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種子萌發(fā)范文

種子萌發(f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種子萌發(f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種子萌發(fā)

第1篇:種子萌發(fā)范文

光色素種類

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類囊體中含兩類色素:葉綠素和橙黃色的類胡蘿卜素(胡蘿卜素和葉黃素),通常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的比例約為3:1,chla與chlb也約為3:1,在許多藻類中除葉綠素a、b外,還有葉綠素c、d和藻膽素,如藻紅素和藻藍素;在光合細菌中是細菌葉綠素等。

葉綠素a、b和細菌葉綠素都由一個與鎂絡合的卟啉環(huán)和一個長鏈醇組成,它們之間僅有很小的差別。類胡蘿卜素是由異戊烯單元組成的四萜,藻膽素是一類色素蛋白,其生色團是由吡咯環(huán)組成的鏈,不含金屬,而類色素都具有較多的共軛雙鍵。

第2篇:種子萌發(fā)范文

關鍵詞: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種子;生理;萌發(fā)機制

中圖分類號:S567.7+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6)18-4726-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8.025

中藥梔子來源于茜草科(Rubiaceae)梔子屬(Gardenia Ellis)植物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實,其性寒味苦,歸心肺三焦經;具有泄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之功效;用于黃疸尿赤、血淋澀痛、尿血崩漏等病征[1]。梔子屬植物廣泛分布于熱帶及亞熱帶地區(qū)。中國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各地,主產于江西、四川、湖北、福建、湖南、廣西、廣東等省(自治區(qū))?,F(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梔子的主要活性成分為黃酮類梔子素、三萜類化合物藏紅花素、藏紅花酸及α-藏紅花甙元、環(huán)烯醚萜甙類梔子甙、異梔子甙、去羥梔子甙、山梔子甙等[2]?,F(xiàn)在國內外市場對于梔子的需求量很大,且不斷上升,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3],所以梔子的栽培面積在不斷擴大[4]。但栽培梔子的藥材品質不穩(wěn)定,而且品種混雜,田間管理粗放,從而使藥材的質量存在隱患。種子萌發(fā)是植物源藥材生長的開始,是控制藥材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只有培育出良好的種苗才能獲得優(yōu)質的藥材。梔子種子的發(fā)芽期為20 d左右,由于發(fā)芽緩慢,容易導致出苗不齊、出現(xiàn)缺苗現(xiàn)象,嚴重制約了梔子的生產,因此梔子優(yōu)良種苗的培育問題亟待解決。試驗以不同萌發(fā)階段的梔子種子為材料,探討了梔子種子萌發(fā)過程中可溶性糖、粗脂肪、游離氨基酸、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的變化,從植物生理的角度分析梔子種子對生長環(huán)境的適應性,以期為弄清梔子種子萌發(fā)的生理適應機制提供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植物材料及處理 2014年11月在江西省樟樹市采集成熟的梔子種子,除去外果皮和果肉后,將種子漂洗干凈,晾干后選取健康飽滿的種子,放入密封袋內帶回實驗室。在實驗室里將梔子種子于25 ℃恒溫環(huán)境里浸種1 d;采用濾紙作為發(fā)芽床,30 ℃恒溫無光照環(huán)境進行發(fā)芽試驗。從置床開始,分別取出不同萌發(fā)階段(干種子、吸脹、露白、伸長、變綠、長根、長葉)的適量種子樣品用于各項生理指標(可溶性糖、粗脂肪、游離氨基酸、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的測定。

1.1.2 試劑和儀器 試劑主要有蒽酮、抗壞血酸、苯胼戊三酮、L-亮氨酸、氫氧化鈉、高氯酸、葡萄糖、無水乙醇、無水乙醚;儀器主要是BP211D電子天平(德國賽多利斯集團公司,感量0.000 1)、KQ3200超聲波清洗器(昆山超聲儀器廠)、YF-111B高速中藥粉碎機(瑞安市永歷制藥機械有限公司)、GZX-9146MBE型數(shù)顯鼓風干燥箱(上海博訊實業(yè)有限公司)、HH-2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國華電器有限公司)、UV-180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LRH-250-Z振蕩培養(yǎng)箱(廣東省醫(yī)療器械廠)以及培養(yǎng)皿(9 cm×3 cm)、濾紙等。

1.2 測定方法

1.2.1 可溶性糖含量測定 采用蒽酮比色法[5]來測定梔子種子的可溶性糖含量,稱取新鮮種子樣品0.5 g,放入研缽中,研磨勻漿,轉移至50 mL燒杯中,去離子水少量多次洗滌研缽,合并洗滌液,用塑料膜封口,在沸水中提取30 min。待冷卻后,將提取液轉移到100 mL容量瓶中定容,用移液管吸取可溶性糖提取液1 mL放入具塞試管中,重復3次,加入5 mL 0.1%蒽酮試劑。搖勻后放入沸水中計時10 min,流動水冷卻20 min。以空白為對照,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在620 nm波長處測其吸光度,通過葡萄糖標準曲線的回歸方程(文中省略)計算糖含量,再利用公式計算樣品的可溶性糖含量。

樣品可溶性糖含量=C×V/(a×W×1 000)×100%,

式中,C為用葡萄糖標準曲線的回歸方程所求出的糖含量(mg),a是測定時所加入的提取液體積(mL),V為提取液的總體積(mL),W是所測樣品的鮮重(g)。

1.2.2 淀粉含量測定 采用高氯酸法測定梔子種子的淀粉含量,將提取可溶性糖剩余的殘渣轉移至50 mL燒杯中,加去離子水20 mL,沸水浴15 min之后加入9.2 mol/L高氯酸,沸水浴15 min,過濾至50 mL容量瓶中,定容,搖勻,即淀粉提取液。吸取淀粉提取液1 mL,轉至具塞試管中,分別加5 mL葸酮試劑,沸水浴10 min,流動水冷卻20 min,以去離子水為對照,重復3次。于620 nm波長處測其吸光度,根據(jù)葡萄糖標準曲線的回歸方程計算糖含量,再利用公式計算樣品的淀粉含量。

樣品淀粉含量=[(C×V/A)/(W×1 000)]×100%×0.9,

式中,C為用葡萄糖標準曲線的回歸方程求出的糖含量(mg),A為吸取樣品液的體積(mL),V是提取液的總體積(mL),W是所測樣品的鮮重(g)。

1.2.3 粗脂肪含量測定 用索氏提取法[6]測定梔子種子中粗脂肪的含量,取稱過重(W1)且烘干的脫脂濾紙,再稱取適量的梔子種子,嚴密包裹于濾紙中。包裹的樣品在105 ℃烘2 h后干燥,稱重(W2),烘干后的種子盡量保持在0.1 g,然后放在索氏提取器的承受瓶中,加入100 mL乙醚,置于50 ℃水浴中反復抽提8 h。待脂肪提取完后,取出濾包并在105 ℃下烘1.5 h,使乙醚完全揮發(fā),再放入干燥器冷卻,稱重(W3),至恒重。該測定重復3次。利用公式計算樣品的粗脂肪含量。

樣品粗脂肪含量=(W2-W3)/(W2-W1)×100%。

1.2.4 可溶性蛋白含量測定 采用考馬斯亮藍法[7]測定梔子種子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稱取梔子種子樣品0.5 g,置于研缽中,用4 mL去離子水勻漿研磨,轉移到離心管中,再用適量去離子水清洗研缽,合并洗液轉移至離心管,10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定容至50 mL。再取1.0 mL稀釋液轉移至具塞試管中,加入5 mL考馬斯亮藍G-250液,充分混合,放置2 min后在595 nm處測其吸光度,通過g-球蛋白標準曲線的回歸方程(文中省略)計算蛋白質含量,再利用公式計算樣品的可溶性蛋白含量。

樣品可溶性蛋白含量=[C×Vt/Vs×Wf×1 000]×100%,

式中,C為用g-球蛋白標準曲線的回歸方程求出的蛋白質含量(mg),Vt為提取液體積(mL),Wf為樣品的鮮重(g),Vs為測定時加入的提取液體積(mL)。

1.2.5 游離氨基酸含量測定 采用茚三酮比色法[8]測定梔子種子的游離氨基酸含量,精密稱取梔子種子樣品0.1 g于研缽中,加入5 mL 95%乙醇勻漿研磨,用適量95%乙醇少量多次洗滌研缽,合并清洗液,定容至25 mL,70 ℃保溫30 min后過濾,用95%乙醇補充減少的體積。取濾液1 mL,加3 mL 0.1%茚三酮和0.1 mL 0.1%抗壞血酸,沸水浴15 min后冷卻至室溫,于580 nm處測其吸光度,通過g-球蛋白標準曲線的回歸方程計算蛋白質含量,再利用公式計算樣品的游離氨基酸含量。

樣品游離氨基酸含量=[C×Vt/Vs×Wf]×100%,

式中,C為用g-球蛋白標準曲線的回歸方程求出的蛋白質含量(mg),Vt為提取液總體積(mL),Wf為樣品的鮮重(g),Vs為測定時加入的提取液體積(mL)。

2 結果與分析

2.1 可溶性糖含量的變化

可溶性糖是種子發(fā)芽生長的物質基礎,在種子的萌發(fā)過程中,可溶性糖既可以被分解以提供能量,又可以轉化為其他物質為細胞的生長提供原料;梔子種子萌發(fā)階段可溶性糖含量的測定情況見圖1。由圖1可知,在梔子種子萌發(fā)過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不同萌發(fā)階段其可溶性糖含量呈升高-降低-升高-降低-升高的變化,整體呈曲線上升趨勢。具體來看,由萌發(fā)前到長葉階段整個萌發(fā)期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0.308個百分點,其中以生根階段的可溶性糖含量最低,為0.230%;在吸脹階段含量達到最高,為1.301%,這一階段可溶性糖的含量變化最大;之后的各階段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吸脹階段,并且在露白、變綠階段又出現(xiàn)明顯下滑,含量分別為0.721%、0.736%,產生的原因可能是在種子萌發(fā)的初始階段,隨著吸脹過程的進程,種子內發(fā)生了一系列復雜的生理生化變化,酶的活性增強,貯藏物質在酶的作用下被分解為簡單的小分子化合物,從而使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而在后面的一系列萌發(fā)階段里,可溶性糖多已被利用,用以合成或轉化為其他物質,如為蛋白質合成提供碳骨架和ATP的合成提供底物,并為種子的萌發(fā)和幼苗生長提供能量,從而導致可溶性糖含量降低[7]。當種子長根后,或者進一步有側根生成時,種子內部的物質代謝可以自給自足,因此在后面長葉階段里,可溶性糖含量又呈現(xiàn)升高的趨勢。

2.2 淀粉含量的變化

淀粉是種子內的大分子物質,是最重要和分布最廣泛的碳水化合物與營養(yǎng)物質,在種子成熟后就作為營養(yǎng)物質而貯存于種子內;也可以在萌發(fā)過程中,通過自身的代謝、利用可溶性糖或其他營養(yǎng)物轉化而來。種子萌發(fā)時,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降解為小分子量的可溶性物質,同時釋放出大量的能量供胚吸收利用,所以其含量的變化是種子代謝狀況的重要指標。梔子種子萌發(fā)階段淀粉含量的測定情況見圖2。由圖2可知,梔子種子的淀粉含量很低,干種子僅為0.000 54%;在吸脹階段顯著增加,且淀粉含量達到最大,為0.001 35%,增加了0.000 81個百分點,此變化表明梔子種子萌發(fā)初期淀粉的代謝水平增強,可能是其他營養(yǎng)物質降解后轉化為淀粉所致;之后的露白階段種子里淀粉含量急劇減少,為0.000 37%;但此后淀粉代謝又增強,原貯藏的淀粉被水解為可溶性的碳水化合物供胚生長所用;隨著胚芽的生長伸長,淀粉的含量緩慢回升;之后又緩慢下降,至生根階段降至最低,為0.000 08%,說明淀粉被分解代謝后轉化為小分子量簡單的營養(yǎng)物質,并運轉到生長部位,作為構成新組織的成分和產生能量的原料了。

2.3 粗脂肪含量的變化

脂肪是種子主要的貯藏營養(yǎng)物質之一,它與糖和蛋白質共同構成細胞的組成物質;梔子種子萌發(fā)階段粗脂肪含量的測定情況見圖3。由圖3可知,梔子種子內貯藏的粗脂肪含量較高,為10.54%,這應該是其種子生長所需能量的重要來源。隨著種子的萌發(fā)進程,粗脂肪含量呈現(xiàn)降低-升高-降低的變化,在吸脹階段粗脂肪含量大幅減少,為3.79%,可能是在脂肪酶的作用下轉化成小分子量物質的緣故,從而為胚根的生長提供物質保障和能量需求;以后隨著胚繼續(xù)生長,粗脂肪含量呈不斷升高,到達變綠階段時含量達到最大,為18.75%,個中原因可能是可溶性糖和淀粉轉化為粗脂肪造成的;再以后粗脂肪含量不斷下降,至長葉階段降至5.07%,說明隨著胚芽的不斷伸長,種子內部代謝活動也越加旺盛,且組織不斷分化,胚需要更多的能量、營養(yǎng)來供其生長;貯藏的粗脂肪可被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然后運輸?shù)缴L部位,形成新的結構物質和為呼吸作用提供能量,既可通過乙醛酸循環(huán)轉化為糖,又可作為呼吸基質被消耗掉,所以粗脂肪是種子萌發(fā)過程里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與能量來源。

2.4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變化

蛋白質也是種子內貯藏的重要營養(yǎng)物質,在種子萌發(fā)時蛋白質可水解產生氨基酸,用于新蛋白質的合成,從而為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的生長提供氮素營養(yǎng);同時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提高,還會增加細胞的滲透濃度和功能蛋白的數(shù)量,有助于維持細胞的正常代謝。梔子種子萌發(fā)階段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測定情況見圖4。由圖4可知,在梔子種子萌發(fā)過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現(xiàn)升高-降低的變化,其中在干種子中的含量僅為0.098%,而在變綠階段含量達到1.320%,升高了1.222個百分點,可能原因是胚乳的生理活動尚未加強,代謝水平弱,胚細胞伸長所需的養(yǎng)料和能量需求較少,貯藏蛋白開始降解,加之部分淀粉和可溶性糖轉化為蛋白質,使蛋白質的含量急劇增加。此后含量迅速下降,至長葉階段含量最低,為0.002%,比干種子含量還低了0.096個百分點。這反映出長葉階段種子內的代謝活動較強,不斷伸長的胚根和后期的組織分化、長出葉片等對可溶性蛋白的需求迅速增加,促使貯藏蛋白大量水解,而根系此時還不能從土壤中吸收新的氮元素來補充所致。

2.5 游離氨基酸含量的變化

氨基酸是生物機體的眾多生物活性物質之一,是構建細胞、修復組織的基礎材料;氨基酸對植物的營養(yǎng)貢獻不只是提供氮源,還對植物的生理代謝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如氨基酸具有減輕環(huán)境重金屬離子對植物的毒害作用;梔子種子萌發(fā)階段游離氨基酸含量的測定情況見圖5。由圖5可知,梔子種子在不同的萌發(fā)階段游離氨基酸的含量變化十分明顯,如在干種子時含量為0.092 5%,而到了吸脹階段則含量最高,為0.265 0%,升高了0.172 5個百分點;但到露白階段,游離氨基酸含量又急劇下降,變?yōu)?.019 8%,而此時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明顯增加的趨勢,有可能是游離氨基酸被用來合成了蛋白質緣故,并且至伸長階段仍然很低;不過到變綠階段急劇升高,為0.226 0%,此時種子內部的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都有所降低,極有可能是轉化為游離氨基酸的緣故;到生根階段又降到低位,并且是整個種子萌發(fā)階段里最低的水平,游離氨基酸含量只有0.002 6%,此時種子內部物質代謝旺盛,胚根和葉片的生長都消耗了大量的氨基酸;之后至長葉階段含量才略有上升,此時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不斷下降,可能有部分蛋白質被水解而補充了氨基酸緣故。

3 小結與討論

種子內的淀粉、粗脂肪、可溶性糖含量的變化反映了種子內可利用態(tài)物質和能量的供應基礎水平[9],而可溶性蛋白有一部分是參與各種代謝的酶類,其含量的變化是了解植物代謝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10]。測定植物體內游離氨基酸含量對研究植物在不同條件下及不同生長發(fā)育時期氮代謝的變化以及植物對氮素的吸收、運輸、同化及營養(yǎng)狀況等都有著重要意義。植物體內的生理指標反映了植物的生存狀態(tài),不同環(huán)境因素對這些指標有著不同的影響,通過對這些指標的探討,可以推斷體內多種生理反應的機制[11]。試驗結果表明,梔子種子萌發(fā)過程中,隨著種子吸水量的增加,各種酶被激活,粗脂肪首先被分解利用,轉化為其他營養(yǎng)物質,隨后可溶性糖、淀粉、游離氨基酸等營養(yǎng)物質在相關酶的作用下也逐步分解,為胚的生長提供氮源、碳源和能量,蛋白質最后被動員。它們在植物種子內的分布與變化反映了植物種子萌發(fā)階段營養(yǎng)物質的運轉情況,而且在種子萌發(fā)階段中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12]。其中氨基酸存在2個大量積累的階段,可能是為后期的組織生長準備物質基礎;而粗脂肪的分解可視為種子萌發(fā)的標志。

參考文獻:

[1] 倪慧艷,張朝暉,傅海珍.中藥梔子的研究與開發(fā)概述[J].中國中藥雜志,2006,31(7):538-541.

[2] 董麗華,鄒 紅,朱玉野,等.不同產地梔子種子萌發(fā)特性研究[J].種子,2014,33(10):1-4.

[3] 羅光明,董艷凱,朱玉野,等.不同產地梔子種子同工酶比較[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5,43(8):244-247.

[4] 羅光明,董艷凱,王曉云,等.梔子種子質量標準研究[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4,53(19):4628-4631.

[5] 宋松泉.種子生物學研究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6] 李仕飛,劉世同,周建平,等.分光光度法測定植物過氧化氫酶活性的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07,13(2):72-73.

[7] 張立軍,樊金娟.植物生理學試驗教程[M].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2007.

[8] 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與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 林 瓊,黃 華,李 輝,等.鳳仙花種子萌發(fā)過程中的生理生化變化[J].貴州農業(yè)科學,2009,37(6):48-50.

[10] 彭方仁,郭 娟,徐柏森,等.木本植物營養(yǎng)貯藏蛋白質研究進展[J].植物學通報,2001,18(4):445-450.

第3篇:種子萌發(fā)范文

沼氣工程是一項以農村畜禽養(yǎng)殖糞便和農作物秸稈等廢棄物為原材料,以獲取再生能源并解決環(huán)境污染問題為目的的農村能源工程[1-3]。通過微生物厭氧發(fā)酵,產生以甲烷為主的沼氣作為再生燃料;同時降解消耗其原材料中的有機質,從而減少環(huán)境污染。為達到污染治理的目的,相關沼氣工程還有一個重要的延伸環(huán)節(jié),即發(fā)酵尾產物沼渣、沼液的去向問題。經過發(fā)酵過程,雖然尾產物中有機質顯著下降,但尾產物仍含有豐富的N、P、K和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氨基酸等活性成分[4-5]。因而,有機肥是當前沼渣、沼液的理想消化方向?,F(xiàn)代農業(yè)生產過程中,化肥已成為保證作物產量的決定性因素。但由于過度使用化肥而帶來的水體富營養(yǎng)化等環(huán)境問題,以及蔬菜、大米等食品質量下降問題也相當突出。利用有機肥改良土壤環(huán)境,改善食品質量是當前農業(yè)發(fā)展的新趨勢[11]。近年來,有關沼液在生菜、西紅柿和玉米等農作物栽培中的應用研究也時有報道。

關于沼液在水稻生產中應用的報道很多,但所得結論卻差異很大。多數(shù)研究認同沼液施肥可以減輕病蟲害,提高水稻產量和質量,但張進等卻發(fā)現(xiàn)沼液完全代替化肥施用對水稻生長及產量形成是不利的。另外,也有不少研究認為沼液浸種可以提高水稻種子的萌發(fā),并提升幼苗質量。相關報道集中于不同沼液浸種時間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但適宜的浸種時間尚無定論,如李駿等[17]認為以12~36h為宜,丁麗則認為以24~44h為宜。有關適宜浸種沼液濃度的研究較少。李駿等[17]的浸種實驗中并未對沼液進行稀釋,而魏章煥等則提出純沼液浸種效果不如稀釋液〔V(沼液)∶V(水)=1∶1〕。上述研究結果的差異除了因為部分實驗條件粗糙、精確度有限以外,也可能與不同來源的沼液本身質量存在較大差異有關。相關沼液濃度和浸種時間的不確定性給沼液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帶來諸多困擾。為進一步明確沼液在水稻浸種過程中的應用價值及其使用方法,該研究在室內環(huán)境因素精確控制條件下,研究不同沼液濃度對水稻浸種效果的差異??紤]到不同來源的沼液在組成成分和濃度上存在較大差異,文中列出了此次實驗所用沼液的基本理化參數(shù),以便后續(xù)不同沼液間的比較。

1材料與方法

1.1實驗材料采用水稻日本晴品系(yzasativa),人工選取飽滿種子作為研究對象。實驗所用沼液來自上海林海生態(tài)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屬富民農場沼氣工程點。沼液基本理化性質:pH值為7.14,電導率為5.88mS•cm-1,ρ(COD)為37878.8mg•L-1,總氮、總磷、總鉀、銅和鋅的質量濃度分別為1569.1、1757.1、1367.5、130.1和219.0mg•L-1。

1.2浸種及萌發(fā)過程以去離子水稀釋沼液,獲得2%、5%、10%、25%、50%和100%(純沼液)濃度梯度(相當于總氮質量濃度為31.4、78.5、156.9、392.3、784.6和1569.1mg•L-1)。依次量取稀釋后的沼液50mL于小燒杯中,每杯放入20顆種子,攪動使其完全浸入液體中。每組沼液濃度設置5個重復,同時設純水處理作為對照。為防浸種過程中沼液殘余微生物耗氧而導致水稻種子缺氧,將小燒杯置于氣浴恒溫振蕩器(SHZ-82A,金壇)中旋轉培養(yǎng),設定溫度為30℃,轉速為150r•min-1。24h后將沼液倒掉,種子轉移至光照培養(yǎng)箱(新苗GZX-250BS-Ⅲ,上海)內催芽。種子放入玻璃培養(yǎng)皿中,上下各鋪1層濾紙,每日早晚2次以去離子水濕潤濾紙,并以無明顯積水為準。培養(yǎng)箱設定t(光)∶t(暗)=12h∶12h,〔光〕照度為6000lx,溫度保持在30℃。

1.3萌發(fā)指標測定自催芽開始后每隔24h調查萌發(fā)種子數(shù),以幼芽伸出2mm以上為萌出依據(jù)。參考CHIAPUSIO等[20]的萌發(fā)速率指數(shù)(S)分析不同處理間種子萌出的快慢,具體計算公式:S=(N1/1+N2/2+N3/3)/(N1+N2+N3)。其中,N1、N2和N3分別為催芽開始后第24、48和72h時萌出的種子數(shù)。預實驗結果表明,在該實驗條件下,自催芽開始3d后不再有新的種子萌出,即在實驗第3天從每皿中選出3株長勢最佳的幼苗(50%沼液處理取全部幼苗),測定其莖長、莖粗、根數(shù)和總根長等形態(tài)學參數(shù)。鑒于該實驗所得萌發(fā)率與已有報道差異很大,該實驗自催芽初始和3d后分別測定培養(yǎng)材料的呼吸速率。具體測定以CIRAS-2光合測定系統(tǒng)聯(lián)合土壤呼吸室(PPSystems,美國)進行,每組沼液處理隨機取3個皿,將全部材料(包括萌發(fā)的幼苗和未萌發(fā)的種子)轉移至呼吸室中,以大氣為氣源,控制流速為200mL•min-1,測定溫度為室溫(28℃)。期間保持材料表面濕潤,待儀器穩(wěn)定后讀出CO2摩爾分數(shù)差值〔x(CO2)〕。測定結束后稱量材料鮮重,并以此換算出單位質量材料每小時的呼吸量。計算方式:呼吸速率=x(CO2)×氣體流速×10-3/24.7×60/鮮重。其中,24.7為28℃和標準大氣壓下空氣的平均摩爾體積,L•mol-1;60為時間單位換算率,min•h-1。待測材料鮮重呼吸速率(以CO2計)單位為μmol•g-1•h-1。最后將每皿幼苗的芽(莖葉)和根自基部切開,烘干至恒重后稱量并換算為單株平均干重。

1.4數(shù)據(jù)分析與統(tǒng)計不同沼液濃度處理間以單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較法統(tǒng)計分析指標差異顯著性,指標變化趨勢與沼液濃度間相關性以Pearson雙尾檢驗進行分析。試驗結果以平均值±標準誤差形式表示。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濃度沼液浸種對水稻種子萌發(fā)率和萌發(fā)速率的影響圖1顯示,日本晴水稻種子萌發(fā)率很高,經純水浸種可達98%,其萌發(fā)速度也很快。24h沼液浸種對日本晴水稻種子萌發(fā)率和萌發(fā)速率未產生促進作用。2%~5%沼液對水稻種子萌發(fā)率無顯著影響。但10%及更高濃度的沼液使水稻種子萌發(fā)率急劇下降(P<0.05),25%和50%沼液處理萌發(fā)率分別僅為對照的50%(P<0.05)和3%(P<0.05),純沼液處理無種子萌發(fā)(P<0.05)。沼液浸種同樣降低了水稻種子的萌發(fā)速率。除2%沼液處理水稻種子萌發(fā)速率較對照無顯著變化(P>0.05)外,更高濃度沼液浸種后水稻種子萌發(fā)速率呈顯著下降趨勢(圖1)。其中,5%沼液處理S值較對照下降27%(P<0.05),10%~25%沼液處理S值分別較對照下降57%~76%(P<0.05),50%沼液處理S值僅為對照的1%(P<0.05)。

2.2不同濃度沼液浸種對水稻形態(tài)學參數(shù)的影響催芽開始后72h內,純水浸種的對照幼苗芽長可達3.6cm(圖2)。2%沼液浸種后水稻幼苗芽長與對照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5%及以上濃度沼液浸種后水稻幼苗芽長隨沼液濃度的升高呈線性下降。其中,5%和50%沼液浸種處理芽長分別較對照下降16%(P<0.05)和86%(P<0.05)。粗出現(xiàn)小幅下降,但較對照差異不顯著(P>0.05)。僅50%沼液處理較對照下降28%(P<0.05)。對照水稻幼苗平均根數(shù)為4.3條•株-1(圖2)。2%沼液浸種后水稻幼苗單株根數(shù)可達5.0條•株-1,較對照增加15%(P<0.05)。隨著沼液濃度的升高,這種促進作用隨即消失。5%沼液浸種后單株水稻幼苗根數(shù)比對照下降12%(P>0.05)。10%~50%沼液浸種使單株水稻幼苗根數(shù)急劇下降,僅為對照的23%(P<0.05),即每株只有1條根。純水浸種條件下單株水稻平均總根長為8.4cm(圖2)。除2%沼液浸種處理單株總根長與對照無顯著差異外(P>0.05),更高濃度沼液浸種對水稻幼苗單株總根長整體呈抑制趨勢。其中,5%沼液處理單株總根長較對照下降28%(P<0.05),10%~25%處理較對照下降69%~76%(P<0.05)。50%沼液處理單株總根長為對照的5%(P<0.05)。

2.3不同濃度沼液浸種對水稻幼苗生物量的影響沼液浸種對水稻幼苗生物量的影響見圖3。2%沼液浸種后水稻幼苗芽生物量較純水浸種的對照略有增加,但差異不顯著(P>0.05,圖3)。更高濃度沼液處理水稻幼苗芽生物量隨沼液濃度的升高呈線性下降。其中,5%沼液處理水稻幼苗芽生物量較對照下降22%(P<0.05),50%沼液處理芽生物量較對照下降83%(P<0.05)。不同濃度沼液浸種均顯著降低了水稻幼苗根生物量(圖3)。其中,2%和5%沼液浸種后水稻幼苗根生物量較對照分別下降27%和40%(P<0.05),10%~50%沼液浸種使根生物量下降62%~86%(P<0.05)。芽/根生物量比值進一步證實沼液浸種對水稻幼苗根的抑制作用大于對芽的抑制作用(圖3)。這表現(xiàn)為不同濃度沼液處理水稻幼苗芽/根生物量比值均高于對照,其中2%~25%沼液浸種后幼苗芽/根比值上升31%~44%,50%沼液處理芽/根比值較低、中濃度沼液處理有所下降,但仍比對照高8%。

2.4沼液浸種濃度與水稻萌發(fā)參數(shù)的相關性分析由單因素方差分析可知,不同濃度沼液處理間上述測定指標均存在顯著差異(表1)。其中,水稻種子萌發(fā)率,萌發(fā)速率,幼苗芽長、根數(shù)、總根長、芽生物量和根生物量的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P<0.001),另外,幼苗莖粗和芽/根生物量比值的差異也達顯著水平(P<0.05)。由相關性檢驗可知,上述多數(shù)指標的變化趨勢與處理沼液濃度呈顯著負相關關系。其中,水稻種子萌發(fā)率,萌發(fā)速率,幼苗芽長、根數(shù)、總根長、芽生物量和根生物量分別與沼液濃度之間在α=0.001水平上相關極顯著,莖粗與沼液濃度之間在α=0.01水平上相關顯著。僅芽/根生物量比值與沼液濃度之間的相關性未達顯著水平。

2.5不同濃度沼液浸種對水稻材料呼吸速率的影響沼液浸種24h后,即催芽剛開始且僅部分水稻種子露白時,不同濃度沼液處理呼吸作用就已發(fā)生顯著變化。其中,2%沼液浸種后水稻種子呼吸速率與純水浸種的對照無顯著差異(P>0.05,圖4),但5%沼液處理種子呼吸速率較對照增加4.6倍(P<0.05)。更高濃度沼液處理下,水稻種子呼吸速率變化幅度有所下降,10%處理呼吸速率較對照提高2.8倍(P<0.05),25%沼液處理較對照仍提高1.3倍(P>0.05),但50%沼液處理水稻種子呼吸速率被抑制,比對照降低21%(P>0.05)。催芽72h時,對照水稻材料(主要為幼苗)呼吸速率較催芽初始(種子)上升約3倍(圖4)。催芽72h時所有沼液處理水稻呼吸速率均顯著低于同期對照,其中,2%~10%沼液處理呼吸速率較對照下降30%~32%(P<0.05),25%沼液處理較對照下降48%(P<0.05),50%沼液處理較對照下降63%(P<0.05)。

3討論與結論

第4篇:種子萌發(fā)范文

提出問題:種子萌發(fā)需要哪些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

收集信息:農民伯伯在播種之前,往往會先將土壤疏松。并讓土壤保持一定的濕度,然后才往土壤播種,隔一段時間之后,種子就會紛紛從土壤里面開始萌發(fā)出來。我們經常會看到,在溫暖的日子里,種子萌發(fā)的速度要遠比寒冷的日子里萌發(fā)快得多。疏松土壤的主要目的,可能是為了讓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氣。保持一定的濕度,主要是為了給種子的萌發(fā)提供一定的水分。溫暖的日子。種子萌發(fā)更快,可能是種子萌發(fā)需要適宜的溫度的緣故。

假設:種子萌發(fā)時需要適量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

實驗器材:多粒小麥種子(或豌豆等)、清水、8只培養(yǎng)皿(可用碗、碟代)、4張濾紙、冰箱

實驗操作:在4只培養(yǎng)皿中,分別鋪上濾紙,再分別編為1號、2號、3號和4號。然后往3號和4號培養(yǎng)皿加入適量的清水,往2號培養(yǎng)皿加滿清水,而1號培養(yǎng)皿不加清水。于是往培養(yǎng)皿分別加入10粒種子。用另外的培養(yǎng)皿將裝有種子的培養(yǎng)皿覆蓋。然后將4號培養(yǎng)皿放入冰箱(如果無冰箱,可將4號皿放入密閉容器中,再將此容器沉沒于冷水中)里(冷藏室3%-6%),1號、2號和3號培養(yǎng)皿放人常溫的房間里(常溫一般指氣溫20℃~25℃),最后觀察種子的萌況。

實驗記錄:

分析論證:

提示:比較分析上列“觀察到的現(xiàn)象”,作出結論:“種子萌發(fā)時需要適量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p>

說明:

第5篇:種子萌發(fā)范文

當愛情的種子在你心中萌發(fā)……姑娘,總有那么一天,你會對僅僅與女友交往感到不那么愜懷,似乎生活中還缺少點什么,而且顯得十分重要,急待充

實。也許你已經到了那樣一個微妙的年齡;驟然對小伙子產生某種異乎導常的變態(tài)心理,抑或有那么一位小伙子特別惹你喜愛。似乎他有一種魔力吸引你去親近他;你也巴不得他那對傳神的眼睛不時地望著你,乃至使你產生樂不可支的。然而,當你與他正面相逢時,你又會靦腆地躲避他的目光,羞澀感油然而生,覺得此時此刻就同一個小伙子親昵未免輕佻。其實,愛情的種子已在你心中萌發(fā)。這說不上什么罪孽,不過過早的熱戀往往鑄成大錯。

愿你珍惜愛情的活力!

大多數(shù)姑娘在她們作為成年女性覓求終身伴侶之前,多因不適度的熱戀,無謂地消耗了自身的最寶貴的愛情活力。至于青梅竹馬的愛情那又該另當別論。也許你會問我:“難道我就不應當有男朋友嗎?我們是志同道合,情趣相投、不會做出任何傷風敗俗的事。我倆的悄悄話要比姑娘們之間的饒舌有價值得多……”即便如此,但有一點你必須明白:在一切具有人之本能的青年人之間,其熱戀爆發(fā)之速往往出乎人之意料,導致相互間的友誼失去存在的可能一一這里不是兩性之間的真正友誼一一只可能是所謂的志同道合。如果有誰真的向往愛情一一尋求一位誠實的男朋友,當然,這里的他應該是專一的和忠誠的;而你首先應具有自知之明、毅力和自我犧牲精神。如果你在這些方面還很欠缺,就該先練練自制力。另外,請你相信:愛情的活力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你必須珍惜它,將它留給將要同你結婚的丈夫,留給你未來的孩子。過早的熱戀只會過多地消耗你的愛情活力。雖然你內在的無形的感情沖動要比小伙子的內心激越來得強烈,但小伙子本能的有形的感情沖動卻要比你的外官反應強烈得多。女孩子也許不可能知道男孩子在成熟過程中的生理特征。因此,作為姑娘適時地變得精明些,最好還是獨身處世,度過這人生的岔口。

愿你珍惜神圣的一吻!

未成熟的果實是不能采摘的,同樣,未成熟的人也不宜步入情場。戀愛、親吻,這究竟意味著什么?“親吻是傷風敗俗的”,這已是無稽之談。然而,許多青年人拿“吻”當兒戲,還自鳴得意,滿不在乎:一個真正聰明的姑娘,她定然會有完全不同的想法:“吻”是傾慕的象征,是愛情的標志。配偶之間的“吻”,好比訂終身的海誓山盟,是白頭偕老的愛情的序幕,吻是心田的感情激蕩在外形上的體現(xiàn),蘊藏著無限深沉的愛,如果你貿然賜之一“吻”,卻不是發(fā)自肺腑的愛情,而是由于好奇或一時所致,這豈不是十足的輕狂?難道你就沒有見過有的人,不正是由于那輕浮的一“吻”,使得原本十分珍貴的東西喪失了真正的價值?也許多數(shù)姑娘聽見此話會付之一笑:何必把這愛情的一“吻”,這極樂的片刻看得如此可怕?她們殊不知由于輕浮,把神圣的“吻”變成了廉價的商品。她們也不相信一個姑娘的童貞會因此遭到傷害。事實上,哪怕是一個特別好追逐姑娘的小伙子,他對一個自尊而善于應酬的女子也不得不尊重幾分。要知道一旦這些小伙子成熟之后,他們也絕不會賞識那些易被劫得一“吻”的明日黃花。

姑娘,練練自制力吧!

縱使你確有必要也虔誠地想找個對象了,而且察知某某是忠誠地而不是表面地愛你,他尊重你而不企圖戲弄你,那你也該緩行,練練你的自制力,耐心地等一等。為了雙方都獲得純潔而高尚的愛情,無論是你還是他,在戀愛時期都該過獨身生活,直至各自漸漸成熟起來。讓時間證明你們的愛情是否經得起考驗。

第6篇:種子萌發(fā)范文

關鍵詞:牽牛;種子萌發(fā);海水脅迫

中圖分類號:S681.6;S604+.1;Q948.1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2)04-0747-03

2009年國務院審議通過了《江蘇沿海地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拉開了江蘇省沿海新一輪開發(fā)的帷幕。江蘇省擁有海域灘涂面積6.873×105 hm2,占全國總數(shù)的1/4以上,而且每年繼續(xù)以2.00×103~3.33×103 hm2的速度淤漲。按照灘涂圍墾規(guī)劃,江蘇省近期將圍填1.80×105 hm2,遠期圍填將達到4.67×105 hm2。新墾土地將大力發(fā)展先進制造業(yè)、新能源產業(yè)、現(xiàn)代服務業(yè)和現(xiàn)代農業(yè)。與此相適應的園區(qū)綠化也開始引起人們的重視,篩選、引種、繁育具有一定耐鹽堿性的植物是圍墾園區(qū)綠化的重要任務之一。

牽牛[Pharbitis nil(L.)Choisy]系旋花科(Convolvulaceae)牽牛屬(Pharbitis Choisy)一年生蔓性纏繞草本花卉植物。其蔓生莖細長,約長3~4 m,全株多密被短剛毛;葉互生,全緣或具葉裂;聚傘花序腋生,1朵至數(shù)朵花,花冠喇叭型,花瓣邊緣的變化很多,花色鮮艷美麗,有紅色、粉色、玫紅、白色、紫色、藍色、雙色系列等;蒴果球型,成熟后開裂,種子粒大,黑色或黃白色,壽命很長[1];花期6~10月,朝開午謝。牽牛原產于南美洲,中國各地都有栽培[2],性喜溫暖、向陽環(huán)境,耐熱,也耐半陰,不耐寒,怕霜凍,入秋則枯,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旱,耐鹽堿及土壤瘠薄環(huán)境,但在濕潤肥沃壤土中生長好,為夏秋季常見的蔓性草花。野生牽牛多生于山野灌叢中及村邊、路旁、河谷、果園和山坡等地,適應性極廣;園林應用上因其枝蔓秀麗、花大、花繁、色艷麗且適應性強、栽培容易而廣為種植,是城鄉(xiāng)庭院常見的觀賞植物,可做小庭院及居室窗前遮陰、陽臺小型棚架、庭院籬垣的美化植物,也可盆栽為叢狀或植為地被。近年來,人們對牽牛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等方面進行了研究[3],對其提取液作為新型植物源藥物進行了初步探討[4],并對同屬近親種的種子萌發(fā)特性開展了研究[5,6],但關于鹽堿脅迫下牽牛種子萌發(fā)的研究未見報道。試驗利用不同濃度的海水溶液處理牽牛種子,分析牽牛種子對海水溶液的耐受能力,以期為牽牛的鹽堿土栽培打下理論基礎。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供試的牽牛種子于2010年9月采自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校園內,選取發(fā)育良好、子粒飽滿種子備用。海水由江蘇省海洋生物技術重點試驗室提供,鹽度為18.2‰(海水密度計,上海華晨醫(yī)用儀表有限公司),用去離子水將海水配制成濃度(體積分數(shù))分別為1%、3%、5%、10%、20%、30%、40%、50%的海水溶液。

1.2方法

1.2.1種子預處理牽牛的種子為硬實種子,用濃硫酸處理1 h 后[7],再用自來水沖洗干凈,備用。

1.2.2方法將鋪有2層濾紙的干凈培養(yǎng)皿作為發(fā)芽床,每個培養(yǎng)皿中整齊放置50粒種子,分別加入1%、3%、5%、10%、20%、30%、40%、50%的海水溶液,每個處理的加入量以潤濕濾紙為宜,另設去離子水為對照(CK)。每個處理重復3次,置于25 ℃的恒溫箱內無光培養(yǎng),并適時適度補充相應濃度的海水。從試驗的第二天開始觀察記錄種子萌發(fā)的數(shù)量及生物量(根長+芽長)。幼根伸出的長度約為種子長度等長時視為發(fā)芽,發(fā)芽數(shù)連續(xù)3 d不增加則視為發(fā)芽結束。

1.2.3種子萌發(fā)參數(shù)的計算及數(shù)據(jù)處理由于參試的牽牛種子在第五天后各處理的發(fā)芽數(shù)不再增加,并且在第二天牽牛種子的發(fā)芽數(shù)最多,因此,牽牛種子發(fā)芽率=培養(yǎng)第五天種子的累計萌發(fā)數(shù)/參試種子數(shù)×100%;發(fā)芽勢=第二天種子萌發(fā)的總數(shù)/參試種子數(shù)×100%;發(fā)芽指數(shù)=∑(逐日發(fā)芽種子數(shù)/對應發(fā)芽日);活力指數(shù)=發(fā)芽指數(shù)×(根長+芽長)。利用Mocrosoft Excel 2000和SPSS 11.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與作圖處理。

2結果與分析

2.1海水脅迫對牽牛種子發(fā)芽率的影響

不同濃度海水處理對牽牛種子萌發(fā)的影響結果見表1、圖1,從表1、圖1可見,在20%濃度以下的海水處理范圍內,牽牛種子的發(fā)芽率先略微下降后緩慢升高,到20%濃度時,牽牛種子發(fā)芽率已經恢復到與對照處理基本持平的水平;當濃度進一步提高,達30%及以上后,牽牛種子的發(fā)芽率開始降低,但20%濃度的海水處理發(fā)芽率與對照差異仍不顯著;超過30%以后,開始出現(xiàn)顯著差異。

2.2海水脅迫對牽牛種子發(fā)芽勢的影響

在10%海水濃度以下時,牽牛種子的發(fā)芽勢隨著海水濃度的升高呈現(xiàn)出小幅下降后再升高的趨勢,到10%濃度時發(fā)芽勢超過了對照,形成一個小高峰(圖2),但與對照相比差異不顯著(表1);當海水濃度大于10%以后,隨著濃度的增加,發(fā)芽勢開始逐漸下降,且均與對照差異顯著。

2.3海水脅迫對牽牛種子發(fā)芽指數(shù)的影響

不同濃度海水處理對牽牛種子發(fā)芽指數(shù)的影響結果見圖3,由圖3所示,隨著海水濃度的升高,牽牛種子的發(fā)芽指數(shù)先下降,再緩慢上升,到10%濃度時達到最高值,但此時的發(fā)芽指數(shù)還是低于對照的水平,且差異顯著(表1)。當海水濃度超過10%后,發(fā)芽指數(shù)開始顯著下降。

2.4海水脅迫對牽牛種子活力指數(shù)的影響

不同濃度海水處理對牽牛種子活力指數(shù)的影響結果見圖4,由圖4所示,在10%海水濃度以下時,隨著海水濃度的升高,牽牛種子的活力指數(shù)同樣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在10%濃度時達到最高值,并且超過了對照,呈顯著水平差異;當海水濃度大于20%后,牽牛種子的活力指數(shù)隨著海水濃度的增加而下降。但在20%濃度時,活力指數(shù)仍超過了對照,且差異顯著(表1)。

3討論

發(fā)芽率是體現(xiàn)種子萌發(fā)質量的直觀指標,在30%海水濃度以下,海水對牽牛種子的發(fā)芽率影響不大,即使海水濃度達到50%,牽牛種子的發(fā)芽率仍有85%,說明牽牛對海水的耐受性較強。發(fā)芽勢和發(fā)芽指數(shù)是展示種子萌發(fā)活力的兩個重要指標。在1%~10%海水濃度范圍內,牽牛種子的發(fā)芽勢隨海水濃度升高呈現(xiàn)總體上升的趨勢,并且在10%濃度時略微超過對照;發(fā)芽指數(shù)與發(fā)芽勢的情況基本相同,在10%濃度時達到高峰,但比對照略低。說明在10%濃度以內,海水對牽牛種子萌發(fā)活力雖有一定的影響,但影響不大?;盍χ笖?shù)可以更全面地分析種子的萌發(fā)能力[8],試驗結果表明,海水濃度達10%時,牽牛種子的活力指數(shù)達到最高,而且遠遠超過了對照;即使海水濃度達到20%,牽牛種子的活力指數(shù)也還是超過了對照,并且差異顯著。綜合以上試驗結果,筆者認為牽牛種子能耐受海水脅迫的濃度在20%(鹽度為18.2‰)以內。至于各項指標中低濃度海水處理的結果比對照略低的原因,或許是統(tǒng)計上的誤差造成的。

20%左右濃度的海水對牽牛種子萌發(fā)的影響不大的主要原因,應是牽牛種子仍然可以從這些較低濃度的海水中吸收一定的水分供種子萌發(fā)所致;但當海水濃度進一步升高時,牽牛種子萌發(fā)的各項指標開始下降,主要原因是高濃度的海水對牽牛種子形成了滲透脅迫和離子脅迫[9],造成植物細胞出現(xiàn)質壁分離、離子失衡和營養(yǎng)缺失等情況而影響到種子萌發(fā)。

分布在中國的旋花科植物有23個屬,其中3個屬包含有鹽生植物[10],占中國鹽生植物總屬數(shù)的1.5%,這3個屬分別是打碗花屬(Calystegia R. Br)、番薯屬(Ipomoea L.)和腺葉藤屬(Stictocardia Hall. f.),它們基本上分布在廣東、福建、臺灣等省的沿海地區(qū)。南北沿海均有分布的僅為腎葉打碗花[C. soldanella(L.)R. Br.],但其在綠化上價值不大。試驗結果表明,牽牛也具有較強的耐鹽堿特性,可以通過馴化后作為沿海灘涂或圍墾區(qū)的垂直綠化植物進行應用。

參考文獻:

[1] 田連起,石延榜,李波,等. 牽牛子(黑丑、白丑)生熟飲片的紫外譜線組法鑒別研究[J].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0,19(17):23-24.

[2] 丁寶章,王遂義,高致明,等. 河南植物志(第三冊)[M]. 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3] 王金蘭,華準,趙寶影,等. 牽牛全草的化學成分研究(Ⅱ)[J]. 中成藥,2011,33(3):488-491.

[4] 王燕,吳振宇,杜艷麗,等. 牽牛種子提取物對朱砂葉螨觸殺活性的測定[J]. 中國農業(yè)科學,2009,42(8):2793-2800.

[5] 趙則海,李佳倩,梁盛年,等. 不同pH值對裂葉牽牛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的影響[J]. 肇慶學院學報,2009,30(2):44-47.

[6] 韓曉弟,趙宏,武冬雪. 海帶提取液對圓葉牽牛種子萌發(fā)與幼苗生長的影響[J]. 特產研究,2008(2):29-32.

[7] 金波,東惠茹. 硫酸處理對舞草和牽牛種子破除硬實的效果及其生理效應[J]. 種子,1994(4):42-43.

[8] 喻方圓,周景莉,香香. 林木育苗質量檢驗技術[M]. 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8.70-77.

第7篇:種子萌發(fā)范文

關鍵詞海藻浸提液;小白菜;種子萌發(fā);濃度

中圖分類號 S634.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02-0124-02

海藻是海洋中分布最廣的生物,從微小的單細胞生物到長達數(shù)十米的巨藻,種類繁多,有綠藻門、褐藻門、藍藻門、紅藻門等,這些藻體中含有豐富的海藻多錆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具有特殊功效的生理活性物質。海藻酸是一種重要的抗逆物質,在生物體內既可以作為結構成分,又可用于提供能量,而且是許多生物的抗逆代謝物。海藻肥是一類純天然、無毒、無副作用的新型肥料,其富含氨基酸、礦物質、多糖、維生素及生理活性物質,具有提高作物產量、改善作物品質和增強作物的抗旱、耐寒、抗病性等功效,并對蔬菜中農藥和化肥的積累、殘留有明顯地降低作用,是農產品無公害生產中一種理想的肥料[1-3]。海藻肥料作為新一代天然海洋生物肥,具有多種高活性成分和營養(yǎng)元素,有明顯的增產效果和極強的抗逆作用,將以其在環(huán)境保護、經濟效益方面的突出表現(xiàn)而應用于農業(yè)生產中。

相對于常規(guī)肥料,海藻肥不僅能顯著地促進作物根系發(fā)育,提高植物光合作用,而且還能促進果品早熟,大大改善農作物品質,特別是對蔬菜、瓜果、花卉等經濟作物,應用效果更為顯著[4]。在當前形勢下,深入開展海藻提取物類肥料的研究和應用在中國具有特殊的意義。中國海藻資源非常豐富,既有天然生長的大型藻類,又有人工養(yǎng)殖的海藻。中國又是農業(yè)大國,作物品種豐富,地域廣闊,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應用前景。海藻提取物屬于純天然、綠色、環(huán)保的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其研究和應用必將對我國的農業(yè)發(fā)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5-6]。該文通過海藻浸提液對小白菜種子萌發(fā)的促進作用研究,以為其在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提供依據(jù)。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供試海藻浸提液由實驗室自行制備,將海藻置于一定濃度的碳酸鈉溶液中,加熱解離后,過濾除去不溶性組分,得到海藻浸提液;供試蔬菜為小白菜。

1.2試驗設計

試驗設4個處理,即海藻浸提液300倍(A)、500倍(B)、1 000倍(C)液,以清水處理作對照(CK)。3次重復。

1.3試驗方法

種子、濾紙及培養(yǎng)皿均預先用1%氯酸鈉溶液消毒,而后分別置于不同濃度的海藻浸提液中浸種24 h,浸種后各處理取30粒種子,平放在鋪有直徑為10 cm濾紙的培養(yǎng)皿中,自然晾干后播種。記錄發(fā)芽種子數(shù),生長18 d后,記錄苗高、根長、根數(shù)、幼葉數(shù)及葉面積。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處理對小白菜種子發(fā)芽率的影響

從圖1可以看出,海藻浸提液處理對小白菜種子發(fā)芽率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隨著稀釋倍數(shù)的增加,與CK相比,處理A、B、C發(fā)芽率分別提高31.5%、29.7%、22.2%,其中以處理A的效果最好。

2.2不同處理對小白菜根長的影響

從圖2可以看出,海藻浸提液處理對小白菜根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隨著稀釋倍數(shù)的增加,與CK相比,處理A、B、C的根長分別增長13.3%、18.1%、35.0%,其中以處理C的效果最好。

2.3不同處理對小白菜根數(shù)的影響

從圖3可以看出,海藻浸提液處理對小白菜根數(shù)上有明顯的增加作用。隨著稀釋倍數(shù)的增加,與CK相比,處理A、B、C的根數(shù)分別增加39.6%、45.0%、59.2%,其中以處理C的效果最好。

2.4不同處理對小白菜幼葉數(shù)的影響

從圖4可以看出,海藻浸提液處理對小白菜幼葉有明顯的促進生長作用。隨著稀釋倍數(shù)的增加,與CK相比,處理A、B、C的幼葉數(shù)分別增加11.5%、16.4%、12.5%,其中以處理B的效果最好。

2.5各處理對小白菜種子幼葉面積的影響

從圖5可以看出,海藻浸提液對小白菜幼葉面積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隨著稀釋倍數(shù)的增加,與CK相比,幼葉面積分別增長12.4%、190.3%、114.5%,以處理B的效果最好。

3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經過海藻浸提液處理的小白菜,其各項生長指標均比對照有顯著的提高,其中在幼葉面積這項指標上,以稀釋500倍液處理的效果最顯著,可以推廣使用。為充分發(fā)揮海藻肥肥效的最佳施用方案,包括施用時間、次數(shù)、濃度和方法,以及海藻肥能否完全替代化肥施用等,有待繼續(xù)深入研究。

4參考文獻

[1] 肖志強.美奇天然海藻肥在大豆上應用效果[J].現(xiàn)代化農業(yè),2010(5):14.

[2] 海藻廢液可制備多功能葉面肥[J].農家致富顧問,2010(3):23.

[3] 禹代林,陳洪偉.“美奇”天然海藻肥在油菜中的施用效果初析[J].農業(yè)科技,2003(2):14-16.

[4] 袁華芳,周剛.雷力海藻肥在大棚番茄上的應用試驗[J].上海蔬菜,2010(3):62.

[5] 孫智廣,王忠和,曲恒華.海藻肥及其在葡萄上的應用[J].農業(yè)知識:瓜果菜,2004(12):19.

第8篇:種子萌發(fā)范文

1、發(fā)育成熟的種子,在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下開始萌發(fā);

2、經過一系列生長過程,種子的胚根突破種皮,向下生長,形成主根;

3、胚軸的細胞也相應生長和伸長,把胚芽連同子葉一起推出土面;

4、胚芽伸出土面,形成莖和葉,子葉隨胚芽一起伸出土面,展開后轉為綠色,進行光合作用;

5、胚芽的幼葉張開行使光合作用;

6、子葉枯萎脫落;

第9篇:種子萌發(fā)范文

關鍵詞:殼寡糖;小麥;種子萌發(fā);幼苗生長;影響

中圖分類號:S482.8;S5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2)16-3431-02

Effect of Chito-Oligosaccharide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s Growth of Wheat

YUAN Jian-ping1,LI Guo-h(huán)ui2,WANG Shu-min1,GAO Yong-chuang1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Langfang Normal University, Langfang 065000, Hebei,China;

2. Zhuozhou Bureau of Agriculture, Zhuozhou 072750, Hebei,China)

Abstract: Treating wheat seeds and seedling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hito-oligosaccharide, the effects of chito-oligosaccharide on wheat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s growth were discussed. 0.10 μg/mL of chito-oligosaccharide could promote the growth of the bud and root as well as improve the amylase activity of wheat seed obviously, and increase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root activity of wheat seedling. On the other hand, 10.00 μg/mL of chito-oligosaccharide showed inhibition effect on the amylase activity of wheat seed.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chito-oligosaccharide had some effects on the growth of wheat and could play great practical value in wheat production.

Key words: chito-oligosaccharide; wheat; seed germination; seedlings growth; effect

殼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在生物制藥、抗腫瘤、提高動物免疫力等醫(yī)藥領域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在調節(jié)植物生長、提高植物抗病力等方面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1,2]。試驗利用不同濃度的殼寡糖溶液處理小麥種子和幼苗,研究其對小麥種子萌發(fā)及幼苗生長的影響,以期為殼寡糖更好地應用于農業(yè)生產提供理論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小麥品種:輪選987(購于廊坊市廣陽區(qū)中愛種子公司)。殼寡糖:由廊坊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微生物實驗室制備并提供。

1.2 試驗方法

將小麥種子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5 min,然后迅速用去離子水沖洗,用濾紙吸干種子表面的水分[3]。挑選大小一致的種子,分別用濃度為10.00、1.00、0.10、0.01 μg/mL的殼寡糖溶液室溫下浸種24 h,同時以去離子水浸種作為空白對照。將處理后的種子播種,出土后分別用清水及上述4種濃度的殼寡糖溶液進行葉面噴施,每24 h噴灑1次。

1.3 測定項目及方法

1.3.1 種子根長、芽長的測定 分別取各試驗組處理過的種子200粒,置于鋪有2層濾紙的托盤中,上蓋4層紗布,置于種子萌發(fā)箱中25 ℃恒溫培養(yǎng),種子萌發(fā)第四天測量種子的芽長和根長。

1.3.2 淀粉酶粗酶液的提取及活力測定 分別于浸種后0、1、2、3 d隨機稱取各試驗組種子1.0 g,加入25 mL pH 6.4檸檬酸緩沖液,低溫迅速研磨,4 ℃、

3 000 r/min離心15 min,上清液即為淀粉酶原液。采用3,5-二硝基水楊酸法測定淀粉酶的活性[4]。

1.3.3 葉綠素含量及根系活力的測定 待小麥幼苗長出3片葉時,稱取葉片1.0 g,采用Arnon法測定幼苗葉片的葉綠素含量[5];稱取小麥根樣品0.5 g,采用TTC法測定幼苗的根系活力[4]。

2 結果與分析

2.1 殼寡糖對小麥種子根長、芽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