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繪畫設計學習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高校由于自身的專業(yè)定位和辦學方向的不同,其教學內容與課程的設置也不一樣,但在對待繪畫基礎課教學的問題上,還存在著一定的誤解,過于強調計算機等輔助教學的力量而忽視繪畫基礎課的教學,認為只要全面掌握計算機輔助設計則可替代繪畫,有無繪畫基礎對藝術設計影響不大。面對這種誤區(qū),正確認識繪畫基礎課教學在藝術設計中的意義,這是目前值得大家深入思考和探討的課題。正確處理繪畫基礎和藝術設計教學的關系,在藝術設計的繪畫基礎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運用恰當?shù)脑u價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科發(fā)展更規(guī)范、更完善,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更優(yōu)秀的藝術設計人才。
關鍵詞:藝術設計; 基礎繪畫;教學;作用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觀念的創(chuàng)新對于藝術設計專業(yè)人才的需求,藝術設計學科逐漸成為熱門的學科,大多數(shù)綜合性大學都增設了設計藝術專業(yè)。各大高校也增設一些藝術設計專業(yè),如環(huán)境藝術設計、工業(yè)設計、動漫設計、服裝設計等專業(yè)。在設計藝術專業(yè)大量擴展、規(guī)模空前擴大的格局中,如何保證教學的質量,如何培養(yǎng)具有較高審美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設計藝術人才等問題值得深入探討和研究。
如今的藝術設計類專業(yè)都很重視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計算機軟件的不斷更新,使人們的生活和感情、思想觀念形態(tài)發(fā)生了不斷的變化。目前很多的領域都離不開計算機的應用,藝術設計領域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計算機輔助軟件的興起使設計的方案更高效,設計過程可視化,設計結構更加精準。在工業(yè)設計、建筑設計和動漫設計中,運用制圖軟件和3d建模軟件及渲染軟件,加速了工作的效率,使以前需要手工勞動完成的工作變?yōu)橹恍柙O計師揮一揮鼠標即可完成。計算機操作成為了科學和藝術之間的橋梁,為藝術設計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那么,美術的繪畫基礎課,如素描、速寫、水粉寫生等這些基礎的繪畫還需要訓練嗎?最近幾年經常有學生會提出這樣的問題,目前計算機輔助藝術設計技術已發(fā)展的這么快,掌握各種軟件至關重要,那么手繪訓練有沒有必要呢?然而現(xiàn)實情況是,很多藝術院校將基礎繪畫課時縮了又縮,在對待基礎課教學的問題上,還存在著重設計輕繪畫的誤解與偏見,片面地強調設計能力的重要而忽視繪畫基礎課的教學,認為只要全面掌握計算機設計就可以替代繪畫,有無繪畫基礎對藝術設計影響不大。所以對于美術基礎課的教學,從學生到管理層都存著一些模糊認識。面對這種誤區(qū),正確認識繪畫基礎課教學在藝術設計中的存在的意義,是目前值得大家深入思考和探討的課題。
徐悲鴻曾經在在教學的改革中說過素描為一切造型藝術之基礎,草草了事仍無功效,積稿千百紙,方能達到心手相應之用?;A課對于剛剛進入大學的青青學子來說,在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等方面相對來說比較薄弱。而且自身的藝術水平也普遍偏低,缺少自我表現(xiàn)和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再加上多年來對藝術類考生大量擴招造成整體的生源質量水平下降等原因,新生的基本能力絕大多數(shù)幾乎是零,大部分學校的設計專業(yè)在入學前也沒有相應的測試,對考生的繪畫基礎和基本造型能力沒有了解。而按照美術專業(yè)的課程要求來說,學生必須要有一個長期繪畫訓練的過程,藝術設計中基礎繪畫的訓練,是培養(yǎng)學生形象化思考、設計分析、方案評價能力以及開拓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手繪能力的提高來自于基礎繪畫中素描和速寫能力的訓練,所以這一環(huán)節(jié)在后面的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中是很重要的,許多好的作品就是從最初模糊不定的構思然后通過手繪修改得來的,手繪稿的完成必須依賴于基礎繪畫課程中繪畫技能的訓練。如果輕視客觀因素的存在,在基礎課上大量采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教學對學生成長和人才的培養(yǎng)都不利。
基礎繪畫課程是培養(yǎng)藝術設計人才的審美取向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有效的途徑。而把基礎繪畫課看成是單純的一種技術訓練,這種思想是片面的,它不但包含了的掌握和藝術修養(yǎng)的增強而且對創(chuàng)新精神的啟迪和審美品位的提升都有一定的作用,是“藝術”與“技術”的全面訓練過程。如果說“美”是抽象的,也是具體的話,說抽象,是因為沒有一個固定衡量標準。是“美”是具體的,因為有一定規(guī)律可循,而這些規(guī)律就是我們基礎繪畫課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們應當把寫生的訓練與對形式美的研究結合起來,比如黑白灰和點線面的處理上,使整個畫面各個因素之間比例協(xié)調、畫面均衡、主次虛實關系等都達到形式美的和諧。慢慢使學生具備對形式美的敏感性,培養(yǎng)如何判斷形式美的能力。而藝術設計的美學法則,如多樣與統(tǒng)一、節(jié)奏與韻律、對稱與均衡、齊一與重復、對比與調和等美學法則,也正是基礎繪畫中所要研究的主要內容。兩者是一種和諧的統(tǒng)一。
在基礎繪畫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首先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比如結構素描練習中的理性分析,表現(xiàn)出來看到和看不到的關系等。再次,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表現(xiàn)能力,除了表現(xiàn)傳統(tǒng)光影與調子以外,還應當鼓勵提倡學生獨特的個性表現(xiàn),不能用抽象與具象,像與不像來片面評判學生作品的好壞,應看重學生的真實情感的表露與獨特視角,并激勵他們能用語言來表達創(chuàng)作情感,注重引導與啟發(fā)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藝術表現(xiàn)的獨立性。最后,是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從靜物的自由組合練習到想象默寫及意象創(chuàng)作。有了這好的教學方法和步驟的練習,我想培養(yǎng)出的學生才能更適合于不同的設計領域,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藝術設計師?,F(xiàn)在的年輕人價值取向多樣化,審美趣味多元化,這樣的課程練習對于學設計的學生也許會更受歡迎些,畢竟“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原動力,是好的完成某件事的重要因素,提高學生的專業(yè)興趣,也是藝術設計專業(yè)基礎繪畫教學中不可或缺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需要教師提高的方面是,不要把結果看的太重要,而是注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的評價,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給予評價,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由于教師審美風格的不同,如果不和學生進行溝通,又沒有很好的評價標準,片面性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提高課堂的學習氣氛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我們教師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只有做好觀察與溝通, 教學中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尊重學生的個性。根據(jù)個人的感受、愛好不同,選擇的參考的體系不同,表現(xiàn)形式也就各具特色。這樣學生就不會感覺到乏味與枯燥。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 會計教育創(chuàng)新 會計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4-0183-01
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可當今的信息技術不僅僅貢獻于此,還體現(xiàn)在對社會生活方式以及教育方式的影響方面。信息、知識是現(xiàn)代社會的基本資源,信息素養(yǎng)便逐漸成為每個公民所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現(xiàn)代的教育不再是以前那種單純地傳授知識技能,現(xiàn)代教育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能力,促進思維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簡而言之,就是培養(yǎng)師生創(chuàng)造力,而信息化為這種教育創(chuàng)新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
一 會計教學需要具備的條件
1.理論意義上的指導
信息化的會計教育離不開理論指導。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習者需求差異和學科特點,綜合學習利用國外相關的比較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方式方法,結合中國的國情,提出更加適合中國學生的教學方式。
2.教學中教師的重要性
新的教育方式中教師的作用毋庸置疑,因為在整個信息化會計教育新模式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同樣也是整個過程中的主體。教師應樹立新的教育觀念:(1)會利用信息技術平臺構建學科課程,提供數(shù)字化教學學習環(huán)境;(2)能掌握現(xiàn)代教學設計理論,能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與實踐;(3)能在會計教育信息化的環(huán)境中組織、指導、參與、協(xié)調與評價學生的學習活動。
二 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會計教學中
1.信息化對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
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普及,會計教學方式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傳統(tǒng)的以課堂為主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將逐漸被弱化甚至被取代。因為這種單向式的教學方式使課堂缺乏趣味性及挑戰(zhàn)性,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
相反,信息化時代的教育會結合先進技術,運用網絡和計算機技術,將多種方法結合起來,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學生以自主學習為主,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或者通過網絡學習自己感興趣或者需要的知識,可以隨時獲得教師的指導,教師也可以在線測評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樣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使學生學習更快捷。
2.構建新型的會計教學模式
在信息化教育環(huán)境下的會計教學主要模式有如下幾種:
第一,模擬學習。顧名思義,模擬學習是指運用會計核算教學軟件,將現(xiàn)實中的企業(yè)會計業(yè)務在計算機和網絡環(huán)境下進行模擬,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會計核算職能在計算機和網絡環(huán)境中是怎樣實現(xiàn)和完成的。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以發(fā)展的眼光去理解會計,從而能夠更加適應信息化對企業(yè)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等帶來的變革,能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去優(yōu)化工作流程,找到更適合的工作方法。
會計信息化模擬學習要具備幾個條件:學校提供適合教學使用的會計教學軟件,提供可用來進行模擬核算的企業(yè)會計資料,學生要熟練掌握使用會計軟件,并了解企業(yè)會計業(yè)務流程。
第二,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學校為學生提供大量可供模擬使用的會計信息,使學生有機會在網絡資源或者學校資源中進行自由探索,對其所獲取的大量會計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并結合自身情況加以利用,從而獲得更加豐富的閱歷。
第三,協(xié)作的教學模式。所謂協(xié)作,就是教師將學生分組,讓同組的多個學生對同一會計問題進行分析并解決問題,這樣就為他們提供一起相互協(xié)作的機會,目前協(xié)作學習的主要方式有:協(xié)作、BBS討論、伙伴和角色等多種形式。這種新的教學方式將不同專業(yè)的學生結合成一個小組,小組成員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專業(yè),模擬一個企業(yè)團隊,根據(jù)各自的角色,分工協(xié)作。這樣,學生在與其他成員或者教師的交流過程中,拓展所學知識、產生新的概念、取長補短實現(xiàn)共同進步。這種協(xié)作學習實際上是在構建主義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學習和教學方式,學生間的互動協(xié)作和討論是推動認知發(fā)展的重要部分,小組的討論會為學生提供一個互動的知識構建過程,使生生間、師生間在交流過程中,鞏固所學知識,產生新的概念,并把兩者結合起來形成新的更連貫的知識體系。
3.營造開放式的會計教學環(huán)境
教師應搜尋和整理相關的會計案例素材,在多媒體教室中建立一個數(shù)據(jù)庫,實現(xiàn)資源共享,搭建一個相對開放的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參考。學生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料,自己去模擬案例中的會計角色,運用自己所學知識,去完成模擬任務,這樣不僅可以檢測自己與別人的差距以及學習效果,還可以鞏固所學知識,更加熟練地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
參考文獻
關鍵詞:大學生;政治社會化;基本原則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20-0270-02
所謂大學生政治社會化就是指大學生學習或接受社會主導政治文化的過程。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的主導政治文化就是社會主義政治文化,高校作為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最核心陣地,就是要讓大學生認識社會主義政治文化,從而堅信我國有特色的政治文化,進而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人才。同時,大學生政治社會化是政治生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對于社會政治生活的進行和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國現(xiàn)階段的社會變革中,我們不僅要重視政治社會化的過程,而且要十分重視優(yōu)化政治社會化的方式。優(yōu)化大學生政治社會化必須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一、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
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理論教育主要是通過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實現(xiàn)的,在高校,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包括:基本原理、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近現(xiàn)代史、大學生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等,通過這些課程的教學,首先讓大學生具有政治社會化的基礎知識,明白我國當前政治體制以及各種政策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從而明白當前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必要性。其次,最重要的是讓大學生在最關鍵的時期養(yǎng)成正確的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教育就是使大學生在實踐中滲透式的理解我們國家的政治文化,從而樹立正確的政治意識,掌握正確的政治技能,使其在具體的活動中逐漸實現(xiàn)政治的社會化[1]。實踐教育是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時效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關鍵所在。當今的大學生更多地局限于校園,很少去主動融入社會,這樣使得他們對現(xiàn)實問題的分析不夠全面、透徹,所以,高校為了很好地實現(xiàn)大學生的政治社會化,一定要在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同時,更多地去關注實踐教育,使得實踐教育成為高校教學的必要的一部分,同時要把實踐教育與相關專業(yè)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此外,無論是理論教育還是實踐教育,一定要與現(xiàn)時代相結合,使得大學生更多地與社會交流,在畢業(yè)后更好的面對就業(yè)壓力等[2]47。最后,還應該組織大學生參加軍事訓練,利用寒暑假開展各種調研實踐活動,并且鼓勵大學生參加志愿服務,勤工儉學等活動。總之,通過實踐,使大學生接受教育,增長才干,提升社會責任感。
二、個體內化與社會教化相結合
個體內化是指社會化的主體經過一定方式的社會學習,接受社會教化,將社會目標、價值觀念、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方式等,轉化為自身穩(wěn)定的人格特質和行為方式的過程。社會教化即廣義的教育,它包括兩大類:一類是系統(tǒng)的、正規(guī)的教育,如各級各類學校對學生的教育,以及監(jiān)獄、勞動教養(yǎng)所對違法犯罪者的改造和教育;另一類是非系統(tǒng)的、非正規(guī)的教育,如社會風俗、大眾傳媒和群體亞文化等對人的影響和教育。社會教化是在無形之中發(fā)揮作用的,所以它對個體的成長、成熟和行為選擇等往往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個體內化是基礎,社會教化是前提,兩者相輔相成。換句話說,個體的社會化是經過社會教化這個大環(huán)境和個體內化這個小錘煉緊密結合才能實現(xiàn)。但從我國目前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狀況來看,則存在著重視社會教化而輕個人內化的傾向,忽視了大學生在政治社會化當中的主體地位。事實上,任何學習過程都是以個體能動性、積極性的發(fā)揮為前提,只有在尊重個體的主體地位的時候,才能充分激發(fā)個人學習的興趣與長久性,才能使社會教化的內容自覺內化為自身的知識結構與行為結構當中。同時,社會教化內容也應該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注入新的資源,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與能動性。因此,在大學生政治社會化過程中要把自身內化與社會教化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有效性。
三、明示教育與暗示啟發(fā)相結合
明示、暗示與強制都是政治社會化的重要方法,不過我們經常使用的是明示與暗示,所謂明示的政治社會化也就是直接的政治社會化,主要就是相關的政治部門將其政治信息、政治價值觀以及相關時事政策通過宣傳教育或者理論灌輸使教育對象接受我國特色的政治文化,從而達到政治社會化。所謂暗示也就是指間接的政治社會化,主要是指通過非政治化的途徑來滲透式的實現(xiàn)政治社會化,主要包括風俗文化、文學藝術等途徑手段,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實現(xiàn)人們政治觀、價值觀的轉變[2]47。在我國古代很重視暗示的政治社會化方式,將“忠”、“孝”、“禮”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直到今天,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些政治思想仍然影響著我們,可見其有效性。同時西方國家也比較重視暗示的方式,例如,美國人很注重獨立、自主意識,同時他們還很提倡自由、民主、法制,這些思想的形成一方面與專門的政治教育有關,不過更多地是通過潛移默化的途徑實現(xiàn)[3]151-152。然而目前我國在政治社會化方式上存在著重明示輕暗示的傾向,使得政治社會化的效果不是很明顯。因此,我們要把明示的政治社會化與暗示的政治社會化結合起來,以提高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有效性。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情境創(chuàng)設;信息化教學;融合
一、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原則
1.任務由淺入深的原則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小學品德與社會這門學科,培養(yǎng)學生該學科學習的綜合能力,在設計教學任務的時候,應該始終堅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力求教學內容層層推進,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能力、接受能力進行調整,保證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任務的有效性。教學任務由初級到高級,由高級到綜合,不斷實現(xiàn)對學生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習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力爭對每個學生都進行有效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育。
2.在做事中學習的原則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應該注意凸顯學科特點,講究實用性。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要切切實實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的綜合素養(yǎng)。因此,在小學品德與社會任務型教學中應該始終堅持“在做事中學習”的設計原則。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做事中充分發(fā)揮出自己的學習主動性,并采用多種方式來展示自我,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與傳統(tǒng)課堂“灌輸式”的教學相比,基于情境創(chuàng)設的信息化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感受,讓學生品嘗到完成任務獲取知識的樂趣,從而使其以一種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學習。
3.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
以學生為中心是指在教學中目標讓學生定、問題讓學生提、活動讓學生做。目標讓學生定是指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接受能力,多調查了解學生的學情、基礎;問題讓學生提是指在教學中摒棄傳統(tǒng)的“老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發(fā)揮出教師的教學引導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活動讓學生做是指在教學活動中真正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實現(xiàn)有效的教學合作、探究、實踐、體驗。
二、教案設計與編制思路
通過分析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結合品德與社會課程內容以及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對《品德與社會》每一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進行細致的解讀與分析,確定出教學內容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谇榫硠?chuàng)設的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中應該著重考慮以下三點要求:一是深刻分析教材內容,把握教材核心元素,以教材為藍本積極尋找情境創(chuàng)設需要的方法、內容,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尋求教學情境需要的文字、圖片、影像資料等,為創(chuàng)建品德與社會教學情境做足前期準備工作;二是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作為教學核心,充分凸顯學生在情境教學中的重要性,通過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并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教育與自我學習;三是在編排課后作業(yè)練習時,著力編制拓展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各種訓練,并引導、鼓勵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去查詢相關的資料,為下一次課做好準備。
品德與社會課程內容與學生身邊的事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收集相關資料時,一定要注重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同時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留心學生的生活、學習活動,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行為方式等,進而隨時對原有的教學設計進行調整和補充。同時構建網上學習平臺,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教學視頻等教育教學資源與教學方法,使學生可以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學習,即使是學習能力弱的學生也能夠較好地掌握相關的教學內容。
三、基于情境創(chuàng)設的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信息化教學方式實踐應用
1.角色扮演類情境創(chuàng)設
角色扮演類是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虛擬出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在虛擬場景中扮演某個角色,通過角色的言行舉止完成情境轉變。例如,在學習《誠信是金》這一課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建具體生動的故事情境:一個年輕人在人生路途上艱難跋涉,前行遇到一個渡口,因為渡船載重有限,年輕人需要將自己背負的五個包袱“健康”“美貌”“ 誠信”“機敏”和“才學”拋棄一個才能夠平穩(wěn)渡過渡口。學生通過扮演這個年輕人角色,根據(jù)自己的道德觀念進行判斷,選擇拋棄五個行囊中的一個。如果拋棄了看似不重要的“誠信”,那么渡船會立即沉沒,年輕人立即死亡。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和角色體驗,讓學生明白如果離開誠信,那么即使擁有健康的身體、出眾的才學,最終也難以在社會上立足。
角色扮演類虛擬情境可以為學生們營造多種選擇的環(huán)境,不同的選擇帶來不相同的結果。如果角色扮演者在虛擬情境中做出了違背道德原則的錯誤選擇,那么就會受到相應場景的懲罰。如果誠信低于某個臨界點,那么本次游戲就會結束。學生們?yōu)榱双@取繼續(xù)游戲的權利,就會不斷做出正確的選擇,明辨是非,做有道德的事。因此,角色扮演類虛擬情境能夠讓學生們在輕松有趣的活動游戲中得到良好的道德品質修養(yǎng)。
2.實驗類虛擬情境創(chuàng)設
實驗類虛擬情境是針對真實環(huán)境下無法進行的內容進行實驗,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學生保護自己、保護他人的安全防護意識。在實驗類虛擬情境中,體驗者將會面臨生命危險,如果采取不當?shù)拇胧?,將會被困在危險情境中不能逃脫。例如,以《當危險發(fā)生的時候》這一課為例進行實驗類虛擬情境創(chuàng)設:主人公東東在家里做作業(yè)的時候,突然聞到刺鼻的煙味,打開房門后發(fā)現(xiàn)樓道起火,濃煙滾滾。在虛擬情境下,學生就是主人公東東,通過鼠標和鍵盤控制東東的行為和具體路線。在規(guī)定時間內,東東每一項選擇的做出都和不同的分數(shù)對應,如果選擇正確則可以得到相應的分數(shù),選擇錯誤則扣除相應的分數(shù)。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們很容易學習、掌握到正確的逃生操作,養(yǎng)成良好的安全保護和危險逃生意識,并在危險發(fā)生之時,能夠有效地保護自身。
3.游覽類虛擬情境創(chuàng)設
游覽類虛擬情境創(chuàng)設是指通過計算機虛擬計算構建一個虛擬的游覽場景,并且提供多種游覽選擇,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場景、游覽路線,進而在不同的選擇中學習不同游覽場景知識。
四、總結
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品德與社會教學活動可以使單一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豐滿、有血有肉,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自身的能動性,使學生主動走進學習,主動發(fā)展自我。在教學中引入場景創(chuàng)設方法既增加了授課的生動感,又容易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這一方法可以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予以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王寅龍,李前進,李志祥,等.信息化教學設計的過程、方法及評價要點探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6):15―18.
關鍵詞:課程設計;教學實踐;教學體會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8-0132-02
引言:
“精細化工工藝課程設計”是在學生完成了“精細有機合成”和“化工原理”的理論課程學習之后開設的綜合性實踐課程,課時1周,是東北石油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應用化學專業(yè)“四位一體”模塊化實踐教學體系中第二層次的教學模塊。該課程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構思設計一個精細化學品工藝設計為主的課題。需要經過資料查閱、合成路線設計、反應系統(tǒng)工藝設計、反應器工藝設計、答辯驗收等過程,最終完成課程的學習和實踐。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交流、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設計,對學生的知識獲取、規(guī)劃設計、工程技能、知識綜合應用進行系統(tǒng)全面培養(yǎng)。截至目前,該課程已經開設7屆,已經成為理論課和工程實踐之間最重要的紐帶。
一、課程的規(guī)劃
東北石油大學是一所以工學為主的綜合類院校,學校重視科學研究與實踐應用,課程設置方面要求所有專業(yè)開設課程設計等實踐類課程。應用化學專業(yè)的一個專業(yè)培養(yǎng)方向是精細化工,所以精細化工工藝學課程設計是我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之一。該課程以《化工原理》和《精細有機合成化學與工藝學》的理論知識為基本點,綜合應用專業(yè)知識,突出工程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技能。
在課程開設之初,由于缺乏實踐經驗,課程設計題目單調,應用型不強,而且學生對工藝和設備的結構與原理認識膚淺,學生的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技能沒有得到應有的鍛煉。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在筆者及所在專業(yè)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對精細化工工藝課程設計的時間安排、前期課程的內容設置進行了合理銜接,起到了承上啟下、融會貫通的良好效果。
該課程設計隸屬于精細化工方向的教學集合體系,時間及內容安排順序是同時開設《化工原理》和《精細有機合成化學與工藝學》,前者著重于介紹單元操作、工藝流程操作條件優(yōu)化和設定,而后者著重于介紹精細化學品的合成工藝路線和單元反應的合成條件優(yōu)化設計。然后開設《精細化工工藝設計》,它是將化工設計知識和精細化學品生產工藝融為一體的綜合性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設計使學生深刻理解精細化學品的生產理論知識,明確所學課程知識的實際用途,并綜合培養(yǎng)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課程設計時間為一周,在此期間,學生需要完成資料查閱、物料衡算、熱量衡算、反應釜設計、流程圖繪制、反應釜繪制等內容,工作量相對較大,所以理論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預安排設計內容,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進行課程設計準備工作,學習效果更好。
二、課程內容及教學實施
《精細化工工藝設計》的任務設置緊緊結合教學實際。精細化學品種類繁多,大多采用間歇操作,多步驟生產,而我校緊靠大慶油田,學生對油田化學劑,尤其是驅油用表面活性劑、緩蝕劑、破乳劑等精細化學品的接觸了解較為深入。此外,前期課程設置了認識實習,學生對油田用精細化學品的生產流程具有初步認知。所以,在任務設置上,側重于油田化學劑產品的生產工藝設計。
課程設計教學在多媒體教室進行,主要用于指導教師全方位講解課程設計的任務安排和設計要求。教師在授課前備齊參考資料和工具用書,指導學生人數(shù)不超過15人。課程設計過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進行針對性輔導,并根據(jù)學生遇到的問題組織課堂討論,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熟練運用。為督促培養(yǎng)學生個人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按照每組2人進行任務分配。課程結束后,由學生提交手寫設計說明書一份,要求按照章節(jié)依次詳細寫出計算過程,并提交反應釜的設計圖紙、反應車間的布局圖紙等關鍵附圖說明。最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設計內容,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公開答辯,根據(jù)學生的答辯情況及平時的指導情況,指導教師可以判斷設計任務的完成效果,便于公平公正地進行成績評定。
三、應用化學專業(yè)開設課程設計的教學體會
我校應用化學專業(yè)屬于理科,課程體系設置不同于化學工藝專業(yè),學生平時的學習均已理解分析為主,數(shù)學計算和工程制圖等能力欠缺,工程和工藝基礎均薄弱[1]。所以,通過課程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對實現(xiàn)應用化學專業(yè)的多維度培養(yǎng)是非常必要的。通過7屆教學實踐,筆者認為理科專業(yè)因地制宜地開設化工類課程設計,對于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有重要作用,具體有如下幾方面的體會。
一、中學會計檔案創(chuàng)新管理的作用
隨著學校的發(fā)展,農村中學管理體系逐漸包含了會計檔案的管理,它成了該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近幾年,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許多領域都加入到其中,信息化的管理顯得尤為重要。而原始的人力管理已經難以達到學校檔案管理的需求,加上當今社會信息化的飛速發(fā)展,中學檔案的信息化轉換成了必要的路徑。檔案的信息化處理也可以更好地支撐學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作為學校檔案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化的建設是農村中學發(fā)展的唯一選擇。同時我國也是教育大國,國家在教育方面抓的很緊,投入很大,教育教學的質量得到不斷提高,對于學校自身的管理建設要求也在逐漸提高。會計檔案信息化的實現(xiàn),學校各管理層人員都可以輕松查閱修改學生的會計檔案,不用再像傳統(tǒng)的管理方式,人為用筆和紙來記錄,減少了檔案數(shù)據(jù)錯誤的發(fā)生,保證會計檔案信息的準確性,提高了學校的管理水平,增強了學校的競爭力。
二、農村中學會計檔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化管理認識片面,不理解其真正內涵。當前,許多管理會計檔案的人認為信息化只需要在電腦上安裝上相應的程序,單方面認為安裝程序過后會計檔案的管理工作就可以輕松進行。這種認為是片面的,他們沒有抓住會計檔案信息化的核心,甚至他們連建設會計檔案信息化包含了哪些東西都不了解。
(二)紙質會計檔案容易出現(xiàn)裝錯、遺失、損壞的情況?,F(xiàn)在還有很多農村中學在使用紙質會計檔案來進行管理,有些會計檔案裝訂過程很長,存放成了大問題,在所有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等會計核算專業(yè)資料放在一起的時候,很容易出現(xiàn)裝錯、遺失、損壞的情況出現(xiàn)。
(三)領導重視不夠,計算機能力不夠。有很多農村中學領導對會計檔案管理看的不是很重要,沒有認識到檔案信息化的優(yōu)點,思想過于固化,并沒有安排專業(yè)的會計檔案管理員,也沒有對管理員進行相關方面的訓練,以至于出現(xiàn)相關工作人員計算機能力不夠問題;領導的不重視加上會計檔案管理員的不專業(yè),對于檔案的管理就沒有那么嚴謹,導致會計檔案在經過信息化處理過后沒有進行存檔,放在檔案室的檔案在其他人員要使用時存放登記記錄沒有認真填寫,對于紙質的會計檔案保護措施不全面。
三、會計檔案信息化建設策略
(一)正確認識會計檔案信息化管理。要實現(xiàn)會計檔案的信息化建設投入一定的資源是必須的,不光只有財力的投入,還需要相關方面人員參與其中,再加上一些物力上的支持,并且要結合農村中學的實際來建設。程序員負責信息化建設軟件的研發(fā)工作,會計人員也要輔助程序員開發(fā)軟件,因為這樣研發(fā)出來的程序才能更好地符合會計檔案管理人員的管理要求。程序研發(fā)完成安裝到電腦上后,關于會計檔案的錄入跟程序員沒有關系,他們只負責軟件技術上的問題,軟件的實際操作還是需要會計檔案的管理者來完成。
(二)合理管理會計檔案。信息化的會計檔案很少出現(xiàn)裝錯、遺失、損壞的情況,提高了辦公的規(guī)范化,管理起來更加方便。但對于紙質會計檔案的管理,管理人員應該定期檢查檔案室清潔衛(wèi)生,查看是否有昆蟲等動物出現(xiàn),并記錄好檔案的歸還和提取的記錄,做到井然有序。
(三)學校領導應注重人員再培訓,加強會計檔案管理人員的職業(yè)技能。會計檔案管理員的職業(yè)修養(yǎng)是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他們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就要求會計檔案管理人員要精通電腦專業(yè)知識,所以要引進一些這方面的專業(yè)人員,逐步改變管理人員知識結構單一的現(xiàn)狀,滿足現(xiàn)代化管理需要。會計本來就是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行業(yè),學??梢詫嫏n案管理人員進行再培養(yǎng),根據(jù)各管理職能需要培養(yǎng)不同的管理人員,讓他們靈活使用信息技術來進行管理,同時還要建立考評獎勵機制,及時表彰信息管理能力強、工作成績好的單位和個人。另外領導對于檔案的信息化建設應該加強重視,提高學校整體的管理水平,才能提高競爭力,為了使計算機信息化技術人員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持和服務,應幫助他們及時了解有關會計檔案知識和服務目的要求情況。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信息時代;社會化
長期以來,高校圖書館的主要能和任務是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服務,服務對象局限本校師生員工,阻礙了社會讀者使用文獻信息資源。實際上館藏信息資源也不能被充分利用,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隨著社會發(fā)展對文獻信息需求的加強,高校圖書館的職能和任務也在發(fā)生變化,在服務校內師生的同時還為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提供服務。
1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化服務的必然性
高校圖書館作為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地,無論從社會發(fā)展趨勢、公民的信息需求還是從自身的發(fā)展來看,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都有其必要性。
1.1社會用戶的信息需求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先進的技術、適銷對路的優(yōu)質產品才能使企業(yè)立于不敗之地。因此企業(yè)迫切需要信息機構為其提供各種技術和市場行情信息,信息資源豐富,服務手段先進的高校圖書館,成為他們的首選單位。同時,一些政府機構的公務員,企事業(yè)單位的科研人員及中小學老師等知識群體,由于自己單位文獻資源匱乏,難以滿足他們的信息需求,渴望能從高校圖書館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中獲取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1.2政策要求
2002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首次以法規(guī)的形式把社會性納入高校圖書館定位的范疇,提出了“高等學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地”。規(guī)程的第二十一條明文規(guī)定:“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應盡可能向社會讀者和社區(qū)讀者開放”。
1.3自身發(fā)展的需要
高校圖書館的主要職能是為高校的教學和科研服務。長期以來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范圍僅局限于校內,這種狀況是圖書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最大障礙。目前高校正處于轉型升級階段,高校圖書館要想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就應該在滿足為學校教學、科研服務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走出“深閨”,面向社會,通過良好的服務,提高自身的社會地位,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2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優(yōu)勢
高校圖書館是信息時代的信息資源中心,是一個知識密集、信息密集的信息中介場所。面對社會開展信息社會化服務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
2.1豐富的館藏資源
與公共圖書館及其它信息機構相比,高校圖書館擁有更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高校圖書館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不僅積累了與本校學科建設,尤其是與重點學科、特色專業(yè)相關的大量的文獻,同時還自建和購進大量的書目數(shù)據(jù)庫及電子文獻數(shù)據(jù)庫,擁有豐富的電子資源。能夠較好地滿足社會人群對相關專業(yè)知識、信息的需求。
2.2先進的技術設備及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近年來高校對圖書館的硬件設施方面加大投人,圖書館的基礎設施得到完善,并擁有較先進的技術設備。為信息的檢索、傳遞提供了現(xiàn)代設備保障。同時高校圖書館還擁有一批素質較高的專業(yè)人才隊伍。他們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和文獻檢索能力,在信息資源的采集、篩選、處理及傳遞等方面游韌有余。特別是很多館員還積極參與高校部分學科的課題研究。承擔相關專業(yè)的資料整理和科研活動、能結合社會需要開發(fā)出不同層次的信息產品。
2.3豐富的信息查尋經驗
近年來,地方各高校已經進行了網絡化和數(shù)字化的管理,并構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館藏書目以及文獻資源數(shù)據(jù)庫,引進眾多電子期刊數(shù)據(jù)庫以及全文電子圖書數(shù)據(jù)庫;改變了服務的方式,強化了各項服務功能,將眾多服務與互聯(lián)網進行了科學合理的融合,使眾多讀者可更加方便地獲取各種信息資源,為地方各高校圖書館進行社會服務奠定了基礎。
2.4學習氛圍與環(huán)境優(yōu)勢
寬敞明亮的閱覽室,滿目花草綠樹,伴隨著陣陣的讀書聲,濃郁學習氛圍,更能激發(fā)起人的求知欲,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調整心態(tài),讓思想得到升華。
3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需解決的問題
3.1制定和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全民利益
英國、日本、美國、德國等高校圖書館在幾十年前已走向社會,既履行大學圖書館的職能,又履行公共圖書館的職能。發(fā)達國家高校圖書館之所以能夠成功開展社會化服務,與其完善的法律制度不無關系。美國早在1925年就制定了“圖書館法”,保障了圖書館生存的合法性和連續(xù)性。
雖然,國家教育部2002頒發(fā)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修訂)》明確規(guī)定:“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應盡可能向社會讀者和社區(qū)讀者開放。面向社會的文獻信息和技術咨詢服務,可根據(jù)材料和勞動的消耗或服務成果的實際效益收取適當費用?!睘楦咝D書館向社會開放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理論依據(jù)。但是,高校圖書館是特殊的教育機構,需要加強立法與行政支持。政府部門應盡快出臺《圖書館法》,在為社會讀者服務的一系列問題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這不僅保障了圖書館及校內讀者的合法權益,也保障了校外讀者的合法權益。
3.2樹立社會化服務理念
高校圖書館作為社會文化服務體系的一部分,有著服務社會的社會責任,雖然其主要任務是服務高校教學、科研,但有能力的情況下要向社會開放這一服務理念必須樹立。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是涉及全校利益的事情,需要得到從校長到館員所有與圖書館發(fā)展有關的人的認同與參與,得到學校的重視和支持,得到館員的支持和配合。
3.3提升能力取得服務實效
高校圖書館參與社會化服務,第一要提升館員的素質與能力,要求館員有較強的敬業(yè)精神與服務意識、競爭意識,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社會化服務水平高低直接取決于館員的態(tài)度與能力,取決于館員是否積極為社會服務的態(tài)度,取決于館員資源選擇與資源整合的能力。第二方面要提高現(xiàn)代化學習設備更新速度。高校圖書館實際場館面積有限,接待社會讀者人館學習有一定限制,網絡資源服務則可無障礙的快捷、便利開展。加快推進網絡建設,開發(fā)資源共享平臺,提升館員信息服務素質,是高校圖書館參與社會化服務取得實效的重要保障。
3.4擴大宣傳引起社會響應
高校圖書館在其長期發(fā)展過程中,很長時間只為高校教學、科研服務。社會讀者大多不了解高校圖書館也向社會開放,而且具體每個高校圖書館向社會提供哪些服務內容,確實存在不為社會知曉的情況,造成高校圖書館提供社會化信息服務與社會的需求脫節(jié)。高校圖書館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利用市場營銷方法,對能夠向社會提供的服務內容與形式做好宣傳,讓社會了解圖書館,讓社會讀者知道有圖書館可以向他們提供信息服務;同時,圖書館也要了解周圍社會群體的信息需求,及時向他們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引起社會用戶的關注,進而得到他們的認可,逐漸拉近圖書館與社會用戶之間的距離,使周邊群體成為高校圖書館的忠實用戶。圖書館在廣泛宣傳社會服務的過程中,無形中也提高了自身知名度與社會影響力,為圖書館的發(fā)展、學校的發(fā)展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
3.5為用戶提供決策咨詢服務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和市場經濟體制的日趨完善,各級管理者的決策已由定性分析為主的經驗型傳統(tǒng)決策轉向定量型分析為主的科學型現(xiàn)代決策。高校館可收集、整理有關技術經濟信息、經濟決策信息、管理信息、市場供求信息、政策措施、實踐經驗、熱點問題、同行企業(yè)的發(fā)展態(tài)勢、經營管理、科技發(fā)展、新產品開發(fā)和市場占有率等信息,通過編制信息快訊、資料匯編、專題文摘,開展剪報、專利信息服務等形式,為用戶提供決策咨詢服務。
3.6開展協(xié)作服眨提高服務功能
高校圖書館要想服務社會,還需要與其他信息機構開展協(xié)作服務,融入社會大信息系統(tǒng)。聯(lián)合協(xié)作信息服務是指各信息服務機構借助計算機、網絡等現(xiàn)代化技術與設備,通過協(xié)作機制、標準等合理地調配各信息服務單位的資源,共同解決面臨的信息服務需求問題。聯(lián)合協(xié)作信息服務是高校圖書館走向社會的一個重要步驟,它可以方便高校圖書館吸收其他信息服務機構的服務經驗,讓高校圖書館方便地切入社會信息服務市場。
4結語
在社會經濟迅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資源開展社會化服務,這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圖書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高校圖書館應以網絡為媒介,突破傳統(tǒng)的服務方式。贏得更大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王雷.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2]楊麗娟.論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J].教育教學論壇,2015(20):29-30.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社會化;人際關系
[DOI]10.13939/ki.zgsc.2015.40.209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的日益普及,人類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網絡時代。大學生作為網絡化社會的主要群體,生活已與網絡緊密相連,加之由于大學生自身心理和行為方式的特點,使其在很多方面都會受到網絡的影響,而在大學生社會化過程中,人際關系的好壞對其該階段社會化能否順利完成起著重要作用。
1 大學生社會化過程中人際關系的重要性
人際關系是指社會人群中因互動與交往而形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聯(lián)系的社會關系,屬于社會學的范疇。交往是彼此信息傳遞、情感流通的手段,透過交往可以提高自己的認知。人際交往包含在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中,有其獨特的地位,是個體社會化過程中首先需要滿足的。良好的人際交往可以促進交流的順暢,使情感上得到滿足,是維持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紐帶。
大學生處在特定的年齡階段,人際交往對每一個大學生來說都具有重要意義,受到大學生群體的廣泛重視,而他們對人際交往有著強烈的需求的同時也形成了自身的特點。一項針對高校學生的調查顯示,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一般具有以下特點:
超過一般的大學生認為廣交朋友可以互通有無,相互幫助。85.1%的學生擇友的條件是志同道合,相互鼓勵。59%的學生喜歡與有志氣有作為的人交往。在網絡社會中,它所采用的方式只有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等一些特有的網絡語言而已,并不能夠真正表達人與人之間的真實情感。大學生擁有良好的社會關系,才會更健康、更快樂。反之,他們就會感到孤獨、寂寞、無助等。
2 大學生社會化過程中網絡對其人際關系的雙面影響
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和普及,人類已進入了一個網絡化時代。當代大學生是走在社會時尚前沿的群體,他們具有極強的接納新事物的能力,也具有發(fā)達的學習能力,網絡的出現(xiàn)對他們來說必定順其自然成為自己的社會化的新型場所。統(tǒng)計報告表明,我國網民中10~29歲的占66.7%,另就網民身份來看,學生所占的比例最大,約占33.2%,遠高于其他群體,其中大學生網民約占6.4%。大學生對網絡的使用,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多種網絡應用已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通過QQ、微信、微博、BBS論壇等途徑,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得到了新型的突破。隨著網絡技術的日新月異,技術人員也必將發(fā)展出更多應用去取悅網絡的“寵兒”――大學生,因此,網絡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只會愈加突出。
2.1 積極影響
2.1.1 網絡擴大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空間,有助于大學生建立良好的新型人際關系
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都在校園里進行,周邊的人和環(huán)境都有局限性,然而網絡并不局限于固定地區(qū)和固定領域,透過網絡,可以結交許多地理距離遠的人。認識的人范圍越廣,越有利于大學生認識全球新聞,了解社會熱點,也有利于大學生打破現(xiàn)實局限的條件增長見識,還能夠與網絡中其他人進行緊密的交流和互動,認識更多不同角色,從而提高自身人際認知能力。由于網絡非“面對面”式的交往,使得人們覺得在網絡中能更輕松地建立關系,不必顧慮相貌、社會地位、年齡差異等現(xiàn)實人際交往的因素,從而建立一種平等、相互信任、無歧視的新型人際關系。
2.1.2 網絡可以滿足大學生的交往需求,有助于大學生合理表達情緒情感
大學生有強烈的交往需求,渴望發(fā)展人際關系并被更多的人認識和理解,尤其是在當今各種競爭突顯激烈的情況下,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及心理問題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他們一方面有著極強的自尊感,好面子,遇到問題不愿給身邊認識的人傾訴,另一方面卻沒有足夠的抗壓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很容易一蹶不振。正是由于種種原因,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一般難以得到及時解決,個體心理健康也受到威脅。而網絡為大學生提供了這樣一個場所。大學生在網絡情境下可以更加放心大膽地與他人進行人際互動,說出自己內心的壓力、苦悶,表達內心的真情實感并宣泄不良情緒、舒緩心理壓力等,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更順利地與現(xiàn)實中他人進行人際交往。
2.2 消極影響
2.2.1 網絡造成大學生現(xiàn)實人際關系障礙
大學生由于沉迷網絡導致與社會上其他成員溝通交流減少,導致現(xiàn)實交往的冷漠化。網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現(xiàn)實中的人際互動,省時省力的非面對面交流受到個性較為懶散的大學生們的青睞,越來越少地與周圍的朋友進行必要的人際互動,久而久之,若是離開網絡就會有一種孤獨感。除此之外,大多生將注意力和個人興趣專注于網絡,這不僅不利于自己的心理,也會導致精神萎靡,造成學習成績下降,甚至影響畢業(yè)。
2.2.2 網絡交往引發(fā)大學生信任危機在網絡這個二次元的虛擬世界中,交往雙方并不存在任何利害關系,交往方式和內容等不會給自身的形象、聲譽帶來威脅和不良影響,從而使網上交往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淡化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防御機制。大學生幾乎每天上網的占41.5%,每天上網3小時以上的占 25.6%。長期沉溺于網上交往的大學生,會對現(xiàn)實人際信任形成不切實際的幻想,因而在現(xiàn)實社會中易于陷入人際信任危機,這種網上人際信任危機影響了現(xiàn)實人際交往,導致在現(xiàn)實人際交往中自身真誠感的缺乏和對他人真誠性的懷疑,造成信任危機。
3 若干建議
3.1 社會層面
(1)政府積極推進網絡立法工作,盡快建立網絡行為監(jiān)控機制,有關部門建立健全網絡法規(guī),使網絡行為有法可依。對大學生的網上行為進行及時有效的監(jiān)督,對在網上發(fā)表違規(guī)文章及散布垃圾信息的大學生及時給予警告,嚴重時要追究其法律責任。加強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增強大學生對全球網絡文化的識別能力和自律抗誘能力,使大學生通過網絡共享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
(2)正確發(fā)揮媒體作用,引導大學生健康適度使用網絡。政府和社會在組織媒體宣傳報道時一定要注意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正確導向,多一些品位高、科學性強、人文底蘊深厚的節(jié)目內容,少一些無聊、庸俗、膚淺的內容。同時加強網絡等媒體信息的引導和監(jiān)控,阻止各類不良信息進入校園,正確引導大學生的發(fā)展方向。
3.2 學校層面
及時了解學生心理情況,正確引導大學生人際交往,重點培養(yǎng)大學生的是非判斷能力,讓大學生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誘惑與侵蝕,從而減少大學生不良情緒。豐富校園生活,加強校園網建設,引導大學生正確選擇和運用網絡文化知識,鼓勵他們做網絡文明的實踐者、網絡資源的開拓者和網絡家園的創(chuàng)造者,使大學生的人格、身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3.3 個人層面
大學生應加強自身對互聯(lián)網絡的認識,樹立良好的網絡道德觀和正確的人際交往觀。網上交流的過程應該是一個道德不斷完善的過程,是一種高尚的精神境界。大學生應正確處理網上交往與現(xiàn)實中人際交往的關系調整認知結構,正確地評價自己,清楚、全面地認識網上人際交往的特點與利弊,把握現(xiàn)實人際交往原則、規(guī)范等要求。在網上要學會尊重他人,自覺維護他人的利益,不要侵害別人的權利。倡導大學生加強自身素質修養(yǎng),積極引導當代大學生自覺地培養(yǎng)自身網絡道德,健全自身人格、陶冶自身情操、強化法制觀念、自覺抵制網絡消極信息,為把自己建設成一個守法遵紀的優(yōu)秀網民而努力。
4 結 論
大學生社會化是一項重大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及大學生自身的共同關注與大力支持,努力為大學生社會化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幫助大學生順利完成社會化。在此過程中,對大學生人際關系方面的重視尤為重要,和諧健康的人際關系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和諧思想的重要內容。網絡的高速發(fā)展對社會化過程中的大學生起著正反雙面的影響,作為掌握了先進信息技術的大學生,他們運用網絡進行學習與生活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不斷社會化,完成社會角色由學生到社會公民的轉變過程。因此,要發(fā)揮網絡對人際關系積極方面的影響,盡量避免危害,使自己在人際交往方面更加自信,從而更好地完成社會化。
參考文獻:
【關鍵詞】資源建設 “三多、二新、一親” 智慧學習環(huán)境
“學習環(huán)境建設要符合信息時代學生的認知特征、學習習慣和行為特點;學習環(huán)境設計要從單一的功能性需求轉向多樣性、舒適性、文化性需求。”黃榮懷先生用簡短的語言說清了在當下改造教育環(huán)境的重要性,并精辟地指出改造后的學習環(huán)境應具備的功能和環(huán)境模式。
目前,“智慧學習環(huán)境”在宏觀層面上已有很多探討,并已在教育行政部門的敦促下進行了有效的實質性工作。本文只從職業(yè)教育領域,以“傳感器及應用子課題”為例,來論述基于“智慧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數(shù)字化資源建設的實踐情況。
一、建設基點:遵循教學原則,接軌智慧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2012年3月,國家示范性職業(yè)學校數(shù)字化資源共建共享計劃課題第一次大會在北京召開,筆者參加了這次大會,并擔任機電技術應用專業(yè)“傳感器及應用”課題的具體負責人。在資源建設的實踐中我們體會到:在知識爆炸、信息浪潮沖擊的今天,教學活動已由傳統(tǒng)的線性轉變?yōu)槎嗑S性,創(chuàng)設職業(yè)教育的“智慧學習環(huán)境”勢在必行,廣闊深厚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數(shù)字資源則是“智慧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基礎工程。目前的資源建設必須為未來的“智慧學習環(huán)境”預埋構建和備足材料。
要達到接軌智慧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目標,資源建設必須要有大量的優(yōu)質教育教學資料做素材,并以先進科學的教學理念為指導。無論是傳統(tǒng)課堂學習環(huán)境,還是今后的“智慧學習環(huán)境”,都必然遵循教育學的教學規(guī)律和教育心理學的認知規(guī)律,即學習環(huán)境的設置使學習直觀、可接受和循序漸進,所以,在資源建設中我們以此為原則展開工作。因為受到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普及不足的限制,我們現(xiàn)在對創(chuàng)設智慧學習環(huán)境還只能做出大體的構想。資源設計首先需要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循序漸進教學原則來編輯資源體系。其次,資源庫應具有不斷充實、不斷刷新資源材料的功能,能及時補充緊跟時代步伐的新資源,還要能提供充足的學科邊緣知識,使學習者通過學習可以達到人才轉型、職業(yè)轉型,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服務。
筆者負責的“傳感器及應用”子課題資源建設組由4所學校共建。資源建設中,直接擔負課程設計及資源編寫、制作、整合的人員共有12人,目前已收集了行業(yè)標準、仿真實訓軟件,完成了課程標準、課程考核方案、動畫、PPT、知識點、測試試題、實訓項目方案、考試考核試卷、教學案例、技能競賽方案、教學視頻等,建造了一個涵蓋課程全部要求的、可持續(xù)使用的資源庫。這一資源庫能滿足中級技工的全部需要,對于高級技工則既充實了基礎知識與技能,又為其繼續(xù)學習增加了擴展知識,并為教師提供了教學課件、PPT、教學視頻、動畫、實訓項目方案、仿真實訓基地、考核試題,給在職企業(yè)技工提供繼續(xù)學習的資源。建設實踐中,我們也摸索了一些有效的建設策略,并體會到基于“智慧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職教數(shù)字化資源建設實踐必須“在游泳中學游泳”。
二、建設策略:“三多”“二新”“一親”,打造新型職教數(shù)字資源
基于“直觀、可接受和循序漸進”三條教育原則和創(chuàng)設“智慧學習環(huán)境”的建設遠景,我們在資源建設中確立的具體出發(fā)點是“多、新、親”三個字,收集制作和整合課程的教學資源主要圍繞“三多”“二新”“一親”的建設策略來展開,其中蘊含著各門課程豐富的內容和需要依據(jù)課程特色去完成的眾多具體工作。
(一)“三多”:知識點多、技能點多和可視畫面多
知識點多,必須把最基本的概念知識一一列出來,如果這些基本概念在不同場合(如書本或工廠企業(yè))有不同命名及解釋也要列出。另外,各種課本及不同實例使用到的器材及運作原理等都要照顧到。
技能多,基本技能一個不漏,盡可能顧及不同地域、不同領域應該具備的能力。
可視畫面多,這是直觀教學必需的材料,是學生獲得知識最初的起始點。用PPT概括描述,用動畫表達抽象,用視屏顯示實體,可以使教學實訓內容一目了然,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化解難點。
資源材料繁多,會帶來“亂”的可能,所以必須對材料進行多次檢查核對,避免重復和漏失。還要精心排序,歸類明確,便于檢索,按知識點和技能點兩條線排序,把視覺材料附在相關的知識點和技能點中。
(二)“二新”:資源建設要具有新意和新高度
資源建設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投入的人、財、物都是很可觀的,因此資源素材必須能持續(xù)使用一段較長的時間。對于目前尚在普遍使用但預期不久將會被淘汰的技術技能,寧可不選;而對于那些目前尚未普遍使用、但是未來發(fā)展會有應用趨向的新技術新技能,就要不惜篇幅,給予一席之地,這就是新意。
所謂新高度,是指在資源建設中要增加擴展內容,擴展的內容要為中級技工向高級技工提升打下知識和技能的基礎,這也就是高起點對知識與技能層面的要求。高起點的另一個層面是資源制作技術要能滿足教與教、教與學、學與學之間的交流互動,使學者可以隨處學習,自知后續(xù)要學習的內容和需要的學習時間,還能為學習者量身定制學習計劃,修訂學習計劃。要達到這些目的,須技術支持單位與資源內容制作者密切合作、及時溝通,教師寫出切合技術制作的腳本,技術制作者做出能充分反映知識和技能的軟件。
“一親”是指一個親切的服務平臺,使用人能用低廉的價格方便快捷地享用一切服務,在職技工、技師能借助這個平臺實現(xiàn)繼續(xù)學習的需求。
三、建設反思:激發(fā)智慧潛能,在“游泳”中學會“游泳”
關于“三多”“二新”“一親”建設策略下職教數(shù)字化資源的具體建設,我們在實踐中體會到,必須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作為一項全新的工程,職教數(shù)字化資源建設目前尚有許多不完善、不充足和不確定之處,如:全國職業(yè)教育教學尚未能夠實現(xiàn)聯(lián)網,職教發(fā)展的城鄉(xiāng)差異和地域間職教發(fā)展的不均衡等。此時,不妨把目標定得高些,把起步放得低些,攀登的步子可以小些,有些新知識、新技能教師也沒有接觸過,就需要教師“用嘴問,用腦學,用手做”,甚至邁開雙腿,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去學習和實踐,為資源建設創(chuàng)造條件。
職教數(shù)字化資源的具體建設除了要有在“游泳”中學會“游泳”的建設理念外,還需要具備實踐的勇氣和技巧。將教學素材轉化為職教數(shù)字化資源的過程,其實是一個職業(yè)教育與信息化技術對接的過程,資源建設中制作教師提供的素材技術支持公司覺得不能用,或者技術公司制作的材料,在提供素材的教師看來覺得沒有完全表達出原意或誤會了原意,是建設中常有的現(xiàn)象。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溝通、不斷嘗試,以求達到最優(yōu)效果。資源建設中如果舍得先期資本投入,特別是投向技術支持公司,就能使技術支持公司在充足的財力支持下采用最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對后期建設將會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兩者間是一種互相“給力”的辯證關系。
要游得快和游得美,游泳就得講求效能,職教數(shù)字化資源建設也一樣,高效的資源建設需要激發(fā)課題組的集體智慧。當下國家級的資源建設課題組,無論是總課題組還是子課題組,大都是松散型組織,組織成員關系交往較少。因此課題組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由組長單位的具體課程負責人成立一個“研究室”――信息平臺,為成員們提供交流和研討的場所。在“研究室”里能夠知道個人的工作進度,可以比較出工作的質和量,可以討論疑難問題的解決方法,也可以及時總結經驗與教訓??傉n題組長可以適時檢查調節(jié)工作進度與內容,及時向課題組傳達總課題組對子課題組的新要求、新精神,使子課題組與總課題組保持高度一致。更為重要的是,在研究室里共同工作的過程,使松散的組織成員相互了解并達成建設共識,形成具有凝聚力的建設團隊。在實際建設工作中,“研究室”負責人的勤奮和搶先意識,對資源建設的推進和課題組的順利工作,起著關鍵性作用。
游泳必須有相對寬闊的水面和充足的水源作為物質支撐。資源建設里的“水”,一是課程教學資源,二是人力物力保障。國家職教數(shù)字化資源建設,聚集了全國眾多的職教示范校,各示范校積累了制作精品課程的豐富經驗,精品課程的精品教材中也含有大量的優(yōu)質職教資源。示范學校作為我國優(yōu)秀職業(yè)院校的代表在職業(yè)教育中不斷進取、敢為人先,也獲得了國家和地方的財力物力支持。
游泳要游得好,還要多元交流和持續(xù)練習。在資源建設中,制作教師的個人工作成果希望得到認可和贊揚,而學習者也會有與制作教師咨詢切磋的要求。我們不妨像醫(yī)療機構專家掛牌診療一樣,可以在資源成品上加以個人署名,進而構建一個相對暢通的信息通道??茖W技術在不斷進步,資源庫也要不斷充實和時常刷新。職教數(shù)字化資源在大規(guī)模資源建設過后,還需要以總課題組領銜,建立一個精干的常態(tài)組織,負責管理維護已建的資源系統(tǒng),進入資源的常態(tài)建設。
“智慧學習環(huán)境”依托教育教學資源數(shù)字化,借助信息化技術進行資源管理,并建立四通八達、隨處捕捉的網絡工程。學習者通過借助功能齊全的接收器,就能隨處進行自我測試和學習交流,還能利用仿真資源進行實驗實習。資源建設中融入的仿真實驗實習器材和仿真實訓基地,使學習者無論在何處都可以通過點擊,在網絡中到達要去的工廠、農莊或者開放的研究所、實驗室,進行自主實驗、實習和生產。
【參考文獻】
[1]黃榮懷,楊俊鋒,胡永斌.從數(shù)字學習環(huán)境到智慧學習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的變革與發(fā)展趨勢[J].開放教育研究,2012(1):7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