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尋找意思相近的詞范文

尋找意思相近的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尋找意思相近的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尋找意思相近的詞范文

氤氳 愉悅 娛樂 隱蔽

尋找 流淌 深邃 溫暖

寒冷 彎曲 叫喊 奔跑

跳躍 戀愛 打擊 瘋狂

見多識廣:見得比較多,見識也比較廣(見和識是一對近義詞)

察言觀色:聽他的怎么說,看他們的情緒變動(察和觀是一對近義詞)

高瞻遠矚 :往高處看,往遠處看

左顧右盼:看看左面,看看右面(左右是一對意思近的反義詞)

調兵遣將:調動兵馬,派遣將領

粉身碎骨 :身體和骨頭都被粉碎

狂風暴雨 :過著大風下著暴雨

旁敲側擊:從一旁敲打擊打

千辛萬苦:千辛和萬苦都是用來形容比較辛苦,比較難做

眼疾手快 :眼看的準,手也行動的快

生龍活虎:像龍像虎一樣健康

驚天動地 :把天驚住了,把地也震動了

七拼八湊 :七七八八的湊合(七和八是一對近義詞)

胡言亂語:沒輕沒重的亂說話,胡說話

第2篇:尋找意思相近的詞范文

【關鍵詞】高中英語 詞塊教學 途徑

在進行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詞塊的學習是最難的也是最基礎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之一,很多學生學習詞塊會暴露出很多問題,詞塊看似比較簡單,很多都是由一些極為簡單的單詞組成的,但將這些不同的單詞組成一起,其含義卻有很大的差異,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好詞塊,教師一定要尋找一些捷徑,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這些表面相近但差異較大的詞塊。

一、巧記憶,幫助學生分清詞塊

在進行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很多詞塊往往都是分階段進行講授的,比如與turn這個單詞相連的詞塊就有很多,且每個詞塊的含義差異都比較大,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這些詞塊,教師可以尋找一些巧妙的記憶方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區(qū)分這些詞塊的差異。其實對于一個單詞連接不同單詞組成的詞塊來說,教師應努力引導學生對不同的單詞進行區(qū)分,從字面意思引導學生更加清晰的掌握這個詞塊的含義。

比如在講授課文“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一單元時,當講到閱讀環(huán)節(jié)中的“because he couldn’t keep her word.”這句話的時候,教師這樣引導學生:“大家仔細想想,我們目前已經學過的與keep相關的詞組都有哪些?”于是學生們紛紛進行回憶,大家說道:“keep doing/keep back/keep down/keep off”,大家紛紛說出自己想到的關于keep相關的詞組,隨后教師引導道:“非常好,那么大家誰能說出他們的區(qū)別呢?”學生們很快將它們的含義表達出來,但當說到keep back、keep off、和keep down時,學生們產生了歧義,大家無法很好的記憶這些詞組的含義,這時教師這樣引導學生:“既然大家無法區(qū)別它們的差異,請大家看看back、off、down三個單詞的含義,看看能不能找到它們之間的差異?!睂W生們說道:“back是后退的意思,off有離開的意思,down有下來的意思?!苯處煟骸胺浅:?,那么大家能否嘗試區(qū)別一下這三個詞組?!睂W生:“keep back保持后退、keep off擋住、和keep down保持下降?!?/p>

二、舉反例,幫助學生使用詞塊

對于很多相近的詞塊來說,也是它們都能表達出類似的含義,但使用起來卻不能混用,一旦用混就會帶來很多誤會,甚至會產生啼笑皆非的后果,因此很多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詞塊的時候都會讓學生記住這個詞塊不能怎么用,那個詞塊必須這么用等,這樣教學的最大缺點在于學生盡管知道這個詞塊不能這么用,但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樣用為什么不行,只有自己親自體會到這個詞塊不能這樣用,才能讓學生更加清楚的記住這個詞塊,為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一些詞塊的時候,可以適當的舉一些相反的例子,將一些詞塊運用到它所不能使用的語句之中,并試圖讓學生猜測這樣表達后的效果,幫助學生明白這樣使用所帶來的誤會,以加深學生對這個詞塊的印象,從而讓學生后期更好的掌握這個詞塊。

比如在講授課文“Science and nature”這一單元時,當教師講到“we often come across difficult scientific terms.”這一句話的時候,由于這句話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詞組“come across”,這個詞組在書寫起來經常會與“come cross”搞混,因為它們兩個單詞之間就差一個字母a,為了讓學生更加牢固的記憶這兩個詞組,教師在講課時專門將這句話抄在了黑板上,并故意將come across寫成come cross,細心的同學一眼就看到教師寫錯了,教師故意說道:“寫錯了嗎,他倆就差一個字母,而且across和cross意思接近,應該沒有什么問題吧?!彪S后學生們上網進行資料的查閱,發(fā)現(xiàn)come cross竟然是過來的意思,也就是說教師剛才那句抄錯的話的含義竟然變成了“我們經常會過來很多科學難題”,這讓大家感到非常好笑,但同時也很清楚的記住了這兩個詞組。

三、讀句子,幫助學生辨別詞塊

對于很多詞塊來說,如果我們單獨去分析其中的含義,可能會有一定的困難,為了更好的理解這些詞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的朗讀這個詞塊所在的句子或者段落,引導學生對這些段落和語句進行仔細的分析和閱讀,從句子中更好的琢磨這個詞塊的含義,這樣可以讓學在學習過程中更好的對詞塊進行掌握。在閱讀語句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引導學生對語句的情感方向進行分析,讓學生摸清整個語句的情感是好的還是壞的,隨后嘗試結合上下文對這句話的意思進行思考,最后再將注意力放在詞塊身上,從而更好的對這些詞塊進行思考和理解。

總之在進行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很多詞塊本身有很多容易混淆的地方,不是“長得很像”,就是“詞義接近”,這給學生學習帶來很大的困擾,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所主張的死記硬背在這里又不能適合全部學生,為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引導學生開拓思維,通過巧記憶,幫助學生分清詞塊,舉反例,幫助學生使用詞塊,讀句子,幫助學生辨別詞塊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更好地學好詞塊。

參考文獻:

第3篇:尋找意思相近的詞范文

關鍵詞:韓國語;翻譯技巧;方法

翻譯是一種學問,要翻譯一種語言就需要掌握豐富的知識,了解翻譯的方法和技巧,更好的進行翻譯實踐,實現(xiàn)良好的翻譯效果。當前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中國與韓國之間的而交流、溝通逐漸深入,韓國語翻譯也逐漸重要,對于韓國語翻譯的能力水平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一、傳統(tǒng)的韓國語翻譯方法

一般而言,翻譯的方法主要分為直譯、意譯和音譯三種,在韓國語翻譯實踐中應用比較廣泛。

首先是直譯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將兩種語言進行對應轉換,使得內容以及形式上的原文與譯文相適應。比如:政府――??;飲食問題――?? ??等,這種漢字可以通過直譯的方法進行翻譯。

其次是意譯的方法,就是在轉換兩種語言時,通過釋意性轉換的方法進行翻譯。就是不能按照原文對語言進行轉換,使得原文形式被丟棄,通過譯文的形式使得原文的意義得以保證。

最后是音譯的方法,就是在語言轉換時,將一種語言文字中承載的信息,通過另一種與原文相近的語言進行翻譯出來。這種翻譯方法大多翻譯人名、國家名、地名等。比如:香港――??;四川――??;德國――??等。

二、韓國語翻譯中的技巧

(一)還原轉換法

韓國語中有很多成語等都是通過漢語進行翻譯的,將韓國語翻譯成漢語時,就需要進行還原轉換,比如??? ????來自于漢語中的國色天香;??? ???? ??? ??? ????來自于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在翻譯的過程中,將其還原到漢語的成語中即可。

(二)增補轉換的方法

增補轉換的方法就是在語言轉換的過程中,要使原文的意思得到充分的表達,就需要補充一些短語或者單詞進行翻譯。增補并不是隨意進行的,也不是憑空進行的。如果在語言習慣的影響下,原文的含義無法準確的表達出來就需要增加一些必要的詞匯,使得原文的含義得以有效表達。就是在翻譯過程中進行加工、潤色,保證譯文更加暢通。

他不發(fā)出一點聲音,恐怕周圍的人被驚動。翻譯為:“?? ?? ???? ???? ???? ??? ?? ???”。

在文學作品中,通常使用增補的方法進行翻譯。

(三)省略轉換法

在翻譯工作中,這種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技巧,省略與增補轉換法是相輔相成的,在翻譯工作中缺一不可,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省略轉換法也就是在翻譯原文意思時,使語言更加簡練,使得翻譯出的文章能夠滿足讀者需要,

(四)移位轉換法

韓國語與漢語的語序是存在差異的,表達習慣也不同,語言轉換時不能將原文原封不動的翻譯出來,需要依據讀者的實際需要以表達習慣,將原文中的語序進行調整,也就是移位轉換。將主、謂、賓、定、狀、補等句子成分的位置進行移動,使其滿足翻譯的需要,將原文的風格翻譯出來。

(五)假借轉換翻譯法

由于國家間的政治、文化、經濟等方面存在差異,有著自己的詞匯,有時在韓國語翻譯過程中無法找到相應的詞,意譯的效果也不好,就需要利用假借的方法,尋找到相似、相近的詞匯進行代替。

三、韓國語翻譯的注意事項

(一)明確韓國語中的文化內涵

不同民族、國家都有自己特殊的文化,在翻譯過程中需要對不同民族、國家理解事物進行正確的認識,比如飲食上,中國人都是端著碗吃飯,但是韓國人是不用手端的,也不能直接用嘴接觸飯碗。韓國人用餐不大聲說話,咀嚼聲音也比較小。中國人吃飯時愿意大家一起說話,感覺很熱鬧,氣氛很好。再如“大叔”這個稱呼,在中國一般是只自己的長輩,而在韓國,女性可以對比自己年齡大的男性叫做大叔,男女戀人之間也可以這樣叫。在翻譯過程中需要族中民族文化上的差異,如果只是直接翻譯,就會在理解上出現(xiàn)偏差。

(二)注意形同義不同的詞

漢語與韓國語之間有著很久的淵源,韓國語中有很多漢字詞,并且能夠同漢字詞進行直接翻譯。但是時間不斷推進,這些詞語形態(tài)沒有發(fā)生太大的安斌華,但是詞義上已經出現(xiàn)變化了。韓國語中還有很多詞語是他們自己創(chuàng)造的,或者是從其他國家引進的,翻譯過程中不能隨意翻譯。比如在韓國語中,邀請不僅有邀請人的意思,還有要求的意思。而且漢語中有些語言的修飾關系是成立的,但是在韓國語中卻不可以,翻譯過程中國需要明確詞匯之間的修飾關系。例如漢語中的嚴重翻譯成韓國語之后應該是深刻,而不是嚴重,因此在翻譯過程中需要注意。

(三)提高成語、俗語的重視程度

韓國語中的成語、俗語都來自于漢語,但是不能直接還原,因為他們的意思是不同的,并且很多成語、俗語也不斷發(fā)生變化。翻譯過程中就需要提高注意。在韓國語翻譯過程中需要明確成語、俗語的正確意思,以此選擇合適的語句進行翻譯,保證翻譯的結果是準確的。

四、結束語

韓國語翻譯過程中,要對韓國語的句子結構進行分析,增加韓國語的詞匯量,使得語感和思維水平得到提升,了解韓國語的表達習慣和方式,明確韓國語翻譯的技巧與方法,使得韓國語翻譯水平得以提升。當前中國與韓國的文化交流逐漸加強,因此必須要明確兩國的文化及背景,使得韓國語翻譯更加準確、高效。

參考文獻:

[1]王娜.淺談韓國語翻譯方法[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3,16:167.

第4篇:尋找意思相近的詞范文

【關鍵詞】

留學生;漢語學習;學習策略;調查分析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是二語習得研究中一個重要的新興的研究領域。學習策略是指語言學習者為有效地掌握語言規(guī)則系統(tǒng),發(fā)展言語技能和語言交際能力,解決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而采取的各種計劃、途徑、步驟、方法、技巧和調節(jié)措施。語言習得理論認為,學習者的學習策略可以促進第二語言的內化、存儲、提取或使用。學習者對學習策略的使用,也是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之一。目前有關這方面的研究非常少。本文試圖探討不同階段漢語語言學習者學習策略的特點及其差異,并以此為依據,提高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策略的科學性,也為學生提高學習效果提供參考。

一、研究方法

1、調查對象

本文的調查對象是陜西師范大學留學生中級班、西安外國語大學漢學院留學生7班、8班,西安石油大學留學生中級班、高級班、石油工程、油氣儲運專業(yè)本科班的留學生。根據所在班級、學習時間分為中級組和高級組。零起點初級班因剛接觸漢語時間不長,考慮可能還沒有形成自己較成熟的學習策略,故不在本次調查的范圍之列。最后參加分析的有效問卷為43份。其中哈薩克斯坦籍21人,占總人數的49%;韓國籍9人,占22%;日本籍4人,占10%;越南籍2人,占5%;俄羅斯籍、烏克蘭籍、美國籍、法國籍、波蘭籍、西班牙籍、澳大利亞籍各1人,各占總人數的2%。

為了比較不同水平學習者在學習策略上的異同,我們把43名同學分成中、高級兩個組,中級組由21名學生組成,占總人數的49%,學習漢語時間1年到2年半之間;高級組由22名學生組成,占調查人數的51%,學習漢語時間為3年以上。中級組的21名學生中,有12名哈薩克斯坦學生,占中級組人數的57%;3名日本學生,占15%;2名韓國學生,2名越南學生,各占9%;1名烏克蘭學生,1名美國學生,各占5%。高級組22名學生中,9名哈薩克斯坦學生占高級組總人數的40%;7名韓國學生占30%;1名日本學生,1名俄羅斯學生,1名法國學生,1名波蘭學生,1名西班牙學生,1名澳大利亞學生,各占5%。

2、調查方法

本項研究主要通過問卷調卷和訪談來收集相關的數據。考慮到部分留學生對漢字的認讀和理解水平的因素,避免留學生因誤讀題意而影響量表的效度,本項調查問卷有中俄、中韓、中英各一份。調查問卷的第一部分為學習者個人基本情況調查。第二部分是針對每一種學習策略的調查。

3、數據統(tǒng)計

對有效問卷進行人工統(tǒng)計和數據處理,并匯制成表格形式,利于后文的討論分析。

二、結果

經過分類、統(tǒng)計和分析,我們將高級組和中級組的學習策略進行了以下比較,根據數據展示出了中級組和高級組的一些學習策略使用情況。

在功能策略上,中級組有15人選擇“看中文電視、電影”,11人“找中國人說話”,7人“用漢語給朋友發(fā)短信或郵件”,只有1人選擇“閱讀中文讀物”。而高級組17人“看中文電視、電影”,16人“找中國人說話”,12人“發(fā)短信或郵件”,還是有10人選擇了“閱讀中文讀物”。高級組的多選率是較高的。

在“是否會與母語聯(lián)系比較”的母語策略上,中級組13人“有時會”,8人“幾乎都會”;高級組12人“有時會”,7人“幾乎都會”,3人“完全不會”。

在克服理解障礙策略上,中級組11人先全部看一遍再查不會的生詞,8人碰到不會的生詞馬上查字典,2人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高級組8人馬上查,7人先看一遍再查,6人根據上下文猜測,1人向老師和同學尋求幫助。

在跨越表達障礙的策略上,中級組9人用意思相近的詞代替,6人是用體態(tài)語比劃表達,4人根據已有的知識類推、自己造新詞,1人直接改用母語交流,1人轉換話題;高級組16人用意思相近的詞代替,3人借用手勢表達,2人自造新詞。

三、分析與討論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不同階段的學習者所采用的學習策略有很強的一致性和規(guī)律性。他們在母語策略、克服理解障礙策略、跨越表達障礙策略方面大同小異,而在功能策略上相差較大,進一步證實了Bialstok(1981)關于功能操練的重要性的研究結果,下面我們進行具體分析。

1、功能策略

功能策略是為提高語言交際能力而采取的措施。不同年級的學習者在該策略上表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尤其是在用漢語給朋友發(fā)短信或者發(fā)郵件、閱讀中文讀物方面,高級組學生大部分使用該策略,而中級組學生較少使用該策略,主要是看中文電視、電影和尋找中國人說話。究其原因,中級學生主要注重在口語短句交流上,詞匯量不足,還處在掌握漢語規(guī)則系統(tǒng)、培養(yǎng)四項技能、積累詞匯量的階段,對整篇漢語閱讀和寫作積極性不高,認識性不強;高年級學生漢語水平提高了一些,更加注重實際運用和現(xiàn)實交際。在看中文電視、電影方面二者顯示出一致性。我們認為聲情并茂的輸入環(huán)境,有利于激發(fā)學習者興趣,調動他們學漢語的積極性。

2、母語策略

母語策略就是借用母語來幫助學習目標語。高級組和中級組在學習漢語時都在不同程度上借助母語,這說明母語思維方式根深蒂固。高級組部分學生雖然明白,在漢語學習中要盡可能地用漢語思維,才能達到漢語的最高境界。但在目前,還很難擺脫母語思維,離真正習得漢語還有一定差距。中級組學生對母語的依賴程度更高。據此可以認為,成年人學習外語的心理特點和思維方式一般是:先產生某個表達意念,然后再去尋求外語中相應的表達方式。

3、克服理解障礙策略

在閱讀中,遇到理解障礙,留學生首先自己去主動解決,可以求助于工具或是依據上下文理解,然后再求助于他人,這符合常情,求人不如求自己。最不常用就是回避策略。這也從一個側面表明留學生希望認識每個字,但是遇到每個不認識的字都查,力圖弄清楚每一個字勢必會影響對文章整體意義的把握以及閱讀的速度。教師有必要在閱讀策略上給予一定的指導,對于一些不影響理解的生詞可以采用回避策略。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高級組學生在這一點上比中級組學生掌握的好一些。

4、跨越表達障礙的策略

可以發(fā)現(xiàn)當留學生遇到表達障礙時,首先采用“目的語策略”,也就是盡量使用漢語來排除障礙,如變換表達方式,用同義詞、簡單的詞或句子來描述想表達的內容或是自造新詞。其次是求助于手勢等非語言手段來輔助表達。留學生不經常使用回避策略,很少會轉換話題,回避使用這個詞。我們可以看出高級組和中級組學生的一致性,因為高級組學生掌握的詞匯量較大,表達方法較多,因此更多的人選擇了“用意思相近的詞”來跨越表達障礙。

四、結論

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年級的學習者所采用的學習策略有很強的一致性和規(guī)律性,但由于水平高低等因素影響,也會存在差異。功能策略主要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這與對外漢語教學的最終培養(yǎng)目標一致。高級組學生使用該策略明顯高于中級組學生,也是符合客觀實際的。在對外漢語教學實踐中,我們要依據客觀規(guī)律,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循序漸進。

無論高級組還是中級組在不同程度上都使用母語策略,但只有用漢語思維才能促進漢語習得。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正確引導,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中級組學生對母語的依賴程度較高,我們應注意發(fā)揮學生母語的正遷移優(yōu)勢,克服負遷移,初步培養(yǎng)漢語思維習慣,逐漸減少對母語的依賴,最終達到用漢語思維的教學目標。

在閱讀中,遇到理解障礙,留學生首先自己去主動解決,求助于工具或是靠上下文理解,然后再求助于他人,最不常用的就是回避策略。當留學生遇到表達障礙時,首先盡量嘗試用目的語交際排除障礙如用同義詞,簡單的詞或句子來描述想表達或是自造新詞,回避母語的使用,求助于手勢等非語言手段來輔助表達;只有在用目的語無法溝通的情況下才改用母語或另一種外語,留學生不經常使用回避或是轉移話題的策略。

五、對教學的啟示

學習策略的研究,有助于加深第二語言習得過程的研究,為學習者在不同學習階段選擇合適的策略提供參考,同時對教學實踐也有啟發(fā)意義。

在閱讀遇到生詞時,不跳過每一個生詞,這會影響文章整體意義的理解以及閱讀速度。教師有必要在閱讀策略上給以一定的指導,對于一些不影響理解的生詞可以采用回避策略。

教師應提醒留學生在遇到表達障礙,或是勉強表達出自己的意思之后,應該主動詢問他人或是自己查字典弄清楚這個詞該如何確切表達,這是一種學習的方法。如果總是趨易避難,求助于最基本的詞匯來表達,那么漢語的水平很難提高。

在目的語環(huán)境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外多和中國人交流練習口語的同時也注重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鼓勵學生尋找和建立固定的語言伙伴,給學生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中文影片、電視劇,既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又可以讓學生在娛樂中學到知識。

通過調查,了解了留學生的漢語學習策略的整體趨勢和他們遇到表達障礙和理解障礙以及利用目的語資源方面使用的具體策略,并據此提出了對教學的建議。本次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研究樣本比較小,沒有更多地關注學習者個體差異,比如國籍、年齡、認知風格等因素,這將在以后的研究中進一步充實和完善。

第5篇:尋找意思相近的詞范文

關鍵詞 對外漢語 量詞 教學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識碼:A

1量詞的分類

量詞種類繁多,用途廣泛,分類方法也多種多樣,常見的是黎錦熙先生的分類方法。他將量詞按功能進行分類,分別將其分為名量詞、動量詞、形量詞三類。其中名量詞也就是通常所指的數量詞,動量詞即是與動詞連用的量詞,形量詞,顧名思義就是附加于形容詞的量詞。

2對外漢語量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對量詞的語義色彩把握不準

漢語量詞同形容詞一樣帶有強烈鮮明的語義色彩,學生對復雜多樣的量詞的語義色彩把握不準確,就會影響量詞的正常使用,不能發(fā)揮出量詞的表達效果。漢語量詞的語義色彩包含感彩、形象色彩和風格色彩,色彩理解不準確就會造成量詞使用錯誤的情況出現(xiàn)。

2.2混淆意義相近的量詞

在漢語中意義相近的詞有很多,同一句話有多種表達方式的原因就在不同的詞會有相同的表達意思,量詞也是極易出現(xiàn)因意義相近而用詞混淆的詞類。對外漢語教學中,時常會出現(xiàn)學生因為用詞混淆而導致的語句不通順、表達不合常規(guī),甚至詞不達意、表達錯誤。

2.3單一量詞的過度使用

歐美國家在用語習慣中基本上沒有量詞,這就使得歐美學生在接觸到數量如此之多、用法如此復雜的漢語量詞后手足無措,很難理清它們的用法,所以就希冀尋找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量詞,以此完整并簡化語言表達。作為最常見的量詞“個”,很容易就成了眾多留學生量詞使用的首選,因此他們在與人的日常交流中常常會加上“個”這一量詞。這種方法在一定范圍內是切實可行的,因為漢語的構成復雜,形式多變,說法多樣使得其在很多地方是可以使用的,但是這對于留學生對漢語的深入學習顯然也是有害的。過度地使用單一的量詞來替代其他量詞實不可取的,長久沿用一個或幾個量詞很容易出現(xiàn)語言表達缺乏魅力、表達準確度不夠等問題,相應的,留學生也難以學到真正地道的漢語,更不能深入的理解中國文化的內涵了。

2.4對外漢語教學中量詞與名詞、數詞的劃分界定不明確

在漢語量詞與名詞的界定上,相關學者一直將目光聚焦在將臨時量詞歸為名詞還是量詞的問題上。學者之間意見不一,就導致臨時量詞的歸類不明,在對外教學和應用中更是模糊不清,存在很多分歧。在量詞與數詞的界定問題也存在和名詞相同的問題。量詞與數詞總是相互配合使用的,難免會產生混淆,必須要對二者做出嚴格界定,以達到區(qū)分效果。

3改善量詞教學現(xiàn)狀的建議

3.1編寫發(fā)行優(yōu)質教材

教材是留學生學習漢語的重要資料和工具,優(yōu)質的教材是保證學生學習好漢語的基本條件。相關學者要加大對漢語量詞與其他同類詞的界定研究力度,嚴格將量詞從其他類型相近、用法相近、詞義相近的詞類中分離出來,完善量詞板塊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確保學生能夠通過優(yōu)質教材學到地道準確的漢語知識。

3.2改進教學方法

對外漢語量詞教學之所以會出現(xiàn)諸多問題,很大一個原因就在教師是按照中國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規(guī)律來教學的,這就使得留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和學習習慣得不到良好運用,更多的是處于被動接收甚至是生搬硬套的階段。教師要遵循來華學生本人的學習規(guī)律,做到有的放矢,將他們的用語習慣與漢語用語習慣進行比較教學,并且教師還需充分了解留學生的本國文化,將漢語教學與其本土文化相結合,更易于其對知識的理解。教師要采用活潑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風格,符合留學生樂觀積極的性格。多變的教學方法更有利于解決語言教學的枯燥乏味問題,設定模擬相應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參與投入其中,準確掌握漢語的用法。

3.3強化漢語用語中固定搭配訓練,辨析易混淆詞匯

漢語中有很多約定俗成的固定搭配,在很多時候,嚴格按照相關標準而使用的漢語雖然符合規(guī)范,無用詞、語法錯誤,但在已成習慣的用法面前就會顯得不合適,甚至拗口,因此要加強漢語中的固定搭配訓練,教會留學生運用符合中國用語習慣的漢語。對于容易混淆使用的詞匯,要不斷進行對比訓練,增強學生的辨析能力,明確易混者之間的細微差別,以便更好地在語言表達中準確應用。

3.4強化漢語教師的教學能力

教師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良好的職業(yè)道德以及優(yōu)秀的個性是贏得學生尊重和喜愛的條件。漢語教學教師在一定程度上是代表國家在與國外學者交流學習,因此無論是在知識水平上、職業(yè)操守上還是個人個性上都要表現(xiàn)出一定的水準。廣博的知識結構不僅可以展現(xiàn)教師自身的知識學養(yǎng),還可以為學生獲取更廣范圍、更深層次的知識提供幫助;高尚的道德素養(yǎng)是教師更深入的分析理解學生的關鍵,胸懷寬廣、德行高尚會使?jié)h語乃至中華文化的魅力更加奪目;良好的個性既可以展現(xiàn)教師自身的個人魅力,也可以更好的與學生共同交流。

4結束語

對外漢語教學是將中國文化傳至全世界的重要載體,漢語教學教師是此項工作的重要力量,在對外傳播華夏文明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雖然教學中仍有諸多問題存在,但希望教師、學者等相關人員不斷研究,改進方法,克服困難,為漢語教學創(chuàng)造更加良好的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第6篇:尋找意思相近的詞范文

關鍵詞:詞匯教學 注重 記憶技巧 培養(yǎng)

詞匯是構成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即語言的基礎。就如同用來建筑高樓大廈的一磚一瓦,非常重要。對中學生而言,掌握一定量的詞匯是學好英語的前提和基礎,但在實際的英語教學活動中,多數學生反應單詞難記,難寫且易遺忘;有些學生甚至認為學英語僅僅是死記硬背單詞,這樣會感到英語是越來越難學,不得不放棄,直接打擊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甚至喪失了學好英語的信心和勇氣。因此,如何教學生掌握一定記憶技巧,從而輕松愉快地掌握一定量的詞匯,提高學習效率,是英語教學中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筆者通過兩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單詞記憶技巧,即:五個“聯(lián)系”記憶法,以便提高學生記憶單詞的效率。

1、語音聯(lián)系記憶法――根據讀音規(guī)則,有效記憶單詞

英語單詞雖然數量龐大。但畢竟僅由26個字母組成。英語屬于表音語言,大多數詞匯的字母尤其是輔音字母都有其固定的讀音。元音在開,閉音節(jié)中也有較固定的讀音規(guī)則。因此,只要能讀出單詞,幾乎就能寫出來。如:[desk]音,我們知道[d]是字母d發(fā)出的。[k]是字母k發(fā)出的,這樣我們很容易寫出這個單詞。同樣字母組合都有其較固定的發(fā)音。根據英語單詞拼寫和讀音間的密切關系,尋找規(guī)律性,就會逐漸形成記憶單詞的能力。遇到生疏的單詞。就可以本能地讀出來,而且一旦讀出來,就很容易記住,不需死記硬背。因此,聯(lián)系讀音,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讀音規(guī)則是有效記憶單詞的一條途徑。

2、結構聯(lián)系記憶法――根據詞匯構成,發(fā)散記憶單詞

2.1 英語單詞形相近的很多,通過對舊單詞刪加字母來構成另外一個新單詞。如:單詞red加字母a變成read。單詞world去掉字母l變成word,這樣記憶單詞又可以區(qū)別行近的單詞,如:attitude(態(tài)度),將第一個字母t變?yōu)閘,便有,altitude(高度)。

2.2 掌握詞根,結合前后綴分析記憶單詞。大量的英語單詞是由詞根加前后綴派生的。英語單詞最基本的部分叫詞根,是單詞不變的部分,表達單詞的基本意義。因此,只要記住詞綴的意義,從單詞中辨認詞根的形體,就理解并記住這個單詞的意義。而且牢固,不易遺忘。如:記憶單詞misunderstand時,我們知道understand是“理解”的意思,mis-是否定前綴,便知道m(xù)isunderstand是“誤解”的意思。記憶單詞sympathy時,只要理解詞根pathy(感情),前綴sym-是“共同”的意思,就能理解sympathv是“同情”之意。

2.3 理解合成詞,記憶單詞。英語中許多單詞是有兩個不同意義的單詞合成在一起構成一個新單詞。如:battlefield是由battle(戰(zhàn)爭)加field(田野)構成,便可得出battlefield是“戰(zhàn)場”的意思。同樣可以得出air+mail-4airmail;man+madennan-made;good+lookinggood-looking這樣表面上記住了一個單詞,實際上是三個。英語詞匯量雖然龐大,但構成常用單詞的詞根大約有三百多個。常用的后綴約一百多個數量并不多。所以,利用聯(lián)系詞匯結構這一規(guī)律,在加上數量不小的合成詞,記憶單詞如同摘葡萄一樣,可以成串地記憶單詞。

3、意義聯(lián)系記憶法――借助同義。反義,對比記憶單詞

對于那些與學生學過的單詞是近義或反義關系的新詞,我們可以利用以舊釋新的辦法進行系統(tǒng)的歸類,分析與比較。既學習了新詞,又復習了舊詞,可收到“學新習舊”的效果,從而提高記憶效率。

3.1 借助同義詞:利用已學過的詞或短語記憶新單詞。如:

“rubbish”means“dust,or anything worth-less”;“for instance”means“for example” “hard”means“difficult”;“answer”means“reply”;

3.2 利用反義詞:

“good”means“not bad old”means“notneW”。

3.3 利用對稱詞:

man-woman;east-west

4、情景聯(lián)系記憶法――利用情景。隨時記憶單詞

情景聯(lián)系就是利用一定的情景引導,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積極主動地去攝取知識的方法。有經驗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使用簡筆畫,動作,表情,表演,實物,游戲等去創(chuàng)設情景。這種記憶法輕松,愉快且具有趣味性,記憶也比較深刻。有利于學生克服遺忘的缺陷,并且能培養(yǎng)學生在適當情景下靈活運用單詞的能力。

4.1 利用圖片記憶詞匯。利用圖片或者同課本配套的掛圖來教新單詞,直觀形象,并且可以在學習新單詞的基礎上,參照掛圖來描述簡單的課文情節(jié),這樣可以使記憶更深刻。如:我們在學習關于舉辦生日晚會課文時,我們可以通過圖片理解和記憶如:birthday party生日聚會,a lot ofpresents,大量禮物chat witheach other,相互聊天make a wish,許愿blowout the candles,吹蠟燭等和生日有關的詞匯。

4.2 利用筒筆畫記憶詞匯。如教學生學習happy和sad這兩個詞時。可以在黑板上畫高興的笑容這樣一個簡筆畫。然后向學生介紹:This is tony,Look it him,Is he happy?Yes,he is,接著寫下happy這個單詞,然后在黑板上畫哭泣或悲傷的簡筆畫。通過以上對話,寫下sad這個單詞。

4.3 使用表情,手勢等體態(tài)語言幫助記憶詞匯。

5、綜合聯(lián)系記憶法――多種聯(lián)系共用,鞏固記憶單詞

記憶和遺忘同時存在,記憶需不斷重復才能戰(zhàn)勝遺忘。單詞多次重復出現(xiàn)是科學記憶單詞,擴大詞匯量的有效途徑。那么如何鞏固學過的單詞呢?

5.1 “自制小卡片”法

自制小卡片或特別的紙張,寫出需要記憶的單詞,最好一面寫英語,另一面寫其中文意思,隨時攜帶,只要有時間就可以很方便的拿出來記憶??粗形南胗⑽囊嗫?,反之亦然。

5.2 “電影放映”法

學生可以充分利用晚上睡覺前的一段時間,把當前學過的單詞先像放電影一樣在大腦里過一遍,當一個單詞或一組單詞在大腦中能正確出現(xiàn),說明已經記住了。如果不能在大腦中浮現(xiàn)的,可以再記憶一遍。

5.3 “課外閱讀”法

第7篇:尋找意思相近的詞范文

深意在言淺之處生根。都說白居易的詩淺顯易懂,一覽無遺。其實白居易的詩句不是真淺,淺的只是字面意思。詩人白居易語言通俗,深入淺出,平實自然,毫無雕琢修飾的痕跡,這是詩人舉重若輕的言語表達。靜下心來,投入品味,會讓你欲“換”不能:若將“小娃”換成“小孩”,“小艇”換為“小船”,“偷采”換成“采得”……還能有這樣的情趣嗎?“小娃”的親切感,“小孩”的書面化;“小艇”的輕,“小船”的平常化;“偷采”的情趣感,“采得”的實指化,語言只有咀嚼了才會有“口感”——如此鮮活與靈動。詩人玩味語言手法嫻熟,拿捏準確,“小娃”“小艇”的相配與輕盈,既能傳達出小娃“偷采”的玩耍嬉樂味兒,又能感受到詩人滿蘸喜歡,親切嗔罵。“浮萍一道開”的正常語序應是“一道浮萍開”,“浮萍”的前置使得詩句呈現(xiàn)“非?!闭Z序,浮萍似乎在為小艇“主動”讓路,趣味頓生。小艇輕巧前行,浮萍被長長分開,稍后又漸漸依稀彌合,水面動態(tài)地呈現(xiàn)出一道長長的艇狀。小娃這番的“此地無銀”,可笑,可親,“偷采”的天真與童稚隨之也涌人詩人心頭。這何異于一只可愛的小老鼠,頭鉆進洞里了,尾巴卻在洞外;一個玩捉迷藏的活潑小孩兒,身子躲在遮體背后,屁股卻露在外般的有趣。兒童的價值觀與成人價值觀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誠如魯迅筆下《故鄉(xiāng)》中少年閏土說過的那句話,“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個西瓜吃,我們這里是不算偷的”,這是多么充滿詩意的動人的鄉(xiāng)村品質。小娃“偷采”偷來的是童真,是快樂,是幸福,是愜意!抑或這本就是“詩王”白居易內心的美好愿望吧!

[案例一]

(出示)“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偷:1.偷盜;2.瞞著別人、悄悄地;3.抽出(時間)。

師:“偷”在字典中有三個解釋,你覺得詩中的“偷”該怎么理解呢?為什么?

生1:我覺得是“瞞著別人、悄悄地”的意思,小娃不是真正去偷蓮蓬的,他只是在玩。

生2:我也覺得是第2項意思,小娃只是好奇,采蓮蓬回來玩玩的,可能是怕家長知道撐船危險,就偷著撐船去采的。

生3:蓮蓬并不一定是哪個主人長(養(yǎng)殖)的,本身就自然地長在池里,怎么會像偷人家東西一樣的呢?還是在隱瞞大人吧!

……

借助選擇字典中的義項,讓學生真正理解小娃的“偷”是一種樂趣。讀任何作品,都要尊重作者的表現(xiàn)方式與風格。這樣豐富地體會一個很平常的“偷”字,是在刻意引發(fā)學生對詩人看似大白話的詩句的靜心品讀,這是對作者言語的尊重,有助于領略定格白居易“詞淺意深”的作詩風格,詩眼在“言”“意”互轉中閃爍。每首詩都會有詩眼,有古詩閱讀經驗的讀者都會自覺尋找詩眼?!冻厣稀愤@首詩一般讀者讀出的詩眼是“偷”,全詩顯然重點在描寫“偷采”之事與“偷采”敗露的滑稽之趣。細究題目《池上》,以地點為題,再強調“池上”的所見。池上除了描寫了小娃撐小艇的畫面,還展露了小艇過后的“浮萍一道開”的畫面。池上浮萍的開合動態(tài)地滯留在“池上”,作者以《池上》擬題,強調了視覺收獲,閉目想象,隨著浮萍的打開,一個主角——天真、調皮、好玩的小娃出現(xiàn)在鏡頭;隨著浮萍的打開,小娃喜不勝收的內心、樂得合不攏嘴的神情,在竹篙一下下的撐劃中如水波漾開;隨著浮萍的打開,詩人對小娃的不勝歡喜與樂看小娃可愛行為的會心之笑顯得格外慈愛親切……詩眼又何嘗不可理解為那個“開”字?“浮萍一道開”,“開”出了小娃的童真、童趣,也“開”出了作者的未泯童心與平和慈心!有時讀詩也未必就是“鉆”詩眼,不妨隨性而讀。

[案例二]

看著這一道打開的浮萍,想象一下白居易的心情。

生:我們認為詩人他一定感覺好可笑,笑小娃的天真!

生:我們想白居易會很開心,小娃多自由啊,無拘無束。

生:我們認為詩人很羨慕小娃的自由。

教者透過“浮萍一道”,讓學生揣摩詩人看到此情景的心情,實在高妙。“他一定感覺好可笑,笑小娃的天真”,“白居易會很開心,小娃多自由啊,無拘無束”,這樣的內心體驗多么符合場景下的作者內心。白居易的寫詩意圖在場景體驗中像墨染宣紙,在學生內心漸漸化開。顯然將“偷”“開”中的某一個固定為詩眼,其實都是不全面的,但似乎又都離不開,“偷”“開”兩個字在品讀詩境的言語實踐過程中不斷閃爍,“偷”而公“開”,“偷”而不藏或許是對詩眼的更好表述。多美好的“學的”過程,欣賞這樣的教學片段。

“言”“意”在畫面隱現(xiàn)間相長,“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感受畫面一直是古詩教學中致力追求的媒介?!冻厣稀芬辉姷漠嬅娓刑貜?,特有趣。詩人選取了“偷采”成功后“興盡”“歸舟”的畫面,隱去了小娃去“偷采”路上的情形與“偷采”時的情形。因為呈現(xiàn)的只有“偷采”回途的畫面,前面的畫面就不免讓人滋生聯(lián)想:一個頑皮的孩童背著父母,偷偷地到池塘里去采摘心儀已久的蓮蓬,“偷采”路上的窸窣與緊張,“偷采”時的忐忑與欣喜……詩人都沒有直寫,但這又是清晰可感的。畫面的隱現(xiàn)處理,花了最少的語言“成本”,收到了切入點雖小,卻給詩歌帶來了無限想象空間的奇效。

[案例三]

(出示)請學生從詩中讀出畫面:我讀出了“________圖”,眼前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動要求:1 自由讀讀古詩,想想詩中藏著哪些畫面。

2 小組討論,分組匯報。

交流匯報:

生1:我們看到了“撐艇圖”,眼前仿佛看到小娃用力地撐著小艇,不時還拍起水花兒。

生2:我們看到的是“浮萍圖”,眼前看到的是浮萍被小艇劃開一道水面,亮晶晶的。

生3:我看到了“采蓮圖”,小娃靠近了一個又白又大的蓮蓬,小心地摘下,聞了聞那香氣,擺放在艇上,回去給媽媽一個驚喜。

生4:我們討論時也看到了“撐艇圖”,眼前仿佛看到小娃笑得合不攏嘴了,還似乎聽到他開心的歌聲。小魚也探出了腦袋。

師:不怕別人發(fā)現(xiàn)?

生4:因為他已經成功地“偷采”到白蓮了,太開心了,忘記自己是偷偷干的,就放開嗓子了!

(眾笑)

師:想象一下,此時的白居易會是怎樣的?

生:白居易啊,笑而不語。

生:估計他會捋著胡須,瞇著眼睛。

……

第8篇:尋找意思相近的詞范文

一、過度解讀文本語言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三冊課文《梅蘭芳學藝》的第二自然段,主要寫了梅蘭芳勤學苦練眼神的事。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學這部分課文時是這樣引導學生研讀文本的:“請小朋友們仔細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說說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梅蘭芳練眼神兒時非常勤奮和刻苦?”

學生讀完課文后紛紛舉手發(fā)言。

生1:我從“他常常緊盯空中飛翔的鴿子,或者注視水底游動的魚兒”這句話感受到了梅蘭芳練眼神兒很刻苦。

師:這句話里的哪兩個詞引起了你的注意?

生1:“緊盯”和“注視”。

師:這兩個詞都有看的意思,但可不是一般的看哦。怎樣看才算是“緊盯”和“注視”呢?

生2:聚精會神地看。

生3:眼睛一眨也不眨。

師:你們想體會一下嗎?現(xiàn)在老師的手里就拿著一只紙鴿子,你們可要緊緊地盯住它喲。(教師舞動著手里的鴿子,學生觀看后談感受)

師:是啊,我們就看了這一小會兒,眼睛就發(fā)花了,疼了。可是梅蘭芳呢?他常常這樣去練習,并沒有因為眼睛疼而放棄,這就叫“勤學苦練”。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的引導很得法,學生的表現(xiàn)也非常出色。本以為教者接著會引導學生去朗讀體會,可出乎意料的是,教師又繼續(xù)問學生:“請小朋友們再找一找,還有什么地方也能看出梅蘭芳練眼神兒很勤奮刻苦?”

學生愣了一下,但還是繼續(xù)低頭努力去尋找。不一會就有學生開始舉手了。

生4:我從“日子一長”這個詞語看出來了。

師:你真厲害。(隨后教者引導學生想象說話:1.春天陽光明媚,梅蘭芳 。2.夏天烈日炎炎,梅蘭芳 。3.秋天冷風瑟瑟,梅蘭芳 。4.冬天寒風凜冽,梅蘭芳 。)

的確,這樣的解讀能凸顯梅蘭芳勤學苦練的精神品質,也能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說話能力??墒?,這樣的解讀又給人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難道梅蘭芳在這么長的學藝生涯中除了緊盯鴿子和注視魚兒這兩件事,其他什么都沒做嗎?所以,過度解讀文本,不僅不便于學生理解文本,反倒讓人覺得“語文就是說假話、空話”。

二、過碎梳理故事情節(jié)

蘇教版語文第十一冊《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講述的是波蘭的音樂家肖邦雖然身處異國他鄉(xiāng),但時刻不忘祖國,在臨終之前囑托姐姐把心臟帶回祖國的事,表達了肖邦對祖國強烈的愛。對于六年級的孩子來說,理解這樣的課文內容并不十分困難,教師完全沒有必要為了讓學生能夠讀懂故事的情節(jié)而大做文章??墒牵行┙處熢趯嶋H的教學過程中卻忽略了應該對學生進行語言概括和朗讀感悟等語文能力的訓練,反而受故事情節(jié)的牽制,想方設法地提出一些瑣碎的、明知故問的、價值不大的問題。

師:肖邦是哪個國家的人?他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離開自己的祖國的?他是怎么離開華沙城的?都有哪些人來送別了?他為什么寫出了著名的《革命練習曲》?他是怎樣創(chuàng)作音樂的?他的結核病為什么會復發(fā)?彌留之際,他對姐姐怎么說的?

……

結果,一堂課的時間都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而所謂的提問無非就是教師幫助學生梳理故事情節(jié),學生只是在配合教師的表演而已。教師所問的問題也僅僅浮于課文語言文字的表面,缺乏一定的深度和思考價值。

三、無度拓展文本內容

蘇教版語文第八冊《“番茄太陽”》一文,以“我”的見聞為主線,按照時間發(fā)展的順序講述了盲童明明的一言一行,抒發(fā)了作者自己的內心感受,贊美了盲童堅強、樂觀的精神品質。在一次教研活動中,一位教師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是這樣進行拓展教學的。

拓展1:在課堂剛開始時向學生介紹本文的作者衛(wèi)宣利,告訴學生當時的寫作背景,即作者在17歲的時候因為一場車禍而失去了雙腿,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當時消沉、灰暗的心情。

拓展2:在教學“灰暗”一詞時,讓學生尋找和該詞意思相近的詞語,并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生活中有沒有過類似的心情。

拓展3:通過表演再現(xiàn)明明的爸爸向明明介紹蔬菜的情景,然后指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

拓展4:讓學生閉目30秒,走進盲童的內心世界。

拓展5:當作者聽到明明銀鈴樣清脆的笑聲時,心里會想些什么?

第9篇:尋找意思相近的詞范文

關鍵詞:習語;諺語;食品;水果;翻譯

習語是從語言中提煉出來的短語或短句,是語言的核心和精華。習語都具有鮮明的形象,適宜于用來比喻事物。很多習語前后對稱,音節(jié)優(yōu)美,韻律協(xié)調。而諺語的最大特點是表達人民群眾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各種社會活動中積累的豐富經驗。記得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曾經說過:“Genius wit and spirit of a nation are discovered by their proverbs.”(每一個民族的天才、機智和精神都可以在他的諺語中找到)。作為語言中的精華和最富活力的組成部分――諺語反映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具有生動形象、含蓄雋永的表達力。英語中同漢語一樣,也有大量豐富的習語和諺語。英語的習語和諺語在英語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討論了關于食品、水果類的英語習語和諺語一般的翻譯方法。如何把它們翻譯成符合 “信、達、雅” 翻譯標準的漢語,作者作了一下初步的探析,并提出了幾個注意點,旨在提高廣大的英語愛好者翻譯此類英語習語、諺語的水平。

一、翻譯的一般原則

1. 最簡單的是直譯法。就是英語中所說的食品、水果在漢語中有對應的說法,則直接用漢語譯出,不改變食品、水果的種類。比如:

(1)forbidden/stolen fruit ??禁果

(2)sour grapes?? 酸葡萄

(3)bear fruit ?結果,產生效果

(4)carrot and stick胡蘿卜加大棒

2. 意譯法。所謂意譯法就是沒經過再現(xiàn)原文句子成分及修辭而表達原文的意思的方法,它僅僅適用于不能或者沒有必要用直譯法,并且在漢語中也找不到恰當的同義習語或諺語。而在食品、水果類習語和諺語的翻譯上這一點也是適用的。

(1)Throw away the apple because of the core. 因噎廢食

(2)compare apples and oranges 比較兩個無法比較的事物

(3)full of beans?精力充沛的,興高采烈的

(4)hot potato 棘手的問題

(5)have one's cake and eat it? 又要甩掉又要保留,同時做兩件不相容的事而雙收其利

(6)pie in the sky空頭支票

(7)live on/off the fat of the land養(yǎng)尊處優(yōu),錦衣玉食

(8)have other fish to fry 另有企圖

(9)It’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覆水難收

有些時候意譯法確實能夠更好的表達原文內涵,但同時原文化對中國讀者來說對意譯法所形成的譯文是不容易理解的,所以在采用意譯法時必須要注意這一點。

3. 直譯加意譯法。有時為了更清楚地表達原意,彌補直譯表達不夠完美的缺陷,就可以雙管齊下,采用直譯加意譯法。也就是前一句翻譯字意,后一句翻譯寓意,這樣字意和寓意均表達了出來,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比如:

(1)The rotten apple injures its neighbors. 一只爛,爛一筐;一個壞朋友可以影響一群人

(2)as easy as shelling peas??? 象剝豆那樣容易,輕而易舉的事

4. 翻譯轉移。有些食品、水果類習語、諺語語言含蓄,寓意深刻。如果從字面意思翻譯,就不能恰如其分地把它的精髓翻譯出來。根據意思流暢的需要,在漢語和英語中它們一些相對穩(wěn)定的生動表達應該在翻譯中被保留,同時在漢語中尋找那些與原文含義相同或像近,效果相同或相近的詞語來翻譯,也就是“易其形式,存其精神”,這樣譯文易于為讀者或聽者接受。比如:

(1)spring up like mushrooms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

(2)not worth a bean ??無價值的

(3)rotten to the core? ??腐爛透頂,壞透了

(4)take the bread out of one's mouth? ??奪人生計,奪人飯碗

5. 在英語中,有些關于食品、水果類習語或諺語常常采用尾韻對稱。通過押尾韻的方法使短語猶如詩一般悅耳動聽。漢譯這些諺語時,應適當注意保持其修辭色彩,以便體現(xiàn)原文的表達方式。如: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如果按照字面翻譯成“每天吃一個蘋果,醫(yī)生遠離你”的話,至少是沒有充分體現(xiàn)這句諺語本身所具有的押韻特色。如將此句譯作“日吃蘋果一只,身體健康不求醫(yī)”我覺得更好些。

二、值得注意的問題

1. 切忌“望文生義”。食品、水果類英語習語和諺語具有整體性,其喻義不

是其組成成分的簡單相加,所以,要弄清它的確切意思,不能一個一個詞地去理解。比如說:the apple of sb’s eye 并不是說“某人眼睛中的蘋果”,而是“心肝寶貝,掌上明珠”的意思?!癮 piece of cake”指的是“輕松的事”,而不是“一片蛋糕”的意思。 因此,理解、翻譯時一定不要望文生義或按字面推理。

2. 注意有些食品、水果類習語、諺語固有的褒貶意思。在英語中,關于lemon,

banana的習語或諺語普遍都有貶義。比如:

(1)That car is a real lemon. 那部車真爛。Lemon 是指那些原來在想象中很好,但是結果卻非常不好的東西或事情。例如毛病百出的汽車,虧本的股票等。

(2)To be bananas發(fā)瘋的;神經錯亂的

.eg. That guy's bananas!那家伙真是瘋了。

(3) go bananas

①發(fā)瘋;神經錯亂

?eg. I'm so bored. I'm going bananas. 我厭煩得要死,都快發(fā)瘋了。

②狂怒,氣得發(fā)瘋

?eg. She went bananas when she found him cheating. 她發(fā)現(xiàn)他欺騙時氣得要命。

翻譯此類食品、水果類習語時必須注意保持固有的感彩。

以上就是食品、水果類習語和諺語翻譯時的幾種方法和翻譯時必須要注意的幾個問題。總之,我們在翻譯時需盡一番揣摩切磋之功,否則譯文就可能與原文“貌合神離”,文不達意。通過翻譯,我們可以了解各國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擴大視野,甚至思維方式,對于我們來說是很有好處的。

參考文獻

[1]馮 慶 華,1989,《實用翻譯教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孫志成,1994,《英語綜合技能》,中國商業(yè)出版社

[3]張 培 基,1983,《英漢翻譯教程》,上海外語出版社

[4]章 和 升,1997,《英漢翻譯技巧》,當代世界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