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初中數學教育理念范文

初中數學教育理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數學教育理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數學教育理念

第1篇:初中數學教育理念范文

關鍵詞:生本教育理念;初中教學;學生

一、生本理念對于教學的重要性

雖然是初中數學,但其邏輯性也是比較復雜的,題目涉及比較廣泛,且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以前授課中,許多教師都喜歡讓學生做大量的題目,以達到固定思維、熟練做題的目的,對學生來說,弊大于利。生本理念建議教師授課時要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方案,挖掘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自我主動學習的能力。

二、生本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學的策略探究

生本理念的提出應當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和能力,發(fā)揮生本教學理念的最初目的,從而達到高效學習,師生雙贏。下面是基于生本理念提出的幾點教學策略:

1.一視同仁,信任學生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信任。但是在教學中,教師往往對學生不夠信任,也S是出于對學生的過分擔心,總覺得學生基礎沒扎牢,知識點理解得還不是很透徹,從而導致學生的自信心下降。大家都知道這樣一個例子:有兩個老師分別帶領一個班,這兩個班人數相同且是實驗者隨機分配的學生,不同的是實驗者對一個班的老師說:你的班級里都是成績較好的學生,要重視,而對另外一個班的老師說:你的學生層次不同,問題比較多。一年后,成績較好的那個班在各方面的表現都遠遠優(yōu)于另外一個班。這個案例表明了教師的作用對學生的影響,其實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所以,教學就是信任,把信任和關愛傳達給我們的學生。有句話叫因材施教,就是要針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對待方式,根據他們的優(yōu)缺點進行助學和關愛,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從而保持自信,不斷成長。

2.全方面開發(fā),發(fā)散學生思維

現在初中生的思維基本已經固定,不會發(fā)散思考,缺乏創(chuàng)新。例如:給出一個0,大家一致認為是數字零,就沒有想到會是雞蛋、太陽等。最根本的原因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記得書本中給定的定義和一成不變的解題過程,陷入這些模式中不能創(chuàng)新。所以就需要教師帶領學生走出這所“迷宮”,進行全方面的學習,形成發(fā)散式思維,讓學生方便、高效率地把握數學知識。例如:今天要去博物館,我們需要打車去,但是打車有多種方式,可以直接路上攔車也可以用打車軟件,但是每種方式的收費不同,要考慮起步價、里程、里程收費等多種因素來計算我們怎樣出行更劃算。利用生活中實際的例子做題目,讓學生分析、思考,學以致用,達到了拓展思維的目的。

3.活躍課堂,挖掘自主探究能力

實行課改后,初中數學更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就是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大量做題是可以考到很好的成績,但卻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生若能自主學習將會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教師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式,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對比,教師可以將課本中的內容與某一事物相結合,讓學生自己去分析、思考,最終解決問題,這樣就避免了以往教學的缺點且學生有了關于思維的自主性。以生活為背景的教學應該是最有效的教學方式,第一,它是學生熟悉的,更能夠給學生帶來自信和積極探索的欲望;第二,它能夠加強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學習函數時以生活為背景出題:坐出租車時,建立速度與里程的函數關系;騎自行車時建立速度與路程的函數關系,然后進行比較、分析并解決問題。以生活為背景,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達到提高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

4.多做活動,加強數學動手能力

課堂上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是生本的核心理念。通過與生活緊緊聯系來學習數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初中數學和生活息息相關,它的根本就是生活經驗的提升。生本理念要求教學中要有一些活動,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做貼近學生生活的活動,提高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讓學生體會到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增加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既做了活動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能力,強化了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學習等分面積時,可以以具體的房子為背景來做活動,假設在教室里,讓學生自己分成不同的區(qū)域,但是所有的區(qū)域面積要相等,讓學生自己思考如何劃分,有幾種不同的方法。討論完成后,教師給予評價,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能更好地學習。

總而言之,生本理念就是要學生好學,它強調教育應以“學”為主要指標,以“生”作為輔助。全方面發(fā)展學生,關愛所有學生,一視同仁,讓學生自主學習,持續(xù)全面地發(fā)展。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學生能有個好的發(fā)展前景。在我們一點一滴的帶領下,學生能夠好學、會學、自主學時,教育事業(yè)才能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第2篇:初中數學教育理念范文

一、用數學課堂文化構建生命化教育理念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學中,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包括思維的參與和行為的參與。既要有教師的講授和指導,也要有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教師要創(chuàng)設適當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發(fā)現數學的規(guī)律和問題解決的途徑,使他們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p>

1.數學課堂應成為師生共同參與學習的平臺

(1)教師應該根據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個人的生活經歷和個人的教學經驗來思考和理解書本上的知識,讓知識成為活的知識,成為有生命的知識,將知識內化為教師個體的經驗。

(2)學生應依據自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來學習,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想法。

(3)課堂教學應該是基于教師和書本的對話、學生與書本的對話,實現教師和學生的溝通和交流。

2.展現數學中的美,滿足學生的審美需要

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為數學勾畫出了千姿百態(tài)的神韻,使其顯示出對稱美、簡潔美、和諧美和奇異美。比如在“勾股定理”第一課時教學時,學生經過自主探究,發(fā)現了直角三角形的邊之間的關系,然后再合作探究,利用拼圖去驗證勾股定理,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發(fā)現了只要利用圖形的面積公式就驗證了勾股定理,頓時興趣大增,而且他們也嘗試用新的圖形去證明。我乘機便向學生指出。這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種和諧美好的數學關系。

二、多元化評價學生。體現生命化教育理念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強調:“過程性評價應關注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數學思維等過程的評價,關注對學生數學的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等過程的評價?!边@對數學教學評價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突出評價的發(fā)展,它體現了“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的生命化教育的內涵。

1.表現式評價

這種評價主要考查學生的自我表現力、過程與方法方面的學習情況以及情感態(tài)度等。評價的方式有課堂上的發(fā)言、提問、小演講、小報告等,這種評價方式可以較為靈活地進行,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某種方式(如給同學們講一次課)參與評價。

2.反思性評價

反思性評價主要是考查學生的反思性能力。比如通過數學日記的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寫上本節(jié)課或一段時間的學習體會、學習收獲以及印象深刻的知識點,還可以談談某些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的聯系等。這其中必不可少地對這一階段學習情況反思,要求學生針對每次檢測的情況進行總結。并反思制訂下一階段的學習計劃。

3.終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是對一個學段教育質量的評價,其目的是對學生階段性學習的質量做出結論性評價。主要表現為對學生各個階段的單元測驗結果以及學期末的測驗結果進行評價,它是檢測學生對數學知識的了解、理解、運用等發(fā)展程度的重要途徑。

三、教師的溫情,滲透生命化教育理念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般都有兩個心理過程:一是“感覺―思維―知識”的過程;二是“情感一意志―性格”的過程。智能的形成和發(fā)展是兩個心理過程協(xié)調發(fā)展的結果,單純強調某一個過程只會事倍功半。數學科的教學由于其學科的原因。本身就有其枯燥乏味的一面,如果不注意情感的投入和趣味性的引入,勢必讓學生感到數學難學、難懂,從而喪失學好數學的信心。老師一句溫暖的話、一個和藹的微笑、一點小小的鼓勵,都將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不僅是“知識的授受,智慧的開啟”,更是“點化潤澤了生命”。下面的做法可以成就一個溫情的傳遞者:保持微笑,精神飽滿,用自己的良好情緒感染學生;能提早進教室,與學生談心,讓學生從自己的眼光中讀出期待;站在孩子的立場,牢記“假如我是孩子”這句話,尊重學生的情感和自尊,對學習困難的學生給予耐心的幫助。

第3篇:初中數學教育理念范文

關鍵詞:數學教學;趣味教育;興趣;信心;探索

教育是一種生活方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的科學家指出:教育孩子時要遵循“趣味第一,教育第二”的原則。

興趣是一個人對一定的事物所抱的積極的態(tài)度。如果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fā)生興趣時,他不但會優(yōu)先地對事物發(fā)生注意,而且還必然會從中體驗到某些肯定的、積極的情感。我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認為要做到以下五個方面:

一、關系――“興趣”的前提

優(yōu)化課堂教學,調整好師生之間和諧的情感關系,建立一種互助、合作、促進的關系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從現代教育意義的內涵理解,“和”為和諧,是一種美的追求。一個老師如果沒有對學生施加情感上的影響,沒有激起學生最起碼的學習動機,那么教學要想取得成功,幾乎是不可能的。

快樂,會使思維變得敏捷!

首先,要改變教育關系。其次,自我概念意識促進學生認識提高,使其有所成就,改變其心理關系。最后,教師要同學生改變道德關系??傊處熞詼Y博的學識,要善于利用妙趣橫生的語言及對學生深厚的愛去感染,去召喚學生。由“愛”產生的積極情感則能轉化為動力,從而激發(fā)學生興趣,推動其更有效地學習。

二、活動――“興趣”的途徑

活動是主客體交流的橋梁。課堂活動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領域,在課堂上怎樣讓學生的智力飛起來,興趣越發(fā)濃烈。

課堂活動在面向全體,形式多樣,張弛有致的前提下,我認為要做到三點:(1)搞活思維。其主要方面是通過老師滿腔熱情的鼓舞,聲情達意的語言激勵。其次是現代信息技術的恰當應用,會給課堂罩上一層天堂般的快樂。(2)搞活方法。讓孩子動手來具體操作,如制造學具,簡單的幾何圖形,小棒、實物、器具等,我們要多給孩子這樣的機會。還可以采用信息技術手段,如幾何圖形的平移、旋轉、變換等。當這些在清楚地顯示它的內在價值時,孩子會耳目一新,興趣盎然。(3)搞活知識。在接受和掌握的整個過程中,多角度多層次地學活、用活。教師巧妙的激疑,靈活地將知識遷移,讓孩子自由地汲取營養(yǎng)。如面積公式之間的互相轉換代數式的變形等。

三、信心――“興趣”的條件

自信是生存的基石。我們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信心,要從以下三點做起:(1)教育孩子成長為有追求的人,我們先應制定恰當的目標,然后多方面嚴格監(jiān)督執(zhí)行。(2)教育孩子成長為有個性的人,我們首先要正視孩子的優(yōu)點和缺點;其次是教導孩子必須正視自己,促進自我肯定;最后是我們要多方面發(fā)現其“閃光點”,并給予適度的賞識。老師和家長千萬不要過度地指責、嘲笑不聞不問的孩子,否則他可能不肯動腦思考,也會缺乏向新事物挑戰(zhàn)的勇氣。(3)教育孩子成長為有意志,適應性強的人,我們要鼓勵其知難而退,培養(yǎng)其堅持不懈的精神,以增強其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學會競爭。

四、情境――“興趣”的場所

教師精心創(chuàng)設情景,引人入勝,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對某一知識產生一種亟待解決的心情,使學生的注意力在較短的幾分鐘內迅速集中起來,使其思維更為活躍起來。情景設置就像樂曲跳躍不定的樂符,使課堂很有節(jié)奏,一張一弛,有起有伏。

五、思維、探索――“興趣”的核心

探索的目的是使學生學會科學的思維方法和進行科學實驗的本領。所以,教師不但要在善于把教材改編成適合于學生探索的內容,要創(chuàng)設情景,而且要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積極的“問題意識”。在想“為什么”“怎么辦”的時候,思維活動便開始了,探索行為也就會主動啟動,把孩子帶入更高一級的思維水平。

一個人所共知的事實是,板結的土壤是長不出禾苗的。所以,教師一定要改變壓抑的環(huán)境,禁錮的課堂,繼而才能產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我們的教育才能哺育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第4篇:初中數學教育理念范文

由于大班化的教學形式不能容納所有學生,在學生成績出現“分化”后部分學生受到教師、同學的歧視排斥也在所難免;大班教學下的“同步走”不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不能有效地注重集體合作,是一種存在排斥、歧視、分類的課堂教學。這種學生能力懸殊的差距課堂,既埋沒了一部分優(yōu)秀生,又放棄了一批后進生。這種“兩頭空落落”的上課模式使得課堂愈來愈沉悶的同時,也使教師對課堂的控制能力越來越弱。

根據“全納教育”理念,初中數學教學要“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讓每個學生都成為課堂的主人;人人都能從課堂中獲得樂趣;人人都能從課堂中獲得有用的數學知識。改革的形式是:實行小班化教學,給每個學生平等、民主參與學習的權利。改革的目的是:把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釋放每一個學生的個性與學習熱情。

一、“全納教育”理念的內涵

“全納教育”是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召開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會》上通過的一項宣言中提出的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它主張容納所有學生,反對歧視排斥,促進積極參與,注重集體合作,滿足不同需求,是一種沒有排斥、沒有歧視、沒有分類的教育。小班化教學就是在這樣的理念下形成的產物。

二、“全納教育”理念下的小班化數學教學模式探究

正確認識學生差異是實施數學小班化教學的前提。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既然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那就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學生,也不能寄希望于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消滅差異。根據“全納教育”理念,教師只能通過多渠道去認識、了解學生不同的背景和特點,以分類指導、分流施教為原則,通過因材施教,為每一個學生提出適合其發(fā)展的有針對性的建議,讓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發(fā)展。

1.體現“人權觀”理念,改變傳統(tǒng)座位,給每個學生以尊重、安全和舒適感

根據“全納教育”的思想,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學校應該創(chuàng)造出一種全納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中,每個人受教育的權利都有充分的保障,學校和社會歡迎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屬于集體的一員。尤其是在普通學校中,要牢固樹立接納所有學生的思想,逐步創(chuàng)造條件,滿足學生的各種不同需求。用“T字形”座位代替?zhèn)鹘y(tǒng)的“秧田式”座位,可以給學生營造一種尊重、安全、舒適的氛圍。

課堂環(huán)境是教學生態(tài)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是否和諧有序對教學的有效性有著重要影響。課堂環(huán)境和諧平衡能增進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使師生處于一種相互尊重、友好合作、充滿人性關懷和具有較高心理安全感、舒適感、歸屬感的氛圍中。

課堂環(huán)境直接關系著學生對教學和教師的情感與態(tài)度體驗,是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而馬蹄形座位就可以直接改善師生人際關系,給每一個學生以參與學習的權利,對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風氣搭建了良好的平臺。

2.突出“平等觀”理念,改六人小組合作制代替?zhèn)鹘y(tǒng)的大班管理制

在還是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唯一標準的前提下,學校出現歧視和排斥的現象就不足為怪了。而“全納教育”旗幟鮮明地反對歧視和排斥,采用六人小組合作制,課堂以小組合作為核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可以很有效地體現“全納教育”的平等觀理念,減輕或者減少歧視和排斥。課堂教學只有充分給每一個學生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利,才能充分調動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才能有效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掌握問題解決的方法,提高知識的遷移能力。

“全納教育”主張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即不僅要有平等的入學機會,而且要能做到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滿足他們的不同需求?!叭{教育”強調的平等觀,就是強調我們的教育應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不要只關注一部分學生,而歧視或排斥另一部分學生。在小組合作的教學形式下,可以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以教師的探究代替學生的探究,以教師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維,以教師的活動代替學生的活動的弊端,真正把課堂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把本屬于學生的思維過程還給學生,把本屬于學生的讀、寫、思、研還給學生,從而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的指導幫助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機和諧的統(tǒng)一起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3.實施“民主觀”理念,讓每個學生都有時機參與學習活動

“全納教育”反對任何學生被排斥在教學過程以及學校生活之外,主張學校要努力促進所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按照“全納教育”的觀點,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和學校生活中的主體,都應積極參與和投入到教學過程和學校生活中去?,F在的大班教學五六十人,要保證人人都有時機動手、動嘴參與教學,那是不太現實的。在小班里,由于學生人數不多,就基本上可以給每一個學生有動手、動嘴的機會,所以學生舉手越來越積極,參與學習的熱情越來越高。

(1)給每一個學生舉手發(fā)言的權利

在傳統(tǒng)的大班教學中,由于學生人數較多,而上課的時間有是有限的,所以學生往往是舉了手,但是又輪不到發(fā)言,舉與不舉一個樣,索性不舉。而在小班化的課堂中,情況就大不一樣。只有學生的基本需要得到滿足時,學生才能在課堂中中有良好的表現。學生的積極參與實反映了全納教育的民主觀。而小班化的課堂管理能創(chuàng)建一個有意義的、真正能夠滿足學生需要的課堂環(huán)境,能確保學生做出積極的、教學目標導向的行為,形成良好的課堂民主氛圍。

(2)給每一個學生上臺講解的機會

在學校教育中,“全納教育”注重的是每一個人的積極參與,每一個人都是學校生活的主人。通常,當學生有一個新發(fā)現或者做出一道題時,很想跟周圍的人一起分享。這時如果給他一個展示的機會,他會認為是對他能力的肯定,會給與他莫大的鼓舞,而其他的同學對來自同齡人的講解會更容易接受。受其影響,臺下的學生也都會有上臺試一試的欲望。盡可能提供給學生上臺講課的機會,那么這樣的課堂就會在學生的“主人翁”般的氛圍中活力四射。

小班化教學真正踐行課堂管理以學生為本的民主觀理念,切實做到理解人、尊重人、關愛人和激勵人,并積極營造人性化的環(huán)境和氛圍,調動學生的一切熱情和積極性,讓課堂教學的每一個因素,都成為學生成長的動力和基礎,讓課堂中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信息的傳遞都綻放思想的魅力,都能展生命的活力。

4.落實“價值觀”理念,讓學生嘗試,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通常,如果有學生在學習上產生了困難,這往往被認為是他個人的問題。而“全納教育”認為,在學校班級里,學生的學習或活動有困難,有問題,這不僅僅是他個人的事情,也是班級集體的事情。因為班級是一個學習的集體,而有問題的學生屬于這個學習集體的一員。在小班化教學中,遇到有學生在學習上發(fā)生了問題,就放手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互相探討嘗試解決。隨著問題的不斷解決,學生的自信心越來越強,教師的認可程度越高,整個課堂積極思考的氛圍就越濃郁。

教師只要不斷地鼓勵、肯定學生的能力,那么學生將會擁有更大的信心與努力。教師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應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如果學生一旦自認為不能勝任學習的話,那么,即便他們有能力學好,也不會自主投入其中。

5.貫徹“教學觀”理念,用多種反饋代替單一作業(yè)批改

“全納教育”的課程教學觀認為,教育要在學生遇到困難、有問題時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支持;要在學生取得成績和進步時給予贊賞和鼓勵。那么在小班化教學中,互批課堂練習等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既能張揚個性又能團結合作,讓學生在有問題時得到最有效幫助和支持。

(1)生生互批,互幫互助,互相促進

傳統(tǒng)的大班課堂教學大都是師生間的單向交往,由于人數過多,所以就學生個體而言,師生交往的面非常窄,而且教師的提問和教學內容往往只是針對部分優(yōu)秀學生,大約三分之一的中差生很少得到教師的直接注意,這些學生每節(jié)課用于學習的有效時間約為20℅~60℅不等。教學中的這種現象增加了課堂控制的復雜性。而小班化教學當中,變傳統(tǒng)的師生單向交往模式為多向的全通道式的課堂交往模式,把教學的內容和問題指向各個層次水平的學生,努力提高每個學生的課堂時間利用率,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的利用率。

課堂上的作業(yè)由學生相互批改,可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又因為每個學生都感覺自己是“小老師”,所以格外認真與仔細。學生在批改的同時,既強化了知識點,同時也吸取了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缺點。

(2)組組互查,培養(yǎng)責任,激發(fā)競爭

“全納教育”的課程教學觀認為,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特性、興趣、能力和學習需求。課程應該適應學生的需要,而不是讓學生去適應課程的需要。因此,我們的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不同特性,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才能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小班化,因為人員少、規(guī)模小,所以教師的視角可以觸及在坐的每一位學生,可以開展多樣化的學習活動。

充分發(fā)揮小班化班級里的6人小組的功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管理與教學活動,讓學生承擔他們自己可以承擔的責任,自己管理自己,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與責任感,從而激發(fā)其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例如開展組組互查預習、組組互查課堂作業(yè),或者組組互批課堂作業(yè)等,都可以很有條理,比較容易操作實施。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使得小組與小組之間,有著濃厚的競爭力。

現代教育生態(tài)學原理告訴我們,課堂管理是一種自組織行為,教師與學生都是這種組織行為的一個生態(tài)因子,師生的地位是平等的。這就要求教師特別注意學生的自我管理,充分發(fā)揮學生自我管理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近年來,人們在重視教師的外在管理的同時,更加重視學生內在管理的作用,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自我管理為目標,努力促進學生主動積極性的發(fā)揮,激發(fā)和引導其內在動機,實現內在控制,已經成為當代世界課堂管理改革的一個發(fā)展趨勢。

總而言之,經過一年來的實踐,筆者覺得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一方面是缺乏可以模仿的成功模式,一切都得從頭開始,從實踐中摸索;另一方面缺乏系統(tǒng)的小班化教學理論知識。筆者真誠地希望所有一線教師不斷的摸索前進,總結經驗的同時,一定要抽空查閱小班化教學的理論知識,閱讀一些前沿的教育教學的文章,更加有效地促進初中數學的小班化教學,讓初中數學教育教學邁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參考文獻:

第5篇:初中數學教育理念范文

關鍵詞:初中數學 有效教學

一、要明確教學目標,提高教學內容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指揮棒。有效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它限定著課堂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對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新課程標準也要求數學教學要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目標的有機結合。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明確教學目標,為高效課堂的建立做好基礎。

二、優(yōu)化教學設計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以及引導者。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要以學生的實際水平為根本。教師要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教學情景,有效地實現教學過程中師生間的雙向互動,引導學生能夠主動地去探索數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此外,教學教師還要從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對課堂教學進行科學安排,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最終有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三、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

教師通過加強多媒體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能夠將很多抽象的概念或者繁瑣的敘述展示在學生的面前。對于屏幕上的圖像和文字,學生能夠一“幕”了然,接受起來也比較容易一些。例如,我們在學習“圓柱看成是一個矩形旋轉得到的”和“將圓錐看成是一個直角三角形旋轉得到的”相關內容時,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可以形象直觀地將圓柱、圓錐的形成過程充分地展示在學生們的面前。這種清晰直觀的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的熱情,為實現初中數學有效教學提供有效保障。

四、注重課堂練習,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新知

數學課堂練習的時間大約占每節(jié)課時間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有效的課堂練習是對數學知識記憶、理解、掌握的重要手段。課堂練習既是一種速度的訓練,又是對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檢測。教師所出示的例題都是有心選擇的,如哪些知識需要補救、鞏固,哪些知識需要加強、應用,學生哪方面的能力需要培養(yǎng)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在練習題目上有所側重和體現。有效的練習能夠幫助學生及時地鞏固新學習的知識,因此,教師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做到有所側重。例如,“平行線的判定”一節(jié)的主要內容是平行線的判定公理以及判定定理,在學習此內容時,我就進行了這樣的嘗試:先引導學生通過具體驗證得出平行線的判定公理,然后讓學生完成與判定公理相對應的練習,之后再給予講評,進而再分析內錯角在什么樣的條件下滿足判定的公理,再得出判定定理: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并給出與之相適應的練習,最后總結小結。這種講練結合的方法既能將教材中的重點知識講透徹,又能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加以練習,及時了解、發(fā)現新思路,還能讓學生當堂消化新課內容。

五、抓好課后,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完成

課后也是有效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加以重視。

(一)要分層次,提優(yōu)補差

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于一些確實不能當堂完成學習目標的學困生,教師要倍加關心,及時予以個別輔導,這樣能夠讓這些學困生避免知識缺陷的積累和心理挫折現象的出現,讓他們增強學習信心。對于一些學有余力的中等以上的學生,教師要指導他們思考更高層次的問題,同時適當地增加一些能提高他們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訓練題,及時地幫助他們鞏固已學習的知識。

(二)注重教學反思

課前備課、寫教案固然重要,但是課后反思更有利于教師的專業(yè)成熟與教學效率的提高。教案作為教師教學的思想以及方法軌跡的記錄,也是教師認識自己、總結教學經驗的重要資料。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課堂一旦放開,真正地活起來,就會有很多突如其來的可變因素,學生的一個提問、一個“發(fā)難”、一個“突發(fā)事件”等,都是對原有的教學設計提出的挑戰(zhàn)。因此,針對在課堂上容易出現的一些新問題和遺漏的問題,還有存在的難點或者沒有講透的情況等,教師要在課后把這些都記錄下來,通過反思、體會和感悟,再進行理性的分析,及時地總結,為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做鋪墊。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從有效到高效的轉變需要一個長期探索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要積極地探究和借鑒有效教學方法,再具體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最終促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蔣炳元.試論新課程標準對初中數學教學的幾大改變[J].新課程:中學,2012.(8).

[2]左米娜,淺談初中數學新課程教學[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S1).

[3]祖惠泊.變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4(47).

第6篇:初中數學教育理念范文

1.初中數學教育唯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獨霸.初中數學教學目標往往只是通過單純的數學基礎知識教育和答題技能培訓來實現.數學知識教育主要是教授前人總結的科學規(guī)律,缺乏創(chuàng)新探究,在形式上只依靠強制的教育灌輸為學生構建龐大而復雜的數學知識體系;堅持熟能生巧的舊式教學理論,并指望利用“題海戰(zhàn)術”生硬地強化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程度,從而完成數學知識答題技能的培訓.這些“唯知識論”,“唯技巧論”,忽略了學生的受教育主體身份,壓制著學生作為主體者本身的學習能動性,不利于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獨立探究精神與創(chuàng)新精神.

2.初中數學教育內容唯教師權威獨霸.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在初中數學課程設置階段和教育活動開展階段往往只重視教育過程的流線式發(fā)展,數學課程模塊嵌套設計教育活動步驟,并嚴格按照教學活動大綱完成教學,為教師的個人“上帝視角”教學嗜好而犧牲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思維發(fā)散空間,漠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阻礙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自我提升過程,并傷害學生的學習情感.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創(chuàng)新探究的意義

1.有利于實現數學教學觀念的革新.初中數學教學的意義不應是單一的基礎數學知識和數學邏輯的培訓,學生更不是簡單的數學知識吸收個體.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數學教育活動中更加重視教師和學生分別在教育過程和學習方法上的表現,爭取數學教育教學行為在照顧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情感的前提下,面向學生綜合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

2.有利于升華數學教學目的.初中數學教育課程為青少年學生構筑系統(tǒng)的數學知識與數學邏輯體系打下基礎,數學知識并不是一成不變,因此在數學教學創(chuàng)新探究中,學生在教學活動獲取到的數學知識之外還能夠以心靈所感知的數學邏輯發(fā)展來衡量,將數學教育活動從細節(jié)上改變成為數學知識研究、討論的過程.

3.有利于實現交互式學習.創(chuàng)新理念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活動是在“教學相長”在基調中進行,學生和教師結教育和學習的隱形契約,形成共同學習交流、研究引導的教育新局面.同時,鼓勵學生內部之間以團隊合作模式討論數學難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知協(xié)作能力.

4.有利于激發(fā)初中生數學學習能動性的發(fā)揮.通過初中數學課程創(chuàng)新與深化探究,以學生自我學習能動性的激發(fā)作為教學新目標,學生對數學難題進行主動研究,結合個體獨立研究與團隊合作探討,有利于學生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在創(chuàng)新理念下正確開展初中數學教育

第一,注重數學教育教學的基本知識搭建,堅持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的深入貫穿.教師應將自主、平衡的教學理念與氣氛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讓受教育者感受到自我角色的平等地位,并能夠以正確的學習觀念與授課教師一同完成數學教學任務,最大化學校數學教育教學的成果.在進行數學邏輯思考與討論時,學生的思維方式與討論結果不可避免會超出教育者的預設范圍,教育者應具備豁達的數學理念接受能力,讓學生自由地在數學教學中打開數學邏輯思維的桎梏.數學教師應主動引導學生跟隨自我的發(fā)散思維對數學知識進行新的探索與假設,讓學生圍繞數學發(fā)現開展觀點重審與討論,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從而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第二,堅持鞏固數學知識,靈活設計應用題型.數學習題是讓中學生不斷鞏固數學知識與邏輯的重要方式.通過數學學習,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自我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教師在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即利用新式的數學教學思維模式以及創(chuàng)新的數學問題處理方式向學生展示數學知識的實質,讓學生在較為輕松的環(huán)境中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并逐漸了解吃透.因而教師的數學習題設置應投入更多的精力,力求學生能夠通過多元的習題得到數學思維邏輯的訓練.

第三,拓展課堂教學空間,創(chuàng)造課外數學教育與學習條件.通過多種數學類知識競賽活動,有利于在學生之間構建起互相學習追趕的積極氛圍,同時還可以創(chuàng)建數學興趣小組,納入具有強烈數學知識探究興趣的學生,讓學生在共同學習的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揮數學個性,并向其他同學傳遞數學魅力,從而更好地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第7篇:初中數學教育理念范文

【關鍵詞】初中數學概念

一、聯系新舊理論知識,進行正反例證對比

在數學概念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第一,要解決學生在理解概念過程中的關鍵問題。理解往往是指學生對已有的理論知識的理解,其已有的理論體系可以說是學生所遇到的該概念的實際例子。我們應把這些例子和即將要學習的新概念相結合進行教學。在概念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多舉生活中常見的、讓人有直觀感受的例子。在給學生講解平移概念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情景展示,如展示一批滑雪運動員在潔白雪地上運動的情景,高層電梯迎送來客直上直下的情景,飛機在起飛和降落過程中在跑道上快速滑行的情景,火車飛速行駛鋼軌上的情景,等等,通過平移這些生活實例可以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從而提示學生回憶曾經學過的概念。我們也可以采用提問的形式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展現出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第二,獲得具體概念的關鍵特征。我們要將概念正反例證地進行比較。所以,我們要采取措施,讓學生接觸或者意識到概念的反例與正例。例如:在正反例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間隔時間較長,教過了反例就忘記了正例,不利于正例與反例的對照。因此,我們要將正反例證同時展現出來。如果正例與反例之間還存在順序關系,不能同時呈現的話,就需要我們盡可能地縮短兩者的教學時問間隔。同時,應注意的是,正例與反例不能理解為一個正例和反例,具體概念的形成往往需要多個正例、反例反復體現才行。

二、充分發(fā)揮教師作為引導者的積極作用

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是學生積極主動探究的過程。這期間,少不了教師的言語指導。首先,學生的言語是零碎的、繁瑣的,甚至是片面的,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引導;其次,為了體現數學的和諧美,有些數學符號的引入還是需要教師親自指導、傳授;最后,對于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學生往往是通過觀察、猜想、實驗、探究、歸納等活動獲得的,語言不精練、不規(guī)范的情況時有發(fā)生,教師必須及時進行示范,給予糾正。如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這個概念時,學生都能通過類比一元一次方程來學習這個概念,但筆者發(fā)現,大多數學生的語言都不太精確,經常忘記加“整式”兩字。

三、理解與記憶

理解和記憶是學習概念的兩個基本方法,兩者相互聯系、相互作用。面對一個生疏的概念,首先要弄清楚概念的定義、性質、和意義等,記憶之后便是理解,理解是對記憶的補充和鞏固,沒有理解的記憶是過眼云煙,轉眼即逝,因此,記憶是理解的前提,理解是記憶的鞏固,是加強記憶的最有效途徑。數學概念的記憶是數學概念形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而有效記憶的關鍵點在于如何將記憶環(huán)節(jié)與理解過程有機融合起來,形成最有效的學習過程。那么理解與記憶誰主要誰次要呢?這需要根據概念的性質而定,對于那些概括度和抽象度比較低的數學概念,理解不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可采取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直接記憶的方法,因此,記憶是主要的;而對那些概括度和抽象度比較高的概念,理解需要較長的時間,所以理解是主要的。即先讓學習者將數學概念記住,然后再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和應用,逐漸加深理解程度,最后達到完整理解和記憶的目的。然而,要理解一個新概念,對于從未接觸過這個概念的學生來說,并非易事。那么如何真正理解概念呢?這就需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刻、全面地剖析概念的本質屬性,使學生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逐步建立起概念體系。

四、辨析鞏固定義

老師向學生講清概念,不等于學生就完全掌握了概念,鞏固概念是概念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加強數學概念的鞏固過程,就是識記概念與保持概念的過程,也就是加深理解與靈活運用的過程。要鞏固概念,最主要的就是對概念的深透理解。只有深刻的理解才能記得牢、用得活。一般來說,掌握概念的過程是從特殊引向一般,而鞏固則是從一般引向特殊。根據學生的特點,首先應是多種形式的練。辨析鞏固數學概念的命題形式往往有問答題、填空題、選擇題、是非題等。在教學中常用的練習方式有:為幫助學生解決概念中某一難點而采取的“模仿性”練習,為克服“痕跡性”錯誤而采取的“對比”練習;為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而采取的“判斷”練習。練習對學生來說,學習中獨立因素增多,有助于讓他們自己領會概念;自己發(fā)現,概括結論;自己克服困難,在自覺的學習過程中鞏固概念。

五、要注重變式,注重對概念的鞏固

我們應該將如何應用概念的變式作為練習重點。通過恰當地運用變式,使學生思維:受到消極定勢的影響,最終向發(fā)散的、靈活的思維方向轉換。概念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鞏固。心理學專家曾經說過,要想獲得概念,如果不及時加以鞏固,就會產生遺忘。鞏固概念,應該在已經形成概念后,使學生能正確地講述概念,而不是死記硬背,我們要讓學生在體會概念的同時,把握概念的重點、要點及本質上的重要特征。同時鞏固時還要注意運用正反實例進行比較,將教學中與概念相關的、類似的概念進行比較,分清它們的共同點,并注意隱含的“陷阱”及適用范圍,幫助學生從“應試學習”的誤區(qū)中走出來,體會到對知識更為深刻的正面思考,使獲得的概念更加的穩(wěn)定、精確,并易于遷移。

總之,數學概念教學是初中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只有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才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關鍵。

參考文獻

[1]盛群力,李志強.現代教育設計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第8篇:初中數學教育理念范文

關鍵詞:數學實驗;教學模式;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8-0111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fā)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由此,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方式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現代教學方式已廣泛運用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數學實驗教學的出現是一種必然,也是一種需要。教學實踐表明,數學實驗教學能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有興趣地、有信心地學習數學。

一、對初中數學實驗教學的認識

數學實驗是為了探究數學知識、檢驗數學結論(或假設)而進行的某種操作或思維活動。數學實驗教學是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進行探究、發(fā)現、思考、分析、歸納等思維活動,最后獲得概念、理解或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活動。

在數學教學中開展實驗顯得很有必要,數學實驗教學可以使學生體驗和感悟數學的兩個側面,可從某些方面讓學生親歷“數學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過程”,符合人的認知規(guī)律,有助于學生對數學概念、規(guī)律及本質產生過程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學生對“數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指導生活”的理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覺學習和運用數學的意識;有助于學生進入主動探究的狀態(tài)、變被動的接受學習為主動的建構過程,同時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運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二、初中數學實驗教學的模式

與傳統(tǒng)的物理、化學、生物實驗相同,數學實驗不僅需要學生動手,更需要動腦。即通過對情境資料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和推理,得出或深層次理解數學概念、規(guī)律及本質。根據數學實驗教學的實踐和探索,我們可以把數學實驗教學歸納為以下三種模式:

1. 操作性數學實驗教學模式

操作性數學實驗教學是通過對一些工具、材料的動手操作,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數學知識、檢驗數學結論(或假設)的教學活動,這種實驗教學模式由以下環(huán)節(jié)組成:(1)實物準備;(2)創(chuàng)設情境;(3)實驗操作;(4)觀察猜想;(5)歸納結論。常用于與幾何圖形相關知識、定理、公式的探求或驗證。

操作性實驗教學不是把數學知識直接告訴學生,而是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獲得的,這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把學生推到思維的前沿,把課堂交給了學生,給學生參與實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的思維活動中去構建新的認知結構,這樣既加強了數學交流,又培養(yǎng)了合作精神。

2. 思維性數學實驗教學模式

思維性數學實驗教學是指通過對數學對象的不同變化形態(tài)的展示,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運用思維方式探究數學知識、檢驗數學結論(或假設)的教學活動。該教學模式由以下環(huán)節(jié)組成:(1)構建基本情境;(2)想象變化過程;(3)猜想規(guī)律;(4)檢驗結論。

3. 計算機模擬實驗教學模式

計算機模擬實驗教學是指借助于計算機的快速運算功能和圖形處理能力,模擬再現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數學知識、檢驗數學結論(或假設)的數學活動.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能為教學活動提供并展示各種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為抽象的數學思維提供了直觀模型,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該教學模式包括以下環(huán)節(jié):(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2)實驗探索;(3)提出猜想;(4)驗證猜想;問題拓展。

三、對初中數學實驗教學的思考

1. 初中學生數學實驗的能力較差

由于數學實驗是個“年輕”的課題,以前的學習中很少涉及此類問題,現在要求讓學生自己進行數學實驗(教師指導下),學生往往表現出不知所措:第一是學生難以設計出一套完整的實驗方案,實驗的過程中也提不出問題,完成不了必要的歸納和總結;第二是學生基本技能不足或遭遇挫折后容易放棄等一系列現象。因此,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可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并積極倡導數學實驗,教學中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操作實驗,盡可能地給予學生設計、提問、猜想、操作、交流、評估的機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突出數學實驗在能力培養(yǎng)上的載體功能。

2. 選擇適當的內容開展數學實驗教學

初中的數學知識是歷史上經歷了數百年乃至上千年探索結果的匯編,顯然不可能逐一讓學生去體驗、探索、發(fā)現。那么,應當依據什么標準篩選開展實驗教學的內容呢?有調查顯示函數、平面幾何等是進行數學實驗最多的內容。而大多數數學教師僅僅將數學實驗用來“激發(fā)興趣”和“客體感知”,而對“概念形成”“結論推理”和“復習鞏固”進行實驗的則微乎其微。但事實上,初中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很大的障礙恰恰在于上述幾個方面。因此,我們應當選擇適當的內容開展數學實驗教學。

3. 初中數學實驗的“軟硬件”跟不上

第9篇:初中數學教育理念范文

關鍵詞:初中美術 設計 應用 策略

《美術教育實施指南》指出,“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教學模式一般是:分析設計對象的應用功能——構思設計草圖——選擇制作材料——動手制作——分析評價。我們認為這種一般教學模式,它的創(chuàng)建依據是“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課程性質,即功能性第一位的特征。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無論運用怎樣的教學方法,必須讓學生懂得設計的應用功能。另外教學內容的選取,要求源于學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和周邊環(huán)境,以降低學生設計制作的難度。

一、教學準備策略

“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教學準備策略,主要是指教師在該領域課堂教學前所要處理的問題解決行為。即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所要做的工作。它包括教學目標的確定與敘寫,教學材料的處理與準備(包括對該領域一切可供利用的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主要教學行為的選擇。教學組織形式的編制以及教學方案的形成等。這里主要講以下幾點:

1.教學目標的確定與敘寫

教學目標的確定(設計)應遵循的原則是:要圍繞《標準》來設計教學目標。即教學目標的設計要緊緊圍繞課程標準的精神,體現新的教學理念,使教學目標對教學有指向性、可行性;要依據美術學科的特點設計教學目標。

美術學科的特點是:造型性和可視性,物質性與情感性,對技法的理解與運用;要依據美術學科的教學原則設計教學目標。這些原則是:審美性、直觀性、理論講述與操作訓練相結合,啟發(fā)性創(chuàng)造性、統(tǒng)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要使教學目標具有可行性,統(tǒng)一要求因材施教相結合是最重要的;要依據地理條件及特點設計教學目標。視覺藝術課有許多效果是依賴各種材料進行的。由于各地區(qū)都有自己特殊的地理條件和優(yōu)勢,有時即使同樣的教材內容,教學目標的設計也是有所不同的。

根據教學目標確定設計的原則,對美術教師在確定目標時的幾點要求:要建立多維的目的與目標意識;教學目標的設計必須明確而具體;教學目標的設計必須具有可操作性和彈性;教學目標的設計必須具有相應的側重性。

規(guī)范的教學目標敘寫應包括以下要求: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因為判斷教學有沒有效益的直接依據是學生有沒有獲得具體的進步,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任務;行為主體必須是可測量,可評價,具體而明確的,否則就無法評價;行為條件是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效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為評價提供參照的依據;表現程度指學生學習之后預期達到的最低表現為準。用以評價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目標表現是基本的、共同的、可達到的教學標準,而不是無法實現的最高要求。

2.教學材料的處理與準備(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

美術課程資源從各方面保證著美術課程的實施,而完成美術課程實施的主要途徑是美術教學。美術教學資源是美術課程資源的主要部分,而且是更為細節(jié)的部分。所以開發(fā)和利用美術教學資源對保證美術課程的順利實施是十分重要。

教學資源是指能夠支持和保障教學活動的各種資源。一般分為人類資源和非人類資源。無論是人類資源還是非人類資源都存在于教學周圍的條件和情況之中。也就是存在于教學環(huán)境之中,因此我們開發(fā)和利用美術教學環(huán)境就已經包括了對美術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即環(huán)境就是一種資源?!秾W習服裝搭配》就是一節(jié)有效地開發(fā)和利用美術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應用”學習領域課程。美術教學環(huán)境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對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教育都有著積極而重要的影響。

3.主要教學行為的選擇

教學行為的選擇也是準備策略當中最主要的一項。教學行為是指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師和學生所采取的行為。它主要包括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作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包括教師、學生與整個教學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稙榱酥腥A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認為:“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尹少淳先生在《解讀》中提出的“教師應該將‘主人’的地位歸還學生,將學生視為主體”“教師要教會學生改變以往的學習方法”“教師要尊重與愛護學生”。這些論述對于我們的教學行為選擇是有參考價值的。

主要教學行為的選擇,根本點是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將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讓給學生。教師要教會學生改變以往被動的僵化的、單一的、機械的學習方法,真正當起主人的角色來,教師要尊重和愛護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主動精神、學習熱情、人格個性等,讓他們解放思想增強信心挺直腰桿做課堂的主人。

二、教學實施策略

《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中認為:教學實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師為實施教學方案而發(fā)生在課堂內外的一系列行為……課堂教學實施行為主要分為主要教學行為、輔助教學行為與課堂管理行為三類……書中還認為:由于課堂教學行為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綜合體,其中涉及教學技能,讓每一位教師都熟練地掌握運用這些技能于課堂教學中是可能的,重要的是每位教師都應依據五項因素學會選擇教學行為。即教學的目標、內容、學生準備程度、時間和教師自身素養(yǎng)。據此,我們認為,吃透掌握教學內容,分析研究自己學生學習行為的起點,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情況,把握個人特點,學會按自身的優(yōu)勢選擇合適的教學行為。

只有這樣做,學生才能通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學習,分別在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tài)度目標三方面達到一定的目的。