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范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范文

一、基于教材,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在開始課堂教學之前,教師應當要求學生提前閱讀《朝花夕拾》,在熟讀該書之后,再反復閱讀課文,并且完成自己的讀后感。課前,教師應當仔細檢查學生的讀后感,并以此作為評估學生的出發(fā)點,從而為學生擬定課堂教學目標。課中,教師先讓學生交流各自的x后感,挑選具有代表性的在全班進行討論,讓學生在正式教學前知道百草園是作者童年的樂園,是作者獲得樂趣的地方。

在課前探討讀后感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對課文情節(jié)有一個大致的理解,并帶著問題學習課文,以教材為出發(fā)點,提高學生探索課文的興趣。此外,教師將讀后感中幾種不同的看法列舉出來:(1)三味書屋的生活是枯燥、無趣的,不利于學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fā)展,作者表現(xiàn)出了極度的不滿和厭惡之情,并批判了封建私塾的陳腐;(2)三味書屋也是作者熱愛的樂土,是作者探索知識、了解世界的地方,作者寫出了私塾干凈、整潔的環(huán)境,并表示了對往事的無限追憶;然后再由教師指引學生以各自看法為出發(fā)點,進一步探討課文主旨。

二、基于體驗,激發(fā)學生探究熱情

探討讀后感后,學生對于課文都有了各自的看法,這時,教師的引導極為關鍵。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帶著疑惑再次閱讀課文,并進行小組討論,這樣預設問題的情節(jié)能夠激發(fā)學生探究的熱情,學生能饒有興致的認真閱讀和思考,在閱讀過程中體驗到作者的情感。討論過后,教師應將學生的不同體驗進行對比并總結(jié)學生的意見:

(1)認為三味書屋是一個枯燥無味的地方,其理由是:作者請教先生問題時,先生不樂于回答;教學過程中只讀經(jīng)書,先生迂腐,課程無趣;私塾里設有很多規(guī)則,比如遲到要被戒尺懲罰,打人要被罰跪等;師生之間沒有課外交流,關系不密切;讀的經(jīng)書語句生澀,難以理解,學生經(jīng)常溜到院子里玩。從這些描述中看出三味書屋的生活與百草園的生活形成了強烈的對照,學生被過度束縛,課堂學習氣氛壓抑,不注重兒童的全面發(fā)展,間接表示作者對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滿。

(2)認為私塾也是一個充滿甜美回憶的地方,其理由是:三味書屋很干凈,是一個莊嚴的地方;先生對待學生是溫和的,有一把戒尺,但是不經(jīng)常用,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看過很多書,知識淵博,先生也是一個懂得禮數(shù)的人,學生拜禮時,先生會和藹的答禮;作者為自己在課堂上畫的畫而驕傲,并為賣掉畫而感到遺憾。這些細節(jié)的描寫都體現(xiàn)了作者對孩童時期無比懷念的感情。

在這次討論中,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探索,快速進入作者所描述的畫面,能夠進一步對文章主題有更深層次的體驗,這種體驗十分真切,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有重要的意義,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

三、基于探究,啟發(fā)學生思維方式

教師應站在一個新的高度,幫助學生把握散文中滲透的情感,提高學生閱讀的熱情,進一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對于學生探索的結(jié)果,教師當適時鼓勵,學生才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升自我。此外,學生現(xiàn)有知識水平不高,個體間思維方式和語言表達能力都有差異,這就需要教師利用自己的知識積累、見解來開拓學生的眼界,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方式。

在探討過后,教師可以簡要介紹作者的寫作背景,鑒讀文學作品時,讀者對作者社會背景和生存狀態(tài)的了解十分必要。教師應當向?qū)W生講解,魯迅輾轉(zhuǎn)各地,見證了軍閥的兇殘統(tǒng)治,對世事感到厭惡,回憶起美好的往事時,心中多了一絲安慰。

關于三味書屋,私塾是舊時傳播文化的教學場所,多年后,作者在書屋發(fā)生過的往事仍歷歷在目,三味書屋在作者心中,早已超越其現(xiàn)實意義。而百草園有奇特的動物、昆蟲和植物,讓孩童時期的作者就感受到大自然無限的趣味,是作者自由的港灣;所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整篇散文描寫的是作者無憂無慮的童年,與眼前世界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第2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范文

魯迅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讀后感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選自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散文集。

這篇散文內(nèi)容簡練明了,語言優(yōu)美,生動,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文章講述了一位財主家的“奴才”受到財主的壓迫,總是向人訴苦。一天,他遇到了個“聰明人”,便向他訴起苦來。聰明人聽后安慰了他:很快會好起來的。奴才很感動。但是,奴才的生活并沒改變,不久,他又找人訴苦,這人是個“傻子”。傻子聽后大怒,替奴才抱不平,去砸財主的屋子。奴才反叫人趕走了他,還討好財主。因此,奴才得到了財主的賞識。“聰明人”來祝賀他,讓奴才以為是聰明人的預言實現(xiàn)了。于是他很感激聰明人。

這是個很荒誕的故事,不是嗎?文章中的三個主要人物正代表了社會中的三類人:一種是“聰明人”,他們對于別人的苦難只是說好話,而不付諸行動,卻往往得到感謝;一種是“傻子”,他們用實際行動幫助他人,但不一定有好報;還有一種就是“奴才”,他們常常受到別人壓迫卻只是訴苦而不反抗,甘受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但讓我見識了現(xiàn)實社會中一些人的所作所為。文章通過“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的不同態(tài)度,批判了社會中一些人虛偽、諂媚的所作所為,使正義得不到伸張。其實,在我看來所謂的“傻子”其實才是真正的“聰明人”。才是社會真正需要的力量。

第3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范文

在現(xiàn)實中,一方面語文教師對于“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高度重視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等新課標意識不斷增強,語文課堂新貌煥然,令人欣喜。另一方面,不少老師盲目跟風,為拓展而拓展,為延伸而延伸。課堂上的拓展延伸成了作秀的“繡花枕頭”,也令人憂慮。本文擬從拓展點、拓展形式及拓展原則三方面對語文教學中的拓展延伸做些探討。

一、立足文本,由此及彼

拓展延伸是針對教材文本和課堂教學而言的。葉圣陶先生曾把教材定論為“例子”,既是“例子”就要用好。拓展延伸也必須建立在用好教材的基礎上。那么,我們該確定什么樣的延伸角度?拓展點應立足于何方?“由此及彼,觸類旁通”中的“此”與“彼”又是什么呢?

關鍵在于教師在鉆研教材時精心選好拓展點,使拓展的面與課文的點有機結(jié)合,能在課堂教學中恰到好處地實施??蓮囊韵露矫嫒胧郑赫n文相關資料,課文內(nèi)容主題,文體和生活。

1.向課文相關資料拓展

與課文的相關資料主要有三類。

一是作家資料,包括作者生平及其作品。文學作品都蘊涵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彰顯著他們的人格魅力。了解作者生平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如了解蘇軾“歷典八州”的人生經(jīng)歷,讓學生透過“承天寺夜游”對蘇軾被貶謫黃州后的悲涼、人生的感慨加深理解,觸摸到一顆曠達之心。同樣的還有《小石潭記》、《岳陽樓記》等文章。另外,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名家名作,但窺一斑不等于觀全豹,不妨借課文,趁熱打鐵,向?qū)W生推薦該作家的其他作品。如可以由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向《朝花夕拾》延伸。另外,一個作家不同時期的作品風格也有差異,可以就同一作家不同時期的作品作比較,讓學生有更多文化的積累。

二是課文背景。與當時重大歷史事件有關,或有特定的政治背景的文章,可向其寫作背景延伸。

三是課文鑒賞、評價文章。蘇教版的教師用書提供了很多別人的鑒賞文章,也可以讓學生寫學了某文、看了某書之后的讀后感。

2.向生活現(xiàn)實延伸

生活是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活書是活的知識之寶庫,花草是活書,樹林是活書,飛禽走獸小蟲微生物是活書。山川潮海,風云雪雨,天體運行都是活的書?;畹娜?、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變化,都是活的寶庫,便是活的書?!闭Z文學習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語文教學應沖出教室,沖出校園,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因此課堂上可以向新聞消息、學生的個人經(jīng)歷、獨特體驗等方面延伸。

二、不拘一格,“拓展”生花

只要是對培養(yǎng)學生的評議能力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較大幫助的形式我們都可以選擇。

1.從時間上來看,有課前的拓展延伸。比如預習新課時,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搜尋有關信息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作品等。有課內(nèi)的拓展延伸,即在課堂上進行。有課后的拓展延伸,在課堂教學結(jié)束后,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業(yè)。如《石壕吏》一文學習后,布置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改寫成記敘文或短劇。

2.從地點上來看,有教室、校內(nèi)的,也有街頭巷尾、田野山林、公園博物館等。

3.從形式上而言,更是五花八門。課堂上的拓展延伸形式,大致有以下幾類:①閱讀,主要是對相關內(nèi)容文字的瀏覽,以獲取信息或增加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②講述,學生結(jié)合課文講述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體驗,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如《社戲》一文可讓學生講述自己看戲的經(jīng)歷。③辯論,針對文中的問題進行探討,在不同意見的撞擊中,閃爍出智慧的火花。讓學生學會多角度考慮、分析問題。如針對《奇妙的克隆》中克隆人的利弊進行辯論。④寫作,往往是針對文中的句式、寫作方法的學習,也有課后延伸的作文寫作。如學習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捕鳥”動詞后,也把一個動作進行分割,用精確的動詞來描寫劉翔跨欄的過程。⑤表演,對課文進行改寫,成為適合表演的劇本,然后由學生分角色進行表演。如《皇帝的新裝》、《石壕吏》。⑥展示,學生在課堂內(nèi)的收獲以某一類型的作品來展示。如攝影作品、繪畫、手抄報等等。⑦鑒賞,提供與文本內(nèi)容有關的文藝作品供學生欣賞、評價,接受藝術的感染熏陶。

三、心中有度,方顯天地

新課標指出“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規(guī)律”。語文教學中的拓展延伸就要注意以下二點:

第4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范文

關鍵詞:新課程 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3-0109-01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獨特體驗、激發(fā)閱讀興趣、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并重視每一位閱讀個體,張揚學生閱讀個性,正確審視學生的每一處體驗,從而引領學生閱讀走向正軌。因此,本文則分析新課程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1 激趣教學

興趣是獲取知識的動力,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多數(shù)學生好動、愛玩,若只要求閱讀數(shù)量,而不注重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久之,學生易對閱讀產(chǎn)生厭煩心理,影響閱讀的有效性,更不能夠較好的實現(xiàn)對話。因此,在指導學生閱讀時,首先應注重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以“趣味”為抓手,采取措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打開對話通道。如:可運用教材激趣、結(jié)合生活實際激趣、利用故事激趣等,以運用教材激趣、運用多媒體激趣為例,即是在學生學習教材課文的過程中,通過有意地介紹與課文相關的背景、知識等,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如:學習《紫藤蘿瀑布》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瀑布錄像,通過多媒體中展示瀑布,可讓學生聯(lián)想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當吸引學生的眼球后,教師可話鋒立轉(zhuǎn),轉(zhuǎn)移到今天所學的課文上。播放紫藤蘿錄像,將紫藤蘿與瀑布做對比,讓學生感受紫藤蘿盛開時的景象,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為什么將其稱之為“紫藤蘿瀑布”。通過創(chuàng)設利于本課學習的情境,引發(fā)學生無盡的遐想,進而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及其朗讀的欲望。又如:學習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內(nèi)容時,可采用多媒體播放《童年》的開頭歌曲,并向全班學生說道“聽到這首歌是否能夠想起自己的童年呢,那時的生活是無憂無慮的,對于大作家魯迅先生而言也不例外,也有值得自己回憶的童年,今天就跟尋著魯迅先生的步伐,走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受陸先生多姿多彩的童年世界”。通過新課導入完成后,讓學生自己介紹作者,并予以指導,從作者籍貫、代表作及作品風格等幾個方面予以闡述。通過此種方法,能夠激發(fā)學生探討的欲望。

2 個性教學

教師在中學生心中的地位是神圣的,教師的一言一行對于學生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教師應用行動示范,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以此來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激情。教師可利用課余時間讀一些中外名著,并將優(yōu)秀的作品推薦給學生,與學生分享,既能豐富自身的知識,還能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學生積極投入到閱讀中。在課余時間,還可與學生共讀一本書,在閱讀后師生都寫下自己的讀后感,并在班級內(nèi)進行互評,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閱讀激情,還能有效地拉近師生關系。在為學生推薦閱讀物時,應注意根據(jù)學生的年齡、認知水平、興趣等方面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圖書??蛇x擇通俗易懂的科幻類、故事類圖書,同時由于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興趣等不同,推薦圖書時,也應注意學生間的個性差異,因人而異地推薦課外讀物。此外,為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課外閱讀,教師還應注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外閱讀環(huán)境,如可在班級中設立“讀書角”,教師可帶捐書,并動員學生將個人圖書放在“圖書角”中,由班干部進行借閱管理,解決學生課外閱讀中書源不足問題,并在班級中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引導學生參與其中。

3 情智教學

我國古代著名文學家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出“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夫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若沒有了情感,也就沒有了文章,更沒有語文。文章是人賦予情感表現(xiàn)的產(chǎn)物,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怎能離得開情感。通過情感教學能夠使課堂情意濃濃、情趣盎然,讓學生樂此不疲、愛不釋手。人一旦離開情,好比一潭死水,毫無生機可言。但在教學中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世界,就能夠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語文是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思想交流中傳遞智慧,并碰撞智慧,進而產(chǎn)生智慧。因此,語文教學就是在語言文字的學習中發(fā)展智慧、傳遞智慧。而只是并不等于智慧,知識知識外在的,需要個體內(nèi)在而生成。孫雙金教師認為在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熟讀深思,要求學生學會及善于質(zhì)疑,進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思考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讓學生能夠標新立異。即孔子所說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強調(diào)通過語文教學讓學生思考及聰明起來。此外,語文中包含了作家的情感,凝聚了無數(shù)人的智慧。這就要求在語文教學中應重視人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情,腦中有智,手中有法。這樣一來,課堂中也就不會出現(xiàn)只見書本、不見生命;只見教案,不見學生的問題,從而使得語文課堂猶如柳暗花明、茅塞頓開、峰回路轉(zhuǎn)、豁然開朗。如:學習《多一些寬容時》內(nèi)容時,可將一副對聯(lián)交給學生,上聯(lián)為:無私、無欲、無怨、無悔,才有大將風度。這副對聯(lián)是從課文內(nèi)容中總結(jié)出來的。教師可要求學生根據(jù)課文中的內(nèi)容來概括出其他內(nèi)容,并補充下聯(lián)內(nèi)容。有的學生經(jīng)過探討,得到下聯(lián):互諒、互讓、互敬、互愛,方顯宰相胸襟。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文中所選取的作品是學生學國語言的典范,是識字的有效途徑,是學習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傳統(tǒng)、拓展知識視野、培養(yǎng)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鍛煉思維能力的憑借。因此,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通過不斷實踐、總結(jié)、完善和創(chuàng)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加強語文閱讀有效性探究,不斷提高語文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第5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范文

現(xiàn)象之一:據(jù)調(diào)查,大部分小學生都擁有10本左右的卡通或動漫之類的書,年級越高則數(shù)量越多。這些書有的甚至成了學生的世界“名著”。

現(xiàn)象之二:受應試教育積弊的影響,在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把學生課外閱讀的范圍窄化了,只推薦升學考試應閱讀的篇目。

現(xiàn)象之三:家長急于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把課外閱讀當成提高寫作能力的唯一目標,為學生購買大量的作文書籍,令大多數(shù)學生生厭。

怎樣的課外閱讀才能成為詩意的閱讀,才能真正成為學生心靈的棲居地?

一、尋找課外閱讀的源頭活水

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首先面臨的重要問題就是讀什么?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給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是教育者極重要的任務。要完成這個任務,我認為語文教師的立足點應該從學生出發(fā),結(jié)合課文學習開發(fā)課外閱讀的源頭活水。

1.就文體擴讀。老師在教某種文體的課文時,可在教會學生獨立閱讀的方法后,向?qū)W生推薦同類體裁的讀物,指導學生運用課內(nèi)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課外閱讀,以達到課內(nèi)得法,課外受益的效果。如學習了《海底世界》推薦《海洋》一書;學習了《揠苗助長》,向?qū)W生推薦《小學生多用成語故事》;學習了《動物的互惠互助》《動物園的晚上》等課文后,向?qū)W生推薦《新編小學生十萬個為什么》;學習了《三顧茅廬》《草船借箭》,可介紹《三國演義》讓學生讀。

2.因作者促讀。學生在課內(nèi)學習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教師可緊接著介紹該作者在這一時期寫的系列作品,讓學生課外閱讀。這樣既可激發(fā)寫生的閱讀興趣,增加閱讀量,又可加深學生對這位作者作品內(nèi)容的理解和對他寫作風格的把握。如在教《早》時,我找來一幅魯迅的肖像,拿著一本厚厚的《魯迅散文集》走進教室,為學生們饒有趣味地朗讀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3.據(jù)內(nèi)容導讀。在閱讀教學中,根據(jù)學生學習課文的需要,或課前或課后布置學生閱讀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聯(lián)的文章,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如在學習《麋鹿》一課之前,讓學生去尋找、搜集有關介紹“麋鹿”的知識短文。

二、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1.設置懸念,激發(fā)興趣。向?qū)W生推薦書目前,為了使學生對這些書產(chǎn)生閱讀興趣,依據(jù)推薦的書目中的有關內(nèi)容,設置一些富有情趣的懸念,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向?qū)W生推薦《動物漫談》系列叢書時,設計了這樣一組問題:“同學們,你想知道小鳥為什么能在樹上睡覺嗎?你想了解兔子的耳朵為什么特別長嗎?你想知道在世界上什么蛇最大嗎?《動物漫談》系列叢書將為你解開這些謎團?!焙唵蔚膸拙湓?使學生對這些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2.賞讀節(jié)選,誘發(fā)興趣。許多學生對書本沒有吸引力,在于他們沒有嘗到書本內(nèi)容的甜頭,教師在課堂上,在向?qū)W生推薦書的同時,可有意選取精彩片斷,朗讀分析,讓學生欣賞。如向?qū)W生推薦《窗邊的小豆豆》時,可向?qū)W生講述其中的一個故事,學生聽后會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爭著閱讀。

三、營造課外閱讀的良好氛圍

說起課外閱讀的指導,就會讓人想起喋喋不休的說教,不厭其煩的方法和技巧。其實,課外閱讀的指導首先是保持熱情,保護興趣,閱讀氛圍的營造更重要。

1.班級讀書會。在學習伙伴間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讓閱讀成為像游戲一樣的童年生活,這是一種多么美好的境界?!鞍嗉壸x書會”是可以選擇的舉措之一。“班級讀書會”主要的做法是先引導孩子用一段時間去讀一本教師或同學推薦的好書,然后用一個集中的時間由同學和老師以及家長共同對作品進行自由的討論,其間也可展出一些孩子的讀后感或其他作品。

2.挑戰(zhàn)性閱讀。為生活和命運而閱讀,是一個很誘人的閱讀理念。如果我們的學生能面臨這樣的閱讀情境,那么課外閱讀會變得很光明。“挑戰(zhàn)性閱讀”正是基于這樣思考的一種課外閱讀指導方式。首先要在生活中引導孩子自覺地發(fā)現(xiàn)“挑戰(zhàn)”,這種挑戰(zhàn)的任務是需要學生去補充知識的或經(jīng)驗的空白的,那么,閱讀就形成了。

第6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范文

關鍵詞:課前;激趣;課堂;高效

俗話說:“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近年來,為了追求優(yōu)質(zhì)理想課堂,一直強調(diào)教師的備課,強調(diào)備課時要吃透教材、吃透學生等等,可課堂上也仍常是沉默一片。教師常喊“無味、無味”,學生也常叫“無趣、無趣”,因此,教學的有效及至高效是每一位教師孜孜以求的。促使教學有效、高效有多方面因素,而“課前激趣”就是高效課堂得以實現(xiàn)的好途徑。那么作為一個語文教師,該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前準備,通過“課前激趣”來保證高效課堂的實現(xiàn)。

一、課前注入“音樂味”,給語文課堂蓄情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音樂包含了比詞語大一百倍的力量。”音樂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反映。運用音樂,以形象直觀生動的大量刺激對學生發(fā)生作用,能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心靈上和藝術上的“共鳴”。而在課前準備過程中就讓學生接觸傾聽與課文相關的歌曲、音樂,會給學生大腦提前注入相關的美的詞匯、美的畫面、美的樂感,這能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就能感受到“美”,提前給課堂“蓄情”。

例如,講述課文《橋之美》這一說明文,為使學生更好地感知,把握課文內(nèi)容,陶冶高雅生活的情趣,我在上課前兩天就布置學生去搜索、傾聽有關橋的歌曲,并記錄下相關的歌詞,這樣布置,學生很樂于去做,竟然還有的學生高呼:“老師,我喜歡聽歌!”過了兩天,等我上到《橋之美》這一課時,課堂氣氛竟意想不到地活躍起來。有的學生說:“老師,我聽了關于橋的歌曲并看了視頻,那些橋好美??!”有愛好唱歌的學生站起來竟唱起了歌曲《北京的橋》:“北京的橋千姿百態(tài),北京的橋匯麗多彩……”同時大屏幕放映我提前準備的北京各地橋的圖畫來配合學生的歌唱,從學生雖稚嫩卻熟練的歌曲中生動地教材中所表達的內(nèi)容,把枯燥的說明文一下變得生動形象,課堂氣氛也活躍了,講授課文非常順暢。這樣,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并簡單的“課前準備”便給課堂注入“音樂味”,使學生學之有趣,思之深刻,使課堂達到高效。

在教學《黃河頌》之前,我聯(lián)系音樂老師提前教唱《黃河頌》、《我們是黃河泰山》等,待課堂上結(jié)束前,全班一起合唱“我漫步黃河岸邊,濁浪滔天向我呼喚,祖先的歷史像黃河萬古奔流……”歌詞感情真摯,優(yōu)美動聽,感染力強,近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對祖國的深深熱愛之情。在講述課文《云南的歌會》前,我布置學生學唱《蝴蝶泉邊》,在課堂上同樣收到了一般講解所難以達到的教學效果。

二、課前植入“文學味”,讓語文課堂飛揚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闭Z文課堂的日益程式化、標準化使本應接近文學欣賞的課堂幾近成了中考習題訓練課,不用說缺少美,就連樂趣都可遇不可求。課外閱讀對語文教學和學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運用好課外閱讀,讓學生多接觸文學,讓學生頭腦中多些“文學味”,就會使課堂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初中九年級語文課文《孤獨之旅》一直讓我感動,那“蕩人心心魄的音樂美、邈遠空靈的圖畫美、細膩感人的人性美”。(曹文軒語)無不令我癡迷、陶醉??傻谝淮谓o學生教學此課,學生并沒有過多的感動,甚至有些茫然,我不禁開始深思:是課文中那大段大段的景物描寫壓迫著學生,還是那沉悶不語的主人公威脅著學生……后來我提前在假期便布置學生閱讀曹文軒小說《草房子》,并要求學生寫讀后感或簡要賞評。再次的語文課堂上,學生沒有茫然的表情,取而代之的竟是異常的激動,課堂較為活躍。曾有一段課堂實錄:

師:曾經(jīng)是“油麻地家底最厚實的一戶人家”的獨子杜小康,“家底最厚實”在杜小康身上有何體現(xiàn)?

生1:杜小康曾是草房子的“領頭羊”。

生2:他是孩子們個個羨慕不已的“大班長”。

生3:他曾有油麻地孩子們中第一輛自行車。

生4:他還有帥帥的皮帶。

課一開始,學生們竟一反初三沉默的常態(tài),呈現(xiàn)出的卻是化被動為主動,化沉默為活躍的蓬勃場景。這是學生們從小說《草房子》中所得到,這一對話無疑是給有效課堂設置了一個大大的耐人尋味的“藥引子”。

在欣賞課文中環(huán)境描寫時,學生們也是各抒己見,更有一位愛探究的學生談到:“我喜歡《草房子》,喜歡那里面的人物,可是我曾嫌那里的環(huán)境描寫太多,曾去查閱資料,有一段話讓我深受啟發(fā),那是作家曹文軒說的:‘我是一個很在意風景描寫的作家。因為我認為,人物的行為、性格、情緒離開他生于其中的自然環(huán)境,是無法得到了最徹底的解釋的’。”此刻,我徹底被孩子們課前的“樂于投資”感動了。

是閱讀,引領學生欣賞文學作品中呈現(xiàn)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讓學生在審美鑒賞中主動提高審美能力;是閱讀引領學生走進文學王國,給學生植入“文學味”。的確,課外閱讀不僅和語文教學相得益彰,而且會使語文流光溢彩、魅力無窮。而課前閱讀文學作品更可促使語文課堂“飛揚”,促成其高效。

三、課前注入“人情味”,讓語文課堂靈動

記得有位前輩曾說過:“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塊土壤上?!苯虒W中,只要教師能引導學生付出真情,使學生的情與文章的情融為一體,語文教學就會達到“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钡拿烂罹辰?。中學生年齡尚小,生活閱歷少,情感體驗不夠豐富,對文學作品中一些和他們的生活有一定距離的情感內(nèi)容就不能做到比較好的體會和產(chǎn)生共鳴。而影視作品直觀形象,利用音樂聲響光影變化形象地表達情感,使這種蘊涵于人物或景物中的情感內(nèi)容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具有形象性,便于學生理解和內(nèi)化為個人體驗。因此,觀看影視作品也不乏是一種好的激“情”手段,而我更傾向于“課前投入”,提早給學生注入“人情味”,為課堂教學“引路”,從而讓語文課堂更靈動。

如在教授七年級語文《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前,考慮到原小說中英子的線索作用,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英子的成長歷程,我下載了根據(jù)林海音的小說《城南舊事》改編的電影,給學生觀看。也許,由于學生在校學習的枯燥,也許學生們更青睞于直觀視頻,學生們看得極投入,觀后,同學們還不時地吁噓不已,而我則不多“插足”。課堂上,學生們讀到“英子”都顯得興奮,似乎“英子”已成了他們的“老朋友”了。課堂上學生們各個躍躍欲試,氣氛異常活躍,無論是英子的成長,還是爸爸的“摯愛”,學生們都說得很好,找得很準。而作為老師的我,講得不是很多,因為學生已經(jīng)被“激活”了,確切地說是被課前的觀看影片激活了,因此,我也就不那么“累”了,真正實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有效課堂。

再如,學到九年級的課文《音樂之聲》時,脆利用課前時間給學生觀看外國電影《音樂之聲》,.,學生很感興趣。主人公瑪利亞熱愛唱歌,活潑歡快的天性,總是顯得那么自由自在,無拘無束,自己快樂也給別人帶來快樂。影片中美麗的畫面,生動的場景,使瑪利亞的形象如在學生眼前。這樣的“課前準備”的確為課堂的高效教學提供了有效的基礎。

影視形象與現(xiàn)實物象的酷似感讓影視在對人物內(nèi)心情感的揭示和對景物所蘊涵的情感意義的表現(xiàn)上具有獨特的魅力,這種揭示和表現(xiàn)有時比小說逼真,比小說更真實。所以,課前利用影視來給學生注入“人情味”,幫助學生理解文學作品中的情感內(nèi)容,確實具有很好的效果。

四、課前引入“生活味”,讓語文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钡拇_如此,生活確實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產(chǎn)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教師只有適時抓住學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動,引導學生反復咀嚼,細細玩味,做好課前的充分的“熱身”、激趣,那么語文課堂就必然會充滿激情,綻放出美麗的光彩。

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考慮到七年級學生對自己童年玩耍的環(huán)境有深刻印象,對生活充滿美好幻想的特點,在課前布置預習時我引導學生以“我心中的樂園”為題,把自己記憶中最美好的畫面用語言描述出來。由于課前時間充分,學生交上來的習作寫得很精彩,學生心中的樂園有現(xiàn)實的美景,有幻想的世界。待到上這一課時,便由學生自身切實的體驗、具體生動的描繪――《我心中的樂園》直接引入魯迅先生描寫兒時的樂園――百草園這一重點文段。讓學生通過分析生動、具體的描寫,體會描寫中準確的形容,生動的修飾和清新的層次。由于學生課前有充分的體驗,很快便與作者產(chǎn)生了共鳴,課堂氣氛分外活躍,學生也充分感受了作者兒童時代輕松自由、充滿情趣的百草園生活。教師進而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感受生活,豐富積累,體會生活無窮無盡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操。

可見,“課前熱身”功夫是很有必要的,它為激活課堂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當然,要想給語文課堂“生活化”,老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既有經(jīng)驗為基礎,創(chuàng)設各種學生能夠自主探究的學習情景,充分注重課前的有效準備,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等資源,讓學生頭腦中有“生活”,那么實現(xiàn)課堂的“生活化”,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就不是天方夜譚了。

其實,“每種方法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當一種教學方法被合適的人用于合適的地方并產(chǎn)生合適的效果時,它就有效,反之就無效?!保ㄍ鯓s生《〈世間最美的墳墓〉課例評議》)我只是覺得語文教學方法沒有優(yōu)劣之分,在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應該是立足于“合適”,追求的應該是“有效”。

綜上所述,我認為有效的激趣方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況且語文教學的本位就是重積累、重感悟、重讀書,而“課前”必要的激趣也正是這一本位的體現(xiàn),我也正在努力把握這一點,讓每一堂語文課都上得有聲有色、有情有趣,從而促成有效甚至是高效的課堂。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

2.《語文教學通訊》語文報社出版2012年1月版

3.《語文學習》2007年3月版

4.鄭杰《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5.鄧衛(wèi)國《新課改下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6.李照興《淺談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7.賈龍第 方海玲《既雕既琢,復歸于樸》

第7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范文

關鍵詞:閱讀教學;練筆;想象;仿寫

1.練在經(jīng)典段落處。所謂經(jīng)典段落是指在遣詞造句方面、在表達技巧方面有一定獨創(chuàng)性的段落,大家耳熟能詳,或能熟練背誦。初中語文教材里面有很多經(jīng)典的段落,例如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里“雪后捕鳥”一段,《社戲》一文里“月夜行船”一段,都用了一系列的動詞,準確、生動、傳神地描述了雪后捕鳥和小伙伴們駕船的情景。在賞析了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之后,可讓學生練一練,用上一系列的動詞,仿寫一個片段。學生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體驗,寫了自己比較熟悉的游戲如爬樹“我先緊了緊褲腰帶,往手心里吐了點唾沫,兩手搓了搓,然后雙手抱樹,兩只腿也緊緊地夾住,腳用力一蹬,往上聳身,噌的一聲就上去了一截”。還有的寫打籃球、摸魚、投沙包等,寫的都很是傳神。

2.練在情動處。在初中語文教材里面有很多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人物形象豐滿,情節(jié)曲折動人,語言真摯感人。緊緊地抓住這些,你就能讓學生的心與文字直接對話,聆聽著文字的呼吸,感受著文字的張力,從而能夠達成深刻思維、細膩情感與敏銳語感的共生共存。捕捉住情感的蓄積點,及時練筆,使他們語言的內(nèi)化、情感的積淀、思想的領悟噴薄而出,并將這種情感、感悟沉淀下來,久而久之凝結(jié)成學生的思想。

如執(zhí)教《背影》一文,在引導學生抓住細節(jié)、抓住重點段落讀懂了父親的語言、動作、外貌,樹立了偉大父親的形象,老師引導學生有感而發(fā),寫一段讀后感。有個同學是這樣寫的:“書中父親提著橘子蹣跚的背影,定格在我的腦海里,像一根敏感的琴弦,一撥動,便會引發(fā)我無限的感慨。一個普通的父親的最普通不過的動作,總會碰觸到我心里最柔軟的部分,讓我想起我的父母,想起他們樂觀幸福的笑容;想起我放假回家,母親見我時孩童般的喜悅;想起他們冬日里依然在凜冽的寒風中,守著收入微薄的小攤,任冷風吹痛了臉頰;想起他們?nèi)諠u加深的皺紋、愈加清晰的白發(fā)……真的,想到此處,我便忍不住淚眼蒙蒙。”句句含情,感人至深,使整節(jié)課的教學達到了。

3.練在文本空白處。文本是一個召喚讀者參與的意義空間,在經(jīng)意與不經(jīng)意間,作者都會留下一些“空白”,這些地方正是作者沒有言盡,情感表達最為強烈、深沉、含蓄的地方。這些空白點是學生閱讀馳騁想象的“空間”,引導學生捕捉文本中“言雖盡而意無窮”的空白點進行練筆,可以觸動學生的真情實感。

如《最后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我每次抬起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在眼睛里帶走似的。”在這個地方可以設計一個隨筆練習:猜想一下,此時韓麥爾先生在想些什么?有同學這樣寫:“四十年了,我一直在這里,窗外是小院子,面前是學生,用了多年的課桌,長高了的胡桃樹,還有親手栽的紫藤,而如今要同這熟悉的一切永遠的分手,怎不叫人傷心?!毕胂罅Ψ浅XS富。

4.練在意象還原處。漢字是表意性的文字,一個漢字往往就是一個特定的意義世界。教學時可以詞語為基點,激發(fā)學生的想像和聯(lián)想,展開詞語意象的練筆,那么漢字豐富的內(nèi)涵、靈動的精神就會生動鮮活起來。在學到“飽經(jīng)風霜”這個詞時,我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和聯(lián)想,具體描繪一下飽經(jīng)風霜的樣子,有同學是這樣描寫的:他滿臉皺紋,皮膚蠟黃,沒有一絲血色,兩鬢斑白,顴骨高高的突起,眼窩深陷,充滿了憂郁,干枯的手指,青筋條條綻出,身上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還原詞語意象的課堂練筆,使本來相對靜態(tài)的凝固的“飽經(jīng)風霜”一詞在學生心靈中被激活了,賦予了強烈的、深刻的生命活力。這個詞語伴隨著深刻體驗已不再是游離于學生精神世界之外的異客了,而是深深地嵌入了學生的心靈,成為了富有活力的生命元素。

5.練在技能遷移處。在技能遷移處運用遷移文本中的精彩表達方式,創(chuàng)設一種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實”情境。例如,在學了一首小詩“花朵把春天的門推開了,綠蔭把夏天的門推開了,果實把秋天的門推開了,風雪把冬天的門推開了”后,我要求學生仿寫,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多句。好多同學的句子就寫得特別的精彩:勤勞把幸福的門推開了,真誠把友誼的門推開了,堅韌把成功的門推開了,寬容把愛的門推開了,等等。在這樣的課堂中,練筆將技能的學習運用活化了,學生在練筆的過程中,和文本發(fā)生著深層次的對話,將文本的言語表達不斷內(nèi)化、創(chuàng)造,在練筆的過程中,精神生命不斷得到新生。

6.練在拓展延伸處。教材中許多內(nèi)容留有發(fā)揮的余地,存在文本的空白召喚力,在言而未盡之處拓展練筆,給予廣闊的空間,讓學生自由馳騁,既充實了文本,也圓滿了學生在文本閱讀中的情感體驗。中學語文教材中的好多文章往往是言盡而“意猶未盡”,給人留下了遐想和思考的余地。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教給他們創(chuàng)新的鑰匙。如《孔乙己》一文,孔乙己最后的結(jié)局是怎樣的呢?如《變色龍》一課,奧楚蔑洛夫遇到了將軍的哥哥,又會發(fā)生怎樣精彩的故事呢?拓展延伸處,學生再一次觸摸人物的靈魂,接受一次情感的洗禮。

總之,把握教材,充分利用好課堂主陣地,依托文本,尋找隨文練筆的落點,適時適度地進行課堂練筆,這樣既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起著獨特作用,更對學生語言生命的成長發(fā)揮著持續(xù)的、潛移默化的熏染陶冶作用,讓學生的認知、情感、能力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整體構建,這才是語文真正的歸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