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物學教學方法范文

生物學教學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學教學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物學教學方法

第1篇:生物學教學方法范文

關鍵詞:病原生物學;教學方法;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6-0180-01

隨著醫(yī)學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知識更新速度加快,各學科間相互滲透,如何在新形勢下做好病原生物學的授課,實現(xiàn)學校培養(yǎng)新型的高素質技能型醫(yī)學人才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進行了如下嘗試:

一、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病原生物學課程分為免疫學、微生物學和寄生蟲學三個部分。其中免疫學部分概念多、抽象、不易理解;微生物學部分內容繁雜、比較枯燥;寄生蟲學部分知識容易混淆,如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師講、學生記,盡管有利于系統(tǒng)知識的學習,但容易使學生疲憊。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啟迪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把握知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教師采用指導性和啟發(fā)式教學,把要講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提出,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然后圍繞問題以解答的方式授課[1]。例如在講授緒言課時,最先給學生解釋的內容就是“微生物”,通過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事例向學生提問,如動、植物尸體為什么會腐爛?將食品儲藏于冰箱在短時間內為什么不會變質?細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疾病分別由什么引起的?在講免疫學部分時,提出青霉素過敏性休克是如何發(fā)生的?乙型肝炎如何預防等?再對上述提問予以簡單、扼要的回答,這樣不但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學習興趣吸引到對理論的學習上。如在講解破傷風梭菌時,充分利用幻燈片讓學生觀看破傷風典型的臨床體征,讓學生對破傷風有個大體的認識;然后教師提出問題:什么情況可能得破傷風?如何防治?學生很想知道問題的答案,就會認真聽教師的講解,提高了學習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一種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能集圖、文、聲、像于一體,把知識內容形象、生動地展示給學生,非常適合形態(tài)學教學,產生的效果是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不能達到的。PPT課件直觀性好,為學生提供直觀、生動的感性認識,化深奧為簡易,化抽象為具體[2]。如講解病原微生物的各種病原體的形態(tài)結構時,僅靠文字講解非常抽象,學生難以理解,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能夠提供大量直觀的圖片,使同學們對各類微生物有一個直觀、感性的認識,增強記憶。在講解抗原提呈細胞時,可用幾幅帶有動畫效果的畫面,通過顏色和不同畫面出現(xiàn)的時間差的變化,比較形象地把抗原提呈細胞對抗原的攝取、加工處理及提呈過程展現(xiàn)給學生,使原來難以理解的抽象概念變成生動的畫面,既有助于學生理解,還能強化學生對所授內容的記憶,同時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

古人曰:“授人以魚,一食之需,授人以漁,終身受用”。教給學生“會學”比“學會”更重要。在講解免疫學這部分內容時,概念多、抽象、理論深奧、不易理解,因此,指導學習方法是必需的,對幫助學生學好免疫學這章非常重要[3]。首先要求學生上課認真聽講,把問題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記住相應的知識。其次要求學生上課做好筆記。學生做好筆記,容易把握本次課的主要內容和重點難點,還要求學生邊聽邊在重點部分做符號,重點內容重點記,一般內容略記。另外要求學生課后及時復習。因免疫學內容抽象,要理解的內容多,如不及時復習就輕易忘記,就理不清其內在邏輯關系。及時的進行復習,前邊所學的內容掌握了,為后邊的內容理解就打下了基礎。通過這些方法的介紹,不僅讓學生獲得了相應知識,而且提高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四、重視實驗課教學,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教學中我們深刻體會到,《病原生物學》實驗課是理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些內容在理論課上難以講清楚,有些內容必須通過實驗來驗證,通過實驗現(xiàn)象和結果來幫助學生理解理論課上的內容。如細菌代謝產物的觀察、細菌的人工培養(yǎng)、外界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等,使上述各節(jié)的理論內容與實驗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實驗操作和示教以及實驗結果的分析和判斷,使理論課上無法完成的內容在實驗課上完成。

總之,教育工作者必須努力跟上新時代的步伐,在教學實踐中,要把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貫穿與教學過程的始終,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由被動變?yōu)橹鲃樱蕴岣呓虒W質量為中心,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不斷學習,不斷總結經驗,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合格技能型醫(yī)學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黎志東,徐志凱,李元.啟發(fā)式教學法在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醫(yī)學大學學報(基礎醫(yī)學教育版),2010,4(4):312-313

第2篇:生物學教學方法范文

關鍵詞:環(huán)境微生物學;教學方法;教學手段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6-0153-02

一、引言

作為國家“985”重點高校,上海交通大學在本科生培養(yǎng)方面注重實施通才教育,強調人本教育的綜合素質提高而非職業(yè)教育。然而,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是一個應用性較強的專業(yè),如何培養(yǎng)大批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熟練職業(yè)能力和較強社會適應能力的環(huán)保專業(yè)人才,是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專業(yè)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高技能人才的培養(yǎng)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實現(xiàn)這一目標必須提高教育質量,對傳統(tǒng)以傳授知識為主體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進行全面改革,提升思維模式及相關文化內涵的構建。教學是聯(lián)系宏觀的教育理論與微觀的教育實踐的紐帶,無論什么樣的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培養(yǎng)目標,最終都必須借助教學才能實現(xiàn)。我們通過“環(huán)境微生物學”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此談幾點體會,供同行參考。

二、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

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書本為中心和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其實質是一種教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這種模式往往把學生當作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不是學習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它必須假設所有的學生都具備同樣的基礎,以同樣的速度學習,并且能夠達到同樣層次的理解,而且不適合于講授復雜的、具體的、抽象的知識。因此,必須采用適合于環(huán)境微生物學學科特點的教學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

(一)采用滲透式教學,注重教學的科學性、實用性和整體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重視對學生特點的把握,做到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讓學生接受最有價值的信息,就必須認真研究教材和學生,精選素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恰當?shù)乜刂平虒W容量、教學密度與教學節(jié)奏,同時也要注重教學的科學性、實用性和整體性。

例如,在講述微生物呼吸與能量代謝部分時,除了介紹糖酵解、葡萄糖有氧氧化外,同時告訴學生葡萄糖既是微生物的速效碳源,在污水處理反應器中也常用它作為COD;糖酵解產物乙醇也是COD,但它們降解的難易程度卻不同;乙醇作為電子供體,在無氧條件下,可通過硝酸鹽還原菌將硝酸鹽還原――反硝化作用,也可通過產甲烷菌將二氧化碳還原――產甲烷。通過滲透式教學將各知識點連接在一起,使理論緊密結合于實踐,使學生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下對信息產生興趣,主動接納有用信息。

(二)通過問題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霍華德?巴羅斯(Howard Barows)于1969年創(chuàng)立的一種自主學習模式[1]。這種學習方法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強調把學習設置于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探索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2]。在組織實施問題式教學之前,由教師提出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并以該問題為中心,組織學生調查研究[3]。例如,在講述“微生物突變特點”章節(jié)時,布置學生查閱“變量試驗”、“涂布試驗”和“影印試驗”的相關文獻,課堂上就上述試驗的試驗目的、試驗原理、試驗方法、試驗方法、試驗結果及結論等進行分組討論;然后小組代表課堂發(fā)言,闡述小組討論結果;最后教師總結出“微生物突變的性狀與引起突變的原因間無直接的對應關系”。在介紹一些新知識、新技術的同時,強調正在學習的環(huán)境微生物學的最基本技術和方法,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也使他們開闊了視野。

(三)結合熱點問題討論,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知識講授交流的過程,也是一個情感的溝通過程。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精心設計一些與環(huán)境微生物有關的熱點問題讓學生回答或者進行討論,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

教師平時應注意收集與微生物有關的事例,幫助學生解除疑惑,同時又達到啟發(fā)學生的目的。例如,在總結原核微生物與真核微生物特點時,介紹諾貝爾生理或醫(yī)學獎獲得者伊麗莎白?布萊克本(Elizabeth H. Blackburn)等人關于“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的研究,同時提出“原核細胞也有壽命嗎?細菌分裂后的兩個細胞壽命相同嗎?如果分裂后的兩個細胞有不同,不同在什么地方?哪一個死掉了?為什么死掉的是這個細胞,而不是另一個?是什么造成了這種不同?這種不同除了影響壽命外還有什么后果?如何證明死掉的會是這些細胞?”等等一系列問題,讓學生進行課堂討論,使學生懂得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既要設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教會學生駕馭知識的方法,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

環(huán)境微生物學課程為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的主干課程,內容多且比較抽象,要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一門難教且難學的課程。對于環(huán)境微生物學這門課程,以往學生集中反映出以下幾個問題:(1)環(huán)境微生物學是一門涉及微生物、生物化學及有機化學相關知識的綜合課程,沒有生物化學基礎,學生很難快速融入課程學習。(2)對于綜合型課程,學生需要在學習過程中將各方面知識融會貫通才能更好的理解環(huán)境條件下的微生物活動對于環(huán)境污染及生態(tài)的影響,而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更多是從具體的知識點展開,學生很難從整體上加以把握,導致學生學習起來較吃力。(3)環(huán)境中的微生物過程往往是通過一些宏觀指標反映出來的,如水體COD、氨氮等的變化、有機污染物的降解等,對其中涉及的具體微生物作用機理很難直接觀察到,也很難分析其中涉及的微生物生化過程。

這些問題極大的影響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造成了學習過程中的畏難情緒。為此,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環(huán)境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手段,從原理、定義等知識點的傳授轉變?yōu)樵诮馕霏h(huán)境微生物過程中理解相關原理及定義。

在環(huán)境生物學課程的教學中,理論知識通常被認為抽象復雜、枯燥乏味,給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帶來一定的難度。特別是這些微生物給學生的感覺是“看不見、摸不著”,抽象、難記,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要借助掛圖、模型,同時要求充分發(fā)揮空間想象力才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它。

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教師通過互聯(lián)網獲取微生物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下的高清晰圖片或視頻,通過文本框、流程圖等平面或立體的圖形突出重點,這樣就避免了在傳統(tǒng)教學中所遇到的部分認知問題[4]。

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將文字、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融為一體,聲色并茂地傳播了比傳統(tǒng)教學方式大的多的信息量,在有限的學時范圍內,幫助學生強化微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分立于培養(yǎng)、物質與能量代謝、物質轉化與微生物的關系、合成物的生物降解等直接與環(huán)境和工程處理相關的基礎理論。

例如,微生物鞭毛運動的動畫、噬菌體感染細菌的動畫等網絡資源,均可下載或在線觀看;再如,基因工程技術中的任何一個實驗都要幾天才能完成,要想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就必須通過多媒體教學來完成。多媒體可以使學生既觀察到標準的實驗操作和應產生的實驗結果,又加深了理論的學習,也節(jié)省了不必要的時間花費[5]。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網絡資源,可以增進課堂教學的新穎性、啟發(fā)性和直觀性,能夠使學生聽而不煩,學而不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已顯得越來越重要。它不但更新了傳統(tǒng)的以聽覺為主的接收信息的模式,也極大地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它既是知識傳播的基本媒介,也是教學的主要手段,因此深受教師和學生的歡迎。

四、結語

為了促進教學質量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我們結合環(huán)境微生物學課程特點,對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進行了改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對環(huán)境微生物課程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也有所提高。環(huán)境微生物學也是深受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歡迎和喜愛的課程之一。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還會不斷學習探索,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改進和完善,為培養(yǎng)合格的高素質環(huán)境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Neufeld V R,Barrows H S. The“McMaster philosophy”:an approach to medical education[J].Medical Education,1974,(49):1040-1050.

[2]Schmidt H G,Rotgans J I,Yew E H J. The proc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What works and why[J]. Medical Education,2011,(45):792-806.

[3]Barrows H S. Inquiry:the pedagogical importance of a skill central to clinical practice[J]. Medical Education,1990,(24):3-5.

第3篇:生物學教學方法范文

關鍵詞:細胞生物學;教學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5-0211-02

一、引言

著名的細胞生物學家E.B.Wilson曾說:“一切生命的關鍵問題都要到細胞中去尋找,因為所有生物體都是,或曾經是一個細胞。”作為生命科學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細胞生物學的研究對象就是細胞,而細胞的研究既是生命科學的出發(fā)點,又是生命科學的匯聚點,因此,學生學好這門課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現(xiàn)就細胞生物學課程教學方法談幾點體會,和廣大教師作一下探討。

二、課前準備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備課主要集中在“備學生、備內容、備方法”三個環(huán)節(jié)。

1.備學生。就是在課前了解學生已學過了哪些課程,掌握了哪些基礎知識,估計其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和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并據(jù)此確定教學內容及其重難點,制定教學方案和選擇教學方法。

2.備內容。就是在領會教學大綱和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及時查閱與本學科有關的文獻資料及最新進展。具體有兩種做法:其一是合理取舍教學內容。目前細胞生物學理論課教學中,就其內容有兩個問題比較突出:一是課時少,內容多;二是教學內容與很多學科(如生理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等)的內容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把握兩個原則:一是注重生物學所需要的基礎知識;二是盡量避開本課程知識與其它相關課程知識相重疊之處。其二是把當前細胞生物學的最新進展融入教學中,以完善教學內容。細胞生物學發(fā)展很快,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內容層出不窮,因此不能局限于教材的框框,要站在細胞生物學發(fā)展的前沿,及時掌握本學科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并把這些前沿與動態(tài)在教學內容中反映出來。

3.備方法。就是根據(jù)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來設計教學方案和教學方法,同時做好總學時和每節(jié)課學時的合理分配,避免前緊后松或前松后緊,以免遺漏或顧此失彼。另外,備課時還要注意對一堂課進行設計,如何開頭、如何過渡、如何結尾、如何突出重點、如何講清難點等。

總之,備課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個艱苦的創(chuàng)作過程,需要投入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

三、課堂組織

1.應用引言。引言是序曲,不僅會引起學生的興趣,還會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常用的引言導入方法主要有:設問釋疑導入法、媒介導入法和反悖導入法等。

2.語言技巧。一方面語言要有科學性、簡練性、準確性和生動性,一方面語調要有抑揚頓挫。

3.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解某一知識點時有時會通過聯(lián)系生活常識進行講解,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盡量避免枯燥的理論說教,讓他們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接受知識。

4.采用啟發(fā)式教學。課堂上穿插一些啟發(fā)式提問,以避免從始至終都是教師“一言堂”,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思考,使他們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

5.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結合使用。細胞生物學主要講授細胞的結構、功能、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以前多采用在黑板上繪制示意圖,或利用掛圖等形式用于教學。在黑板上繪制示意圖,浪費時間且準確度不高;采用購買的掛圖攜帶不方便,而且還缺乏動感。如何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呢?為此,我們制做了圖文并茂且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但是多媒體課件教學速度快、信息量大,學生眼盯大屏幕,導致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減少,因此在多媒體教學中應盡量放慢速度,還要結合傳統(tǒng)教學,合理使用黑板與板書,使學生有思考和理解的過程,這樣傳統(tǒng)教學對多媒體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

6.辯證統(tǒng)一觀點貫穿整個教學課程。應用辯證統(tǒng)一的觀點,從結構與功能的統(tǒng)一,局部與整體的統(tǒng)一,動態(tài)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中找出細胞內在的聯(lián)系。

四、課后完善

1.課后總結及反饋。教師可從學生的課后疑問和反饋信息中,考慮自己在某些知識點上是否講解清楚,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并加以改進,使教學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2.組織學生查閱相關文獻。針對細胞生物學的研究新進展,指導他們走進圖書館或上網自己去查找有關的資料。這種做法不僅使學生了解了某領域的發(fā)展動態(tài)和最新成果,而且鍛煉了他們查閱文獻資料的能力,對其畢業(yè)論文寫作也有好處。

3.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正確理解和認識“教”的內涵,在提高學生自學能力上下功夫。學生是教學對象,是教學的主體,只有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過程。

4.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要提高自身的授課水平,就要不斷地進行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通過教學研究,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鉆研教學方法并加以推廣;通過科學研究,不僅提高理論知識水平,還能使自己理論聯(lián)系實際。

五、結語

通過幾年的授課實踐,我們體會到課上與課下、教師與學生很好的結合是學生學好這門課所必不可少的。本文只是我們的一些粗淺認識和做法,在此與廣大同仁一起探討,旨在進一步提高細胞生物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于海濤,張淑玲.提高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質量的做法與體會[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1,22(11):1341-1342.

[2]朱宏.細胞生物學教學與改革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4):84-85.

[3]楊萍,阮懷珍,鄧其躍.提高神經生物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探討[J].西北醫(yī)學教育,2009,17(3):548-550.

[4]樊廷俊,初建松.細胞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與教書育人的初步嘗試[J].中國大學教學,2003,(3):25,48.

[5]戰(zhàn)邦榮.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J].生物學教學,2000,25(4):11.

第4篇:生物學教學方法范文

【關鍵詞】 留學生;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學方法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及高等院校對外交流的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來到我國的高等醫(yī)學院校留學深造,留學生教育已經成為我國高等醫(yī)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成為衡量高等醫(yī)學院校教育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也為廣大的醫(yī)學教育工作者們提出了一個嶄新的研究課題。醫(yī)學微生物學是醫(yī)學院校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和橋梁課程,其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對留學生整體教學效果的評價,也對醫(yī)學教育的對外交流產生著直接影響。本文根據(jù)我院首屆留學生的教學情況,從分析留學生以及學科特點入手,在教學語言的運用、教材的選擇以及教學方法的改進等方面探討留學生醫(yī)學微生物學的教學方法。

1 南亞留學生的特點分析

我院首屆留學生分別來自印度和巴基斯坦,他們在本國以英語為教育語言和官方語言,英語的閱讀及寫作水平較高,口語熟練,但發(fā)音帶有濃重的地方口音,與標準的英語差別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師生之間的交流。留學生醫(yī)學專業(yè)詞匯的掌握量也相當有限,對許多醫(yī)學專業(yè)名詞需進行解釋才能使他們明白其確切含義。另外,由于國內外教育水平的差異,某些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較低,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較差,這些都是影響授課質量的重要因素。但留學生又有許多不同于中國學生的特點,他們思維活躍,樂于提問,所提問題往往會超出章節(jié)之外,甚至學科之外,喜歡互動式教學,重視課堂表現(xiàn),課堂氣氛活躍,學習熱情較高,這些特點都為授課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供了基礎。

2 醫(yī)學微生物學學科特點分析

醫(yī)學微生物學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命活動規(guī)律以及與機體相互關系的學科,是實踐性與應用性非常強的一門學科。就其特點而言,醫(yī)學微生物學內容繁雜,邏輯性差,涉及面廣,相對枯燥,且許多知識點易混淆,難記憶,教學難度大。各論中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在生物學特性、致病機制、免疫特性以及防治原則等各個方面都有不同特點。同時,該學科又涉及學生尚未接觸過的臨床問題。另外,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涌現(xiàn),知識更新也不斷加快,這些都給留學生學好醫(yī)學微生物學帶來困難。

3 教學中正確合理地使用英語語言

留學生教學需要授課教師采用全英語的授課形式,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盡管絕大多數(shù)都能熟練掌握英語,但對語言的理解和表達能力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如何運用英語正確表達專業(yè)術語,是教學中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1]。另外,醫(yī)學微生物學各論關于病原微生物的傳播和致病涉及到皮膚軟組織、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泌尿生殖系統(tǒng)等大量有關組織臟器的名稱和相關癥狀與病征的專業(yè)名詞,對這些醫(yī)學專業(yè)名詞的正確闡述與理解是保證授課質量的關鍵所在。這就要求授課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綜合授課能力,不僅要熟練掌握本專業(yè)的知識,而且能夠用流利而準確的英語表達知識信息,并自如地與學生交流溝通。其中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成為非常關鍵的環(huán)節(jié)[2],因為不管使用何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語言是授課過程中傳遞知識信息最重要的一個要素。所以,正確與合理地使用英語語言是決定留學生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應注意以下兩方面。

3.1 合理運用與組織教學語言

英文原版教科書和參考書的內容作為科技文體其語言是典型的書面語形式,語句工整、嚴密、規(guī)范,較多地使用被動語態(tài)和帶有多個從句及短語的長句和復雜句,較多地使用規(guī)范的書面語詞匯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和邏輯連接詞等,經常使用虛擬語氣和“it”引導的句式等,這些特點均有利于準確地闡述事實、描述現(xiàn)象、表達原理、概括結論等。授課教師在留學生教學過程中應根據(jù)不同情況合理地運用與組織教學語言。一般來說,講述課文的重點、難點、精彩之處,闡述原理、法則,都需要使用書面語言,因為書面語言簡潔、科學、嚴謹,從而使學生有一個準確的理解。而在進行分析、詮釋、注腳、補充、過渡等處,則宜多用口頭語言,以達到清晰、曉暢、通俗易懂的效果[3]。所以,英文多媒體課件中的語句應該使用書面語形式來對概念與定義、原理與機制進行闡述,但教師在對某個知識點展開論述時則不能全盤照搬書面語語句,因為某些書面語語句聽起來呆板、生硬、冗長,并不適合作為聽覺信息用語言來傳輸。因此,授課教師應在了解書面語言及口頭語言特點的基礎上完成由書面語言向口頭語言的轉換,以口頭語言為主,書面語言為輔,化繁為簡,避長就短,多用簡單句,少用從句,多使用主動、陳述句形式,少用被動形式、“it”引導的結構等,多使用一般化的普通詞匯,少用正式但冷僻的詞匯。

3.2 對專業(yè)詞匯進行準確的英文釋義

醫(yī)學微生物學在總論和各論中都涉及到大量的醫(yī)學專業(yè)詞匯,尤其在各論部分有許多描述臨床癥狀的名詞及疾病的名稱。這些名詞有一些是由來自希臘語或拉丁語的詞素組合而成的醫(yī)學英語派生詞,例如在葡萄球菌一節(jié)中有osteomyelitis(骨髓炎)、endocarditis (心內膜炎)等;有一些則直接來自希臘語和拉丁語,例如在痢疾志賀菌一節(jié)中有tenesmus(里急后重),在破傷風梭菌一節(jié)中有risus sardonicus(痙笑)[4]。由于留學生尚未學習相關的臨床課程,也沒有接觸過希臘語和拉丁語,因而對這些專業(yè)詞匯感到非常陌生,這樣就妨礙了他們對醫(yī)學微生物學知識的正確理解。對于醫(yī)學英語派生詞,應給學生分析其構詞成分即詞根與詞綴的意義,并對詞匯進行準確地英文發(fā)音與釋義,而對于直接來自拉丁語或希臘語的專業(yè)詞匯應以關鍵詞的形式在相關章節(jié)學習之前介紹給學生,給出其詳細的英文解釋,使學生提前熟悉這些詞匯,這樣留學生在相關知識學習時就不會因不理解某個詞匯而影響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這就要求授課教師要非常熟悉醫(yī)學英語中來自希臘語和拉丁語的詞素及其英文意義,擁有扎實的醫(yī)學英語術語學的知識。

4 選取適合留學生的教材和教學內容

來華學習醫(yī)學的留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他們與我國的醫(yī)學生不同,學成歸國后主要的就業(yè)渠道是做醫(yī)生從事臨床工作,因此,他們不僅想要獲得中國高等醫(yī)學院校的醫(yī)學學位,更重要的是想要通過本國的醫(yī)生資格執(zhí)照考試而成為一名具有執(zhí)業(yè)資格的醫(yī)生。這就決定了留學生教學有其特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要達到留學生教育的教學目標,首先要選取適合留學生學習的原版教材。在比較了幾本教材后我們選擇了科學出版社引進出版的由KENNETH J.RYAN等編寫的原版《醫(yī)學微生物學與寄生蟲學》。該教材內容翔實,從病原生物學總論,到細菌學、病毒學、真菌學、寄生蟲學,完整地反映了病原生物學的知識體系,適合留學生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病原微生物的流行現(xiàn)狀與趨勢特別感興趣,喜歡與教師探討教材之外的相關知識信息,所以在教學過程別從網上搜索最新的流行、診治信息介紹給學生,以彌補教材中相關知識的不足,例如結核桿菌、霍亂弧菌等的流行歷史和致病形勢,在學習肉毒梭菌的致病機制時特別向學生介紹了肉毒毒素在美容業(yè)及某些疾病治療方面的應用,這種做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了其知識視野。另外,在實驗教學中也盡量多開展與臨床聯(lián)系緊密的實驗課程,使教學更具針對性。

5 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留學生思維活躍,喜歡提問,課堂氣氛熱烈,所以在授課過程中就應采用適合他們性格特點和學習特點的教學方法,他們更適合教師運用互動式的教學方法如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PBL)。例如在研究破傷風梭菌的致病性時提出如下問題:表皮破損和釘子扎破污染了破傷風梭菌的芽胞,哪個更易患破傷風?人和動物腸道中都有破傷風梭菌,為什么沒有被致病?從而引出破傷風梭菌的致病條件及破傷風痙攣毒素的理化特性等知識點。另外,由于病原微生物種類繁多,性狀多樣,盡管每一種病原體都按“三性一法一原則”(生物學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方法、防治原則)來研究,但是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很多知識容易混淆,但包括總論和各論中的許多知識又條理清晰,對比鮮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運用歸納、綜合、比較的方法,利用原版書籍中大量的圖片和表格,對病原微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致病機制等方面進行分析對比,如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細胞壁結構對比、破傷風梭菌與肉毒梭菌的致病機制比較等。采用這些教學方法既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達到融會貫通,強化記憶,又可將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介紹給留學生,以達到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的教學目的。

醫(yī)學留學生教育集醫(yī)學、教育學、語言學和心理學為一體[5],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是醫(yī)學高等院校面臨的一個新的教改課題,這對授課教師傳統(tǒng)教學方法和自身綜合能力培養(yǎng)提出了挑戰(zhàn)。因此就要求每一位授課教師積極探索,勇于實踐,敢于創(chuàng)新,不斷總結新的教學思想、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醫(yī)學微生物學作為留學生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對其教學方法與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必將對留學生教育水平的提高起到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曉霞,鐘啟平. 青年教師在醫(yī)學微生物學留學生教學中的優(yōu)勢[J]. 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yī)學教育版, 2004,6(2):115116.

[2]李昱,趙涌. 醫(yī)學院校青年教師開展留學生全英語教學的準備[J]. 醫(yī)學教育探索, 2007,6 (3):269270.

[3]范全林. 口頭語言、書面語言及教師語言[J]. 江西財經學院學報, 1985,10:102103.

第5篇:生物學教學方法范文

[關鍵詞] 微生物學; 實驗教學;教學探討

[中圖分類號]Q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5(b)-111-01

微生物學是醫(yī)學院校重要的基礎課之一,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fā)展與拓寬,微生物學方法與技術顯得尤為重要,熟悉掌握微生物學方法與技術,對將來的臨床工作及與相關學科的融會貫通有直接的影響[1]。因此,為了提高微生物學實驗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實踐科研能力,我們將微生物學實驗分為課程實驗和綜合實驗兩大部分。課程實驗側重于學生實驗方法和實驗技能的訓練,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微生物學實驗知識和操作技能;綜合實驗側重于訓練學生對學習過的微生物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2]。

1注重提高課程實驗質量

課程實驗包含基礎實驗和重點實驗兩部分,基礎實驗的重點是強化學生對基本理論的理解以及讓學生掌握基本操作,訓練學生微生物實驗技能和動手能力;重點實驗的重點是強化學生實驗技能,提高實驗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科研能力。

1.1通過基礎實驗,培養(yǎng)學生實驗動手能力

由于基礎實驗中定性的多、定量的少,驗證性的多、綜合訓練的少,學生往往不夠重視,實驗中不求甚解,應付了事。實驗課上教師需強調重點和注意事項,側重解決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糾正錯誤或不規(guī)范的操作,鼓勵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討論。老師在適當時間予以提示;對實驗中所出現(xiàn)的一些現(xiàn)象多向學生提出問題,使他們學會分析,并與理論知識有機結合;根據(jù)實驗的進行程度,引導學生更深入思考,逐步樹立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嚴格要求,使操作技能規(guī)范化,老師作示范,強調其要點,學生自己練。我們的教學目的是培訓學生進行科學實驗的方法和技能,使他們通過實驗現(xiàn)象的思考,加深對基本原理的理解。

1.2重視重點實驗,初步培養(yǎng)學生科研能力

在學生掌握基本實驗操作的基礎上,我們設計安排了一些操作較復雜、系統(tǒng)性強的重點實驗,以強化學生實驗動手能力,實現(xiàn)學生由學習知識到初步科研能力的轉化。重點實驗與科研課題緊密結合,由教師設計、組織和管理。例如,我們設計的“適于甘薯淀粉高產L-乳酸的菌種選育”的實驗,內容涉及特定培養(yǎng)基的制備與滅菌,從特定環(huán)境中分離和純化微生物,微生物的染色、形態(tài)觀察及菌落觀察、大小計數(shù),誘變育種提高目標產物,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實驗,環(huán)境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微生物的液體搖瓶培養(yǎng) ,微生物的數(shù)量測定與生長曲線的測定,微生物的菌種保藏等內容。這樣一個完整的重點實驗,包含微生物實驗的大部分內容。在重點實驗中,我們還安排學生參加實驗前的準備工作,如試劑的配制、玻璃器皿的洗滌,使學生對順利完成實驗并獲得理想的實驗結果有較全面的認識。通過重點實驗,學生不僅對基礎實驗中學到的操作技能進行了反復訓練,還學習了一些新的實驗方法、實驗技術,提高了動手能力,鍛煉了科研能力。

2開展綜合實驗,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綜合實驗是指學生根據(jù)一定的實驗目的和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有關知識和技能, 對實驗的儀器用具、方法、步驟在頭腦中進行構思并付諸實施的實驗[3]。作為近年來嶄露頭角的新型實驗,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訓練動手操作能力,特別是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方面有著很好的作用。

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查閱相關文獻資料,設計出實驗方案, 包括實驗程序、實驗材料、實驗方法與步驟。各小組討論每個方案的可行性及優(yōu)缺點,最終確定實驗設計方案。方案確定后,學生自己準備實驗材料,指導老師發(fā)放標本,學生實施操作,對各種標本進行微生物學檢驗,記錄實驗結果。對實驗結果進行綜合分析, 填寫臨床檢驗報告單。

將實驗綜合化,并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由以往的“讓我做實驗”變成了“我要做實驗”,學習從被動變?yōu)橹鲃樱瑢W生的學習熱情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學生選擇綜合與設計性實驗題目后,必須查閱相關資料,設計實驗方案并實施方案,學生對臨床標本進行微生物檢驗時,還需要綜合運用微生物檢驗基本的實驗技能與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最終寫出實驗報告。這一過程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嚴謹求實、團結協(xié)作的科學精神。實驗大部分過程由學生自己準備,自己完成,操作機會大大增加。通過系列訓練, 學生提高了動手能力, 微生物實驗操作技能不斷強化,職業(yè)技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繼紅, 楊敬芳. 臨床微生物實驗教學及考核方法學探討[J]. 檢驗醫(yī)學教育,2006,13(4) :32-33.

[2]潘利華,鄭志,羅水忠,等. 改革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實驗技能[J].生物學雜志,2005,22(5):51-53.

第6篇:生物學教學方法范文

【論文摘要】:《環(huán)境工程微生物學》課程是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的主要專業(yè)基礎課之一。本人經過近兩年的教學實踐,認為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1)加強緒論部分的教學,(2)加大新知識和新技術的傳授,(3)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4)加強實驗教學。做到以上幾點,將極大地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水平,培養(yǎng)出該領域的優(yōu)秀人才。

微生物技術是現(xiàn)代高技術之一,對經濟建設與社會進步有著深遠的影響,它以低耗高效、副產物和副作用小、安全性好,而在解決生態(tài)和環(huán)境問題等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現(xiàn)代技術的交叉滲透過程中,將微生物技術的基本原理應用到環(huán)境工程中,為微生物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解決環(huán)境問題提供了理論基礎。在解決目前人類所遇到的人口、能源、廢物處理等環(huán)境問題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并顯示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國內許多院校的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開設了《環(huán)境工程微生物學》課程,并將課程的重點放在了介紹微生物的生態(tài)與微生物在解決環(huán)境問題的應用上。但同時《環(huán)境工程微生物學》在內容與研究方法上和環(huán)境工程的其它課程又有較大的差別,所以該課程的教學有它的獨特性。

我校水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自開始招環(huán)境工程本科生以來,一直把《環(huán)境工程微生物學》作為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的主要專業(yè)基礎課之一。目前,我有幸成為這門課程的主講老師。如何對待該課程的教學? 如何使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微生物學教學緊跟學科發(fā)展步伐,使學生在系統(tǒng)學習和掌握微生物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進一步理解防治環(huán)境污染、改善與提高環(huán)境質量的微生物學原理、技術和方法? 經過近兩年的教學工作,感受頗多,特將我對講授這門課的一些體會總結如下,請批評指正。

1 加強緒論部分的教學

有些人認為緒論沒有什么具體內容,在教學上可有可無,有些老師往往是讓學生們自學緒論部分。但實際上緒論是一門課程的序曲,又是一門課程的縮影和向導。在緒論的講授中,授課教師應該介紹微生物的發(fā)現(xiàn)及其與人類和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認識到微生物對于我們人類和環(huán)境的重要性;介紹微生物學的奠基、發(fā)展歷史、現(xiàn)狀及發(fā)展方向,讓學生了解微生物學是在解決實際問題,是在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的;介紹顯微鏡的發(fā)明者列文虎克、青霉素的發(fā)現(xiàn)者弗萊明等為微生物學做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啟迪學生為科學獻身的精神[1];介紹環(huán)境工程微生物學當前的研究熱點和難點,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同時,在課程的講授過程中要多聯(lián)系生活和實踐,努力使抽象深奧的內容變得具體簡單。例如,在講授微生物發(fā)酵時,聯(lián)系酸奶的制作,告訴學生各廠家生產的酸奶呈現(xiàn)不同的風味就是因為不同廠家選用的菌種不同,因而發(fā)酵產物不同所致,使學生深刻了解了發(fā)酵的不同類型。

2 更新教學內容,加大新知識和新技術的傳授

環(huán)境微生物學作為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隨著生物學、微生物學及環(huán)境科學的發(fā)展而不斷呈現(xiàn)出新的內容。特別是日新月異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已滲透到生物科學和技術的各個領域,尤其是與微生物學關系密切,這更加促進了微生物在環(huán)境工程中的應用。為了緊跟時代和學科發(fā)展的步伐,培養(yǎng)高質量人才,教師需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跟蹤學科前沿發(fā)展變化的動態(tài),將新的知識和新技術及時增加到教學中來,讓學生熟悉和掌握學科前沿性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為他們將來深入開展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可以講解有關DNA重組技術、基因擴增技術、DNA測序技術等高新技術在環(huán)境工程中的應用現(xiàn)狀和發(fā)展前景[2,3],為學生將來開展創(chuàng)新性研究工作奠定理論基礎。同時還可以把一些和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知識,例如ADIS的傳播及預防,SARS、禽流感的爆發(fā)與環(huán)境污染的關系等等,以科普形式介紹給學生,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另外,把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引入教學中,也可以開拓學生的專業(yè)視野,激發(fā)學生智力活動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動機,幫助學生認識發(fā)現(xiàn)真理的過程,培養(yǎng)其攀登科學高峰的信心和勇氣。

3 改革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動機是一種內驅力,學習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動力。只有在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想象力和參與能力的情況下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效力。環(huán)境微生物學研究的對象是人們在通常情況下看不見的微小生物,其教學內容是一些微觀的、抽象的、闡述性的內容,并且涉及到遺傳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等諸多前沿學科,具有較強的廣度與深度。如果不能及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那么這些繁雜的內容就會使學生感到味如嚼蠟,毫無興趣,直接影響學生的理解,最終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效果不佳。如果激發(fā)了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就會增加學生課后查找、閱讀參考資料的主動性,這對學生后續(xù)內容的學習也是一種鞭策和鼓勵。

學生在學習該課程之前,主要學習了數(shù)學、物理和基礎化學等課程,專業(yè)課程學習尚未展開,所以學生對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學習微生物目的缺乏認識,在他們思想上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想法,即解決環(huán)境問題必須用物理化學的方法。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將工程實踐中一些有影響的或與學生生活比較貼近的實例,如:一般的城市二級污水處理廠、城市垃圾資源化系統(tǒng)等內容引入課堂,讓學生明白微生物在處理環(huán)境問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

還有,《環(huán)境工程微生物學》的前幾個章節(jié)主要講述微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及生化過程,具有概念多、微生物種類多且形態(tài)多變的特點,而且由于微生物形體小,無法從日常生活中得到直觀的印象,學生普遍感到“看不見,摸不著”。針對這種情況,應當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手段,利用一些典型微生物的圖片或三維動畫形式,描述其形態(tài)與生長發(fā)育過程,這樣既方便講解又生動活潑,利于學生理解,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同時,還要鼓勵學生自己動手采集微生物,利用實驗室開放時間,自己去觀察體會,并通過查資料,關注學科進展,采取互動形式,增加學生從課外獲得相關知識的能力。

4 加強實驗教學

微生物學是來源于實驗的科學,所以我們應著重加強實驗教學。環(huán)境工程微生物學實驗是一門原理性、概念性、實踐性、操作性難度較大的課程。比如顯微鏡技術、制片和染色技術、培養(yǎng)基的制備技術、無菌操作技術、純種分離培養(yǎng)技術、菌種保藏技術、大氣及水中微生物監(jiān)測技術等。這些都需要特殊的設備和獨立的訓練,如果沒有足夠的課時及儀器支持,掌握其中的操作技術是很困難的。環(huán)境工程微生物學實驗課前期準備工作是一項比較復雜、精細和繁瑣的工作,工作量大,連續(xù)性強,即使是微小的疏忽也可能造成實驗的失敗。在做實驗準備的過程中必須認真、細致才能保證實驗課的順利進行,這就對實驗室老師的素質和教學態(tài)度提出嚴峻的考驗。

還有,實驗操作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工作能力最好的過程。實驗中,我們應該采取學生獨立思考、自己動手、大膽探索,教師積極引導、注重啟發(fā)的實驗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實驗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在做“細菌革蘭氏染色”實驗時,我們要求每個學生至少完成3個不同類別典型細菌的正確鑒別染色片,從挑取菌種、涂片、固定、染色、調試顯微鏡,直到觀察到染色的微生物形態(tài),鑒別出正確的菌種為止,整個過程完全由學生自己操作,而且實驗的每一步都要非常認真仔細,稍不注意就得不到正確結果[4]。實驗中,學生對涂片后固定細菌時的溫度高低、洗片環(huán)節(jié)、酒精脫色的時間等精心分析,反復實驗摸索,并在教師的啟發(fā)下,找出問題癥結,直到得出滿意的結果為止。實驗過程中,我們還應對學生操作時的習慣性問題和錯誤作重點提示和講解,并在學生操作過程中及時指導糾正動作,嚴格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實驗課的講授過程中,我們還應盡可能地開一些綜合性地實驗。綜合實驗是一個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與教師互動的教學過程,其特點是學生獨立自主進行實驗的設計、組織、實施和管理。演示性、驗證性實驗多,而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少是過去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學生對實驗過程印象不深,理論掌握不牢,動手能力不強,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此,我們針對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實驗課題,如水、室內空氣、土壤和食品中的微生物種類、數(shù)量、分布等應用于實驗教學,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設計實驗方案,由指導老師指導和小組討論,確定實驗方案,提高了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激發(fā)了學習興趣,鞏固了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術,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微生物學博大精深,微生物在處理環(huán)境問題時的優(yōu)勢越來越明顯。作為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的重要基礎課之一,《環(huán)境工程微生物學》在學科體系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如何使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的微生物教學進行得更合理,如何使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的學生具備較高的微生物學綜合素質,相信通過對教學經驗的不斷總結和改革,通過主講老師地不斷學習提高,最終能夠使《環(huán)境工程微生物學》的教學工作適應時展要求,為培養(yǎng)具有綜合素質的環(huán)境科學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周德慶.微生物學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張洪勛,王曉誼,齊鴻雁.微生物生態(tài)學研究方法進展[J].生態(tài)學報,2003,23(5): 988-993.

第7篇:生物學教學方法范文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方法;優(yōu)化

由于中考的指揮棒作用,從社會到家庭,乃至學生對初中生物學科的學習不重視,給生物教師的教學帶來了難度。如何改變這種局面,提高生物學科的教學質量,是擺在生物教師面前的嚴峻課題,這就要求教師從自身做起,探索出提高生物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1教師必須以發(fā)展的眼光對待生物教學

教師的價值絕不是體現(xiàn)在你所教的學生得的分數(shù)有多高,錄取上級學校的人數(shù)有多少,而在于以學生素質的提高和學生的發(fā)展為核心,從終身教育的角度出發(f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教師的責任和義務要求教師要為社會負責,為學生負責,教師的行為要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發(fā)展負責任。雖然生物學科沒有升學的外在動力,但可以通過主觀努力實現(xiàn)自身價值。

2需要關愛學生、尊重學生

教師對事業(yè)的熱愛,其中也包含對學生的熱愛。關愛學生,使學生敞開心靈,有了愛心,就找到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實現(xiàn)真正的心靈溝通,以心換心、以情換情,也才能在師生的互相解讀中產生共鳴,這樣學生才能愛老師,才能喜歡你所教的學科,為學生學習學科知識奠定感情基礎。

3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

少部分學生學習生物的動機來自于力求全面發(fā)展,而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來自于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優(yōu)秀的教師不只在于他的知識占有量多少,而更重要是否能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中來,在教師的引導下樂學、會學。所以教師應該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正確選擇教學方法,如閱讀、討論、探究、角色扮演、小組競賽等,并努力做到多種方法的最優(yōu)結合,才能有效地在教學中形成生動活潑的局面,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學習。

4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倡導有效教學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在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諸多因素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生物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認真研究和改進教學方法。《生物課程標準》倡導探究式學習的理念,并要求在新課程學習中應以探究學習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之一,教材中也設計了大量的有關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內容。要使學生的素質與能力得到發(fā)展,就應摒棄過去那種由教師代替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盡量通過教師的引導與啟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適于探究的情景或氛圍,給學生以自主學習、自我發(fā)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充分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學生的能力得到較為全面的發(fā)展。 積極開發(fā)新的課程資源,課程資源是決定課程目標能否達成的重要因素。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工具,不是學生要學的全部內容,也就是教師要用教材教,避免教材教的現(xiàn)象。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課程資源,積極開發(fā)媒體資源、社區(qū)資源、家庭資源和隱性資源,這也是深化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5重視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

教師的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及時對學生進行鼓勵與肯定,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xiàn)欲,同時也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課堂上教師利用激勵性語言,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得到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是一些有經驗的教師提高學習效率常用的方法。生物教師任重而道遠。

6生物實驗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6.1充分利用好實驗室,制定合理的實驗計劃。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生物教學中實驗活動的開展是人類認識和研究生物科學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學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生物實驗教學的結果如何將勢必會影響到生物新課程標準的執(zhí)行效果,影響到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對于廣大生物教師而言,在學校生物實驗室從無到有建成之后,教師就有義務,有必要利用好生物實驗室為生物教學服務,通過優(yōu)化生物實驗教學過程,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體現(xiàn)學生生物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作為生物實驗活動的調控者,指導者,其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程度將直接影響到實驗教學的效果,教師首先要按照教材中的實驗要求,課前自己認真做幾遍,確保自己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和熟練。

6.2情境化教學法,提高教學時效性。在教學中教師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教學活動。從學生身邊入手,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熟悉的生產實際出發(fā)或從學生關心的事情做起,學生會感到親切、自然、有趣,使學生認識到自己身邊就有很多生物學問題,使學生的學習變成一種自我需要,從而喚起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6.3教師要運用“語言的藝術”,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如在復習“心臟的結構”時,要求學生把前一節(jié)課畫的心臟結構簡圖拿出來,結果好幾位學生緊張地在抽屜里亂翻,我很生氣,因這是特意布置要夾在書里放好的,這節(jié)課還要用這張圖學習“血液循環(huán)”,本想批評一頓,轉而一想,批評只能使學生更緊張,更想不起放在哪,于事無補,不如幽他一默?!翱赡苡袔孜煌瑢W忘了把自己的心放在哪兒?別急,慢慢找!不然,這節(jié)課就上不了了。以后可別這么粗心大意,連“心”也忘了帶了!”在同學一片善意的笑聲中,我又說“把‘心’帶來的同學先復習一下心臟的結構?!弊寣W生把心收了回來。用比喻加強記憶,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形象性因素,把教材中所涉及的生物形態(tài)、習性和生活環(huán)境的內容用生動形象的描繪,恰如其分的比喻,恰到好處的姿態(tài)和富有感染力的神情講授出來,讓學生產生如臨其境、如窺其貌的感覺,從而引發(fā)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環(huán)境的關切。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使他們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第8篇:生物學教學方法范文

1 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fā)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講授既要重視內容的科學性和思想性,同時又要應盡可能的與學生的認知基礎發(fā)生聯(lián)系。 ②講授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思維。 ③講授應具有啟發(fā)性。 ④講授要講究語言藝術。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準確、簡練,條理清楚、通俗易懂,盡可能音量、語速要適度,語調要抑揚頓挫,適應學生的心理節(jié)奏。 講授法的優(yōu)點是教師容易控制教學進程,能夠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但如果運用不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易發(fā)揮,就會出現(xiàn)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局面。

2 生物比較法教學

初中生物學,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講述了各種生命現(xiàn)象和規(guī)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能舉一反三、全面系統(tǒng)準確地認識掌握概念,并從各個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動的規(guī)律,將知識融會貫通,這是生物教學中的一個難題。采用比較法教學能較好地解決這一難題。

生物比較法教學,是指按照事物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和人的認識規(guī)律,將復雜多樣的生命現(xiàn)象和本質,進行分析鑒別和綜合比較的教學方法。比較法是研究生物學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教學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能力、開發(fā)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任何事物的特點必須在相互比較中才能充分地顯示出來。因此,采用比較法,可使學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礎上,迅速而準確地由此及彼,去認識未知概念,獲得新的知識;擴大原有知識的范圍,加深原有知識的程度。如將蜥蜴的肺結構圖同青蛙的肺結構圖比較,能使學生具體深刻地看到蜥蜴肺泡數(shù)目增多,深切地認識到蜥蜴肺的呼吸作用能夠滿足整個身體對氧氣的需要,因此適于陸地上的生活。而青蛙還需要皮膚輔助呼吸,仍然離不開潮濕的環(huán)境。

3 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優(yōu)點在于,由于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yǎng)合作精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采用。運用討論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討論的問題要具有吸引力。討論前教師應提出討論題和討論的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收集閱讀有關資料或進行調查研究,認真寫好發(fā)言提綱。 ②討論時,要善于啟發(fā)引導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討論要圍繞中心,聯(lián)系實際,讓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言機會。 ③討論結束時,教師應進行小結,概括討論的情況,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tǒng)的知識。

4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教學

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它聯(lián)系社會、生產實踐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實際,不僅可以解釋些現(xiàn)象,還可以指導我們的實踐活動。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guī)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和概括出來的,因此,我們在學習這些知識的過程中,不能滿足于單純的或盲目記憶,而是要跟生活中的經驗聯(lián)系起來,深入理解,融會貫通。如,講“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時,補充了世界及我國的人口狀況、環(huán)境污染、資源短缺等內容。特別增加了人們認識較晚的噪聲和電磁波污染給人們帶來的危害,使學生對污染的認識更為全面。同時引導學生分析尚未引起人們足夠認識的錯誤作法,如講述森林的作用后,引導學生認識燒樹葉的危害,以喚起學生的生態(tài)責任感,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

5 輔助工具教學

第9篇:生物學教學方法范文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方法

高中生物教學過程是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它涉及教師、教材、學生的等諸多因素。教師如能準確掌握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恰當?shù)卦O計教學程序,優(yōu)化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就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生物課堂教學就是以教師引導下的學生動手動腦的各種實踐活動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生物知識和培養(yǎng)各種智能主要通過師生各種實踐活動去獲得。

一、新課程中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

新課程的一個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每位教師都應充分認識到,學校的一切工作,最終都是為了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在人的發(fā)展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人的價值觀、態(tài)度和情感,所以,教師在設計、組織和反思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和訓練,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他們的人格建樹和智慧生成。因此在課堂教學目標的設置上,應強調形成生物體結構與功能、局部與整體、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tǒng)一的觀點,生物進化觀點和生態(tài)學觀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關心我國的生物資源狀況,對我國生物科學和技術的發(fā)展狀況有一定的認識,能正確理解科學、技術、社會之間的關系,能夠運用生物科學知識和觀念參與社會事務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意義,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二、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案

教學方案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對將要講授的一堂課的總體規(guī)劃,它是實現(xiàn)課堂高效率的前提。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但要認真研究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掌握教學目標,而且要了解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更要吃透教材,內化教材,熟悉教材中的每個知識點,知道和教材內容相關的背景知識,并預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選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這樣設計出來的教學方案才切合實際,具有可操作性。

(1)生物學課堂教學設計的研究對于加強師生互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的探索精神,磨練學生克服困難、獲取成功的意志,以及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學目標應策劃出知識素質、能力素質、思想和心理品質等素質目標,教學結構的策劃是根據(jù)生物教材內容,教師所掌握的學生學習情況以及邏輯程序,策劃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即各個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的各個教學實踐活動,并用方框圖的形式編織出完整的教學網絡,從而構成每節(jié)課堂教學都有要遵循的教學結構。生物課堂教學設計就是以教師引導下的學生動手動腦的各種實踐活動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生物知識和培養(yǎng)各種智能主要通過師生各種實踐活動去獲得。這種模式是以素質教育為目的,通過生物實踐活動教學達到教師的輸出與學生的吸納的優(yōu)化組合,是培養(yǎng)學生生物能力的最有效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科學前沿的問題,學生不應該僅僅了解科學的過去,更重要的是接觸現(xiàn)代科學的許多生長點,以此喚起一代新人的努力。

(2)組建知識網絡,完善理論體系。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把握知識的縱向銜接,使知識連成一片。例如第二章生命的基礎中,了解生命的物質基礎為掌握生命的結構基礎作了鋪墊,而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生命的結構基礎又給理解細胞的分裂打下了伏筆;又如遺傳和變異這一章,不知道分離規(guī)律的實質根本無法繼續(xù)學習自由組合規(guī)律。同時還應關注知識的橫向聯(lián)系,使知識更加系統(tǒng)化、立體化。生物學科中的章節(jié)之間既有遞進關系也有并列關系,內容互相聯(lián)系、互相滲透,因此,我們要牢牢抓住生命的基本特征這根主線,豐富知識的內涵,擴大知識的外延,把生物知識匯成一張完整的網絡。

三、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營造宜于探究的課堂氛圍。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建立相互尊重、民主寬容的師生關系,善于鼓勵學生表達和爭論各種不同的觀點,并重視學生積極聽取和表達不同的觀點的習慣,為探究成果的達成和共享提供良好的機會和課堂心理氛圍。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講解、演示、分析課文,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導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主體地位,自我激發(fā)學習動機,主動地學習。凡是能讓學生自已思考的,要啟發(fā)學生思考、分析;凡能讓學生口頭表達的,要鼓勵學生說;凡是能讓學生演示的實驗,要讓學生動手做;凡是學生能總結出答案的,要引導學生自已做出結論。

四、結合實例,使問題簡單化、形象化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許多內容極其抽象、難懂,例如染色體組的概念、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的過程、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機理等,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這就需要教師有較強的想象能力,善于把抽象內容形象化。

五、巧妙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