配合必要的文字來組織教學內容的板書方法。在所有的板書形式中圖解式最具直觀形象性,這種板書能一目了然地把教學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其饒有興致地探求學習內容,理解內容中的邏輯關系和深層含義。此類型板書特別適用于有一定難度的教學內容和低年齡段的學生。在初中科學的教學過程中利用實物圖形進行邊構圖、邊教學、邊板書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上面所示的是初中科學七年級上冊第4章第2節(jié)“細胞”第2課時的教學板書,教學內容為認識細胞的基本結構及其功能,能識別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
該板書構圖簡潔合理,體現了直觀性原則;在這個板書里,紅色的文字表示兩種生物細胞的不同結構,白色文字是共同結構,黃色文字加虛線框表示的是細胞結構的功能。語言高度精練,突出重點,體現了概括性原則;歸類清晰,通過比較歸納將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非常直觀地呈現在一個畫面中,圖文結合,有利于學生辨析、理解和記憶。
三、輻射式板書
輻射式板書是根據教學內容的各部分,緊扣中心話題這一特點而設計。通過圖文并茂的板書將文字、圖片圍繞中心問題展開,教學內容更清晰,教學重點更突出,學生學習的要點更明確。輻射式的板書既有利于學生的知識歸納和整理,又有助于學生聚焦性思維的發(fā)展。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有一個中心,也可以有多個中心,這主要由教學的內容而定,輻射式板書一般多用于復習課。
上例所示的是初中科學八年級下冊第5章“電和磁”復習課的板書。教學內容有了解簡單的磁現象,并通過奧斯特實驗、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實驗、安培力實驗等揭示電和磁這兩個現象具有本質相關性。
該板書以電和磁兩個重點知識為核心,多方位聯系相關知識,形成輻射知識網絡;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結構式思維能力,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構建知識體系。通過電磁本質相關的兩個實驗將電磁現象中的概念、原理和應用融為一體;從磁這個中心概念輻射出的幾個內容就具有并列的關系,其中磁場的方向就是磁場的一個屬性,在邏輯上應該是從屬關系,而不能與磁場處于并列的位置。所以建議去掉磁場方向以體現板書的邏輯性原則。
四、表格式板書
表格式板書是將教學內容的要點與彼此間的聯系以表格的形式呈現的一種板書。表格式板書一般用于知識性強并可以明顯進行分類的內容。可以是教師設計出表格,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填寫;也可以由教師邊講解邊把關鍵詞語填入表格,或者先把內容有目的地按一定位置書寫,歸納、總結時再形成表格。這類板書能將教材多變的內容梳理成簡明的框架結構,增強教學內容的整體感與透明度,比其他形式的板書更利于學生參與,更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使其進行高層次的認知加工,加深對事物的特征及其本質的認識。
上例所示的是初中科學八年級下冊第4章“電與電路”的專題復習課,主要內容為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及注意事項以及在簡單電路中的應用。重點在于通過兩個電表分別在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中不同作用的比較來了解電表使用的規(guī)律。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教學手段以其形、光、聲、色等多種功能作用于學生的多個感官,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極大地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而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總要想方設法去認識、去探索、去研究。筆者在生物教學中,結合生物學科的特點,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使學生在學習時興趣大增,主動參與,輕松愉快地掌握新知識。如,教學“花的結構”一節(jié)時,我截取各種花朵競相開放的畫面制作成課件,并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課上播放課件時,學生們被屏幕上各種花朵爭相怒放的畫面吸引住了。此時,我提問:“屏幕上的畫面顯示的是植物的哪一個生理過程?”學生們回答:“開花。”“那什么是開花?”“植物為什么要開花?”……對這一連串的問題,學生邊看邊思考,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中。有了良好的開端,后面的教學就能很順利地完成。
二、運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手段,使知識形象化
生物學知識有的抽象性強,有的時間跨度大,有的錯綜復雜,學生不能直接感知,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使事實真實地再現于課堂,讓學生耳聞目睹,身臨其境。
首先,運用信息技術將生物知識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形象,從而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比如七年級下冊“尿的形成和排出”這節(jié)內容,尿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比較抽象,學生很難理解。為了讓學生明白尿是怎樣形成的,我用課件播的形成模擬動畫。動畫中用不同顏色的小球代表原尿和尿液中的各種成分。學生仔細觀察血液流經腎小球時濾出了哪些物質,流經腎小管時重新吸收了哪些物質。通過對模擬動畫的仔細觀察,學生對尿的形成這一生理過程認識得更為清晰,對血管內血液和尿液的成分、原尿和血漿的成分了解得更全面。
其次,運用信息技術使生物知識的呈現突破時空限制。生物教學中會遇到一些緩慢進行的生理過程,無法在短時間內觀察到這個變化過程。這些教學內容靠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學生很難理解、掌握。而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學生可以直觀形象地認識微觀世界的運動變化,從而對生物現象、生理過程的本質一目了然。如學習“植物細胞吸水及失水的原理”這一內容時,學生對植物體吸水后變得硬而挺,而失水后變萎蔫的原理不是很清楚。通過課件將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時的變化過程展示出來,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三、運用信息技術展示實驗原理,培養(yǎng)探究能力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由于條件的限制,有些知識的探究實驗不能重現,這種情況下,可利用信息技術模擬實驗過程,讓學生通過觀察到的模擬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關鍵詞:男女生殖器官;少數民族;青春期;生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1-324-01
“人的生殖”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下冊第一章人的由來第二節(jié),本節(jié)介紹了作為個體的人的由來,人的生殖要靠生殖系統(tǒng)來完成,因此了解男女生殖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才能明白生殖過程,即新生命是如何孕育和出生的。本節(jié)知識與青春期的發(fā)育有密切的聯系。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的學校,位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縣,學生大都是水族和苗族的孩子。學生受封建思想的影響,性格比較羞澀,有些男女同學之間沒有交流,對生殖有關的結構大多不了解。根據了解再我沒有到這個學校之前,學校沒有專業(yè)的生物教師,以前的生物課都是由非專業(yè)教師擔任,往往將這一節(jié)的內容不講或是對男女性生殖器官的知識避而不談。七年級學生已經進入青春期,學生的性意識已經萌動,一方面對人的生殖有一定的神秘感,渴望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往往又懷有羞怯的心情,不能認真自學本節(jié)知識。在這種師生雙方都不重視的情況下,這節(jié)原本與處于青春期的學生的生理密切相關,非常有必要了解的知識,就這樣被忽視。但現在擔任生物課的教師都是專業(yè)教師了,就不能讓學生對“人的生殖”這一知識再不清楚。
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既特別想學習,又有些心理障礙,教師在教學時一方面要指導學生有積極正確的心態(tài)認真學習,還應創(chuàng)設一定的認知階梯,使學生能夠在認同生殖生理過程依賴與一定的生殖結構的基礎上來學習,才可能順利的學會本節(jié)知識,達成三維目標。教學中還要設計情感的線索,即感悟新生命的誕生,學會感恩父母,珍愛生命。不但重視知識的傳授,而且要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教材的應用方面:在教學過程中將“想一想,議一議”、“示意圖”、“觀察與思考”、“科學家的故事”與各個知識點聯系起來,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完成練習等活動來完成本課教學。
教師可以以問題的形式,如:你們知道母親是如何生出自己的嗎?男女生拉手、親吻會不會懷孕?這一類的問題巧妙地打破學生礙于面子不敢大膽學習的心理,并同時提高大家求知的欲望,這樣就能夠使學生順利地進入本節(jié)的學習。
學生上課不嚴肅,或羞澀,不能認真學習,那么老師應該在上課前教育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要端正態(tài)度,不回避,不隱諱,以科學的態(tài)度像學習其它章節(jié)的內容一樣地學習,有不清楚的及時詢問老師、家長或醫(yī)生。教師要嚴肅上課。用精彩的課堂去吸引學生。
學生對難點知識不理解,那么老師應該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讓學生明確男、女性生殖系統(tǒng)圖中各部分的位置,最后由教師或學生歸納總結;利用視頻、動畫等多媒體手段,直觀展示受精及胚胎的發(fā)育的過程。
在引導學生觀察與思考時,教師最好讓每個學生自主地閱讀和分析。一般地說,男生和女生大都更加愿意了解對方的情況。在觀看插圖和模型前,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觀察,如觀察結構時要逐一明確各個結構的名稱和主要功能,并聯想一下一些結構在自己身體上的位置,等等。觀察之后,可以引導學生填寫男女生殖系統(tǒng)示意圖(側面)。對一些器官的功能和所在部位,教師最好進行不同深度的講解,同時教師也要告訴學生了解這些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進行生殖過程的教學時,教師盡可能提前收集一些有關人的受精和胚胎發(fā)育的錄像資料或課件以便開展輔助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有關課文,觀察從排卵、受精和胚泡發(fā)育示意圖,發(fā)育5周、7周的胚胎和新生兒插圖,觀察子宮內的胎兒、臍帶和胎盤關系示意圖以及分娩的大致過程示意圖,之后進行一定程度的講解,以便加深了解自己在母親體內生長發(fā)育的大致情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邊學習、邊做練習中的第5題,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從而知道母親懷孕期間體重和各部分增重的情況,了解母親的艱辛,教育學生要好好學習,孝順父母。教師要認真指導學生閱讀本節(jié)中“科學家的故事”。因為有的學生或者他們周圍的人,可能就是這種現代輔助生殖技術的結晶。
初一的學生正值進入青春期,他們對自己身體上的變化非常關注,對異性以及性知識的好奇,使他們渴望得到這方面的知識;同時這個時期的孩子逆反敏感,與家長的溝通時常會出現問題,因此這節(jié)課是個很好的機會,我們在教授相關必要的知識的同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青春期。
參考文獻: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部分內容屬于《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下冊(人教版),是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的內容標準10個一級主題中的第5個:生物圈中的人。位于教科書第四單元的第六章《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的第三節(jié)。人體對外界環(huán)境的感知及各種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時刻都離不開神經系統(tǒng)的作用。在教材中介紹了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組成、簡單的反射和復雜的反射等基礎知識。相對的學生比較容易理解掌握。在本節(jié)中有一個“膝跳反射”的實驗和“測定反應速度”的探究活動,通過膝跳反射實驗可引出反射的定義和反射弧的組成?!皽y定反應速度”的探究活動,不需要復雜的實驗儀器和設備,只是需要二至三人一組,相互配合來完成,從而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充滿情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樂于探索生命的奧秘,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進行相互交流、合作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提出有關反應速度的問題,學會制定并實施探究計劃。掌握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生在以前的探究都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共同完成,這次是他們進行的第一次獨立完成探究的全過程,所以要求他們在這個探究中獲得上述的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通過學生自己設計探究活動,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發(fā)展學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的科學探究能力;在探究中發(fā)展合作的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某些生活、生產或社會實際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科學家在科學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怎么樣通過一次一次的嘗試來解決問題,幫助學生領悟科學的本質;學會合作、交流,最大限度去解除同學之間可能存在的陌生或矛盾。
3.教學重點、難點
如何通過小組獨立完成探究活動。
4.(1)學情分析:我校的學生相對的生源比較好,學生的接受能力也比較強,表達能力相對的也比較順暢。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對有關的探究活動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做出了比較多的訓練,但這是學生的第一次自己設計完成,可能也存在比較大的困難。所以在探究課前我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同時也增設了一個課本沒有的用秒表、握力圈來測反應速度的探究實驗,以期能更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運用器材能力,滿足學生的求知欲。
(2)校情分析:我校屬于教學設備比較齊全的學校,也專門配有生物實驗室,還有多媒體教室,可以比較方便地進行多媒體教學。各個科室之間的器材可以比較方便的借到。這些條件設施都為我進行生物學教學提供了比較有利的教學條件,可以大膽地進行創(chuàng)新。而且學校也比較注重生物實驗的開設,不僅為實驗室增添了器材,也為生物實驗的開設提供了必要的經費,可以使得生物學相關的探究可以比較順利地進行。但最大的難題是每個班級的人數過多,課題的活動比較難開展,實驗也比較難個別指導。
5.教具的使用:相關內容多媒體課件;探究活動用的秒表、握力圈、各種不同長度的尺子。
二、說教法和學法
1.教法: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師是幫助他們完善計劃和幫助他們完成探究。
2.學法指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發(fā)現問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討解決問題。并在學習中學會思考、合作、交流。
3.教學時數:一課時。
三、教學程序
1.課前準備
(1)分組
每三個同學一組。(因為班級人數過多,共20個小組)而且分組的名單由我來確定。在分組時,我強調一定要按照我分的組進行,不可以自由組合。(學生的情況可以向班主任來打聽,我主要是把一些來往比較少的同學分做一組,我的目的是為了要學生學會和比較陌生的人進行交流和合作,并且使得學生間能更融洽地生活。又因為學生的生源比較復雜,有城里的、也有鄉(xiāng)下的、有講本地話的、壯話的、客家話的、普通話的。他們之間無形中形成了一些小團體,怎樣去幫助他們消除這些不好現象一直是班主任頭疼的事情,希望借這次活動能幫助他們更融洽地相處。)
(2)預習
在探究活動前我要求學生參照《實驗報告冊》(七年級下冊)和教科書104頁的探究活動設計自己本組的探究活動。在實驗報告冊上寫出:提出的問題、作出的假設、制定的計劃。
但由于課本中所推薦的方法對于學生來說不是很難掌握,可能會出現學生學得不滿足、沒有趣味的情況,所以我增加了一組探究方法讓學生去選擇。我利用的是秒表和握力圈進行測定。兩個同學比賽按秒表,看誰按一次用的時間更少來測定反應的快慢。然后再在用握力圈握20次后再測,比較沒有握之前和握之后的反應速度來說明反應速度和身體狀況的關系。由于這次是學生第一次進行獨立的探究,所以我在他們探究之前為他們設計了探究過程的步驟表格,為他們的探究做個對照,利于探究能比較順利地進行。但是設計這個實驗要求學生能比較熟悉地用秒表,所以得在探究前做個秒表的使用介紹。對于課本的用尺子來測反應速度,我要求的是每個組都要去做,但每個組探究的問題可以不同,有關的注意問題在探究前我也做了個提醒,在探究活動中再針對出現不同的情況來糾正。
2.課堂探究
引入:饅頭燙手我們會很快松手放開,膝跳反射也是在一個很突然的情況下很快跳起,在這些反射中我們都很快地做出了反應,那么,我們的反應速度有沒有快慢之分呢?它們的快慢又和什么因素有關呢?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活動進行探究。
(1)檢查預習情況
引入新課后,我將從第一組開始,每個組一個代表起來說出他們的探究活動提出的問題、假設。我要做好記錄,以便下堂指導。這里可能會出現一些組提出的問題和探究主題不相符,如果能做出更正的我盡量幫助他們做出更正,如果時間不允許我將讓他們繼續(xù)進行他們已定的探究,待課后再做出個別指導。
(2)進行探究
這個部分是留給學生的時間,我將只是維持好紀律,或者針對一些情況做出些個別指導。例如可能存在還有些學生不能掌握秒表的使用,或者對在用尺子測定時兩次讀數的讀取部位不同的現象做出更正。主要的時間還是留給學生進行探究。
(3)表達和交流
探究結束后,要求每個小組都發(fā)言交流,就本組得出的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看是否和假設一致,不一致找出不一致的地方,這里也可以請其他組的同學幫助分析找原因,利于他們對這個探究更全面的認識和學會表達、交流。并當堂進行小組評價,表揚表現好的小組,促進小組的合作。
在課后要求學生完成實驗報告冊的填寫,收集上來進行檢查,從中發(fā)現問題,以期改進。并依照評價參照做出學生自我評價和教師評價。(附評價參照1、2)
四、教學預測和反思
一、利用多媒體進行形象化教學,發(fā)揮形象思維的作用,促進抽象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計算機輔助教學是現代多媒體技術的核心,它將圖示、聲音、動畫、視頻影像等多種形式有機地融為一體,實現了有聲可聽,有過程可視。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對不同信息渠道得到的知識吸收比例是不同的,只從聽覺獲得信息大約能記住60%,只從視覺獲得信息大約能記住70%,若把聽覺和視覺結合起來使用,那么將會記住感知信息量的86%。大腦中存儲的信息,絕大部分是通過視覺和聽覺獲得的,與視覺有關的圖像信息包括生物情景信息,占有絕對高的比例。解決生物形態(tài)結構與生理功能的問題時,若能提供一定量的動態(tài)生物情景,展示動態(tài)的生物過程,當它與大腦中儲存的對該事物的已有感知一致或相近時,原有的感知記憶就會被激活,就能使新舊知識處于“共振”狀態(tài),思維被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從而使學生處于最佳思維狀態(tài)。發(fā)揮形象思維的作用,促進抽象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比如:七年級下冊運用《血液循環(huán)》、《尿的形成和排出》、《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及呼吸的過程》、《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及消化吸收》、《眼的結構和視覺的形成》、《耳的結構和聽覺的形成》等視頻課件,使創(chuàng)設的生物課堂教學情景更加豐富多彩,使生物教學更加形象化。以生動形象的視聽效果,模擬再現一些生物體的結構,生理活動的過程,將瞬息即逝的短暫過程或現象延緩、拉長、重現,做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不但生物體的結構非常鮮明形象,而且可以無限地延伸學生的各種感官,拓寬感受的時空領域。
二、利用多媒體動畫技術,化靜為動,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
多媒體技術可以把一些復雜的生理過程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識。在初中教材中講述血液循環(huán)的兩條途徑(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時:這兩條循環(huán)是同時進行的,其中肺循環(huán)的途徑比較單一,學生比較容易理解。而在體循環(huán)中由于有很多的分支,如血液在經過腎臟時,腎小球有濾過功能,能夠將血液中的廢物過濾到腎小囊中,這些廢物通過腎小囊進入腎小管中,此時還要與它周圍的毛細血管中的血液進行物質的交換,最終形成尿液排出體外,而腎臟中的血液通過出球小動脈進入腎靜脈最后回到心臟,這是一個連續(xù)的動態(tài)過程。這些內容需要安排好幾個課時才能學生能夠理解每節(jié)課的內容,但是把這些知識聯系到一起,對于那些理解能力差的學生是相當困難的,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內心的疑問就會越積越多,慢慢他們就會覺得生物太過深奧,隨之他們就會放棄這門學科。我將這些內容制作成多媒體動畫,上課時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學生通過對形象的動畫過程的觀察和理解,很容易掌握所學的知識。
三、采用多媒體課件將知識系統(tǒng)化,能幫助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記憶
在生物復習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把學過的知識系統(tǒng)化,構建知識網絡,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變課本知識為自己的學問。為了使復習課不致單純重復,防止教學中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在復習中,我借助多媒體課件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在復習《綠色開花植物的一生》一章時,我就利用多媒體把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知識融到一起,結合圖形和文字,學生能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回顧和對比,從而形成網絡化的知識體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的近年來,由于在復習教學中重視和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我從中嘗到了一些甜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采用多媒體課件,指導學生實驗,提高實驗操作能力
關鍵詞:初中生物學;新教材;新思路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3-0095-02
初中生物學從2012年6月正式出版新教材。通過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實踐,結合對新課標,新教材的重新學習和認真總結,本人感觸頗深,新教材對比老教材雖然在教學內容上大同小異,但仔細閱讀則會發(fā)現新教材更重視以下兩方面的內容:
一、新教材更加重視多媒體技術與生物學的整合
新課程指出,生物教學應注重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的整合。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已成為目前教學技術手段的主流之一。它具有傳統(tǒng)教學手段所沒有的趣味性、直觀性,可以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能輕松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從而能更容易達到教學目的,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環(huán)境中獲得知識。本人通過一段時間多媒體課堂教學的嘗試,認為多媒體教學具有以下優(yōu)點:(1)能簡潔、直觀地呈現課本內容,突出重點,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現行新課本給我們老師的一個感覺是知識內容多而雜、分布也比較散亂,給學生也造成了不好把握重點的困難。如果我們能精心制作多媒體課件,針對不同的學生,以不同的方式呈現知識內容,將有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知識進行清晰地梳理,很好地掌握重點知識,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2)形象畫面顯示更能豐富課堂內容,初中生物本身,就是一門解釋世界生命奇觀和本質的自然科學。單憑干枯的文字敘述,是無法讓學生深切感知知識的魅力,但是利用多媒體教學卻能夠有力地改變這一缺陷,能“活化”生物教材。直觀形象的畫面顯示,有利于學生更快更準確地理解授課內容。例如,在七年級下冊《人的生殖》一節(jié)只憑教師的解說和書上的圖畫是無法讓學生真正理解受精過程。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無法看到的。這時,教師就可以將受精過程制成動畫,無疑會讓學生更好地掌握。(3)使用多媒體教學,更易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W生有了主動學習的愿望,愿學、樂學后他們才愿意走近知識。多媒體教學本身就擁有著極大趣味,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更是歡迎。當講到重點、難點時,若配以多媒體就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其留下深刻的印象?,F在大部分的學校在課表安排上往往把生物課安排在下午,在一線的教師都知道下午是學生精神狀態(tài)最差的時間。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這時運用多媒體教學,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其留下深刻印象,無形之中起到提高教學質量之效。(4)多媒體教學使學生的學習更為主動。通過創(chuàng)造反思的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如安排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使學生初步理解內容,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拌腳石”。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然后教師在上課之前將本節(jié)要解決的相關問題寫在黑板上,通過多媒體播發(fā)課件,要求學生自己找出問題的答案。這樣無形之中便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5)多媒體教學可以呈現無法完成的生物實驗。初中生物探究性實驗較多,有些實驗可以在實驗室完成,有些實驗室無法完成的。例如觀察氣體在肺內的交換過程這一節(jié),是無法完成實驗的。若運用多媒體制作的課件學生便一目了然。
二、新教材更加重視生物實驗,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增加感性認識,加深對所有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課標要求把實驗落到實處,生物實驗課是生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通過直觀的實驗觀察,能夠對生物現象進行更加細致的了解,同時對生物理論做出更貼切的解釋。生物課本身也是一門實驗課,很多新奇,有趣的實驗會帶給學生極大的學習樂趣。因此,我們要重視實驗課的安排。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是初中生物實驗的重點。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性學習的實質是用一種符合科學知識產生規(guī)律和學生學習規(guī)律的方式來組織和實施學生的學習活動。探究性學習是生物學習中十分引人注目的方式,跟生物課的特點接合緊密。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是實現素質教育的主要實踐與策略之一,改變教師的注入式教學方式和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是培養(yǎng)探究能力的關鍵之一。例如在學習“生物的特征”時,可以帶一盆鮮花和養(yǎng)有幾條金魚的小魚缸進入課堂,這樣就能讓學生在教室中聯系自己平時的一些生活經驗,用自己的眼睛去認識、感受自然,比較生物和非生物的差異,大家一起討論出生物的特征。這樣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能力。這種實踐性的探究,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充分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使學生真正掌握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生物學具有實用性、廣泛型,給人類帶來很大的幫助。初中生物教材所覆蓋到的知識涉及到農業(yè),醫(yī)藥等各方面的內容。學好初中生物不僅可以為學生以后進一步學習生物奠定良好基礎,也是學習農學,醫(yī)學方面的基礎,作為一門啟蒙教育學科,我們應更加重視,以新教材的要求為中心,全面提高初中生物教學質量。這是我們每個初中生物教師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初中生物 問題意識 探究性學習
生物科學是當代科學的前沿,生物技術是世界范圍內新技術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正以空前的魅力吸引著無數科學家為之獻身,生物領域中眾多的未知數正期待著年輕一代去探索,去尋求答案。因此,提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十分重要。怎樣提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呢?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是一個十分有效的方法。
問題意識,是指問題成為學生感知和思維的對象,從而在學生心里形成一種懸而未解的求知狀態(tài)。長期的教學經驗也告訴我們:一個在學習中沒有問題的學生,就很難激發(fā)他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中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倡導探究性學習的重要途徑。
一、問題意識是激發(fā)學生思維的主要動力
學生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又從問題中得到發(fā)展。一個學生一旦有了問題意識,就能夠激發(fā)起求知欲,推動求異思維的發(fā)展。因此,問題意識的形成,對于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有著積極的作用。
例如,教學《食物鏈和食物網》這一內容時,筆者先用多媒體課件演示食物鏈和食物網,再讓學生觀察課本25頁的圖片,找出其中生物吃與被吃的關系,并把這些吃與被吃的關系用帶箭頭的線條連接起來。當學生完成這一任務后,筆者問:“從這些食物鏈中,你發(fā)現了什么問題?”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提出問題:①在同一片草地上,如果兔子多了,這片草地將發(fā)生怎樣的變化?②蛇吃老鼠,如果我大量地捕蛇,老鼠的數量會變多嗎?如果老鼠多了,對生態(tài)系統(tǒng)會有什么影響?③現在的害蟲這么猖獗,與我們大量捕鳥、捉青蛙有關系嗎?為什么?學生有了問題意識,整個課堂活躍起來了,同學們紛紛提出自己的見解:①如果我們過度放牧,也會破壞草地呀。②人類也是生物鏈中的一員,如果人多起來了,對生物圈的其它生物會不會有影響呢?③利用吃與被吃的關系,在農業(yè)生產上應用以蟲治蟲,不是可以減少農藥的使用嗎?這一系列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都是學生求異思維的結果。
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可以鍛煉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也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其產生主動探究的動機。
二、問題意識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課程改革重要的理念之一,就是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過去的“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這就關系到教師在教學中如何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的空間和合作探究的機會。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就是實現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重要途徑。例如,在《種子的萌發(fā)》的教學時,筆者先讓學生觀看種子萌發(fā)的教學錄像,然后問:關于種子的萌發(fā),你要了解哪些問題?這樣,學生就你一句我一句地問開了:①種子萌發(fā)時是先長芽還是先生根?②農民早春播種時為什么要用薄膜蓋土面?③為什么生豆芽菜時,把種子放在黑暗的器皿中它也能萌發(fā)?④什么樣的環(huán)境有利于種子萌發(fā)……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是實在的,很貼近生產生活。趁著學生提問的,筆者說:“你們有什么辦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嗎?”然后,筆者把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案去探究種子萌發(fā)的條件。就這樣,同學們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經過自主思考、共同探究、討論分析、記錄等得出實驗結果。實踐證明,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它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和探究精神。
三、問題意識讓學生了解生物知識應用的廣泛性,增強學習信心
生物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但由于長期以來生物科在學生的心中就是所謂的“副科”,所以不被學生重視,他們對生物知識也缺乏探討研究。為增加學生理解生物知識的實用性,教師可以適當地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產生疑問,這也是提高學生認識生物知識的一種做法。如教學“甲狀腺素”的功能時,筆者先讓學生觀察“大脖子病人”的圖片,并放映了一段“地方大脖子病”的錄像。學生看了以后感到很驚奇,紛紛提出問題:引起“大脖子病”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大脖子病”?“大脖子病”在哪些地方發(fā)病率較高?又如,講到“傳染病及其預防”時,有的同學提出:“傳染病究竟是什么在人和人或動物和人之間傳播呢?”“如何預防禽流感、艾滋病?”講到“植物的呼吸作用”時,學生提問:“新疆吐魯番的哈密瓜為什么這么甜?”等等。這些跟生活生產有關的問題,可以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到生物知識與我們一息息相關,它可以指導我們怎樣健康地生存、怎樣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信心。
四、問題意識讓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目前,正在崛起的生物科學正肩負著歷史的使命,特別是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它在解決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人口增長等相關問題中將發(fā)揮預想不到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拓展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在想象中知道學習生物科學不僅是個人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
例如,教學《水影響植物分布》時,筆者讓學生對課本中的圖片進行探究。當同學們觀察了“沙漠上的不毛之地”時,有的同學說:“沙漠的景色雖然壯觀,但如果地球都沙漠化了,這個世界將會是什么樣的呢?”這個問題一提出,同學們都展開了自己的想象,描述了一幅幅地球沙漠化可怕的畫面,最后在交流中達到共識: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地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又如,教學《計劃生育》”一節(jié)時,筆者讓學生觀察七年級下冊課本上的圖片并提出:從圖片的背景中你想到了什么?經過點拔,學生的問題就出來了:①中國的人口這么多,一天要吃多少糧食?②如果不控制人口的增長,五十年后我國將達到多少億人口?③一個國家,是否人口越多越強大?④現在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被嚴重破壞,是否跟人口過多增長有關?等等。這一個又一個問題的提出,都是社會的熱點問題。從這些問題中讓學生意識到:控制人口的增長,不僅關系到家庭的幸福,還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興衰,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自覺地執(zhí)行宣傳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
總之,提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要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素質。
參考文獻:
[1]陳學義.談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學的質量[J].考試,2013,(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