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主題教學法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大學教師師德主體化發(fā)展”的界說
大學教師個人和師德的關系,一端連著大學教師自我運動的變化,一端連著教師職業(yè)及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是兩種運動的“交匯區(qū)域”。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中,大學教師自我及大學教師職業(yè)角色、職業(yè)行為都會發(fā)生變化,因而兩者構建出不同的關系。
“大學教師師德主體化發(fā)展”(下文簡稱“師德主體化發(fā)展”)是對未來社會中大學教師個人與師德關系的描述。主要內涵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第一,師德主體化發(fā)展是對師德的價值判斷。未來的師德無論在其內容還是在其功能上,都必須肯定并保護大學教師的合法利益;肯定個人存在的神圣性。但必須反對“唯我論”和“忘我論”的師德。“唯我論師德”認為,師德是由個人決定的,對自我有利就遵守,否則就不遵守?!巴艺搸煹隆眲t認為,一個人必須為他人犧牲自己,必須把他人的利益置于自己的利益之上,必須為他人而活著。為他人奉獻是人存在的唯一正當性,自我犧牲是師德的最核心內容。
第二,師德主體化發(fā)展是大學教師個人對師德自覺態(tài)度的集中描述。大學教師不是把師德看成外在于自我的“客觀”的行為規(guī)范和準則,而是把師德作為“自我”重要的一部分,主動、熱情、自覺地修養(yǎng)師德。
第三,師德主體化發(fā)展是對大學教師個人與師德關系正在發(fā)生的及將來一定時期內發(fā)生的變化過程的高度綜合,指明其發(fā)展的趨向。在傳統(tǒng)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由國家政策來調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個人在經濟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明確并肯定,個人與組織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利益沖突也日益增多,因此,個人道德,包括師德的主體地位必將為時代所強調。
“師德主體化發(fā)展”內涵的三個方面是相互支撐的,前兩者包溶在師德主體化發(fā)展過程之中,師德內容及功能的變化是大學教師個人自覺對待師德的前提。師德主體化發(fā)展過程與市場經濟對人的解放,特別是對個人的解放相聯(lián)系,與現(xiàn)代社會中平民個人的崛起相聯(lián)系,從某種意義上說,師德主體化發(fā)展是現(xiàn)代社會對個人肯定的具體表現(xiàn)。
二、師德主體化發(fā)展的有界合理性
H·A·西蒙認為,社會事物主要是“人為事物”?!叭藶槭挛铩钡拇嬖谟衅浜侠硇赃吔纾匠鲞吔鐚⑹ズ侠硇?;而看不到邊界內的合理性則會阻礙社會的發(fā)展。邊界內的合理性在內容上既包括了人對社會事物發(fā)展的愿望、希望、理想,又包括了客觀事物本身的特性,是人對社會事物的設計,是人主觀能動性及客觀事物規(guī)律的統(tǒng)一。這對探求師德主體化發(fā)展的合理性邊界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大學教師個體和師德”的關系,從其內容來看,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大學教師與自身的關系;一是大學教師在職業(yè)范圍內與他人、與“事物”的關系。師德主體化發(fā)展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大學教師個人在這兩大關系域中主體地位的確立。我們可從這兩個方面分析其有界合理性。
(一)師德主體化發(fā)展與大學教師自我發(fā)展
在人與自身的關系中,人意識到自我對生命本體承擔的使命。那么,這種“現(xiàn)實的、有生命的個人”的“使命”是何?馬克思認為其“使命”就在于“個人自由發(fā)展”,形成“自由個性”,〔1〕具體體現(xiàn)在倫理道德領域則是追求幸福。幸福是生活的本意,是生命的目的?,F(xiàn)代倫理學對幸福進行著艱苦而又深入的探究,從其研究成果看,如下幾方面是至關重要的。
——研究幸福應站在·所·有·的·個·人·角·度,而不是·部·分·的·個·人·角·度,即必須肯定所有的個人價值,讓每個人都擁有自身、擁有幸福。
——幸福的生活本質上是一種道德生活,道德在人生幸福中具有重要意義。
——事業(yè)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內容之一。
據此,我們可以大致描述出師德在大學教師自我幸福中的位置:師德處在大學教師人生事業(yè)和道德的“交匯區(qū)域”。
從幸福的角度看,師德只有在“自我、事業(yè)、道德”三者中保持適度張力,幫助自我的事業(yè)域的擴展,在道德域中的提升,才能增進人生的幸福。如果師德過分張揚道德,過分張揚事業(yè),或者過分張揚兩者,必然造成對自我的直接或間接的“壓迫”,從而破壞自我的幸福。
在我們師德建設的歷史和現(xiàn)狀中,由于對“個人”的誤解或漠視,較少從個人人生幸福角度審視師德的合理性。在這種狀況中,師德的基本結論有:
——道德事業(yè)外在于自我客觀存在。對自我而言,道德具有至高無上的神圣性,事業(yè)具有無限重要性。自我與道德根本上是“遵循”或“不遵循”的關系。自我與事業(yè)根本上是“敬”與“不敬”的關系。
——社會強調并鼓勵大學教師遵循道德,熱愛教育事業(yè)。
表面上看,社會的用意是在通過強調事業(yè)和道德的重要,促使大學教師自我致力于事業(yè)擴展及道德修養(yǎng),以而提升自我。但由于道德與事業(yè)不以“自我”為目的、為指向,因而歷史地看,這種師德實際上導致大學教師將師德作為賺取名利的工具,使師德虛偽化。
邏輯地看,道德和事業(yè)雖是人生幸福中極重要的部分,但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是“自我表演”的舞臺。舞臺再重要總不能比演員本身重要。再者,我們強調大學教師對道德及事業(yè)的自覺,如果離開了自我主體這一前提的自覺,則是自修式自覺而不是自主自為式自覺強調打磨砍削自我以適應事業(yè)和道德發(fā)展的需要;自主自為式自覺強調道德和事業(yè)本質上為人生服務,是因為人生才需要道德事業(yè),不是因為道德和事業(yè)才需要人生。從未來社會發(fā)展的角度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我們的社會必然日益承認并肯定個人的作用。為此,我們必須充分重視師德對大學教師個人的建設作用,促使“個人的高度發(fā)展”。
(二)師德主體化發(fā)展與教書育人
大學教師個體不只是固守著人與自身的關系,還需要向外擴展,與他人、與物等“對象”建立起“關系網絡”。大學教師個體對社會承擔的角色也包括在這“關系網”中。對于現(xiàn)代社會中個人與其“對象”的關系,馬克思曾從反面揭示其病態(tài)的存在。他說:“在現(xiàn)代,物的關系對個人的統(tǒng)治,偶然對個性的壓抑已具有最普遍尖銳的形式,這樣就給現(xiàn)有個人提出了十分明確的任務。這種情況向他們提出了這樣任務:確定個人對偶然性和關系的統(tǒng)治,以之代替關系和偶然對個人的統(tǒng)治”?!?〕據此,他區(qū)別了“有個性的個人”和“偶然的個人”,并更進一步地指出:“現(xiàn)實個人的價值在于他能夠使自己的存在對象變得對自己有價值?!薄?〕這是我們分析大學教師個體與其社會角色的關系時根本的價值所在。
大學教師,就其所承擔的社會責任而言,最根本最久遠的是教書育人。按馬克思對個人與其對象關系的分析可以看到,教書育人的過程不僅僅是自我犧牲和自我付出的過程,同時也是不斷建構自我,促使自我自由發(fā)展的過程。舍棄后一面,則教書育人便構成了對個人的“統(tǒng)治”及對個性的壓抑了。兩者相比較而言,教書育人對教師個人構建的作用更為基礎。這是現(xiàn)代教育的要求?,F(xiàn)代教育學對教育本質的深入研究揭示出大學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對學生最具教育意義的,不是客觀的知識而是大學教師自身。雅斯貝爾斯說:“所謂教育,不過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活動,包括知識內容的傳授、生命內涵的領悟、意志行為的規(guī)范,并通過文化傳遞功能,將文化遺產教給年輕一代,使他們自由生成,并啟迪其自由天性。”〔4〕“教育是人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的堆積?!薄?〕因此,教書育人活動只有推動大學教師自我的發(fā)展才有可能更好地促使學生的發(fā)展。師德是大學教師教書育人過程中的重要因素。只有當它充分促使大學教師個體成為“有個性的個人”時,它才具有更深刻的教育意義。換一種說法,就是要促使師德的主體化發(fā)展。
大學教師教書育人有其特殊性。按約翰·S·布魯貝克的觀點,這種特殊性在于大學教師教書育人的主要材料是高深學問,即教書育人是圍繞著高深學問進行的。因此,大學教師與師德的關系不能不受高深學問性質的影響。高深學問的性質中有兩方面是極為重要的。其一,高深性。高深學問反映知識發(fā)展的前沿,處在人類已知與未知的交接地帶,對社會而言,能進入這一領域中的始終是少數。因此,這個領域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自治。其二,雙重性。高深學問無論對人還是對社會,既可以促進其發(fā)展又可以阻礙甚至破壞其發(fā)展。因此,如C·P·斯諾所言,科學家因為知道高深學問而具有一種直接的個人責任,一種比一般公民大得多的個人責任。對于這種責任,他們應具備的道德,不能以“服從”和“忠誠”為基礎。因為“忠誠很容易轉化為順從,而順從常常是怯懦和謀求私利的借口,極而言之,服從也可能是這樣”。〔6〕在人類漫長的發(fā)展史中,以忠誠和服從的名義犯下的罪行是駭人聽聞的。二戰(zhàn)時,德國許多科學家,其中有許多是大學教師正是基于服從和忠誠才去研究細菌戰(zhàn)的。人類發(fā)展到今天,科學和技術已進入高度發(fā)達的階段,其建設作用和破壞作用同時成長。我國也處在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階段。大學教師是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生力軍,也是科學技術走進社會的重要中介力量,因此,他們對高深學問的態(tài)度就更具有深遠的意義。
三、促進師德主體化發(fā)展的思考
師德主體化發(fā)展不能沒有外部社會條件的支持,從其外部條件看,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
1)市場經濟生活的不充分性?,F(xiàn)實的經濟生活是師德主體化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市場經濟在我國只有極短的歷史,在整個社會經濟系統(tǒng)中,真正受市場規(guī)劃和市場力量所支配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或者說是一小部分,行政權力大量介入經濟活動中,形成權力經濟及市場經濟共存的局面。因此,市場經濟對個人的解放作用受到了權力的極大抑制。
(2)社會文化支持力度弱。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誠如梁漱溟先生所言,個人淹沒于重重倫理關系之中,不見有個人。而近現(xiàn)代以來,一談個人,便以為只有西方的個人主義的個人,認為是在中國實踐西方的個人主義。而以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基礎的個人主義在現(xiàn)階段力量較為弱小。因此,在現(xiàn)階段,社會文化力量對師德主體化發(fā)展正面支持力度弱而反面的抑制或錯誤引導力量則不小。
師德主體化發(fā)展不但需要社會外部條件,同樣需要內部條件。從內部條件看,現(xiàn)階段也有不少困難:
(1)師德主體不成熟。臺灣學者杭之曾言:當今中國知識分子一方面大多數自覺不自覺地保存了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那種缺乏獨立人格的歷史傳統(tǒng)甚至無限地將其發(fā)揚光大;另一方面在不遺余力地接受西方文化中無意識地建立起像西歐知識分子一般的“知性之自我反省”的傳統(tǒng)。不僅如此,今天的知識分子已經自覺、不自覺地處在大眾社會、大眾文化之價值的控制支配之下?!?〕
(2)道德自我約束機制軟弱乏力。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講求德治,并且以修身為本,因此人格、道德、政治三者合而為一。如龔自珍所言:“是道也,是學也,是治也,則一而已也?!薄?〕近現(xiàn)代以來這種局面并沒有太大改變。在社會實際運行中,道德問題往往轉化為政治問題再用政治手段解決。道德屈從于權力,權力排斥道德。
師德主體化發(fā)展是一歷史的展開過程。在現(xiàn)階段,為促進師德主體化發(fā)展,我們認為應注意如下兩方面的建設:
第一,加強政治法律建設,理順政府與高校的關系,明確政府、高校各自的職責權益,將師德建設工作主要交給高校。
第二,高校要努力建設師德自我約束機制,抑制“唯我論師德”的發(fā)展。師德主體化發(fā)展并不是說高??梢圆还軒煹陆ㄔO工作,高校在師德建設中承擔著重要工作,在現(xiàn)階段要致力于師德自我約束機制的建立。這主要取決兩方面,一方面如前分析的師德自我約束機制弱,另一方面師德約束機制對個人與組織、個人與個人的關系具有重要調節(jié)作用。為此,高校要充分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教師的師德建設、校規(guī)校紀建設等,通過多方面建設,有效抑制日益泛濫的“唯我論師德”?!拔ㄎ艺搸煹隆笔悄壳白顕乐氐腻e誤師德傾向。
參考文獻
〔1〕黃克劍·個人自主活動與馬克思歷史觀·《中國社會科學》·1988年·第5期
〔2〕〔3〕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88、515頁
〔4〕〔5〕雅斯貝爾斯著、鄒進譯·《什么是教育》·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1年·第3、4頁
〔6〕C·P·斯諾著、紀樹立譯·《兩種文化》·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5年·第216、217頁
關鍵詞:足球課;游戲教學;注意問題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1-0186-01
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足球成為了各大高校選修課的主要內容,被越來越多的學生所喜愛。在進行足球教學的時候采用游戲教學對學生及老師都有很大幫助。老師通過游戲的形式來教會學生一些有關足球的知識及技能,不僅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可以使學生在不斷的探索與學習中提升自我能力,游戲教學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里理解足球的奧秘,培育了學生的協(xié)調能力。
1 學校在足球教學時采用游戲教學的目的、任務
1.1 足球課采用游戲教學的目的。在進行游戲教學的時候,要有目的性的去完成,不能盲目的去選擇游戲、開展游戲。開展游戲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使教學任務完成的更有效,所以,在選擇游戲的時候一定不能脫離教學任務,要緊緊圍繞教學任務與教學內容,巧妙的將游戲融合進去,對教學起到一個積極的輔助作用,使學生們通過游戲來掌握足球技能及知識。在游戲教學中制定規(guī)則,其目的就在于通過游戲來提高教學質量,所以,在設置游戲的時候一定要圍繞教學任務及教學內容開展。根據教學要求來開展適合的游戲,以便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2 游戲教學的任務。在足球課上開展游戲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通過游戲來提高學生的興奮程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游戲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及應變能力,提高學生的協(xié)調及控制能力,通過不斷的配合來提升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
2 足球課采用游戲教學的意義
通過足球游戲的練習,使學生輕松的掌握了足球知識及足球技能,還可以陶冶情操,使學生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開展與教材有關的游戲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了解程度,還可以使學生掌握良好的足球技能。所以說,在足球課中開展游戲活動是足球教學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2.1 游戲教學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興奮點得以提升,通過不斷的游戲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及綜合素養(yǎng)。
2.2 游戲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可是使學生改變以前的被動式學習,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去通過游戲來提高足球技能。
2.3 在足球課上實施游戲教學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加強集體主義觀念,增強團體榮辱觀,加強學生之間的了解,使學生在團結、互助、交流中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個人成績。
3 我國足球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狀況來看,學生對游戲教學充滿興趣,但是學生學習目標還比較模糊,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而且掌握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還由于種種原因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3.1 師資力量薄弱,沒有足夠的應用型人才。現(xiàn)在學校的體育老師單看體格與精力來說是很好的,但是,由于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體育老師僅僅有健康的體魄和充沛的精力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良好的教學水平,現(xiàn)在的老師還普遍還處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學方式單一缺乏新奇感,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教育方式還比較老套,有的老師甚至沒有職業(yè)道德,對體育課進行放羊式管理,敷衍了事,這樣不僅會誤導學生而且對教學質量也會有很大影響。
3.2 學生意志力薄弱,沒有對足球產生積極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與教學質量是分不開的,由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點困難就退縮,沒有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也沒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對體育課表現(xiàn)出應付的態(tài)度,這樣不管是學生對足球的學習還是其他學習都是沒好處的。
3.3 學校沒有足夠的教學設施。在學習足球的過程中,場地及教育器材是關鍵,要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就要有良好的教育設施。雖然每個學校都在盡力完善教學場地及器材,但是還是會出現(xiàn)數量上的欠缺,沒有足夠的器材及寬敞的場地,這些都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教學質量。
4 足球教學中采用游戲教學應注意的事項
4.1 劃分階段,完成教學任務。在足球課中采用游戲教學的目的就是使學生放松心情,擺脫枯燥、乏味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游戲來陶冶情操。通過游戲來檢測學生的身體機能與心理狀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保持學生興奮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控能力,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特別注意,在剛開始的時候不能讓學生做運動量太大的游戲,避免運動負荷。
4.2 游戲與學生性格特點及學習基礎相匹配。老師要想通過游戲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要注意對游戲的選擇,要選擇一些適合學生年齡的游戲,不管是游戲動作還是游戲的組織方法都要符合學生的身體條件及心理水平等,這樣才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
4.3 游戲的選擇。在對游戲選擇的時候不僅要滿足學生條件,還要考慮老師教學任務問題,選擇的游戲要與教學任務相聯(lián)系,不能脫離了教學。開展游戲教學的目的就是進行輔助教學,通過游戲來提高教學質量,而不是要擺脫體育教學任務,所以,在對游戲的選擇上一定要適度,使游戲教學在體育教學中起到積極作用。
總之,在足球課上實施游戲教學是沒問題的,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嚴格按照教學要求來展開游戲,使學生們在游戲中學習,提高綜合素質,學校要大力提倡游戲教學,盡量去解決學習中的困難,使學生們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在輕松、愉快中掌握足球知識及技能。
參考文獻
論文關鍵詞:文學理論教材,反本質主義,主體意識
一、從意識形態(tài)性到反本質主義:新時期中國文學理論教材發(fā)展變化的過程
改革開放后,社會現(xiàn)狀要求重建文化秩序,加上西方文學思潮紛紛涌入,文學理論教材也逐漸開始發(fā)生變化。開這一先河的當屬以群主編的《文學的基本原理》(以下簡稱以本)和蔡儀主編的《文學概論》(以下簡稱蔡本)。與前期文學理論教材相比,以本和蔡本超越了文學工具論模式,把文學當做一種意識形態(tài)進行闡釋。但是它們僅僅只強調政治經濟作為文學的反映對象,而沒有關注文學自身的內部規(guī)律。而隨后童慶炳主編的《文學理論教程》(以下簡稱童本)最大的突破就在于它開始關注文學自身的內部規(guī)律,把文學本質界定為一種審美意識形態(tài),認為文學是“顯現(xiàn)在話語蘊藉中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但童本仍沒有擺脫意識形態(tài)的束縛,即沒有跳出本質主義的圈子。新世紀,隨著后現(xiàn)代主義的興起,人們的生活和思維方式發(fā)生極大轉變。南帆主編的《文學理論[新讀本]》(以下簡稱南本)、陶東風主編的《文學理論基本問題(第三版)》(以下簡稱陶本)和王一川著的《文學理論》(以下簡稱王本)等教材應時而生。這三本教材都把反本質主義作為基本思維方式,“標示了現(xiàn)代性語境與后現(xiàn)代性語境之間深刻的分歧與追求目標的斷裂”[1]。南本強調文學與文化的聯(lián)系,以此來對本質主義思維進行反思與質疑。陶本最大的特點是將中西文論史上反復涉及的文學理論問題依次展開,最后不給出形而上的定義,培養(yǎng)學生開放的文學觀念。王本則是讓文學回到文學本身文學藝術論文,提出“感興修辭詩學”,認為文學的主導屬性是感性修辭性。
二、主體意識逐漸覺醒:中國文學理論教材發(fā)展變化的根本原因
眾所周知,新時期中國文學理論教材的發(fā)展深受中西文化因素的雙重影響,而在這雙重因素中,人的主體意識逐漸覺醒才是關鍵。中國學界一直不乏反抗之人,“五四”自不用說,到新時期,文學思潮風起云涌,尋根、反思、先鋒、朦朧等等,無不顯示著強大個體的存在。馬原、格非等人的小說,不只是追求敘事方法的轉變,更多的是要“擺脫社會與歷史文化對人的必然性支配,轉而對作為個體的人的‘本真’存在狀態(tài)的感知與書寫”[2]。當文學創(chuàng)作日漸突出主體時,文學理論自然也會相應發(fā)生變化。當然,國內文學理論很大一部分是受西方文藝思潮的影響。西方文學思潮,從早期盧梭、佛洛依德、尼采等人的反理性主義到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直至如今的后現(xiàn)代主義與文化研究,無不對中國文學造成巨大沖擊。
因此,綜上所述,可以說主體意識的覺醒是文學發(fā)展的關鍵,也是文學理論發(fā)展變化的關鍵。主體意識不強大,文學及文學理論亦不會有質的突破。
三、尊重個體、突顯主體本真存在——文學理論教材未來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法國學者埃德加·莫蘭認為“理論是一種方法的選擇和觀念的變化,……理論是隨著客體的變化來深入對象與現(xiàn)實的過程,甚至一個開放的理論是一個接受自身死亡的觀點的理論”[3]。因此,就現(xiàn)有理論來說,它還能在多大程度上闡釋當代人的文化經驗?我們到底該怎么闡釋未來人類文學理論之路?面對這些疑問,我們必須做出自己的回答。
從九十年代年代身體寫作、私人化寫作的崛起,到現(xiàn)在大眾文化、網絡文化的興盛,“顯然,‘主義’寫作時代的‘圣像’已經顛覆,‘主義’塑造的文學‘神話’已經破滅,一個隨著人的自覺和文化的自覺而來的文學自覺時代已經來臨”[4]。文學理論必須隨著“人的自覺和文化的自覺”來發(fā)展改變自己,這是當今也是將來文學理論發(fā)展的必由之路。“記住文學是‘人學’文學藝術論文,那么,我們在文藝方面所犯的許多錯誤,所招致的許多不健康的現(xiàn)象,或者就可以都避免了”[5]。如果把文學當成種種意識形態(tài),那么文學為某種意識形態(tài)服務就會被當做很正當的道理,而當文學不再以人的主體存在給人以精神享受時,我們又怎能要求這樣的文學有超越現(xiàn)實的表現(xiàn)?
因此,關于文學理論問題,我們并不需要尋求一個權威的定義,更不需要憑這個定義去解釋別人的定義和其它文學現(xiàn)象。我們需要的只是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探討每一種定義背后的動機和目的,特別是作為教材,目的就是教導學生,而不是束縛學生。“雖然傳統(tǒng)邏輯的‘定義方法’可以在一定限度內規(guī)定存在者,但這種方法不適用于存在”[6]。無論是繼承傳統(tǒng)還是借鑒西方,關鍵都在于中國現(xiàn)代文學家的主體創(chuàng)造性。文學創(chuàng)作如此,文學理論亦如此。只有站在“人”的制高點上,只有人的主體意識得到整體性解決,中國文學理論教材的發(fā)展才會“少走彎路亦或避免錯誤”。
參考文獻:
[1]方克強.后現(xiàn)代語境中的新世紀文學理論教材[J].文藝理論研究.2004(5):81.
[2]湯奇云.解碼“先鋒小說”[J].廣東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10,8(4):45.
[3](法)埃德加·莫蘭.方法:思想觀念[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42.
[4]湯奇云.從“主義”寫作到后“主義”寫作——當代文學發(fā)展軌跡一瞥[J].天津文學.2010(8):108.
[5]錢谷融.論“文學是人學”.錢谷融論文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82.
[6]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M].陳嘉映,王慶節(jié),合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6:5.
論文關鍵詞:“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法是近些年來在教學過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主要應用在管理學、法學等學科,在計算機教公共基礎課程教學中應用并不是很廣泛。本文旨在研究案例教學方法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應用的基本規(guī)律,如何在計算機基公共礎課程中實施創(chuàng)新型案例教學法,提高案例教學的質量和創(chuàng)新性,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傳統(tǒng)案例教學法
傳統(tǒng)案例教學法是在的教師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的要求,以實際的項目案例為對象,先由教師對案例進行呈現(xiàn),并作適當的分析,然后讓學生分組圍繞各自的項目案例進行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最后以共同完成案例。通過對案例完成的情況來評價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它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以案例為主線,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多種形式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對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見解,做出判斷和決策,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種特定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已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教學方法,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形式。
2.創(chuàng)新型案例教學法
傳統(tǒng)的案例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小論文期刊網期刊網,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占據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時間。相反學生是教學的參與者,參與時間有限。問題的重點在于在學生從始至終是被動的接受案例,而沒有真正的分析和理解案例。在創(chuàng)新性案例教學法中,教與學是一個雙向的交流的活動。學生是參與者和案例教學的主體,不僅要參與案例教學環(huán)節(jié),還要參與到案例的設計中。學生要事先準備好案例中的材料,由教師組織學生共同設計案例,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自己設計的案例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將學生引入一個他們的真實情境中,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雙向和多向互動以及積極參與、平等對話和研討,更直觀、更深入的掌握案例中的知識。那么創(chuàng)新型案例教學法的關鍵在于案例的設計。
3.創(chuàng)新型案例教學設計
明確創(chuàng)新型案例教學特點以后,重點就是案例的設計。編寫案例的基本要求如下。案例撰寫的核心是學生:如何解決這學生提出的問題,就成為關注的焦點。我們將班級的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每個組的學生負責一個案例材料的組織工作,鼓勵他們提出有代表性的案例,老師在案例的選擇和設計方面詳細指導。每節(jié)課的教學中案例是由小組的學生自己講解。學生講解的案例一般都做了充足的準備,包括要講解內容、講解方式以及如何講解等。通過學生的講解,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很集中,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已經被調動起來。這時教師就可以發(fā)揮主導作用,對案例適當的分析,然后讓學生分組圍繞案例進行思考和分析等活動。
另外創(chuàng)新案例教學需要重點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確立主題。學生再設計案例的時候,教師要給予適當的指導。案例的選擇要符合知識性、趣味性、理論性要求并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主題。
(2)不要分析,這是教師們常犯的一個錯誤。案例的編寫者只需要提供原始材料,不需要提供分析觀點。
(3)是不要改編。案例是由學生提供的,是從他們角度出發(fā)。教師應該要提供編寫案例的方法,對案例的選擇提出意見,而不應該對案例的內容進行改編。
4.創(chuàng)新型案例教學法在計算機公共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第一步,請學生展示案例,提出問題,講解案例
摘要求和規(guī)范。并將手抄報作品展示給學生。教師可以開始分析如何運用Word提供的圖形處理工具設計、制作出具有個人風格的手抄報。
第二步,組織學生進行案例分析。引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操作方法。例如:在制作手抄報的過程中,啟發(fā)學生注意觀察手抄報制作中需要的工具,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完成這個案例。通過觀察手抄報中插入的圖片素材,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素材的來源,各種圖形對象的操作,為學生理清思路。
第三步,鼓勵學生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完成案例。在完成案例的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他們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習相關的知識和操作技能。教師作為學習的指導者,接受詢問,啟發(fā)思考,必要時給予適當點撥。同時,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去解決問題,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同一個問題。在這個階段中小論文期刊網期刊網,學生根據手抄報的主題,要搜集制作手抄報所需文字材料和圖片等素材。按照教師的提示和相關的知識點,思考問題解決的方案,如:怎樣插入圖片?如何設置段落背景顏色?怎樣制作首字下沉效果?
第四步,趁熱打鐵,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例如,針對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識和相關操作,歸納Word中文字的格式化處理,段落的排版,各種圖形的插入和編輯,首字下沉,分欄,繪制圖形等操作。這些知識和操作對本案例的實際意義、重點、難點、容易出錯處等及時進行總結。并針學生完成案例的情況,指出不足之處,進行引申和提高。補充一些關于文字排版處理在本案例中未涉及到的知識,如Word文檔的頁面設置,頁眉頁腳的添加和設置操作等。
第五步,舉一反三。結合案例知識點,進行拓展性訓練,使學生在課后進一步復習鞏固。例如:可以布置一個作業(yè),讓學生自己結合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選擇一個主題,利用本案例的學習的相關知識,制作一份電影的宣傳海報。使學生學有所用,在本案例的知識和技能基礎上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論文關鍵詞】 高中英語 閱讀教學
【論文摘 要】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英語課程應該“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為未來發(fā)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課程標準對老師和學生都提出了較高要求,英語不但要求掌握遣詞造句的技能,而且要以英語為載體實現(xiàn)交際功能的目的,這有利于學生今后專業(yè)的發(fā)展,也能實現(xiàn)自如的運用英語實現(xiàn)交際目的。
一、體裁教學法的基礎理論
(一)體裁教學法的理論背景和依據。教育工作者們在二戰(zhàn)后發(fā)現(xiàn),盡管各國都在義務教育普及方面取得很大進步,但是即便接受同樣的教學,還是有許多學生因為無法通過考試而進入高一層次學校進行學習,并且勞工家庭出身的學生占絕大多數。因為家庭的經濟地位并不能決定學生的智商高低,因而他們在學業(yè)上表現(xiàn)出的巨大差異無法用先天因素來做出合理解釋。許多學者開始嘗試從文化和社會的視角來努力探索在一現(xiàn)象背后隱藏的深層次原因。在這一背景之下,澳大利亞學者Jim Martin等人于20世紀80年代,在Halliday系統(tǒng)功能語言理論框架上發(fā)展起來一種新型的語言教學方法—— “體裁教學法”。
(二)體裁教學法的特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同教育社會學有機組成“體裁教學法”,兩者相鋪相成。一方面,根據教育社會學的理論,可以實現(xiàn)將系統(tǒng)功能語法與社會現(xiàn)象的結合,從而跳出語言學科的限制,使其運用的領域更加廣泛;另一方面,可以運用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來研究教育社會學理論,并且可以證實一些假說。
二、體裁教學法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
將“體裁教學法”運用到英語閱讀教學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過,結合英語閱讀教學的特點,要注意該教學法在實際運用中,應該注意下面幾點事項:
(一)明確“體裁教學法”的教學步驟。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體裁教學法與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法完全不同。通常的教學模式被一分為二:或者選擇以教師為中心,或者以學生為中心。而體裁教學法認為,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教師與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不斷的發(fā)生改變。例如,在解構這一教學步驟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闡述對不同體裁的看法,以此來掌握學生對某種體裁的熟悉程度,因此教師不必干涉。但是在其后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利用范文分析其謀篇布局時,教師的主導地位逐漸凸顯,教學節(jié)奏和教學進程也逐步為教師所掌控。
(二)組合“體裁教學法”與其它教學法。在將體裁教學法運用于英語閱讀教學中時,應該注意擺脫其具有的“規(guī)定主義”,防止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體裁教學法指出,只有受到體裁的肯定,創(chuàng)造性才能得到認可。而這一主張只是教導學生在交際過程中,適應主流社會的固有模式,必將導致學生批判意識的缺失。另外,有許多篇章中的體裁不是唯一的,而是很多體裁的有機結合體。例如,在記敘文中,為了突出主題,會適時的發(fā)表一些觀點和看法,這本屬于議論文的范疇。所以,在運用體裁教學法時,一定要注意和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使用,比如:圖式理論(The Schema Theory)、整體教學法和任務型教學法。注意不同體裁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這樣才能讓體裁教學法在實際教學中發(fā)揮出最大優(yōu)勢。
(三)注重“體裁教學法”在課外的延伸。課堂上,常借助英語教科書來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教科書的編排科學,合理。一個個專題的構建洋溢著時代氣息,而且信息量比較大,注重思想教育的滲透,具有濃厚的人文色彩。但是如果僅僅停留在教材的表面,遠遠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也不能將學生的閱讀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因而,“體裁教學法”在課外的延伸顯得尤其重要。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幾點原則。
1、從學生需求出發(fā),選擇材料。課外延伸的閱讀材料不計其數,如果是從課本中閱讀材料的某一點出發(fā),輻射出去,會有很多角度。只是一味貪圖材料的多樣性必將導致學習的失效,無法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體裁教學。新課程理論告訴我們,課外閱讀的延伸不僅在于讓學生具備什么,而且應該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著眼于學生既有的英語閱讀基礎,幫助學生走向一個更廣闊的閱讀天地。
2、激發(fā)興趣成為課外延伸的取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昂弥卟蝗鐦分摺?,只有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熱情,才能更有效的學習。在課外閱讀資料的選取方面可以根據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挑選學生喜聞樂見的篇章,讓學生多渠道的開拓視野。結合體裁教學法的特點,可以精選閱讀材料。在體裁教學法實施的起始階段,可以先根據不同的題材,篩選出與課堂上的講授內容相對應的篇章,借此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
結束語
“體裁教學法”這一新生的教學方法給我們的英語教學帶來新的氣息,它有助于學生了解和掌握不同體裁的特點和它們的建構過程。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語境和語言的不同側面,來感悟英語篇章,達到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論文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網頁制作》課程,應用
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學習已經成為個人的一種生存方式。接受教育不僅是人們作為“經濟人”參加社會分配的基本條件,而且也成為人實現(xiàn)個人價值和存在意義的重要方法。為了實現(xiàn)自我價值,人們將會以前所未有的自覺性去進行學習。達爾文曾經說過:“我所學到的任何有價值的知識都是由自學中得來的”。所以如何增強學生的自主性成了現(xiàn)代教育的主題,在這筆者分享一下在《網頁制作》課程教學中使用“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些心得。
一、“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起源及特點
“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源于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兒童為中心”的觀念。杜威極力反對在教學中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做法,反對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填鴨式、灌輸式教學,主張解放兒童的思維,以兒童為中心組織教學,發(fā)揮兒童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作用,提倡在“做中學”。將“以兒童為中心”的思想進一步運用于中學和大學教育就成為今天所提倡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了。它的特點主要有:第一,教學活動主體不是教而是學;第二,教學形式三元化,協(xié)作化、個別化、多樣化;第三,教學手段多樣化,不在只依靠粉筆,多媒體教學已經逐步成為主要教學手段。第四,教學計劃和課程學習的交叉和不同步。
二、“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在《網頁制作》課程中的應用
《網頁制作》是中等職業(yè)學校計算機專業(yè)的一門核心課程,也是該專業(yè)中最難學的課程之一。在筆者的近幾年教學中發(fā)現(xiàn)了幾個問題。
首先,專業(yè)就業(yè)前景好,但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據聯(lián)合國互聯(lián)網管理論壇公布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世界網民總數已從1997年底的7000萬人增加到20億人,而且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網民人數最多的國家教育學論文,上網用戶人數達4.04億人,互聯(lián)網普及率達到28.9%。通過以上數據,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中國的網絡市場存在著巨大的潛力。所以相關專業(yè)的就業(yè)前景一片光明。但相當部分學生對職業(yè)教育的特點認識不夠,也沒有看到其就業(yè)前景,所以并不把其作為主課看待,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夠。
其次,綜合能力要求高,學生望而卻步。網頁制作是一門集成了多種計算機知識和技術的綜合性課程,要學好這門課程,能力要求較高,主要有四點:第一,需要一定的美工基礎;第二,學生要有很強的自學能力,由于其技術更新很快,所以技術人員要時刻掌握最新的知識和技術,單靠教師上課講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第三、掌握網頁設計相關輔助軟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第四,要有一定的編程能力論文提綱格式。這就要求學生在前期的學習中要打下扎實的基礎,而大部分學生往往沒意識到這點,技術水平偏低,遇到技術難題無法解決,只好放棄學習。
最后,學生缺乏自我更新知識和技術的能力。當今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網頁制作技術葉在不斷更新,只靠在書本和課堂上學習的有限的知識和技術是跟不上社會發(fā)展的步伐的,所以學生需要通過自學來不斷提高自己,而中職的學生卻正好最缺乏的就是自學的能力,所以很多學生興致勃勃學了一段時間就打了退堂鼓。
為了能改變這種現(xiàn)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技能,筆者教學中開始嘗試使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教學,收獲頗豐?,F(xiàn)以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網頁制作》中 “制作個人網站”這個知識點的學習為例,詳細介紹 “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在課程中的應用。
(一)教學任務。掌握網站的開發(fā)流程,如建站規(guī)劃、效果圖制作、建立站點等相關知識;掌握各種網頁元素在Dreamweaver MX中的使用,例如表格、文本、圖像、超級鏈接、層和表單等;
熟悉一些網頁設計輔助軟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例如Flash、Fireworks、Photoshop等;能夠解決一些網頁設計中的常見問題。
(二)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深入了解Internet,理解HTTP、HTML等概念及作用;掌握網站設計流程;了解多種網頁制作軟件和圖像處理軟件相結合設計網站的好處。掌握網站建設的前期準備工作。能力與技能目標:網頁制作軟件的使用方法;與網頁相關軟件的使用方法。情感目標:提高學生的職業(yè)綜合素質,如服務意識、團結協(xié)作精神、自我知識及技術更新能力;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三)教學重點。重點在于學生通過所學知識,自我規(guī)劃網站,并通過各種技術實現(xiàn)網站的最終效果。
(四)教學難點。難點在于熟悉網站制作的流程及方法,并對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有效的加工整合。
(五)教學方法。主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原則,多采用自主探究、分組合作,集體討論等方法結合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教育學論文,讓學生通過思考,自主學習,討論等方式正真的參與到學習中,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提高它們自我學習和思考的能力。
(六)教學手段與教學媒體
接入Internet多媒體網絡教室、大屏幕投影
(七)教學過程
1、教學準備
分組:課前完成分組,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將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每三個人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各一人。
2、提問導入
提問:想不想擁有自己的個人網站,把自己的文章發(fā)送到網上,供大家瀏覽?由此引出本次課的學習目標-----制作個人網站。
提問:你知道在因特網上建立個人網站需要完成哪些工作嗎?逐步引導學生了解:首先,在自己的計算機上利用網頁制作軟件,建立自己的主頁;其次,在因特網上申請免費的個人網站空間;最后使用申請的個人網站賬號,上傳自己的主頁并進行管理和修改。
提問:你會瀏覽個人網站嗎?
引導學生瀏覽指定的個人網站。 如:我愛維修網cnwshow.com/www/1186.htm
四全四美網頁 cnwshow.com/www/913.htm 等
提問:個人網站具有些什么特點?個人網站的特點是主題明確、內容豐富、頁面精美。一個好的網站主題會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你的網站。主題可以選取自己擅長或喜愛的內容,如詩歌、足球、音樂等內容。并且,平常要注意收集一些與網站內容有關的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網頁素材,這樣才能制作出好的網頁。
3、提供學習資源,讓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課前收集整理好自學資源,制成自主學習式課件,課堂上引導學生進入自主式學習課件中瀏覽教學活動模塊,明確學習目的和任務;觀看案例,分析案例特點;并學習課件中的自學資源模塊,掌握個人網站的制作流程和方法。
4、任務驅動,動手實踐感受制作過程。
引導學生進入課件的自主實踐模塊,下達任務。
1)任務要求
學生通過組內分工收通過網絡等手段收集、加工相關素材完成個人網站的制作,要求主題突出,內容詳實。
2)任務實施安排:
第一階段:收集并選擇適當的材料;
第二階段:制作網頁;第三階段:網頁與維護。
5、自主實踐
教師引導學生選出各組組長,主要考慮小組長起組織協(xié)調作用,方便教師與學生的聯(lián)系及溝通。學生自定學習活動計劃,可避免一刀切,學生可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學習安排,增強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能動性。
各小組根據任務確定網站內容及風格后,組長上交活動計劃:包括任務分工(小組長、組員姓名及具體任務),組員按照分工各負其責,上網收集相關資料,教師此時給予適當指導點撥。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后,由組長組織組員進行個人網站的設計實施工作。教師要求學生可以參考別人的網站,但要做出自己的特點,防止有些同學急于求成,在沒有進行任何調研的情況下把別人的網站“照單全收”;同時也提醒學生可以比較分析類似的網站,提出不同點,并將不同點做為自己網站的設計方向。
6、展示成果、討論交流
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上臺展示本小組的作品教育學論文,其它小組給予評分論文提綱格式。展示完畢后,學生使用網絡手段進行學習交流,如電子郵件、BBS論壇、網絡聊天(包括QQICQ等即時通訊工具)等交流平臺進行討論,分享學習心得。在學生討論的時候,教師也要參與。通過討論后,每個小組整理建議,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修改。
7、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小結所學內容,強調本課我們學習了制作網頁的一些基本知識,明確了個人網站的制作過程,并按照大家的興趣組成了網頁制作小組,希望大家團結協(xié)作,制作出精美的個人網站。
8、學習評價。學生評價:小組成員間相互評價各人完成任務情況,協(xié)作學習時對本組作出的貢獻;小組之間相互評價,在展示交流活動中完成;自我評價,對照本節(jié)課知識點,將自己課堂學習情況填寫表中,課后以E-mail的方式交給教師,便于教師了解學生情況。教師評價:在課后完成,主要對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否積極參加各個環(huán)節(jié)等方面進行評價。
9、教學后記
通過使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教學后,教學效果顯著提高,主要收獲有以下幾點:
1)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第一,使用此教學法后師生互動的方式更加豐富,師生的交流不在局限于“你問我答”,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自由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學習更積極主動;第二,分層式教學能夠兼顧到各個能力層次的學生,那些能力較弱得學生不會因為學不懂而輕易放棄;第三,分組分工合作式學習讓能力強的學生幫助能力弱的學生,共同進步,通過任務分工合作,讓能力較弱的學生也能參與學習,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務,也讓他們體會成功的喜悅,有了第一次的成功,自然就會有再次獲得成功的渴望,學習的動力就會越來越強。
2)提高了學生的綜合技能水平。首先,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研究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讓學生自由選擇內容制作網站,獨立組織學習活動,完成學習任務,體現(xiàn)了“自主、嘗試、合作,創(chuàng)造”的特點,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研究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其次教育學論文,培養(yǎng)了學生自我更新知識和技術的能力為了使自己的網站有特色,很多學生不滿足于課堂所學的知識,往往使用上網等多種途徑收集網站素材、學習網站制作技術,了解新動態(tài)。這樣,培養(yǎng)了他們自我更新知識和技術的能力。最后,通過自己自主實踐、小組評價交流、集體討論等方式學生之間互相取長補短,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技能水平。
3)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協(xié)作。在小組完成個人網站制作的任務中,小組長會把任務劃分了多個部分,小組成員每人負責一個部分,某項任務沒有完成好將會影響整體效果,從而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網頁制作技術是當代計算機的熱門技術,通過使用“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進行教學,筆者感覺上課輕松了不少,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提高了,學習更積極主動,進而提高了他們的專業(yè)技術水平。總而言之,做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時刻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遵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知識素養(yǎng),成為學生的模范,領會教育的實質,不斷改進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報著“為有春風巧得力,枯木也能成綠蔭。”的態(tài)度不放棄每一個學生。
【參考文獻】
[1]于淼.《網頁設計與制作》[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2]丁笑炯.《關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論與實踐的反思》——來自西方的經驗[J].全球教育展望,2005,11.
[3]張富強.美國'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的啟示——兼論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 [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9(2).
[4]張靜、馬曉燕.淺談'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的應用[N].中國科技博覽,2009,(13).
[5]吳學毅.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J] .福建電腦,2008,24(4).
關鍵詞: 互動式教學 研究熱點 知識圖譜 可視化
廣義的互動指一切物質存在物的相互作用與影響。通常所說的互動指在一定社會背景與具體情況下,人與人之間發(fā)生的各種形式、各種性質、各種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響[1]。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人們將互動的作用和影響運用到某一具體課程或具體教學情境的教育領域當中,創(chuàng)造出互動式教學的新方法,隨著方法的不斷成熟完善,逐漸形成了穩(wěn)定的教學范式,即互動式教學模式。所謂互動式教學模式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目標,在互動式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圍繞教與學雙邊活動的一個主題而形成具有穩(wěn)定而成熟的理論體系的教學范式?;邮浇虒W模式基于“互動”、“建構”這些重要的思想,融合了主體性教育思想、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啟發(fā)式教學等教學思想?;邮浇虒W理念的進步在于它促進了單向交流向雙向交流的轉變;推動了不對等的交流向平等的交流轉變;促使靜態(tài)的交流向動態(tài)交流的轉變;使學生由被動接受向主動接受轉變;使學生由接受向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轉變;最重要的是使學生由單一知識教育向綜合素質教育轉變[2]。經過十幾年的發(fā)展,互動式教學理念逐漸完善,但由于我國的教育背景存在差異性,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推廣一直停留在起步階段,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推廣遇到了瓶頸[3]。目前,我國關于互動式教學發(fā)展的現(xiàn)狀究竟如何呢?以往對某一研究領域的熱點分析,往往是在綜述文章的基礎上,對相關文獻進行主觀總結和解釋,受個體主觀經驗影響較大,難免產生錯誤或者不當歸類和總結[4]。本文利用知識圖譜技術,以中國知網的中文期刊總庫和碩博士論文為基礎,繪制了目前我國近15年互動式教學研究熱點的知識圖譜。知識圖譜技術為文獻綜述的科學計量提供了可能[5],不僅便于研究者更直觀清晰地了解互動式教學的發(fā)展現(xiàn)狀,還為今后互動式教學研究領域的發(fā)展提供科學的依據和有力的數據支撐。
一、資料來源
通過網絡鏡像版進入中國知網,手動檢索中文期刊總庫和碩博士論文庫,檢索條件設置為:【主題】互動式教學、【年限】2001年―2016年、【來源類別】核心期刊,精確檢索后并手工導出檢索的相關參考文獻。
二、研究過程與結果
1.確定納入分析的數據資料。
利用計算機導出檢索到的期刊論文(352篇)及學位論文(196篇),共548篇,刪除會議、廣告、無摘要和關鍵詞等無關性文獻共22篇,最終確定符合標準的526篇文獻納入統(tǒng)計分析。
2.統(tǒng)計關鍵詞,提取高頻關鍵詞并生成詞篇矩陣。
利用Bicomb軟件[6]的提取、統(tǒng)計等功能對符合分析標準的526篇文獻進行關鍵詞統(tǒng)計,得到關鍵詞共計1458個。其中被引次數最多的文獻是王秀芝的“案例教學中需要研究的幾個問題”一文,該文2006年被發(fā)表至今已被引用135次,根據普萊斯計算公式M=0.749(Nmax)1/2,得出M=8.7026。根據實際研究需要,抽取頻次閾值≥6的關鍵詞41個并將其作為高頻關鍵詞(見表1)。41個高頻關鍵詞的呈現(xiàn)頻次合計587次,占總頻次的25.63%。
表1 互動式教學研究高頻關鍵詞表
采用Bicomb軟件對高頻關鍵詞進行共詞分析,生成詞篇矩陣。詞篇矩陣是下一步進行聚類分析的基礎,它表明的是高頻關鍵詞在納入分析的文獻資料中出現(xiàn)的情況。最后利用SPSS20.0將文本形式的詞篇矩陣轉化為共詞相似矩陣(見表2)。
表2 高頻關鍵詞的Ochiia系數相似矩陣表(部分)
3.進行系統(tǒng)聚類分析,形成關鍵詞聚類樹狀圖。
利用件SPSS20.0對高頻關鍵詞的相似矩陣進行系統(tǒng)聚類分析,生成聚類分析樹狀圖(見圖1)。在聚類分析樹狀圖中,縱坐標數字對應的是互動式教學領域的高頻關鍵詞,橫坐標數字表示聚類關鍵詞之間的距離。橫坐標數字越小,表明關鍵詞彼此更易相聚,關系越密切,相似度越高,因此可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對我國互動式教學領域進行歸類及展示其整體研究的熱點內容[7]。
聚類分析結果顯示:我國互動式教學領域分為七類。分類一是關于互動式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包括學生、教師、英語教學等6個關鍵詞;分類二是關于互動教學的策略及互動能力研究,包括交際能力、教學策略等4個關鍵詞;分類三是關于互動式教學的建構主義理論研究及該教學法的教學設計研究,包含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和互動式教學法3個關鍵詞;分類四是關于互動式教學在課堂教學的學習活動、學習過程及效果等方面的研究,包括教學互動、學習活動……教學質量等8個關鍵詞;分類五是關于互動式教學對人才培養(yǎng)的研究,包括創(chuàng)新能力、素質教育等6個關鍵詞;分類六是關于互動式教學在高校政治理論課的研究,包括策略、問題等6個關鍵詞;分類七是關于互動式教學在大學英語及實驗教學當中的研究,包括實踐、課堂互動……實驗教學等8個關鍵詞。
4.多維尺度分析,生成互動式教學研究熱點知識圖譜。
利用軟件SPSS20.0導入相似矩陣(表2)進行多維尺度分析,繪制生成以互動式教學為結點的我國互動式教學研究熱點知識圖譜(見圖2)。
圖2 2001-2016年我國互動式教學研究熱點知識圖譜
我國互動式教學研究熱點的知識圖譜顯示:近15年我國互動式教學的研究熱點主要分布在四大領域。領域劃分情況基本與聚類劃分情況一致,領域一對應分類四和分類六;領域二對應分類一和分類二;領域三對應分類三和分類五;領域四對應分類七,主要涉及互動式教學在大學英語、實驗教學當中的實踐研究及基于多媒體等媒介的互動模式研究。
三、討論
本文以526篇文獻為研究基礎繪制了近15年來我國互動式教學研究熱點知識圖譜,圖譜結果顯示互動式教學研究熱點主要分布于四大領域,每一領域都有其研究特點。
領域一:關于課堂教學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及互動類型(教學互動、師生互動等)、互動式教學法在學生的學習活動及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及策略和教學效果的研究。該領域的研究多以高等院校的課程如“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為研究載體或對象,如桑彥彪、羅志遠等人對互動式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研究,其研究論述的結果一致,都指出將互動式教學法運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現(xiàn)代教學方法改革的新趨勢,也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發(fā)展的迫切需要[8],教學互動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應用變得越來越迫切和必要,而進一步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互動進行深入研究成為推動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發(fā)展的當務之急[9]。此外,還有學者將互動式教學結合理科(如大學物理)、工科、醫(yī)學、體育、聲樂等各類學科的研究。孟永東在探討關于互動式教學大綱在高校核心專業(yè)課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高校使用的教學大綱是輔助教學的重要文件,但在很多高校存在不被重視、未發(fā)揮其作用等現(xiàn)狀,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和理念距離西方還有一定距離,為此他針對工科類核心專業(yè)課程的特點總結提出了互動式教學大綱的功能要求及設計思路[10]。該領域的研究范圍較廣,從理工到文藝體,不同研究者針對學科特點開展學科互動教學的探索研究,努力為教學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
領域二:關于互動教學這一模式的教學策略及互動主體(學生、教師)的相關研究。該領域的研究多應用在英語、漢語等語言教學當中,以發(fā)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質量。尤其每年不乏研究者對英語互動教學進行相關碩博士論文研究,從小學英語到中學英語乃至于大學英語、從英語寫作到口語、從理論到實踐、從現(xiàn)狀與對策到行動研究,該領域的研究一直備受研究者們的關注。如黃婷婷、呂潔在對小學英語互動教學的碩士論文研究中都指出我國英語教學存在的現(xiàn)狀和困境,并從創(chuàng)設語言的互動情境、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和職業(yè)素養(yǎng)、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式等方面給出了一致的建議措施。
領域三:關于互動式教學對提高素質教育的教學質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人才及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在素質教育形式要求下,互動式教學法體現(xiàn)了創(chuàng)新教育的發(fā)展。該領域多通過雙語教學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開展有關研究。
領域四:關于互動式教學在實驗教學當中的實踐研究及基于多媒體等媒介的互動模式研究。實驗教學是課程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實驗教學效果如何取決于合適的教學法,直接決定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情況。隨著創(chuàng)新教育的發(fā)展,互動式教學法逐漸被運用在化學生物等有關課程的實驗教學當中,如陳素琴、陳迪妹通過探索和實踐設計性實驗的互動式教學法有效提高師生的實驗教學、研究、設計及創(chuàng)新能力[11]。與此同時,“互聯(lián)網+教育”的新時代,在線學習、移動學習、混合學習、MOOC、微課等新的學習方式不斷被提出,互動式教學法在新教育時代下的優(yōu)勢和契合性也開始被研究者發(fā)現(xiàn)和應用。如有研究者將QQ群的社交功能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進行互動教學研究。
四、未來研究展望
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要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以不斷創(chuàng)新的研究成果為基礎、以實踐教學為檢驗平臺、以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為輔助,從而不斷探討與完善更為合理的教學模式的實踐路徑[12]。有關互動式教學法的研究成果涉及理論、教學實踐及教學手段,其中領域一、領域二的研究面較廣、研究者關注較多、已有研究成果也較多;而對于領域四,互動式教學在實驗教學及“互聯(lián)網+教育”時代的新學習方式當中的應用的相關研究成果較少,未來可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參考文獻:
[1]徐飛.國內外課堂互動研究狀況述評[J].國外外語教學,2005(02):55-63.
[2]王偉偉,楊秀麗.互動式教學理念的新思考[J].遼寧教育研究,2005(04):65-66.
[3]敬.互動式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4(10):119-121.
[4]張斌賢,陳瑤,祝賀,等.近三十年我國教育知識來源的變遷――基于《教育研究》雜志論文引文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9(04):17-25.
[5]王佑鎂,陳慧斌.近十年我國電子書包研究熱點與發(fā)展趨勢――基于共詞矩陣的知識圖譜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4(05):4-10.
[6]崔雷.書目共現(xiàn)分析系統(tǒng)《用戶使用說明書》[S/OL].http:///detail/qianheit/5545693.2014-02-28.
[7]鐘偉金,李佳.共詞分析法研究(一)――共詞分析的過程與方式[J].情報雜志,2008,27(5):70-72.
[8]羅志遠.互動式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4.
[9]桑彥彪.高校政治思想理論課教學互動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4.
[10]孟永東.關于高校核心專業(yè)課程互動式教學大綱的探討[J].科教導刊,2014(03):34-35.
[11]陳素琴,陳迪妹.化學專業(yè)設計性實驗互動式教學法的探索和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3(08):64-67.
【論文摘 要】目前仍然有許多老師由于種種原因在大學英語教學方面,比如在學生英語讀寫教學過程中,過多地依賴于采用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法教學模式,對于有利于培養(yǎng)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交際教學法和任務型教學法利用不夠。本文旨在分析任務型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法在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的運用情況,然后將兩者加以對比,以便找出更科學、更有效的大學英語精讀教學方法。
一 關于傳統(tǒng)教學法與任務型教學法的原理
一般來說,我國的外語教學理論大致經歷了從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教學法”到“功能——概念教學法”,到“交際教學法”,再到“任務型教學法”的過程。
語法——翻譯教學法是指通過母語(漢語)對英語文本的解釋和分析以及對譯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學生的語法、閱讀、寫作和翻譯知識及一些技能,但相應地會減少教師培養(yǎng)學生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時間與機會。
“功能——概念教學法是1957年歐共體成立后在歐洲盛行的從語法——翻譯教學法分解出來的一大分支”,采用該教學法進行教學的老師不僅介紹語法結構,更側重于運用主題、情景、功能和概念(理念)等方式讓學生實現(xiàn)彼此用語言進行順暢的交流。
交際教學法采用綜合教學手段,注重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技能。培養(yǎng)學生提高交際能力,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確定學習目標,教學過程交際化。后來交際法成為我國占主導地位的外語教學法流派。
任務型語言教學法是交際法的新發(fā)展。該教學法將語言形式融入到“任務型交際活動”中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任務型教學法主張采用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習者通過任務型交際活動“在學習目的語的過程中領悟、使用、輸出語言并進行互動”。
二 關于傳統(tǒng)教學法與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的運用對比分析
目前仍然有許多老師由于種種原因在大學英語教學方面,比如在學生英語讀寫的教學過程中,過多地采用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法教學模式,對于有利于培養(yǎng)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交際教學法和任務型教學法利用不夠。采用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法固然能增加學生的語法、閱讀、寫作和翻譯知識及一些技能,但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甚至包括學生真正的語法、閱讀、寫作和翻譯實際運用能力的時間與機會。
任務型交際活動要運用真實的生活語言完成具有實際意義的任務。學生運用目的語進行理解、交際時他們的注意力應集中在語言意義上,而非語言形式上。交際活動以解決具有實際意義的問題為目標,在任務型教學中,教師將一定的語言形式與內容(如語法、詞匯,句型,語篇等)巧妙地融入任務型交際活動之中,可以保證學習者運用語言的準確性和系統(tǒng)性。
三 傳統(tǒng)教學法與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的優(yōu)缺點
第一,語法——翻譯教學法是指通過母語(漢語)對英語文本的解釋和分析以及對譯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學生的語法、閱讀、寫作和翻譯知識及一些技能,但相應地會減少學生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時間與機會。
采用功能——概念教學法進行教學的老師不僅介紹語法結構,更側重于運用主題、情景、功能和概念(理念)等方式,讓學生實現(xiàn)彼此用語言進行順暢的交流,以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語言在真實生活中進行交際的能力,但模擬的功能與情景仍然與真實的生活語言有差異。
交際教學法采用綜合教學手段,注重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技能,培養(yǎng)學生掌握交際能力,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確定學習目標,教學過程交際化。后來交際法成為我國占主導地位的外語教學法流派,但有時交際與互動常顯得缺乏系統(tǒng)性與規(guī)律性,仿佛是師生之間為了交際互動而勉強地進行交際互動。
第二,任務型交際活動要運用真實的生活語言完成具有實際意義的任務。學生運用目的語進行理解、交際時他們的注意力應集中在語言意義上,而非語言形式上。交際活動以解決具有實際意義的問題為目標,在任務型教學中,教師將一定的語言形式與內容(如語法、詞匯、句型、語篇等)巧妙地融入到任務型交際活動之中,以保證學習者運用語言的準確性和系統(tǒng)性。
另外,筆者提出“探究式”任務型交際活動應在傳統(tǒng)的以文本閱讀為基礎的大學英語精讀課“任務型交際活動”中增加“探索與研究”的元素,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而且培養(yǎng)學生真正以語言為工具來探索、研究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 結束語
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法而言,任務型教學法設計任務型交際活動以便發(fā)展學生的探索研究型學習策略,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充分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理念,在英語教學中越來越顯示出其優(yōu)越性。
參考文獻
[1]李麗生.英語新課程改革理論與實踐[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5
【關鍵詞】寫作教學 創(chuàng)造性思維 評議能力 教師的職責
引 言
目前國內對過程教學法似乎存在有兩極分化的傾向,或以為成品法已不適應我國的英語寫作教學現(xiàn)狀,應該完全由過程法取代,或以為過程法不適合中國英語寫作課堂,一味排斥,教學中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成品教學法。我們認為,過程法比起傳統(tǒng)法來,確實有很多優(yōu)點,但并非萬應靈藥,寫作教師應該視不同的教學目的、教學對象和學生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或綜合使用兩種教學法,切實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教師應該轉變基本的教學理念,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在全社會普遍重視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而過程教學法無疑為創(chuàng)造性寫作提供了條件。過程教學法強調作者的主體意識和能動性,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中心,指導寫作的全過程,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和教師對寫作過程的監(jiān)控,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信息反饋。在過程教學法中,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整個過程,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1)教師提供多種現(xiàn)實性的題目讓學生選擇,并在課堂同學生一起討論或由學生分組討論各題目的寫作意圖、讀者期望、寫作要點等, 這樣不僅可以幫助他們集思廣益,開闊思路,而且可以訓練他們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在討論中,不同觀點相互交鋒,經常碰撞出靈感的火花。(2)要求學生反復修改自己作文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的習慣。這種修改不論是與初稿同步進行的,還是初稿完成后在老師的批改評語下進行的,都是在新的水平上的再一次寫作實踐。在修改的過程中,學生們必然會摸索到如何寫得更好的奧秘與竅門,從而提高其邏輯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3)引導學生進行互評互改。同教師的評語相比,同學的批評更具有現(xiàn)實性,作者也更容易接受。批改同學的作文,尋找對方文中的錯誤,有利于學生自己寫作時培養(yǎng)讀者意識,邊寫邊期待可能的批評,從而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
二、加強對學生寫作技巧的訓練
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不是寫作教師一個人能解決的問題,需要各科教師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學生的日積月累。然而,寫作技巧卻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學習掌握。寫作教師最基本的任務就是根據不同的學生對象,訓練他們基本的寫作技巧:從句子訓練開始,逐步過渡到段落和各種類型的文本的寫作。在句子層次,要讓學生明確英語句子的基本結構及英漢句子的差異,學會簡單句、并列句和復合句的不同修辭意義,掌握如何通過變化句子長度、結構 句首語達到烘托主題思想、渲染氣氛、承上啟下、增強文章的可讀性等技巧。在段落層次,重點要讓學生理解由于中西方思維模式的差異造成的中英段落的差異及典型英語段落的基本性,包括主題句的位置、連貫的基本手段和充分拓展段落主題的方法等。各種類型的文體包括各種實用文本(如信函、通知、便條、簡歷、摘要等)、四種模式的短文(敘述文、描寫文、說明文和議論文)、讀書報告、學術論文等,教師應該通過豐富多樣的例文講解各種文體的寫作技巧、用詞特點和修辭方法,同時強調寫作規(guī)范(如標點符號和技術細節(jié))的重要性。
三、有效監(jiān)控寫作的全過程,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寫作指導
首先通過組織討論、閱讀、看電影、集體智力爆發(fā)等一系列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靈感,幫助學生做好充分的寫前準備,包括明確寫作主題、選定讀者對象、選擇寫作形式、構思寫作內容等。其次,要加強對寫作過程的反饋。這種反饋可以分兩種形式。批改作業(yè)時,通過頁邊和文后批語將教師的意見及時反饋給學生。評語的內容要具體,語氣要婉轉,不要讓學生覺得教師是在發(fā)號施令,從而產生逆反心理。比如, Could you tell more about your friend? 就比Explain in greater detail 更加親切而有說服力,也容易得到響應。在指出缺點的同時,也要肯定學生優(yōu)點,激發(fā)他們寫好作文的自信心。返還作業(yè)時,通過個別或集體會晤的方式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指導他們修改或重寫。注意,老師要以讀者及咨詢者的態(tài)度出現(xiàn),努力營造民主、融洽、合作的寫作氛圍,耐心、細致、熱情地為每一位學生提供輔導,幫助他們解決修改過程中遇到的涉及作文語言、結構和內容等各方面的難題,為他們理解寫作中的問題及摸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