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贊美老師的古詩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這是清代詩人袁枚寫的一首五言絕句,寫夏天中午所見到的情景。詩的語言清新流暢,明白如話,通過動靜結(jié)合的描寫,把一個活潑機靈、天真可愛的牧童刻畫得栩栩如生。
教學理念:
本課設(shè)計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展開想象,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會認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識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詩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是教師以優(yōu)美的導語創(chuàng)設(shè)情境,把學生帶到課文的學習中去。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就是蘇醒,就是溫暖,就是繁榮,就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鳥的天堂,是詩的故鄉(xiāng)。春天如此美好,有許多詩人都用優(yōu)美的詩句贊美春天的可愛,你能背出1-2首你學過的與“春”有關(guān)的詩嗎?然后指名背《春曉》《絕句》《草》等詩。聽了這優(yōu)美的旋律,老師仿佛看到一幅幅美麗的畫面,你聽,窗外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唧唧喳喳地叫著。多好的享受??!接下來,老師請你們欣賞一段畫面,看看哪位同學觀察地最仔細,想得最深入(播放有關(guān)柳樹的畫面,目的讓學生感受柳樹是春的使者,帶來春天的信息,春天充滿生機)
師:看完了這段畫面,你最想說的是什么?
生:交流,談感受
初讀古詩,了解大意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想知道檀老師在想什么嗎?此時此刻,老師就想把唐朝詩人賀之章寫的《詠柳》推薦給大家。
(邊出示詩句,邊朗誦)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l.詩人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去讀一遍古詩,邊讀邊把課后的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1)指名讀。讀得好的當老師帶讀。
(2)開火車讀。
(3)全班讀。
4.從讀“詠、妝、絳”三個字。要求學生會讀,讀準確。
5.學生再自由讀古詩,要求讀通順,讀準每個字音。
6.指名讀,請其他學生正音。
7.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了解詩意
1.指導第一、二句。
(l)(放遠看柳樹的圖片或錄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樹)從遠處看柳樹像什么?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么?(學生自由發(fā)揮)
(3)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fā)出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4)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一”字讀第二聲,可讀重些。“綠”字也可讀重點。
(5)全班看著圖片吟誦這兩句。
2.自讀第三、四句。
(l)接下來,詩人又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同學們和同桌去讀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2)學生自讀。
(3)指名讀,相機提問:你覺得自己讀得怎么樣?哪里讀得好?你為什么這樣讀。
(4)讀到第三句的時候,讓全班看著采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5)讀到第四句的時候,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贊美柳樹,也贊美了春的創(chuàng)造力”。
3.全班齊讀。
4.能背的站起來背。
3.反復(fù)誦讀,體會感情
多美的柳樹呀,多好的春天呀,怎能不讓人喜愛?你準備怎樣讀這首詩,讓別人聽了確實感到很美。自由練習,你可以在書上做上記號(換氣、輕聲、重音)
師:哪位同學愿意給大家讀讀這首詩?你自己認為那里讀得最好。(老師可以幫助點評)
師:你認為誰讀得最好,讓我們象他那樣去讀,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讀,看誰讀得最美。
讓我們一起靜靜地再聽一遍古詩,請同學們將眼睛輕輕閉上。
師:會背的同學請站起來,我們一起背誦,不會的就看書朗讀。
默寫,同桌對改,訂正,集體反饋:錯在哪兒?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教授認為熟背古詩詞一生受益。他說:“小孩背詩一點都不困難,好的詩詞含義深遠,自己如今已經(jīng)七十多歲了,但對詩詞每十年都有新感受,廿年、卅年,甚至七十年,隨著時間沉淀了人生歷練,越能從詩中品味不同的感受?!睘榱俗尮旁娫~的學習落到實處,下面談?wù)勎以谶M行古詩詞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學生堅持每天背誦唐詩宋詞
我們的學生每人手中都有一本《小學生古詩文誦讀欣賞》,這本書中有“課程標準規(guī)定篇”70首、“推薦篇”33首、“欣賞篇”50首。于是我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或融合教材內(nèi)容、季節(jié)變化等,制訂了一份背誦計劃。規(guī)定每周完成五首古詩詞背誦任務(wù)。
結(ji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每天利用預(yù)備10分鐘的時間指導學生理解、欣賞古詩詞。古詩詞教學不但要讓學生得到語言文字基本功的訓練,理解詩的主要內(nèi)容;還要讓學生深入詩人的心靈,領(lǐng)會其中的思想感情,領(lǐng)略詩人的美好情操,受到教育。這樣,通過老師的講解、升華,可以盡量減少學生死記硬背的煩惱,通過理解賞讀達到成誦的目的。
平時,充分發(fā)揮同桌、小組互幫互助的作用進行古詩詞過關(guān)背誦。每周四,我都會利用15分鐘的時間以小組的形式檢查一下背誦情況,然后,通過的學生給他們發(fā)一點小獎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不能達到誦讀要求的,還要利用課余時間補上來。這樣,學生從心理上就感覺到馬虎不得,只有認真地完成學習任務(wù)了。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習作或人際交流中適時引用古詩詞,看到春天則聯(lián)想到“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無邊盛景,對待生活則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坦蕩胸襟,也有“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人生頓悟,這樣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做到學以致用。
過一段時間,學校將視情況組織類似唐詩宋詞朗誦會這樣的活動,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二、古詩詞在生活中教,在生活中學
在校園、家庭的角角落落貼有“古詩詞”,且每個地方的詩詞內(nèi)容各不相同。學生正在利用課余時間朗讀詩句,氣氛格外活躍。除了學生外,來學校的家長也一邊欣賞古詩詞,一邊指導孩子誦讀詩詞,這樣形成了學校、家庭都組織學習古詩詞的氣氛。如有一位老師在上《欣賞古詩》活動時,設(shè)計了五個部分:古詩數(shù)字園、古詩動物園、古詩植物園、古詩顏色園、古詩四季園,讓同學們對含有數(shù)字、顏色的詩句,描寫動、植物的詩句,贊美春、夏、秋、冬四季的古詩進行系統(tǒng)歸類,有效地復(fù)習誦讀了古詩。學生搜集、學習古詩的興趣非常濃厚,非常樂于欣賞古詩,從而對古詩不斷了解、理解,把古詩的內(nèi)涵及深刻底蘊留在了心底。
三、反復(fù)學習,不斷鞏固
我在教學生讀詩句時,將詩句做成小卡片,平時就和同學、老師、父母隨便抽一張比試,或一人一句,順著次序接背,增添趣味;或“比一比,誰最快”朗讀古詩文,做到快而不亂,快而不錯,快而清楚。反復(fù)朗讀就是加深記憶的過程。我讓學生多讀,可指導學生出聲地誦讀,低唱慢吟地誦讀,也可“不求甚解”地誦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多了,自然成誦。如學習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笔紫仁侵笇W生多讀,反復(fù)地讀,要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重音。通過多讀,在理解詩意的基礎(chǔ)上熟讀成誦。
四、利用所有可能利用的資源
為孩子提供豐富、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有效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shù),是拓展孩子知識的另一種有效辦法。我讓學生把自己讀的古詩文配上音樂錄下來,放給自己、家長聽,效果十分顯著。聽錄音背誦古詩文,學生輕輕松松背得快、記得住。還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如:通過讀古詩詞,畫一幅惟妙惟肖的有意境的畫,學生非常樂于參加,開展一下“古詩畫一畫”比賽;也可以讓學生和著輕盈的曲子,唱一首古詩詞卡拉OK……這樣不但較好地理解了詩的意境,而且讓學生展示了自己的才能,體現(xiàn)了學生的愛好和特長。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于樂,既誘發(fā)了學生學古詩的興趣,又使古詩教學得到了有益的擴展和延伸,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領(lǐng)域。
一、創(chuàng)設(shè)美的課堂情境,盡情地欣賞古詩的形象美。
大詩人王維說過:“詩中有畫,畫在詩中”。的確,一首好詩,猶如一幅畫面,一幅形神兼?zhèn)洹⑶榫敖蝗?、理蘊其中的藝術(shù)畫面。這種畫面構(gòu)成了詩歌藝術(shù)的形象性。古詩《采蓮曲》雖然寫美麗自然的采蓮少女,卻始終沒有讓她們在詩中明顯出現(xiàn),而是巧妙地將她們的美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田田荷塘,荷花盛開,聽見悅耳的歌聲卻看不見才戀人,不禁讓人心馳神往。在教學中我運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shè)一種與其相應(yīng)的情境,使學生披文入情,緣情融情,感悟一切景語皆情語。
上課伊始,我精心設(shè)計一段導語描述學生以前所學古詩意境,展現(xiàn)古詩五彩斑斕的世界,營造詩情畫意的氛圍:“通過近兩年的學習,我們在詩人的帶領(lǐng)下,從古詩中領(lǐng)略過廬山瀑布的雄偉壯觀,欣賞了柳枝的婀娜多姿,感受到了楓葉的紅艷燦爛。今天,我們來學習唐代詩人王昌齡寫的一首詩——《采蓮曲》?!?/p>
開課后,運用多媒體,化詩為畫,畫中領(lǐng)悟,突破難點。如顯示迷人的荷塘風光:池塘里,碧綠的荷葉挨挨擠擠,一片連著一片,粉紅的荷花競相開放,有的全開了,有的是個花骨朵,有的還露出了黃黃的小蓮蓬……讓學生感受美,有身臨其境之感。
品讀詩句時,播放一段由遠及近的歌聲,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質(zhì)疑;學習完第一、二詩句后播放姑娘采蓮情景,加深學生對“一色裁”“兩邊開”的理解,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恬靜。
學生們在一種興奮的狀態(tài)下,在一種藝術(shù)享受中開始了新課的學習,為充分的與文本對話,與師生對話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
二、感受美的語言文字,縱情地表達古詩的音韻美。
1、初讀古詩,領(lǐng)略美。
在初讀古詩,學習字詞時,將字卡、詞卡做成荷葉、荷花、蓮蓬的形狀,用“貼荷葉、荷花來裝扮池塘”這一形式激勵學生讀準詞語,讀通詩句,讓學生始終能興趣盎然地反復(fù)朗讀古詩,和學生一起描繪出了一幅美麗荷塘風光圖。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結(jié)合圖片,不僅引導學生理解了“羅裙”“芙蓉”等詞語的意思,還使學生領(lǐng)略了荷葉連連、荷花盛開的池塘之美,為誦讀古詩做了鋪墊。
2、分行誦讀,品味美。
分行指導學生朗讀,縮小了學生理解的單元,配上相關(guān)的音樂、圖畫,加上教師的有效評價,有助于學生進入文本,與詩人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從而誦讀好每一行詩句。在理解、品味每一句詩后,學生閉目凝思,想象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的畫面,感受“亂入池中看不見”的意境,我在悠揚的古典樂曲中誦讀詩句。優(yōu)美的旋律,深情地范讀,創(chuàng)設(shè)了美妙的采蓮情境,渲染了氣氛,激發(fā)了情感,使學生耳聽目明,口誦心動,進入詩中描繪的情境,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恬靜之美。
3、反復(fù)誦讀,抒發(fā)美。
讀好了每一句詩,誦讀全詩水到渠成。我在描述意境后,配樂范讀,以讀引情。在美妙的樂曲中,學生自由誦讀,男女生比賽誦讀,在“情動于衷而形于言”的誦讀中,學生與詩人的情感交融,手舞足蹈地誦讀古詩,吟唱古詩,用各自獨特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古詩的喜愛、贊美,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美,達到“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效果。
4、類比誦讀,豐富美。
在全體學生誦讀古詩后,我還向?qū)W生推薦了一首與采蓮相關(guān)的古詩《江南》,指導學生誦讀。類似的畫面、優(yōu)美的音樂和文字,讓學生由最初的“美感”到“喜愛”,由“喜愛”到“關(guān)注”,由“關(guān)注”到“思考”,層層遞進,情不自禁地誦讀畫面中的經(jīng)典詩句,從而使美感逐漸沉淀于心靈之中,對自然的熱愛、贊美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了。
此外,我還根據(jù)兒童活潑好動、表現(xiàn)欲望強的特點,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邊讀邊輔以手勢、動作、表情的變化,增強詩歌的表現(xiàn)力,讓學生置身于濃郁的情境中,感懷身受,遐想翩翩,其樂融融。如讀“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這樣動感性強的詩句,配以能夠表現(xiàn)詩意情感的身體動作,使其活靈活現(xiàn),別有一番情趣。這樣的誦讀,猶如動聽優(yōu)美的音樂融入于耳,愉悅于心。學生讀熟了,背會了,記牢了,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讀讀背背,不斷地積累;背背想想,細細地體會,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盡情地感知、領(lǐng)略和欣賞美的情愫,從而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鑒賞美的能力。
三、設(shè)計美的評價導語,入情地體味古詩的意境美。
低年級的孩子對于古詩意境的理解是朦朧的、淺顯的,需要老師智慧地運用評價導語,有層次、逐步深入地引領(lǐng)孩子觸摸古詩的內(nèi)涵。在指導“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一句的朗讀時,我根據(jù)孩子的誦讀做出了以下評價:“荷葉是綠的,羅裙也是綠的,就像是從同一塊綠布上裁下來的,粉紅的荷花、粉紅的臉,真漂亮;荷葉、羅裙綠得一模一樣,讓人難以分清;姑娘粉紅的臉多像一朵開放在水中的芙蓉啊;姑娘的羅裙綠得像荷葉,姑娘的臉龐紅得像荷花,真是花美,人更美!”
在指導“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一句的朗讀中,我也精心預(yù)設(shè)了這樣的評價:“對啊,采蓮姑娘劃著小船進入池塘里,這里一個、那里一個,亂入池中,和荷葉、荷花混在了一起,讓人看不清楚;本來滿眼盡是荷葉、荷花,突然聽到歌聲,該是多么驚奇啊。誰再來讀讀?我聽出來了,你不僅感到驚奇,還被美妙的歌聲所陶醉呢!荷葉、荷花真多啊,都不知道姑娘藏在哪里了;姑娘和荷花池已經(jīng)融為一體了!”
摘 要:詩歌鑒賞是近幾年高考的一個熱點,也是一個拉分點。很多學生對此類題不知該如何作答。從看題目、看作者、看注釋等方面進行方法指導,希望能對學生有所幫助。
關(guān)鍵詞:詩歌;鑒賞能力;任務(wù)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學語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高考中,古詩詞賞析是必考題,而且難度越來越大,題型越來越完善。通過平時的教學,我們發(fā)現(xiàn)有很多學生在做題時感到鑒賞詩歌很困難,往往是讀不懂詩,看不透題,答不對點,知識儲備不足,那么,詩歌鑒賞自然就成了高考中的一個拉分點。那么,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成為每一個語文教師刻不容緩的任務(wù)。
一、看題目
古人云:“題者,額也;目者,眼也?!鳖}目猶如窗戶,而且在題目中一般交作的緣起、對象、時間、地點、背景以及詩歌類別等信息,從題目入手既能把握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又能感知作者的情感。如宋之問的《題大庾嶺北驛》就可以看出:大庾嶺:交代地點。驛:驛站。說明詩人應(yīng)該是在旅途,很有可能跟羈旅情懷有關(guān)。
二、看作者
詩歌鑒賞講究知人論世。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作風格,有助于對其作品內(nèi)容的理解和把握。
因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了解某個時代的風貌,有助于準確把握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比如,盛唐時期的作品多表現(xiàn)盛唐建功立業(yè)的豪歌,而晚唐時期的作品多表現(xiàn)晚唐王朝衰敗的挽歌。而且,不同的詩人表現(xiàn)出不同的詩風。例如,李白:身處盛唐,豪放飄逸;杜甫:遭逢亂世,沉郁頓挫;陸游、辛棄疾:家國多難,激蕩強烈的愛國情懷。而且,同一個詩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也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詩歌風格。例如,大家所熟知的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她的人生道路可以說以南渡為界,南渡之前,生活優(yōu)裕,所以她的作品充滿了上流女子的閑適,但是,南渡之后,經(jīng)歷了國破家亡丈夫死去等一系列打擊之后,生活孤苦,孤獨無依,所以,她后期的作品充滿了愁緒。所以,欣賞詩歌,一定要采用知人論世的手法看作者。
三、看注釋
注釋一般是解釋原文中的寫作背景、典故出處等較難懂的地方,是幫助我們讀懂詩句,理解作者思想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不可不看。
四、看意象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象,即形象;意,即意念、情感,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意象就是飽含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的形象。
讀懂意象,即讀懂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品意境
意境是作品達到的藝術(shù)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的和諧統(tǒng)一。領(lǐng)悟古詩詞的意境是鑒賞的最高層級,可使鑒賞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靈的凈化,從而主動自覺地去創(chuàng)造、拓寬古詩詞的藝術(shù)境界。領(lǐng)悟意境要注重比較、挖掘求新、聯(lián)想創(chuàng)新。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與范成大的《霜天曉角?梅》兩首詠梅詩都偏重于虛寫,以梅喻人,借梅抒懷,但意境不同。從環(huán)境看,陸詞選了一個風雨黃昏,突出環(huán)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詞為筆下的梅花選擇了一個雪后月夜的環(huán)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獨形象。從作者的感情寄托來看,陸詞寫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獨自”“如故”兩層含義深化梅花不邀寵、不取媚、獨自承受風雨打擊、獨自承受孤獨凄苦的主觀精神。而范詞中的梅花沒有陸詞梅花的多層次品格,詩人用“勝絕”“愁亦絕”來表現(xiàn)梅花的神韻:美到極點,而憂愁也到極點,并以獨倚畫樓之人的形象來與梅花互相映襯,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動人的。一經(jīng)比較,兩詞意境深淺盡出。
六、品用典
古詩詞常引用典故,化用詩句,以豐富的內(nèi)涵,引人聯(lián)想。鑒賞古詩詞,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詩句的來源和含義,發(fā)掘典故及詩句在古詩詞中的妙用。如姜夔的《揚州慢》中“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風十里揚州路”的詩句。此處化用,使揚州城昔日繁華與眼前蕭條形成鮮明對比,傷今懷古更深一層。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準確領(lǐng)悟古詩詞的基礎(chǔ)。
七、抓修辭
在古詩詞中,因形象性與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種藝術(shù)手法來表現(xiàn),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興、擬人、夸張、對偶、反復(fù)、襯托等,把握了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就能更好地體會詩詞的形象,領(lǐng)悟作者的感情。如,賀知章的《詠柳》,作者摒棄簡單直觀的描寫方法,打破傳統(tǒng)的詠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為我們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賀知章把柳樹比作一個裊娜多姿的女郎,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對春天生命力的贊美。因此,鑒賞古詩詞,必須弄清修辭手法及其所指的具體形象,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詩句的深刻內(nèi)涵。
詩歌是文學領(lǐng)域里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無論是我國古典詩歌,還是中外現(xiàn)當代詩歌,都有著誘人的魅力。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應(yīng)該通過課堂培養(yǎng)學生閱讀詩歌的能力和鑒賞詩歌的能力。讓學生見到詩歌,不是恐懼,而是用美的眼光去欣賞它,那學生的水平就有了相當大的提高。我們的語文教學也會出現(xiàn)嶄新的局面。
參考文獻:
關(guān)鍵詞:古詩教學;理解詩意;感受詩境;表達詩情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階段性目標中指出:“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作品的情感?!薄罢b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通過語調(diào)、韻律、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感?!币彩菑脑娨?、情境、情感等方面對第三學段的詩歌學習提出了要求。我們先從一節(jié)課例說起。下面是我校一位教師執(zhí)教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給予我的啟發(fā):
一、理解詩意——用自學、交流、指導的方式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一詩自然清新,平易曉暢,字面上并無過于難懂之處。因此,教師采用了學生自學的方式,通過查找工具書,初步疏通字面意思;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互為補充和提示;再通過全班重點交流,學生質(zhì)疑,互為解答;教師提問,解決重點字詞,明確詩意。在這一板塊中,教師根據(jù)五年級學生的自學水平,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和交流學習,并通過教師提問,對“四時”在本詩中的意思,“畢竟”“接天”“映日”“無窮”“別樣”等較難理解的詞意進行疏通,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引領(lǐng)的自然融合。
二、感受詩境——用比較閱讀的方法
能夠在眾多描寫西湖美景的詩詞中獨樹一幟、獨領(lǐng),《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不僅擁有作為一首好詩的共性,還擁有其獨特之處。朱老師選取了寫景詩歌的共性與本詩的個性兩個層面作為教學內(nèi)容,并運用對比閱讀的方法,達到了舉重若輕、化難為易的教學效果。
1.巧妙運用多媒體,出示畫(主題為《江雪》,學生曾經(jīng)學過,很容易由畫勾連到詩),請學生欣賞詩;出示本詩,請學生欣賞畫,并加以提示:這是一幅怎樣的畫?你看到了什么?
有了前面觀畫的鋪墊和提示,學生通過朗讀,理解《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一詩,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完全能夠想象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西湖勝景。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通過“畫中有詩”的鋪墊和“詩中有畫”的想象來還原畫面,學生對此詩的意境有了整體上的把握和印象。在此基礎(chǔ)上,朱老師點明了“詩中有畫”是中國很多古詩的典型特點。很簡單的一句話,卻起到了串聯(lián)和整合的作用,自然而有效地幫助學生了解了中國古典詩歌的特征之一,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
2.楊萬里的詩歌創(chuàng)作與詩學觀點自成“誠齋體”,“誠齋體”的特點就是不僅能夠敏銳發(fā)現(xiàn)與捕捉自然之中常被忽略的富有情趣與美感的景象,還能在這些景象中融入自己的主觀感悟,使他的詩總帶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理趣。《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一詩的過人之處就在于先直抒胸臆,再具體寫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后實的效果。
教師抓住了詩歌的這一特點,并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進行細讀和品味?!爸娈悺笔窃姼璞容^閱讀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方法,在突出作品個性、強化詩歌感受、挖掘作品內(nèi)涵、激發(fā)思考與聯(lián)想等方面能起到融會貫通的作用。教師選取了《飲湖上初晴后雨》,其“先描寫景物,再抒發(fā)感受”的特點與《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一詩形成鮮明對比,幫助學生在對比之中自然地理解和把握詩人由衷的喜悅和直抒胸臆的贊嘆,并體會起句直率而大氣的詩風。
同時,教師還關(guān)注到了本詩的風格與修辭手法的運用,選擇同為楊萬里所作《小荷》與之相比,體會本詩開闊壯麗、絢爛生動之美。選擇本課前一首詩《望湖樓醉書》與之比較,體會本詩夸張手法的運用。運用“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句進行比較,體會詩歌的對偶之美。
三、表達詩情——用誦讀的方式
誦讀是一種理解詩歌的有效方法。詩的美,詩的韻味,是要在誦讀時才能感受到的。這種有聲語言的互動可以幫助我們透徹地理解詩意,感知詩歌的聲音,全面感受詩歌的魅力。古人所謂“涵泳”的說法,體現(xiàn)在詩歌中,就是讓讀者在對詩歌的聲音狀態(tài)(包括意義)持續(xù)的、反復(fù)的、生理性、情感性的體驗中,體悟詩歌的真義。本節(jié)課非常重視朗讀、誦讀,從一開始的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到中間環(huán)節(jié)的讀出畫面感,誦讀始終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在第三板塊中,朱老師出示了誦讀提示:(1)全詩應(yīng)該用一種怎樣的心情來朗讀?(2)你認為詩句,哪些字(詞)需要特別強調(diào)?你準備用怎樣的聲音來進行強調(diào)?幫助學生在誦讀中體會詩人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贊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之情。而這種自主朗讀、自主體驗、自主表達的開放式教學理念有助于學生個性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一、賞析語言,引導學生感受詩的語
言美
古詩中通常有一些被稱為“詩眼”的詞語,抓住這些字眼才能“著一字而境界全出”。因此,引導學生品味古詩之美,首先應(yīng)把握古詩中的語言,尤其是關(guān)鍵字眼。例如,《游園不值》中“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教學,我們先讓學生思考:“你能通過‘春色滿園’想象到一幅怎樣的畫面?而‘關(guān)不住’又是另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讓學生細讀品味,披文入情,體會到春色不但滿園,而且“滿”到“關(guān)不住”的程度。詩中以“關(guān)不住”和“出墻來”相呼應(yīng),把“一枝紅杏”寫活了,眼看出墻“紅杏”,心想墻內(nèi)百花;透過出墻“一枝”,領(lǐng)會墻內(nèi)皆春。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語言,還訓練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審美活動是帶有濃厚感彩的活動,古人講:“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兒童的審美情感是以形象感知為依托的,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領(lǐng)學生感受詩的語言,走進古詩美的情境。教學杜甫的《絕句》,先讓學生通讀詩句,想想“黃鸝”“翠柳”“白鷺”“青天”這些詞有什么特點(名詞前面都加了表示顏色的詞),接著學生在小組中討論,加上這些詞有什么作用,并聯(lián)系詩句說說理由。
二、以圖配詩,引導學生領(lǐng)悟詩的意
象美
以圖解詩,為學生的想象活動提供了豐富、鮮明的表象,這對幫助學生領(lǐng)悟詩的意象美有很大的作用。通過圖畫再現(xiàn),是引導學生進入古詩絕美意境最直觀的教學手段。如:杜牧的《山行》前兩行,可采用簡筆畫的形式,在黑板上勾勒出嶙峋的高山,彎彎曲曲盤級而上的石徑,升騰繚繞的白云,若隱若現(xiàn)的人家,將畫的形象與詩中的文字相結(jié)合,直接把學生帶入詩句描繪的圖像之中,這樣,“遠上”“斜”“深處”等較難理解的詞意便可以迎刃而解,學生也從中獲得美的享受。后兩行詩,可以通過攝制正午時分,經(jīng)太陽折射后的紅楓葉的相片,讓學生產(chǎn)生“霜葉”紅透的美感。這樣講到“霜葉紅于二月花”時就不再顯得蒼白。學生通過畫面的再現(xiàn),似乎也同詩人一起,在山林間欣賞紅葉的美,對霜葉的感受就可以拓展出來,如,學生有的說楓樹林像一團不滅的火焰,有的說楓樹林像在藍天上燃燒,在白云間跳躍……至于學生體會詩人的感受就不言而喻了。
以圖解詩也有助于學生想象作者產(chǎn)生某種思想感情的原因,與作者形成共鳴,這也是進入古詩意境的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又如教學《早發(fā)白帝城》時,學生在理解詩句的基礎(chǔ)上,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時,教師則可以用簡筆畫再現(xiàn)情境,黑板上勾勒出彩云、高山、江水、小船。學生邊講,教師邊畫,畫面從無到有,處于變化之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帶入“彩云間”“千里江陵”“兩岸猿聲”“輕舟”“萬重山”等意象中。
三、反復(fù)吟誦,引導學生體會詩的聲韻美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yīng)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chǔ),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生發(fā)展的基礎(chǔ)。我國古詩獨特的格律,使得詩的語句間具有對仗、平仄、押韻等技法,讀起來朗朗上口。這種獨具的音韻美和節(jié)奏美,最適合于學生朗讀。通過朗讀詠誦,學生可以展開聯(lián)想,揣摩作者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如教學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中“日照香爐生紫煙”一句時,教師可先讓學生理解詩的意思后,點出“生紫煙”的“生”字,形象生動,須用肯定的語氣強調(diào)奇景讓人產(chǎn)生真實感,好像詩人在贊嘆“這哪里是云彩,簡直就是香爐里冒出來的縷縷青煙??!”然后指導學生反復(fù)誦讀,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美景,教師引導學生在“照”字后面要有小停頓,這是詩歌的音節(jié)停頓;在“爐”字后面應(yīng)該有一個較長的延長音,表示作者在觀看、想象;“生”字要重讀,但要用虛音,表示驚嘆,不能讀得很生硬。全句讀成“日照/香爐/生/紫煙”,如此一來,詩韻便在吟詠中形成,學生的情感被富有感染力的誦讀激發(fā)出來,驚嘆、贊美之情油然而生。
四、填補空白,引導學生解讀詩的情境美
詩歌的語言,具有跳躍的特點。它與其他文學樣式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的“空白”藝術(shù),這和書畫創(chuàng)作極其相似。詩歌的空白是作者創(chuàng)造的各具風格的情境,是作者留給欣賞者的快樂源泉。教學時可以把詩歌中的空白部分填補起來,使形象觸手可及,使學生如臨其境,從而更好地領(lǐng)會詩中的思想感情。如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在教學《楓橋夜泊》一詩時,當學生沉浸在教師創(chuàng)設(shè)的多媒體畫面和音樂的意境中,寒山寺的鐘聲傳來,一下、兩下……王老師順勢引導學生思考:“就在這時,鐘聲會對張
繼說些什么呢?”這樣的引導恰到好處,巧妙地把學生引到繼續(xù)寫詩的情境中,學生自然而然地思其境、會其意,思考便水到渠成。法國藝術(shù)家羅丹曾說過:“對于我們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語文古詩的美,可以說是多方面的統(tǒng)一,我們要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引導學生進入古詩所描繪的情境中去,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從而發(fā)展思維能力,讓美在語文古詩課堂流淌,讓學生在古詩美的世界里
一、看圖練說
小學課本中的古詩,有許多是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深切熱愛和贊美的。如:人教版第七冊中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這首詩,第句一景,其中動景、靜景、近景、遠景交錯輝映,構(gòu)成了一幅美景,并提問:這首詩美在哪里?學生思考片刻,紛紛舉手說:
生1:這首詩的色彩很美,有“黃、白、翠、青”等顏色,令人賞心悅目。
生2:這道詩景物豐富,有天空、枝頭、船等。
生3:黃唱鸝在柳枝歌,白鷺在藍天飛翔,很美。
這樣,通過看圖練品說,使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情感在學生的頭腦中“活”了起來了,口語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品讀練說
古人寫詩,十分講究煉字。常是“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兩句三得,一吟雙淚流?!比纾喝私贪娴谄邇灾欣畎椎摹锻麖]山瀑布四句詩中“生”、“掛”、“下”、“疑”四個動詞恰到好處地描繪出一幅雄偉壯觀的“飛流瀑布圖”。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這四個動詞去揣摩詩句,品味語言,在練說中讓學生進入詩的意境。
師:從“日照香爐生紫煙”這句詩中的“生”字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1:從“生”字,我看到了香爐峰有團團霧氣。
生2:從“生”字,我 到香爐峰上的霧氣,在陽光的照射下,變成了紫色的。
師:“遙看瀑布掛前川”的“掛”字用得很好, 你們認為它好在哪里?
生1:“掛”字寫出了作者看到的瀑布氣勢磅礴。
生2:“掛”字寫出了瀑布在遠處望去時的樣子。
師:“飛流直下三千尺”中的“下”字你們是怎么理解的?
生1:從“下”字我知道了瀑布飛速流下。
生2:從“下”字我知道了山高而陡。
師:“疑是銀河落九天:中的“疑”字,又好在哪里?
生1:一個“疑”字,我知道了這句詩是詩人的想象。
生2:從“疑芝,我好像進入了一種恍惚縹緲的境地。
這樣,通過品讀詩句,領(lǐng)悟古詩的意境美,不僅提高了學生鑒賞古詩的能力,而且口語也得到了極好的訓練。
三、 聯(lián)想練說
一首好詩,往往能把人帶進一個美妙的境界,給人一種不同尋常的藝術(shù)享受。如:孟郊的《游子吟》,全詩僅三十個字,卻把讀者帶進了一個慈母為遠行的兒子縫衣的優(yōu)美意境。在學習這首詩時,我要求學生在朗讀和理解的基礎(chǔ)上,運用自己各方面的知識經(jīng)驗與詩聯(lián)系起來去“想詩”,去創(chuàng)造詩的意境。
師 :同學們閉上眼睛,邊讀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一位慈祥的母親,在煤油燈下,一針一針地為將要出門的兒子縫著衣服。
生2:我看到一位母親和兒子在說話。
生3:我聽到母親對兒子說:“兒啊,在外要注意身體,早點回來”。
生4:我聽到兒子對母親說:“娘,我已經(jīng)長大了,不要為兒擔心,您在家要保重身體”。
師: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你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了我的媽媽。
生2:我想到了那次我去三中教育基,參加縣教育局舉辦的“小學生干部培訓暨古詩誦讀、演講比賽”,媽媽為我準備吃的、用的,送我上車的情景。
這樣,聯(lián)想練說,讓古詩意境得到了升華,使美的感知內(nèi)容得到了補充,從而實現(xiàn)了古詩教學中訓練學生口語表達的目的。
四、表演練說
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這首詩的后兩句:“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詩人與兒童上演了一場生動活潑的短劇。因此,在教學中,我抓信這一特點,在表演中練說,較好地體現(xiàn)了人物形象之美,將學生帶入詩情畫意之中。
生1(詩人):喂,小朋友,你們好!
生2、3、4(兒童):您好,老爺爺!您是從哪里來的?
學生講完,老師小結(jié):同學們,詩人離開家鄉(xiāng)多年,好不容易回來了,心情是何等的高興、激動,可又不被人認識,那心里又是什么滋味呢?這就要求同學們用自己的感受去觸摸持人的心靈。
五、比較練說
入選小學課本中同一課的古詩,有相似之處。如:人教版第八冊第七組第25課《古詩三首》的前兩面三刀首
(《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同是送別詩,但所寫的意境卻不盡相同。因而,在教學完兩首詩時,提問:這兩首詩有什么不同之處?同學們通過思考、討論后,紛紛站起來說。
有的說:“這兩首詩都是送別詩,但第一首是汪倫送李白,第二首是李白送孟浩然。
有的說“這兩首詩雖然是描寫的送別場面,但送別的方式不同,《贈汪倫》是以歌相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以目相送?!?/p>
關(guān)鍵詞:情感:誦讀:意境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9-0250-02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做詩的首要要求,“意與境二字而已”,“有境界自成高格”?!耙狻敝傅氖亲髡叩闹饔^感受,“境”是“意”的載體,二者水融,互為依托。語文教材中選取的古詩詞正是這樣情景交融的語言珍品,需要教師引領(lǐng)學生徜徉在詩詞所營造的意境里,去感受美,親近美,提升心靈,發(fā)展智慧。所以,引領(lǐng)學生進入詩詞意境是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那么入境的路徑在哪里呢?
一、激感,披文入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一千次地相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學生的全面智力發(fā)展?!倍旁娢碾x學生的生活年代遙遠,要怎樣拉近學生與詩人的距離,與詩文產(chǎn)生情感共鳴呢?教師可以從題入手,巧妙簡介背景,讓學生穿越時空隧道,置身于當時詩人所處的那種環(huán)境??梢枣告钢v述一個有關(guān)小故事,激發(fā)學習欲望,順情而學。教師也可以深情范讀,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順情而讀。如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這兩首堪稱極品的送別詩,教學時采用對比方法,先讓學生從課題入手,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教師再結(jié)合課件(地理位置圖),簡介時代背景:李白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時,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從黃鶴樓到揚州,一路都是繁花似錦。而揚州,更是當時整個東南地區(qū)最繁華的都會。李白是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他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緒也就跟著飛翔,胸中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肮嗜宋鬓o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李白的心情是平和的,惆悵與不舍是知己不能長相聚。李白踮起腳來,望啊,望啊!他高聲誦道“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比穗m分,心相隨,情永在?!端驮拱参鳌樊敃r陽關(guān)以西是無盡的荒漠和頻繁的戰(zhàn)亂,元二還要經(jīng)歷三千多公里長途跋涉,騎馬去要走整整半年的時間才能到達安西。王維送別好友元二這是怎樣的一種心情?送別元二時王維除了友情難離,還會平添一份擔憂,一種生死離別的傷感。“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本拖袷墙噶嗽娙巳可顡辞檎x的一杯濃郁感情瓊漿。不僅是依依惜別的情誼,更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無微不至的體貼,前路珍重的祝愿。兩首送別詩,一樣的送別,不一樣的畫面,不一樣的情感,但相同的是朋友間真摯的愛。此時學生讀的欲望被老師深情敘說點燃,不經(jīng)意地帶入詩境,學生情不自禁地誦讀起兩首送別詩,體會起詩情畫意來。經(jīng)過教師簡介背景,把學生帶進詩境,學生學起來才能設(shè)身處地、感同身受、若猶己出。
二、利用直觀場景,促情入境
我們常說“詩中有畫”,這詩詞中的“畫”就是意境。葉圣陶先生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边M入了詩的“境”,就等于與詩人晤面,開始進行“對話”了。這“一畫”就是當初誘發(fā)詩人有所“感”的場景。因此,教材中每首古詩詞都配有一幅精美的插圖,這是很好的教學資源,教學時必須充分利用。學習古詩就是要引領(lǐng)學生看到詩人所體驗的那個場景,才能由此進入詩意的境界,誘發(fā)學生的情感。也可以教師自己制作精當?shù)恼n件及其他媒體,集“聲、色、畫、樂”于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有利于創(chuàng)設(shè)特定的意境,讓學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觸手可及,喚起強烈的探索欲望。如低年級學生學習《登鸛雀樓》中的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蔽揖驮O(shè)計:同學們沒有見過黃河水是怎樣流入大海的吧,想去看看嗎?學生大聲說:“想!”于是播放課件:黃河水洶涌奔騰,伴隨著嘹亮的歌聲號子奔騰不息地涌入大海的懷抱。學生看得認真,不時發(fā)出驚嘆聲。隨后學生讀起詩句聲音有力洪亮。在老師的鼓勵下,越讀越有氣勢。然后引導學生對黃河說:“你真――”。不必多余的解說與灌輸,有聲有色的畫面一下就把學生引到了黃河岸邊,孩子的眼前是黃河,腦中是黃河,口中更是黃河。進入詩境,水到渠成。又如《牧童》一詩,展示了一幅牧童晚歸休憩圖?!安蒌仚M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笔紫仍娋渚徒o人視覺和聽覺上的感受,引導學生誦讀想象場景。再借助課件: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晚風中,牧童吹著笛,由遠而近,笛聲時續(xù)時斷,隨風飄揚。學生很快就從課件上的“聲、色、畫、樂”捕捉到一個“鋪”字,這個字寫出了草的茂盛和草原給人平緩舒服的感覺?!芭弊指@出牧童活潑可愛、悠然自樂的情趣。“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币龑W生看圖想象:吃飽飯的牧童,連蓑衣都不脫,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他會做什么?想什么?或者他什么也不想就睡著了。讓學生放開想象的翅膀,感受牧童安然恬靜的生活。透過詩,也看到詩人對安然自樂生活的向往。真所謂觸景生情,自然進入詩境。
三、喚起生活體驗,悟出詩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過一個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彼f:“我們要有自己的經(jīng)驗做根,以這經(jīng)驗所發(fā)生的知識做枝,然后別人的知識方可以接得上去,別人的知識才能成為我們知識的一個有機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學都始于對學生已有經(jīng)驗的挖掘和利用。古往今來,人們的思想情感、喜怒哀樂都是相通的。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更應(yīng)該充分喚醒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找到貼近學生生活的切入點,去感受詩情畫意。如教《題西林壁》中的詩句:“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币驗閷W生沒有親臨過廬山,很難體會詩人從不同角度看廬山姿態(tài)各有不同的感受,于是,我就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從不同的角度欣賞家鄉(xiāng)有名的金鐃山:從正面看是多座山峰,從側(cè)看覺得是一座山峰:遙望是崇山峻嶺、連綿起伏,近看卻是一座或幾座山峰;仰望是大大小小的山峰猶如白云之上;俯視卻是懸崖峭壁。學生很快進入情境,與詩人產(chǎn)生情感共鳴,情不自禁地吟誦“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又如:學生從春天到過的油菜花地感受到了“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的美好情境?!翱丈叫掠旰?,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鞭r(nóng)村的孩子知道:屋后有山,山上有樹,每逢深秋雨后,能看見月光在樹間穿行,能聽到山泉在巖石間流淌。所以,誦讀起這樣的詩,意境就隱隱地浮現(xiàn)出來。中國古代詩詞的思想感情,往往通過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手法來含蓄表達。而這些“景”和“物”最終在學生頭腦中化為“美的畫面和意境”。因此,聯(lián)系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在鮮活的日常生活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挖掘古詩詞情境資源,進入詩詞意境也就順其自然了。
四、緊扣“詩眼”,感受詩魂
語言凝練是古詩詞的一大特點。古詩詞是古人留給我們的瑰寶,唐代的賈島有首題為《題詩后》的詩里有句:“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币虼俗x一首詩詞,僅在讀中浮現(xiàn)整體的畫面是不夠的,還得緊扣詩詞的詞句,進入詩詞的境中之“境”。古詩詞中“詩眼”是通向古詩詞意境的橋梁。因此,我們要善于抓住“詩眼”,讓文字動起來、活起來,為通往古詩的意境鋪路架橋。重點詞語突破了,其他一般的詞語就迎刃而解了。這樣既突出了重點,也避免了繁瑣的逐字逐句串講。在詩詞教學中緊緊扣住“詩眼”和學生一道駐足欣賞,發(fā)現(xiàn)文字背后的東西──詩魂。由此,引導學生再一次展開想象去細細品味。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用一個“好”字贊美“雨”,真是“春雨貴如油”。這是一場及時雨,眾人皆盼,詩人亦然?!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边M一步表現(xiàn)雨的“好”,好在悄無聲息地“潛入”,好在“潤物”。學生從這個“好”字賞析出詩人不僅贊美了這場春雨,更贊美了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同時,也表現(xiàn)了詩人的高尚人格。“好”成了這首詩的“詩眼”。抓住了“詩眼”,正如近代學者王國維說的“著一字而境界全出”。
綜上所述,詩詞中的意境是多么重要的。它好似一座深宅大院,誦讀中想象整首詩詞的意境,此進入第一境;在品味推敲詞句時想象意境,這又深入一境。這樣,學生就較為真切地感受到詩情從意境中走來。
參考文獻:
[1]張穎.鑒賞古典文學之美 提升審美能力[J].天津職業(yè)院校聯(lián)合學報,2010,(05).
[2]寧興安.高中語文詩歌審美教學探微[J].教育,2010,(08).
[3]李曉芳.淺議古典詩詞教學的審美性[J].教學與管理,2010,(21).
【教學目標】
1.
認識“宿、依”12個生字,會寫“危、敢”8個生字,理解“蒼蒼、茫茫”等詞語的意思。
2.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3.通過圖文對照,想象畫面等,大致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聳入云和草原的高遠遼闊。
必備品格
關(guān)鍵能力力格
【教學重點】朗讀和背誦古詩,感受山寺的高聳入云和草原的高遠遼闊,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通過圖文對照,想象畫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寫3個生字。
2.背誦并默寫《夜宿山寺》。
3.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重點)
4.啟發(fā)學生處處想象,揣摩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受。(難點)
【教具準備】
課件
(筆順動態(tài)演示
朗讀音視頻
建議使用榮德基小學課件)
【教學過程】
內(nèi)
容
榮德基課件頁碼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出示圖片:
教師口述:
介紹寫作背景:詩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個寺廟,發(fā)現(xiàn)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經(jīng)樓,于是便登了上去。憑欄遠眺,星光閃爍,李白詩性大發(fā),寫下了這一首紀游寫景的短詩。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板書:夜宿山寺)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shè)計意圖:出示圖片,簡介寫作背景,導入課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p>
二、簡介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
(1-4)
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主要作品:《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越女詞》、《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三、初讀感知
1.聽范讀。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古詩,努力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
讀生字,識記。
①注意讀準:平舌音“宿
寺”,翹舌音“辰”,后鼻音“恐”。
②識記生字
形近字辨析:“辰一晨”
形聲字結(jié)構(gòu)識記:“恐、驚”,都是形聲字,“心、忄”表意,“鞏、京”表音。
(2)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住宿
宿舍
山寺
寺廟
星辰
時辰
恐怕
驚恐
(2)學習多音字:宿(sù
xiù
xiǔ)
練
①讀句子,找發(fā)現(xiàn)。
大學生一般都在學校宿舍住。
在這里,“宿”讀“sù
”,意思是“?。荒昀系?;平素”,另一個讀音是“xiù”,意思是“星座”,還有一個讀音是“xiǔ”,意思是“夜”。組詞如下:
宿
sù
(宿舍)(宿將)(宿愿)
xiù(星宿)
xiǔ
(一宿)(兩宿)
②讀一讀:
小時候,爺爺常常給我講有關(guān)星宿(xiù)的故事。
由于大學離家較遠,哥哥就一直住在宿(sù)舍里。
昨天,媽媽工作了一宿(xiǔ)沒有合眼。
(3)識字游戲
放氣球游戲,看誰放得氣球多。(讀對一個,氣球就被摘下。)
(4)
指名讀古詩,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設(shè)計意圖:初讀感知,學習字詞,為閱讀掃清障礙,提高學生積累字詞的能力。】
加彩字需重點指導。建議用榮德基課件的“筆順演示”完成教學。
四、學習“會寫字”
(5)
(6-7)
(8-12)
危
敢
驚
1.學生字
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jié)構(gòu)、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
“危”半包圍結(jié)構(gòu),“敢”左右結(jié)構(gòu),左右等寬,“驚”左窄右寬。)
(2)
老師范寫,重點指導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學生練寫。
“?!钡陌氚鼑Y(jié)構(gòu),“?”居上居中,從豎中線起筆;“廠”橫筆寫在橫中線上方,寬于“?”;橫折鉤的鉤尖抵豎中線;“乚”的鉤部超出上部橫折鉤。
練
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設(shè)計意圖:多元認字,是部編版教材強調(diào)的重點,書寫的指導,規(guī)范學生的書寫習慣,使學生愛寫字、會寫字。】
五、品讀釋疑
1.學習第一、二句:“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p>
(1)解釋詞語
“?!弊郑讹@突兀醒目,與“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組合,就確切、生動、形象地將山寺屹立山巔、雄視天空的非凡氣勢淋漓盡致地描寫了出來。
“摘星辰”用極其夸張的技法來烘托山寺的高聳云霄?!罢浅健蓖ㄟ^星夜的美麗引起人們對高聳入云的“危樓”的向往。
(2)結(jié)合課文插圖,想象一下詩句的前兩行給我們展現(xiàn)了怎樣的景象?
預(yù)設(shè):山上寺院的高樓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人在樓上好像一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星星。
3.學習第三、四句:“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p>
(1)詞語解釋
“恐驚”從詩人深“怕”的心理中,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與“天上人”的相距極近,這樣,山寺的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2)結(jié)合課文插圖,想象一下詩句的后兩行,作者想到了什么?
預(yù)設(shè):站在這里,我不敢大聲說話,唯恐(害怕)驚動天上的神仙。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夜宿山寺》這首詩運用了極其夸張的手法,描寫了寺中樓宇的高聳,表達了詩人對古代廟宇工程藝術(shù)的驚嘆以及對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5.《夜宿山寺》的前兩句寫了哪些事物?(危樓、星辰)
想到要想看得更遠,只有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
6.《夜宿山寺》作者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夸張、想象)
【設(shè)計意圖:學習古詩,品讀詞語和詩句,結(jié)合圖片,想象意境,弄清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p>
六、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過渡語:我們把整首詩有感情地讀一讀。
2.指導朗讀
(1)朗讀時,要注意詩句中的停頓!讀出山寺屹立山巔的非凡氣勢。
夜宿山寺
(13-15)
(16-19)
(20)
李白
危樓/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
恐驚/天上//人。
(2)朗讀。先試讀,在指名讀,讀后評議。
3.當堂背誦
七、總結(jié)課文主旨
本文寫了什么?告訴我們什么?
《夜宿山寺》詩人借助大膽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聳和夜晚的恐懼寫的很逼真,從而將一座幾乎不可想象的宏偉建筑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21)
板書設(shè)計(課件22)
樓高
高
百尺
景物
星辰
手
可摘
心情愉悅
夜宿山寺
豪爽率真
不敢大聲說話
感受
害怕驚動天上人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敕勒歌》。背誦古詩。
2.結(jié)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受詩中描寫草原的無比壯闊和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蒼茫的景象。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內(nèi)
容
榮德基課件頁碼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出示圖片:
(1-3)
教師口述:
你認識上面的景物
嗎?(草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guān)于草原的一首古詩,看看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板書:敕勒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聽范讀。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
讀生字,識記。
①注意讀準邊音“廬”,前鼻音“蓋”,后鼻音“籠”。另外,“見”在這里是“出現(xiàn)、顯露”的意思,應(yīng)該讀作“xiàn”。
②識記生字
形聲字構(gòu)字特點識記:“蒼、?!?。
熟字相加的方法識記:“陰
似
野”。
聯(lián)系生活識記“蒼蒼、茫?!?。
(2)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廬山
草廬
籠蓋
籠罩
蓋住
(3)識字游戲
放氣球游戲,看誰放得氣球多。(讀對一個,就放飛一個氣球。)
(4)指名讀古詩,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加彩字需重點指導。建議用榮德基課件的“筆順演示”完成教學。
三、學習“會寫字”
陰
似
野
蒼
茫
1.學生字
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jié)構(gòu)、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設(shè)計意圖: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多元識字,交流不同的識記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善于表達自我的能力和喜歡識字的興趣?!?/p>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
“照”上下結(jié)構(gòu),“煙
掛”左右結(jié)構(gòu),左窄右寬?!皬]”半包圍結(jié)構(gòu)。)
(3)
老師范寫,重點指導“野、陰”,學生練寫。
“野”:“里”的末筆橫改提,頂部左右齊平,底部“予”低,“予”的第三筆橫勾從田字格中心左側(cè)起筆,略向上斜行。
“陰”左窄右寬,左邊“阝”略高,“阝”的起筆橫撇彎勾一筆寫成,鉤部在橫中線上;“月”的“丿”從豎中線起筆,撇尖穿插到左下方。
練
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四、品讀釋疑
(4-5)
(6-9)
(10-15)
1.學習第一、二句:“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p>
(1)詞語解釋
敕勒:我國古代北方少數(shù)民族名。
川:平地、平原。這里指草原。
穹廬:游牧民族居住的圓頂帳篷,用氈子做成。
籠:籠罩
(2)結(jié)合課文插圖,想象一下詩的前兩句給我們展現(xiàn)了怎樣的景象?
預(yù)設(shè):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陰山腳下。天像圓頂?shù)膸づ?,籠罩著四面的原野。
3.學習第三、四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p>
蒼:青色(包括藍和綠)。
茫:遼闊,深遠,看不到邊際。
見:同“現(xiàn)”,出現(xiàn)。
(2)結(jié)合課文插圖,想象一下詩句的后兩行,我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預(yù)設(shè):藍藍的天底下,原野一眼望不到邊,風兒吹過,牧草低伏,現(xiàn)出了隱沒于草叢中的牛羊。
4.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
寫了大草原、陰山、天空、草、牛羊等景物。給我們呈現(xiàn)了廣闊壯美、空曠高遠、草木茂盛、牛羊肥壯的美麗圖畫。
5.《敕勒歌》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景的?
是按照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的順序?qū)懙?。山川是低處景物,天空是高處景物,草木牛羊是低處景物?/p>
【設(shè)計意圖:借助課文插圖或者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和句子。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p>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過渡語:我們把整首詩有感情地讀一讀。
2.指導朗讀
(1)注意詩句的節(jié)奏,作者的心情。
讀出草原的蒼茫遼闊,敕勒人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2)朗讀。先試讀,在指名讀,讀后評議。
(3)感情朗讀?!峨防崭琛繁磉_的是作者對內(nèi)蒙古陰山腳下土地遼闊、牧草豐茂、牛羊肥壯的草原風光贊美之情。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讀(交流讀后的感受)
3.當堂背誦
六、課堂拓展
推薦閱讀《獨坐敬亭山》
聽讀《獨坐敬亭山》,借助譯文了解詩意,然后跟著錄音多讀幾遍,試著把這首詩背下來。
七、總結(jié)課文主旨
本文寫了什么?告訴我們什么?
《敕勒歌》描繪了陰山腳下土地遼闊、牧草豐茂、牛羊肥壯的草原風光,反映北方少數(shù)民族殷實富足的生活,表現(xiàn)了他們對生活、對家鄉(xiāng)的熱愛。
(16-19)
(20-21)
(22)
八、主題延伸
請選擇其中一首古詩,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畫一張簡筆畫。
九、課后作業(yè)
請完成本課《典中點》中的習題。
(23)
板書設(shè)計(24)
位置:陰山下
敕勒歌
遼闊壯美
天:蒼蒼
似穹廬
景色
殷實富足
野:茫茫
牛羊藏其中
課后反思
成功之處:
1.這份教學設(shè)計的教學內(nèi)容相對集中在這首古詩詩意的理解、體會和朗讀上,沒有無限的拓展、延伸,更沒有引入相關(guān)的史料、類似的古詩等,干凈明了。教什么、學什么,以文本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