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信息技術教學法論文范文

信息技術教學法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信息技術教學法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信息技術教學法論文

第1篇:信息技術教學法論文范文

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強、創(chuàng)造性強,具有鮮明的時展特征的課程。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獲取知識和技能是教學的關鍵。教師不但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還要引導學生在學習和交流中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學會整理、加工傳遞并表達信息,最終實現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能力的終極目標。我校的三環(huán)六步教學法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凡能讓學生自學的內容,盡可能讓學生自學;其次是提倡學生之間互助學習,共同提高。這一理念與信息技術教學理念不謀而合。因此,三環(huán)六步教學法既是基于我校學情的最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法也是適合信息技術新課標要求和信息技術課程新理念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三環(huán)六步教學法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

我以黑教版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第六課《Windows7的磁盤維護》為例,談談這種方法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

1.課前環(huán)節(jié)(預習)

在課前我仔細研讀、分析教材,設計好導學案,引導學生進行預習,并根據本課內容要求和學生學習情況設計A、B兩個思考題,同時要求學生登錄教學網站、閱讀資料、回答思考題,使他們認識到磁盤維護和清理的重要性。

2.課中環(huán)節(jié)(學習)

(1)導入新課,明確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①利用Windows7自帶的系統工具中的磁盤清理程序對磁盤分區(qū)進行清理。②利用系統工具中的磁盤碎片整理程序對磁盤分區(qū)進行磁盤碎片清理。

(2)要求學生閱讀教材,自主學習。

遇到疑難問題與同組同學研討共同解決。教師巡視,檢查小組學習情況。

(3)練測拓展、合作探究。

要求學生先完成兩個任務“利用磁盤清理工具對其他分區(qū)進行磁盤清理”以及“利用磁盤碎片整理程序對各個分區(qū)進行磁盤碎片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進行磁盤碎片整理。最終明確“磁盤清理”和“磁盤碎片整理”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最好先進行“磁盤清理”。

(4)展示評價,達成目標。

由各小組推薦代表對各自的思考進行總結,明確收獲與問題。

3.課后環(huán)節(jié)(跟蹤記錄)

(1)填寫好上機記錄。

(2)完成導學案。

三、三環(huán)六步教學法的成效

第2篇:信息技術教學法論文范文

1.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不足,并沒有高質量地實現課堂效率。教師會制作課件,利用PPT教學,但只是將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并沒有真正將技術融合到教學中,學生更多的時候是觀賞者,沒有積極參與其中。學生課堂學得精彩,但是課后不能及時鞏固,知識未能內化。構建“互聯網+”家校共育,以真摯的愛心和科學的方法教育、引導、幫助學生成長進步,同家長配合,實現高效學習。2.新的教育思潮、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不斷出現,如MOOC、微課、翻轉課堂,但是很多教師不知如何應用。教師應有更多機會去學習、掌握制作技巧,制作出適合學生學情的資源包,更好地服務教學。3.學生的視眼較小,接觸信息化的環(huán)境有限。英語學習,最好是在語言環(huán)境中習得,但是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知識和技能都來自于課堂,課上的知識重點有限,學生要想拓展,需要更多的英語資料,很多家庭不能實現;而教學中的難點,課后家長不會輔導,越積越多,學段越高,掉隊的學生越多,“學困生”增加。對待“學困生”,學校和家長要多溝通,可以成立“一對一”小班,幫助他們找到學習的方法,創(chuàng)造樂學好學的學習環(huán)境,實現整體進步。同時,利用多媒體為每個學生進行成長記錄,關注成長,激發(fā)學生熱情,培養(yǎng)學生認真對待學習、對待考試的態(tài)度。多從學生中發(fā)現刻苦學習的榜樣,形成踏實、努力上進的正能量。4.一些學生家庭條件有限,外來務工人員信息素養(yǎng)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英語的學習效果。學生接觸新技術,如平板電腦,網上學習等機會少,學生能擁有的就是“人人端”———手機。小學生自制力差,利用手機打游戲,瀏覽不良網頁,影響學業(yè)。教師布置線上英語作業(yè)要規(guī)定好時間,并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監(jiān)督學生在家使用的手機,逐步養(yǎng)成學生正確安全使用手機的習慣。

二、利用信息技術搞好小學英語自然品讀法詞匯教學的途徑

(一)在自然品讀法詞匯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呈現新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授課模式下,上詞匯課主要是利用卡片,方便時也利用實物來呈現新知,久而久之,這種單一的方式讓學生提不起興趣。而現在運用班班通,就可以制作色彩鮮艷、生動有趣的課件,在上課伊始就吸引住學生的眼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在教授詞匯環(huán)節(jié),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有更多時間自主學習,成為學習的主體

一般情況下,上詞匯課教授新詞時,主要是采用“教師領讀示范,學生跟讀”的形式。這種形式機械單一,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效果也不理想?,F在借助信息技術,自然品讀法詞匯教學也可以變得豐富多彩。學生不用機械地跟讀,自主學習的時間增多。

(三)記憶的鞏固環(huán)節(jié),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多種方式的訓練

沒有班班通之前,在單詞的復習鞏固環(huán)節(jié)一般會采用英漢互譯、快看快說、大小聲讀、開火車讀、分組讀等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學生在熟悉這幾種模式后,興趣就慢慢減弱了?,F在利用信息技術后,復習鞏固環(huán)節(jié)經常成為詞匯課上的部分。簡言之,利用信息技術,在復習鞏固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第3篇:信息技術教學法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項目教學法體現了“以項目為主線,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特征,越來越受到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的青睞。詳細地介紹了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運用項目教學法時應遵循確定項目內容、制訂和實施項目計劃、評估項目內容三個步驟,并告誡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運用項目教學法時要避免項目教學法的濫用、項目評價片面性、單一學科的項目教學。

關鍵詞:高中 信息技術 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地完成項目的信息收集、方案設計、項目設施和項目評價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方法。項目教學中真正體現了“以項目為主線,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特征,能夠使學生體驗到完成項目的艱辛和樂趣,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參與和自主創(chuàng)新的興趣。因此,越來越多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課堂中運用項目教學法。

一、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項目教學法實施步驟

(一)確定項目內容

項目要生活化。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設置項目任務時不要為了追求新奇而虛構教學情境,而是要盡可能地接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探索欲望,使學生自主自覺地投入到項目中去。

項目要整體性。項目教學法目的是要考查學生能否掌握教師講授的絕大多數知識和技能,能否系統地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能否融會貫通和舉一反三。因此,高中信息教師在設置項目任務時候,要盡可能地涵括學生所學的多數知識和技能,這樣才能促進全面吸收“精神食糧”,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的發(fā)展。

項目要開放性。教師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杜絕出現干預和控制學生的情況出現,而要鼓勵學生采用多種途徑或方法完成項目,鼓勵學生多思考、多動手,鼓勵學生打破常規(guī)獨辟蹊徑。

(二)制訂和實施項目計劃

好的項目計劃是項目成功的前提。鑒于學生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欠缺,教師要積極關注學生制訂和實施項目計劃,并給予相應的指導。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要指導項目小組注意以下兩點:第一,計劃要全面。學生項目小組制訂計劃時要呼吁小組成員全員參與,呼吁小組成員開動頭腦盡可能地考慮到項目所有的細節(jié)和影響因素,盡可能地集思廣益發(fā)揮集體智慧的;第二,計劃要落實。任何計劃都需要執(zhí)行力,學生項目小組組長要根據成員的個性特征、知識掌握水平和個人興趣愛好等因素合理地分配任務,并規(guī)定完成任務的期限,盡可能地挖掘每個小組成員的能力,督促他們不打折扣地完成任務,要堅決杜絕推諉、扯皮和“搭便車”現象出現。只有這樣項目計劃被周詳地制訂被全力地執(zhí)行,項目教學法才能獲得成功。

(三)評估項目內容

第一,組建項目評估小組。根據項目大小和難易程度,組成以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為主的由其他學科教師和部分學生代表參與的項目評估組;第二,項目評估小組根據客觀、科學和公正原則,綜合評價各個項目小組提交方案的創(chuàng)新性和實用性,綜合評價實施過程中是否規(guī)范,并編寫項目評估報告;第三,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班內宣讀項目評估報告,點評各個項目小組項目任務完成狀況,督促各個項目小組根據教師的點評、組員的反思和改進意見,提交項目反饋報告。   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項目教學法注意事項

(一)避免項目教學法的濫用

雖然項目教學法有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探索等眾多優(yōu)點,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有很多教學內容比較適合運用項目教學法,但是高中信息技術教師不能在整個課程內容中都運用項目教學法,這樣就會把學生局限于固定的學習套路,會抑制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告誡高中信息技術教師不能“一招吃天下”,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特定的教學情境靈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二)避免項目評價片面性

有些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只對項目完成的結果進行評價,而忽略項目完成的艱辛過程;只嘖嘖稱贊完成狀況良好的項目成果,而忽略不太成功的項目成果;只評價項目小組的整體狀況,而忽略項目小組成員的個體差異;評價形式只限于“有聲語言”,而忽略握手、摸頭和擁抱等“無聲語言”;評價只限于教師評價學生,而忽略了學生間互評、師生間互評和自我評價等評價渠道。因此,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盡量從各個角度多方位地多層次地評價項目任務和項目成員。

(三)避免單一學科的項目教學

很多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運用項目教學時,把項目任務的設置局限于本課程內,很少考慮到多學科間的聯系,很少考慮到學生全面發(fā)展?,F實生活是復雜多樣的,如此單學科的項目即使完成狀況良好也無法解決復雜的現實問題。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了提升應對現實難題的能力,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嘗試設置出以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為主的有機結合其他學科知識和技能的項目任務,這樣既能完美地完成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目標,又能兼顧其他學科知識和技能的識記和掌握,無形中增強了學生不同學科知識和技能的融合度,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參考文獻

第4篇:信息技術教學法論文范文

1.課題提出的背景

西德"范例教學"理論興盛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被理論界視為二戰(zhàn)之后與前蘇聯贊科夫"教學與發(fā)展實驗"教學理論和美國布魯納”結構主義"教學理論并列的三大新教學論流派之一,在世界上頗有影響。深入探討范例教學理論,對現階段我國的教學理論研究和實踐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是每個教師必須遵循的教學原則?;谶@一原則,涌現出了許多教學方法和模式,而德國的M.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等人提出的范例教學在處理教師的主導和學習者的主體關系方面尤為突出。范例教學主張:在有限教學時間內,組織學習者進行“教養(yǎng)性學習”。所謂“教養(yǎng)性學習”,是指促進學習者的獨立性,讓學習者從選擇出來的有限的例子中主動地獲得一般的、本質的、結構性的、原創(chuàng)性的、典型的,以及規(guī)律性的跨學科的東西。通過這種學習,學習者可以處在一種不斷接受教育和培養(yǎng)狀態(tài)中。范例教學理論認為范例教學不但可以說明一個學科的整體性----即接受知識,而且可以開拓學習者的整個精神世界,包括他們的認識、智能和對客觀世界的態(tài)度。學習者在獲得關于自然和社會文化科學的一般知識的同時,也獲得新的能力(包括了解事物的方式、解決問題的策略和行為觀點)。范例教學能為學習者在教學后能獨立地依靠自己的力量邁開自己的步伐,為終身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從教育實踐中,可以發(fā)現,我們并不能編制一個毫無遺漏的教材,就算精心制定教學計劃,也不能使學生點滴不漏地掌握各門學科的全部知識。信息技術學科現已全面進入我國的中小學教學之中的,相對其它學科而言是一個“年輕”的學科。計算機的硬件、軟件的快速發(fā)展一直應驗著神奇的“摩爾定律”。信息技術教材特別是早期的教材,在編制上深深印刻著傳統學科的模式,但由于信息技術的特點是更新快、內容多、操作性強、多學科互滲等,照套其它學科的教材編寫模式編出來的教材,從體系上看,顯得很完善清楚,但這種教材在教學時并不好用,教完之后,學生時常會覺得還是干不了什么。他們更喜歡從實例為主線入手學習,可以即學即用,或是稍加變通就能用。

基于上述思考,我們提出了《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范例教學模式的研究》研究課題。

二、概念的界定

范例、范例教學法、教學模式、范例教學模式

范例:就是隱含著本質因素、根本因素、基礎因素的典型事例。(源自德國瓦根舍因(M.Wagenschein)著《范例教學原理》)

范例教學法:平時的聽課和上課過程中,我們發(fā)現教師經常采用范例講解操作技能以及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的模式叫“范例教學”,而且也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模式。嚴格的說范例教學法是在一組特定的知識中選出有代表性的、最基礎的、本質的實例(或稱范例),通過這些實例內容的講授,使學生掌握同一類知識的規(guī)律,舉一反三,獲得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方法。(源自德國瓦根舍因(M.Wagenschein)著《范例教學原理》)

教學模式:以某種教學思想、教學理論為依據而建構起來,可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借以進行操作的既簡約而又完整的模型。它集約地體現了設計、實施、調控、評價教學活動的一整套教學方法論體系,是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得以發(fā)生聯系和相互轉化的媒介、橋梁。在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教學模式處于中介的地位。這就是說,在教學模式之上有教學理論,凡是一種教學模式總是以一定的教學理論為指導而構建起來的;在教學模式之下有教學實踐,任何一種教學模式總是為了把一定的教學理論轉變?yōu)榻虒W實踐才構建起來的。由此可見,教學模式上承教學理論,下啟教學實踐。如果沒有教學模式這個媒介或橋梁,即使再好的教學理論也不可能迅捷而又有效地轉化為教學實踐;同樣,那怕是再成熟的教學經驗亦不可能完整而又有效地升華為教學理論。(李同勝:《現代教學模式的基本結構》)

范例教學模式:是以范例教學理論為依據而建構起來,可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借以進行操作的既簡約而又完整的模型。

范例教學的目標和要求可以概括為“四個統一”,就是“教學和訓育的統一”,“問題解決學習與系統學習的統一”,“掌握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的統一”,以及“主體與客體的統一”。

范例教學在課程內容上遵循了三個性,即“基本性”,“基礎性”和“范例性”。

范例教學的教學過程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范例性闡明“個”的階段;第二階段,范例性地闡明“類型”、“類”的階段;第三階段,范例性地理解規(guī)律性的階段;第四階段,范例性地掌握關于世界的經驗和生活的經驗的階段。(源自德國瓦根舍因(M.Wagenschein)著《范例教學原理》)

三、研究目標

1.通過調查研究了解目前我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習者的學習狀況和教師的教學狀況,對課堂教學改革提出建議。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建立現代教育思想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者自主探索、主動學習與教師有效指導相結合的教學形式。

3.試圖通過本課題的實施達到培養(yǎng)學習者探究性學習品質,培養(yǎng)學習者強烈的創(chuàng)新精神。

4.試圖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全面提高學習者的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5.試圖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學習者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情感。

四、研究的內容

1、范例教學模式與學習能力形成的關系

學習能力是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一項重要因素,終身教育的發(fā)展要求人們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也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但學習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實踐證明:范例教學通過后天教育,進行較長時間的強化訓練,尤其是在培養(yǎng)學習習慣時,有時還帶些強制性,充分調動非智力因素,促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最佳結合,才能達到逐步提高學習能力的目的,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學會”為“會學”。

2、范例教學模式在優(yōu)化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①范例教學模式在轉變教師教育觀念和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方面的作用。

②范例教學在發(fā)揮學習者主體性方面的作用。

③范例教學在培養(yǎng)學習者探究性學習品質,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④范例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習者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和素質等方面的作用。

3、科學使用范例教學模式的策略研究。

①教師科學正確使用范例教學模式的策略:

a.教師如何選擇范例b.學習者如何使用范例c.如何操作“范例教學模式”

②教師指導學習者科學正確使用范例教學模式,提高學習者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策略。

③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范例教學模式功用的策略。

五、主要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通過對德國M.瓦根 舍因和克拉夫基等人提出的“范例教學模式”以及近年出版的有關提高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方面的文獻資料,進行比較、歸納,篩選出有效經驗和理論,為本課題研究提供依據。

(2)調查研究法:

通過問卷調查、座談等形式,了解師生使用“范例教學模式”的現狀,有目的地進行研究,通過聽課、評課、測試、座談調研等手段,及時了解課題實施過程中反映的共性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結構。

(3)實驗研究法:

全市有條件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的學校都作為課題實驗基地,同時選出其中部分學校、年級或班級等作為自變量進行對照研究,對照班由各實驗校暗設,實驗班嚴格按實驗計劃教學。具體操作時可在對照班和實驗班分別就課前、課中、課后等階段對“范例教學模式”的功用及使用方法進行研究和指導,從而分析探討如何更好地發(fā)揮“范例教學模式”在教學及教學效果提高和培養(yǎng)學習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方面的作用。

(4)經驗總結法:

在教學實踐和研究的基礎上,根據課題研究重點,隨時積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總結得失,尋找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和提高學生實際應用、實踐能力的方法。

六、主要階段和預期成果

(一)準備階段(2005年10月~2006年3月)

1、收集國內外理論文獻,進行學習,完成方案設計,制訂研究總體計劃。整理課題申報相關資料,完成課題申報、立項。

2、采取座談會、訪談、書面調查等形式,廣泛聽取基層學校信息技術教師和教學主管意見。

3、召開全市信息技術教研工作暨課題研究會議。加強和完善基層學校信息技術教研組(課題實驗校)建設。

4、策劃、籌建《瀏陽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研網》。

(二)實施階段(2006年3月~2007年1月)

1、分批完成課題參與人員業(yè)務培訓;

2、各成員分別進行各項研究工作,及時分析研究出現的情況,進行階段性總結,定期召開課題研究例會布置下階工作。

3、建立基于網絡的課題研究模式。

①基于網絡開展研究,問卷調查,網上交流學習。

②開展范例教學設計競賽。借助專題網站或專題論壇進行教師范例教學設計網上共享、集體討論、推廣應用。階段性地進行總結評選,編成范例教學集,并不斷充實和更新。

③范例教學說課競賽、公開課、交流課、錄像課競賽。

④范例教學心得、范例教學論文評比。

(三)中期認證階段(2007年2月~2007年8月)

各成員分別先進行階段性檢查與總結,并接受專家指導,調整與改進下一步研究工作。撰寫實驗研究報告,寫典型范例、開公開課,學習者座談,聽課、評課,階段性測試,數據分析,專題論文總結。

(四)總結鑒定階段(2007年8月~2008年1月)

各成員先分別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研究論文,申報并開范例教學觀摩課,組長總結整個實驗,寫出研究報告和綜合實驗報告。課題研究論文,綜合實驗報告和研究報告。

七、成果形式

①典型范例教學設計、《范例教學集》或專著;

②專題網站;

③教學心得、專題論文;

④錄像課、交流課、公開課;

⑤范例教學素材、源程序、課件等資源(光盤);

⑥調查報告;開題報告;實驗報告;結題報告等;

⑦學生競賽成果;

⑧其它資料;

八、研究的管理措施

(一)研究機構的設置

1、課題領導小組

組長:陳文(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副組長:潘勇(市教育局信息技術教研員)

李洪福(市教育局網絡專項管理員)

成員:各中小學校教務室主任

各中小學校教科室主任

2、總課題研究小組:

主持人:潘勇(市教育局信息技術教研員)

實驗校:

實驗教師名單:賀偉才、黃程、黎利紅、曾紅梅、羅新河、吳華平、蘇果、張葵、雷金勛、張金陵、彭陽明、張愛平、彭書義、徐懷焱、肖玉梅、徐陶浩等(其他實驗教師待申報)。

(二)、經費預算及來源

1、研討、外出交流學習費:10000元

2、書籍資料(文秘站:)費:5000元

3、培訓費:10000元

4、打印費:2000元

5、其他費用:1000元

來源:1、自籌2、爭取上級主管部門專項撥款

實驗學校名單及其子課題名單:

實驗校子課題參考:

--《小學信息技術易語言范例教學研究》

--《范例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范例教學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范例教學法在初中信息學奧賽中的應用研究》

--《信息技術范例教學資源校本開發(fā)與利用的研究》

--《在開發(fā)多種信息技術教育資源中創(chuàng)建特色學校的研究》

--《如何培養(yǎng)學生在信息技術范例教學課中的實踐能力》

--《信息技術范例教學管理模式研究》

--《信息技術電子作品競賽指導中范例教學法的應用研究》

--《信息學奧賽中范例教學模式的研究》

--《FLASH教學范例的開發(fā)與應用》

--《平面設計教學范例的開發(fā)與應用》

--《網頁設計教學范例的開發(fā)與應用》

--《 影視作品設計教學范例的開發(fā)與應用》

--《電子賀卡教學范例的開發(fā)與應用》

--《易語言和LOGO語言教學范例的開發(fā)與應用》

第5篇:信息技術教學法論文范文

本課題于XX年4月7日申報批準被列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中小學信息文化教育與信息技術教育研究》的子課題。為了便于地方管理,再申請為茂名市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課題,并于 XX 年 2 月 10 日由茂名市教育學會、茂名市教育局教研室正式批準立項。經過緊張的籌備,今天正式開題了。現在,我代表課題組向參與課題教師作開題報告,提請各位教師討論,并請上級領導及專家教授多提寶貴意見。

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信息技術)中指出:“要從教學實際出發(f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對象和條件等,靈活、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并善于將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任何一種方法和模式的選擇和使用,都應該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內涵的基礎上?!?《信息技術》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它不僅教學內容新、教育理念新,更重要的是教學方法新。由于信息技術課的“新技術、寬視野、重實踐、嚴邏輯”的特點,這門課不再是單純的傳授計算機知識與訓練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因此我們必須變革教育、教學思想,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并深入理解其內涵,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

我縣為沿海一小縣城,由于經濟落后,受條件限制,信息技術教育開展較晚,雖然各校也開展了一些小規(guī)模的多媒體教學研究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信息封塞,缺乏必要的理論指導,而對學生思維與能力的發(fā)展,與傳統方式相比,并沒有實質性的改變。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拉近了我們與全國各地專家學者的距離,使我們的教學研究取得專家的及時指導有了可能。我們通過互聯網的積極聯系,得到了《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信息技術)研制組負責人李藝教授及研制組秘書鐘柏昌的熱心幫助和支持下,以課題的形式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教學實驗,探討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教學中的具體作法,并進行反思與重建,論證其教學效果有效性和可推廣性。

二、 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fā)展趨勢

任務驅動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法,雖然任務驅動教學得到了國內外廣泛的研究和實踐,但是,由于缺乏系統的理論層面的提升,這種“營養(yǎng)”上的先天不良導致不足和負面影響日益顯露,懷疑和批評之音逐漸增多,來自專家的批判:“目前許多教材都號稱以任務驅動,但缺乏帶實際意義的綜合性任務,只有一些小任務,實際上與傳統的練習題無異。”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主要有三個基本觀點。第一,學習是一種意義建構的過程:人們對事物的理解與其自身的認知結構有關。學習者在學習新的知識單元時,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而獲得知識,是通過個體對知識單元的經驗解釋從而將知識轉變成了自已的內部表述。知識的獲得是學習個體與外部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結果。第二,學習是一種協商活動的過程:學習的發(fā)展是依靠人的原有認知結構的。由于每一個學習者都有自己的認知結構,對現實世界都有自己的經驗解釋,因而不同的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會不完全一樣,從而導致了有的學習者在學習中所獲得的信息與真實世界不相吻合。此時,只有通過社會“協商”和時間的磨合才可能達成共識。第三,學習是一種真實情境的體驗: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要讓學生懂得某些知識,而且要讓學生能真正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

行動研究理論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合于廣大教育技術實際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種方法技術,也是一種新的科研理念、研究類型。行動研究是從實際工作需要中尋找課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進行研究,由實際工作者與研究者共同參與,使研究成果為實際工作者理解、掌握和應用,從而達到解決實際問題,改變社會行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行動研究要求實際工作者進行積極的反思、參與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實際,參與實際工作,并要求兩者相互協作,共同研究。這樣,研究者可以從“局外人”轉變?yōu)椤皡⑴c者”,從只負責“發(fā)現知識”到負起解決實際問題的責任,還可使實際工作者改進其行動和工作。

本課題在反思任務驅動教學的基礎上,從新的理論視角出發(fā),對任務驅動教學加以重新建構,從專家、教研員、教師三位一體研究方法,開展任務驅動教學的行動研究,在實踐中進一步發(fā)現和解決任務驅動教學所存在問題,修正任務驅動教學的有關理論和做法,論證任務驅動教學的效果,積累任務驅動教學的成功經驗。

四、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本課題的研究包含了三個方面:基礎研究、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通過對任務驅動教學的現狀分析,重建任務驅動教學的理論體系,以電白一中、春華學校、電白實驗中學的初中、高中不同班級為實驗班,開展行動研究,克服當前任務驅動教學所凸顯的問題,總結一套“重建”后的任務驅動教學的方法和模式。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核心方法為行動研究法,同時伴以文獻研究、調查法、訪談、網絡研討等。

首先在信息技術教育專家的指導下對現行任務驅動法的理論進行重新梳理工作,針對現行任務驅動法的弱點與弊端,重建任務驅動法的理論,探索新的任務驅動法課堂教學模式,然后由專家、教研員、一線教師通過互聯網進行遠程網絡研討,三位一體合作對實驗班的課程進行任務驅動教學的教學設計,對實施的教學過程進行拍攝錄像分析,通過電郵、電話等手段進行遠程交流和指導,及時調整研究過程中的偏差,記錄成功的經驗。

通過兩個學年的行動研究,及期末和期終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測評數據,進行過程性評價和定性分析,總結出研究經驗,以論文的形式形成研究成果,并把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學生作品展向廣大教師推廣和借鑒。

六、課題研究的實施周期、步驟 和預期成果

課題研究的實施周期: XX 年 9 月 -XX 年 8 月

1 、準備階段: XX 年 9 月 -XX 年 1 月

成立課題組,準備開展課題研究的相關軟硬件設備,收集相應資料,選用并學習使用遠程網絡交流工具,開展網絡交流討論,討論課題研究的方案和計劃,對任務驅動教學理論進行重新建構,并創(chuàng)建課題研究專題網站。

預期成果:建立課題專題網站,收集相應資料,開展網絡交流討論。由劉敏完成《任務驅動教學法反思與重建后的課堂模式探討》論文及研討課例實錄。

2 、實驗階段: XX 年 2 月 -XX 年 6 月

分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 XX 年 2 月 -XX 年 8 月

通過網絡交流對我縣高一信息技術教材進行教學設計,在三校中選定實驗班和對照班,同年級的其他班級作外部參照。實驗班的教學主要以任務驅動教學為主,對不適合任務驅動教學的內容采用與對照班相同的常規(guī)教學法,對照班用常規(guī)教學法進行第一階段的行動研究,完善任務驅動教學理論。

期末根據測評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對學生進行訪問調查,總結調整實施的方法與效果,對第一階段進行評估,總結經驗,得出初步結論。

第二階段: XX 年 9 月 -XX 年 7 月

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任務驅動教學法,實驗教師在專家、教研員的指導下獨立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并做好研究過程的記錄。期終對第二階段進行評估,總結經驗,得出最終結論。

預期成果:參與課題組老師根據實驗效果各自撰寫實驗效果報告、制作《新型任務驅動教學法示范課例》 vcd 。

3 、結題階段: XX 年 7 月 -XX 年 9 月

整理各種資料形成研究成果,同時邀請教育領導部門和兄弟學校有關教研人員進行評測、推廣和借鑒。

預期成果:形成《重建任務驅動法課堂教學模式結題報告》;參與實驗者各自撰寫研究成果論文。

七、課題組人員

研究指導顧問:

課題負責人:

教學實驗教師:

第6篇:信息技術教學法論文范文

關鍵詞: 寫作教學 寫作研究 發(fā)展趨勢 發(fā)展特點

英語的“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語言技能相輔相成,而寫作是實用性和綜合性最強但訓練難度最大的一種技能。為了解英語寫作研究的現狀和發(fā)展特點,促進寫作研究和提高英語寫作教學質量,筆者展開關于寫作的文獻研究。

一、關于寫作的文獻研究

筆者對當前十一種外語類核心期刊自2002至2011年發(fā)表的文章進行了統計分析,通過專業(yè)檢索,共檢索出92篇(表1),并將其按內容進行初步分類(表2)。

表1 過去十年中十一種外語類核心期刊發(fā)表寫作研究論文情況

表2 過去十年中寫作研究論文的分類情況

由表3可以清楚地知道:第1類和第2類論文最多,占了將近總數的二分之一,其次是第3類和第6類論文,其他三類所占比例最少。由此可見:(1)研究涉及范圍更廣,多種研究方法結合并用,呈逐漸深化完善的特點,跨學科和多學科綜合的研究趨于明顯;(2)研究對象從教學主體轉向學習主體,關注寫作認知心理過程和影響寫作和寫作教學的因素等;(3)寫作評價的研究重點由量性評價轉向質性評價,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4)計算機和網絡等手段更廣泛應用于寫作研究,重視信息技術與寫作教學的整合。

二、國內外寫作教學理論研究

Hyland歸納了二語寫作理論研究的三大流派,即寫作文本研究、寫作對象研究和寫作主體研究。筆者從文本、作者和讀者三個維度對國內外寫作教學法的研究進行梳理。

1.“文本中心”的寫作教學。

以寫作的文本作為研究的重點的教學法,代表為結果教學法,強調語言的正確性及文章的結構和質量。由教師提供范文,進行分析、講解,然后學生模仿范文進行寫作,最后教師評改、打分。

教學方法有其缺陷:(1)教師嚴格控制,學生毫無自由創(chuàng)作的空間;(2)重語言形式,忽視寫作內容、作者觀點,表達平淡無力;(3)只看結果,不管過程,忽視對學習者思維能力和讀者意識的培養(yǎng);(5)教師精批細改費時費力,評語式反饋流于形式,而學生只關心分數,不得寫作要領。

2.“作者中心”的寫作教學。

此寫作教學將寫作過程視為復雜的心理認知過程和語言交際過程。其代表是過程教學法,設計了輸入階段、寫初稿、同學互評、寫二稿、教師批閱、師生交流和定稿七個步驟。評價時遵循以下原則:(1)以讀者的身份進行閱讀;(2)避免標出我們發(fā)現的所有錯誤;(3)授予學生正確的修改觀。

過程教學法的優(yōu)點在于提倡學生合作,寫作過程的及時反饋有助于作者精確的自我表達,學員既是讀者,又是作者;既是審稿者,又是被審稿者;既是反饋者,又是被反饋者。

3.“讀者中心”的寫作教學。

Weigle認為,在寫作中,盡管讀者不在場,但作者也有責任幫助讀者產生連貫的信息思路,考慮讀者已有的知識、興趣和閱讀。其代表是體裁教學法,認為教師應引導學生建構對目標語體裁在語篇層面的宏觀理解和讀者意識,注意目標群體普遍承認的寫作規(guī)則。其不足有:(1)教學易傾向于以語篇為中心,忽視寫作技巧和學生主動性的培養(yǎng)。(2)難以在課堂上窮盡所有體裁,教學活動呆板。

以上三個維度分別關注了“寫什么”、“怎樣寫”和“為什么寫”或“為誰寫”等問題。三者各有利弊,只有將其整合統構,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寫作教學中的問題。

三、寫作教學發(fā)展的評述及啟示

課堂教學實踐復雜變化,沒有一種教學方法適合不同課堂的需要。寫作教學研究不斷深入,呈現出了新特點。

1.從宏觀上講,寫作教學走向實用化和課程化。

B.Kumaravadivelu提出,外語教學法研究已進入后方法時期,具有“尋求用什么來取代方法”“教師自主”和“合理的實用主義”三個特征。外語寫作教師因地制宜地對各種方法進行理性取舍。如Badger和White將寫作教學中的結果法、過程法和體裁法取長補短,提出“過程體裁教學法”。國內學者也提出了具體方法,如“寫長法”“綜合寫作教學法”和“體驗性英語寫作”等。

課程設計者們認為,教學方法只是課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課程設計過程中還需研究課程目標、課程原則、課程體系與設置、課程資源、課程評價等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構建獨立的寫作教學課程已是寫作教學的一個必然趨勢和關注課題。

2.從微觀上講,寫作教學越來越關注人文素養(yǎng),重視教學多元整合。

第7篇:信息技術教學法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本文針對管理信息系統的課程特點及國內高校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探索基于案例教學法的管理信息系統教學模式,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法和措施,意在使學生能夠全面理解管理信息系統的教學內容,更好地掌握管理信息系統開發(fā)過程中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的基本技能。   

目前,為適應管理信息化的大趨勢,我國企業(yè)急需大量的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信息管理人才。高校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中心,開始強化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的教學。mis是一門集管理科學與信息技術等多學科知識為一體的課程,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與管理組織結構的發(fā)展變化極大地促進了mis理論、技術與方法的發(fā)展,從而給mis的教學[1]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案例教學法(case method)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 

下面結合mis的課程結構特點及國內高校mis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探索基于案例教學法的管理信息系統教學模式改革。 

一、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特點 

(一)理論性。mis課程涉及管理學、運籌學以及計算機等相關課程的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有比較扎實的理論基礎。(二)實踐性。mis課程一般在教學和學習過程中,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相結合,開發(fā)中小型實用的mis。(三)綜合性。從廣義上說,mis是一個對組織進行全面管理的綜合系統。mis綜合的意義在于產生更高層次的管理信息,為管理決策服務。(四)交叉性。mis作為一門新的學科,是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數學、管理理論、決策理論、運籌學等相關學科為理論基礎,已經成為一個有特色的邊緣學科。 

二、我國高校mis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陳舊,需引入mis學科前沿知識。主要表現為,mis學科基礎理論中涉及的技術方法落后,那些已經隨著科技發(fā)展失去原有價值的內容,仍然在教學內容中占有很大篇幅,而那些mis學科前沿的新技術、新知識,卻沒有被納入教學之中。(二)教學內容沒有區(qū)分專業(yè)。目前,mis課程教學存在不同專業(yè)使用相同教材,分配相同授課時間,教學大綱定位不當等問題。如工程類專業(yè)要求學生的系統開發(fā)能力較強,經管類專業(yè)則要求學生整體把握[3]和應用mis的綜合能力強。(三)缺乏管理信息系統案例與軟件的結合。在管理信息系統教學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訓練比較少,即使有一些訓練,也是在虛擬題課題下所開發(fā)的非常簡單的系統模型。(四)缺乏開發(fā)工具和案例式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fā)有很多好的開發(fā)工具,如visual c++,visual basic,asp.net,java等。而教學中由于實驗環(huán)節(jié)沒有跟上,使得理論不能真正運用到實踐中,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仍然感到內容較抽象、空洞。 

三、基于案例教學法的mis教學改革 

(一)注重引入新技術和新知識的案例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通過互聯網、報刊雜志等精心挑選或適當編寫教學案例,從中引入基本概念方法和模型,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所學的知識點。這里,尤其要注重將學科前沿的新技術、新知識納入教學之中。(二)將案例分析同課堂討論式教學相結合。在每章的主要內容講授完以后,老師可以給出一些有爭議的議題,讓學生查找資料、進行思考,安排一定的課時,進行大課或小組討論,并進行引導、提示和點評,這樣實行啟發(fā)式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三)案例教學和理論教學緊密結合。通過根據課堂教學需要而設計的一些模擬生產管理問題的案例,以教師為主導,讓學生在一個特定情況下,結合理論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四)案例教學中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一是請上來的方法。即老師和學生角色的轉換,學生講,教師聽,然后點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二是課堂辯論的方法。即在教學過程中,確定正反兩方面的選題,然后對學生進行分組進行辯論,這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三是發(fā)散性思維方法。針對教學內容確定選題,然后請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進行研討。(五)針對不同專業(yè),采用不同的案例教學。mis的教學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要求是不一樣的。要求信管專業(yè)的學生以一個信息系統的設計者角色來學習,不僅要了解mis的基本理論和發(fā)展趨勢,而且必須熟知mis的分析、設計、實施和評價的原理和方法并付諸應用;而對非信管專業(yè)的學生,則是以一個信息系統用戶的角度來學習,一般要求學生掌握mis的基本理論、信息系統的開發(fā)過程、設計方法等幾方面的內容。(六)基于案例教學的實踐環(huán)節(jié)設計。為了促使學生利用管理信息系統基礎理論解決實際管理問題、開發(fā)信息系統的實踐能力,課程的實踐教學可采用課程設計的方式進行。在學期末修完課程的同時,要求學生拿出一個中小型企業(yè)管理信息系統,這樣,才能真正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效果。 

四、結束語 

案例教學法應用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mis課程理論體系的理解,甚至影響到學生畢業(yè)設計課題的開發(fā)能力。而目前國內管理系統案例教學,尚未建立起門類齊全的高質量教學案例庫。我們需要進一步促進學術溝通和經驗交流,提高案例教學資源的共享程度,為創(chuàng)新合作搭建廣闊的平臺,從而為mis的案例教學工作提供更好的資源。 

參考文獻: 

[1]劉智勇.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理工高教研究,2008,4:119-121 

第8篇:信息技術教學法論文范文

法公認為商務英語已成為中國外語界20年的研究熱點,但存在研究方向過于集中,質量不高的問題[1]10。商務英語教學是商務英語的實施手段。王關富,徐偉指出,中國的商務英語教學是從20世紀50年代初被稱之為外貿英語課程開始的[2]。國內商務英語教學研究在研究數量、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仍需對目前國內商務英語教學研究的狀況,做比較完整的回顧和總結。本文分析了國內過去15年中商務英語教學研究的基本狀況和特點,揭示了商務英語教學研究的不同視角和存在的問題,指出該領域研究的前景和趨勢,以期能幫助業(yè)內人士從總體上把握商務英語教學研究過程,并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參考。

二、研究范圍和對象

王立非,李琳提出,商務英語的研究方向應以交叉領域的跨學科研究為主,包括商務應用語言學,國際商務文化學,商務翻譯學,跨文化商務交際學和國際商務國情學。其中商務應用語言學應主要研究商務語言,商務英語教育學和商務話語研究三個方面。商務外語教育研究包括商務英語教學研究,商務英語測試研究和商務英語教師發(fā)展[3]11。從國際上看,王立非,李琳對ElseverScienceDirectSSCI期刊數據庫的論文檢索,發(fā)現在18篇有關商務英語的論文中,有56%的論文主題是關于商務英語教學研究的。為發(fā)現和把握國內商務英語教學研究的情況,本文收集了1998年至2012年間發(fā)表在5種主要外語核心期刊上的關于商務英語教學研究的論文,并從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檢索了這五種期刊上刊載的相關論文,以免疏漏。這五種主要外語期刊包括《外語與外語教學》、《山東外語教學》、《外語教學》、《外語界》和《外語電化教學》,共統計出該領域研究論文33篇(見表1)作為研究對象。

三、研究現狀及特點

回顧國內過去15年商務英語教學研究,可以發(fā)現:

(一)研究趨勢

從總體上看(見表1),商務英語教學研究呈現出比較平均的變化趨勢,的總量不大,僅在2005和2009年分別達到6篇,2005至2009年間共20篇,占該領域總數的60%多。劉法公認為,可能的原因是:在2007年,教育部首次設立了我國的第一個商務英語本科專業(yè),使得商務英語作為獨立的學科首次被承認,迎來對商務英語,尤其是商務英語教學研究的[1]11。

(二)研究內容

從研究內容看(見表2),可以概括為圍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占總數的42%),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占21%),寫作課程的教學實踐(27%),商務英語教學理據和學科建設(24%)為主;其中前三個方面大多從微觀角度出發(fā),與課堂教學實踐相結合,運用具體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尤其是多媒體與網絡教學手段,來實現商務英語教學目標的。這與商務英語的學科定位是分不開的,商務英語應歸屬于應用語言學學科[4]70。另外,對商務英語的學科建設,學科內涵,發(fā)展路徑以及對教學設計的影響等宏觀層面研究的比重,在2008年以后有所增加,這也反映了商務英語教學研究的瓶頸,在于商務英語研究的學科研究方向,使此前的研究很難形成核心競爭力。

(三)研究方法

從研究方法看(見表3),主要以理論研究為主,占64%,實證研究在最近幾年,尤其是2005年后有穩(wěn)步的增長,說明實證研究方法應逐步為商務英語教學研究者所接納和采用??梢钥闯觯虅沼⒄Z教學研究已進入穩(wěn)定發(fā)展階段,漸趨于理性化,從早年的以理論研究為主發(fā)展到近幾年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論文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研究的主要內容

從本文統計的33篇商務英語教學論文研究的內容來看,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是商務英語教學研究的重點。過去15年的商務英語教學研究論文中一半是關于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如新的教學模式的嘗試,多媒體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和實踐,成為該領域研究的重點和主流。張海森分析了WebQuest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及設計方法,在商務英語課程中采用這種教學模式面臨的挑戰(zhàn)。指出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70。谷志忠借助于多媒體技術,探討了任務教學法在商務英語教學當中的實際應用,并嘗試提出了自己的“六步”教學模式,即:基礎知識鋪墊,前期任務導入,學生自主學習,分組學習討論,真實語料點評和書面匯報總結[6]。雷春林闡述了內容教學法(CBI)的五種主要模式在商務英語教學的應用[7]。柳青軍在商務英語口譯課程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3P口譯教學模式,即Preparing(譯前準備)、Performing(現場口譯)和Packaging(譯后總結)三個階段[8]78。周芹芹探討了在商務英語教學中有效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和自主學習模式進行教學實踐的相關問題[9]25。申相德,李國俊探討了一種利用網絡和計算機手段進行電子商務英語信息化的教學方式,并通過調查問卷評價了這種教學方式的效果[10]。趙學旻提出建立項目網絡協作學習與多媒體輔助課堂相整合的商務英語教學模式,嘗試營建一種虛擬商務學習環(huán)境,以學習者為中心,培養(yǎng)學習者的商務能力,并通過調查研究,發(fā)現大多數學生認可了這種整合的商務英語教學模式[11]36。趙淑容從需求分析的視角發(fā)現,情景教學方法應用于商務英語教學,對目的需求和學習需求的滿足均有較大貢獻[12]71。王林海,孫寧認為學生可以通過閱讀真實語篇習得商務英語體裁的結構特征,并通過行動研究進行了驗證[13]42。王立非,李琳建議商務英語課程改革應將專業(yè)內容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形成全新的機輔化內容教學模式,加強課程群建設[3]14。同年,王立非和黃湘琪將這種機輔化內容教學模式,應用到商務英語寫作教學系統中[14]。徐珺,史興松以《商務溝通》英語實踐課建設為例,分析了基于信息技術設計,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進行商務英語實踐教學的理論基礎、實踐方法和教學效果[15]70。從以上商務英語教學論文的研究內容來看,商務英語教學模式研究有二個特點:其一,重實踐,重應用;以內容教學法,行動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真實語料和任務教學法為研究對象,這充分說明了商務英語以應用語言學為學科基礎的特點;其二,與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相結合,反映了商務英語課程應以學生為中心,突出語言交際能力,把語言與商務有機結合的特點。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和國際交往的增加,商務英語已逐步替代科技英語,成為了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ESP)的一個重要的分支。而ESP教學研究已經歷了語域分析階段、修辭或篇章分析階段、目標情景分析階段、技能分析階段,進入了以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為中心的研究階段[16]。但是,從上述主要的商務英語教學論文研究內容中,除趙淑容外,應用需求分析,研究商務英語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形成有效的教學方法的研究論文數量,仍然不多。

(二)各種教學理論在不同商務類英語課程的教學實踐已有嘗試,但仍有很大發(fā)展余地。國內外教學理論的發(fā)展和交叉學科理論的引進對商務英語課程教學有很大的指導作用。這些教學理論大大豐富了商務英語教學手段和方法,尤其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設計形式,教學互動過程,提高了教學效率,改善了教學效果,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改變了教師的角色。這些嘗試已在各類英語語言技能課程出現。陳平應用語篇體裁分析理論,提出了外貿英語寫作教學的新思路[17]。付美榕圍繞LCCI商務英語應用文寫作規(guī)范,提出簡便得體的結構,通俗自然的詞句和平和委婉的語氣是商務英語應用文寫作教學的重點[18]。羅健認為商務英語寫作課程應教授如何在商務寫作中體現商務英語自身獨特的文體特征,并通過案例對比分析,探討用文體學的方法教商務英語寫作這一新的途徑[19]。李傳芳認為交際語言測試是從交際教學法發(fā)展起來的,不僅僅測試語言知識,而把測試的重點放在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上[20]。王美玲從在中國和芬蘭大學生之間進行的國際電子郵件交流項目入手,探討改革和完善商務英語寫作教學的有關問題[21]35。劉森林探討了國際談判商務英語教學發(fā)展的方向和問題[22]。阮績智把商務英語寫作課程設計視為基于知識的、解決問題和做出決策的過程,并根據該課程的特點提出課程的基本設計框架及教學模式[23]。張海森運用WebQuest教學模式,從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視角,探討了《商務英語閱讀》課程的教學[5]71。蔡莉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商務英語口語教學作了例析,明確了學生在商務英語口語教學中的主體地位[24]。李太志提出外貿英語寫作課程教學中詞塊在的優(yōu)勢,認為以詞塊為單位進行的產出性題型訓練教學法,有助于商務英語教學改革與發(fā)展[25]。柳青軍論述了商務英語口譯課程應在商務環(huán)境中對語言能力培養(yǎng)進行的教學過程組織與實施,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交際式和啟發(fā)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8]78。周芹芹從建構主義出發(fā),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主動發(fā)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提倡體驗式學習[9]25。提出教學的基本模式為: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作為組織者和指導者,利用情景、協作、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王菲以網絡連接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提出創(chuàng)建商務英語教學生態(tài)系統,構建非線性的商務英語知識網絡,從而達到商務英語教學效果的最佳化[26]37。趙淑容以需求理論為基礎,按需求分析的方法,探討了情景教學如何應用于商務英語教學,可以有效強化學習者主體參與,拉近了商務英語教學與目標情景實際間的距離[12]71。趙學旻借鑒了建構主義理論和基于項目的學習理論,以此為理據,提出了建立項目式網絡協作學習與多媒體輔助課堂相整合的商務英語教學新模式,試圖解決目前商務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以教師為中心”,過于強調語言知識和忽視實踐能力培養(yǎng)等問題[11]37。王林海,孫寧依照體裁教學法,設計了閱讀真實英文商務信函體裁教學法課堂活動[13]42。曾利沙利用語境參數理論,對商務英語時文翻譯中概念語義嬗變的理據做出了描述研究,拓寬了商務英語翻譯教學的理論和方法[27]。綜上所述,這些教學理論主要有語篇體裁分析法、交際教學法、建構主義、情景教學法以及項目教學法,應用到的課程類型有:寫作,翻譯,口語和閱讀和商務技能??梢园l(fā)現,商務英語教學的理論依據基礎包括有專門用途英語理據,應用語言學理據,功能語言學理據和語言經濟學理據[4]70。另外,在涉及的商務英語課程類型中,商務類寫作占27%,遠遠超過了讀說、詞匯和翻譯類課程,這也是未來商務英語教學研究的方向之一。

(三)商務英語課程設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整理(課程目標與原則,教材,課程設計,課程實施,測試與課程評價)有了相應的變化。商務英語課程的任務既包括了在商務情景下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也有商務知識的傳播。所以這類課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應有別于傳統的英語教學,但又不能完全脫離傳統的英語教學,應做出一定的調整和梳理。從課前的課程目標和課程原則的設定,到課設計安排和實施方法,到課后的測試和課程評價,都有一定的研究。陳焰討論了交際法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提出了商務英語教學應側重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應遵循任務導向原則(task-oriented)和學生導向原則(students-oriented)[28]。蔡蕓評價了浸泡式商務英語課程的課程設計和教學效果[29]。陳堅林以交際法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思想為立足點,提出了編制商務英語立體教材的重要性和建議[30]。李傳芳介紹了BEC交際口語測試的內容與形式,建議加強話語運用和交際策略的實踐研究以提高我國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20]63。阮績智討論了商務英語及其課程特征,在此基礎上提出該課程的目標和三個層次分項目標,并闡述課程教學應遵循的原則:重視商務背景知識、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有機結合;以英語為本,注重語言基礎,培養(yǎng)運用能力;強化語言綜合能力,突出聽說技能訓練;注重教材的真實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學生為中心,突出交際法的教學原則[31]。李郁等探討了商務英語專業(yè)口譯課程教學與考試的改革,并提出時效性,開放性和科學性的改革原則[32]。王美玲肯定了電子郵件在寫作過程中的作用,提出了改進電子郵件項目實施和完善后續(xù)項目設計的方案[21]35。張海森對《商務英語閱讀》課程的設計,任務,步驟、資源和評價都有詳細的說明[5]71。鮑文等認為商務英語課程可進行適當整合,應進一步完善商務英語課程實踐教學,注重素質教育等[33]。周芹芹從商務英語自主學習課程設計,教學實施管理,課程教學的評價等方面提出多媒體自主學習模式的優(yōu)勢和特色[9]25。王菲指出開展基于網絡連接主義的商務英語教學設計,有時代特征,符合商務英語知識的學習特征,是商務英語教學改革的新方向[26]38。其中,教學設計對象不是傳統的教學步驟,而是一種“商務英語教學生態(tài)系統”,具有互動、變化和多維的特征;教學設計原則應是注重學科化和集成化,創(chuàng)設商務英語知識節(jié)點和信息源,交互性。趙淑容通過三個國際商務英語情景教學案例,說明了情景教學的目的、設計、實施和評價過程[12]71。莫再樹,孫文娟分析回顧了國內商務英語寫作教材建設的發(fā)展過程,總結了商務英語寫作教材建設的四大特點和六大問題,對商務英語寫作教材建設的現狀做了比較完整的歸納和思考[34]。徐珺、史興松將任務教學法分為任務前、任務中和任務后三個步驟,以《商務溝通》為例,展示了學習任務的設立、實施和評價過程[15]71。

(四)商務英語學科體系構建和學科定位的研究為商務英語教學與研究指明了方向。一門學科的發(fā)展需要系統的理論支持和研究路徑。目前關于商務英語的學科基礎、學科定位、特點及其研究對象的研究,為商務英語的教學與研究明確了方向。陳建平與聶利亞指出商務英語可定位為語言學、應用語言學門下的一個分支,其學科基礎是語言學,包括專門用途英語理據,功能主義語言學理據和語言經濟學理據,并涉及跨學科研究[4]70。提出商務英語教學研究應運用語言學、語言經濟學和教育學等理論,研究對象應包括商務英語教學人才培養(yǎng)模式、教學理念,課程設置,教學與教材內容與評價,以及師資培養(yǎng)等。王立非,李琳則認為商務外語可以分別從屬于外國語言文學或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下的一個二級學科[3]10。商務外語已成為一個獨立學科,已具備理論體系、研究領域、跨學科研究方法和專門從業(yè)人員等特征。對商務外語的專業(yè)地位、教學要求、課程設置以及課程改革路徑,二位學者也提出自己的見解。

五、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通過研讀這些論文,本文發(fā)現商務英語教學研究還存在一些問題,應充分認識到這些問題才能幫助我們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把握今后研究的方向。

(一)研究數量

商務英語教學類研究論文的數量不足,雖然最近幾年在部分高校,如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成立了商務英語研究學會,但在外語教學類主要期刊上發(fā)表的論文總量,與其他外語教學研究的成果還無法比擬。

(二)研究內容

研究的內容大多還集中在教學模式的改進和某種教學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上,理論研究偏多,商務英語的本質決定了商務英語教學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課題,需要大量的實證研究。

(三)教學理論與教學模式

完整的和成熟的商務英語教學理論和教學模式還沒有形成,大部分是片面的,是從國外引進的,還沒有考慮到國內國情和本地化的需要,理論與教學模式的實用性有待商榷。

(四)研究對象

從研究的對象來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英語專業(yè)本科生,但對其他研究對象的研究不足,如高職學生,社會培訓等各層次英語學習者。

(五)研究范圍

研究的廣度和深度有待進一步的延伸,研究涉及的課程主要是“英語+商務”類型,即以英語語言技能培養(yǎng)為主,以商務知識學習為輔,如商務英語口語,商務英語翻譯(口譯為多),商務英語寫作,商務英語閱讀和詞匯。對以英語為載體的商務課程的教學研究數量和深度嚴重不足。另外,不同課型所需的不同教學模式和教學支持,以及商務英語實踐教學的研究仍需繼續(xù)加大力度。

六、今后的研究方向

從以上對國內商務英語教學研究論文的分析,該領域的研究在廣度和深度方面還有很大的余地。本文認為,該領域的研究可關注以下幾個方向:

(一)研究內容

在研究內容上,涉及的范圍會越來越廣,研究者可以從商務英語的定位,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商務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進,尤其是與先進的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實證研究將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商務英語教學的研究。商務英語的實用性特點決定了商務英語教學研究應以實證研究為主,但傳統英語教學理論和相關學科理論在商務英語教學研究的應用也不容忽視??傊?,要不斷豐富研究的類型,要把應用研究、解決商務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問題作為研究的重要任務。

(三)研究對象

第9篇:信息技術教學法論文范文

1 要更新觀念,明確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

1.1 信息技術教育不同于計算機教育。當信息技術課還是被叫做計算機課的時候,我們只是讓學生們學習計算機的知識,或者可以說是對電腦技能的學習;而現今提出信息技術教育這個改革理念,則是將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作為中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的重點,包含了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和通信技術。信息技術課是在原來計算機課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包含了原來的計算機課教學內容(主要是訓練中小學生計算機操作技能和基本的編程能力),更包含了狹義的信息技術教育內容(主要是訓練中小學生上網操作、信息處理和多媒體使用等方面的能力)。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計算機、網絡教育是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計算機教育不等于信息技術教育。

1.2 要明確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基礎學科,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總目標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表現在: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信息及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fā)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并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guī),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國家新的課程綱要已將它列為政、語、外、數之后的第五位課程。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點:淤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計算機和網絡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于信息能力:能夠快捷有效地獲取信息;熟練地、批判性地評價信息;準確地處理信息,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信息。盂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具有獨立自主的學習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并且有意識地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究的能力。榆信息道德: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

2 要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

2.1 要想收到好的效果,就如治病救人,要治好病,首先,必須得了解病人的狀況才能對癥下藥,藥到病除一樣。對初中生的信息技術教育也一樣。要收到好的效果必須先得了解學生的“病狀”———年齡特點,生理特點,需求。即初中生好動,自控能力差,但卻很容易受人引導;好奇心強,但也很聽老師的話。針對初中生的這些特點,首先采取的方法是閱讀關于初中生特點和初中生教育的相關書籍,了解他們,再從班主任處了解班上學生的大致情況,諸如家庭情況、學習情況、性格特點等,并特別注意了解幾個典型。

2.2 在信息技術課上,采用任務驅動法。信息技術教學中,“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各種信息技術教材編寫時要著力貫徹這一教學方法?!耙匀蝿諡橹骶€、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是“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基本特征。信息技術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創(chuàng)建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zhàn)和激勵學生前進。對每一個知識點都給他們設置相應的任務,使得他們的自控能力差和易受引導的特點與任務驅動結合起來,讓他們在解決任務中獲得知識和樂趣,取得成長。

比如,上理論課時,枯燥的理論會讓學生很煩、不想聽,你可以通過現場實物展示來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認識一下什么是硬盤、主板、內存、顯卡等,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還可以把玩游戲與學習知識結合起來,寓教于樂,開發(fā)智力,讓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學會操作,這樣更能讓同學們“醉心”于學習。

3 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

當今的社會,各種信息層出不窮,既有大量的、豐富的學科知識、動人事跡等信息,也泛濫著一些不科學、偽科學、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計算機犯罪、計算機病毒肆虐、個人隱私遭到威脅等都是信息技術發(fā)展所帶來的消極后果。對于學生而言,雖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鑒別能力,但不得不承認,網上仍然有著太多的誘惑與隱患,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因此在進行信息技術課程中,加強對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鑒別信息真?zhèn)蔚哪芰拓撠熑蔚厥褂眯畔⒓夹g,就顯得非常重要。對于學生上網,第一要支持鼓勵,進行正確引導和教育,讓青少年在多元化的價值觀體系下,學會鑒別,學會選擇。第二要有適當的監(jiān)管,畢竟學生的鑒別力和自控力是有限的。

4 加強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